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2024-09-21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精选9篇)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境外学生来华求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医学教育在留学土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2010年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己经达到3万多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6%其中学习西医的学生两万五千多人,学习中医的学生1万多人,医学己成为来华留学生除语言类别外的第一大令业选择。目前,我国大部分西医院校都将中医作为西医临床令业留学生的必修课。如何将中医理论知识教授给西医院校留学生,使其在西医思维下接受中医传统思维,并能在以后行医过程中科学运用中医治疗相关疾病,从而传播中医文化,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1合理设置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课程

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中医课程设置有别十中医院校,课程学时一少,课程分类不细,一般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任课教师则需在有限的学时一中将中医经典理论和思维方法教授给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甚至与中国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外国人,让他们能够在短时一间理解并接受中医传统理论,这样的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西医院校应重点安排中医基础理论讲解,详细介绍中医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有较深理解,再引入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理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理论结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整体中医理论思维。鉴十西医院校临床医学留学生的令业方向不是中医,中医教学要求只需达到让学生了解中医诊疗基本理论,特色及优势即可。对十中药、方剂等比较具体内容,由十学时一限制,只向学生概述中药和方剂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运用的方法,不必具体介绍每味中药或每个方剂的功效和用法,可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有兴趣深入学习中医的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十针灸部分,则应加重教学内容,因为相对十中草药来说,针灸在国外的应用率和接受度比较高,大部分留学生对针灸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所以在授课时一,对十基本理论,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经络的作用、十二经脉主要愉穴的定位及功效、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等内容,对留学生要进行重点讲授。通过以上中医课程讲授,在留学生己掌握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部分中医内科课程,选择有中医诊疗特色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失眠等,通过介绍相关的中医诊疗过程,让学生对中医诊治疾病有更直观的认识。

2重视西医学科与中医学科思维的差异性

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的完全不同,西医思维的逻辑建构十“原子论一构成论一还原论”,从低层次构成高层次的角度来把复杂因素分解为简单因子加以研究,形成了还原论模式。西医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量子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0。而中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属十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作为生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易导致西医留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出现思维混淆,并且会习惯性用西医思维理解中医,如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中医没有经过西医式客观的实验检验;没有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的具体观察指标;也没有病理生理或解剖作为支撑。针对此,教师在讲授中医课程时一,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让学生了解到中医是一门哲学思维指导的整体医学,不能像西医一样单纯用“客观存在”来解释中医,学生应多了解中医哲学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特色教学

大部分留学生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们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不喜欢填充式教学,习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自己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在中医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以讲授方式将中医理论介绍给学生,而应采取引导及分析式方法。如阴阳五行理论,若单纯讲其理论,多数留学生很难理解,可举例分析,女为阴,男为阳,让学生从“男”“女”自己特性上分析寻找阴和阳两者一的区别,这样学生易十理解并加以发挥运用。同时一,由十临床医学留学生的西医令业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惯用西医思维解释中医,比如经常将中医心、肝、脾、肺、’肾等同十西医的脏器,而未从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角度去理解;此外,许多学生会希望探究经络的本质,会将经络和西医的神经系统进行对应联系。所以在介绍中医和西医概念区别的同时一,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医学的现代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中医。在授课时一,教师还应随时一结合中医临床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给学生进行中医理论探讨,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中医。

4灵活运用英文解释中医知识

目前,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方式越来越成为留学生中医教学的趋势,我国己有50多个西医院校开展了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其中就包括了中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这有利十推动中医国际化。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将回国或到其他国家从医或继续深造,英语是他们在实际医疗土作中运用最多的语言,若从他们接受中医教育时一即用英语授课,可避免学生在日后土作中因语言转换造成的困扰。中医本身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运用很多令业词汇时一需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所以将中医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后,应运用更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诊释,如“五行”翻译为thefiveelements(Wuxing),应重点解释包括“木、火、土、金、水”代表的事物特性及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同时一介绍其与中医诊病之间的联系[fz7。在介绍针灸穴位时一,穴位都是以其拼音命名,为帮助学生记忆,可结合穴位名称或功能特点给子相应解释,如足阳明胃经的“承泣(Chengqi)”穴,将其汉语字面意思解释给学生,‘承”中文代表接住的意思,英文即为“catch“泣”中文意为眼泪,英文即为‘rtears“,两字放一起“承泣”,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接住眼泪”的穴位,英文含义为“catchtears”,这样学生通过名称就能直观地了解承泣穴原来位十瞳孔直下,眼泪流出经过的部位,同时一根据其位置也可想象到承泣穴可用十治疗眼部疾患。可见,在为留学生进行全英文中医授课时一,教师采取活跃生动、易理解的教学方法,有利十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有助十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

5结语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在我国医疗系统占一有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对西医院校留学生进行中医课程教学时一,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中西医思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全英文开展特色中医教学对十传播和发扬中医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篇2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采用直接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包括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情况、购买意向、看法,使用情况等方面。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了980份,回收率高达98%。

1.3 统计方法

在问卷星调查系统上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回收的980份问卷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8.92%和51.08%,来自城市的占25.06%,来自县城的占26.02%,来自农村的占48.07%。

2.2 对中医药的认识程度

受调查者中,对中医药“非常了解”的占4.1%,“比较了解”的占14.22%,“了解一点”的占到了绝大部分(71.33%),而剩下的“完全不了解”的也占到了10.36%;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还是不足的。一方面,根据我国的现状,目前有33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均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另外,据调查,中医院校大学生中仅有1/3是中医课程。而且在某些西医院校中,中医药仅被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4]另一方面,中医治疗点较少,特别在普通乡镇情况更为明显,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对中医药了解程度较浅的原因。因此提高国家对中医药知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学院大学生中医药知识的教育至关重要。

2.3 对药物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

受调查者在“生病后选择中医”的仅只有25.42%,选择西医的却高达74.5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医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不高;而在选择中药方面,很大原因是因为其“副作用低”(57.83%)和“疗效”(68.07%),而“质量”占46.75%,“价格”占28.55%。,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虽然疗效好,副作用少而小价格也较低,但其熬制过程麻烦且口感气味不佳,而西药服用方便,药效快的最大特点却往往使西药成为了大学生生病后的首选。另外与家庭的影响,医生的意见及周边医疗条件可能也有很大关系。

2.4 对中医药的使用情况

从数据来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常见病症中,会选择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是因为“扭伤”(39.64%)与“月经不调”(33.37%),其次是“头痛”(20.01%)、“发热”(23.03%)、“腹泻”(25.54%)、“痛经”(25.66%)。由此看出,对于扭伤、月经不调等这类需要通过调理慢慢改善的疾病,人们会更倾向于中医药,因为中医药的调理温和,刺激性不大,易于被接受。

2.5 对中医药的类型的选择

在选择中药剂型方面,其中选择“中成药(包括了片、丸、颗粒剂、胶囊等可以直接服用的药剂)”占了绝大部分(70.24%),而选择“购买多味中药煎药”的只占29.76%,选择“中成药”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其服用方便,其次是因为它价格便宜和质量有保障;选择“多味中药煎药”的很多是认为这种才是真正的中医药,有保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制药部门可以将中药做成中成片,提高中医药市场占有率。

2.6 对中医药的看法

69.76%的受调查者对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表示充分肯定,9.04%的人对中医药是否有效表示迟疑或不肯定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中医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不到广泛的宣传,使得大学生不能从正确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医的文化知识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的引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且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远远少于西医,使得中医药在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80.76%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医应纳入医生管理,具有处方权。相关部门应完善中医体制,加强对中医药的监管力度,使得中医药可以更加规范化,增加大学生对中医药的信心,这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3 展望

对于医学院大学生来说,主动参加一些中医药知识的培训,了结中医药知识,纠正对中医药观点的错误认识,同时要加(下转第31页)

通讯作者:李江滨(1975—),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药卫生检验。

(上接第29页)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对待中医药存在的问题,为中医药在中国社会更好的发展而奋斗。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提供多些通俗易懂的中医药书籍与视频等,也可开展中医药知识的讲座;重视和大学生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培养更多中医药方面人才的教育,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输入强有力的血液。S

摘要:为了解西医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对广东医学院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中医药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医药的理念和认识相对不足,同时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也在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使用。

关键词:西医,大学生,中医药,认识,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课题组.全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N].人民日报,2009-05-20(07).

[2]王君平.中医药始终要姓“中”[N].人民日报,2009-05-09(02).

[3]白剑峰.下代中医在哪里[N].人民日报,2009-04-02(15).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教育改革 综合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以病例为基础学习

在中医院校教学改革中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中医院校西医课程课时数少老师应如何教?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思路,经过多年的讨论与实践,集各医学教育模式之长,补各模式不足,整合学科知识点,初步实践了中医院校西医课程综合教学模式。即将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综合为一体,结合课程理论建立的以“启示性教学、主动性思维,渗透性理解、互动提升”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程全部由老师讲授的教学法。教师重点讲授课程的知识点、难点;用PBL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用CBL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难点有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对象

改革组:选择我校2007级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60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l5人。全程采用综合教学模式。对西医基础课程知识点进行整合后,先行LBL模式重点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自学和解答问题的支撑点,然后提出问题及病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综合实验验证,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照组:同样选择我校2007级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63人,全部按原课程设置教学,全程采用LBL教学。对照组教学老师也在课堂提出病案,但没有进行讨论与综合实验。

二、方法

(一)选择课题,编写教学大纲,培训师资

①打破传统课程模式,以学科知识点为突破口,设计课题,编写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制作好多媒体课件。②采用送出去培训和对口参观兄弟院校教学,以及教学研讨等方式培训师资。③编写教学大纲与实验指导(主要编写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

(二)指导改革组学生熟悉课程内容

在授課前1~2周时间,将教学内容及课堂目标交给学生,并提供部分参考资料目录,供学生熟悉课程内容。

(三)组织实施课堂讨论

①围绕课题进行讲解:在对教材内容精简、提炼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课件,由老师围绕课题进行大约30~40分钟的课题难点、重点讲解。②每个课题课后安排学生自学讨论,自学讨论以病例为切入点,促使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积累知识,掌握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可受用终身的自学能力。③每次上课时拿出10~20分钟由学生代表陈述,介绍相关疾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点,所致疾病、病机、病理和机体免疫特点、诊治与预防措施;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并发症肾小球肾炎的讨论,学生从肝炎病毒分类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抗原抗体系统;从正常肝组织到病毒造成的肝病理变化;运用肾小球重吸收基本原理解释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造成肾脏损害的相关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在讨论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提问是否切题,是否传递了错误信息,还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没有被提出来;讨论时如若偏离正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主题。④小结及测试:对重点、难点或学生讨论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公布测试题目。

三、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寻问调查以及实验操作考试及实验结果报告分析成绩。测验成绩采用t检验,寻问调查结果采用x2检验,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

四、实践结果

(一)实验操作、结果报告分析能力成绩

(二)寻问调查结果

(三)理论测验成绩

改革组与对照组学生理论测验成绩采用分课程随机抽取生物化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以及病理学各课程难易程度相同的知识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按学号单号与单号,双号与双号比较,结果两组学生各项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五、讨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时代的发展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唯有把握和投身于今天的学习革命,进行终身学习,才能真正对我们有益。而作为终身学习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学习,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的能力,即使门门功课考试成绩都优秀,但他仍然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综合性教学模式对培养医学生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其优势,乎合转换医学的教育模式。从查找资料到系统总结,学生会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如何将学到的知识扩展到别的学科。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多轨道,收获的不仅是一门学科的系统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的能力、掌握了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随着时代要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专业教育过于单一,如果将国外PBL教学模式完全照搬也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因此创建适合国情的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必然。通过几年摸索,我们初步探索并实践了LBL、PBL,CBL综合为一体,以启示性教学、主动性思维,渗透性理解、互动提升为特点的医学转换模式,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新瑜,孙宝志,曹雅明,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改革实践与哲学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84-87.

[2]王欣,陈廖兵,王华,等.综合教育模式在七年制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83-1184.

[3]袁红瑛,王勇,田敏,等.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353-354.

[4]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5]于波,王雅洁,李扬,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作者简介:伍参荣,女,湖南中医药大学病原免疫学教授。

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交行为分析 篇4

为了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用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量表(TBSL)对浙江中医学院10个专业的3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在社交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间也有明显差异。在支配性、社会退缩、权威性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社交能力方面、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在自信心上,成人教育班最强;支配性上,中药专科生最高;社交能力上,针炙班学生最明显;社会退缩方面,研究生表现突出;权威关系方面,管理专业学生表现显著,通过本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社交行为特征,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促进心身向健康方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巴莺乔 张同延 作者单位:巴莺乔(浙江中医学院)

张同延(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医院校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篇5

关于中医院校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知识不断更新,社会对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新要求的今天,学习外语不再是一种时髦,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中医学院在对学生英语素质教育方面又具有特殊性.

作 者:赵雪丽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国际教育中心,030024 刊 名:山西医药杂志  ISTIC英文刊名:SHANXI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 35(8) 分类号:H3 关键词: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篇6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每年的招生数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在整体教育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高职院校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其定位以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人才为发展使命,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立德树人为发展理念。这样一来,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要注重就业为导向。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发展目标[2]。关于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内容:

二管理理念滞后

高职院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育管理理念以“管理”为中心,缺乏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缺乏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能够开拓管理视野,把握教学创新,进而导致相关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意识到了就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单纯地以就业教育为主,势必会忽略思想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地职业定位,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3]。

三教育管理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与办学理念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办学理念未得到有效确立,这就影响到了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思想规范,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管理和约束。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注重约束,对内缺乏思想引导。对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考虑到学生行为因素,忽略了学生思想问题[4]。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其外在行为受到了较大的约束,但是其思想并不认同高校管理,从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较大的不足。学校教育管理,以“服从性”和“计划性”为主,导致学生个性受到较大的约束,想要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将无从谈起。这种发展模式下,人才培养缺乏能动性,导致学生只是对书本知识和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掌握,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难以实现对技术和知识的创新认识[5]。

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篇7

关键词:西医学生,中医教学,问题

西医学与中医学是当今“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两大医学体系, 一齐效力于我国的卫生医药事业, 共同服务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疾病诊疗。临床实践已经证明, 一些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 在服用西药对症治疗时, 配合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比单纯用西药或单纯用中药更佳[1]。是以不论是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是西医医院, 目前都在广泛使用各种中成药和中医特色疗法。因此, 对医学院校中的西医专业学生开展中医基础知识的教学, 是非常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我院中医科成立“中医学教研室”已有4年, 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定向生西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学》课程授课任务, 通过课堂授课以及临床见习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课程知识, 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2007级学生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一共33名, 其中男性14例, 占42.4%;女性19例, 占57.6%。年龄20-23岁, 平均 (20.8±0.8) 岁。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生33例, 占100%。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3例, 占100%。生源地为大陆学生33例, 占100%。被调查对象在接受《中医学》课程授课以及本次调查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三年半的西医课程, 具备一定的西医理论知识基础, 且均在同一班级学习, 均由我院中医学教研室的相同5名教师进行《中医学》课程授课, 便于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代表性。

1.2 调查内容

依据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要求和相关规定, 针对我院中医学教研室5名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和方法设计教学质量调查问卷, 一共10项指标:①严格守时, 仪表端庄, 以德育人;②准备充分, 态度认真, 作风严谨;③讲课有热情, 精神饱满, 有感染力;④内容完整, 概念准确, 层次清楚, 重点突出;⑤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 能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⑥恰当运用基础理论, 联系临床实际;⑦能写读专业英文词汇短句, 或可适当使用英文讲解;⑧内容娴熟, 运用自如, 对难点问题的讲解深入浅出, 易于理解;⑨用语规范, 语言生动, 启发诱导,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互动性好;⑩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具。

1.3 调查方法及统计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表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据5-Likert scale[2]进行量化赋值: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 对应赋值分别是1.0, 0.8, 0.6, 0.4, 0.2分, 让被调查对象根据此赋值方法对指标进行评分。

问卷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对象发放并讲解问卷内容、填表要求, 请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后统一收回。统计人员采用Excel 2003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 个别数据有缺失时, 从统计和专业角度决定补缺方式;使用SPSS 13.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分以及全体指标的平均分。授课教师、调查人员、统计人员为不同人员。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

一共发放问卷165份, 回收140份, 有效问卷140份。问卷回收率84.8%, 问卷有效率100%, 反映接受调查的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较高、调查质量好。

2.2 问卷统计结果 (见表1)

计算各指标平均分, 将其从小到大排序, 统计结果见表1。

全体指标平均分0.972, 表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较高。

单项指标平均分越小, 表明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越低;单项指标平均分越大, 表明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越高。指标平均分<全体指标平均分0.972者, 提示这项指标平均分低于平均水平, 反映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较低, 因此该指标即是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本次调查统计, 以下5项指标平均分较低:①能写读专业英文词汇短句, 或可适当使用英文讲解;②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 能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③内容完整, 概念准确, 层次清楚, 重点突出;④讲课有热情, 精神饱满, 有感染力;⑤用语规范, 语言生动, 启发诱导,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互动性好。反映学生对这5项指标的满意程度较低, 我院中医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在这5项指标上存在问题, 需要引起重视, 注意改进。

3 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交汇融合点不断被探索发掘, 尤其各种中成药物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使用。对西医专业的医学生来说, 不论将来就职或继续深造的单位是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 他们都将或多或少地与中医产生交集, 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中医、使用中成药物等中医治疗手段的机会并非屈指可数;所以增进他们对中医的兴趣和了解, 将有利于他们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中成药物的规范合理应用, 意义较大。

我院中医学教研室承担西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学》课程授课任务已有4年, 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历和经验, 学生整体满意程度较高, 但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与对策逐一具体分析如下。

3.1 能写读专业英文词汇短句, 或可适当使用英文讲解

中医教学课程中的英文教学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薄弱环节。中医学凝聚了中医医家几千年实践总结的经验智慧,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古籍至今仍是令人景仰的丰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了解中医知识和研究进展就只能通过查阅中文资料才得以获取相关信息。如中医学传播至日本衍生的汉方医学就有许多日文的医学经典论著, 在舌诊、腹诊及用药等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当今中医学不仅仅在东亚地区的中日韩枝繁叶茂, 还远播欧美, 尤其是针灸技术颇受认可和青睐, 每年都有不少外国人士接受中医治疗或教育, 每年都有不少中医临床和基础方面研究的英语论文发表。所以, 中医专业英语教育并非毫无意义。

对于西医学生的中医专业英语教育, 应该结合教学大纲进行。但单纯罗列英语词汇的教法显然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而且教学效果可能欠佳。建议教师在授课时讲解中医专业英文词汇、读写专业英文词汇短句的同时, 还可以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 让学生分小组协作翻译小段简单易懂的中医英文病历或中医英文文献, 活学活用, 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 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2 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 能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

中医学并非一个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封闭体系, 现代科技和统计学的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手段, 从而为中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 催生出各种新见解与新进展, 而这些内容往往是篇幅有限的教材所不能够充分提及的。为此, 建议教师在授课时, 可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中医学的新进展, 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 介绍证候时, 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学界对证候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进展, 以及讲述中医动物试验中一些证候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介绍瘀血概念时, 可适当结合当前对血瘀证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研究内容;介绍中医“未病先防”的治则时, 可以介绍“治未病”思想在现代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中药时, 可适当介绍现代药理学研究对中药的新认识和应用, 如从“清热、除蒸、截疟”的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等。通过充实教学内容, 提供崭新的学科信息,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开拓其视野, 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点的理解。

3.3 内容完整, 概念准确, 层次清楚, 重点突出

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对西医学生的中医教学规定学时有限, 所以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是一个难题。对此, 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大纲, 精选教学内容, 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点、常用的知识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方面, 且讲述时要深入浅出、层次清楚,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发挥, 而不能“天马行空, 信手发挥”, 导致学生的理解混乱和理解错误。

3.4 讲课有热情, 精神饱满, 有感染力

教师授课时不够投入, 或者技巧欠缺, 导致授课过于沉闷单调, 将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和消化,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对策首先在于, 教师不能将对西医学生的中医教学视为照本宣科的走过场, 而要对传道授业投入热情和精神, 认真备课, 认真授课, 以诚意打动人心;其次, 教师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宏亮的声音、适当的肢体动作来渲染课堂气氛, 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从而引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与共鸣。

3.5 用语规范, 语言生动, 启发诱导,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互动性好

对西医学生而言, 中医学理论相对陌生、抽象, 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技巧和工具来使课堂生动活跃, 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讲四诊可结合教学录像或教学图片, 像舌诊的舌苔厚薄、舌质老嫩、舌体胖大或瘦薄等内容, 仅靠文字描述, 远远不如结合临床病例的舌部照片来授课给人印象深刻;像脉诊的浮脉、沉脉、滑脉、涩脉等概念及其对应病证内容, 以其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如让学生给相应的临床病例切脉记忆效果更好。而讲八纲辨证可结合临床病例或名医故事, 如教授表里辨证内容可结合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小故事, 有益于学生对辨证方法的理解记忆。讲针灸可以教导学生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穴位, 让学生亲身体验酸麻胀痛的得气感, 亲自操作不同的进针和运针手法。讲中药时可让学生看中药标本或到中药房见习等。这些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教学兴趣盎然, 方便其理解记忆各种中医知识点,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阶, 张兰凤, 王永炎.病证结合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 5 (4) :40-42.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8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一)

中医难学,但学好中医有方法。如何学好中医?一般来说,我们先要把课本学好,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下谈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一则,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这一条非常要紧。我读大学时,是先在课堂上读四年书,再开始临床实习(大四时曾有两个月的临床见习)。我认为,临床一定要早,若临床太晚,不利于医术提高。临床要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先在教室里呆坐几年,等到了临床,课堂学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再者,只有从临床上才能体会到何为疾病,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取效,若不临床,以上都不过是想象,是闭门造车。我自己的体会,多多临床,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学习。每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病人拿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付给我们,这是对于我们的极大信任,千万别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要从病人身上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

二则,读各家医案。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比如,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著述,方便随时翻阅。

我读医案的方法。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另外,亦可读《名医类案》或《古今医案按》,都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精华。再者,今贤所编的医案亦复不少,有的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蔚为大观,亦颇可一读,随便翻翻也不错。

三则,生活中用心。

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不同,西医的知识全在课本上,中医却需从生活中多加体会。比如,四时如何变化、阴阳怎样升降,往往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出来。再如,为什么两广人会吃酸嘢?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的身高且体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等等,此类问题都可从中医里面找到答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这也是学习中医。

我的新浪微博里有许多这样的思考,都是我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这样的体会多了,中医水平必然上涨。

再者,中医不是必需在高大上的医院里才能实践的医学,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学习中医,亦需从生活中体悟。中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与我们的饮食住行息息相关。比如,食物皆有性味归经,平时所吃的食物,也多是中药;经络穴位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自己找寻按压一番,既可养生,亦有助于掌握中医。

四则,复习,复习,再复习。

温故可以知新,温故可以提高。复习的重要性说一百遍也不为过。年轻人往往喜欢猎奇而不喜欢复习,却不知复习的收获远远大于猎奇。经常复习曾经的所学,既可以巩固知识,更可以借此而触类旁通,可以引申出别的收获。

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些中医学科非常重要,不妨反复用功,比如,博士毕业后我经常把《方剂学》课本放在枕头边上,睡前随意翻读几页,坚持了数年,以至于方剂非常精熟,临床用之得心应手。

随着学业的进步,不同时期需复习的内容自也不同。但不管如何,重视复习,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提高医术很有帮助。

五则,动笔。

我一直主张学人要经常动笔,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知识方便随时复习;另一方面,动笔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提高。比如,当我创作一条新的微博时,我会反复思考,如何行文措辞,如何使语句流畅,如何使医理明白易懂,这样的思考过程,非常有助于提高。而且,若能每天都动笔创作,相信对于中医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博。

动笔记什么呢?可以记每天的读书或临床收获,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创作关于中医的文章,也可以抄录古人的名句,方法不一,但只要动笔就有助于提高医术,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

刚开始可能有些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习惯了。正如我自己在数年前开始创作微博时,我就暗暗立志,一定要坚持下去,把自己每天的临床医案、读书体会、思考所得、旁闻道听的逸事都记录下来,若能积累成百万字,这将是我从事中医的宝贵财富。于是我就坚持了下来,日日不懈,至今蓦然回首,却已经创作了百万多字的微博了,当年的目标实现了!自己也感觉伴随着写作,医术提高地飞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方法。

六则,重视经典。

重视经典与兴趣无关。即使你对经典没有兴趣,也不要忽视经典,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学好经典。因为经典为古代圣贤之作,其中有大智慧,包涵了哲学、人文、医学、地理、天文等多个学科的学问。简而论之,就中医来说,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难经》,这是每一位中医人所必需学的。

重视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源自实践。实践出真知,中医的临床实践离不开经典,甚至可以说,每个思路,每条辨证,每张药方,都与经典密不可分。学好经典,即是踩在了前贤的肩膀上,站的高,看的远,临床疗效必然高。而忽视经典,有如有宝山而不入,不是盲人,就是傻子。

重视经典,就要学习经典。要不断地学,温故知新——这是我学习经典的方法,我自认为反复阅读经典非常有必要。

刚开始学经典时,不妨只看原文,不看注解,自己慢慢领会,能领会多少就领会多少,边读边记诵,边记诵边领会。经典的句子背熟了,一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自能领会,有的即使暂时不能领会,经历多年临床之后也会有所感触而明白的。

实在不明白的,再看前人的注释。读注释不能全信,也不能全怀疑,要有自己的眼光。若实在不会分辨,那就不妨先记住吧。多读几家不同的观点,自己体会,看哪家观点更合乎自己的心意。自己认可的观点,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自己暂时不认可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随着读书、思考及临床阅历的增加,以前不认可的观点也许反而为认可了。

临床时要常想想经典,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经典之中,有时心中一亮,豁然开朗,可于混乱的迷雾中领会出清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来。我自己的体会,经典的几乎每句话都能指导临床,之所以我们体会不出来,那是因为水平不够,或者,与临床结合地不够紧密。要想把经典用在临床上,并且左右逢源,非下十分的苦功夫不可。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一分辛苦一分甘甜。付出必然会有收获。

随着自己医术的提高,对经典的理解也会提高。初时对经典的某句话可以理解地非常浅显,后来,临床渐多,思考渐深,对经典忽然有新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是提高。我认为,《素问》的前四篇要反复研读,这四篇东西最能引人深悟。初学中医要读,临床数十年之后还是要读,边读边思,边读边临床,每读一遍,对于中医理论的体悟就会深入一层。

有人瞧不起经典,认为古人的智慧不如今人——这是妄自菲薄,是不了解古人。古贤的智慧极深极奥,深研四大经典,再结合临床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中由衷地佩服古人的。

当今社会文明在进步,中医也要跟着进步。进步不是抛弃中医,不是让中医西化,这不是真的进步,这是倒退!中医进步就是要抓住经典,越是紧抓经典,中医越能进步。

七则,跟师。

跟师,要跟明医,要跟大家。若师傅愿意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学生,这是最好的老师。跟师的好处极多,可以当面学习,手把手地教;可以随时提问,督促着进步;可以方便地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跟着老师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就象古人学习中医一样,这样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当然,跟师时,千万不要有疑必问。先自己看书或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若实在找不出答案,再向师傅请教。我相信,每一位明师都喜欢勤奋好学,且态度恭敬的学生。有时,师傅的观点可能不合乎课本,或合乎主流,我认为当细心学习师傅的观点,自己在临床上体会。

八则,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中医难学,因为中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懂的东西非常多,不仅要精研汤药与针灸,还包括相学、文学、历史、天文学、西医学、中国传统哲学等等。因此,要求我们中医人一定要努力进取,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读书。需知若一天不读书,即是一天浪费了光阴。别人都在进步,我们若不努力,就会倒退。

作为中医人,还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一辈子努力的准备。读不完的书,干不完的临床,永远也不会到达顶点的攀登,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与其痛苦,不如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临床的快乐,享受努力的快乐。享受的过程,亦是进步的过程。因为快乐,我们更努力;因为努力,我们更进步;因为进步,我们更快乐。

以上拉杂写下这几点体会,是我在奥地利临床工作的间隙仓促草就的,希望能有助于年轻学子进步。这些只是我自己的学习中医体会,不一定合乎每个人,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学医体会分享出来。我们都要进步,我也愿意与读者一起努力。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二)

一直以来,都有学中医的想法,但都不得其法,没基础,不系统,也坚持不下来。现在,我觉得就像一只羔羊,被周老师拿着鞭子驱赶,每天都有进步,经历着辛苦,揣着幸喜和期待,每天向着我们梦中中医的神圣殿堂行进。中医知识犹如浩瀚大海,读一遍觉得平淡无奇,听一遍觉得有许多原来未知的东西,再经过老师的提纲挈领、点拨研读之后却发现字字珠玑,意犹未尽。周老师的讲课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每听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经过三个月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明白中医既治病又保健的奇特医疗效果。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两个方面。中医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多向病员解释中医治病的现代科学依据,将能使中医被现代更多的人所接受,是中医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

10年前的很多时候,想跟着老中医或草医学习,但毕竟现在是经济发展阶段,大家都要钱,可问题是给钱,还是草草了事,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有经验、有威望的中医师越来越少,大部分是学院派或偏于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中药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连黄帝内经、方剂学都不会,更不要说辨证论治了,所以到现在自己对中医中药还是零基础,有着很神秘的感觉。

跟随老师学习这么长时间了,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阴阳五行的理解。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刚开始学中医的时,不明阴阳就是相对的属性,只能理解“五行”也是按照五种物质元素的转换。通过学习,不断听老师的课,以及学习课本,明白到应从气机这个角度来理解阴阳上五行,阴阳五行是宇宙中的天体而来,阴阳日月,五行五星。就这样,听课、学习了这段时间,在我的心中也就数了。

二、对藏象的理解。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结合老师对于阴阳的讲解和对课本的学习,明白了什么叫天一生水,以前只知道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不理解,现在终于能把这个跟中医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一下子脑子清晰了很多。关于藏象,主要是对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单纯的理解为象是脏腑的外在表象,没有图像、印象、形象、抽象的认识,这也是思维的问题。比如生理解剖学的肝,是一个消化腺,而中医学中的肝完全不同,是主疏泄、调节血的一个脏,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其余脏腑相仿。再如五脏六腑,老师讲的是心和小肠、肺和大肠、肝和胆、脾和胃、肾和膀胱通过精髓相连构成五大系统,并由手少阳三焦将五大系统的联系为一体,成为了由手厥阴心经主发号施令的一个完整体系。

三、对病因与发病的理解。人为什么会生病?老师的解答就是五行不平,我感觉很新鲜,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也感到挺形象,这对指导治病也是立竿见影的。如风善入孔窍。例如痔疮,真的想不到孔窍和风这么大的关系。

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明白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也明白作为中医工作者要时刻用中医的理法观念来认识和治疗疾病,对中医充满信心,我觉得中医学习真是越学兴趣越浓,正期盼着进一步学到更有用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以后不断的努力学习,能正确把握辨证施治之灵魂,成为真正的中医生。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三)

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今天我要讲的,是我几十年行医的感受。我想,这些感受,只要你是个中医,就都会有同样的体会,只是大家没有把它讲出来,或者没有总结出来而已。所以,这些都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做了一些归纳的工作。当然,归纳也不是很容易,我写了七年,出了四本《潘德孚医话》,一本一本不断增删,才写出这本《治病的常识》。在这本《治病的常识》中,如果有人认真归纳,同样会得到我今天发言的十条道理。

一、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凡是对病人态度不好的,不是好医生。

医生是从临床中学会的。孙思邈说:“读方三年,以为天下无病不治;治病三年,才知天下无方可用。”无论什么时候,医生临床处方,都无法说:“此方必中,”只有等待病人的信息反馈,他真的给治好了,才算必中。可见,病人是以自己的健康提供给医生提高临床经验的。没有病人的信息反馈,医生的临床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可以这么说,医生的本事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病人是医生的老师。所以,凡是对病人态度不好的医生,就是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就不能成为好医生。

现在有一些医生,有了一点名气,或者根本就不是有名气,而是因为他所在的单位有一点名气,看见病人多了就烦,态度不好。同样,有的医生,一听病人提问题,或有相反的意见,就向病人发火,会说:“你是医生或我是医生?”这样的人,可以认为都不会成为好医生。病人生病求医,是有了痛苦,向医生求助。医生理应体谅,用好言安慰。这种心理性的治疗,对提高疗效是有好处的。发火,说明医生不知道这个最普通的道理。连最普通的医学道理都不懂的医生,当然不是个好医生。

有许多医生并不知道以自己有限的学识,治无限不同的疾病,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听病人的信息反馈。认真思考收集和总结治疗中的正反面经验教训,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人们找中医为什么都要找老医生?道理就在于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理解临床困难的道理,对病人态度好。

病人是医生服务的对象,医生是服务者,不是司令官,因此,精诚服务是医生的基本道德之一。问病人:“你是医生或我是医生”的人,不知道这话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医学知识如海深,自己所掌握的其实极少,都靠临床学习来的。仅凭书本知识,根本还成不了医生。就这样自我夸大,岂不是“夜郎”了。

病人把身心恢复健康的希望交给医生,医生应该好好对待。医生关心病人是全方位的,并不只是开开方子就算了。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当然成不了好医生。病人的心理乐观,是恢复健康的基本重要条件之一。医生治病的目的既然是使病人恢复健康,那么,其态度的好坏对病人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病人态度不好的医生,其态度就可以体现工作的目的,所以就不是好医生。

二、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

这句话并不是说,做了医生,就什么病都能治。我们做了医生,谁都不是全能,也成不了全能。因此,有许多病我们治不了。我们必须知道,不是这些病无药可治,而是我们缺乏治疗的经验和能力,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够治好这些病。自己费尽脑筋治不好,别人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治好了。

病人的病,能不能治好,决定在病人生命的恢复能力。医生的治疗和用药,是帮帮忙的。由于医生所拥有的医疗知识极其有限,所以,才有“一味单方,气死名医”之说。自己不知道如何治疗的病,也许会有很多人知道。医生以其有限的知识,无法给无限的疾病做正确的判决。因此,医生不能向病人说“此病无药可治”的话。实践中我们常常碰到,很多病人不相信医生“无药可治”的判决,病好了;而相信医生判决的病人,由于失去生存的信念,死了。可见,许多病人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医生的信念。任何时候,病人只要一息尚存,他的生命就在与疾病搏斗,所以,有许多病,能不能治好,在于医生这个忙帮得对不对。医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同时要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信念至关重要。

现在很多医生都喜欢给病人下判决书,说此病根本无药可治,或说此病是世界难题,或说病人只有多少时间了,都是不科学的预言。因为,已经有许多事实推翻了这些预言,“无药可治”的病人好了;“世界难题”可能被一味单方打倒;被预言必死无疑的病人回家不治而愈了……所有这些,只要医生当了长久了,留个神认真观察,都有碰到的,说明医学的预言不准确。传播不准确的预言,就是不科学的态度。医学是一门科学,学医学的医生,应该持有科学的态度,不说不科学的话。

三、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现代解剖学教人们在尸体上找病灶,意思有二:一是认为病灶是生病的原因;二是认为只要切除病灶,就能恢复健康。这是很严重误导。活着,是生命在身体里;死亡,是生命离开身体。活着的称为人,人会生病;死了的就不能再称为人,而是一个尸体,尸体就永远不会生病了。君不见,医学院里的尸体,既不会发烧,也不会肚子疼。身体没了生命,病就不会生了。所以,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身体上的病灶,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可是许多有名的医生都不知道这个道理。美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外科医生叫瓦金斯夭,在1962年发明了一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胃冰冻治疗术。他所领导的研究组织,发表了许多成功的报告。此前的西医,治疗胃溃疡都是用手术切除的。手术切除对病人的损害太大,瓦金斯夭的想法当然是一次改进。他的目的就是使病人治病的损害降低。于是,世界上很多大医院,都添置了胃冰冻设备,设立胃冰冻治疗专科。但在1969年,美国有五所大学,发表了联合报告,认为胃冰冻治疗胃溃疡无效。从这一治疗方法的失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所有的外科切除病灶的手术,都存在着这样的弊病。把切除病灶作为治病的根本方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就是把身体当做生命。

四、生命是信息运行的一个自组织的过程。

我提出的这个生命的定义,太概括了,有人可能会要求讲讲明白。为了使大家更加清楚,现在我作如下的解释:

“信息”,是指与生俱来的密码。拿人来说,当精子与卵子结合附着于子宫壁后,这个生命就产生了。它吸收营养,使这些营养变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以及心肝五脏等,形成了人的整个躯体,然后挤出娘胎,继而再吸收营养,从婴儿长大成人,再衰老死亡。这些密码不断展开,不会生成三只眼睛,不会生成一只狗或猫……都是因为必须按这个与生俱来的密码办。

“运行”,是指生命是动态的,永远向前,向着成长、壮大、衰老、死亡之路前进,不停止的,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生命是一天一天在变化的。生命就像一艘时间之舟,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一个”,是指所有的生命都是个体,每个个体都不一样,都具有特异性。

“自组织”,是指执行密码的一种能力。生命的存在,全要仗持这种能力才能活着。自组织能力的有序,就是健康;自组织能力的部分失序,就是生病。

“过程”,是指生命只是一个时空段,有起始,也必然有停止。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西医学既然是一个学科,基本概念的定义是任何一个学科所必须解决的。因为过去没有生命的定义,西医才会拿解剖学做它的学科基础,结果是把身体误为生命。经历一个世纪的实践后,现在出现的让人吃惊的误诊率(**%)没法回避了。原因何在?基础错了?

生命的定义当然不只是指人,而是要包括所有的生命。现在我们把生命的定义说清楚,我相信对医学的发展,一定有很大的好处。这不能怪西医医学家的不好,没向生物学界索取。我查过百科全书,确实没有一个像样的生命定义。我现在提出这个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信息运行的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它是不是合格,请大家议论。我已经写了一本《生命医学纲要》,对生命的定义有比较详细的解释,不久将由浙江科技出版社社出版,如有兴趣,以后请买一本看看。

五、凡是伤害生命自组织能力的一切药物和治疗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生命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以至死亡,是它的自组织能力活动的结果;生病是否能痊愈,决定在它的自组织能力。具体地说,人的生命所需要的一切能力,例如控压能力、控糖能力、控胆固醇能力、控脂能力、控白细胞、红细胞的能力、控微生物菌群平衡的能力、控各种维生素的能力、控各种微量元素的平衡能力……比如说,生命需要一定的血压,它要保持恒定的血压段,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靠什么力量,就是靠它的控压能力;生命需要血糖,太高了,太低了都不行,就必然有控糖的能力,使血糖保持一定的浓度。已知人的胰岛,有两种细胞——A细胞和B细胞:A细胞在血糖过低的时候,能放出一种激素,使血糖升高;B细胞在血糖过高的时候,能放出一种激素(就是现在的药物胰岛素),使血糖降低。所以,有的人饿了好多天,没有粮食吃到肚子里,不会因血糖过低而休克死亡。因为,A细胞的激素,会使人体里的胆固醇、脂肪等,重新变成血糖。可是,现在我们许多人一量血糖稍高,就马上吃降糖药。这样做,为的只是暂时降低血中糖的含量,损害生命自身的控糖能力。所以,久服降糖药者,必患低血糖症。这样的人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经不起饥饿,容易死亡。生命的能力很多,它们还相互构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的道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实在太少,无法讲个明白的,也许永远无法讲明白。这就是生命的秘密。

也可以这么说,有一分自组织能力,就有一分生命。因此,凡是伤害生命自组织能力的检验仪器、治疗方法及药物,都是不科学的。例如使用胃镜查胃病,可是查出来的病: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查出来,没有一样西药能够治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治疗,不能治疗就是没有用。使用没有用的方法伤害生命的功能,使病情加重,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科学。病人的目的是把病治好,医生的检查却使病加重,与病人的要求相反,这就是不科学。再说使用抗菌素退热,损害体内微生态的平衡。这种平衡被损害后,何日何时发生什么奇病怪症都不知道。这就叫药物的副作用。有副作用而还是要用,也就是不科学。现在40岁到50岁的人,很多有四环素牙,腰痛,是因为他们幼年时发热服四环素,骨髓有四环素色素沉着。所以,在使用有副作用的药物之前,必须有使用的依据,没有依据就叫做乱用。乱用药物,就会损害健康,就是不科学。

六、百病就是一病——信息运行障碍。

活着,就是生命信息在身体里不停地运行;那么生病,就是信息运行遭遇障碍。针灸为什么能治百病,因为它通过穴位的刺激,使经络信息运行克服了障碍。按摩、推拿、耳针、拔罐、刮痧,以及许多自然疗法,都可以不用药物,就能治疗很多疾病,其道理无不就是使信息运行恢复正常。可见,所谓“百病”,实则“一病”。这就是为什么一种疗法就能“治百病”,否则就无法解释。

因此,治病的根本原理,就是使信息运行通畅。思想感情过度,饮食、声色、劳累过度,都会使信息运行发生障碍,因此,把疾病限于细菌感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现代西医之所以误诊率达**%以上,皆是因为其医学思想基础的错误。

七、癌症就是生“瘰儿”,不是了不起的病,只要辨证正确,治疗并不困难。

所谓“瘰儿”,是中医外科肿毒:疔疮痈疽瘰疬等的统称,中医都有治疗的办法。其发于体表,由于直接可用肉眼观察,辨证方便。其发于体内,便是占位性病变,阳性者叫做痈疡,如肠痈、肝痈、胃痈、肺痈等;阴性者,不能化脓破溃,就被称为癌。近代中医癌症专家郑文友,治愈不少癌症。他说:肿瘤肿瘤物质组成是由于气血寒凝而形成,与其说是个痰瘤,还莫如说是个寒瘤。因此,生在体表上的阴寒性的肿块,如果切细胞去做病理检验,就可能是癌。因为,西医没有阳性阴性肿块,或痈或疽的名称,只有肿瘤之说。

郑文友说的是寒毒,应该说占了大多数,癌肿也一定还有热性的。有些癌肿患者,服寒凉药觉得舒服,而服热性药,则立即不好受。所以,治疗必须辨证论治,不能绝对化。例如外科病的疔、痈、疽,疔是阳毒;疽是阴毒;痈是半阴半阳的。中医治疗肿疡——疔、痈、疽,都是严禁动刀切除的。如上所说,病灶只是疾病的果,而不是因。疔被手术切除,必发疔疮走黄,头面皆肿发高热,极为危险;痈被手术切除,痈毒内伏,多发为败血症;疽被手术切除,必然到处流窜,西医叫做扩散。

八、症状是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混合表现,而且,主要是生理现象。

发热的出现,是生命发现微生物侵入,主动关闭皮肤的散热装置,是为了抵御外来微生物的自我防卫行动;发炎是生命在微生物感染的地方筑起一道防卫屏障,防止微生物再侵入其他的部位;疼痛是生命发现信息气血的运行有了障碍,而产生的信号。当然,本是正常的体温,现在变高了;本是舒服的地方现在不舒服了,这才叫生病。异于正常,也可说是病理现象。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用对抗的治疗方法:发热用退热,发炎用消炎,疼痛用止痛,都是在对抗生理活动,所以是错误的。

九、中医现代化是用现代语言和概念来诠释中医。

中医医学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以2500年的实践后,才总结出《内经》——这一套为中华医学奠基的理论系统。1800年前,张仲景总结了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著成《伤寒论》,为中医临床进行辨证论治(诊断与治疗)提出了具体方法。这一方法历经1800多年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不可更改,原因何在?在于已经摸准了治病的规律。

中药学从《神农本草》的365种至现在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多种,虽然增加很多,但在临床中运用四气五味的方法纠正病人的偏胜未变。这也是个规律的问题。所以,中医学是成熟的医学,是开放的医学,是不排他的医学。

既然已经成熟,古老就不是个毛病,只是时代久远,难以沟通,难以被现代人理解与学习而已。因此,我认为运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分析中医或中药,就像让不懂事的小孩来评论大人的行为一样可笑。唯一可行的中医现代化就是用现代语言和概念来诠释中医。不是用现代的有色眼镜来评论攻击中医。

十、中医学必将成为世界医学。

病人的要求是什么?不是要知道生什么病(病名),在什么地方(病灶),用什么治疗方法,这些都不要紧,根本在治疗的效果。中医与西医相比,它的优势,恰恰就是临床的有效率。也许有人认为,西医发热用退热药,疼痛用止痛药,不是比中医更有效吗?我认为,治病的有效是使病人恢复健康,不是压制症状。健康的有效是长期性的;压制症状的短期行为。很多实践证明,它的结果是对健康不利。例如退热药的暂时退热,结果是延缓退热时间;止痛药只能短暂止痛,还会掩盖病情,易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

中医综合和西医综合复习方法对比 篇9

无论中医综合还是西医综合,牢固记忆,透彻理解,都是高效复习,拿取过线的最起码要求。而中、西医由于存在一定的差别,记忆方法也就尤为重要。

中医综合

1 对称记忆

大脑思维时对事物关联的对称面很关注,记忆效率高。如任脉行走于前正中线、由下向上,督脉行走于后正中线、由下向上;腧穴定位找到了内关,手的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陵与阳池对称,曲泽与尺泽,昆仑与太溪对称,照海与申脉,三阴交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对称等。

2 歌诀记忆

歌诀记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中医药学习更是如此。如概括小儿疫毒痢重点为:热惊昏休疫毒痢,毒邪内闭与外脱,黄连解毒(汤)清开灵,参附龙牡来固脱。

3 谐音记忆

给相关材料以谐音,有趣味,记忆效果特别好例如麻黄汤四味药概括为干妈贵姓(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4 列表记忆

将重要内容列表,是人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可促进记忆,在中医药的学习中亦如此。例如方剂或者中成药的主治、特点,可列表说明。中医儿科学发展史学术成就内容多,也可将重点内容列表记忆。

5 重点记忆

不抓住重点,面面俱到,是学不好、记不住的。例如中药学的重点为每味中药的`功效,如果每一味药的归经、性味都要记,负担太重了,并且功效与归经、性味联系密切,由功效可大致逻辑推理推出归经、性味。因此学习中药学应抓住分类,每药功效、每药的特点。有的药功效较多时,可用 8 个字左右记下其主要功效,这样可以记得牢。

西医综合

1 .同音记忆法

这是一种简单的记忆方法,例如生化中“一碳单位代谢”的记忆:一碳单位的代谢经常考,内容容易理解,但也容易忘记。其实本节内容,只需记住一句话, “施舍一根竹竿,让你去参加四清运动”,记忆包含的内容如下――

①一碳单位的来源――“施(丝)舍(色)一根竹(组)竿(甘)”。

②一碳单位――“一根”。

③一碳单位的运载体――让你去参加“四清”(四氢叶酸)运动(运动→运送→运载体)。

2 .形象记忆法

例如生物化学中,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是常考点之一,嘌呤合成的元素来源可形象记忆为:“甘氨酸中间站,谷碳坐两边。左上天冬氨,头顶二氧化碳”。记住这些,也就掌握了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原料,对解题很有帮助。

上一篇:招聘、入职、试用期管理流程下一篇:春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