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2024-06-05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共11篇)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1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今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明确指出: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以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不想(敢不敢)创新的问题,即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即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全方位、多途径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理论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发育学和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注重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发表不同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问题学习。例如我们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讲授流感病毒时,摒弃原来的讲授流行情况、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等常规,开篇就提出六大问题:甲型H1N1为什么最初叫做猪流感病毒?与猪有什么关系?H1N1中H、N分别代表什么?2009年流行的为什么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流感不过是一种感冒为何全球如此紧张?是否过度紧张?传染方式有何特别?吃八角是否能有效对付流感?让学生们头脑里充满问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们建立问题意识提供思路。

(二)帮助学生形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理论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知识观也就是知识的相对论。汪氏等认为传统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把知识看成绝对的、凝固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所以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显然,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讲到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就是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最好时机。

同时,我们还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发掘课程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注重讲理论、概念被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我们补充讲干扰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干扰素的副作用,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人类面对病毒的困惑,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抗菌素耐药性的形成等等,讲病毒的发现源于“一种疾病”、“两个关键技术”、“5个关键先生”、“一个旧理论被打破”,通过这些讲述,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规律,了解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难题。

(三)以“正面教导”的方式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讲历史上发明创造的成功案例,为学生树立一个创新发展的榜样,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并为学生组织“学习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该学习演讲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30%。例如,我们指导学生完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大鼠肝癌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学生在学习了化学结构改造这部分内容后,有了合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想法,把中药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这是这个课题最具创意的地方,与学生分享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布置各类开放性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例如我们布置的作业包括“读伤寒玛丽故事的感想”(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给方舟子的一段话挑毛病”(批判性思维)等。

二课外教学

(一)通过布置撰写小论文的任务,讲解相关书写要求、批阅、点评,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寻求答案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主题写出文献综述或调查报告,并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述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论文形式的书写要求、作用和意义,针对学生们参加大学生论文大赛中常见的论文书写的错误,指出常见错误和误区,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后再作详细点评。同时,推荐质量高的论文正式发表,让学生“完成任务有动力,任务完成有喜悦”,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该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二)开放实验室,指导大学生论文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课题

参考许多高等院校的做法并结合我院实际,我们教师所在科研实验平台、项目组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形成实验室里有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这样的工作团体,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利用晚上、寒暑假积极主动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论文大赛和课外科技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近3年我们共7位老师指导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多项校级创新项目的完成。

另外,通过老师担任学校大学生论文大赛评委,担任大学生论文大赛点评嘉宾、基础知识擂台赛评委等形式为学生创作的科技论文“把脉”指导。

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答辩,在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为学生社团开办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系列讲座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提高本科生科研课题的创新性,近年我们先后为大学生社团和二级单位开办学术讲座,围绕科研论文的书写、进入实验室注意事项、科研思路的来源、科研课题的实施、介绍几本好杂志、经络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内经及针灸原理的应用及研究、课题设计零距离、为医之道、尽善尽美等议题举办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促进和引导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组,接受科学素养的熏陶

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近年来在吸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近5年累计约117人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尤其我们通过主动报名加面试方式,遴选了部分学生进入学院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组科研团队,学习查阅文献、阅读文献、综合分析文献,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为学生们辅导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DME、统计学等科学研究的主要课程,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获得创新的能力。

统计表明,在近年来进入科研团队学习的学生中,能获得国家级、省级课题“挑战杯”大奖的学生均来自进入承担国家级课题的科研团队的学生群体,充分说明国家级科研团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

如果说理论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课教学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培养平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多个班种中实施基于团队学习模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采用发放学习资料、学生自组学习小组(5-6人)、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引入自身的加入和体验,围绕任务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遴选科学意义大、创新意识强、可行性大的实验方案,(对于科学意义不大、设计不合理的项目,予以淘汰),学生完成实验方案形成实验报告,最后进行论文答辩和教师点评。该教学改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合理学习兴趣与爱好,增强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入了合作和竞争的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发放144份问卷调查显示:70%学生表示对该实验感兴趣,81.5%表示对实验流程满意,73.1%表示有必要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40%认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恰当。

四教学成果

经过5年来的实践,我们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奖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校学生学术论文大赛获奖和指导本科生校级创新实验项目19项;指导本科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发表相关教学论文19篇。

五问题与不足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由于学生学分压力、传统考试压力仍很大,能用于创新实践能力锻炼的时间不够充裕。另外,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学习,认清目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勇于改革和实践。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学的艺术性,让我们教学活动更新颖和更富于变化。

参考文献

[1]汪凤炎, 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闫福嫚, 等.浅谈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17 (3) :536-537.

[3]范秋梅.加强实验窒开放工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5) :129-131.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2

【摘 要】本文论述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传统被动式、填鸭式的现象,严重影响中医药专业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提出以BOPPPS教学模式为框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改革和搭建更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BOPPPS 大学英语 教学质量 监控和评价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70-02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和客观的评价体系,能鞭策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规范教学过程。因此,采用推广BOPPPS教学模式,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提高教?W管理水平;有利于规范和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理论依据

(一)BOPPPS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是北美国家很多高校比较推崇的教学过程模型。它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6个阶段: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教学预测(Pr-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教学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Closure),简称BOPPPS,主要用于教师的技能培训使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认为人类认知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体系和结构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念,摒弃以教师为课堂主宰(Teacher-dominating)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张变革教学观,促使教师的角色从主角向配角,即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管理者(Management)和引导者(Guider)转换。

(三)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对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的拓展。教学评价最早是由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泰勒教授于193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评价人而言,其对被评价者的情感态度和强度等价值尺度的主观性,都会影响评价过程并带来可能不一样的评价结果。

二、研究发现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单一性。长期以来,高校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层评价与教师同行间互评相结合、随堂听课后填写听课记录的传统方式,作为教学质量高低的评价和反馈。这种单一和单向的监控和评价模式,最大的诟病在于缺乏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参与和反馈。学校教学管理层由于受中医药专业学科的局限以及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跨专业特别是外语学科的学科特点认知有限,从而对教学理念认识不一。传统的课堂听课模式,受到时间、空间和听课次数的影响,所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由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渠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缺乏客观性和时效性。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笼统性。调查发现,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相对欠缺,各高校基本都是全校统一“一个模式、一个体系、全学科一刀切”的现状。尤其是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普遍以医学等自然学科为主导制定现行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没有根据学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无法体现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标准。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体现和运用。然而,在现有的评价指标中,没有突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要素。如果一概而论地运用同一种评价指标,肯定会大大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标准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的学生被动参与模式。笔者于2017年4月至5月间对广西三所医科类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桂林医学院)2015级和2016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六个专业以上班级,采用网络“问卷星”辅助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18个班级,回收问卷990份,有效问卷99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三所医科类院校里,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中,学生认为教师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还不到半数,约占44.81%,仍有相当大部分课堂教学属于传统填鸭式模式;56.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真实现状和学生内在的需求。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随意、学生学习效果不明确”等现象。同时,评教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理念客观上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判断。其中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作为指导,用以规范教学行为。

三、改革措施

(一)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规范和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目前BOPPPS教学模式已经被全世界超过33个国家引进采用,在国内外100多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推广使用,其应用实践表明BOPPPS是一个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可见,将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是有科学依据的。

(二)进一步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多样性,使之具有多元化多维度特点。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中医学科专业认证的开展,我校愈加重视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已形成了教研室、部门、学校教学督导三级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了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三维模式。然而,就评价方法而言,在教师自评、教师评学和网络评教等方面,学校还大有可为。就评价形式而言,在填写听课记录的基础上,可以增加访谈、测验、网上问卷调查等。就评价在教学中实施的时间和发挥的作用不同而言,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目前国内外也兴起了一种研究趋势,即提出“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移”。总之,开展双向评教评学、搭建互联网+立体的线下线上的监控和评估平台,进一步减少监控和评估的不科学性和片面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构建有学科针对性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估体系,突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要素。此外,要想客观公正地评教评学,还要考虑到语言学习的班级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规模要有别于医学等自然学科或其他纯理论课的课堂,教育要按照学科特点依循教学规律进行,否则,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也无从谈起,那么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就失去了效度。

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现有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提高其科学性与针对性,规范以BOPPPS教学模式为蓝本的教学流程,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增加动力,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只有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才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对外传播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2]李秀清,高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吴继红.以SIOP和BOPPPS模式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某学院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5(5)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3

【关键词】 和谐校园;文化;人文素质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高校校园及其文化。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所谓“和谐的人”,是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人,这就意味着和谐校园文化也应该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医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瑰丽珍宝,保护和发展中医,不仅是对民族情感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保护。但是当代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由于受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评价及价值取向与以往截然不同,各大中医院校中都存在着大学生只重视专业而普遍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材,因此,作为捍卫中医的坚实阵地的中医院校更应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来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一、中医与人文的渊源

首先,中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中医学不是一门纯粹意义上的生物医学,而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医学。在中医体系中“人”始终有着最高的地位,人的生命现象被认为是自然、生物、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整合。中醫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从形成之时起就得益于当时众多哲学流派思想的影响,和人文科学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内经》把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匹配,建立了脏腑生克理论。儒家所推崇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也对医德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医乃仁术”。此外,道家提出的“精气”说,庄子的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等论点,也都融入中医理论之中。古代哲学思想不仅是构架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同时也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

其次,中医具有一套特殊的语言形式——医古文。医古文本身有融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医学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古文中有关医德的论述和记叙名医风范的事例很多,是向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果仅仅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缺乏对人类优秀文化的自由接纳,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也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宗旨。”所以,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内涵,没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就不能吃透医书的奥旨,领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之处。

二、中医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由此可见,仅仅掌握牢固的医学知识而不涉猎课本以外常识的学生是无法立足于今天的社会的,中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变成了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不能再只看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

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高速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成长中的传统中医学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医学模式转型阶段,而对千变万化的周遭环境,如何使中医在未来的竞争中得到稳步的发展,仅仅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疗团队是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服务的意识,一种一切以“病人”为本、为先导的理念,这落脚点就在医务工作者本身,因此,加强中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尤其是人文理念的渗透显得更为重要了,正如著名学者何清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中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这种人文精神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规范和推动的作用。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撑,财富的追求欲望就必定会沦丧为纯利欲的冲动,就会导致人们动物性的膨胀、人性的泯灭、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财富的浪费。”

三、中医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广义上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在高校,人文教育实质上就是人性教育,它在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有利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中医院校由于缺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理科交叉的客观条件,人文教育薄弱的情况尤为突出,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人文教育。

1.扩大人文课程种类并纳入课程体系

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仍未改变。如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使得理科班主攻数理化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学生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单一,之后考上医学院校后由于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外语的学习,更加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后天缺氧”。因此,需要开设人文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大范围的人文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保证,达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创造力等目的。结合中医特点,开设中国文化、哲学、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课程,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适应社会需求,还可以通过开设各种人文知识选修课和讲座、板报、广播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2.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努力发挥专业课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是在中医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诸如品性学识、举止言谈、性格志趣、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对学生从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将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的能力,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人文修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3.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中医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教育应当是自觉包容、自觉吸纳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教育,融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激发学生的理性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树立高境界的人生目标,而不能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而,中医院校应该抓住时机,在和谐校园文化的理念下,加大改进力度,努力提高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出优秀的新世纪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拯. 古代哲学气说概论[J].浙江中医杂志.2003(2)

[2]姚桃娟.谈医古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文意识[J].药学教育.2004(1)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分析 篇4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

当前,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就业大环境下陷入困境。综合能力与中医药院校强调的专业优势相冲突。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 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前提, 但扎实的医学知识需要学习时间的积累。中医药行业也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当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时, 其他综合能力如社交、管理、组织协调等的培养就会在无形中被忽略。然而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饱和, 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专业对口就业越来越难。但几年的艰苦学习, 专业知识的积累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放弃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的意愿, 思想压力增加。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行业的相对固定。部分学生在就业时, 观念相对“死板”。很多学生都认为既然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 就应该从事相关医药行业工作, 从而忽视了其他更多甚至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分析

作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特别要求的中医药行业, 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 同时综合素质要求也必不可少。为更好实现就业,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转变就业思路, 增强就业意识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思路不明确, 就业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 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大学生自身都应反思。就教育管理者而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培养正确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其途径是多样的, 比如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讲座、以就业为主题的班团活动等。同时,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 自身应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 才能指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恒心和毅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帮助学生勇于接受择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切挑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学校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 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现状, 客观分析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 应努力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形势, 培养自身竞争意识, 勇于接受挑战, 敢于面对风险, 改变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 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 开阔视野, 转变单一狭小的就业观念, 多向其他相关领域发展, 如医药保健行业、营养师行业等, 降低就业期望值, 脚踏实地, 从小事做起, 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 注重自身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前,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发展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认为只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就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从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其他综合能力如交际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才是找工作的根本, 在校期间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 以讨好领导和老师为目的, 谋取个人荣誉, 忽略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甚至为了考试合格而冒险作弊。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中医药无疑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想要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 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学好专业知识技能, 为就业打好基础。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效资源,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 这是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的前提。同时, 社会对于大学生其他能力也很看重, 比如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等。大学生应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 既学好专业知识, 又培养自身的其他能力。在业余时间,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生活动, 通过实践发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能力, 促进自己全面发展。面对就业,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 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就业指导工作, 学习就业面试技巧如礼仪、制作简历等, 积极参加模拟招聘、就业专题讲座等实践活动, 提升自身整体实力, 正视就业压力。

(三) 全方位、多层次发掘就业渠道, 正确对待就业机会

网络时代的来临, 使得大学生求学不再是闭门造车, 大学生可以坐一屋而览天下。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 应积极利用网络等资源优势, 关注与搜集中医药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也要了解非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积极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 客观看待城市医药行业、城市非医药行业以及基层相关用人单位。无论是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医药公司、个体诊所, 还是基层农村医疗单位, 都应正确认识其提供的就业机会, 把握职业需求,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积极关注学校相关网络就业信息的发布情况, 时常浏览学校就业网站, 了解相关就业政策, 增强自身择业意识, 积极参加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 强化自身适应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 审时度势, 消除盲从心理, 挖掘自身优势, 顺利就业。作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 其就业渠道是多方面的, 总体来说, 主要有六个领域。

第一, 城市医疗卫生单位。据统计, 每一所中医药院校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双选会。在双选会上, 众多医疗卫生单位都会提供大量的用人需求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了城市公立医院、大型医药企业、著名私立医院以及卫生医疗机构等。很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盲目追求城市就业机会, 认为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呆在大城市, 就应该拥有体面的工作。这导致了城市就业竞争的加大, 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第一, 城市非医药行业。众所周知, 每年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并不完全都从事医药行业工作, 非医药行业也存在着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 辛辛苦苦学了5年的医学知识却未能找到专业对口行业就业而心有不甘。事实上, 大学生考入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很多新事物需要从头学起。而大学生就业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很多时候都必须重新学习。

第三, 基层单位。当前我国农村的医药卫生人才缺口很大。我国中医药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体现了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 国家对面向基层农村就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大量优惠的政策, 包括工资、考公务员加分以及继续深造的破格等。由此可见, 基层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广阔市场, 就业机会很多。

第四, 参加选调生、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属于我国大学生范畴。政府在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时, 机会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来说是平等的。因此,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参加国家各类公务员、选调生以及众多事业单位人才招聘考试。

第五, 考研继续深造。近几年, 高等中医药院校连年扩招, 使毕业生逐渐增加。很多医院本科生储备已基本达到饱和, 在人才需求结构上缺少高层次高学历的大学生。单位门槛高, 本专科生进入艰难, 到基层就业又不甘心, 在多重压力下, 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但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考研时, 应摆正心态, 杜绝好高骛远, 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选择考研专业, 同时处理好就业与考研的关系。

第六, 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我国高考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导致每年众多的毕业生不可能都实现就业。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就业渠道, 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一种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也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消除就业困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 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 都是有益的。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发展的广阔前景, 也给了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前, 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比如小额贷款和担保, 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就业资助等, 还包括如KAB、SIYB等创业培训。这里应该指出, 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核制度有待改进。当下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毕业生毕业后才能拿到, 这就使得一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立志毕业后自主创业开诊所的愿望落空, 从而迫使学生为了生计而加入求职的学生大军中。

参考文献

[1]李广华, 王文宛.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

[2]王胜军, 孙淑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初探[J].2006 (15) .

[3]博伟, 马改红.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探讨与化解[J].中医药导报, 2010 (8) .

[4]唐红兵, 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

[5]王雪峰.浅析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 .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5

【关键词】MOOCs 中医院校 大学英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9-01

一、引言

随着“中国文化热”特别是“中医热”的不断升温,中国需要更多的全球性优秀中医药人才,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美好理想。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是促成中医药事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医院校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既有精湛的的中医药学专业知识又具备娴熟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大学英语既是重要的必修课,也是大学教改的重点领域。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专业英语技能训练, 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实践平台的建设,增强大学英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MOOCs课程由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于2008年开设以来,国际MOOCs课程一直在蓬勃发展,2012年中国高校也开始了国内MOOCs课程的建设,MOOCs的出现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机遇,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MOOCs对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挑战

(一)MOOCs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出挑战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应随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而调整。MOOCs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也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MOOCs学习的主力。

(二)MOOCs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挑战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管理者,知识的传授地点固定在教室,以课程表为教学运转指针,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法,以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以试卷测评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而MOOCs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种个性化选择。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所学科目,而且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MOOCs打破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单向知识灌输,学习变成多方向、相互交叉的学习行为,当学生体验了MOOCs的全新模式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失去吸引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因此必须随之做出积极有效的改变。

(三)MOOCs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提出挑战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拥有课堂的话语权。教师在课本、教案和作业的帮助下,推动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处于被推的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使得几乎每位大学英语教师都曾出现过“推不动”的无奈之感。

而MOOCs以微视频、论坛讨论等方式呈献给学生一种全新、多彩的学习方式,强调了“主动学”的过程。在MOOCs中,学生不再是“被推动者”,而是主动的“拉动者”,不仅拉动自己逐步学习,还通过讨论拉动其他学习者共同前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身所有潜力,多方向、多渠道自主搜索所需知识,教师的主要角色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帮助学生以合理高效的手段获取所需知识的协助者。

(四)MOOCs对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提出挑战

传统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一般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大都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测试等方面的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往往由期末测试及英语日语测试成绩构成。在MOOCs大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已无法完全跟上学习形式的改变。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应将学生的网络课程完成情况纳入评估范围。

三、MOOCs时代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模式

(一)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第一考虑要素,课程设置上应将基础性、通识性语言知识与专业性语言知识相结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性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进行针对性英语语言训练。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能确保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分训练与有效提高,而大量的MOOCs课程或将MOOCs中特定课程直接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作为自身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

(二)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上应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突破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作业-检查作业”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将MOOCs平台上优秀且恰当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作为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参考。这些教学资源应方便学生掌握,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集中关注具体的语言或技能知识点,便于学生利用网络、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学习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心理预期,使更多的学生学有所得。

(三)合理评价

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衡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评价体系的合理性逆向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涵盖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识知识、技能运用和课堂参与等方面的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连贯性评价将推动学生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引入MOOCs课程的情况下,评价体系还应将学生在线课程的完成情况考虑在内,依据课程结业证书上的等级进行量化积分,纳入最终评价结果。

四、结语

MOOCs课程的发展为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实现高质量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助力。能弥补高水平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打破了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的壁垒,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医院校要抓住机遇,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和交互式的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以英语促进中医药的对外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官员:四项措施推动大学英语改革[EB/OL].[2014-04-19]. http://www. chinanews. com/edu/2014/04-19/6083174.shtml.

[2]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43.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6

复合型人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需求量不断增加, 如何在众多的中医药专业毕业学生中脱颖而出找到好工作成为大多数学习者担心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都尽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广西中医药大学自从2015年9月起实行大一大学英语为必修课, 大二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 为什什么么学学生生选选择择大大学学英英语语三三作作为为他他们们的的选选修修课课程程??本本文文试试图图探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动机。

在总结学习动机研究中发现, 学习动机是理论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 以及英语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Brown认为在众多个体差异中, 语言学习者产生个体学习差异的最具能动性因素是学习动机, 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效果与成绩[1]。他和Lambert基于社会教育模式认为动机包括目标、愿望、态度和努力, 并将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和“融合型”两大类:工具型, 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 如找一份薪水高的工作。融合型, 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及风土人情的愿望[2]。我国学者对于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 (秦晓晴, 文秋芳, 2002:51-58) [3]和动机类型方面, 高一虹用因子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得出七种动机类型, 分别是内在兴趣、成绩、出国、学习情境、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 (2003:60-64;2003:28-37) [4]。这些动机可以概括为工具性、文化性和情境性。本研究基于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英语选修课的部分学生为个案的系统调查研究, 试图进一步明确地方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征类型和个体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动机激发和培养策略。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016-2017上学期, 共有234名学生选修了大学英语,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心理学等专业135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问答, 发出问卷135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127份, 有效率95%。这127份问卷的数据资料被用于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中受试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选修大学英语课程的同学大一四级通过率是35%, 六级通过率是2%。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试者基本情况, 见表1;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 问卷题目数量为30道, 分为学习情境动机、工具性动机和信息媒介影响三类动机。将收回的127名学生的数据输入电脑并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 使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大学英语选修课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统计分析。

定性方法:设置五个访谈题目, 内容涉及英语学习兴趣、目的、投入和学习效率等。此后, 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20位受试者进行访谈, 主要涉及对英语教师、学校教学设施、教与学的关系、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标准等学习环境因素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涵盖工具性动机和文化性动机, 是对定量研究的有效补充。从受试者当中随机分层抽取学生进行访谈并记录, 根据答案的普遍性和重复率进行概括描述, 得出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英语课堂中学习情境动机分析

在英语课堂中, 通过对课堂活动这一学习情境的分析, 可以得知学生学习情境动机的强弱。分析如下:在课堂中谁才是课堂的中心问题上, 82%的同学选择学生为中心, 13%的选择教师为中心。只有2%的同学选择“不知道”, 表明大部分同学认可自己作为课堂中心。在大学英语课教学中, 有65%的同学支持教师讲和学生练习时间均等, 有16%的同学选择了以教师的讲课为主, 16%以学生的练习为主。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不符合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二学生, 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更强。

在课堂讲解内容上, 有61%的同学认为教师有必要详细讲解课文, 20%选择不必要, 而1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这表明主动学习的学生, 对于课堂讲解的内容表现出积极的愿望。在老师应着重哪些方面的讲解的多选题上, 从高到低的比例是67%语篇分析, 60%翻译, 55%做题技巧, 49%词汇, 48%语法, 大多数同学对于语篇分析翻译技巧都表现出热情, 由于有四六级考试任务, 有一半同学认为做题技巧很重要。只有少部分同学选择语法, 可见大家对于已经学习多年的语法不那么看重。

在大学英语教学重心的多选调查中, 86%的同学选择应该重听力, 其次是80%口语, 可见, 大部分同学对于英语听说能力非常看重, 读写能力分别是62%阅读和57%写作。在访谈中了解到, 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最大的心愿是能用英语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交流。只有27%的同学认为教学的重点在语法。在英语课堂中, 57%的同学认为两人对话和小组讨论最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 但是在真正课堂教学中, 小组讨论的实施不是那么理想。这一多选题中, 有24%的同学选择“其他”, 在访谈中, 学生说, 想教师用全英文授课, 自己操练的机会倒不是那么看重。

3.2 英语学习工具性动机分析

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 其工具性的作用不言而喻, 大二的学生对于工具性的动机如何, 本文主要从学生利用英语完成什么任务来测量。每天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 22%的同学在1小时左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78%的同学少于1小时, 只有3%的同学花2小时以上用于除了英语作业, 还进行四六级单词背诵或阅读理解。不少学生在访谈中提到, 只有上英语课才拿英语课本看一下, 从语言经济学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 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越到临考试前, 英语复习的时间才会增加。

有关平时自己阅读英语材料, 除课文以外有其他英语读物吗?78%的学生偶尔会看, 在访谈中, 学生表示说与本身专业相关的英语读物, 2%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籍, 大一就通过了六级考试,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 英语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工具。而22%的学生除了上大学英语课看英语课本之外, 从不看其他英语读物。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 多达85%的学生偶尔主动地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 只有5%的同学经常提问与老师保持良好的联系。英语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 大部分同学对于如何使用英语还是愿意多向同学老师请教。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极大动力, 在调查中, 80%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或成绩单) 在今后的就业中很重要, 只有18%的学生认为程度一般。目前看来, 大二选修大学英语的学生依旧想通过继续上英语课而通过四六级。30%的学生表示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很了解, 而39%的学生不太了解, 需要授课老师不同程度地加以讲解。63%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该侧重于综合测试, 也就是最终的成绩评定上, 而不是其中的某项。20%的学生认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这四项保持均等。学生认为自己在课下准备复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应该自主学习的占90%, 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要多背单词, 大量阅读, 练习听力及做真题模拟题。多数学生对于如何通过考试, 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 只有3%的同学对此无从下手或没考虑过。

英语词汇一直是学生们觉得不足的地方, 在进行阅读英语书籍时, 56%的学生经常通过字典查阅阅读中碰到的大多数生词, 39%的学生偶尔查阅, 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只有2%的学生从不查阅。在听英语时, 碰到生词80%以上的学生会跳过生词继续听下去, 通过理解句子整体的意思而非受到个别单词的影响。有11%的学生认为要停下来, 直到听懂才进行下一步。在英语口语中, 80%的同学同意说英语时首先用中文组织意思, 再翻译成英语, 说明母语的影响极大, 在授课过程中, 对于如何进行中英互译的方法需要多加强。在英语课上, 29%的学生经常注意的学生注意老师在口语表达中常用的词语, 60%的学生有时注意, 说明大多数同学会注意老师在口语上的表达以便提高自己的听力。最后, 有关如何高效背单词, 85%的学生用重复念和重复拼写的方法来记生词。对于这一点, 授课老师需要加强背诵单词的方式方法讲授于学生, 比如词根、词缀背诵、谐音法、故事法等。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 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82%通过英语四六级, 42%为找到好的工作, 38%为考研做准备, 35%出于自己的爱好而学习, 28%获得学分, 17%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8%为出国留学打基础, 说明个人自身发展动机最强, 出国动机最弱, 与学者王巧玲、高一虹结论一样, 学生出于就业形势不好, 进一步学习通过四六级及找到好的工作是选择在大二选修英语课的主要原因。

3.3 信息媒介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信息媒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的课时量、教材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广西中医药大学大二大学英语限选课为51课时, 相对于大一64课时量来说, 已经大大缩减, 但是95%以上的学生认为每周安排两次共4-6学时的大学英语比较好, 证明大家对于英语课的需求很高, 频次也很高。对于大学英语选修课而言, 应该加大自主学习的力度, 隔周上课, 期间由教师监督学习进度, 或许也是一个解决课时不足的方法。

对于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三和21世纪视听说教程, 在访谈中, 学生表示由教师决定哪些教材更合适他们的水平, 我们也不断尝试, 找到符合他们的选修教材。但是, 8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讲解时扩大相关知识面, 72%的学生要求老师多举实例, 深入浅出, 没有一个学生选择照本宣科的老师。

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何影响, 学生的回答主要对于有责任心、学识渊博、有亲和力表现出了极高的期待。81%的学生希望英语老师幽默有亲和力, 67%的学生希望任课老师能学识渊博知识面广, 57%的老师能够旁征博引, 43%接近一半的学生希望老师对专业英语有较深研究。在访谈中, 学生提到喜欢上某位老师的课的原因是, 从课上真正学到知识, 老师讲课时发音标准, 表达清楚, 有创新精神。

4.结语

以上研究结果发现, 中医药类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上呈现的特点与其他学校相似:学习情景动机分析表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讲课与学生练习的时间均等, 教师要侧重课文语篇分析及听力的讲解, 希望自己有更多机会发言。选修的学生表现出个人发展动机最强, 体现在专注于工具性动机, 体现在大部分学生想通过大学英语选修课提高成绩并在大二的时候通过四六级, 能提高阅读水平。信息媒介课程、教材、教师对英语学习动机有点播的作用, 需要学生个人发展的动机够强, 才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媒介自主学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学生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从最初的通过全国四六级考试转化为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学习英语。中医药类院校对医学英语、中医英语课的要求会更高些, 要求任课老师英语课程的内容要多样化, 把文化与中医、西医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 通过运用新闻视频、英文电影、英文歌曲、医学文献入门查阅等, 从听、说、读、写、视等多方面、多维度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摘要: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学习动机类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访谈发现, 学习情景动机分析表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讲课与学生练习的时间均等, 教师要侧重课文语篇分析及听力的讲解, 学生希望自己有更多机会发言等。工具性动机体现在学生选修大学英语课通过四六级, 且提高阅读水平为考研出国做准备。信息媒介动机体现在课程、教材、教师对英语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 需要增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动机。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大学英语,选修课

参考文献

[1]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94:34.

[2]Gardner, R.C., &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2.

[3]秦晓晴, 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7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考试的科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航标, 是高校体育教师行为的指挥棒, 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医院校体育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医自身的特点, 用发展的眼光、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考试进行较为客观、可靠的评价, 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赖云升.高校体育测试改革的实践与分析[J].职业与教育, 2006 (11)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8

关键词:网络成瘾,中医院校大学生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成为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 它在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其中危害较大的就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指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的使用网络, 极度依赖网络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 造成个人生活、社会交往以及工作、学习上的障碍[1,2]。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包括[3]: (1) 显著:一种特定的行为, 比如互联网使用, 在一个人生活中变成重要行为, 主宰了他的思考; (2) 情绪变形:主要的经历当作参与某种特别活动的结果; (3) 耐药性:需要增加特定的行为或是时间去完成渴求的影响; (4) 停药症状:当活动停止或是减少的时候, 会出现不愉快的感觉, 或是物理性的影响; (5) 矛盾:成瘾者和周围人群会发生矛盾, 和自身的其他行为也会发生矛盾; (6) 复发:重复行为的倾向导致成瘾行为再发生。

在网络成瘾人群中, 大学生占了不小的比例,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 对在校的371名全日制本科生 (其中2009级 (大四) 学生297人, 2012级 (大一) 学生74人) 进行了网络成瘾量表的测试, 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室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按照该量表的要求, 总分大于等于114 (即单项平均分大于等于3分) 而小于120 (即单项平均分大于3.15分) 的测试者可以被认定为网络依赖的边缘人群, 而大于120的为网络依赖人群。

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71人当中, 总分大于等于120分的有16人, 大于等于114分的有20人, 即达到网络依赖标准的占总人数的4.3%, 达到网络依赖边缘标准的占总人数的5.3%。

笔者与这20个学生达到网络依赖边缘标准的学生做了访谈, 对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做出如下分析:

1 人际关系不佳

大学生都渴望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信任, 友情、尊重和爱, 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而人际状况不佳的学生渴望的信任, 友情、尊重和爱在现实生活状态中无法满足的时候, 他们会通过方便的网络去获取。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点:社交抚慰一项的阳性百分比为17.79% (社交抚慰是指认为在网上交流更为舒适、安全, 依赖网络作为社交途径) 如有两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表述他们在现实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可是在网络游戏中, 他们由于积分和等级很高, 有不少低等级的玩家追随和追捧他们, 这让他们体验到了在现实社会中感受不到的自我价值感、成就感甚至是“爱情”, 这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感让他们欲罢不能, 久而久之, 网络游戏中虚拟的社会环境变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而现实的大学生活却被疏远了。由于这些人过于沉酒于网络上的社交, 对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将更加缺乏, 使他无法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失败, 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失败—上网寻求慰籍—与现实人际脱离—缺乏社交能力—人际交往失败 (社交焦虑) —上网寻求慰籍”的恶性循环。

2 现实的迷茫

大学在进入大学之前因为高考的压力都处于紧张的学习当中, 进入大学之后忽然间失去了目标, 人生观、价值观、自我定位、职业发展定位各方面都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在调查中发现, 在达到网络依赖标准的20人当中, 来自农村、乡镇的贫困学生有12个, 达到了60%的比例。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承载着家族对自己的巨大期望, 他们自身也期望上大学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但是来到城市进入大学之后因为贫困面临的人际困扰和社会对其的接纳度却与这种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面对这种现实的迷茫,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到网络上宣泄情感、逃避现实。网络具有的匿名性能使他们获得期望中的社会赞许, 减轻了现实中的迷茫无助感。他们未能在现实当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只好一直沉迷于网络中来抵御现实生活带给他们的迷茫感和无助感。

3 家庭教育的不足

网络成瘾的学生与非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家庭教育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网络成瘾的学生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较专制, 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 只关心孩子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很少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 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对比非网络成瘾学生的家长, 显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情感交流和理解。在这样专制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没有自己的“个性”, 也不懂得与人合作或与别人有好的情感交流, 在追求“个性、平等”的大学生中格格不入, 这也会使他们到网络中去寻求自己的快乐。

4 高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更高

大四学生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人数占同年级总测试人数的6.40%, 而大一学生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人数只占到同年级总测试人数的1.35%。即高年级的成瘾人数比例是低年级的的4.7倍。访谈中:大四学生普遍反映面临毕业, 无论就业还是考研, 压力都不小, 后悔自己大学几年没有好好用功, 现在不知何去何从, 所以会经常上网排解压力。而大一的学生刚刚从高考当中解脱出来, 基本不存在压力, 对于大学生活有更多美好的憧憬, 各项活动也相当丰富, 很少运用网络去排解压力。由此可知, 要想更好的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应该在大学生新入学时就做好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 帮助他们找到在大学的定位, 做好职业规划, 避免大四面临毕业时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

总之,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针对这些原因,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学会理性的运用网络, 更好的适应现实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王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6:19.

[2]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6:16.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9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阳中医学院2012-2014级学生5406人, 男1763人, 女3643人。年龄17-22岁间。

1.2 研究工具

使用樊富民[1]等人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量表“UPI”对入校不同时长的大学生集体使用电脑施测, 该问卷由64个问题构成, 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等方面, 可分类解释也可按总分评价, 能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身心状况。

1.3 统计分析工具

所得数据全部在SPSS19.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据表1可知, 女生心理问题严重度显著高于男生, Z=-6.53, p=0.00<0.05。

2.2 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据表2可知, 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 (χ2=-254.87, p=0.00<0.05) 。刚入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1学期末 (Z=-10.19, p=0.00<0.05) , 也显著好于2学期末 (Z=-14.58, p=0.00<0.05) 和3学期末 (Z=-4.426, p=0.00<0.05) 。1学期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2学期末 (Z=-3.39, p=0.01<0.0) 。1学期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3学期末无显著差异 (Z=-0.77, p=0.4>0.05) 。2学期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3学期末无显著差异 (Z=-0.59, p=0.55>0.05) 。

3. 讨论

对量表总分的比较可以发现,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性别上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女生比男生严重[2]。一方面女性的生理周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女性对自身问题的评价过于悲观;另一方面,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会使男生将自认为明显不符合男生特质的选项直接否定, 其结果就是, 女生敢于承认软弱或无能, 而男生倾向把自己描绘得“无所不能”。

比较测验总分, 发现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 刚入学时最轻, 第1、2学期后逐渐加重, 到第3学期减轻。入学时的心理问题最轻, 和其他时候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教育不能停留在只监控其入学时的状态,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最好对在校生进行连续的监测和指导。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方法:用大学生人格量表 (UPI) 对54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 比较不同的性别、入学时长被试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底于男生被试 (Z=-6.53, p=0.00<0.05) 。不同入学时长被试在心理问题 (χ2=-254.87, p=0.00<0.05) 上有显著差异, 刚入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其他入学时长的被试。结论: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

关键词:心理健康,UPI,入学时长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93年会论文, 1993, 16.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10

关键词:中医药;课程教育;创新创业能力

众所周知,所谓创新创业能力“是以人的智力活动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机能,是经验、知识、技能经过类化、概括后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动作”。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要素主要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这种教育是系统、繁琐而又细致的工程,有赖高校、社会、家庭的整体参与和协同推进。随着近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大中型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也日趋饱和,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渐凸显。为了提升就业空间,中医药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具备扎实广博的医药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变化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完善新形势所需的培养模式,加大、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破解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业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而大学生又是人力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把他们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吸引和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让他们在创新创业中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也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破解现阶段中医

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路径。近年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促使大学毕业生人数在短短的十年间翻了几番,中医药院校招生规模也水涨船高,就业市场竞争处于异常激烈的状态。伴随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量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中医药院校必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承古的同时面临拓新的局势,努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提高综合能力,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的中医药人才。

(二)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当前

时代提出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2。在这个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如知识、信息等,他们与资本、技术一起推动社会高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资源。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具有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自然而然的知识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创业的资源优势日益显现,科技创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前进的主打方向,许多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利用中医药的高新技术在创业路上发展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科技和中医药行业的完美结合,加速了中医药知识和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传统的中医药行业在高新技术的推进下迸发出新的活力。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也是中医药院校大

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社会日益发展到今天,从动机而言大学生就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获得社会的尊重。如今社会,新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从而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形式展现自身的才华,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他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充分的途径和方法。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参与,探索适合自己创新创业的领域,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今天,除去就业、考研、出国三条路径,创业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未来发展的主要选择道路。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内容

(一)培养“敢创业”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拥有创新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坚定信念、意志坚强、不轻言放弃,积极面对现实和未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精神既是大学生创业的源泉,也是创业的灵魂,它不仅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冲动,更是全程支撑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敢于冒险的意识,更需要培养担当精神。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综观国内外,创业的存活率都非常的低,因此,大学生在从事创业活动中既要面对增益带来的荣誉,更要学会面对亏损带来的挫折,充分做好创业失败的思想准备和担当。

(二)培养“能创业”的创业能力。当下,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创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如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等。这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方面要勤恳学习、努力掌握专业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其次,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在生活和实践中积极学习市场营销规则以及商业管理经验;再次,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团队合作意识,创业者必须学会与人沟通、与人相处,善于依靠团队、打造团队,具备良好的交往、沟通、协调能力,提升自我的创业空间。

三、从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谈中医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是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这要求中医药院校要在学科课程、实验课程之中采取渗透模式,把创业课融入整个培养体系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改革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的课程内容。在建设课程体系时,应该跳出专业口径狭窄的限制,针对不同专业的特色和特点,既注重传授给学生中医药专业技术知识又要加强人文社科知识、健康人格的教育,“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双向融合的培养模式,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去,形成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话动等全方位融合的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与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3,在传授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为他们后期的创业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优秀的创业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功能不再单单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他同时应该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因此,中医药院校要求创业课程教师一方面要与专业课教师多沟通,将创业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设立导师制度,通过指导老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引导其制定活动计划书,积极参与实践;另一方面创业课程教师要多与企业联系,学校可以聘请成功企业家来校讲学或担任创业导师,帮助学生创业。同时,也可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群产生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的进行。

首先,通过举办“挑战杯”、“创青春”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高校可结合学校的专业知识和实习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在活动中有意识培养、打造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通过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洪流中来。其次,通过成立各种性质的创新创业社团,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建立这些学生社团以及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培训和服务指导机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广大同学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团队素质。再次,在校园内规划出一块专门用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让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有一个实现创新创业的平台。中医药大学生通过创业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方面调动了自我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创业想法想结合,同时又有创新创业导师及专业老师的指导,对创业大学生给以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多种服务,避免在创业道路上走弯路,有利于学生的早期创业。

(四)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中医药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将实践学分纳入年度考核分值,这种举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在校内举办“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氛围;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定期邀请知名校友或成功创业者来校作创业讲座,介绍他们成功的创业经验;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中.学生在导师的带动下,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蕴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 篇11

1 中医院校开展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

1.1 可以向大学生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 需要大学生的参与, “传统民俗文化优秀遗产的知识、技艺应当进入大中小学的课堂, 全面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规教育。大学应该设立文化遗产系或专业, 培养这一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1]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系统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和传承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其传承需要大批青年人积极参与, 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目前中医的针灸已被确定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识方法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传承人多分布在中医院校或研究所, 且多年纪较大。在中医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在年轻学子中培养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使祖国医药活态传承并发扬光大, 也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升其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 树立其学好专业的信心。

1.2 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近几十年来, 由于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中国, 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放和经济形态的变化,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方式受到冲击。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部分出现了信仰缺失、民族情感淡薄、缺少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国热情淡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党中央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正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 从而培育大学生们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精神, 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 中医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又可以增加大学生对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增强维护中医、振兴中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3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育人文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其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对于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来说,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既是其学好专业课的基础, 也是提高其人文品质的重要途径。中医传统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思想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中医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有助于使其了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提升其文化理解力和鉴别力, 培育人文精神, 从而塑造高尚的医者操守。

2 中医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种措施, 其中之一是传承, 并特别强调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方式来传承。在现代社会中, 正规教育当指学校教育。目前, 中医高等院校应从理论研究、课堂教育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2.1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教育理论研究

高校具有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 高校中知识分子是文化上的先知先觉者。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深入研究, 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规律, 并用以指导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从理论的高度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研究的成果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 还要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 搞清特点、规律、方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系统化、科学化。

2.2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

开展课堂教学是系统地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此处的课堂教学主要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课堂教学, 而非中医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与有代表性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的介绍相结合。一方面, 向学生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方法、保护原则、传承规律、相关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要向学生介绍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代表性的事项, 如传统戏剧类的昆曲、民间美术类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医药类的针灸等。传统医药类的中医生命与疾病认识方法、中医诊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等在学生的专业课程里均有讲授, 然其教学的角度主要着眼于技术层面, 着眼于医疗临床实践, 而非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课上则应从文化的价值、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角度, 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有关理论来介绍, 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认知, 超越技术层面。

在教学方法上, 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用图像、声音、影像向学生生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事项。同时要多采取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把老师教与学生讲结合在一起。笔者在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时, 就是采取这种方式, 由老师主要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 由学生分别介绍具体的文化事项, 学生或介绍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 或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 参与的热情很高, 师生间的进一步讨论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 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鼓励学生成立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 如民俗、传统手工艺、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社团。通过开展活动, 使学生了解、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与到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来;利用寒暑假时间, 与“三下乡”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回到家乡利用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的知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调查活动, 收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让学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身边, 从而培养保护意识;鼓励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展示等活动, 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每年6月份第二个星期六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宣传、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学生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识, 激发大学生认识、探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目前中医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院校的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既有思想认识问题, 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解决, 否则就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效果。

3.1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时常会问某门课有什么用, 对于直接能够看到将来应用前景或与自己的就业直接相关的课程比较重视, 而反之则应付了事。中医院校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多为中医临床、中药开发、中医药科研等, 这样的就业意愿使学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就业不起决定性影响, 因而不够重视。

3.2 教材建设亟需加强

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课程, 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专业的权威的教材仍处在建设中。目前笔者能够看到的是王文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也还不是教育部规划教材。其它方面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政策、保护技术、传承规律、田野调查方法等专门的教材, 现在还未见到。而针对中医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材更是空白。教材建设任重而道远, 它应在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学科定位进一步明晰后逐步完善。

3.3 田野调查不足

目前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主要为课堂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 但真正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做田野调查的则很少, 这主要是由于资金和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都缺少田野调查, 导致教与学都是从理论到理论, 从课本到课本, 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层皮。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和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不断增强, 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会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285.

上一篇:行业指导下一篇:农村经济研究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