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

2024-09-22

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共12篇)

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 篇1

近年来, 学院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程度上都进行了教改, 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 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以便更好地突出职教特色, 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 以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高职语文应突出职业院校教学目标

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紧紧围绕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的心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熟练地应用各种文体进行写作, 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具备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掌握演讲与口才的知识和技巧, 能够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办公, 掌握人文学科的应用能力, 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结合专业教学, 能熟练地收集相关知识, 并且进行处理与应用, 能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体系构成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应用语文、科技写作、人文素养基础读本、文学欣赏和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组成。应用语文课程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根据学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情, 开设不同的课程。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主要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 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最大化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 对于不同专业可进行不同的选择, 一般作为选修课,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国内外名著、经典作品等, 提高文学素养。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学习, 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就业需要进行取舍。科技写作是针对各专业不同的特色开设的课程, 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由于科技写作在工作中的实用性, 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开设, 效果明显。

三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1. 构建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库

针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构建资源库, 内容主要包括:高职语文教学标准、自编讲义、出版教材、图片、图书等教学素材, 自制的教学课件、各类试题等。学生可以在线学习, 查阅资料, 将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到课外,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同时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 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有助于优质课程的开发、课业设计和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 通过参加政治学习、学术交流、国培和省部级培训等, 培养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业务水平高, 职业素质高, 适应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承担着高职语文优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承担着各个专业语文教学任务的实施。

3. 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以高职院校语文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评价方法以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注重鼓励, 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目标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4. 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

通过多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进行教学检查, 教师相互听课,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使教师的授课水平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能够运用现代教学设备,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改善。

5. 教研教改成果

经过几年的教改实践, 教师们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4项, 发表各类论文近30篇, 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编写特色教材3部。激励学生们参加各类比赛, 如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等, 获得了多项奖励, 受到了学院的好评。

总之, 在学院高职语文的教改过程中, 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 构建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库, 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启良.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 (11) :180~182

[2]潘慧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9) :86~87

[3]梁细兰.浅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 :18~20

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 篇2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语文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在理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语文课。高职院校语文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许多转向教文秘、新闻、心理健康等其他课程。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课所面临的共同境遇。究其原因,从许多学者的分析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并加以取缔。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学性和鉴赏性,尤其“满堂灌”的倾向较为严重。这样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是不是只能面临着被改掉的厄运?如果高职院校语文课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以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接受、学生愿意接受和学生应该接受。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转变指导思想,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语文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是说高职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学不可的。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语文这门工具没有很好地掌握,许多学生连申请书、求职信这类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要么是格式不当,要么是错别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胆怯害羞不敢表达。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看,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来看高职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式各样的日常应用文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实用性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或普通高中教材。本科教材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突出作品的欣赏、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高中教材则没有一篇是反映工厂生活的,而且应用文的篇目极少。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教材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教材应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还要增加应用文的篇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考试成绩的高低未必是最重要的。对他们来讲,考试仅仅是检查掌握和巩固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社会性。所以教法的改进要力求体现最大的实效性。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不仅指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包括与语文相关的各类讲座,在语文教学课时大量削减或停开的情况下应以讲座为主。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社会需求 课程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的持续快速发展,而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教育,也日益重视到基础英语与高等职业英语相结合的重要性,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高职英语专用教材,并对高职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英语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中心。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从相关企业人员那里采集有关英语学习与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信息,并根据社会调研的结果,提出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有关思路与对策。

一、社会需求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本人为了找出社会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差距,特指对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方面,进行了社会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评估,英语在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各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被调查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以文员、销售、技术管理、客户服务员等能代表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水平为主,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职业岗位群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评价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社会要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2%的人认为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陈旧,不实用;8l%的人认为英语教学重阅读,轻听说,擅长听说的人只占10%;65%的人认为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训时间分配不合理,听说写练习所占的时间太少,讲解语言知识占用的时间太多;56%的人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3%的人认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满意的不到10%;他们普遍认为今后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应加大听说比重,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水平期待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最希望员工具备的是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的听说读写能力,各占32%;对员工英语过四级水平,23%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非常重视,60%认为重视,14%认为无所谓,3%认为不重视;即使是对专科毕业生,在调查中仍有38%的人力资源主管希望员工英语水平达到国家的四级或六级水平,35%的人认为应达到三级水平。

以上的调查结果说明社会对英语技能的需求并不像传统的英语教学培养目标那样要求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全面发展,其中大多数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听说技能,应用文写作技能。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建立新型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教学体系。

二、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

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定位,应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而英语教学的内容上,又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其教学内容是具有地域性和职业性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国家教委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部门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具体来说,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并能以英语为听说手段顺利完成业务交际基本任务的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改革思想。

三、高职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对策

1、课程设置模块化

高职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国家教委制定的基本要求,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一步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打下基础,必须贯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不应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故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其具体做法是改变传统的单一“公共英语课”设置,逐步以“基础英语课”、“实用英语课”、“专业英语课”、“实践英语课”和“文化修养英语课”等教学模块的方式进行设置。课时安排最好坚持三年不断线。其中基础英语课的课时安排应相对多一点,可以以每周四学时、开设一学年的方式设置。其它的课程可以在第二、三学年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学时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采取定单培养的方式来开设一些英语课程。

2、教材内容时代化

教材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体现,应紧贴时代,反映科学技术展。目前,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高职专用教材,但这些教材强调书面语的使用,缺乏口语化的特色,使许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而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则相对滞后,基本上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专业教材,应针对岗位的需求,由教师与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搜集大量鲜活的基础资料,再汇编成教材或讲义,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设备、最新成果等。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学以致用。

3、教学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授课地点是教室,教师主要的讲授方式和学生的接受方式是讲与记。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技术、音像教材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教师不能只靠课内教学,课内学时有限,要向课外延伸。多媒体的教学能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因为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是94%;在知识的保持即记忆持久性方面,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充分说明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外语教学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4、考核测试科学化

传统的大学英语测试,主要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记忆式”的英语语言知识,,测试的主要方式是闭卷的笔试,测试题型以客观试题为主。这种测试的内容和方式并不能考察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种现状滞后的测试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语言测试除了考察语言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英语的语用能力应被列入高职英语课程测试当中。测试的方式可以是闭卷,也可以是开卷的笔试,也可以是口试,或者是笔试加口试等。测试的内容应以使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考题为中心。测试题型应以主观试题为主,客观试题为辅,加试口语、听力,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本次调研的结果表明:高职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缺乏灵活度。大部分毕业生不具备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英语技能。调研的结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人才,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测试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教材内容更趋实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语言测试更趋科学。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2] 周电红.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09)

高职院校动漫教学改革 篇4

一高职院校动漫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动漫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许多院校并没有认识到其教学的特殊性, 尤其不了解动漫行业现况, 培养的学生操作能力不强。这些最终都反馈到动漫产业链中, 成为制约我国动漫发展的因素之一。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当前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过度强调软件的使用, 偏重动画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课。结果导致学生对动漫设计原理性知识掌握不深, 只会操作相关软件, 缺乏创新思维。

3. 缺乏合适的专业教材

目前国内的动漫教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翻译国外的经典教材, 这类教材制作精良但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是很吻合。二是行业人员编写的教材, 这类教材良莠不齐, 甚至部分滥竽充数。

4. 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教师紧缺

动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 且是多个学科的复合。教师既要有艺术的修养, 又要有软件操作基础, 还要有教学技能, 中国尚没有此类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因此, 多数动漫教师都是从计算机、美术等专业转过来, 难以满足动漫教育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动漫教学的改革

1. 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校企合作

2004年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首先, 动漫教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学校必须按照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其次,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细化学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改进办学条件。最后, 建立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体会动漫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和灵感。

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动漫教学要求教师既能实施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当前动漫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采取“内培外引”的模式来加以解决。“内培”是对现有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 特别是加强教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交流,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外引”是引进动漫企业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一方面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动漫市场的最新资讯和制作流程, 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充实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来, 直接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

3. 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职动漫教学课程体系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对一些课程进行调整。首先, 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该增的增, 该减的减, 该并的并, 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 要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 通过Flash、Audition、Premiere、AE等影视动画制作软件操作课程, 来拓展实践课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动漫制作流程, 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

4.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 对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逐渐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教学方法, 主要有范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范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讲授,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并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较适用于应用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模块式教学法一般将教学计划分为三个模块: (1) 基础课程模块; (2) 案例模块, 基础课结束之后需要把基础课中的几门主要课程, 例如Photoshop、Flash等相关软件结合起来讲述; (3) 实践课程模块, 在这个阶段,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模块教学法能够更好地以就业为导向, 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科进行实践性的整合。

三结束语

高职动漫教学需要深刻认识动漫产业的发展规律, 精准把握行业的具体需求, 定位好有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 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曹靖.高校动漫教学现状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2 (S2) :143

[2]周青奇.高校动漫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信息, 2010 (31) :294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5

【关键词】实践模式;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1.前言

近年来,高校创业课程教育备受重视,高职院校逐步注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与实现实践教育并重的教学目标。创业教育课程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教育团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创业教学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教学“实境”环境的重要性,探索高职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便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创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优秀更合格的新型创业人才。

2.实践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工作,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加深体会和理解理论知识;经过实践活动,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认识,以更好理解创业流程。创业本身是一个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基础知识是创业的理论导师。由于创业环境背景错综复杂,实践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开展,方可避免走弯路。

2.2促进创业课程教学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注重实践,需要持续性开展动手和技能训练活动,实现本专业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与施展。教师要因势利导,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设置高职学生更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促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促进创业课程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2.3符合高职教育改革方向

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手段。学校可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实习,激发学生创业欲望。同时成立产业园区,创建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接触到本专业的创业点,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3.实践模式下高职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3.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初步认识,如参观本学院的创业园区、熟悉创业项目等。在课堂创业教学中,可在班会、兴趣社团将创业知识穿插于此,还可举办创业大赛,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激情与进取心。

3.2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的营造一般通过两个途径,软环境与硬环境。软环境重在文化领域。针对创业教育教学,要不断的强化文化建设教学,进行系列创业宣传,通过校报、讲座、辩论赛等形式予以传播。硬环境指实打实的创业活动。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就业以及系列创业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团队激情,增加学生自信心。

3.3完善创业课程

高职学校要不断的完善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比如,包括企业管理、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课程,同时开展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辅助课程。高职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熟悉运用创业常识,开展创业活动,同时还要了解创业心理,熟悉本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市场经济动态,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和创业。联合企业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实习,做到有针对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胜任岗位工作,积累职场经验,增加创业体会。

3.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高职学校中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但部分学校和企业未能将校企合作的项目进行实际开展。学校没能从社会或者其他方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特别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创业实践基本项目少,难度太大,不适宜在校园开展,实际操作性差,学生创业受挫。为更好促进院校创业园区工作开展,学校就要积极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资源,增加学生实践创业机会,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经过职业技能培训训练提升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创业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是引导学生创业的主要力量,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加优秀合格的创业新型人才。

4.结束语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人才,并且注重专业性。高职院校重视培养职业人才,并不断鼓励学生创业实践,促进在校学习期间均有机会接受企业实训,提前体验企业运转模式,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实现重要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陶淑娟.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分析及教学模式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1):60-62.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规范发展,已全面进入建设内涵、提升质量的新阶段。目前,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充分显现,这使高职教育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实务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会计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科目设置的广度不够,在教学科目与内容设置上往往全力突顯工业企业会计的重要性,轻视了行业会计的教学。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会计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在教学中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的教学课程设置略显单一。

(二)会计实践教学受到局限

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主要集中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两种。虽然学校和学生都更倾向于校外社会实践,可其实施起来具有一定困难。一是由于高职在校学生不具备顶岗能力,企业在接受高职学生实习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二是财务涉及企业内部信息较多,企业出于自我利益的保护,一般不愿学生接触会计账簿的相关信息。这样在校外社会实践中,实习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见习,使实践流于形式。而校企合作的多形式教学实践难以实现,更很难开展深度的深化合作,因此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阶段,仿真环境难以实现,无法全面设立现实企业中的职能岗位,无法真正体现个别岗位的职能。另外,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很难涉及到现实企业所存在的职业判断常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受到局限。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现状

会计专业为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成长型企业更加重视会计的基础职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类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随着我国全民教育层次逐年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供给量也越来越大,更多企业愿意聘请高学历或实际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使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处境异常尴尬,很难在毕业时找到对口的会计工作。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受到更高学历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压制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持证多年、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人员的“排挤”,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并非只有高学历人员才能胜任,而企业却更倾向于投入更多人力成本选择高学历人员,是其看重高学历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而会计专业是一门更注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更新,不论是制度上还是工作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的经济业务虽然不复杂,但是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更容易接手和胜任工作岗位,绝大部分高职会计毕业生很难甚至无法较快满足和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小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培养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目标改革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格外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目标。但是,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困境,我们把改革的精力和重点放在会计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会计人员在企业中首先是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毕业若想成为会计,首先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初期,应以知识目标为主,在教学成果评价中推行以证代考模式,学生只有考取了上岗证书,才会更有目标有动力进行深层次学习。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计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做凭证的机械工,他们需要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企业内部采购、销售、行政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企业外部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往来。因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在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在会计实训实践环节应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基本职业素养,组织、协调、合作等多方面能力作为第二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教学制度改革

高职院校应深入市场调研,对会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双主体、双核心”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同步调整机制。按照改模式、调目标、育特色、上水平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进行专业培养模式调整。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实行校企共同开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根据教学改革的目标修正教学管理工作细则、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教学质量建设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围绕教学改革目标进行,保证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科学、规范、有序运行,保证教学改革成果。

(三)教学课程及内容改革

1. 理论教学方面。高职院校的会计理论教学时间从整体上说要比普通高等院校少一半,因此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更贴近于就业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所能胜任的岗位是基本的核算操作岗位,而非分析管理岗位,因此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应倾向于更广而非更深,应注重社会需求,以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使学生接触到会计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拓宽其视野,培养其职业素养。endprint

2. 实践教学方面。正如前面分析,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重视教学实训环节,但是教学实训的时间与财力投入仍然不足,教学实训能力的培养也有限。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顶岗实习,分岗位实践,是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目标,但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仍应将实训环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安排学生会计实训时往往要求学生根据实训教材单纯的制单、记账、出具报表。大部分学生机械的动手,而没有真正根据自己所学进行分析思考,没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因为教学周时有限,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集中一起做整套模拟,从表面上看似乎能够掌握所有岗位的业务知识,培养了“全岗位”人才,但是实训效果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忽略了分工合作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整个教学期间实训教学环节应至少安排五次,实行分岗全岗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成绩按分次实训成绩汇总计算。在分岗位实训中,要求学生根据具体业务进行分小组分工合作,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划分出纳、成本、总账、主管等岗位,自行分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分岗位实训中,逐个掌握各岗位的业务核算方法。在毕业前的綜合实训中,再要求学生全岗位实训,自行制单、记账、出具报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特色教学。在理论教学阶段,不能单纯的采用理论灌输的“填鸭式”模式。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态度有待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不足,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进行讲授,会让学生觉得大学和高中没有区别,会计和他们厌倦的语数外等基础学科一样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论教学阶段应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插入案例教学、实务演示。如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接触会计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本,并加以动手填制,反复演练,以练促学。这样能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训教学阶段,应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情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分岗位模拟工作进行总体把握,在实训过程中加强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穿插理论培训及业务分析指导,使实训教学环节真正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机械的,而需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完善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能满足自我生计和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_原和平.

[2]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影响 商业科技 吴福喜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7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高等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首次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这一举措的推行,表明了国家对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具体要求和重视程度。但目前在高校,尤其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并未受到重视。

1.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情况剖析

1.1定位不够准确。语文教学的内涵从广义来讲,是心灵的窗口,是灵魂的寄托;从狭义来讲,是激励学生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基本素养。由此可见,大学语文应当受到高度重视,但事实并非如此。主要表现有:专业课要求高、任务重,挤占语文课时;实用主义教学,教学内容偏重于应用文写作、语文基础等内容;未能真正领悟大学语文的精神内涵,未能深层次理解大学语文蕴含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高职语文课程定位不够准确,存在一定偏差。

1.2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队伍组成复杂, 整体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有些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并非来自本专业的专职教师,而是行政教师或思政教师兼职,这种不够认真负责的态度必将影响语文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有些学校有专门负责语文教学的专职老师,但受到诸如专业课时的挤占、教学思想的束缚、整体环境的失衡等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失去创新意识和教学激情,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1.3内容缺乏创新。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老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上,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即语文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人文精神,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导致吸引力的缺失。同时,教材内容的设定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和束缚,设定的内容是为了去给学生灌输现有思想,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另外,大学语文教材选文偏重于名篇,尤其古代名篇,致使现当代众多优秀的作品被忽视。

1.4教学方式老套。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大多沿用中学语文课的教法,在文字和词句上下很大工夫,而在作品整体分析上却寥寥带过,这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是方向性的错误,让学生在听完课之后,留下印象的只是生硬的字句, 而真正需要深层次理解的作品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却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1.5评价方式滞后。教学评价是检验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直接体现。 具体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传统的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试卷的题型十分单调,除了作文是主观性试题外,其他的多为客观性试题,标准答案又是唯一的,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意识,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举措

2.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我们不能把大学语文仅仅看做是一门课程,因为它所产生的功效是任何一门甚至几门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大学语文意义非凡。它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新认识,摒弃以往错误陈旧的观念,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不仅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更要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创造有利条件,扎实开好这门课。

2.2切实强化师资队伍。高职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教好语文课,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要能够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意象空间,让学生去切身体会大学语文的魅力和吸引力。这就要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只有使自身素质得到升华,知识境界得到极大地发展,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得到拥戴,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2.3优化设置教学内容。首先要拓宽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的授课内容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还应当融入与授课主题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使二者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社会实际, 将与生活相关的话题与文学知识相结合,使教学的感觉更加亲近;三是要强化人文理念的贯穿,使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作家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坚强保障。

2.4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亲身感受美的熏陶,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取得良好成效;三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考、顿悟和创新,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兴趣和动力,来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

2.5健全完善考核办法。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重点考查学生平时的情况, 包括课堂表现、课下活动等,把这些内容同考试内容有机融合,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要着重“说”的考核比例。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报告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都进行考核, 并对成绩进行评价记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进而提升其未来在社会工作生活中的竞争力。

3.结语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需要。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想要彻底改善所有问题,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还需我们下更大的力气,做更多的工作,努力把我们母语蕴含的文化价值得到永久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5.

[2]罗爽,高职语文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篇8

1、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体育知识面窄、技术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差。造成学生体育知识面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课程的内容太陈旧。其次是课程门类不足。很多学生虽然学的是体育, 但是其本身的体育技术技能并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再加上体育的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学校对上体育课的学生要求整体降低, 从而导致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下降。据有关调查表明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 近年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 导致培养与现实相脱节。因而必须加强学生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现在教学模式正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 选择教学内容和上课的时间的权利。

(3) 学生普遍存在对体育活动课上课不够积极, 对理论课缺乏兴趣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 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落后。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卡片式 (纸介质) 记录的管理方式, 进行上课、早操课外及训练等考勤和成绩的管理。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上课考勤及成绩记录卡、课外活动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记录一长、健身月卡, 每班有一份体检记录表。操作流程为先记录 (盖章或笔记) 每项内容, 期末从学生手上收回各种卡后再进行汇总。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且管理效率非常低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学生卡太多不够方便;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成绩处理不够及时。

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1) 高职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 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它与专业、职业岗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 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因此,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以体育为手段, 发展学生与职业岗位劳动相匹配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 根据各职业岗位类型的要求, 尝试构建了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 强调职业实用性, 体育应该突出实用性、合理性、终身性, 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2)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让师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让体育教育充满活力以学生为本, 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理论基础, 为教育立论的出发点, 为观察、评价教育的方法论。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出发, 改革高职院校现有体育教材内容,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 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 打破原有的院系、班级建制, 重新组合上课, 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要求。自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以体现时代特征, 从而有效地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职业功能和健身、健心功能。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完成“成功体育”赋予学校体育的任务,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 有利于高职学生体力和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高度关注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完成。只有从战略发展的眼光, 审时度势, 更新观念, 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大面积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 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应菊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性改革势在必行[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1) .

[2]杨文革.从我院体育教学现状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 2001, (02) .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9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材选择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 因此, 教材的选择也需要紧密地结合这些特点,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课程的专业设置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 不仅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院校资源和班级资源, 拓宽教学空间, 更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策略等。一本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对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模式, 在改革中强调英语知识的系统性、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材的选择也关系到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 所选取的教材内容应该做到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 循序渐进地由基础英语向应用英语过渡。此外, 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高新技术,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 还需要增添新的外延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师资的改革

一些高职院校对英语公共课程的开展不够重视, 这也就导致了对英语专业教师的不重视。从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可以看出,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首先需要提高本专业的师资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广博深厚的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懂得如何更好地教授英语。因此, 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选择专业的英语教师来教授这一课程, 适当地引进教学人才, 聘请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者留学生担任英语教师, 并对其进行与之相关的培训。

众所周知,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合格的高职英语教师极其稀缺, 除了学校引进人才之外, 学校还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师加大培养力度, 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教学水平高、英语运用能力好、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此同时, 英语教师也需要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自我“充电”。例如, 教师在教授有关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的时候, 首先需要对国际交流有所了解, 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国际交流的某些专业术语, 以此确保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讲解。

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 英语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英语学习成功者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例如钟道龙教授的“逆向英语”学习法等,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案例来调节课堂气氛, 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例如, 学习市场营销的学生经常会见到很多的国内外产品的中英文对照说明书, 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说明书来展开一堂课, 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 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任务为中心, 就某一专业问题向学生提出相关的任务, 针对这个专业问题设定相关的场景,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利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搜集资料, 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 由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试验总结,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雪凌.高等职业院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3) .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与“学”中的问题

(一)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步伐

从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来看, 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仍扮演着教材的“忠实粉丝”, 将教学大纲、教材作为教学权威, 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以此为基础, 机械地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 机械地扮演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再加上,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知识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他们对高职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有些教师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高职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并且他们中的某些人一直将在校期间学到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学指导, 没能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 造成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轨。一些院校将招生作为工作重点, 在师资力量有限的背景下扩招, 直接导致英语教师教学负担加重, 一位教师需要承担三至四个班级的教学工作, 这就造成教师工作量普遍“超标”。过大的工作量使教师的课下学习时间减少, 他们甚至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外进修活动。这就使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机会去接触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发展新动向, 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2.缺乏双向型师资队伍

和普通院校的教师比较而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更扎实的知识功底, 更高超的教学技能以及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常常是一专一能, 即英语教师只需要掌握英语教学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即可, 缺乏跨学科教学能力。例如, 有一些英语教师在讲专业英语的时候, 由于缺乏物流、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 使课堂教学活动只能按照公共英语的模式来展开, 将单词、短语、语法讲授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对此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因此也学不到期望获得的知识。

(二) 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传统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常常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通过考试所获得证书等级来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这也就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只为考试的想法, 甚至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出现作弊等情形。事实上, 考试成绩只能代表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 并不能完全验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能力。而且学生学习英语, 不仅是在学习英语知识, 更是在学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在学生能力评价方面放下分数这个唯一评判标准,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标准相适应的英语课程评价标准, 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对策思考

(一) 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教”与“学”方面的矛盾, 职业教育改革首先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 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例如, 对英语教师来说, 需要密切关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 形成既博又专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观念新、方法新的教师队伍, 并在队伍中建立竞争机制,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二) 学生英语评价

在英语能力评价方面, 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级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例如, 评价内容实现多元化, 在英语评价中, 既要将基础的英语知识纳入评价体系, 还要对英语文化、语言应用、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主体实现多元化, 如英语评价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更需要学生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在日常英语运用中实现互评和自评;评价标准实现多元化, 如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 既要以教学标准为基础, 又要将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作为参考因素, 实现全面评价。

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的时候, 首先需要从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以实现英语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静.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 教学改革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确立了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赋予学校体育新的使命,并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高职院校院校人才培养中,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却滞后了许多。目前,新的形势对高职院校院校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如何在体育课中发挥积极主动性?他们对体育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认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将对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的落后

当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积极倡导“快乐体育”、“生涯体育”、“保健体育”、“终身体育”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时,我国的体育教育观念依然变化不大,“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依然在我国的学校体育重有较大的市场,在许多体育教师的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国外倡导的新的理念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的,具体的说是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来考虑的。

2.教学内容的陈旧

《纲要》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定,实际上是忽视了我国竞技、文化水平和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校、城市与农村的学校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就造成了《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全国的所有学校,最终导致了《纲要》的权威性、指导性下降。

3.教学改革的滞后性

一是研究的课题、成果大致相同,教师的体育教学改革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意识;二是多数成果停留在文字静态形式,未能及时推广,使理论研究与体育教学实践不能有机结合,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使之参与到改革中来;三是体育场地、器械不足,师资队伍的水平达不到目前改革进程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解决对策的探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优化教学课程结构设置

(1)课程内容的创新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纲要》强调指出,应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这就完全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创新

一方面,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受体育方法教育程度不均衡等原因,导致了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学生个性的差异、兴趣的不同也使学生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課程结构必须体现出灵活性和选择性以满足这些需要。《纲要》所倡导的“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班上课”,正是课程结构选择性创新的突出体现。

(3)课程结构的突破性创新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是《纲要》破除常规的历史性跨越,必将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实属突破性的创新之举。

3.树立主体,优化过程

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的同时,必须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

4.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知识处于螺旋状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决定了创新性、综合化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师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使培养出来的体育教育人才能够形成终身教育及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的训练,知识传授中要注意内容更新和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通识教育,使教师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加强综合性教育,拓宽基础学科范围,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四、总结

一个没有创新机制的教育体制,不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内容的课程,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理想效果。目前,围绕《纲要》所开展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目标的创新、课程结构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创新、课程资源的创新和课程评价的创新,对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教育理念,必将发挥保障与推进作用,对进一步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必将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不仅是课程体系本身,更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必将涉及到教师知识结构的变更、教材教法的改革。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它的成效将越来越具体地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篇12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首先, 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唱学生观看的教学模式。做为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让学生自主提出节目策划、排练、演唱等训练方案, 从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其次, 坚持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建立起多层次, 全方位的社团活动。三是, 强化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二、音乐活动丰富化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要坚持的原则是:兴趣与自由选择相结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团活动;重要的一点, 在组织社团活动时要适当地邀请教师参与, 让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还有利于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 实现社团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创新, 从而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创造更加宽阔的客观教学环境。

三、完善基础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教育模式与以前相比也在不断改进, 一些课程的内容为了能够与新的教育模式相适应, 也在积极地进行着更新, 而我们的音乐欣赏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却仍与以前一样,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 使所讲授的内容不能与现代教育密切贴近。而且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经验少, 在教学当中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 没有将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 对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也比较少, 使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感到很抽象, 因此, 要改变这种情况, 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新的内容, 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并加深他们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要让他们懂得音乐的节拍、调式、拍子、节奏、拍号与一些基本符号, 以提升他们的基本欣赏水平。另外, 可以在音乐欣赏的时候给他们讲授一些相关的欣赏知识, 如:对乐器的使用方法等知识。这样一来就使音乐欣赏与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这门课程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 还要做好有关的基础训练, 这种训练应侧重于节奏方面的练习, 教师可以预先给出一些不同的小节奏, 然后学生用不同的拍号来编写各个节奏, 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让他们写出别的节奏, 最后拿不同的拍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建立和市场相一致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当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就是艺术实践教学, 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作为高职音乐教育, 一定要提高对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视, 也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能够适合将来上岗的需要。

(一) 充分利用已有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要多举行一些相关比赛与音乐会。并且这类活动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定期按时举行。为提高艺术系学生的编导能力, 还要让他们进行汇报演出, 将结果作为个人能力评价的依据。此外, 要邀请一些知名的音乐家来学院讲学演出, 以增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见识, 使他们感领悟到先进的演出技能, 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二) 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水平

为了适应新的音乐艺术形势, 扩大相关实践的范围, 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水平, 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活动, 以音乐专业为依托, 引导他们参加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商业性演出。在活动中不仅能发现他们的演出问题, 增加演出经验, 了解市场需求, 而且还能有助于教师对今后专业内容、教学方向等问题的研究, 密切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五、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在各高校中, 运用最多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学分制。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 办学经验较少, 这种现状对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 由于办学时间较短, 一些旧有的制度框架和观念束缚相对较少, 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障碍;另一方面, 由于管理基础较薄弱, 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足, 因而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考核, 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如音乐欣赏课, 可以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 因而建议教师多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考试时可采取开卷的形式,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 我们从教学手段多样化、音乐活动丰富化、完善基础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和市场相一致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这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 希望广大音乐教师可以多多思考, 关注学生学情, 制定更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策略, 从而为真正地推进音乐教学高效化作出努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也在飞速进步。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掀起了改革浪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低效的现状, 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本文将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崔学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目标构建与表述[J].音乐研究, 2011 (2) .

[2]樊祖荫.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音乐探索, 2012 (3) .

[3]姬晨.从课程标准修订探索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哲学观[J].音乐研究, 2012 (4) .

[4]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研习与备考——《中国传统音乐习题集》前言[J].音乐探索, 2012 (2) .

[5]崔学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品赏过程与多元主体角色游移[J].音乐研究, 2012 (3) .

[6]项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知》课论纲[J].音乐探索, 2012 (1) .

上一篇:牵引动力设备下一篇:融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