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4-11-11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共11篇)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论文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现在各种学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发展需要数学学科建设,高等数学作为一个传统学科,必然有其历史留下的弊端,尤其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就能迎刃而解。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主要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实践应用为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

高等数学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年以来,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而这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实施与数学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目标,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教材的选择上看,目前国内的高等数学教材千篇 一律,改动的地方少而又少,有些理论和观点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因此这样的教材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数学的最新动态。理论过时还在沿用。这样学生掌握不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学起来非常被动。另外,从学校的教学改革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课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常年都是一样的东西,知识的陈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采用什么培养目标和手段教学。尤其是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中的岗位培养目标是这几年新提出来的。就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这些年一直是热点问题,也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例如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周济部长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专业课相比较而言,基础学科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有的学生不尽如意。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增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造成教师大量时间反复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项目教学模式,把高等数学分为两个项目:基础项目和专业实践项目。基础项目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讲授的是最基本的内容。专业实践项目应是由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确定,同时参考其他系的专业教师意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项目。比如,工民建专业,需要多开设一些和识图、画图相关的数学知识,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计算类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基础项目或专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和专业、毕业岗位联系紧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目的就可以实现。

3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一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一本书一只粉笔加一块黑板,而且教师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在黑板上不断进行演练和计算,忽视学生的感受,本来高等数学就有些枯燥,极易造成学生不愿听讲,这种方法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的培养。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3.1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数学模型的教学、数学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克服枯燥无味的缺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这里尤其指出的是数学建模大赛。它的创立为全国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大赛已成为现代高等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手段。

3.2 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以前我们认为高等数学和中小学数学一样,就是大量做题,离不开书本,我们恰恰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学会应用,在实践中培养数学意识。需要教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首先,结合数学基本的知识,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图形,然后,进行加工计算然后固定毛坯材料。

总之,高等数学的改革终究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怀远.数学价值的多面性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2] 杨骞,涂荣豹.数学教育的价值与数学教育改革[J].学科教育,(2).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近年来, 高职院校普遍加强各重点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设, 从而导致减少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学时, 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差, 而高等数学的逻辑性强, 学习难度较大, 很多学生“怕”学高等数学, 但是数学又无处不在, 因而导致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逐渐成了“鸡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能很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专业课上用到的一些数学算法, 学生却没有接触过, 无形中增加了专业知识的理解、接受难度;二是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基础差, 内容深、难度大, 因此课程考核无法顺利通过。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笔者认为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我院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最后本着“结合专业, 兼顾升学”的原则, 探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采取了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方案, 即对专科阶段的高等数学课程设置三个模块:基础模块, 应用模块, 提升模块, 以达到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基础模块, 各工科专业必修部分, 主要是一些数学的基础知识。如函数、极限、导数、积分、概率等内容。复习初等数学的相关知识而又有所突破。

应用模块, 不同专业选修内容各不相同。

提升模块, 与“自学考试/专接本”相衔接的部分。 (1) 围绕专业课知识结构, 夯实基础。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数学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又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等数学要紧紧围绕着专业课程的设置,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高等数学模块与之匹配。我院是将数学老师分配到各系部的专业教研室, 深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将该专业课程中所要用到的数学基础知识一一梳理出来, 然后再站在专业课程教学需求的角度有针对性地编写各专业的高等数学应用模块。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了数学工具的作用, 有利于将专业老师解放出来, 得到了专业老师的欢迎。如电子等相关专业选修线性代数, 机电等相关专业选修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选修级数和数值算法。物流等相关专业要选修线性代数和统计初步等内容, 在此不一一列举。 (2) 面向升学深造, 打下基础。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为了鼓励专科在校生参加自学考试, 为专科学生量身定做了“自学考试/专接本”这一升学模式, 部分课程还认可专科学校的教学成绩, 在专科大学三年级时进行本科课程的学习, 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本科计划课程的教学, 所学专业的学位课程考核符合学位申请标准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并且在专科毕业两年内获取本科文凭还可办理本科派遣证等优势, 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我院“专接本”从2008年办学至今, 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同时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如在高职高专院校, 生源的数学基础较差,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以死记硬背居多,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够。而且在专科阶段, 由于高等数学的计划教学学时的缩减, 使得原本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的基础更加弱。而绝大多数工科专业“专接本”培养计划中公共基础课有高等数学 (工本) 、或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 或工程数学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与统计初步) 等, 如实变函数的进一步深入延拓就到复变函数, 即实变函数的极限、导数、积分的概率、运算及其应用, 都是复变函数的解析、积分变换的基础。虽然学生在专科期间学过部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 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 基本运算能力不够强, 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待提高;而且普通本科高等数学学时是180学时, 我院“专接本”工程数学教学仅108学时。又因为专接本的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部分高等数学知识, 但是间隔了两年多没有接触高等数学。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专接本”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落实。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 大家集思广益, 一致认为结合我院已经开办的几个“专接本”专业, 将自考教材的部分章节的内容提前纳入到专科阶段的课程教学中, 进而形成了提升模块。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后继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但是又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地实施教学, 改成由教研室内的资深教师在大二期间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 有升学需求的同学可以选修该模块的内容, 为后继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数学这一门课程的如此做法, 得到了升学同学的热情欢迎,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推而广之。有部分专业课程也效仿此法, 在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专接本的本科课程知识点内容, 极大地提高了专接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些同学甚至尝试报名专接本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社会大自考, 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期间, 在专科老师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自学本科部分内容, 报名参加该专业主干课程自学考试,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部分同学的成功激发了周围的同学的热情, 涌现了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我院的“专接本”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 我们应处理好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当好教学辅助工具;并且更好地让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今后升学发展;着眼于未来, 达到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慈溪职业高中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0) :33235.

[2]吴咏诗.高等学校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23 (2) :68271.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226-01

高等数学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年以来,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而这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实施与数学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目标,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教材的选择上看,目前国内的高等数学教材千篇一律,改动的地方少而又少,有些理论和观点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因此这样的教材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数学的最新动态。理论过时还在沿用。这样学生掌握不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学起来非常被动。另外,从学校的教学改革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课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常年都是一样的东西,知识的陈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采用什么培养目标和手段教学。尤其是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中的岗位培养目标是这几年新提出来的。就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这些年一直是热点问题,也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例如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學模式。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周济部长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专业课相比较而言,基础学科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有的学生不尽如意。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增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造成教师大量时间反复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项目教学模式,把高等数学分为两个项目:基础项目和专业实践项目。基础项目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讲授的是最基本的内容。专业实践项目应是由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确定,同时参考其他系的专业教师意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项目。比如,工民建专业,需要多开设一些和识图、画图相关的数学知识,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计算类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基础项目或专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和专业、毕业岗位联系紧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目的就可以实现。

3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一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一本书一只粉笔加一块黑板,而且教师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在黑板上不断进行演练和计算,忽视学生的感受,本来高等数学就有些枯燥,极易造成学生不愿听讲,这种方法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的培养。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3.1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数学模型的教学、数学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克服枯燥无味的缺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这里尤其指出的是数学建模大赛。它的创立为全国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大赛已成为现代高等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手段。

3.2 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以前我们认为高等数学和中小学数学一样,就是大量做题,离不开书本,我们恰恰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学会应用,在实践中培养数学意识。需要教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首先,结合数学基本的知识,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图形,然后,进行加工计算然后固定毛坯材料。

总之,高等数学的改革终究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怀远.数学价值的多面性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4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1 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 教学方式落后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5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开设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考评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作 者:钱志祥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2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23.5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6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建立专业化数学知识体系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培养能适应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医学类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教学来说,其重点应放在数学知识的专业应用上,但现实中数学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何使高等数学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是高职高专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学科为主导”进行设计和建构的,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忽略了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以及专业课教师的调查发现,很多医学类高职专科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学生“专升本”考试的需要。高等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按“专升本”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只负责讲授数学知识,既不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数学的人文教育功能,也不注重数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考虑数学知识在学生专业学习上的需求,不知道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基础,更谈不上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讲授不同的数学内

容。而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则“一放了之”,只负责讲授专业课知识。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虽然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手段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改革,但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

1、把握专业特点,践行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理念

高等数学不仅是文化基础课,也是重要的实用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医学类专科学校高等数学教学应该在兼顾数学知识体系内在逻辑要求和基础性地位、体现数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等,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原则,把“为专业课服务”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尽可能以相关专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例引入高等数学教学,注重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精选一些与专业课有关、能体现高等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的例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充分体现数学的运用功能,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专业化数学知识体系

本着“理论够用,服务专业,突出应用,提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数学教师对于不同

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哪些高等数学知识?用在哪里?怎么用?等等问题应充分了解。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体现专业特点,体现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的理念,打破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选取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相应的教材和教学用书,使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对各部分数学知识要求深度的不同,把知识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针对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模块进行教学。其中,基础模块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各专业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重点突出“必需”二字。比如,一元微积分学中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内容。专业模块的设定是根据不同专业对各部分数学知识需要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地进行设置的,主要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工具性特点,重点突出“够用”二字。比如针对药学专业学生所选取的“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等内容。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有进修、继续学习等需要的学生而设置的,如数学建模和数学软件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课时数和选取教学内容。

3、立足学生实际,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即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高等数学中如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等很多重要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通过语言描绘和板书很难使学生完全理解。但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理解又是必须的,因此,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把握好理论推导的深度,适度简化逻辑论证,尽可能

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实际教学中,既充分发挥传统的黑板板书生动灵活、交互性强、个性化突出等优点,又注重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体图文声并茂、形象具体、灵活多样又节省时间等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例如,在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割越细密、小矩形个数越多,所有小矩形面积之和就越接近于曲边梯形面积,当分割无限细密时,所有小矩形面积之和就是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4、体现学以致用,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和数学越来越密不可分。例如,医学研究中的蛛网模型、细菌繁殖模型、口服给药模型等都与一元微分学中的极限、微分等密切相关;肿瘤生长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模型、传染病模型等都与微分方程密切相关;人口统计模型与定积分的应用密切相关等等。通过对这些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医药学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学会用数学模型处理医学研究中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5、注重学习过程,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高等数学课的教学在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下,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1)“专业化”考核模式。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纳入考核内容,将数学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分开,各占相应的分值,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学期总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和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理论学习为实际能力的提升。

(2)“一页开卷”模式。所谓“一页开卷”模式就是学生在考试前,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复习、总结和归纳,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典型例题以及知识结构等)书写在一张A4纸上,在考试时允许学生将这张纸带入考场,考试结束时,要求学生将这张纸连同试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作为学生是否认真复习的表证,也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内容之一。这种考试方法,既注重了学生的复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

(3)学生出试卷模式。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可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给老师,期末统一考试试卷的全部或部分题目将在全班学生所出试卷中抽取,而且是学生所出试卷的原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可按照学生本人所出试卷的质量占30%、期末统一考试卷面成绩占70%进行评定。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结束语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医学的发展既需要理论型、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高等数学教学只有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找准高等数学与专业的切入点,加强与专业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衔接,践行高等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的理念,建立能体现专业特色、符合专业实际需要的数学课程体系,才能充分体现高等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7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必备的、够用的所学知识, 我校近两年来开展的分层教学法, 作为一种新的改革尝试, 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作为一名亲历者, 对我校的两种分层教学模式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我院分层教学的两种模式

模式一: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 进行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一门基础课, 其任务之一就是, 使学生掌握够用的数学知识, 服务于专业学习的需要, 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

我校根据不同专业需要, 重新优化整合了数学教学内容, 按机械、机电、信息、经管四个专业大类, 在保证一元微积分作为统一基础要求的同时, 大一的第二学期, 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数学内容。例如:机械专业开设了———微分方程、空间解几、多元函数微积分及数学建模, 信息专业开设了———行列式、矩阵、线性代数、数值计算及数学建模。这样, 能够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贴近专业,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模式二: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进行分层

我校在每年大一新生报到后, 对全体新生进行数学摸底考试, 根据摸底考试的成绩和高考数学成绩, 将学生分为A、B、C、D四级。以兼顾相同或相近专业组合的原则, 将学生进行教学班整合,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

A班:是我院各院系的创新班, 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都较强。我们的教学是从实际问题入手, 建立数学模型, 并分析求解模型, 从而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突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 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数学功底。

B、C班:这部分学生总数最多, 在教学上是按照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授课, 教学中淡化数学理论的论证过程, 降低理论体系的严谨性, 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D班: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教学中我们本着弱理论, 重基础的原则, 采用通俗的语言和直观、形象的实例来阐述定理、公式与结论, 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以及基础数学知识和能力,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成效及不足分析

模式一的优点在于, 使学生掌握了一元微积分的基础知识之后, 选学的内容能更好地贴近于专业、服务于专业需求,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足之处在于, 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 学生若进一步提高学历 (如专升转本、转接本及以后的升本学习) , 会发现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 需要自己去补充学习。同时,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 使得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学不足, 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 不及格率较高。

模式二的优点在于, 能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在一个教学班内缩小认知差距, 便于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不足之处是, 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群体, 在管理方面带来了不少困难。特别是由于分层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困惑、自卑, 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这当然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再者, 就是考核方法及最终成绩的评定标准, 很难用一个科学的尺度来衡量。

两年的分层教学实践,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效,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但也还有许多教学中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如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掌握够用的数学知识的把握, 不同层次教学的最终成绩评定等问题, 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力所能及地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师院校;历史教学论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新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尤其是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实施,现有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需要?笔者对一些地方高师历史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后发现,目前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大部分是与历史教学论课程有关。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做一简要分析,并就改革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滞后,高师历史专业学生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缺乏了解

经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对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一些毕业生在正式上岗前都要经过一到两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但由于时间短,事前又对新课程改革情况很陌生,所以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在他们正式上课以后,面对新教材、新教学内容和一张张新面孔,深感压力较大,很难快速有效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步伐滞后,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节奏不相协调;第二,没有设置相应介绍新课改的课程或采取其他途径如邀请中学教师到高师院校做有关新课改情况的报告,积极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精神,介绍新课改的内容;第三,历史教学论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相关问题适时适量的融入教学当中,没有在传播新的教学理念、教改信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学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有脱节的地方

在调查问卷中,有60%以上的毕业生反映,高师所学历史教学论的许多内容,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不大。即或把高师所学全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仍有力不从心之感。历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有脱节的地方。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工作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缺少必要的互动与联系,二者之间没有努力建立合作机构、开辟互助合作的领域;其二,缺少高质量适应新形势的历史教学论教材,仅通过传统的教学论教材无法向学生传递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发展性评价等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教学内容陈旧。

3、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教育技能训练不足毕业生普遍认为,虽然在高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但当时授课时数少,理论性又太强,所以大都没有用心去学。等到了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教育技能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课程设置,只是在教学法课堂上进行过模拟训练和实习期间的短暂接触,教育技能较差。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加之自己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才能逐渐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在笔者看来,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历史教学论教师对一些前沿教育理论介绍不够,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实际运用更少;其二,历史教学论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对学生引领的不够,没有帮助学生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三,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作为支撑,使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承受过重的负担,对学生的教育技能训练不够;其四,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到实处,提供给学生实战的机会及经验较少。

4、对教学研究工作不得门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校领导鼓励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能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形诸于文字,总结出来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但由于在高师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即使在教学中有了一点体会也不知道该如何升华成规律性认识。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教学论教师在这方面引导的不够,没有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教师观,即新型中学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历史课程的研发者;其二是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学校和教师没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历史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比如通过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来增强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1、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評价,强烈冲击着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历史教学论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师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高师教育连接中学历史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理应紧紧把握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脉搏,密切关注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学生传递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有关信息,并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专业毕业生熟稔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方向,才能主动适应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2、构建教育类课程体系,明晰历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历史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要通晓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具备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熟悉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基本内容等。但众所周知,高师历史教学论的课堂教学时数是十分有限的,一般在36—72 学时之间,多为54 学时。教学时数少且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只能对每方面教学内容做到浅尝辄止。因而,构建以历史教学论为核心的教育类课程体系十分必要。

具体而言,可以将教育类课程体系分成三类,一是基础类课程,除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教学论以外,增置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如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修、中学历史教学新理念等。二是技能类课程,可以选择设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中学历史说课技能、中学历史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网络与中学历史教学等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三是实践类课程,除教育实习外,应增加学生接触中学历史教学的机会,如重视改善教育见习的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学课堂听课;定期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历史教师给学生

做报告,聘请他们参与见习与实习的指导;充分发挥微格实习的作用等。

通过以上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历史教学论所承担的“重负”大大减轻了,教学内容更加明确,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现象及其规律,分析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夯实学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P.154)历史教学论教师首先应该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历史教学论教师必须首先掌握, 并勇于创新和实践。只有把历史教学论课堂变成一个贯彻新教育理念的大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尽量采用务实、高效并具有示范性的新方法。教师在介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提请学生注意,教学方法首先是理论知识,但绝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只有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才能是真正地掌握。如在向学生介绍探究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探求产生异同的原因及其说明的问题。如此,学生不但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情况,又亲身体会了探究法的内涵与作用,同时还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可谓是一举三得。

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改进与提高教学手段。历史教学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例如,通过播放录像可以为抽象的教学理论提供形象、真实的教学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微格教学,将学生讲课过程拍摄下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收看自己的录像查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加深了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感性认识,为以后在中学开展多媒体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此外,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网络的方便与快捷,在密切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大改进。

4、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新的教师观认为,“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既应该是教育者,又应该是研究者。”[3](P.389)因而,通过历史教学论课程,在高师学习期间就唤起学生教学研究的意识和培养初步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学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教育类期刊或教育网站阅读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对当下的一些教育理论和热点问题有所了解。接下来,可以指導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写些综述性的文章,以锻炼写作的能力。而后,学生即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将某个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自己学期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文章的写作。如此,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就可以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以后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学科体系的建设,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才能为中学历史教学输送更多合格的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伟国,何成刚等.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9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髙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和经济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建模作为髙职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极好载体。

1 目前髙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少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虽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是本科高等数学“压缩饼干型”的状态有所改观,但仍是知识的简单迁移,教学内容没有从根本上体现面向应用性职业岗位的基本特点。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理论性强、偏重计算、忽视应用仍然是数学教学的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第二,经过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现在许多省( 市) 已将高等数学的部分内容下放到高中阶段,微积分中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积分等已经是中学数学的必修内容。学生进入髙职院校,再讲微积分,特别是重复讲授简单的极限计算、求导数、求积分,教学内容“炒冷饭”,令学生反感。第三,随着以Mathematic、Matlab 为代表的优秀数学软件的普及,其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和图形表示的功能,以及具有使用方便、输出结果可视化、人机界面直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原先教学的重点内容,如极限、导数、积分的计算问题,运用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解决,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复杂计算的训练教学。

2 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2. 1 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和刻划,它能够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当人们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数学无所不在”,“计算机无处不在”,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学建模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

2. 2 创办于1992 年,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已经举办24 届,参赛院校和人数逐年增加。 年,来自全国33个省( 市、自治区、香港和澳门特区) 及海外的1326 所院校、28574 个队( 其中专科组3016 队) 、85000 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其“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竞赛宗旨,受到大学生的推崇。竞赛也在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扩大国际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3 髙职院校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技术,去发现和解决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中的具体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极好的平台。通过数学建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生机活力、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数学应用的无处不在。数学建模比赛是一项微型科学研究活动,其课题源于生产、管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再用所求的结果解释实际现象,从中可以使科学研究能力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建模竞赛一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建立模型,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数学建模竞赛的结果要求参赛学生提交一份论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了解工程和管理实际背景的自学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建模竞赛需要三名学生协作完成,是一项团队合作性的工作,需要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攻坚克难的顽强品质,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挑战。

3 髙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途径

3. 1 对于列入教学计划的高等数学课程,可以通过数学引例、数学实验讲清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源于社会生产实践,具有实际意义。例如用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引进定积分的概念,利用FLASH动画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突出无限分割的思想,加强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积分模型,促使学生理解非均匀积累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即“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也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新生小王购买了一部手机计划在中国移动公司入网,现有两款资费标准不同的套餐可供选择: “动感地带”套餐的月租费为20元,每月来电显示费6 元,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 2元; “神州行”套餐的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 4 元,月租费和来电显示费全免。两种套餐的数据流量费相同。小王的家人和朋友大都在本地,他希望拥有来电显示服务,请问他应该选择何种套餐更省钱? 这就是简单的方程模型,设小王每月通话时间为分钟,电话费元。则选择“动感地带”套餐的费用: ( 元) ; 选择“神州行”套餐的费用: ( 元) 。比较与的大小,即。显然,当小王的每月通话时间超过130 分钟时,选择“动感地带”套餐合算,当通话时间小于130 分钟时,选择“神州行”套餐省钱。

3. 2 重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微积分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极限、导数、定积分、微分方程等在各个专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复利( 人口增长) 、最值问题、变力作功等。数学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正确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例如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广泛使用的经济最优库存量模型,企业管理人员确定计划期内企业生产所需物资的合理订货批量、订货点和订货间隔时间的模型,其目的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条件下使库存总费用最少。库存模型分为两大类型: 确定型库存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其中比较简单、常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确定型库存模型,它是建立在以下条件基础上的: 需求是连续且均匀的; 不允许缺货; 当库存量降至零时可立即得到补充; 每批订货量及订货费用不变; 单位物资平均库存费用不变。根据上述五个条件,若要求采购和库存费用最小( 经济订货批量) ,这就涉及到抽象、简化、建模、求解等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3 开设数学建模讲座和选修课,可以普及数学建模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挑选优秀学生组建数学建模比赛集训队伍做准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精选建模案例,如足球队排名问题、交通信号问题、投资组合问题、人口模型问题,它们既是经典的数学建模案例,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讲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4 举办小型数学建模比赛,锻炼选手,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指导老师需要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能力互补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培训。采用实战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去挖掘、采集有用的信息,提出模型的假设、再完成模型建立、计算、分析、编程、验证、写作等。

4 结语

髙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数学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熏陶、数学方法的运用、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院校课程改革音乐论文 篇10

一、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关注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好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把专业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传播出去的水平和能力,这些才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目标。通过很多的事实可以看出,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没办法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想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高等院校都把“教”这个核心问题给忽视了,“音乐教学法”这个课程根本没有得到高度的关注。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把该门课程作为与音乐相关的理论课来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枯燥,基本上就是照着书本来读。另外,该课程的内容不是很充足,没有办法很好地开拓学生音乐方面的教育视野,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根本无法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一定要对“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音乐教学法课程设置现状

音乐教学法是一门音乐教学的理论性课程,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音乐理论课程。在三年制的音乐专科教学当中,一共有54节课,通常在1个学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会把这门课程设置在第5个学期当中,教学实践一般会设置在第6个学期当中。在一些四年制本科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以及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里,通常设置1学年,64学时,在第6或7学期开设,教学实践一般会设置在第8个学期。这好像已经成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之前的紧急教育。

从该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要是太过于关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那么学生的具体应用水平以及能力就没有办法逐渐提高,很难做到兼顾,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把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展示出来。另外,实践之后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弥补和改善。因为该课程在开始实践之前就已经结课。经过具体的实践之后,学生都有非常深的体会,此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想象,院校开设的键盘、声乐以及音乐史等音乐方面的专业课程,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能够给以后的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仅仅是把这些课程掌握得非常好,却没有办法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是不行的。因此,对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教学的能力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应该开设一些与音乐教学法相互配套的课程研究、模拟教学以及音乐心理分析等相关课程,从多个方面来逐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际的教学水平。对于该课程时间的分配也要做一些调整,具体方案如下:如果是三年制的专科,要把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在最后两个学期。倒数第二个学期一定要与该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课程研究课、模拟教学课相结合。也就是说,要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联系到一起。最后一个学期要把教育实践安排好,同时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心理的课程,把那些在教育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尽快报告给教师,教师可以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各种状况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和研究,构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继续对音乐教育心理分析进行加强,因为该课程本身主要就是对具体实践以及理论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和改善。对于四年制的本科来说,音乐教学理论、课程研究以及模拟教学可以在第5个学期来开设,甚至可以尝试将音乐教学理论法、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贯穿四年的教育周期。

这样可以把演讲、练习以及听课充分的联系在一起,在第7个学期开始时就可以安排具体实践,这时之前学习的所有理论知识就可以充分的使用了,之后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放到最后一个学期,在音乐教育心理的课程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音乐教学法方式的改善

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不断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之前“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打盹睡觉”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无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学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是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要想对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改革,一定要从很多方面着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加强学习,可以参考国内外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科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时按照该课程相应的改革标准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做出选择。

第二,教师在给学生讲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做到形象、生动,并且要有足够的感染力。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有模拟教学的环节,也就是学生模拟授课。

第三,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小学以及中学进行听课学习。还可以把小学或者中学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音乐教师约到学校来给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做示范。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互相来听课,之后互相评课,最后由教师来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建立起角色互换的理念,通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教”的特征。

第四,在音乐的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熟悉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语言一定要精练,防止产生空洞、枯燥的现象。

第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而课堂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理论及实践能力。

四、评价音乐教学法的方式

评价音乐教学法的方式一定要能够把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更好地展示出来,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传统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期末的理论知识考试为参考。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同时还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水平和能力。

所以,对于音乐教学法的评价一定要搭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的体系,即可以把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充分展示的评价。另外,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一定不能太片面,应该参考理论知识的成绩,模拟教学的成绩以及具体实践的成绩来综合做出评价。理论知识考试主要是以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课堂中的相关设计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模拟教学成绩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做出评价;对于实践成绩的评价,要求教师要向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了解,之后再做出相应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可以相对公平、公正地对该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做出评定。

五、音乐教学法教科书的具体内容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等院校都增设了“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选用比较多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该教材汲取了国内多年来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以及在某一个理论性的高度上整理出来一系列相对有效、完善、独具特色的音乐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还应相应增加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改革和创新。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仅局限于教材上面的相关内容,而是应该把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相关的创新思想和方法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如可以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分析》等一系列与音乐相关的杂志、书籍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

由此可以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更多的渠道储备知识,尽快掌握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主动性以及迫切感。除此之外,还应多整理一些像小学以及中学教案、案例研究等材料,以此作为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这些就要求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不断钻研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一些教学经验,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试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以生为本

在过去的几年里,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方面略有成就,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这一原则的指引下,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对如何进行高等数学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不过,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学习高等数学这门专业,而且他们数学方面的资质有好有差,在数学基础上的差距很大,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偏差。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对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是尤为重要的。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各大高校应该对高等数学教学引起重视,为了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水平,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有必要知道开设这门课程为的是什么。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开设高等数学教学这门课程,是为了使得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素质,对数学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过,就高等数学教学的本质而言,终究还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创新性,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能够准确分析并快速解决。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并不是仅仅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在其它非本专业里也开设了这门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高等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不仅仅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还应根据整体的特点来设置特定的场景,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进而对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文体的能力,最终使得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提高。

二、对高等数学教学眼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笔者针对眼下高等数学的教学情况结合了各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起来,数学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应用性渐渐突显出来了,几乎在每行每业中都会涉及到数学。然而,在大多数院校里,使用的数学教材还是以前的,里面没有一点新颖的内容,大多数还是像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函数与极限等毫无应用价值的陈旧的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内容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没什么实际应用价值,造成学难致用,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而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学就会显得枯燥。

2.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里,高等数学教学还在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即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照单全收,教师讲,学生边听边做笔记。教师教学几乎只是照搬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没有体现重点,这样一来,整堂课就显的毫无条理,而且乏味。高校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实际需求。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就很少有机会进行交流,如此一来,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心理,还是对于他们内心对高等数学的实际需求,教师都很难真正地了解到。如果时间一长,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就会越来越被动,渐渐对高等数学不再感兴趣。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知识点来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不会进行合理的分析。

3.教师教学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很少结合实际,更多的是教授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要弄懂一些数学概念就已经很难了,要想进一步同化知识就显得更加不可能。一个数学理论如果没有实际的支撑就显得毫无内容,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造成学生产生学习高等数学没用的错觉,对高等数学渐渐不再感兴趣。所以,数学教学应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看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的思考

为了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笔者就前面提到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四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1.与时俱进 ,转变观念,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过渡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

现在是一个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时代,唯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于《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等文件中的精神,我们应该努力执行,落到实处,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应做到自我反省,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良好的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应秉承开放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思想以及能力本位理念等现代化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不再受应试教育模式禁锢,努力发展素质教育。

2. 教师应该做到“以生为本”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生为本”,不应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在学习上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诠释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更好的教学,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形式则会变得更加丰富。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多元函数相对应的图形来讲解多元函数,这样一来,多元函数这一内容就会更易接受和理解。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结合情境教学,设立一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讨论收获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使用与实际发展适应的新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高等数学教学而言,选好教材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学教材,教师应该学会活用,选择的教材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用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常来说,高等数学的教材内容都比较陈旧,不过,教师不妨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自己来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内容,这些内容应具有应用性,以使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应该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模式,践行“素质教育”。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首先自身就应该有较高的学识和教学设计能力,博闻广识,形成一套完备的知识结构。另外,在教学艺术和语言表达上,教师应该注意不断改进,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生对新的知识掌握得如何,思考问题的方式如何,学习是否积极,甚至教师教学教的如何,都会受到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了使得内容更具趣味而不至于太乏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语言表达清晰,又要调节好语调,既要控制语速,又要展现风格。

5.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并学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把应用实例运用到教学中来。为了让学生对高等数学引起重视,并使与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普遍增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建模,让他们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保障高等數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之所以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明确,另外,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来应对各种问题,因为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和国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晴霞,邹敏. 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改革设想[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上一篇:天津市中考数学下一篇:保密安全检查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