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精选12篇)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1
摘要: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从构建新的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这几个方面对未来教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1 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 教学方式落后
灌输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的练习掌握一些固定题型的解法,而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2
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 它又是职业技术教育, 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它的特征是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实用性。高等性即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技术人才;职业性是指直接进行职业技术技能训练;区域性是指高职院校为地区服务, 彰显较强的地方特色;实用性是指能紧密迎合社会的需要, 适销对路。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高职院校的教育偏重于实用技术的学习。在培养目标上, 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 主要是对动手能力的训练。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学校为主要基地的学历教育, 职业技术培训则是一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特点, 根据职业岗位和转岗的特定需要而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要明晰高职教育的内涵, 必须将之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为都属于职业教育, 不同点在于, 高职教育的程度要高些, 其技能水平、知识宽度和深度都要大些。
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面面俱到, 单纯追求理论上的严谨, 而忽视数学的应用。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改革, 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 但同时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 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理论上严密、逻辑上严谨的要求,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对实用技术了解不多, 教学内容基本上以书本内容为主, 教学手段仍是粉笔加黑板, 这种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数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院校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 对基础课教师造成很大工作压力。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学生数学不及格率偏高, 造成教师无以适从。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增大, 教学方法和手段又相对滞后, 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影响了教师教学改革研究, 阻碍了师资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中数学教育的一切变革, 要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 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 要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和基础。针对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和特点, 采取适合对策,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还存着一些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对高等数学教学不重视, 他们强调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对高等数学等理论课不重视, 大量地减课时, 甚至取消某些专业的数学课;大部分高职高等数学教师是以前从事中专数学教育的, 业务能力不够。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教学了解不够;
注重各门课程各自的系统性、独立性和完整性, 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不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高考录取中高职院校排在最后, 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 学生之间的分数差异较大, 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困难;在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中, 对学生的评价仍然采用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 无法促进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因此, 根据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数学教育改革应势在必行。考虑到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任务的特点, 在进行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职数学教育应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要求我们高职数学教师改变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及新的价值评价理念。
二是高等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求我们高职数学教师改革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
三是要尽可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 同时要注重学生考试的改革, 促进课程改革更好地发展。
针对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任务及特点, 改革策略如下:
首先要解决好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它是指导数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的界线, 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 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 编写出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各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其次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完善, 使得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它要求人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每天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 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生产中, 数学领域的应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数学。因此, 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中, 应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关内容相结合, 使数学成为学生手中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第三, 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据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体现出专业性, 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 由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最后是高等数学教材改革。对于高职院构学生来说, 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 因为高等数学对他们来说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 必须对传统的教材给予适当的删、简、添与整合, 针对高职高专高等教学, 编写出具有高职特色, 富有时代气息的高质量教材。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对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有助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对解决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育学报》, 2004年第2期。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及其优化》, 《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34期。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72-75。
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的教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培养模式;纲要;分层教学;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11-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的实用人才,长期以来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了数百万计的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7月13日——14日举行的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下面就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法的现状、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1目前高职院校教法的现状
由于近几年大学大规模扩招高中生源减少等因素,造成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等现实问题,造成了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学生甚至是高中阶段的压底生、问题生,这样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就高考数学成绩来讲我做过部分的统计(大约有10个班级)超过100分的占5%,超过70分的占到40%,大多学生在70分下,可想而知,高等数学在教学中的难度有多大。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并不佳,补考学生人数位居各科之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得出制约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有:
1)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不明确。目前,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高和专业课比起来变得可有可无,由于对高数地位的片面理解有些专业采用压缩教学课时(部分专业的数学课时不足总课时的4%),删减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就滋生了数学“无用论”思想,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认真学习数学的人数变得凤毛麟角。
2)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这是目前难以改变的,也是最致命的一个因素。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缓解生源不足的问题,采取“宽进”政策,同时,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招生都是“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方法呆板。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黑板加粉笔”的班级集中式授课,一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对高等数学课程地位不明确,不重视数学课程建设,导致教师缺乏课程改革动力,所以现在很多高数教学都停留在最原始的传统教学模式。
2创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开发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性,“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把课堂教育学习和直接动手的实践经验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台。我们学院工科专业每学期学生实习时间一般是3周——6周不等。我们在把高等数学从理论型模式转向应用型模式的同时,应培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过程尽量避开抽象的理论型教学模式,应设法使用形象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他们在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性问题,而不再是纯数学理论。当然不是说完全可以忽略掉纯数学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而是在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尽量避开枯燥的纯理论推导,设法通过直观教学,给学生展示形象的数学问题。尽量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简单化。
3)教育学生树立大局的、长远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 。众所周知,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础。数学知识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术发展的空间,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生涯长远的发展。所以数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持久型”人才的必备基石,其地位完全不亚于所谓的“饭碗课”。故我们必须树立起大局的、长远的教育观,给高等数学课程一个正确的定位。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高数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遇到难题大多没有耐心得过且过,感觉与其在学习上浪费时间,倒不如把时间用来逍遥快活上网玩游戏。于是他们一进高职院校的门,就有一种混日子的思想,这种思想要及时遏制。要及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思想有动力了学习兴趣就会增加,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懒散,学生首先厌烦的就是数学课,因为在学生看来,数学课难,而且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可以最先撇开,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先给他们讲解高数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高数的技巧和方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只是第一步,作为数学教师,还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起码不能让他们讨厌数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兰克说过:“了解是喜欢的最初阶段”。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数学。了解高数不是那么的高深不可测。于是在一开始上数学课,就尽量给学生讲些数学中的奇闻异事,和学习高数的技巧,比如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核心就是极限理论和求导问题,其他问题都与它们相关,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5)实行班内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班级分层具体可以把本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使得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教材的基本计算,和简单应用,第二个层次是针对中游的学生掌握稍难一些的逻辑性强的知识,知道公式的来龙去脉并灵活运用,第三个层次是针对少数的极有潜力基础很好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诱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掌握更加难的知识,并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层次反映在知识层面上就是初步理解、深刻理解和透彻理解。
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认知结构的差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概念——定义——定理——证明——应用的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高数的基础知识——会用、会计算,然后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最后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数学的美,快乐的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使他们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4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一们公共基础课,如何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更多数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尤为重要。但由于生源基础水平整体不高、认识不够,教学中应用性强调不足等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进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成为高等数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数学一直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中,它的作用众所皆知: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于为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支持。因此高职教育也应该抓好高等数学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完美与和谐。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化,各行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时代对传统数学、新分支数学知识的需要和依赖越来越强烈。在文学上,数理统计的知识也广泛用于对于文学作品作者的考证等方面,例如《红楼梦》作者的考证。总之,数学在各个领域已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高等数学是高职学生后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2.1学生学习的弱势表现
首先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不够,认为学数学没有实际意义。其次,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弱,当有一部分知识衔接不上时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再次,数学中的复杂的运算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对产生了恐惧感,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听课。
2.2教学管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方面,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填鸭式的方式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不能提起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思考
3.1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版本比较多,但基本都是延续了传统的知识结构,是对数学专业教材的精简。我认为教学的出发点必须以学生为本,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程度,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对于专业课用不上或使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除或降低要求。如应用电子专业应讲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内容,而对于经济类专业则应该加入线形代数的知识和概率统计的知识。
教学中不必对理论推导、证明作过高要求,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精简抽象的理论和推导证明过程。降低数学严格论证的要求,简化烦琐的计算过程,讲授数学实验的知识,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复杂的计算。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讲授中加入一些数学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的生活故事,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激发求知欲。同时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例,增加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出数学中的美。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要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更应灵活化,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运用引导、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数学思想,点明主线,提出问题。精讲是关键,在讲课过程中围绕内容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或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同一个定理,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同时注意类比归纳和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自学,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凸显出其优势。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可以用软件制作复杂的空间图形及动画,为学生演示粉笔难以描绘的空间几何图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将传统数学知识与数学软件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采用“粉笔+讲授+计算机演示+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既保留传统教学中启发式教与学的直接、自然的交互方式,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复杂的计算,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3.3教学评价体系
长久以来,高等数学的考核都是闭卷形式的考试。对于数学这类计算性比较强的学科,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准确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很好的检验效果。但结合高职高等数学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除了为专业课程作必要的铺垫以外,另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考核上也应该多元化。我们现在所做的是,狠抓平时作业,平时成绩占30%;传统的期末闭卷占50%;数学感悟占20%,数学感悟内容比较广,可以写出对某个公式或者定理的理解,可以写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也可以写出对于某个题目自己思考出的另一种思路。总之,只要与数学相关,都可以写入感悟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体系更能适应高职数学教育,也更能得到学生的赞同。
3.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应在教研室中作好交流,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业务质量,有利于学科发展。同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注重实践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相对固定于某一专业,这样便于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与交流,把握好所教专业教学的重点,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改革中应注意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在坚持数学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数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敏.人文社会学科开展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8,24(3)
[2]黄云美.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思考[J].才智.2008,(18)
[3]富爱宁.高等学校文科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5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开设高等数学是一个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现状和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那么,怎样使高等数学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以及在课堂上怎样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当前国内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其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目前,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删减教学内容,不清楚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更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丢弃一边。学生也困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真学习数学的大多也是“兴致所至”。
(二)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冲突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要求面面俱到,理论上追求严谨。这不仅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且造成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对数学水平的要求但同时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进一步加剧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许多高职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减少基础理论课的课时,高等数学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也未能幸免。最终,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而高职学校教学时数却越来越少,这对本就步履维艰的数学教学更是雪上加霜。
(三)教学手段、方法落后
“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班级集中式授课,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与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技术教学,愿意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和机床,却很少花钱配备数学教学用品与设备,导致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落后,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
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因此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必须为这一总的培养目标服务。而且,高等数学是为其他专业服务的高职课程中的一门公共课,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内容多而课时少,因此要遵循“必须,够用,适度”的原则。使学生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可能多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最后,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教学特点只有与其它类型、层次数学教育作比较才能表现出来的,其特点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与基础数学(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数学教育教育)同属学校教育,在教学上有共同之处。但前者较后者内容多,课时少,要求较后者低。因此,高职数学教育决不能套用基础数学教育的做法,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2.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应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上的要求不同,教育对象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年龄差异较大。因此,不能把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看成中专数学教育的“提高版”教育而应各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3. 虽然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在教学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本科高等数学教育的一般教学特点,但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理论性,完整性要低于本科数学教育,并且其为专业服务的实践性要强于本科高等数学教育。因此,不能把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看成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压缩版”。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多专业学生的一门应修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元及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数学基础。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面对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大幅压缩现实,要求我们针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紧密地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而有选择性地教授最实用的数学知识。
(二)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呆板,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式。改革后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由于高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差异教大,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可采用“分层教学”,将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听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三)变革教学内容
课程编排敢于打破教材的限制,不照本宣科,由浅及深诱导学生勤于思考。要让他们能回答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成就感。对于学了十几年的数学来说,再差的学生也应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当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束手无策时,教师可逐渐增加提示条件已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学生可以出色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找出相应知识点之间在本质上的通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认识、理解同类现象。比如:一元函数求导与二元函数求导之间内在本质的相同;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的连续及性质;一元函数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微分与偏微分、全微分之间实际应用;函数极限的性质和柯西收敛准则,可以通过与收敛数列的性质和柯西收敛准则进行类比;广义积分则可以通过与数项级数进行类比,引出它的全部敛散理论。
四、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其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地方。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使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本文就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探讨,以期对广大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一些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袁华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2).
[2]裴亚枫.谈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的定位[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3]周明中.高职数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
[4]王金武.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高职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教学探讨 篇6
高职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教学探讨
微分在高等数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微元法是力学分析的重要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微分教学,使学生把握微积分的精髓--微元素法,提高学生应用微积分的.能力.
作 者:黄非难 王巧云 HUANG Fei-nan WANG Qiao-yun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四川,德阳,618000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年,卷(期):8(35)分类号:G71关键词:高等数学 微分教学 微元素法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7
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高中数学内容的叠加问题
近年来, 高中数学进行了几次教学改革, 把以前在大学阶段才接触的内容迁移到了高中学习, 例如导数的定义, 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极值、最值问题, 而这部分内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需要重新讲解, 因而导致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叠,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假象, 认为这部分很简单,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放松, 与教师授课过程中难易程度把握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案:
教师在处理叠加内容的讲解上, 要注重高中阶段学习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上的不同与联系, 利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知道的知识要少讲, 而对于相应知识的补充要精讲, 要让学生明白现阶段的学习是以前知识的延续与对应知识的升华。教师应该侧重于数学的实际应用,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能应用在哪里、能解决现实什么问题、数学能给我带来什么等。
二、高等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课程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等院校的数学专业, 一方面, 他们的知识结构大部分是数学理论层次方面的, 例如:数学分析、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等相关学科, 而高等数学的内容相对侧重于应用、轻理论。另外一方面,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灵活, 其次学校不断设置新专业, 专业的不同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也相对不同, 这也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解决方案:
一方面, 年轻数学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要从学生的身份和思维转化为教师的身份和思维。特别是相应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相关的应用知识。另外一方面, 数学教师要经常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学习, 学习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要选择相应专业的实例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这样更能体现数学的专业色彩, 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工具, 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 不至于学生空洞地学习数学, 这样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而且还能深入地对专业课程了解。
三、新专业的不断出现要求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不断变化带来的新专业层出不穷, 从而导致数学相关知识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满足现阶段的需要。
解决方案
数学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更能直观的反映数学知识, 例如定积分, 重积分定义及其应用的讲解, 若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 只能体现静态思维, 而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能体现动态思维, 而且还能给学生一些立体感觉, 从而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另外一方面, 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 不同的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是不同的, 例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 数学教师可以和专业教师合作录制一部分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衔接的微课, 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 不仅节省了时间, 而且还能重复学习, 从而节省成本。
四、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与考核方式的冲突
一方面, 随着近几年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适龄学生人数的减少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越来越差, 为了人才的培养, 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另外一方面;现阶段新招生方式的不断出现,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也导致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问题。
解决方案, 现在各专业的高数几乎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很多学校几乎都是采取文理两套试卷, 完全脱离专业性的考察, 不同的专业需要数学知识不同, 这种一刀切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鉴定, 不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在试题设计上, 可以设计出必做题和选做题, 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选作不同的试题;在试题的考查方式上, 我们也可以尝试利用考试和考查 (口试) 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 可以利用答辩的形式进行,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平时成绩的给与上, 在保证教学完整的前提下, 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活动, 比如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通过以上分析, 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再教育, 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另外一方面要不断学习一些相关专业知识, 选择一些恰当的实例来体现数学理论知识, 巩固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真正把数学和专业知识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更好的服务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薛振峰.导数的概念题型小结[J].数理化学习 (高中版) , 2004, (14)
[2]蔡上鹤.谈谈“导数”的复习[J].高中生之友, 2004, (02)
[3]孙磊, 张传法.导数的概念与综合运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4, (06)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8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49-02
引言: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基础课程可以为理工科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因此其隐形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较少,难度较低;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理解。于是分层教学的实施变得迫在眉睫。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矿环学院的安全专业为例,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使每个学生个体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上更快更好地成长。于是,分层教学必然会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尤其对于公共课“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更加适用。因为每个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也不相同。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经过教务处、矿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的反复商量以及合理的论证,我们选取了安全专业13级的学生作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对象。2013年下半年学生刚进校时,教务处把76个学生按高考成绩以及单招考试成绩分成了两个班,于是我们把学生划分为了A、B两个层次。事实上证明,我们的分层也是合理的,因为接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对比摸底分数以及进校的成绩,学生的分数没有太大的波动。
同时我们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表,针对分层教学的实施,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建议或者不同的意见,97%的学生支持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为了最后得到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我们还选取了同年级的一个班级做比较,也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的摸底考试并记录成绩。
2.制定分层的教学计划。由于A、B两个层次的学生,前期知识的储备不相同,因此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A、B班级分别由两个教师授课。授课知识尽管大部分一样,但是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比如说,在导数的应用这一章中,有一节内容是利用罗必达法则求极限,对A层学生,要求会利用罗比达法则求出多种未定式的极限值;而对B层学生而言,只要求会用罗必达法则求出最基础的两种未定式极限即可,其他未定式的极限求法仅仅作为了解内容。又比如说,对定积分概念的掌握,也是不同的要求。比较班级的教学计划和A层学生的相同。
3.授课过程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两个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学生的互动情况、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适当做出教学上的调整,不同层次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演绎和推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满足自己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从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获益很多,适当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不再一味地追求成绩分数。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经过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在学期期末考试时,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份试卷以用来验证我们的成果。A层、B层以及比较班级用的同一份试卷,80%的题目为基础题,20%的题目为综合性的提高题,与刚开学的摸底考试对比表格如下:
由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平均分数都有所下降,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高等数学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毕竟是有难度的,因为其概念的抽象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灵活性。还有一个导致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是,高职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太薄弱了,导致后续课程高数的学习显得很吃力。但相对于未分层教学的班级来说,分层教学的班级下滑程度没有那么明显,虽然取得的效果不大。
于是我们在第二个学期,继续进行了分层教学,教师更加注重分析和总结自己以及学生。在学期期末,又命题了同一份试卷同时考试,与第一次期末考试的对比表格如下:
从上表明显看出,相比传统的比较班级的教学效果来说,分层教学在一起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为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相应地,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该舍则舍,符合学生的求学心理,注重学生的个体主动性的发挥,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材施学。
当然,在分层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个部门的积极支持。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最终的考核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这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完善。还有,大规模的分层教学任务实施起来,必定会困难重重。但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的高等数学改革一直在路上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12.
[2]周君兴.财经类院校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6):79-81.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9
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地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地图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本科院校不同专业地图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版本使用单一、不同专业侧重点不突出,甚至是千篇 一律的现象.作者认为不同专业的地图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内容入手,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作 者:张宏敏 倪红梅 ZHANG Hong-min NI Hong-mei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44刊 名:河南城建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DING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18(4)分类号:P28关键词:教学改革 地图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10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不仅对整体会计教学起着拳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自身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实践内容、教学设计和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教材;实验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招收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样,高职院校招生的学生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加之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随着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潮流和方向,不懂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将被拒之于会计工作领域的门外。而这个“懂”字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问题。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从实践教学体系上。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来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让学生来懂这门课。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去,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是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能力;二是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三是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2.教材不规范有的学校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付得一主编),主要内容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总账、报表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内容比较全面。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励景源主编),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及各子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分析,偏重于系统开发。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庄明来主编),主要内容是会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总账系统、报表子系统及购销存几个主要模块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偏重于主要模块的操作。
有的学校用自编的教材,主要只涉及总账和报表子系统的具体操作。
3.教学内容差参不齐教学目标不明确,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加之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因此教师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谈不上教学质量。
4.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合理由于所选用的教材不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时分配比例就不同。有的偏重分析与设计等理论性的内容,理论课时的比重就偏多。而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操作,实验课时的比例就偏大一些。
5.实验资料单一大多数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都是使用教材中自带的资料,只有总账系统和报表子系统。资料中的行业种类单一,启用日期单一,少数教材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或不完整。总之,缺乏比较系统、完整的实验资料。
6.实验质量不高一方面,学生机械地照着步骤操作。没有掌握该课程体系和内容.在此环境下,学生根本不能体会会计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点,不能体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愿对会计凭证、账簿中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另一方面,学生在上机实验时,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不够重视,往往会因为账套丢失或误删,造成重复操作已经熟练的内容,对不熟悉的业务接触甚少,无法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举措
1.明确教学目标要结合高职特点,确定具体目标。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会计电算化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主导和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业务流程重组能力为拓展,以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
2.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整个会计课教学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开设会计电算化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类相关课之后的应用专业课。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从这一体系可看出: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先导性和拓展性。
首先,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对先导课程的检验。多数会计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每一门课的特点.正确处理每一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基础会计,重点是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点,而不是具体经济业务处理。如果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句带过,或在实训环节跳过。这些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没有掌握好,将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课程白勺皇习。如,对收、寸 鸳凭证类男白 秽掌握好,就无法针对具体经济业务确定应用哪—类的凭证其次,是会计电算化课自身规范化的要求和相关专业课的完善和拓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理解不够,则对财务分工就无从下手,在实验中.一个操作员会不自觉地去做凭证、审核、记账等很多工作。这些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说明学生对会计课中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不够全面或不牢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完全能够明确或补充这些知识和技能的。
3.选择优质教材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育部[2006]l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对该课程来说,精选教材更为重要。首先,从体系上,不能与计算机技术、专业会计等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其次,要与使用的软件配套,还要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参考性。总之,教材要突出课程性质: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课程.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教师要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4.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加强教师的归纳和总结。目前,无论是哪一类学校、什么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或实训课的重要性,一味地增加实践(实训)方式或课时。这当然是对过去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补充或完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很多操作知识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验中,会计账簿中的数据是通过凭证中的数据传递的,若账簿中的数据有误,大多是输入凭证有误,账务数据处理的特点是数出一源。不能因为是自动记账,就忽视对账簿的查询,更不能忽视凭证审核。对此内容,教师不能只讲凭证审核方法,而要深入讲解凭证审核的目的、范围、内容,达到对审核功能的全面理解。再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软件中自带的模板,教师对学生一般要求直接用模板编制报表,学生感到又快又方便。其实,多数直接采用模板没有修改报表公式的,报表数据都会有错误。需要对模板中的公式进行深人理解,重新确定,才能保证报表编制正确。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纯操作性的课程是不够全面的。
会计电算化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完整性特点,只知道怎样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就达不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为此,要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二者不可偏废,从理论出发,到实践操作,经老师总结、归纳、评析,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到操作应用。使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仅对一个问题会解决、对一种软件会应用,而且能触类旁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5.完善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要保证实验资料与学生所学的软件相配套。不出现理论与实验两张皮现象;要保证实验资料中的数据正确、完整:要依据会计专业特色、知识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启用日期、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增加实验资料的多样性,丰富实验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6.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课程内容,应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及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分别找出各自理解和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更快地悟出道理.增强接受能力。
根据我校的经验,该课采用集中式的模块教学,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就是安排某一个教学班在机房(或称实训室)集中一段时间上这一门课,可以使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同时,又可在做好单项实验的基础上,立即进行系统的综合实验,内容充实而紧凑。学生和老师精力都比较投入.这样即使课时稍紧一点.也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学生感觉会计流程的每一环节衔接很好.有结果、有成绩,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11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ZHANG Zhe, LI Bingbing, LI Yuhua, ZHANG Qiuling, ZHANG Jiuhuan
(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mathematics content to improve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数学课听不懂,甚至反感。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学习没有热情,弃之一旁。高等数学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和对智力发展有一点帮助外,其它毫无用处。生活中用到的也只是一点点简单的算术知识,根本用不到任何高深的数学。即使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用到也会蒙混过去或者根本不知道和数学有联系。学生认识不到数学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必备基础知识,更体会不到高等数学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自己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被学生认可。
1.2 教师方面
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培养的高职学生将来就是打工仔,不可能在本专业领域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对学生只是简单灌输专业课的知识,尽量避开高等数学的知识,部分老师甚至部分领导错误地认为高等数学只是专业课和实操课的陪衬, 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及学校的声誉,致使高等数学的课时一压再压,一减再减,忽略了数学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必备基础知识,忽略了高等数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
1.3 教材方面
现有教材内容追求数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几乎是数学专业《数学分析》的“压缩饼干”,重理论轻实践,高等数学的内容枯燥无味,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2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2)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学生未必学什么,走向社会就能干什么,即使干了,干一辈子不换岗位的可能性极小,很有可能会不断转岗、不断学习、不断培训。所以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与素质的载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的处事态度。数学的学习要求每一个正负号、每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含糊敷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数学的训练,又可以使人增强应变能力,通过不断分析矛盾,能够从表面上一团乱麻的困难局面中理出头绪,最终解决问题。数学可以形成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处理问题的态度更加严谨,更加讲求效率,更加讲究方法。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一种素质,会使人终身受益。(4)学生“专升本”继续深造的必要基础。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向更高层次深造,而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将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上述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研究
(1)降低起点,加强基础,增加高中数学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高中数学知识断档情况,在教学内容中合理增加高中数学的部分内容,适当补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淡化理论,强调直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地降低抽象性,不片面追求纯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在介绍各种概念的时候,以实例引入;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不拘泥于“定理—证明”的单一模式,也不是简单地删去证明了事,而是尽可能利用数形结合,使定理的条件具体化、形象化,尽可能地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使结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交代了来龙去脉,又冲淡了抽象成分,让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使学生易于接受。
(3)增强数学的实用性。深度挖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数学建模案例,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也可以妙趣横生,数学是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构建专业模块,更好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在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内容中,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专业教师与高数师共同研讨确定。我们可把高等数学课程根据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如微积分的基础知识,专业模块如机电类专业的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建筑类专业的线性代数、无穷级数;经管类专业的经济函数及函数的边际分析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5)构建升本模块,为有“专升本”意向的学生提供条件。高职院校中也有一部分有“专升本”意向的学生,虽然他们数学基础较差,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数学水平逐步提高,他们选择向更高层次深造,而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构建升本模块,给学生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负责,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再就业着想,为学生将来的创业、立业、转岗提供必要的综合素质条件,使高等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研究,能够改进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使高等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心灿.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12
据调查, 高职院校采用的高等数学教材版本很多, 但是内容基本上是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相应部分的“压缩版”, 法则和定理的证明基本上都删去了, 缺乏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高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就像“天外来客”。某高职院校2007年录取的学生中, 80%的学生高考总分在200~300分之间, 85%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在20~60分之间, 面对这样的学生,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呢?
注重直观性教学
数学与其他科学相比较, 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特点, 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比如, 世界上本来没有“自然数”这个实物, 它是人们从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中得出来的思想材料, 没有人, 就不会有自然数。与此相对照, 没有人, 也没有原子物理学, 但原子还是客观地存在于人的思想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也就是说, 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本身, 而数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经过人加工了的思想, 是人对自然界的概括和认识。所谓形式化, 就是这些抽象的思想材料是用数学的特殊符号语言组织起来, 当人们面对一系列数学材料时, 看到的仅仅是材料的形式, 其所包含的真正内容却是隐藏在形式之中的抽象的思想。因此, 数学也被称为“模式科学”。数学的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数学“教”与“学”的复杂性和探索性。面对“压缩版”的高等数学教材和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 直观性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所谓直观性教学就是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 以形成鲜明的表象, 进而引导学生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进行抽象思维, 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直观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例如,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介于古典演绎法和古典实验法之间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它既非数学在通常实验中的应用, 也不是实验在数学研究中的移植。数学实验是随着人类思维、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数学实验把“讲授+记忆+测验”的传统学习模式变成“直觉+试探+出错+思考+猜想+证明”的现代学习模式, 将信息的单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因此, 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2007~2008年第一学期讲授第二个重要极限公式:时, 笔者发现所教的2007级数控1班和2007级数控2班两个班级的学生的第一感觉都是:。在这两个班级, 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较这两个班学生的表现, 可以看出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是很大的。
利用合情推理
高职高等数学中的大部分定理、法则、公式都是直接“塞给”学生的, 也就是说, 大部分结论是没有证明的。没有证明的主要原因是证明过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超出了所学知识的范围, 理论性强、难度大、过程太烦琐, 有些结论要使学生保持长时记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引导学生应用合情推理, 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新结论和以前所学结论之间的联系、体验结论得来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合情推理就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 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 就是合理的猜测方法。所谓类比是指通过对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 由已经获得的知识引起新的猜测。所谓归纳是指经由特例的分析去引出普遍的结论。与归纳相比, 类比可以说是由某一个特例到另一个特例的过渡, 归纳是由特例引出普遍结论的过程。因此, 可以说类比是归纳的基础。
例如, 在学习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y"+py'+qy=Pm (x) eλx (其中λ是常数, Pm (x) 为m次多项式:Pm (x) =a0xm+a1xm-1+…am-1x+am) 的特解时, 教材直接给出结论。
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再创造的机会, 这个机会是“创生性”地实施教材的机会, 也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机会;教材也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 这个空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空间, 也是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空间。
1.猜测特解形式。
第一, 复习方程y"+py'+qy=0通解的思维过程。
首先, 猜测方程具有形如y*=erx的特解, 然后将其代入原方程, 得出特征方程、特征解的概念, 进而得出了原方程通解。特别是当特征根r1=r2=r时, 又猜测原方程的另一种特解为:y*=erx, 通过代入计算, 证明猜测是正确的。这时要进一步追问学生:“当erx不能解决问题时, 咱们采取的策略是在其前乘以x, 得到xerx;如果xerx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是不是在其前面再乘以x, 得到x2erx?”“这是我们的猜测, 是一个合情推理的过程, 正确与否, 让我们解方程看一看。”
第二, 试求下列方程的特解:
学生A猜测方程 (1) 特解为y*=ae2x, 代入原方程, 求出。学生A经历了成功的体验,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学生A的成功给了其他学生勇气和胆量。可是当大家还是假设方程 (2) 的特解仍为y*=ae-x时, 猜想失败 (猜测过程中, 应用了类比法) 。有几个学生调控思路, 猜测方程 (2) 的特解为y*=axe-x, 学生B最先喊出:“老师, a=1, 方程 (2) 的特解为y*=xe-x。”
在学生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中, 学生得出了方程 (3) 的特解为。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战果”, 继续让学生求下列方程的特解:
2.归纳特解形式。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y"+py'+qy=Pm (x) eλx (其中λ是常数, Pm (x) 为m次多项式:Pm (x) =a0xm+a1xm-1+…+am-1x+am) 具有形如y*=xk Qm (x) eλx的特解, 其中Qm (x) 是Pm (x) 与同次的多项式, 而k按λ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是特征方程的单根或是特征方程的重根依次取0、1或2。
引入元认知提示语
“元认知提示语”是指不直接涉及具体的认知内容, 而是针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 指向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的引导语。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的元认知体系, 其中有许多元认知提示语。
对于“弄清题意”, 波利亚认为, 在解题过程中, 解题者常常会翻来覆去地在脑子里掂量着问题, 试图使它看起来更简便, 这时可以问一下自己:“能重新表述一下这个问题, 使之尽可能简单、有启发性吗?当然要使问题表述得更熟悉, 更有吸引力, 更接近于问题和更有希望解决。”
对于“拟定计划”, 波利亚用一系列的提示语来诱发一个“好念头”。这一系列提示语在拟定解题计划中起着统摄作用, 统领解题者自己闪现一个“好念头”。例如,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它与某个已知的问题有关吗?它像某个已知的问题吗?你知道一个相关的问题吗?你能设想出一个同一类型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吗?”循着这些元认知提示, 问题可能就被归入某一类, 并且在试着找出它与已知问题关系即相同之处的过程中, 可能会发现一个“好念头”, 至少有一个出发点———也许是引导学生得出解的第一步。
对于“实施计划”, 波利亚提出“对每一步演算和推理进行检验”, “补充细节”, “耐心检验每一步”, “能清楚地看出这一步是否正确”, “不要放过任何含糊之处”。这些也都是元认知活动。
对于“回顾解题”, 波利亚强调, 回顾解题过程时, 可以试着问自己:解题方法具有普适性吗?结论可以推广吗?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回顾解题过程, 试着写出应用其他方法解题的过程:
“两种解题方法为什么不同?哪里错了?”再次回顾解题过程, 检验解题步骤, 就会发现错误所在。
经常应用元认知提示语来诘问自己, 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 还会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奠宙, 唐瑞芬, 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波利亚.怎样解题[M].阎育苏,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1-11
高职院校药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探讨10-22
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10-14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探讨11-02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探讨05-1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08-02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05-12
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论文09-22
一流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论文10-0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