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共12篇)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 篇1
摘要:在素质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幼师舞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提高自身水平、整合教学内容、链接生活实际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渗透在舞蹈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功底、人文素质和思想素质。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思想素质
幼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教育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历程,肩负着引领幼儿健康成长、身心发展的重任。因此,在进修学校幼师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幼师舞蹈教学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一、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履职能力,让舞蹈教学走进学生心扉
在幼师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舞蹈专业技能,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学习前沿理论知识、学术动态、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专业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用自身的文化功底、人文素养、舞蹈形象、舞蹈技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舞蹈学习之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勇于改革创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对学生传授技能、授业解惑、严格要求,又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内容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补充和整合舞蹈教学内容,通过舞蹈基础训练,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态、自然饱满的情绪,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体格、健康的心态,使学生站、立、坐、行都有正确、规范的姿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舞蹈课的教学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沟通,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爱好、舞蹈基础,根据舞蹈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通过舞蹈基本训练,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成为将来可以被幼儿模仿的对象,放大舞蹈教学的功能和效用。
二、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用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技巧训练,进行艺术熏陶,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教育学生刻苦学习舞蹈的基本功,掌握舞蹈的技能和幼儿舞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舞蹈教学的成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地施教,通过舞蹈基训,使学生对舞蹈的名称要领、形象姿态、动作路线、场地队形及常用术语等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通过练习,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的要点,舞蹈动作做得自然、协调,与音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学会讲解示范舞蹈动作,能够组织引领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拓宽教学渠道,便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基本风格、韵律特点,在教学民族舞蹈内容时,有目的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具有民族风情、民俗特点的录像,让学生能欣赏到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美丽的服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特点,拓宽想象空间,提升教学质效。
三、链接生活实际,联系相关学科,使舞蹈教学彰显时代特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舞蹈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姿态和健美形体的训练,强化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和幼儿舞蹈理论与方法的教学。舞蹈教学是与其他学科相融的艺术,特别是与体育、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关系密切。音乐是舞蹈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与舞蹈的想象力、表现力有机结合,才能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语文功底是幼儿舞蹈创作构思的基础;美术技能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设计、制作各类道具和头饰;体育更与舞蹈密切相关,在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学科的有机相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然、生活和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笔者在组织学生排练舞蹈《黄河儿女》时,注重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彰显民族特点的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让学生集各民族舞蹈之长,有机地把相关的动作进行整合,在舞蹈排练中,让学生间接地感受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感受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孩子,更加热爱幼教事业,不断放大舞蹈教学的效用。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 篇2
一、课程性质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美育的功能也越来越得到很多教育领域的认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中舞蹈专业技能的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无处不在,影响着幼儿的成长。综上所述现将我院幼师专业两年制舞蹈教学形成计划,便于越系统、规范教学,更好的培养从事幼儿教育、教学人才。
二、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舞蹈课是幼师专业班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2、教学目标: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形式,形成基本的舞蹈体态;训练并培养完成舞蹈动作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更主要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方法,及少儿舞蹈创编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教学内容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舞蹈体态,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的完成舞蹈动作。
(2)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掌握四到五种主要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常用动作、简单实用的表演组合。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动作语汇量。
(3)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有基本的创编幼儿舞蹈作品能力。
(4)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幼师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多方面共同完成的。
2、教学基本要求
幼师专业的舞蹈课是一门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
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重点,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
容,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中所规定的要求。
本课程应与舞蹈理论基础知识,幼儿生理、心理学及幼儿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
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需要,不断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调整教学的具体内
容,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舞蹈素质,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突出实践环节。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并通过回课检查督
促学生不断进步。组建舞蹈队选拔条件较好学生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共
同提高。
五、各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及授课时数比重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舞蹈课每周授课2课时,两学年授课128
课时。
2、各项舞蹈教材内容的要求:
(1)舞蹈基础理论
舞蹈的基础知识;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舞蹈的基本术语、内容
与形式;人体结构与舞蹈的表现形式;舞蹈动作的基本记录方法;幼儿舞蹈的形式、特点及教学方法;幼儿舞蹈创编原则与方法。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
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
组合。
(3)民族民间舞蹈:
我国各民族的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授课时数和教学目标的限制,大纲中只能列出一部分,如汉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傣族等民族舞蹈。学习民
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典型基本动作及其组合。还要本着各民族地区重点学习本民族的舞蹈。
(4)幼儿舞蹈:
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幼儿舞蹈基本动作与组合,不同年龄班级、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幼儿舞蹈。
(5)综合素质和幼儿舞蹈教学创编:
学习成型舞蹈作品,培养学生示范、讲组织课堂的教学能力。以组为单位进行有命题或无命题创编训练。
第一年上学期教学内容
【目标与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
【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学期32学时每周2学时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学习舞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3、了解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关系。
4、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基本本手形、手位、脚形、脚位。
2、把上压、踢腿训练及舞姿协调性组合训练。
3、把下简单的弹跳、腰的训练、胯的训练、旋转。
4、古典舞身韵、芭蕾舞组合训练
第一年下学期教学内容
【目标与要求】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学习舞蹈动作而且要学习舞蹈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及表现力。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舞步、舞姿造型和动作基本韵律特点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眼界,积累舞蹈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学期32课时每周2课时以藏族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蹈
为主。
藏族民间舞蹈
1.藏族地域环境、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2.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3.藏族民间舞弦子、踢踏的基本舞步
4.藏族舞常用的手臂动作
撩袖、摆袖、掏甩袖、晃袖、献哈达、敬礼等动作。
5.藏族典型的舞蹈(根据学生程度决定具体内容)
汉族民间舞蹈
1.东北秧歌
⑴ 东北地域环境、东北秧歌的风格和特点
⑵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⑶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练习
⑷ 各种手绢花
⑸ 组合动作练习(根据学生程度决定具体内容)
2、云南花灯
⑴ 云南地域环境、云南花灯的风格和特色
⑵ 云南花灯基本动作动律
⑶ 云南花灯基本舞步
⑷ 扇花
⑸ 组合动作练习(根据学生程度决定具体内容)
第二年上学期教学内容
【目标与要求】继续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强化民间舞的风格特点、韵味和文化内涵及表现力,增加舞蹈动作语汇量的掌握,扩大学生的眼界,积累舞蹈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学32课时每周期2课时主要教授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民间舞蹈。
蒙古族民间舞蹈
1.蒙古族地域环境、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2.蒙古族民间舞蹈常用的脚位和手位
3.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马步、基本动作
4.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动作练习(根据学生程度决定具体内容)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1.维吾尔族地域环境、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2.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维吾尔族舞蹈常用的手位
4.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舞步
5.维吾尔族舞蹈基本舞步的组合训练(根据学生程度决定具体内容)
傣族民间舞蹈
1.傣族地域环境、民间舞蹈的风格及动作特点
2.傣族民间舞蹈基本动律练习
3.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
4.傣族民间舞蹈头、肩、手的基本动作
5.傣族民间舞蹈基本舞步训练
6.组合训练(根据学生程度决定具体内容)
第二年下学期教学内容
【目标与要求】通过幼儿舞蹈部分的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学习,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积累,提练其兴趣和能力,为适应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服务。
【教学内容与安排】
理论课部分
1、幼儿舞蹈教育的目标
(一)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二)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增强幼儿身体活动的协调性,增进幼儿身体健康。
2、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组织形式
(一)基本内容:
①欣赏部分内容不受幼儿技能所限,可以开阔幼儿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兴趣,为舞蹈表现、创造积蓄功力。
②实践部分内容可以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富有童趣的舞蹈语汇,反应幼儿生活,寓教于乐从而促进舞蹈欣赏与舞蹈表现力的提高。
(二)组织形式:
有计划、有目的,由教师起主导作用组织舞蹈活动形式。
3、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提示
示范法、练习法、观察模仿法、分解组合法、游戏法、语言提示口令法。
4、幼儿舞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教学内容和形式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②充分注意舞蹈情趣的培养,发挥舞蹈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③教学应不断探索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规律,逐步解决好幼儿舞蹈教学的因材施教,形式、内容与时俱进。
④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部分
1、幼儿的生理、心理的成长特征
2、幼儿的基本舞步走、跑、跳三类
3、幼儿律动
4、幼儿表演舞蹈(包括幼儿情绪、情节舞蹈和幼儿民族民间舞蹈)
5、幼儿集体舞蹈、幼儿体操
6、幼儿舞蹈创编
基础教研室
浅谈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3
关键词: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技能技巧
舞蹈是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及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舞蹈课与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化训练是有所区别的,职业学校的舞蹈课是要教会学生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不是要培养专业性舞蹈演员。下面笔者对幼师专业舞蹈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學前,没有深入接触过舞蹈这门艺术,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很肤浅,且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舞蹈的料。因而职校幼师专业学生对学习舞蹈课的态度虽然也向往,但不像艺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兴趣浓厚。所以舞蹈教师必须及早扭转学生的心态,而转变这种心态的有效方法则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往往对单纯的舞蹈理论灌输感到枯燥、乏味,而改用谈话、讲解与舞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笔者还让学生欣赏高年级学生表演的舞蹈,鼓舞她们,帮助她们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另外,笔者还把所用的舞蹈教材与北京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多有配套的录像带、音乐伴奏带,这些材料不仅便于教师教学规范动作,而且学生通过看录像,更能够直观地感受舞蹈艺术之美,提高欣赏水平,激发学习兴趣。
二、融幼儿律动教学于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中
1.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和前提
幼师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都是十六七岁,正是生长发育时期,如果教师不注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学生很容易出现韧带拉伤、肌肉挫伤等一系列伤病。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为把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轻快活泼的音乐作为伴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
2.舞蹈的基本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舞蹈素质和舞蹈能力、发展学生表演能力的重要环节
幼师学生的舞蹈基础一般比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学的学生,笔者融简单的律动教学于舞蹈的基本技巧训练中,以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这些律动大多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作伴奏,节奏鲜明、轻快活泼,易被学生喜爱和接受。对于舞蹈感觉较好的高年级学生,笔者的教学除了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外,更注重以各民族的舞蹈组合为主(如汉族秧歌、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等)进行训练。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地表现舞蹈的意境和特点。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开朗、活泼、婀娜多姿、风趣、诙谐的情调,藏族弦子的沉稳、柔颤、富有歌唱性,蒙古族舞蹈的豪放、质朴及内柔外刚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融会贯通、揣摩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三、变单纯教师教为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和组织能力
过去的舞蹈教学大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忽视、束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由于幼教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因此近两年来,笔者对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师生合作,重视学生独立编创舞蹈能力的教学。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种舞步、舞蹈技巧来独立编创舞蹈,笔者定期进行总结,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在课余训练时,还采用培养小老师的办法,鼓励舞蹈素质好的学生教舞蹈素质差的学生,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实践中提高了组织能力。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舞蹈教学中的体会,通过这些方法,所教学生课内外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也普遍有所提高。笔者学校组织的毕业汇报联欢会的大部分节目都是学生自编的舞蹈,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努力掌握教学规律,一定能够创出一条适合现代舞蹈教学的新路子。
浅谈幼师舞蹈教学 篇4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我校幼师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普通中学, 他们的自身条件不好, 更没有舞蹈基础, 有的甚至连舞蹈都没有接触过。因此, 加强幼师学生基础训练是刚入校幼师学生的首要任务, 是幼师一年级学生舞蹈课题教学的重点内容。我的主要做法是: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基础训练可以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 舞蹈基本训练是舞蹈教育的基础, 是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 它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第一课题。对于初学者整理出一些规范的动作进行训练, 在教学中进行擦地、蹲、踢腿、划圈等以腿和腰基本功为主的训练, 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锻炼, 以达到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通过将这些规范化、序列化的动作练习, 使之基本涵盖舞蹈的各个动作的环节编排成一个小组合, 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练习。
第二, 在教学中除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外,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加深难度, 教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让他们通过各种类型的舞蹈表演, 自然地把基本动作和技巧动作有机地、连贯地衔接起来进行训练, 以便快速地掌握基本技能。
二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不仅会跳舞, 还要会编舞蹈, 更要会教孩子跳舞。所以幼师舞蹈教学中, 还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创编能力。学生通过一年训练, 能够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 这时可以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 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 为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 在舞蹈素质培养上, 不仅自己会跳, 而且还要能创编出简单的幼儿舞蹈, 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创编技巧呢?
第一, 向学生介绍幼儿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如幼儿舞蹈创编应该遵循的原则, 幼儿舞蹈创编的要素,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法等。
第二, 通过欣赏成品舞蹈作品, 帮助学生分析作品。如找出舞蹈作品的主题和主题动作, 找出舞蹈主题动作的变化, 分析舞蹈的段落结构。
第三, 创编实践。 (1) 从捕捉各种人物和动物的外在形象着手, 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模仿各种人物和动物的形态; (2) 让学生设计若干单一姿态和造型, 并且分析造型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鼓励学生利用造型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 (3) 简单的即兴创编练习, 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主题, 要求他们发挥想象, 大胆地利用身体把主题表现出来; (4) 舞蹈队形的变化练习。
三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幼师培养的是未来幼儿园教师, 他们的全面素质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因此, 幼师舞蹈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要注重全面培养提高幼师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在七年的舞蹈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 注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舞蹈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对于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节律感的培养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我坚持做到有舞必有音乐, 而且十分注意选材, 如选用一些流行纯音乐进行舞蹈教学, 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 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艺术涵养。
第二, 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关键在于实践。每年的艺术节和元旦晚会, 我都让学生参加, 让他们从课堂走向实践, 有的小节目我还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 自编、自导、自演, 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 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然后让他们在舞台上多表演, 训练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克服学生害怕、紧张的心理, 让学生有自信, 培养他们的舞台适应能力。
总之, 作为舞蹈教师的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学之中, 更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要立足课堂教学, 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学生编舞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不断探索新思路、寻找新途径, 为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和培养幼教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国荣、余美玉.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幼师舞蹈教学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篇5
闫 洁
菏泽学院音乐系 山东菏泽 274000 内容提要:
本文以舞蹈教学和对学生素质培养做为主题,阐述了要想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优秀幼儿教师,必须要通过全方位的舞蹈艺术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和提高她们全面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学 素质培养 表演能力 思想素质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称生认为“幼儿教师是最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师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是期又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历程,因此,幼儿教师的任务更加重大,而幼儿教师的素质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革幼师教学弊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舞蹈教则无旁贷。所以幼师舞蹈教学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通过舞蹈基本训练,形成学生健美的体态,自然饱满的情绪,提高身体素质。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一个理想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体格要健全,包括坐、立、走都要有正确的姿势等等。因为儿童是好模仿的,不论幼儿教师的姿势是否正确,他们都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去模仿。所以,在舞蹈课的教学中,根据舞蹈教学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首先要通过基本训练,形成学生健美的体态和自然饱满的情绪。从一年级新生入手,先训练学生的站姿,克服学生驼背、含胸等自然体态。因为没有很好的站,就没有很好的走,就没有很好的舞姿。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专门训练,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在教室,即使在平时走路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姿态,真正成为一个健美的形体。
二、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量及舞蹈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准确地所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基本的韵律特点,在学习这个民族舞蹈之间,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关这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及舞蹈录像。因为不管是哪个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地域特点和 民族风情特点。学习蒙古族舞蹈组合之前,先欣赏有关蒙古人民生活生产劳动及舞蹈的录像,有利于学 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特点,而且在动作中能展开积极的想象,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中,更重要视排练组合和学习民族成品舞蹈,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积累素材,掌握它的基本风格、韵律特点。同时,在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欣赏到动听的音乐、欣赏到优美的舞姿、美丽的民族服饰,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通过广泛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及其它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幼师班的舞蹈课与艺术院校的专业训练不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而是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学习面广一些,程度浅一些。所以幼师生不能只进行表演训练,不学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包括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种类等等。
舞蹈教学往往只重视课堂训练,而忽视了课后的舞蹈笔记。学生在做舞蹈笔记的同时,一方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学会了记录笔记的方法(舞蹈笔记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笔记),包括记录动作名称、特点、形象姿态、动作路线、场地队形及常用术语等。
通过学习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的民间舞蹈,向学生介绍这些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省分,从事的生产劳动及他们的生活习俗。这些都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 识。
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具有抒情性的特征,舞蹈家吴晓邦说过:“在我们日常生活习惯中,当我们用语育和文字难于传达或不能透彻表现某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时,我们往往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反而可以简单明了的表达出。”由于舞蹈艺术具有抒情性的特征,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情绪,都会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有着鲜明、生动、具体的体现。所以运用舞蹈这种艺术手段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排练舞蹈《黄河儿女》,可教育学生我们是炎黄水孙,我们是龙的传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艺术宝藏,向学生进行民族教育、爱国教育。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最起码的条件是热爱孩子,一方面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另一方面要面向幼儿园,多学习一些幼儿舞蹈,在幼儿舞蹈排练中,间接地感受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感受孩子的童心童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孩子、热爱将来要从事的幼教事 业。
五、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教育教学艺术,提高能力素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的人才需要创造性的教师来培养。幼儿教师不能只会跳舞,更重要的是会编舞。所以舞蹈教学中既要重视丰富提高学生自身的舞蹈知识技能,广泛积累舞蹈素材,又重要具体的实践——即要求每个学生最少能独立地编一个完整的幼儿舞蹈,对学生自己创编的舞蹈伤口要进行汇报演出,激发学生创编的积极性。
创编幼儿舞蹈,并不是成人舞蹈的简单化,它应该是表现孩子的生活,孩子的世界。要想创编出一个较好的幼儿舞蹈,必须主动地去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实际动作水平,因为创作的源于生活,还要求学生通过跟孩子一起活动、游戏,了解幼儿雅朴的情感、觉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加工孩子们天真、形象的动作。
幼儿教师不仅会跳舞,还要会编舞蹈,更要会教孩子跳舞蹈。所以幼师舞蹈教学中,还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一方面教师要起一个表帅作用,课堂上教师讲解动作、示范动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动作要领,也学到了教学的艺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如:在学习过程中选出动作较好较标准 的同学当“小老师”,或者分成小组,轮流做一次“小老师”,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能使学生有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幼儿舞蹈教学必段依据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幼儿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提高幼师学生的教师素质,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不少人对幼师舞蹈教学有着一种偏见,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哄孩子、蹦蹦跳跳就行了,这是错误的。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幼师专业 舞蹈教学 创新原则
舞蹈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舞蹈一般以舞蹈动作为主。舞蹈既可以体现出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也可以体现出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原则
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首先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舞蹈思想、审美价值得到真正地提升,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发展需要,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和展示舞蹈技能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科学化的创新原则
舞蹈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舞蹈一般以舞蹈动作为主。而舞蹈动作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我们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化的创新原则。首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准确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要求。其次,要根据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础动作作为舞蹈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保证舞蹈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第三,舞蹈动作特别繁多,为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化的创新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不同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的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获得对不同舞蹈的全面理解。
三、个性化的创新原则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以18岁左右的女生为主,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她们的基本素质和性格特点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个性化的创新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那些文化成绩比较优秀但是舞蹈天赋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对她们适当放低舞蹈教学的要求,只要她们能够领会和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关键要领即可,重点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和欣赏水平;对于那些文化成绩相对比较差但是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她们的相对优势,在日常的舞蹈教学过程中着重训练她们的舞蹈动作,使她们能够熟练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总体说来,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向出发,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四、趣味性的创新原则
在任何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趣味性的创新原则。比如在对藏族舞蹈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一下藏族的历史风情,然后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播放一些具有浓厚藏族特色的曲目。学生在歌声的氛围里了解了藏族的历史风情,就会对藏族的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也就更加准确和深入。
五、发展性的创新原则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比以前更加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由。因此,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发展性的创新原则。要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全面舞蹈教学,使她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以以自身所学全面提高幼儿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知识是没有界限的,当幼儿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如果他们停止学习,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因此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才可以使幼儿舞蹈教师能永远胜任幼儿舞蹈教学的工作。另外,我国的中职学校幼儿教师的舞蹈教育缺乏协调性,因为幼儿教师的舞蹈教育涉及的门类比较复杂,所以在舞蹈教学课程的设计方面比较细,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深度有较大的差距,在缺乏总体的合理规划的情况下,造成了幼儿教师舞蹈教育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幼师各门舞蹈课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进行协调,达到教育课程的最终平衡,促进舞蹈专业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化、个性化、趣味性以及发展性的创新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动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曦.论如何开展中职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J].科技视界,2014(28):226.
[2]李鑫.探究中职学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之技法与技巧[J].职业,2014(30):167-168.
幼师舞蹈教学中的“成功教育” 篇7
一、幼师舞蹈教学中“成功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
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县区的农村, 在升入幼师之前, 决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舞蹈, 接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可以说学生的基础为零。升入幼师后,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学习态度认真, 积极性强, 求知欲盛, 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氛围极具感染力。但是他们已是16——20岁的年龄, 身体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 这时进行舞蹈学习自然就有些困难, 因而有些学生就缺乏信心。作为一名中师舞蹈教师,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这种状况, 并根据幼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为了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 在对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我结合自己舞蹈教学的体会, 决定在舞蹈教学中开展成功教育。事实也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成功教育”, 就是通过老师的帮助, 使学生尝试成功, 并逐步使自己获得争取成功的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 我认为成功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达到中师舞蹈教育的基本要求;
2.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上不断发展和提高, 以超越自我, 超越他人;
3.舞蹈学习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没有终极意义, 永无止境;
4.成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这个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二、“成功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总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舞蹈基础、技能好的学生身上, 虽然使这几个学生发展较快, 却丢掉了多数学生。而这些学生中, 同样也是有巨大潜力的, 他们缺乏的只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而成功教育则认为只要提供条件和机会, 则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充分相信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想”成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后, 还要熟悉学生的情况, 根据其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训练要求,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这是因为学生具有极大地创造力, 他们天生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 善于幻想, 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想像空间和表现的舞台, 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集音乐、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情感表达于一身。幼师生的特点是眼高手低, 对自己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提出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 都会影响学生的顺利发展。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创造, 使学生反复尝试与探索, 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 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马上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如我曾上过的一课《下雨了》, 音乐具体形象, 有风声、雨声、沙沙声, 上课时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提示, 先请他们欣赏音乐, 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 这时学生情绪激动, 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接着我提出让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 经过几次练习后,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她们有的随风飘舞, 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 有的二个、三个聚在一起原地旋转, 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 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这一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 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 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 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 所以舞蹈能促使舞者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如在组合舞蹈《春暖花开》时, 我只把主体动作教给学生, 而后让学生自己构思, 让她们自己把动作从头到尾串编成队形, 形成整体作品。整体队形编成后, 我又作了讲评, 对学生自己的成功之处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从而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了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 上学期我将所学的基训、中间练习、组合、舞蹈串编下来, 以课堂的形式在排练厅小范围进行演出, 虽然场地小, 观众少, 参与者又都是自己班的学生, 但学生统一着装,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演出的氛围,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演出水平和欣赏品位。
(三) 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体会成功
“千方百计的表扬学生”,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的一个激励原则。在教学中, 我不断地教授一些短小而实用的舞蹈动作给学生, 而后再让他们自己去构思成动作组合, 这样, 学生既有浓厚的舞蹈学习兴趣, 又有了创造成功的机会, 积极性就会更高。只要学生在表演中有一点进步, 我就及时予以肯定, 给予表扬,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自身成功的喜悦, 进而增强自己成功的自信心, 从而更热情地投入到舞蹈训练中来。在课外, 我也努力多创造一些使学生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学生中成立了舞蹈队, 挑选那些基础较好或者有潜力的学生参加进来, 排练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成品舞蹈, 参加学校及社会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 如:2006年在安阳市第二届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上演出《踏歌》;2008年4月在我校30年校庆上演出《丁香花又开》和《再创辉煌》;2008年5月参加安阳市纪念五四运动89周年《我与祖国共奋进》大型主题音乐会演出等等。这些演出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水平和创编能力。而对于其他那些舞蹈能力稍弱的同学, 则给他们编排一些简单一点的舞蹈动作, 让他们参加学校、班级的演出活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到成功。
(四)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舞蹈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 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予以鼓励和表扬, 而对学生的不足用希望的方式提出。如在舞蹈教学中, 有许多学生的舞蹈动作并不协调, 不到位, 有些学生在上课和演出时表情总是不到位, 无法感染别人,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但我从不训斥、批评学生, 而是表扬他们做得最好的地方, 纠正其不到位的动作, 引导他们体会舞蹈的感情, 使学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自信。
在教学中, 我还注意让学生自己学会评价自己, 从而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获得成功。我自己经常用借来的摄像机, 把学生上课时学习舞蹈的情况拍摄下来, 而后再组织学生观看录象。通过比较, 欣赏, 学生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 效果也很好。另外, 评价的标准应以个体为主, 用个体
浅谈童声唱法的教学和方法
徐洁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艺术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艺术教育同学前教育一样, 应从小抓起。如今, 多种多样的少儿才艺大赛在各地兴起,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教育在儿童群体中的发展。童声唱法也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得到了认识和推广。但其普及面还不广泛, 童声唱法的教学仍然是声乐教学体系中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 其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少年儿童;童声唱法;教学
童声唱法并非是少年儿童本能的、自然的歌唱。它是指根据变声前少年儿童的歌唱心理和生理特点, 在人体发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科学用嗓方法。少年儿童因其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 给童声唱法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少年儿童的歌唱兴趣、教授他们正确的发声方法呢?
一、以教寓乐、培养兴趣
1. 少年儿童的声带发育缓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声带发育的状况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相对来说, 三岁至变声前是比较稳定的时期。因此也是少儿学习歌唱的最佳时期。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少儿具有多动、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差等生理特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培养兴趣为主, 建议4到6个孩子为一组上大课。在练声曲中可以加入一些情景练习, 例如:音阶的练习, 在上行时可以告诉孩子是向上爬楼梯, 下行是下楼梯。而母音可以选择像“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这些少儿熟悉的语句来进行练习, 并告诉孩子们大老虎有多么凶猛, 在演唱时一定要张大嘴巴。但是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嗓音条件、音域范围进行组织教学, 以轻机能 (声带边缘振动发声) 歌唱为主, 防止在音阶的高音区利用本嗓大喊大叫。
2. 由于少年儿童的学习动机是直接动机, 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因此童声唱法的教学应具有“直观性”。
根据少年儿童模仿、记忆力强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不必讲授太多的声乐理论知识, 应以范唱为主, 运用歌唱感觉进行启发、模仿式教学。在范唱过程中, 演唱姿势、口型、语言、面部表情、音准、节奏、歌唱表现等都对少儿歌唱有直接的影响。但少年儿童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例如:《找朋友》《丢手绢》等歌曲的教学中, 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边做游戏边演唱,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唱歌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少年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 其歌唱生理、心理以及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童声唱法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实施有计划的教学。在选择作品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的标准评价个体的学生, 用特殊的标准评价特殊的学生。如有一个同学在各种民族舞中, 蒙古族舞跳得不错, 我就在教学中发挥她的特长, 让她参加蒙古族舞蹈的表演, 同时也让她参加其它民族舞蹈的训练, 从而使她既有专长, 又能全面发展。
当然, 也不可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 在舞蹈的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设计一些环节与情境, 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训练中, 每一个同学既是演员, 又是观众;既是学生, 又是老师, 互相评价,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三、结语
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要善于运用成功原理, 去鼓励、表扬学生,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成功的
第一阶段:低幼儿童 (3~8周岁) 时期的发声训练
这一阶段的儿童声音非常稚嫩, 训练时稍有不慎便会铸成伤害。因此建议在初期多进行一些不发音的预备练习, 例如哼鸣练习。通过哼鸣练习让孩子们体会到发声是要有着力点的。另外要强调发音的姿势。许多儿童在发音时脖子用力、喉肌压撑、下巴前伸、弯腰塌胸、站姿不直、口型不正, 连四肢都不知如何摆放。在训练时一定要反复纠正这些错误的姿势, 让孩子们从刚开始学习唱歌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声训练以中声区 (一般是指c1-b1或f1-c2之间) 为主, 开始发声时以三度音区为主, 然后逐步扩大到五度音的旋律, 且多采用同音反复或级进旋律。速度以中速为宜, 音量以中强 (mf) 为好。在母音的选择上可增强其趣味性。如一些小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等。
第二阶段:少儿 (8~11周岁) 时期的发声训练
少儿阶段的发声练习是在低幼儿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的。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注重在气息和打开喉咙上, 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可将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给他们, 但要注意方式, 要通俗易懂。例如:吸气时像闻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一样、演唱时要有惊喜状等。在音域的选择上可以扩大到一个八度范围之内, 练习曲有同音反复或级进旋律过度到以跳进旋律为主, 速度仍以中速为宜, 可适当增加渐强渐弱的音量。多以同母音为好。
第三阶段:少年 (11~变声前) 时期的发声训练
当经过了少儿时期的训练后, 中声区的声音基本稳定, 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音域扩大到c1~f2的范围, 同时要加强技巧性的练习, 可进行一些连音、大跳、顿音练习。连音要唱的连贯、流畅、圆润而优美;大跳要注意气、声的结合和声音的统一;顿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练习曲的歌词可进行一些母音的转换, 也可选择用唱名练习。
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声训练, 只是大致的划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组织。童声是世界上最纯美的声音, 这是其他人声所不可比拟或取代的。少年儿童因遗传基因、身体发育、环境影响的不同, 他们的歌唱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因此在童声唱法的教学中, 必须以既开发儿童的嗓音, 又保护儿童的发声器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训练, 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因材施教, 切勿用教好某一个孩子的经验去教其他的学生。本文只是对童声唱法的一些共性分析, 希望能对童声唱法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2]胡晔.白红.《新编实用歌唱大全》[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6.
能力, 使每一个幼师生对舞蹈学习充满信心, 并且对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游正伦.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2]朱清渊.舞蹈素质训练[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 1981.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 篇8
一、研究教学对象和舞蹈内容, 采用科学教法,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 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 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一般来说, 有舞蹈训练基础的学生, 通过实践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有了提高, 对自身训练时动作中存在的毛病进行自我纠正的能力亦相应较高。此外, 作为舞蹈教师, 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内容, 制定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 学生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动作, 也会较自觉地及时纠正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出现各种毛病, 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
(一) 、教授新的动作
1. 教授新动作时, 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正确的示范, 同时要求教师讲清动作规格和要领, 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的方法。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精讲多练, 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反复练习上。
2. 动作规格和概念要有步骤地提出。
3. 要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
4. 教授新动作或开技巧“法儿”, 教师要认真备课。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 学生动作要领把握的不正确, 要想改正非常困难。
5. 教授新动作和新组合时要将节奏及动作记在脑子里。
6. 教授新动作时可先解说动作的做法, 然后解说节奏, 也可以由教师口数节拍让学生练习, 然后再配上音乐练习。
7. 教授一个新动作后 (即使仅仅是动作的某一步骤) , 教师要在教室中选择一个能纵观全班学生练习动作的位置, 观察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 以便对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和毛病及时指点、纠正。
(二) 、纠正动作
纠正动作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所谓“有重点”就是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看见什么毛病纠正什么毛病, 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杂乱无章, 使教师在忙于纠正动作中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纠正动作一定要打主动仗。有计划、有重点、严格要求, 及时找原因, 动作重复练习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时, 开始可以化整为零, 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为了节省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舞蹈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历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便于提前制定纠正计划, 使舞蹈教学有的放矢。
二、示范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 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 给学生反复地示范动作。教师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 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示范包括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 但局部示范尽可能减少。此外, 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 或者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示范。幼师专业的学生有的在幼小的时候就学过舞蹈, 可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为骨干, 由她们领头进行课外训练。
教学方法是依据教学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 教学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提高而日趋完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 教学方法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三、利用舞蹈教学,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中等专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她们进校时大都没有舞蹈基础, 大多又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 怕吃苦怕受累几乎是他们的共同的特点, 而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的课时又少, 进行系统的舞蹈训练几乎不可能, 但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因此, 在教学中我对把上的立姿、勾、绷脚到把下的弹、跳、转训练;从中国古典舞的手、脚位、基本步伐到身韵组合, 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 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持久的耐力、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
(二)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切舞蹈教学成果, 都要在作品中通过学生表达出来。因此, 在舞蹈排练中, 要求学生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并以自身的激情和表演来激发学员的情感, 培养诱导学生的表现欲和超越欲。此外, 一个舞蹈作品表演的成功, 必须经过每位参加演员的全心投入和集体协作努力, 容不得任何消极、懈怠和漫不经心, 从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美育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舞蹈美作为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包括形象美、动作美、造型美、旋律美以及服装美, 通过这些美的熏陶和感染, 不仅会使学生成为接受美感的人, 而且还会成为美的传播者。另外, 舞蹈还能表达一种美的思想内涵, 通过舞蹈组合的排练和舞台表演, 让学生去认识生活, 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师音乐舞蹈教学模式改革例谈 篇9
一、琴法与欣赏结合的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以“美”为突破口, 以“趣”为纽带, 以“思”为核心, 以“练”为手段, 通过学生对乐曲的欣赏所产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
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情境———欣赏体验———积极参与练习。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捉迷藏》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突破了以往钢琴教学的常规途径 (即教师主述———学生被动训练) 。通过播放有关的多媒体画面和进行课堂游戏, 采用看、赏、说、体验多种学习方法, 使视觉、听觉、触觉得以交融,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自我训练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时, 从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进行辨听和强化积极思考的主体意识, 使教学中的游戏与训练互为补充, 达到了体验音乐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师生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合于学生进行“想象”的思考题和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个别、小组和全班不同形式的讨论和探索, 逐步弄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中发现知识的结论和发展规律, 培养学生的“思、说、创”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列出思考题———多种方法讨论探究———思、说、创———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讲述《乐段结构歌曲的创作》这一章节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歌曲片段, 然后结合所列出的思考题, 进行课堂讨论和研究,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进行不同乐段结构歌曲的分析和写作。在讨论探究中, 引导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容量的概括和提炼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思考、语言表达、感受音乐作品以及课堂“五分钟快速作曲”特色教学的综合能力。从而避免了音乐理论课照本宣科的沉闷教学气氛。同时,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不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 以营造师生互动、积极学习讨论、勤于思考的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舞蹈与名曲主题结合的情景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脍炙人口的中外名曲主题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通过音乐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 巧妙的融入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 使学生在规定情景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享受, 同时又获得了表现音乐主题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主要教学程序:感受名曲主题———融入技能训练———体验表现。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舞蹈课《古典舞的手眼练习》的教学中, 教师选用名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 利用该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启发学生对舞蹈情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当中, 通过动词教学法强调学生对舞蹈中动词的理解, 从而引导学生在规定情景的良好氛围里更好的掌握动作。
四、唱歌与唱游结合的学以致用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课时, 学生根据教师有目的的布置和指导, 通过课堂不同的练习方式。如口头表达、唱歌和律动的技能技巧练习;模仿练习、变换练习和即兴创编, 等等。有意识、多层面地完成某一中心教学活动, 借以巩固知识、以形成技能技巧。同时,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 学以致用。
主要教学程序:唱歌情感体验———唱游互动感受———提炼总结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唱歌课《春之歌》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的唱歌和唱歌教学两方面的技能培养,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尝试在以前单一性的唱歌课教学中, 融入“唱游”活动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唱游”活动的本质。通过教学活动的变化和展开, 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唱歌课中歌曲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在“唱游”律动的编排上进行创新, 从而促进学生在幼儿园音乐课与音乐活动教学中组织能力的提高。
五、琴法与即兴伴奏结合的练习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要求, 在钢琴上进行独奏、合奏和即兴伴奏等多种方法的变换练习。在练习中既有统一的共性, 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取直接的经验, 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乐曲学习———提炼伴奏素材———即兴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洪湖水浪打浪》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的将钢琴的技巧性与实用性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去领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努力把即兴伴奏融入钢琴课之中, 从乐曲中提炼伴奏素材, 拓展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实用性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琴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的集体课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子数码钢琴教室为媒介, 带领学生进行学、析、对比、练习等一系列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以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 使学生从中掌握知识。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实, 学生视听练结合, 记忆深刻, 适合集体班大课的钢琴教学。
主要教学程序:集体教学———个体、分组教学———多层次混合性教学。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快乐的农夫》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电子数码钢琴教室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五线谱显示、键盘演示板声光电的多媒体运用, 采用灵活多变的个别、小组和集体弹奏练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既兼顾了个性与共性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独奏和合奏能力。同时, 教师还将欣赏与钢琴的学习予以结合, 通过欣赏作品, 建立听觉印象, 启发学生感受音乐、描绘音乐,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理解和表现作品。
七、合唱指挥课以动手为主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亲自动手指挥合唱作品来进行实践性的体验, 突破了以前“教师演示、学生唱”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践练习中,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具体的要求, 有恰当的份量与适当的难度, 唱中有练、练中有唱, 有个别与集体的练习, 有及时的检查与练后的总结归纳, 从而达到了唱练结合、练用结合、气氛热烈的良好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程序:合唱———指挥实践———不同作品片段的多样化练习。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合唱指挥课》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不同情绪歌曲的指挥》的学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不同的歌曲进行音乐处理, 体现动手指挥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不同风格的歌曲片段, 来扩展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 在练声上进行了改革, 根据教学的需要, 将练声曲与合唱片段相结合, 使以前单调的常规练声转变为富有情趣的音乐活动, 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合唱与指挥的魅力。
八、音乐基础学科的综合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合理交融。教师将以前分散进行教学的不同内容整合在某一教学时间内,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有主有次, 精讲多练, 并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对象, 逐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表象。
主要教学程序:分块教学———条块结合教学———综合性练习。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乐理视唱练耳课》的综合性教学中, 针对乐理知识中的和弦以及视唱练耳的学习, 教师运用编制好的课件, 形象的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类。图像、表格以及声音的立体化使用, 使得教学思路于“教学内容多”中而显清晰、重难点突出, 课堂教学时间少而容量大, 且内容丰富。涉及到乐理、视唱练耳、钢琴的音位关系、即兴伴奏和唱歌等相关的学科, 运用了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唱练结合、节奏乐的即兴表演等教学手段, 从而有效避免了学生的学习“疲劳期”, 使学生充分的、多方位的感受了音乐, 体现了师范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特点。
第斯多惠指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 是最好的方法。”目前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已经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的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同时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在当代的教学模式研究中, 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 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来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课程的综合化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要把握了这个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们就能够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更优化、更适合当代形势所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卓娅.音乐教育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 1996, (6) .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 篇10
1 按照培育方针, 选好相应教学内容
我所教授班级的教学对象都是16~20岁的女学生, 所以教学内容既要合适幼师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 而且还考虑到了幼儿的特点。教学中紧跟节奏, 做到“教”与“编”的常识结构和能力, 要学生不仅会跳, 还要会编, 把握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及体例。
教学内容要围绕培育方针来选择。如在二年级时, 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常识, 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理论, 以及舞蹈基本练习。幼儿舞蹈要求内容多而广, 适用的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表演以及幼儿表演唱, 以及把握基本的汉族舞蹈、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学生还必需把握幼儿舞蹈的创编。幼儿舞蹈创编即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
2 达到舞蹈教学能力
我认为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巧的同时, 还必需注重培育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组合和节目的能力。
2.1 基础教学能力培育
首先, 说话表达能力的培育, 要学生理解把握舞蹈动作的同时, 也要培育教学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好, 可是当她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很快的理解。要做到能将意思表达的尽量白话化、通俗化, 简单易懂, 适合幼儿说话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中磨和锻炼, 促进学生思考, 一再实践, 直至成熟。
其次, 正确地分析鉴赏舞蹈动作, 更正错误的动作能力培育及动作体例的正确把握, 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更正他人之错的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主要, 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能模拟出他们的错误, 让他们能更直观的看到本身的错误, 才能很好的更正。
2.2 舞蹈编排能力的培育
因为幼儿身心特点抉择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的对比, 更具有无邪、纯挚、活跃、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 所以幼儿舞蹈创编要体味幼儿心理和心理特点, 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 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 要战胜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 “专业化”的倾向, 学生们创作出的舞蹈要让幼儿感应亲热, 易学, 好玩, 愿意表演的优异的幼儿舞蹈。要做到:
(1) 体会幼儿心理、心理特点。幼儿设计舞蹈动作时, 必然要幼儿心理成长的现实情形出发, 充分考虑幼儿身体成长的自然素质。
(2)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要认真观察、体味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动作特点。堆集起来加以提炼, 创编成一支好看的幼儿舞蹈。如:在12年我的一位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时, 扑捉到了一位小朋友看在一只小蝴蝶飞进教室时可爱神色, 编排了一支舞蹈《花蝴蝶》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3) 面向全体, 寓教于乐。幼儿舞蹈的内容要力争精练、纯挚、主题思维清晰。
3 注重课堂“即兴创作”教学
“即兴创作”是幼师舞蹈创编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 在幼师舞蹈课堂上, 教师不但要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 还要掌握丰富的动作元素, 这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即兴创作”是一种有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弦效果刺激而起的舞蹈表演, 舞蹈结构和构思完全在表演中自然流动而完成。目前, 一些舞蹈教师由于对“即兴创作”的特点理解不深, 教师“包办”现象较多, 只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生只有模仿, 没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状态。这种动作技能型课堂教学, 忽视了学生个性创作。因此, 幼师舞蹈课要有效进行“即兴创作”, 就要以创新为目的, 在课堂中应充分运用如激情引趣、情景模拟、游戏穿插等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包办”式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舞蹈美感, 让学生通过即兴创作提高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只有这样, 中职幼师舞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教学目标。
4 改良考试比例, 正视艺术实践, 以利舞蹈教学能力的培育
考试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培育能跳能编能教的全方位人才。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查核的主要依据。将考试分为两个部门一是理论部分, 二是实践部分。在实践部分中我将学生分组, 彼此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绩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又考绩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这样能更好地考评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以及发现她们的不足之处。
总之, 在中职幼师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 首先要使其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和基本素养, 因材施教, 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其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会舞蹈给人们带来的无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 鼓励学生在校各活动中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 要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技能, 成为适应现代幼儿园教学的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飞霞.职校幼师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培养策略[J].舞蹈杂志.
[2]游惠海.舞蹈[M].北京:舞蹈杂志社, 2003.
幼师舞蹈课应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一般意义上的舞蹈课,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但幼师作为培养师范学生的重要高校,必须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幼师舞蹈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舞蹈教学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此保证师范生在从事教育事业后能够具备胜任舞蹈教师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材的选择
科学的教学目标定位能够规范整个教学过程,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教学目标在定位时,除了要符合国家发展教育方针外,还要保证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因为舞蹈属于艺术科目,只有紧跟时代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舞蹈教学的内容要立足于现代生活,从实际出发,要能够反映多彩的生活,避免教学内容空洞。舞蹈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其具备成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文明素质。这应该成为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目标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一旦这个教学目标被老师和学生确立,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盲目地要求学生死记哪部分理论知识、完成几级舞蹈动作,在放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后,就会将教学精力转移到对学生审美趣味、教学能力、个人表现能力上的培养上,老师也会将自己的定位从严苛的舞蹈教师转变为更宽广的舞蹈教育者,这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将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学习机器,而成为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者。
在选择舞蹈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选择,学校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不能盲目跟风。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师的师范生在进入学校前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不足,需要从基础开始训练。这也是学校选择教材时要征求学生意见、从实际出发的原因所在。教学初期的教材最好注重于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老师教学要从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锻炼开始。初期的教材选择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及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后期的教材要注重专业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现在的幼师师范生,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求其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为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毕竟要从事教育行业,而且还要有能力参加相应的活动和文艺演出。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是幼师艺术教学的重要原则。
1.增加排练课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排练课要注重实际,以排练舞台节目为主,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通过排练课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节目排练的方法和过程。
2.增加舞蹈演出的实践机会
通过增加舞蹈演出的次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舞蹈演出的实践中。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无论能不能获取好名次,都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舞蹈演出、竞赛都能够增加学生的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
3.了解地方风情
让学生到各地观看民间舞,从中吸取养分,收集舞蹈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进行舞蹈创编,同时把这些创编出来的舞蹈作品再带到群众中演出。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重要,创作的艰辛,又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当前的教育行业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了解其他专业,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要求已变成了多专多能的要求。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是对现代教师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只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无法达到教师要求的。此外,中专幼师就业也更为艰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某些理论知识或者跳个几级舞蹈,要具备相应的舞蹈教育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现代化教育更追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幼师作为培养师范生的重要高校,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幼师师范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从事教育事业,只具有理论知识的师范生在毕业后是无法迅速适应教师职业的。而且,教师的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所以,幼师舞蹈课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要努力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教学能力和真本事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冬梅.试论幼师的舞蹈教学[J].舞蹈,1999(2).
[2]吴君.浅谈艺术实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22).
浅谈新课改对幼师舞蹈教学的影响 篇12
一、引导与交流
在舞蹈教学中, 一年级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教师应避免教学的单调与枯燥, 将单一重复的动作生动变化起来, 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 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 只要学生发自内心地舞起来、跳起来, 他们的身体素质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二年级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敢于说出心中所知、心中所想、心中所感。例如, 在新授蒙族舞蹈时, 教师应讲解一些关于蒙古这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地域环境、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 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可如果这些知识都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来, 学生只会用耳朵听听, 假使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自己动口说出来, 相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 也会在以后的舞蹈练习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更是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不解和想法, 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 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新的信息, 了解学生的独特想法, 以能从学生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进行教学。例如, 在蒙族舞蹈教学中, 有一组柔臂向前淌步走、接双臂向侧展开拥抱大地的动作。教师本以为柔臂和淌步的配合是个难点, 谁知拥抱大地的简单动作学生完成的却不怎么理想, 这时教师要是仍旧让学生不问原由地一味模仿, 教学效果肯定很差。此时教师就应该请一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与自己一起做动作, 让其他同学观察其中的不同, 然后各抒己见, 教师再将自己的见解说出, 与学生交流意见, 并通过再次示范引导学生去观察重点, 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气息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 。
在三年级学生舞蹈教学中, 教师注意到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 已具备了一定舞蹈基础, 有些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来主导完成。例如每节课开始时的热身活动练习, 教师每次让不同的学生来组织带领练习,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也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动口、用眼, 而且要从动作的本身出发, 引导学生, 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 更要引导启发学生对“下一个”动作进行主动的分析。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前一动作后, 将动作造型定格, 再将下一动作的开始造型定格, 让学生将这两个造型之间的连接用自己的想法做出来, 从而完成这一组动作, 教师从学生的完成情况中找出正确的, 进行详细的讲解、示范,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动作。这一小小的举措, 使学生身体“活起来”、脑子“转起来”、情绪也“涨起来”了, 不依赖于教师, 自觉性提高, 自觉性提高, 教师的教学效果自不用说了。
二、个性与协作
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并没有完全领会新课改的精神, 只是一味地追求发展学生的所谓的个性, 忽略了个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共性之上的。没有共性又何来个性而言, 没有共性作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所谓个性, 也必定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舞蹈教学中, 创编课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最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让我们来看看在创编课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让学生做创编之前总会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条件, 这些会随着学生的进步而逐渐减少。
首先, 幼师舞蹈中的创编课是在三年级正式开设的, 之前只是让学生在每次民间舞考试中加入简单的队型变化。三年级上半学期在学生学习汉族舞蹈 (云南花灯) 综合组合后,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八人左右) , 再给学生一段新的蒙族音乐, 让学生用学过的蒙族舞蹈动作进行重新的编排, 要求动作的衔接要流畅, 与音乐的旋律节奏要谐和。
三年级下半学期在学生学习维族舞蹈综合练习后, 教师会让学生自选一段维族的音乐,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动作进行新的编排, 并且加入一定的队型变化。这里不仅仅要求学生打破原有动作的顺序, 更要求学生可能要打破原有动作的节奏去适应新的音乐, 而队型的变化更能体现出每个小组的集体水平和能力。一个人是无法进行队型变化的, 队型的变化是必须由集体完成的, 只有在集体的努力下才能变化出流畅又有意味的队型。此外, 队型的变化又必须适应动作的性质, 有些动作不适合流动变化, 而有些动作则可以轻松的移动位置。同时队型的变化还必须与音乐的旋律段落相适应, 这些因素也是学生创编时思维的重点。在创编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这些独具一格的见解中, 透露了每位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艺术个性) , 这时就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作出抉择, 将最谐和的创思合理地运用到创编的组合里, 从而创编出本小组最满意的作品。小组内的创编不仅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且使得同学之间有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并通过相互间的协作来更好地完成创编任务。
四年级的上半学期, 学生开始五大民间舞的最后一种民族舞蹈的学习 (五大民族舞蹈分别是汉、藏、蒙、维、傣) 。在学生完成傣族舞蹈综合练习后, 教师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创编要求, 要求学生自选一段傣族音乐, 自编舞蹈动作 (已经学习过的动作要求少用, 就是用也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 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发展才可编入组合) , 当然队型的变化、空间的流动是必不可少的。与上一阶段相比, 自编的原创动作的加入是真正考验学生的时候,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更能体现出每个学生对动作元素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使得每位学生都开动脑筋, 灵感乍现。教师不可小视学生的创造力, 他们凭借眼睛、身体和才思所创编出来的动作, 往往新鲜而又充满个性;他们用集体的智慧创编出的空间队型变化, 通常会让教师暗暗叫好。教师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 给学生指出问题, 并提出修改的意见, 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作品中吸收了新鲜的元素,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在创编课上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也在创编课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四年级的下半学期根据教学情况,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原创儿童舞蹈的编排练习。教师要求学生自选一首儿童乐曲, 自创动作, 有一定的队型变化。每个学生都要编排一个儿童作品, 然后分成小组, 一一演示, 每位学生都既是编排老师, 又是学生演员。这个阶段的创编是学生个性发挥的极至, 也是学生间协作、共进的最佳体现。这些原创作品的诞生是对每位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经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编排实践, 学生已从一个无所适从、无处下手的编排生手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编排舞蹈作品的小小编导家了。这个过程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想想看如果在一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独立创编一个完整的作品, 有几位学生能够完成且完成的让人赏心悦目呢。有些人认为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只有这样才算发挥了个性, 殊不知在集体的关照下, 个性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当你编出一个舞蹈时, 你必须依靠演员来实践你的作品, 否则你的创编永远只会在你自己的心中, 艺术个性也得不到展现, 只有当编导和排练演员达成共识, 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可能把一部作品完成好。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教学,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以上的小措施是否能对付那些“假教学”现象呢,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它们。
摘要: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教学”。要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需注意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在分享彼此思考、经验、知识, 交流情感、体验、观点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11-13
幼师舞蹈教学大纲07-21
幼师舞蹈教学方法新探06-23
幼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09-09
浅谈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07-20
高职学生舞蹈教学09-11
高职舞蹈教育改革06-26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07-05
高职舞蹈课程09-27
幼师手工教学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