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2024-11-13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共12篇)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1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中职幼师舞蹈本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舞蹈教学是培养幼师舞蹈本领的主阵地, 怎样更好地发挥舞蹈教学作用, 提升幼师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实现舞蹈学习的价值, 这对幼师学生舞蹈本领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师舞蹈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实践的良好方式, 以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师的舞蹈本领, 而其最后的指向是用舞蹈来培养和塑造幼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 进行幼师舞蹈教学。不同于成人舞蹈, 幼儿舞蹈需要突出天真、活泼、形象的风格, 强调夸张性和拟人化等舞蹈特征。幼儿的生活反映出幼儿的特点, 才能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 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更好地被幼儿接受。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整个过程中, 需要经过多种方式, 使幼师学生认识并掌握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 懂得怎样应用舞蹈促进幼儿的肌肉、骨骼、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 使儿童的神经和消化等生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 有助于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和促进幼儿的形体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 幼儿的认知欲极强, 常对外界事物异想天开, 情绪多变, 这是幼儿的天性, 因此, 在幼师舞蹈教学中, 也需要探索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适宜幼儿身心发展所必要的舞蹈教学。

二倡导分层式舞蹈教学理念, 实施分层合作教学

幼师学生教育背景和兴趣爱好等不一样, 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存在着差别。大抵上可将其分为受过全面学习、舞蹈技能水平较高, 大略掌握一定舞蹈基础和从未接触地舞蹈三个层次。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这三个层面。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师学生和学生舞蹈研究, 分层区别对待。如在舞蹈教学中, 动作节奏学习很重要, 也是舞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没有经验的初学者来说较难掌握, 教师要考虑到这一层次的学生, 制订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 不吝多赐予指导, 不然学生不仅无法掌握舞蹈技能, 还会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依据学生舞蹈本领的掌握程度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使各层次学生合理组合, 开展分层互助学习。在舞蹈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组内学生的差别互助, 可以形成帮扶关系, 方便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迅速赶上来。同时, 小组之间的竞争, 能使学生在竞争中促进舞蹈本领的提升。

三积极构建实践性舞蹈教学平台

众所周知, 幼师是为幼儿园教学而培养的, 中职幼师学生将来的职业对象是幼儿, 联合幼儿教学的特征, 对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需要突出的是表演性和创编性, 要求幼师学生能用学到的舞蹈技能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启迪, 这就必须要有舞蹈实践。那么怎么样增强幼师学生的实践本领, 使其能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便是一个突出的难题。教师应积极建构舞蹈实践教学平台, 并使其不断完善。

四利用文艺演出和比赛促进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学校的文艺晚会, 社会演出活动和一定范围的舞蹈大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本领。由学生进行选题、排练、表演, 教师对舞蹈表演和比赛进行细心的指导和评价, 以此巩固课堂所学的舞蹈知识和技能, 积累学生的舞蹈实践经验, 增强舞蹈实践本领。

五利用见习、实习机会促进实践教学

见习和实习是教育学生实践本领的重要形式, 有效的见习和实习能使幼师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用于实际, 便于形成以幼儿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思路。在提升幼儿的舞蹈教学中, 经过教师良好的启发和示范, 能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使幼儿举一反三地进行舞蹈学习。在给幼儿进行指导的整个过程中, 幼师学生不仅了解了幼儿的特性, 而且增进了自身的舞蹈实践本领。

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过去舞蹈教学中, 教师单纯地教, 学生被动地学, 彼此之间缺乏可行的交互和沟通, 教学方式生硬、机械, 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产生了沉闷、乏味的授教气氛, 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良好体验, 不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轻松和谐的舞蹈课堂, 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建设。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 准确与学生沟通, 要尊重学生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进行激发、勉励和带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例如, 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充当“小教师”的机会, 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形式的活泼和生动, 也可以通过“小信箱”和“小纸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 在课堂练习与测验时, 组织学生互看、互评, 给学生适当的话语权。经过教师和学生良好关系的建构, 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 对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提升教学效率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七注重舞蹈课堂“即兴创作”教学

“即兴创作”是幼师舞蹈创编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 在幼师舞蹈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舞蹈的特征, 还要掌握丰富的动作元素,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即兴创作”是一种有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弦效果刺激而起的舞蹈表演, 舞蹈结构和构思完全在表演中自然流动地完成。现在, 部分舞蹈教师由于对“即兴创作”的特征理解不深, “包办”现象较多, 只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 幼师学生只有模仿, 教师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 学生缺乏自觉的认真学习。这种动作技能型授教, 忽略了学生的本性创作。因此, 幼师舞蹈课要进行“即兴创作”, 就要以创新为目的, 在课堂中应穿插充分运用模拟、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包办”式教学模式, 以刺激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舞蹈美感, 让学生经过即兴创作提升审美和创作本领。唯有这样, 中职幼师舞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教学目的。

总之, 舞蹈教学对幼师的专业发展相当重要, 在中职幼师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积累教学经验, 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 努力提升幼师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高照]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2

浅析师范院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贾守波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2期

[摘要]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师范院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见解:选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预期目标;改进考试方法,增强艺术实践。

[关键词]师范院校;舞蹈教学;幼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14-01

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不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幼师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的教学技能。幼师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做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培养专业演员。因此,在舞蹈教学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尽可能体现多元性、综合性,更广、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舞蹈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一、选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学校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在16-20岁之间的中专女学生,所以教学内容既要学生不仅会跳、会说、会编、会排,而且还要掌握幼儿及幼儿舞蹈的原则与方法,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共同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她们将来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及幼儿舞蹈创作理论与方法,着重在幼儿舞蹈创作方法与实践上下功夫,对她们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课堂模式,实行布置课后创作内容,课上检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学中应让学生做“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就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第二学年要求学生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中就包括了幼儿舞蹈生理心理特点。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广、实用的幼儿动律、歌表演、集体舞及幼儿表演唱,并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即汉族的东北秧歌和云南花灯、藏族、蒙古族、维族、朝鲜族。为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主要在最后一年从舞蹈教法及提高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能力,从动作准确、动律的理解、风格掌握、情感表达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她们能得到自身舞蹈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预期目标

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编排组合和节目排演组织能力。

(一)培养学生舞蹈编排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天真、纯朴、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应该以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感到高兴开心快乐。舞蹈教学中要做到:1.让学生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2.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有趣的艺术形象。3.注重舞蹈自娱性、普及性、教育性。4.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二)培养学生基本教学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讲述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舞蹈情感能力,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的很好,但是当她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很快明白。因此做到能将意思表达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语言习惯,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为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反复实践。2.判断动作能力。正确地观察、分析、判断、鉴赏舞蹈动作,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培养之一。纠正错误动作能力的培养,对动作要领要掌握准确,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重要,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能模仿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能直观看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纠正。3.组织教学能力。学生能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对孩子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排练方法来组织和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是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改进考试方法,增强艺术实践

打破传统考试方法,以学分(10%)、平时成绩考核(60%)、集体汇报交流表演(30%)的形式进行。传统的考试以集体或分组为主要形式,而“集体汇报交流表演”的考试方法,就是把相关专业或平行班同学集中在一起,相互观看教学汇报表演内容、形式,给学生以充分交流表演实践的机会,作用为:1.监督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2.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组合动作内涵的能力。3.让学生找出别人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正错误,起到“镜子”的作用。

总之,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科学、正规、准确地掌握舞蹈基本技能,还要在教育教学能力等诸方面都给予训练、培养和提高,使学生能够成为综合性舞蹈教育人才,为我国的幼教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3

【关键词】幼师专业 舞蹈教学 创新原则

舞蹈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舞蹈一般以舞蹈动作为主。舞蹈既可以体现出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也可以体现出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原则

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首先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舞蹈思想、审美价值得到真正地提升,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发展需要,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和展示舞蹈技能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科学化的创新原则

舞蹈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舞蹈一般以舞蹈动作为主。而舞蹈动作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我们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化的创新原则。首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准确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要求。其次,要根据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础动作作为舞蹈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保证舞蹈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第三,舞蹈动作特别繁多,为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化的创新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不同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的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获得对不同舞蹈的全面理解。

三、个性化的创新原则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以18岁左右的女生为主,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她们的基本素质和性格特点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个性化的创新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那些文化成绩比较优秀但是舞蹈天赋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对她们适当放低舞蹈教学的要求,只要她们能够领会和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关键要领即可,重点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和欣赏水平;对于那些文化成绩相对比较差但是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她们的相对优势,在日常的舞蹈教学过程中着重训练她们的舞蹈动作,使她们能够熟练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总体说来,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向出发,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四、趣味性的创新原则

在任何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趣味性的创新原则。比如在对藏族舞蹈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一下藏族的历史风情,然后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播放一些具有浓厚藏族特色的曲目。学生在歌声的氛围里了解了藏族的历史风情,就会对藏族的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也就更加准确和深入。

五、发展性的创新原则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比以前更加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由。因此,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发展性的创新原则。要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全面舞蹈教学,使她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以以自身所学全面提高幼儿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知识是没有界限的,当幼儿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如果他们停止学习,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因此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才可以使幼儿舞蹈教师能永远胜任幼儿舞蹈教学的工作。另外,我国的中职学校幼儿教师的舞蹈教育缺乏协调性,因为幼儿教师的舞蹈教育涉及的门类比较复杂,所以在舞蹈教学课程的设计方面比较细,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深度有较大的差距,在缺乏总体的合理规划的情况下,造成了幼儿教师舞蹈教育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幼师各门舞蹈课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进行协调,达到教育课程的最终平衡,促进舞蹈专业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化、个性化、趣味性以及发展性的创新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动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曦.论如何开展中职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J].科技视界,2014(28):226.

[2]李鑫.探究中职学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之技法与技巧[J].职业,2014(30):167-168.

浅谈幼师专业舞蹈教学 篇4

关键词:舞蹈课,幼师,舞蹈教学

舞蹈课是幼师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是专业基础课之一, 是为培养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奠定坚实的舞蹈专业基础。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 如何学会、学好既定的教学大纲内容, 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素质, 掌握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编排小节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几年的舞蹈教学实践当中, 我把“听、看、想、跳”紧密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听

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开的。没有了音乐, 舞蹈也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 我先让学生充分的听音乐, 让她们来感受音乐、把握音乐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 并勇于表述出来, 说出它是优美的还是悲伤的;是欢快跳跃的还是缓慢抒情的。同时, 积极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旋律, 处理和把握好音乐的节奏, 使学生在表演和舞蹈的编排上更富有感染力。

二、看

舞蹈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老师做示范, 学生要看教师的动作标准、动作的运行路线、以及配合其舞蹈音乐的面部表情、体会内在的情绪。这样才是做到真正的模仿。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观看评讲,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舞蹈水平。在每教完一段舞蹈组合或是同学们编排完一个舞蹈短句之后, 我都会让这个班的同学分成3至4个小组分别进行表演。而其他同学则对其表演的优、亮点以及不完美处在观看之后做出评价, 并且结合自身能力说出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办法。这样反复的讨论和表演, 同学们对舞蹈的情感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且对动作的不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再跳一遍, 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三、想

从一年级的基训课中, 我就穿插了幼儿舞蹈的学习, 使同学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 利用她们去幼儿园实习的机会, 积极启发学生平日多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情绪、游戏等等, 加强感性认识, 从而获得第一手素材。然后同学们再结合所学发挥想象力, 将它舞台化, 创编成幼儿舞蹈作品。

我有一个学生, 实习的时候在幼儿园创编了一个以猫为主题元素的舞蹈作品, 她的灵感就来自于幼儿园里的一直小猫。那是一只瘦高的小波斯猫, 性格温和,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逗它玩。经常会把手放到嘴角边学猫叫, 还假装小猫的样子捋胡子, 有时还像模像样的学着这只猫走路。这位年轻的老师就抓住了这一素材,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运用所学的舞蹈基础知识内容, 以当下的一首流行歌曲作为音乐伴奏, 创编了幼儿舞蹈《喵、喵、喵》, 后经过自己与其他老师的一起努力, 不断对作品进行了多次的加工和修改, 该舞蹈作品参加了市级优秀幼儿舞蹈的大赛并获得大奖, 并且被省级电视台选中, 参加了优秀舞蹈作品展演。通过这个学生, 我深刻的体会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重要。作为教育者, 应给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改变原有的从教师主观感出发, 转为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体, 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

四、跳

幼师专业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 我们要根据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 在舞蹈实践教学中, 用自己丰富的、富有儿童情趣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儿童的舞蹈兴趣。前不久, 我在教学生跳一段幼儿舞蹈时, 里面有一串很夸张的快板动作, 教授完后发现同学们只是在做动作而已, 并没有诠释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真童趣。于是我让同学们一遍遍的听音乐, 再说出对音乐的理解。然后让她们一起追忆一下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感, 仿佛自己现在是一个小朋友, 无忧无虑的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从内心迸发出愉快、欢乐的情绪, 全身都散发着活力等等。经过多次的启发训练, 同学们果然找到了不少童趣的感觉, 舞蹈时的表现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在幼师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 我始终提倡着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跳”的原则, 并且将这四点紧密的揉融在一起。这种言传与身教的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音乐中找情绪, 在学习中找技巧, 在生活中找灵感, 在舞蹈时找内涵。为幼师专业的舞蹈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科名.关于中职舞蹈教学中创新的几点思考[J].华章, 2008 (Z2) .

[2]陈晴.关于提高中职幼师生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8) .

[3]高双凤.谈对高职舞蹈教学的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

[4]姜克微.高职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5) .

[5]姜克微.浅谈高职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学[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5) .

[6]杨诗英.幼师舞蹈创作及训练方法[J].文教资料, 2010 (06) .

[7]何柳, 胡小刚.浅谈美育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 2010 (28) .

[8]向黎立.高职舞蹈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 2010 (01) .

[9]高伊依.幼儿舞蹈教育初探[J].华章, 2011 (01) .

浅谈幼师舞蹈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篇5

摘要: 舞蹈是一种通过规范、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幼师舞蹈教学需要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来调动幼师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师通过舞蹈来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能力。本文结合本人舞蹈教学的实践谈谈 如何搞好幼师的舞蹈教学这门重要专业技能课。小清新: 幼师 舞蹈教学 实践

幼儿舞蹈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能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和美的感受,而且还能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锻炼出幼儿的优美形态和气质。幼师舞蹈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这门重要专业艺术课,让幼师学生在学置于幼儿角度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兴趣、爱好,和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进而建立其鉴赏力、创造力。因此.需要在幼师舞蹈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尝试,把所学的舞蹈知识转化成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幼儿身心进行美的培育、熏陶的能力,提高从教的实践能力。

一、因材施教是基础

由于舞蹈艺术的特点和幼师生进校时基础和水平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要成功实施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编排设和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首先在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拘一格,宽泛一点,不能局限于舞蹈的种类和风格。其次,针对优秀的学生, 让这些学生起到带头的作用,在激励的同时需要布置难度大的任务,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对于中等学生,要鼓励他们勤学苦练,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力争赶上;对于学习滞后的学生, 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给他们更多的辅导。在实践中证明了因材施教能为学生的发挥所长能够胜任以后岗位坚实的能力基础。

二、培养兴趣是重点

通过激发学生的对于舞蹈教学的兴趣,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兴趣的方法。

1、参与表演。幼师学生青春靓丽,表现欲十分强烈,通过让学生参与舞蹈的表演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通过举行舞蹈比赛以及汇报演出等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尽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

2、观看演出。组织幼师学生去文艺演出现场观看、欣赏、感受,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畅所欲言,谈舞蹈节目的题材构思、主题思想、动作设计、意境创设、现场感受,以及背景、音乐、灯光、服装、道具等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提高修养是关键

提高教师的修养是顺利进行舞蹈教学的关键,做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仅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还应具备逻辑、语言和亲和力等修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习舞蹈。才能顺利完成舞蹈教学任务。

1、逻辑清晰

无论是讲解动作,还是传授知识,不能模棱两可,而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特点与要领,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运用准确生动、艺术性、富有调理的方法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

2、语言生动

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地模仿、练习从而掌握动作的,是一个巩固和积累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力求精讲多练,保持模仿、练习的连贯性。

语言的生动对于舞蹈老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形象性比喻、利用俗语来增强学生的直接感受,也可以利用教师根据训练的规则要领编成的提示性口诀,如用“手动眼随”强调动作中的手眼协调配合,这些提示性口诀结合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对舞蹈动作及风格有一个清楚地认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形象性的语言相当丰富,若运用恰当,意义很大,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枯燥单调的舞蹈训练变得生动和谐。

3、亲和力强

课堂上,教师的如果过于生硬,态度过于严肃,就会使学生紧张、害怕,导致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应迟钝,这样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训练效果。我们应改变这种急躁的教学态度,耐心讲解动作,亲切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亲和力排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这样一来,师生感情融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幼师舞蹈课是幼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舞蹈教学中让幼师学生的知识、技巧与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工作打下基础,更多幼师舞蹈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地实践与探索。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舞蹈教学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她们对幼儿舞蹈的组织、创编能力,使她们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能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情趣、生活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以及创编工作。结合从事十七年的舞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中职幼师舞蹈教学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培养能力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初中毕业生。她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舞蹈活动,严重缺乏对舞蹈的感性认识。且她们年龄都在 15~16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学生水平的差异势必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1.激发兴趣,掌握基础

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技巧动作,更是一种民族历史、宗教习惯、风土人情、音乐文学语言、文化习俗的传承。所以在教学当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舞蹈的丰富内涵和动力,感受不同乐曲在不同舞种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体味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和浑然一体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舞蹈,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

舞蹈基础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专业训练两方面。理论学习,即学生对文化知识、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各种不同舞种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与之相关的地域民俗民情,这些都是舞蹈创作的素材来源,掌握了它们才能让学生在舞蹈创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专业训练,即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训练。舞蹈基本动作包括手型手位、脚型脚位、身韵练习、民族组合;舞蹈技巧包括软开度、协调和力量训练。通过介绍性的讲解、标准动作的示范、反复性的训练让学生从直观地认识到理解动作的分解和要领,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以加深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挖掘潜能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幼师专业学生们的身体结构、能力、性格、兴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基础知识教授完成后,笔者会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舞蹈基础好的,可以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以创新为主,从兴趣入手,引导其分析幼儿的特点,进行创编舞蹈;舞蹈基础差的则主要以模仿为主,不要求动作专业,但要有吸引力,并侧重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让其能抓住幼儿心理,运用语言的魅力配合肢体动作,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激发创造力

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也是幼师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创造力对中职幼教学生来说,是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幼师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培养学生编舞能力,笔者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模仿。舞蹈动作的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创作也是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在这个阶段,笔者会利用这种对自己细心观察到的一切进行模仿的简单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迈进编舞的大门。

(2)改编。例如把一支经典的舞蹈进行节奏变化,或改变其中部分的动作等。笔者对动作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示范,在学生模仿之后,再由学生自行选定动作进行练习,然后笔者对他们进行对比点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开拓他们的创作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们编排舞蹈能力的目的。

(3)创编。在课堂上选定一段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对各小组的创编作品进行表演展示、互相点评、老师总结。有时笔者也会结合校园内举办的文娱活动和市里的汇演及比赛,要求学生将自编自演的节目进行实践表演。另外再通过学校安排的实习,直接接触幼儿。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会有较大的进步,基本上能达到幼儿园的幼儿舞蹈编排工作要求。

培养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精神。笔者会告诉她们不要满足于单纯地模仿舞蹈动作,做一个漂亮的木偶,而是要努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整地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不要局限于掌握了几种舞蹈步法,而是要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有较大的增强。

二、观察生活,了解幼儿,提高素养

幼儿舞蹈其实质也是一门艺术,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逐步积累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结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特点,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幼儿,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爱心

培养爱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学中尤为重要。和孩子们顺利沟通是舞蹈教学的基础。

2.了解幼儿身体结构特点

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了解其身体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可循序渐进地插入必要的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不宜过度,训练要以训练直立、灵活、协调的感觉为主。如果一味地进行训练而忽略其身体,一方面相对死板的基本功操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肌肉节制能力、平衡能力都较弱,容易在这些操练中受伤。因此,职教幼师学生应增强呵护意识,让孩子享受舞蹈之乐。

3.了解幼儿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仍然以被动注意为主,只有被动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情绪体验也非常丰富。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不同,它更具天真、活泼、纯朴、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训练时可用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训练音乐也要不失童真、童心、童趣,这样才会让孩子们在训练当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要让学生们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舞蹈的教育性,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最后把握实习机会,通过与幼儿直接接触,指导幼师专业学生们运用所学,联系生活与实际,大胆实践,创造机会,培养自信。经过多次的积累,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以及自己的感悟下,创作出符合幼儿教学的舞蹈作品。经过反复锻炼,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提升,就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幼师专业修养。

三、小结

培养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要使幼师学生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和基本素养,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引导其根据自身优点,联系实际生活与幼儿身心特点,运用所学激发创作潜能,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全面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7

一、研究教学对象和舞蹈内容, 采用科学教法,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 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 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一般来说, 有舞蹈训练基础的学生, 通过实践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有了提高, 对自身训练时动作中存在的毛病进行自我纠正的能力亦相应较高。此外, 作为舞蹈教师, 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内容, 制定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 学生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动作, 也会较自觉地及时纠正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出现各种毛病, 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

(一) 、教授新的动作

1. 教授新动作时, 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正确的示范, 同时要求教师讲清动作规格和要领, 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的方法。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精讲多练, 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反复练习上。

2. 动作规格和概念要有步骤地提出。

3. 要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

4. 教授新动作或开技巧“法儿”, 教师要认真备课。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 学生动作要领把握的不正确, 要想改正非常困难。

5. 教授新动作和新组合时要将节奏及动作记在脑子里。

6. 教授新动作时可先解说动作的做法, 然后解说节奏, 也可以由教师口数节拍让学生练习, 然后再配上音乐练习。

7. 教授一个新动作后 (即使仅仅是动作的某一步骤) , 教师要在教室中选择一个能纵观全班学生练习动作的位置, 观察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 以便对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和毛病及时指点、纠正。

(二) 、纠正动作

纠正动作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所谓“有重点”就是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看见什么毛病纠正什么毛病, 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杂乱无章, 使教师在忙于纠正动作中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纠正动作一定要打主动仗。有计划、有重点、严格要求, 及时找原因, 动作重复练习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时, 开始可以化整为零, 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为了节省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舞蹈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历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便于提前制定纠正计划, 使舞蹈教学有的放矢。

二、示范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 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 给学生反复地示范动作。教师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 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示范包括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 但局部示范尽可能减少。此外, 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 或者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示范。幼师专业的学生有的在幼小的时候就学过舞蹈, 可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为骨干, 由她们领头进行课外训练。

教学方法是依据教学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 教学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提高而日趋完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 教学方法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三、利用舞蹈教学,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中等专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她们进校时大都没有舞蹈基础, 大多又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 怕吃苦怕受累几乎是他们的共同的特点, 而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的课时又少, 进行系统的舞蹈训练几乎不可能, 但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因此, 在教学中我对把上的立姿、勾、绷脚到把下的弹、跳、转训练;从中国古典舞的手、脚位、基本步伐到身韵组合, 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 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持久的耐力、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

(二)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切舞蹈教学成果, 都要在作品中通过学生表达出来。因此, 在舞蹈排练中, 要求学生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并以自身的激情和表演来激发学员的情感, 培养诱导学生的表现欲和超越欲。此外, 一个舞蹈作品表演的成功, 必须经过每位参加演员的全心投入和集体协作努力, 容不得任何消极、懈怠和漫不经心, 从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美育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舞蹈美作为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包括形象美、动作美、造型美、旋律美以及服装美, 通过这些美的熏陶和感染, 不仅会使学生成为接受美感的人, 而且还会成为美的传播者。另外, 舞蹈还能表达一种美的思想内涵, 通过舞蹈组合的排练和舞台表演, 让学生去认识生活, 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8

大部分幼师在刚进入教学机构时,对于舞蹈教学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单一化的课程教学中,这对于我国当下的舞蹈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某高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用创新型教育理念,改变常规单一的授课模式,将舞蹈课程转变为学生学习与展示的舞台。同时,教师结合了快乐教学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开创了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该校的舞蹈教学能够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开心和愉悦,在兴趣与乐趣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该校在实际教学中,更在舞蹈教学中添加了多媒体教学理念,让舞蹈课堂教学不单单只是依赖于教师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的帮助实现了高效化的舞蹈教学,为该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帮助。

二、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课余生活作为舞蹈教学以外的校园时间,学生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这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是极大地浪费与问题所在[2]。因此幼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通过将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在课余时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极大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舞蹈学习兴趣。

某高校在对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课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将课余时间作为优化过程中的重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其中包括舞蹈赏析活动、视频教学、学生舞蹈水平展示、舞蹈大讲堂等,通过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多样与舞蹈相关的活动,利用这些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为之后的舞蹈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从目前国内中学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所面临的巨大学习压力与学习负担,舞蹈教学恰恰是能帮助学生摆脱传统课堂所带来的心理与身体疲劳的多元化综合素质教学,该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舞蹈活动,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心态的环境。

三、正确的表扬与鼓励

心理学家指出,经常受到鼓励与表扬的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在对于问题的探究与改善过程中,更能表现出积极、努力的态度[3]。学生在独立思考、创造、想象与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需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赞扬与鼓励,这种情绪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因此,幼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表扬与鼓励的实际应用,这种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可以切实帮助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国内某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该校教师秉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表现良好、成绩提升较快的同学给予奖励,充分利用奖罚措施给予学生充足的信心,有效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并且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舞蹈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成绩较差,在长期舞蹈学习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学生,该校对这些学生予以了充分地包容与关怀,经常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以此帮助这些学生增强舞蹈学习的信心,极大提高了该校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经过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该校多个年级的舞蹈教学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着手于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几点正确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舞蹈教学提供参考。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9

关键词:中职,幼师,舞蹈,教学

一、有针对性地根据培养方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舞蹈课是中职教育幼教专业的必修课程, 也是专业的核心科目之一。主要是因为在幼儿教育中, 舞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但是在幼儿专业舞蹈课程开展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存在着重要矛盾。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虽然也可以归列到艺术生的行列之中, 但是其舞蹈教学与舞蹈专业的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 中职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 其中一年还会安排相关的校外实习, 因此学习时间紧张而且学习任务量较大。其次, 我们的学生大多缺乏舞蹈基础训练, 有些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没有概念或没有兴趣, 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题。从身体条件来说, 中职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 柔韧度和敏捷度都已经错过了学习舞蹈的最佳时期。最后, 对幼师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具有专业舞蹈素质的人才, 幼师专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我们应当在注重基础舞蹈训练的同时以幼儿舞蹈教学内容为主, 更要注重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的培养。

在有限的时间内, 克服上述教学困难是保证舞蹈课程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分步骤培养舞蹈能力, 轻松营造课堂环境

中职幼师专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中职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是来自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家庭, 这类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推进课程改革, 开展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呢?

(一) 转变课堂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机械训练与理论的生硬结合, 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显。而且机械性训练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 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课堂效率。我们应当将理论与情景结合, 把专业知识结合一些实际情境进行教学, 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二) 帮助学生树立教育观念

过去, 我们更注重的是专业舞蹈的教学, 忽略了学生最后是从事舞蹈教学这一重要现实。舞蹈不仅仅要教动作, 更要重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体会。尤其是幼师专业, 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今后的教学, 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去教导幼儿。例如, 在课上让学生观摩示范课视频, 并且对课程进行评析, 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三) 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对上述两方面进行改革之后, 我们要把重点再次放到师生关系上来。在学校里, 教师除了要关注、关爱、尊重学生之外, 更要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给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 用自己的舞蹈和人格魅力征服课堂、征服学生。

(四) 营造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不止是教师发声讲解知识的地方, 更是需要学生发声提出困惑和自我观点的地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发言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多培养学生自我编创的能力, 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不在课堂上划分严格的师生界限。例如, 可以给学生一些音乐素材, 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创一套适合幼儿教学的舞蹈进行评比。

相信通过上面的步骤, 一定可以在推进舞蹈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同时, 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

三、积极构建实践平台, 检测学生学习水平

对于舞蹈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最忌讳的做法就是“闭门造车”。因此, 一定要给学生走出课堂的实践机会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尤其是幼师舞蹈专业, 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照顾幼儿的经验, 没有教学经验, 理论学得再好放到工作岗位上也会因为缺少实践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在校学习期间,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商业演出机会, 既可以帮助学生勤工俭学, 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际舞蹈表演的氛围。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检测。不能只看学生的某个方面,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例如, 在考核时可以划分为课堂教学内容考核、舞蹈教学能力考核、社会实践考核等多个分项, 通过单项对比和综合对比, 及时发现学生的弱点, 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完善。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基础阶段, 我们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的教育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10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思想素质

幼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教育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历程,肩负着引领幼儿健康成长、身心发展的重任。因此,在进修学校幼师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幼师舞蹈教学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一、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履职能力,让舞蹈教学走进学生心扉

在幼师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舞蹈专业技能,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学习前沿理论知识、学术动态、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专业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用自身的文化功底、人文素养、舞蹈形象、舞蹈技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舞蹈学习之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勇于改革创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对学生传授技能、授业解惑、严格要求,又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内容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补充和整合舞蹈教学内容,通过舞蹈基础训练,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态、自然饱满的情绪,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体格、健康的心态,使学生站、立、坐、行都有正确、规范的姿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舞蹈课的教学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沟通,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爱好、舞蹈基础,根据舞蹈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通过舞蹈基本训练,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成为将来可以被幼儿模仿的对象,放大舞蹈教学的功能和效用。

二、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用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技巧训练,进行艺术熏陶,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教育学生刻苦学习舞蹈的基本功,掌握舞蹈的技能和幼儿舞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舞蹈教学的成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地施教,通过舞蹈基训,使学生对舞蹈的名称要领、形象姿态、动作路线、场地队形及常用术语等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通过练习,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的要点,舞蹈动作做得自然、协调,与音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学会讲解示范舞蹈动作,能够组织引领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拓宽教学渠道,便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基本风格、韵律特点,在教学民族舞蹈内容时,有目的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具有民族风情、民俗特点的录像,让学生能欣赏到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美丽的服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特点,拓宽想象空间,提升教学质效。

三、链接生活实际,联系相关学科,使舞蹈教学彰显时代特色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篇11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育;民间舞蹈教学

前言

舞蹈是一门文化艺术,通过舞蹈的发展来看,舞蹈和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写照和象征。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本人曾经走访过一些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主要有算术和美术以及看图识字等课程,可是很少看到有舞蹈课的学前教育,即使有的幼儿园开办了这个课程,也只是肤浅的介绍,并没有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从我国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现状来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中国的儿童是不是过于浸润于西方的文化土壤中,渐渐疏远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因此本人认为应当强化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应当得到更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人认为应当更加认真的审视如何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我国民间舞蹈教育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这和我国广阔的地域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和舞蹈形式,各个民族之间民间舞蹈的发展相对不是非常的均衡,所以舞蹈这门学科现在在我国学前教育中是一门发展中学科,还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模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复合型课程,基于这种特性对于不同的舞蹈的教育也有着不一样的方法。舞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舞蹈的动作形式,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舞蹈的教学来向学生传递舞蹈的灵魂,突出舞蹈的文化特点,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对于舞蹈的教育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学理论依据的组成、教学方法的实施、教育人群的选择,这些都是目前摆在我们舞蹈教育面前的难题。很多舞蹈教师在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中逐渐摸索到了民间舞蹈教学的关键,舞蹈教育也逐渐科学化。

在我国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错位问题非常的明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可以说是舞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活跃的舞蹈形式,有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根基,所以民间舞蹈既可以归结到广义的理论舞蹈教学范畴同时也可以归结到舞蹈技巧的教学范畴。人们普遍会认为舞蹈的教学理论教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民间舞蹈的理论课程也同样是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技术如果是肢体上的教学那么舞蹈的文化就应该是理论上的教学。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我们反复的强调舞蹈文化,这是因为舞蹈中所包含的文化是舞蹈灵魂的一部分,应该在舞蹈的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民间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舞蹈需要音乐加以伴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民间舞蹈的音乐有着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曲调活泼等特点。民间舞蹈的情绪色彩、节奏旋律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感染学生们的心境和情绪。在下课之后,学生们会随意的晃动着身体,打着拍子。在学生们课间休息时段,播放一些民族舞曲的音乐,顺便加以教导音乐内容和其中富有的感情,学生们会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其中。

2、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学生们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常识课上加强学生们对各民族、各地区文化风俗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学习民间舞蹈就变得简单多了。学生的民间舞蹈教育的选材,要注意把握,要选择有着浓郁风格,并且有着青少年特色的舞蹈。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和协调性。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先学会《奔驰》、《挤奶》的动作律动,注意手腕和“跑跳步”的动作练习;学习藏族舞蹈,要先学习“手臂动作”、“脚的抬踏”动作律动等等。懂得了这些舞蹈的基本舞姿,才能为以后学习幼儿舞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了培养兴趣、感受律动以及应用舞蹈,学生的民间舞蹈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而民间舞蹈水平的再次提高和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们感觉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和动作素材究竟表现方面。优秀的幼师舞蹈作品既立足于幼师生活中,也有韵律的表现出幼师的动作语言和意趣,更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和风格,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

4、奠定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民间舞蹈婉转优美,多注重细节上的把握。由于掌握的技巧比较多,而且舞蹈的强度不大,因此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舞蹈。例如云南哈尼族的帽子舞,舞蹈以女性为主,她们拿着别致的帽子,在头上盘旋,灵活的跳动着。而男子在一边击乐伴奏,配合女子变换队形。帽子舞轻巧活泼,讲究的是自由舞动。学生掌握好哈尼族的舞蹈细节,便可以学习好帽子舞。而通过学习和掌握多民族、各地区的舞蹈,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以后学习幼儿舞蹈将会更进一层。

三、中国民间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实施

1、学前儿童差异性教学。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差异,有的是身体上的差异,有的是思想上的差异,有的是态度上的差异,作为学前教育者要根据这些差异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各个孩子在这个学前时代对于舞蹈的认知能力不同,尤其是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能力更不一样,这就需要学前教师能够做到合理的教学,把握不同孩子的自身特色,然后又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国是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的国家,相信每个孩子们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学前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对于各类民间舞蹈的介绍,让孩子有充分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空间,这样不同的孩子们找到自己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这样也有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在我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

2、学前儿童心理素质培养教学。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演时舞蹈的组成部分,另外,舞蹈演员还应该有好的心理素质,舞蹈的表演到了一定的水平,那时在比的就不是舞蹈动作,而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舞蹈的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间舞蹈,即使再优秀的舞蹈家当遇到大型的舞蹈表演时难免会紧张,难免会出现各种小的失误,那么如果从小就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让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后成长过程中十分有利。

3、加强对民间舞蹈学前教育中教师能力的提高。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是关键人物。他的上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们得听课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除了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外,还应该具备吸引孩子们得教学魅力。孩子愿不愿意学习一门课程,就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魅力。作为学前教育者除了要加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学习,作为学前教育者首先自己能够在丰富的民间舞蹈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其次,把这种美好的体验带给孩子们,感染他们。我相信,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老师,要用各种方法让你的学生爱上课,爱听课。

结束语

幼师的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全面的发展幼师素质,并能够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培养一批爱好舞蹈的学生。对幼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意义重大,但实属不易。由于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知识素养还不够完善。作为教师,需要用一些科学合理方法去激发学生们学习舞蹈,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舞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们民间舞蹈的动作,也要告诉他们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更能学会民间舞蹈的精华。而学生在学习了民间舞蹈之后,更有利于学习后期的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1]李霞.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影响的研究[J].华章,2010,(33).

示范教学在幼师舞蹈课中的实施 篇12

示范教学是幼师舞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直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所授教材进行形象示范,把抽象的概念化为物质外壳,诉诸学生的感官,是教学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其它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那么在舞蹈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示范教学呢?

一、教师内心体验和动作表达的准确性是示范教学的根本

教师内心体验和动作表达的准确性是指:内心感受准确,舞蹈动作准确。要做到这两点,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熟悉教学对象和授课内容,制定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文化、劳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那么在民间舞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去认识各民族民间舞蹈,掌握其所具有的不同风格韵律呢?例如:在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教学中,教师可用“稳中艮”“稳中浪”“稳中俏”来概括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具体体现在东北民间盛行踩高跷的“稳中艮”,东北大姑娘的“稳中浪”,东北小姑娘的“稳中俏”,形成了东北秧歌所特有的体态特征、韵律特征、节奏特征等。再如蒙古族舞蹈的风格主体体现在“端庄典雅、稳沉、豪放”上,突出地表达出蒙古族的感情色彩与情绪情感。维吾尔族舞蹈挺拔潇洒,表现出高傲的民族气息,无论是“托帽式”还是表示友好的“扶胸式”舞姿,无论是步伐流动中的“颤而不窜”还是体态的“挺而不僵”,都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那种对生活的火热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教师通过这样内心的感受传递,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舞蹈的内涵和风格,更准确地表达感情,由心而舞。

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必须准确、合理。舞蹈的种类多,风格多样,示范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掌握其风格。示范的准确,包括动作节奏的准确,动作发力的准确,空间运用的准确,身体的整体运用和局部运用的准确等。另外,示范除了对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要有必要的整体示范外,还要有必要的分解步骤。比如,在教学维吾尔族舞的跺步滑冲步时,首先整体示范,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分解示范,剖析怎样用脚把附点给表现出来,配合身体完整地做好步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掌握动作,少走弯路。又如在基本功训练大踢腿时,要求腿踢得高,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但是幼师生的柔韧性素质比较差,会影响力量、速度及协调能力的发挥,学生刚开始往往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较慢的速度示范,反复讲解要领,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练习,这样反复练习后学生就能把握动作规律,从而使动作很快达到要求。

在课堂上不论是教基本功动作,还是教民间舞组合,教师给学生示范的直观动作和内心体验都必须是准确的。舞蹈不同于体操,不能只要求学生做好动作,还应要求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感情。教师示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可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示范教学中,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情。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准确的语言表述很关键,它能使学生迅速学会动作,并准确理解掌握其动作的内在要领。在各种舞蹈动作中,各自的发力点、内在的韵律、风格都不同,教师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其不同之处。如在上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时,除了准确的示范外,更重要的是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由来。例如:在教藏族舞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先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藏族人民的苦难历史,由于终年繁重的农奴生活而形成了藏族舞中松胯、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形成藏舞脚下的沉重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受动作时不是被动简单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而是有感而发地主动起舞,由此而产生动作的感觉。云南花灯中动律特点为“崴”,所谓“无崴不成灯”,“崴”分别为小崴、正崴、反崴和跳颠崴,小崴欢快流畅,正崴优雅清丽,反崴沉稳大方,跳颠崴活泼明朗。小崴以膝部为发力点,带动胯腰、肋作上下兼横向的弧线运动;正崴以膝为发力点,带动胯、腰、肋三部分向上的崴动,在动律的结构上正好与小崴相反,它是经过一个下弧线,有明显向上的特点等,教师运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准确的示范动作和准确的语言表述,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共同使用,才能把教材里的每一个动作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舞蹈课示范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原则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音乐通过节奏、节拍限定舞蹈动作的时值和速度,更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及思想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在学舞中如果缺乏乐感,动作就不会有表现力,就可能使观者有“辞不达意”的感觉。因此在示范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特征,强化乐感,增强音乐感受力,使学生能够把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有了乐感,舞蹈才有生命,才能跳出情感,才能达到内心与外形的融合。

在新的舞蹈教育平台上,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就必须侧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表现欲望越高,就越能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的体会是,教师除了做示范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跳,一起练习,这样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把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加强舞蹈示范的教学保证

舞蹈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教师除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养,加强文学和各种艺术的修养。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舞台、美术、诗歌、服装、色彩、灯光于一体。教师具备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知识,对舞蹈教学有莫大的帮助。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常识,以及与舞蹈教学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舞蹈这一门艺术形式。

另外,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教师的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生活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总之,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强,集艺术高雅、行为规范、语言优美于一身,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幼师舞蹈课中实施示范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示范教学,幼师舞蹈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闻建构下一篇:问题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