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花鸟画教学

2024-10-19

幼师花鸟画教学(精选3篇)

幼师花鸟画教学 篇1

写意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包括了很多方面, 但重点是要实现创作革新, 意境革新, 写作技巧革新;只要把握这三个主要方向, 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改革, 本文重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写意花鸟画的革新历程

自魏晋花鸟画以其独立形态出现后, 至唐代已具一定的规模, 独特的艺术形象、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使其和人物画、山水画并驾齐驱。在表现技法上, 已经精巧而熟练, 在取材内容上也逐步扩展。宋代的写意花鸟画基于五代“徐黄异体”的成就和传统, 达到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高峰, 究其繁荣兴盛的原因, 主要是由兼工带写这种创作方法的出现与发展, 花鸟画的写生和写意虽然表现手法不同, 但从未脱离传统创作。到了元代, 最值得注意的是梅, 兰、竹、菊墨笔四君子题材的大量创作, 充分发挥了笔墨的作用, 更多表现出了文人的士气。这种水墨的文人时尚发展至明代, 画家在思想理论方面, 重视表现现实, 用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达到不失真的境地。清代, 由于画家们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 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爱憎, 显示了各具风范的时代精神。进入20世纪后, 虽然花鸟画面临革新难题, 但吴昌硕的金石入画、陈之佛的中西融合, 都为花鸟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技巧——教学革新之根本

中国画简称“国画”,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自我体系, 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 在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写作技巧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解决笔墨问题。在花鸟画学习中, 要求学生用笔有节奏、有力度, 握笔时要掌虚指实, 运用肩、臂、肘、腕用心去体会平、圆、留、重、变的感觉, 去体会功夫见笔下、通情见笔下、脱坐见笔下、醒透见笔下、相生见笔下的主要感受。用笔, 可分为:中锋、侧锋、逆锋、插笔等。中锋用笔刚劲有力;侧锋用笔浑圆古朴;逆锋用笔变化多端;捻管用笔枯而不燥。因为中国画又称为线的艺术, 表现手法的基本特点就是用线, 变化多端的线出自各种不同的用笔之法, 通过粗细不等、浓淡变化、刚柔相济、急缓有致的线条来充分表现物象的质感与动感。用墨, 指墨分为五色:浓、淡、干、湿、焦等, 在写意花鸟中墨的干、湿、浓、淡运用巧妙与否至关重要。用墨过干则枯燥;过湿则臃肿;过浓则呆滞;过淡则失神采。只有让学生学得脚踏实地, 才能科学地掌握传统技法, 才能将花鸟画生动的表现出来。

2.继承传统技巧。学习写意花鸟画要从传统入手, 花鸟画的题材很多, 传统、现代, 自然、人文都可以作为题材去表现。有一个由简入难的循序渐进过程, 初学者掌握了一定技法后, 便要解决好花鸟画的造型问题, 也就是说画什么要像什么。以笔写形, 力求形神兼备。再就是写意花鸟的设色问题也很重要。

3.处理构图问题。创作一幅好的花鸟画除了笔墨、造型、色彩之外, 构图也需要很好地学习。构图在国画里被称作“经营位置”。构图要明“开合聚散之理”, 虚实、宾主变化尤为重要, 除传统意义上的“一角占边”、“S”字、“C”字构图之外, 还要结合“透视”、“穿插”、“虚实”、“聚散”、“布白”的构图原理, 达到完美的统一。另外, 画面上的题款、用印, 以及装裱形式都是与写意花鸟画构图息息相关、不容忽视的。

三、创作——教学革新之目的

写意花鸟画的精髓和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美和人类现实的生活美, 只有作者不断地深入生活, 了解自然, 才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应体现对传统、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 并以自我为主体的生命、灵魂与时代生活的交感、通达中, 将传统精髓与时代相合, 并发扬光大, 从而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1.意象造形与内涵结合, 而成为一种塑造形的艺术语言。

这不仅反映在水墨写意画中, 既似又不似的夸张, 形成具有灵性的形体情态, 以表达不同的心象, 既使在工笔重彩中, 也同样以主观理性很强的色与形的交织, 构筑出独特的造型。寂寥的意境, 清冷中透出生机, 静穆中绽露激动, 这些是我画中常见的心象写造。

2.突破常规性构图程式。

在奇特, 险绝之中求平稳, 这样可以使画面造成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 将传统章法内结构加以强化, 或作化解, 渗合自己对结构及整体外形的新的理解、采用现代的线面分割组合画面, 使传统的审美结构向新的审美结构转化, 使内结构和外形势在变化, 相互作用中, 形与形之间产生互映, 达到和谐统一。

3.水墨处理注入语言中。

灵动的水墨花鸟契合山水画的空间处理组合画面, 用不同于前人, 新的水墨处理方法的运用, 注入到自我的形式语言之中, 产生朦胧虚幻的空间意境, 画面景物常处于若有若无的空朦之中, 从而达到, 灵性飞禽同自然景物浑然一体, 产生互动互静, 动与静构成的一种禅意。

四、意境——教学革新之途径

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 画家虽然以花鸟作为绘画的主体, 但要传达的还是个人介入其中的超以象外的一种心境。因而, 在写意花鸟画的意境创造之中, 透过特定的艺术形象所传递出来的, 常常是画家融入其中的一种暗伏的、潜在的特定心情、思想或意绪。

就写意花鸟画而言, 只有实境的描绘, 而缺少超以物象的创作审美构想的自觉渗透的话, 那么, 作品也就很难在审美创造或艺术欣赏中生发出对于虚境的联想来。但实境又是虚境赖以产生的基础。“人言绘雪者, 不能绘其清;绘月者, 不能绘其明;绘花者, 不能绘其馨;绘人者, 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 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 则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尘凉, 画云汉图则生热, 画水于壁, 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 固不知画也。”写意花鸟画在意境的创造中, 不能忽略对于实境的描绘, 而同时, 又要在笔墨创造之中, 自觉地将生成虚境的审美意识渗透其中。

文人画以其灵动而富于变化的笔墨入画, 更能激发联想, 更耐人寻味, 更富于神韵, 从而, 在意境创造上, 也就更生动、更深沉、更促人遐想。文人作画, 重神似而轻形似。重在表达心境, 重在创造象外之意。这种创作的艺术归向, 与意境创造之中要求有虚有实, 虚有实指, 虚实相生的某些规律是相通相融的。

总之, 要实现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 首先要对我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做详细地了解, 然后吸取历史的优点, 在继承的历史基础上不断发扬, 实现创新,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革新。

参考文献

[1]黄之豪, 冯倩.工笔花鸟画欣赏[J].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

[2]杨冬.浅谈绘画艺术的嬗变与发展[M].探索创新发展[C], 2000.

[3]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J].武汉大学, 2004.

幼师花鸟画教学 篇2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教师: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范画等。

学生: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花鸟画

(二)。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1/2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教学随笔 篇3

毕业创作课是中国画专业在本科期间最后的一次课程,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课程, 因为它是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总结与汇报。毕业创作课的课程时间比较长, 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 学生要进行搜集创作素材和画小草图, 画素描稿完成后, 最后到正稿的制作。这里主要以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课为例, 谈谈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之所以选择工笔花鸟画为例, 是因为通过这些年的毕业创作课程的教学, 发现工笔花鸟画最适合中国画专业的学生用来当作毕业创作的绘画形式。

一、与写意画相比, 工笔画更适合学生用来进行毕业创作

工笔画在制作的时间上比写意画长, 制作的程序也相对繁琐和精细, 所以中国画的学习必须在“心静如水”的状态下进行。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静”字。而学生在本科期间一般都比较心浮气躁, 很少有能真正静下心来画画的学生, 如果在他们本科期间能训练细心观察和深入刻画画面的能力, 不仅对学生的绘画生涯有无穷的好处, 对他们做除绘画以外的任何事都是有帮助的。工笔画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深入刻画物象的绘画能力, 更能让浮躁的心绪平静下来, 从而使创作者更能冷静地思考绘画的本质及与人自身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又反过来促进了绘画水平的提高。如果学生选择写意画的形式来进行毕业创作也未尝不可, 但是在写意画里, 笔墨技法是很大的一个难点, 写意画的练习更在乎时间和数量的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本科期间是难以在笔墨技法上获得大突破的, 何况也并非四年的时间都在学习写意画, 本科期间的文化课和其他专业课都占去了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在本科期间的写意画教学只是起到给学生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以写意画的形式来画毕业创作, 并不是说一定画不出好作品, 而是相对于工笔画, 写意画的创作对本科生而言难度更高。

二、与人物画和山水画相比, 花鸟画也更适合学生用来当作毕业创作的题材

众所周知, 人物画的难度比花鸟画和山水画都难, 原因是人物的造型比山水画和花鸟画更严谨。东晋的人物画家顾恺之曾说过:“凡画, 人最难, 次山水, 次狗马……”, “手挥五弦易, 目送归鸿难”更是人物画创作难度的真实写照。而大多数学生在本科期间所掌握的人物造型基础还很薄弱, 如果画人物题材, 无疑暴露了自己的弱项。当然也并不排除有少数造型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选择人物题材, 但这里所指的大多数学生在创作中适合的题材。山水画的题材虽好, 但缺点是学生一般所处的院校是在城市, 大学四年的时间里, 只有两次学校组织去外地写生的机会, 而山水画的学习必须要饱览大山大河, “搜尽奇峰打草稿”, 如若不然, 笔下是断然画不出大好河山的。唯有以花鸟画为题材的毕业创作才是最适合学生的, 这是因为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其他地方, 植物似乎无处不在, 要想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画的植物也并不是难事, 而且可以静下来在它旁边画速写和拍照, 更彻底地了解和研究植物。与人物画相比, 少了一份造型的拘束, 多了一份表现的自由。而同样是“师造化”, 但却比山水画有更多的机会写生, 所以, 作为毕业创作的题材来讲, 花鸟画是最适合的。

三、选择工笔花鸟画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来看, 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学生, 选择工笔花鸟画作为毕业以后的研究方向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在毕业创作时能画出一张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一个很好地开端。高校的美术专业开设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 以服务于社会。不可否认高校也是产生绘画大师的摇篮, 但大师毕竟是凤毛麟角, 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是美术工作者。这就涉及到当今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很现实的就业问题。作为大学毕业以后继续从事中国画本专业的学生已属不易, 毕竟中国画专业相对于其他美术专业来说还是比较冷僻的, 能够凭此专业学问谋生的学生更加艰难。但是如果这些学生能在工笔花鸟画领域深入钻研下去而不放弃, 前途定会无比光明。这是因为社会上对工笔花鸟画的需求相对于其他画科要大一些。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些单位、社区、家庭的装修对绘画作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大, 最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无疑是刻画精美的工笔花鸟画, 花鸟画中一些以象征富贵、平安、吉祥等寓意的题材更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艺术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 高尚的艺术品一定是雅俗共赏的。齐白石之所以能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也是因为他的作品能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 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必要一味自视清高, 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绘画生产”中去。而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课——毕业创作课所完成的作品, 必然对即将就业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将来的艺术之路指明了方向。

工笔花鸟画的毕业创作相对于学生平时所创作的一些作品是有区别的。首先表现在画幅的大小上, 毕业创作毕竟是要在画完以后参加毕业作品展览的, 所以在作品的尺寸上是有一定要求的, 一般比平时的作品要大很多。虽然评判一张画的好坏不在大小, 但是就毕业创作而言, 相对大尺幅的创作一是能让学生对毕业创作的重视度提升, 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更加认真, 提高作品的质量。二是在作品参加展览的时候能充分发挥大尺幅作品的优势, 让展览的视觉效果更好, 以增强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其次, 毕业创作所需的时间较长, 一般为两至三个月, 充足的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把毕业创作做得更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从搜集素材到正稿的完成虽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但是在创作完成之后画面给予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的。往往听到学生感叹:大学四年, 唯有毕业创作才算真正学到了东西!虽然此言未免偏激, 但足以见毕业创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毕业创作指导老师, 在创作开始的第一个环节, 即搜集素材阶段就要为学生把好关。很多学生喜欢标新立异, 从网上下载一些珍稀动植物当作素材, 自己都没有见过的东西如何画得好呢?只有引导他们从身边熟悉的动植物里找素材, 一幅好的花鸟画作品, 最重要的不是题材新不新颖, 而是以构图和画面效果取胜, 哪怕很平常很不起眼的题材, 如路边的小草, 只要构图合理, 表现恰当, 同样也能创作出好作品, 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除了在题材上学生容易犯“理想化”的毛病外, 在构图上, 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零碎和缺少层次感。点、线、面这些绘画元素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观念里。要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给学生欣赏古代经典作品以外, 还要带学生看一些当代优秀的工笔花鸟画展, 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如从当代工笔花鸟画坛杰出的名家之一陈运权老师的作品里就可以学到很多画面的形式美感, 如在他的作品《客于江湖》、《情系江南》、《秋声》中, 采用块面与线条的强烈对比, 烘托出“点”, 即鸟的主体, 虽然看起来简单, 实则在构图上经过精心的布置与推敲。构图正如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所提“六法”里的“经营位置”, 如何去“经营”, 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在素描稿的制作阶段, 学生不容易画细致, 以为素描稿不是正稿, 简简单单了事, 殊不知很多问题如果不在素描稿上解决, 最后拷贝到宣纸或绢上时麻烦更大。因此, 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每一步的利害关系必须都要和学生阐明。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里曾写到:“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 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他所指的当然是人在学习书法的不同阶段所获得的效果与成就, 但我以为用在中国画的学习中也非常合适,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初学分布”的阶段, 我们只需要教会他们在绘画上如何做到“平正”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对于“既知平正”的学生, 引导他们走入“险绝”之境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摘要:毕业创作课是中国画专业在本科期间最后的一次课程,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课程, 因为它是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总结与汇报。毕业创作课的课程时间比较长, 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 学生要进行搜集创作素材和画小草图, 画素描稿完成后, 最后到正稿的制作。这里主要以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课为例, 谈谈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画,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素材,构图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108.

[2]阮璞.画学十讲[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5:167.

上一篇:功能石墨烯下一篇:小学开设英语课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