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教学

2024-09-30

花鸟画教学(精选12篇)

花鸟画教学 篇1

写意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包括了很多方面, 但重点是要实现创作革新, 意境革新, 写作技巧革新;只要把握这三个主要方向, 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改革, 本文重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写意花鸟画的革新历程

自魏晋花鸟画以其独立形态出现后, 至唐代已具一定的规模, 独特的艺术形象、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使其和人物画、山水画并驾齐驱。在表现技法上, 已经精巧而熟练, 在取材内容上也逐步扩展。宋代的写意花鸟画基于五代“徐黄异体”的成就和传统, 达到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高峰, 究其繁荣兴盛的原因, 主要是由兼工带写这种创作方法的出现与发展, 花鸟画的写生和写意虽然表现手法不同, 但从未脱离传统创作。到了元代, 最值得注意的是梅, 兰、竹、菊墨笔四君子题材的大量创作, 充分发挥了笔墨的作用, 更多表现出了文人的士气。这种水墨的文人时尚发展至明代, 画家在思想理论方面, 重视表现现实, 用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达到不失真的境地。清代, 由于画家们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 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爱憎, 显示了各具风范的时代精神。进入20世纪后, 虽然花鸟画面临革新难题, 但吴昌硕的金石入画、陈之佛的中西融合, 都为花鸟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技巧——教学革新之根本

中国画简称“国画”,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自我体系, 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 在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写作技巧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解决笔墨问题。在花鸟画学习中, 要求学生用笔有节奏、有力度, 握笔时要掌虚指实, 运用肩、臂、肘、腕用心去体会平、圆、留、重、变的感觉, 去体会功夫见笔下、通情见笔下、脱坐见笔下、醒透见笔下、相生见笔下的主要感受。用笔, 可分为:中锋、侧锋、逆锋、插笔等。中锋用笔刚劲有力;侧锋用笔浑圆古朴;逆锋用笔变化多端;捻管用笔枯而不燥。因为中国画又称为线的艺术, 表现手法的基本特点就是用线, 变化多端的线出自各种不同的用笔之法, 通过粗细不等、浓淡变化、刚柔相济、急缓有致的线条来充分表现物象的质感与动感。用墨, 指墨分为五色:浓、淡、干、湿、焦等, 在写意花鸟中墨的干、湿、浓、淡运用巧妙与否至关重要。用墨过干则枯燥;过湿则臃肿;过浓则呆滞;过淡则失神采。只有让学生学得脚踏实地, 才能科学地掌握传统技法, 才能将花鸟画生动的表现出来。

2.继承传统技巧。学习写意花鸟画要从传统入手, 花鸟画的题材很多, 传统、现代, 自然、人文都可以作为题材去表现。有一个由简入难的循序渐进过程, 初学者掌握了一定技法后, 便要解决好花鸟画的造型问题, 也就是说画什么要像什么。以笔写形, 力求形神兼备。再就是写意花鸟的设色问题也很重要。

3.处理构图问题。创作一幅好的花鸟画除了笔墨、造型、色彩之外, 构图也需要很好地学习。构图在国画里被称作“经营位置”。构图要明“开合聚散之理”, 虚实、宾主变化尤为重要, 除传统意义上的“一角占边”、“S”字、“C”字构图之外, 还要结合“透视”、“穿插”、“虚实”、“聚散”、“布白”的构图原理, 达到完美的统一。另外, 画面上的题款、用印, 以及装裱形式都是与写意花鸟画构图息息相关、不容忽视的。

三、创作——教学革新之目的

写意花鸟画的精髓和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美和人类现实的生活美, 只有作者不断地深入生活, 了解自然, 才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应体现对传统、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 并以自我为主体的生命、灵魂与时代生活的交感、通达中, 将传统精髓与时代相合, 并发扬光大, 从而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1.意象造形与内涵结合, 而成为一种塑造形的艺术语言。

这不仅反映在水墨写意画中, 既似又不似的夸张, 形成具有灵性的形体情态, 以表达不同的心象, 既使在工笔重彩中, 也同样以主观理性很强的色与形的交织, 构筑出独特的造型。寂寥的意境, 清冷中透出生机, 静穆中绽露激动, 这些是我画中常见的心象写造。

2.突破常规性构图程式。

在奇特, 险绝之中求平稳, 这样可以使画面造成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 将传统章法内结构加以强化, 或作化解, 渗合自己对结构及整体外形的新的理解、采用现代的线面分割组合画面, 使传统的审美结构向新的审美结构转化, 使内结构和外形势在变化, 相互作用中, 形与形之间产生互映, 达到和谐统一。

3.水墨处理注入语言中。

灵动的水墨花鸟契合山水画的空间处理组合画面, 用不同于前人, 新的水墨处理方法的运用, 注入到自我的形式语言之中, 产生朦胧虚幻的空间意境, 画面景物常处于若有若无的空朦之中, 从而达到, 灵性飞禽同自然景物浑然一体, 产生互动互静, 动与静构成的一种禅意。

四、意境——教学革新之途径

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 画家虽然以花鸟作为绘画的主体, 但要传达的还是个人介入其中的超以象外的一种心境。因而, 在写意花鸟画的意境创造之中, 透过特定的艺术形象所传递出来的, 常常是画家融入其中的一种暗伏的、潜在的特定心情、思想或意绪。

就写意花鸟画而言, 只有实境的描绘, 而缺少超以物象的创作审美构想的自觉渗透的话, 那么, 作品也就很难在审美创造或艺术欣赏中生发出对于虚境的联想来。但实境又是虚境赖以产生的基础。“人言绘雪者, 不能绘其清;绘月者, 不能绘其明;绘花者, 不能绘其馨;绘人者, 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 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 则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尘凉, 画云汉图则生热, 画水于壁, 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 固不知画也。”写意花鸟画在意境的创造中, 不能忽略对于实境的描绘, 而同时, 又要在笔墨创造之中, 自觉地将生成虚境的审美意识渗透其中。

文人画以其灵动而富于变化的笔墨入画, 更能激发联想, 更耐人寻味, 更富于神韵, 从而, 在意境创造上, 也就更生动、更深沉、更促人遐想。文人作画, 重神似而轻形似。重在表达心境, 重在创造象外之意。这种创作的艺术归向, 与意境创造之中要求有虚有实, 虚有实指, 虚实相生的某些规律是相通相融的。

总之, 要实现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 首先要对我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做详细地了解, 然后吸取历史的优点, 在继承的历史基础上不断发扬, 实现创新,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革新。

参考文献

[1]黄之豪, 冯倩.工笔花鸟画欣赏[J].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

[2]杨冬.浅谈绘画艺术的嬗变与发展[M].探索创新发展[C], 2000.

[3]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J].武汉大学, 2004.

花鸟画教学 篇2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教师: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范画等。

学生: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花鸟画

(二)。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1/2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高校花鸟画写生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 花鸟画 写生 教学

写生是中国古代画家长久已使用的方法,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法。中国花鸟画的写生和西方静物的写生在概念内涵上是有差异的。中国花鸟画的写生比西方绘画的的写生多一个只有鲜活生命才有的维度。这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中国画“面面观”的观察方法等有关。

一、关于花鸟画“写生”历史的认识

关于花鸟“写生”一词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对黄荃徐熙有这样的记载“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荃恶其轧己,言其画麄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

元代庄肃的《画继补遗》记载:“赵孟坚字子固,宋太祖十一世孙。仕至郡守,寓居嘉禾海盐。好古博雅,工画水墨兰蕙梅竹水仙。远胜着色可谓善于写生。”

赵孟頫曾题:“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余气韵有得。”

唐志契《绘事微言》说:“昔人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

庞元济《虚斋明画录》记载徐渭跋《明陈白阳花鸟调艇图卷》“丹青志称:复甫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历乱疏斜,倾动群类。可为是卷作作赞。”又题:“牡丹为富贵之花,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

恽寿平在《画跋册》:“写生有二途勾花范叶细染细开,黄荃神矣;不用笔墨,全以五彩染成,谓之寿平 “没骨”,徐崇嗣独称入圣。”恽寿平以“勾染”和“没骨”两种技法都归为“写生”。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对黄荃徐熙的记载“写生”指的是黄荃的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元代庄肃的《画继补遗》记载写生这里的发生了变化指的是水墨。赵孟頫所指的写生指的则是对客观物象的真实表现。《绘事微言》中则把写生与画花鸟等同。到了明代则把写生作为明代开创的大写意的基本立场。同时也说明了写意与写生的不同。

恽寿平在《画跋册》中:“写生有二途勾花范叶细染细开,黄荃神矣;不用笔墨,全以五彩染成,谓之寿平“没骨”,徐崇嗣独称入圣。”恽寿平以“勾染”和“没骨”两种技法都归为“写生”。后人并把这种没骨画称为“写生正派”。

整个花鸟画史中出现了很多以写生为代表的花鸟画家。我们在花鸟画写生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写生历史的演变有一定的认识与分析。

二、师古人,师造化

中国画的写生在画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前人也总结了比较系统的经验与技法。在花鸟画写生的历史中出现了如恽寿平、杨晋、马元奴、蔣廷锡、邹一桂、华嵒以及岭南画派的先驱居巢、居廉等等,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师古人是学画者及其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是要有正确的师古观。石涛在《大涤子题画师跋》中:“古人未立法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一出头地也。师古人之迹 ,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强调的是学习要的是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我们应当以古为鉴吸取他们的长处。学生在进行写生之前还需系统的阅读画史、画论、画跋、画录并对写生画家的画作进行临摹与观察并把这种临摹与观察结合起来,做到认真读画。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不能只为临摹而临摹求得像复制品一样肖似。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人画作中的笔墨、构图、取材,找出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的题材不同画家有着不同的表现。类似的题材自己有该怎样去表现。在比较中发现其特征、时代的气息、个人的风范。临摹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画家写生的对象从何而来,当然来自大自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也就是要以大自然为老师。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主张:“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可见邹一桂是崇尚客观对象的生理结构。但要避免片面的追求形似。片面的追求形似是自然主义的描写方法。“外师造化”还要“中得心源”。

三、重笔墨,尊规律

“写生”要对笔墨有所认识。“写生”的“写”多余“绘”,中国画中的“写”是画者直抒胸臆,纵情挥洒,注重的是画家审美意趣的呈现。“写”不是犹豫不决,含糊不清的描摹,而是一种酝酿成熟的精神意象通过用笔墨技法的方式使之客观化,具体化。中国画中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能单独抽离出来看而是要在整个画作的整体审美意境中去理解其中的意义。花鸟画家只要是用写的笔意以色行笔,并非用墨,但在纸上的笔痕,质感,所表现的内理与笔墨是没有什么两样。

《南田画跋题扇示学者》:“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是矣。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写真今称廖谢,谢法不用一实笔正相合。诗文之理亦然,句句实,意则尽矣,今人诗文不佳总是实.”这里所强调的用笔要有虚实,最后达到神气浑然,自然天成的境地。是画面的整体效果是画面的精神意蕴的整体呈现。恽寿平还表示“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知也,气韵不可得也,以可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与不可得者,岂易为力哉!强调了难以把握的是笔墨规律之外的气韵和天机。”写生的时候不是每个对象都能入画,而是要进行选择、概括与提炼。

写生是对客观对象的传写,画面中所“写”与画面中的物要紧密相连,当写表现画者主观成分越来越多的时候对象的地位就会被减弱,这就与写生的本义疏离,它就偏离了写生的范围之类。写生要要有目的性的进行选择避免盲目性,在写生对象确定以后要先进行全面观察对同类植物进行比较,找出他的特点与规律。写生的过程中要注意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由静到动的过程。

四、注重情趣,关注个性

自然中一切生物都是一个充满生气的世界。一切静与动的生命在不断的新生与衰亡。感悟生命,创造感动。《南田画跋》:“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 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画者作画只有使笔墨饱含情意才能与观者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用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捕捉自然界中所蕴藏着的美并将它强化再通过自己的创造而高于自然之美。不要只注重技法的层面,而忽略精神意韵的追求正如画者在描绘自然界中物象的时候一是画家对物体在某个环境下的情态,二是画家赋予物象的情态。

“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笑,怒,妆,睡是人的不同感受。是人赋予这些物象的情感。

《南田画跋》:“秋令人悲,又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恽南田认为画秋景要令人“悲”令人“思”。这与对物象的感受有关。同时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体会与情感。这种情感要随我们的笔墨表现出来。

历代重写生的花鸟画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大涤子题画师跋》中云:“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这里强调了个人的创造性。我们在写生教学中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的个性特点并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查律,著.中国花鸟画通鉴13[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12.

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教学随笔 篇4

毕业创作课是中国画专业在本科期间最后的一次课程,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课程, 因为它是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总结与汇报。毕业创作课的课程时间比较长, 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 学生要进行搜集创作素材和画小草图, 画素描稿完成后, 最后到正稿的制作。这里主要以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课为例, 谈谈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之所以选择工笔花鸟画为例, 是因为通过这些年的毕业创作课程的教学, 发现工笔花鸟画最适合中国画专业的学生用来当作毕业创作的绘画形式。

一、与写意画相比, 工笔画更适合学生用来进行毕业创作

工笔画在制作的时间上比写意画长, 制作的程序也相对繁琐和精细, 所以中国画的学习必须在“心静如水”的状态下进行。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静”字。而学生在本科期间一般都比较心浮气躁, 很少有能真正静下心来画画的学生, 如果在他们本科期间能训练细心观察和深入刻画画面的能力, 不仅对学生的绘画生涯有无穷的好处, 对他们做除绘画以外的任何事都是有帮助的。工笔画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深入刻画物象的绘画能力, 更能让浮躁的心绪平静下来, 从而使创作者更能冷静地思考绘画的本质及与人自身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又反过来促进了绘画水平的提高。如果学生选择写意画的形式来进行毕业创作也未尝不可, 但是在写意画里, 笔墨技法是很大的一个难点, 写意画的练习更在乎时间和数量的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本科期间是难以在笔墨技法上获得大突破的, 何况也并非四年的时间都在学习写意画, 本科期间的文化课和其他专业课都占去了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在本科期间的写意画教学只是起到给学生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以写意画的形式来画毕业创作, 并不是说一定画不出好作品, 而是相对于工笔画, 写意画的创作对本科生而言难度更高。

二、与人物画和山水画相比, 花鸟画也更适合学生用来当作毕业创作的题材

众所周知, 人物画的难度比花鸟画和山水画都难, 原因是人物的造型比山水画和花鸟画更严谨。东晋的人物画家顾恺之曾说过:“凡画, 人最难, 次山水, 次狗马……”, “手挥五弦易, 目送归鸿难”更是人物画创作难度的真实写照。而大多数学生在本科期间所掌握的人物造型基础还很薄弱, 如果画人物题材, 无疑暴露了自己的弱项。当然也并不排除有少数造型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选择人物题材, 但这里所指的大多数学生在创作中适合的题材。山水画的题材虽好, 但缺点是学生一般所处的院校是在城市, 大学四年的时间里, 只有两次学校组织去外地写生的机会, 而山水画的学习必须要饱览大山大河, “搜尽奇峰打草稿”, 如若不然, 笔下是断然画不出大好河山的。唯有以花鸟画为题材的毕业创作才是最适合学生的, 这是因为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其他地方, 植物似乎无处不在, 要想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画的植物也并不是难事, 而且可以静下来在它旁边画速写和拍照, 更彻底地了解和研究植物。与人物画相比, 少了一份造型的拘束, 多了一份表现的自由。而同样是“师造化”, 但却比山水画有更多的机会写生, 所以, 作为毕业创作的题材来讲, 花鸟画是最适合的。

三、选择工笔花鸟画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来看, 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学生, 选择工笔花鸟画作为毕业以后的研究方向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在毕业创作时能画出一张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一个很好地开端。高校的美术专业开设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 以服务于社会。不可否认高校也是产生绘画大师的摇篮, 但大师毕竟是凤毛麟角, 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是美术工作者。这就涉及到当今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很现实的就业问题。作为大学毕业以后继续从事中国画本专业的学生已属不易, 毕竟中国画专业相对于其他美术专业来说还是比较冷僻的, 能够凭此专业学问谋生的学生更加艰难。但是如果这些学生能在工笔花鸟画领域深入钻研下去而不放弃, 前途定会无比光明。这是因为社会上对工笔花鸟画的需求相对于其他画科要大一些。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些单位、社区、家庭的装修对绘画作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大, 最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无疑是刻画精美的工笔花鸟画, 花鸟画中一些以象征富贵、平安、吉祥等寓意的题材更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艺术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 高尚的艺术品一定是雅俗共赏的。齐白石之所以能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也是因为他的作品能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 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必要一味自视清高, 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绘画生产”中去。而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课——毕业创作课所完成的作品, 必然对即将就业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将来的艺术之路指明了方向。

工笔花鸟画的毕业创作相对于学生平时所创作的一些作品是有区别的。首先表现在画幅的大小上, 毕业创作毕竟是要在画完以后参加毕业作品展览的, 所以在作品的尺寸上是有一定要求的, 一般比平时的作品要大很多。虽然评判一张画的好坏不在大小, 但是就毕业创作而言, 相对大尺幅的创作一是能让学生对毕业创作的重视度提升, 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更加认真, 提高作品的质量。二是在作品参加展览的时候能充分发挥大尺幅作品的优势, 让展览的视觉效果更好, 以增强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其次, 毕业创作所需的时间较长, 一般为两至三个月, 充足的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把毕业创作做得更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从搜集素材到正稿的完成虽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但是在创作完成之后画面给予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的。往往听到学生感叹:大学四年, 唯有毕业创作才算真正学到了东西!虽然此言未免偏激, 但足以见毕业创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毕业创作指导老师, 在创作开始的第一个环节, 即搜集素材阶段就要为学生把好关。很多学生喜欢标新立异, 从网上下载一些珍稀动植物当作素材, 自己都没有见过的东西如何画得好呢?只有引导他们从身边熟悉的动植物里找素材, 一幅好的花鸟画作品, 最重要的不是题材新不新颖, 而是以构图和画面效果取胜, 哪怕很平常很不起眼的题材, 如路边的小草, 只要构图合理, 表现恰当, 同样也能创作出好作品, 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除了在题材上学生容易犯“理想化”的毛病外, 在构图上, 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零碎和缺少层次感。点、线、面这些绘画元素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观念里。要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给学生欣赏古代经典作品以外, 还要带学生看一些当代优秀的工笔花鸟画展, 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如从当代工笔花鸟画坛杰出的名家之一陈运权老师的作品里就可以学到很多画面的形式美感, 如在他的作品《客于江湖》、《情系江南》、《秋声》中, 采用块面与线条的强烈对比, 烘托出“点”, 即鸟的主体, 虽然看起来简单, 实则在构图上经过精心的布置与推敲。构图正如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所提“六法”里的“经营位置”, 如何去“经营”, 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在素描稿的制作阶段, 学生不容易画细致, 以为素描稿不是正稿, 简简单单了事, 殊不知很多问题如果不在素描稿上解决, 最后拷贝到宣纸或绢上时麻烦更大。因此, 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每一步的利害关系必须都要和学生阐明。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里曾写到:“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 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他所指的当然是人在学习书法的不同阶段所获得的效果与成就, 但我以为用在中国画的学习中也非常合适,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初学分布”的阶段, 我们只需要教会他们在绘画上如何做到“平正”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对于“既知平正”的学生, 引导他们走入“险绝”之境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摘要:毕业创作课是中国画专业在本科期间最后的一次课程,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课程, 因为它是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总结与汇报。毕业创作课的课程时间比较长, 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 学生要进行搜集创作素材和画小草图, 画素描稿完成后, 最后到正稿的制作。这里主要以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课为例, 谈谈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画,工笔花鸟画,毕业创作,素材,构图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108.

[2]阮璞.画学十讲[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5:167.

美术教学中花鸟画意境的探析 篇5

美术教学中花鸟画意境的探析

本文剖析了在美术教学中,针对现状应该怎样理解和探讨花鸟画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将中国画中最重要的意境呈现在作品中.无论在花鸟画创作中,还是在花鸟画的.理论知识中,花鸟画的意境尤为重要,这就促使在美术教学中对花鸟画的意境要进行悉心地探讨.

作 者:刘香宇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党委宣传部,河南,开封,4750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8)分类号:G633.955关键词:美术教学 花鸟画 意境

花鸟画教学 篇6

关键词:花鸟画;题材;笔墨;意境;浓淡干湿;高古;审美

齐白石,祖籍安徽宿州,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齐白石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白石老人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白石老人的画作用笔简练,造型及其概括,寥寥数笔就能把物象描绘的惟妙惟肖。他曾说过中国写意画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一点都不像,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在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一位从传统走上革新的一位大艺术家,齐白石早年画风极不成熟,也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在他晚年创造了红花墨叶的画风,可以说是开宗立派,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他的时代气息!早年的齐白石生活在封建社会,等级压迫,社会不平等。反映到艺术上,就是艺术只满足上层人物的需求,所以与普通老百姓的审美差得很远。因为没有艺术家去迎合穷苦百姓的艺术需求。齐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让齐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变法之后的画风,也就是他晚年的画风,这个时期的风格是极大满足普通百姓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因为时代已经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当代社会,社会地位的平等自由,让普通民众也成了艺术的观众,齐白石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伟大艺术家。齐白石扩大了绘画的题材,这是他最大的艺术贡献。他的写意花鸟取材广泛,瓜、果、菜、花、鸟、鱼、虫,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他都能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艺术创举,对于那些古代只以梅兰竹菊取材的画家而言,齐白石更显具生活气息,画风热烈,积极向上,可以说完全是属于人民的艺术。在绘画颜色的选取上,齐白石选取了红色,红色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那时惊人的创举!因为古代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雅与尊贵,是文人画的基本要素,运墨五色具,墨的浓淡干湿就是绘画的颜色要素,文人画其实就是水墨画。文人是反对颜色的,而且特别反感使用红色,因为红色是老百姓喜欢的颜色,喜庆,但俗气不入流。齐白石巧妙地将黑色与红色结合起来,运用红色代表了普通百姓们的审美要求,所以说齐白石对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教孩子学习中国画,学哪个画家的画才能让孩子快速接受,容易掌握呢?很多老师其实自己也是困惑的,今天让孩子学这个画家的,第二天又學另一个画家的,有的甚至让孩子学习自己画的,这样教学暂时可能会有一点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孩子还是在原地踏步走,因为每个画家的风格是不同的,孩子无法短时期内理解并且学习好一种画法,画出来的作品也是照葫芦画瓢,深层次的东西是一点都没有的。儿童中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得有个体系,这个体系是贯穿的,环环相扣,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孩子走。经过几年的中国画教学,我终于体会到了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去学习的。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不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嘛?白石老人概括简练的画法,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因为他没有繁琐的造型羁绊去限制孩子的思维。他的作品连贯起来学习也非常合适,整体跨度不大、容易衔接。他的画是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的,学习他的画不能一五一十地去照搬,而是要学习他的用意、为什么这样去画,正如白石老人告诫学生时所说,“学我者死,似我者生”。《齐白石画集》中的杂画册葫芦,这幅作品尺寸不大,属于册页中的一幅。通幅只有一个葫芦,两片叶子,几根枯藤,一只蚂蚱,白石老人使用简练的笔墨把这幅作品画的很有生机。这幅作品我让很多孩子画过,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基本的画法,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然后让孩子去画,这些孩子画得都非常好,我感觉有的学生画的比我还好,因为他们没有传统理念以及各种绘画技法的干扰,他们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因此他们画出来的作品非常高古,用笔也很拙。这幅画内容不多,孩子很容易掌握,试想要是把孙其峰老师的作品拿来给孩子画,孩子看了就没有胆量去画了,造型非常复杂太难表现。儿童学国画我认为最初就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要学就要学习经典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不要随意网上找张图来就照着画了,这样对孩子的艺术思维是造成损伤的。孩子小时候就让他多看大师的经典之作,他们在幼小的内心里就会形成一种较高的审美倾向,耳濡目染让孩子建立起高雅的艺术审美意识。

分析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工笔花鸟画 篇7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工笔花鸟画的地位分析

1、工笔花鸟画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工笔花鸟画在现阶段有着重要的市场价值,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复兴使得人们对传统艺术品的珍视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内容,自然受到了青睐。第二是随着人们审美理念的改变,对于传统装饰和传统家具的好感度上升。为了使得传统家具和装饰更加的富有艺术气息,工笔花鸟画成为了点缀的关键。第三是人们的送礼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工笔花鸟画艺术品位较高,所以成为了高层次人员交流的送礼首选。

2、中职学生的工笔花鸟画符合市场需求

中职学生的工笔花鸟画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工笔花鸟画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收藏价值高,所以在市场中的流动性不强,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的不足。第二是中职学生的工笔花鸟画虽然各方面得不到艺术品的标准,但是其精美程度也符合古典审美标准,而且由中职学生进行创作的工笔花鸟画数量众多,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市场中的流通性较好,实用性较强。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探讨

1、改变教学思路,实现课程内容和市场的对接

中职美术教育重视的是实践性的培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和市场的对接。目前,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作品的市场不断开阔,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与市场进行沟通,这样,教学才能够体现出针对性,中职美术教学的应用型特征才会得到完美的体现。课程内容和市场的对接主要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做好市场调研,充分的了解市场中产品的需求种类,从而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侧重。第二是要做好市场前进以及衍生发展的分析,这样,可以在保持市场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扩大教学内容的涵盖范围,从而实现工笔花鸟画教学的综合发展。简言之,将市场需求和课堂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中职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强化,工笔花鸟画的产业化趋势也可以得到实现。

2、强化教学临摹,激发学生的创作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临摹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笔花鸟画自然也不例外。从效果上来看,临摹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让学生们掌握绘画的准确性,通过临摹来强化对所画之物的观察,从而熟悉其特征。第二是通过临摹可以掌握绘画的技法,比如线条的画法,色彩的运用以及花鸟布局的合理等等。简言之,工笔花鸟画的临摹主要作用是要让学生们对绘画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在绘画中,学生的创作依据便是系统,所以对于临摹的强化,增加了学生的系统能力,其创作的丰富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提升。

3、强化写生,重视学生对实物特点的把握

强化写生,重视学生对实物特点的把握也是中职美术教学中工笔花鸟画需要重点强调的方面。从教学过程来看,临摹的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们对于绘画系统的完整性建设,通过临摹,学生在技法和认识上得到了提升,但是绘画的生动性不足,而对写生的强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观察来把握花鸟鱼虫的各种姿态,有了写生的过程,学生们的创作会更加的丰富,绘画的内容生动性也会有明显的提高。简单来讲,学生临摹的作品是刻板的写实,但是写生的作品缺失充满朝气的思想的表达。有了写生,学生的工笔花鸟画的生活性更浓、趣味性更足,灵动力更加的充分。

4、积极应用新材料

在中职美术教学工笔花鸟画的学习中,对于材料也要有很好的把握。工笔花鸟画的绘制由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主观因素主要指的是表现技法、思想以及内容,客观因素则主要指的是材料的运用,包括画纸、画笔以及颜料。在实际绘画中,画纸的晕染性、画笔的勾勒性以及颜料色彩的明暗都会影响到整幅画的质量,所以在材料选用的时候必须要下足功夫。简单来讲,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达不宜过于艳丽,所以颜料使用要利用暗色系,另外,工笔花鸟画勾勒性强,所以画纸的晕染要适度。简言之就是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选用材料,从而在客观因素上保证画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职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质。当然,要想使得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念创新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通过现代方法进行古典美术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洪铭.境由心生——江宏伟工笔花鸟艺术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3,05:24-25.

[2]曾祥斌.谈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写生[J].大众文艺,2013,13:93-94.

[3]刘佳.试析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氛围[J].大众文艺,2011,07:45-46.

[4]张玉霞.写生在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96-98.

花鸟画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写意花鸟画,国画,教学优势

当前阶段,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国画艺术作品中,笔者认为,小写意花鸟画是最适宜进行教学的一个画种。文中结合笔者的实际国画教学经验,结合诸多的学习材料,对小写意花鸟画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紧接着对小写意花鸟画的实际教学优势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小写意花鸟画

现阶段,我国所独有的中国画可以依次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种类。花鸟画的艺术作品创造材料的获取十分简单且宽泛,在国画中只要是天空中飞翔的都属于花鸟画的范围。最近这几年,一部分哺乳动物画被一些专业人士分支为走兽画。一般情况下,但凡是以花卉、花鸟为主的绘画画作,全部属于花鸟画。

在当代的国画领域中,花鸟画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引入注目。吴昌硕先生作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花鸟画家,其选用的绘画主题以花卉为主要对象。因其绘画的作品色彩与墨的合理调配,导致作品在最后呈现过程中,完全不乏真趣盎然的内容。

现阶段我国国画领域依然活跃着诸多小写意花鸟画的大家。他们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奋斗在小写意花鸟画绘画创作与教育事业的最前沿,不畏艰险、兢兢业业,将艺术文明进行传承。这不仅有效地继承了过去传统的小写意花鸟画形式多变、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绘画技巧的同时,还侧重结合时代发展的精神外貌,进而更加有效地将小写意花鸟画引导至顶峰时期。

二、小写意花鸟画在国画教学中的优势

1. 互动活动中实现快乐学习的优势

当前阶段,国画在创造过程中用笔最为精妙的一点,即为不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的人是无法将其读懂的。为此,在国画教学过程中,若只是单一地进行教学及要求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临摹,是万万不可的。一旦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学习思维出现一点偏差,便会严重影响其学习质量。在进行国画教学过程中,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即为美术教师一边艺术创造,一边进行教学,学生则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全部掌握艺术绘画用笔的起、止、走、行等变化。古人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教师一人的刻苦钻研必然顶不过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最为直观的交流。在学生创作小写意花鸟画过程中,其耗费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完全可以在观察完教师的操作后,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与教师进行密切的学习交流。学生一旦遇到绘画问题,教师则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复教学。教师此种做法,不仅有效地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还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2. 经济成本层面的优势

小写意花鸟画,实质就是艺术作品意境的再现。简单地说就是指以个人的内心思维去感官外部的一切,然后再通过绘画将其所见所闻进行具体表达。教师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用篇幅较大的长卷,通常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教师需要在具体展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示范所需要的空间,并在充分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对画卷进行有效的小化。小写意花鸟画,则完全符合了此要求。其不仅不需要十分厚重的色彩及数量颇多的画纸,同时还不需要十分高端的教学情境。小写意花鸟画,仅仅只需要一张宣纸、一支毛笔、一些墨汁、若干颜料等,在课桌上简单地铺垫一块纸板,学生就可以开始艺术创作。运用一些简单的绘画材料,结合一张小小的纸巾就可以充分展现出我国优秀国画的艺术价值。除此之外,学习成本的降低,使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可以承担。为此,在教学国画过程中,运用小写意花鸟画进行教学,则可以真正使国画走入平民生活中。

3. 教学成效上的优势

运用小写意花鸟画进行教学,从简单的握笔动作到复杂一些的用笔用墨,从国画画面成分构成到色彩之间的合理配比,从简单的借物抒情到运用简单的绘画作品进行强化其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直接在教学课堂中,看到学生的学习变化。若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教师则可以当场进行教学引导,极大地避免了学生回到家中后在自我练习过程中误入学习误区的问题。此种教学模式,会极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国画教学当前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即全面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力度。为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结合小写意花鸟画的教学优势,进行科学有效的国画教学。

注释

花鸟画教学 篇9

中国传统绘画大致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这三大科。其中, 花鸟画萌芽较早, 从原始岩画、已出土的古代器物等中均可见到花草鸟兽的图案, 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 流派众多, 风格各异, 其中的工笔花鸟画历史尤为辉煌。在中国画本科教学中, 临摹是学生学习一门画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而工笔花鸟画临摹的摹本通常选取的是工笔花鸟画历史中最成熟、最高贵、最华美的一段———宋人工笔花鸟画。

一、临摹是本科生掌握工笔花鸟画技法的有效途径

张大千先生曾经说过:“学画应是一临摹二写生三创作。”即是说通过临摹可以掌握一门画科诸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其中最为必须的即是绘画的技法。如何画?怎么画?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技法的问题。面对一幅画, 首先要先读画, 从不同层面读画其结果也是有差异的。以初学者来说, 读画就是最表层的东西, 物象的位置———即构图, 物象的结构线条———即笔墨, 物象的固有色———即赋色等等, 其实这些便是技法的范畴。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过程是极为严谨和细致的。画面要做到工整不僵硬、华丽不艳俗、精细不细碎, 要严格按照工笔画的步骤进行。白描线条与赋色晕染尤为重要, 宋人的线条刚中见柔, 其排列法规森严但又灵活轻巧, 从摹本中可见, 宋人笔下的花瓣、花蕊、花枝、花茎、花叶及其脉络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其结构、质感、状态等, 栩栩如生;其笔下鸟的羽毛, 虫的质感, 不同角度的姿态同样以线条进行区分, 在笔墨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在临摹宋人工笔花鸟画线条时应注意线的虚实、顿挫、质感、排列等问题。画线要纤细中带遒劲, 繁密中见疏朗, 既要富有弹性又要流畅, 这需要学生对中锋用笔的把握和对线条状态的揣摩,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需要学生长期练习和运用的。宋人的赋色也是极为精致的, 在丝质的绢本上虽历经百年, 却依然能够看到宋人高超的赋色技艺。画面上的色彩晕染细致入微, 颜色恰如其分, 明艳而不失稳重, 华丽而不失精微。在临摹时, 需要严谨的按照晕染步骤进行, 在颜色调配和晕染时切勿操之过急, 颜色要薄薄地层层晕染, 既要保持颜色的纯度又要符合宋人工笔花鸟画的面貌。

二、宋人工笔花鸟画中的文化内涵是本科教学临摹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宋人工笔花鸟画意趣风雅、意境古朴, 具有精深的文化内涵。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中具有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安和闲适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下, 宋代统治者对绘画极为重视, 并设立了画院, 使得这一时期画家之多, 作品之众, 表现手法之丰富都是历史空前的。宋人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画家所生活的环境、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有关系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必然结果。读宋人花鸟画给人一种情在景中生之感, 观者会随着画面走入花鸟世界, 感受其生机和趣味, 在其神韵之中能体会到画家的心境和情感, 它并不是单纯的花花草草、翎毛鸟虫, 而是被画家赋予了精神, 如《鸡雏待饲图》中, 两只毛茸茸的鸡雏, 一立一卧, 眼睛圆睁, 均盯住一个方向, 在其眼神中可见其迫切的神情, 从张开的喙中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嘶叫, 画面虽然没有任何背景, 但观者却仿佛看到了绿意盎然的土地。画家将新生鸡雏刻画的细致入微, 细润丰满的羽毛似乎在随着鸡雏的呼吸而颤动, 鸡爪用力的支撑着它的躯体, 爪皮上的鳞纹刻画的栩栩如生, 不仅体现出了质感, 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意趣。这幅画中所体现的闲适意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 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对事物观察的入微, 同时也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因而学生在临摹此画时, 首先要进入到画境之中, 体会画中的情, 感悟画中的意, 揣摩出画家创作此画时的心境, 然后再动笔临摹, 这样临摹出来的作品才能有生机有深度, 而不是机械性的拟古摹古, 流于表面而忘却其中的真正内涵。

临摹是掌握画技的重要前提, 只有掌握了技法, 才能运用所掌握的技法进行素材的收集———即写生和素材的组合———即创作。因而临摹在本科中国画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 而对于工笔花鸟画临摹来说, 临摹宋人工笔花鸟画对于学生之后的工笔花鸟画写生和工笔花鸟画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单单是临摹其技法, 那之后的创作也只是延续图式和绘画技巧, 作品无可避免地会沦为缺乏文化内涵地画匠式的简单重复, 所以本科阶段临摹宋人工笔花鸟画的方向和重点应是双方面的, 即画面中所运用的技法和画面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摘要:学习一门画科, 临摹是十分重要的, 从中可以习得相关的很多知识。本文着重分析宋人工笔花鸟画临摹在中国画本科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作用, 旨在明确中国画本科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方向和着重点。

关键词:宋人工笔花鸟画,本科教学,临摹

参考文献

[1]金纳.宋人花鸟画的精髓[J].美术观察, 2003 (10) .

花鸟画教学 篇10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

国画的种类有很多,从技法上分有工笔和写意两种;从题材上分有花鸟、山水、人物三种;从装裱形式上分有立轴、横批、扇面、长卷、册页等很多种。

对于五年制大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学习国画呢?而且他们还是初中毕业,没有绘画基础,没有国画基础,理解能力也不是那么好的学生。课时安排每周只有四节课。我对他们的国画教学做了如下安排:二年级上期工笔花鸟画(包括概述、白描勾勒练习、工笔临摹设色练习)、二年级下期写意花鸟画、三年级上期工笔人物画、三年级下期山水画、四年级上期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包括花鸟写生创作和展览评比)、四年级下期山水画写生创作、五年级上期工笔人物画写生创作、五年级下期国画创作。

工笔花鸟画是传统绘画的一门画科,它与人物画、山水画是并存而发展的;其历史悠久,有着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风格。怎样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五年制大专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能否学好工笔花鸟画的关键所在。

学生刚接触国画,我就让他们从工笔花鸟画开始。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内容包括概论、线描、工笔设色花鸟画临摹、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和展览六个方面。二年级上期工笔花鸟画学习概论、线描、工笔设色花鸟画临摹,四年级上期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学习、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和展览评比。虽然工笔花鸟画的两个学习阶段之间相隔了一年半这么长的时间,我不认为这会对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有什么阻碍,而二年级下期写意花鸟画、三年级上期工笔人物画、三年级下期山水画的学习反而对他们学习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概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学习概述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线描练习用半个学期的时间,每周四张以上作业量,通过临摹线描花鸟画范本,主要是训练线描勾勒技法,解决好线描勾勒的用笔,用墨及用线造型的基本问题。本阶段是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工笔设色花鸟画临摹练习也是用半个学期的时间,每周一张以上作业量,通过临摹工笔花鸟画和自由设色练习,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勾勒填色技法。本阶段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重要过程。要求画面干净整洁、单纯、明快、华丽,而且富有节奏及韵律感。

工笔花鸟写生创作要求学生通过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学习,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的制作流程,掌握白描写生方法、提炼加工、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构图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以后的学习,掌握摹仿性创作、独立性创作方法,能根据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阶段是形象工笔花鸟画的最终目的。

讲评展览通过对学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进行讲评展览,既是给学生们一个相互交流学习、激励低年级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兴趣的机会也是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适当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针对操作太难易使孩子们难以掌握,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丧失制作信心,在教学中宜采取诱导、启发及直观创作等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引导他们克服急躁情绪,做出理想的作品。从而,将学生的观察、记忆、理解、制作能力及智力才能、情感追求,在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中得到充分释放,使孩子们能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既陶冶了学生们的心智和情感,也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创作灵感。另外,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创作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1. 利用老师自身的行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给学生多做示范,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兴趣。在讲授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的时侯,可利用图片进行分析、讲解。还有,教师结合自己的作品向学生讲述创作时的构图、制作技法等,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欣赏、了解、感受工笔花鸟画。从而树立起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强烈的欲望。

2. 做好线描和设色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线描训练时,要根据临本的各种描法,研究其中、侧、回、藏锋的运用,线条起讫运行,转折、顿挫、粗细、曲直等变化,墨色浓淡、枯润、干湿之区别,尽量做到与临本接近。要临出原作的精神往往要反复一稿多临才能达到;只有反复临摹,加深对原作精神的理解,才能把传统的技法学到手。在工笔设色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工笔花鸟画必备的工具材料,其次是工笔着色技法(平涂法、渲染法、接染法、冲水、冲色、冲粉法等)。在临摹的范本选好后,要认真读画,仔细研究,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分析范本的构图安排,造型处理,意境表达,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以及题款、印章的位置与大小等。对每一张画都要多看、多想、多画,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画法。

3. 分层次地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作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最后阶段,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创作是作者观念、技巧的最终表现形式。花鸟画创作是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基本技法,通过工笔花鸟画独特的绘画语言来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向人们揭示大自然的美,从而达到培养人们美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培养学生工笔花鸟画创作已经具备临摹和写生的基础,也具备了观察、研究、描绘花鸟的能力和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前提。我们从模仿性创作开始到独立性创作。这一阶段主要以模仿性创作为主。

4. 进行作业讲评和展览,延伸课堂教学

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后,及时地组织评比学生的优秀工笔花鸟画作品并进行展览,尽量展现学生,并能让学生在评比和展览的过程中再次相互学习、相互指点、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促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工笔花鸟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月华.工笔花鸟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04 (11期)

花鸟无心 总关情历代花鸟画 篇11

上面这段来自清代李渔的《听鸟看花》。在其中他重复赋予花鸟二物以超越自然的灵气,不仅仅可以寄畅心灵,更到了“一人知己,死可无恨”的地步。

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艺术史学家诺曼·布列逊在他的著作《静物画四论》中,开头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到巴黎拜访朋友的中国画家,第一天就去了闻名遐迩的卢浮宫参观。当他的朋友问他看后有什么感受的时候,这个中国画家很无奈地回答:“为什么你们西方的艺术家会不厌其烦地去画那些死了的鱼和鸟?”

每一种绘画形式的产生,都与历史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以布列逊这个故事为引子,从历史的尘埃中翻找个把原因,来看看中国画里的那些明明没有任何透视感,不讲求模拟自然,好似千篇一律的花鸟翎毛走兽,是如何以“生动”之资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对象。也与西方静物画做一个对照,解读为何要去画那些死去的鱼和鸟,被剪下插在瓶中的枝繁叶茂,以及没完没了的水果篮。

宋画之贵气

即使不算上在原始社会绘在瓦罐上代表丰收的鱼纹,不算先秦瓦当、青铜镜上的花鸟纹饰,不算两汉墓室里的彩漆绘马、神龙异凤。花鸟从动物植物画摆脱为人物画作装饰的地位,单独作为画面主体的唐代算起,也有1300年历史。

唐朝国运昌盛,贵族醉心犬马声色之娱,豢养鹰犬猎豹,赏花游宴,庭院中种花养鸟十分普遍。最有影响的花鸟画家是边鸾,他最负盛名的创作据称“穷羽毛之变态,奋花卉之秀妍”,即可以真实画出鸟类各种羽毛的颜色变化。由于年代久远,唐时花鸟画留存至今的也寥寥无几。

五代分裂之际,中原战乱不已,相对安定的地区转移到西蜀和南唐。花鸟画也在这些地方得以延续和发展,最著名的,是黄荃和徐熙。

黄筌,是一个极其幸运的画家。从17岁入宫起,他经历了前蜀、后蜀,直至进入宋代,不但没有因为朝代更迭而失势,反而一直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恩宠。他在宫中生活了50多年,画风完全是与这个富贵阶层的审美与需求联系在一起。而且随着他和他的儿子在宋代宫廷的不断攀升,黄家花鸟的艺术形式与格调,成为宋初画院评定绘画作品优劣取舍的标准,使画风盛行达百年之久。

黄荃花鸟存世也并不多,从仅存的《写生珍禽图》中,可以看出,形象惟妙惟肖之外,还贯穿着一种耳熏目染,天然而成的贵族气质。这是长期的宫廷生活造成的,其耳目所习,“多禁篽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是也”。宋代《东斋记事》中谈及:“黄筌,黄居寀……其家多养鹰鹘,观其神俊,故得其妙。”如此见识,绝非平头百姓可以获得。而作为宫廷画家的职责,就是满足帝王贵族的好奇心与热衷富贵繁荣的心理需求。

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对几个时代的花鸟画的审美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宋徽宗赵佶。

从历史功绩上来说,宋徽宗无疑是一个昏庸的统治者,但在文化史上,徽宗酷爱艺术,花大量财力在国民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上。他不仅是画院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同时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画家和水平很高的鉴赏者。宋徽宗酷爱花鸟,他的绘画自有一股天真的端庄和矫情。他曾画过鹤的二十种不同姿态,画鸟雀时用生漆点睛,黑豆粒般地凸出在纸绢上,使眼珠发亮,十分生动。而且他也要求画家师法自然,把握对象的“情态形色”,讲究物理法度。贵为一国之君,他会为了画中的孔雀升墩先要举左脚还是右脚而校真儿。

追求禽鸟真实的动态可以理解为一种炫技。从魏晋唐代很多故事中,都记载了画师画得鹰鸟有多么逼真,引得真的猫犬上前扑捉的故事。当然可以为理解这是一些夸张的修辞手段,是画家自我推销的好说辞。杜甫的一首题画诗《画鹰》这样写道: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诗人用惊讶的口气说,为何在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一句话表达出绘画的生动程度。黄荃之子黄居寀作品《山鹧棘雀图》中,有一只山鹧在岸石之上曲腿翘尾,正欲饮水,但似乎石头过高,水面太浅,欲饮不能。山鹧这特定的神情动态,表现得妙趣天成。

而另一个方面理解,自谢赫提出六法,就将“气韵”生动推及“象形”和“传模”之上。宋徽宗将这种对“意境”的绘画要求提高到普及的层次。他成立翰林书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为题刺激考生使用更加有意境而婉约的创作。如题目“山中藏古寺”,获得第一名考生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

一国之君需要炫耀的早就不是财富,而是文雅与格调,就极大地刺激了中国花鸟画将“气韵”“意境”的高远推到最高。皇上的需求就是“刚需”。宋代宫廷画家的地位被提到在历史上最高的位置,力图进入画院的画家也趋之若鹜。善用水墨淡彩,有野逸之趣的徐熙可以在五代南唐之时与黄荃一分天下,但其子徐崇嗣为了能在北宋宫廷吃得开,只能效诸黄荃之格,并进一步创造了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法。北宋宣和御府中所藏徐崇嗣画,“率皆富贵图绘”,与野逸画风已有所不同。

直到文人画盛行的元代,米芾才将徐熙捧到黄荃之上的位置,“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此为后事了。

静物之逼真

再来看看西方的动植物题材画—静物。Stilllife,这个名称源于荷兰语Stil-leven。在17世纪中期之前此指不动(Still)状态的自然(leven)。从第一张标准静物画开始,这种画面的构图就是被人布置过的现实:花束是被剪断插在容器中,各类瓜果被采摘下来,甚至被切开,飞禽走兽是被猎枪打死的,鱼是在砧板上等待去鳞开膛的,一切都是被人为处理好,又将为人所享用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安排?这要联系到静物产生的根源。

nlc202309041004

古罗马遗迹里,在房间会放一些相应内容的镶嵌画,来表明功能区。比如沐浴题材的绘画会放在浴室,动植物画放在厨房里供就餐时增加食欲的,甚至在倒垃圾的位置都会镶嵌一些吃剩的鱼骨和鱼头来指示位置。在庞贝古城的秘仪庄里发现的《有桃子的静物》,可能那个部分的确是用来摆放水果和饮料的。

实用性和现实性,是以科学性为先导的西方艺术观。在被意大利的辉煌所覆盖的文艺复兴盛期,很少有描绘动植物的绘画。他们更喜欢画那些神袛一样健美的裸体,在奥托·本内施 《北方文艺复兴艺术》中,这源自十分现实的因素—意大利比较热,人们普遍穿得少。

相对寒冷的尼德兰,人们要吃足够多才能保暖。静物画可以再尼德兰地区普及,更像对食物炫耀式的铺陈。“他们对活的动物并不感兴趣,只有即将上餐桌的东西,才能表达对安宁富足的生活由衷的喜悦和热爱。”一种从外部世界回到隐私的家庭生活的向往,一种对家庭环境的自豪感,显示了人类社会对物质世界征服的能力,和对大自然馈赠的依赖。

尼德兰地区属于日尔曼,与浪漫而浮躁的南欧人不同,尼德兰民族不容易受外貌诱惑。“他们更能受到理性控制,不怕难堪,不怕凄惨,不掩饰,哪怕是粗俗的丑恶的”。这样的审美趋势之下,绘画大师们如果他们想取悦于人,靠艺术糊口(意大利画家靠皇室和教会生活,而尼德兰画家靠卖画新兴有钱人和富裕的市民生活)就必须大众需要什么就画什么。

就像当下大众依然喜欢写实绘画一样,尼德兰买画的主顾们也是要求越像越好。如果像宋徽宗的画家一样把“山中藏古寺”画成和尚挑水,尼德兰金主能直接砸了艺术家的饭碗。这并不是臆造,画人像超级牛的哈尔斯就因为主顾一句“画得不像”就全额退押金,一度十年没有订单,被面包商逼到破产。伦勃朗在《夜巡》里画了一些奇怪的人物从此丢了名声。

尼德兰在几个世纪中都是全球贸易和殖民统治的中心,发了财的商人和殖民者把世界各地的风物带回国内,以科学或收藏的方式展出,没有人关注他们究竟产自何方,最重要的还是足够的多:威尼斯的玻璃制品,中国瓷罐,地中海沿岸的桃子,法国的奶酪,这些静物画可以满足订画雇主的虚荣心。欧洲科学的进步让人们更信奉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狩猎静物画是资产阶级有钱有闲的有力证明:悬挂的鱼鳞中反射着一旁柠檬的光,银汤勺上倒映着井然有序的内室,甚至可以看到安静的女主人,男主人的绸缎和毛皮衣服也能露出一角。在杨·凡·艾克许多室内画中都有这样的表现。“静物画没有为驰骋的想象留下空间,也没留下文学叙述或哲学反思的空间。当客人看到这些画时,心里想的是,天哪,主人真的拥有画中的东西”。

静物画的另一个实用意义是信仰和劝世。圣经旧约创世纪中写道,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像其他圣经题材画一样,有很多画家来表现圣经上的这一段话。而这段话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来展示瓜果蔬菜和动物,以显示它们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宗教画中的静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橘子象征贞洁,花团象征繁殖,水罐象征纯真,玫瑰花象征神圣的爱,凋谢的花朵、腐烂的水果代表对死亡的畏惧,沙漏钟表标志着生命的短暂,书与鹅毛笔表示人类的知识等等……笃信宗教的意大利,卡拉瓦乔将这类静物画发展到极致。而它的购买者往往教会,或者一生致力于宗教的教会人士和信徒。

由此可见,一个力求肖似逼真以达到照相般的效果,一个则曲尽物理蕴藉了创作者的主观因素。一个是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物我两忘。一个表达的是对自然的畏惧,或者征服的愉悦。不同的哲学基础,造就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在一个题材下走向完全不同的审美与方式。

末流之于主流

17世纪世纪荷兰的辉煌证明,题材的选择并不能标志一幅画的成功与否,平凡的事物也能构成一幅悦人心目的佳作。但在同时代的法国,学院派依然认为静物画是艺术的低级形式,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时期,所有画家都把目光投向宏大题材、浪漫情怀中,他们中的佼佼者作品挂在皇宫和博物馆中,而静物画只能在市民阶层消费。

在“为艺术而艺术”运动中,有一句口号“画得好的胡萝卜比画得不好的圣母好”,18世纪的夏尔丹曾一度赋予静物以不朽品质,把它提高到了“大艺术”(Major Art)的地位,完全改变了人们对静物画的偏见。这一理想在印象派画家中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塞尚专注于静物,给后来的艺术界带来极大的震撼。他笔下的苹果是“一只没有政治,没有思想,没有雄心壮志,不急不躁,不会故作深沉的苹果,它清新芬芳真实可触,忠实于自己的自然属性,安静而光泽”。他让静物画有回到最单纯质朴的“静”的感觉中。

到了20世纪,纯艺术语言的探索成为西方艺术主流。艺术思潮开始忽视画中文学轶事的因素,追求画面结构和新的笔法。不带有情绪色彩与故事性的静物画成为20世纪艺术运动最重要的试验田。专事“静”物的艺术家莫兰迪,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画主题,画面中所透出的幽雅恬静和哲理,达到一种甚至在精神境界上与中国文人画异曲同工的妙处,无不与东方人之审美特性相契合。在他的身上,陷入超级写实的静物画得到全新的延伸。

元之散淡

“太阳底下无新事”,衰弱与转型,在中国宋代之后的花鸟画坛上也在不断上演。

蒙古铁骑踏破中原,让萦绕在汉士大夫心灵世界上的最后一抹神光彻底破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更真实地透露他们内心世界的凄凉意,从理性到现实所透彻着悲凉。

蒙古统治者把天下按人种分成四类,南方汉人是最低一等,把天下按职业分成十类,汉族士人只在乞丐之上。曾经辉煌的院体画一去不返,元人所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现实。元代不设官方画院,曾经游牧几千年的蒙古贵族对绘画的需求,主要强调实际应用,所设的“画局”,完全属于工艺性质,与“油漆局”、“裱褙局”、“销金局”同列。

一些宋代遗老遗少的士大夫文人和在野的江湖画家成为元代主要的绘画队伍。他们中比较幸运的人可以靠持有土地或变卖家产维生,其他人只有从事教书、行医、算命或为歌妓和艺人写曲辞和剧本。其中自然有一批以卖画为生,如以《富春山居图》闻名于后世的黄公望,因事入狱,出狱后浪迹江湖,以卖卜为生,亦以卖画度日。也有南宋遗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群没有实际组织和抵抗能力的文人,采取象征性、仪式化的举动,在绘画和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丧国之痛。

nlc20230904100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群文人在花鸟画中推崇“超逸”、“古意”、“士气”,在题材、技法、审美倾向上不自觉地表达文人的情趣和爱好,从而带来元代绘画题材、风格以及技法上的巨大变化。从此在中国绘画史中,除了明初有院画的短期复兴,业余画家便一直居于历代绘画创作的主导地位,这个变化是从元代开始的。

历史都是有文化的人写成的。元近百年历史中,残山剩水、一角半边虽然流芳千古,但画技精妙而备受推崇的花鸟画家依然层出不穷,以唐棣、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姚廷美等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承继严谨写实画风,强调写实。只不过在文人史学家眼中,因为“品味”,“工匠”画而被排挤出了历史的花名册。

明清之世俗与多样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善用贤良,笼络文人,但同时又性格多疑。明代画院在组织形式以及规模上,都已经无法与两宋相比,画师没有固定的绘画场所,只能等待皇帝下诏入宫作画,而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美化装饰殿堂。

明代宫廷画家中擅画花鸟者很多,边文进父子、孙隆、林良、吕纪都是花鸟画高手。因为明皇室对元代遗风尽力打压,所以保守起见,这些花鸟画家都追溯宋画遗风。在宣德以后才逐渐吸收元人写意画风,林良能工能写,但最擅水墨写意,画鹰更为拿手。吕纪的花鸟画则以工笔重彩风格为主, 远师两宋, 近学边文进,造型精确,设色富丽,大幅花鸟多以树石环境衬托。但随着明代对文化的控制越来越严酷,画院内也出现同行倾轧,腐朽堕落的现象,这让本来就走下坡路的院画越显式微之势。

另一个自由的评判体系却在民间悄悄兴起,那就是绘画市场。明代市民经济的繁荣给没落画家提供了改善物质生活的机会,许多画家公开列出“润格”售卖自己的诗文字画。其中很多文人画家,沈周曾遇“贩夫牧竖”来索,也“不见难色”,文徵明在给学生朱郎的书简写道:“扇骨八把,每把装面银三分,共该二钱四分,又空面十个,烦装骨,该银四分,共奉银三钱,烦就与干当干当。徵明奉白子郎足下。”仇英当时卖画价位在“五十金”到“百金”之间。一个更加公开平等的书画市场在明代中期形成,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俗之风的绘画商品化高潮。

最著名的市场先锋当属唐寅。之所以卖得好,除了画工,还有文学水品,“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老派文人的捻酸含醋哭穷的一套词,让他在民众中获得远高于其他人的欢迎度,难怪他的老师周臣分析为何卖不过唐寅时,坦然的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市场看的是推广能力而不能倚老卖老。

吴门画派引领了花鸟画的风气,他们引导着明代花鸟画也像文人雅趣与市民爱好方向发展,画起来更迅速并更体现“才气”的写意花鸟成为主流。而费时费力贵气十足的工笔花鸟变得稀有起来。

清朝是继元朝后中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各代皇帝都通晓汉学,康熙、乾隆二帝对汉学有极深的造诣。但对在野文人的高压与集权远胜元代,使一大批文人处于一种灰暗的个性心理发展态势中。无心政要,独善其身,花鸟画转换成孤寂的心性笃守和文娱墨戏,洋溢着对现实的不满、讽刺和批判。多样性文化,即造就了朱茸带有疏离古怪意味的花鸟画,出现了御用西洋画师郎世宁这样的花鸟奇葩。不过,作为中国绘画样式风格的最终成型期,清代的花鸟画崇古和务新两种趋向,为延续至今的当代花鸟画提供了比较广泛的趋势。

花鸟画教学 篇12

一、花鸟画在宋代的地位

宋代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宋代开始, 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画科形成各自独立发展的领域, 皇家画院的建立也使得中国传统绘画达到了空前的历史地位, 艺术典籍层出不穷。皇家画院编撰的《宣和画谱》、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邓椿的《画继》、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韩拙的《山水纯全集》、米芾的《画史》、沈括的《梦溪笔谈论画》、饶自然《山水家法》等。其中, 宋代重要的皇家艺术典籍《宣和画谱》, 全书共20 卷, 著录宋徽宗时宫廷所藏的魏晋以来历代绘画作品, 共计画家231人, 作品6396 件。按题材分为十科:道释49人, 人物33 人, 宫室4 人, 番族5 人, 龙鱼8 人, 山水41 人, 畜兽27 人, 花鸟46 人, 墨竹12 人, 蔬果6人。只看花鸟科就记录有46人, 若按广义的范围来理解花鸟画, 可以把畜兽、墨竹一起并入, 有85 人, 可见花鸟画在上流社会很是繁盛。

不过这种体现在数量上的繁盛与花鸟画的地位并不成正比。北宋米芾曾在《画史》中提道:“鉴阅佛像故事图, 有以劝戒为上;其次山水, 有无穷之趣, 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于仕女翎毛, 贵游戏阅, 不入清玩。” (1) 对于达官显贵者, 花鸟画是用来“贵游”“戏阅”“赏玩”, 并不列入上流的物品, 更介乎于娱乐、游戏之物。虽然只属于上流社会的“玩物”, 但其艺术造诣是不可否认的。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对当时的花鸟画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曰:近代方古多不及, 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 仕女牛马, 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 花竹禽鱼, 则古不及近。” (2) 由此可见, 花鸟画在当时的艺术成就已经与山水、人物齐平, 又由于其作为独立艺术开始发展的起始较晚, 因此在当时的发展态势更是迅猛。

二、宋代花鸟画的美学思想特征

宋代花鸟画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历史舞台。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创造, 其隐含的思想、呈现的面貌必然受到其时代主流精神观念的影响, 因此要剖析宋人花鸟画的美学思想就不得不先讨论宋代时期的社会主流文化思想。宋代在文化政策上, 提倡开放的、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 因此在宋代社会主流文化思想中, 既有儒家的“德治”“礼治”“人治”, 也有释家的“一切皆空”“因果”和道家的“无为”“道法自然”。同时, 还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以道家、释家为行为、思维方式的程朱理学也在这一时代从青涩发展到成熟。而宋代的美学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一) “修身养性”的行为自觉, “格物致知”的绘画理念

在儒家的影响下, 宋代花鸟画有着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思想特征和行为自觉。儒家提倡的德治、礼治和人治占据宋代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其中“德治”思想主张用道德感化人, “礼治”用君臣尊卑伦理规范约束人, “人治”重视人的本质发展, 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提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任务即为“修身”。作为有治国平天下志向的君子必须增加自身修养, 积累文化底蕴, 这个思想左右着治国平天下的人们。其为何人?答曰:贵族、文人士大夫、普通民众等, 占据着社会各阶层, 是社会的主流。在宋代画院中, 画家均须参加考试, 并根据诗文进行创作, 考进画院皆有官品在身。每个人都饱读诗书, 不是脑中空泛之辈。儒家的行为、思维方式, 让花鸟画家修养深厚、厚积薄发、胸中有竹。

再看上述引文中的“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这种儒家提倡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让花鸟画家崇敬自然、贴近自然。从大自然的造像中提取各自的素材, 并养成认真观察, 深究物象细节而认识事物的本质、造型规律, 然后着手个人的绘画创作。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提道:“鸟兽草木之赋状也, 其在五方, 自各不同, 而观画者独以其方所见, 论难形似之不同, 以为或小或大, 或长或短, 或丰或瘠, 互相讥笑以为口实, 非善观者也。” (3) 又有明代董其昌评宋画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之句:“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 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 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 (4) 宋画, 画非只画画中之意, 存画外之言, 诗中藏画, 画中藏诗, 互为延伸, 难能可贵。诗与画皆为内心的映照, 由内而外的创作方式正是儒家通过内省的修身理念, 带动了从人的内心世界来认识外物的格物方式。契合了中国绘画由内而外的独立创作行为, 让绘画不仅成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手段, 更成为修身养性的途径。

(二) “清静无为”的内心追求, “守静笃”的画面意境

道家、佛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使得宋代美学呈现清雅与静谧的美学追求。道家崇尚自然, 主张清静无为, 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 无所不容, 自然无为, 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养生, 希望生命无限延长。道家思想核心为“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形神兼养”等。《老子》《庄子》有“致虚极, 守静笃”“心斋”“坐忘”等。道家的“守静笃”“心斋”“坐忘”与佛家的“空”“清静”虽主张不同, 但修行行为却相似。道家的这种顺应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 影响着宋人的处世方式, 对于美学观念的影响则在于观察自然时、表现自然时的处理方式。

在道家、释家求真、恬淡、守静笃的精神影响下, 宋代花鸟绘画中体现出静谧、恬淡的意境追求, 画面显现出亲近自然、贴近自然的清静、情志等。画家通过自我修养、内观反省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万物, 以涵养心性的修为方式滋养自身艺术厚度, 以求厚积薄发、胸有成竹, 这样的修养方式所催生的宋代文化是一种平淡恬静的审美观。与绘画想通的书法、琴棋、诗歌等艺术形式, 其追求的审美观念也是那种平淡、细腻的情感。佛家的世界万物皆有因果, 与画理相通。“提笔时澄心静虑, 意在笔先, 神思专一, 不杂不乱, 然后落笔……详审四时, 荣枯老嫩, 随意下笔, 自然枝叶活动, 生意具足, 若待设色而后成竹, 则无复有画矣。” (5) 落笔之前讲究静心、专一, 描绘花鸟树木要符合自然中事物的规律、结构、四季枯荣等特征, 这与道家的清静、顺应自然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三) “穷理”的绘画执着“, 内省”的涵养方式

宋代理学影响和启发了宋代的绘画观念中平淡天真的生动意境、引人深思的言外之意。宋代绘画讲求自然生动, 画理通自然之理, 画面中的景、物、情、趣都应符合自然的规律。艺术造诣极高的宋徽宗画仙鹤居然能深究至仙鹤踏石左右脚的先后, 并以此严谨的态度来挑选宫廷画师, 可见其对自然之理的追求。这种“穷理”的执着影响着其时代的绘画理念。北宋仲仁《华光梅谱》就有对于花卉画法严格要求:“三十六病:枝成指捻, 落笔再填。停笔作节, 起笔不颠。枝无生意, 枝无后先。枝老无刺, 枝嫩刺连。落花多片, 画月取圆。树老花繁, 曲枝重叠。花无向背, 枝无南北。雪花全露, 参差积雪。写景无景, 有烟有月。老干墨浓, 新枝墨轻。过枝无花, 枯枝无藓, 挑处卷曲, 圈花太圆。阴阳不分, 宾主无情。花大如桃, 花小如李。弃条写花, 当桠起蕊。树轻枝重, 花并犯忌。阳花犯少, 阴花过取。双花并生, 二本并举。” (6)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辩》亦写道:“人物如尸似塑, 花果如瓶中所插, 飞禽走兽但取皮毛, 山水林泉模糊遮掩, 屋庐高大不称, 桥彴强作断形, 山脚水源无来历。凡此数病, 皆谬笔也。” (7) 可见宋人绘画穷尽自然之规律。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同时拥有道家、佛学的行为、思维特点。道家讲究思辨、讲阴阳, 佛学讲一切皆空, 在修养方面道家、佛家均“主静”。“理学影响下的宋代文化的内省思维方式、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涵养心性的修为方式以及平淡的审美观, 启发了宋代绘画观念, 而绘画观念规范了绘画实践, 而绘画实践又丰富了理学的实践方式。” (8) 从这样的思想观念中可窥见宋代理学在修身养性、提高人格修养方面与禅宗、道家注重个人内在修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宋代花鸟画美学思想中体现出注重个人心性涵养的积淀、平淡恬静的画面意境、规范的绘画法度、画面的弦外之音。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的绘画意境。明代董其昌也在他的《画旨》中提道:“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 定非知诗人。’余曰:‘此元画也。’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 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 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由此可见, 其实画的是画也不是画。

当然影响是互相的, 理学影响了宋代绘画的思想观念, 规范了格物致知的绘画观念及创作实践, 绘画也反过来丰富了理学的修养方式, 与诗、词、歌、赋的艺术形式一起作为个人的心性修养途径。这与宋代绘画讲涵养功夫, 注重画家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理”之于绘画, 不仅使得画家正确对待自然之规律, 也使得绘画作品有了更耐人寻味的境界。如“四君子”“岁寒三友”之类的题材, 描绘景物的同时也在表达画外之人性、品行, 花卉作品也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比兴与联想。可见, 宋代理学思想与美学思想是互通的。宋代美学思想表达出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描绘追求自然的规律、道理, 同时用外物的比兴隐喻和内在的内省及穷其道理表达执着。

(四) 怡情雅兴的“玩物”, 脱离束缚的洒脱

由于宋历代皇帝的推崇, 宋代画院主导着宋代时期的主流审美思想。而宋代画院最初成立时, 原五代时期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 因此宋代画院的审美特征及美学思想, 均可与唐五代绘画思想相衔接。而花鸟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蜀时画院画家黄筌、黄居寀父子。皇室子孙们从小接受经典艺术作品的熏陶, 各自有着自己的艺术建树, 其中不乏艺术大家。拥有阶层领导者及艺术支持者的双重身份, 其艺术导向无疑对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南宋邓椿《画继》中有这样的描述:“徽宗皇帝天纵将圣, 艺极于神。即位未几, 因公宰奉清闲之宴, 顾谓之曰:‘朕万几馀暇, 别无他好, 惟好画耳。’故秘府之藏充牣填溢, 百倍先朝。又取古今名人所画, 上自曹弗兴, 下至黄居寀, 集为一百帙, 列十四门, 总一千五百件, 名之曰《宣和睿览集》, 盖前世图籍, 未有如是之盛者也。于是圣鉴周悉, 笔墨天成, 妙体众形, 兼备六法。独于翎毛, 尤为注意, 多以生漆点睛, 隐然豆许, 高出纸素, 几欲活动, 众史莫能也。” (9) 宋徽宗的作品中, 花鸟画占了很大的比重, 且有很高的造诣。从他追究仙鹤走路先迈哪条腿的执着开始, 他的艺术倾向即引领了皇室贵族、官宦文人中的一批花鸟画艺术精品。从其作品来看, 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尊重、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与穷理的绘画理念, 以及崇尚线条精细、色彩丰富、追求恬淡天真的审美观念。亦可管窥“黄家富贵”的富丽堂皇、精致细腻的画风。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花鸟画在当时是皇室贵胄们的赏玩之物, 北宋米芾曾在《画史》中提道:“鉴阅佛像故事图, 有以劝戒为上;其次山水, 有无穷之趣, 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于仕女翎毛, 贵游戏阅, 不入清玩。” (10) 对于达官显贵者, 花鸟画是不列入清雅的赏玩品, 更介乎于娱乐、游戏之物, 只属于上流社会怡情雅兴的“玩物”。既然是“玩物”, 那肯定追求“趣“”意”, 不会那么工整而正统, 正是它不用那么“循规蹈矩”才能显示出脱离束缚的洒脱。也正是因为有“玩物”的身份, 才使得花鸟画脱离传统的藩篱, 树立起独特的艺术面貌。

结语

通过对宋代美学思想的梳理及当时思想对美学思想的影响分析, 可窥见宋代美学思想中蕴含着儒、道、释及理学的影响, 怀着兼容并蓄的宽大胸怀形成了宋代美学思想中“修身养性”的行为自觉, “格物致知”的绘画理念;“清静无为”的内心追求, “守静笃”的画面意境;“穷理”的绘画执着, “内省”的涵养方式;以及追求意趣、脱离束缚的洒脱不羁。有了这样的基础, 我们再看其时代的作品, 就能发现宋代花鸟画中格物致知的精神对笔墨的讲究、对“神会”的表现、对静谧而优雅的意境追求。当然, 宋代花鸟画美学思想特征绝不仅仅表现为对画面元素的组合及绘画技法的追求, 而是在穷极自然之理的同时表达弦外之音、画外之意。它已经成为当时文人表达思想的窗口, 体现出当时的主流审美观、世界观、处世观等。也为后世展现其时代的恢弘气势, 代表着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巅峰。

摘要:宋代是一个艺术转折的时代, 从宋代开始诗、词、歌、赋达到顶峰状态, 有了各自完整的体系及风格流派, 绘画中人物、山水、花鸟完成各自的独立领域, 形成各自里程碑;宋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 综合道、释、儒的思想流派, 以及以此基础上产生的程朱理学, 并杂糅了唐五代以来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形成当时主流文化及审美取向, 其美学思想影响着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宋代皇家画院的建立, 使得大批文人开始重视绘画, 专职的画家亦有机会大展拳脚, 花鸟画也在宋代脱离山水、人物画自成一体, 因此产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宋代花鸟画精品。亦使得花鸟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取得不朽的地位, 也从一个侧面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美学思想。正是在宋人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使得宋代花鸟画达到了一个巅峰, 思想的开放也爆发出笔墨的变化。当时有崔白不同于院体画富丽堂皇的闲逸情怀, 亦有文人梁楷引领中国水墨写意画的风潮, 也有文人苏轼在书法上的巨变, 这些变化不能不说是当时美学思想积淀及思变的结果。追寻这种变化背后蕴藏着的美学思想积淀及变化规律对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上一篇:煤矿顶板破碎巷道掘进下一篇:有向图理论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