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术语

2024-10-16

中医药术语(精选11篇)

中医药术语 篇1

中医走向世界的目的是为了与世界各民族的医学相结合, 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故此, 准确地翻译中医药文献是中医国际化的首要任务。目前, 种类繁多的中医双语词典及两套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方案为中医翻译提供了便捷的参考工具, 然而, 在翻译实践中分歧现象依然存在, 原因值得令人思考。笔者通过对比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双语词典及两套标准化方案中几个基本中医术语的英译, 探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过程中意见不一致的根源, 提出解决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争论的一些意见, 现总结如下。

1中医术语在英译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翻译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复杂的事情之一, 中医英译因为涉及语言国情方面的知识更显复杂。郭建中引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观点, 各种语言具有同等的表达力, 同时他也承认语言存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 不同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难得多[1]。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的符号转换涉及更多的是文化差异问题。在对中医文献英译的过程中, 中医术语英译一直是关键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 1) 由于古汉语的语义、语法体系不同于现代汉语, 翻译过程中经过两次语码转化, 信息的缺失和遗漏是不可避免的; ( 2) 译者主体性的差异和背景不同, 翻译时必然会按照个人理解来翻译, 所以对某些术语的理解往往会存在差异; ( 3) 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不同,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经脉等为基础,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剖学、组织细胞学等为基础。前者是从整体的角度阐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进而确定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后者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创建并推动医学发展。所以,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于某些脏器的功能或疾病的名称涵盖范围不同, 这为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正因为如此, 中医英译一直以来可谓“百花齐放, 各家学说”。有译者曾提倡借用现代医学词汇来翻译中医名词术语, 甚或建议采用拉丁词缀仿造像“acupoint”这样的英译词汇, 其理由是强调译语应具科学性; 也有译者提出采用直译加音译的方法来忠实地反映中医术语概念和特殊性; 还有一些译者采取编译的方法, 对中医核心词汇进行翻译, 仅以 《内经》为例, 笔者手头现有的英译版本达十余种, 其中全译本就有两个版本, 节译和编译版本则更多。

2两套标准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译文不一致问题

根据译文特点, 主要有以《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 以下简称为《标准》) ( 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为代表的规定性词典及《实用英文中医词典》 ( 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为代表的描写性词典。

两套方案是不同组织、不同地区中医专业人员针对各自使用范围研究的成果, 《标准》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合作的成果, 向其各国会员组织 ( 55个国家及地区的174个成员组织) 推荐使用,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 ( 以下简称《国际标准》) 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组织8个成员国的22位专家审议, 主要应用对象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具有传统医学的国家。两套标准化方案均以常用术语为收录词汇原则, 且根据专业对术语进行分类, 收词量都在4000左右, 均坚持“对应性”这一翻译原则, 《标准》尤其提到“同一性”原则, 翻译方法都以直译为主, 肯定了用现代医学术语翻译的必要性。具体异同以几个中医术语译文为例, 参见表1。

从译文接受者的角度来看, 其中的“任脉”, 《标准》英译成“conception vessel”, 是明显的误译。“任”是“指导”或“委任”之意, 任脉的功能是统摄阴脉, 译作“directing vessel”, 会更达意贴切。就原语读者而言, “脉”译为“vessel” ( 血管) , 又是误译, 应该改译为“channel或meridian”较为合适。“冲脉”的翻译从当初的chongmai到后来的Flush Vesse l ( FV) , 最后才有了“Throughfare Veseel ( TV) ”的英译形式。仅就上文列举的术语, 两套方案中至少有三个的译文是不同的, 所以,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订、更正的过程, 5 ~ 10年修订一次会更合理。

最初, 笔者与许多同行一样, 在对中医一知半解时, 也将该标准化方案捧为至宝, 翻译查阅时不假思索进行引用。经过多年对中医知识的深入接触后, 特别在反复研读《内经》 后, 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古汉语, 集哲学、美学、语义学为一体, 中医术语英译几乎无法用规定性翻译方法来表达其中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 推向世界的中医药和传统中医应加以区别对待。中医走向世界, 目的是与现代医学结合, 推广其毒副作用小、疗效优和独特医学知识。因此, 侧重医理方面的文献可以按照标准化方案来翻译。中医经典文献的翻译, 要有所保留, 以彰显民族的文化特色, 如文学性较强的《黄帝内经》在翻译时就不能完全根据《标准》进行翻译。

目前中医药翻译界之所以各行其是, 相关词典书的编纂标准不统一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要使国内的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翻译日趋完善统一, 同时又能被译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笔者认为出版一部内容全面、译文统一、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词典, 是最好的捷径。

3中医术语双语词典在中医英译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3. 1中医双语词典推动了中医英译事业的发展

一般而言, 当知识体系由某一语言系统传至另一语言系统时, 双语词典可发挥多样性功能, 正值传播初期传入方的对应词汇尚待确立时, 双语词典就是一套由翻译人员向本学术领域提供的一系列可供领域范围内所有成员使用的译入语词汇[2]。中医药走向世界推动了中医对外交流和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 各种形式的翻译活动又催生了中医药术语双 ( 多) 语词典纷纷问世。这些中医药术语双 ( 多) 语词典的大量出版又为翻译活动提供了得力的工具, 有助于翻译活动的进一步广泛开展[3]。狭义而言, 双语词典等同于翻译词典, 专供翻译人员使用。目前, 中医专科词典种类繁多, 相应的各科中医双语词典也应运而生, 如《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 《汉英中医药大辞典》等, 不胜枚举。

3. 2现行中医双语词典在使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

就词典的宏观结构而言, 各词典收词原则基本是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和临床诊治等用途收录,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哲学概念特点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特有的生理学的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与精气神、极具中医特色的经络腧穴和中医病理学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就词典的微观结构而言, 各词典区别主要体现在收词量、检索方法及释义等方面, 而释义原则的差异是造成术语英译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中医药双语词典与一般专科双语词典的编纂又有所不同, 许多中医术语在英语中并无固定指称, 因而一个术语, 有的双语中医药词典少则给出一个释义, 多则二十多个释义。个别词典中, 古代中医用语与现代用语未作区分, 检索方法各异, 例如《实用汉英中医词典》 ( 张奇文,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按照汉字笔画检索, 《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 ( 李照国,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采取拼音检索, 《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 ( 谢竹藩, 外文出版社, 2002) 则按照中医术语分类进行检索。重复性编纂越来越多, 耗时费力, 缺乏针对性。

现已面世的众多汉英中医药双语词典, 应用对象大多都是国内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和中医翻译工作者。那么, 对于不通汉语的外国中医爱好者来说, 通过一部实用的中医双语词典了解中医基本概念是其中一条途径。下面再以中医核心词汇“精”“气”“神”为例, 简要分析两部中医药双语词典对应的英译形式, 参见表2。

《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 原一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侧重规定性, 虽然对于“精、气、神”给出了一个义项, 但是在释文中解释了该词目的内涵意义。《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 ( 郑凤钦,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 直接给出几个义项, 让读者自己选择, 由此看来, 某些中医术语的释义无法遵从科学术语的“单义性”原则, 让词典使用者难以取舍。

中医双语词典是否需要释文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 ( 2002) 与《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 1997) 以较为准确的释文, 揭示了中医术语的内涵。《中医汉英英汉大辞典》 ( 1994) 则只提供译文, 笔者认为, 词典有无译文视词典使用者而定, 释文详细的词典适用于中医初学者, 无释文词典适用于从事中医翻译的专业人员。有学者提出双语专科词典的释文应遵从针对性、实用性和相关性原则。笔者认为, 对于中医双语词典而言, 英汉和汉英词典最起码要做到有一定的对应性。

中医术语词目的确定应遵从什么样的原则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例如,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是《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 ( 2011) 中的一个词条, 20个汉字, 但其所录入的最短的词目如“神”仅一个汉字。所以, 中医双语词典的词目的确立原则还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 最好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体系。

4结语

中医名词术语一旦标准化就会面临某些内涵意义的丧失, 因为标准化方案在强调对等的原则下只给出术语对应的英文释义。因此, 标准化方案适合中医专业人员, 如中医翻译者, 中医务工作者等。真正让中医走向世界, 为全世界普通大众所了解运用, 有必要发行一部通用汉英中医词典及与之对照的英汉中医词典, 这样, 中、西方在中医交流方面才会逐渐消除隔阂。正如洪梅博士引用Giovanni Maciocia的观点, 医务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不是如何传达中医语言, 而是如何介绍中医的临床经验。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应该注重术语内涵的解读, 避免围绕词本身争而论不休[4]。此外, 不能把标准化方案作为翻译所有中医文献的标准, 尤其是像 《黄帝内经》这样颇具文学色彩的典籍文献, 同一个术语的涵义差异较大, 不能全部按照一个标准进行翻译。通过对中医术语涵义的统一规范而精确具体的译文解释, 才能逐步使国外的读者逐步了解中医的真谛, 保持中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精炼、准确的释文也应成为中医双语词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适用于中、西方的统一规范的中医双语词典势在必行, 其翻译不应以对等为主要原则, 如何在词典中准确表达术语的内涵意义并为读者所接受理解是词典编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词典编纂者与中医英译人员及中医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方能解决。本文对于中医双语词典的研究只是做了一个概述,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期待专家学者能在该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中医双语词典与中医英译是互补的, 互相促进的, 但是中医英译历来各行其是, 以至于必须要采取一套标准化方案来规定术语的英译。本文通过对两套标准化方案及两本汉英双语词典, 从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方案与中医双语词典的应用对象应根据原文风格区别对待, 同时有必要发行一套通用汉英中医词典及与之对照的英汉中医词典, 这样, 中、西方在中医交流方面才会逐渐消除隔阂。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中医双语词典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2.

[2]魏迺杰, 冯晔.实用英文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

[3]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1, 27.

[4]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72-73.

[5]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 26, 471

[6]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平洋地区)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3-32.

[7]原一祥.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58, 750, 1061.

[8]郑凤钦.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350, 505.

[9]李照国.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98-199.

中医药术语 篇2

医药招商不得不知的行业术语有哪些,比如:什么是招标/挂网,什么是挂靠,药品招商渠道,医保产品、新农合产品、基药又是什么意思?

1.招标/挂网:

国家为了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改变“药价虚高”,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对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临床药品是需要经过招标或挂网才能在医院销售的。

2.挂靠:

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挂靠方),挂靠有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被挂靠方),承接经营业务,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挂靠方向挂靠企业上交管理费的行为,是挂靠行为。医药行业中多为自然人挂靠医药公司为方便过票。

3.药品招商:

药品流通伙伴联盟关系的构建称为招商。

药品招商按渠道分为:临床品种,炒作品种,会销品种,OTC品种。a.临床一般指医院销售产品。

b.炒作的产品都是短期行为,大多数的都是通过广告的带动会出现短期的获利

c.会销指通过寻找特定顾客,通过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会的方式销售产品的销售方式。保健品行业的最主要销售方式就是会销。

d.终端一般指药店销售产品,就是OTC品种直接在药店销售。

药品招商按供货商不同分为厂家直接招商,全国总代理招商,市场调拨产品招商

a.厂家直接招商分为电话招商和办事处招商。

b.全国总代理招商:厂家将某个产品的全国销售代理权交给某公司,之后的招商工作就由该公司来负责。

省级代理(一级代理)、:完成代理产品在该省区即定的销售任务,发展在该省区的分销网络,管理该省区内的冲串货及招标事项。省级代理的条件必须是自身有纯销能力,且纯销能完成60%以上的省区销售任务,并有较强市场管理能力。

地级代理(二级代理):完成代理产品在该区域即定的销售任务,负责区域内的纯销、招标等事项。

自然人(三级代理):指的是仅操作一个至几个医院或极小区域的散户,是一、二级代理的良好补充。

c.市场调拨招商主要针对的是普药产品。

4.医保产品:

根据报销比例不同分位甲类和乙类,可以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及医用产品,可以通过医保卡按比例进行报销的药品。医保目录分国家医保和各省医保。

5.新农合产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品,跟医保类似,主要是针对县级及乡镇卫生院。

6.基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产品,09年新医改中三年确定五项重点 之“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并于2010年公布了307个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基本为常用药,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费由国家买单。同样各省也有相应的增加品种。从09年起各省都在陆续进行基药产品的招标工作。

7.串货:

中医药术语 篇3

引 言

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在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约定俗成等七项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还受到中文术语规范原则的间接影响。其中,中文的单义性及英文的回译性与同一性关系最密切,因此,本文拟从同一性与单义性的承接关系及它相对于回译性的优先性角度,论述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的同一性原则。

一 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的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是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同一概念的名词只用同一词对译”[1]。它强调概念与英文规范术语之间应具有单参照性,亦即“一义一译”,一个概念只对应一个英文规范术语,而一个英文规范术语也只表示一个概念。当某一术语与其所属概念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时,即被确立为规范术语,这一概念所属的其他术语则统归为非规范术语。

二 同一性与单义性的承接关系

英文规范的同一性原则与中文规范的单义性原则存在密切的联系。单义性是指“一个概念应确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规范中文名”[2]。作为中医药中文术语定名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规范术语要具有唯一性。当一个术语与多个概念对应时,采用分化法或淘汰法实现“一词一义”;当一个概念对应多个术语时,确定一个为规范术语,即正名,其余为非规范术语,即异名,分为又称、曾称、俗称等。单义性原则把规范术语与非规范术语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同一性原则分别予以翻译,“一词一译”,使译名在形式上也与原文保持一致。譬如“热邪”与“温邪”表示同一概念。根据中文术语的单义性原则,“热邪”被确立为规范术语,“温邪”确立为又称,“热邪,又称‘温邪’”即表述为:heat pathogen, also known as warm pathogen。

由此可见,中文定名的单义性原则是英文规范同一性原则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两者在基本理念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虽然针对的语种不同,但都立足于建立概念与规范术语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 同一性优先于回译性

回译性是指“译名结构在形式上与中文一致或相近”[1]。它是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的一项基本原则,强调译名要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用于指导同义术语、多义术语及同音异义术语英文规范时,与“一义一译”的同一性原则相悖。同义术语与概念之间具有“多对一”的特点,而多义术语、同音异义术语与概念之间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按照回译性的要求,其规范译名与概念之间也应“多对一”或“一对多”。但显然,这违背了英文术语规范“一义一译”的同一性原则。针对两原则相悖的情况,译者需权衡轻重设定优先执行级别。就同一性与回译性而言,前者是英文术语规范的一般要求,而后者是对译名形式的特殊要求。特殊服从一般,因此,当同一性与回译性不能兼顾时,优先遵从同一性。

下面从同义术语、多义术语及同音异义术语角度分别进行论述。

(一)同义术语

同义术语是指一个概念对应多个术语,即“多词一义”。多个术语分别从不同角度命名,各有侧重,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同义词。这一现象在中医药术语中颇为常见。

1.涉及解剖部位者以指称义为英文规范术语

东西方文化有别,对于一个事物的属性与功能的认识也存在差别。古代医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来认知一个事物,因而出现了除表示指称外,还同时具有表示功能、属性、特点的名词。譬如“胃腑”“太仓”与“水谷之海”即分别从六腑分类、属性及功能角度命名,三者指称义与“胃”相同,都是胃的异名。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一个事物的阐释需借助两种文化交叉、重叠的共识部分来进行。西医解剖器官的指称义与中医对人身部位的理解虽不尽相同,但经历了西学东渐以来四百余年的磨合,西医解剖观已渗透到中医对人身部位的认识之中。因此,涉及解剖部位的术语用指称义——西医解剖学名词作为英文规范术语,即“胃腑”“太仓”与“水谷之海”的英文规范术语同为stomach。

2.人名、地名、中药名以音译词为英文规范术语

人名、地名属于专有名词,按国际通则,对外翻译时统一采用音译。部分中医药人名、地名具有多词一义的特点,英译时以中文规范术语的音译词作为英文规范术语,而不另设其他非规范术语,以避免指称上的混乱。如“刘完素”“刘河间”同指一人,“刘完素”是中文规范术语,因此以Liu WanSu为“刘完素”及“刘河间”共同的英文规范术语。

部分中药名亦存在多词一义的特点。对于中药名,既往的英文术语主要使用拉丁译词、英译词及音译词三种形式。拉丁语使用者日益减少,因此不宜用作规范术语。英译词在对外交流中与原词相互转换难度较大,因此实用性也不高。音译词缺乏理据性,且音调缺失,故偶有同音异义的现象出现。但它方便双语之间的交流沟通,近年来在中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音译词富有异域感的发音赋予了它鲜明的地域性和文化归属性。出于推广中医药文化的考虑,将音译词确立为中药名的英文规范术语,英译词及拉丁译词分别为第二译名及第三译名,每一词首字母要大写。如“檀香”的英文规范术语的表达形式为:Tanxiang;Sandalwood; Lignum santali Albi。

对于多词一义的中药名,取其中文规范术语的音译词作为英文规范术语及第一译名,余者同上。如“泽泻”“水泻”“芒芋”为多词一义,“泽泻”为中文规范术语,则其英文规范术语即为Ze Xie;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Rhizoma Alismatis。

随着今后的推广与普及,音译词必将更大地方便中医药汉英双语的沟通与交流。

3.其他同义术语

中医药英译三百余年历史,产生了古籍译本近50种。译者所处时代、翻译标准、目标受众不同,所出译文亦千人千面。许多中文术语有多个不同译名,优劣不等、风格各异。如“命门”被先后译为Gate of Life、vital gate、Mingmen;“正气”被译为 vital qi、righteous qi、healthy qi。 一些译名沿用了多年,已深入人心;一些译名伴随时代的进步,还在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譬如“任脉”先后有Conception Vessel, Conception Meridian, Conception Channel,Ren Vessel, Ren Meridian, Ren channel等译名。 其中,“任”字经历了从表示“妊娠”之意的conception到音译词Ren的转变,“脉”也经历了从“血管”vessel到“子午线”meridian再到“通道”channel的认识过程。

当前的术语规范工作力求全面地占有资料,收集同一术语的不同译名。在同一性的指导下,从对应某一概念的英文术语中遴选一个等价术语充当英文规范术语,不仅与原文表示同一概念,而且内涵及外延原则上与原文完全重合。对于无合适译名者,则另行制定译名。针对中文非规范术语中的又称、曾称及俗称等,按其分类一一予以翻译,使译名在形式上也与原文保持一致。

(二)多义术语

多义术语是指一个术语具有几个彼此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意义,这些意义是由该词的基本含义引申、扩大或转移而来。虽然多义术语与它所代表的概念成一对多的关系,但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它通常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含义。规范术语时将多义术语按义项进行分解,再分别予以翻译,使一个义项对应一个译名,以实现“一义一译”的同一性要求。如术语“结”根据上下文不同,或表示“积聚阻滞”,或表示“纠缠混杂”。在与“郁”搭配时,“结”取“积聚阻滞”之意,“郁结”二字合译为stagnation。 其中,“结”为“郁”(stagnation)含义的延续,因而不再另行翻译。在与“困”搭配时,“结”取“纠缠混杂”(intermingling)之意,因而“困结”译为retention and intermingling。

(三)同音异义术语

同音异义术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书写形式或相同或不同,但意义不同的术语。因具有相同或近似的语言外壳,同音异义术语在交流中时常被混为一谈,如“证”“症”与“征”。英译时应遵从同一性优先、回译性次之的原则,打破中文术语在语言形式上的相似性,根据各词的词义确立相应的英文规范术语。即:“证”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英译为pattern;“症”表示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英译为symptom;而“征”是医生发现的异常变化,则英译为 sign[3]。

英文译名中的同音异义现象,大都是由源语言中的多个术语译为译入语中的同一术语所造成,称为“多源术语”。如以往“中气下陷”中的“下陷”与“阳脱”中的“脱”都英译为 collapse,造成 collapse一词同时指代源语言中的两个不同术语,而成为多源术语。为了消除这一不良现象,完成英文术语规范后,需在中医药学各分支学科间开展术语查重工作。同音异义词一经发现,需协商调整,根据各原文概念另择合乎规范的译名。

四 结 语

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的同一性原则与中文规范的单义性原则、英文规范的回译性原则关联度最大。单义性与同一性虽针对中英两个不同语种,但基本理念相似,都立足于建立概念与规范术语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回译性强调译名形式上贴近原文,用于指导同义术语、多义术语及同音异义术语时,与“一义一译”的同一性原则相悖。两者不能兼顾时,优先遵从同一性。对于同义术语,涉及解剖部位者,以指称义为英文规范术语;涉及人名、地名、中药名者,以音译词为英文规范术语;余者以等价术语为英文规范术语。对于多义术语,先分解义项再予翻译。对于同音异义术语,打破其固有语言形式并消除多源术语。

[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M].2012:4.

[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审定工作参考资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M].2011:1.

浅议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 篇4

中医药对许多疾病有确切疗效, 且毒副作用较小, 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形成了近年来的世界“中医热”。但是,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文字的障碍等原因, 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翻译非常不规范、不标准, 几乎每个名词术语都有多种译法, 阻碍了中医国际传播和应用, 影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 很有必要对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进行规范化工作。根据中医药名词术语自身的特点, 以及学科的翻译原则, 可以总结出以下英译规范原则。

1 对应性

就这点而言, 所选英文术语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医术语内涵, 也就是中医概念与相应的西医概念在语义上完全对应。一些疾病名词, 不管如何称呼, 它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中西医在疾病名称方面, 有很多完全对应的情况。例如, 感冒cold, 梅毒syphilis。另外, 在治疗方法上, 中西医也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所以这方面词语完全对应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例如, 放血bloodletting, 止血stopping bleeding, 止痛stopping pain。

2 系统性

术语是概念的指称, 这点强调保证中医学科概念体系的完整性。中医理论自成体系, 在翻译的时候, 除了照顾中西医术语的对应关系, 还要照顾要中医学术体系本身的系统性, 相同系列的概念术语翻译应该注意其系统性。例如, 可以按照这种原则进行外科术语“瘤”及其下位概念术语的英译。瘤tumor, 气瘤qi tumor, 血瘤blood tumor, 肉瘤fleshy tumor, 筋瘤sinew tumor, 骨瘤bone tumor, 脂瘤fatty tumor。

3 简洁性

中医用语的突出特点是简明扼要, 译名也应保持这一特点。译名不是辞典释义, 用词不能太长,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译名的信息密度。

早期很多词典采用解释性翻译, 以帮助英文读者理解中医术语的内涵,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现在, 中医走出国门已久, 中医药在国外广为传播, 国外的中医学校众多, 国内的医生访问外流, 外国人学成归国, 英文中医著作大量出版, 这些因素使得国外对于中医知之不少, 术语英译已经进入崭新的阶段。属于典型的辞典解释性翻译的意译法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因为它使得运载信息的原语被分解为多个译语词, 致使译语词的信息密度大为降低。要使介于自然与人文学科的中医术语的翻译逐渐由繁复向简约过渡, 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直译法。另外, 在不影响译名准确性前提下, 利用名词修饰名词的语法现象, 减少“of”的使用。例如, 肝肾阴虚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事实上, 根据简介性原则, 此译名更好的英译为liver-kidneyyin deficiency。

4 回译性

“回译性”指的是英译的中医名词术语在结构上应与中文形式相近, 这样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 就能较好地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国外的语言学家认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中应该以源语言文本为导向, 字对字直译可以反映中医药原貌。确实, 具有回译性的译语能较为准确地再现原文所含信息, 减少翻译过程中对信息的损益程度。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 而中医又纯属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因此强调译语的回译性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并保持其固有特色。

随着国外对中医药的了解加深, 面对中医药国际双向交流的需要, 回译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以上文提到的例子, 肝肾阴虚“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以回译性原则, 译名结构在形式上与中文一致或相近, 更好的译名为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5 约定性

早期, 很多中医术语的英译直接借用西医名词, 并不符合中医原意。但是, 根据约定俗成, 一些目前已通用的译名, 虽然与规范性原则不完全符合, 仍可考虑采用。像经络及经脉的经翻译为meridian, 这是随着WHO1981年的针灸国际标准推广的名词。学术上, 国内学者及部分国外学者都认为更早的channel, 更符合中医对经络的描述。但是, meridian已经广为应用, 约定俗成。因此, 在各个标准基本将其作为第一标准, 一些将channel作为许用词。

6 民族性

虽然可以借用西医语言翻译中医用语, 但这种借用是有一定限度和标准的。

事实上中医语言中只有一部分在西医语言中能找到对应语,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找不到的。因此, 在这部分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上就应体现民族性原则。

中医学有其自身特殊的认识体系, 在思想原则、概念范畴等方面都有自身独到的规定性。特别在文化特征而言, 中医学还只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 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定名时, 要充分考虑我国文化特色和中医药名词术语特征, 翻译是尽量保留中医文化特色。最能体现民族性原则的是一些人名、书名、部分基础名词的英译, 一般采用的是音译法, 这些专有名词采用拉丁化拼音作为第一标准。人名音译格式:姓+空格+名, 如张仲景Zhang Zhong-jing, 皇甫谧Huangfu Mi。书名选用公式:拉丁化汉语拼音+英译书名。例如, 《黄帝内经》Huang Di Nei Jing;Inner Canon of Huangdi。《仲景全书》Zhong Jing Quan Shu;[Zhang]Zhongjing’s Complete Book。基础名词:气qi、阴yin、阳yang、脏zang-organ、腑fu-organ。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 中医翻译兴起时间尚短, 很多术语英译仍然在争论中。为了更好地既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 又较为准确地传达中医药原意, 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化工作迫在眉睫, 需要中医界、语言翻译界、中医翻译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摘要:研究、制定并发布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语翻译标准是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知识, 开展国际合作, 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 总结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原则, 并加以简要介绍。

关键词: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语翻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杜, 1993:49-50.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2.

[3]朱建平.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的历史[J].科技术语研究, 2001 (02) .

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及翻译 篇5

关键词:中医术语,结构类型,语法特点,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5—0019—05

句法结构, 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组或短语。朱德熙说过:“词和词组成词组,有时也称为句法结构。” 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朱先生将词组分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1。中医术语多为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四字词组,其内部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复杂。 如“朝食暮吐”,形式上很像由两个状中偏正词组组合成的联合词组,其实不然,此术语采用了倒装的语法结构,其深层结构为“暮吐朝食”。它是述宾词组,“暮吐”为状中词组充当述语,“朝食”为定中词组充当宾语。《汉英中医辞典》的释义是:指早晨吃的东西至黄昏时呕出的症状2。《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的译文为:vomiting in the evening of food eaten in the morning,译文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深层结构蕴含的语义。由此可见,准确理解术语内部成分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是确定中医术语结构类型,忠实再现原文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中医术语进行分类, 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入手,探讨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一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是大家熟知的汉语词组的基本类型。由于述补词组在中医术语中所占比重很小,笔者拟将中医术语归入以下四种类型:

(一)偏正词组

偏正词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根据充当中心语的成分的语法特点,可将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定中词组,其中心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 修饰语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如:阴阳学说、八纲辨证、命门之火、膀胱湿热等。状中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词组等。中医术语中的状中词组具有古汉语的特点,内部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如:芳香化浊、苦寒泻火、苦温燥湿、渗淡利湿等。

(二)述宾词组 

述宾词组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泌别清浊、调和气血、和解表里、清化热痰等。

(三)主谓词组 

主谓词组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词组。主谓词组的内部结构成分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调和、阴阳转化、心肾相交等。

(四)联合词组 

联合词组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等关系的词组。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联合词组。如:阳亡阴竭、表寒里热、清营凉血、清热除湿等。

确定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助于对数目繁多的中医术语分门别类,正确理解每种类型的术语内部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打下基础。

二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中医术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专业术语,鲜明的民族性必然给中医术语打上深深的汉语烙印。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不用或少用关联词3。中医术语内部各成分之间很少用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主要依靠语义关系和隐性的逻辑关系相连接。翻译时,译者先要准确地将术语的表层结构转换成深层结构,再用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具有英语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将中医术语承载的信息精准地呈现给读者。

(一)中医术语偏正词组的翻译

这类词组中的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可分别借助英语名词复合法n+n和n+ving两种形式翻译。 

1. 定中词组的翻译

中医术语中定中词组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名词定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存在诸如材料、用途、时间、地点、内容、类别等多种语义关系。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与英语构词法中名词复合法有契合之处。复合法是英语构词法之一,是把两个或多个词干结合起来构成新词。复合词可以连着写、分开写或用连字符连接。如classroom、green house、honeybee等4。名词复合法有多种组合形式,其中n+n和n+ving两种形式在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中最为常见。

1)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语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某个部位或脏腑出现的某种病邪,定语表示病邪的处所,中心语表示病邪。这类中医名词术语可直接用n+n这一名词复合法翻译。如:膀胱湿热bladder dampnessheat,下焦湿热 lower energizer dampnessheat,脾胃虚寒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血分热毒blood aspect heat toxin。此外,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还存在内容的语义关系,即定语为中心语的内容,如阴阳学说yinyang theory可理解为theory about yin and yang。可以看出,作定语或中心语的名词可用n+n的形式翻译,那么定中词组的译文就是n+n+n的结构,如yinyang theory、bladder dampnessheat。作定语和中心语的名词都用n+n的形式翻译,该结构就成为 n+n+n+n,如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blood aspect heat toxin。

nlc202309040651

为了使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逻辑关系清晰明了,作定语的复合名词常使用连字符号。如:yinyang theory、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事实上,复合名词中用连字符连接的两个名词语义关系紧密。如“脾胃”,脾与胃同居中焦,有经络互相属络,构成脏腑相合的关系。在生理功能方面,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着消化功能的正常,两者密切相关。为了使译文简洁明晰, “经络学说”“下焦湿热”“血分热毒”“脾胃虚寒”可分别译为meridiancollateral theory、lowerenergizer dampnessheat、bloodaspect heattoxin、spleenstomach deficiencycold。

2)述宾词组(定语)+名词中心语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表示中药的类别,作定语的述宾词组用于描述药物的功效。述宾词组可用n+ving这一名词复合法翻译,n+ving是由动宾短语转化而来的。如:brainwashing是由to wash brain转化而来。将n+ving置于n+n中,就会得到n+ving+n的结构。英语的动宾短语对应汉语的述宾词组,两者均作定语。因此,译文与原文的深层结构是一致的。以下是几类中药名称的翻译:理气药qiregulating medicinal,活血药bloodactivating medicinal,开窍药orificeopening medicinal,通淋药stranguryrelieving medicinal。

此外,有些表示中药类别的术语是由联合词组充当定语。联合词组的内部结构为述宾词组+述宾词组,它们之间为并列关系,可译为n+ving and n+ving, 将之置于n+n中,就变成n+ving and n+ving+n 的结构。此类术语为数不少,如:清热凉血药、活血行气药、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可分别译为heatclearing and bloodcooling medicinal、bloodactivating and qimoving medicinal、coughsuppressing and pantingcalming medicinal、liverpacifying and windextinguishing medicinal。

2. 状中词组的翻译 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治疗方法或中药的功效。中医术语受古汉语影响较深,仍然留有文言文的痕迹。例如“芳香化浊”有词类活用现象:“芳香”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气味芳香的药物”,同时,该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气味芳香的药物”,修饰中心语“化浊”这一述宾词组,表示“化浊”的方法。“芳香化浊”的含义是:用气味芳香化湿浊的药物治疗湿浊内阻的方法2。该词组的深层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 可译成英语的动宾短语+状语的结构。状中词组中作修饰语的状语只能位于中心语之前;英语中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通常位于所修饰的动宾短语之后,体现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词序差异。“芳香化浊”因而译为resolve turbidity with aroma。类似译例还有:芳香开窍open the orifices with aroma,苦寒泄火discharge fire with bittercold,苦温燥湿dry dampness with bitter warm,渗淡利湿drain dampness with bland。

(二)中医术语述宾词组的翻译 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治疗原则或治疗方法,常译为及物动词带宾语,即动宾短语的结构,可与原文达到形式上的统一,译文具有较好的回译性。这样的译文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能较好地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5。以下中医术语的翻译就遵循了“回译性”原则:调和气血 harmonize qi and blood,和解表里harmonize and release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清化热痰clear and resolve heatphlegm,交通心肾coordinate the heart and kidney。

(三)中医术语主谓词组的翻译 

表示阴阳和表示五脏六腑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的中医术语大都为主谓词组。主谓词组的主语一般由名词充当,谓语通常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英汉两种语言具有自身特点,汉语中动词丰富,英语中多用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和含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因此,充当谓语的动词常转译成名词作中心语,充当主语的名词则相应地变为定语。主谓词组通常译为名词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如:阴阳平衡yinyang balance,阴阳调和yinyang harmony,阴阳转化yinyang conversion,心肾相交 heartkidney interaction。

此外,中医术语中存在不少动作意味较强的主谓词组,主语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动词性短语充当。这类词组常译成名词(名词短语)作中心语,现在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现在分词由动词原形+ing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宾语和状语,现在分词带上宾语和状语就成为现在分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时,名词(名词短语)与现在分词短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表示主动或正在进行的动作。这与主谓词组内部结构成分间的逻辑关系是契合的。这样的中医术语译文比比皆是。如:风寒束表 windcold fettering the exterior,肝气犯胃 liver qi invading the stomach,风中血脉 wind striking (attacking) the blood vessels,痰蒙心包 phlegm clouding the pericardium。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篇6

也可以用外文, 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 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 不写成Babinski′s征, 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 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 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 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 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 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篇7

也可以用外文, 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 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 不写成Babinski′s征, 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 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 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 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 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 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篇8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 人名可以译成汉语, 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 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 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 不写成Babinski′s征, 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 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 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 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 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西文缩略语不宜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 (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 。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 Ag、HBs Ab、PCR、CT、DIC等。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篇9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 人名可以译成汉语, 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 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 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 不写成Babinski′s征, 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 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 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 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 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西文缩略语不宜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 (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 。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 Ag、HBs Ab、PCR、CT、DIC等。

中医药术语 篇10

【关键词】针灸 术语 中医 文化 传播

一、针灸传统文化及其对外传播

针灸发源于我国。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针灸防治疾病,重视针灸的推广和交流。2007年,WHO针灸经穴定位标准西太区会议颁布了《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对针灸术语再次进行了收录和规范。WHO 关于针灸国际标准化的工作,使得针灸跨越了中医文化与西方社会的沟壑,成功地被西方医疗界认可。针灸传入美国开创了中医西进的先河,也成了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的一个典范。

二、中医文化在针灸术语英译中的体现

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中,针灸是率先走出国门并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中医疗法,其用语的英语翻译在国际上相对比较一致。对于针灸穴名释义的重视古已有之,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可见每个针灸穴位都含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针灸术语的国际标准译法是如何传达中医文化的精髓呢?我们可以通过其翻译方法进行了解。

1.词素组合。词素( morpheme) 是具有独立含义、有构词能力的最小语言单位。已有的和不断增加的医学英语词汇都由词素组合构成。中医历史悠久,很多名词繁杂难懂,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单词或短语。通过采用西医语言的构词法,可为中医创造一套特殊词汇,外国人可以看懂,又不失中医文化特色。以“针刺”为例。在拉丁文中,“acu”是针、尖锐之意,“puncture”是穿刺的意思,译者便借用拉丁语相应的词素对“针刺”一词进行仿造化的翻译,即拉丁语的“acupunctura”,英语又称“acupuncture”。这个对应语的创造符合拉丁语法及西方现代语言的构词法,特别是医学用语和科技用语的构词法。因此此词一经创造便迅速流传,直至今日。

2.直译法。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词语或句子的结构和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在针灸翻译中使用也较普遍,使用得当则有利国际交流,不当则导致译文艰涩难懂。以“经络感传”为例。针灸中,经络感传指的是针刺人体穴位时具有的酸、麻、胀、重的感觉沿着经络循行路线进行传导的现象。常见的译法有: a.phenomena of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the channels;b.radiating sensation of the channel;c.channel transmission.对比三种结果,很显然前两种属于解释性翻译,无实用性,第三种译法虽简单,却并不完善。此词可以拆分成“经络”和“感传”,若在transmission 前加上sensation 便可构成对“感传”一词的回译性译法,具有可取性。而且WHO 在《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中对“经络”一词的标准译法为meridian,因此采用直译法,对“经络( meridian) 感传( sensation transmission) ”的最佳译法应为meridian sensation transmission.

3.音译法。对于中西方文化中没有近似或对等概念的中医基本概念的翻译,要尽量采用原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突出原语文化的“棱角”。如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科体系的基石,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最能体现中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阴阳”的翻译,海内外专家和译者几乎都达成共识,采用完全异化翻译法直接音译为“Yinyang”,这种另起炉灶的译法使“阴阳”在中医学上的全部意义得以保留。在针灸临床上,为方便简洁,译者大都采用音译法翻译针灸穴名。如合谷,可译为Hegu。

4.意译法。意译法主要根据原文的大意,不做逐字逐句翻译,译文与原文在结构形式上也不需要相互对应。在针灸方面,很多名词术语使用直译法很难达意或易生歧义,采用音译法又无法被外国学者理解和接受,但采用实际含义进行意译,则可使原文意思再译文中得到较好表达。例如,在针灸中,有得气、候气、催气、守气之说。这里的“气”与上述的“气”含义又有不同。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指的是针刺后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患者会出现轻微酸麻胀痛等感觉。因此,翻译时,不需遵照音译法将其翻译成“qi”,而是采用意译法,按其意思进行必要的解释性翻译,因此可译为needle sensation。候气是指针下不得气时需要留针一段时间来等候得气,因此可译为waiting for needle sensation。催气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催促得气,可译为promoting needle sensation。守气是指针下得气后,需守住经气,以保持針感持久,因此可译为keeping needle sensation。

5.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指的是译文中包含了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可构成新词新意。此法适用范围不局限于中医,在其它领域也有实用价值。在针灸中使用音意结合法翻译特定穴,除了可传播中医文化、体现中医特色外,还可将特定穴与普通穴加以区别。再以“络穴”为例。人体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各有一络穴,加上脾之大络大包穴,一共为十五个络穴。络,联络、散布之意,起着联络个经脉脏腑的作用。采用国际标准法应以为Luo acupoint,Luo 是络的音译,但是为体现其功用,应在音译法后面加上意译,则可译为Luo-connection acupoint。

6.代码标记法。所谓代码,就是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可实现特殊功能的字符、符号或信号组成的语言文字来表示特定信息的规则体系。国际标准化的针灸经穴名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腧穴代码、汉语拼音和汉字。马尼拉会议还确定了经脉名称代码的基本原则,即:1)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包含两个汉字,那么代码使用两个大写字母;2)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只包括一个汉字,那么代码只使用一个大写字母;3)如果不同的经脉有相同的代码,加上一个下位字母以示区别,如L代表肺经(lung meridian),Liv代表肝经(liver meridian),S代表胃经(stomach meridian),Sp则代表脾经(spleen meridian)。这些原则在以后的审定中又作了一定的修正。1989年10~12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科学组认可国际标准化针灸经穴名称会议,会议对马尼拉会议上确定的一些原则进行了修改,如将第二条“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只包括一个汉字,那么代码只使用一个大写字母”修改为“每一个代码都应包含两个大写字母”。

三、结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物。中医针灸术语文化内涵丰富,对其恰当准确的英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習者理解针灸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教师应该有意在教学中引进中医文化内涵的内容,这将对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2007.

[2]郭彦希,邓曼.针灸穴名国际命名的发展回顾与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0(1).

[3]黄羡明.针灸医术向美国传播的回忆—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35周年[J].上海针灸,2006.25(5).

[4]李勇明.针灸传入美国30年回顾[J].中国针灸.2004.24(12).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篇11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 人名可以译成汉语, 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 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 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 不写成Babinski′s征, 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 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 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 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 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西文缩略语不宜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 (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 。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 Ag、HBs Ab、PCR、CT、DIC等。

上一篇:口头文学下一篇:溶胶-凝胶优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