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学(精选11篇)
中医药基础学 篇1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体系,即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所以,哲学和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通的辩证关系。医学研究生命运动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健康与疾病的运动规律,医学就必须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范畴,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来建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系统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普遍的范畴。气一元论,又称元气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和阴阳学说一样,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事物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方式,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动态平衡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统一的基础,是世界的本原。它以气为最高哲学范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系统,揭示了世界万物包括生命的本质,阐明了世界运动变化。
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用以阐明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措施等,建立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属于自然哲学形态。但中医学是在古代医学中远较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理论完善且医术高超的自然哲学,它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时至今日,还无法用分析手段使其脱离自然哲学而成为独立存在的实证医学。因此,要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就必须弄懂中医学中所包含的哲学内容。做到这一点,才能深刻理解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和特点。
中医药基础学 篇2
一、抓住根本, 加强基本功训练。
《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教法不同。它有它独特的内涵。《中医基础学》是初学中医学的一个起步课程, 也是必修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备课前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涉及到中医各家有争议的经文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详细地进行研究, 尽量把繁杂的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 便于接受。同时告诫同学们, 学习中医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 全面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理解性地背诵, 反对机械性记忆。为此要经常地采取提问、小考等方式强化训练, 不断加深记忆, 把重点的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
二、多学多看,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说的就是教学不能死板。应多学习、多观摩、多研究, 积极引入新的现代研究成果纳入授课内容中, 及时把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以及学科最新发展引入教学, 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扩大学生的视野。尤其是教学方法, 不能每节课都千篇一律、满堂灌。中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辨证论治, 中医教学也一样要辨证论治, 可依据不同内容, 随机应变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比较与归纳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综合整理能力。比如在讲八纲辩证时, 对虚证、实证;表虚证、表实证;虚寒、实寒证以及虚实真假、寒热真假等内容, 通过症候、病机、舌苔、脉象等几方面列表归纳比较, 这样就清晰明了了。
还有多方面联系式教学方法。依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把知识前后贯通、灵活运用、学活学透,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讲授阴阳学说时联系五行学说, 讲授经络时联系脏腑, 讲治则联系病因病机。尤其在讲授辨证时更要多方联系, 运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对证候进行分析, 如临床上口舌糜烂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 这是因为心开窍于舌, 心与小肠经脉相互络属, 有表里相合的关系。使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 把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进行了巩固, 加深了理解, 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
三、辅助教学, 寓教于乐。
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 结合教学实际, 有意识地选用辅助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兴趣。首先, 在传统教学方法上与现代教学技术、方法、手段相结合, 通过讲授理论、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来加深对枯燥乏味的中医理论的理解。如在讲授五行学说时, 对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解, 可用示意图加动漫效果来进行。再有就是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资源, 有时可以使繁杂的理论简单明了化。让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都有新创意。还有就是最直接的方式----板书。板书力求工整、少而精, 在备课时就应当胸有成竹, 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 都要缜密思考, 举一反三。关键词句, 前后联系点、重点难点都要充分体现, 避免重复, 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一节课结束后, 让同学们通过板书对本节内容一目了然。
四、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医学博大精深, 古籍浩如烟海, 要学好学精, 必须参考古代文献、医家论著。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综合创造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之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方法, 养成自学习惯, 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每节课上课之前, 要把本节课内容的课堂目标、重点、难点给同学们交待清楚, 同时布置自学思考题, 让同学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同学们留点时间去探讨思考题, 以此提高主动获得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让同学们感觉到课堂上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 也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在此期间, 可依据课程安排情况, 对重点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来进行。课余时间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 设立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 既复习了知识,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
科学是严谨的, 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精确, 对个别的概念的阐述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给同学造成认知上的错误, 可适当运用形象的比喻, 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为了增强学生记忆,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编成歌谣或顺口溜, 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经络中十二经脉的循环路线时, 可记住如下两句话: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详。这样十二条正经的循环路线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在每节的最后都有一个小结环节, 这里更要做到语言精辟、言简意赅。使同学再一次了解本节的重难点。这样, 在一节课中, 对重点内容经过几次巩固后, 在同学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从术语学角度浅谈中医药专业词汇 篇3
1.中医药专业术语与普通中医药词汇之间的区别
中医药专业术语与普通中医药专业词汇均是组成中医药专业的基础部分,并且,两者之间是存在交叉部分的,有的专业词汇既是中医药专业术语,同时也是普通中医药词汇,对于其相同点我们不多作说明。而对于中医药专业术语与普通中医药词汇的最大不同,最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中医药专业术语是对于中医药专业领域内对于某一个专业词汇的概念内的语言指称,其包含着严格的科学内涵,一般对其的定义是一成不变的,一旦下定义后是不允许发生改变的,对其进行改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才可能发生改变。而对于普通中医药专业词汇是缺乏科学严谨的定义过程,其产生和形成是相对比较自由和宽松的,对于其具体的内涵是会因人而异的。
其次,中医药专业术语是成系统的、非零散的,其形成与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则。换而言之,中医药专业的每一个术语都处于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内的术语体系中,在其体系内部,每一个中医药专业术语都将受到其他专业术语的制约,不存在游离状态的中医药专业术语,基本上不存在单独孤立存在的中医药专业术语。而普通中医药专业词汇其系统性却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许多词汇都处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有些普通中医药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消亡,像现代新词新语一样,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自身的发展轨迹。
最后,伴随着当前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并不断走向国际化,将中医药走向国际,首先从中医药的文字,中医药的专业基础着手,便是从中医药专业术语开始,中医药专业词汇翻译成外国文字的国际标准也不断增多,以中医药译成英文为例,相关专业术语的英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学会编制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等一系列中医药专业术语的翻译工作的展开均是出自对中医药专业术语的翻译,并形成自身独有的一套国际标准,每一个专业术语的翻译过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自身的发展体系。而对于普通中医药词汇其翻译工作基本上是缺乏的,并且基本上不会对其进行翻译,对其翻译也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规则系统,普通中医药专业词汇缺乏相对严谨的科学态度,将不利于中医药文化规范化的传播。
2.中医药专业术语的基本特点
中医药专业术语作为术语学领域的一部分,因此,中医药专业术语与其他专业学科的术语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质,同时也与其他专业学科术语存在差异之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中医药专业术语具有的系统性和中医药专业术语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中医药专业术语本身特有的独有性。主要论述如下:
2.1中医药专业术语的系统性
在术语学学科领域,术语反映的是某一专业学科领域内对于某一概念的专业指称,是一个相对较抽象、空洞的概念意义。在术语学学科领域,术语的产生和形成必须是成系统的,它并不是无规则的自由的产生,它的每一个术语的形成都是经过科学、严谨的方法组合而成的。所谓术语的系统性是指术语均处于彼此相互关联并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的成分之中。因此,谈到系统性,自然而然人们会着眼于从个体到整体这一大方向去研究一个复杂的客体,并将这个客体进行细分,让系统能够深入拆分。说术语是成系统的,可以简单的认为,不存在单独、孤立的专业术语,每一个术语都处在同一层次、或上一层次、或下一层次的相关联的术语之中,并组成这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专业术语之间彼此保持着密切地、相互制约并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医药专业术语也不例外,属于术语学学科领域的一部分,其形成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并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对于其外部而言,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科领域共同组成术语学学科领域这一大的专业领域;而其内部而言,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内部也是成系统的,各个细小的中医药专业共同组成中医药专业。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包涵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治疗学、诊断学、养生学、康复治疗学……一系列学科共同组成中医药专业学科,其每一个学科领域均包含着各类专业术语,各个专业术语之间彼此是相互关联的,共同组成专业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
2.2中医药专业术语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专业术语与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是分不开的。一言以概之,“没有理论就没有术语,没有术语,也没有理论”。术语系统一般不是反映概念系统,而总是反映某一理论的概念系统[1]24。不同的学科,对看似由相同的词素或词构成的术语所指称的概念,往往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于其定义是不相同的。在术语学界,也像语言学界一样将这些术语看作是同音异义术语。
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一样会出现这样类似的问题,有些专业词汇也会出现同样的效果,可以说是中医药专业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科领域的差异性,也可以说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脾气”这一词汇,在中医药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谈到:“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意思是,在中医中,脾气是指五脏之一的脾,脾气是指脾的功能及其产生精微物质或动力。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吐露的一句话是:“这个人脾气很大。”可以解释为脾气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性情,体现一个人容易发怒的性情。两者之间虽然在某种程度是有些关联的,但是具体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应该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而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的关联性,不得不提的是中医药专业学科是语言学领域。每一学科领域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学的作用,构成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中医药专业术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性,组成专业术语的字词与语言学是密不可分的,中医药专业术语在中国的本土上已经历经了相当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与语言的传承是一脉相连的。
2.3中医药专业术语本身特有的独有性
每一专业学科领域内的专业术语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独有性。中医药专业术语与其他专业学科是完全不相同的。中医药专业术语与其他学科的专业学科的术语是不一样的,有其自身独有特点,俗话说:世界上基本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专业学科内的术语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中医药专业术语亦是如此。如中医药专业领域的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治法治则、气血津液……这些专业术语在其他专业学科领域是不存在这类术语的,其完全是归属于中医药专业学科术语,在中医药专业学科领域内部,其形成也完全是受到中医药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影响而形成的。
3.结语
术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近现代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其专业学科领域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地带,近些年,随着学科的健全与专业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出现研究持续升温的趋势,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本土上已经经历了千山万水,并不断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专业术语的承载,中医药专业术语作为中医药专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对术语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医药专业学科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化。对于专业学科术语的研究虽然在持续升温,但是对于术语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加深入的发掘。希望通过笔者的论述,引起广大专业人士重视对专业学科术语的研究,也希望能够让中医药专业术语逐渐广大学习者的视野,更深入的研究中医药专业术语,并为相关学科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增强对术语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郑述谱.从术语学角度说“进化”及其泛化[J].哈尔滨:求是学刊,2006,04:23-26.
[2]白茅.《中医药学名词》出版公布[J].北京:中华医史杂志,2005,03:4.
[3]陈雪.认知术语学核心术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4]梁爱林.本体论与术语学——兼论“ontology”的中文翻译[J].北京:中国科技术语,2007,02:13-17.
[5]何绪良.《黄帝内经》饮食养生观[J].北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57-58.
[项目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TJYYWT15-020]
中医妇科学教案 篇4
主讲人:沈波
教学目标: 应知:1.月经后期的症状;
2.月经后期肾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3.月经后期血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运用:1.月经后期肾虚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
2.月经后期血虚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 教学重难点:1.月经后期肾虚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
2.月经后期血虚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预习课本知识
教学流程:教师讲解,问题诱导,学生理解掌握
一、组织教学:学生静息准备上课
二、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三、新课讲授:
(一)月经后期的症状: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可伴有经量或经期的异常。
(二)肾虚证
主要症候: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
头晕气短;
腰膝酸软,性欲淡漠;
小腹隐痛,喜温喜按;
大便溏泄,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症候分析:1.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 主症。
2.头晕气短:肾虚导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行头面。
3.腰膝酸软,性欲淡漠:肾虚的辩证要点。
4.小腹隐痛,喜温喜按:中阳不足,寒主收引。
5.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肾司二便。
6.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均为肾虚的表现。
治法: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方药:当归地黄饮
方解:1.山药 熟地 茱萸 :六味地黄丸之三补;
2.杜仲 怀牛膝 :补肾;
3.当归:补血活血;
4.炙甘草:调和诸药。
(三)血虚证
血虚症候: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质稀无块;
经行小腹绵绵作痛;
面色萎黄,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
爪甲不荣;
舌淡,苔薄,脉细弱。
症候分析:1.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质稀无块:主症;
2.经行小腹绵绵作痛:气血不足以滋养;
3.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血虚不能上行;
4.心悸失眠:血不养心;
5.爪甲不荣:血虚不能濡养筋及爪甲。
6.舌淡,苔薄,脉细弱:血虚之征。
治法:补血填精,益气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
方解:1.山药 熟地 茱萸 :六味地黄丸之三补;
2.杜仲
枸杞:补肾;
3.当归:补血活血;
5.人参:大补元气;
6.炙甘草:调和诸药。
四、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讲内容。
一个老中医的用药心得学中医必看 篇5
1,土鳖虫——外伤劳损引起腰痛多于瘀血有关,举重伤腰,恶血归之,所以治疗瘀血腰痛,土鳖虫为我的首选药,与乳没,三七联用,效果极佳,20或25g,一般2日即可见效。 2,仙鹤草——此药擅长治疗脱力劳伤,是我的必用药,此为常识,不作详解。
3,骨碎补——,腰为肾之府,久病必有肾虚,在诸多补肾壮腰的中药里,我发现骨碎补的效果很明显,其次为狗脊及杜仲,续断,牛膝。
4,白术——脾主肌肉,此病的病位在腰肌,腰肌受损,故用白术等补脾以强壮腰肌,但凡肌肉之病,不论是劳损,还是萎缩,无力,均需从脾论治。
5,枸杞——肝主筋,本病有筋腱,韧带损伤,故以枸杞补肝血,濡养受损之筋腱韧带,补肾活血为共识,补肝脾却容易被忽视,要想达到真正的治愈,补肝脾很重要。
6,黄芪——补气助行气血以通络(与地龙等联用),补肝助养血养筋治筋伤,补脾以养肌肉之损伤,此药功用全面,故用大剂量。
腰痛见寒用附子,见湿用木瓜,对症下药,总体的治疗思路为补肝脾肾,化瘀通络,有时加散寒化湿,有时加祛风化痰,疼痛剧烈因痉挛明显的加白芍甘草,全蝎,因寒湿的加细辛,等等。
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容易与此病相混淆,虽然症状有些相似,治疗也有相同之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肾主骨,骨质增生的治疗要以补肾健骨为根本,阴虚者用龟板,阳虚者用鹿角,再配伍骨碎补,续断等,以此来制止或逆转骨质增生的进展,另外还有威灵仙,它擅长治疗腰痛痹症,大家都知道,但从其能治骨梗喉推测此药可以治疗骨刺引起的疼痛,有名医已经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效果,所以我也多用之。其他的差不多与上述没有什么区别了,治本之法,腰肌劳损重补肝脾,骨质增生重补肾健骨。治标都是活血化瘀通络,及散寒除湿,祛风化痰等。
耳病
1,苍术——美尼尔综合征证见眩晕耳鸣等,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积水,所以应该属于中医里的水湿上犯于耳,治疗之法一是化水湿,二是补肾,化水湿我最喜欢用苍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苍术可以补脾化湿,效果明显,且又标本兼顾,与泽泻,茯苓等同用每每可以获效。
2,骨碎补,耳为肾所主,故耳病多从肾治,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骨碎补可以补肾聪耳,实证引起的,它可以起引经药作用,引药入耳,链霉素等药可以引起耳鸣耳聋,它可以对抗并治疗其毒副作用,有资料说:单用此药30g,3周就可以消除中毒症状。
3,石菖蒲,湿浊蒙蔽之耳病,石菖蒲可以化湿豁痰避秽而开窍充耳,另外中老年人因内耳血循环较差而引起的耳鸣耳聋,治疗多数以补肾活血,行气开窍为思路,此时这也是石菖蒲的专长,但需要与六味,水蛭,川芎等联用。
4,葛根,有些病人因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梗等引起耳鸣,从病人的脉证上看,多数属于痰瘀阻络,清气不升,我多在活血化痰通络等药的基础上加葛根,取其升清之功,这与药理学认为它有改善脑供血的功能不谋而合,其实我也多用它治疗脑血栓,颈椎病等病,此类病组方时经常巧遇石菖蒲,呵呵。
5,蝉蜕,蔓荆子,此病有时与风有关,外感热病为外风,情志不遂引起肝风为内风,此2药均有熄内外风功能,且效果极佳,蝉蜕能安神,对神经衰弱病人耳鸣尤为适宜,蔓荆子又能升清通窍,大剂量30g以上效果显著,而且此2药对虚证实证用之皆无妨,故多用之。 6,鹿角胶,肾精亏耗,髓海空虚,发为耳鸣耳聋,补肾填精之品众多,唯血肉有情之品最效,脑以阳为荣,对重症耳鸣耳聋病人,我一定会用此药温补肾精,益髓充耳,最大程度恢复耳的功能,此药多用于老年人耳病。
中医医疗学专业求职简历 篇6
简历编号: 319775002 更新日期: -01-12 11:21:44 无照片
姓 名: 郭xx先生 国 籍: 中国
目前住地: 广州 民 族: 汉族
户 籍 地: 河南 身高体重: 168 cm74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 龄: 33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西医师 、 医疗: 、 临床医学研究人员:
工作年限: 8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东莞
工作经历: 1995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 学生 毕业 19-市医院县医院实践 实习中医师 完成实践 -2004年在县城开业 诊所主治医生 适调工作 2004-在萝岗 中医师 适调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河南南阳市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原张仲景国医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12-01
所学专业: 中医医疗 第二专业: 心理咨询学,法学
培训经历: 我是仲景医大95级毕业生,在校时,我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多次获得科目第一名和优生奖学金,在课外又博览群书,多次获得个人读书第一名,同时,又利用课余时间去老师门诊部和校附属医院进行早期见习侍诊.毕业以后又在市人民医院县医院工作,在这期间虚心求教,工作认真,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后来又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输液许可证,自主行医,期间获得病人赠送感谢锦旗.由于工作适调需要,后又到萝岗,学习不育症治疗技术.期间考取临床执业助理.曾发表论文,获得论文证书,
中医医疗学专业求职简历
,
国家正试承认学历证书编码:116535..........(附广东省高教厅学历验证证明)
语言能力
外 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善于男性病.风湿.类风湿.不育症.中风偏瘫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善于使用医患合作的临床治疗方案。注重患者至上的治疗原则,注重身心治疗的全科观念。主要医学临床经验: 1.中医辩证配合针灸治疗脑血栓.脑栓塞引起的偏瘫,失语,半身不遂.2.针灸配合中药膏药,治疗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3.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病,急慢性前列腺炎,死精,精子成活率低,无精,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及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淋病,尖锐湿疣等。
可以利用手术器械比较熟练地进行一般的外科小手术操做,例如:清创缝合,外痔,内痔,脂肪瘤,尖锐湿疣切除术等。
详细个人自传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中医药基础学 篇7
1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学教学定位
1.1教学定位
医学信息学教学定位,应从根本上转变依附于传统理论教学的观念,准确把握与“互联网+”医疗相结合的切入点,加强互联网医疗与大数据知识应用教学。充分认识并落实医学信息学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形成其他学科理论教学与药学信息学教学相互协调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教学、研究、创业、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医学信息学教学中受到熏陶,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1.2分层教学
教学安排要符合认知规律,创新型教学的目的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医学信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要重点研究大数据如何驱动医学信息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服务[2]。通过医学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建立实验教学局域网络,开展远程教学。利用虚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验教学、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协同工作的平台,学生可以像在真实环境中一样完成实验项目,学习、训练效果等值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达到的效果。学校可以制作或购买实验教学课件,丰富实验教学手段,规范实验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操作规范、仪器原理构造及操作方法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教学管理平台
面对高校层出不穷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应当建立健全数据交汇机制,将资源数据的交汇纳入科研与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自身特长,建成中国医学书目数据库和中医方剂数据库,以此作为医学信息学教学的实践课程[3]。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学科交叉、功能分类、突出中医药信息化特色的教学实验平台为目标,创建了面向全校、服务全校的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实践中心[4]。该中心下辖中医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中医药诊疗技术数字化、中医药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形成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拥有精品课程、试听教材、名医名师、学科网络课程等,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基于海量数据的各类互联网服务以及各专业知识信息融合服务,提升了教学质量。
因此,学校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要重视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现代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推动实验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可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实验室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网络综合平台;针对实验课程搭建实验教学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实验教学基本信息管理、上传作业、网上批改作业、学生下载教学大纲与实验资源以及网上答疑和师生交流等。
大数据与云教学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及专业实践。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可以将实验室新旧硬件资源全面整合,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虚拟化,通过统一入口对这些虚拟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桌面云产品主要是通过个人计算机或客户端以及其他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用户的桌面环境都是集中部署在企业的数据中心,本地终端只是一个显示设备。教育桌面云方案代替传统个人计算,利用主机计算能力、存储空间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使用免维护、功耗更低的云终端一体机交付学生上课使用的教学桌面,提升在校师生的用机体验。通过教育桌面云集中管理平台对所有服务器、虚拟桌面、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难度以及总成本,节能减排,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打造新时代的绿色云计算实验室,在平台架构和技术形态上实现高弹性、易扩展、高可用、统一管理调配的IT服务资源平台。
2医学信息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医学信息学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改革该学科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调整教学时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增加开放实验、综合实验、专业实验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删减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新的医学信息学知识。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医学信息学教学,让学生接触一些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进而激发学习热情。
2.1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要能够促进医学信息学与相关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密切结合,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建立科学的医学信息学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课堂提问、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期末考试成绩:笔试:医学信息学原理、步骤及技术要求等;面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2课程体系
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改进专业课程教学,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选修及实践类课程,如中医神经信息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信息学、中医药生物信息学、中医药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医症候信息学等。医学信息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基本的技术和方法,训练基本实践技能,结合理论课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循序渐进的实验方法,前期、中期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后期结合产学研基地实习、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正确设计并完成实验能力。
2.3教学体系建设
结合相关学科教学情况,从有利于医学信息学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出发,组建以学科群为主的教学实验室,并配套建设多学科信息融合的信息应用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融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医学信息学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虚拟云平台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运用模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多媒体演示、计算机虚拟、医学信息学实验室操作三者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规范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提高医学信息学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如针对高年级学生,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促使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对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的学生予以支持。根据各专业培养特色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实现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定期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完善实验项目及内容,增添新型实验技术方法,引入学术新成果。如为了适应临床不断引进高新护理仪器设备这一现状,我校在定期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同时增加实验教学内容。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增加高级心肺复苏模拟系统、电脑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电子气垫床、SC-5型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医用自动洗发车等设备。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以前学生只能临床见习,没有动手机会,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校投资筹建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增设健康评估实验室、专科技能实验室、康复护理实验室、护士礼仪与形体训练室等,为学生提供训练场所。实践教学实施示教—练习—反示教—练习—小结—考试流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并尝试双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实习医院反映良好。
2.4网络化多媒体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建设,编制实验教学CAI课件,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引入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方法,开展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实验项目,促使学生对深奥抽象的理论建立直观的认识。
如针对我国分科管理体制的弊端,我校改革临床技能实训室管理体制,从原先的以学科为中心变为以学生能力为中心,将原隶属于各学科的临床培训项目进行整合,各核心科室负责人作为实训室管理小组成员,设计很多以培养学生专项及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实践课题。建设拓宽“网络针灸”学习平台、BBS等,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拓宽师生互动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建设基于blackboard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建立网络资源库,进一步加强教学互动。采用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应用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树立临床诊疗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师通过综合整理、归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5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多媒体教学条件,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部分课程教学在实训室开展,探索讲授—示范—录像—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增加技能操作考核,具体实施办法是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占各门带有实践内容的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30%,规定技能操作考核的内容、要求和评分标准。通过实践考核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学效果。注重临床实习:在制定实习大纲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组织带教教师定期反馈交流,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定期举办讲座或病例讨论会,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拓展临床思维。
3结语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正处于变革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工作的重点。在“互联网+”医疗大背景下,探索医学信息学教学定位、创新教学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共识。我们相信“互联网+”医疗和大数据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与教学,必将会给这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摘要:探索医学信息学教学定位,创新教学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分析中医药大数据的内涵,提高医学信息学教学质量,为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学,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孟凡红,万芳.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3-6.
[2]王泽议.拥抱大数据时代[N].中国医药报,2013-04-16.
[3]王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初探[N].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8):56-57.
《家庭医药》教我学做菜 篇8
在冬天的北方,素来有“百菜不如白菜”之说,不仅因为白菜适合秋种秋收,冬天储藏,可以吃过整个冬天,而且白菜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和几乎所有的肉类菜类一起炒、炖、煮、做包子饺子等。其实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个普普通通却又不能缺少的白菜。我们这有一种白菜品种叫“青麻叶”,菜体瘦长,菜叶青绿,无论是清炒还是和别的菜类肉类搭配,吃起来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好像是菜体里有一种天然植物油似的,口感甘甜醇厚,吃了让人回味悠长。
文章中介绍的“白菜焖鸡”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次知道焖鸡竟然也能用白菜做主料。当天我就如法炮制。我有条不紊地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忙活了近一个小时后,香喷喷、酥软可口的白菜焖鸡很快端上了桌,我和儿子将其一扫而光!想到以前只会用土豆、胡萝卜清炖鸡简直是弱爆了!当然,每个做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和口感。文章介绍白菜的另一个吃法“辣白菜饺子”,也让我又学到一招。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受益匪浅,既了解了白菜的营养价值,还学会了美食做法,口福不浅!
对中医正骨学的认识 篇9
记得有部电视剧《大国医》讲述的是郭家对中医正骨术的传承,一家人历尽坎坷,但仍不抛弃信念,坚持传承。有个镜头:一个婴儿手臂骨折,哭闹不停,徐帆饰演的女主角见到,略施手段,不一会儿,婴儿停止啼哭。虽然只是电视剧,但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我们中医正骨术有他独到之处,才会有如此神奇的一面。
正骨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医生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最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病人的骨伤疾病。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的特色,治疗骨折、关节脱臼等骨伤疾病,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正骨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医生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最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病人的骨伤疾病。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秦汉时期形成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传承,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
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中医这些简便实用且成本低的疗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断传承发展。其中有些有文献记载,有些只在民间口耳相传得以延续。
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不少医院、甚至中医院已基本放弃了这一疗法,正宗的正骨术只在北派、南派的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因此,专家们呼吁,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中医正骨疗法的传承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为继承中医正骨这一中华传统医术,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并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以促进正骨术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伤科学》第八章:脱位概论 篇10
学时安排:本章为10个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脱位的定义、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和辨证治疗等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应把脱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为重点。除掌握脱位的一般症状外,应抓住脱位的特有体征,只要具备三大特有体征之一,且能排除骨折和先天畸形,便可诊断脱位。脱位的治疗要掌握手法复位的时机、适应症、方法和步骤。对脱位的分类和并发症也要全面了解。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概论】
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脱位多发生在人体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临床以颞、肩、肘、髋关节脱位较常见。
【病因病理】
1. 外因:关节脱位多由外伤暴力所致,以间接暴力致伤多见,如跌仆、挤压、扭转、冲撞、坠堕等损伤,均能使构成关节的骨端超出正常范围,引起脱位。由于外力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引起关节脱位的类型也不相同。
2. 内因:关节脱位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年老体弱、筋肉松弛者易发生颞颌关节脱位。小儿因关节韧带发育尚不健全,常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由于工作、活动的环境差异,成年人脱位多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此外,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关节囊周围韧带松弛者,亦易发生脱位。
关节本身的病变:如感染、结核等病引起关节破坏,如在轻微外力或负重时可产生病理性脱位。某些疾病如小儿瘫痪和半身不遂等,由于患肢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松弛,可引起肩关节或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
关节脱位与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如肩关节的肩胛盂小,肱骨头大,关节囊的前下方松弛和肌肉少,加上关节范围大,活动机会多,故肩关节易发生脱位。
【脱位的分类】
1. 根据脱位的原因分类
外伤性脱位: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关节的结果。临床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病理性脱位:关节本身病理变化之结果。由于关节破坏,关节囊松弛,轻微外力或无损伤史即可发生脱位,如髋关节结核导致关节破坏,形成病理性脱位。
先天性脱位:由于关节先天发育不良,关节松动,而引起脱位,如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就是由于髋臼后上缘未充分发育所致。
2. 按脱位的时间分为
新鲜脱位:脱位时间在3周以内者。
陈旧脱位:脱位时间在3周以上者。
3. 按脱位程度分为
完全脱位:脱位后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完全脱离者。
不全脱位者:脱位后组成关节的各骨端关节面仅部分互相脱离者。
单纯性脱位者:只有脱位表现,不合并其他损伤者。
复杂性脱位:脱位合并骨折或血管神经损伤。
4. 按脱位的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
四肢以远侧骨端移位方向为准,脊柱脱位则依上段椎体移位方向而定。
5. 按脱位关节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
【诊断要点】
1. 脱位的一般症状
疼痛和压痛:多在局部及其附近,疼痛较剧烈,尤其在移动患肢时疼痛明显。
肿胀:脱位后由于损伤性水肿及破裂出血,关节附近很快出现肿胀,同时伴有瘀血。尤其肘关节脱位更明显。
功能障碍:因为脱位后,关节面的相对位置破裂,加上疼痛及关节周围肌肉反射性痉挛所致。
2. 脱位的特有症状
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后,其正常的外形被破坏,附近的骨性标志也随着改变,因而出现了特有的畸形,如肩关节脱位后的“方肩”畸形,肘关节脱位后的“靴状”畸形。
关节盂空虚:关节完全脱位后,由于一端骨骼脱离了正常位置,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易摸清,如肩关节脱位后,肩峰下关节盂空虚,摸之有凹陷,故而形成“方肩”。
弹性固定感:由于脱位后,其周围肌肉有反射性痉挛,将脱位的骨端保持在异常的位置上,无论对脱位的关节试行什么运动,均可感到有一种弹性阻力感,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固定感。
根据病史、体征、x线检查,通常不难作出诊断。x线可协助了解脱位的方向、程度和是否合并骨折。
【脱位的并发症】
脱位的并发症,是因为构成关节的骨端移位而引起的其他损伤。分为二种:
1.早期并发症:与脱位同时发生的,如合并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
2.晚期并发症:脱位时并未发生,而是在脱位整复后逐渐出现的症状。如 关节僵硬、骨的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脱位的治疗】
1.对于新鲜外伤性脱位的治疗
麻醉: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使痉挛的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法的复位,尤其是对于体格健壮之人。
2.复位:早期、正确、无创的复位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预后好;延迟或治疗不当则效果差。手法复位时,应根据脱位的方向和位置,采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等手法,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复位,并结合理筋、按摩推拿,达到解剖复位。手法复位失败后应找出失败原因,不能用暴力强行复位,否则会加重关节囊或肌腱的撕裂,甚至发生骨折,神经、血管的损伤。因此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
① 手术切开复位的适应症
1. 有肌腱、关节囊、骨折块阻挡者。
2. 脱位并发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者。
3. 脱位并发骨折、韧带、肌腱断裂,复位后可能产生关节不稳定者。
4. 开放性骨折脱位者。
② 脱位的固定
关节复位后,必须将伤肢固定于功能位或关节稳定的位置,这样有利于破裂的关节囊及损伤的软组织的修复,防止发生习惯性脱位。可采用胶布、绷带、三角巾、托板或石膏固定。固定时间按部位及并发症程度而定,一般2周~3周即可,过长易造成关节僵硬,过短不利于关节囊的修复。
复位固定后,未固定的关节就应开始作主动活动锻炼,受伤关节附近的肌肉也应作主动的收缩活动。解除固定后逐渐锻炼受伤关节的活动。练功的目的在于避免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同时可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切忌粗暴地被动活动,可配合适当的按摩。
③ 手法复位的适应症
青壮年患者,关节脱位不超过3个月以上者,脱位后的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且无骨折,无骨质疏松,无损伤性骨化性肌炎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考虑在短期(一周左右)持续牵引后,试行手法复位。
年老体弱的患者,虽脱位的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也不宜采用手法复位,以防其疏松的骨质断裂,若局部有酸痛症状,可用药物熏洗等方法治疗。
④ 药物治疗
对于新鲜脱位,药物治疗应以气血、筋骨、脏腑、经络辨证、内外用药相结合,三期辨证施治的原则是:
早期:伤后1周~2周内,关节周围的筋肉与脉络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经络受阻,气血之道不通畅,肿痛剧烈。
此期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行气止痛为主。内服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活血止痛汤、云南白药等;外用药可用活血散、五虎丹、消肿化瘀散等。
中期:伤后2周~3周。此期疼痛、瘀肿消而未尽,筋骨尚未修复,应和营生新,续筋接骨为主。内服壮筋养血汤,外用活血散等。
后期:超过3周者,解除外固定之后。此期虽筋骨续连,肿痛消退,但因筋骨损伤内动肝肾,气血亏损,体质虚弱,应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六味地黄丸、健步虎潜丸等,外用以熏洗为主,如骨科洗药等。
陈旧性外伤性脱位的治疗:关节脱位后,因诊治延误,时间超过3周以上者。由于脱位日久,关节囊内、外血肿机化,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形成粘连,瘢痕组织充填于关节腔内,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发生挛缩,而造成复位困难。在处理陈旧性外伤性脱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脱位的时间、临床表现、解剖特点,严格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⑤ 手法复位的步骤
1.牵引松筋
成人用骨牵引,儿童可用皮肤牵引,同时配合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每日3次,每次1小时,可配合局部推拿按摩每日1次~2次,每次15分钟~30分钟,使挛缩的软组织逐渐松解,直到脱位的骨端牵引到关节臼附近,摄片了解复位情况,为手法复位做好充分准备。
2.活动解凝
在麻醉下,先拔伸旋转,反复摇晃,然后进行关节的屈曲、伸展、回旋等各方向的活动,使关节与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松解。施行手法时,由于杠杆作用原理,长管状骨的关节端所受应力较大,加之粘连未完全松解,以及骨骼长期废用脱钙,如操之过急,则可能造成骨折,故应耐心操作,这是复位的关键一步。
3.手法复位
在第一、第二步之后,患处筋肉粘连已松解,关节活动较充分,即可按不同关节脱位采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复位,动作要轻柔,不能使用暴力。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则考虑手法切开复位或作关节成形术等方法治疗。
4.手法复位成功后,固定、练功、药物治疗基本同新鲜脱位的治疗。
⑥ 手法复位的禁忌症
1. 年老(超过60岁)、体衰、有严重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2. 关节脱位时间长(超过3~6个月),x线片显示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者。
3. 脱位的关节活动度极小且异常僵硬,x线片显示脱位关节周围有软组织广泛的钙化或骨化阴影者。
中医药基础学 篇11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代谢组学;中医药治疗;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其病变特点为病变易累及骶髂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致使其常发生钙化。若不及时诊治,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关节严重畸形[1]。本病常见髋关节受累,我国AS患者髋关节受累率在60%左右,髋关节严重畸形改变,患者将终身残废,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因此,探索能够预测AS 疾病进展及病情活动,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的生物标记物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在AS发病状态下,体液中性氨基酸[3-4]、细胞因子[5-6]等与正常状态相比均会发生变化。
目前,对于AS的治疗,西医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3大类药物。虽然可以减轻疼痛,但不能改变自然病程,远期疗效不佳,停药后易复发,且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生物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关节肿痛的症状,但因其副作用较大,价格较昂贵,疗程较长,普通患者难以接受。中药治疗AS具备扎实的基础,有确切疗效。
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
AS的相关中医病名为“大偻”,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近年来,从脏腑论治AS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推崇从脾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则卫外功能减弱,外界邪气容易侵袭;且脾虚致气血生化乏源,从而无力驱邪外出,导致外邪积聚于机体内。《素问·痹论篇》曰:“淫气肌绝,痹聚在脾。”《灵枢·五变》亦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刘健[7]教授以《内经》理论为依据,阐幽发微,认为AS的基本病机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其本,痰、瘀、湿、热留着为其标,脾肾亏虚,则邪痹经络,且脾虚湿盛是根本,故提倡益气健脾祛湿法治疗AS。除脾虚湿盛学说外,各医家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其他的见解。焦树德[8]、阎小萍[9]、王为兰[10]、张鸣鹤[11]等认为,AS发病的内因是肾督阳虚,外因是寒邪入侵,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盛,从而累及筋骨的荣养淖泽而发病。
AS的治疗,目前主要从益气健脾祛湿、补肾强督两方面入手。汪四海等[12]采用新风胶囊+
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治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AS患者30例,发现中医健脾单元疗法不仅能改
善患者VAS、BASDAI、BASFI、BASMAI、BAS-G、
SAS、SDS积分,提高AS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黄传兵等[13]采用益气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复方新风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AS,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来氟米特治疗。左芳等[14]运用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治疗中晚期AS患者52例,有效率占94.23%,疗效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李洪波等[15]采用强脾治痹汤治疗AS患者72例,发现治疗后患者骶髂关节压痛度、胸廓活动度、晨僵、15 m步行时间、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卢瑞丽[16]
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中晚期AS患者35例,有效率占85.70%。邱福庭[17]以补骨汤治疗AS患者100例,结果显效7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
有效率占98%。钟明等[18]运用补肾通痹片治疗AS患者100例,有效率占93%。娄多峰[19]运用强脊宁二号汤治疗AS患者40例,有效率占97.50%。
中医药治疗AS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S常用的方法之一。西药治疗AS的基础研究往往只是针对单个生化指标或单一基因的调控研究,而中药治疗AS的作用往往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控,因此,中药复方治疗机制的研究需要更全面、综合性更高的新型研究手段。
2 代谢组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20]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图谱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研究对象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1 000以下的内源性小分子。质谱测定法或核磁共振(NMR)光谱法是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基础[21]。为了使样品中的分子能够在质量变换率和光谱表象的基础上被分离,质谱法与色谱分离法时常联用[22-23]。1HNMR光谱几乎能够探测样品中包含的所有质子,且该技术通常不需要样品分离,是非破坏性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组织样品诊断分析的有效性。代谢组学中靶标分析、代谢产物轮廓两种方法较为常用。靶标分析主要用于已知的小量代谢产物的测定和量化。代谢产物轮廓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大量的化合物并识别其未知的化学性能,且这种方法通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生物系统,主要包括植物[24]、微生物[25]、尿[26]和血浆样品[27]。
代谢组学应用于AS研究后,取得了显著性成果。高鹏等[3]采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和代谢组学方法分析AS患者血浆中主要代谢变化,对代谢产物的比较和模式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AS患者血浆中脯氨酸、葡萄糖、磷酸盐、尿素、甘油、苯丙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血药浓度升高,磷酸、色氨酸二肽-苯丙氨酸的血药浓度降低。徐维家等[4]为了探讨AS患者血内主要的代谢物变化及其意义,采用GC-MS和LC-MS技术进行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AS患者体内脯氨酸、苯丙氨酸、葡萄糖、尿素、甘油和同型半胱氨酸比正常人高,4种磷脂、色氨酸和苯丙氨酰苯丙氨酸处于低浓度状态。
目前,国内外在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反应方面罕见报道。代谢组学为AS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然而迄今为止,在AS疾病研究中,代谢组学的应用很少,因此有待进一步发掘它的研究价值。中医药作为世界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与其具有很多相通性,因此代谢组学值得在中医药研究中推广应用。
3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前景
代谢组学在AS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国内在中医药方面利用代谢组学来研究AS未见报道。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为优势,近年来在治疗AS上取得很大进展,在减轻症状、消除病因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28]。但中药是多成分的复杂体系,故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用传统的药理学方法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方法,不仅研究药物本身的代谢变化,而且主要研究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能直接反映体内生化过程和状态变化。通过检测获得体液的代谢指纹图谱和分析引起代谢谱变化的原因,可以探明药物作用的靶点,因此用于AS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具有“天然”的优势。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对AS的发病及药物干预整个过程实施监控,具备中医药防治AS研究理论与技术上的双重支持,因此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治疗AS研究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4 参考文献
[1]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3-36.
[2]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6-173.
[3]Gao P , Lu C, Zhang FX, et al.Integrated GC–MS and LC–MS plasma metabonomics analy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nalyst, 2008:133,1214-1220.
[4]徐维家,温杰,李妍,等.强直性脊柱炎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医学会,2009:245.
[5]梁秋冬,段永壮,郭明好,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NF-α、TNF-β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0,50(22):69-70.
[6]王新卫,林智明,廖泽涛,等.IL-23与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25(3):266-270.
[7]王桂珍,黄传兵,汪元,等.刘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6):38-40.
[8]焦树德.树德中医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8-400.
[9]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3-95.
[10]王为兰.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62.
[11]邓长才,鞠中斌.张鸣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372-373.
[12]汪四海,刘健,张金山,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401-404.
[13]黄传兵,谌曦,汪元,等.新风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405-406.
[14]左芳,刘维,王慧.参苓白术散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52例[J].天津中医药,2007,24(3):207.
[15]李洪波,梁衍涛.健脾利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2):37-40.
[16]卢瑞丽.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0.
[17]邱福庭.补骨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00例[J].河北中医,2009,3l(3):373.
[18]钟明,周祖山,赵晓兵.补肾通痹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型)100例[J].光明中医,2009,24(12):2279-2280.
[19]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论治风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8-219.
[20]Fiehn O,Kopka J,D?rmann P,etal.Metabolite pro-filing f or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J].Nat Biotechnol,2000,18(11):1157-1161.
[21]Coen M,Holmes E,Lindon JC,et al.NMR based metabolic profiling and metabonomic approaches to problems in molecular toxicology[J].Chem Res Toxicol,2008,21(1):9-27.
[22]Dettmer K,Aronov PA, Hammock BD.Mass spec-trometry based metabolomics[J].Mass Spectrometry Rev,2007,26(1):51-78.
[23]Feng XJ,Liu X,Luo QM,et al.Mass spectrometry in systems biology: An overview[J]. Mass Spectrom Rev,2008,27(6):635-660.
[24]Kim JK,Bamba T,Harada K,et al.Time-course metabolic profil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cell cultures after salt stress treamtent[J].Exp Bot,2007,58(3):415-424.
[25]B?rner J,Buchinger S,Schomburg D.A high throughput method for microbial metabolome analysi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J]. Anal Biochem,2007,367(2):143-151.
[26]Kind T,Tolstikov V,Fiehn O,et al.A comprehensive urinary metabolomic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kidney cancer[J].Anal Biochem,2007,363(2):185-195.
[27]Parveen I,Moorby JM,Fraser MD,et al. Applica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abolite Profiling Techniques to the Analysis of Heathland Plant Diets of Sheep[J].Agric Food Chem,2007,55 (4):1129-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