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经络学(精选5篇)
中医基础经络学 篇1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医学入门·经穴起止》说:“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是说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并像网络一样相互联络。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络脉则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正如《灵枢·经脉》所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即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络学说的形成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经络系统的概念出现,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书籍中,已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这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经脉学专著。但是,该书所载的十一条经脉,与现在的经络有所区别,它们彼此之间,是各不相干,互不联系的。而且尚未形成内属于脏腑的概念,且无络脉之记载。
《内经》总结了当时经络学说的成就,对于经络的名称、起止、交会、循行部位、经气流注次序,以及各经“是动”病、“所生病”的证候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还指出了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具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的作用。正是由于经络的相互衔接,在周身内外构成了网络周身的经络系统,从而使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在经络系统的联系中形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内经》对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完整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成为以后历代医学研究和探讨经络学说的源泉。
稍后成书的《难经》在继承《内经》有关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上,补其未备,则对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及奇经八脉方面有所补充和发挥,特别是发展了奇经八脉理论,丰富了经络学说的内容,从而使经络学说更趋系统化和完整化。
晋代医家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元代医家滑伯仁所著《十四经发挥》,以及明代医家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不仅总结了当时的针灸学成就,而且对经络学说的发展及针灸临床病证的总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针刺麻醉的成功与推广,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极大兴趣与重视,尤其是对针麻原理及经络实质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事实说明,经络系统作为人体内客观存在的一种组织结构和联络途径,并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此种观点已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
中医基础经络学 篇2
经络学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体会中医的实质、快速进入中医殿堂的捷径。经络由经和络组成, 经是干线, 络是分支, 人体有12条主干线, 又称为“十二正经”, 再加上奇经八脉, 共有三百六十多个穴位, 此外还有无数的脉络, 经络纵横交错。这些经络通往五脏六腑, 内脏有任何问题都会在经络相关的穴位上有所反映。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经络学知识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 抵御疾病的侵袭。
目前的人体经络学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医学的积累, 是无数医学家智慧的结晶。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但是大部分内容还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 对于大多数人, 甚至是中医学院的学生来说, 想熟练掌握经络学的知识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 其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经络学, 尤其是制作出一套人体经络学学习系统和查询系统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但经络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与阴阳五行、四季更迭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经络、不同的穴位能够治疗不同的疾病, 同时, 与中西医的其他分支也有紧密的联系。用计算机来存储各个经络、各个穴位的结构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而且不同的用户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向系统中加入自己的经验, 其内容也会经常发生变化。而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关系模型的, 以二维表为基本的存储结构, 这种结构要求存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一致, 并不适合用于存储经络和穴位。
2 pureXML数据格式的优势
pureXML技术的出现为经络、穴位的描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pureXML是具有良好格式的XML数据, 其具有层次化的结构, 支持DTD和XML Schema, 非常适合存储异构的数据。研发人体经络学习系统采用XML数据格式作为后台的数据存储方式比关系数据库更加有优势。
目前XML的存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XML文档分解成关系数据库中的一系列表, 在需要的时候再把相关字段抽取出来组合成XML文档。这种方式适用于XML内容非常规范, 并且业务需求变化不大的系统;
以文本方式保存在文件系统中, 这种方式需要使用DOM或者SAX方式对XML进行解析, 效率不高, 而且由于需要程序员自行维护文件系统, 增加了编程的难度, 系统也不够通用;
把一个XML文件作为一个大文本存储在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字段中, 很多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存储最大达到2G的大文本, 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丧失了XML文档固有的层次特性, 无法对其内部进行分析检索, 如果分析其内部结构, 又与第二种方式相似, 造成效率低下, 通用性降低;
把XML文档存储在支持XML解析和检索的数据库中, 通过XQuery这种针对XML文档的专用语言, 来检索XML文档。这种方式可以保留XML文档原有的层次结构, 而且可以高效地定位到XML文档中特定的节点, 是最具有潜力的XML存储方式。
目前IBM、Oracle、微软等数据库主要研发厂商都在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最新版本中增加了XML特性, 其中IBM的DB2V9及后续版本是IBM最新推出的“混合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除了支持传统的关系数据, 还支持pureXML这种层次化的数据, 用户可以在一个表中混合存储关系数据和pureXML数据, 还可以使用SQL和XQuery语言自由地查询和处理这两种数据, 是目前对pureXML数据支持程度最高、与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标准最为接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用关系、层次混合模型存储经络和穴位
人体中12条正经、奇经八脉、360多个穴位本身的名称、位置等性质已经固定, 适合使用关系模型进行存储, 而各个穴位独特的属性、点按的手法、适合的病症等信息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存储结构本身也经常发生变化, 适合采用XML格式的层次模型进行存储。
根据人体经络学习系统的需求, 设计关系模型如下:的方法, 其内容随着穴位的改变会有很大不同, 不适合采用固定结构的字段存储, 所以采用XML结构。
此外还包括药品表、时令表、治疗手法表等其他若干张表格, 用于与经络表和穴位表相关联, 因为中医各个分支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完全割裂开来。限于篇幅, 此处省略其他表格的结构定义。
4 使用XQuery操纵pureXML数据
首先给出pureXML中几个基本定义。
定义一:标签。用户自定义的、用一对尖括号括起来的内容, 称为标签, 在pureXML中, 标签是成对出现的, 结尾标签与起始标签同名, 但在名字前面加上斜线 (/) 。
定义二:元素。在pureXML文档中, 一对首尾标签所包含的完整部分 (包括标签本身) 作为一个元素。
定义三:属性。在pureXML文档中, 每个元素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若干属性, 属性由“属性名=属性值”构成, 属性写在元素名称所在的标签中, 属性与元素名称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使用空格进行分隔。
定义四:文本。元素的一对首尾标签之间所包含的内容称为文本 (不包括标签) 。如果文本没有内容, 则首尾标签可以简写为一个标签, 在标签名后面加上一条斜线 (/) 。
下面是穴位表points中cure字段的一个例子:
<穴位id="101">
<名称>筑宾穴
<功效>补肾
<含义>“筑”为建筑房屋之意, 与“杵”相通, 是生活中捣蒜、捣米的工具。“宾”通“膑”, 指膝盖骨。“筑宾”指在膝盖骨旁边再搭一个柱子, 起强身健骨的作用。
<主治>
<强健>膝盖发软
<神智>抑郁症, 癫痫, 恐惧
<解毒>解烟毒、装修气味毒、长期服药体内淤毒, 化痰, 活血, 祛湿
<尿酸>痛风, 结石
<手法>按揉
<相关>太冲穴
在这个例子中, 所有用尖括号括起来的都是标签, 标签都是成对出现的。每一对标签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一个元素, 如“<功效>补肾”, 一个元素中可能包含若干子元素。元素的属性在元素名称后面, 如<筑宾穴id="101">当中的id="101", 表示属性id的值为101。元素除去标签之外的部分为文本, 如“<功效>补肾”中的“补肾”。
XQuery相对于XML, 就类似SQL相对于二维关系表, 使用XQuery可以实现对XML数据中节点、属性以及文本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下面以人体经络学习系统中几个实际例子说明XQuery的主要用法:
4.1 XML数据的查询
如果要查询哪个穴位可以治疗结石, 可以采用如下XQuery语句:
WHERE XMLEXISTS ('$i/穴位/主治[contains (尿酸, "结石") ]'PASSING cure AS"i") ;
其中, XMLQUERY函数是能够使用路径表达式或FLWOR表达式来进行XQuery查询并返回结果的函数, 而XMLCAST是将XQuery查询结果转换为普通字符数据类型的函数, XMLEXISTS函数能够判断一个XML文档内部是否满足一定的查询条件。
4.2 XML数据的修改
假设要把筑宾穴的尿酸项目改为“<尿酸>痛风, 肾结石”, 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XQuery语句:
4.3 向XML文档中插入一个节点
假设要在“手法”元素后面插入一个新的元素“<适用人群>所有人”, 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XQuery语句:
4.4 从XML文档中删除一个节点
假设要将“<强健>膝盖发软”这个节点删除掉, 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XQuery语句:
5 人体经络学习系统的难点与实现
人体经络学习系统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对中医的理解, 只有对经络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医、中药、五行、时令等多方面内容深入理解, 才能够建立起全面、高效的模型, 并基于此编程实现, 解决这个困难最好的方法是与医院或者中医相关部门合作, 并反复对项目的需求进行讨论。
其次, 该系统前台通过Java实现, 后台数据库采用DB29.0以上的版本, DB2 9.0以上的版本能够较好地支持XQuery, 但前台的显示需要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使用户操作起来既不能很繁琐, 又可以实现很多自己定义的内容, 从而体现出XML数据格式的优势。实现便捷性的思路是在页面上大多数选项提供默认值, 使用户直接点击“下一步”按钮即可, 实现灵活性的思路是在页面上提供用户自定义链接或按钮, 允许用户增加自己命名的选项并赋予相应的值。
再次, 要实现Java与pureXML的结合, 即要在Java环境中使用pureXML, 这可以通过选择Java XQuery API (简称XQJ) 来实现, 该API可以从DataDirect下载免费的试用版, 按照说明文档进行安装, 然后把XQJ JAR添加到类路径中, 接下来就可以编写Java代码运行XQuery了。每个程序包含两个部分:建立/访问XQuery数据源;执行XQuery。核心代码如下:
首先建立一个新的数据源, 该对象的类型是com.ddtek xquery3.xqj.DDXQDataSource。然后使用数据源得到新的com.ddtek.xquery3.XQConnection对象。该对象可以接受查询字符串并执行。运行查询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从XQConnection创建一个XQExpression对象。
(2) 使用XQExpression对象的bindXXX () 方法把变量绑定到查询。
(3) 执行查询, 结果保存到XQSequence对象中。
以下是查询代码:
通过以上方法, 就可以利用Java技术实现XQuery查询, 从而实现该系统。
6 小结与未来改进方向
本文讨论了通过XQuery技术对以XML格式存储的人体经络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 实现了人体经络学习系统。XQuery技术对pureXML数据进行存取, 其固有的层次型结构大大增强了人体经络学习系统的灵活性, 并且能够与传统的关系模型良好地结合与转换, 该技术必然会成为下一代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
但目前XQuery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法过于复杂, 程序员学习的难度曲线很大;二是XQuery技术在数据库设计方面不像关系模型那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三是目前各个厂商对统一的标准规范支持程度不一, 给程序的迁移造成了困难。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该技术的深入应用而逐步得到解决的。
下一步, 人体经络学习系统将在前台增加flash格式的人体经络显示, 并且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 允许用户通过点击形象的flash图像来得到相关信息;同时在后台增加智能学习算法, 在数据库中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根据一些预定义的规则进行推理, 从而得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案, 供专业医师参考。
摘要:讨论了中医经络学内在的网络结构模型, 提出一种通过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混合存储经络和穴位的方法, 在DB2数据库中采用pureXML数据格式实现存储, 并利用XQuery技术对人体经络数据在数据库中进行增、删、改、查, 实现了人体经络学习系统。
关键词:人体经络,数据库,pureXML,XQuery
参考文献
[1]Matthias Nicola, Uttam Jain.Update XML in DB29.5[EB/OL].[2007-10-11].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data/library/techarticle/dm-0710nicola/
[2]Brett McLaughlin.Use XQuery from a Java environment[EB/OL].[2008-5-29].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xml/library/x-xjavaxquery/?S_TACT=105AGX52&S_CMP=content
[3]Susan Malaika, Jan-Eike Michels, Christian Pichler.XQuery update[EB/OL].[2008-10-09].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data/library/techarticle/dm-0810malaika/
[4]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5]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6]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经络腧穴学_总结 篇3
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5、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6、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7、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8、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9、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10、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1、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3、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4、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
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5、《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6、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7、《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18、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19、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20、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个穴位(依据是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21、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中,举例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2、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3、《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24、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2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26、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27、特殊作用举例:天枢穴,泄泻时能止泻;便秘时能通便。内关穴,心动过速时,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能加快心率。
28、特定穴,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八脉交脉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
29、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30、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元气停留的部位,称为“原穴”。原,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31、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
32、原络配穴,十五络穴表
33、郗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34、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位的腧穴。大体位于膀胱一线上。
35、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
36、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聚的八个腧穴,分别对应大的是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绝骨。
37、八脉交会穴: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
3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39、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40、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
41、骨度分寸法需要记忆的地方: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耳后两完骨之间9寸;天突至岐骨9寸;岐骨至脐中8寸;脐中至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腋以下至季胁12寸;季胁以下至髀枢9寸;腋前横纹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18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膝中至外踝尖,16寸;外踝尖至足底3寸;
42、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43、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中医基础经络学 篇4
一、肩關節檢查
(一)一般檢查
1、望診:觀察兩肩外形是否對稱,高低是否一致,有無畸形。肩關節的腫
脹較輕時不易看出,正常鎖骨的外下方是凹陷的,腫脹時則該處 膨隆。對比兩側胸鎖關節、肩鎖關節是否對稱
2、觸診:(1)注意局部皮膚溫度,有無腫脹,硬度如何;如系腫物,要檢
查它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2)常見壓痛點圖解(圖肩-1)
3、X光片判圖。
(二)特殊檢查
圖肩-1
肩部常見的壓痛點圖解
1、杜加斯氏征:正常人將手放在對側肩上,肘能貼胸壁,肩關節前脫位肘內收受限,傷側的手放到對側肩上,肘不能貼胸壁,此為杜加斯氏征陽性。
2、痛弧:肩峰下的肩袖有病變時,在肩外展60~120°範圍內有疼痛,因為
在此範圍內該肌腱與肩峰下面摩擦、撞擊,在此範圍以外則無疼 痛。(圖肩-2)
圖肩-2
崗上肌腱病變
引起的肩外展
(三)肩部常見傷病的檢查及體徵: 痛弧
1、撞擊綜合徵:
(1)水腫和出血階段
(2)纖維化和肌腱炎期
中医基础经络学 篇5
一、《中医基础学》教学要求
1. 牢记概念。
《中医基础学》教材最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 而基本概念是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精讲的方法, 对于涉及到的概念重点讲解, 例如对于阴阳的概念、脏腑的功能等需要详细介绍, 在下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对上次课中涉及的概念进行复述或者提问。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最佳时机提出概念让学生记忆。
2. 建立中医思维。
《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基础理论都是通过长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 要对《中医基础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必须让学生了解中医思维方法, 通过合理运用中医思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医基本理论, 同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中医基础学》各章节中体现的中医思维方法进行评析, 让学生对中医思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全面了解。例如, 在讲述脏腑学说的时候, 教师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此概念不仅是解剖学概念, 更是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系统概念。
3. 基本技能训练。
在《中医基础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辩证方法, 例如四诊八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技能。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四诊的类项和意义全面了解, 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病人, 相互诊断。另外, 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最终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断的技能。
4. 学以致用。
一切理论学习的目的均是为了实践需要, 而《中医基础学》中的基本理论、技能均来源于医疗实践, 同时又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合理应用这些知识, 为医疗事业服务。
二、如何提高《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1. 培养学生兴趣。
《中医基础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础课程, 对于中专学生而言, 学生在入学初期对中医的了解不够, 学习动机也不是很明显, 在此时培养学生兴趣, 不仅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而且能为其他中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 要强调《中医基础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基础学》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第二, 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展示中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建立学生发扬中医药学的信心。第三, 合理选择历史典故, 通过神农尝百草、张仲景坐堂、华佗创麻沸散等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明确教学主次之分。
《中医基础学》中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虽然大纲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均要掌握,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要求进行选择性教学, 对教学内容详细划分。因为中专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医疗的较少, 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事中药的生产、销售, 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熟记基本概念和理论, 对于临床技能方面则以够用为标准。通过把握教学关键点,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学生对实践中需要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 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帮助。
3. 合理调整教材顺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的, 但是当前《中医基础学》教材中很多相关内容并未联系起来, 给教学带来困扰, 也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 重新制定教学顺序。例如, 在五行学说版块中包含了其在中医学中应用的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还未学习脏腑学说, 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鉴于此, 教师可以将五行学说的应用放到后面, 在讲完脏腑关系之后进行。另外, 在《中医基础学》中很多病证具有共性, 教师可以将前后教材的病证归纳, 让学生形成对共性病证的系统认识。
4. 理论联系实践。
《中医基础学》作为中医学习的入门科学, 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较深, 尤其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抽象性、整体性和主观性特点, 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 教师需要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作为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象进行研究, 而且自己要不断总结归纳, 形成庞大的知识库, 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5.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突破说教式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第一, 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答案。第二, 对比教学法。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 两者之间既存在共同点, 又存在差异, 教学任务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来实现。第三, 扮演法。在学习完成之后, 分别由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 进行问诊, 不仅提高学生兴趣, 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第四, 案例法。就是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 案例可以是以往蕴含医理的典故, 也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 还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 应用知识。第五, 现代化教学。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中应用最广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绘制表格、展示图片、展示案例声像资料等,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医知识的应用, 加深学生印象。
综上所述, 《中医基础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实施,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提高《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特点, 理顺教材内容, 保证教学更加系统化。同时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中医基础学》教材最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 《中医基础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中专学生由于中医知识积累较少, 教学效果不明显, 因此加强《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成为中专学校中医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对如何提高中专学校《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专,《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符萍.浅谈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1) .
[2]杨娜.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尝试[J].科技信息, 20011, (1) .
[3]徐耀琳.多媒体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利弊[J].甘肃中医, 2010, (9) .
[4]彭明兴.浅谈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课堂目标的10种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