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

2024-06-08

中医护理基础(共12篇)

中医护理基础 篇1

摘要:在中医护理教学过程中, 最难理解掌握的是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为了较好地掌握理解哲学基础, 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良创新。在改良创新过程中, 仔细体会其新方法实施和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哲学基础,教学

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首次将中医护理纳入考试科目, 足以见国家对中医护理的高度重视。[1]《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即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 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2]为了使这门起源古老的医学科学更好服务于社会, 一定要理解掌握其体系形成的基石即三大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为了提升中医护理学哲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故对以往的传统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 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实践。

一、用医学史塑造中医的实用性价值,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现代医学护理的普及和影响力, 在医学生心中要树立除了现代医学的重要角色之外, 还有我们民族的中医学也是医学界之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根植这样的概念, 让学生有兴趣来进一步接受理解钻研中医护理学的理论, 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扁鹊治虢国太子尸厥, 孙思邈的葱管导尿术的病案, 华佗高龄长寿的秘诀五禽戏等养生保健的导引术等例子。这些体现中医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的“简、便、廉、验”及理论体系的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主动寻找古典医籍中的病案, 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且能对护理方法的选择和疗效上提出很多问题,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日常生活体验, 强磁吸引制造兴趣

在三大哲学的教学中, 每一个哲学体系的讲解都是从起源、形成、内容、在医学中的应用逐层解析的。为了使每个哲学体系能充分掌握理解, 在讲形成的过程中, 比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先让同学闭目, 想象清晨独自站在一个山顶上, 等待东方的日出。在日出的那一刹那, 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眼前有了亮光, 脸颊感到了温暖, 周围的黑暗被挤到了你的后面。经过大家的视觉、感觉等综合之后, 我们理解了最早的最朴素的向光即为阳, 背光即为阴。再让大家睁眼看看周围的世界, 看看有阳光的地方有什么样的特征, 背光的地方又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样阴阳的内涵就丰满了很多, 并且和自己有密切的关系, 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概念的。在讲到五行的知识时, 五行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从简单的事物原型就可以找到答案, 还可以用身边已知的很多事例来理解, 让学生知道五行是无处不在的。比如水域里水葫芦的引入, 但是最终形成的泛滥成灾, 就是一个相乘的例子;动物界的食物链, 就是一个相生又相克的例子。

三、多媒体教学海量信息, 满足多方信息需求

多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 在教学上, 它既能向学生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 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互动方式。[3]多媒体教学有点很多,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以下几点优势。1.信息量大, 形式多样, 有图、文, 声、影等。能够满足现代人的信息获取方式, 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以视听获知信息。如在讲五行之土时, 可以在PPT中插入长满庄稼的图片, 让同学通过联想获知土的特性。2.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观察。如上述例子, 把图片放出来, 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寻找与土有关的信息。3.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如在讲到金之时, 教师先启发同学思考金的古代用途, 然后逐一用实物展示, 再分心各种器物的作用就发掘出金的特性有变革, 改革之意。采用多媒体教学, 要求教师熟练使用各种软件来制作高质量课件, 并对知识点要加工塑造,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可以事半功倍。

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为理解夯实基础

美国学者认为只有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决策的前提下, 才可能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4]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形成基于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 而古代的哲学思想是一点一滴积累逐渐系统化。在形成过程中有很多的学者都有论述发展, 所以有必要涉猎古代有关的典籍和著作。其中与哲学有密切关系的有《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书籍。如在《论语》中有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体现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哲学观点;再如《孟子》中:“存其心, 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中医的内容博大精深, 源于中医的理论基础哲学的深邃。所以要理解体会中医的哲学基础, 是学好中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爱民, 江澜, 符佳.中医护理教学之整体策略初探[J].职业教育, 2011, 29 (04) :104.

[2]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239.

[3]杨黎明, 杨磊.CAI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14) :570.

[4]王东强, 李银平, 李志军等.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医症候探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2013, 25 (09) :550-553.

中医护理基础 篇2

温服是指将煎好的汤药放温后服用。

◆ 中成药多用温开水、酒、药引等温热液体送服。

◆ 一般汤剂均宜温服。因过冷或过热均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

◆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易引起恶心、呕吐,温服则可减轻上述不良反应。

热服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属“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 寒证宜热药热服,属“寒者热之”。

◆ 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化瘀药、透疹药等宜热服。

冷服

冷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 真寒假热证宜热药冷服,属“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 热证宜寒药冷服,属“热者寒之”。

中医基础理论ABC 篇3

1.系统性: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包括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而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关联的。系统性除自身系统外,还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2.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变化规律,分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在阴阳变化规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阴阳相互消长,二是阴阳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最早提出“元素五行论”思想的是蔡墨。五是自然界中五种物质、五种能量、五种气场,而‘五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称为‘行。五行生克代表物质、能量、信息的演化形式,它是朴实的世界观与自然科学。借助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演变,用以揭示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推广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4.脉象学: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一项独特方法。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早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便有记载。在长期实践中,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5.藏象学:“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包括各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与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

6.经络学: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其形成,是以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吸纳了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层面。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等四个方面。

中西医的异同

中西医都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两个学术理论体系无论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均不同。

具体差异如下:

一是药物组分的不确定性。每剂中草药含有哪些成份,含量分别是多少,以及中药配比后在不同温度下,生成哪些新的成份,不得而知。而西药则是由确定的含量,如:阿司匹林,每片合50mg,根据病情服用几片均是确定。

二是治疗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当人体内某部位发现病变,西医通过手术,定点定位进行摘除。而中医治法是通过“系统”观点,诊治后确定病因,从脏腑和气血运行角度进行调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台疗过程—般起效快,而中医则时间长。

三是视角不同。如:“肾”,西医就是指肾脏,中医则指以肾为主的泌尿系统,主人体“水”的代谢。中医有“肾虚”(分为阳虚和阴虚)概念,西医则无此概念。中医通过组方用药,对脏腑进行调理,对“肾虚”这种亚健康状况有明显疗效。

另外,中医治疗还存在无意性。据报道一位美国人某一脏器出现问题,接受中医治疗,无意中把其它脏器原有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中医护理基础 篇4

1 民族地区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1 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且技术水平提高较慢

一方面, 由于国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大力扶持, 为民族学生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 使中职卫校的入学人数逐年增加,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大部分教师任务过于繁重, 往往一门课程只有一名专业教师, 甚至一名教师担任几门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 1999年起我国中医院校才设置本科护理专业[1], 且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能进入职业院校从事中医护理教学工作的较少。目前大部分中医护理教师毕业于中医学院医疗专业, 他们虽具有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但知识结构单一, 临床经验欠缺, 尤其是缺乏护理知识, 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认识不足, 教学内容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有的中医护理教师来自临床, 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临床护理带教经验, 但中医基础理论较薄弱, 缺乏对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认识, 从事教学工作有诸多缺陷。另外, 与西医护理相比, 中医护理教师参加各种短期培训, 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 加之教学任务较重, 外出进修、学习均受到限制, 导致其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

1.2 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 理解能力较差

民族地区多数学生汉语水平较差, 因而第一年预科课程主要包括医用汉语、阅读、听力等, 经过一年的汉语语言培训之后, 才能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但这一年的汉语培训仅能对其起到提高作用, 仍有很多学生都不能通过SHK三级考试。由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使民族学生很难理解很多抽象的概念。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 致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先选择高中, 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才会考虑中专, 因此大部分“民考汉”的学生汉语水平较差, 多数还不如上完预科的民族学生。因而导致进入专业课教学后学生仍有很多汉字不认识, 词语不理解, 就更不用说医学术语和医古文, 给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候教师在讲解一个内容时, 先要将其中不常用的词语反复解释。

1.3 教学课时少、内容多

西北地区大多数中职卫校使用的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其适应全国大部分中等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卫生教育, 因受到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达到国家教学目标。而且, 目前很多中职卫校中专护理专业将中医护理学设置为考查课、选修课, 甚至不开设此课程。因此培养的护理专业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中国传统医学知识都不懂或知之甚少。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历经千年的发展,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 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因此, 中医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大多数中职卫校将中医护理学基础设在西医基础医学之后, 而学生学习了西医实证科学之后, 就会不适应中医的演绎逻辑模式, 认为中医难学, 较为抽象很难理解, 甚至认为中医是唯心的。但是中医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独特的临床操作技能, 如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等, 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要在20~50学时内完成中医护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就会显得课时较少而内容多。

1.4 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民族地区的学生接触本民族的医药较多, 如维医、蒙医、藏药等, 对中医的了解非常少, 所以看到中医护理操作可能有一些心理恐惧及抵触。例如:针灸时的三寸银针、烟雾缭绕中的艾条、拔火罐时燃烧的酒精棉球等都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同时, 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 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因此实践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课堂实践和临床实践两个部分, 但由于经费不足, 通常20~30名学生为一组, 学生的动手机会很少。同时这些学校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验指导教师的情况非常普遍。一名教师指导五十多名学生, 很多时候实践课的指导可能不到位。实践课课时太少, 课堂实践常常是一节课同时讲授2~3项中医护理技能, 而且有些项目以电教课代替, 导致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得许多学生无法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2 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护理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教育, 培养的是应用型护理人才, 依托的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1) 鼓励青年中医护理教师提高学历水平,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

(2) 加强中医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有计划地安排中医护理专业的教师听课, 并参加临床实践, 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 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新疆各地州卫生学校都在有目的、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各自的对口援建省职业卫生院校进行学习, 外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 还可以缩小民族地区与兄弟省的教学差距, 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 逐渐提高青年护理教师的科研能力, 必将促进护理教育的快速变革和护理专业教师的迅速成长。

2.2 深入浅出, 用学生能理解的实例解释深奥道理

两千多年以来,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 用比喻取象和直觉顿悟的方式解释疾病和疗效, 使用的是“心阳虚衰”、“阴虚火旺”、“大肠湿热”、“干肝潜阳”等术语, 这些术语和思维方式对于民族学生来说, 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中医辨证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主要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所以,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时可以回归到朴素的生活中,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解, 在授课过程中, 把古老的知识现代化、把抽象的学术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把书本语言口语化。例如: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相背而言, 即向日者为阳, 背日者为阴。后来人们将阴阳的含义引申到所有对立统一的事物或现象中。我们以一盆水为例, 盆里的水由凉水和热水 (即阴阳) 组成。凉水和热水适量就调出一盆舒适的洗脚水。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如果凉水过多或过少时, 即可理解为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这个例子既说明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又说明了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作用。

2.3 删繁就简, 突出重点, 重在实用

对于“三加一”年制中专护理专业的民族学生, 中医护理学基础总学时54学时, 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诊断程序、中医护理原则、药物实施针灸与推拿疗法、心理护理、常见病症护理、常用饮食调理, 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体现以实用为导向,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使学生树立现代中医护理理念,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掌握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并能运用中医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4 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实训课训练

为了增强民族学生的中医护理实践操作水平, 在进行实训课时, 首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 让学生感性认识中医护理的基本操作, 而且要反复强调注意事项, 避免学生在操作中出现晕针、滞针、烫伤、扭伤等不适和教学事故, 以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其次, 要改革教学方法, 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推广我们古老的医学, 在实训课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2]、网络平台、演示、医院见习等方法, 可以把抽象的学术具体化, 有利于民族学生理解和模仿。

最后, 由于民族地区中职卫校的师资和实训条件的限制, 我们不仅应该加强校内教学环境建设, 同时还应该建立与医院的合作关系, 采用医院见习的方法, 既可以解决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 也可以聘请医院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解决实验指导教师紧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聂宏.中医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 (5) :40~41.

中医护理基础 篇5

因时制宜护理

因:根据。就是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随时调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是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规律的,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但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是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及时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在护理时就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时制宜除了对季节不同的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

因人制宜护理

就是要重视个体差异,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患病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反应,因而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有显著差异,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时要因地制宜。

中医护理基础 篇6

【摘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学类专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大发展,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87-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Basic Curriculums of Chinese Medicine

JIA YongsenTIAN ChunyuTIAN FulingMA HuixiaWU FanwuBAO Juta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Outstanding teaching team is major premise for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promotion on educational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edicine (CM) majors development in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basic curriculums becomes much more important. Through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team, College of CM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on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sources, promoting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basic curriculums, teaching team, specialty, teaching resources

高校專业教学团队是指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 为完成某个教育教学目标而由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权利统一的少数在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建构起来的群体组织[1]。

中医学普通高等教育经过近六、七十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大学低年级学生开设,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力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因此,中医药院校越来越重视该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及相关高等教育的政策驱动下,我校中医学类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学基础课程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1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意义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这些课程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等各专业的基础课,只有牢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学好中医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成为合格的准临床工作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对促进课程体系优化,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我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课程和基地建设等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核心队伍。具体建设实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人才梯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

2.1团队人才梯队建设教学团队的人才梯队建设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建设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形成梯度,老、中、青结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2.1.1团队基本结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1人。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人数占到55%;学历结构方面,博士研究生5人,其余6人为硕士研究生,到2016年,本教学团队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将达到60%以上。学缘结构是本教学团队的优势,成员分别毕业于国内不同的知名中医药高等院校(如图1),优秀的学缘结构可有力促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利于营造团结和谐、互助互进的教学氛围,避免同所高校毕业带来的“近亲繁殖”现象出现。

2.1.2团队成员综合素质培养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加强教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2]。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公开课制度、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价、教学文档和多媒体课件优质评比等活动。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教师听课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科研新秀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体要求。为提升教学团队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历,激励青年教师到相关高等院校攻读学位、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2.1.3团队“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学团队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3]。因此,专业教师应有医院临床工作的经历,安排教师到相关科室顶岗实践,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支持教师利用我校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附属唐山中医医院等临床基地的技术条件,参与临床课题研究,提升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2.2团队对专业建设的贡献教学团队所服务的专业建设坚持与服务河北省、冀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紧跟医疗相关产业发展的动态要求,把握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原则,保证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率为目标,来不断修订更新培养方案。

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2010年中医学专业在全国高等综合高校中率先通过了“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评估”;同年,我校中医学专业获批“河北省高等教育创新高地”;2011年,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年,中西医临床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这些荣誉、成绩的取得,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起到了奠基和核心作用。

2.3团队对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中医高等院校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克服按学科设计课程体系的惯性,建立突出临床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认真实践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课程设置方面,团队紧紧围绕“突出祖国医学特色,引导学生树立中医本位思维”的基础课程改革思路,开设了《中医思维学》、《中西比较医学概论》、《中国文化与中医》等特色课程。通过近五年来的教学评调查,新开课在学生中赢得了较高声誉。

合理设计教学评价项目与考核方法,紧跟“形成性评价”的高教新趋势。如中医诊断学考试采用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复式考试法;中药学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现场辨识中药相结合;中医综合实验1和实验2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每次实验结束根据个人操作给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以上这些举措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2.4团队对教学资源建设的示范作用本教学团队结合中医师、针灸推拿医师技术岗位技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建设规划工作。团队成员均参与编写了符合中医发展规律和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实用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其中副主编2人,编委4人;编写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温病学》等。目前,这些教材均已在我校本科学生教学中使用,满足了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公开课程网站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着重加强专业群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于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温病学》、《中药学》等课程开设网络论坛,有关授课重点和难点讲授、答疑、考核等均实现了师生无缝交流;全部课程均在校内网站上建设了网络课程平台,增加了网络信息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结语

面对社会对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以国家和我校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围绕我校“崇术重用、服务地方”办学指导思想和“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素質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必将对提升中医学高等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孟静岩,马佐英,张国霞,等.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2009,17(8):718-720.

[2] 董秋梅,麻春杰,张亚军,等.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4):367-369.

[3]王上增,郭会卿,李沛,等.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及规划[J].中外医疗,2011,12:177.

中医护理基础 篇7

1 教材再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 厌学情绪较重, 对选修课的学习兴趣更为缺乏。中职护理专业《中医学基础》教材传统的编写方法, 无法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现行教材编写方法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 如降低难度, 缩减篇幅, 增加链接、片断、案例、图表等, 但仍未跳出传统教材编写的基本模式, 教材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缺乏中职教育特色。中医学基础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 其理论深奥难懂, 采用传统教材编写方法和现行教材编写方法, 都很难调动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导致教学效果甚差。如何提高中医学基础教学质量, 找到一种适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编写方法, 是值得中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中医学基础》教材再改革势在必行。

2 教材再改革的可行性

以学生为主体, 立足中职教学现状是教材改革的基本原则。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才能上岗, 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没有中医学基础内容, 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主要是为了了解祖国的传统医学,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这就为《中医学基础》教材编写进行大胆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护理专业学生不参加医师执业资格考试, 无处方权, 因此, 可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以中医养生、护理康复、心理指导为主线展开, 既突出中医特色, 又符合护理专业需求, 相得益彰, 切实可行。

3 教材再改革的方向

关于书名, 《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本常识》《中医护理学》等, 均未摆脱传统教材编写模式, 如选用《中医演义》《戏说中医》《话说中医》等, 严谨性又不够。比较之下仍觉《中医学基础》为妥, 但可加一破折号——趣味版 (或漫画版, 甚至演义版) 。

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 专业课教材要突出针对性、适用性, 选修课教材应突出趣味性, 有了趣味版这一定位, 教材编写模式就可进行大胆改革。譬如整本教材以养生为主线, 以章回小说形式论述, 将养生知识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记、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哲学思想、故事、谜语、案例等紧密结合, 将祖国深厚的医学文化内涵贯穿教材, 或辅以漫画形式, 让学生学习中医、了解中医, 传承中医传统文化。又譬如中医诊断学有“十问歌”, 中药学有“十八反、十九畏”, 方剂学有“方歌”, 这些歌诀使深奥难记的中医知识变得简洁明了、通俗易记。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探求学习中医的方法和技巧, 进一步创新呢。因此, 笔者认为, 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 配以流畅的漫画等形式解读中医知识非常适合目前中职生学习现状。

4 教材再改革的基本框架———以章回小说的形式为例

4.1 第一章 (回) :绪论

以古代人物传记展开, 中医绪论的主要内容以古代故事为主。譬如以盘古开天说针灸起源, 以歧黄说中医理论形成, 以神农说药物, 以华佗说外科、麻醉始祖, 以张仲景说辨证施治 (护) , 以金元四大家说中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以李时珍说开创中医新纪元等。

如每章 (回) 以五言或七言句为标题, 每章结尾以“欲知……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体现章回小说的形式。譬如第一章 (回) 的结尾:欲知时珍学医从何入手, 请看下回———阴阳五行。

4.2 第二章 (回)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深奥难懂, 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自古至今, 绝大多数领袖、伟人、名人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我们可以古今领袖人物、伟人、名人的哲学思想为主线, 展开本章节内容的编写。譬如孔子的儒学思想———《易经》就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源头;从“医儒同源”“医易同源”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古人齐家治国平天下、悬壶济世的思想;从现代革命导师孙中山的“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和毛泽东的“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等观点来解释“阴阳五行, 辨证施治 (护) ”, 说明“阴阳五行”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然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医学中, 使学生加深理解。

4.3 第三章 (回) :藏象

可通过现代“黑箱论”谈中医藏象, 让学生了解中医藏象与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差异。通过“胆大妄为”“提壶揭盖”“胆小如鼠”等成语、俗语、谜语说明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譬如“胆主决断”是指“胆”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功能, 属思维活动范畴;胆气旺盛, 表现在自我意识和言行上准确、果敢, 有胆识等, 胆气虚弱则决断无能, 表现出言行失度, 或处事优柔寡断等。所以日常生活中有“胆小如鼠”“胆大包天”“肝胆相照”等说法。

4.4 第四章 (回) :病因病机

通过历史人物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说明“七性致病”的一般特点。譬如通过“悲忧———林黛玉之死”, “喜中———范进之疯”, “大怒———诸葛亮三气周瑜”, “过思———诸葛亮之死”等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4.5 第五章 (回) :诊法和辨证

通过“神医扁鹊”等故事展开中医的“四诊”“辨证”等内容, 本章节最后可通过列出一些简单、通俗的表格来对中医诊法和辨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4.6 第六章 (回) :防治原则

通过中医“不治已病,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讲解当今“预防为主”的国家卫生方针, 从《红楼梦》大观园的故事情节说治疗、护理原则, 让学生在学习古代哲学思想和古代人物故事中掌握防治原则。

4.7 第七章 (回) :中药和方剂

以中药、方剂的传统故事、谜语展开。譬如“女贞子”的传说:相传秦汉时期, 有一员外, 膝下只有一女, 年方二八, 品貌端庄, 窈窕动人, 精通琴棋书画。员外贪图升官发财, 将爱女许给县令, 哪知员外之女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终身, 出嫁之日, 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 表明非教书先生不嫁之志。先生闻小姐殉情, 如晴天霹雳, 忧郁成疾, 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 须发变白。数年后因思情太浓, 到此女坟前凭吊, 见坟上长出一颗枝叶繁茂的女贞枝, 果实乌黑发亮。先生摘了几颗放入口中, 味甘而苦, 直沁心脾, 顿觉精神倍增。此后, 先生每日必摘此果充饥, 病亦奇迹般地见好, 白发渐渐变黑。

再譬如“虫草”的灯谜:《红楼梦》中住在大观园的姑娘们, 有一天一起猜灯谜, 慧黠过人、博学多才的林黛玉出了个灯谜, 谜面是“花”字, 复射“萤”字, 将“花”字拆开, 不是“艸” (古草字) 所“化”吗?即虫草, 姑娘们都称赞这个灯谜是传神之作。冬虫夏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腐草化萤的说法, 在儒家典籍中早有记载, 姑娘们当然不会怀疑这种传说的真实性, 至于这种生物为什么能虫草互变, 在当时是不可能正确解释其生成真相的, 关于它的发现和认识, 还有一段更为饶有趣味、颇为曲折的历史。

本章节最后可列出常用中药与方剂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简表, 此表切勿仿效以往教材庞大繁杂, 须仔细推敲, 精心设计, 使其内容简单、易懂, 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4.8 第八章 (回) :针灸、推拿与养生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的特色, 也是中医走出国门, 轰动世界的杀手锏。当今世界医学都主张回归自然, 重视养生, 本章节可把针灸、推拿和养生知识相结合, 精选针灸、推拿养生的优势和特色内容。譬如由讲与针灸和推拿、经络和腧穴有关的故事展开, 重点讲述养生的观点和方法, 使新教材的实用性更强。

中医护理基础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使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选取我校护理学专业2013 级本科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 (43 人) 和对照组 (41 人) 。实验组中男生3 名, 女生40 名;对照组中男生1 名, 女生40 名。两组学生均为统招护理本科生, 高考成绩及前期课程考试成绩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前期都已经学完中医护理学的中医学基础、四诊、常用中药和方剂、中医护理技术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 在辨证施护部分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

1.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同一教学大纲, 在辨证施护部分采用PBL教学法, 具体包括以下3 个步骤。

(1) PBL教学的准备: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中医专业知识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统一进行PBL教学法的培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每名指导教师选择一个临床真实案例, 根据PBL案例编写的原则, 围绕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编写案例初稿。然后经全体指导教师共同讨论, 反复修订后形成案例终稿, 最终形成了不寐、中风、胃痛共3 个PBL教学案例。开课前, 研究者对实验组全体学生进行PBL教学法的培训, 使学生对PBL的实施方法有充分了解和必要的心理准备。

(2) PBL教学法的实施:每一次PBL教学4 学时, 安排小组讨论1 次 (2 学时) 、小组汇报1 次 (1.5 学时) 、教师小结1 次 (0.5 学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学生按学号随机分成3 组, 每组14~15 人, 分别安排在3 个教室, 每组指定1 名主持人、1 名记录员, 分配1 名指导教师。①课前准备:每次PBL教学前两周, 指导教师将编写好的案例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建议的学习资源 (如名医著作、中医四大经典、教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 自学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②小组讨论:课堂上各组学生围绕案例提供的情境提出问题, 进行讨论和交流, 直到小组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发言, 观察员则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 尤其在小组成员发言次数较少时予以提醒。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整个过程中, 不直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有关信息, 只是启发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 在学生讨论中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及发言情况, 鼓励发言少的学生主动发言。如在中风的案例讨论中,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中风的紧急处理方法;中风的病因病机;症候分析及病机演变;症候类型;施护原则;护理措施。

(3) 教师小结:讨论结束后, 各小组依次汇报讨论的结果和讨论的收获与不足, 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做出评价。

1.3 PBL教学评价

(1) 学习积极主动性:在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采用臧渝梨等[3]研制的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行评估。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6, Cronbach’s α值是0.89, 5 个因子的Cronbach’s α 值是0.67~0.78。该量表包括学习动力、学习目标、深入学习、控制学习和扎实学习5 个维度, 共21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 分别赋分1~5 分, 分数越高学习积极主动性越强。

(2) 理论考试成绩:学期末两组学生使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时间测试, 试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 由3 名教师流水阅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使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比较 (见表1)

教学前两组学生在学习积极主动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间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教学后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调查显示,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参数, 也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法注重知识点的讲授, 忽略了学生的参与, 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 学生根本来不及反思, 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死记硬背, 结果学习就成了学生的负担, 不但影响了考试成绩, 而且在遇到患者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在PBL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组织学生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问题先去查阅资料, 然后用所获得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通过PBL教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5 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这充分说明PBL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中医护理学涵盖了中医学的主干课程, 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辨证施护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 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辨证施护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把四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 确定疾病的症候, 然后根据症候类型确定护理原则和护理措施。由此得知, 辨证施护的过程需要应用前期学过的所有知识, 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讲授, 学生会认为这些知识在前面已经学过, 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 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而会使学生感觉枯燥, 不感兴趣, 大大影响学习的效果。PBL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创设临床情境, 首先吸引学生去主动思考, 发现问题, 然后通过参考教材、阅读经典、查阅文献、课堂讨论, 最后确定证型, 提出切实可行的施护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PBL教学法,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原因, 可能是学生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去准备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会了辨证施护的方法和技巧,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 充分证明了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 PBL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敢于放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途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 方便学生查阅资料。

参考文献

[1]Neufeld V R, Barrows H S.The“Mc Mast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education[J].J Med Educ, 1974 (49) :1040.

[2]陈健.PBL教学法对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5) :696-697.

浅谈《中医基础学》教学体会 篇9

一、抓住根本, 加强基本功训练。

《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教法不同。它有它独特的内涵。《中医基础学》是初学中医学的一个起步课程, 也是必修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备课前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涉及到中医各家有争议的经文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详细地进行研究, 尽量把繁杂的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 便于接受。同时告诫同学们, 学习中医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 全面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理解性地背诵, 反对机械性记忆。为此要经常地采取提问、小考等方式强化训练, 不断加深记忆, 把重点的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

二、多学多看,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说的就是教学不能死板。应多学习、多观摩、多研究, 积极引入新的现代研究成果纳入授课内容中, 及时把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以及学科最新发展引入教学, 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扩大学生的视野。尤其是教学方法, 不能每节课都千篇一律、满堂灌。中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辨证论治, 中医教学也一样要辨证论治, 可依据不同内容, 随机应变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比较与归纳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综合整理能力。比如在讲八纲辩证时, 对虚证、实证;表虚证、表实证;虚寒、实寒证以及虚实真假、寒热真假等内容, 通过症候、病机、舌苔、脉象等几方面列表归纳比较, 这样就清晰明了了。

还有多方面联系式教学方法。依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把知识前后贯通、灵活运用、学活学透,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讲授阴阳学说时联系五行学说, 讲授经络时联系脏腑, 讲治则联系病因病机。尤其在讲授辨证时更要多方联系, 运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对证候进行分析, 如临床上口舌糜烂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 这是因为心开窍于舌, 心与小肠经脉相互络属, 有表里相合的关系。使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 把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进行了巩固, 加深了理解, 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

三、辅助教学, 寓教于乐。

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 结合教学实际, 有意识地选用辅助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兴趣。首先, 在传统教学方法上与现代教学技术、方法、手段相结合, 通过讲授理论、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来加深对枯燥乏味的中医理论的理解。如在讲授五行学说时, 对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解, 可用示意图加动漫效果来进行。再有就是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资源, 有时可以使繁杂的理论简单明了化。让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都有新创意。还有就是最直接的方式----板书。板书力求工整、少而精, 在备课时就应当胸有成竹, 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 都要缜密思考, 举一反三。关键词句, 前后联系点、重点难点都要充分体现, 避免重复, 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一节课结束后, 让同学们通过板书对本节内容一目了然。

四、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医学博大精深, 古籍浩如烟海, 要学好学精, 必须参考古代文献、医家论著。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综合创造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之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方法, 养成自学习惯, 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每节课上课之前, 要把本节课内容的课堂目标、重点、难点给同学们交待清楚, 同时布置自学思考题, 让同学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同学们留点时间去探讨思考题, 以此提高主动获得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让同学们感觉到课堂上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 也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在此期间, 可依据课程安排情况, 对重点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来进行。课余时间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 设立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 既复习了知识,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

科学是严谨的, 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精确, 对个别的概念的阐述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给同学造成认知上的错误, 可适当运用形象的比喻, 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为了增强学生记忆,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编成歌谣或顺口溜, 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经络中十二经脉的循环路线时, 可记住如下两句话: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详。这样十二条正经的循环路线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在每节的最后都有一个小结环节, 这里更要做到语言精辟、言简意赅。使同学再一次了解本节的重难点。这样, 在一节课中, 对重点内容经过几次巩固后, 在同学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中医护理基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 集科、教、研为一体, 开放床位800张, 设有24个临床科室,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254人, 中医护士专业小组成员35人, 均是中医院校毕业。

1.2 方法

1.2.1 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组织架构

护理部副主任任组长, 护士长任副组长, 其余为小组成员, 此组织架构的建立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安全、规范、及时有效地运行。

1.2.2 明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目标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医培训, 制订中医操作标准、流程, 规范临床中医护理技能操作, 进一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知识, 提升中医护理内涵。

1.2.3 明确分工

护理部副主任负责协调及中医护理培训方案的审核、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应急方案的制定和督查, 副组长负责中医护理培训方案的实施、常规、流程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检查, 小组成员负责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流程、应急预案的实施及培训, 负责效果评价资料的收集。

1.2.4中医护理相关知识调查对全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相关内容掌握情况予以摸底调查, 调查内容分为中医护理知识、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文书三大项, 中医护理知识水平通过理论测试, 中医护理技能通过对艾灸、耳穴埋籽、拔火罐的考核, 中医护理文书书写状况通过检查护理病历得来, 每个科室随机检查10份护理病历。

1.2.5 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培训内容及方法

选用新编《实用中医护理学:理论篇》《实用中医护理学:临床篇》作为授课教材, 通过广泛征求护士的意见, 合理制订护士培训与考核计划,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届分层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利用下班时间每周培训2次, 每次2学时, 培训对象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及10年以上护士、10年内护士3个层次。每次培训分3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培训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包括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诊法、中药、方剂、养生等;第二阶段主要培训中医技能, 如耳穴埋籽、拔火罐、艾灸、穴位按摩、敷药、贴药、药熨、中药熏洗等12项;第三阶段主要培训中医护理文件书写, 严格按照中医理论体系书写, 运用中医术语, 体现中医内涵。授课方式采取演示文稿 (PPT) 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情景演示、实地操作练习、临床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培训系统充分运用院内微信网络平台, 开辟中医护理专栏, 培训前上传理论、技能培训计划, 授课前2d上传PPT课件, 中医护理专栏同时介绍中医食疗方、四季养生、预防保健等相关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文化信息,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组建学习群, 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授课老师间的沟通交流。

1.3 评价指标

培训前后均对护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操作技能、中医护理文书能力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设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后护士的基础理论、中医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成绩均显著提高通过对护士进行3个阶段的培训, 其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中医理论水平得到加强, 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辨证施护, 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病历, 运用中医知识对病人进行中医健康教育, 适应临床工作需求, 提高病人满意度。

3.2 组织建设是保证中医护理质量的基础

中医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是中医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理组织架构合理、职责明确、分层清晰, 护理质量各管理层都认真地履行各自工作职责, 把好各层级的质量关,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确保中医护理质量的安全, 是要素质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

3.3 监督检查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障

规范的中医护理技术标准、流程是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前提, 也是保证中医护理质量安全的保障, 中医护理持续、有效的发展需要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所谓内力就是护士自主发挥出来的能力, 即业务能力;外力则是外在的监督能力。而中医护理专业小组重视业务培训和督导管理, 在质量评价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3.4 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护理质量的核心

护士是中医护理实践的执行者, 也是中医护理质量的制造者。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施对设备要求低, 经济实惠, 深受病人喜欢, 但中医护理技术对人力的要求较高, 耗时量也多。因此, 要想完成高质量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人员的配备及业务培训是基础, 也是重要的前提。

3.5 中医护理实践是中医护理质量的特色

中医护理实践包括2个二级指标“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运用”, 专科病种辨证、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辨证施术等内容既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也是凸显中医护理特色的核心指标, 符合中医护理临床需求。

3.6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是中医护理质量的关键

医院护士不仅是运用中医护理知识技术对病人进行护理、照顾、安抚的服务者, 也是中医护理健康知识、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播者, 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水平, 很难达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标准, 满足病人的需求。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是中医护理质量基于数据最为直观的指标, 通过评价中医护理知识、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文书合格率等直接反映临床中医护理水平, 知道存在的问题, 以便于持续改进。

4 结论

4.1 提高了护士的中医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

通过系统培训及不断强化, 护士中医理论及中医操作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护士中医护理理论成绩由培训前的86.4分提升到培训后的90.5分, 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成绩由培训前91.4分提升到培训后95.2分, 护士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成绩由培训前90.3分提升到培训后92.5分。

4.2 促进了全院中医护理技能项目的开展, 增加了中医护理技能项目全院开展的中医护理项目由原来的1 2 项增加到16项, 项目人次由2014年7 000余人次增加到2 0 1 5年1万余人次, 提高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3 提高了中医护理质量,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通过中医护理专业小组有计划的培训, 护士中医理论水平得到加强, 技术操作更加规范熟练, 临床护士熟练运用掌握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给病人更多的防病治病、养生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指导, 充分发挥中医操作优势,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深受病人的喜爱。通过每月病人满意度调查, 对中医护理项目的满意度到达99%以上。

4.4 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在开展和推动医院中医特色护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院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科主任积极支持、医护共同协作的局面。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护士充分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实实在在为病人解除病痛。通过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护理确实具有简便易廉的优势, 不但适用范围广, 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无创等特点, 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优势明显, 形成中医院的中医品牌, 这也是中医医院区别于西医医院的根本特征, 成为吸引广大病人就诊、入住中医院的良好举措。

4.5 增加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信心

中医医院每年都会进相当一部分西医护士, 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基础薄弱, 普遍缺乏中医护理教育背景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操作技能缺乏的现象[2], 医院内通过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 可以有效缓解西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压力, 有利于中医护理理论水平、操作技术及文书书写能力的提高。

摘要:[目的]成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 负责院内中医培训、考核工作, 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组织架构, 明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目标, 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中医护理相关知识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培训内容及方法。[结果]设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后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中医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 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 增加护士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信心, 从而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培训,中医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桂华, 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

中医护理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 中医     护理    教学

中医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评价较为单一等,导致中医护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中,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中医护理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护理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依托学校师资力量,积极探索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學模式。在研究中,大家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突破点

在中医护理课题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文献资料显示,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多数在医院,针对在职人员进行,暂无院校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研究。因此,本课题在此研究方面就具有开创性。为了更好地应用此技术,凸显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研究。本课题立足于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以期让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缩短培训期,节约科室培训资金等。

笔者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教学改革载体,把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以及走入工作岗位后的再学习能力。在教学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座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临床专家、临床带教教师、实习学生、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应着重开展的教学内容,计划安排耳穴、推拿、冬病夏治、老年性高血压、音乐疗法、传统功法等教学内容。唐成林认为耳穴与经络的联系非常紧密,把耳穴归纳为腧穴的第4类更加合理。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可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耳穴知识,将知识以耳穴视频配合PPT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本课题在研究中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倡导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教学、专题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记录总结中医适宜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座法,收效较好,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而且在实训室还完成了“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学生访谈感受

在学期末,针对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感想和对中医护理课程的相关建议,我们进行了随机访谈,记录如下。

学生甲:“这学期学到的知识,我都用在生活中了,家里人很高兴,说我长大了,会心疼父母了。我周末回家时会给家里人按摩一下,大家都说很舒服。我特别高兴,因为刚开始时,我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等知识都不是很明白,并且和我学习的解剖知识不是很一样。我感觉中医知识很抽象,对此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有时还逃课。中间教师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知识,其中我对推拿按摩特别感兴趣,就听得很认真,学得也很快,尤其给家里人按摩完,家人高兴的神情更增加了我学习的自信心和欲望。我在学校考了按摩师证书,有时间我就上网查一些有关推拿按摩缓解常见不适的方法,还和老师经常qq联系,问他一些问题,我感觉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我希望以后还能在学校继续学到一些有用、实用,尤其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比如我还想学习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希望以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一讲。”

学生乙:“作为一名中职生,我的专业是护理,我毕业打算从事护士职业。最开始的时候,我对中医护理课并不重视。我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解剖上,因为学姐们告诉我,解剖很重要。有一天上课,我牙痛,刚好老师在讲耳穴的知识,他问大家有没有同学想体验一下耳穴的疗效,牙痛的同学可以试试,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师给我进行了耳穴埋豆的操作,捏了捏我的耳朵,嘱咐我多操作几次。我按了半节课的时间,下课的时候,真的好了很多。这一次神奇的体验让我知道了,中医适宜技术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还可以用来养生保健。学会了这些技术,对自己、对家人、对需要的患者都有好处。我对这部分知识忽然就有了兴趣,以后的中医护理课,我都认真记笔记,跟着老师讲的进行操作练习。我希望中医护理课程能安排多点儿学时,我想学到更多实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指出:各地根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应逐渐增加中医护理技术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通过见习、实习进行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唐成林.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灸学》耳穴内容教学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5(27):342-343.

本文为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文件号:教职成[2013]155号,项目编号:ZJB13139)。

作者简介:

浅谈《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体会 篇12

1 必备哲学思维模式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比较系统的科学,是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整体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起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并以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和特点[3]。现代科学哲学研究表明,中医学的医学观、方法论和理论特征,更适合于现代特别是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要让从未接触过中医学知识的入学新生真正深刻理解“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理论所包含古朴的中医哲学概念和用语并不容易。众所周知,中医药院校招收的大多是理科学生,重视数理推理和直观形象思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这种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当然也适用,但不够用。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等观点,同样尤其适用于中医理论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病因病机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这种哲学思维特点贯穿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全部,应当深刻加以理解。为此,注意学习运用吸收借鉴古代哲学的思维成果,打破僵化公式化的认知模式,刻意培养和建固哲学思维模式,将“数理化脑袋”尽快转化为“中医脑袋”,这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前提。

2 培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品质

中医基础理论渗透着古代多学科知识,运用了大量比类取象的手法抽象归纳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本质,如脏象学说按五行属性归类推演五脏属性,具备形象思维的特点。将“君主之官”、“将军之官”、“仓廪之官”、“相辅之官”、“作强之官”这些官职大小、职责内容抽象出五脏之间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只有结合理解,才能体会古人关于藏象理论的主要观点。再如“肝主疏泄”是因肝为“将军之官”,肝为刚脏,属木,喜调达而恶抑郁。肝在人体通过其疏通、发泄(疏泄)使气血津液、月经、精液等正常运行和排泄。

初学者对其中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想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促进抽象思维方法与成果训练与运用能力提高,需在原有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返璞归真,身临其境,思考琢磨古人认识问题的方法与习惯。这样从陌生、熟悉到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逐步理解消化感悟古人的认知态度和方法,也是训练和提高抽象思维水平的过程。如“心藏神”的定义与现代医学不同。现代医学认识到脑是人的精神、思维和情志发生的器官,而中医强调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和情志活动。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实际上是思考方式差异造成的。中医讲的是抽象的“心”,是功能状态的“心”,是“心系”。而现代医学强调于脑的解剖学结构与功能状态,是物质上的“脑”。单从现代医学来讲,心与脑是有着血液供应等方面的重要联系,所以中医讲的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实际上概括了脑的功能。可见,中医基础理论的部分概念是很抽象的、含义却是宽泛的。学习中,应避免固有的思维习惯对理解中医概念的干扰,还要联系多方面知识特别是理解古人的思维习惯。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更要有一种“悟”性。

3 丰富文言文知识、积累医家名句

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了医古文课程,足可以说明医古文对学习中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中引用了许多古代医学著作,所以必须掌握丰富的文言文知识,才能理解这些古代医著的论述观点。笔者侧重熟读和背诵重点段落,反复参看疑问注释,做到多读多背多思考,有心得就写下来,以备以后查阅学习。

4 抓好学习的三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一般来说老师上完课之后都会告诉学生下一节要讲的内容,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预习,如果平时学习时间紧,课前也要用几分钟时间浏览一遍。预习时先看目录包括几个大的方面,再看书中具体内容,对下节课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看不懂的、难点的知识可先做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认真听讲,大脑紧跟老师的思维转,这样很容易接受新知识并深刻理解,对有些知识的记忆比较深刻,尤其是老师为了阐述某个重点难点问题所举事例可能终身难忘。

课堂认真听讲:这是学习的主要环节。学生上课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认真听讲、抓住重难点,做好课堂笔记,同时要深刻领会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医学院校往往是开设课程门类多,每节课的内容也多,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老师讲课速度较快,因此必要时可准备录音笔等电子学习用品,以备课后复习整理笔记。

课后复习:这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温故而知新”,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保证对已学知识的“再现”或增强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归纳总结、比较分析、事例联想、图表图示、大声朗读、讨论学习、博览群书、多做练习题[4]及门诊见习与实习等方法,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总之,对新生来讲,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关乎其它中医学科的学习,也是衡量有没有“中医脑袋”的主要标准。尽快地找到学习中医理论的方法和路径是每位医学生都面临的问题。以上是笔者在学习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出来,请求指正与交流,此过程称为“悟道”,就是逐渐积累,细心体会。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必须必备哲学思维,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要丰富文言文知识,积累医家名言,抓住学习的三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扎实复习。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宋传荣.中医学概要[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5-2008.

[2]李德新.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刘禹辛.浅析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必备的哲学思维模式[J].吉林中医学院学报,2012,28(2):290.

上一篇:带宽利用率下一篇: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