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2024-10-15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精选10篇)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1

近年来国家中医管理局非常重视中医的发展, 中医操作的程序日益完善。正规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也已出台, 我院将正规的中医护理操作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包括毫针法、灸法、拔火罐、刮痧法、水针法、湿敷法、熏洗法、穴位推拿法等, 减轻了病人的病痛, 对促进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查阅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3220例住院病人的病历, 包括病种、医嘱、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实施正规中医护理操作人签名、治疗次数等。

1.2 方法

统计病种与实施正规中医护理操作情况 (见表1) , 统计实施正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中护士与中医技师完成的情况分析 (见表2) 。

2 目前我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存在的问题

中医专科护士编制不够。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够。表1显示正规中医护理操作在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康复等领域用得较多, 临床治疗效果也比较好。表2显示我院护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毫针法、耳穴埋豆法、穴位按摩等涉及中医知识较深的方法, 目前还是由医生完成, 护理上还没开展, 不敢独立实施。

3 讨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 》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 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表1显示, 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症都依赖于中医护理技术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病人所需, 社会所需。

目前我院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短缺, 技术操作不全面, 护理质量不够高, 要扭转这种局面, 一方面要引进中医护理专科人员, 充实编制;另一方面要通过正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中药雾化吸入法这些传统与现在相结合的技术[1,2]临床应用较多较好, 毫针法、耳穴埋豆法、中医按摩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护理人员不敢独立实施, 只有通过技术培训才能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再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一书要求护士操作前先核对医嘱[3], 因此中医专科护士同样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认真做到“三查七对”, 努力提高护理质量, 提升中医护理内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和昂贵的西医费用等问题, 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医学界面临的焦点和难点。中医护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 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理论, 简便实用正规的操作技术, 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 无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我院使用中医操作技术的3220例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今后将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使护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220份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临床应用正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病人实施护理治疗, 收到满意的效果,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正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减轻病人的病痛, 促进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服药带来的副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广玉.中医护理技能训练的现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 (9) :673-675.

[2]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5) :19-21.

[3]陈晓蓉.我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2, 8 (5) :363-364.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2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浅表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的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 高热、中暑、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红眼病、天行赤眼)、头痛等。

◆ 昏厥、中风闭证。

◆ 顽癣、疖肿、丹毒等。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2%碘酒、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

点刺法

点刺法 又称“速刺法”。

① 概念

在腧穴部位迅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

② 临床应用

十宣穴点刺放血:开窍醒神,用于中暑、昏厥、中风闭证。

太阳穴点刺放血:用于目赤红肿、头痛。

曲池、大椎点刺放血:用于高热不退。

委中穴点刺放血:可活血散瘀,临床多用于瘀血腰痛。

③ 实施

操作时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液聚集于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皮肤→手持三棱针或圆利针(粗毫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cm左右→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出血数滴→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缓刺法

① 概念

用三棱针缓慢刺入静脉,使之少量出血,为缓刺法。

② 临床应用

肘窝、腿窝的浅静脉刺络出血:临床多用于中暑。

红丝上多处缓刺出血:用于急性淋巴管炎。

③ 实施

在欲刺静脉上方扎一止血带,使静脉充盈→消毒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充盈处缓缓刺入0.5cm左右→缓慢拔针→待血缓慢流出→用干棉球轻压针孔止血→松止血带。

散刺法

又称“豹纹刺”或“围刺”。是指在顽癣、疖肿周围或扭挫伤局部刺出血的方法。

操作时首先在局部常规消毒→手持三棱针在顽癣、疖肿未化脓的皮肤周围或扭伤、挫伤后瘀血肿胀的部位→如豹纹般环行散刺出血。注意刺时速度要快、要浅,出血数滴即可。

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作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②操作时宜采用卧位,手法要轻、稳、准,注意防止晕针。

③要掌握好分寸,点刺、散刺时,快而浅,出血数滴即可;小尖刀刺络时,创口要小,防止大量出血和损伤组织。

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放血后局部不宜沾水或污物,以防感染。

⑤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禁用;年老体弱、孕妇、贫血者慎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3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教学 护理安全教育 影响性

技术操作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所以教师在让学生熟悉这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在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中把护理安全教育的知识充分结合起来。接下来,笔者就谈一下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影响。

一、我国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护理技术操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理论又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但现今大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很扎实,这就对今后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是由于学校的生源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

3.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有非常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还要有非常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但许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这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到位,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

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医疗人员不但要有非常专业的技能,还要要一定的道德素质。因此,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今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的。

2.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保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相应转变,使得护理专业中所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为了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的胜任该份工作,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得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掌握该种技能和方法,而是培养学生该门专业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护理技术操作又是与法制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增加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该门学科所设计的法制法规也要有所了解。

与此同时,还应该督促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因为,法律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行为准则,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除了在教学中要涉及一些法律知识外,还要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合理的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接下来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完成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结合该节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从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而在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把护理安全教育的理念充分的考虑进来,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教学设计才能符合新时期医疗护理的标准和理念。所设计的教学设计必须包括评估、核对、操作的准备和步骤等。其中核对是实施护理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确认患者和将实施护理技术是否吻合的基本保障。而评估也是护理技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估中除了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之外,还要对相应的医疗器械等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还要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对在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都要如实的告知病人,或者家属。

3.加强对学生的具体实践

在护理技术操作这门课程中,一定要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然后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把护理安全教育所设计的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因为,该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护生命、促进就健康的重任。所以,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有非常崇高的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该种职业赋予给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是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所以加强护理技术操作中护理安全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希望可以为今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唐晓英.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护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认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61-162.

[2]王佩丹,林以环,张华娜,等. 轮班所致睡眠剥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6,21(7):1-3.

[3]王秀芳,黄炯. 构建护理安全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6):415-416.

[4]葛静玲.关于病例导入式一问题定向相结合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74.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2013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储留患者36例, 男性20例, 女性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颈髓损伤14例, 胸髓损伤13例, 腰骶髓损伤9例。排除出血倾向、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等)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流程

1.2.1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指导, 主要包括定时间歇导尿、饮水计划及中医特色护理操作。⑴定时间歇导尿。具体内容如下:①应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技术。②一般4 h导尿1次, 如果2次导尿间歇患者能够自行排尿150 ml或者更多, 并且残余尿量<300 ml, 可以改为每6 h导尿1次。如果2次导尿间歇期间患者自动排尿大于200 ml, 并且残余尿量<200 ml, 可以更改为每8 h导尿1次。自动排尿每2 h 1次或者频率更高, 或排尿后残余尿量<100 ml可以终止导尿[5]。导尿前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操作手法, 进行膀胱功能刺激。③护理干预控制泌尿系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重视会阴部清洁护理, 防止细菌上行感染。⑵饮水计划。患者24 h内应均衡摄取水分, 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 500~2 000 ml, 一般早饭时段、午饭时段及晚饭时段各摄入水量约为500 ml, 上午10点、下午3点及晚上5点各摄入水量约200 ml, 从晚9点至次日早6点不饮水[5], 输液病人应酌情减少饮水量。晚饭后适当禁水对保证患者睡眠十分有益, 因此, 应避免午夜导尿[6]。⑶中医特色护理主要为艾条灸法和经穴推按法。采用艾条灸法对相应腧穴进行悬灸, 穴位选择按照针灸学分经取穴和分部取穴的原则, 取任脉中极、关元、气海及膀胱经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膀胱俞和八髎穴, 使用艾条距离皮肤5~10 cm悬灸15~30 min, 以皮肤发红为度。经穴推按法:用拇指揉按双天枢, 并向下轻推至腹股沟, 揉按神阙, 轻推至耻骨联合, 食指点按肓俞, 轻推至横骨, 各操作2~5 min, 以皮肤微红为度。⑷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时自我间歇导尿指导。指导具体内容及步骤如下:①患者导尿前用物准备。告知准备10 cm×10 cm的镜子1面, 一次性使用的预润滑亲水无菌圆头导尿管 (14~18号) 1根, 带刻度的尿壶1个, 清洁干毛巾1条。②具体导尿过程的指导。洗手:患者用肥皂洗手3次, 按照一般洗手步骤进行教学示范, 务必使患者正确掌握洗手操作, 并擦干手。清洁会阴部:使用清水清洗会阴部, 并用清洁毛巾擦干。导尿管润滑准备:大多数使用预润滑导尿管的患者只需要进行操作即可, 少数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需要使用润滑剂或温开水对导尿管进行润滑处理, 对这些患者要告知并现场示范无菌润滑的方法。由于条件限制而需要重复使用导尿管时, 告诉患者基本的灭菌方法, 包括煮沸法、微波紫外线灭菌法及中性戊二醛浸泡法等常用导尿管消毒灭菌方法。寻找尿道口和暴露尿道口:介绍尿道的解剖位置和邻近结构。插入导尿管排尿:患者或家属协助患者手持导尿管, 插管的位置为导尿管口后端6 cm左右, 尽量保持插入尿道的导尿管部位无菌或清洁, 操作时轻柔可控, 插入时, 患者可深吸一口气, 再将导尿管缓慢送入尿道, 无明显疼痛、出血和阻力感时, 方可进一步插入, 并将导尿管外口置于刻度尿壶中, 排出尿液。完全排尿结束后, 轻柔缓慢地拔出尿管, 处理用物, 记录此次排尿量于排尿日志中。

1.2.2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尿管护理, 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教育。

1.3 评价指标

1.3.1入院3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24 h尿沉渣和细菌计数结果进行比较。

1.3.2采取调查问卷及电话随访的方式, 以患者出院后1个月为时间节点, 根据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 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 结合本课题自身实际自制生存质量评分量表, 自制调查问卷, 以WHO⁃QOL-BREF中文版生存质量调查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生活质量为主要调查维度, 截取16个条目、4个维度进行调查, 各维度评分越高, 提示相关维度的生活质量越高, 电话随访36份调查问卷, 收回36份调查问卷。

1.3.3分别以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为时间节点, 从有无膀胱过度充盈、尿路感染等神经源性膀胱常见的并发症角度分析本实验研究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膀胱容量明显增加, 残余尿量明显减少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24 h尿沉渣检查、细菌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WBC数量、细菌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得分情况

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并发症情况

以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为时间节点, 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询问并发症情况, 内容如下:患者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出现2例尿路感染的病例, 发病率为11.1%;对照组出现5例尿路感染的病例, 发病率为27.8%。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发病人数增加至5人, 发病率为22.2%;对照组发病人数增加至9人, 发病率为50%。观察组患者在两个时间节点上未发生尿路梗阻及膀胱结石的情况;对照组在出院后1个月时出现1例尿路梗阻患者, 在出院后3个月时出现1例膀胱结石患者。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均出现5例尿道损伤的病例, 分析可能与本人或家属导尿操作不当有关,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教育。但在出院后3个月时电话随访发现, 对照组尿路损伤的患者增加到8例, 而观察组增加到7例, 发病率降低了5.6%。

3 讨论

本课题通过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 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否对膀胱功能的重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现以人为本的中医特色护理理念。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刺激不同腧穴对治疗本病的治疗颇具疗效, 现从中医腧穴主治作用角度进行分析: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为任脉腧穴, 主要作用为补益中气, 温经养肾。佐以肾俞、气海俞、关元俞为中医针灸理论前后配穴法的典型应用, 同时, 腧穴联合取穴可以起到固本扶元, 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整体功能状态的作用。选用膀胱经的膀胱俞及八髎穴, 则为治疗膀胱疾病的经验穴。另外, 现代解剖理论从另一角度分析认为, 中极、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 膀胱的正上方。刺激中极、关元穴可能通过自主神经刺激传入神经, 从而调节膀胱的活动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八髎穴在双侧第1至第4骶后孔中, 且有S1~S4的神经根穿过。刺激八髎穴可以通过刺激S2~S4的神经根, 进而刺激骶髓排尿中枢, 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留置尿管不但容易导致感染, 而且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恢复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 对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 降低病死率,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降低细菌计数及尿沉渣白细胞计数 (P<0.05) 。同时, 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终身排尿障碍, 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 因此应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家庭护理技能, 使优质护理服务向家庭延伸已成为必然趋势。本课题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后护理教育,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最终提高生存质量 (p<0.05) 。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尤其对尿路感染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对尿路梗阻及膀胱结石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对尿道损伤控制远期效果可能更为明显。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有效地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 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应用前景广阔,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熠平, 黄天雯, 杨秀玉, 等.康复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 :37-39.

[2]Maria P P, Giovanni M, Renata B, et al.Effects of botulinumtoxintype a in the bladder wall of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dys-function:A comparison of histological features before and after injec-tions[J].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11, 185 (6) :2552-2557.

[3]Peter W, Gunilla G M, Sven M.Renal preservation in childrenwith neurogenic bladder-sphincter dysfunction followed in a national pro-gram[J].Journal of Pediatric Urology, 2012, 8 (2) :187-193.

[4]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2011年版[) 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 :104-108.

[5]白雪莲, 罗秋菊.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 2008, 16 (4) :95-96.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5

施灸的原料很多,有艾绒、灯心草、白芥子等,但以艾绒最为常用。艾绒是由艾叶制成,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易燃,火力温和,《名医别录》记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绒即由干燥的艾叶去除杂质,捣烂后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备用。

灸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祛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预防保健康复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湿性疾病。

常用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

艾炷灸

艾炷是由纯净的艾绒搓捏成上尖底平的宝塔形状,大小可根据施灸部位的不同选用,大小可如麦粒、莲子或半截枣核。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6

一开展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 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 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中医适宜技术的护理毕业生定会发挥其作用,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 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易学、易用、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其培训往往针对在职卫生服务人员, 在中职院校鲜有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出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二如何筛选适合在校生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笔者本次教学改革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载体, 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中医技术的再学习能力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课题。为此笔者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 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安排以下教学内容:

1. 耳穴教学内容的确定

围绕着中医适宜技术新加的教学内容——耳穴的教学设计, 中医教研组多次召开会议, 探讨耳穴教学的知识点、教学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的开展等问题。根据我校护理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知识点,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兴趣, 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会耳穴的神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林莺等认为学生组成团队练习、实践、合作与交流, 收效较好。在此次教学中, 安排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 方便上课时、下课后学习交流。王磊等提出通过听、看、画、记教学法, 强化学生对耳穴分布及定位的记忆,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推拿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护理教材中有对推拿的介绍, 但并不是很全面和系统, 此次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情况, 对推拿基础知识进行删减, 另增加两个具体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 即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泄、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教学内容的确定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护理, 是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经反复实践证明, 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穴位贴敷安全价廉, 男女老少皆宜且患者无痛苦, 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与欢迎。经过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的研究, 一致认为,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冬病夏治的基本理论及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用法简单, 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作为首选教学内容。

4. 具体病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献显示, 中医适宜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这样可以依托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时间有限, 选择常见疾病的治疗作为案例, 学生学完后可以及时操作, 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 根据我国国情, 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召开数次教学会议, 研究教学内容, 一致认为选取老年性高血压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作为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5. 其他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适宜技术内涵丰富, 有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仅仅选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课堂, 比如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作为此次教学内容的辅助内容。简单介绍, 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四季养生音乐, 观看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视频,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多样性, 体会中医传统疗法的神奇疗效。

三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1. 师资问题

本次研究中授课教师主要为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的中医教研组教师, 通过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此次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授课任务。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广泛, 在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教学中应逐步完善中医教学团队的建设, 聘请临床专家进行阶段性授课, 将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独特、操作流程规范、病人乐于接受、主动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融入授课中, 使学生受益。共同开发教学讲义, 形成独具特色、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2. 教学场地问题

本此课题研究的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医实训室等场地完成。第一课堂为理论课堂, 在教室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理论知识的授课;第二课堂为理论课堂的拓展, 利用网路资源, 介绍一些中医网站, 拓展学生获取相关中医知识, 利用按摩师培训班的上课时间, 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

3. 教学方法问题

在实际过程,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反馈, 积极调整,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专题讲座式教学法, 学生反映良好。

4. 学时有限的问题

中医教研组教师多次研究, 一致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开拓第二课堂, 利用自习课、晚自习、周末等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介绍中医网站等。确保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 保证新开展教学内容能保质保量完成。

5. 教案设计的问题

有关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案设计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的原则。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性强, 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一, 笔者在本课题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不够, 有待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解决。第二, 在拓展第二课堂时, 采用自愿的原则, 并非所有学生都参加, 不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关教学知识;其自学能力因人而异, 自学能力强的人, 学到的东西就多, 自学能力弱、依赖性强的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不理想。第三,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极为丰富, 既有优秀的中医养生文化, 又有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此次教学研究集中在部分中医适宜技术上, 对优秀的中医文化未深入涉及, 不够全面, 有待后续的教学研究。第四, 教学场地问题, 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场所。让学生深入临床, 顶岗实习。第五, 师资培训,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临床, 参与学术会议, 不能把最新的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中, 使得教学内容不够充实。

五展望

经过近一年的中医护理教学探索和实践, 探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步摸索出一套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引入, 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索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核心之一就是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人才。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中, 把该如何引入教学, 如何使护理毕业生具备良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作为研究重点。为了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应用, 发挥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情况,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摘要: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莺、纪峰.耳针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

[2]瞿真、李晓蓉、王育红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0)

[3]余信国、周育瑾、赵鹏等.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5)

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篇7

1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前期准备工作

1.1 理论培训

我院共有237名护士, 其中中医院校毕业护士30人, 西医院校毕业护士207人, 西医护士虽经过中医培训, 但仍存在中医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 给中医护理项目全面、深入的开展带来困难。要推进中医护理的发展, 必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 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能力和质量[2]。护理部制订了《中医护理》培训计划,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 提升了护士中医护理的素养。组织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到上级中医院去参观学习, 感受到中医护理项目开展的浓烈气氛, 从心理上树立信心。针对我院护士中医基础薄弱状况, 开设中医护理学习班, 邀请院内外专家授课, 开阔了护士的思路, 为实施中医护理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操作培训

护理部分批组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班, 选拔中医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水平高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老师, 对全体护士进行艾灸、耳穴埋籽、拔火罐等十二项中医操作培训, 采用互为病人的方式, 亲身体验, 由此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都有深切的感受, 为下一步的临床护理安全操作实施了铺垫。将操作流程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各个科室, 以便随时学习。培训结束后, 予以考核, 对未通过者再进行培训, 直至合格为止, 确保人人都能安全实施操作。

1.3 专科特色培训

为避免中医护理项目在临床各科同时开展时出现普遍开花、散而不精、无专科特色的现象, 护理部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确立以运用为原则, 以疗效为依据的推广理念, 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使用适应证。根据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的功能、适应证, 按专科、专病、中医证候特点确定各临床科室的实施项目, 规定每科不少于3项, 并根据耳穴埋籽应用广、无创、疗效肯定的特点, 设定为年度重点推广项目。各科护士长针对本科确定的专科护理操作项目, 对科室护士再次进行专科培训, 进一步强化了中医操作内涵, 体现专科中医特色水平。

1.4 规范操作行为

护理部依据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编写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并实施临床常用的《15项中医护理操作常规》《15项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和《临床语言沟通技巧》, 规范了全体护士的操作行为。为确保中医护理项目得到安全、有效、全面的实施, 护理部设置了三级网络管理机构, 成立由护理部主任亲自担任组长, 内、外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 各科护士长担任质量控制员的网络管理机构。护理部主任随时掌握中医护理项目的实施现状, 并负责协调、考核工作;内科、外科护士长负责督导、培训工作;各科护士长是项目的直接落实人, 负责中医项目开展的安全管理及具体实施工作, 每月上交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登记表。

2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实施情况

2.1 未病防病———治未病护理

“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防病养生谋略, 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护理人员积极发挥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针对40余个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护理部编印了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向病人宣传中医保健、防病治病常识;临床各科护士根据本科病种, 告知病人关于调摄情志、饮食有节、劳逸适度等方面的养生保健知识, 组织病人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强身健体操。门诊每月开设养生大讲堂, 向就诊病人介绍四时健身及眩晕、消渴、胸闷、心悸等病养生防护知识, 宣传冬病夏治、冬令膏方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防御功能方面的作用。

2.2 辨病施护———中医临床技术护理

(1) 心内科护士根据本科病人的特点、开展中药药枕、耳穴埋籽和穴位按摩, 通过药枕的香薰作用、耳穴埋籽的穴位刺激、体表穴位按摩, 促进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的作用, 有效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舒缓压力, 调整睡眠, 明显改善病人头痛、眩晕、心悸、烦躁等症状, 不仅为广大病人所接受, 而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精英、白领的喜爱, 可明显调节激烈竞争及工作快节奏带来的精神压力, 使他们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2) 脾胃科护士开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患处直接用药, 不仅解决了病人的痛苦, 并有效避免口服西药对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药食醋保留灌肠可明显清除肠道中氨, 对预防肝昏迷有良好效果。拔火罐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为虚寒性胃痛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3) 内分泌科护士根据风湿病病人的病情予以辩证, 采用中药泡足及中药熏蒸的方法, 借助药物及热力的作用, 驱除体内的寒气, 温通全身经络, 有效解除了风湿病病人关节肌肉疼痛带来的困扰,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 外科护士针对卧床病人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的食欲减退、便秘现象,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耳部埋籽、中药贴敷神阙穴配合按摩胃脘、腹部穴位, 有效改善胃肠动力, 促进病人食欲, 保证病人患病期间的营养需求,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5) 伤口护理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理念与国际倡导的湿性愈合理念相融合, 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压疮护理, 无论是在预防还是处理方面, 均已形成成熟的护理方案, 在本市处于领先水平。护理压疮病人时首先评估病人整体状况, 予以辨证施护, 在保证受压皮肤得到有效减压的前提下采用辨证施膳、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方法, 对病人加强饮食、情志护理, 通过对局部涂药以活血化瘀, 患处敷药以去腐生肌, 耳穴埋籽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 艾灸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等方法, 从多方面促进伤口愈合, 效果好, 社会满意度高, 病人辐射到连云港、淮安等周边城市;接受本市其他医院的伤口会诊, 开设网上会诊, 及时传播护理信息。这些举措, 既解决了广大病患的痛苦, 又提升了我院护理服务品质。

2.3 既病防变———中医康复护理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病人的救治率得到提高, 病人的命是保住了, 但遗留的后遗症, 如偏瘫造成的肢体软弱无力、活动不便等现象, 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增加了家庭、社会负担。我院开设的中医康复护理, 早期当病人病情稳定后通过针灸、按摩、理疗等手段促进瘫痪肢体肌肉收缩;恢复期采用针灸、艾灸加中药熏蒸、脑循环磁振热等方法, 改变病人的病理状态。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施有效减轻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僵硬、活动不利、语言謇涩等症状, 有的甚至可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 从而促进病人早日重返社会, 维护了病人的自尊, 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减轻了家庭、社会负担。脑性瘫痪是儿童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我院脑瘫康复治疗中心将传统的中医疗法与西医相结合, 先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及经络导平等中医疗法, 缓解脑瘫患儿肌痉挛, 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矫正姿势, 再进行主动运动能力、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及精细动作训练, 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减轻患儿症状, 给患儿家长带来继续治疗的信心。

3 中医护理质量控制

我院建立了《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和《护理工作奖惩制度》, 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工作的标准, 尽量量化管理。建立医院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定期讨论制定新规章[3]。2010年, 我院陆续开展中医护理项目, 各科室有了从无到有的“零”突破, 从开始的月收入千余元, 到年底的近万元, 每月收入以近30%的速度递增, 院部将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参与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加大开展中医护理的激励机制。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进行协调, 定期做好信息总结、反馈。每年召开中医护理经验交

流会, 交流中医护理的应用体会, 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模式。

4 推广中医特色护理的体会

4.1 护理部充分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首先, 护理部作为护理行政和技术的管理部门, 理念要创新, 思想要解放, 行动要积极, 要善于吸取新鲜管理模式, 学习兄弟医院好的经验, 开拓和创造有利于实施中医护理的内外环境和氛围。我院护理部通过前期调研、动员和策划, 2010年在院部支持下临床各部门配合下, 顺利、安全推广了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满足了病人需求, 使医、护沟通更通畅, 医、护、患交流无障碍, 创造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

4.2 拓展了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由以前5项增至13项, 分别为中药熏洗、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涂擦、耳穴埋籽法、辨证施膳、拔火罐、穴位贴敷、灸法、中药封包和刮痧疗法、药熨, 丰富了临床护理内容, 实现了护士自我价值。

4.3 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效益和病人满意度

中医护理技术专项经济收入:2010年近10万元, 2011年基本达到100万元, 2012年1月—2012年9月近100万元。2010年病人满意度为95.3%, 2011年病人满意度为96.7%, 2012年1月—2012年9月病人满意度为99.1%,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4 绩效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是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有效方法

为了有效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护理部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 以考核结果为依据, 将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参与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加大开展中医护理的激励机制。最有效的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作为评优、晋升的参考内容, 并切实把奖优罚劣落到实处。

5 小结

在当今人类医疗保健重视自然疗法的潮流中, 中医护理有着独特的优势, 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我院护士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满足病人的需求, 获得病人及社会认可。各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实施, 扭转了中医院护理“西化”的局面, 继承、发扬了祖国传统医学, 符合中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我院虽然在中医护理技术推广中做了些许实践, 但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 将来一定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摘要:[目的]介绍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发扬中医护理特色的体会。[方法]应用前先予以理论、操作培训, 制定相应操作常规、流程等准备工作;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实施分为未病防病、辨病施护、既病防变3个方面;建立中医护理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结果]护士认真运用中医护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护理技术操作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互补, 使医、护沟通更通畅, 医、护、患交流无障碍。[结论]护理部在应用推广中医护理技术中充分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创造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 使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符合中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中医药管理,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试行) [Z].2010-07-21.

[2]马勤.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技术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4) :656.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各个科室<30岁的护理人员共60名, 其中男13名、女48名, 年龄 (23.6±3.3) 岁, 其中26名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5年, 23名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5~8年, 11名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10年左右;60名护理人员中有28名护师、32名护士;8名护理人员为本科毕业, 其余52名护理人员为大专毕业。所有护理人员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工作经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培训,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安全教育,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建立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护理部从各个科室中的护士长和高年资的护理人员中选择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的成员, 包括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3名, 每名指导小组的成员负责不同的操作指导项目。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前, 指导小组应通过会议等形式对护理安全教育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反复讨论, 以保证流程和评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制定完成后,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每个观察组的成员, 帮助他们快速地熟悉相关的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1.2.2对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根据护理部计划,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应定期进行集中学习, 培训地点位于护理部的示教室或者病区的示教室。指导小组的成员观看规范的操作演示, 并掌握操作过程中相关的注意细节和事项、护理风险点。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2人为1组进行操作练习, 同时找出应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每次培训结束后, 要对指导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 并根据制定好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如果考核不合格, 必须进行再次培训,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1.2.3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每次培训要充分考虑到护理服务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有不同的工作班次, 因此为了避免打扰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和正常休息,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可进行分批指导和示范。针对个别特殊班次的观察组成员实施个别指导, 保证护理安全教育的开展。在指导小组成员的示范完毕后, 观察组护理人员应反复进行练习操作, 尽量安排时间去示教室进行演练, 在操作演练中对自己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 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存在护理安全风险、是否保护了患者、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等。如果在自行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和疑问, 及时反馈给指导小组的成员。当护理人员通过练习对操作熟练后,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考核, 如果考核没有通过, 护理人员要进行再次培训,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此外,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的成员还要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补考人员名单、补考时间等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上交护理部作为教育培训活动评价的资料,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的措施, 从而保证下一次培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3评价指标对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自制, 由300例患者匿名填写, 满分为100分, ≥85分为满意, <85分且≥70分为较满意, <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以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以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均<0.05) 。见表1。

3讨论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护理程序是解决治疗中各类问题、通过临床科学认定的护理方法[3]。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并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患者的病情差异、对疾病的认识、护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水平、安全意识等都属于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也都可能对护理的结果造成影响, 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4]。因此,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不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的认识,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其作用和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安全教育,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护理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充分分析护理中的风险点和各种不安全因素并结合案例讲解使护理人员印象更加深刻、树立风险意识, 充分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5]。此外, 实践操作也是培训中的重点内容,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操作, 护理人员才能够进一步理解培训课程中所讲到的理论知识, 体会到护理中潜在的风险。通过实践操作, 指导小组的成员能够观察到护理人员是否将安全护理的意识融入到了实际的护理操作中, 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护理人员形成或树立起安全护理的意识需要一定的过程, 为了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护理人员亲手实践操作的内容和步骤, 还需要指导小组成员耐心、细心的指导和提醒。因为大部分的护理培训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 尤其是刚入职不久的护理人员, 常常在领会到了操作要领后, 就忘记了安全操作, 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 指导小组成员应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 并通过温柔、耐心的讲解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 让他们在鼓励、赞扬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通过培训、操作、考核, 指导小组的成员也能够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快护理骨干的成长, 使医院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升都进入到良性的循环中, 从而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保证。

综上所述, 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使患者更加满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桂凤, 赵庆华.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5) :415-417.

[2]刘博.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 2014, 21 (30) :6803-6804.

[3]包腊月.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职工教育, 2014, 13 (24) :196-196.

[4]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7 (22) :354-355.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9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人文素质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也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体现科学化和人性化。因此, 在培训护士专业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培训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提高护士的人文修养, 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技术操作中, 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人性化的护理, 提升护理人性化服务质量, 密切护患关系。

1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医乃仁术”, 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然而我国多年的护理教育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知识的灌输, 技能的培养, 侧重专业素质教育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 导致了护士的沟通技能, 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素质等相关人文素质较差[1]。表现为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护理, 与患者沟通不良[2], 不了解不同患者的需要和患者不同时期的需要, 对患者的文化、信仰及生活习惯等缺乏尊重。据有关部门统计, 4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与医护人员缺乏有关的法律意识, 及缺乏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所造成的。对患者和生命有爱心, 理解和认识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才能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 才能缓解护患间矛盾, 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 在护理技术操作中注重培养人文素质

我们常说的人文素质, 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由知识、观念、情感、能力、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通过环境的熏陶和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 使之内化成为人的人格、修养、精神、气质, 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一种基本属性。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中,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会使其更为丰富, 使人表现出善于思考, 善于观察。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 人文精神的体现及工作的目标在于工作中表现出对患者健康的关心, 对患者人格尊严的尊重,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技术操作中, 全方位地尊重患者的权益,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2.1 培养人文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 护士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健康照顾者, 还充当着健康知识的宣传者、教育者, 疾病护理的管理者、计划者、合作者, 医生与患者之间和谐沟通的桥梁以及促进全民健康的指导者。因此, 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采用模拟病例的培训方式, 设置患者不愿导尿, 讨厌胃肠减压的案例, 将关爱和尊重融入到护理技术操作的每个环节。如:操作前巧妙地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 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操作中, 用真挚的语言安慰患者转移其注意力、观察其反应;操作后, 交代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 增强其勇气和信心[3]。

2.2 营造人文氛围, 塑造人文精神

将人文知识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培训护理工作人文化的目的, 工作中营造出对患者的尊重、关爱的氛围, 塑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首先, 注重礼仪服务的培养, 对护士的言行举止、着装、仪表仪态进行培训[4], 请专职人员讲解、示范和培训, 如接待礼仪、交接班礼仪、查房礼仪等, 规范接听电话、入院接待、访客接待、操作流程用语, 使形象意识、换位思维、文明用语融入所有的护理活动中, 同时, 在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 注意使患者有一个相当封闭的空间,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提高自身人文精神修养水平。

2.3 满足患者需求, 密切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助于护理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 把所学到的人文关怀的知识用到与患者接触当中, 使患者的情绪保持愉快, 工作中对待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能耐心仔细地做出解释, 使患者感受到切实的爱护、关怀、理解、尊重, 良性情感则促进沟通。在护理工作的操作过程中, 护士耐心地把患者所表达的意见、愿望和需要, 与具体的护理操作技术相结合, 实现最优质的服务。患者的病痛是要靠护理技术操作来解除的, 但同时患者的痛苦和心理伤害等不良刺激,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护理技术操作所造成的。此时就要通过护士的正确引导和关怀, 来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从而达到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操作和治疗的目的。有效的关怀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改善患者的舒适感, 增加安全感, 促进患者康复[5]。操作失误要道歉, 操作成功要感谢, 形成一种体现尊重患者、关心患者, 以患者的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使患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尊重。患者感受的关怀越深, 其满意度就越高[6]。

总之, 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护士在熟练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融入以人为本、奉献爱心的内涵, 让患者感到温暖, 和谐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自身修养,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远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4) :113-114.

[2]王文生, 邢艳会.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7) :96-97.

[3]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5) :117-118.

[4]吴清华.礼仪培训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7) :91.

[5]曾鉴珍.探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J].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 (8) :92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到我院入职护理人员70名, 根据数字随机表将其分为观察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护理人员。观察组男性2名, 女性33名;年龄18~24岁, 平均年龄 (20.3±1.2) 岁;学历:高中及中专12名, 大专及以上23名;对照组男性1名, 女性34名;年龄18~23岁, 平均年龄 (20.6±1.0) 岁;学历:高中及中专13名, 大专及以上22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护理人员均接受常规教学培训。根据培训手册及培训方案, 采取集中授课、个案护理、集中操作示教、自学、电化示教等方法, 护理人员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练习, 并临床应用, 然后根据教学培训内容对护理方法进行考核评价。观察组的教学中采取护理安全教育。 (1) 教学设计。根据护理教学内容, 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教学方案, 明确教学实施措施、操作目的、目标及操作过程。操作者应明确护理技术操作目标和结果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基本内容:核对、评估、操作准备、尊重患者知情权、操作步骤及操作后等环节, 在操作步骤中应严格按照操作原则, 选取准确合理操作方法, 熟知注意事项, 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处理;操作后应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整理物品, 详细记录等。核对是护理技术操作关键环节, 保证患者与即将实施护理技术操作相吻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否能接受此项护理操作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环境条件是否合适, 机械设备是否符合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知情权, 及时告知患者护理目的、步骤、安全性、有效性、风险, 做好患者心理准备, 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操作中,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 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防护技术操作原则[2], 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安全及健康意识。操作后正确处理护理操作期间的物品, 根据医疗废弃物处理原则对物品进行分类、放置和处理, 并做好记录。同时帮助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 不断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安全性。 (2) 教学方法。教学中, 帮助护理人员建立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整体理念, 确保护理技术操作的系统性, 为护理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根据Tyler行为目标模式, 将护理技术操作目标分为3个领域, 包括: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领域[3]。分析护理人员应该完成的任务、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明确技能分层、教学具体目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条件, 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开发, 拟定教学测试标准, 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 提供针对性教学练习, 安排教学模式, 明确完成教学目标需安排多少教学工作;试教, 确定教学的有效性, 并采取必要的补充和改进措施。 (3) 教学安排和学习过程。首先在认知阶段,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记住操作程度、步骤和注意事项;按照操作程序学习每一环节中的内容和要求, 掌握护理行为要求和操作方法;熟知护理操作应遵循的原则、相关知识和涉及的法律法规, 并能够准确运用保障职业安全和健康的操作技术。准确有效识别护理操作风险及后果可能出现的损害程度, 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风险措施。其次强化阶段, 应评价整个护理技术操作是否正确, 效果是否达标;评价在操作中有无关心、爱护、体贴和尊重患者, 操作动作是否正确、安全、合理、有效, 服务态度是否友好、耐心、热情。 (4) 效果评价。拟定测试标准, 按照学习目标评价护理人员学习效果, 包括:学习目标是否完全实现;学习目标部分实现;学习目标未实现, 并准确记录。

1.3 评价标准[4]。

护理安全能力:自制调查问卷表, 评价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情况, 内容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分为提高、无改变及降低三级。护理成绩:分为理论和技能考核, 为百分制。护理不良事件包括:院内严重感染、用药错误、安全意外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具体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检验时采用χ2, P<0.05代表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 (9 1.6±4.5) 分, 技能考核成绩 (92.1±2.7)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 (78.8±6.3) 分, 技能考核成绩 (79.1±5.8) 分, 差异显著 (P<0.05) 。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提高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为97.1% (34/35) , 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为71.4% (25/35) ;两组对比 (P<0.05) 。

2.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7% (2/35) , 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9% (8/35) ;两组对比 (P<0.05) 。

3 讨论

随着患者及患者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日渐增强, 对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应个体性差异, 均存在安全隐患, 增加了护理操作的不安全性, 易诱发护理纠纷。因此, 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采取护理安全教育则显得十分重要, 护理安全一般是要确定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未发生超出法律、法定规章制度的心理、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5]。通过护理安全教育, 使护理人员可见每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对照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通过护理安全教育, 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能力, 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 从而可更好的预见安全隐患,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以此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在护理安全教育中, 应积极分析护理人员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找出学习目标未实现的原因, 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加以改善。总而言之, 安全教育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 作用显著。

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到我院入职护理人员70名随机分为两组, 均接受常规教学培训考核, 观察组35名与此同时接受安全教育。结果 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对照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安全教育对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开芳, 董玉会, 彭燕芬.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 2014 (z1) :226-227.

[2]赵桂凤, 赵庆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影响性[J].教育界, 2012 (9) :103.

[3]乌兰图雅.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6) :212-213.

[4]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 :54-56.

上一篇:防雷工作开展下一篇:内浮顶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