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2024-10-05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精选8篇)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篇1

林甸县中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汇报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启动,我院作为省级示范医院之一,按照《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在护理工作模式、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于2010年11月30日正式启动专项活动,现介绍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于占海

副组长:徐丽娟赵艳萍

组员:朱加鹏周卫东侯彤华李岩 李晓琳门永娟王忠静

冯伟丽张淑琴赵丽波易东云高艳超刘研书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小组

组 长:李晓琳

副组长:门永娟

组 员: 马云艳于琳琳 王红磊刘淑彬 王瑞佩张艳华刘莹 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专职护士

门永娟王红磊马云艳张艳华

(一)召开小组会议,传达精神,转发文件

1、卫生部关于《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

2、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

3、《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4、《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5、《住院患者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

6、《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二)召开动员大会

1、传达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

2、传达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3、解读我院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标及临床护理工作重点

(三)护理部实地调研。与护士长及护士座谈,确定工作目标:

1、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

3、保证病人各项诊疗措施切实有效地落实

4、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选拔一个试点病房。(内科病房)

(五)公示护理和服务内容。

1、完善护患沟通的双向渠道

2、建立试点病房护患沟通本

3、《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上墙放在病区醒目位置。

二、具体方法

1、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1)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我院领导高度重,迅速将此项活动纳入医院工作的重点,并于11月30日在全院中层干部、全院护士长、全院护士大会上院长亲自召开了启动大会,统一认识,形成了医院领导重视、相关部门支持、全院护士热烈响应的良好氛围,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热潮。

(2)加强组织,保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医院院长为组长的“一把手工程”,以护理部成员为督导小组,直接监管示范科室,每天不定时下科室督导。

2、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实施

(1)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确立内科病房为示范科室,对其科室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稳步开展。

(2)护士人力配备在全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对示范科室的床护比达到1∶0.44,根据各科室工作量灵活调配全院护理人力资源;试点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根据护士的年资和能力合理搭配,又把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张艳华调到内科病房工作,以满足优质护理病房工作需要。

(3)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行为。

(4)强化岗位培训,更新服务理念护理部着重以人为本进行分层培训,旨在强化护士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落实基础护理。

(5)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服务质量对患者实行责任包干,规定危重患者护理必须有资深护士参与。

(6)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时间还给病人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有关医疗表格书写的文件精神,减少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基础护理、病房巡视和健康教育工作。

(7)改善住院环境,每个病房购置温馨的窗帘和床垫,为病人做基

础护理用的脸盆、木梳、指甲剪、毛巾、香皂、洗发液、电吹风,墙壁由原来的蓝色变成淡粉色,使患者感到家庭般的温暖。

4、2012年我院成为大庆市中医院的帮扶医院,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发扬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由护理部主任带领各科护士长到大庆市中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质的护理工作理念。时间为1周。同时还邀请大庆市中医院护理专家到我院进行护理教学和进行现场优质护理工作指导。时间为一个月。通过大庆市中医院的帮扶活动,使我院的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初步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了高效、优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5、2013年我院从黑龙江省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大兴安岭职业学校、齐齐哈尔卫生学校等招手了十二名护理专业人才,并送到大庆市中医院进修学习一个月,不但学习了高超的技术,还学到了许多先进额优质护理理念,使我院的护理队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6、2014年我院搬迁新址后,住院环境大大改善,病房内清新整洁设备齐全,新增加了两个病区,优质护理病房由原来的一个病区(内科病房),又增加了一个病区(妇科病房);并对具体工作进行规划,以更好地组织落实优质护理工作,为满足临床优质护理工作需要陆续又聘用了二十六名专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对每位新聘用的护士都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培训,不但扩大了护理队伍,同时也为我院的护理队伍增添了活力。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我们的宣教力度不够,部分家属还未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意义。但我们所有护理人员要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做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理念,让他们感受到在医院就像在自己家

里一样温暖。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大家积极的参与,我们加强了对输液病人的巡视,主动输液、换液。这样既加强了我们的责任心,也使我们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同时还可以减少陪护,减轻病人的负担,我们还需继续努力,积极参与,真诚以待,尽我们所能,为每一位患者带去最优质的服务!

中医院护理部

二0一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家, 二级中医院5家, 三级综合医院1家。共对842人进行调查, 成功调查护理人员814人, 其中护士长以上管理人员167人, 临床护理人员647人;学历:中专学历136人, 占41.2%, 大专348人, 占42.8%, 本科及以上学历330人, 占40.5%;职称:护士335人, 占41.2%, 护师244人, 占30.0%, 主管护师207人, 占25.4%,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 占3.4%;工作年限:1~<3年的281人, 占34.5%;3~<10年的213人, 占26.2%;10~<15年的97人, 占11.9%;≥15年的223人, 占27.4%。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 结合专家访谈和本次调查研究目的, 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基本资料、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技术操作、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教育培训五个部分, 其中基本资料部分9个子项, 中医特色护理13个子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9个子项,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7个子项, 中医护理教育培训7个子项, 共45个子项。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20%~40%的比例抽取样本。调查前,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 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 调查对象单独完成, 规定时间内回收。共发放问卷842份, 回收842份。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 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 有效问卷814份, 占96.7%, 无效问卷28份, 占3.3%。

2 结果

2.1 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一般情况

2.1.1 中医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分别达到94.2%和91.4%, 辨证施护、中医病历书写、情志护理、饮食调理均达到70%以上。见表1。

2.1.2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及养生保健 (90.9%) 、辨证施护 (74.6%) 和以人为本整体观念强 (64.3%) 三个方面。见表2。

2.1.3 影响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前三位因素是中医护理知识缺乏 (84.6%)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73.6%) 和患者接受度低 (53.0%) 。领导不重视占17.8%。见表3。

2.1.4 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

建立中医护理培训计划、规范熟练中医操作、增加护理人力是前三位的措施。见表4。

2.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情况

2.2.1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应用情况

开展前五位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为艾灸 (80.5%) 、耳穴埋豆 (76.9%) 、拔火罐 (73.6%) 、穴位按摩 (62.0%) 和中药灌肠 (60.7%) 。见表5。

2.2.2 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的因素

前三位因素为护士人手紧 (73.6%) 、医生很少开具医嘱 (58.5%) 和护士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43.5%) 。见表6。

2.3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情况

2.3.1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前三位活动形式为教育宣传栏 (85.5%) 、发放健康宣教资料 (79.7%) 、随机宣教 (66.8%) 。见表7。

2.3.2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前三位为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 (72.7%) 、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69.4%) 、患者对疾病理解存在差异 (61.2%) 。见表8。

2.4 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情况

2.4.1 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方式

前三位为业务学习 (92.9%) 、三基考核 (82.6%) 和西学中 (71.7%) 。见表9。

2.4.2 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存在问题

前三位为师资不足 (56.6%) 、教材缺乏 (52.6%) 和学习积极性低 (42.4%) 。见表10。

3 讨论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产物, 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患者的经验, 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维方式和护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该指南是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护理工作的范畴由单纯疾病护理向预防保健护理拓展[1], 如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成为中医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

3.1 突出中医护理优势, 抓住薄弱环节, 推进护理工作开展

3.1.1 中医特色护理优势

辨证施护和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也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所在, 其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个性化的辩证哲学思想的统一。调查显示, 治未病养生保健是中医护理的主要特色优势, 强调面对所有人群的预防保健教育, 可广泛运用于老年病、慢病管理和养生康复, 与现代护理的疾病教育形成了优势互补, 有利于拓展中医护理的工作范畴。

3.1.2 中医特色护理存在问题

(1)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缺乏是调查者认为影响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开展的首要因素。从调查报告看, 中医辨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技术、饮食情志护理等工作在临床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 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率更是高达90%以上, 但是开展的质量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工作的核心, 需要护士熟练运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获取病情资料[2], 正确评估患者, 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明确患者的护理问题, 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 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而作为中医护理工作具体表现形式的中医技术操作也需要护理人员熟悉经络腧穴的位置。特别是各家医院有86.3%的护士毕业于西医院校,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普遍缺乏。 (2)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影响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开展的瓶颈因素。近年来, 医学模式的改变、优质护理和中医护理操作的开展, 都相应增加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 由于非护理性工作负担过重、部分护士的流失等, 导致临床一线护理人力不足。 (3) 患者接受度低是影响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原因主要在于患者本身对疾病的认识及自身文化层次存在差异, 一些老年患者和农村患者, 凡事只相信医生的解释, 对护士缺乏信任[3]。而护士专业知识的缺乏, 对患者的问题不能很好解答, 都导致了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接受度低。 (4) 领导不重视占17.8%, 虽然占比不高, 但也是影响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相关因素, 应引起重视。

3.1.3 推动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

(1) 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培训, 建立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遵循“以用为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培训工作。各家医院应以指南精神为指导,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通过岗前培训、业务学习、个案查房、三基考核、操作比武以及西学中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工作。可选拔一批中医基础良好的护理人员到针灸科、推拿科短期轮转学习;建立院校合作机制, 挑选一批中医护理管理人员、中医护理骨干到上一级中医院、高等中医院校对口学习进修;加强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 邀请老专家、教授来院指导授课;了解中医护理的新进展、新动态, 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多措并举, 加快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中医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4], 医院护理管理层应积极推进护士分层管理模式, 根据岗位职责、护士能力与资质、实际护理工作量施行人力弹性调配, 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 建立中医专科护士培养制度, 认真实施具有专科、专病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辨证、辨病施护能力的临床“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计划[5]。 (4) 加大对中医护理的宣传力度, 定期召开主题宣传活动, 向患者介绍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特色技术、养生方法, 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运用示范式教育让所有人群加深对中医护理的理解信任度, 提高接受度。 (5) 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交流, 向领导阐明中医护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思路、方法, 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3.2强化中医护理疗效, 克服人力不足, 促进操作技术开展

3.2.1 中医操作特色

在调查的11项中医技术操作中, 艾灸、耳穴埋豆、拔火罐开展率分别达到80.5%、76.9%和73.6%, 临床疗效很好的占到51.6%。这些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经济适用、百姓易接受的特点,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6],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中药灌肠、中药熏洗、穴位贴敷、中药涂药的开展率也分别达到60.7%、47.5%、42.5%和41.9%。这些操作在妇科、脾胃科、肛肠科、呼吸科、儿科、中医外科得到广泛运用, 疗效肯定,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2.2 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的因素

除人力资源不足、护士未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因素, 医生缺少主动开具中医护理操作的医嘱也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度、熟练程度、临证能力和护理效果[7]。

3.2.3 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的措施

(1) 设立中医综合治理室:可在部分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成立中医护理模式病房[8], 开辟中医特色治疗室, 规范统一操作流程, 推广适宜项目。 (2) 强调医护合作:共同开展临床运用经验总结和疗效研究, 在运用中充分汲取西医护理规范、科学、先进的内容[9], 创造出更有利于临床运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3) 政策扶持:争取医院资金和政策对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支持力度[10]。

3.3 完善健康教育特色, 采用实用形式, 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调查显示,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为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宣教资料、随机宣教, 选择随机宣教的占到66.8%, 而家庭随访、集中讲座、举办健康之友联谊会等形式开展率不高, 说明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大力发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丰富健康教育形式、完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特色、扩大中医护理宣传等对于促进中医护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3.4 紧贴护理培训特点, 强调中医规律,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调查显示, 中医护理培训的主要方式是业务学习、三基考核和西学中。业务学习是最主要方式, 培训工作要遵循“以用为本”, 紧贴中医护理临床, 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 以临床实用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目标。在传承的基础上, 研究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的体系, 从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人力调配、政策支持、经济投入等多方入手发展中医护理, 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治未病方面的突出优势, 拓宽中医护理的服务范围, 让中医护理能够真正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造福患者, 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做出自身的贡献。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工作现状, 探讨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发展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 于2014年1~2月对南通地区8家医院中医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分为基本资料、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技术操作、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教育培训五个部分。结果 1开展的中医护理工作以健康教育 (94.2%) 、技术操作 (91.4%) 和辨证施护 (76.8%) 为主;2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及养生保健 (90.9%) 、辨证施护 (74.6%) 和以人为本整体观念强 (64.3%) ;3影响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是中医护理知识缺乏 (84.6%)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73.6%) 和患者接受度低 (53.0%) ;4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主要为艾灸 (80.5%) 、耳穴埋豆 (76.9%) 、拔火罐 (73.6%) 、穴位按摩 (62.0%) 和中药灌肠 (60.7%) ;5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的主要因素为护士人手紧 (73.6%) 、医生很少开具医嘱 (58.5%) 和护士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43.5%) ;6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 (72.7%) 、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69.4%) 、患者对疾病理解存在差异 (61.2%) ;7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方式主要为业务学习 (92.9%) 、三基考核 (82.6%) 和西学中 (71.7%) 。结论 二、三级医院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是影响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中西结合;骨伤护理

1 运用四诊八纲对骨伤病人辨证施治,全方位对骨伤病人进行护理

时至今日,提及骨伤人们往往认为就是骨折,其实不然,结合历代医学家的分类办法来讲,骨伤按照不同的成因可以分为创伤、劳损和外感六淫所导致的筋骨关节病症。对于因为外力原因造成的骨折,脱臼,挫伤等伤害,特别是对于开放性的骨折,应该及时采取无菌敷料包扎的办法,最大限度的防止感染,而对于因年龄体质或先天因素引起的颈腰疾病,应当从根源上固本扶正,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确定病情,进而采取舒筋活血、化淤散寒等辨证施治的方法,辅以推拿按摩、热敷熏洗的方式减轻病痛,达到治疗护理的目的。

以常見的急性腰肌筋膜损伤为例,急性腰肌筋膜损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腰扭伤”常见于失足滑倒导致筋膜突然收缩而造成的撕裂伤。在护理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妈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这位患者因为抱小孩子的原因,导致腰部表现为一侧剧烈疼痛,静卧时疼痛感稍差,不能直立行走,通过用手按压患处可发现脊柱多向患处侧弯,患处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并且可见清晰淤斑与肿胀,这就是典型的腰扭伤的临床症状,对这位年轻妈妈的护理,采取疏筋通络的方法,指按肾俞、关元俞、承门等穴位,再加揉背、封腰等手法让患处达到活血止痛的疗效。对急性期的护理工作,做到室内无对流风,预防病人受到寒凉的侵蚀以至病情反复,限制病人的腰部活动,适当安抚病人的焦躁情绪,每日记录病人的体温血压等常规数据,保持病房内的整洁,防止患者因为乱丢杂物而跌到的事件发生,通过这些细心的护理工作,相信病人可以很快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骨伤的功能锻炼中,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消除患者对锻炼的顾虑,比如介绍病人进行弓步云手、飞燕点水、腰部画圈等方法,治疗各种软骨组织的挫伤和骨折等情况。

2 重视骨伤病人的情志护理工作,关注幼儿护理工作,将护理服务变成贴心服务

有句话说的好:“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骨伤病人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患者,由于骨伤多属于突发事件,所以大部分患者,不能完成从健康的生活状态,转变为行动不便且疼痛难忍,由于恢复的病程时间长,对愈后的状态也存有顾虑,导致病人在遭受病痛的同时,也遭受着心理疾病的折磨。所以作为直接接触的护理人员来讲,应该根据病人性格特点和病情情况,对患者进行精神抚慰,中医理论告诉我们“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所以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骨伤患者雪上加霜,依据《黄帝内经》所描述的“移情、疏导、暗示”等方法,解病人之郁结,悦病人之情志。中医护理人员应该从整体着手,通过外部的给药治疗,观察病人内在机体变化,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健康出院。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5个月到14岁的小儿患者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男童比例也远远高于女童比例,除了常见的外伤、关节脱臼等骨伤外,特别对于未满一周的髋关节宝宝的护理工作,更应该仔细认真,包括平时抱患儿时候,应该保证患儿左右充分张开双腿,选择硬的被褥和给患儿穿着宽松的裤子,以防止因为护理不当,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不可逆转的伤害。

骨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护理人员也难免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忽视一些细节部分,职业的倦怠也会导致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低落,所以护理人员也该关注下自身的情志状态,把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护理工作中,改变以往的生硬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将护理服务做成贴心服务,成为创建微笑服务的一面窗口旗帜。

3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完善业务知识,掌握综合护理成为中医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机体内外协调发展,这一贯穿于中医各方面的理论,成为精湛医术和丰富护理经验的指导思想,上观古代护理文献:《理伤续断秘方》首先提出了束缚器和固定方法的概念,也就是今天大家可以常常见到的各种固定器具的先祖,《正骨心法要旨》则以独创的攀索叠砖的方式,对屈曲型胸腰椎骨折进行了固定复位治疗,还有《诸病源侯论》则提出了对内因导致的骨伤,用养生导引法来祛除体内蓄积的淤血。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护理经验,依然对当今的中医骨科护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中医护理人员除了具备最基础的中西医学和护理知识,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外,还应该兢兢业业去继续钻研业务知识,复合型人才成为各行各业广泛追求的目标,中医骨科护理也不例外,作为临床的护理人员,能够自我学习中医病理学和养生保健学,研究各类疾病的饮食禁忌,为患者建议或制定利于康复的食谱,精通推拿、针灸、刮痧等自然疗法,这样专业的中医骨科符合型护理人员,既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减轻病痛,又符合现代社会和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必然成为未来中医骨科护理专业对护理人员择优录取的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在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中医护理体系中,中医骨科护理以其突出的优势,成为治标也治本的代名词。组建一支业务水平高超、服务态度好的护理队伍,成为当今骨科科室或医院赢得广泛赞誉的重要手段,相信每一位从事中医骨科学护理人员,都怀着一颗仁慈的心,为每一个骨伤患者提供尽善尽美的真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露凡.中医骨科护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

[2]王伯祥,李世瑞.中西医结合全书.中国医学出版社.2000.3

[3]施杞.中医骨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4]赵从玲.中医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篇4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乡)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专家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香乐乡政府向各位领导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乡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香乐乡位于县城部,面积781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43.5万。其中城区人口24.3万,农村人口19.2万。在沈阳建设老工业基地与向南部发展的政策激励下,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事业发展中,我们特别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胆创新,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全面优化医疗卫生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家屯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1家,其中区级医疗机构3家(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婴医院),中心卫生院5家,乡镇卫生院8家,社会办医46家,厂企卫生所30 家,全区共有中医医疗机构 9 家。村卫生室191家,乡村医生220名,全部能够运用中西两法治疗常见病。全区卫生系统职工2162人,医药人员787人,中医药人员264人,占全区医药人员的33.5%。其中乡镇卫生院医药人员169人,中医药人员27人,占乡镇医药人员的16%。

我区的中医药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苏家屯区中医院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自2003年10月,我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单位”以来,我们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把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总体部署,统筹安排,使我区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已形成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使中医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具体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中医药工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医药认识普遍增强,发展中医事业不仅充分体现全区人民意愿和要求,同时对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层层建立组织机构,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提供组织保证。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乡长任组长,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财政局、人事局、发展计划局“一把手”为成员的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职责和责任。卫生局组建了由卫生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局专门成立中医管理科,有专人负责中医工作。各乡镇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

组。2002年以来,围绕创建工作,区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会议,认真总结了每个阶段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段工作任务,由区卫生局中医管理科负责督办落实。二是统筹规划,把中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提供政策保证。区政府在制定《苏家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把中医工作纳入其中。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区政府还先后出台了《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工作振兴全区中医事业的决定》、《苏家屯区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三是统一认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区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医疗设施建设,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为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同时,先后召开了区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会议和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领导、医务科长、中医管理科人员、乡镇政府负责卫生工作副镇长等人参加的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动员大会及具体工作培训会,对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任务做了具体部署,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公共卫生责任状,将中医工作纳入责任状管理之中,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从而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四是引导扶持到位,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区政府坚持中医优先的原则,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向中医倾斜的优惠政策。(1)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干保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一样作为定点机构,并将中药及中医院自制制剂纳入医保用药目录;(2)加强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为老中医配备在职学徒人员,对已到退休年龄、社会影响较大的招聘至原单位继续工作;(3)在职称晋升中,给予中医卫生技术人员一定的倾斜政策;(4)中医院同综合医院同样承担社区服务任务。五是加大投入,不断增强中医事业发展的活力。发展中医事业,资金是保障。区政府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加大中医事业费和专项经费补助的投入,近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中医事业费及专项经费158万元,使中医基础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六是加强宣传,营造建设氛围。首先,组织学习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有关材料,使各级领导提高对中医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开展科普宣传,发放科普宣传单,定期到各镇、村宣传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识。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讲求实效,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突出区、乡、村三级中医网络建设,加强中医资源优化。

1、上建中心。把苏家屯区中医院建成全区中医、教学、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2003年,中医院扩建了急诊绿色通道,于2004年投入使用。目前,区中医院的中医资源雄厚,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床位200张,床位使用率为120%;全院有中医药人员213人,占全院医药人员67.6%,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中医门诊有一级临床科室13个,二级科室7个,其中血栓病科在全区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先进的中药制剂室,生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制剂9个品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2002年以来,深入基层指导中医药工作18次,培训人员达978人次。区中医院在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过程中,起到了龙头作用。

2、中联网络。全区乡镇卫生院13所(其中有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均注重中医工作的开展,成立中医指导科,专人负责中医工作。全区乡镇卫生院共有中医药人员27人,占医药人员16 %。他们定期有计划地到区中医院等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或培训,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同时,利用每月乡医

例会传授中医理论及防病治病知识,并定期深入到村卫生室指导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工作,起到了中联网络的作用。

3、下打基础。全区有农村卫生室191个,共有乡村医生220名。卫生局每年举办中医药知识培训班,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的培训,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水平,全区乡村医生均可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了广大农村防病治病的意识。

目前,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格局。为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奠定中医资源基础。

(二)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加快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步伐。

一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培训,提高中医队伍整体素质。三年来,区中医院共有40余名中医药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大多数都成为血栓病科等中医院重点科室的中坚力量。与辽宁中医学院联合,承办研究生课程班,培养15名硕士生,提高了中医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各乡镇卫生院有计划地强化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对农村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与下乡指导相结合,区卫生局编写了《农村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针灸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中草药基本知识》、《农村适宜技术推广手册》等教材,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近600人次,覆盖率达100%;为规范医疗文件书写,对全区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西医门诊病历、处方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件书写水平以及对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认识程度。通过培训与指导相结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农村中医药知识培训与督导体系,提高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同时,以抓中医先进区建设为主线,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及科普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治病意识,全面带动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积极开展以“三贴近”和“出人才、出论文、出专利”为原则的科技兴院活动,区中医院2004年完成了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60例临床观察;与辽宁中医学院合作,参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验收。2004年又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申请专利两项。到2005年末,全区共开展学术交流与业务讲座12次。通过开展中医学术交流、业务讲座活动,促进了我区中医科研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对中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结合“科技兴国”战略及卫生行业“科技兴医”的要求,确立中医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观念,立足继承,重在创新,卫生局制定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发展规划》、《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初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方、方有专人,人有专长的专科(专病)发展格局。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坚持了对各医疗机构专科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定期督促检查,帮助掌握方向。目前,中医院血栓病科为全国重点专科,成为中医院的拳头项目。同时每年有针对性的选派年轻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带回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填补我区医疗空白,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新项目18项。

四是开展城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根据区政府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需要,本着“重点突出、合理配对、定点帮扶、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工作,选派有经验的中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农村卫生院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

五是坚持目标管理,实行质量控制。自2002年起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其检查、考核标准与办法,对区属医疗机构实行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全面检查评比(包括乡镇政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同时对各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突出中医病志、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等质量控制,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创建工作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是保证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根本措施。三年来,我们在开展创建工作中,一是确定创建工作任务。根据全区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由区中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主管区长与乡镇长签订责任状。二是建立分级检查评比制度,每年定期检查。卫生局每半年对各医疗单位的中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对乡镇政府中医工作年终考核一次,并把考核结果列入目标责任制中。三是加强对个体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加强个体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奖优罚劣,提高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业务水平,维护了中医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全力加强中医现代化建设。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更能发挥其优势,在中医事业发展中,将传统的中医医学与现代的医学相结合,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中医院在中风病、脱疽病的治疗、针灸康复诊室、中药制剂等中医传统治疗项目上有优势外,还建立了内、外、五官、急诊科、ICU等科室,引进心脑血管介入技术,配备了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的数字血管剪影成像系统(DSA成像系统)等现代大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到8千多万元。极大地增强了中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医疗活动中,坚持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

三、加强中医工作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共同提高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工作开展三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广大中医医务工作者的务实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对中医药认识有所提高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提高了对中医工作的认识,把中医工作的发展与西医的发展放在了同等位置,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中医药参与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好地突出了中医药的作用。人们在中医药防病治病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各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参与治疗率达35%以上,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能中会西人员达100%。

(二)中医药科技含量得到了提高

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始终坚持走“科技兴医、科技兴院”的道路,在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鼓励加强对中医疑难病的研究,发掘推广和应用独特的中医药技术,在科研立项上中医优先,对于获奖成果给予政策,使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产生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区共有中医药专利发明(成果)5项,国家级、省级论文70余篇,有国家级课题5项,部级课题1项,省级2项,国家十五攻

关项目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项,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

(三)中医事业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在建设中医工作先进区过程中,我们注重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综合能力,在中医医疗技术普及、全面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全区中医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医医疗队伍逐渐扩大。

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有2项国家专利,在康复治疗上有国家级专利1项。有重点专科特色制剂9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在治疗多种疾病上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设有床位200张,院内设备雄厚,科系齐全,人才济济,在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

(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是保证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根本措施。通过层层签订公共卫生责任状,建立分级检查评比制度,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等,使我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步入了正规化、科学化轨道。由于管理到位,各医疗机构中医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发展,一年一个新变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发展中医事业,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区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与专家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为我区提高中医工作先进水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虚心听取各位领导与专家的意见,认真抓好整改,为推动我区农村中医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篇5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篇6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院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正式挂牌开始于一九九一年十月,于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爱婴医院”,于2013年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玉门地区唯一的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是玉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

现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16平方米,其中门诊建筑面积 1796平方米,住院部建筑面积6560平方米 ,辅助用房面积760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 158张。年门诊量10万余人,年收治住院病人4200余人,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2728元。

全院现有职工1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5人;设置临床科室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有:中心药房、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拥有16排螺旋CT1台,美国GE彩超3台、DR、C型臂、5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血培养箱、尿沉渣分析仪、ECG-811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胃镜、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数字化宫腔手术B超诊察仪、中药熏蒸舱、蜡疗机、脑循环治疗仪等先进仪器设备100余种150余台件。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去年引进中医药人才6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进修学习。

2、依托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平台,共培训我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所中医适宜技术三期,共300多人次。

3、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 五级师承教育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充分发挥中医基层指导科作用,定期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各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重点加强了肛肠科和肺病科专科建设,其中肛肠科采用中药灌肠和中药薰药等方法,肺病科采用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特色疗法,效果显著。2014年诊治患者100余人。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根据《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筹建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完善远程学习系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

4、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玉门市中医医院

中医护理工作汇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住的肺心病患者一共106例,106例病人通过体征、症状以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全部符合肺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当中,干预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在42-75岁,平均为(62.3±2.1)岁。病程在1-9年,平均为(4.8±1.2)年;对照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在43-76岁,平均为(63.6±3.4)岁。病程在2-11年,平均为(5.3±1.4)年。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生活起居护理、休息、吸氧、皮肤护理、加强营养、病情观察、情志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2]。

1.2.1 痰浊壅肺型

(1)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室温宜偏暖,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外感风寒而加重病情;室内禁止吸烟及异味刺激。

(2)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而富于营养,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忌生冷、肥甘厚味等生痰之品;痰浊壅肺者宜食莱菔子、白果、粳米同煮粥,早晚餐温热服之。

(3)病人痰液较多时配合中药雾化吸入,如咳嗽无力时可协助其翻身扣背,必要时给以吸痰器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

(4)配合针刺肺俞、心俞、列缺、定喘、内关、足三里等穴。

(5)中药汤剂应温热服,伴外感风寒者宜热服,服药后应注意观察其反应。

1.2.2 痰热肺郁型(1)病室内宜空气新鲜,室内宜凉爽、湿润,室内禁止吸烟及异味刺激。

(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用银花、芦根等煎水当茶饮,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内关等穴,用泻法。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痰热郁肺口渴津伤者可饮梨汁、荸荠汁、莱菔汁等。

(4)痰黄量多粘稠不易咯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等,鼓励患者用力把痰咯出,若是体弱无力咳出,可用吸痰器及时吸出。

(5)中药汤剂应温凉服,服药后应注意观察其反应。

1.2.3 痰蒙神窍型(1)病室内宜安静,室温宜偏高,光线偏暗,保持适宜的湿度。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咯时采用竹沥水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每日2-3次,如患者出现面色青紫、四肢厥逆、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征象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神志异常时暂禁食,待病情稳定后给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

(4)配合针刺百会、间使、内关、人中、丰隆等穴以豁痰开窍。

(5)可服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豁痰开窍,慎用镇静剂。病情稳定后中药汤剂应温服,服后观察其反应。

1.2.4 阳虚水泛型

(1)病人安排在向阳的房间,室温偏高,防寒保暖。按时翻身,多变动体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产生褥疮。

(2)饮食易消化富有营养,水肿明显者应忌盐,水肿消退后给予低盐饮食,不宜食生、冷、酸、辛辣、肥腻食物,可食鲤鱼赤豆汤、赤小豆粥、薏仁粥、大枣粥等以利水湿。

(3)配合艾灸大椎、肺俞、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以温阳化气利水。

(4)中药汤剂应温热服,服药后应注意观察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

1.2.5 肺肾气虚型(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病情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给半卧位,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以减轻呼吸困难。

(3)饮食以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病情缓解期可服紫河车粉、沙参百合粥、黄芪党参粥、独参汤等。

(4)喘息甚而难以控制时可针灸肺俞、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可缓解,也可按摩肾俞、涌泉穴等。

(5)中药汤剂宜空腹温服,服后观察其反应。

(6)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呼吸保健操等以增强体质。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给予记录和对比,分数越低,则表明症状改善越加明显;(2)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采取我科室自主问卷调查表,一共发放106份,回收106份,回收率百分之百。

1.4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双肺湿罗音显著减少,紫绀显著好转、浮肿完全消失以及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有效:心功能以及相关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

1.5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候积分情况对比

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肺心病在中医理论中当属“肺胀”范畴。肺心病大部分是因为支气管-肺组织或者肺动脉病理改变所造成的肺动脉高压引发的心脏病。其中包括有急性以及慢性两类,在临床当中以慢性最为常见。这种疾病发病较为缓慢,在临床当中除了出现肺部和胸部疾病症状以外,主要是逐渐出现肺部衰竭、心脏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壅肺型、痰热肺郁型、痰蒙神窍型、阳虚水泛型以及肺肾气虚型,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入中医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型给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总之,对肺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护理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医辨证施护在肺心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肺心病的患者一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肺心病,护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尝试 篇8

【关键词】中医护理;基础护理;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71-01

护理的理念历来在中医中占有重要位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显示了护理在中医中的作用,按摩、针灸等传统中医方法在护理中的应用也显示了中医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

1基础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健康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人的健康、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1]。护理也已经由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整体,以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学为整体,以病人与社会及周围的环境为整体,即整体护理。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社会环境、心理等各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2]。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医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需要。中医护理能丰富优质护理内涵[3]。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尤其是预防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按摩、针灸等均有助于康复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真正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预防和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有自己的护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种特色和优势更是发扬光大,中医药技术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2基础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认识到中医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重视中医知识的学习,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基础。《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要求,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在中医医院工作三年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学时。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术,必须有中医护理的理念,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护理操作规程要在这些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是在基础护理的教学中引入中医护理。护理院校的学生时期,是打好基础的时期,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提高理论基础,并将中西医护理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两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促进社区医学与全科医学护理的发展。再次是要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与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在护理操作培训中,要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将中医护理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护理、饮食调护等护理方法融合在基础护理操作中。让护士正确理解预防与治疗的原则,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理解观察在护理中的作用,了解心理护理对治疗的作用,多于患者沟通,帮助病人克服负面情绪,“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既来之则安之”,使患者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在饮食调护中,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教会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对口舌生疮的患者,除遵医嘱给予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外,还要嘱患者忌食油腻煎炸食物,以免心火亢盛,心火上炎。同时在情志护理上,嘱患者不要有激动发怒等过激的情绪,以免火上加火,使病情加重或者拖延治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膳食护理,并且有时还可以代替药物的治疗[4]。尤其是在病人初愈,脾胃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时,应少食多餐,以促进病人的康复。第四是要将中医护理的知识融入基础护理实施。如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运用康复护理的理念,为病人进行背部和肢体按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在测量脉搏时,可利用脉象形成的原理,从脉搏的次数、节律、浮脉、沉脉、数脉、缓脉等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等[5]。

3将中医护理的特色融入基础护理

在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将中西医进行结合,各取所长,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如压疮护理时,在常规压疮护理的同时加用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缩短疗程。如首先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可用浸泡中药红花、紫草、丹参的酒精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压疮发生后,可以用中药涂抹、清洗、TPD烤灯照射,有利于压疮的愈合。

对风湿性关节炎、骨退化性病变等骨质疾病可通过药浴加按摩,过药液的有效成分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气血调和、经络疏通、祛邪扶正的作用。

总之,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和精华。在辨证施护前对病人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在护理中综合分析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辨清疾病的性质、部位、原因,结合个体性别、年龄、体质及气候的变化,结合情志调节选择合理的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药物薰洗等相应的护理技术进行疾病防治。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可以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增加基础护理效果,促进基础护理的发展,提高护理人员观察疾病的能力,丰富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黎娟兰.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尝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163-165.

[2]冯明英,熊玉华,黄琼芳.医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382-383.

[3]陈超.中医饮食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12-15.

[4]楊翔宇,成翼娟.护理质量评价中医院感染评价标准的构建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29-31.

上一篇:艾滋病演讲稿下一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