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2024-09-29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精选12篇)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1

中医护理防重于治, 注重养生, 应积极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中医护理内容多而学时少, 理论抽象而玄奥, 笔者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以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为载体,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

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 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 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是保证教学的基本条件。目前,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总学时为54学时, 由于学时数过少, 作为教师要把握教学重点, 详略得当。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变成师生共同参与, 如围绕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设想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话题, 在联系生活实际中, 使学生边学边用, 切身体会“中医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渗透中医医学史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中医文化兴趣

在课本上有一些内容, 如绪论中提到的中医大家的著作及相关学术观点, 对于这一部分教材的处理, 一些教师认为它形同虚设, 不讲也罢。其实这部分内容就是关于中医发展史的教学内容, 值得好好去开发、利用, 教师用医学家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 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优良的科学品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如在讲解中医大家孙思邈时, 介绍其撰有《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各三十卷, 内容涉及针灸、养生等各方面知识。同时介绍孙氏著有大医精诚:为医者当博学多识, 对患者要有深切的同情, 要一视同仁等, 如此才算“苍生大医”。同时, 一个医学家治病救人的过程包含了中医大家的思维能力, 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培养科学能力和对中医文化的兴趣。

三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加强实践教学

中医护理中, 针灸推拿部分应为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针灸推拿部分听过见过, 甚至实践过, 对此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 我综合运用课堂授课、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考试等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针灸挂图, 更加直观清晰地向学生展示经络、腧穴的位置。同时, 结合实践课, 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充分开展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做到心到、手到, 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中医选修课程, 扩展知识面

丁悦森等针对开设中医学相关选修课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满意程度颇高, 学习热情非常高涨。100%的同学认为通过中医选修课程的学习, 增加了对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的兴趣, 同时也巩固了中医针灸推拿知识及技能。刘革新等通过问卷调查指出:目前课程设置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选修课范围太小。有关对选修课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与研究的较少, 开展选修课对于学生大有裨益, 因此, 我校积极尝试开展选修课,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尤其在开展与中医知识相关课程上有较好效果, 深受广大学生欢迎。我校先后开设了十三期《推拿培训》短期学习班。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之一, 学习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 经过培训的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 熟悉了中医传统治病养生的保健方法。实践证明, 开设相关中医选修课程既能弥补中医护理学课堂教学的不足, 又能在学校中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激发了学生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热情。

五开展中医实践技能竞赛, 开办中医讲座, 巩固学习成果, 推广中医文化

我校为弘扬针灸推拿传统医学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尝试举行了学习活动之针灸推拿技能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比赛,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 我校多次举办中医知识讲座, 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开展”、“推拿按摩古今谈”、“中医传统疗法防治老年性高血压”等专题讲座, 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中医护理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兴趣, 采用与学校、学生适合的教学手段是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培养学生中医文化素养的良好途径。我校通过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有效地提高了中医护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秋平.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69

[2]丁悦森、张俊玲.关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6) :739~740

[3]刘革新、王力、王艳等.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 (3) :275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院校的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医护理教育,同时也而临着人民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护理模式转变、卫生服务转型带来的挑战中医院校如何展示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构建合适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现代中医护理理念的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教学管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教育

所谓教学管理模式[2],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和教学实践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形成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可行操作的实践活动与形式。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理顺教学关系,优化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整体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员以教学全过程为对象,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协调、领导等职能,合理调配全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建设等管理。

在古代,由于我国在医学方而一直是医护不分,占代的医生,既开方又抓药,还煎汤和看护。这些护理的工作,随着医生工作的越来越繁忙,才逐渐由弟子或患者家属进行。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其也蕴含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但是占代中医护理属于经验式的护理.没有形成专业的学科理论和明确的分关于占代中国护理教育相关内容。有学者考证,先秦时期,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伴随进行;秦后和中医教育模式一样,中医护理教育呈官办式和师承式模式[3_4]n现代,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医护理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护理教育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建立。20世纪60年代初,中医护理第一期培训班在南京开班,开启中医护理教育的新进程。19731974年,北京、南京等地先后创办中医护(卫)校,随后,全国各地的中医或中医药学校开始陆续开设中医护理专业f5-}l。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培养了大批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中医护理人才,承担了大量的中医临床护理、科研、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

2当前进行中医护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迫切性

由于我国的国情及历史原因,中医护理教育发展较晚,教育体系建设落后于西方,存在护理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专业中医特色不强、中医优势不明显、专业发展落后等问题,急待解决和加强。据笔者调研发现,国内中医院校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所占比例占20%图1),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在全国排名前40位的护理专业中所占比例为2%(图2)。由上图不难看出,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护理。深入调研发现,中医护理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卜几个问题:①教学管理西化严重,教学极度依赖教学行政机构的管理,到处都是硬性的规定,过分强调集权.忽略学生的需求.不能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②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中医护理教学评价体系f伙③专业中医护理教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A].e④中医教学基木建设不到位,教材、实验室、专业课程、实践基地、学风、教学管理制度等均缺乏中医护理特色;⑤中医护理教学管理创新缺乏,管理改革执行力度差。因此加强对中医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9]n

3中医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3.1教学计划和运行管理

教学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学制、学年、课程设置、学分、考核等几项内容[}o}。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计划制订是否合理和完善,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活动的运行是否良好以及教学质量的优劣。目前,笔者调研了国内4所知名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4年制教学计划和国内4所西医院校护理专业4年制教学计划,对比研究发现,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虽和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有所不同,但是,也仅仅停留在课程设置上的部分变化,主要课程模式依然是受学科性框架的影响,致使中医特色优势并不突出,以上海某中医院校为例(表1)0另外,中医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及管理类似西方护理,并未突出我国中医特色,中医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表2)

3.2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目前高校护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主要采用宏观管理模式,结合相关政策及对具体实际,在高校领导的指导卜,综合考虑木校的发展和目标,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由于国情及历史原因,我国很大一部分医学高校都采用类似管理模式,以某中医药大学为例(图3)0从图3可以看出,管理模式效仿现代护理且管理模式过于强化;评价体系偏重管理,忽视了自身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缺乏自主权,行政管理等级权力集中,强调卜而必须为上而负责,由上自卜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和教师服从,遏制学生创新的激情,阻碍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教师做任何改变都畏首畏尾,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3.3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基木建设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等方而。木研究仅介绍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教学队伍的内容

3.3.1学科目前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最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发现,国家一级学科中,与护理相关的学科,只有一个护理学(学科代码101101),该学位可授予医学、理学学位。

3.3.2研究方向笔者调研国内排名前20位的中医药木科院校发现,中医护理木科教育主要专业包括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中医社区护理、中医老年护理等,而且存在中医、中医护理专业性教材缺乏等问题。实践教学中,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医院校护理学院中,基础护理实践均为西方护理技能操作实践,属于中医护理实践操作项目较少,且酉己套硬件设施不足。

3.3.3教学队伍目前高素质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医乏。笔者调研发现.在护理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学西医护理出身,几乎都不具备中医思维基木修养,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来自临床,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较好的护理职业素质,但缺乏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在教学中,虽然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比较重视,但对如何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探究中医护理教学模式经验较少[}z}纵观中医护理教学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护理思想包括护理道德观、预防护理观、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情志护理观、和谐护理观等。在学科、专业建设和管理中,应将该思想贯穿始终,但是,我国中医护理教育,恰恰缺少这些。

3.4教学研究管理

对国内几所中医木科院校横向对比研究发现,高校对中医护理教学研究的管理不够系统化,鼓励创新力度不够大,监管机制不够完善[}s}。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祖国中医事业的支持力度,中医护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者开始进行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笔者查阅论文数据库发现,近几年来,对中医护理教学研究论文从2000年的`40篇左右发展到2014年的500篇左右,发表文章数显著提高,但是,总体上看,中医护理教学研究的发展相对其他专业教育发展滞后,而且大部分研究存在科研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结论模糊空洞,可参考价值不大;教学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关教学研究管理方而所发表论文的数量比较少,质量也参差不齐,大多数文章主要以独著形式完成,合作率比较低。研究发现只有3%左右的中医护理研究文有基金资助,这其中大部分研究项目的基金资助主要来自省市,来自国家级的基金资助比例非常少。也有研究人员发现中医护理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中医院,中医护理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建立,论文产出量有待提高。目前中医护理教学管理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存在以卜原因:①对中医护理的独立学科及在中医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②中医护理教学科研课题的科学性欠严密,缺乏新颖性,真正有价值、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课题较少[l4]

3.5教学改革管理

中医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高校教学管理和改革管理的客观规律,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协调好各方而关系,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并发挥其最大限度的积极效应。中医护理教育必须改革才能有未来,这是从事一线中医护理教育教师们的共识[[l5],笔者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对几所中医院校护理学院一线教师们进行调查,87.9%的教师都认为中医护理教育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和急迫。但经调研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受现代护理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学院的人力与资源管理对中医护理方而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中医护理操作上,比如艾灸、拔罐、推拿、按摩等,重视操作,却对真正的中医的灵魂—中医思维(辨证施治、文化传承等)严重缺失。更有甚者,有高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各种仪器,比如舌诊分析仪、脉诊分析仪等,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些限制了中医护理特色的发挥。由此可见,中医护理教学改革任务艰巨、过程复杂。同时,调研还发现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组织零散、时间周期长、相关人力则力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均制约着改革的步伐。

4小结

中医护理学是一个年轻但潜力无限的学科,在该教育教学领域,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木研究着重从教学管理模式上全而分析目前中医护理的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如卜:

①中医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及管理还是西医护理为主,并未突出我国中医特色,中医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②管理体系与现代护理完全一致,没有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这个问题是最致命的;

③由于中医护理学没有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教育体系、管理体系、科研体系、实践体系,所以中医护理学还不能成为一个专业,且教学实践缺少中医护理特色,临床实践以现代护理技术为主,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大部分都属于中医临床技术,临床实践较少,学生对中医护理缺乏信心;

④中医护理教学研究发展缓慢、科研力量弱、研究目标模糊、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高专护理;中医教学;困境;对策

中医是其它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技能操作。虽然世界各国早已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但在以西医为主的高专院校里,中医教学还是而临诸多困境,可谓举步维艰。

一、高专护理专业中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有教材无大纲,课时少内容多

当前中医的学习和其它很多课程一样,完全是一种应试学习,即为了完成规定的学分。现有《中医护理》教材,其内容包括了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程、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饮食和心理疗法、内妇外儿五官等各科护理,可谓而而俱到,好比中医护理专业的浓缩版。据了解,目前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中医课时不等,多至50学时左右,少至30多学时,我校目前是36学时,由于课时少,制定的大纲只能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列出选讲部分的要求。不容置疑,这样选择的内容,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而性。

(二)方法老效果差,重理论轻实践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各种实用型、技术型高素质卫生人才需求的增加,高专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中医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其模式仍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突出重点,讲透难点,一讲到底”为主,虽偶尔运用其它教学方法,无奈时间紧,杯水车薪,效果欠佳。中医是一门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应用性课程,无论是原来使用《中医学》还是现在使用《中医护理》教材,其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都远达不到要求,按规定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左右。但目前的中医教学计划规定是理论30学时,实验6学时,实践只占总课时17%左右,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下降。

(三)继承多创新少,缺经费进展慢

近年来对中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由于科研经费的严重短缺,不少课题和占典经方还是让外国学者捷足先登了,中医学的发展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则经新闻》7月30日报道,耶鲁大学一教授用中国一张1800年前的中药处方,启用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剂,与其他化学药物合用,治疗肠癌的效果非常好,且副作用少。出现这种局而的原因,一是经费少,二是缺乏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滞后和现代科学技术方而引入不足等。所有这些都制约着中医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该课程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故而高专护理专业将中医列为选修课也就不足为奇。

二、对高专护理专业未来中医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计划

现今当务之急是根据新版教材,尽快组织制定统一配套实用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主要授课内容、考试考查、理论与实践比例等,有了大纲,可克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制定中医大纲时,在不影响高护专业教学计划总时数的前提卜,可通过对一些学生能够自学的课程进行调整而适当增加其学时,使目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改变教法,加强实践,注重实用

在教学中为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困难,应充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录像、VCD,多媒体课件等,以浓缩、直观、形象、省时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教师在现有教材、大纲和计划未得到满意修订之前,应多花时间和精力来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确定所讲内容,改变早已驾轻就熟的課堂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只有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注重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走出校门就能适应目前医院整体护理模式和社区医疗服务等形式的优秀高级护理人才。

(三)更新观念,崇尚创新,促进发展

护理工作是直接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专业,在临床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约90%是护士执行或配合完成的,由此可见护理工作之重要。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工作已由医院扩大到社区,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而护理,扩大到健康的人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目前的护理教育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以人的健康为目标,充分重视在国际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疗效显著的中医各种保健疗法,改善目前的中医教学条件,将中医护理中临床运用较多的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护理等行之有效的疗法,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应注意介绍中医学科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如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大人合一论等反映着生物全息特性,即整体与部分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在生物学特性上全息相关,整体或局部发生病变,可在全息相关的对应部位有反应,对该部位进行观察和调节,可以诊断和治疗所发生的疾病,……这些理论无疑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古法新用,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确立中医课程在高护理专业中的目标定位,才能改变目前中医教学所而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谢观.中国医药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4: 63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中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实践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经济、患者容易接受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1]。文献显示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护士多数为西医院校毕业生, 在校期间学习中医护理的学时有限,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少, 临床应用不扎实, 影响临床工作开展。尽管有些医院为了更好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如何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培训, 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更好地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困扰中医护理教师的难题。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一、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通过电话联系、访谈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计划安排耳穴、推拿、穴位贴敷等教学内容。

1.针 对 在校 生 的 问 卷 调 查

在学期初, 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在学期末,学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2.中 医 护 理教师 访 谈

通过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 收集教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3.临 床 专 家 访 谈

通过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

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结果

1.学 生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效 果 评 价

在学期末,发放15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52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点。

2.教 师 对 于 学 生 的评 价

对中医护理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座谈,5位老师分别就学生的上课表现给予评价。教师甲认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时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经常走神,但是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授课时,兴趣很高,愿意动手在同学身上进行训练;教师乙认为学生对在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很是接受,学生学得快、知识记得也牢;教师丙认为学生在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学习时更注重和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 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比起讲理论知识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强,上完课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丁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时候,主动学习兴趣更高,教师上课时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减少,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师戊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时,更善于和同学探讨问题,主动问老师有关学习的问题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多。

3.家 长 对 于 学 生 的评 价

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随机电话联系了几位家长,记录如下:

家长您好,我校在本学期进行了一系列《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操作性强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包括耳穴、推拿、音乐疗法等。请问您的孩子在学完之后,有没有给您操作过? 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家长:以前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孩子周末回到家,看见我很累,就说,妈妈,我给你按摩一下吧。孩子在我的身上熟练地做着按摩,我觉得特别感动。她给我按摩头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特别舒服。孩子跟我说想考按摩师证,说在学校学习、考试,我很支持她。我觉得孩子在学完这些中医技术后,能在生活中用到,能给家里带来方便。学校这种教学很好。

三、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讨论

1.问卷调查显示 , 在学期初 , 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很模糊 ,来源途径主要靠电视、网络等,但是学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冬病夏治、音乐疗法等感兴趣。在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对于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中医技术。在随后教学研究中,中医护理教师可以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知识、技能模块进行重组,从而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为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 ,可以看出教师、家长认可学生的变化,学生认可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可以缓解家人的不适。从而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学生受益。

3.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 , 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医疗卫生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5

市中医院加强中医护理培训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为推进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的创建,提高中医护理内涵,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市中医院于8月6日开展了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此次讲座由护理部主任尹丽霞主持,全院护理业务骨干80余人参加培训。主讲人郑延辰主任从中医护理的现状、中医护理的优势及发展前景和对策等方面,结合市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实际,理论联系临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通过此次讲座,在进一步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使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施护的相关知识有更深理解的同时,进一步树立了做好中医护理,提高临床疗效,达到“以较低的费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信心。

市卫生局信息员:张娜张瑞涛

中医护理教学中辨证施护的运用 篇6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教学 辩证施护

近代中医护理仍坚持辨证施护的原则,根据疾病的病因给予不同的护理,加速疾病的痊愈。如清·郑树圭在《七松岩集·淋浊》中,对“气淋”的护理强调“只宜静养”,这是根据气淋的病因而制定的,而“砂石淋”的成因“属郁怒伤肝者多”,所以在护理方面应“戒气省劳,绝欲为第一”。《万应经验良方》对伤寒的护理,根据感受寒邪之因,在护理上提出“惟宜密室避风,勿食粥饭米粒,静谨自守,只以姜汁热酒,或姜茶等类与饮,待七日传遍经络,虽不服药,亦自然痊愈。”又如,泄泻病因属脾胃虚弱,或外邪困脾而致,因此《王氏医存》对泄泻病人特别注意食物的消化,提出“凡饵汤药,萁粥食、肉菜,皆须大热。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在施护方面坚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万应经验方》对阴症腹痛采用“食盐二碗炒热,布包熨脐腹,老幼皆治。”此外对阴症腹痛寒甚的,症见肢冷昏厥,或面唇青手足紫黑,用葱白二斤炒热,以不烫手为度,用单布包葱安肚上慢慢蒸熨,葱冷再换热之,俟热气透人腹内自愈,内以连根葱白七大根捣烂,酒煎去渣,热灌之,阳气即回。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一直贯穿在每一病的护理之中。

目前在各类医院病房中的护士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由于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严重缺乏,中西医护理未能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并且普遍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由此导致在临床上很少有辨证施护,更没有辨证施护教学的开展。

1 加强高质量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①加强对临床教师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培养什么样护理人才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应该转变思想和观念,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认清各自的优势及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肯定中医护理理论对医学事业的贡献。②加强临床教师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教师首先要参加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充分认识和肯定将中医护理融人西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实践。③医院应与医学院多方联手,多手段多渠道地为带教老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环境。

教师可与学院中医系或中药系教师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也可到中医医院参观学习,从而学习不同教师传授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

2 探索有效的临床带教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①建立合理的临床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使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到位,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②运用多媒体设备讲授理论小课,使中医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懂。初步使护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成联系。③带教教师运用PBL教学方法,结合实例,到病人床前,实地讲解,引导护生参与讨论,学会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④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进行教学查房。鼓励护生书写中西医结合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学会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在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重视护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提高带教水平。

3 加强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速中西医护理技术的融汇和贯通,积极探索辨证施护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把握护理理念的发展动向。吸取国际护理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分利用医院与医学院已有的中西医资源进行学习与研究,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积累新经验,总结新理论。运用新理论新经验指导临床护理教学,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使临床护理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向社会输送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新一代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涛.传统中医护理在现代的优势特色及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2):1067—1068.

[2]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7

一开展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 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 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中医适宜技术的护理毕业生定会发挥其作用,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 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易学、易用、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其培训往往针对在职卫生服务人员, 在中职院校鲜有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出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二如何筛选适合在校生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笔者本次教学改革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载体, 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中医技术的再学习能力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课题。为此笔者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 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安排以下教学内容:

1. 耳穴教学内容的确定

围绕着中医适宜技术新加的教学内容——耳穴的教学设计, 中医教研组多次召开会议, 探讨耳穴教学的知识点、教学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的开展等问题。根据我校护理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知识点,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兴趣, 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会耳穴的神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林莺等认为学生组成团队练习、实践、合作与交流, 收效较好。在此次教学中, 安排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 方便上课时、下课后学习交流。王磊等提出通过听、看、画、记教学法, 强化学生对耳穴分布及定位的记忆,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推拿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护理教材中有对推拿的介绍, 但并不是很全面和系统, 此次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情况, 对推拿基础知识进行删减, 另增加两个具体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 即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泄、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教学内容的确定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护理, 是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经反复实践证明, 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穴位贴敷安全价廉, 男女老少皆宜且患者无痛苦, 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与欢迎。经过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的研究, 一致认为,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冬病夏治的基本理论及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用法简单, 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作为首选教学内容。

4. 具体病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献显示, 中医适宜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这样可以依托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时间有限, 选择常见疾病的治疗作为案例, 学生学完后可以及时操作, 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 根据我国国情, 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召开数次教学会议, 研究教学内容, 一致认为选取老年性高血压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作为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5. 其他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适宜技术内涵丰富, 有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仅仅选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课堂, 比如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作为此次教学内容的辅助内容。简单介绍, 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四季养生音乐, 观看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视频,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多样性, 体会中医传统疗法的神奇疗效。

三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1. 师资问题

本次研究中授课教师主要为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的中医教研组教师, 通过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此次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授课任务。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广泛, 在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教学中应逐步完善中医教学团队的建设, 聘请临床专家进行阶段性授课, 将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独特、操作流程规范、病人乐于接受、主动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融入授课中, 使学生受益。共同开发教学讲义, 形成独具特色、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2. 教学场地问题

本此课题研究的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医实训室等场地完成。第一课堂为理论课堂, 在教室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理论知识的授课;第二课堂为理论课堂的拓展, 利用网路资源, 介绍一些中医网站, 拓展学生获取相关中医知识, 利用按摩师培训班的上课时间, 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

3. 教学方法问题

在实际过程,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反馈, 积极调整,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专题讲座式教学法, 学生反映良好。

4. 学时有限的问题

中医教研组教师多次研究, 一致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开拓第二课堂, 利用自习课、晚自习、周末等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介绍中医网站等。确保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 保证新开展教学内容能保质保量完成。

5. 教案设计的问题

有关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案设计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的原则。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性强, 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一, 笔者在本课题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不够, 有待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解决。第二, 在拓展第二课堂时, 采用自愿的原则, 并非所有学生都参加, 不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关教学知识;其自学能力因人而异, 自学能力强的人, 学到的东西就多, 自学能力弱、依赖性强的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不理想。第三,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极为丰富, 既有优秀的中医养生文化, 又有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此次教学研究集中在部分中医适宜技术上, 对优秀的中医文化未深入涉及, 不够全面, 有待后续的教学研究。第四, 教学场地问题, 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场所。让学生深入临床, 顶岗实习。第五, 师资培训,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临床, 参与学术会议, 不能把最新的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中, 使得教学内容不够充实。

五展望

经过近一年的中医护理教学探索和实践, 探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步摸索出一套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引入, 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索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核心之一就是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人才。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中, 把该如何引入教学, 如何使护理毕业生具备良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作为研究重点。为了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应用, 发挥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情况,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摘要: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莺、纪峰.耳针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

[2]瞿真、李晓蓉、王育红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0)

[3]余信国、周育瑾、赵鹏等.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5)

中医护理教学之整体策略初探 篇8

1 策略1:树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体护理观

整体护理是目前护理学发展的方向,借助临床成功的实例,如,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褥疮[1],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以及中西医结合护理中风患者等,向学生传递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体护理观,为学生将来尽快适应临床整体护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 策略2:详略得当

中医理论较难理解,尤其要在短短的几十学时内完全消化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详略策略,如就整体而言,降低了中医护理理论部分的难度,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的要求,达到了解中医护理基础,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目标。对中医护理基础采用够用原则,基本要求与扩展知识相结合,充分兼顾满足理解能力强与理解力稍弱学生2方面的需求。

3 策略3:实用与趣味兼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学中,我们将书中“养生十六宜”的内容具体化,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每次新课前讲一“宜”,并让学生跟着教师做练习。在“饮食调护”章节,融入大量常用药膳食疗方,一学期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中医护理知识,还学会了中医养生方法,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4 策略4:跟着学科新进展走

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如,中医的“肾”不简单等同于西医的“肾”,中医的“肾”囊括了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的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中精气关系到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全过程。现代研究证明,肾虚与衰老有密切的关系[3],补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及八味丸对老年小鼠自由基代谢、免疫衰老、皮肤衰老及肾脏老化均有改善作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医“肾”功能的理解。

5 策略5:新颖教学手段助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少用大篇幅的文字,尽可能地多用生动、直观、精美的图片、图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尤其在讲“望诊”一章时,采用大量的临床真实图片,使学生更易于掌握此章节内容。

6 策略6:走进临床思维

培养具有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学的另一个目标,运用自由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在“脏腑辨证”章节中,我们采用了情景教学与自由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病人,让学生根据病人病情,查找学习资料,提出护理诊断,护理原则,护理措施,分小组讨论,再在课堂充分展开自由讨论,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分别给予一定的分数,并记入平时成绩,为学生尽快进入临床角色打好基础。

7 策略7:树立实践观

中医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此我们强化了针灸推拿部分的教学,将此部分内容单列出来教学,增加了学时数,将理论与实习课的比例调整为1:1;采用理论加操作的考试方式,单独进行操作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8 策略8:强化执业能力

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考纲精神,时时调整授课内容,如,增加了原教材中没有的“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内容。同时在题型上尽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一致,除了考查基础理论知识外,还以临床案例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实用知识的同时,能顺利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达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褥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2) :92.

[2]郭金梅.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 :58.

中医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篇9

关键词:中医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教学

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技能固然重要, 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 人文素质教育被逐渐重视起来, 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 中等职业教育分为两个部分, 即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 又教会学生做人, 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中医学是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 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在中医护理教学中, 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是中医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质是一种个人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 包含了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护理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能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 提高自身的人格和修养, 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 能够利用人文精神解除患者的痛苦, 从而能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1]。

2 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教育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包含两方面的教育, 即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这是现代教育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只有两者同时、辩证的发展, 才能使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 避免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之中。教育改革的浪潮呼吁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 不能忽视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

2.2 护理工作的内涵要求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各个学科向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生物医学也不例外。生物医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同时, 护理模式也进入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个性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 患者对护理的要求高技术的同时, 也要求护理过程中同时具备高尚情感和人文关怀。由此可见, 人文精神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价值[2]。

2.3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等用人单位要求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备扎实的护理理念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 还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毕业生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吃苦耐劳精神、应变合作意识、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以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 这就要求在教育培训的时候, 不能只顾一方面, 而忽视另一方面。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 做到双管齐下, 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3.1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专业教育,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管在是在中学阶段还是进入中等职业院校以来, 都频于学习文化知识, 应付考试, 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现状还在延续, 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 学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课程设置上,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足, 现有的课程大多针对考试而设定的, 学生被培养成了整齐划一的标准件, 造成了千校一面的尴尬境地。

3.2 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脱节

中医护理专业教育中, 专业教育依然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增强专业技能, 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课的学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将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容易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但是忽视了患者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属性, 对患者缺乏同情心, 不能设身处地、全方位的为患者思考[3]。

3.3 教学方法落后, 有待于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 个别教师依然使用“注入式”教学方法, 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结合社会现实, 理论联系实际, 在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

3.4 教师的知识结构欠缺, 有待完善

具备素质优良的教师是对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成功教育的关键。而我国护理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科学知识, 而人文科学教师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这样的局面就容易造成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 无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中医教育的特色与魅力。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 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4 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

4.1 利用榜样的力量

护生在未来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 必然会对医学人文精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她们会实实在在感受到患者的疾苦, 同时, 也将面对医疗活动中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一个优秀的医学生, 会自觉的将她从理论学习中领悟到的人文精神应用到医疗行为的各个方面。中国医学历史渊源流长,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无数杰出医疗代表和医德医风的典范。教师在中医教学中除了重视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之外, 还应该重视医德教育, 以德为先, 以德为本。所以, 中医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医德教育贯穿于教学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著名中医医学家的学习经历、治病救人的典故等, 有时候内容不必太多, 但是同样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且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为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可以在校园内张贴、悬挂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人物画像, 比如李时珍、葛洪、孙思邈等, 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让这些人的先进事迹对学生的德育有深远的影响[4]。

4.2 灵活应用医学知识

学生在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大, 学习任务重, 作业多, 而进入中专后, 压力骤减, 学习动力也变小。但是,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 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适应现代化的全方位的护理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 灵活运用医学知识。例如授课时可结合中医理论情志致病的特点, 以“肝”之情志特点, 分析因肝气郁结所致之病患, 教导学生真正好的护理工作, 不仅护理疾病之症状, 更不可忽视其情志之变化, 应从传统意识之护理“病”, 转变为护理“人”。因中医学之特色, 结合护理学之整体护理, 从“因人制宜”, 结合地方水土、气候特点, 扩展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把中医学之整体观念, 活学活用于护理工作中, 从而转变护生的传统观念, 使其对护理工作的理解, 从单纯打针发药, 转变为对病患由外及内的整体性护理, 在解决患者躯体的痛苦时, 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细致的交流, 热情帮助、开导患者, 把他们从患病的阴郁心理中, 解脱出来。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 这一良好的沟通能力, 尤其重要。

4.3 转变教学方式, 注重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是首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不仅学会记忆, 更要学会思考;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对传统文化中的“忌口”一说, 从“肺主皮毛”, 讲到“辛味入肺”, 解释辛辣刺激之品对肺脏的特殊归经, 用中医中药的知识来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 带领学生研究护理过程中护士如何对患者提出饮食方面的建议, 并依此拓展学生思维, 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如水果、零食等, 结合中医学之寒凉、温热、润燥等知识进行分类归属, 研究各类病患的饮食禁宜, 并能举一反三, 从“会记忆”, 转变为“会思考”。启发护理新思维,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4.4 以中药为载体, 提升护生人文素质

中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中药的性味和用药禁忌, 掌握中药的煎服方法和药后护理, 还要针对护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的特点, 讲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病症, 以及如何运用中医中药的“小偏方”, 缓解痛经、感冒、腹泻等简单疾患。并结合日常生活, 掌握如三七、天麻等群众常见、常用中药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方法, 针对如何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纠正使用误区等问题, 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利用校园板报、学报、广播、网络等宣传手法, 进行医学常识的宣讲及普及教育。这些对护生实行的个性化培养教学, 能够发挥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食疗等方面的优势, 提高护生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护理质量, 实现中西医护理的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5]。

4.5 在实验操作课程中培养其人文素质

中专护生年龄小, 所以动手能力较强, 接受新知识较快, 学习兴趣高。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开设穴位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实验操作, 这些操作简单易学, 耗材量少, 实用性强, 并在教学同时增设医学人文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体验实习”, 带领学生运用学到的操作手法, 参加残疾人、老年人的照顾活动,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患者需求的体验, 感知患者的痛苦, 认识到人文服务就是医务人员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同情患者, 对患者真正的尊重和关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精湛的技术, 而且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氛围, 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5 结语

医护人员这一职业崇高而伟大, 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医学与人文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医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踏出校门之前,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李青.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2012 (9) , 14, 5:750

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策略改革初探 篇10

1 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陈旧

很多临床教学老师仍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学习热情低、开放性思维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

1.2 教学内容“西化”

由于现在大部分中医院主要采取西医的诊疗手段, 护理也被“西化”了, 在临床教学中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如评估病人、观察病情未用“四诊”手段进行, 护理病人的方法多用西医的一般护理, 而未用“辨证施护”, 护理记录缺乏中医特色等。这些都影响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 不利于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1.3 缺乏中医护理专业的老师

一方面, 在临床教学中中医院校的护理实习生与西医院校的护理实习生差异不大, 多以跟班制或随师带教模式为主, 带教师资的选择随意性强, 不利于中医护理层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 近年来西医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多, 师资队伍缺乏。

2 改革策略

2.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临床教学活动。

2.1.1 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

各参与临床带教的科室均形成专科的中医护理特色, 有各自的中医专科护理特色操作和辨证施护病种, 按周制订带教计划, 每周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基本技能和理论以外, 还要求掌握一定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具体计划:第1周, 中医专科护理特色操作的示范与讲解, 并提问学生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如常用穴位的定位、“四诊”的内容等;第2周,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能为病人独立完成中医专科护理特色操作;第3周,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运用“四诊”方法获取资料, 独立完成1名或2名新入院病人 (选择专科的辨证施护病种) 的接诊、病历书写, 并制订辨证施护方案;第4周~第5周,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运用中医护理知识, 熟练地为1名或2名病人 (选择专科的辨证施护病种) 进行病情观察、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 并完成1份完整的中医整体护理病历。出科前3 d~4 d进行知识总复习和考核。

2.1.2 中医护理教学查房

在学生实习的5个月~6个月, 每个科均安排并指导科内的实习生进行1次中医护理教学查房。查房时以实习生为主导, 由中医护理本科实习生主持, 带教老师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指导查房过程的实施。要求查房过程中运用“四诊”知识和辨证施护知识。通过中医护理教学查房的实施,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热情, 提高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

2.1.3 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的成立与导师制的实施

每个科室选派1名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 在医院内成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 每名小组成员均作为实习生的中医护理临床实习的导师, 负责4名或5名学生中医护理临床带教的工作,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指导学生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实践[2]。

2.1.4 学生病房的开展

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第3个月开始, 各病区设置学生病房。选择距离护士站比较近的病房, 安排6张~8张病床, 每名学生分管2张左右的病床, 约2个学生分管同一间病房, 并尽量安排常见的辨证施护病种, 为学生创造实施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的有利条件。

2.1.5 临床实践课的开展

每1周或2周安排1次临床实践课, 以小课的形式, 通过讲授、演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向学生传授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各专科的辨证施护知识、中医护理特色操作等。通过小课, 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 拓展学生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2.1.6 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

制订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方案, 使带教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 提高中医院护理实习生的中医临床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3,4,5]。培训方案:每月由护理部统一培训各大科的带教秘书、各科带教组长1项中医护理操作, 经考核及格, 再由各科室的带教组长培训学生。同时, 护理部提供中医护理操作光盘, 让学生借用进行自学。培训中适当安插情景模拟, 并结合病例针对性提问, 以促使学生去学习、思考;同时, 要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服务, 指导学生将语言规范 (如每一项操作过程的前、中、后应与病人有什么交流?) 揉合到操作过程中, 将健康教育 (如为什么要施行此项操作?过程中需要病人怎样配合?操作后要注意什么问题?) 贯穿操作的始终, 尽量避免机械、呆板和千篇一律, 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灵活创新, 勇于改革, 以调动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交流技巧 (如注意与病人交流的语气、态度) , 从而更新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另外, 安排学生分批轮转传统疗法中心, 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了解中医博大精深的知识。考核:当月培训的操作下月考核。考核标准包括操作考核、态度考核、沟通考核3部分。操作考核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操作的条理性和灵活性、操作后向病人交待的注意事项;态度考核包括着装、服务态度、仪表行为;沟通考核包括沟通技巧、内容等, 最后回答主考老师提出的与操作相关的理论。考核采用抽考形式, 由各大科带教秘书对其所管的学生中随机抽考, 每月每位带教秘书至少抽考5名学生。考核结果由带教秘书统一登记, 作为学生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成绩。

2.1.7 西医院校毕业生及实习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组织西医院校毕业的新护士及实习护士进行30学时以上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培训完后进行考核, 60分合格。安排新护士和实习生一起学习, 可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提高学习效果。

2.2 建立临床护理教学教师资格认定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2.2.1 选拔高素质临床带教老师

每年度进行1次带教老师遴选, 选派中西医结合护理基础知识较好的、热爱护理专业、热心教学工作的带教老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要求:本科毕业工作≥3年, 大专毕业≥4年, 中专毕业≥6年, 取得护理师技术资格职称, 已通过了医院护士阶段的培训与考核, 包括中西医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2.2.2 师资队伍的培训

一方面, 每年度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 院内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护理临床带教管理及规范、护理教育知识、带教技能如护理查房、小讲课等的培训、经验交流等。另一方面, 实行“护理部-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的成员-带教老师”二级培训制。首先, 护理部对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的成员通过聘请院内中医师授课、小组会议交流及讨论、轮流授课等形式进行培训;然后, 各小组成员分别对本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另外, 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选派临床带教老师或教学管理干部外出参加各类型的教学培训班。

参考文献

[1]陈丽萍, 陈晓玲.新形势下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改革初探[J].齐鲁护理杂志, 2007.13 (23) :84-85.

[2]蔡敏, 罗玫, 刘兵.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2 (3) :103-105.

[3]张瑞清.浅谈中医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2) :103-104.

[4]王燕, 王英.《社区护理》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08, 22 (8C) :2246-2247.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11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于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但要具备精湛的医学技术,有能力去治疗及护理病人,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抚慰病人的心灵创伤。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表现在对于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了解与把握,还应该体现在能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去关爱患者和关爱生命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层次上。endprint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于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但要具备精湛的医学技术,有能力去治疗及护理病人,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抚慰病人的心灵创伤。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表现在对于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了解与把握,还应该体现在能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去关爱患者和关爱生命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层次上。endprint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于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但要具备精湛的医学技术,有能力去治疗及护理病人,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抚慰病人的心灵创伤。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表现在对于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了解与把握,还应该体现在能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去关爱患者和关爱生命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层次上。endprint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 篇12

1 病例教学的作用

1.1 改变了学习观念

中医护理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辨证施护为核心,具有独特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养生护理、饮食护理等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在中医护理教育中实施病例教学法将使学生长期以来习惯的、被动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主动学习过程,教学中适时引入相应病例,有助于加深和

山西中医学院(030024)巩固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展示病例,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一些临床的气息,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体现出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例如,通过卒中康复护理的病例教学,学生们在讨论或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掌握了康复护理具体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在疾病各期的训练方法,避免了教学中出现的滞后性,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2,3]。

1.2 改变了教学观念

目前中医护理教学方法仍较传统单一,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主动参与。中医学从最原始的形象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重视辨证思维和演绎逻辑,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乏味、理解与记忆困难。因此要提高中医高等护理教学效果,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及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内驱力。在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可以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创造了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4,5]。

同时,病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病例的选择、同题的设置,到如何组织引导好围绕案例的讨论,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和收集临床中的适合病例,提高病例教学的能力与信心。在实施病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精心选择病例,因材施教,以恰当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把病例制作成CAI课件,真实地展示患者表现,使这种教学方法达到新颖、独特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 病例的选择

2.1 结合培养的目标

中医高等护理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中医护理临床能力的培养,它包括了在护理程序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护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临床护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次接触中医护理临床课教学时,应精心筛选些覆盖基础知识面广的病例,通过分析加深学生对中医护理的理解,激发其学习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病例分析,再逐渐选用些比较复杂的病例,使学生了解临床疾病复杂性及多变性,提高学生辨证施护的理论水平[6,7]。

2.2 选择合适的病例

一份好的病例应该符合“三性”,即代表性、启发性、可讨论性。即指那些能够体现出典型的相关知识、方便设疑和深化、具有思考和讨论余地的病例。而真实的病例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并且有一个真实的结局或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因此,选用与教材上疾病主证与辨证分型接近的在临床护理中的真实病例。在组织病例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要学生着重掌握的内容是什么,从这个病例出发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内容[8,9]。

3 病例的分析

3.1 针对性病例分析

针对性病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故病例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内容,在分析这类病例时抓住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展开。如在讲授饮食护理时,首先通过八纲辨证的理论分清病例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然后把所属症型的非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辨证施护的基本方法[10]。

3.2 启发性病例分析

启发性病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而是通过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病情描述,对病例中隐含的理论问题和辨证要领,通过病例分析,使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类病例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全面,以利于对疾病辨证施护内容的全面认识。学生分析时依据要充分,说服力要强,以达到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11]。

3.3 渐进性病例分析

渐进性病例的难度要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而逐步增加,贯穿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讲授卒中的康复护理时,要抓住卒中的分期与分型特征,从急性期、恢复期到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逐渐进行病例的展开,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增加病情的复杂程度,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启发、示范、解惑,与学生互相交流,并调动所有学生投入其中[12]。

3.4 讨论性病例分析

先布置要讨论的病例,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诱发学生考虑问题,并分组讨论,让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阐述他们小组的分析讨论意见。教师的任务在于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做补充及完善。在讲授各病证的中医护理问题提出时,在讲授护理程序在辨证分型中的运用时均可采用讨论性病例,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3,14]。

4 结论

中医护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是多层面、多结构的概念组合,它包含护理理论层面、护理方法层面和独特的护理技能层面3个方面。在中医高等护理教育中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学得轻松、牢固,教师教得生动、丰富。可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可以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使中医护理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辨证施护过程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医高等护理教学中将病例穿插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中的教学方法。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病例的选择、病例的分析来提高教学效果。结果可使学生学得轻松、牢固,教师教得生动、丰富。结论在中医高等护理教育中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使中医护理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辨证施护过程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名著教育下一篇:音乐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