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质量(共12篇)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1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临县中医院在“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坚持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加强护理工作内涵为目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并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实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新模式,来强化特色护理、来探索辩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的融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制定并落实护理质量考核、管理等制度5条,奖惩细则10条,护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以中医特色护理为重,达20多项,全年完善健全制度30条,实施量化工作考核,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标准实施辨证施护考核,共考核10次,以“细、精、实、严”把好质量关,采取宏观制度管理,微观业务考核,确保了护理安全,狠抓中医护理“三基三严”训练,建立个人档案,辩证施护做到培训有计划,技术有考核,成绩有记载,在培训和技术操作中做到评比有依据,考核有记录,奖惩有制度,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有效地提升了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2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 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1]。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时刻,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 积极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更是高等中医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开始于1985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先开设了中医护理专科教育[2]。我校于1997年开始筹建护理学系, 1998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专科学生, 2000年起招收本科学生。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我校于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是我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较早开展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院校之一。
我校中医护理教育经过10年的发展, 培养了一批具有中医护理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面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关键时期, 如何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 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 是需要中医院校护理教育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 面对现代临床护理学的快速发展, 如何培养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护理人才, 也是护理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结合我校在提高中医护理教育质量方面的经验, 从调整护理教育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丰富中医护理学科内涵、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 分析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1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 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当前无论是在综合性医院还是在中医医院都不可能只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 中医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同时掌握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术。我校在办学之初就确立了“充分发挥高等中医院校的优势, 以人文素质为基础, 以护理学专业为主线, 以中西医结合护理为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培养热爱护理专业,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和中西医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 并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中西医护理的互补优势, 强化中西医护理技能的结合, 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提高了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扩展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深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肯定。
2 优化课程设置,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我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围绕这一目标, 课程设置应强调在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我校护理学教育在10年的发展中不断进行课程设置的更新和改革, 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建立切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其构成包括4个部分:必需的基础课程、人文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突出中医护理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以及注重发展学生个人特点的选修课程。此外, 在教学内容上也注重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不仅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课程, 还开设了《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外科护理学》《中医儿科护理学》等具有中医临床护理特点的课程。尤其是《中医护理学基础》, 学生不仅学习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及知识, 而且设置有相当比例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训课。这样可以强化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常见的技术操作, 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和特色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
3 重视科学研究, 不断丰富中医护理的学科内涵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和养护疾病的经验, 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3]。中医护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 是多层面、多结构的概念组合[4], 我校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技能, 综合各种护理理念, 从理论、实践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形成并发展了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主要的研究方向。中医康复护理实用性强, 应用广泛, 并有易学、易于普及等优势。中医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在医院、康复中心等康复机构开展, 而且还可以在养老院、疗养院、家庭、社区等领域内开展。中医老年护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慢性病护理;研究的重点包括老年病的防治、康复、护理和保健指导以及老年病人的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等。中医社区护理是社区护理学与中医护理理论的有效结合, 应用于社区人群健康的维护, 而且充分响应了国家提出的“中医进社区”的号召。中医社区护理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亲身体验中医护理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疗效和价值, 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 提高民众对中医的认同度。
4 对外交流, 促进中医护理走向世界
中医药很早就有了国际交流。约从公元5世纪起, 中医药就相继流传到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10世纪后又向西方国家传播, 对当时东方和西方医疗保健和医药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5]。现在承认并使用中医药的大多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以及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华裔社区。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使用范围仍然十分局限。但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及美国、欧盟国家对中医药了解的加深, 这些国家也在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力度, 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热”。在这股热潮中, 中医护理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6]。中医护理“天人相应”的自然观、整体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及人们关注健康、崇尚回归自然的认识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在概念上有着密切的吻合性。因此, 许多国外护理同行对中医护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和欢迎, 在世界范围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校从创办护理学教育之始就非常重视与国外护理同行的交流, 国外多家护理院校的师生纷纷到我校学习交流中医护理, 如丹麦哥本哈根护理学院定期每年2次交流实习生到我附属医院见习2周, 见习内容主要是临床中医特色护理及中医护理相关讲座, 或参与我校的《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并充分与师生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 我校也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外交流, 主要到国外护理院校或医院开展中医护理课程授课、讲座。
总之, 我校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高素质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的过程中, 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是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中都十分注重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参考文献
[1]何滨, 王丽娟, 戴菲.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应用[J].吉林医学, 2008, 29 (6) :476-477.
[2]韩丽沙.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5) :16-19.
[3]李惠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4) :68-69.
[4]冯运华.中医护理发展及其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2, 4 (1) :13-15.
[5]朱建平, 王岩梅, 黄铮.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6, 3 (3) :251-252.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3
【中国分类号】 R24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30-01
近年來,我国的中医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同程度的重视,中医理论不断被人们关注,不论在诊断,治疗及护理上,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医已经走向了世界,中医理论在西方普及及应用能让很多人吃惊,可以想象,在更多健康方面中医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祖国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一定要符合自然界规律,人的意志说明,精神状态的好坏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活动的适度,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反之情志异常,精神内伤,对机会生理活动的影响,也干扰了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调畅而言。
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专病施护,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如何做好患者的精神及心理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专病施护,护士在业务水平上及患者病情转归都是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辩证施护开展下去。
几年来,我科开展了多种专病施护,其中以子宫肌瘤、异位妊娠。我们根据不同患者提出不同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辩证施护措施。
1 情志方面
有的患者平素情志易抑郁易怒,我们耐心做真思想茶,调理其情志,劝其少生气动怒,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广避免不良刺激,防止七情致病,经常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病情转归,鼓励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照顾关心体贴患者,给患者以温暖,取得患者的信赖。
2 术后纳差
手术和麻酸影响胃肠功能,使胃肠功能减弱,可右术后第2天少量进流质饮食,以促进肠蠕动功能早日恢复,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应由静脉补充液体能量和电解质保持电解质平衡。
3 术后褥疮的发生
术后由于病员体质虚弱,无力活动,使局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出汗受潮湿、摩擦等,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皮肤,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妊娠的发生了。
4 一刀口感染渗出
术后第二天可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肌张力,减轻疼痛,腹部有化脓病灶时更应取半卧位,使炎症局限有利于引流,并防止隔下脓肿,鼓励病人早日离床活动以促进康复,体制弱者可适当延迟离床活动时间,保持手术也清洁,注意切口渗出,血肿,感染,术后第2天更换敷料,术后如有咳嗽鼓励患者将痰咳出,咳嗽时协助患者按压刀口两侧以减轻腹压和切口疼痛,术后24 h内切疼痛时,根据医嘱给予镇痛剂,患者自诉刀口疼痛时,要了解是否体位不适,腹部胀痛或导床管刺痛等引起,须对症处理,不要滥用止痛剂。
5 术后腹胀
腹部热敷,同时忌食糖,牛奶产气食物,必要时可腹部等灸也可针刺大肠俞,足三里,公孙等穴,排除机械性更阻后再肌注新斯的明0.5~1 mg。
6 术后膀胱胀痛,阴道血性分泌物
6.1 手术后一般24 h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颜色,鼓励患者可适当饮水,以便尿路通畅,拔管后膀胱早日恢复排尿功能,以免出现尿潴留,产后尿潴留可发生于正常分娩之后,但以难产及产科术后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属祖国医学“产后小便难”,“产后小便不通”等范畴,如患者出现尿潴留,临床上我们的一般采用温水冲洗外阴或热敷下腹部或用流水声诱导排尿或用针刺疗法;抽取新斯的明1 mg,双侧三阴交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以7号针头进针并反复刺激局部有酸胀感后回抽无血将药缓慢注入穴位内,每侧穴位注入0.5 mg,因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利尿活血功能而恢复膀胱气化,新斯的明为抗胆碱脂酶药,能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故在三阴交穴注射新斯的明更能加强膀胱肌肉收缩,促使潴留的尿液排出。
6.2 阴道血性分泌物也称血性恶露,因含大量血液得名,色鲜红量多,有时有小血块,镜下见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恶露持续3~4 d,应每日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修复不全,恶露增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及早给予宫缩剂,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擦洗外阴1~2次,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质及气味。
7 小结
患者住院期间,我们根据病情从饮食调护、生活护理着手,协助患者做一些必要的生活需要,严格落实完成护理计划等方面人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很快痊愈,没有发生褥疮便秘、刀口感染及渗出,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已患者做明确指导。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4
一、检查存在问题:
1、内一科中医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2、内二科、妇产科无中医征候分型。
3、内一科专科护理不到位,未体现情志护理,内二科、妇产科、外骨科病人对生活起居的护理不满意,妇产科无舌苔脉象诊断。
4、内二科、外二科、妇产科针刺法不熟练,未掌握操作流程。
5、妇产科、内二科中医宣教内容患者不知晓。
二、改进措施:
1、改进护理管理体系,符合总护理部要求。
2、中医病名必须有症候分型。
3、根据征候进行辨证施护,突出中医特点,四诊内容齐全,记录中有情志护理内容,4、护士长指导,要求护士反复练习,熟练掌握针刺法,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
5、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细致,告知患者及家属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嘱咐按时复诊。
6、加强中医知识培训,掌握基本内涵。2013年1月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内一科、内二科护理记录未体现中医情志护理,患者反映沟通时间少。
2、内一科患者对中医专科护理不满意。
3、外骨科康复护理未做到,不能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抽查妇产科、外骨科护士拔法罐,操作技能不熟练,不知道适应症、禁忌症。
5、内一科、外骨科出院宣教不到位,中药的性能未解释,头面部的刮痧保健疗法没有向患者介绍。
二、改进措施:
1、利用巡视、晨晚间护理时间与患者交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情绪舒畅。
2、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根据病情辨证施护,实施艾灸、中药足浴、针刺等治疗,体现种特色,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康复期的患者有详细的护理计划,要求责任护士熟悉各种中医操作手法,用中医按摩、推拿手法对患者实施肢体功能训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4、每周进行中医培训,护士长现场操作,让护士掌握操作细节,争取人人过关。
5、认真做好宣教工作,耐心向患者解释中药的性味、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刮痧的方法、注意事项。2013年2月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内一科、外骨科无中医征候分型,内一科患者对辨证施护不甚满意,内二科水肿患者的康复护理不到位,外骨科患者的情志护理未体现。
2、妇产科护理记录未用中医术语。
3、内二科、妇产科护理措施中无中医指导内容,护理记录没有舌苔、脉象诊断。
4、现场考核护士毫针刺法,妇产科一名护士持针手法不正确,内二科科护士手法不熟练,5、妇产科出院宣教没有做详细的介绍,未告知鱼腥草、益母草等常规草药的治病特点。
二、改进措施:
1、按中医征候分型进行辨证施护,生活起居、饮食护理到位,给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询问患者耐受力,按体质进行康复训练,勤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提供中医药知识,调节患者情志,使其情绪舒畅。
2、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文件。
3、中医操作符合本科特点,观察舌苔脉象,护理文件有记录。
4、加强针刺法练习,掌握操作流程。
5、掌握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及用药,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宣教,告知相关中药的性能、采集。
2013年3月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护士未掌握中药的功效,学习效果差。
2、内一科、内二科生活起居的护理不周到,内一科护理记录中无中医护理治则,内二科、外二科无舌苔、脉象诊断。
3、内一科情志护理未体现。
4、内一科交班报告无中医病名诊断,妇产科、外一科、外二科体温单无舌苔、脉象记录。
5、中医水针穴位注射法考核,妇产科护士不知道三阴交的解剖定位,外一科护士物品准备不全。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中医知识培训,掌握所学内容,护士长定期考核。
2、运用中医特色进行辨证施护,使患者满意。护理记录内容规范。
3、选择合适的机会与患者交流,调节其情志,增进护患信任度。
4、护理记录中医诊断明确,有舌苔、脉象。
5、掌握穴位的解剖定位、作用。
2013年4月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中医辨证施护记录不全,交班报告中无中医诊断,无舌苔、脉象记录。
2、常用穴位未掌握,不知道解剖位置及作用。
3、妇产科、外一科护理措施中午情志护理,询问3名患者反映与护士交流机会少。
4、耳针穴位疗法操作考核,外一科2名、妇产科1名护士操作手法不熟练。
二、改进措施:
1、质控员监督,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护理文件使用中医术语。
2、落实培训措施,提高中医基本知识,为患者提供精湛的护理服务。
3、利用晨晚间护理机会与患者交流,调节患者情绪,消除不良因素,使其情志舒畅。
4、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训练,掌握中医操作流程。
5、考核成绩与当月绩效挂钩。
2013年5月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外二科中医药培训效果差,护士没有掌握药物的性能及中医护理操作手法。
2、妇产科未体现中医优势,护理记录无中医术语。
3、外二科巡视病房时间短,没有及时与患者沟通,情志护理未重视,患者情绪紧张。
4、内二科护士未告知患者不知道水肿的健康饮食养生内容及用药注意事项。
5、外骨科出院宣教没有介绍中药的性味。
二、改进措施:
1、按计划进行中医培训,学习笔记详细,了解本科常用药物的作用。组织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要求掌握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利用中医知识提供护理服务,扩大中医影响。
3、学会沟通技巧,掌握患者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安心治疗。
4、做好饮食指导,让患者满意。
5、熟记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好健康宣教。
2013年6月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妇产科、外一科无中医诊断,外二科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不到位,内二科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情志护理未体现。
2、妇产科护理记录未用中医术语。
3、内二科、妇产科护理措施无中医指导内容,体温单威胁舌苔、脉象。
4、现场考核护士针灸法,内一科、外一科2名护士不知道注意事项,妇产科1名护士手法不熟练。
5、外骨科出院宣教没有做详细的解释,未告知黄芩清热、当归活血等常规药物的疗效。
二、改进措施:
1、按中医症候分析进行辩证施护,给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询问患者耐受力,按体质进行康复训练,勤巡视病房,多与患者沟通,提供中医药知识,调节患者情志,使其心情舒畅。
2、护士长指正,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文件。
3、中医操作符合本科特点,观察舌苔、脉象,护理文件有记录。
4、加强针刺法练习,掌握操作流程。
5、耐心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中医养生,中药的性能、采集方法等。
2013年7月28日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二、检查存在问题:
1、检查病历:妇产科(034780)、外二科(034929)、外一科(034833、034928)护理记录未用中医术语,外二科(035002)入院评估无主证、(035084)无主要症状,妇产科(034953、035904)首次记录无舌苔脉象诊断。内一科(03035038、035052)无床头卡,内二科(035034968)入院评估无中医、西医诊断。
2、内一科、外一科情志护理未在护理记录体现。
3、内二科护士张淳婷拔火罐操作前后未记录、外一科护士岳敏操作前未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内二科护士张丽芳消渴的皮肤护理未掌握。
三、改进措施:
1、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中医护理文书规范,体现专科特点及情志护理,护理记录内容齐全。
2、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护理服务热情周到,给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3、加强中医操作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体现中医特色护理。
2013年8月27日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检查病历:妇产科(034780)、外二科(034929)、外一科(034833、034928)护理记录未用中医术语,外二科(035002)入院评估无主证、(035084)无主要症状,妇产科(034953、035904)首次记录无舌苔脉象诊断。内一科(03035038、035052)无床头卡,内二科(035034968)入院评估无中医、西医诊断。
2、内一科、外一科情志护理未在护理记录体现。
3、内二科护士张淳婷拔火罐操作前后未记录、外一科护士岳敏操作前未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内二科护士张丽芳消渴的皮肤护理未掌握。
二、改进措施:
1、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中医护理文书规范,体现专科特点及情志护理,护理记录内容齐全。
2、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护理服务热情周到,给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3、加强中医操作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体现中医特色护理。
2013年9月24日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检查病历:内一科中医病历有几份,不符合要求。检查病历内一科(035281、035448、035451)、内二科(035562)、外二科(035302、035517)入院评估无中医诊断,内一科首次护理记录无舌苔、脉象,妇产科(035289、035437)、内二科(035463)健康宣教单内容不全,内二科(035431)、外一科(035517、035618)体温单有涂改,内一科(035454)10月28日、29日体温单上未记录生命体征。查交班报告内一科书写过于简单,没有体现病情的动态变化。
2、中医知识提问护士中医知识匮乏,内二科八纲内容未掌握,妇产科艾灸法、刮痧的作用叙述不完整,外一科未掌握痔疮的中医护理措施。
3、询问病人,各科护士能积极主动地接近患者,运用中医知识予以健康指导,多数患者知道疾病的用药注意事项及中医保健方法,但在护理记录中未体现情志护理。
4、妇产科刮痧方法未掌握,外二科湿敷法操作流程不熟练。
二、改进措施:
1、运用整体观念进行辨证,中医病历书写完整,各项护理记录齐全,交班报告内容详细,宣教认真,进行阶段性评估。
2、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提高护士素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3、巡视积极,体现人性化服务,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提供适宜的康复和键康指导,实施健康教育后有文字记录。
4、按照总护理部的要求,观摩学习中医操作视频,熟练掌握中医操作技术,提高护理质量。
2013年10月30日 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一、检查存在问题:
1、检查病历:内二科(035828、035835)无中医诊断、主证,内一科(035711、035730)、妇产科(035758)无舌脉,宣教记录无阶段性评估评估,外二科周彦平病人灌肠体温单无标识,内二科发热病人体温单未显示,内二科卢寿红灌肠无护理记录。
2、询问病人及家属对疾病中医相关知识掌握少,中医宣教未达到预期目的。
3、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未完全掌握,缺少环境评估、沟通及操作后通风。
二、改进措施:
1、中医护理病历书写完整,各种护理单记录内容齐全,符合规范。
2、根据病人及家属文化差异进行宣教,对年纪大、记忆力差的人员,需强化宣教内容,宣教语言简洁、浅显易懂。
3、各科护士按照中医护理操作标准进行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流程。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5
在4月中旬的护士长会议上,新昌县中医院护理部又向各病区护士长统一发放了一些中医特色护理器具。这次添置的器具包括:艾灸棒、不锈钢温灸盒、木制横艾灸盒、纯竹制足部艾灸盒、三联随身灸温灸盒、六联随身灸温灸盒、双孔艾灸架、足浴盆等。看到这些“宝贝”,护士长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爱不释手,这些“宝贝”又将在各病区开展的中医特色护理绽放异彩。
近年来,随着科学养生观的提出,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绿色安全且效果确切的方法成为首选,人们对于中医养生保健愈加重视,对于中医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紧跟市场和患者的需求,新昌县中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强化中医特色护理。2012年又派遣五名中医护理骨干赴浙江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分别学习骨伤科、肿瘤科、肝胆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消化内科等中医护理内容,将中医护理的先进理念带回来,并在实践中和本院实际相结合,不断摸索、尝试,一套独特的中医护理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6
根据康复护理对象中的常见疾病,分为四类进行辨证施护:
护理对象康复目的康复措施施护内容老年病证恢复老年人
脑力功能饮食疗法、心理
疗法、作业疗法指导作业疗法、饮食
护理、情志护理残疾病证减轻症状,
恢复功能功能训练、情
志心理疗法指导功能训练、
情志护理精神病证恢复心神功能娱乐治疗、体育疗法、
情志心理疗法指导娱乐疗法、体育
疗法、情志护理慢性病证恢复脏腑功能饮食疗法、气功、
针灸、中药治疗指导气功、饮食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168例卧床便秘病人, 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学会制定的便秘诊断标准[3];符合下述6项中的两项或超过两项: (1) 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 (2) 超过1/4需人工辅助排便 (盆腔按压、手指抠) ; (3) 超过1/4排便中出现肛门直肠梗阻感; (4) 1/4排便中有排便不尽感; (5) 超过1/4排便为硬便或颗粒状便; (6) 1/4时间中出现排便困难; (7) 病人知情同意并签字。其中男79例, 女89例, 年龄57岁~73岁 (55.82岁±6.27岁) 。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3例, 脑卒中22例, 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 腰椎骨折46例, 截瘫病人29例。所有病人均排除恶性肿瘤、肝肾疾患、肠道器质性病变、无推拿禁忌证。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 入院时的平均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病种病程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P>0.05) 。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4]。 (1) 护理态度:礼貌亲切与病人交流, 提供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 取得病人的信任。 (2) 健康教育:宣讲相关的疾病医学知识, 制订宣讲方案, 实施多元化教育, 鼓励其多交流、学习和沟通, 增长防治知识。 (3) 推拿手法护理:应用“提壶开底”推拿手法, 对病人的中府穴、云门穴、云门下1寸, 锁骨外缘, 胸骨正中线旁开6寸, 用右手食指指腹进行点按, 每次1min, 每天3次~5次;用拇指指腹或掌根沿病人腹部脾经、任脉、肾经、胃经根据大肠走行转柔5min;腹部按摩:肚脐为中心, 用右手小鱼际顺时针按摩腹部5min;病人取左侧卧位, 食指指套用液状石蜡润滑, 插入肛门3cm~4cm, 进行肛门口积便清除, 外旋及内旋手腕带动食指进行交替旋转再注入开塞露20mL。 (4) 饮食干预:对病人的膳食合理性进行指导, 选取摄入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肥肉;不可暴饮暴食, 烈性酒禁饮并戒烟;降低摄入食盐量, 以不超过6g/d为标准;多进行维生素、蔬菜的补充。 (5) 心理干预: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对其心理教育要态度温和, 有耐心, 多多鼓励开导病人, 循序渐进, 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使病人稳定情绪, 以乐观积极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对照组实施便秘用药开塞露常规护理, 病人取左侧卧位, 肛门注入开塞露20mL, 左手用卫生纸按住肛门。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护理后4周, 评估病人的相关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排便不尽、排便无力、大便色、质、次数、排便疼痛、腹胀等。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估: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5]。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 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分
3 讨论
便秘主要是指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粪便量减少、排便次数降低等, 如超过半年则为慢性便秘。便秘可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大类, 器质性为内分泌、神经、肠道系统等病变及药物性因素导致, 功能性病因尚在研究中。卧床病人由于机体长期肠道蠕动缓慢, 极易出现便秘症状。便秘的检查要根据临床需要做相应检查, 难治性便秘可进行直肠-肛门反射、胃肠通过试验等检查, 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变。便秘可通过药物、生物反馈、认知、手术等疗法。目前便秘的护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对卧床便秘病人进行中医综合护理,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源于血虚、气虚、气滞、燥热等导致肠道传导失司, 导致排便困难, 日久气血阴阳耗损, 形成虚实夹杂病症, 本研究对卧床便秘病人进行推拿按摩护理、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 为新型综合护理模式。通过对中府穴、云门穴的按摩, 宣发肺气, 提壶开底;转柔大肠所过经脉, 疏通大肠区, 振奋阳气, 使体内毒素排出, 促进机体内环境顺畅循环, 使结肠蠕动及神经传导功能增强[6]。临床单纯注入开塞露的某些病人很多不一定能达到通便的作用, 特别是顽固便秘病人、常用开塞露病人, 但通过肛周按摩很快就能达到通便的作用, 同时降低了长期服用通便药导致的腹泻、电解质紊乱, 使病人免受针药之苦。临床截瘫病人29例, 长期卧床出现便秘或腹泻问题, 如出现顽固性便秘应用开塞露30mL~40mL都无法解决问题, 但通过按摩肛周, 改善了便秘的问题及食欲的状况、睡眠的情况, 长期慢性腹泻的时候通过按摩肛周, 很快排尽了大便, 又缓解了腹泻,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慢性支气管病人23例, 通过对中府、云门穴的按摩, 宣发肺气, 提壶开底;按摩天枢、水道、归来穴位, 为升降清浊之枢纽, 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转柔大肠所过经脉, 疏通大肠区, 振奋阳气, 使体内毒素排出, 促进机体内环境顺畅循环, 使结肠蠕动及神经传导功能增强。本研究对卧床便秘病人进行中医综合护理, 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使病人掌握了便秘的症状特征、危害、临床护理及自身保健, 积极向上的态度, 乐观开朗面对疾病, 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各评估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显著提升了卧床便秘病人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对卧床便秘病人及时进行有效的推拿疗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中医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对卧床便秘病人实施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卧床便秘病人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 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比较护理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 评估指标。[结果]护理后4周, 观察组的排便无力、排便疼痛、排便不尽、腹胀、大便色质量等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评估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卧床便秘病人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卧床,便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中医
参考文献
[1]周莲.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73-74.
[2]高来娣.舒适护理在骨折卧床便秘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3) :53-55.
[3]夏金菊.脑卒中卧床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2) :702.
[4]王美峰, 林琳, 王燕, 等.功能性便秘病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7) :216-217.
[5]王燕, 林征, 林琳, 等.功能性便秘病人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3) :62-63.
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体会 篇8
【关键词】中医护理 特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4-01
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明确指出,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展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所占比例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步淡化,从而明显影响了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创新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认识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 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护理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指导思想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有两大特点, 一是整体观, 二是辨证施治。中医护理本身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 因而他必须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并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它们既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又互助互用, 互相制约, 维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构建了系统的中医护理整体观念。
2 中医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有机结合
中医护理的框架结构, 是现代生物, 生理, 心理, 社会护理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活动, 在治疗护理中, 既要祛邪, 又要扶正, 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达到防病治病, 增进健康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中医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模式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内涵。
3 中医护理技术, 特色, 优势
3. 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 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 相对平衡的过程, 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所以在治疗护理时, 必须考虑影响平衡的相关因素, 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护理疾病的目的, 同时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这些重视调动机体调节和康复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趋势。
3. 2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 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综合调节和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 操作方便, 适用范用广, 疗效快等特点, 在服药护理中根据人体气血盛衰变化, 八纲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的服药原则, 以提高药力等等。非药物法即针灸, 推拿, 拔火罐, 刮痧, 热熨, 熏洗和气功等等, 针灸, 推拿既是治疗技术, 又是护理技术, 掌握针灸, 推拿疗法是中医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是现代中医的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
3. 3 中医护理养生保健优势
养护统一, 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 养生是中医学重要内容之一, 是研究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以达到延年益寿, 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 形成了一套以天人合一, 形神统一, 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 开发食疗, 可达到祛病健身, 延缓衰老, 调节机制等多种功能, 针对老年人, 妇女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 采用气功, 太极拳, 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提出重视养生, 调节精气, 防御邪气是中医学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 也是现代人值得借鉴和维护的养生方法。
3. 4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 实用性是其他护理无法比拟的, 因此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诸如针灸术, 推拿术, 按摩术, 拔罐术, 刮痧术, 敷药术, 贴药术, 冷冻术,熏洗术, 耳穴压豆, 太极拳, 五禽戏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
4 中医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与关键是护理人员素质
護理人员是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成员, 具备了高水平,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 需用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中医理论和整体护理内涵, 学习和掌握各种中医护理技术和技能, 掌握各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实做到正确, 安全, 有效, 取得病人的理解, 信任和合作, 使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加强职业品德教育, 提倡敬业和奉献精神, 中医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为中医护理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 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是在运用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 情志饮食, 生活起居, 运动保健等中医护理, 对病人实施全面地, 系统地, 安全地, 有效地, 全身心的护理, 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手段, 灵活多变的护理方法, 为人们的健康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护理特色不论在思维形式上, 还是在具体方法上, 都值得我们广泛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不但要具备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应学好中医经典, 努力发掘, 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学这高深博大的理论,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使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护理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风采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艳敏. 对中医护理特色之一先进性的一点认识.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67
[2]李云芳.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湖北中医杂志,2003, 25(7):56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9
物品准备
治疗盘、酒精、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胶单、治疗巾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床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伤口,垫橡胶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并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镊子夹取75%酒精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要用探针试探深浅。
5.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
7.污染敷料焚烧销毁,污染器械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再灭菌后备用。
8.洗手,记录。
效果评价
①换药方法是否正确,体位是否合理。
②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感染伤口达到清除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引流畅通。
③了解患者对换药操作的满意度及心理感受。
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
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有物品每人一套,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肉芽组织。
④药粉需均匀撒在疮面或膏药上,散剂调和干湿适宜,敷布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
⑤一般伤口应每日换药一次,脓腐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
⑥对汞剂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及通向内脏的瘘管均不用腐蚀性强的丹药,上丹药时须保护周围组织,勿将丹药撒于疮面外。
⑦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
⑧痔瘘患者每次便后需清洗肛门并换药。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10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也已初具规模。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尝试 篇11
【关键词】中医护理;基础护理;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71-01
护理的理念历来在中医中占有重要位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显示了护理在中医中的作用,按摩、针灸等传统中医方法在护理中的应用也显示了中医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
1基础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健康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人的健康、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1]。护理也已经由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整体,以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学为整体,以病人与社会及周围的环境为整体,即整体护理。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社会环境、心理等各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2]。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医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需要。中医护理能丰富优质护理内涵[3]。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尤其是预防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按摩、针灸等均有助于康复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真正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预防和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有自己的护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种特色和优势更是发扬光大,中医药技术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2基础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认识到中医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重视中医知识的学习,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基础。《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要求,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在中医医院工作三年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学时。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术,必须有中医护理的理念,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护理操作规程要在这些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是在基础护理的教学中引入中医护理。护理院校的学生时期,是打好基础的时期,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提高理论基础,并将中西医护理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两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促进社区医学与全科医学护理的发展。再次是要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与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在护理操作培训中,要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将中医护理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护理、饮食调护等护理方法融合在基础护理操作中。让护士正确理解预防与治疗的原则,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理解观察在护理中的作用,了解心理护理对治疗的作用,多于患者沟通,帮助病人克服负面情绪,“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既来之则安之”,使患者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在饮食调护中,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教会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对口舌生疮的患者,除遵医嘱给予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外,还要嘱患者忌食油腻煎炸食物,以免心火亢盛,心火上炎。同时在情志护理上,嘱患者不要有激动发怒等过激的情绪,以免火上加火,使病情加重或者拖延治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膳食护理,并且有时还可以代替药物的治疗[4]。尤其是在病人初愈,脾胃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时,应少食多餐,以促进病人的康复。第四是要将中医护理的知识融入基础护理实施。如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运用康复护理的理念,为病人进行背部和肢体按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在测量脉搏时,可利用脉象形成的原理,从脉搏的次数、节律、浮脉、沉脉、数脉、缓脉等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等[5]。
3将中医护理的特色融入基础护理
在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将中西医进行结合,各取所长,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如压疮护理时,在常规压疮护理的同时加用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缩短疗程。如首先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可用浸泡中药红花、紫草、丹参的酒精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压疮发生后,可以用中药涂抹、清洗、TPD烤灯照射,有利于压疮的愈合。
对风湿性关节炎、骨退化性病变等骨质疾病可通过药浴加按摩,过药液的有效成分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气血调和、经络疏通、祛邪扶正的作用。
总之,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和精华。在辨证施护前对病人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在护理中综合分析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辨清疾病的性质、部位、原因,结合个体性别、年龄、体质及气候的变化,结合情志调节选择合理的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药物薰洗等相应的护理技术进行疾病防治。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可以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增加基础护理效果,促进基础护理的发展,提高护理人员观察疾病的能力,丰富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黎娟兰.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尝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163-165.
[2]冯明英,熊玉华,黄琼芳.医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382-383.
[3]陈超.中医饮食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12-15.
[4]楊翔宇,成翼娟.护理质量评价中医院感染评价标准的构建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29-31.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篇12
关键词:四年制,五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 (以下简称“《标准》”) , 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3个方面, 分别为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本着探索21世纪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了解培养的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是否符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 课题组以《标准》为框架, 于2013年6月对我校应届毕业生质量进行了调查, 并对我校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2009级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2008级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应届毕业生。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以《标准》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框架编制调查问卷, 问卷包含受试对象一般情况,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基本要求情况, 即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情况、知识和技能情况。每项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 “非常同意”计5分, “同意”计4分, “不确定”计3分, “不同意”计2分, “非常不同意”计1分。由受试对象自填问卷。
1.3 调查方法与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 我校毕业统考前由课题负责人征得应届毕业生同意后详细说明问卷填写要求, 分别对我校2009级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2008级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四年制本科应届毕业生99人, 五年制本科应届毕业生134人。由受试对象本人按照要求独立填写后现场收回, 共收到有效问卷224份, 随机抽取四年制和五年制各89份,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主要进行统计描述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毕业生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得分最高。对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自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四年制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得分 (4.17±0.51) 高于五年制毕业生 (4.01±0.74) , 在知识方面得分 (3.58±0.68) 略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3.63±0.61) , 在技能方面得分 (3.48±0.30) 略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3.63±0.25) ,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详见表2。
2.2 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自评结果
在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绝大部分条目自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 但有两个条目四年制毕业生得分显著高于五年制毕业生, 分别是条目2和条目3, 说明四年制毕业生在“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和“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伦理”方面明显优于五年制毕业生。结果详见表3。
2.3 毕业生知识自评结果
在知识方面的各条目自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对医学、护理学基础、疾病护理等知识掌握程度相差不大, 五年制毕业生此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结果详见表4。
注:*P<0.05, **P<0.01
2.4 毕业生技能自评结果
在技能方面,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在人际沟通、整体护理、护理技术、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等方面得分较高 (分值均≥3.60) , 而在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等方面得分不够理想 (分值均≤3.50) 。其中, 五年制毕业生在外语阅读与会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P<0.01) , 但在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详见表5。
3 讨论
3.1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的差别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各条目得分差别不大, 但在条目2、3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四年制毕业生在“关爱生命, 尊重护理对象”和“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伦理”方面明显优于五年制毕业生。可能与两个班级课程设置及授课教师不同有关。
注:**P<0.01
在知识方面,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各条目自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种学制毕业生对医学、护理学基础、疾病护理等知识掌握情况相差不大, 五年制毕业生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而在技能方面, 五年制毕业生在外语阅读与会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在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别, 这一结果值得反思。毕竟五年制比四年制学生多花1年时间, 花了更多的学费, 学习了更多的课程, 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竟然与四年制学生无明显差别, 五年制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3.2 人才培养质量存在不足
3.2.1 毕业生职业态度与专业能力不足
对于护生来说, 职业认同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它决定了护生的学习态度和毕业后的工作态度, 但在《标准》中该领域的重要性未得以体现。夏颖[1]的调查显示, 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表现3方面都处于中等认同状态。其中, 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状态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 尤其是对护士职业地位以及护理发展前景的认识上, 高年级学生的认同程度都较低。张馥丽等[2]认为, 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中等, 因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者专业认同程度最高;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程度还与性别、实习医院等级、不同录取方式有关。在前期访谈中, 我校部分学生也表达了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不高, 打算毕业后改行等想法。因此, 促进本科护生提高专业认同度需要社会、教师及护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学校教育中应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同。
本调查结果提示:毕业生总体上对我校的护理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特别是在人生观、团队精神, 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 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但我校毕业生在护理职业态度、反思精神、药理知识、国家卫生政策、中医护理、文献检索、信息管理、外语运用 (四年制毕业生) 、抢救配合及应急护理能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存在差距的原因有很多, 如我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文献检索被列为选修课, 有部分学生未选修该课程;学生下临床过少、过晚;因实验资源有限和班级规模过大等原因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中医护理课程实践时间太短, 实验课过少;专业课开设过晚, 课程安排前松后紧, 衔接性差、安排欠妥当等。需进一步探究上述因素对护生的能力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与张银华等[3]的研究相似的是, 几乎所有护生都认为现阶段我校五年制护理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模式与普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区别不大或几乎相同;87.0%的护生认为护理英语课程的收获不大, 98.4%的护生认为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3.2.2 五年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 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4]。涉外护理教育是护理教育和涉外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基础上, 应以涉外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帮助护生实现涉外就业, 即赴海外就业或在国内的涉外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从目前来看, 我校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但很少有毕业生能真正在海外就业。如何使我国涉外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使涉外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人才真正涉外就业, 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 只有9.0%的五年制毕业生有海外就业意向, 大部分就业意向选择国内三级甲等医院, 还有10.1%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即转行。与四年制本科毕业生相比较, 五年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这势必会影响到该专业的招生。我校2005年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护理专业英语方向111人, 2006年招收118人, 2007年招收104人, 2008年招收86人, 2009年招收70人, 2010年招收65人, 招生规模越来越小, 可能学生和家长感觉投入与预期回报不平衡, 故填报该专业人数越来越少。该专业的学制能否改为4年, 应是下一步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为我校进一步修订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需要指出的是, 本研究仅以《标准》为框架设置问卷对毕业生进行调查, 问卷采用毕业生自评的方式, 样本量也仅局限于一个学校,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未来研究应采用用人单位管理者评价、同事间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如几方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其结果将更为准确和可靠。
参考文献
[1]夏颖.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0.
[2]张馥丽, 陈瑜, 赵志荣.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程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11 (10) :11-14.
[3]张银华, 陈燕, 易霞.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现状与建设构想[J].护理研究, 2011 (5) :400-402.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推荐阅读: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标准11-19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12-26
中医特色护理季度分析08-17
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创建实施方案06-12
中医文化特色06-12
中医药特色12-01
中医特色工作汇报06-21
中医药特色战略09-30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申请08-26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措施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