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我的大饼说课(精选6篇)
谁咬了我的大饼说课 篇1
小班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说课稿
亭南幼儿园 顾文蔚
一、说幼儿
儿童年满三岁,可以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这时小孩的特点很多,比如感知觉逐渐完善,能初步辨认红、黄、蓝、绿等常见色;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看什么,顺序紊乱。幼儿是在使用物体、摆弄玩具的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他们掌握实物概念只能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基于对幼儿心理特点的认识,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环节,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已掌握一定口语,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一些句型,能用较恰当的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但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喜欢听故事、学儿歌,能安静地听别人讲述,初步体验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能初步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二、说教材
《谁咬了我的大饼》这个故事绘本情节有趣而又幽默。通过牙印贯穿故事的始终,最后的结局令人感到意外。小猪在寻找谁咬了它的大饼的过程中遇到了小鸟、狐狸、鳄鱼和河马。它们不同的嘴型和牙印都留在大饼上,孩子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动物牙印,生动形象。特别易于理解、接受,有趣的情节画面也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有利于幼儿拓展自己的思维与经验进行大胆猜测、想象。虽然小猪最后没发现是谁咬了它的大饼,可孩子们通过对比,看看小猪留下的牙印是不是与那个偷吃大饼的小偷留下的牙印一模一样呢?通过设置悬念吸引幼儿和小猪共同找到咬大饼的“真凶”就是小猪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是快乐的、也是兴奋的。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的不同牙印。符合了小班孩子喜欢听故事,学儿歌,能与他人进行语交流的特点,也符合这一时期的孩子掌握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特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我抓注小班幼儿对直观图片感兴趣的特点做了如下准备:制作小动物图片、一张大饼;制作了带有图片和文字的PPT课件。我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尽量多给孩子讲故事并让孩子参与到故事当中来。运用图片我是运用了直观法;引导幼儿说出是谁咬了大饼时,我运用了讨论法。
(二)说学法
幼儿在观看图片及在分析是谁咬了大饼时主要用了观察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幼儿和绘本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二.分段欣赏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 师: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故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
四、游戏:送饼干
小猪还有好多的小饼干,想让小朋友们送给这些小动物吃,看着饼干上的牙印,想想是谁咬的,和谁的嘴巴最像,就把饼干送给它。
五、说亮点特色
其一,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结合操作大饼教具,使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和对比各种牙印。
其二,注重与幼儿自身经验的结合。幼儿教育主张的是生活及教育,此教材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和活动,选择孩子熟悉的内容作为操作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迁移延伸。
其三,动静交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传统的绘本教学注重幼儿的阅读,在环节的设计上很难做到阅读与趣味的统一,因材我在设计环节的时候增添了“送饼干”的游戏环节,使活动的操作性增强,动静交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
谁咬了我的大饼说课 篇2
小班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内容精简、画面清晰,对话语言简洁明了的绘本读物,适合幼儿观察与理解。整本书充满了悬念,书本以“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为起点,以动物的咬痕为线索,展开故事的深入解读。整个活动从小猪的猜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到探究询问: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最后验证:原来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层层递进。通过多种互动式阅读形式:“对话式”、“故事式”、“自主式”,结合重点解读和综合阅读的方式,紧扣主题深入挖掘故事中蕴含的语言教育价值,并借助绘本,学会观察、分析与比较,渗透对不同动物不同咬痕的科学探究。
一、“对话式”阅读,重点把握阅读方法,解读绘本精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在对话式阅读阶段教师把握绘本阅读重点,根据绘本发展的主线索,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画面,寻找绘本中的教育重点。借助有效提问,通过师生对话、幼儿对话、幼儿与绘本的对话,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学习思考与联系,运用完整、典型的语言表达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如:在引导幼儿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前半部分的时候,通过“大饼被咬出一个什么形状?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小猪遇到了谁?它会怎么问小鸟?” “小鸟会怎么回答?”一系列问题引发幼儿的观察与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所呈现的教育重点,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其中提问 “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激发幼儿猜测、想象和联系,为开展语言和联想活动起到推动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一探究竟的欲望。再通过重点观察与追问,聚焦问题,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在小动物的对话上,帮助小班幼儿理解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并通过集体、个别讲述以及对答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丰富和规范幼儿的语言,掌握句型,让表述更加丰满和精彩。
二、“自主式”阅读,激发畅想,体验绘本阅读的趣味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幼儿具有较为成熟的阅读经验后,就要给幼儿自主阅读的空间,给幼儿自我设疑、自我探究、自我解决的机会,教师只要做好倾听者和补充者。在《谁咬了我的大饼》绘本阅读中,对话式重点解读帮助幼儿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其进行自主阅读,通过直观观察图案、线条、色彩、符号等突出画面,进行自主地简单分析与初步联系,让其通过主动观察和阅读,自我了解书中有趣的地方。比如,在解读绘本后半部分时,教师提出“大饼上又被咬了几口,你觉得会是谁咬的?为什么?”带着目的的阅读极大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与思考。通过细致地观察、比较,结合已有的经验,幼儿自主发现鳄鱼、狐狸、河马咬出的形状和小猪大饼上的形状是不同的。极大地活跃了幼儿在深入探索中发现绘本内涵的逻辑性思维。虽然幼儿的“翻书看”比较浅显、表面化,可能只看到“书上有什么?”但是通过幼儿的自我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能表现出幼儿阅读的关注点和实际阅读能力,有利于教师要发现和捕捉幼儿阅读的兴趣点,借助有效的阅读方式,帮助幼儿自我阅读能力日渐成熟。
三、“故事式”阅读,理顺逻辑,体会绘本的艺术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在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幼儿感受画面的美观、语言的生动,充分体会绘本的艺术价值。
1、“故事式”阅读,增强对作品的完整欣赏与理解。
针对幼儿年龄较小、口语能力比较差、思维能力比较局限,有意注意保持时间较短等特点,初始阶段的绘本阅读可以从讲述故事的形式入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完整讲述、结合画面的补充帮助幼儿全面、完整的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谁咬了我的大饼》在逐步深入解读绘本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听、看看、想想。”带着问题完整欣赏,让幼儿完整感受文学作品的内容,理顺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2、“故事式”阅读,借助情感表达,帮助幼儿感受作品艺术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给幼儿读书时,提供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谁咬了我的大饼》绘本内容中教师利用尖细的声音表达小鸟、用狡猾的强调表现狐狸,用笨重的肢体动作表现河马;和孩子一起通过“啊呜,咬一口”情景化的互动式表演表现小动物怎么在大饼上咬一口的动态;运用疑问、惊讶、豁然开朗等表情表现小猪情感变化。教师的声情并茂,让幼儿生动地接收语言信息,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促进对绘本艺术魅力的生动感受,从而喜欢阅读。
阅读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知识的渴求、能力的发展,更是对美好的向往与遐想、是温暖的回味。一声惊叹、一句赞美、一脸疑惑、一份奇妙都从轻轻地翻开书本的第一页开始。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需求,选择适宜的绘本,选择恰当的互动式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提升幼儿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力、表现力。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3
1、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知道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2、会观察和对比大饼上的牙齿印,并说短句“不是我,你看”,“果然不一样”等。
3、知道不同动物的牙齿印是不一样的,乐意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图片、展示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大饼,提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谁想尝一尝?(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
(2)引导幼儿观察牙印:咦,这是什么?(咬过之后留下的形状),
(3)出示被动物们教过大饼的图片,引出故事:你们猜猜看,是谁咬掉了大饼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几个动物?谁偷吃了小猪的大饼?
(2)教师和幼儿一起看ppt说故事:
①小猪做了一块又大又圆的饼,太累了,躺在大饼上睡着了。(动作睡觉)等小猪醒来的时候,咦?大饼怎么啦?(被咬了一口)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是你们咬了小猪的大饼吗?
小猪想去问问它的朋友们。小猪的`家附近住了小鸟、兔子、狐狸、河马。(出示动物图片)
②小猪拿着大饼去问小鸟,你们猜猜看小猪会跟小鸟怎么说呢?我们一起听听看,小猪是怎么说的“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留下了一个怎么样的牙齿印?(尖尖的)小鸟的嘴巴尖尖的,留下一个三角形的牙齿印。小鸟的牙印和刚才的牙齿印一样吗?(不一样)刚才那个牙齿印是半圆形的,不是小鸟咬的。引导幼儿学说短句:不是我,你看······
③你们看,小猪又找到了谁?(小兔)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吧:“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拿起大饼也在上面“啊呜”咬了一口。大饼上的牙齿印是怎么样的?小兔的牙齿印是小小的方方的。为什么会这样?(小兔有两个平平的大门牙)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果然不一样
④接下来,你们觉得小猪会去找哪个朋友?(幼儿自由回答)看,小猪找到了?(狐狸)猜猜看狐狸的牙齿印会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观察牙齿)狐狸狐狸,你也来咬一口吧。“啊呜”看,狐狸的牙齿印是大大的三角形。
⑤“啊呜”咦?大饼被哪个小动物咬掉了一大半呀?(河马)为什么?哦,小猪肯定是去问河马了,河马的嘴巴可真大,留下了许多大大的方方的牙齿印。
⑥这个半圆形的牙齿印到底是谁咬的?小猪还是不知道是谁咬了自己的大饼。小猪正在发愁的时候,朋友们都说“小猪小猪,你也咬一口吧”,小猪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咦!小猪的牙齿印是怎么样的呀?(半圆形)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吗?(小猪)
3、引导幼儿交流想法,知道做事情不能粗心的道理。
(1)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猪说什么?
(2)小结:原来是粗心的小猪,自己咬掉了大饼,却到处问别人。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粗心大意哦!
4、品尝饼干,体验活动的乐趣。
(1)出示饼干:小动物们的牙齿印都是不一样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牙齿印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洗洗手,然后去咬一咬、看一看。
(2)幼儿分享饼干。
《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
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
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兔子说: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你看——”。
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鳄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鳄鱼说:“不是我,你看——”
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河马张大了嘴巴……
轻轻地咬了一小口……
“啊”?
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班教案 篇4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完整地表达一句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3、在“咬一咬”的环节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准备:
课件 大饼人手一块?咬有动物牙印的“饼干”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个和大饼有关的故事,小朋友有没有吃过大饼呀?大饼是怎么样的呀?
2、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中的大饼是怎样的。
3、这个大饼是谁做的?
二、结合课件 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继续讲述:原来是小猪做的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就躺在大饼上睡着了,可是等它醒来一看……
2、咦,大饼和开始有什么不一样?(被人咬了一口)咬的这口是怎样的呀?小猪说:“我刚才睡着了,你们有没有看见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呀?”那我们跟着小猪一起去问问是谁咬了它的大饼。
3、小猪碰到小动物(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
①小猪碰到小鸟? 教师:“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会对小鸟说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猪是怎么说的)小猪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学说这句话)“不是我,不信的话能让我在你的大饼上咬一口吗?”说完,小鸟就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小朋友们看,上面和下面的牙印哪个才是小鸟咬的呀?师:哦,这个尖尖的牙印是小鸟咬的,那弯弯的牙印是谁咬的呢?
引导幼儿学说小猪和其他动物说的话
4、师:都不是这些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播放课件 师有感情讲述)
5、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三、完整阅读故事
师:这个故事好玩吗?现在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四、咬一咬
1、出示牙印,幼儿说出是谁咬的。
2、师:小朋友们真棒,为了表扬你们,杨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块大饼,也奖励我自己一块好吗?(师咬一口)这是谁的牙印,你们想咬咬看吗?
3、幼儿边咬大饼边比较牙印的不同。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轻松诙谐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看到最后,结局令人感到意外,让幼儿体验到了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因此这个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
活动中的三个目标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包含了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活动过程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设计,我在导入环节中以谈话为主,谈话的内容与幼儿切身经验有关,因此幼儿都能大胆地交流,也能马上投入到活动当中。接下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谁咬了我的大饼”,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让幼儿对不同动物在大饼上的牙印有了直观的对比感受,激发了他们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的欲望。在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这一环节,目标是层层递进的,1、让幼儿听小猪说。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3、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单独说。4、鼓励全班幼儿一齐说。最后活动在“咬一咬”的轻松氛围中结束,在这一环了中,幼儿既能亲口尝到大饼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动物的牙印做对比,幼儿的兴趣很高。
不足之处:
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教学反思 篇5
刚开始我设置悬念用猜测想象,激发兴趣,导入故事,出示第一张图片时幼儿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块大饼;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说一说,跟着老师欣赏故事。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还是比较难的,简单的故事,重复的内容要想上的生动,老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语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没有好好琢磨出童趣的语言,没有以小班实际年龄特点出发,给这节课打了折扣。另外,在观察动物齿印的时候,我会鼓励幼儿学会比较,从而进行判断,得出结果。借助饼干图片,我带领幼儿开展“找一找”的游戏,根据自己手里饼干上的牙印去判断是哪位小动物的咬的,尽管有部分幼儿一时间还判断不出,贴错了,但是经过对比以后,都有了进步。
当然,这次活动不足之处存在着许多:这份教案我还是理解的不够深入与透彻,最大的败笔就是不够生动,语言上没有多加推敲,对于理解角色的内心把握的很不到位,所以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时候也没有能够比较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与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整节活动没有突出点、没有高潮,幼儿情绪很被动。另外在出示第一个动物朋友小鸟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让孩子说说还有什么动物的嘴巴是三角形的,同理,在出示其它动物图片时也可以这样开展,这样整个活动会更生动。
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教学反思2最近我们班进行了一个绘本活动,活动的名字叫《谁咬了我的大饼》。这个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小猪发现自己做的大饼被谁咬了一口开始设置悬念,通过询问不同的朋友,发现每个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牙印,谜底豁然解开。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出示PPT导入,抛出问题: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小朋友们都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寻找“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幼儿通过大饼牙印的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根据牙印来推断是哪种动物咬的。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的确很聪明,能很快掌握故事内容,并能大胆想象与猜测,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这是一个轻松诙谐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看到最后,结局令人感到意外,让幼儿体验到了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因此这个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
活动中的三个目标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包含了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活动过程我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设计。我在导入环节中以谈话为主,谈话的内容与幼儿切身经验有关,因此幼儿都能大胆地交流,也能马上投入到活动当中。接下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谁咬了我的大饼”,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幼儿对不同动物在大饼上的牙印有了直观的对比感受,激发了他们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的愿望。在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活动最后,在“咬一咬”的轻松氛围中结束,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既能亲口尝到大饼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动物的牙印做对比,幼儿的兴趣很高。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孩子们在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的过程中练习角色对话,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过程中知道不同动物的牙齿印是不同的。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大胆讲述,在想一想的环节中说出了小动物咬的牙印的样子,像什么,大胆猜想、讲述。但是活动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最后复述故事的环节中,可能是因为幼儿已经知道了故事结果,所以没有兴趣再去听这个故事了。这一环节影响了活动中孩子的状态,接下来,孩子们的情绪我也调动的不够,活动中师幼互动还不够轻松、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让自己的教学课堂充满魅力。
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教学反思3在本活动中,幼儿能掌握故事内容,并能大胆想象与猜测,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能通过对比猜测动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试上的时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于是第一次给他们上课见到陌生的男老师幼儿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有点害怕,所以活动中幼儿不是很主动,而且兴趣也不浓。发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然后再次试上,这次幼儿已经对我有点了解先播放PPT大饼图片进行讲述,幼儿对动物的牙印很感兴趣,很乐意去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在播放PPT完整欣赏故事。在故事的开始时,有个别幼儿已经猜到是谁咬了大饼,但不确定。还有个别幼儿说是小猴咬的,当时我很着急,因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动物,在通过多次的对比、验证、猜测之后,最终找到的答案,而且还从中了解了动物的牙印与牙齿的关系。但是在最后欣赏PPT时,我们在前面已经揭晓了故事的结局,解开了悬念,所以幼儿讲述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三次试上时我们将悬念留到了欣赏PPT的时候,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最后在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来之不易的结果让幼儿很开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欣赏PPT时插入了音乐,这样声图并茂,提高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谁咬了我的大饼说课 篇6
(1)中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含反思
活动目标能运用观察讨论并尝试猜测的方法,理解绘本画面内容,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据咬痕判断是哪种动物。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观察讨论并尝试猜测的方法,理解绘本画面内容,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重点)
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据咬痕判断是哪种动物。(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PPT 轻音乐 小猪头饰1个、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小猪。
1,出示小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今天老师看到小朋友太可爱了,所以老师我太喜欢你们了。今天来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我的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芝麻关门我看谁在偷看啊?芝麻开门,提问:这是什么啊(小猪)可爱吧?喜欢他吗?今天我们讲的就是关于小猪的故事。想听吗?展示PPT第1—2页,引语:小猪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猪做了一个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问题:小猪的大饼被谁咬了一口?请幼儿观察,想一想。你想会是谁那?帮助小猪想一想!会是那些小动物那?
二、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
引语:小朋友帮小猪想了这么多哪,让我们和小猪一起在这里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页:问题:小猪找到了谁啊?(小鸟)怎么问哪?幼儿自由回答老师总结。“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小鸟。“不是我 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
2.师幼扮演角色表演小猪和小鸟的对话,加深对这两句话的记忆,为下边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老师当小猪你们当小鸟我们来演一遍他们的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小鸟。“不是我 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鸟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页:对各种动物肢体语言的模仿和对话及对各种动物咬痕特征和谁咬的进行了解。
小猪又找到了谁呀?(兔子)说什么啊?师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兔子。“不是我 你看——”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小猪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狸)怎么问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狐狸。“不是我 你看——”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狸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比小鸟咬得大)小猪还是没找到伤心地走着!找到了鳄鱼怎么问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鳄鱼。“不是我 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鳄鱼咬的像什么呀(锯,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页:伤心的小猪还是没有找到凶手所以就还找,找到了河马怎么问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河马。“河马张大了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小猪看到河马咬掉了那么多小猪尖叫了一声“啊——”的大饼呀!问题:变得更小了.小猪找到凶手了吗?小猪还是没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页:小猪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它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我们来看有什么变化(看课件)请幼儿想一想:小猪找到凶手了吗?幼儿与同伴互交流说一说。谁是凶手啊?小朋友自己说!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课件PPT 轻音乐)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去想,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谁咬了我的大饼。
1.我们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让幼儿自己大胆说。这本书的作者给他起了一个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名字。好听吗?你们说一变。
师幼表演故事,让幼儿自选较色:小猪、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等,听故事带头饰表演。幼儿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动中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小猪说“今天太谢谢你们了,帮我找到了咬饼得人原来呀是我,嘿嘿”真的谢谢你们!我们一起去吃饼吧?
教学反思
在本活动中,幼儿能掌握故事内容,并能大胆想象与猜测,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能通过对比猜测动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试上的时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于是第一次给他们上课见到陌生的男老师幼儿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有点害怕,所以活动中幼儿不是很主动,而且兴趣也不浓。发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然后再次试上,这次幼儿已经对我有点了解先播放PPT大饼图片进行讲述,幼儿对动物的牙印很感兴趣,很乐意去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在播放PPT完整欣赏故事。在故事的开始时,有个别幼儿已经猜到是谁咬了大饼,但不确定。还有个别幼儿说是小猴咬的,当时我很着急,因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动物,在通过多次的对比、验证、猜测之后,最终找到的答案,而且还从中了解了动物的牙印与牙齿的关系。但是在最后欣赏PPT时,我们在前面已经揭晓了故事的结局,解开了悬念,所以幼儿讲述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三次试上时我们将悬念留到了欣赏PPT的时候,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最后在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来之不易的结果让幼儿很开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欣赏PPT时插入了音乐,这样声图并茂,提高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