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共12篇)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1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包含了现代医学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疾病。便秘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痛, 而且因大便干结, 患者排便时用力过猛, 可致血压突然上升导致再次中风。因此,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避免用力排便, 在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临床护理中运用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将中风便秘者依据症状和舌象、脉象不同分为虚秘、实秘两种类型, 按照不同的辨证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护理和中医护理技术,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中风患者均为我院脑病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最大83岁, 最小45岁。根据临床表现将60例中风便秘患者分成实秘、虚秘两种类型, 实秘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 欲便不出, 腹胀、腹痛, 口干、口臭, 面红心烦, 小便短赤, 苔黄燥, 脉滑数;虚秘表现为大便困难或干结难下, 用力努挣则汗出气短, 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 舌淡苔白、脉细弱。
2 便秘病因病机分析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现代医学一般认为便秘原因考虑为多数患者伴有偏瘫, 且出血性中风后卧床休息, 4周内不能下床活动。长期卧床减弱了胃肠蠕动, 导致发生便秘。祖国医学认为便秘多因患者体燥热内蕴胃肠, 灼伤津液;或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使肠道传导失司而导致实秘。或因年老体虚、久病之后气、血、阴、阳虚弱而致无水舟停或肠道传导无力而导致虚秘。
3 护理及治疗措施
3.1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清晨饮一杯温开水润滑肠道, 刺激肠蠕动;多进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以促进肠蠕动, 预防大便干结, 保持大便通畅。如患者血糖不高, 建议患者适当饮用蜂蜜也是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的有效措施。清淡易消化新鲜开胃营养的蔬菜、水果能改善胃肠功能, 增加肠蠕动, 减少便秘的发生。
实秘饮食调理主要以清热、润肠、行气导滞等为主, 建议多饮水、多活动、多食富含粗纤维之新鲜水果、蔬菜及一定量的粗粮,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
虚秘饮食调理主要以补气、温阳、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等为主。禁食生冷瓜果, 宜热饮。
3.2 情志护理
中风偏瘫患者由于长期活动不便, 易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 常常变得性情暴躁、心情郁闷, 致使气机郁滞, 不能宣畅, 胃肠功能失常, 糟粕内停, 不得下行而引起便秘。故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保持大便通畅的意义, 注意调节患者情志, 避免忧怒思虑, 解除抑郁, 可积极动员患者听音乐、读书看报, 培养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 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从而达到或减少便秘或排除便秘的目的。
3.3 生活护理
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活动, 定时翻身、叩背及按摩腹部。按摩时可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 在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 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环行按摩, 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早期活动也有利于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防止压疮的发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加强床上、床下活动, 活动次数由少到多, 强度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 另外, 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3.4 药物通便
(1) 实秘可用番泻叶10 g或生大黄10 g泡水代茶饮或用生大黄6 g、枳实6 g开水泡代茶饮; (2) 虚秘肛门纳入甘油栓或1%肥皂水灌肠, 不宜用峻泻药物。用蜂蜜10~20 m L温开水冲服, 或用草决明15 g开水泡代茶饮, 或用黑芝麻、核桃仁 (去皮) 各等份炒熟捣烂成末, 每早10 g开水或牛奶冲服。
3.5 针灸按摩
针灸实秘主穴加合谷、曲池, 针用泻法, 留针30 min;虚秘主穴加脾俞、胃俞, 针用补法, 留针30 min.按摩由患者或家属用手指围绕肚脐为中心, 顺时针方向10圈, 逆时针方向10圈, 以加强肠蠕动, 促进胃肠功能, 以利排便。
总之, 便秘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临床护理工作采用中医辨证施护为主, 针对不同之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护理和治疗, 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2
内科 姚毅娟
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及早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计划,只有这样,70%-80%的病人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如果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诸多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护理
1体位护理
1.1患者取仰卧位时,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行不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时床上翻身,按摩,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防止发生褥疮,且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同时,患者的衣服也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如果患者出汗,衣服要勤换,勤洗,勤剪指(趾)甲,为了防止肺炎的发生,应每2小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扣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予针刺人中,合谷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毫升肌肉注射并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如有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从下向上),如痰液黏稠可用吸痰器吸净咽部的痰液,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可用压舌板或裹纱布的小勺子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坠床。
1.2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可以使患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增加感觉刺激输入,利于缓解痉挛,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使患侧直接压于体下,患肘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髋微后伸展,膝轻度屈曲,健卧下肢屈髋屈膝,因此,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位!
1.3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用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患者腿下可放一枕头,使髋部内旋,膝自然屈曲,足不要悬空。
1.4患者取坐位时,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且生命体征稳定[2],同时,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从发病的第2-3天就开始训练坐位,可在轮椅靠背前加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及髋关节屈曲,因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床上坐位要求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并平放于地板上,膝部垂直,保持脊柱垂直床面,病情稍重者,训练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以小些30度为宜,每次5分钟。
1.5患者取站位时,让患者把双手放于站立架桌面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用固定带固定和保护患者,如患者身体倾向一侧时应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的双脚充分着地,膝盖靠在前面的挡板上,每次站立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站立的时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脚及腿出现肿胀,可以让患者在休息时将腿抬高,利于第二天的训练,如果患者的腿不小心被抻了一下,且疼痛,可以给予热敷,如果热敷的对象是老年人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要避免发生烫伤。
2饮食护理
2.1中风病人昏迷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分5-6次徐徐灌入,可选浓米汤、豆浆、牛奶、果蔬汁等。
2.2中风病人康复期没有吞咽困难,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少油腻的食物为主。另外,中风患者必须戒酒。
3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中风,不管是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五心”,基础护理细心,倾听诉说耐心,服务周到热心,听取意见虚心,治疗操作小心,并且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有家的感觉!
3.1情绪低落抑郁部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所以,训练的主动性不高,往往会耽误康复训练,应该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在精神上要战胜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疾病!
3.2依赖、反对独立部分患者在病后出现性格急躁,易激惹,这时需要理解,宽容,忍让,同时进行开导,必要时还可以给讲讲笑话之类的,使其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患者的依赖性很强,凡事都要依赖家属去做,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别人的照料,对康复训练是不利的,我们就该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少别人的帮助。
4音乐疗法
有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不主动配合康复师训练,这时,护士就可以选用一些积极的音乐或是患者喜欢的音乐来支持和强化患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4],同时,音乐也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是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会那么痛,从而,使他们的训练从被动变得更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
5护理体会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3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80-02
中风现代医学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临床广泛指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以起病急剧为特征,其后果往往导致偏瘫、语言障碍等严重残疾。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临床证候之轻重中医常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前者是轻症,以半身不遂、口眼[XC200801.1.8tif]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后者为重症,除以上症状外,还有神识昏朦或昏愦[1]。本院对收治的30例中风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41 岁,最大年龄78 岁。其中证属中经络者 27例,证属中脏腑者3例;病程最短5月,最长2 a,均伴有口眼[XC200801.1.8tif]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
2康复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耐心地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2.1.2 饮食护理重视饮食疗法是中医康复的传统,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也会引起病情加重和复发。食物以清淡、低盐易消化为原则,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食物要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混合,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如奶类、豆制品等,以增强患者抵抗力。中脏腑者病之初应禁食2~3 d,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给流质、半流质、软食。根据中风的不同证型,给以不同的食疗方。如气虚血瘀者食益气健脾通络之山药薏仁粥、黄芪粥、莲子粥等。
2.1.3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内应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患肢保暖,加强皮肤、口腔、眼睛、会阴、大小便护理,预防感染和压疮。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用沙袋或软枕辅助,防止关节挛缩[2]。
2.1.4服药护理中经络者根据证型选用不同的方剂,如风阳上亢型给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中脏腑者待病情稳定后辨证用药。中药汤剂应少量频服,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以及神志、血压、尿量等变化。
2.2功能恢复的护理
2.2.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患者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痛苦,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如患者不能讲话和阅读,可用一些患者利用它表达要求的画片,以后可采用单词或短语卡片,每次训练都应耐心,反复示范。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2.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方法有二:(1)床上被动锻炼: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患者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各个趾的活动。每日数次,每次20 min。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2]。嘱患者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2)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先站立,双臂攀住,身体挺直,锻炼时间一般每天3次,分别安排在晨起、输液后、睡觉前。活动量要逐日增加,从3人协助到1人协助活动,最后独立行走。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2.2.3口眼[XC200801.1.8tif]斜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患者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患者,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患者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2.3出院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提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尤其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患者,要多次讲解,并要求患者复述,直到其掌握为止,具体指导内容如下:(1)心理指导:保持稳定情绪,克服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2)饮食方面:多食蔬菜、水果,不宜饮咖啡、浓茶,禁烟酒,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时过度憋气,必要时应用缓泻药。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散步及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4)做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应将康复的基本手法教会患者及家属,鼓励患者要有信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5)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坚持定时定量用药。出现异常情况如手指麻木、头痛眩晕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3体会
中风患者除在急性期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在患者神志清醒后就应开始进行运动性康复治疗。中经络者在发病后2~3 d开始;中脏腑者在发病后10~1.4 d开始。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康复治疗越早,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所遗留的后遗症也越小。因此在中风患者的疾病恢复阶段应更加重视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24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处于中风恢复期患者220例, 男169例, 女51例。患者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 (54.12±7.46)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中风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舒筋活络浴袋洗浴
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先进行熏蒸, 后将患位于配好后的中药液中进行浸泡;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选用毛巾在配好的药液中浸泡约15 min, 捞出, 拧至无中药液滴出, 待其温度适中时, 敷于患处,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中药药浴具有明显的温经通络、散热止痛、活血行气、祛瘀消肿的作用。
1.2.2 针灸护理
按照患者的病情进行不同的针灸治疗, 一般将头穴作为主要治疗穴位, 而配穴的选取则主要根据患者实际。具有操作为:毫针刺法, 30 min/次, 1次/d。针灸是中医治疗手段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可有效疏通患者的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
1.2.3 推拿按摩
对于四肢的行动障碍的患者, 进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中一般选择的穴位包括肩井、合谷、曲池、足三里、承扶等。在按摩中, 一般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的渐进手法进行。推拿按摩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痉挛及放松肌肉的作用。
1.2.4 情感护理
中风恢复期患者一般具有较强烈的心理焦虑、恐惧以及不安等情绪, 医护人员应主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作用, 并尽可能的带动康复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 排除心理防御, 使其能够真正接受治疗, 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 医护人员应不断的教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康复知识和训练, 使其能够加入到康复治疗中, 有意识的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疗效。
1.2.5 饮食护理与作用
中医护理本身即采用物理及中药对患者身体进行调养的过程。而饮食作为中医护理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中医认为, 中风患者的饮食应以益气补血为目标, 要求其饮食中蛋白含量高、纤维含量高、且食物口味应以低盐为主。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因人而异。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 并及时的进行饮食的调整, 使患者的饮食真正意义上为中风患者的健康恢复为服务。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 从角色、躯体、情绪、社会四个功能方面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值高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两组患者角色、躯体、情绪以及社会四项功能以及总评分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小结
中医康复护理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分支, 其主要采用中医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护理。与中医相类似, 中医康复护理重点为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 促进其经脉通络[4,5]。目前, 随着中医康复护理的发展, 其主要包括中医物理护理、情感护理、饮食护理等。本文选取本院中风恢复期患者220例,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中药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在角色、躯体、情绪以及社会四功能以及总功能评分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 对其各项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预后, 促进其身体机能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中风恢复期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 2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 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恢复期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比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角色、躯体、情绪以及社会四项功能以及总评分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7231, P<0.05) 。结论 中医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改善其预后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朱俊燕.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21) :3314-3315.
[2]王汝玲.中医护理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 26 (5) :531-53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0-31.
[4]刘维秋, 张义文, 钟平.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对策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 (11) :80-81.
中风患者护理论文22 篇5
【摘要】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当中,许多青年人不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三高”就爱上了这群年轻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随之而来,加之,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很少有人去刻意体检,以为头晕,头痛是工作忙造成的,其实不然,在他们中间有的是高血压引起的,但并不被重视,等出现脑卒中的表现已为之已晚,所以说,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及早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计划,只有这样,70%-80%的病人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如果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诸多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中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1体位护理
1.1患者取仰卧位时,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行不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时床上翻身,按摩,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防止发生褥疮,且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同时,患者的衣服也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2];如果患者出汗,衣服要勤换,勤洗,勤剪指(趾)甲,为了防止肺炎的发生,应每2小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扣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予针刺人中,合谷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毫升肌肉注射并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如有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从下向上),如痰液黏稠可用吸痰器吸净咽部的痰液,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可用压舌板或裹纱布的小勺子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坠床。1.2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可以使患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增加感觉刺激输入,利于缓解痉挛[2],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使患侧直接压于体下,患肘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髋微后伸展,膝轻度屈曲[1],健卧下肢屈髋屈膝,因此,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位!
1.3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用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患者腿下可放一枕头,使髋部内旋,膝自然屈曲,足不要悬空。
1.4患者取坐位时,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且生命体征稳定[2],同时,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从发病的第2-3天就开始训练坐位,可在轮椅靠背前加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及髋关节屈曲,因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床上坐位要求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并平放于地板上,膝部垂直,保持脊柱垂直床面,病情稍重者,训练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以小些30度为宜,每次5分钟。
1.5患者取站位时,让患者把双手放于站立架桌面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用固定带固定和保护患者,如患者身体倾向一侧时应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的双脚充分着地,膝盖靠在前面的挡板上,每次站立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站立的时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脚及腿出现肿胀,可以让患者在休息时将腿抬高,利于第二天的训练,如果患者的腿不小心被抻了一下,且疼痛,可以给予热敷(药名是:申姜30克,伸筋草50克,杜仲20克,乳香20克,透骨草30克,冰片10克,牛膝30克,葛根30克),如果热敷的对象是老年人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要避免发生烫伤。2饮食护理
2.1中风病人昏迷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分5-6次徐徐灌入,可选浓米汤、豆浆、牛奶、果蔬汁等。[3] 2.2中风病人康复期没有吞咽困难,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少油腻的食物为主[3]。另外,中风患者必须戒酒。3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中风,不管是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五心”,基础护理细心,倾听诉说耐心,服务周到热心,听取意见虚心,治疗操作小心,并且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有家的感觉!
3.1情绪低落抑郁部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所以,训练的主动性不高,往往会耽误康复训练,应该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在精神上要战胜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疾病!
3.2依赖、反对独立部分患者在病后出现性格急躁,易激惹,这时需要理解,宽容,忍让,同时进行开导,必要时还可以给讲讲笑话之类的,使其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患者的依赖性很强,凡事都要依赖家属去做,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别人的照料,对康复训练是不利的,我们就该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少别人的帮助。4音乐疗法
有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不主动配合康复师训练,这时,护士就可以选用一些积极的音乐或是患者喜欢的音乐来支持和强化患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4],同时,音乐也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是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会那么痛,从而,使他们的训练从被动变得更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5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患者的护理研究 篇6
【关键词】 中风;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0-02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社会,故成为近年来全球研究的重点。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中医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陰亏于下,肝阳暴胀,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所致。危急证候其病主要症状: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1]。
1 诊 断
脑CT或MRI检查及重要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测定等方面,中风常伴有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而患者躯体功能的受损程度大小与临床中风致残率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同时也与患者社会功能和对家庭的影响成正比。
2 治 疗
对以风证、痰湿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六证为基本证候,或单独或相互组合出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并积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的同时,配合对患者心理疏导,将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治疗与康复能力,同时采用运动训练与认知、言语训练相结合,才能使患者的各项障碍都得到改善,才能使真正提高患者的治疗目的,临床护理上使用的一些方法,如床上运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药、针炙、静脉输液等治疗。
3 护 理
因多数人对中风的预防知识和保健意识相对薄弱,有效控制率尚存不定,使得并发症的危险增大,在护理时要耐心仔细询问及完整记录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家庭认识及支持护理情况、社会支持、病程或病期、既往史、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影响中风患者的医学因素或获得中风发病的全面情况,利于客观评价诱因,争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更好地防止或减少中风发生或再发及护理治疗。在护理方面指导患者心态平和、乐观、豁达、避免激动、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远离烦恼,学会精神松驰法,并注意调整饮食、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宣传教育的科学性,结合不同的个体差异制定恰当的干预方式;在交流方面,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传授给患者,将护理干预的计划落到实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有目的地引导患者,使其产生从医和从护行为,掌握患者对疾病的心态及服药的依从行为,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2]。非药物治疗护理,可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医护进行治疗与预防。另外,还要耐心认真地对家属进行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在患者用药中的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观察病情,注意休息,防止意外伤害及摔伤。
4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生理功能日趋衰弱,特别是与心理活动有关的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迁可使中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悲观怨恨淡漠。而随着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期的进展,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患者自己和家庭的烦恼也随着增加,医护人员要加强改善对患者的治疗方法,特别要注意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减少其病对中风发生及复发的危险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工作、学习、业余娱乐活动的状况,改善患者的躯体、言语、认知、心理障碍等,增强患者信心,缓解紧张、焦虑和空虚等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此病的治疗及康复。
参考文献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9.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130例, 病员来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南岗分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患者。将13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 男性34例, 女性31例;年龄最小48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60.3岁;脑梗死51例, 脑出血14例, 平均病程 (17.6±2.4) 天。对照组65例, 男性33例, 女性32例;年龄最小47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59.8岁;脑梗死50例, 脑出血15例, 平均病程 (17.9±2.1) 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标准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中的“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西医的脑梗死、脑出血等分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试行) 》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2) 发生脑卒中前无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史。 (3) 患者无神志语言理解和表达明显障碍, 能配合完成各种量表的测评。 (4) 除有无焦虑障碍以外不符合其他任何精神类疾病的诊断。
1.4 排除标准
(1) 神志不清者或者语言理解障碍, 不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意见者。 (2)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超过半球2/3体积者) 。 (3) 经过药物治疗收缩压≥180 mmHg (1 mmHg=0.133kPa) , 舒张压≥130 mmHg。 (4) 合并心衰或肝、肾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原发疾病者。 (5) 经检查证实由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 (6)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7) 患有精神疾病, 不能配合治疗者。 (8) 目前正参加或3个月前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
1.5 终止标准
未按规定方法治疗, 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不宜接受继续治疗 (发生不良反应者应记入不良反应统计) ;合用影响疗效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2 护理观察方法
两组均接受国家重点专科 (中风病) 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入院当天即实施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干预。
2.1 治疗组
2.1.1 情志护理:
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七情辨证论治的基础, 采用以情胜情法:可以用喜疗法治悲, 引起病人心中喜乐, 抑制焦虑、抑郁心理。采用顺情法:即顺着病人的心情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根据焦虑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护: (1) 血瘀证:治宜行气开郁, 活血散结。采用暗示解惑法:即采用间接含蓄的方式, 使病人无形中接受心理护理, 改变其情绪和行为。 (2) 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清热, 镇心安神。采用劝慰开导法:启发病人的自知力, 增强病人对情感的自控能力。帮助病人分析造成焦虑的因素, 做耐心细致地疏导工作。对有较大精神压力的病人应设法释放, 如向朋友、亲人倾诉, 与他人交谈等, 以保持情绪稳定。注意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精神, 学会对自己健康有效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因素, 保持心理平衡与体内环境的稳定, 可通过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和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 (3) 肝郁化火证:治宜疏肝理气, 泻火安神。采用移情易性法:用音乐调护、吟诗作画和娱乐康复法等, 转移病人注意力, 使其思想情感的焦点从疾病转移到他处, 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病人, 要加强自身修养, 保持情绪稳定, 心境平和, 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 (4) 痰火扰心证:治宜, 清热化痰, 和中安神。采用行为诱导法:以行为语言诱导病人产生共鸣, 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分析病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宗教信仰及爱憎亲疏关系, 合理安排病室、探视和陪护人员, 进行辨因施护。
2.1.2 行为护理:
对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 护士要积极灌输早期康复对本病恢复的益处, 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在训练过程中, 发现患者取得进步时, 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暗示, 以改善其心理状态, 消除不良情绪。
2.1.3 生活护理:
积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房间的温湿度适宜, 光线柔和, 床的软硬适宜, 被褥厚薄松软适宜, 衣服应宽松舒适, 避免噪音, 各种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安排在日间进行, 治疗和护理时要做到“四轻”。
2.1.4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指导患者及家属树立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睡眠习惯,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提高睡眠质量, 促进其身心健康。
2.1.5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富于营养、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可常食用有理气之功效的柑橘、金橘, 忌生冷、辛辣和肥甘之品。晚饭不宜过饱。
2.1.6 接待护理:
患者入院时首先予以热情接待, 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管床护士, 同病室患者对其生活习惯应有所了解, 患者之间作息时间有差异时尽量将生活习惯相近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参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两组患者均设三周为一个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 (HAMA) 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 入院时由研究者本人进行评定, 经干预后于患者治疗结束后再次由研究者本人对患者焦虑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统一指导, 据实填写当场回收。
4 随访
疗程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 观察远期疗效。
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所有数据均在SPSS 13.0中处理, 以P<0.05为判断标准。
6 治疗结果
6.1 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经χ2检验,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见表1。
例 (%)
注:两组经统计学分析, χ2=7.88, P<0.05。
6.2 两组HAMA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经t检验, 两组治疗前比较, 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两组治疗后比较, 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t=1.05, 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t=22.41, P<0.01, 对照组t=13.52, 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t=6.90, P<0.01。
7 护理体会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神实质, 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 (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 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1]。辨证施护是根据中医“同病异护”的理论, 针对患者证型的不同和疾病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抓住主要矛盾, 针对性强, 能最大程度体现个性化护理的特点, 注重人、病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强调人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2]。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证型施行不同的护理措施。中风的病理多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中医辨证护理针对患者个体的病势深浅以及所属证型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 标本兼顾, 因而使其护理效果更为满意。本文的对比结果显示, 经辨证施护的中风后焦虑患者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充分说明, 中医整体护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中风后焦虑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 笔者对中风后焦虑的中医整体护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中风后焦虑是中风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 发病初期中风患者突然由健康人变成瘫痪者, 或面临死亡威胁时常有紧张和恐惧感, 往往对瘫痪过于悲观, 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心情十分焦虑而对治疗又过于心切。这时应做好入院指导工作, 从饮食、生活起居及功能锻炼等方面着手, 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 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本症的有关知识和护理技巧, 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但是, 中风后焦虑症患者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医护、病人及家属的共同努力。总之, 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巩固和提高了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效果, 对于加速患者的康复、改善家庭关系以及创造社会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红娟.中风的辨证施护[J].甘肃中医, 2010, 23 (3) :102.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8
1 病史简介
患者乔女士, 68岁, 退休。于2013年9月5日因“左侧肢体无力, 麻木, 行走不稳, 时有心慌、胸闷, 无言语蹇涩”由家人用轮椅推入病房, 入住神经内科。既往有40余年风湿性心脏病及二尖瓣狭窄, 10余年高血压史, 15余年颈椎病史, 2012年患中风, 配偶及两个女儿健在, 否认家族遗传史。入院查体:体温37.3℃, 脉搏120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140/88mmHg。患者性急、焦虑、烦躁、自卑、自尊心强等, 但思维敏捷, 意识清楚, 逻辑性强。诊断:中风 (中经络, 风痰阻络) 、风心病 (二级) 、二尖瓣狭窄、高血压、颈椎病。经住院系统治疗, 2013年9月30日病情好转后出院居家康复。出院当日, 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5℃, 脉搏90次/min, 呼吸20次/分, 血压126/80mmHg。经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arthel Index量表) 测量, 患者存在中度焦虑 (64分) 、轻度抑郁 (56分) 、ADL中度残疾 (55分) , 日常生活需要帮助。为进一步了解病情变化, 如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绪及康复情况等, 对该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和入户干预。
2 出院随访
患者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回访和入户干预6个月, 每月2次电话随访或1次入户干预交叉进行, 病情异常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给予解释和答复, 作详细随访记录, 及时反馈并做好跟踪和记录, 持续改进随访内容及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询问出院后康复进程、服药、情绪、精神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及医疗和护理所需等, 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3 居家中医养生护理措施
3.1 饮食起居养生
患者子女均在外地工作, 与老伴独住, 由老伴照顾饮食起居, 家住五楼无电梯。患者爱好广泛, 未患中风时自行饮食起居且外出参加老年活动。因中风致左侧肢体无力、麻木、行走不稳, 现出院后靠轮椅或单拐代步, 考虑过度活动会加重心脏负荷影响病情且害怕出门担忧他人目光, 每日均在家。嘱患者在未导致身体不适时尝试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 天气好时由家属陪伴出门走动, 呼吸新鲜空气, 利于病情康复。每日勤开窗通风,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生活有节, 自我锻炼, 持之以恒, 劳逸结合。顺四时, 顺阴阳, 适寒暑, 春夏宜动秋冬宜静。四时食养, 饮食有节, 食有定量, 荤素搭配, 谨和五味, 清淡为宜、切忌厚味, 饮食卫生、疾病不生,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忌过饱、过饥、偏食、过冷过热。
3.2 康复锻炼养生
患者风心病40余年, 活动不宜过度, 以免疲劳生疾, 训练时肢体不可高于心脏以防血液回流过多、过快增加心脏负荷。再加中风所致, 左侧肢体无力, 麻木, 行走不稳, 活动量渐少, 上肢及手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不利于病情康复。嘱患者坚持被动或主动锻炼, 康复锻炼中应穿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由“替代护理”逐步过渡到“自我护理”[2]。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15~30min,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入户家访时教会家属给予患者床上四肢被动运动,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 由远及近 (含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 教会患者主动运动, 如手指操, 共10小节[3], 主要针对患者手部关节和肌肉, 可促进手部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同步带动上身肌肉和关节的参与, 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康复训练方法, 同时手指锻炼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4]及延缓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5]。其活动范围主要是手指关节同时涉及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活动, 适于患者在椅上坐位 (或床上卧位) 配合口令节拍完成[6]。该患者在家人协助下可以完成大部分动作。
3.3 情志护理养生
患者有轻度抑郁、中度焦虑, 常哭泣、情绪波动大、性子急、要强、多疑多虑、期望值高、自我心理落差大、自我形象紊乱且自卑和轻信他人推荐的药物或保健品等。性格焦虑、抑郁之人, 由于感情脆弱、情绪波动大, 易酿成疾患而影响健康, 养生则主张无欲、童心, 注意乐观愉悦、移情逸神。采用的情志护理方法: (1) 说理开导法:多主动与患者谈心, 了解心理状态, 分析心理病机, 解除顾虑, 宣传风心病合并中风疾病的知识, 分析病因与机制, 解除思想顾虑,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之主动配合康复, 从而促进健康的恢复[7]。开导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 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 (2) 释疑解惑法:针对患者心存疑惑, 性格抑郁, 气机不畅, 又因“久病知医”、一知半解、小病疑大或轻病疑重以致精神紧张、忧心忡忡等情况, 向患者答疑解惑, 消除误解和迷惑[9]。 (3) 移情易性法[10]:针对患者焦虑抑郁、多虑多思, 帮助患者排遣情思, 改易心志, 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将思虑焦点、心理病结转移它处。让患者通过学习、交谈等活动, 排除内心的杂念, 改变错误认识与不良情绪、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周围环境, 避免患者与恶性刺激接触, 使患者从某些复杂的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
3.4 用药护理养生
针对患者服药情况, 介绍抗血栓、抗凝、降血压、强心等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如有不适, 应立即停止, 咨询医生, 自己不可随意择药用药, 更不可随意购买、使用保健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脑部CT、心电图等。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半年的电话随访和入户干预, 患者对此种居家随访形式很满意, 增加了对医院的信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缓解, 自卑心理消除, 信心倍增, 肢体麻木症状减轻, 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提高, SAS评分45分, SDS评分46分, ADL评分70分。
对出院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居家随访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 提升医院信誉度。笔者认为此随访形式及内容可为临床护理及社区家访提供借鉴和参考, 且特别适用于中医类医院及社区服务。对出院患者进行长期、持续的干预和监督, 有利于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医院外传播和灌输中医养生护理观念, 让更多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 有利于中医的发扬光大。但考虑到目前医院或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等情况, 对于多病例风心病合并中风患者的随访尚需进一步研究, 建议缩短随访时间, 以电话随访代替入户干预。
参考文献
[1]冼绍祥, 全小明.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5.
[2]单秋菊, 张振香, 许梦雅.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9) :138.
[3]钱春荣, 朱京慈, 黄志玉, 等.以小群体为基础的脑卒中健康教育课程的建立和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2) :1069-1072.
[4]HARRIS M, RICHARDS KC.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slow-stroke back massage and hand massage on relaxation in older people[J].J Clin Nurs, 2010, 19 (7) :917-926.
[5]张立秀, 刘雪琴.手指操训练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3) :61-62.
[6]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1:38-39.
[7]张静术, 于兰.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与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8) :1593.
[8]何春丽, 陆璐, 雷渊秀.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 2014 (4) :145-146.
[9]安丽萍, 连丽英, 史志勇.盐酸帕罗西汀配合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J].河北中医, 2014 (9) :1402-1404.
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的效果观察 篇9
临床资料
2012年1-12月收治中风急性期患者42例,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男23例, 女19例, 年龄45~82岁, 平均63岁。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见表1。
临证施护
常规护理组按西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中医护理组应用中医护理常规配合中医护理技术项目。观察护理全程, 并进行比较分析。
意识障碍: (1) 密切观察神智、瞳孔、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报告医师, 配合抢救。 (2)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保持安静, 避免人多惊扰。 (3) 对眼睑不能闭合者, 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4) 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 如肠外营养、混合奶、米汤等。 (5) 遵医嘱留置尿管, 做好尿管护理。 (6) 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 (苏合香丸:乌梅、冰片、生南星、天麻、石菖蒲、远志、丁香、檀香) , 置于患者枕部, 借中药之辛散香窜之挥发性作用于头颈部腧穴, 如风池、风府、大椎等。
半身不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满足患者生活需要。观察四肢肌力、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指导、协助患者肢体摆放功能位, 并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 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用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环跳、解溪、太冲、委中、昆仑、阳陵泉等穴位, 进行经络穴位点刺激, 1~2次/d, 30 min/次。 (2) 遵医嘱中医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活血通络的中药 (补阳还五汤) 局部熏洗患肢, 1次/d或隔日1次。 (3) 艾条灸治疗:患者上肢取穴:极泉、尺泽、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眩晕:发作时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光线调暗, 避免光刺激, 做好心理护理[1]。观察眩晕发生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师, 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 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 取穴百会、翳风、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 4~5次/d, 30 min/次。 (2) 耳穴压豆:取穴神门、肝、脾、肾、降压沟等, 3~5次/d, 3 min/次, 隔日更换1次, 双耳交替。 (3) 穴位贴敷:气血不足、经络空虚:八环汤;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平肝熄风汤;痰阻经络:涤痰汤;取穴双涌泉穴, 1次/d。
痰多息促: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避免外感风寒[2]。密切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及气味, 有无喘息、发绀等伴随症状,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拍背,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每天用中药漱口液 (藿香、金银花) 清洁口腔2次, 痰瘀黏稠时多饮水, 或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促进痰液排出, 对神昏或痰多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 穴位贴敷 (涤痰汤) :取穴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 (2) 艾条灸治疗:患者取穴印堂、天突、丰隆等。
高热:监测生命体征及汗出情况, 及时更换内衣、被褥, 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指导多饮温开水, 用漱口液漱口。进食清热生津之品, 如西瓜、荸荠等。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采用中药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1) 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 (2) 隔姜灸:取穴风池、大椎等。
言语謇涩:观察患者语言功能情况, 建立护患交流板, 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 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并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等穴, 以促进语言功能锻炼。
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在1 500m L以上, 饮食以粗纤维为主, 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 如水果、蔬菜等, 并按摩腹部。戒烟酒, 禁食产气多及刺激性的食物, 如甜食、豆制品等, 热便秘患者食用可以清热、润肠、通便的饮食为佳, 可选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食用可以补气血, 润肠通便饮食为佳, 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1) 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 腹胀者加涌泉, 用揉法。 (2) 艾条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二便失禁: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 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感。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如留置尿管, 做好留置尿管护理。进食健脾、养胃、养肾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木瓜、南瓜、胡萝卜等。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 艾条灸: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2) 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肾俞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穴等。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用药护理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 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区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 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服降压药、脱水药时, 应观察血压变化, 防止头晕, 注意安全。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心火暴盛, 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 避免不良刺激。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积极治疗。
膳食指导
中风语言不利者, 可用黑豆羹, 黑大豆500 g、清水适量, 入锅炖至汤汁黏稠, 3次/d, 1勺/次。
中风后行走不利者, 可用乌鸡汤, 乌骨雌鸡1只, 去毛和内脏, 洗净, 加黄酒、清水各半, 炖至骨酥肉烂, 食肉饮汤, 数日食毕。
中风后遗症者, 煨猪蹄筋, 猪蹄筋30 g, 将温油发过的猪蹄筋加适量水, 文火煨烂后加调味料, 1 d食30 g (2勺) , 隔日1次, 1个月1疗程。
功能锻炼
指导协助患者肢体摆放功能位, 并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进行上肢肌、下肢肌的功能锻炼, 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挛缩。锻炼力度宜循序渐进, 以患者能承受为宜。
结论
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3], 联合中医艾条灸、推拿按摩、拔罐、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以及情志护理、用药护理、膳食指导、功能锻炼等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 (80%VS 96%) , 表明中风病中医护理能显著提高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S].2013.
[2]中医药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S].2010.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人均为2009年3月—200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病房收治的中风恢复期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0岁~77岁(59.3岁±11.5岁),其中40岁~50岁6例,51岁~60岁4例,61岁~70岁6例,71岁~77岁4例;病程:<3个月14例,3个月~6个月6例;住院时间为30.7 d±11.87 d,其中<1个月10例,1个月~2个月9例,2个月~3个月 1例。
1.2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
ADL评定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入院时ADL评分为41.80分±14.44分,其中基本能完成(>60分)1例,需要帮助(40分~60分)10例,需要很大帮助(20分~40分)7例,完全需要帮助(<20分)2例。出院时ADL评分为56.30分±17.23分,其中基本能完成11例,需要帮助5例,需要很大帮助3例,完全需要帮助1例。
2 中医康复护理
病人入院第1天由责任护士填写入院评估表及Barthel指数表,制订护理计划,每日上午进行常规护理工作,下午统一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当天填写Barthel指数表。
2.1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训练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无自主活动能力的卧床病人,由陪护人员帮助做肢体被动活动或循经按摩,推拿肩、肘、膝、手足等部位,从远端到近端,幅度由小到大,每日2次或3次,每次20 min~30 min。功能锻炼时,上肢应多做前臂、腕、指的伸展动作;下肢应多做伸屈、外展动作。出现自主运动后,以自主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由健肢带动患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做脚踩木板、手指爬杆、手搓核桃等活动[3]。
2.1.1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一种治疗体位。正确的肢体摆放对预防和缓解痉挛至关重要。①健侧卧位。健侧肩在下面,处于舒适体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侧肩在上面,上肢前屈80°~90°,肩前伸,肘、腕、指关节伸展放于胸前的枕垫上,健侧上肢自然屈曲放在胸腹前面,健侧下肢稍后伸,患侧膝屈曲放在健侧下肢前,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足不要内翻。健侧卧位有对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作用。②患侧卧位。将患侧置于高度适中的枕头上。上颈段稍微屈曲,躯干稍向后旋,后背用枕头稳定支持。患肩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后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散开,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健侧上肢自然放在身上,避免前伸引起患侧肩胛骨相对后缩。健侧下肢呈迈步位,膝向前屈曲置于体前放好的枕上。患侧体位是偏瘫的第一体位,也是最有治疗意义的体位,该体位可以牵拉整个偏瘫肢体有助于防止痉挛,从而有利于恢复期的站立训练。③仰卧位。头在枕头上呈正中位或稍转向患侧,躯干平直,患侧肩下放一枕头使其前
1) 为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编号:Z08050703080801。
伸,上肢放在体侧的枕头上,远端比近端略抬高。保持伸肘、腕背伸和伸指的姿势。患侧臀部和大腿下面放一长枕头,使骨盆向前并防患腿外旋。膝下放一小枕头令其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预防正性支撑反射所引起的足下垂。该体位异常反射非常活跃,容易引起病理反射,因此偏瘫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
2.1.2 坐位
护理人员通过手法操作,使病人采取正确的坐位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可以降低躯干肌肉的痉挛。
2.1.3 被动运动
偏瘫病人除了定期翻身外,由近到远的肢体按摩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由远及近的按摩则可促进血液循环。被动运动用于四肢各关节,根据关节的功能确定活动的方向,根据病情确定活动幅度和频度,起到放松痉挛肌肉,防止肌腱韧带挛缩,维持关节活动度等作用。
2.2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
语言训练要教会病人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唇舌运动,练习发音,由简入繁,逐渐强化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兴奋灶[4];指导练习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如反复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促进病人发音。
2.2.1 早期训练
语言功能的训练越早越好,先采用最小的交流渠道和病人建立感情关系,如病人不能讲话,可用一些病人能利用来表达需求的画片,以后可采用单词或短语卡片,如病人对口语理解很差,则可采用手势或视觉信号,配合一两个意义明确的单词,避免用复杂的长句。每次训练都应耐心反复示范,并尽可能采取相同的方式,尽力避免因开始的几次失败而放弃训练,要使病人保持积极的态度。
2.2.2 根据失语类型分别训练
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病人,训练的侧重点亦不同。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症,护理时应有意识地反复说出有关事物的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是构音困难,应着重给病人示范口型,面对面地教。
2.2.3 家庭成员参与
家庭成员与病人接触时间较长,许多后序工作主要由家庭承担,因此要告知病人家属、朋友、同事多与病人进行言语交流,为病人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多听、多说,才能使发音、说话能力尽快恢复。
2.3 情志护理
脑卒中病人常伴有心理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5]。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因人制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可采用倾听、暗示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情志护理。
2.3.1 倾听法
倾听是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护士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病人的谈话兴趣,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2.3.2 以情胜情法
创自于《内经》,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有意识地采取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和控制因某种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治愈疾病的方法。护士可采取“喜伤悲”法,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笑话以及听相声等促使病人出现好动、好笑、高兴的欣喜状态,从而使心情舒畅。
2.3.3 暗示解惑法
暗示解惑法是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或一定的药物或物品进行暗示,以解除病人的疑虑,改善其不良的情绪状态,诱导病人在无形中接受治疗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6,7]。护士要鼓励、安慰病人、及时解释病人的疑问,解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适用于易受暗示的病人。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有通过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病人的不同问题、不同证型对其饮食起居、治疗、康复给予全方位护理与指导,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以达到促进疾病康复,减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风的种类、部位、严重程度以及肌肉瘫痪特点等因素与预后和康复都有关系。如金代名医刘完素所说“筋挛虽势恶而易愈,诸筋缓难以平复也”。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时,应遵循调和阴阳、以平为期、顺应四时、五方制宜的原则,鼓励、帮助病人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机能的尽快恢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家属认识到其在康复中的重要角色,尽可能多陪伴病人,给予病人支持与信心,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中医学强调情志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关系较为密切,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资料显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25%~60%[8,9]。有调查显示,病人抑郁程度越重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10,11]。抑郁情绪和心理及其外在行为的变化使卒中病人治疗和康复的积极性降低,对其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因而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功能康复[12]。因此,情志护理是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11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心理护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4-01
脑中风在我国是众所周知的中老年人疾病中的三高疾病,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由于疾病的影响,脑中风偏瘫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1]。这些心理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把心理护理作为全面康复的核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 本组脑中风偏瘫患者69例,脑出血21例,脑血栓形成16例,脑栓塞3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42-6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 心理护理方法
1.2.1与医护保持和谐关系 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良好沟通,共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及精湛的技术能力,能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康复知识,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并能熟练掌握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康复训练,使患者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放心地将自己托付于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沟通、交谈、安慰、鼓励患者,唤起患者的自信心,主动参与康复计划。通过沟通护士更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以便更好地修改制订护理方案,护理过程要尊重患者,对于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造成情绪不稳定,护士应关心、体谅,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对患者诉说病情表示高度理解和同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对患者的要求及时周到解决,缩短护患距离,共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1.2.2患者本身要保持乐观心态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2]。脑中风偏瘫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性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
1.2.3家属的参与很重要 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我们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不便向医护人员表达的一些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重要。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时,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而且很大程度上,家属也是某些理疗的主要实施者,有了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由于我国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医疗保健机构缺乏,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均由家属照顾和协助康复锻炼,因此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失语患者,常有自悲、孤僻、抑郁等病态心理,家属要体谅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需要,消除忧虑,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照顾患者是精神和身体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由于病情迁延和患者自理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因此照顾者可能出现体力不支、影响家庭经济收入等困难,对患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家属要做好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
2结果
69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情绪稳定,摆脱了心理困扰,积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了生活质量。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和语言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恢复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首先要注意训练时机的选择,切忌急于求成和拖延时机。其次在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急燥心理,加强安全防护。再次,还需防止病人和家属在不适当时机训练或加重训练。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时,有时会因心情急躁或家属责备等产生挫折感,而拒绝训练。经过对69例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护理后,发现心理护理在患者身体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指导鼓励与督促相结合,激发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让家属也参与进来,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同时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同情尊重患者,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所有这些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给于脑中风患者以及时心理护理,有很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
[2]张爱萍,李会会,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102-103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至2011年间收治的7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 其中, 男性40例, 年龄在52~74岁, 女性34例, 年龄在56~81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症,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恐惧、失望等。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 采用中医护理进行治疗, 对照组35例, 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组, 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 告诉患者疾病的症状和当前先进的治疗方法, 以及治疗的有效率, 以促进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同时, 对于患者的诉说, 医护人员要耐性的聆听, 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以使患者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从而调整心态, 正确的面对疾病。其次, 医护人员要组织患者观察其他中风病人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情景, 并积极的促进病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以使所有的患者都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更好的进行抗毒训练, 促进自身疾病的快速康复[2]。
1.2.2 中医治疗
在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临床医生还要给予患者适当的中医治疗, 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临床医生可以给予患者自制的中风解郁胶囊治疗, 每次6粒, 每天三次, 对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 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巩固和改善。
1.2.3 康复训练
对于中风病人来说, 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医护人员要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初期, 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 然后逐步的加大难度, 以训练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走路, 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较小, 无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显著, 有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39例患者, 显效22例, 有效14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2.3%, 对照组35例患者, 显效15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有效率为77.1%。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 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 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针对此种疾病, 临床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促进患者的康复[3,4,5]。
在治疗中风疾病的过程中, 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绪, 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以改善病情。舒适型护理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一种护理方法, 对于患者的护理较为全面, 着重从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由此可见, 采用舒适型护理的效果最为显著, 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帮助较大,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 曾海波, 冯妙林.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扩大性自杀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8, 52 (6) :96-97.
[2]俞雪容, 刘凤, 王琴平.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防范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09, 63 (4) :69-70.
[3]王影, 萧蕙, 郑榕芳, 等.中风后抑郁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52 (4) :56-57.
[4]姚舜.额区腧穴行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41 (52) :78-79.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推荐阅读: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06-09
中风患者的护理论文09-27
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10-31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分析论文06-26
中风患者的辨证施护07-13
老年中风患者07-10
中风的中医辨证护理09-12
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10-16
急性中风的早期护理08-24
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