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生活化

2024-09-29

音乐教学生活化(精选12篇)

音乐教学生活化 篇1

在数学教学中,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 激发热爱数学,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 将教学内容和它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 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并且从中体会到探索地快乐。

1. 从生活背景入手, 诱发学习数学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 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能诱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元一次方程”时创设了打折、获利的问题,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 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搜寻、分析, 可使学生带着深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中时时刻刻在用数学, 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 从收集生活素材入手, 体验数学乐趣。

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让学生根据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课堂教学时, 教师有目的地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与数学有关的资料, 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圆弧长”时, 教师以学生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娱乐生活“荡秋千”为背景,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让学生荡秋千, 体会荡秋千运动所经过的路径, 从而出示这样的题目:已知秋千拉绳长为3米, 静止时彩板离地面0.5米, 你荡秋千时, 秋千在最高处时彩板离地面2米 (左右对称) , 然后计算该秋千所荡过的圆弧长? (精确到0.1米) 解决此问题必须知道荡秋千运动所经过的路径的数学模型是圆弧, 因此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圆心角, 即可求得秋千所荡过的圆弧长。这道题中渗透了数学知识, 又具有生活性, 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分析材料、设计方案, 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从模拟生活情境入手, 渗透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表演情景, 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例如, 在教学“内错角, 同旁内角”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让大家看教师的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组成一个角, 两食指相对成一直线, 两个大拇指反方向的时候, 这对角是什么角?注意两个角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内错角) , 接着教师提问, 大拇指为相同方向的时候, 这对角是什么角?这时学生都学着教师的手势做实验, 进而全班同学的首势都比成一样了, 得出同旁内角。这样, 通过师生的互动, 学生的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试验体会, 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 同时学生感到其味无穷, 兴趣倍增

二、借助生活实际, 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是“范本”, 是“载体”“材料”。不同时期, 受不同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和使用有着天壤之别。新课程理念主张我们用“教材教”, 而不是视教材为“上帝”。教材一经生成是“死”的, 而我们的教学主题却是活生生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 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联系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 可以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 是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 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小红妈妈下岗后开了一家糕点店, 现用10.2千克面粉, 10.2千克鸡蛋, 计划加工一般糕点和精制糕点两种产品共50盒。已知加工一盒一般糕点需0.3千克面粉和0.1千克鸡蛋, 加工一盒精制糕点需0.1千克面粉和0.3千克鸡蛋。问有哪几种符合题意的加工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这样联系生活, 设计问题, 大大唤起学生的探求欲望。

三、灵活运用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而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增长率的问题, 轮船定位问题要用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知识。又如:新月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野三坡旅游, 推出了如下两种收费标准: (1) 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 人均旅游费用为1000元; (2) 如果人数超过25人, 人均旅游费用降低20元, 担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700元。某单位组织员工去野三坡旅游, 共支付给新月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 请问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去野三坡旅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 这些知识从生活中产生, 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 又回到生活中去, 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总之,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这是积累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 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 让他们乐学、会学。

音乐教学生活化 篇2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起来比较的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我觉得要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来将英语生活化,让她更具体、更形象、学生更细欢。

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1.创设情境,模拟生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擅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如:在教Askingtheway这一单元时,在呈现部分,可以按照城市某条街道的布局,借助课桌将教室布置成公园、商店、医院、街道等,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掌握“Whereisthepostoffice?nextto,behind,infrontof,turnrightatthefirstturning”等句子和短语。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亲切感,容易理解掌握新的语言点。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兴趣浓厚,踊跃参与。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篇3

一、音乐欣赏与生活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发现,对于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不尽相同。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学科,在音乐欣赏与感受方面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音乐,从而使抽象的音乐意象和意境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享受音乐。如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走进非洲》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欣赏非洲舞蹈和动作的过程中唤起对非洲文化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的舞蹈艺术都各具风格。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当太阳降落》这首优美动听的南非民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歌声、欣赏动人的舞曲,随后谈谈听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觉得非洲音乐好听,有的学生则表示更喜欢我国的音乐。这种情形下,学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耳熟能详的我国乐曲与非洲同类的乐曲进行对比,不仅丰富了音乐知识,也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认识。由此可见,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对各民族音乐风格有深刻的认识。

二、演唱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演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随意性、灵活性强,也是学生较喜欢和乐于参与的教学形式之一。因此,为了让学生乐于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示给大家,教师就要注意把生活与演唱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愉悦感。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的《夏日泛舟海上》一课时,许多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一开始把握不住曲调,把很完美的一首歌唱得漏洞百出。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曲调,领会歌曲所流露的情感,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在夏日的周末或者节日,你有和家人一起泛舟河上的经历吗?请你把自己游览时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说“风轻轻地吹”,有的学生说“微波轻轻地荡漾”;此时,笔者针对学生声调不准的情况补充道:“我刚在山脚下听到歌声,刚要抬头去寻找来源,可是他的声音很调皮,像和我捉迷藏似的,不一会儿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样把演唱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诗兴大发、情感浓郁,获得了美好的学习感受,演唱起来就能准确把握曲调了。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情感体验才能把它表现出来,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因此,在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启发情感,以此领会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知识技能与生活相结合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关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如果仅采取专业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会让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生活原型为素材,把音乐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那么,课堂将会活泼有趣,更容易为学生所喜爱。如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管弦和鸣》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视听练习对西洋管弦乐器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管弦乐器并不陌生,笔者主要从学生的课外特长调查人手,让一些平时学习管弦乐器的学生带上自己的乐器,把相关的器乐知识介绍给大家,如此一来,在同伴互促下,学生觉得管弦乐器并不难学。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再把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小号、单簧管等乐器的外形及音色知识向学生介绍,让他们对这些管弦乐器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管弦乐器的相关知识,其实学生并不陌生,教师要善于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好学、学起来有意思,学习热情才会高涨。

音乐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享受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让生活融人音乐。

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4

一、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音乐中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及美的旋律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构建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让学生演唱生活中的音乐,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具备赏析音乐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 历史上很多音乐大家都是通过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进行音乐创作。如今, 将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本身就是充满魅力的, 可以使传统的音乐教学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在音乐教学中, 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绪、人文内涵和思想倾向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音乐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好的音乐艺术,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理想人格。

二、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

1. 联系生活,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

音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 但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而且一些音乐教师语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只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地进行说教,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 即使班级有喜欢音乐的学生, 但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爱好也会渐渐打消。因此,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紧密联系生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歌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然后再由教师分析谁讲得准确。很多歌曲的创作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背景故事, 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讲解给学生听, 增强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 同时要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并自觉地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去。音乐具有表现人类情感的特点,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可以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例如, 在学习《七个小兄弟》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美, 可以创建一个音乐环境, 让学生进行表演。选取班上七个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七个音符, 每个学生代表一个音符, 七个学生排列后站在台上, 让班级其余学生按照七个学生站位顺序读出每个人所代表的音符。通过游戏的表演, 让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 并将这种教学带到生活中, 让学生能牢记七个音符, 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 联系生活,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运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新时代下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美好的音乐情境, 通过多媒体搜索网上具有生活形式的音乐, 并将音乐演绎成教学手段, 通过故事穿插在教学环境中, 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以及感知音乐, 使用形象化、趣味化的语言解说音乐知识,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在音乐的引入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引导音乐, 引导学生体会感知生活中的音乐旋律。例如,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旋律, 让学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音乐积累, 猜出音乐的名称, 给予猜对的同学以适当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音乐教学显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 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乐曲哼唱, 也是对自身音乐学习的一种巩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还能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充分发掘有效的音乐资源, 用优秀的音乐作品,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往往能承载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悟,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 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回忆。例如, 在学生演唱《大海啊, 故乡》这首歌的时候, 就会有学生因为音乐旋律勾起自己的回忆, 让学生沉浸在生活化的音乐中。同时, 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音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在音乐教学中, 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音乐课堂中,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 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对音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提出音乐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策略,审美

参考文献

[1]郑莉, 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戴建芳.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07) .

[3]陆鹰.让小学音乐课趣味迭出[J].江西教育, 2015 (09) .

音乐教学生活化 篇5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确立了教学中生活素材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明确指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可见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学内容从之前的语数外向现在的全面化方向发展,小学科学学科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科学学科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专业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较强的科学性也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教学模式,开展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教学。

1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教育资金分配不均,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用于科学教学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科学教学的教具、设备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科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尽管目前一些小学中已经开展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过分重视形式上的生活化,而忽略了实质、内容的真正的生活化,做不到与实际生活接轨,导致科学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所谓科学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境,将科学教学的学习过程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这一点更加凸显了小学科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生活丰富多彩,就像百宝箱,无论什么学科,无论哪种教学思想或方法,都无法摆脱和生活的联系,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归根结底,小学科学教学更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取材,最终用来指导生活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相呼应。同时,生活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小学阶段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正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3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3.1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中学生们身边的事物来举例子、提出相关的问题。把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小组的成员积极发言,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布置一下问题:大家观察过寒冷的冬天的水面么?和夏天的水面是否一样呢?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学们很快就可以回忆出夏天的水面和冬天的水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然后就可以理解水在夏天的高温下是水,到了冬天寒冷的天气中就变成了冰。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出规律:水在常温之下是水,在零度之下会结冰。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变活跃了,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变得深刻了,一举两得。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练习实际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多去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总结科学规律。

3.2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尽可能真实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将学生放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和生活相似的场景中探索、发现、理解问题。例如,在讲解饮食健康时,可以给同学们创设出一日三餐的场景,展示各种各样的食材、厨具。引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哪些食物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哪些食物互相搭配更加有益于健康呢?”“哪种烹饪方式有利于食物营养的保留?”“哪种烹饪方式不利于我们的健康呢?”学生们就仿佛在自己家的厨房中,开始热烈的讨论着教师所展示的各种食物。还可以联想起家里经常吃的菜,哪些可以搭配,哪些不可以搭配;又可以联想起各种烹调方式,蒸、煮、炒、炸等,讨论各种方式的好处和害处。学生代表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做总结工作,介绍几种常见蔬菜、肉类的营养和好处,介绍油炸、腌制食品的害处。这样一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把课本知识变成容易接受的普遍常识。通过模拟虚拟的厨房,学生们联想、讨论,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紧张而有序。同时,又可以用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理论指导生活,更加注意饮食健康。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我们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既关注知识,又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需要教师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事例,研究科学现象,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入到课堂之中。另外,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模拟生活的场景中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会学、更会用。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 篇6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音乐教学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的开头,越精彩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兴趣。相应地,每节音乐课的导入也很重要。

记得前年,笔者曾有幸参加一次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中学音乐同课异构”。其问,有五位年轻教师参加了比赛,教的是湘教版《音乐鉴赏》中第四单元的“汉族民歌”。其中,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男教师,因为是借班上课,不熟悉学生(平时教师在课前多少都会与学生互动一下,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便于课堂中的互动),所以这位男教师板着脸就走进了教室。当时听课的教师都不看好他,觉得就他这样,估计学生不会喜欢,其课堂效果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可谁知,当学生陆续走进他的课堂,师生互致问候后,他问学生:“喜欢听什么歌?”学生看着他不是太和蔼的脸小声地说“流行”“感兴趣的”等。突然,他把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问:“《小苹果》喜欢吗?”一些男生来劲了,大声说“喜欢。”于是,这位教师就请那几个大声回答的男生上来,分成两组,一个人领唱“点亮笔者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但进行了微改,把后面的几个“火”放慢速度,其他男生一起在“火”的后面加“嘿”)。第一遍时,学生还找不到感觉,放不开;第二遍时,教师让唱“嘿”的男生一边唱一边用力推讲台,顿时,教室里沸腾了。这时,这位教师问:“带劲吗?与前面的感受有何不同?”

由此,教师便导入了汉族民歌分类之一的“号子”。这之后的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教师很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显而易见,其课堂效果也是相当的好。

课后,评课人问这位教师怎么会选《小苹果》这首歌来导入新课。他说:“这首歌虽然教学品位不是很高,但在生活中学生常常能听得到,比较熟悉,可以很快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教师就节省了导人时间,后面的活动就会更充分些。”

由此可见,教师不一定要以多么华丽、多么动情的导入语去感染学生,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就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份兴趣、一份真情去感受音乐、领悟人生。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翻开现在的初、高中音乐课本,大多数内容都是“高、大、上”的(学生的话)。本来,让学生欣赏高雅音乐,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是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可是,如果教师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音乐的“高、大、上”范畴,那么,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就很难培养出来,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很有必要将教学内容引向学生的生活深处。

如在教唱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的《哦,林中那间小屋》时,若按照书本的内容来教学,就只需教学生唱这首歌曲,但他们会很难体会歌曲对守林人那平凡而崇高行为的高度赞美之情。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守林人辛苦的付出,只是凭空想象,所以,也不可能真正唱出对守林人的敬畏之情。这时,笔者恍然大悟:学生对城市环卫工人很熟悉啊。于是,笔者先找一些歌颂城市环卫工人的歌曲来教唱,再让学生学唱《哦,林中那间小屋》,并让他们对比这两首歌曲情感方面的异同。

结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两首歌曲都是歌颂那些为维护环境而努力付出的人,而《哦,林中那间小屋》中的守林人更令人敬畏。因为他们为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远离亲人,忍受孤独,克服困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比城市环卫工人更值得赞颂……

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选择一些相关的曲子来欣赏或教唱,如《好大一棵树》《丹顶鹤的故事》等,让学生针对身边的自然环境,谈谈自己对环保意识的看法及做法,使现代生活哲理渗透音乐、渗入学生心灵,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更好地实现生活问题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在精神上得到美的滋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既不能强行灌输,又不能像大学音乐课那样进行专业训练,可这方面的现实不容乐观。

曾听过一位教师上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与乐同行”中对五线谱音阶的讲解。她把五线谱音阶画在黑板上,然后用琴一遍又一遍地带学生唱,边唱还边讲解:“mi和fa之间是半音,只要升高一点点就行了……”这是一所农村学校,看得出学生的音乐知识很少。所以,这位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掌握到要领,觉得“这节音乐课真没意思”(学生语)。

而在同一所学校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上,笔者听了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这位教师也是在黑板上画了图,但不是五线谱,而是台阶(看得出该教师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或之前练过)。教师问学生:“这是什么?”“台阶——”(这是学生每天都能见到的)。然后教师请了七位学生,分别拿着写有。七个阿拉伯数字的牌子,让他们贴在相应的“台阶”上。学生很积极,也很快找对了相应位置。

其实学生对音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教师打乱了音阶让他们唱时就找不到音高了,往往唱出的都是一个音高。于是,这位教师用跳台阶和比身高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跳得最高的和长得最高的,音高也最高。学生们很兴奋,每个人都想去试试。最后,这位教师又给学生看了电影《音乐之声》里的“哆来咪”视频,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出来了。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音高这个知识点。

这位教师是机智的、艺术的。她把学生觉得枯燥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联系起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唤起了学生歌唱的信心,提升了他们主动学唱的欲望。

教学生活化,教学高效化 篇7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英语学习强大的内驱力。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围绕每个单元的话题, 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尽可能地把语言材料设计成一个个生活化的任务,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建立起语言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练习, 让英语教学“润物细无声”。

案例1:当笔者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1B Unit7句型Open the door, please.All right.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一响, 笔者手捧一堆书站在教室门口, 然后对着窗户对教室里的学生富有表情地说:Open the door, please.学生见此状况赶忙出来开门, 教师便可以利用此契机对学生进行新句型教学, 并引导学生用All right回答, 进行真实的交流。通过多次运用句型, 学生乐在其中, 不停地和小伙伴交流,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内容。

只有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教学方法生活化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表演欲、求知欲强的特点, 然而他们的理解力相对较弱, 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 我们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避免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语言训练,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遵循语言学习得的规律,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思路, 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而易于接受, 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如:在以上案例的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实际表演练习法角色互换法, 任务型教学法, 情境法, 交际法等教学方法, 达到了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的目的。

案例2: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At a PE lesson时, 笔者运用TPR辅助教学, 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每个孩子都非常开心, 乐在其中, 特别是在教授C部分Say a rhyme——Follow me:Hands up!Hands down!Followme, and turn around!时, 整个课堂氛围更是达到高潮, 学生想说想做的欲望越来越强, 虽然感觉Rhyme的单词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长, 且难, 但运用TPR教学方法, 学生学起来易, 说起来也朗朗上口, 课堂效果显著, 有效性明显提高!

3. 语言提升生活化

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并不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唯一的价值, 英语教学的价值还在于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 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生活化的语言应用平台, 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3: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这一单元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时, 笔者通过让孩子们小组设计周末计划,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制定周末计划, 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 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实效。

4. 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寻找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做出及时而适度的评价,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动力, 同时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延伸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教学中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评价延伸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保持持久的动力, 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学中, 笔者与学生共同制定了“英语学习加减分制度”, 从课堂学习、家庭作业、平时默写、测验、英语活动等都一一制定了评分标准, 每周根据每人的得分评选“英语学习标兵”和“先进小组”, 对于这些先进以“明星墙”、减免作业和向家长通报等形式进行公示表扬。因为有了明确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中, 积极去感悟、探索、发现和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探讨 篇8

一、活用数学教材,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与基本教学工具,也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数学教材, 深度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而且在日常学生与生活中,数学知识十分常见,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应该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特性。第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学资源,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第二,使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生活化,拉近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关联。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一位学生需要购买23元的一本故事书和18元一个玩具,那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故事书比玩具贵多少钱?以此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得出答案。

二、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可以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 以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在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创设,然后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文化时从教材中得出答案,使教学过程更具生活化色彩,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进行《测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高度和宽度,或者是布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测量问题,如测量自己家庭中椅子的高度、窗户的宽度和床的长度等,以此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并且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三、注重课堂练习,加入生活化数学习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主要巩固和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加强大量的生活化数学习题,以此拉近数学课堂与实际生之间的距离,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现阶段,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以及其它学习资料都是统一编制,更新速度较慢,不少练习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其加工或改造,使课堂联系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把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加工为生活化例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 《位置与方向》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类型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把学校的平面图绘制出来,然后标识出学校大门、操场、旗台、教室和办公室等具体位置,以此练习与“位置和方向”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重视生活应用,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构建小数学生活化课堂时, 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运用得以巩固和提高。小学生在学习完数学知识之后,可以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时、分、 秒》教学时,当学习完“时、分、 秒”的相关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统计自己从家到学校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围绕操作跑一圈需要多久、背诵一篇语文课文需要多久等, 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价值的同时,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五、总结

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刍议 篇9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学生通过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训练和探索,可以感受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而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创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教学,让音乐和生活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亲身的感受到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觉音乐就在他们身边,不断的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相对老套。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直接搬运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而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教师也更加不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往往缺乏将音乐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使一些音乐难点无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笔者建议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断的审视教材,及时发现相关教材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结合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掌握相关知识。如通过玩游戏、动画等方式来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音乐学科中的难点时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被攻克。教师在教授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游戏: “同学们, 咱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这首歌曲的对接比赛。每个小组各抽出3个人作为代表,总共12个人进行歌曲接龙,一个人唱完第一句后,另一个人接着唱第二句,以此类推,看谁唱的好,唱的准,唱的快。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歌曲的演唱,歌声中充满了笑声,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2. 教师要在教学备课过程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场景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极其的重要。教师要注重备课材料方面的设计,在结合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补缺相关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容易的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好处,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创编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掌握的较少,音律的应用也不太娴熟,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备课。比如,教师在教授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由于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把生活中学生帮妈妈干的事情通过电教图片的形式提前制作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使其更好的掌握,同时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时也更加容易。

3.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是一个集趣味性和内容性一体的学科,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讲解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也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在自身的备课环节和教学环节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要促进学生生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意识到要从生活中学习。小学生在自我判断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方面相对较差,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教会他们遇到问题时要想到寻求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来解决,增强他们的思考、讨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歌曲《嘀哩嘀哩》讲解时,恰逢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到来。教师通过这个歌曲的主题,结合学生对于春天的生活理念的理解,在整个教学中设计春天的教学线索,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在富有生活感的歌词“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的引导下,齐声歌唱。他们既唱出了对春天的热爱,又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音乐,也通过音乐更加热爱生活。

4. 教师要对音乐生活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任何教学模式是否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都需要通过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衡量,通过评价来分析总结。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否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这种标准的参与者不仅应该有教师、科研人员,还应该有家长、学生以及相关社会代表。通过这些人的参与,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可以合理的发现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通过对这些优缺点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更好开展,使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的灌输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三、结语

音乐教学生活化 篇10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1.将日常生活引入课堂

生活本身会给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包括学生日常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也包括教师熟悉的教学生活,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生活等等,这些生活实际都可以被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高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如讲到“Excel”中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先了解自己家庭一个月内的收支情况,形成表格,然后在课上创建一个“我来当家”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将数据填写到Excel表格中,用函数与公式将自己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出自己日常的开支以及家庭目前的经济状况。生活实践赋予了枯燥的计算教学以活力和乐趣,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2.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

其实,很多中学生自身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调动”起自己宝贵的生活经验,将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抽象的、理解困难的知识变得简单起来。如在学习如何建立“文件和文件夹”时,文件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一级文件夹中还会包含很多其他文件夹或者是文件?学生针对这样抽象的内容感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这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如果此时同学们都在上早操,你的家长有急事来找你,怎样才能够从众多的人群中很快地找到你呢?学生纷纷说“:可以按班级找,也可以按年级找,还可以让班主任找!”“不错,在计算机里有很多不同功能的文件,为了方便很快找到他们,我们需要将信息分开了进行保存,而保存信息的形式有文件和文件夹。”最后,再通过一张“信息概念与生活事物”的对照表,让学生直观地来理解知识:

二、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1.借助信息技术,实践生活

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是通过什么来架设的?是不断的实践与再实践。所以教师不但要将生活之源引入课堂,同样还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将知识实践于生活之中,从而感知知识的真正魅力。如用“Word”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个独具个性的名片,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制作一张宣传海报,给父母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为学校的宣传橱窗设计一个好看的背景;用“Frontpage”做一个个人专属网站;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校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熟练技术。如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为学校设计一个出游计划,计划中要有具体的路线编排和行程安排,同时还要用图片、视频等对景点进行简要介绍。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大多数人的每日饮食,对数据经过统计与分析后,为同学们提出合理饮食的意见和建议,给每个人发一张健康食谱。这些实践活动,都会很好地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很好地调动起他们运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积极性,显然这种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2.依托信息技术,体验生活

要让学生依托信息技术体验到科技改变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强化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与决心。如在学习“Power Point”制作幻灯片时,就鼓励学生争当“小记者”,可以提前搜集一些资料与素材,制作成幻灯片在课上进行演示,还可以配以现场的新闻播报。这种角色扮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新鲜感,学生体验到了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感觉到了一个新闻编辑者想要创造出优秀作品,就要有强大的知识与技术作为后盾,这无疑增强了他们崇尚知识,探索科学的信念。而通过“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古代人物脸谱设计的体验,在画轮廓、填色彩、打印、制作脸谱面具,一直到戴着面具到现场进行表演的这一系列过程,都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自信与快乐,让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教育,学校、书本都会成为“死教育”“死学校”和“死书本”,任何一门学科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课堂”,都将失去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寓生活于教学之中,通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为中学生架设起一座从信息技术通往现实生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沈伟林.贴近生活打造活力课堂: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例谈[J].关爱明天,2015.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篇11

一、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容易陷入机械灌输的误区。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能还原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画面,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状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而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我首先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桌子、红领巾、气球、直尺等实物。从而改变枯燥而单一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而枯燥的几何图形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时在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处理功能来将这些实物转换成几何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来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又让学生积极操作,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一片和谐、融洽,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得快乐主动,学有兴趣成效。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教材所呈现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同步,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点原因。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有效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对自己的房间进行重新布置,来测量自己的房间墙面面积以计算所需要的涂料,测量地面的面积,从不同规格的磁砖中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来计算重新铺地面所需磁砖的数量以及相关的费用。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就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我们要深入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使得数学教学更具艺术性、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以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对于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提出相应的标准, 即要求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来看, 教师已经开始采用许多不同的教学法, 例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教师的目的也很简单, 就是希望提高学生的成绩, 提高教学的效率。就教学生活化这一热点话题, 笔者也有许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且也在实际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在许多人看来, 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学, 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观点和概念是正确的, 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 生活化教学除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之外, 还可以上升为一种教学理念, 它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能够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快乐。当然, 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抛弃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而是要在保持数学教学严谨性、科学性的情况下,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活气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促进学生回归生活实践。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带来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潮流, 其中生活化教学法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从应用的现状来看, 教师和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法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教师认为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时候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认为生活化教学减轻了听课的压力, 上数学课比以前要开心一点, 感觉还不错。教师和学生对生活化教学还有其他许多的观点和想法,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下对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 数学教学理论性和生活化关系不平衡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 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数学教学的理论性和生活化两者关系。要把握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教师就必须做足课前的准备。根据实际教学调查发现, 生活化教学存在以下两种现象和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偏向于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教学生活化部分仅占课堂的极小部分。教师在上课时更多的是将教材中的数学公式、定理、概念等进行讲解, 学生接受的是较为陌生的理论体系, 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另一部分教师则是更偏重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理论系统知识的学习。

(二) 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比较僵硬

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直接明了的公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也会存在将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现象。而当数学教师适应了这种教法, 再让教师采用数学教学法可能还会不太适应, 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能会比较僵硬。再加上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 教学效果的确不是很好。即使教师是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创设生活情境的主题, 但是学生仍然觉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自己的生活是毫无关系的。

(三) 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每种教学方法都需要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 其原因就在于能够使某种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使该教学方法保持永久的实用性。根据相关的教学调查发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中, 部分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和吸收数学理论知识, 往往会忽略在课堂的最后要对生活化教学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和总结,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与实践。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时, 教师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形式和手段, 即创设生活情境。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中的《认识人民币》为例, 以下则是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的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 相信你们对“钱”是非常熟悉的。你们可以说一下, 什么时候会经常用到钱呢?

生1:我要买零食吃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给我钱, 或者让爸爸妈妈给我买。

生2:我一般会拿钱去买笔、买本子、作业练习书, 也会买零食。

……

师:好的, 那你们都认识哪些钱呢?你们认识的最大的钱是多少呢?

生1:我全都认识, 我认识的最大的钱是100。

生2:我也全都认识, 我知道最大的钱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

……

师:看来你们对钱确实特别熟悉, 好, 我们都知道“钱”也叫人民币, 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钱”的。

情境创设主题体现的阶段:在课堂中让学生上台表演, 加深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深度。

师:我们刚刚已经认识了人民币, 现在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你们可以上台来表演。情境是这样的:你们去超市买东西, 买的东西有笔、本子、水、玩具, 然后在这四样东西中挑出自己最想买的, 卖的人口算出另一个人买的东西的价格, 买的人只有10元。为了真实再现生活场景, 你们可以借助自己的笔、本子等, 另外你们可以制作一些小额的人民币, 例如1角、5角等。我来计算你们买东西的时间, 时间最短就是赢家, 我会选4个小组上台表演。

学生做准备 (2分钟)

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选出口算最快最准确的小组。上台表演实际上涉及元、角的换算, 也就是生活中的找零。

(二) 生活化教学的评价和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最后, 要做好的就是对这堂课做一个大致的评价和总结。评价总结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教学内容即人民币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等进行总结, 评价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行为, 如果学生有表现不好的地方适当地予以鼓励, 说如“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之类的话语。

此外, 教师可以提前建立评价的体系, 对每节课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具体表现等做适当的记录。例如, 今天的生活化教学主题是“认识人民币”, 表演的小组分别是生1组、生2组、生3组、生4组, 表现最佳的小组是生1组, 等等。同时, 定期对记录表进行总结, 采集学生意见, 教师再依据自己的经验, 随时对生活化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三) 生活化教学分析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占据主导的地位。因为小学生具有自己的年龄特点, 所以在教授知识时, 教师需要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去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同时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 这样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可以避免僵硬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实用性非常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教师为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关于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文所述的内容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还是希望能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李计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 2012 (32) :120.

上一篇:“中医护理”教学模式下一篇:科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