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新教学

2024-08-11

音乐创新教学(精选12篇)

音乐创新教学 篇1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 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 以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当前学生的音乐学习呈现出两种背离的现象, 一种是学生只会唱而不太了解音乐的常识, 因为这种学生拥有良好的唱的天赋;而另一种则是只了解常识而不会实践。因此, 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 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

A、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

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 适当的增加了部分乐理知识, 如节奏, 音的长短, 音名和唱名, 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B、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

我们的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 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 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 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 加入了这部分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求知的需要,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C、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学生的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固然优美, 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 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 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 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 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 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三、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A、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 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 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 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 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

B、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 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 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 如寻找DVD录像, 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 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 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

C、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如:如:一年一度的金秋音乐会,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才艺展示赛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 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D、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的创新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 从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 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 通过音乐会的形式, 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 充分显示了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 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 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学生也会信赖教师, 进而“亲其师, 信其道”, 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 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 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 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五、结束语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可见更具很强的导向性。但音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也比较复杂, 既有观念问题、又有技术问题等等。我愿继续学习、认真思考、加强实践, 为构建创新音乐教学体系而积极努力。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音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技能的形成, 关注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过程, 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学习, 是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所必需的, 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放光异彩, 才能达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创新,音乐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温钧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与创新》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月[1]温钧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与创新》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月

[2]郭声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6月[2]郭声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6月

[3]廖志芬:《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8月[3]廖志芬:《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8月

音乐创新教学 篇2

厦门逸夫中学/何亚真

摘自:《厦门逸夫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无论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素质教育所要求,尽快成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本文就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为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是当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问题设置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居高临下的发问,被动的回答问题模式,经过本人自我反思并换位思考之后,觉得此种模式有悖心理学认识规律,易产生不被认同的心理倾向,结果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可想而知。

我尝试着改变这传统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提问“阿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创作的?”改为“我能理解阿炳的心声”或“我能领略阿炳的不平凡人生”艺术的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换一种语气来进行教学。那是由于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起着微妙作用,易于产生心灵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起乐于使学生感知、情感态度能自然流露,体现人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迎宾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还能尊重到个体意识。在师生合作中探索一条教学路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趣味性学习,审美、愉悦两不误

多年教学领悟出:娱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最牢靠方法。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如教学“迎宾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感悟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创设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欣赏《百鸟朝凤》之后,我布置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来表现音乐,看谁表演得最精彩。这下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发挥口技表现许多声响如雷声、下雨声、刮风声、知了、百灵鸟叫声等,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有的帮助同学设计表现形式,有的互相模仿,还有的三两个合作表演。这样多人合作可以获得比平时更多的乐趣,共同分享表演的喜悦,在愉快中获得美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之后,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如欣赏印象派大诗德彪的作品《大海》后,我就以大海为标题再播放电影插曲《大海啊,故乡》,接着是通俗歌曲《海港之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学是交往、是教与学的统一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师“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于音乐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不能依靠师讲授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就需要交往互动。学生与学生由于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能更快地获得知识、理念的共享。如学习创作歌曲《爱我中华》之后,安排如何为歌曲编排恰当的演唱形式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个人见解的前提。接着是小组讨论,最后是组际交流,这时我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比效交流中结合自己的情感、审美、生活体验,自由选择,自己认定,形成适合自己的创造。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两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科综合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度”的把握;在评价的过程中怎样巧妙地解决课时数少且班级人数多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新音乐教学的路子,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第9期

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 音乐元素 创新性教学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32-01

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可谓十分重大,音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是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和确定的关键性阶段,良好的小学音乐教育甚至能够影响学生日后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正尝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学生全方面协调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音乐教学中刻板老套的教学方式早已经不适合现代化教学要求,为此,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开拓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对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增添音乐教学的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 教师应树立创新教学思维,注重开发新型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在传统教学元素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既秉承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手段,还要对不适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实际作用和意义,还可以将音乐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音乐教师要不断探求新式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音乐教学效果。

1.1 在教学中融入娱乐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偏低,因此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有限,但同时其对知识的接受也相对快速和直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音乐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寓教学于娱乐中,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并加入一些情景化因素,将音乐内容划分为多层次和多角色,让不同学生进行分声部和分角色演唱,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音乐段落的理解,加入自己想象来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又如,教师可以事先拟定一个音乐主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自由作曲和填词,然后让每一名同学的作品都由其当场表演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并对不适合的地方加以指正和修改,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2 情景教学方法

要想使学生能够充过分理解音乐教学内容的深刻含义和创作背景,使用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情景教学方法,就是将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运用具象化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能体会到作品本身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音乐鉴赏课的次数,并附之于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是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知识和故事加以阐述,或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背景资料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当然,最好的情景教学方法莫过于带领学生亲自到音乐作品所表先的场景之内,比如,在升国旗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国歌的理解就要深刻得多。

2 在音乐教学环节中不断更新教学元素,寻求多变的音乐教学途径

2.1 在教学中适当加入潮流因素,使音乐作品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与高等音乐教育不同,小学音乐教育学要更加具备通俗易懂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传统的音学教学教材内容大多做不到这一点,首先,音乐教材的编写多侧重于单一的文化传统知识宣传,语言多过于书面化,这就提升了小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难度,进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音乐教材的编写多数内容还局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严重脱节,缺乏时代性,这与当今小学生思想的潮流性格格不入,因此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汇总,要勇于加入创新化教学元素,例如从音乐配乐的方法和乐器种类方面入手,增强音乐作品的节奏感,尝试使用多种乐器进行音乐的改编,给传统音乐作品注入新鲜的活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音乐器材的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学生很难接触到乐器,使音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令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应有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上相应加入一些乐器的教学(包括对乐器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对乐器弹奏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渐渐有机会接触自己喜欢的乐器,为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条件。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乐器,开展教学。例如竖笛相对于其他乐器而言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竖笛价格较便宜,学生家长能够接受;二是竖笛体积小,便于学生携带;三是竖笛易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乐器教学时可以选择竖笛。此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专门设定学习乐器的时间,进行教学。当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乐器教学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乐器演奏的曲目应难度适宜。

3 可以利用学生空余时间组织各种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把它扩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一般而言,小学每周只安排两节音乐课,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可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加强音乐对学生的影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剧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能将音乐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排练音乐剧,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又能让学生感受全新的音乐诠释方式,还能使学生获得崭新的音乐启示。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奖项,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篇4

一、营造活泼氛围, 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初中音乐教师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才能促使学生保持使自由的心理状态, 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并且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 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务必要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善于构建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而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趋向。譬如:教师在课堂欣赏教学中, 一般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提示, 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从而不仅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 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让学生既要多听、多思, 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 把自己对音乐的美的感悟传达给学生, 使自己成为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譬如:九年级上册《扎红头绳》的歌词描述的是年迈的父亲杨白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欣喜若狂地为女儿扎红头绳的情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唱此歌时, 边自我演唱, 边示范歌词所描写的生动、有趣之情景, 并且简要地点拨了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主人翁的愉快之情的。学生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 在认真参与学唱的同时, 也不由自主地自编动作来演唱此曲,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声乐教学, 让学生在想象中挖掘创新意识

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术和用心灵去歌唱, 是初中声乐教学中的两大教学环节, 它包含了歌唱技巧、音乐知识、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 包含了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也包含了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所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 声乐也就是听觉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靠演唱来体现。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只有通过歌唱者完美的艺术性表演, 才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情感的能力, 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碰撞出创新火花。想象是人类独特的天赋, 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拍击, 会自然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之中, 达到触景生情、引发联想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俄罗斯民歌《故乡》时, 首先为他们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在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原野上, 晨烟缭绕, 亭台楼阁若隐若现,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地上青青绿草, 树上鸟儿追逐嬉戏、尽情地歌唱。不少游客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园林中, 尽情观赏, 美不胜收……。学生们面对身临其境的“故乡”, 通过短暂的联想后, 争先恐后地表达对“故乡”的想象。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彩云朵朵, 大地苏醒了, 花儿开放了, 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有的说:“听第二段时, 我感觉到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在这里集会, 它们载歌载舞, 追逐嬉戏, 像是在举行‘动物狂欢节’, 热闹极了。”如此的想象多么地丰富、动人,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彰显。

三、尝试“重组、加减”, 切实锤炼学生的创新技巧

初中音乐“活动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创新技巧, 是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宗旨的。大千世界, 时时刻刻涌现名目繁多的创新成果, 而这些成果的不少的发明者采用了“重组法”、“加减法”等进行创造。作为初中音乐教师, 在教学中也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用类似方法加以总结、发扬光大。譬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时, 先将课前准备好的“ XX X”、“ X XX”、“ X X”、 “X —”节奏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形成含有四个小节的节奏谱, 并提示学生用重新排列这些卡片的方式创作新的节奏谱。在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实质上成功地尝试了“重组法”的创新。再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时, 要求学生在“ 32 35 65 61 | 5 53 5 |”后面续写两小节, 但少数学生感到为难。于是我提示他们:“能否从以上两小节曲谱中‘抹’去一些音, 把剩下的音调整时值后, 用来作为后两小节呢?”经过师生热烈的讨论, 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创作任务。其实, 我的做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了“加减法”的创新技巧。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中, 广大一线教师只有用心去感知、摸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奥秘, 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为学生在创新的大海中设置醒目的航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也融入到了革新的汪洋大海之中。本文作者从营造活泼氛围、通过声乐教学和尝试“重组、加减”三个平台, 阐述了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效果喜人。

创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动力 篇5

【文章摘要】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形成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初步的阐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必将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教育、学习兴趣、和谐氛围、主体地位 【正文】

音乐创造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音乐创造教学在汲取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音乐创造教学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确。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在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及创造性地学习。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像与表现。而创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培养的。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搭建“音乐创新”的舞台,充分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推动学生创新的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要生动有趣,富有新意,使音乐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 到“我要学” 的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

(一)新教材体现了“动” 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 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如在教学《快乐的小熊猫》这节欣赏课时,我想如果这段音乐让低年级的孩子就这样一次听下来,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乐曲相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长,学生难以领会其中的音乐意境,不容易进入角色。为此,我截选了《苗岭的早晨》的音乐片段人作为引入,用语言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欣赏,而我告诉他们要把大家带到大森林里去玩,我想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兴趣,往往受老师的影响。孩子们活跃了,他们仿佛已经身临其境。这时候,我可以很容易的进入课堂。

在引子引出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时,学生想像非常静逸,安祥,阳光洒落的森林初晨。小鸟展翅飞翔之后,活泼的旋律跳出,欢乐的音乐牵动着他们的心,不自觉的也跟着快乐起来。我感觉到孩子们那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想去做,想去表演,虽然小熊猫的形象不是那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孩子的共鸣,在音乐中他们找到快乐,音乐形象明不明显已经不重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这样他们才会自觉的有兴趣的去学习。我让学生自己感受这段音乐的意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去表现音乐。结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准确的用他们的身体语言把这段音乐表现出来。在播放小熊猫骑车的乐段时,我亲身做骑车的动作,希望用我的语言和体态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想像。我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段音乐。我调动全体的孩子,让每一个人都置身于场景中,随着音乐做律动。

(二)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过新年》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过新年的风俗习惯,把自己家乡的新年歌教给所有同学,还可以说几句家乡话,互相祝贺新年,或用家乡话来唱新年歌,以及跳家乡舞,讲讲不同地域的新年文化等。全体同学动手用纸、彩带等分组表现,模拟制作新年道具等等。同时师生还可以一同表现全国各族小朋友共渡新春的喜庆场面,共同学习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如:藏族踢踏舞的舞步、东北大秧歌的舞步、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的动作等,通过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各族小朋友载歌载舞、共度佳节的热闹场景,有机地将音乐、文化与生活交织在一起。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具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前提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地进行“角色” 的转换。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 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在愉悦的气氛中创新。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是建立平等、信任、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教师应给予尊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创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学生围着老师“转”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上,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如组织学生欣赏《土耳其进行曲》这堂课,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欣赏中的疑难问题,我只是启发引导他们可去图书馆借相关的人物传记等资料;可上网查阅,可收集磁带、录像、CD、VCD、与音乐相关的画报、图片、照片等。到了那节课,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首先,在以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为音乐背景的课堂中,他们交流着有关莫扎特的丰富的个人资料,同学们在相互给予的同时,感受着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莫扎特的音乐肖像。接下来由学生担当讲解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在介绍莫扎特享有“音乐小神童”的故事时,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

又如在上音乐节奏课时,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物品:玻璃杯、易拉罐、筷子、碗盘、铃铛等等放在讲台上。一上课就说:“台上的这些东西,请大家选择几种并利用咱们学过的节奏组织成几首‘小小交响乐’。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谁编制的最和谐动听?”给学生一个兴奋点,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能触及、感知探索目标,萌生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这时,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兴奋、渴望的表情,探究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象小探索家一样研究着这些物品,在兴致勃勃地摆弄、听听、玩玩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学会了音乐中乐器合作的技巧。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来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合作,这个过程正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

如我在歌曲《小白船》的歌曲处理时,把学生的座位排成三个方块,进行活动,小组活动的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审美评价。首先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在演唱的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方面有哪些处理方法?除了演唱以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先开动脑筋,准备好小组讨论的素材,紧接着小组讨论,他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表见解参与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将个人的见解转化为全组的共识,然后是这个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排练,最后进行汇报评价,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不论是歌曲力度和速度还是演唱形式方面都有见解,甚至还编排了舞蹈,配上了打击乐器,用上了小小指挥家,有的小组学生还自己进行钢琴伴奏,这真是一场小小音乐会,课堂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自己,为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表现了个体艺术才华,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再如,在表演《小红帽》中,有一幕场景:猎人把大灰狼肚皮剖开,解救小红帽和外婆,多数同学借助一件物品表示刀,口中模拟剖开狼肚皮的声响。有一位同学的办法与众不同,他用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突然拉开拉锁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像这样的表演方式就是学生通过思考创造出来的,是即兴的、真实的,也具有新意。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捕捉、发现学生的即兴创作成果,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把这些闪光的成果积累起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素材。

儿童具有无拘无束的想像力,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甚至还有意无意地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那么,本身充满情趣的音乐就变得索然无味,音乐的学科特点也就得不到充分的显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参考文献:《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创新教学 篇6

(一)健全人格,充分张扬个性是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优势

音乐是表情的艺术,这种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本身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音响与时间、体验与想象、倾听与动作的统一体。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训练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完善人格,突显个性和激发创造力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而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音乐教育便承担着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责任。另一方面,它以音乐语言的非对应性特征,为受教育者提供的是一个十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心理状态的受教育,其想象插上了高飞的翅膀,思想被注入形象的因子,充满创新力的个性最终得以充分张扬,音乐教育从而实现使受教育者多样化发展的价值。

(二)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是创新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的显著特点

创新教育从音乐自身的特点,音乐与人的关系及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育人”)的角度,肯定了音乐课程的内在价值——审美价值。即,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所有审美因素,以美感的发生为内容,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为目标。

传统的音乐教育因其专业化“训练”路线,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扼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音乐教育坚持把“培养兴趣”置于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的基础地位。这是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其理解、表现和创造的发生过程都应是音乐活动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这必然要求以“兴趣”,这种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及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作为心理基础,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审美活动中来。

(三) 音乐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融合是创新教育对创新型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

创新型教师是学校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型教师除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特征外,还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具有开放性——勇于开放自我;具有主体性——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创新性——勇于实践创新,改进自我;具有社会协同性——善于与社会兼容,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教育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积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能从身边的教育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能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并能持之以恒地与同事们一道合作探究;能运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各信息渠道获取教育信息等。作为创新型音乐教师,还应具备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音乐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他们在一切音乐审美活动中,总能立于独特的视角,用音乐的思维去感受音乐、分析音乐、认识音乐,评价音乐。

(四)关注过程,淡化成果的创作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创作教学是指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学习音乐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两类学习内容:⑴即兴创造活动(包括探索音响、音乐和即兴创造)。⑵创作实践(有别专业音乐创作学习,其旨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非培养作曲家。)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成果”不可能达到成年人或教师心目中的完善要求,且创作出“好作品”也不是创作教学的目的,因此,不能以“成果”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开放、敏捷、创新性的思维,积极、自信的心理品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五) 建立创新型音乐课程评价体系是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评价不仅是考查检验评价对象的手段,更对评价对象发挥着强大的导向功能。传统教育始终难以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与传统教育评价单一的评价形式及其甄别、选拔功能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建立创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创新型教育评价体系既要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即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还应突出以“创新”为衡量标准,重过程、重综合、重全面,应是一套科学的,引导创新、注重长效,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系统。

①评价内容:A、学生——创新情感与态度、创造热情、创新能力、创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B、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方法及效果,开放开发课程能力,与学生沟通的态度能力等。C、课程——课程设置对开发创造潜能的价值,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等,创新氛围等。

②评价领域:A、感受与鉴赏——审美情趣,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分析评价,音乐思维的运用、发展等。B、表现——参与态度和程度,表达情感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综合艺术表演能力,音乐知识技能等。C、创造——创造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水平,创造中的思维品质及探究合作精神,创造成果等。D、音乐与相关文化——对外界音乐信息的关注和接受程度,对社会音乐活动的参与热情与频率,音乐与姐妹艺术及非艺术学科融合水平等。

③评价原则:全体全面原则、民主平等原则、教育激励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即应材施“评”)原则等。

④评价方式方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

⑤评价效能评估:评价的可操作性,运用评价的科学性,运用评价的有效性,评价的价值等。

⑥评价本体的完善:通过评价效能的评估,按更有利于发挥其教育导向功能,更适于不同评价对象的要求,对评体系本身进行调整改善后,反映到下一次评价过程中,然后再次作出新的评估,完善,运用……如此循环,实现动态性,发展性评价机制。其内容包括评价完善的理论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

音乐创新教学 篇7

一、创新教学模式, 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 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 体验成功快乐, 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 这样, 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 同时, 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 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 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 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 边表演, 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 和学生一起唱歌曲, 这样,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 在歌曲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 边唱歌, 这样, 师生间, 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 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 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使学生体验快乐,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 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 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 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 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 在有限的时间内, 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 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 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进行悄悄话活动, 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 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 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 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 在聆听环节, 当学生聆听之后, 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 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 这样, 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 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 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 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 在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传递节奏, 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 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 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 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 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加强心与心的交流, 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 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 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 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 这样, 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 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 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 师生一起听故事, 在品赏故事后, 进行歌曲学习, 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 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 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 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 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 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师唱一句, 学生接一句, 然后, 互换角色, 这样, 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 在丰富的形式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 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创新探析 篇8

一、创新教学思想, 寻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 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寻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既适应学生的需要, 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所以音乐与审美相结合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具体而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音乐游戏”和“音乐欣赏”是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方法。

1.“音乐游戏”的力量

教师可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音乐游戏”主要以游戏为载体, 强调音乐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通过感受音乐陶冶情操, 从而发挥音乐对学生的指导功能。在“音乐游戏”中, 游戏与音乐有机结合, 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思想,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 “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应在课堂上挑选适合学生的“音乐游戏”。例如在教学“音符”这一内容时, 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分辨音符, 所以教师可让学生扮演“音符”。当唱到某个音符时, 扮演那个“音符”的学生就动作示意。扮演“音符”的游戏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 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符”的记忆,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课堂的教学。

“音乐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的魅力、节奏的跳跃和音色的变化。“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审美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2.“音乐欣赏”的魅力

“音乐欣赏”是将音乐与审美相结合的另一重要手段。为此, 教师可采用不同的鉴赏音乐的形式, 让学生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独特之美。首先,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视觉、听觉等熔于一炉, 使学生获得直观而形象的音乐感受。例如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提供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视频供学生欣赏, 或让学生比较同一作品以不同音乐形式呈现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 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 更涵盖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种音乐知识。因此, 教师可将音乐鉴赏、视唱练习和乐器了解等内容有机结合, 使音乐教学变得丰富而有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 寻求内容的多样性

创新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步骤, 教师必须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为此, 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 合理引进流行元素

针对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 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 音乐教材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二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 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与小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截然不同。因此, 小学生较难接受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基于此, 教师应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 旨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达到教育与时俱进的效果。把流行音乐的元素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使音乐教学更受小学生的喜爱。例如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 这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 将西方电子乐器的节奏与东方旋律的中式说唱巧妙结合, 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一大创新,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音乐教学价值。可见, 教师在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时, 要特别注意所引进的流行音乐元素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音乐教学价值。

2. 音乐器材的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 学生很难接触到乐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辅助教学的工具一般比较单一 (只有钢琴、录音机等) , 使音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 令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 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上相应加入一些乐器的教学 (包括对乐器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对乐器弹奏方法的教学) , 使学生渐渐有机会接触自己喜欢的乐器, 为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条件。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乐器, 开展教学。例如竖笛相对于其他乐器而言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竖笛价格较便宜, 学生家长能够接受;二是竖笛体积小, 便于学生携带;三是竖笛易于教学, 便于学生学习。因此, 音乐教师在进行乐器教学时可以选择竖笛。此外,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专门设定学习乐器的时间, 进行教学。当然,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 乐器教学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乐器演奏的曲目应难度适宜。

三、创新课余活动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上, 还要把它扩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一般而言, 小学每周只安排两节音乐课, 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此, 教师可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 不断加强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例如, 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剧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能将音乐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排练音乐剧, 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 又能让学生感受全新的音乐诠释方式, 还能使学生获得崭新的音乐启示。同时, 教师可设置一些奖项, 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另外, 教师可借鉴一些较成功的歌唱比赛节目, 学习其成功之处, 力求使每个有才华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种借鉴其他优秀歌唱比赛寻求创新的方法, 主要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出发,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以求音乐教学的实效。

创新课堂教学,感受音乐魅力 篇9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新课改一直强调的内容。教学没有创新,课堂只会越发沉闷,学生毫无激情,教师应付任务,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特别是在导入环节,如果教师不注重创新元素的融入,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教学。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图、声、文等方式,渲染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时,教师以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学习,达到激趣效果。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呈现三种民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的相关风景、人物图片,利用新颖的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引发关注;另一方面,让学生听音乐,辨别民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厉害。教师选取的曲目有:《掀起你的盖头来》《天路》《敖包相会》。这一竞猜活动将音乐课堂点燃,学生开始融入课堂。当学生竞猜完毕,教师并没有以灌输式介绍三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三种民族音乐的认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导入,呈现图片内容,吸引学生;再以竞猜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最后再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二、创新教学方式,感受音乐魅力

1. 动静结合赏音乐,调动音乐情感

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的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以“静”为主,学生主要通过“听”和“看”感知音乐。但是,这样的音乐鉴赏达不到标准,学生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创新鉴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实施鉴赏教学,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鼓乐铿锵》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动静结合方式引导学生鉴赏音乐,成功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起来。首先,以《鸭子拌嘴》视频片段激趣,观看完后提问互动:《鸭子拌嘴》中有很多民族器乐,你听出了几种?通过观看这个视频,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民族器乐,有了初步体会。其次,播放《锦鸡出山》《滚核桃》,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鉴赏:请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并谈谈音乐情绪如何?通过静心聆听,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曲子中用了哪些乐器?由此,鉴赏教学不再是单一型的教学方式,而是转向为互动型。为了使学生有更独特的体会,也让鉴赏教学变得更有魅力,教师继续出示任务,促进学生“动”起来:你能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一段民族打击乐吗?动静结合促教学,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音乐舞蹈相融合,体验参与乐趣

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将舞蹈引进课堂,因而音乐课堂魅力大减。新课改下,为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让学生体验融合与参与课堂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时,教师将音乐舞蹈有机融合,带动学生参与,享受学习乐趣。非洲音乐节奏感非常强,多与舞蹈相融合,且呈现出自娱性质。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鼓舞》后,教师先出示非洲音乐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顿时,课堂上有学生欢快地用手拍着课桌;有学生索性用上铅笔盒,用笔敲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有学生还拍着手发出声音……教师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了非洲歌舞乐。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跟着非洲音乐跳舞,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另一组学生跟着非洲音乐节奏,模仿鼓发出的声音(与前面的环节衔接)。学生交换练习,以得出不同的体验。这样的音乐课堂乐趣非常多,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不同音乐的非凡魅力。

三、创新实践活动,活跃音乐课堂

全新的音乐课堂少不了一定的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音乐潜能才能得到极致发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以一定的激励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活跃音乐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无尽享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学习完《浓郁乡情》这一课后,教师举办了以“故乡情”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人们对故乡怀有不同的情感,利用音乐活动表现对故乡之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在开放的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以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突出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学生可以倾情独唱,也可以选择多声部合唱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故乡之情,还可以选择歌舞相伴的方式突出音乐活动主题;更可以选择音乐剧的方式凸显故乡情。这样的音乐活动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场难以忘怀的音乐盛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流行歌曲大赛,因为高中生基本都喜欢流行歌曲。设计贴合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共鸣。

试论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策略 篇10

一、完善小学音乐教育的艺术环境建设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 艺术学习和感悟离不开艺术环境的熏陶。现阶段, 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方式, 但总体而言还是以音乐作品的欣赏为主, 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小学学校里, 作为音乐教室极少为学生讲解音乐学习的理论知识, 或浅尝辄止, 更多的教育手段是通过声乐练习的方式, 学习歌曲模仿, 或者单纯地观看视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艺术环境能够发挥很好的衬托作用, 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氛围当中, 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另一方面, 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思想角度提高境界。

小学音乐教育艺术环境的构建, 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艺术环境可以加强音乐情境的理解能力, 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在具体的做法中, 可以从音乐教室的设计入手, 对硬件设施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改造, 尤其是课桌椅的排放方法, 避免和课堂一样整齐划的形式, 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 在放松、随性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讨论。

二、加强小学音乐教育的学习目标设计

对学习目标的设计, 本质上是完成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习能力, 而不是学习结果。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向改变, 是创新的最基本手段, 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

设计学习目标的原则是:学得会、听得懂、有想法。整个过程可以围绕艺术互动展开, 例如, 针对同一个音乐作品, 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上缴书面的分析报告。这种方法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是不存在的, 换而言之, 教学目的的设计是从多角度进行的, 既要接受, 也要消化, 而不是单纯的形式或者娱乐。事实上, 针对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 有利于提升小学学生掌握的音乐层次。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很多的, 目标创新可以刺激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点, 并确立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立地位。

三、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结构的创新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可繁可简, 对学生覆盖能力教育是关键。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小学音乐标准教育内容, 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改变, 从课堂入手是最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可以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 例如声乐学习、歌曲模仿等, 同时引入音乐演奏和乐理专业知识。在欣赏课程中,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播放,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层次, 并进行想象描述;这一做法, 是将音乐蕴含的内容转化为人类语言, 双方再次进行共同。

与学生的互动是必需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师的风格与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应该保持迥异, 在随和的环境下进行。音乐教学在传统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 被称之为“小门”课程, 由于长期不重视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种负面影响不仅对教师如此, 同样, 学生本身的也会产生地处, 如果音乐教师的课堂风格与文化课的课堂一致, 而课堂环境也十分相似, 必然导致学习主动性的丧失, 这也是对音乐教学机构创新的客观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学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可以看做是完善我国音乐人才挖掘的手段。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 不仅对审美能力产生影响, 同时可以感化心灵、释放压力, 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程。以上三点是基于创新理念提出的基本问题, 此外作者认为还应该从教师培养体制入手, 掌握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完成音乐教育的主动性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亚芳.利用音乐活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227.

[2]林中.探究小学音乐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1) :166.

[3]卿铁军.音乐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2) :94-95.

浅析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71

一、进行开放式教学

情感的表达与感受、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情感是没有办法通过讲解就可以感受到的,因此,教师在做出适当的引导和组织之后,应当尽量避免在音乐审美方面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和教师自身的个人观点,使得学生受其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应当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让音乐感动学生,让学生聆听音乐,并自由地传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进行开放式教学。例如,我会让所有同学转过身去,然后让班级里会不同乐器的学生给大家演奏自己所擅长的曲目,然后让学生在辨别出不同的乐器之后,分别感受自己在音乐中所体会到的情感,并进行全班讨论,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触角进行深度感受,在这种差异化的感受碰撞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进行兴趣式教学

兴趣产生时,大脑皮层会处于兴奋状态,使学习这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观主义色彩”,变“苦学”为“乐学”。通过多种方式,将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以“寓教于乐”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对于交响乐的音乐欣赏中,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感,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神奇的“合奏游戏”。所谓合奏,其实很简单。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同学们只需要反复依次做“拇指和食指摩擦、打响指、拍手、跺脚”这四个动作。第一组同学做第一个动作,其他同学不动,第一组同学做第二个动作时,第二组同学进行第一组动作,以此类推,在四组一起动起来时会产生很美妙的“交响乐”。同学们在进行游戏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本来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却在全班不同的变奏之下产生了不同的壮丽辉煌的乐曲,这时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增,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广大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学生长期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极大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实现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首先应做到确立创新教学观念,扮演好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大胆表达,开发艺术潜能。中学音乐教师是连接学生与音乐的重要枢纽和橋梁,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进行自我开发创新,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意愿,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师生引导下,将音乐背后蕴含深层次内容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进行情感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当中蕴含的美,让学生学会欣赏一切美好事物,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在中学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感知音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应该从学生的音乐感知着手,引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和情景,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具体感受、创造及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比较、联想、听辨及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穿透力。当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乐曲时,会为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所吸引,沉浸在作曲家营造的世界里。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积极发挥想象力,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创造,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基本前提。比如在赏析钢琴版演奏的《小星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跟随演奏的节奏及歌曲的歌词细细品味,“想一想,夜晚的高空中,周围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下,只有高空中的小星星在‘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宝石一样光明,在黑暗的夜里能够一直陪伴着我”。通过画面描述,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体会到乐曲传达的思想,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联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一瞬间的灵感进行创造,赋予乐曲新的理解和感受,进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结束语

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克服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的困难,做到教学模式随着时代进步和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并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积极践行创新教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对于课堂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并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初中音乐的教学课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变得更加成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为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奇美.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苏玥.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赵湘.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大学音乐创新教学实践探析 篇12

音乐有一个主要的学科特点, 那就是通过欣赏作品的美感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想象力。音乐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一定的表演技能表现作品并想象其蕴藏的意境, 提高自己的审美力。

音乐的教育和学习充满了感性的气息, 正是音乐的情感性, 赋予了音乐教育的方法多样性和思维的启迪性。在捕捉音乐作品的细微变化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一个客观载体, 通过对这个载体的分析, 教师可以从其表现方法, 音符的具体运用, 表演者具体技巧等细节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 在欣赏著名作曲家黄怀海《赛马》过程中, 刚开始, 急促的十六音符提醒我们赛马开始, 马匹犹如离弦之箭;接着, 用两个相同乐句, 形象地描绘出赛马手你追我赶的意境, 穿插部分中国古代特有的悠扬声调, 既表现出一种喜庆的气氛, 又表现出赛马手自信, 最后高潮到了, 特别是末尾, 赛马手冲到终点时马嘶的音调, 仿佛让人们看到马匹意犹未尽, 扣人心弦。

《赛马》的二胡弹奏, 急促、悠扬、紧凑有力、起起伏伏, 反复欣赏之后, 好像自己身临蒙古大草原赛马会。教师除了提醒学生掌握演奏者使用的各种弹唱技巧之外, 更应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用心感受这种美的韵律, 并想象不一样的场景,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二、通过各种教学手法, 引导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师在强调音乐知识掌握的同时, 在课堂教学上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首先可以在作品的旋律节奏、曲词内容、奏唱手法等方面进行微小改变, 让学生体会其差别, 进行微创新。其次让学生对作品大的意境移花接木, 做出自己的大胆创新。

现行教育体制下, 音乐作为一门副科, 在进大学以前教师大多强调音乐知识的掌握,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感受, 更谈不上大胆创新。进入大学后, 特别是喜好音乐的学生, 有积极参与学习的要求。这也给了大学音乐教师一个很好的引导机会, 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引导, 让其体会创新音乐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这也是大学教师的责任。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首先, 平时在各种教学场景中要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理解之后要有想象, 要用内心感受音乐的意境, 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精髓与美感。教师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 不但要强调音乐本身的能力培养, 而且要通过融合音乐与文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活动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创新有更多的知识作支撑。

这样,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 埋下了进行创新的种子;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拓展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在音乐实践中引导创新

大学的音乐实践, 首先是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然后是学生参加的各种音乐活动, 例如班级之间的音乐交流, 校际之间的音乐比赛, 还有社会上组织的各种音乐表演, 比赛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愉悦学习各种音乐知识, 感受到音乐的无比美妙, 从而激发创作欲望, 进行艺术创作。例如, 在传授学生五线谱知识时, 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 用不同颜色画出五条线, 然后让带着不同音符的七个同学站在五条线之间的不同位置, 同学们不断变化位置, 就形成一段一段五线谱, 这样寓教于乐,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而且七个同学不断变化位置, 其实还是学生参与的一段段乐曲的改造与创新。

当然, 音乐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音乐教材上理论的学习, 还包括分析不同音乐作品本身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表现手法的差异, 演奏技巧的不同, 等等。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不同音乐作品的创作联系起来, 让学生学以致用, 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创造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实践过程中, 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音乐理论联系音乐作品实际, 并提供互动积极、愉悦体验的音乐实践环境,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新活动。

四、在情感体验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创新

归根到底,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学生的创造水平。很难想象, 一个无法用情感体验音乐的学生能创作出引发人们共鸣的音乐作品。所以, 教师应该在音乐课堂上, 运用各种手法、形式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这个客体进行了解, 启发学生对各种音乐载体进行抽象思维, 提高他们对音乐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思维创新体现在作品中。

长时间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 钝化内心对音乐体验的敏感性。所以在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做一些教学创新。例如在关于音乐节奏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节奏, 将其转化成乐谱的形式, 并让学生运用各种表演形式, 例如歌剧、舞蹈演示出来, 这样不但将五彩斑斓的生活因素融合进无趣的教学中, 更加有立体感和现实感, 而且让学生学得有趣味, 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创新。

五、结语

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进行创新实践, 不但体现在平时的教学细节中, 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 提高学习主动性, 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都是大学音乐创新教学实践意义。以学生普遍喜欢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演唱为例, 教师除了在一些音符的细节处理上启发学生思考外, 还可以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对作品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例如根据曲谱编排舞蹈等, 强调在欣赏作品时, 对作品产生心灵共鸣, 写下自己对作品的内在情感体验, 这才是一次有意义又有收获的音乐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范音利.大学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培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4) .

[2]江华清.谈大学音乐教育.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5, (3) .

[3]戴晓敏, 陈南平.借助大学音乐教学平台, 学习与传承“武宁打鼓歌”.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1, (13) .

上一篇:TD网络下一篇:街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