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2024-06-13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精选7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1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三、改革音乐教学,强化创新能力

(一)提升音乐教学课堂

1用激趣的手段。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课件、录像等,甚至光洁的教学用琴,配套的音像设备,生动活泼的教学挂图等,使音乐教室充满艺术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3用舞蹈的手段。舞蹈教学可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增强少儿记忆力,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很符合少儿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特点。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舞蹈动作,将这些有趣、形象的节拍和动作信息记忆到大脑中,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而经常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了高度注意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新潜能

1从创编节奏着手。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是学生最擅长的方式之一。通过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这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创编节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2从创编歌词着手。创编歌词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的思维方式之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来创作歌词,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一首歌曲除了能用旋律表达感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作为教师,何不让我们的学生也来创作歌词,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来抒发他们的情感呢?

3从创编表演着手。可以说表演是学生最为喜爱的方式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常常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表演才能的舞台。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此外,鼓励孩子大胆当好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也要当好一位热心的观众,并及时地给予评价。

总之,在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不应再是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的载体,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方式,使教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应被看作是没有求知欲望的机械的受教育者,教师应大胆地创新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这样,音乐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喜欢音乐、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2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观念陈旧

当前,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观念比较陈旧, 给创新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教学方向, 也进行了教学理念的创新, 但是很多教师依旧重视知识传授, 没有认识到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观念较为陈旧 (1) 。并且,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只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学校和家长过度重视升学率的提高, 过度重视成绩提高, 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需求。

(二) 教学模式陈旧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 其原因在于, 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学法指导没有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如教师在讲王安石的《梅花》时, 通过诗配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 但是没有让学生阅读和理解, 而是自己一边讲一边画画, 让学生感觉仅仅需要听老师讲就可以。教师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的想象力难以发挥出来, 这样的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 。

(三) 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恰当

教学创新并不意味着杂乱使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 而是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若是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师运用新教学手段也只是改变了教学形式, 甚至通过别人的课件来教学, 不可能做好教学创新。学生所处阶段不同, 其心理、生理以语言能力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 确保努力方向的正确性

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时, 教师应该考虑到语文学科的性质, 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在一起, 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素养, 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3) 。此外, 教师还应该引领和点拨学生, 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进行实践和思考。只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才可能做好语文创新教学。

(二) 更新教学理念, 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时, 首先应该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 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比如, 王崧舟教师在讲《与象共舞》这一课时, 通过两种教法、两种思路上了这一课。一种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种教学目的是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及运用语言形式。这两种教学都使用了一节课的时间, 虽然构思不同, 但是教学一样精彩,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出来, 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三)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 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 做好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养成, 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重视课堂教学的改进, 全面考虑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利用课内课外各种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师应该全面研究教材, 打破教学常规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创新。同时语文教学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 重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拓宽,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拓宽视野, 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应该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 应该通过教育来引导学生发挥其创造潜力, 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确保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释

11 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5) :16-18.

22 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3) :163-164.

小学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创新

一、思维和方法上的创新

1.思维上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阅读教学,需要师生在意识上先能做到创新,用意识上的创新去指导实践。意识上的创新指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首先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独立性。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判断和辩证思维能力。阅读的独立性体现在它是独立的教学内容,不是任何其他内容的附庸,很多小学生从意识上对阅读课程和阅读内容就不重视,更不要说如何在实践中去创新阅读教学了。所以,阅读思维上的创新是第一步。

2.阅读内容上的创新

传统小学阅读教学一般先以课本为主,很多练习的题目都是从课本中原文讲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布置题目的。这样的阅读内容很多时候会局限学生的思维。阅读内容上的创新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阅读,阅读内容和主题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既不能太难但也不能太简单。比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之类的文章等。

3.阅读方法上的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老师先将课文讲完,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解答。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没有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向学生提出课文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样阅读的目的就会更明确,对文章的阅读也会具有针对性。阅读方法上的创新还体现在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归纳。比如,小学阅读理解通常出现的题目类型可以归纳为:(1)简单地叙述和概括文章内容;(2)对人物的分析和理解,你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说理由。(3)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某人物,你会怎么做呢?对于第一类题目的解答一般通读全文就可以得出答案,重点看首尾两端进行总结。对于第二个题目的解答和分析,一般需要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发生事例以及一定的人物色彩进行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分析。第三类题型可以是假设类,这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主观色彩和喜好,进行一定的论述就可以了。

二、实践上的创新

1.实行合作教学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合作学习。阅读过程中,学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交换意见讨论,比如,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中,有的人对小女孩是怜悯,有的人对小女孩是祝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实现观点和意见的相互交换和碰撞,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沟通。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合作的力量。小学生因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走神,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去。

2.开展课外阅读

小学生作为阅读学习的初学者,教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起学生的终身阅读观。在阅读材料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纸和刊物,教师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发一些阅读训练,以长久保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写身边发生的事与其他同学交换作为其他同学的阅读材料,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也给其他同学的阅读提供素材。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之间可以定期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推荐,评价与赏析,实现知识的共享。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以身作则,及时为学生的阅读解答疑難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技巧,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采取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找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平时增加对不同类型阅读内容的吸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习惯成为一种本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提高小学阅读教学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曹晓莉,浅谈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语文学刊,2013(24).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篇4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广泛的教学改革活动,以期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教学改革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创新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问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要想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还应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课程的具体反应就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语文作文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相应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多样的。根据这两点可知,传统语文作文课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运用简单课程结构、僵化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固定教学模式,语文作文教学无法与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抑制,学生无法有效培养学习兴趣,最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1.2小学语文作文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创新能力差

教师在语文作文课堂上应当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授给学生,若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教师只将大纲上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对于学生知识领悟和感受缺乏应由的重视,语文作文课堂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也无法充分感受到语文作文学习的精彩。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倾向于详细剖析作文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而对学生个人理解作文造成影响。在写作上仍采用静态灌输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丧失。这样的教学很难收获成效,这是与语文教学初衷相悖的,所以教师应当对作文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语文作文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1.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动性不强

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师的知识水平仍有待提升,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扭转,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同时强化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其他优秀作文的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进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综合性学习具有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知识的益处,传统教材存在固步自封的问题,很难满足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所以教师不应当将作文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还应当通过这个平台传授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给学生。

2.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途径

2.1转变教学方法

为了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作文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应当将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有积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平台进行作文学习,让学生充满活力的进行作文写作。教师应当在实践中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的作文知识,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到的写作知识。学生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课内知识、课外知识的学习,还应当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实践和课本,进而推动学生作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学习能够将学生的知识扩展和充实起来,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它只能够将大致的方向和参考数据给予学生,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学习来掌握其他作文知识。

2.2拓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应当对作文课的运用进行拓展,对于不同内容综合学习充分的重视,相互融通语文课程的所有内容。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相对单一,和其他课程内容很难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仅仅是掌握语文作文知识,语文作文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被弱化。实际当中描绘现实世界是语文作文课的重要作用,相应的其他语文课程内容也能够反应出来。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务都能够和作文联系起来,同时文章写作也将其他课程内容表达出来。语文作文应用于需要读书写字的任何地方,应当将其他语文学科相关知识适当的用写作文章表现出来,进行综合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提升语文作文能力的过程中了解到语文其他知识。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其特点包括知识性、人文性、实践性、基础性、综合性、文学性、思想性。其作用也不尽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进行生活各项活动的工具。

2.3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讲课方式

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不同的讲课方式相对应,有效的讲课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成效,学习内容和学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对于作文教学也同样适用。为了能够有效推进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满足语文教学的广泛性、统一性要求,应当采用多重性的语文作文讲课方式。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都采用单

一、老套的教学方式,语文作文教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被无情的割裂,学生的思维模式被禁锢,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作文热情的降低,学生对文字的念想也被打消,最终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2.4创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际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但是多数都是教师主导模式,这样就造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学习。同时陈旧的教学内容也对教学效果产生的严重的而影响。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观念、方法进行创新,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作文写作情况和问题,这样才能够改变教师主导的局面,让学会进行知识的主动探寻,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 语】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对于提升学会语文作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教学问题,这对教学改革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认识,积极发掘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秀娥.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J】.学周刊,2012(12)

【2】齐敏,李维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3】徐娟.新课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0)

古文教学之创新与实践 篇5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真正承载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就是文言文,古人留下一名诗警句,好文华章,都能能陶治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维。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中考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什么是浅易文言文”?“一定量到底是多少”?由于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定得不够明确,不具体。广大教师只好凭着自己的理解去教学。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些现象: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怕学文言文,在他们的意识中,文言文晦涩难懂,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无非就是死记硬背,这样只会产生对文言文的厌恶之情;另外,教师讲授方法单一,逐字逐句地把原来的文言文用白话解说一遍,这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串讲法”,“串讲法”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懒动脑筋”。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串讲的过程中置身事外,完全充耳不闻,结果是教师把有关的文言知识一再强调,而学生仍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不起眼的“观众”与“听众”。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弊病,老师讲得无味,学生听得乏味。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创新方法,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文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重视教法、激发学生自己读的愿望,让学生能够读,喜欢读,并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下面是我的教学实践,效果不错。

一、我让学生当演员

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粉丝,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能当演员,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粉丝。初中学生年轻气盛,富有表演天赋。我在语文课堂引入表演艺术,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亲自演示,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既让学生圆了自己当演员的梦,又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黔之驴》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粗通文意;接着教师指出文中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意思、用法,尤其是描写驴和虎的动作的词,更要强调突出其意思,从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试演,一个演驴,一个演虎;由学生做出评析后。教师再次挑选一些领悟能力强,语文功底深、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把角色分配到学生中去,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把握虎、驴两角色的言行举止、神情生动形象地再一次表演出来。表演时,教师创设好表演的场景,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逐句朗读或背诵课文。表演后让学生评讲优劣,讲自己的看法。

这样通过课堂表演,再现文中情境,使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方面受到刺激,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二、过一把当记者的瘾

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对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记忆犹新,易懂而难忘。文言文课堂上,我让学生当记者,过一把当记者的瘾,通过采访和受访员面对面交谈,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我教《桃花源记》时,我把课室当做桃花源,选其中四位学生当记者,其他同学当村民,课前布置大家:

1、读熟课文,说说桃花源迷人的地方;

2、让记者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其他同学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随时回答记者的问题;

3、没受采访的同学做好采访笔记,注意一定要记准确,如果记者所采访的问题或是受访员所回答的问题不是很精彩、引人,其他同学们可以找适当的时机做补充。课堂上学生按分配好的角色积极参与,学习兴趣高,气氛浓厚。可以采用这一教法的还有《包拯》、《强项令》等课文。

三、把辩论引进课堂

辩论是演讲的常用形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这么说,一切适合于学生自主发展,体现探究意识的活动形式都有可能在课堂出现。辩论赛出现在课堂上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

课堂辩论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辩论活动是一种能够发展学生语言流利度以及学术性学习技巧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我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辩论课题:《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到底是“愚”,还是“智”?然后将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观点找证据,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看谁厉害。辩论过程中双方都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从对方辩言中寻找论据,反证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学生已掌握了辩论的一些基本方法。就辩论内容来说,学生涉猎到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还牵涉到课外知识。在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物内心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学生在辩论中,为使自己的观点占上风,不断向对方质疑,在相互质疑中,学 生调动一切学习因素,启用自身的一些学习潜能,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从总体上说,课堂辩论,是教学相长的一个具体体现。对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当然,不是每节课都能使用辩论的,但一旦出现,教师便要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并制造辩论的机会,发起辩论,那更为优秀。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四、把学习当旅游。

有人说: 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我再补充一句:把学习当旅游,你就会勤奋努力。旅游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看风景、品美食、住宾馆、赏民俗、听故事,哪一样不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旅行,他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我想:若教学古文亦能如此,此不是解决传统古文教法的又一大突破吗?

游记写景类的古文,我就采用这一教法。“旅游”作为当社会的热名词,大多数学生都热衷并且想亲自尝试,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进行引导教学。例如:我教《三峡》这一篇古文,1、简介三峡,三峡,她像一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当中。她以其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更是打动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他们挥毫泼墨,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作。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为我们创作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散文《三峡》。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峡,去欣赏三峡美景,去欣赏《三峡》美文。

2、布置思考问题:(1)、“假如你要到三峡去旅游,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为什么?”(2)、在旅游过程中请同学们找出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它的什么特点吸引了你。

3、要求:先找后思考,还可以和同学议论议论。学生为了找到最好的旅游季节,为了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非常积极认真地去读课文,并尽力弄懂文意,收效绝对比生硬的讲解字词和翻译句子好。能采用这一教法的还有《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当然我还让学生当过画家、导游、导演、专家评委等,用这些方法来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6

一、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中应用实践性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展现语文学科特征。由于人们的交际及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依靠语文, 如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是工具, 无论是地理、生物、数学, 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需要这一工具。”因此, 需要强调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好语文则是掌握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将语文放到小学生生活中, 可真正地发挥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使小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一学科内容。

2.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在实践过程中都需要合作, 独自一人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道路。由于语文学科所具备的基础性与人文性是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 语文教育还应注重小学生精神面的培养。小学生对教材广泛的内容的理解可能因为个性特征的差别而所有不同。语文实践教学, 能够帮助小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中, 不再机械地背诵语文知识, 将小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在人际交往中, 丰富学习内容, 培养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的不谒动力。语文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性活动, 如可以开展语文竞赛、唐诗背诵、写字比赛等活动。而如果想要实践演出活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每一个演出环节必须要布置得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这样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不停地进行创新、改造, 在此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途径

(一) 让学生在兴趣下实践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 应用兴趣教学, 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兴趣教学需要从学生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 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激发兴趣, 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 教师首先应调动学生兴趣。如在进行生字词教学时, 教师可采取该教学方式, 利用游戏竞争的方式, 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记下生字词。然后, 合理分配小组, 让学生按照顺序在黑板上写下生词。游戏教学不仅可活跃课堂, 还能够锻炼学生能力, 让学生记忆生字词。又如, 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在课堂首先提出一个谜语, 让学生根据“泼水节”来猜测。这种教学方式可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在思考着带着好奇心去听课。学习“丑小鸭”的内容时, 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角色, 编制成一个小短剧, 让学生去演, 并告诉学生应有自己的理想, 并为这一理想而奋斗。同时还不应以貌取人, 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习这节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 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实践

无论哪一门学科, 教材都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教育部门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特点所设计的。因此, 教材一般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教材中的各个题材、练习及题目均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分析教材内容, 并从中提取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 教师可让学生先自主讨论, 并设置引导性问题“你认为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否感觉到自豪呢?你的原因是什么呢?”设置这样的问题, 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 主动讲出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这样的教学不仅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 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 举办各种比赛活动

语文的学习也较注重知识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如开展辩论赛活动。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在每个家庭中得到普及。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 而网络上几乎什么知识都有, 部分小学生放学回家后, 借着在电脑上查找资料的借口, 玩起游戏来。对于这一话题, 教师则可开展一次辩论赛, 主题则为“打游戏是好还是不好呢”。通过举办这一次辩论赛, 不仅可锻炼学生的胆识, 而且还可锻炼口才和组词成句的能力。有的学生认为打游戏不好, 损伤眼睛, 容易导致近视;还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 进而影响学习。但也有学生认为打游戏可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且在游戏中还能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辩论赛中, 学生各抒己见, 并纷纷说出自己的理由。演讲比赛的方式可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锻炼说写能力。在辩论过程中, 学生的大脑正处于高速运转, 注意力也高度集中, 可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当然, 教师还可组织其他的竞赛活动, 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 通过比赛, 让更多的学生认识更多的诗词, 了解诗词背后的意义。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诗词欣赏能力, 而且还能够培养语文素养。

(四) 加强实践观察指导

观察是任何一门学科不可或缺的。通过观察, 可获得感性知识。善于观察的人, 一般都善于思维。同时, 通过观察也可发现以前没有留意的知识。如在学习《和虫虫交朋友》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让小学生选择几种小虫子, 并放到家中饲养, 然后再观察大自然中小虫子, 将家中与大自然中的小虫子的外形、叫声、颜色及生活习性等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规律, 并将所观察到的东西写到日记本中。此外, 教师也可寻找与其相关的童话或诗歌等, 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如可编纂“小蚂蚁与小毛虫的故事”等内容, 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鉴于传统语文教学中采取的“灌输式“教学, 制约了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 本文提出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 包括让学生在兴趣下实践、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实践、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加强实践观察指导等措施, 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诗词、句法等,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等, 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荣飞.加强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J].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2 (10) :117.

[2]刘缘军.论如何将实践性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5) :177.

[3]邢胜月.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J].学周刊:C, 2012 (9) :143.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积累大厦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文水平的高低。古语也有此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我们应开创多种途径,为孩子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合作探究,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积累,牢固树立积累观念,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1、讲故事,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给学生讲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等方面的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2、讲道理,明目的。为了使积累收到更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明道理,让学生明白积累的目的,充分认识积累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给学生讲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特别是要讲一讲量变与质变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结合实际,讲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量变),才能不断增强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质变)这个道理。

3、赠名言,促认识。名言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思想智慧的瑰宝,它们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启迪。在我国的不少文献中,就有许许多多蕴含着积累思想的名言。最为突出的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都包含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成功这一重要思想。

4、指范围,导操作。首先,让学生明白该积累些什么?①积累字、词、短语;②积累名句、名诗、名词、名段、名篇以及一些谚语、歇后语、双关语、谜语、名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③积累自己学校生活中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报道的一些突出事例。 其次,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搞好积累。①记在笔记本里。先把自己觉得有必要记的内容分一个大致的类,编一个大致的目录,每一类留出一定的空白,今后遇到值得积累的东西,就按所分类别抄写在里面。②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有语汇越丰富,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优美的文章。③勤写日记。坚持把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认真地记下来,既使自己练了笔,又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

1、活训练,促运用。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练习题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或合作策划一些活动方案,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口头作文,想像作文、讲故事,编演课本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猜谜语等等。促进、引导学生把积累到的知识、材料运用到这些实际训练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引用资料,亲身体会积累的好处,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最有趣的是有个同学的发言:“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2、展成果,促交流。定期组织“展成果,促交流”的专题活动,让同学们展示在积累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如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并予以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在这个积累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些好的办法。

3、重总结,树观念。在积累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后,老师有必要及时给予总结,让大家明白积累的目的、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积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即能查看的资料,如笔记、日记、剪报等文字、图片之类的东西,这也就是狭义的积累;另一种是隐性的,即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逐步认识及实践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发展,等等,这也就是广义的积累。这二者中,广义的积累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东西,而前者是一种重要辅助形式是为后者服务的。

三、结束语

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积沙成塔,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讓适时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化底蕴的丰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上一篇:穿prada的女王下一篇:暖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