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音乐

2024-07-25

创新音乐(精选12篇)

创新音乐 篇1

创新是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教育则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性、创造型的一代,就要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音乐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记,严重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新”,为学生搭建一座能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连的,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都能转化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围绕“兴趣”这个点来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唱歌课时,教师不但要讲解词义、概括主题,而且要把歌词的意境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这样就可以加深儿童对歌词的理解。而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歌词的内容自己编舞蹈动作,此时他们都会很认真地进行练习,每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表现。最后,教师可从中叫几个较好的学生上台表演,让他们体会创新的乐趣。三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的特点自己创造新的旋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识别旋律的差异,从这简单的创作手段中让学生寻求自己的乐趣。这样,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培养从“不想学”到“我也要学”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于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学习热情,同时也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走到学生中间,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殿堂。如我唱“do”学生唱“re”,我唱“mi”学生唱“fa”,把上行、下行音的音阶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又如根据学生对各音音高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我给学生六个音,它们分别是:“5 6 7 1 2 3”,让学生根据各音的音高次序及各自的身高六人一组排成一条队伍,接着最矮的同学唱“我是5”,其次“我是6”……再按下行音从最高的一位同学开始唱。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从而使发言者有所提高。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参与了对各音的音高及音准的感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创造性心理学认为:“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音乐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在三年级的音乐课中,让学生在进行节奏训练时,采用全音符的节奏拍手法:第一拍双手击掌,二、三、四拍是按顺序张开双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编的各式各样动作,把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开,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把好的动作再进行练习,使学生的创新习惯逐步培养起来。

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有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于其它一切教学手段。如《到小熊家里去》一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及动听的歌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节奏,我运用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节奏化为直观的、动态的、形象的演示,音像同步,产生共鸣,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地领悟节奏,在聆听中感受、欣赏,老师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引导学生深入美妙的欣赏。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将学生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地表现出来。好动与爱美是儿童的两大性格特征,并倾向于将喜形于心理的思想感情借助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让学生欣赏一首歌曲时,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从形式上优化和美化课堂结构,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对音乐欣赏的敏捷性和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的感知,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寓音乐之言美于行,抒音乐之旋美以情,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音乐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创新音乐 篇2

内容摘要:国家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交往合作,强调音乐审美体验与主动研究,倡导学科综合与多元化的基本概念。校园音乐剧正是打破常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走出往日单纯的“老师讲学生练”的枯燥的“灌输式”“重复式”的教法及“专业技能训练化的”教学概念。

关 键 词:审美体验和教育 校园音乐剧 培养完美的人格

音乐的审美体验和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

身体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积淀于个体的身心组织中。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功能,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是同追求美的社会思想这一审美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素质是指人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的总体水平,是按照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审美媒介,形成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观念。当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给予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巨大支持的同时,我们却看到人的异化及假丑恶对真善美的欺凌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艺术审美的标准和尺度,本身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和演变的,总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的特征。欣赏者在体验情感的时候,不但可以综合地体验共性的情绪变化,还可以体验不同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变化,是具有内在意味的感性形式,体现为一定的情景性和情感性。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使其中蕴藏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形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的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尽可能地感悟到美的体验。在养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习惯同时,共同探讨与学会如何塑造生活和更有意义地生活。同时,作为教师也应反思是否把审美和情感体验放到教学第一位,是否能够应用恰当的美的语言、表情和创设一定的情景,是否以一种固定艺术因素图解化、情绪脸谱化的灌输认识方式,更要反思学生审美体验和感悟到艺术之美是如何的具体和丰富,这是学习音乐艺术的最好方式。

校园开展音乐剧的必要性

音乐剧就是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音乐剧的特征就是音乐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它不再坚持用传统的音乐和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和现代语汇。音乐剧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综合艺术,就在于戏剧性的音乐化,要研究的丰富表现力在戏剧框架上获得充分的发挥,它由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构建结构,是具有复调织体的多线条、多层次结构的运动。扭转了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倾向,一改往日“老师讲学生练”的枯燥的“灌输式”“重复式”教法,即纯专业技能训练化的教学概念。迎合学生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就能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同时音乐剧也要求学生多方位综合地把握知识面,既能像文学、戏剧一样增强大学生对历史、社会、各个阶层意识的了解,又可以发挥音乐的特长,使学生在欣赏中能深入人物的内心情态世界,去把握那种只有音乐剧才能刻画的情态变化,那种难言的感受,那种文学讲不清的两极感情的交替混合。只有对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才能使表演者把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能使欣赏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念和剧中人物的情感体验,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强化表演者的审美意识与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同步强化,把欣赏者引向美的天地,发展他们感悟音乐剧艺术的美的能力,构建他们鉴别美丑的审美心理结构。校园艺术活动是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渠道,能够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艺术经验,同时,也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艺术风格进行对比性的探究,组织学生排练自己的音乐剧。

音乐剧活动作为大学精神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文化与世界的接轨也在发展进程中。音乐剧并非起源于中国,但通过音乐剧活动可以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人们的价值取向,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音乐剧的充实来自于人,经过音乐剧的训练,促使学生培养对人、事谨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具有开放的头脑,使他们成熟地走向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于社会。

培养完美的人格和素质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素质,它的含义是丰富的、具体的、高尚的。

一、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从被动的、被改造的、被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自觉性,从而才能产生创造性。大学生的素质应是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思想素质、品行素质、智育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创造力和想象力素质、在团队中合作的素质、承受各种打击的素质、容忍、坚持、耐心的精神素质、调整内心情绪素质、改正错误素质、青春的素质、乐观的素质、向上的素质。最理想的教育就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教育自己的教育,如果这一观念能被广泛接受,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大学生成为自我素质教育最好的老师。

二、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一旦被开发和利用,将会推动社会发展。同时,我们应大胆地运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学,(一)将课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外。以前的`学校艺术教育,重知识、重教材、重技能、重课堂教学、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参加,兴趣寡然。其实,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完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将课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排练自己的话剧、音乐剧、小品到课堂上表演和展示,通过这些多样性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活动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将课外的学习反馈到课内。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但是,日常生活知识也是不可缺乏的。由于学生的个性、兴趣、生理、心理、发展速度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差异性,特别是音乐技能方面的差异性更大,这是教育的客观性,也是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平台,将课堂开放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体现出来。

三、学生的成长正是在群体中,才得到有益的发展。学生必须学会在群体中合作的能力,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应强调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应把学生自己的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歌声中尽情感受音乐的意境,在表演和演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表达艺术的体验,进行艺术的创造。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开展校园音乐剧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剧的鉴赏力,从而必将对校园音乐剧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钟、王必主《文系音韵》《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讨》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创新教育 篇3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等无不体现了鲜明、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怎样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新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

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1、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可爱、真奇妙,和孩子一起学,一起跳,一起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也变得年轻、天真、快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可见,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情感需要是制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当学生爱教师时,他们就会爱这门课,教师的一举手,一颦笑都会牵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他们会被学生当作心目中的偶像一样崇拜。学生对教师有了认同感、亲近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才能放飞心灵、张扬个性,才能感想、敢说、敢做。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使师生间关系融洽,学习氛围也因此变得宽松、和谐、愉悦。

2、把赏识教育带到课堂。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在课堂上常用“请!”、“你能行”、“你真棒”等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信任、尊重、宽容、激励他,从而让他们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使教育成为让孩子天天快乐,老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二、创新激情

1、以兴趣为先导,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的情感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把自己置于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把自己置于参与者和服务者的地位,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合作伙伴。

2、结合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卢象和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化,无论是学唱歌曲还是欣赏音乐作品,都要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提示其思想意义,播放VCD,让学生在感观上受到冲击,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那一声声时而低沉,时而雄壮的音乐,像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音调,仿佛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随着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的展现,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转入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学生们说:“《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与侵略者拆死决战的英雄气概”,这些既有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对音乐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兴趣。

提高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3、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有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在教学中,应努力去发现学生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如《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一歌,学生热烈讨论后,编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歌词;还有编创旋律的练习,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反复推敲,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4、丰富合作方式,发挥个性优势,培养个人和集体创造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从原有的排排坐到现在把学习分成四个小组,围成圈坐,从而扩大学生相互交流的范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确定正确的观点,使他们懂得“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真正体现个人才华”的道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如在学习歌曲后,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别人创造力的启发,体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充分领略了创造的快乐。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育内容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能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快乐。努力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

创新音乐 篇4

一、创新教学模式, 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 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 体验成功快乐, 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 这样, 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 同时, 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 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 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 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 边表演, 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 和学生一起唱歌曲, 这样,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 在歌曲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 边唱歌, 这样, 师生间, 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 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 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使学生体验快乐,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 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 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 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 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 在有限的时间内, 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 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 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进行悄悄话活动, 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 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 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 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 在聆听环节, 当学生聆听之后, 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 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 这样, 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 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 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 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 在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传递节奏, 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 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 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 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 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加强心与心的交流, 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 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 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 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 这样, 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 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 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 师生一起听故事, 在品赏故事后, 进行歌曲学习, 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 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 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 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 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 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师唱一句, 学生接一句, 然后, 互换角色, 这样, 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 在丰富的形式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 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篇5

厦门逸夫中学/何亚真

摘自:《厦门逸夫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无论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素质教育所要求,尽快成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本文就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为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是当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问题设置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居高临下的发问,被动的回答问题模式,经过本人自我反思并换位思考之后,觉得此种模式有悖心理学认识规律,易产生不被认同的心理倾向,结果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可想而知。

我尝试着改变这传统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提问“阿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创作的?”改为“我能理解阿炳的心声”或“我能领略阿炳的不平凡人生”艺术的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换一种语气来进行教学。那是由于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起着微妙作用,易于产生心灵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起乐于使学生感知、情感态度能自然流露,体现人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迎宾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还能尊重到个体意识。在师生合作中探索一条教学路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趣味性学习,审美、愉悦两不误

多年教学领悟出:娱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最牢靠方法。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如教学“迎宾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感悟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创设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欣赏《百鸟朝凤》之后,我布置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来表现音乐,看谁表演得最精彩。这下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发挥口技表现许多声响如雷声、下雨声、刮风声、知了、百灵鸟叫声等,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有的帮助同学设计表现形式,有的互相模仿,还有的三两个合作表演。这样多人合作可以获得比平时更多的乐趣,共同分享表演的喜悦,在愉快中获得美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之后,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如欣赏印象派大诗德彪的作品《大海》后,我就以大海为标题再播放电影插曲《大海啊,故乡》,接着是通俗歌曲《海港之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学是交往、是教与学的统一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师“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于音乐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不能依靠师讲授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就需要交往互动。学生与学生由于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能更快地获得知识、理念的共享。如学习创作歌曲《爱我中华》之后,安排如何为歌曲编排恰当的演唱形式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个人见解的前提。接着是小组讨论,最后是组际交流,这时我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比效交流中结合自己的情感、审美、生活体验,自由选择,自己认定,形成适合自己的创造。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两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科综合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度”的把握;在评价的过程中怎样巧妙地解决课时数少且班级人数多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新音乐教学的路子,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第9期

创新音乐 篇6

关键词:创新 民族音乐 教学 弘扬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改善现在民族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最近几年来,虽然不少音乐专家不断学习西方民族音乐的教学制度。希望能从中借鉴到适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体系制度。然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希望能给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们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来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创造来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族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自豪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民乐往往是音乐家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争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舞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民歌一边学习民族舞蹈,邊歌边舞;可以在学生会唱民歌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还可以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音乐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舞表演。通过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音乐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举办民族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差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估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支民族音乐演奏队,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板报宣传一些民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精选的民族音乐歌曲,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会、民歌歌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三)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因此利用社会上民族音乐活动是创新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可以征求学校的同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从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中,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参加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以及各种各样的闵姝活动,通过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中,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三、结语

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制度。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从事的民族音乐教学的工作者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弘扬我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让创新走进音乐课堂 篇7

下面本人就在音乐课内和课外教学实践中, 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 喜欢学习, 喜欢接受新的知识。但长期以来, 大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和乐理”, 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思想僵化、没有活力、缺乏创新意识。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 探究知识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他们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激活起来。比如上欣赏课, 如果在听到音乐之前, 教师就把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先介绍一下, 就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方框里了, 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 不再注意去听, 而放弃了思考与联想。如果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 去理解音乐内容, 就能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我在教学琵琶曲《十面埋伏》时就有这样的体会, 我先放音乐, 然后请学生讲述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思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然后请学生整理, 互相补充再完整的讲述内容, 这样的组织课堂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离不开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艺术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给予引导,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形启发, 诱发思考, 促进学生的想象。而音乐的教学也是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教学欣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时, 在播放音乐之前, 先提示学生这首歌曲演唱者用了四种不同的声音来模仿父亲、儿子、魔王、叙事者四个人物形象, 然后请学生听完作品后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表现歌曲内容。一个同学创编了词用黄梅曲调唱了出来, 一个同学用简单几笔画了一副漫画, 还有一些同学联合起来创编了小品……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 自然而有富有创意。

新颖而丰富的作品让学生品尝到了劳动的欢乐, 从而潜移默化地拓展了他们地想象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呵护学生的独创思维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 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 感到“安全”。如此说来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师生要建立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要建立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必须要有接纳学生不同意见的雅量和态度, 尊重学生,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和权利, 相信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笔下一个学生, 在读完一本关于苏维埃人在法西斯死亡营里进行英勇斗争的书后, 决定用绝食来考验自己。面对这样情况, 老师任何的责备或讥笑, 都是对学生最圣洁的东西的庸俗化。“天赋为每个正常人的头脑打下的必要的、充足的根基, 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学生受其影响是明显的, 而表现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差异比其他学科更大些。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答案来要求学生, 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想象, 不要被旁人所影响, 不随大流。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提问题, 正是由于不断的纠正这些错误、问题, 才能使学生从不懂到懂, 更快的接受了新的知识。比如我在进行唱歌考试的时候,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曲演唱, 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但要说出为什么分数高、为什么分数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评委, 因此这种考试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别人演唱。这种考试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 进行激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 不同才能创新。再比如我在上欣赏课《姑苏行》的时候, 听完作品后让学生独立想象说出感受到的乐曲内容, 学生的回答不下30种, 评价时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说“对”或“错”, 而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 看哪些想象更符合音乐美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 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的创新才情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音乐教育

也不例外, 面向每一个学生意味着音乐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 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活动,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有的擅唱、有的爱舞、有的能吹、有的会拉、有的弹的好、有的弹得棒。这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都要看成是音乐特产的表现。教师只有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关注和鼓励, 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各显其能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去, 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发挥, 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挥洒。我教学欣赏《魔王》时, 就让学生用自己的特长表演音乐, 结果学生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他们以自己最拿手的特长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对音乐独特的理解, 从而在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才情。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 我一定不断学习和探究, 积极积累教学经验, 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音乐绚丽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能力,两者关系

参考文献

《中学生音乐教育》

《艺术课程标准》

创新音乐 篇8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浅谈高中音乐课程创新 篇9

一、音乐课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高中课程, 高中教学中将音乐鉴赏课单独区划出来也就说明了其重要性, 并非可有可无。高中音乐课是高中生放松自我, 调节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步入大学也好, 步入社会也罢, 基本上都会出现应试教育后遗症。素质教育跟不上, 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 这其中原因之一不得不承认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而高中音乐鉴赏, 正式弥补这一缺憾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能帮助人放松, 能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 音乐最直接的则是帮其更好地学好文化知识课程, 而并不是应试教育思想认为的那种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学习音乐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持有这种想法的师生不在少数,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 没有深入思考过如何在学生学习情绪上做调节,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音乐课的创新

音乐课虽然能带来很多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但是至今高中音乐课并没有显现出自己的优势。这不仅仅是因为应试教育压力下师生对音乐等所谓的“副科”不重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音乐课本身并没有散发出吸引学生的魅力, 没有让学生看到音乐本应该能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改变。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 不管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而“照本宣科”也好, 还是因为受应试教育“排挤”而“自暴自弃”也罢, 总之, 高中音乐的教学结果也确实没有带给学生任何所谓应当达到的精神享受。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的高中音乐局限于所谓的传统形式, 例如, 课程结构基本上就是先介绍要欣赏音乐的作者简介、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 然后整体听一遍音乐, 再分段落逐一听一遍, 并同时听教师进行讲解, 最后贯穿起来整首音乐一起再听一遍基本就结束了教学任务。上面整个环节中学生一直是“听”, “听”几遍音乐, “听”教师讲解, 根本就没有机会用心融入音乐, 更谈不上投入身心进行音乐欣赏, 感受音乐魅力。这就是音乐教师忽略的重要环节, 也是诟病之所在。学生都是在被动的, 为完成课程而完成课程, 为上一节音乐课而上一节音乐课, 效果可想而知, 甚至很多学生将音乐课作为休息时间, 趴在桌上睡觉, 因为这是一门唯一不用解题和做试卷的课程, 是唯一可以暂时放下数理化语数外休息的时间。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 音乐欣赏的作用自然更难发挥,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自然是不利的。所以, 改变高中音乐课的现状迫在眉睫。那么, 如何有效改善呢?笔者对于音乐课的创新小有心得, 和大家交流分享下, 希望广大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大家共同交流。

(一) 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之所以存在时间长, 是有存在的理由的, 虽然很多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 但是也是体现整个课程重点的最有效的方式, 这样才能将课程重点有条不紊地展现给学生、介绍给学生。比如音乐创作的作者和时代背景等, 都是很有必要首先介绍给学生的。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一首音乐作品是非常必要的。然而, 教师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又要能创新, 那么如何做到呢?其实, 教师只要转变下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就可以了。例如, 做必要的音乐背景介绍的时候, 教师完全不必设置成某某音乐, 作者是谁, 生平年月, 作品大约多少, 最著名的是什么, 所处年代怎样等枯燥的历史条件, 而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比如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晚年失聪却创作了优秀的作品, 那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 教师完全可以抛砖引玉, 问问学生, 如果失聪可不可以创作出音乐作品, 提起学生的兴趣, 继而娓娓道来, 甚至有的学生知道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说出来, 而教师自己则作适当补充, 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输入模式, 而变成互动模式, 这样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和教师之间相处的不融洽, 那么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不认同, 从而会很直接地体现在课堂上, 即对课程不重视。所以要将音乐深入人心,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要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甚至崇拜, 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这样教师的号召力就会很大, 也在无形中减少了很多教学阻力。那么, 如何做到这些呢?首先, 教师要放下所谓“教师的架子”, 平易近人, 走进学生群体, 了解他们的想法, 倾听他们的心声, 尊重他们的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这样, 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则会愿意和教师沟通, 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亲密无间。

创新,让音乐课堂焕发生机 篇10

一、激发兴趣是创新的基础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 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创设师生共同发挥、自主创新、开放宽松的自由空间, 将引人入胜的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启迪智慧的谜语、美妙动听的演唱、形象鲜明的图景、优美生动的舞姿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 让音乐课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 让他们怀着对“音乐王国”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踏进音乐教室。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有进行创新的愿望。我们七年级第二单元《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曲子, 它节奏明快、活泼, 具有舞蹈性。在教学这首曲子时, 当学生学会歌曲后, 我在拓展训练这个环节上, 让学生随音乐旋律自己创作舞蹈动作, 感受自我创作的乐趣。虽然他们的舞蹈动作不是很到位, 但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中来。接着我又激励学生畅想: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现这首歌曲更合适呢?学生极有兴致地进行尝试。我允许他们自由讨论, 合作创编。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激情高涨, 灵感迸发, 无拘无束地创编出了许多节奏形式。

二、培养想象力是创新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 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 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 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要注意设置情节、营造想象空间。音乐课堂中的想象无时不在。例如, 在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我让同学们通过联想, 描述一下情景或者作一幅画。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雷同, 每一个学生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或者画面, 让人感动, 更让人惊讶。看来, 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是任何别的艺术都不能替代的。因此, 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在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 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 如视唱、各种练习曲等, 使学生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外, 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 体会歌词内涵, 说出歌曲的情绪, 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如欣赏《春节序曲》, 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对联、年画、小灯笼等, 让学生先说出其用途及所用的特定氛围及时间, 再说出在春节时人们的心情,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春节序曲》将会以什么情绪、什么形象表现音乐, 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 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 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合作探究是是创新的途径

新课改要求, 当前的教学要改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探究, 提倡研究型学习、合作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活动, 亲历问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在音乐学科的学习中, 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而即兴创作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最好办法。

即兴创作是一种基于音乐情绪而事先不做任何准备, 不依据乐谱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 在音乐创作活动中, 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样,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我在每堂课的备课教案中, 都会充分挖掘教材中可用来即兴创作的内容。如我在上歌剧《白毛女》欣赏课时, 在学生欣赏杨白劳的《十里风雪》唱段后, 让学生即兴创作和表演, 要求做到在表演时有情节, 并配上音乐。学生大胆想象, 并很有创意地投入到角色中, 把备受欺凌、心怀恐惧而贫困的农民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个同学。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四、张扬个性是创新的关键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谛所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张扬他们的个性, 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新知识、新问题, 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灵感的迸发, 哪怕是一个并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或举动, 我都采取尊重的态度去对待, 让学生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教师过于束缚学生的个性, 就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如我在对学生进行《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欣赏教学时, 鼓励学生随音乐尽情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学生模仿小提琴的演奏, 有的学生模仿钢琴的弹奏, 有的学生模仿吹奏乐器的演奏……看到他们如痴如醉的样子, 我真的好感动。这让我明白了:只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才能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五、提升心理素质是创新的保障

创造才能除需具备以上的特征外, 还需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不可能完成创造过程的。意志品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和健康的个性, 它是形成和发展其他各类素质的基础, 是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赢得学习、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心理因素, 是创造才能得以发展、发挥的重要前提和灵魂。音乐教育蕴含的养成教育及一系列激趣引导, 正是从多角度调治学生的缺点和弱点, 克服嫉妒、冲动、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开启乐观向上, 勇于挑战的进取心。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如合唱队的演唱、舞蹈队的排练等, 都需要每个成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群体的音乐活动, 从排练到正式演出, 都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时间、严守纪律、集中精力、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等优良品德情操的有效手段。

创新中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舞蹈律动创新策略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学需要以审美教学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情趣与爱好,将音乐知识真正地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特殊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音乐的创造能力。中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舞蹈以及欢快的音乐中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获得艺术的熏陶。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舞蹈的优势,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一、教会学生感受律动,在音乐中自由舞动

所谓律动,主要指的是身体对于音乐来临时的基础反应。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通过身体产生的韵律,利用想象、创造对乐感、律动感进行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学鉴赏教学中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生活中,审美应当是无处不在的,这是生活的必要环节,更是发展的必然要素。因此,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高尚的、自由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以及优美的韵律,但是,音乐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与想象性,每一个学生在鉴赏的时候,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让音乐在心中留下独特的烙印。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中,需要引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感受舞蹈的律动,随着节拍自由舞动,这样能够将音乐自身的抽象性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懂得音乐背后的故事。其实,每个人自身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肢体会不受控制的自由摆动,这是人体最自然的条件反射,因此,在中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要利用这种规律,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将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视听能力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需要将舞蹈当作一种特殊的审美载体,利用舞蹈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教师在组织学生跳舞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握音乐、欣赏音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自由舞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旋律、律动节奏,不断挖掘出自身的舞蹈天赋,利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不仅如此,学生在跳舞时,脑子需要不停地运转,不停地去分析,对听到的音乐的节拍、律动、情感或者音速的变化等进行理解,让思维能够更为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例如,在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随着音乐摆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模仿各种舞蹈动作,曲子可以选南非世界杯的主体曲WakaWaka。这个曲子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律动性非常强,全班的学生可以利用肢体动作体会非洲的音乐特色,感受非洲的当地文化,提高鉴赏的效率。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结合舞蹈动作去分析音乐作品,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利用舞蹈动作去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舞蹈的感知能力。

三、实现自由舞动,需要做足准备活动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想要有效地结合舞蹈律动,发挥出舞蹈的真实作用,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的工作在于:

(一)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在鉴赏课上,可以重新给学生排座位,将座位围成一个大圆,中间留出足够的表演空间,让学生更为放松,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看得更为清楚。例如,在鉴赏藏族民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圆圈中自由跳舞,感受藏族舞蹈、藏族音乐的魅力。当学生融入音乐、舞蹈中的时候,可以真正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那种吸引力。

(二)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音乐鉴赏课还是其他的文化课,教学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一个压抑,充满束缚的环境中学习,相信学习效率一定不高,而且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还会导致厌学心态的产生。在音乐鉴赏课上,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度,吸引学生参加课堂上举行的各类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看看是否有不愿参与,或者一些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这些都是观察的重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下节课上,争取将他们喜欢的元素融进音乐中,融进舞蹈中。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找寻网络流行元素,让学生爱上舞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舞蹈,喜欢音乐,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教学。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现阶段的流行趋势,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挖掘一些优秀的舞蹈、音乐。例如,风靡全国的《小苹果》,这个曲子欢快、自由,并且舞蹈动作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都能够很快的掌握舞蹈动作。学生在舞曲中可以自由的舞动,利用肢体的摆动将压力释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鉴赏教育的目的,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基础性要求。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因为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缺乏艺术细胞,跳舞、唱歌对自己来讲很难,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重视起来。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只需要自由的释放,只需要在舞蹈的律动中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这种美,这就足够了。相信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喜爱音乐、喜爱舞蹈、喜爱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系统地分析了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手段,将舞蹈与音乐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音乐都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最好的方式。作为音乐教师,鉴赏教学需要研究大纲提出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音乐鉴赏教学的未来发展一定要重视同舞蹈的结合,让舞蹈元素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舞蹈中完成学习,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静.探析中学音乐鉴赏的高效教学方式和对策[J].通俗音乐,2014.

[2]毛岩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问题与应对探讨[J].学生之友,2012.

[3]张静.如何提高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水平[J].中学教学参考,2011.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篇12

一、营造活泼氛围, 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初中音乐教师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才能促使学生保持使自由的心理状态, 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并且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 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务必要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善于构建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而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趋向。譬如:教师在课堂欣赏教学中, 一般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提示, 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从而不仅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 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让学生既要多听、多思, 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 把自己对音乐的美的感悟传达给学生, 使自己成为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譬如:九年级上册《扎红头绳》的歌词描述的是年迈的父亲杨白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欣喜若狂地为女儿扎红头绳的情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唱此歌时, 边自我演唱, 边示范歌词所描写的生动、有趣之情景, 并且简要地点拨了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主人翁的愉快之情的。学生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 在认真参与学唱的同时, 也不由自主地自编动作来演唱此曲,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声乐教学, 让学生在想象中挖掘创新意识

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术和用心灵去歌唱, 是初中声乐教学中的两大教学环节, 它包含了歌唱技巧、音乐知识、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 包含了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也包含了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所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 声乐也就是听觉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靠演唱来体现。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只有通过歌唱者完美的艺术性表演, 才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情感的能力, 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碰撞出创新火花。想象是人类独特的天赋, 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拍击, 会自然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之中, 达到触景生情、引发联想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俄罗斯民歌《故乡》时, 首先为他们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在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原野上, 晨烟缭绕, 亭台楼阁若隐若现,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地上青青绿草, 树上鸟儿追逐嬉戏、尽情地歌唱。不少游客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园林中, 尽情观赏, 美不胜收……。学生们面对身临其境的“故乡”, 通过短暂的联想后, 争先恐后地表达对“故乡”的想象。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彩云朵朵, 大地苏醒了, 花儿开放了, 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有的说:“听第二段时, 我感觉到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在这里集会, 它们载歌载舞, 追逐嬉戏, 像是在举行‘动物狂欢节’, 热闹极了。”如此的想象多么地丰富、动人,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彰显。

三、尝试“重组、加减”, 切实锤炼学生的创新技巧

初中音乐“活动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创新技巧, 是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宗旨的。大千世界, 时时刻刻涌现名目繁多的创新成果, 而这些成果的不少的发明者采用了“重组法”、“加减法”等进行创造。作为初中音乐教师, 在教学中也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用类似方法加以总结、发扬光大。譬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时, 先将课前准备好的“ XX X”、“ X XX”、“ X X”、 “X —”节奏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形成含有四个小节的节奏谱, 并提示学生用重新排列这些卡片的方式创作新的节奏谱。在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实质上成功地尝试了“重组法”的创新。再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时, 要求学生在“ 32 35 65 61 | 5 53 5 |”后面续写两小节, 但少数学生感到为难。于是我提示他们:“能否从以上两小节曲谱中‘抹’去一些音, 把剩下的音调整时值后, 用来作为后两小节呢?”经过师生热烈的讨论, 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创作任务。其实, 我的做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了“加减法”的创新技巧。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中, 广大一线教师只有用心去感知、摸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奥秘, 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为学生在创新的大海中设置醒目的航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也融入到了革新的汪洋大海之中。本文作者从营造活泼氛围、通过声乐教学和尝试“重组、加减”三个平台, 阐述了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效果喜人。

上一篇:多元化的会议系统下一篇:地铁施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