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

2024-07-12

中职音乐教学(通用11篇)

中职音乐教学 篇1

中职学生在语言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如果仍照搬中学语文常规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耗时低效。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为了贯彻《大纲》所强调的“注意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中职语文应以专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专业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也要从岗位分析出发,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目标的确定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层级、种类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听测能力外,我还补充了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结合到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安排模拟训练。只有把教学的课程贴近专业需求,符合专业学生需要,才能学以致用,达到以专业为本的目的。

2. 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类别的专业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知识模块,或组合本专业的新的模块群,使语文课程更适应专业需要。建立语文教学核心模块,构建语文基本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各专业必学的知识,通过对这一平台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语文知识核心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商贸物流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我根据商贸物流类专业的需要设置语文专门知识模块体系,教学内容分三方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每块教学内容又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两类。

基础课程的内容衔接初中,对应《大纲》规定的能力标准,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职业课程的内容是就专业的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弹性处理。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语文教学在结构上采取开放式的模块组合,专业不同模块组合也不同,模块可以在课时上进行定量化,给予一定的“学分”相配合,保障模块有效运用,也有利于“学分制”教育的推行。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改革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

中职语文考试不应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更不应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我们不能用分数来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职语文考试要体现专业特点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建立中职语文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具个性色彩;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力求让评价充满生活情趣。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定评相结合。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促使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双向互动的评价。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制造条件。

2.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效果考评。

教师教学考评标准应一改过去以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升学率来考评的模式。评价教学效果不应只是看学生的分,而是应侧重考评学生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中职语文的特殊性、差异性,决定了各专业考评的侧重点不同。试题分值有些不同,评价标准也有差异。如同样是书写题,财会专业的语文试卷设定分值可高一些,其他专业的试卷可设定低一些。财会、旅游专业的试卷上可在说明文上增加短文内容分值,文秘专业则可在记叙文上增加内容分值等。总之要尽量贴近他们的专业和职业实际,真正把中职语文的考与用密切联系起来。

中职音乐教学 篇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犹如教师的自我对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通过反思,更新理念

首先明确中职音乐教学以弹、唱、跳技能学习为主,教学更应该体现“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审美性。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包涵两层意义: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发展”是归宿和目的。音乐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常用且必备的专业技能,从她们进校接受学习之初就将决定她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应始终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第三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幼教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她们生存于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实际运用能力”为基础,并以此构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二、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策略实践

反思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的意识行为,可包涵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对话,教师与教学理念的对话等。在音乐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设计的反思――我想教学生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对方案实施后的预测与定位。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全盘预设课堂,做出缜密的预案。预设往往与现实的教学情境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当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出现某种偏差时,教学即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流程要充分酝酿,通过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渐趋完美。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学情的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接受能力水平。(2)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3)碰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策略解决?如何进行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如何教会学生?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特定的教学目标;若干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职高音乐课中,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取得逐步提高的效果。

2、反思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是否凸显音乐的审美体验性?(2)是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3)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技能习得?(4)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反思学习过程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审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什么技能?”“学生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4、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就是以赏识、激励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可能性更有信心。

再次是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学会了吗?

虽然课堂教学过程稍纵即逝,但是还会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情景,比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还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诸多问题。反思教学效果就是把课堂上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

1、教师写好教后录

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该教案及教学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记载下来,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就是教后录。教后录可记录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材挖掘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学法的指导情况及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内容。

2、学生写好学后记

学后记是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真实、真诚地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分享、探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也是一种自由开放、用心交流、新颖独特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学后记不仅让教师掌握教学的真实信息,也起着促进师生感情的催化作用。具体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写如“我的收获“、“我的遗憾”、“ 我的愿望“等后记。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收获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学反思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促进作用?它能否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思考实践下,认为其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表现在教学行为的改变:反思型的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教书匠”的身份,而是一个研究型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更要把学生当作“主体”,而且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教学资源”。“教后录”“学后录”的记载与撰写,使教师与学生因为反思而建立了平等的对话,教育行为不再只是教师单一的行为,而是在师生共同成长基础上的双赢教学。其次提升了教学能力。实践中教师不仅对要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还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进行不断地反思,从一个传统的传授者、指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刻、透彻的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收获与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浅谈中职音乐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引导;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09

一、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概况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像中小学的欣赏教学那样纯粹满足学生的新鲜感。中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此时的音乐欣赏材料需要涉及面更为广泛。另外,音乐类型不仅有艺术歌曲、京剧、戏曲,还有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的多样性、广泛性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一)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与音乐,一方面使沉闷的音乐理论教学课得到改善,让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使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在欣赏到前辈的优秀作品后,容易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作为风向标,学生会提高对音乐方面的关注度,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个人修养中一个很有魅力的因素。

(二)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

长期耳濡目染在各种音乐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磨炼。良好的乐感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前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这个重任就归置于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了。

(三)对其他学科的意义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门表现的艺术,是一门融感情、想象于一体的艺术,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去理解作品的感情与内涵,而在此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想象与感知能力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目的运作。另外,通过一堂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适当放松,就当做是寓教于乐了。在欣赏各国、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中,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

三、当今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当今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是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很多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而开设了这门课,实际上只是搬出一通枯燥的音乐理论搪塞学生,很少正规地让学生欣赏作品,也就很难有好的音乐欣赏教学了,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只会把音乐课等同于理论课,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其次,中职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不太好,学习方法上也欠佳,课堂中很难做到专心一致,而音乐欣赏需要专心地用心来聆听,学生不能做到也就不能很好地去感受音乐,逐渐会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良好的音乐欣赏课堂氛围。这种现象在普通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比较普遍,必须得到改观。

四、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采取的方法

就中职学校音乐欣赏的现状而言,课堂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这时候作为教育者应该思索下教学的方法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挽救这种颓废的趋势,是当下之务。在思索方法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喜恶来确定课堂的内容,第一堂课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时便可以用学生当下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来做素材。曾有一位教师就用了一首在学生当中广为流传的《死了都要爱》作为欣赏素材,学生都非常高兴,听完后便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高潮部分很有激情;也有的说:歌很有京腔的味道,高音唱得很轻松……于是教师便随着学生的回答思路给学生讲授了乐器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民族乐器的知识,学生听得都很认真,一堂课下来都没觉得枯燥。可见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的成功范例,有很多方式值得借鉴,必须跟学生的兴趣点相切合,找到共鸣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具体说,在欣赏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聆听法

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作品来感受作品的内涵,此时寻找作品的感情元素是主要目的,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聆听以后的感受,即使所说的感受肤浅,不着边际,也不要加以驳斥,而是启发他们进行交流,使各自不同的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升华。

(二)歌唱法

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动口吟唱,在动口吟唱方面中职生应当是善于表现自我的,在吟唱中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音质美、律动美、意境美,达到与作品中感情的共鸣。

(三)师生互动法

欣赏完一段作品,学生对之的感受都很深刻的话,可以师生合作试着演奏一段,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吟唱,若是纯音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一人演奏一种乐器,当然此时,不必在乎乐器的音准与不准,找到音乐中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听音乐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不会创作音乐,但是一定要会欣赏音乐,这种欣赏能力必须得到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要足够重视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于学生品行的影响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让中职学生踏出素质教育的一大步。

中职音乐教学方式探究 篇4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兴趣培养、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等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可以从一首歌曲的歌词着手, 让学生先分析歌词的含义, 感受创作歌词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以及创作歌词时的时代背景等,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生动地表达情感, 到底用什么形式最大限度地表达情感呢?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要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 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流行歌曲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到底他们对什么歌曲感兴趣呢? 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时代, 了解他们喜欢的歌星, 对上课前所要使用的曲目进行筛选, 从而让课堂和学生产生共鸣。

有一次,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 课前我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详细的课前调查,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 我精选了大部分同学喜欢的歌曲, 还遵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主动参与”的理念, 用“啦啦歌”律动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课堂, 学生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随着音乐跳着自己喜欢的舞蹈, 有的和着音乐拍手跺脚, 还有的默默沉思着。 看到他们脸上愉悦的笑容, 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我所设计的音乐课堂, 就让他们尽情享受音乐吧。

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是指音乐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一种愉悦, 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深入分析, 让他们分析歌词本身包含的情感, 然后让他们思考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采取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恰到好处, 最后选择合适的音乐表达方式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 采用多媒体形式开展音乐教学,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吸收音乐知识, 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增强音乐教育的愉悦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音乐教学, 是每个音乐老师都要学会掌握的一门技术, 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生动直观。 音乐本身是一门融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学科, 老师在向学生教授一些乐理知识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考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想象提供大量的素材支撑, 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 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为他们展示大量素材, 让他们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中充分地发挥想象。 还可以放映教学录像带, 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 听得清清楚楚, 这样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而且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二、积极创造学生参与的课堂

一旦有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 我们就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积极参与的机会, 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老师要学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 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一次给学生绘画作品的展览过程中, 我们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学生在感受我们提供的乐曲之后开展绘画创作, 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 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为下一步创作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图像。 这种教育方式, 学生不仅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了, 而且非常容易接受。 尤其是同班同学的或者是同龄人的绘画作品展览, 在某种程度上, 学生都爱看, 还可以知道别人心里的想法, 加深学生的欣赏记忆。

让学生学会评价, 可以使得他们在“说”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 为了提高中职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课堂评价, 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过程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 在中职一年级, 我们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 在这里, “真好听、我也喜欢”始终是学生得到的评价。 中职二年级, 我们一般可以学生互评为主, 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 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认知表现出来, 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点拨。 时间长了, 我们基本上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强化他们的优点。 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我们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 就可以及时跟小组成员或者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从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着手, 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从而打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让合作学习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开花结果。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需要所有从事中职音乐教师的老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究, 相信它必将给音乐课堂增添活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音乐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课堂增加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感悟, 通过音乐指导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怎样很好地把握音乐课堂, 和学生产生共鸣呢?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中职音乐教学创新方法初探 篇5

一、中职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设备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正常教学需要,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室除了一架钢琴和一套音响外,剩下的就是黑板,教师上欣赏课除了听听作品外,大部分时间只是讲授,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且很难保证音乐欣赏课的质量。

2.师资素质偏低,有待学习培训。自实施新课程以来,老师受训只有两次,学习时间有限。通过听课调研,许多问题出现在老师身上,老师唱不好,弹不好,没有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无从谈起。

3.缺乏钻研思考,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演绎课堂教学。不管是哪个模块,手段千篇一律,会给人“黔驴技穷”的感觉。常规的教学意念与教学线条禁锢着老师的思维,无法实现课标中提出的“感受体现音乐的美”。

二、中职音乐教学创新的建议

现行普通音乐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据一些调查问卷显示:很多学生不满足现有的音乐课,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渴望了解社会,渴望表现自己,渴望看看“自己人”的艺术,所以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针对中职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对中职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影响。正如奥托所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地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欣赏舒伯特时,笔者主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介绍,向学生进行时代背景教育,指导学生如何感受舒伯特的音乐及意境,分辨他乐曲各段落及其所表达的情绪。一开始笔者讲了许多舒伯特的生平记事给学生听,为学生创设了情境,随即放一段音乐。而后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给学生讲解他对舒伯特刚才那段作品的理解,这种放手给学生的做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具有的展现自我的表现欲望,在这个学生后,有几位学生都举手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分段赏析。学生踊跃发言,畅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达到让学生深刻了解乐曲内涵的目的。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实施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创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和一个表情,产生新的思维、新的创造。在贝多芬音乐的欣赏中,笔者也采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2.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感情、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伞与发展的过程。

音乐中的体验学习,其主要特征是听觉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它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音乐聆听和实践、操作等身体性活动产生的直接经验,以促进情感与共鸣、感悟与体会。相对于体验学习,认知学习以了解、掌握客观音乐知识和现象为目的。单纯的、没有情感介入的认知学习,使得学生总以一种隔离的目光审视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很难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需要指出的是:体验学习并不排斥认知学习,体验的过程一定会有认知的参与,一方面认知的伞面性和深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体验深度。另一方面体验的生成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在音乐教学中,怎样为学生提供各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产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是音乐教师应当重点解决和探讨的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丰富多样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自主产生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把教学、竞赛、探讨、辩论等形式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或多种新的艺术教育课堂形式(如活动课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地展开。在课堂外,教师应该将学校和家庭相结合,主动融入社会,借助外界力量和利用社区和周边环境开展音乐活动将成为学生音乐自主学习的发展方向与动力源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发展有特色的艺术课外团体,将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合二为一,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音乐氛围熏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外界力量推进音乐普通的课堂教学,可以营造“双赢”或“多赢”的教学氛围。

4.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课外音乐活动是校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情感及音乐的理解的平台。在课外活动中,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时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激发学生音乐的创新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中职音乐教学 篇6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其内涵十分丰富, 可分为基本层的人性, 发展层的理性和境界层的超越性。包括人文知识, 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核心不是能力, 而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的关怀。

2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学习兴趣和激情淡漠, 不思进取;处世态度消极, 不用心倾听, 孤傲自赏, 表达不流畅, 对人没礼貌;知识匮乏, 认为唐诗宋词过时了, 名著经典不去涉猎, 现代文学不够刺激;审美观出现了完全扭曲, 发现不了生活中真正的美;价值走向极度偏移, 精神上的追求匮乏到了极点。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 追逐时尚, 谈情说爱, 喝酒打牌, 可见, 此类学生的精神已麻痹, 理想抱负已明灭, 这不能不让社会堪忧, 这也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教育失策和悲哀啊!

3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依托中职语文教学

3.1 语文学科是基础

语文学科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各门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是母语, 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前提和保障, 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 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 起着奠基的作用。

3.2 语文学科是依托

语文这门学科对人的教育和影响是深远的, 主要是通过其中优秀文学作品来完成的。

(1) 文学是基础。语文,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 它具有多元的基本技能和浓郁的人文精神特质, 它的重要性并不只在于让你能够听说读写, 教你学会分析理解, 帮你掌握一两种操作技能那样简单, 而是他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各种能力、性格气质、审美情趣、人格修养、价值取向……因此, 语文课程要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充实文化底蕴, 要通过中外优秀文化作品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高尚的人格, 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 文学是情学。文学不是无情物,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文学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清人罗烨曾描绘古人讲说“话本”的情景:“说国贼等生嗔;说忠臣含冤下狱, 铁心肠也下泪;讲鬼怪令人心寒胆战;论闺怨让佳人绿惨红愁”。刘勰语: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瑞士学者阿米尔所谓“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即是对艺术感知的情感性的具体描述。因此, 我们教师应用文学的情愫来感染学生, 让其充满睿智、情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3) 文学是理学。文学是理学, 它往往把道理融入生活琐事, 编进故事小说, 写进戏曲散文里, 语言朴实, 形象具体, 通俗易懂。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 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 但却忘了他的住址, 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当天, 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顿悟:当我们终于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时, 却发现它是最无用的。从这风趣又包含深意的故事里, 我们学会了醒悟, 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4) 文学是神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我们饱览群书后, 说话时就能旁征博引, 左右逢源, 字字珠玑, 言之凿凿, 人充满了自信, 精神也更加丰盈而实美, 更重要的是, 自己受到大量文学作品的熏陶, 知识内涵提高了, 为人处世道德了, 审美情趣培养了, 人格魅力提升了。所以, 作为职教的语文教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挖掘语文课中出现的人文精神特质, 及时对学生进行精神的洗礼。

(5)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 但它也不等同于人学。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人类精神、道德、睿智、理念的反映, 它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以生活为依托。人类的繁衍与进步就通过文学传递来创造价值实现飞跃的。在语文课本中, 可以说,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人内心的表白, 真心的流露, 灵魂的寄托;都阐明了朴素深刻的道理;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情感。它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吐真情、铸灵魂来让学生的兴趣、习惯、性格、审美观、心理品质等人文因素得以养成。

3.3 语文学科是保障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有的是来自直接经验的耳濡目染, 但更多的是来自间接经验的感染熏陶, 而语文学科就是间接经验获得的最多最好的源泉。在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作品, 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里特征编排和选取的, 同时有老师的讲解引导, 所以学生的智慧、心灵、情感、情趣、价值取向很容易在语文课上形成, 可以说语文课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摘要:中职生知识的积淀、内涵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中职语文教学。本文试图从语文学科与提升人文素养的关系上予以阐释。具体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中职生的现状, 重点从语文学科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 依托和保障作用进行探讨, 为中职语文的人文教学领域开辟了一条可供参考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生,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中职音乐教学 篇7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人格品质, 更影响到所任职单位会计信息是否安全可靠的问题。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利用岗位责任或忽视岗位责任所造成的后果绝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更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1.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本保证

在会计工作中, 各种经济关系与之发生者必然的联系,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支配会计活动的进行, 讲求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会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履职尽责。其中, 诚信、守法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核心成分, 唯有具有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素质并具有符合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才能使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实现预定的会计目标, 相反, 则会发生一系列问题, 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譬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2001年在国内媒体上被曝光的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些上市公司在业绩上造假的案例;2002年世界知名企业美国安然公司进行关联交易, 将不确定的受益计入本期收益的案例, 都是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弄虚作假,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实例, 带给企业的损失和社会的影响都是触目惊心的。

2. 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特征的总和, 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明习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 以及质量重于形式的原则, 这些质量要求相互遗存, 共同对会计信息以致整个会计体系发挥作用。”[1]从中可见, 作为会计人员要保证自己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合理的、准确的, 就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工作的原则, 将自己的工作原则性起来, 不疏忽于某一个方面, 不能感情用事, 不能因人因事而异, 不能马虎大意不负责任, 更不能徇私舞弊, 要做到这些, 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 确保从自己手中所披露出的会计数据是真实的、有效的。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专业技能培养,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公德方面的德育课程内容, 但是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却很少。作为会计人员, 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 这样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说来是很难从自我觉悟中获得的, 需要学校的培养教育, 但学校教育恰恰缺乏这个方面。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没有获得足够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责任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和保密意识, 形成了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熟练的会计专业理论技能, 但在走向实际岗位后, 却忽视和弱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二是教材内容欠缺, 不利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应写入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教材中, 形成系统, 并占有适当的比重, 但从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会计专业的教材看,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零散, 大都以案例形式出现, 学生对于案例了解多, 对于职业道德知识和法纪学习了解不足, 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关联性的认知, 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学习认识的积极性不足, 所重视的是如何通过学校的考试, 获取合格成绩, 如何通过社会所设置的会计专业考试, 获取会计证, 并没有将如何使得自己的职业道德与符合会计职业要求联系起来, 因为在教材中缺乏这方面的内容, 这方面的考试不是“硬件内容”。三是教学方式落后, 局限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 教师以灌输的方式讲授, 教师的一讲到底的结果是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绝对不可能从死记硬背中获得, 因而, 也就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受到了局限, 效果不佳。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等道德情操, 使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 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重视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课程建设上多投放力气。可组织本校优秀教师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也可广开渠道遴选包涵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中职会计专业的优秀教材, 依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在专业计划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中逐渐形成, 通过课程学习的途径所获取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打烙印最深刻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更需要教材和课程建设作为物质建设上的必要保证。

第二, 转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对学生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中, 以讲授引路, 在讲授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以讨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烙印;其他会计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也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还应外聘或外请会计专家、学者到校讲课, 现身说法,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启迪。

第三, 重视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师德教育的直接实施和引导者, 教育和引导好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表现出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是会计师德礼仪行为规范建设的关键。培养和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达成的目标, 也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正己”, 然后是“律生”。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他们更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加强专业技能, 将德育渗透到每个课程之中, 这样才能达到教师传道授业的目的。

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到目的的。作为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 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品质, 使学生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都能遵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才能使我们的会计行业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玲.试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督[J].学问, 2007 (7) .

[2]王锦璋.浅析法人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月刊, 2001 (6) .

[3]杨晓华.中职学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 (电子版) , 2012 (8) .

中职化工教学浅析 篇8

中职化工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中学化学教育, 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在具体的化工教学中, 教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关键问题所在, 还要能够根据化工学科的具体特点来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时, 在授课之前,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此外, 在化工教学中, 教师还要能够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促进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此外,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教师要通过实训帮助学生不断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强化自身的业务素养,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走上实际的岗位时更好地将自己所学习到到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将现代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工教学要想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 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能够尽量多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 在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时,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 教师首先就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组织者的作用, 可以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再将学生们讨论的方案罗列在一起, 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要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充分结合生产实践, 营造出“化工环境背景”, 进行有效教学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 还要选取一些具有化工背景的场所进行实践教学。如一些实习基地等化工场所。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营造良好的化工环境, 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工环境中去, 这也有利于化工知识的讲授。此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效调整,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先进行实验, 这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相关的化工知识, 将实践和理论之间进行完美的结合。

在推动中职化工专业有效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实验资源在提升化工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要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实验资源来展开有效教学,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化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有效地提升化工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学生要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旁边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讲解, 还要将每一组的操作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准确。此外, 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这样可以不断地加快学生的操作速度。在操作时, 学生要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统计, 并且还要不时地进行检验等, 这能够让学生在每次的实验完成之后在一程度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总而言之, 在中职化工的实践教学中, 我们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此外, 在教学实施的环节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各个环节间的相互配合,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这样, 我们才能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把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化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从而有效地促成了更多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蒋丽芬.基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化工专业学习情境创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2) .

[2]刘付金文.职业学校教师如何从传统教学向学习领域教学转变[J].交通职业教育2009 (3) .

[3]王韵芳, 邱丽, 郝晓刚, 樊彩梅.提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S1) .

[4]陈亚东, 张慧波, 朱建华, 黄伟文, 彭振博.化工课程改革及与职业资格考试融合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5]张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技版, 2005 (1) .

内地西藏中职班音乐教学反思 篇9

关键词:内地西藏中职班,音乐教学,反思

一缘起

1985年起, 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在内地举办西藏高中班, 二十多年过去了, 这一办学举措增进了民族团结和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加快西藏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促进学生就业、人民致富, 以及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央决定, 从2010年开始在内地12个省市的4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内地西藏中职班, 学制为三年, 首批招生3000人。在所选的4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位列其中, 2010年9月, 首批98名藏族学生被迎进校园。

二相逢

根据所学专业及人数, 入学的98名藏族学生被分为2010届太阳能沼气应用技术1班和2班。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对其安排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音乐、美术、政治、电子等, 学校为此配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 笔者担任两个班级的音乐任课教师。

西藏内地中职班学生的报名、考试、录取工作都是由西藏教育部门组织的, 为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课之前, 学校对两个西藏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入学的98名藏族学生基本情况为:学生年龄差异大 (最大的1987年出生, 最小的1997年出生, 相差10岁) ;文化基础差异大 (有16位具有西藏高中或中职教育经历, 其余为初中教育经历) ;汉语水平差异大 (有约20位同学汉语水平较高, 能完全听懂正常语速的普通话, 有7位同学很少能听懂, 有8位同学根本听不懂) 。

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淳朴善良、热情勇敢。第一学期笔者对98名藏族学生进行了“音乐技能及兴趣调查”。在收回的8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笔者得到这样的反馈:一是其中79人在以前学校上过音乐课, 一周2课时。没有上过音乐课的有7人。2人没有填写。二是大部分学生爱唱歌、爱跳舞。尤其是爱唱藏歌、爱跳藏舞。三是不识谱。知道五线谱、简谱的学生比例不足10%。四是与汉族学生一样, 藏族学生更偏爱流行音乐, 其中有30%喜爱街舞。五是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音乐形式了解较少。

可见多数藏族学生入校学习前已有一定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的积累。这些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歌舞, 但对他民族的音乐形式了解较少。唱歌、跳舞是他们最快捷、最省时、最直接的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方式, 他们能从中获得愉悦与成功的感受;但是, 藏族学生多数不识谱, 不利于学习新的曲目。因此, 教学过程中, 应适量增加流行音乐部分,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三矛盾

自2010年9月至今, 内地西藏中职班音乐课已经开设两学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学任务的艰巨, 但是收获颇丰。

1. 语言环境混乱

藏族儿童在母语的环境中成长, 至小学阶段, 包括汉语文在内的教师大多数是本地藏族教师, 他们汉语水平不高, 直接影响了学生汉语的学习。学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主要使用藏语交流, 除汉语文外的科目, 多数教师都是使用藏语授课。到了中学, 师生之间虽用汉语交流, 但学生之间的交际、学习都依赖于藏语。而内地西藏班任课教师, 以本校为例, 除藏方派出的两名管理教师外, 其他都是汉族教师。所以, 课堂上只能使用汉语教学, 碰到学生不懂的字、词较难解释。比如, 在笔者的音乐课上, 藏族学生偶尔会用藏语交流, 而笔者却是局外之人, 非常被动。

2. 学科基础知识薄弱

藏族学生掌握的曲目很多, 但学习歌曲的方法非常原始, 即传统的“口耳相传”模式。听得多了, 自然会唱。藏族人在音乐上的得天独厚的敏感, 使得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地捕捉音乐信息。

虽然如此, 乐谱是音乐的可视化载体, 乐谱教学也是学习新曲目的一个重要步骤。乐谱上的信息丰富, 涵盖了一首乐曲的速度、表情、节奏、歌词、力度及作词、作曲等。但在我校的98名藏族学生中, 鲜有识谱者。离开乐谱, 学生只能凭耳朵来获取音乐信息, 这显然不够。会唱一首歌曲容易, 但要唱好并不容易。尤其在集体学习过程中, 乐谱能统一步调, 有利于教师分析、讲解歌曲细节。

3. 学习兴趣单一, 学习态度较差

藏族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与执著与生俱来。但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却有一定的心理排斥。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这批学生在古典音乐、西洋音乐方面的认知匮乏, 于是曾经试图给他们“补课”。结果是他们虽然喜爱新鲜事物, 但难以从古典音乐中得到审美享受, 甚至部分学生对此相当反感。学习态度方面, 部分藏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意识较差, 学习习惯懒散。上课常有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这些现象表明:藏族学生渴望拓展知识领域, 开阔音乐视野, 但对他民族、他文化存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偏见, 其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意识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尊重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形式和作品, 要改进对于音乐教学曲目的选择方法, 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的内涵。

流行音乐是都市化、电子化、网络化的产物。流行音乐动感和富于变化的节奏, 生活化和通俗易懂的歌词, 美丽的包装都极吸引青少年。有学者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青少年期是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 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 不能满足要求, 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他们能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 因而产生快感;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好奇, 羡慕并模仿他们, 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 而流行歌曲无论是演唱或是演奏均比较容易, 所以他们更爱流行歌曲。

四期待

1. 改善语言环境, 加强双语学习

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对各科学习的影响巨大。理想化的情况是任课教师能应用汉、藏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必将有效地创造交流平台, 帮助藏族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内地西藏中职班的任课教师可以学习藏语, 更好地与藏族学生交流。

2. 创新教学模式, 形成新颖的课程体系

考虑到西藏学生特殊的文化、语言背景, 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 既要重视单节课程的主题选择, 也要注重整体序列。唯有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地训练, 细水长流,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思维, 敢于创新。如在教学中融入模块教学法。笔者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 将课程分为歌唱、鉴赏、创作、乐理四大模块。以歌唱、创作为重点, 鉴赏、乐理为理论辅助, 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

3. 关注学习主体, 优化评价标准

现代教学理念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关注学习主体, 以生为本。

首先, 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喜好, 不歧视学生的审美品位。学生有兴趣, 就有学习的动机。从学生兴趣出发并不是盲从、滥从。不切合实际的兴趣仍是不能满足的。学生的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而课时有限、教学设施有限, 当学生的要求不可能实现或偏离了健康的审美价值时, 教师须担当起掌舵之责, 为其回归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引航。

其次, 应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从学生能力出发, 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教学生已经会的, 不教学生学不会的。学生在中小学就烂熟的诸如《黄河》《梁祝》《茉莉花》等歌曲、器乐曲, 即使提及, 也只能是概括和精炼。学生掌握不了的, 如五线谱、和声、过难的声乐技巧、器乐技巧等不应作为重点。

最后, 应从对学生的考评出发, 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评方式。教师需要的是既能测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水平, 又能衡量学生创新能力优劣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内地西藏中职班的音乐课程要有自己的特色, 就应该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例如, 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风格与民族的歌曲, 发表有自己见解的小论文等。期末考评方式, 一方面, 可参考课堂表现;另一方面, 也可参照校内外艺术实践情况。

五结束语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党中央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进西藏、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西藏班是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 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性格、语言、学业基础等方面, 与内地学生有许多差异和特点。这都需要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音乐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语言, 是汉藏人民友谊的桥梁。音乐课是藏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要以情感教学为投入, 以尊重文化为前提, 以学生特殊性为基础, 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策略为方式, 以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积极性为手段, 只有综合使用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何艳、杜亚松.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精神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 2000 (4) [1]何艳、杜亚松.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精神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 2000 (4)

[2]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4) [2]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4)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生活;阅读;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24-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四、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中职生学习差,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保留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中职化学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中职焊工,化学学习,实验教学

1 第一节课重要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限制, 导致现在大多数中职生的化学课基础较差,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辍学多年, 虽然以前学习过化学, 但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 必然造成对化学厌学, 甚至不学。这样对化学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让化学教师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应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中职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化学》这一门课, 对化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上课, 那么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应该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我的第一节课是从一起起焊工由于不懂化学的基本知识而引起的事故开始的, 从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事先从互联网上收集几组事故实例, 以课件形式的展示给学生。如:实例一:焊工在舱内及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中毒;实例二: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 引起爆炸;实例三:焊补装酸罐爆炸;实例四:焊补渗漏的酒精桶爆炸;实例五:焊补空汽油桶爆炸;实例六:离子弧焊健康危害事故。并对每一个事故原因详细的分析, 介绍如果我们学好化学就不会发生上述悲惨的事故。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化学, 并安下决心学好化学。只要学生对化学有了一个重新认识, 接下来的教学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2 结合专业课教学

由于中职化学的课时安排较少, 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一般能讲到第五章, 最多能讲到第六章。化学教学如果结合专业课, 那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学习和专研相关专业知识, 我主要学习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焊工工艺学》 (第三版) , 把其中的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一一列出, 结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化学》 (第四版) 适当调节教学安排。具体调节如下:第七章烃, 增加酸性氧化物与碱性化合物, 第五章重要的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 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在第七章中教学的重点是烯烃、炔烃。特别要对烯烃、炔烃与氧气的燃烧反应, 对于氧气不足、氧气适量、氧气过量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五章的教学重点是焊接中常用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第六章的教学重点是铝、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特别是铝、铁、铜的氧化物, 钛、铬、锰的实际应用。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主要是把各种有毒气体的中毒反应及急救方法, 详细讲解各种易爆气体的爆炸威力及爆炸临界点, 如何将易爆气体的的浓度降低到临界点一下。

3 注重实验教学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易引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它又是以实验为基础并在实验中发展的学科,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死板,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 以落实双基为目的, 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巩固, 重知识、轻能力, 这样教育的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能力差, 而且缺乏探索创新精神, 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标准, 必须加以改革。

3.1 从实际出发, 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教科书中实验的设计, 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内容的选择上, 首先根据内容来安排实验, 如教材烯烃中只有乙烯的制取实验而没有乙炔的燃烧实验, 根据焊接中气焊对乙炔的燃烧有很大要求, 所以可以模拟气焊来设计实验, 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铁的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

3.2 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

考虑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看, 中职生已经接触过化学, 但是对于化学知识仍然很陌生, 而实验会令他们感到新奇有趣。所以, 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内容, 安排了较多切实可行的实验。同时, 考虑到中职生的化学知识有限,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难度都有所限制, 选择内容基础、操作简便的实验,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学校的实际看, 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各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着差异。考虑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 实验的内容和操作都不宜过难, 特别是实验用品, 应选择简单、便宜、易得的仪器和药品。教材中的仪器, 仍以试管为主, 并使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代用品。

3.3 增加“错误实验”

由于一般的化学实验都按照教材中要求“中规中矩”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而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 甚至有些好奇心强的学生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实验, 而有些实验后果会很危险。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要求与不规范操作的严重后果, 可以演示一些“错误实验”, 如:氢气燃烧实验可以故意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然后点燃。这样可以提醒学生必须提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3.4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很优越, 对于一些“昂贵实验”“危险实验”“剧毒实验”可以利用视频、课件等形式教学, 这样既降低了实验成本有避免了一些有害物质的侵害。虽然效果比不上实际实验, 但效果还是大于“粉笔实验”

4 做一个幽默的化学教师

没有哪位学生会拒绝老师的诙谐幽默, 正如没有哪个沙漠行者会拒绝水一样。当然诙谐幽默并是想来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于是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如幽默大师、歇后语、读者等, 书看得多了, 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语言苍白。在课堂上也能让情境刻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改进、不断的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风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研交流, 2007, 3.

[2]吴艳芳.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8, 2.

[3]王芝灵.谈技校焊工专业的《化学》课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4.

上一篇:群众美术文化下一篇:国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