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2024-08-18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通用12篇)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1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 是为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普及性音乐课程, 既不像中专艺校那样培养尖子人才, 更不像中小学音乐教育那样讲授一些歌曲及基本音乐知识, 主要是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及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增强中职生审美情趣, 陶冶中职生高尚情操和提升自身修养。原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曾在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会”上曾经强调:“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 没有音乐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健康人生、抵御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加强美育, 更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育工作者, 笔者在教学中深切感受到音乐欣赏教学对中职生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也感受到要促进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发展, 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笔者从事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多年, 对上好中职音乐欣赏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当今社会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各类外来音乐形式的引入, 加之本土音乐创作日益繁荣, 形式呈多样化, 传播途径也呈多元化。一些新的作品创作出来以后被大小媒体, 包括书面媒体和网络大肆的宣传报道, 可以说手法多样。而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生正值标新立异、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龄。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教材去上课, 他们在上课的初期往往热情很高, 可是时间一长, 随着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知识相对深奥作品的推出, 他们的兴趣慢慢减退。所以, 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音乐课的内容选择和设置,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新近创作出来的或者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比如, 在欣赏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时候, 把它与流行歌曲《不想长大》联系起来;把经典流行歌曲《好汉歌》与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结合欣赏。这些都要求音乐教师平时多留心观察。还可以把即时流行、思想健康的音乐作品直接引入课堂, 开设专题讲座。比如, 结合以“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为代表的草根艺人的作品和故事, 既能够欣赏新作品, 又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 以此来激励学生, 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升华。另外, 本地区的民族音乐也可以适时引入课堂, 这些作品学生们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受到了父辈们的熏陶, 因此, 在某些时候会接受的更快, 认同感也会更强烈。

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 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共享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在非音乐专业班级开设音乐欣赏选修课, 不是让音乐成为学生的职业, 只是通过这个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所以应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 要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 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性。只有这样, 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把自认为完美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或是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按图索骥, 殊不知这会限制学生想像力的发挥, 最终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因此, 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 在教师科学而有效的组织下,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而构建优化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设置问题, 深入探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置问题, 以疑启思, 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应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可改变音乐欣赏教学中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 代之以学生对问题反复、持续、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 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给学生设置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题的品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引向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 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例如, 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 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动物世界的狂欢节吗?你们见过动物世界的狂欢节吗?”在欣赏作品前给学生们放映《动物世界》的片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听觉上的动物狂欢节”是怎样的?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让学生聆听音乐, 仔细品位, 认真体验。只有这样, 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教师设疑摆惑要难易适度, 生动有趣, 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引向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 使其敢想、敢说、敢创新,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 参与体验

情境法是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 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 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教师应创设情境, 参与体验教学模式, 使师生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设置的情境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教学的兴趣,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使学生有主动、直接的亲身感悟、体会和反映, 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欣赏的欲望。例如, 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 乐曲所表现的是江南水乡, 夕阳西下, 渔舟满载归航, 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可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 渔夫驾舟归来, 两岸垂柳轻拂, 渔歌互答, 若远若近, 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愉快的歌声、迷人的景象, 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感受。这时候再仔细欣赏古筝多种技巧 (如上下滑音、揉弦、花指等) 演奏出的《渔舟唱晚》, 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很容易体会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画面, 并得到美的感受。

因此, 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以开阔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领悟音乐真正的内涵, 在体验和探究中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现实, 理解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真谛。

审美教育是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核心

音乐欣赏课是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情感。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审美为核心, 从整体上科学而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艺术表现特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纵观当今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缺少的正是审美教育。因此, 笔者认为给缺少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中职生上音乐欣赏课, 应力求简单的知识技能教育与高度的审美教育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简化音乐知识技能, 尽可能地开展审美教育,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音乐知识, 为欣赏乐曲服务。欣赏是第一位的, 音乐知识是为欣赏服务的, 不要本末倒置, 应潜移默化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 了解世界各地、各时期的音乐文化, 从而陶冶情操、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譬如,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所描绘的景色, 即使不识谱的人, 也能准确感知。因为在聆听时, 他并不需要关注曲子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排列, 和声织体由哪些音符堆砌, 用什么速度和节奏进行, 而是直接捕捉曲子蕴含的情感。这一切都是一个健全的人与生俱来的对音响变化的通感在起作用。音乐给人带来的美感是不需要任何人来解释的。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张前说:“音乐既不能像普通语言那样说什么, 它是非语义性的, 也不能像文学那样在非直观的层面构筑想象的感性世界, 它是直观直感的, 它的音响美是对耳朵的直接呈现。”应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欣赏过程之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无时不在对学生进行美丑、是非判断教育, 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结构和审美价值取向, 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层次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音乐教学必须由理论教学向审美教学转变, 把握好审美教育这个核心。

音乐欣赏教育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更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比拟的特点, 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在培养中职生全面发展中的功能, 掌握时代的脉搏,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罗红玲.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 2002 (8) :92-93.

[2]颜华.绍兴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李蕾.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4.

[4]王勇源.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华章, 2011 (22) .

[5]刘丽.浅谈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J].中小学电教, 2011 (7下) .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2

【摘要】广西浦北县第一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缺乏艺术性、创造性。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我们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 中职音乐 教学 课堂 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在中职校园中逐渐枝繁叶茂。但当深入校园,亲自去触摸中职音乐教育时,却发现“繁荣”后面隐藏着奇怪的现象:音乐课充其量是一门作为“调节剂”的副科,上与不上无所谓,上好上坏无所谓;学生们听着、唱着“音乐”,却说“音乐课”没意思;音乐课外活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处于“放羊”状态。针对这些奇怪的现象,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

1.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人、名人、大师就是音乐爱好者。比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开普勒,建筑学家梁思成……数不胜数。

?タ蒲?史上,不乏科学家创造发明受益于音乐的趣事。如:18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完成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从小爱好音乐,受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他深入研究原子递增的规律,创造了“八音律”表。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与音乐也有不解之缘,华罗庚、李四光、钱伟长、梁思成等人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而弹奏钢琴,则是钱学森最感愉悦之事……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プ魑?一名音乐教师,其使命是以音乐育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今后自己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通过音乐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兼顾研究学生特点。例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县城、农村的孩子,他们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如果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理论化的内容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知识水平,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让教学内容顺利延伸到职业素养,就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只有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或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如以后的工作),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音乐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有目的的导向,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到音乐所带来的深刻寓意。

?ダ?如,在进行“西北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当地豪放、高亢、诙谐的曲风形成的强烈反差作为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设计,让学生领悟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和逆境中颓废、失望是没有出路的,为何不换种态度和心情?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不正是培养和树立坚韧、乐观品质的沃土吗?这种品质对长久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从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参与

新课标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令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是如何让中职生“参与”呢?十六七岁的他们具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再让他们去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而“参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筋”。

?ピ诮萄е锌山岷辖滩牧榛畋渫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比如在教材《二十世纪音乐--现代音乐》的活动与思考中有这样的习题:欣赏《水中倒影》,试将你听后的印象作一幅与音乐相应的“印象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印象,可以画画,可以用肢体语言,可以借用某首歌曲旋律自编歌词演唱,还可以用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重,需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设计兴趣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避免生硬的、繁杂的技能技巧训练,善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学用语、教态、表情都要与音乐相符,才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切实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主动投入到音乐美的体验和理解当中。

4.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4.1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4.2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4.3 在音乐欣赏教学

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5.加强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也就是音乐的德育功能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中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我在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先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色让学生了解,再选择了这些乐器的代表作,如古筝的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并给学生讲述了《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知音”的由来,从而引发学生在音乐中对高尚友情的共鸣。又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在讲述完该曲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讨论该曲的音乐风格,学生有了前期知识,讨论的很热烈,各抒己见,在音乐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振奋人心的音乐,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再次,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音乐课堂中仅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传统音乐欣赏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播放设备,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有选择地下载些与音乐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天空之城》、《老男孩》。这些影片中的歌曲学生大部分听过,却很难完整哼唱,所以在给学生观看完影片,了解歌曲的内容后老师再传唱歌曲,这样学生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再有抵触情绪了,老师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做好音乐课程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展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按照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但重要的是音乐科的成绩里应该没有不及格。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每个人哪怕是弱智者,都天生具有一些音乐感觉的潜能。教师应让良好的音乐评价带给学生自信。正如奥尔夫所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学生的音乐素质好或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发芽。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课程的精华,新课程的设计越出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引起教师的职能、观念、素质、方法等一系列的重新组合和分化,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重新塑造新型完美的职业形象;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程创新者;由教学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学业成绩评判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げ慰嘉南转?

[1]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2] 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09,(19).??

[3] 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 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HJ0〗E-mail:xdjyxx@126.com

http://

…………教改教研2014年6月第3期

优化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篇3

【关键词】中职 音乐欣赏课 审美情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125-02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不可或缺,是培养中职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中职学校通过实施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中职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的人格素养得以丰富,让他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心态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但是在实际音乐课堂中,多数中职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参与积极性都不高,认为音乐欣赏课与他们的主专业无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涯、学习生涯没有太大的帮助,可学可不学。对此,中职音乐教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中职学生参与欣赏课的兴趣,继而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帮助中职学生铺筑人生道路的基石。

一、以生为本,组织教学

兴趣是引导中职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旦中职学生缺乏兴趣,再有趣的知识都会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在开展音乐欣赏课之前,首先要“以生为本”,构建可以被中职学生所接受的欣赏课堂,从而让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得以激发。

(一)遵从中职学生的喜好,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在开展中职音乐欣赏课之前,首先要全面激发中职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让课堂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是落实中职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一步。因此,中职音乐教师在规划教学方案之初应考虑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喜好,合理选择音乐,从而充分调动起中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例如,很多中职学生都非常喜欢潘玮柏和周杰伦,所以在指导中职学生欣赏Rap音乐的时候,可以选择潘玮柏和周杰伦的音乐,如潘玮柏的《快乐崇拜》和周杰伦的《龙拳》。在指导中职学生欣赏中国风音乐的时候,可以选择许嵩的《清明雨上》和河图的《凤凰劫》等。而在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对歌词进行编改,以此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参与热情。长此以往,不但可以间接提高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曲子的理解。

(二)营造音乐聆听情境,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在音乐欣赏课中不能一味地播放流行音乐,也要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高雅音乐,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环节,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所蕴涵的意境,继而感受人生,培养自身的聆听习惯。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并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等。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高山流水》时,可以对他们提出问题:“用心感受一下这首乐曲所蕴涵的意境,每一棵草木、每一弯清泉、每一座高山、每一片流水,在你们的心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有的学生指出“巍巍乎志在高山”,也有的学生指出“洋洋乎志在流水”。可见,透过这类具有联想性和延伸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可以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形式多样,丰富内容

传统中职音乐欣赏课形式单一、模式局限性强,不但无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参与兴趣,甚至还会影响课堂质量。所以,变革教学手法,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这是当前中职音乐教师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视听结合,让音乐欣赏更加形象逼真。由于受到欣赏水平、想象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职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较大的“短板”。这时,倘若音乐教师不去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而是一如既往地沿用老套路,只会让中职学生越来越反感、忽视音乐欣赏课。所以,合理变革教学对策,导入视频资源,让中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欣赏视频画面,这样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想象能力,继而有效延伸他们的视野。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间接为中职学生播放这首曲子的MV,并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MV中人物舞动场景的带动下感受这首舞曲所散发的魅力,从而生出身体律动的想法。又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西洋管弦乐器时,可以为他们播放《彼得与狼》的表演视频,并在观看的同时向他们介绍西洋管弦乐器的特点,以及乐队的编排规则等,以此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底蕴。

(二)音乐比较,增强中职学生对音乐的把握。中职音乐欣赏课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欣赏旋律、意境上面,同时还要引导中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和声、曲调、力度等要素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让音乐欣赏达到更高的层次,加深中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在欣赏完毕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这部乐曲中首部单二段曲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主题的旋律存在哪些区别,在节奏上是否存在异同点等。此外,还可以选择不同载体的民歌交由学生欣赏,并感受一下两者或几者之间的音乐特征。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山歌和小调,并尝试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山歌多源于农村,句法简单、节奏自由;小调多源于城镇,节奏整齐、结构变化丰富等。通过这种“比较式”的欣赏方法,不但可以加深中职学生对音乐特征的了解,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丰富他们的音乐涵养。

三、课外延伸,提高素养

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除了考虑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外,还可以适当地融合其他学科,例如语文、历史等,这样不但可以丰富中职学生的知识底蕴,同时还能让他们的人格素养更加健全。

(一)让音乐欣赏与文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文学艺术的发展对音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现在的一些歌曲,其创作手法与文学诗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在音乐欣赏课课外延伸阶段,教师不妨将音乐欣赏与文学诗歌贴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歌词中所蕴涵的意义和思想,从而加深他们对歌词韵律的把握。例如在欣赏《蓝花花》时,笔者为了增强学生对这首山歌意境的了解,具体地讲解了歌词中“比兴”的表现手法。而在此基础上,笔者更将教学延伸到了《诗经》当中,并告诉他们《关雎》中的那句“关关雎鸠……君子好逑”用的便是“起兴”的手法。由此一来,不但促进了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而且还增强了中职学生的文学底蕴,从而让他们的情感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让音乐欣赏与历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记载了一个时期的历史,透过音乐作品可以间接感受到这段历史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及社会风俗。将音乐欣赏与历史相结合,不但可以更加全面地为中职学生呈现出音乐作品的风貌,而且还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代入感。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事先为学生交代出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视频纪录片,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而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旋律、结构、力度、速度等要求,继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部作品。

总之,在规划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时候要谨遵中职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实际学情,尽量选择中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此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勇于创造,获得美的感受。此外,通过对音乐艺术表面形式的展现和解读,还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情感,从而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启迪,让他们对人生产生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莉.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浅析[J].新课程,2013(7)

[2]王晓辉.关注人文,练就才华——论中职音乐欣赏课的人本化回归[J].音乐时空,2012(3)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4

实践证明, 音乐鉴赏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钢琴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建立重视欣赏教学的自觉, 将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其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因而我认为, 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师要依据班上学生的音乐修养,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计好音乐欣赏教学, 以此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中职钢琴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众所周知,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中职阶段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但是很多学生是从零起点或者低起点开始学习钢琴, 基础薄弱, 兴趣也不强, 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厚学生的音乐修养。我认为, 从改革和创新音乐欣赏教学环节入手, 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路径。

一、科学规划教学模式

规划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等工作决定着音乐欣赏教学的成败,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独到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快速地爱上音乐、爱上钢琴, 可以润物无声的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钢琴艺术的勤学苦练之中。钢琴专业教师不间断地引导学生长期欣赏高水准的音乐艺术, 可以拓展其音乐视野, 提升其对音乐的鉴赏与感知能力。所以,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素养、创新思维的培养, 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导引他们形成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价值取向的过程中, 使其自然而然地倾情于钢琴学习。

二、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先生认为:“有效的教学, 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目标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影响着教学效能。我认为, 钢琴教师制订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应当重视以下因素:

1)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简洁, 指向清晰。以往我们制订教学目标, 往往陷入大而空、中看不中用等流弊。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欣赏环节, 其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钢琴弹奏水平, 我们在具体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围绕这个大方向, 按照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提出明确、具体、简洁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曲目探索音乐要素与刻画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 体会具体作品的音乐技巧、人文内涵和演奏技能的运用, 借助对经典作品的赏析引领学生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激发其学习钢琴的主观能动性, 并为其学好钢琴提供能力支持。

2) 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具体来说, 钢琴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应围绕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等三个维度来展开, 但音乐欣赏教学环节更应强调三个维度的衔接、融合。

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为重点

情感人类社会复杂多变、多姿多彩的心理现象, 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也是钢琴艺术主要的表现元素。所谓审美情感, 是指“审美主体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对过去的体验进行了沉思、玩味、梳理和加工, 从而净化和升华了的‘第二度情感’, 它是一种既获得了鲜明形象的直观, 又超越了私人功利的, 纯净了的可供心灵享受的情愫。”审美情感对诸如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辩证逻辑和实用功利价值都具有超越性, 是一种开放性的审美眼光, 渗透着感知、理解和想象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情感, 活跃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 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 丰富、完善形象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经过思辨、提炼等过程, 审美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结合自我的审美经验, 创造出新的审美形象。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生活经验较为贫乏, 这些都会影响其对艺术的感知和表达, 在欣赏教学中注重审美情感、审美形象等能力的培养, 可以全面提高其审美修养、丰富其审美经验, 为其学好钢琴打下坚实的音乐审美基础。

四、因地制宜编制教学计划

准确分析学生状况、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是钢琴教师合理编制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 是我们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的重点。

1) 准确分析学生状况。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年纪小、基础弱、学习动机模糊。对这种状态的学习者, 要用关心、激励加以引导, 要用趣味性强、贴近其生活、情感状态的教育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2)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如今适合中职学校的钢琴教程、音乐欣赏教材还不多, 建议有责任、有能力的教师按照课改、课标的总体要求, 针对本校、本班级的实际, 整合、归纳相关资源, 编排出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做这项工作应当把握的重点是, 要有利于引导、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主动感受、体验音乐, 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 激发起知识、经验、情感, 唤起探索音乐奥秘、领略钢琴艺术魅力的主观能动性。

3) 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钢琴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第一要务, 所有的教学教学活动均不能与此偏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学时心灵的沟通, 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欣赏环节是情感的激发, 是心灵的碰撞,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模式、完善自我, 才能胜任教学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等新型角色, 才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丰富其感情、滋养其心灵的帮助。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中职阶段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 认为其钢琴教学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 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环节, 采取科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此为基础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5

本学期我所接到的任课班级基本都为16级刚进校的新生,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在传教音乐的同时,多适当给他们欣赏一些简单易懂的高雅音乐,以此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及音乐审美观。

一、本学期的授课内容要求:

1、课本选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里边的音乐篇,本教材大致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为必上模块,拓展模块为选上模块。

在上16级刚来学校的新生时,首先从基础模块中的第一单元音乐聆听与感悟和第二单元的美妙歌声。这两个单元是作为中职学生第一学期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音乐知识。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修养,得先教会学生如何去聆听音乐,如何感悟音乐,了解音乐的声乐和器乐的两大表现形式,知道音乐的情绪表现有哪些,这为第一单元授课的基本目标,时间为四周。

其次,在给学生适当了解中国民歌时,有时可以加一些本地的本土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识,从而达到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上到外国民歌时,介绍几首大家熟悉的外国民歌,然后了解到外国比较典型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的民族音乐视野。再次到学习音乐中的艺术歌曲和合唱艺术,这两块内容是特别是艺术歌曲,音乐课中最不好上也是最难上的知识点,这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和课件,多以一些视频和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最后把学生最熟悉也是最热爱的通俗流行音乐放在学期最后几周来完成,在讲通俗音乐时、多以对比、演唱实践教学法为主,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什么流行音乐适合听?什么流行音乐不适合听?什么音乐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什么音乐是消极腐败的音乐?什么是善乐,什么是恶乐等等,以此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辨别能力,增强素质修养。

2、本学期除了上16级的音乐外,还上15级一个班的音乐课,也就是15计算机(3)班,加上也带这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要比其他班多得多,本学期给他们上的是公共艺术音乐基础模块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以认识乐器、乐器演奏及器乐曲欣赏为主,由于器乐曲比较复杂,难懂,所以大多授课目标以认识乐器为主,多让同学们认识些民族乐器,特别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在上专业课上,本学期3、4月份主要上的是15学前琴法课,5月份16级新来校后接任的是16学前的声乐课。声乐作为专业课来讲,对学生的要求要高得多,不像一般般上音乐课那么简单,要学生认识到如何学会唱歌,怎么唱,如何去唱,必须要学生按老师的科学练方法去做,才能达到效果。对于声乐课本学期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学会科学用气,把声音大胆的放出来,进行完整地演唱歌曲,已算达到目标了,经过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大多数同学都达到要求。

二、教学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三、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声乐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根据不同情况选练声曲唱。提高学生的运气能力。在歌唱中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6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中职学校一般是以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对象展开教学,音乐欣赏课程至今在一些学校都未开设,即使在部分学校被设置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却没有被纳入考试范围。音乐欣赏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被轻视,造成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热情锐减等很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其现状特征以及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人数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保证,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有利条件。然而,从现阶段的中职学校的音乐师资来看,仍然处于匮乏状态,一些中职学校只配备一名音乐老师,全权负责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而且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技能都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教师甚至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与标准要求。

例如,一些教师仅能教会学生唱一些歌曲,然而对于乐器的使用以及旋律的构成都无从下手,教师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也十分有限,教学仅仅能够针对一首歌、或者一门课程,知识教育教学缺乏延伸。

2.中职教学特点决定对音乐欣赏重视程度不足

中职学校是针对学生的某一专业为培养对象展开教学的,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来到中职学校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忽视。教师在没有一个严格的考试机制的约束下,教学活动也缺乏一定的活力和约束力,音乐教学活动无法如期展开。音乐课程设置数量有限,有时甚至被无情占据,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彻底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了音乐教学的耽搁。

例如,由于音乐不是主课目,学校本身对这门课就没有给予积极地重视,没有设置一定考核考试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监督,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会受到影响,无心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不佳,等等。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甚至认为,音乐欣赏无非是一门欣赏类型的课程,已经处于一个有无均可的地位,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在这门课程当中。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在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非主课目,在不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仅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音乐教学通常与实际不相符,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言,在没有考核与考试机制的有效约束下,其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例如,一些班级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目标的指导,学生与教师都处于放松状态,整个一学期甚至仅仅学习了一到两首歌曲,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整个一学期学习了什么。

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有限,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中职音乐课堂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整个课堂沉闷一片,毫无生气可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着这样枯燥的环境逐渐暗淡下去,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由于教学设备不齐全,使得一些原本有声有色的音乐课堂无法展开,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青少年习惯于听流行音乐,实际的教学中的内容却不曾适应学生的胃口,没有开发出符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二、如何有效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1.培养教师,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从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水平出发,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还要培养自身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技能的基础上,音乐教师还要注意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丰富音乐教学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人文知识做好准备。

学校应该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从整体上提高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敢于创新,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感到厌倦,所以,教师要积极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例如,在没有正式开始一门课的讲解之前,不要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曲目的作者、作曲背景以及旋律意義,而是先为学生播放,先让学生自行聆听,经过反复的倾听,让学生猜测曲目的旋律特征,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向学生公布这首曲目的名字、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主旋律特征。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下,才能逐渐建立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自身的艺术天分。

3.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改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从教育教学机制体制方面下功夫。学校的领导以及教育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改革以往的音乐教学体制,多为学生和教师设置一些音乐欣赏教学课程,让学生和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音乐,去研究音乐这门课程。

还要注意引进更多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手段,使学生在一些乐器的陪伴下真实地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为只有在这些真实的音乐乐器的伴随下,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地被活跃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此外,为了丰富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活跃、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堂中的学习乐趣。

三、总结

中职音乐欣赏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看似是无关紧要的。然而,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知识项目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良药,学会欣赏音乐是对一个人的艺术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音乐研究,2002,(2).

[4]尹爱青.对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冷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2,(07).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7

一、我国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音乐教育, 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加忽略了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部分学校开设的民族音乐课程较少, 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音乐教师不重视对民族音乐的教学, 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所有的音乐教师都采用“灌输法”教学;教师具备的民族音乐素质不高, 更甚至部分落后地区严重缺乏音乐教师。

当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文化随之流入国内, 同时各种内容不健康的音乐也充斥着各级各类校园, 这些庸俗的音乐严重影响着当代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1]。大部分青年人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了解甚少, 陶醉于低俗的音乐歌曲之中, 对民族音乐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当代学生对国民音乐缺乏全民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解决方法

1. 激发中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 这一代学生基本上对民族音乐没有学习的欲望, 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必须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具体方式以民族音乐《走西口》为例[2]。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 需要将民族音乐与学生熟悉的通俗音乐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教师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走西口》时, 可通过曾经演唱过此曲目的著名女歌手龚玥作为沟通的桥梁, 中职学生普遍对龚玥比较熟悉, 让学生通过对龚玥的了解, 再欣赏龚玥演唱的《走西口》。因此, 通过这种方式, 大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教学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极其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相应地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能力[3]。分别通过讲授法、示范法、提问法和探讨法来进行实际探讨。 (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如教师讲授《南泥湾》时, 对音乐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 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南泥湾》是1943 年由马可的团队为三五九旅的英雄们创作的。然后学生通过教师对全曲前后两部分对比的讲述, 能够得知此曲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 后半部分欢快跳跃, 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教师利用讲授法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掌握。 (2) 示范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来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较强的直观性能使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活得真实感受, 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梁祝》时, 教师可以利用乐器实物、乐器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来让学生观察二胡乐器的特点, 有条件的话可以让现场聆听二胡演奏的效果, 在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从中体会到《梁祝》曲子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 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学习。 (3) 提问法。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不断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教授《茉莉花》时,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茉莉花》是的曲调是属于什么类型?旋律特点又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可知, 《茉莉花》是一种民歌, 是“鲜花调”, 音乐界称之为“近似音调”, 其旋律委婉, 波动流畅, 感情细腻。所以在提问方式下, 学生通过思考去了解音乐作品,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欲望和兴趣。 (4) 探讨法。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课下收集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二胡曲《梁祝》是写景、写人、写情, 还是表现一种悲痛、回忆、抗争的思想状态等等, 学生可通过课下对《梁祝》作品背景的了解,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教师可以对不同答案进行不同的解释, 允许多种答案共存, 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模糊性和宽泛性。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带动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激情。

3. 开展民族音乐社团活动

中职学生在校课余时间相对较多, 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展音乐社团, 把喜爱民间音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民族音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还可以适当的对音乐社团进行定期的民族音乐史讲座, 举办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活动, 将民族音乐教育充分融入到学生之中, 为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力提供了途径。

总结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是重中之重,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 以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教育的步伐, 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法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覃肖.试论中职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音乐时空, 2015 (11) :167.

[2]李福全.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音乐大观, 2014 (04) :129.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8

一、中职院校音乐欣赏教育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育和地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中职院校音乐欣赏教育发展现状很不乐观, 严重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推广, 不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 我国的中职院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职院校管理部门对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上, 而且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 个人素质不高, 学习目标不明确, 导致学生们对音乐欣赏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来自领导阶层足够的重视, 教师没有兴趣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教学素材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也缺乏一定的活力和执行力, 音乐欣赏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再者, 音乐课程的数量安排本来就有限, 有时候还被其他课程的教师所占据, 音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正常的课程安排, 很多学生的音乐欣赏教育被耽误了。

(二) 专业的音乐教师数量有限, 且水平参差不齐

中职院校往往占有的社会资源有限, 无法为教职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因而无法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前来工作交流, 而师资力量是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保证, 也是教学质量得以有效保证的前提。但是, 许多中职院校音乐教师严重缺乏, 甚至于很多院校都只有一名教师全面负责全校的音乐教育工作, 且音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无法高效的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工作。

(三) 教学目标不明确, 方法不科学

由于音乐教学本来就在中职院校中不受重视, 教学大纲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且在全校师生普遍轻视的前提下, 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探究。再者前文中已经指出, 中职院校音乐教师数量有限,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仅仅局限在完成教学任务, 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也没有注重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只是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似的罗列音乐理论或简单的放映世界著名的音乐著作, 对学生们在课堂下的打闹嬉戏置若罔闻。而且音乐教学往往与事实相违背, 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言, 再者一些偏远地区根本没有相应的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审美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二、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 充分认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同样没有音乐教育的中职教育更是不健全的教育。新时期的教育大纲应该是注重学生思想、审美、灵魂、体魄的全面发展, 在提升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艺术修养等的培养, 音乐教育尤其是音乐欣赏教育尤其是能体现出这种价值。因此, 中职院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都应该对音乐欣赏教育提起足够的重视, 更加关注中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并为之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为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二) 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

现阶段我们国家无论是传统的初、高中教育还是中、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且由于教育资源有限, 很多中职院校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 音乐欣赏教育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要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就要改革现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们的音乐基础和实际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和音乐词汇, 掌握基本的音乐规律, 初步解决学生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引导学生逐渐步入音乐的殿堂, 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另外, 音乐课堂要摒弃以前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推动中职院校音乐课堂的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和体验式发展,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三、结语

中职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是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 在中职院校中大力开展音乐鉴赏课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更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 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以我国中职院校的音乐鉴赏课堂开展为主要研究课题, 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探究了提升音乐鉴赏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希望对我国的中职院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 音乐与欣赏作为一门必修课早已经进入了各个中职院校的课堂, 成为中职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音乐欣赏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提升自己的艺术修为, 还可以给单调的课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但是, 纵观中国的中职院校音乐欣赏教育现状, 无论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与教师的的互动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研究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育在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音乐欣赏,现状,分析,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曼.提升中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效果的综合方法研究[J].音乐大观, 2014, 12:56-57.

[2]胡惠娣.浅析音乐鉴赏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美学价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11:193.

刍议中职音乐教学方式 篇9

一、通过创设情境学音乐

所谓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场景,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体验, 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学习, 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来讲, 情境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着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众所周知, 多媒体技术声像兼备, 能够比较便捷地设定具体的情境。比如, 在《多彩的民歌》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 把学生带入到欣赏各个民族音乐的具体情境, 从而使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彩多样以及美妙, 激发学生学习多彩的民歌的兴趣。

2. 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使用音乐语言创设具体的音乐情境时, 应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想象。比如, 在《动物狂欢节》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这段音乐, 然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该音乐中的具体场景并向全班叙述自己所想象到的场景。之后,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做出总结, 即该音乐所展示的场景大致是:凶猛的狮子、优雅的天鹅、可爱的小白兔等,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当把握时机及时给学生以指引, 让学生能够充分阐述自己的感受, 因为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赞美感, 渴望把自己的那份愉悦与兴奋的情感表达出来。虽然有些学生因水平有限无法充分表达出来, 教师也应当给予鼓励, 最后, 教师应在学生阐述的基础上作出总结, 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教学。

3. 通过形体创设音乐情境。

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创设音乐情境, 以丰富教学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在《国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如何用手语来描述《国家》,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歌词背后的具体情境。由此看出在此种教学方法中, 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以让音乐情境更加地生动形象。

4. 运用歌声创设情境。

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 常常会通过一定歌曲来表达自己感触, 伴随着歌声, 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进入到歌者所歌唱的情境中。比如, 在《常回家看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通过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使学生感受到亲情无处不在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感动, 以引导学生表述内心的所感所想。

二、让音乐联系生活

音乐作为认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既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当今社会, 不论哪一种音乐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明确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音乐、热爱生活。

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校园是多么地单调与乏味, 有了音乐, 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变得更加愉悦。比如, 上课前那响彻教室的歌声, 下课后那些肆无忌惮的歌声, 在这些歌声中, 既包含了浓浓的友谊, 又包含了深深的师生情谊, 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一首歌便可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所想所感。一首班歌便可以传递出巨大的班级凝聚力。唱着“我像迷途羔羊, 每当陷入迷惘, 你总是在我身旁, 指引正确的方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了;唱着“这些年, 一个人, 风也过, 雨也走, 有过泪, 有过错”, 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唱着“轻轻敲响沉睡的心灵, 慢慢展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更加奋力拼搏了。因此,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的作用, 用音乐来鼓舞每一位学生。

当然, 中职的校园有着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 比如, 元旦晚会、歌唱比赛,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也有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三、在音乐中培养情感

与其他课程相比, 音乐课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 对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将社会上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一种比较感性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得到政治方面以及社会道德方面的教育, 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音乐教学也存在一定的方法, 方法得当, 便会取得音乐教学的成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改善音乐课堂, 提高音乐课堂的有趣性, 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使学生体验音乐世界的美妙, 净化心灵世界。

综上所述, 笔者提出了三种音乐教学方式即是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注重培养情感。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的方法并非万能, 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必须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只有如此, 才能使音乐教育发挥出更大的成效,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心理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摘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 注重以学生为本, 转变自己的角色,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注重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 教师能否依据新课改要求进行音乐教学, 关系着新课改能否卓有成效。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将具体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培养情感

参考文献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篇10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 由点到面, 突出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 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针对目前学生中偏爱流行音乐的现象, 在欣赏课教学中, 以流行音乐作为欣赏教学的切入点, 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经久传唱不衰的优秀作品作为欣赏教学的范例, 如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崔健的《一无所有》、腾格尔的《天堂》等,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通过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要想让学生欣赏并理解音乐, 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起源和歌曲的创作。在作品的选择上, 就应多考虑那些既具有流行风格、学生喜闻乐见的, 又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这样既弘扬了民族文化, 又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如《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海民歌) 、《茉莉花》 (江苏民歌) 、《青藏高原》 (藏族民歌) 等, 这些民歌经过流行歌手的演唱别有一番风味, 学生特别喜欢。如果老师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听, 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更广泛领域的音乐文化, 特别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二、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做细、做精, 使欣赏课教学更好的体现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体现了教学的博大精深, 更是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是集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艺术性原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就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而言, 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精心的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的准备就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教师为上好一堂课, 要做许多必要而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备课”, 甚至还要“背课”, 就像节目主持人背台词一样。只有做到了“三备”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 教师心里面才有了“底”, 教授过程中也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精彩的导语串词。

艺术性原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 而且还要具有感染力。教师要想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 在导语的设计和内容的衔接方面必须严谨。精彩的导语串词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增强教师驾驭现场的能力, 更好地体现教师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3、精湛的教学技巧。

教学既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技巧。要想做一名学生喜欢并赖以钦佩的教师, 除了要具备较好的教学功底和亲和力以外, 在教学的技巧性上也应有所探究。即针对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做到让学生轻松学知识, 乐于学本领, 让他们感觉不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这就要求教师要肯于钻研, 精心挖掘教材和教法。做到日积月累。精湛的教学技巧直接影响课的教学质量,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4、精确的配合手段。

教师可通过网站或图书、声像资料等形式, 寻找对教学有价值的东西, 制作成教学辅助课件传输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又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我们应充分调动一切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精确的使用这些先进手段, 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如在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一边让学生们聆听教师对曲子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 一边观赏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 倾听抒情、典雅优美的旋律, 犹如身临其境。较好地体现了知识、想象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三、创造意境, 鼓励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音乐欣赏教学其本质是审美训练, 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便是对学生主体进行审美训练, 增强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相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 就应多给学生留有空间,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在欣赏管弦乐《蓝色多瑙河》时, 让学生边聆听音乐边舞蹈, 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拍子的强弱, 通过自己动作手势等表现圆舞曲明快、华丽、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 使欣赏的作品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欣赏因为有了主 (学生主体) 客 (音乐作品) 体之间的交流,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欣赏口味, 突出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精心的课前准备、精彩的导语串词、精湛的教学技巧、精确的配合手段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 做到了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巧。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认识基础、个性特点, 又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 使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开阔了视野、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 相信对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必将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有感 篇11

一、教授乐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音乐的要素是旋律、节拍、速度、音色、和声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笔者认为教给他们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和前提。笔者在开始的教学中,常放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曲调给学生听,如《国歌》、《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小草》等,同时穿插着讲休止符、切分音、节拍等一些音乐表现形式在作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有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会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

二、注意情感投入,引导自主学习

音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师生和音乐素材之间共同交往的过程,其中有音乐语言的沟通,更有音乐情感的交流熏陶。教师必须通过音乐美的具体事物以及鲜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美感,调动他们的心理功能,诱发其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感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受到陶冶,自觉地形成一种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内驱力,并与教师和音乐素材一起交融汇集,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歌曲《乡音,乡情》,是由晓光词,徐沛东曲,这首歌曲声情并茂地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乡音和乡情的由衷赞美。歌曲自始至终采用了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旋律,使音乐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笔者边用钢琴伴奏,边饱含情感地歌唱,第一乐段唱得十分深情,委婉地表达对祖国的挚爱;第二乐段唱得音调激昂,倾泻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使这首歌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心理上得到了感受,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所以就能饱含热情投入演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撷取精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现在的一些音乐作品存在着消极、庸俗的一面,会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交响曲、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等高雅音乐的能力和兴趣,提高音乐欣赏的品味,也可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撷取精华,把格调清新、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例如,郑智化的《水手》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自强不息。

四、重视发挥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音乐自身的艺术特点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契机地诱发、展现和锻造人的本质力量,激发人们去积极进取,并可使人们浮躁芜杂的心绪得以净化,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这对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笔者先给学生讲述贝多芬伟大而又坎坷的一生:他青年时期就遭受失恋、失明、后又失聪等一系列沉重打击,但他没向命运低头,顽强地同不公的命运作斗争,写出许多不朽作品,如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等。然后,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感受。这样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与品位,还培养了学生坚强的品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又如让学生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舒展优美、清新流畅的旋律,鲜明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进而使他们的品德、性情和生活情趣等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滋润,提高了人文素质。好的音乐是建造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斑斓的精神殿堂的最佳材料,是实现审美价值体验的最佳载体,能增强学生坚韧奋发、积极进取的生活斗志,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开阔胸襟、砥砺品行,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总之,音乐欣赏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提高音乐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塑造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会不断努力,上好音乐欣赏这门课,为学生较高素质的培养做出应有贡献。

内地西藏中职班音乐教学反思 篇12

关键词:内地西藏中职班,音乐教学,反思

一缘起

1985年起, 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在内地举办西藏高中班, 二十多年过去了, 这一办学举措增进了民族团结和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加快西藏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促进学生就业、人民致富, 以及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央决定, 从2010年开始在内地12个省市的4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内地西藏中职班, 学制为三年, 首批招生3000人。在所选的4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位列其中, 2010年9月, 首批98名藏族学生被迎进校园。

二相逢

根据所学专业及人数, 入学的98名藏族学生被分为2010届太阳能沼气应用技术1班和2班。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对其安排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音乐、美术、政治、电子等, 学校为此配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 笔者担任两个班级的音乐任课教师。

西藏内地中职班学生的报名、考试、录取工作都是由西藏教育部门组织的, 为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课之前, 学校对两个西藏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入学的98名藏族学生基本情况为:学生年龄差异大 (最大的1987年出生, 最小的1997年出生, 相差10岁) ;文化基础差异大 (有16位具有西藏高中或中职教育经历, 其余为初中教育经历) ;汉语水平差异大 (有约20位同学汉语水平较高, 能完全听懂正常语速的普通话, 有7位同学很少能听懂, 有8位同学根本听不懂) 。

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淳朴善良、热情勇敢。第一学期笔者对98名藏族学生进行了“音乐技能及兴趣调查”。在收回的8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笔者得到这样的反馈:一是其中79人在以前学校上过音乐课, 一周2课时。没有上过音乐课的有7人。2人没有填写。二是大部分学生爱唱歌、爱跳舞。尤其是爱唱藏歌、爱跳藏舞。三是不识谱。知道五线谱、简谱的学生比例不足10%。四是与汉族学生一样, 藏族学生更偏爱流行音乐, 其中有30%喜爱街舞。五是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音乐形式了解较少。

可见多数藏族学生入校学习前已有一定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的积累。这些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歌舞, 但对他民族的音乐形式了解较少。唱歌、跳舞是他们最快捷、最省时、最直接的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方式, 他们能从中获得愉悦与成功的感受;但是, 藏族学生多数不识谱, 不利于学习新的曲目。因此, 教学过程中, 应适量增加流行音乐部分,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三矛盾

自2010年9月至今, 内地西藏中职班音乐课已经开设两学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学任务的艰巨, 但是收获颇丰。

1. 语言环境混乱

藏族儿童在母语的环境中成长, 至小学阶段, 包括汉语文在内的教师大多数是本地藏族教师, 他们汉语水平不高, 直接影响了学生汉语的学习。学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主要使用藏语交流, 除汉语文外的科目, 多数教师都是使用藏语授课。到了中学, 师生之间虽用汉语交流, 但学生之间的交际、学习都依赖于藏语。而内地西藏班任课教师, 以本校为例, 除藏方派出的两名管理教师外, 其他都是汉族教师。所以, 课堂上只能使用汉语教学, 碰到学生不懂的字、词较难解释。比如, 在笔者的音乐课上, 藏族学生偶尔会用藏语交流, 而笔者却是局外之人, 非常被动。

2. 学科基础知识薄弱

藏族学生掌握的曲目很多, 但学习歌曲的方法非常原始, 即传统的“口耳相传”模式。听得多了, 自然会唱。藏族人在音乐上的得天独厚的敏感, 使得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地捕捉音乐信息。

虽然如此, 乐谱是音乐的可视化载体, 乐谱教学也是学习新曲目的一个重要步骤。乐谱上的信息丰富, 涵盖了一首乐曲的速度、表情、节奏、歌词、力度及作词、作曲等。但在我校的98名藏族学生中, 鲜有识谱者。离开乐谱, 学生只能凭耳朵来获取音乐信息, 这显然不够。会唱一首歌曲容易, 但要唱好并不容易。尤其在集体学习过程中, 乐谱能统一步调, 有利于教师分析、讲解歌曲细节。

3. 学习兴趣单一, 学习态度较差

藏族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与执著与生俱来。但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却有一定的心理排斥。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这批学生在古典音乐、西洋音乐方面的认知匮乏, 于是曾经试图给他们“补课”。结果是他们虽然喜爱新鲜事物, 但难以从古典音乐中得到审美享受, 甚至部分学生对此相当反感。学习态度方面, 部分藏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意识较差, 学习习惯懒散。上课常有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这些现象表明:藏族学生渴望拓展知识领域, 开阔音乐视野, 但对他民族、他文化存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偏见, 其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意识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尊重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形式和作品, 要改进对于音乐教学曲目的选择方法, 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的内涵。

流行音乐是都市化、电子化、网络化的产物。流行音乐动感和富于变化的节奏, 生活化和通俗易懂的歌词, 美丽的包装都极吸引青少年。有学者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青少年期是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 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 不能满足要求, 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他们能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 因而产生快感;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好奇, 羡慕并模仿他们, 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 而流行歌曲无论是演唱或是演奏均比较容易, 所以他们更爱流行歌曲。

四期待

1. 改善语言环境, 加强双语学习

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对各科学习的影响巨大。理想化的情况是任课教师能应用汉、藏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必将有效地创造交流平台, 帮助藏族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内地西藏中职班的任课教师可以学习藏语, 更好地与藏族学生交流。

2. 创新教学模式, 形成新颖的课程体系

考虑到西藏学生特殊的文化、语言背景, 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 既要重视单节课程的主题选择, 也要注重整体序列。唯有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地训练, 细水长流,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思维, 敢于创新。如在教学中融入模块教学法。笔者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 将课程分为歌唱、鉴赏、创作、乐理四大模块。以歌唱、创作为重点, 鉴赏、乐理为理论辅助, 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

3. 关注学习主体, 优化评价标准

现代教学理念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关注学习主体, 以生为本。

首先, 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喜好, 不歧视学生的审美品位。学生有兴趣, 就有学习的动机。从学生兴趣出发并不是盲从、滥从。不切合实际的兴趣仍是不能满足的。学生的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而课时有限、教学设施有限, 当学生的要求不可能实现或偏离了健康的审美价值时, 教师须担当起掌舵之责, 为其回归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引航。

其次, 应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从学生能力出发, 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教学生已经会的, 不教学生学不会的。学生在中小学就烂熟的诸如《黄河》《梁祝》《茉莉花》等歌曲、器乐曲, 即使提及, 也只能是概括和精炼。学生掌握不了的, 如五线谱、和声、过难的声乐技巧、器乐技巧等不应作为重点。

最后, 应从对学生的考评出发, 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评方式。教师需要的是既能测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水平, 又能衡量学生创新能力优劣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内地西藏中职班的音乐课程要有自己的特色, 就应该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例如, 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风格与民族的歌曲, 发表有自己见解的小论文等。期末考评方式, 一方面, 可参考课堂表现;另一方面, 也可参照校内外艺术实践情况。

五结束语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党中央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进西藏、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西藏班是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 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性格、语言、学业基础等方面, 与内地学生有许多差异和特点。这都需要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音乐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语言, 是汉藏人民友谊的桥梁。音乐课是藏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要以情感教学为投入, 以尊重文化为前提, 以学生特殊性为基础, 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策略为方式, 以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积极性为手段, 只有综合使用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何艳、杜亚松.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精神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 2000 (4) [1]何艳、杜亚松.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精神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 2000 (4)

[2]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4) [2]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4)

上一篇:经济霸权下一篇:高校贷款风险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