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饰图案教学

2024-07-20

中职服饰图案教学(精选10篇)

中职服饰图案教学 篇1

服饰图案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 在专业课中占有重要的低位。通过服饰图案的学习, 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 提高服饰图案设计的审美能力以及在服装上的运用能力。通过对服饰图案的学习、进一步熟练和掌握一些设计形式法则和实践表达能力, 为以后的服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图案设计理论基础。服饰图案课程主要是系统地研究服装没计中的图案设计, 服饰图案对服装的美化作用, 以及服饰图案对服装流行与消费的影响等。

传统的服饰图案教学以学习图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如图案的概念、纹样的分类、素材的形式美法则等。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图案基础上, 而忽视了图案与服装的紧密结合。学生往往在学完该门课程后对服饰图案依然一无所知, 不知道怎样将图案运用到服装上, 即不懂得怎样用图案来美化服装。针对以上这种情况, 服饰图案的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服饰图案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为主。教师将图案知识“灌输”给学生, 但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学生对知识难以消化吸收。作为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设计的学生, 服饰图案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开课初老师首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 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 让他们从一无所知到了解服饰图案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除此以外, 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例如, 在教学中可采用主题联想法, 给学生拟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图案联想。比如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是“青春飞扬”, 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图案联想, 然后在针对学生的草稿进行评析,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服饰图案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二、授课过程中适量使用多媒体课件

服饰图案因其课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致使学生很难在封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最大程度的主体性, 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要适量的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服饰图案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完成后,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图片案例:比如国内外一些成功品牌的服饰图案展示, 或者是一些最新服饰图案流行资讯, 让学生分析研究设计师运用了哪些元素进行设计。这样不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会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服饰图案的目的以及该课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 学生在对比图片资料和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 会加深对一些著名设计师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思路的印象与了解, 这对学生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即使足不出户, 仍然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世界服饰文化领域的讯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服饰图案的学习兴趣, 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 同时对服饰图案也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使学生在非常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到服饰图案知识。

三、授课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服饰图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因此服饰图案的教学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等, 借此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因为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市场, 是客户, 他们的设计必须要迎合这些人的口味。在服饰图案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多给学生设置一些课题, 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课题的方向和难度。在课题的检验阶段, 应该让学生对文案的撰写, 草图的灵感来源、正稿的确定等都要进行详尽的阐述, 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投机取巧, 对现有图案进行抄袭和拷贝,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 学校和老师应该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一些设计实践。比如可以采用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方式, 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能及时的发现没有掌握的知识, 找出自身的不足, 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这样的教学不但使服饰图案教学从深层次上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能真正起到一种纽带的作用, 为下一步专业设计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过渡。

四、结语

新的时代对服饰图案课程有新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并作出及时的改革与调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不断创新, 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服饰图案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服饰图案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一共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个人意见, 探讨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服饰图案,教学方式,多媒体,实践

参考文献

[1]洪波.服饰图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洪波.服饰图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花俊苹, 罗飞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服装色彩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09, (12) .[2]花俊苹, 罗飞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服装色彩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09, (12) .

[3]任春.服装专业教学中教法、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8) .[3]任春.服装专业教学中教法、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8) .

壮族服饰图案探微 篇2

关键词:壮族;服饰图案;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壮族也不例外。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聚集的柳州、来宾等地发现的大量原始文化遗址,可以证明远在旧时器时代的后期,就有了壮族先民的活动。[1]从广西宁明发现的花山崖壁画到广西桂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的蚂拐节,再到广西红水河流域现存的师公舞,无不展现着壮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的传承中,服饰图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支。

服饰图案作为服饰文化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不仅能美化人体,也承载和沉淀着壮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从服饰丰富的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壮族先民“万物有灵”思想的传承,可以看到他们对自然界各类事物及自然现象、植物及动物的敬畏,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壮族服饰图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大致可以分类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自然物及自然力方面的图案;第二类为植物、动物类及以它们为依据衍化而出的图案。

1 自然物及自然力方面的图案

自然物及自然力方面的图案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日、月、星辰、河流、山川、怪石、溶洞等自然界亘古存在的事物;第二类为大自然存在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由于壮族先民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生产力十分低下,一切生产劳作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而大自然中出现的很多自然物(日、月、星辰、河流、山川等)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掌控着人民的生产生活。人们对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现象,及大地干裂、洪水肆虐、蝗虫满天等天灾束手无策。因此,壮族先民们认为有不同的神灵掌管着自然界的一切。

为了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要尽其所能地讨好这些掌管自己命运的神灵,由此出现了很多祭祀神灵的诗歌、舞蹈、图画等艺术形式。人们将表现自然物及自然力的图案绘制或刺绣在自己的服饰上,以期使自身成为神灵的一员或一部分,从而获得大自然的一些力量。由此出现了表示太阳的图案——太阳纹、圆圈纹;表示云彩、雷电的云雷纹;表示河流、山泉的水波紋、旋涡纹;表示山的齿形纹等。

2 植物、动物类及以它们为依据衍化而出的图案

植物、动物类及以它们为依据衍化而出的图案多来源于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壮族先民对自身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各种猜测,并从这些猜测中认定与自己最接近的或在生产实践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某一类植物、动物是自己族群的祖先或保护神,将这类植物及动物作为自己族群的图腾。由此可知,图腾观念直接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种族繁衍和物质生产。祖先的观念正是建立在种族繁衍的目的上,而保护神是为了更好地物质生产。因此,此类图案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祖先类,即种族繁衍类的花、竹、鸟、蛇等;另一类是保护神类的树、鸡、蛟龙、蛙、牛、羊、犬、鹿、凤等。

2.1 祖先类图案

(1)花。当人类还处在混沌时代时,宇宙间只有一团由大气结成的东西。后来飞来一只裸蜂,这裸蜂有钢一样的利齿,把这一团东西咬破了,出现了三个蛋黄一样的东西,一个飞向天上,成为天空;一个飞到下边,成为水——海洋;在中间的就是大地。大地后来长草,草上开了花,花里长了一个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的女人,这就是人类的始祖母——姆六甲。姆六甲受风而孕,撒了一泡尿,润湿了泥土。姆六甲拿起泥土按照自己捏成人形,后来就有了人……[2]

这则神话源于壮族《巫经》,从花中孕育而出的姆六甲是壮族的祖先。传说她住在花山上,满山鲜花怒放、永不凋零。每一朵花就是一个人的灵魂,谁家要生育,她便送给他们一朵,送红花就生女儿,送白花就生儿子。因而,姆六甲逐渐演变成了壮族掌管生育和健康的花婆神或花王神,又称百花仙子。

在广西红水河、左右江流域及桂西南地区,花王节(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要在育龄夫妇卧室门边设祭,用来祈求姆六甲保佑妇女儿童健康,祈求她多送花灵,使得一家人丁兴旺。因此,这些地区的壮族,背孩子的背带芯中心的图案一般都是大花。壮族很多地区妇女的上衣大襟、衣袖、围腰或随身携带的小包上也都绘制或刺绣有各种花卉图案,这些图案寄托了妇女们的殷切希望:生男育女,孩童茁壮成长。

(2)竹。《后汉书》的《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夜郎(秦汉时,在西南与中南相毗邻地区的一个强大王国)者,初有女子浣于遥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候,以竹为姓。

壮族先民之所以崇拜竹子,就是因为“竹能生人”,竹是人的祖先。在广西红水河一带的壮族村寨,长期以来,流行着“架桥补命”和“种竹补命”的习俗。

所谓“架桥补命”,就是在孩子出生之后,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举行一种仪式:将长凳(相当于桥)固定在地上,并在长凳前段(相当于桥头)的地方插上一支小竹竿,在小竹竿上拉上一条红线(这根线叫做“补命线”)至主房门口,让孩子从桥上通过。“种竹补命”,就是在屋旁或路口为自己的孩子种竹子,并请师公做法,祈求竹子赐福给孩子。“架桥补命”中,插在桥头的小竹竿有祈望孩子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经受得住风吹雨打的寓意。因此,竹子的图案多出现在背带芯及背包上。

(3)鸟。《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山海经·海外南经》说:“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日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这些对羽人的描述,说明历史上的壮族先民,认为自己是鸟的后人。

在《布洛陀经诗》中有一位男性创世神——布洛陀。“布洛陀”是壮语的音译,它有多个壮语释义,其中就包括鸟酋长、鸟头人或鸟部落的首领。[3]这说明布洛陀的原型是鸟类。因此,鸟被视为壮族的始祖。

在服饰上绘制或刺绣羽人的形象或在头上插羽毛、戴羽冠、穿羽衣,把自己打扮成为鸟的样子,可以得到鸟的祝福及具有的神奇力量。时至今日,馈赠友人的壮锦壁挂上出现最多的还是羽人的图案。

(4)蛇。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虫部》中曾提到:“南蛮,蛇种。……闽,东南越,蛇种也。”所谓“蛇种”,就是以蛇为祖先。至今壮族还有蛮支系,自称“布蛮”,分布颇广。

在《布洛陀经诗》中记载有:“吹风蛇进屋”,“蛇在猪槽互相追逐”,“青蛇缠绞在屋檐”。这是蛇生殖繁衍的暗示,人们尊蛇、敬蛇、祭祀蛇,在服饰上绘制、刺绣蛇的形象,目的就是人丁兴旺,种族繁盛。

2.2 保护神类图案

(1)树。在《布洛陀经诗》中记载:木棉的花开花落是进行农耕的依据,榕树能预报灾情,枫树能感应雷电。故每个壮族村寨都种有木棉、榕树和枫树。它们各自不同的功用与壮族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逐渐成为壮族人的保护神。

树图腾的产生,与壮族先民的巢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赖以巢居的树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高大粗壮,高大才能躲避野兽的侵袭,粗壮便于人们在树上生产生活;第二,遮风挡雨,只有枝繁叶茂,常年翠绿的具有巨大树冠的树木,才能有效地避挡风雨。因此,具备这两种特征的榕树和枫树是巢居比较理想的树木。人们在“树屋”之中,生儿育女,通过木棉树了解农耕信息,通过榕树和枫树了解天气情况,树逐渐发展成为他们的庇护之所,他们的保护神。于是,壮族的先人便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大树产生了亲近感、安全感和神秘感。树的图案也自然成为温馨幸福的代名词。

(2)鸡。在壮族民间传说《侯野射太阳》中,原先天空中有12个太阳,大地被晒得干枯一片,于是侯野射落了11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因为害怕逃到了海里不肯上来,致使天地漆黑一团,寒风刺骨。为此,人们便请公鸡呼唤太阳,[4]使人们得到光明与温暖,大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鸡起到了“逐阴导阳”的作用。现在,壮族服饰上绘制、刺绣的鸡图案逐渐引申成驱除邪恶、回归光明之意。

(3)蛟龙。蛟龙,在壮语里称为“图额”。“图”冠词,无意义。“额”在壮人心目中,是潜藏在水里特别是河湾与深潭的怪物,凶恶而残暴,诡异而多变,能呼风唤雨,毁坏村寨,于是人们便对这些凶猛的动物产生了惧怕,希望它们不要伤害自己。为了使“求安”愿望得以实现,他们认为必须“认亲”,把自己看作它们的“同类”,将这些动物的图案刻画在自己身上或绘制、刺绣在服饰上,让自己成为它们的一员,把它们作为自己的保护神,就会免于伤害。

(4)蛙。“青蛙叫,雷雨到”,在壮族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语。《布洛陀经诗》中记载,青蛙是雷神的儿子(有些认为是女儿),是沟通天上和地下的桥梁。“当人间需要雨水时,人们只要告诉青蛙一声,青蛙便对天空呱叫,雷王听到青蛙的呱叫声,就知道人间需要雨水了。于是,就把雨水洒下人间,人间就能种出好庄稼。”[5]在《布洛陀和姆六甲》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因此,服饰上绘制、刺绣青蛙与桂北地区每年举行的“蚂拐节”一样,人们希望通过祭青蛙,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保护神除了以上的几种之外,还有牛、羊、犬、鹿、凤等。牛、羊、犬是对壮族人作出杰出贡献的神兽。牛是壮族人心目中有名的莫一大王,曾战胜过邪恶的蛟龙,是个力大无穷的英雄;羊为贫苦的壮族人民带来谷穗,解救他们脱离苦难;犬从天上盗下了谷种,让壮族人得以生存繁衍;白鹿是种祥瑞之兽,一旦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盛世将至;凤并不是真实存在之物,而是人们将鸟和鸡提炼、升华后得到的一种理想化的神物,公鸡头、锦鸡身和孔雀尾的凤,成为了人们心中最完美的化身,这种神鸟不仅兼具鸟和鸡的一切神通,而且能通鬼神,甚至能传送天意,是一种祥瑞之鸟。将它们绘制、刺绣在服饰上,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富足。

壮族服饰图案经过长期的发展,经历了历朝历代的筛选和汇集,才形成现在的纹样。几经洗练,历经沧桑的壮族服饰图案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壮族文化的缩影和精华,是壮族社会发展的“活化石”,是历史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年鉴2007[M].南宁:广西年鉴社,2007.

[2]蓝鸿恩,王松.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壮族部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3]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農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篇3

一、传统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

从国内部分服装院校的教学大纲、教案、教材等情况的研究, 可以总结出这门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学习图案的历史、类型、结构形式、组织方法、表现手段、构图规律和设计原则等等。通过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审美能力和造型技能;培养学生针对服装的装饰意识和装饰技能, 深刻理解图案与服装的关系等等。

这种以二维平面图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层面, 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中, 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而缺乏对服饰图案的材料选择, 工艺处理方式等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缺乏对图案从设计稿转化为实物过程的感性认识。而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设计图案时, 只考虑图案造型、色彩等审美形式, 思维无法拓展, 不能根据市场流行趋势的具体情况和品牌风格等因素进行图案设计, 市场应变能力差, 不少学生毕业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再次学习和磨合。这是目前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存在的最严重的不足之处。

服装设计是一门各学科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学科。而有些服装院校将服饰图案设计归为基础课程, 甚至让不是服装专业方向的美术教师授课, 根本不能与其它服装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明显存在方向性的错误。因此, 对面料的二次处理而形成特殊图案的设计, 以及与立体裁剪紧密相关的立体图案设计就更没有涉及了。

二、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调整课程内容

根据服装企业对服饰图案设计人才的需求, 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 将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把服饰图案、色彩构成与电脑辅助设计 (包括Photoshop、Core DRAW、Illustrator设计软件) 整合成一门新的基础课程:电脑辅助服饰图案与配色设计。使之成为一门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学科,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服装行业、服装企业需求的服饰图案设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图案纹样最基本的造型、配色、构成形式以及形式美法则等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与实训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设计素质 (使学生能够根据市场流行趋势的具体情况和品牌风格等因素进行图案设计) 。注重培训学生使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服饰图案设计及配色、分色的能力。

2、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加实训课时的同时, 注意内容的精选与提炼。突破传统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改革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师传授设计知识与制作技能, 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简化一些理论教学部分的内容 (如图案发展概况、意义等文字性的理论内容) 。强化图案设计流程的培养和训练, 从写生到变化再到设计, 最后结合服装进行服饰图案的设计与应用。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同时可以将校企合作项目结合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 真正做到了教、学、实践一体化。

3、强调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结合

现代服饰图案的工艺非常丰富, 包括印花、绣花、手绘、喷色、珠缝等等。而手绘图案在效果图上有时很难体现, 配色也很麻烦, 而使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则高效的配色并直观的体现服饰图案设计的效果。可以自由的调整图案的位置和细节, 并能与不同款式相组合, 便于设计出多种效果提供选择。因此, 一定要将Photoshop、Core DRAW、Illustrator电脑辅助设计课程开设在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之前, 以便于学生在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上就可以很熟练的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图案设计。即能提高学生的图案设计能力, 又可以加强对设计软件的熟练掌握和实践。

4、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首先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师必须是服装专业方向的, 其次对服饰图案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设计流程, 对服饰图案的加工工艺也必须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服饰图案与服装设计、服装面料、服装工艺、服装结构等课程相结合, 从服装专业设计角度指导学生掌握了服饰图案设计与运用技能。与传统服饰图案教学内容相比, 增加了三维立体图案设计内容的讲解。主要是通过加强与服装材料学、立体裁剪课程的联系, 将面料的二次设计和立体图案设计融入服饰图案的教学中, 丰富和完善了服饰图案设计的教学内容, 并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5、引进校企合作项目结合实训教学

如今各院校都在加强校企合作项目, 但是有些只是停留在表面, 成立一些实习基地而已。并没有把企业项目真正引进并结合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因此, 老师应该在讲授完服饰图案基础课程后, 引进企业合作项目, 再组织学生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结合品牌定位、流行趋势, 现场分析讲解教会学生如何收集设计素材。然后回到课堂, 由老师分析讲解如何将收集到的素材提炼为设计元素, 如何将写生收集的素材依据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变化设计。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分组探讨等多种综合教学法来指导学生反复设计、修改, 定稿后再把设计好的图案应用到企业项目的服饰图案设计中。这种综合实训教学方式, 即让学生懂得了一个项目如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流程, 又提高了对该流程的设计与技术等能力, 取得更好的教学目的。

我院通过以上五点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实践, 全面提升了学生对服饰图案的理解,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并提高了他们的服饰图案设计能力。当然我们这种改革实践的做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总之,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改革应该与时俱进, 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系列课程的建设。为培养适合服装企业需求的服饰图案设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建.服饰图案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陈建辉.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3]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鉴赏 篇4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服饰 图案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42-01

在湘西少数民族中,服饰图案是人们交往中首先指认的目标,服饰上的传统纹样往往具有特殊意义和强烈的族群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体现群体意识、标识族群文化、协同族群管理的作用。同一风格款式的服装以及同一风格的纹样主题是身处这一民族文化内的人们必须无条件接受的。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的题材主要来自于十分熟悉的大自然环境中物象的模仿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记录和表达,对其造型图案进行大胆的变化和夸张的艺术处理,只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使之不受自然界中固有形象细节所约束。在平凡的劳动生活中孕育和发展的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寄托。

1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是一种浪漫主义艺术,采用的图案含蓄地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她们期望借助使用造型中的动植物纹样,占有它们的美和灵气。如鸟纹的应用既是出于对他灵巧健美的形态的欣赏,也是由于羡慕它自由飞翔的能力。通过对鸟的各种形象的传神刻画,创作者的感觉、情感、愿望、要求都在这方寸之间得到了表现和传达。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服饰图案中还展现了他们想象各种动植物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战胜自然界的灾难,战胜疾病等,并希望借它们的超能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所不能企及之处。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动植物题材的选择不仅注重外在美还考虑所蕴含的美好含义,并将其与人的品性相互关联。如龙能保寨安民,蝴蝶是族群始祖,姬宇鸟美丽善良。

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服饰图案中还有很多记录着祖先社会和历史的主题图案,比如“高山”、“河流”、“城池”等,都无不鲜活地描绘着祖辈们为了生活所进行的悲壮迁徙史,这些图案被视为土家人和苗家人的历史传承。这些图案对于没有文字的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来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重要,充当这文化符号的功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随着民族间文化的不断交流,汉族图案也以各种方式传入湘西并为湘西土家苗家人所接收和喜爱,特别是我们这代80后的人,基本都已穿汉装。在现代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服飾图案中融入了很多汉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中的一些传统图案,如云、石榴等纹样。

2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的美学分析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在艺术上满足了人们审美的精神追求,我将从湘西土家族苗族的造型结构、装饰图案结构、色彩等方面表现出的审美观念、美学原则等做更深一部探讨。

2.1 图案的造型美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从造型上看,他们要求图案完美,如白领苗肩部的“窝妥”几何纹样,外形饱满而流畅。他们在图案的构造上,采用一些相互对称、以中心、分割等构图方法.将以生活中有关的动物、植物、一些图形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生动而又活泼。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还充分运用了现在我们所学的二环连续,适合纹样等构图形式,他们设计时以把每一块画面当成独立的空间,随行而设计的图形饱满而富有创意。如他们会直接在画布上任意画一个图案,然后在图案的周围画出他们想象中一些不规则的图案。土家苗家妇女总能根据新出现的形状设计出新的图案,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又如中心图案是一条蜿蜓起伏的长龙,龙身两侧形成的弧形区域内,则随机填充一些小型图案,如卷龙、飞鸟、青蛙、游鱼等,而鸟翅、鱼身则做适当的变形或增添花叶等内容一适应需填充的区域。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表现的特别自然,通常他们都是对物体都是评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充分的想象进行对大自然的各种图案塑造。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发挥想象力,对客观物象加一提炼和概括,或进行形象的在创造,从而创造出各种合体纹样。常常可见一些物象解构并重新组合而成的奇花异兽,或在物象内部添加其他元素,使其特点更加明确,形象更优美,形成有趣味的形式感。这些图案经过一代代土家苗族女子的传承和完善,提升了民族整体的审美水平,是她们自由创作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2.2 图案纹样的装饰性

湘西土家族苗族图案的色彩是十分丰富的,这与他们生存背景也是十分和谐的,首先,用色与居住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一般以深蓝,黑色,作为他们衣服的最底色,以浅色的颜色会镶嵌在服饰的衣袖边,卡要边、裤脚边等来装饰整个服饰的美感。他们在用色方面没有过多的讲究,例如,我们小时候最长听见的:“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还会在运用图案的色彩方法上,逐渐的向一个方向或者向很多方向推移,使图案看上去有一种运动的感觉,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力。

3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图案是几千年劳动人们的智慧与结晶,他们的创造为我们今天所学的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启示。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在图案上重于形的表达,这种想象突破了规则中的框框条条,发挥了人们的自由想象,超越了现实的界限,以至于留传至今还依然闪耀夺目。这些图案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我想不管在很久的以前还是我们以后的将来,他都是我们民族共同的需求和理想。而这些审美的观念和表意性,往往总是在影响着我们的艺术设计,如果我们运用现代人的视角,会更加对少数民族图案表意性作更深的探究,那么一定会产生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因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美好祝愿,都是我们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不仅仅是中国民族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目前我们所关心注意的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如何去继承,延续等诸多问题发考虑。要想把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笔丰富的遗产继承下去,我们就应该寻找结合其发展它,把它的特色转化为我们现代平面设计的资源,把传统具有民族型的特色向现代化转换,是我们21世纪值得考虑并实行的一个只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郭廉夫.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2] 杨昌国.穿在身上的史诗图腾一论苗族女性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1992.

[3] 杨昌文,何晏文.苗族服饰分类浅谈[J].贵州民族研究,1988.

[4] 徐清泉.中国服饰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中职服饰图案教学 篇5

1 传统服饰图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服饰图案课程是所有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对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固定化, 教学内容千篇一律, 都是要求学生对某种物体进行手工临摹, 然后经过加工得到不同形状的图像。这种教学方式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 对服饰图案课程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 而老师在服饰图案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未结合当前社会的时尚元素, 导致整个课程内容枯燥无味, 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从而失去了听课的动力。在课后习题方面, 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形体塑造方面的练习, 有利于学生基本功的巩固, 但是在自主设计方面有所欠缺。服装设计最主要的在于“设计”二字, 如果缺乏设计、创新的能力, 那么服装设计将毫无特色, 不具备实用性[1]。

2 项目教学法在服饰图案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服饰图案课程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 在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 老师会为学生布置单独的项目作业, 由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完成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完成项目。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不仅可以营造“探究、合作”的氛围,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 项目教学法在服饰图案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强调服饰图案设计的重要性, 结合服饰图案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 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 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最终确立了“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标”的教学理念。首先, 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 提高学生的基本服饰图案设计能力;其次,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将项目实践教学引入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当中, 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发挥;再次, 将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比赛引入服饰图案设计课堂中, 让学生将课堂当中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将所设计的方案经过实际考验, 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3.1 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 即直接从企业当中引进实际项目, 让学生在校园之中就了解到企业实际项目的具体情况, 从而使学生更早地适应企业项目开发的气氛。整个项目实践流程为:从企业中直接引入项目———学生自主制订计划———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寻找资料———项目成果展示———教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 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企业项目, 在类型以及难度上都要合适, 如果类型不匹配或者难度太高, 将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进行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时, 可以为学生选定一个企业项目,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企业现场以及市场当中进行市场调研工作, 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把握好市场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项目实施方案。学生按照所制定的方案认真进行设计, 将设计好的方案上交给教师, 由教师与企业设计人员共同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的设计方案比较优秀, 实用性比较强, 获得教师与企业设计人员的一致认可, 那么在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可直接投入实际生产当中;对于设计得不够好的, 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予以改进, 再投入实际生产当中[2]。

3.2 课程竞赛

课程竞赛是将比赛项目引入课程当中, 由比赛主办方选定题目, 学生共同参与。由于比赛项目的题目一般是由主办方直接拟定, 所以并没有实际企业项目。在比赛项目当中, 学生们可以发现其他学校学生设计的优点以及自身设计的缺陷, 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专业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设计水平。在某次服饰图案课程教学中, 教师引入了中国花样图案设计大赛, 邀请主办方来为学生宣布比赛的主体与规则, 对比赛过程进行监督, 并对设计作品进行点评, 及时指出设计作品的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3 模拟设计

模拟设计是指没有实际企业项目, 模拟出某著名企业的运营方式与设计风格, 然后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在服饰图案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某著名企业服装设计师”的身份, 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研, 按照所假设的品牌进行服饰图案设计。而后独立制订计划, 按照计划的方向和进度进行自主设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鼓励与引导的作用,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服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服装的质量, 还要做好服饰图案设计等细节工作。因此, 可将项目教学法用于服饰图案设计当中, 提高学生的服饰图案设计水平, 为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对服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化服装设计不仅需要注意服装的款式要求, 还要注意服装设计的实用性以及表面图案的搭配。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服装设计细节的体现, 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传统服饰图案教学的问题, 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服饰图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服饰图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为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服饰图案课程,项目教学法,作用,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孙晔.“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 2014, 29 (04) :337-339.

[2]王利娅.从中外高校对比谈《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4, 43 (05) :105-106.

中职服饰图案教学 篇6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除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外汇收入外, 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年来服装职业教育作为职业美术教育的重要学科专业, 为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源源不断地输出了大量人才。服饰设计在职业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多年来学校根据服装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 结合服装生产的产业规律, 本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可用之材, 把多年教学的心得体会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教学上设置了《关于服装服饰图案的设计》的课程, 几年的实践证明,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教学的路子走对了, 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不少服装厂, 电脑绣花厂、印花厂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服装装饰设计人才。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的信息表明, 掌握了这门技能的学生, 多数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表现是肯定和满意的。这表明了, 社会对职业美术教育发展道路的认可, 教学方向是正确的。而从用人单位的情况来看, 他们对这类专业人材的需求还是很旺盛,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 只要能真正潜下心来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 走出校门后再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就能独立完成一整套的设计技术要领, 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磨练, 他们必将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并取得日后发展所必需的动力,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才智和力量。现就针对服饰图案的设计提出几点看法。

1 服饰图案设计的探讨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 是装饰性和使用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 服装图案就是这种美术形式的完美体现。它是自然的浓缩和智慧的结晶, 以丰富的色彩、独特的构造来达到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召力, 借助服装这个载体充分表现出来。如果说服装是一种文化, 那么服装图案则是这种文化的载体。那么服饰图案设计的用途是什么呢?它在服装生产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呢?人们常说“衣食住行”可见穿衣在人们日常生活时的重要。在远古的时候, 人们就已经懂得用各种美丽的兽皮或各种贝类等等来装饰自己的衣服, 这或许就是最早的服装服饰了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 便会在衣着方面考虑得更多,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所以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一件服装的构成, 除了面料、颜色、做工等等之外, 再者就是图案的装饰了, 尤其是童装, 图案装饰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志、图案绣在胸前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整套服装的档次也随之提高、增色不少,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套服装的价值提高了。这个例子说明装饰图案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到底如何设计整套服装的装饰图案, 怎样的装饰图案才算是成功之作呢?其实说到底, 服装的装饰图案就是通常人常所说的服装设计的一个组成部份, 它事实上只是平面设计的一个分支, 它的构成要案一定要与服装的款式、面料及颜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而不能款式走款式的路, 图案走图案的路, 最后只是将二者硬性的拼合上去, 这样的话势必造成一件服装最终的不协调, 成为一件不成功的产品, 而这样的设计非但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反而使整服装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那么, 服装服饰图案的设计该从何入手呢?首先, 它一定要以服装的款式为依托, 再辅之以各种设计的技法, 结合市场的需求来进行。

2 服饰图案设计的教学应用

职业美术教育教学中, 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事物的跟踪关注能力极为重要。通过服装图案设计的教学实践, 在指导学生应用能力方面, 我们在教学设置上, 把服饰细分成男装、女装和童装, 现对图案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2.1 图案在男装设计中的应用

近几年男装的特点是向着更休闲、轻松、随意的方向发展, 图案设计的题材广泛, 包括旅游内容、航海内容、各种军事内容、运动休闲装, 对明星偶象的模仿, 回归自然等等, 表现手法更趋多样化。同时, 服装也有一种性别互换的趋势, 即男装向女性化、女装向男性化转换。

2.1.1 印花图案

印花图案在夏季男装中的出现率较高, 在服装上印上多款显著的色彩图案或是不同的色彩和变化, 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表现出人们对大千世界的一种兴奋和憧憬。

2.1.2 朋克图案

朋克风格是从下到上流行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朋克族们拒绝权威, 提倡消除阶级, 其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 更是一种对时尚和时髦的抗拒和反叛

2.2 图案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 女装图案有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如题材的多元化, 包括怀旧的设计装饰性很强的设计、少数民族和民间传统设计。

2.2.1 清纯风格

人类对于童年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使舒适放松成为现代人的渴望和追求柔和阳光下的水色, 与大自然森林色调相配时发出缕缕的清香, 变得鲜艳轻盈。

2.2.2 多元文化

对于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 地球已经小到只是一个村落, 多元文化的集合正是当今世界的写照, 多民族、多肤色,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大拼盘。在服装的世界里没有色彩跳跃、充满对外来文化的拒绝, 有的是各青春活力的图案和配色。

2.3 图案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

男装的款式应体现其阳刚之气, 女装 (套装、裙子等) 要体现其秀美、柔顺的气韵, 而童装则应着重表现出一种稚拙之气, 一套童装如果辅之以各种色彩艳丽的装饰图案, 那么它很有可能就不是一件成功之作, 在市场中也就得不到它所应得的位置, 童装的装饰设计一方面可根据它的款式, 大小和男女之分, 尤其是宝宝装就更为通用了, 所以, 在设计时, 如有男女之分的款式, 我们所设计的图案就应有所区别地加以发挥。

2.3.1 卡通内容图案的应用

现代的儿童是伴随着卡通片成长的, 众所周知, 与儿童相关的产品只要有了卡通的意味就会有一定的市场。现在有很多的童装企业都注意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如喜洋洋与灰太郎卡通形象的应用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2.3.2 抽象图案的应用

童装的图案设计多数以具体图像为主。实际上儿童对抽象图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应适当加以引导, 这样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有人曾经说过成功的设计师是成功的推销员, 这说明了设计在整个生产领域中的重要性。传统与现代, 东方与西方的文化, 时间与空间的感觉都应在设计作品中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设计作品应该是在表达、倾述某种意念, 传达某种感受和情感, 现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服装这一媒介传达给每一个人, 作为职业美术教育, 我们不应当绝对划分纯艺术与商业艺术, 作为纯艺术, 它完全可以按照各人的意愿去创作, 可以很自我, 而服装装饰设计作为商业设计中的一种, 则要根据美术教育和客户的要求, 在这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去创作,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所设计的作品就不存在艺术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商业艺术要比纯艺术更不容易创作, 商业艺术要面对社会和面对大众, 它要把握社会和时代的脉博, 了解社会的状况和需求, 它是为大多数人而存在的。

以上所谈的只是在多年的职业美术教育中的一孔之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信职业美术教育这棵小树将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

参考文献

[1]陈建辉.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第一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2]曹耀明, 张秋平.服饰图案第一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彝族服饰图案文化意蕴探究 篇7

这是所提及的“事”,是指彝族文化习俗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尤其是指彝族的传统节日;而“典”,则是指彝族流传至今的具有纪念意义和教化功能的典故,彝族崇尚典故,并以典故教化于人。

彝族是古代生活在陕甘青羌人的某些支系南下,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与西南的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1]。同时,彝族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彝族先民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繁衍生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侧影,追溯民族服饰的演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文化习俗发展的印迹。

彝族文化习俗除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也在服饰当中以图案的形式得以体现。勤劳的彝族妇女善绣,用灵巧的双手,绣出精美的服饰图案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自我情感的表达。在这些服饰图案中,许多题材来源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脍炙人口的典故。如在彝族火把节中,“踏歌”是彝族人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尤其是彝族的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在这天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以节日靓装来吸引对方的注意,物色意中人。因此,火把节这一天对于大多数彝族人们来说,是非常让人难忘的。许多彝族妇女为抒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寄寓美妙的情思,常把“踏歌”的场景绣在服饰上,图1案中的小人物手拉着手,人物的造型虽然简单,但却洋溢着幸福与欢快表情。此外,古老的彝族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这些典故塑造着彝族人们的民族性格。一些耐人寻味的典故,在彝族服饰的纹饰中常有所反映。如红河妇女胸襟和衣袖上的图案及所镶饰的细银泡,据说出自一位美丽聪明的姑娘反抗包办婚姻的典故,因此,穿镶花边的衣裤成了彝族少女争取自由幸福的象征。另外,大理、巍山和弥渡等彝区,妇女佩戴一种直径约20cm的圆形毡裹背,上面绣有意为“蜘蛛”的圆形图案,相传是蜘蛛织网遮掩洞口,营救了兵乱中的姑娘,因此姑娘们便绣蜘蛛图案于服饰,以此表示不忘蜘蛛的救命之恩。

2祈福纳吉

所谓“祈福纳吉”,是指祈求福祉,接纳吉祥。中国服饰一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彝族服饰中,许多图案具有祈求福祉、驱邪避祸的象征寓意。

巍山、弥渡等地的妇女所用的裹背上绣有两个黑色的方形图案,据说这是两只眼睛,可以防止妖魔鬼怪从背后偷袭,有保平安的作用。乌蒙山威宁女童帽上所绣的图案花纹以及所缀动物香包也表达了人们驱邪避鬼,希望平安简况的心愿。彝族少女喜欢在两只手背上刺“梅花针”,彝语称“马扎”,表示吉祥。“马扎”是彝族妇女区别于其他民族妇女的主要标志,她们认为小时如不刺“马扎”,死后不能见菩萨。“剪洞成花”是彝族的一种特殊的工艺手法,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萨尼妇女的披肩,不绣花,而是在披肩与飘带的连接处剪开一个洞,然后用纯蓝或纯黄的布贴底,再用彩色线沿剪开的纹路扣缝,同时镶上金线和银片。在这些“剪洞成花”的纹饰中,有许多带有吉祥寓意的“万”、“寿”、“庆”、“喜”等字样。另外,彝族以多子为福,因而彝族妇女喜欢在裤脚的边饰纹样中绣“小人型图案”,祈求多子,在裹背上绣上人物图案,象征着保子女平安,并快快长大。图2为彝族妇女裤脚边的“小人型图案”。

在彝族服饰图案中,许多吉祥图案具有普遍性吉祥寓意。如石榴代表多子多孙,桃花寓意夫妻团圆,仙鹤意为长寿,龙凤则富贵吉祥。

3自然崇拜

彝族崇尚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彝族原始宗教的反映,彝族聚居区因地理环境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生产力比较落后,解放前一些地区仍处在奴隶制社会,因而个人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故此,彝族人们将个人的解放寄希望于祖先和各种神灵,同时认为一些自然之物是祖先和神灵的化身,通过对这些自然物的顶礼膜拜,以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避祸降福。彝族崇尚的自然崇拜大致可分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以及风、火、雷、电和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崇拜。

3.1植物崇拜

在植物崇拜中,有一种被彝族人们是为“救命草”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彝族祖先食物的主要来源,并依靠它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饥荒。人们把蕨类植物的形象绣在服饰上,体现了他们对富足生活的渴望。云、贵、川彝族把马樱花(树)看成是先祖的化身,在云、贵、川三省区有关彝族起源学说中的重要典籍文献都曾记载彝族始祖可卜笃幕时洪水泛滥,他按天神指点,用马缨花树做成独木舟,躲过灾难,使彝族得以繁衍生息的传说[2]。有些地区的彝族在祭祖仪式中,用马樱木制作的木槽放几根竹根代表祖宗的灵魂,同时以马樱木制作象征祖先的灵牌及祖像,年节祭祖时,要在装供品的箩箩上插上马樱花树枝。一些地方的彝族还认为,马樱树具有保佑子孙的法力,有了它,氏族昌盛;失去它,则氏族衰败凋零[2]。马樱花象征着吉祥和兴旺,对彝族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服饰中应用广泛,是彝族服饰中使用最多服饰图案之一。

彝族服饰植物图案,除蕨类植物和马樱花之外,还有牡丹花、火草花、山茶花、石榴花、菊花、吊子花和洋芋花等等。这些花卉在彝族服饰中构图整齐,色彩富有变化,整个纹饰显得美观大方,所有这些纹饰都体现了彝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我情感寓意的表达,因而深厚彝族人们的喜爱,如图3。

3.2动物崇拜

彝族有尊虎的习俗,虎图案在各种服装和饰品中应用广泛。彝族尚武,而虎是神勇与彪悍的象征,因而虎成了神勇战士的化身。彝族史籍《西南彝志》中,记载古代彝族上阵,批虎皮战袍,象征如虎班勇猛。云南红河州男子上衣的口袋面或胸前绣一只或对称绣两只黄色斑虎,显得威武神勇。楚雄男子喜欢穿虎头鞋,幼儿戴虎头帽,额上绣一个“王”字,虎眼虎鼻俱全,虎嘴里还缀有两颗雪白的獠牙,突出了虎的威严,借以驱赶妖魔鬼怪,以保平安。虎图案除在男子服饰得以应用之外,也多见在女子服饰中,具有驱害保平安的寓意。彝族妇女经常用较为写实的手法,将虎绣在自己的围裙上,并配以凤凰、花卉、人物等图案,形成一副美丽的“人兽同欢图”,图4为彝族服饰中的虎图案。

除虎图案之外,家畜中的鸡图案以各种造型也多见于彝族服饰中。红河南岸阿鸟支系姑娘的鸡冠帽,与对鸡的尊重与纪念有关。传说,阿鸟人的祖先曾遭到“蜈蚣王”的侵袭,鸡帮助制服了“蜈蚣王”,阿鸟祖先才得安居。为了感谢鸡的恩德,特地绣出鸡的形象,并配以银饰,戴在头上。除帽饰之外,鸡的各种形象还用于其他服装当中,并与花卉、飞禽等图案组合在一起,构图完整,画面生动有趣。体现彝族人们对鸡的尊重。在彝族所崇拜的动物中还有杜鹃鸟和白鹤等飞禽。据故彜文记载,杜鹃鸟被彝族先民视为神鸟,又称“太阳鸟”,传说它受祖先策举祖派遣,下临人间啼叫春,教导子孙后代懂时令、勤耕耘、停战争和保兴旺。而白鹤则是吉祥、高贵彜王先祖的化身,寓意着吉祥、健康与长寿。

彝族所崇拜动物较多,除了各类猛兽与飞禽,还包括家畜和一些小昆虫,一些图案具有象征性的寓意,而一些图案也纯粹为了构图上的完整性与装饰的需要,并无明确的寓意。

3.3山岳崇拜

彝族多居住在高寒的山区,白天劳动几乎在山上,“靠山吃山”的彝族人们对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山可以说是彝族人们的衣食之源,因而彝族人把高山视为神灵的住所,高峰是通往天际的道路。每座山都是山神的化身,山体的大小决定山神的大小,因而最大山则是最大的山神的住所。云南石林地区,山峦重叠,当地最大的山岳是老圭山,患有一些顽固疾病的人总以为是老圭山神在作祟。而在云南南部彜区,则视山神为保护神。各彝族居住区虽对山神的看法褒贬不一,但都崇拜山神。山的形象在彝族服饰中的体现,多表现为抽象的三角形。在彝族服饰中的三角形图案的重叠和不断连续,寓意着重峦叠嶂的山系,体现彝族人们对山岳的崇拜。彝族服饰中的山型纹类似如犬齿纹,常作为边角纹样彜修饰主体图案。图5为彝族服饰中的“山型”纹饰。

3.4自然现象的崇拜

彝族对于火、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的理性理解,而是赋予自然现象特殊的寓意。

自然现象中的火,被彝族视为火神而加以崇拜。彝族传统节日中的“火把节”,就体现彝族人们对火神的尊重与崇拜。每年的农历6月24日是彝族的“火把节”,当夜幕降临时,彜人皆点燃松木,手持火把照明村寨、照亮田地,以驱逐邪魔、扑灭虫害,祈求丰收。有些彜寨还杀猪宰牛祭火神。云南石屏、峨山地区的女长衫的后摆、肩峰和袖口处常补绣火焰纹样。巍山女帽上缀有火花似的花球,小孩穿“火花鞋”。火镰是凉山彝族取火的重要工具,火镰纹也就成了该地区服饰的主体图案。在彝族那苏支系女服中,在衣服的衽边以及裤脚也常用火焰纹加以装饰,图6彝族服饰中的火纹。在彝族的神灵崇拜中,还包括天神,天神在诸多神灵中被视为最大的神,天神主宰万物神灵。彝族人诅咒发誓要对着天,在最大的神灵下发誓以表示自己的诚意。彝族人将日月星辰的各种抽象造型作为服饰图案,正体现了彝族人们对天神的敬畏与崇敬。在彝族妇女的帽顶上,常用银泡装饰成一个大的圆形图案,以表示对天神代表太阳的敬仰。彝族女服中常用的涡纹,彝族妇女称它为“罗博花”,意为月亮,它是远古彜人用来计算历法的太极八卦的演变图。

4结语

彝族服饰图案不仅有醇厚的异域民族服饰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其图案文化寓意丰富,是构筑彝族服饰文化内涵的重要徽征。图案作为一种美的形式元素,塑造出了彝族服饰的民族特色,使其服饰成为民族识别的重要表征。同时,图案作为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符号,是彝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等的文化缩影。

参考文献

[1]许天侠.彝族的黑包头巾[J].贵州民族研究,2002,(5):95-96.

瑶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 篇8

一、服饰图案体现其宗教信仰

瑶族有众多分支, 因此宗教信仰也因地而异, 但主要是原始宗教, 大体上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还有一些地区信仰巫术与道教。瑶族服饰图案上都闪现着这些原始宗教信仰的原形。如, 传统纹路中的狗纹, 多用鲜艳的红、白色丝线秀在服饰衣、裙、帽子、腰带等醒目位置。秀在服饰上的狗的形象积极向上:上翘尾巴, 竖立双耳, 提足做奔跑;有的图案是由几只狗组成, 或排成一排;或两两相对, 两两相背连接等各种形象。简单的图案背后隐藏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后汉书》记载, “有畜狗, 其毛五彩, 名曰盘瓠……帝不得已, 乃以女配盘瓠……经三年, 生子一十二人, 六男六女”。因此, 传说中瑶族人民的祖先由狗进化而来, 有着五彩皮毛的龙犬盘瓠便成为瑶族的图腾。狗这一形象在瑶族服饰上的频频出现, 也彰显了瑶族人民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崇拜狗的习俗至今影响着瑶族人民的生活:狗瑶族女子喜欢穿着狗尾衫, 狗尾衫因其服饰特点而得名——前襟长至衣下, 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花瑶族女子爱戴狗头冠;瑶族人民不吃狗肉, 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 被称为祭狗, 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这些都体现着瑶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

还有体现自然崇拜的树纹。瑶族人民将枝繁叶茂的树的形象绣在服饰的显著部位, 或一棵独立或三五成行, 但都透露了瑶族人民对林神的崇拜。在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 人们对林神有着极度的敬畏, 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风俗习惯来求得林神的庇佑。在一些歌谣中也记录了瑶族人民对高大树木的崇拜, 如《盘古大歌·日出早》中这样唱到:“……高大松柏引日行……风摇松林引日归”, 松柏是高大树木的象征, 拥有“引日行”, “引日归”的神力。在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时, 都会组织长达七天七夜的还盘王愿仪式, 届时瑶民会在大树在进行活动祈求林神庇护, 由此可见林神在瑶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与不可企及的魔力。

二、服饰图案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及生产力水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服饰图案属于艺术, 是人们以社会存在为灵感做出的能动性创作, 进而呈现在瑶族服饰上。那么由服饰图案, 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研究当时瑶族的社会经济状况及生产力水平, 使服饰图案的文化价值发挥最大的功用。文章上面提到了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包括各式各样的图腾, 狗纹, 树纹, 还有即将提到的龙纹、太阳花纹, 禾苗纹等, 都是早期社会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境遇下对大自然, 对神的恐惧与盲目崇拜, 用各种方式祈求庇佑的文化现象。狗纹与树纹的出现, 可以推断出狩猎与采集是当初瑶族先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狗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 它的凶猛与忠诚使其成为主要的狩猎工具, 也由此被许多民族奉为图腾, 枝繁叶茂的树木则是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另外, 在瑶族服饰图案中, 手帕及挎包上经常出现由红色或者黄色丝线绣成的八角太阳花纹, 或正冉冉升起, 或刚立于树梢;绣在衣襟上的禾苗纹, 生机盎然, 郁郁葱葱;简单明了的几何纹形状类似于“井”字, 传达出当时人民对水的渴求。不可忽视的还有一排小人手拉手的服饰图案, 反映了瑶族人民对人丁兴盛的愿望。与西南众多少数民族一样, 龙作为瑶族人民心中掌管雨水的神灵形象也出现在瑶族服饰上, 并且人们在旱灾和丰收之后都会举行对龙的祭祀活动以祈求龙的保护。众多诸如此类的服饰图案文化现象, 我们可以大胆推断, 当时的瑶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多经营农业, 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抵抗未知的自然灾害, 加上人民的蒙昧, 由此产生了对各种神的崇拜以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的社会现象。与那一时期大多数人民一样, 寄希望于繁衍后代, 用增加家庭劳动力的方式来弥补生产力水平的不足, 这也是我们看到瑶族服饰图案中, 众多小人儿以及对狗等形象出现的原因。

三、服饰图案记录民族历史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历史的传承通过瑶民口耳相传代代相接才得以实现。图案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无形之中肩负着记录民族历史的伟大重任。在服饰文化中, 有许多装饰的图案记录讲述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如, 瑶族头巾上的挑花图案, 绣着十二支箭镞, 代表着瑶族十二个县, 其围成的四方图案是祖先盘王的权利玺印“盘王印”, 简单的头巾图案无声地昭示着瑶族的开端;白瑶族男子裤子上绣着五道手掌形红色条纹, 据说是英勇的祖先在一次惨烈的斗争中遗留在裤腿上的“血手印”, 后人为缅怀先烈, 铭记祖先的英勇, 便有意用红色丝线按手型绣于男子裤子上;金秀盘瑶的服饰上印有“十四节”的纹路, 传说是盘瑶定居金秀之前曾居住过的十四个地方的历史记录;瑶族妇女服饰背后有一个称之为“瑶王印”的方形图案, 据说是根据当年被士官夺走的瑶王印绣出的图案, 以警示瑶族人民永远记住“瑶王印”, 不忘民族仇恨。

瑶族历史悠久, 文化丰厚。瑶族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闪耀光芒。瑶族服饰图案更是瑶族文化的精华, 其受到当地生态环境, 民族发展历程, 民族审美情趣, 宗教信仰, 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当今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瑶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作为一门艺术, 在发挥了审美价值的同时, 也在彰显着其强大的文化价值, 它们作为瑶族的民族符号, 生动形象地向外界传达着瑶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民族历史、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古老的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研究瑶族服饰图案, 仿佛是在看一部无声电影, 了解瑶族的过去, 熟悉它的现在, 展望它的未来, 给人以遐想与憧憬。如果说瑶族文化是一片深邃的湖泊, 那么瑶族的服饰文化就是一条小河, 是外界走进并深入领略欣赏瑶族文化的通道, 也是让瑶族文化部分流出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汇合交融的途径, 维系着瑶族文化的生存, 推进瑶族文化的发展。

摘要:瑶族历史悠久, 文化丰厚。瑶族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闪耀光芒。瑶族服饰图案是瑶族文化的精华, 其受到当地生态环境, 民族发展历程, 民族审美情趣, 宗教信仰, 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当今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瑶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作为一门艺术, 在发挥了审美价值的同时, 也在彰显着其强大的文化价值。它们作为瑶族的民族符号, 生动形象地向外界传达着瑶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民族历史、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古老的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

关键词:瑶族服饰图案,文化内涵,民族文化,宗教信仰

参考文献

[1]罗坤馨.蔡荭.《瑶族服饰传统纹样剖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中职服饰图案教学 篇9

一、敦煌莫高窟隋代早期服饰图案的特征

早期是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萌芽期。莫高窟隋代早期彩塑佛像、菩萨像和壁画人物的服饰上承北朝遗风,大多只以土红色涂画衣裙,有的在衣裙的领部、袖口和裙摆等部位兼施青绿,手法简练,风格质朴,素面的衣裙突出了佛教人物轻盈飘逸、超脱凡俗的感觉,与早期沿用北朝土红基调的壁画在色彩和绘制手法上都融为一体,强调大面积色块的整体感而不追求细节刻画。隋代早期的佛衣纹饰少而简洁,其中以第302窟的佛衣图案最具典型性,第302窟平棊顶说法图中佛陀的内衣纹饰以圆点连缀成菱形图案,白色的点缀在深绿色的内衣上,清爽醒目。白点连缀的手法在隋代服饰图案中广泛使用,白绿搭配也是隋代服饰图案的典型色彩特征之一。以圆点连缀成几何形的图案形式在北朝藻井、龛楣等装饰图案中作为边饰图案大量出现,是几何形建筑图案的一种形式,这些图案形式在隋代服饰图案中的出现表现出不同类型图案的交融,同时也说明莫高窟隋代早期的服饰图案还没有专门的形式,没有形成作为“织物的图案”的特点。

敦煌莫高窟隋代早期服饰图案的特征是:造型单纯简练、组织几何化、色彩清新响亮、绘制随意率性。

二、敦煌莫高窟隋代中期服饰图案的特征

中期是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发展、成熟期。从隋代中期开始,敦煌服饰图案进人了真正的属于“服饰图案”的时代,大量织锦纹样出现在服饰图案中,增强了衣裙的织物感,美化了佛教形象,也使壁画和彩塑呈现出新的面貌。

从题材上看,莫高窟隋代中期服饰图案的题材丰富多彩,花卉、动物、人物、几何纹都大量出现,最典型的特征是联珠纹的大量运用,这种在隋代自中亚引进的织锦纹样不仅在隋代织锦中大量运用,在石窟服饰图案中也大放异彩。联珠纹以圆珠连缀成不同的几何形骨架,内填各种题材的适合纹样,规整中富有变化。早期既已出现的白色圆点纹这时以更灵活的方法排列成不同形状,其中以圆点连缀小花纹最有特点,这种圆点小花纹是隋代典型纹样之一。另外,菱形、方形、对波形等几何纹大量出现,它们来自织锦图案,以连续的形式、细密的组合、不断的色彩转换和对经纬线肌理的表现创造出精美华丽的织锦效果,突破了北朝几何形简洁硬朗的建筑图案特征。从色彩上看,莫高窟隋代中期石窟壁画多以青绿为主调,服饰图案大多统一于青绿主调,也有的继承早期的土红、曙红色调,与青绿主调形成对比,以小面积点缀的形式丰富壁画和彩塑的色彩。从绘制上看,隋代中期的服饰图案与壁画绘制手法保持一致,以平涂勾线法为主,有的加以少许晕染,秀劲的线条的运用——特别是白线的运用——是隋代装饰图案绘制上的最典型特征,纤细而有力的白线有的用于勾画纹样的结构,有的用于勾画骨架,有的以成组排列的形式表现织物的肌理,线条时而飘逸时而规整,精细的白线与青绿主调搭配,既突出了形象、丰富了层次,也充分体现了隋代装饰图案清秀爽朗的特征。

莫高窟隋代中期诸窟以第427窟和第420窟的服饰图案最为典型、丰富、华丽,这两窟是莫高窟隋代中期服饰图案的代表。

第427窟彩塑佛像的服饰图案主要出现在佛像衣裙上。精美的服饰图案或在几何形骨架内饰各种纹样,或直接连缀成细密菱格纹,纹样因几何形的约束而较规则,与唐代纹样较自由的排列不同。其中一彩塑菩萨的长裙纹饰丰富,以菱格联珠小花纹最为精美,它以土红作底色,以石青画宽菱格,格内饰以白色环形联珠纹,环内以石青画多瓣小花。土红、石青二色对比强烈,又有白色点缀,效果响亮、热烈。另一菩萨上衣中出现了菱格狮凤纹,直线交叉构成的菱格单元内相间饰以平面化的狮子和凤鸟。狮子在隋代以前的中国图案中十分罕见,这种随波斯织锦进入中国的动物图案具有异域色彩,在隋代以后的装饰图案中经常出现。另外,菩萨长裙上还有一种以石青、石绿、土红、白、金五色连缀成的五彩菱格纹,格内绘以白色短线,具有很强的织锦质感。

第420窟彩塑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服饰图案内容。西壁彩塑胁侍菩萨长裙上的联珠飞马驯虎纹是最有特色的一种联珠纹,圆环为青地褐珠,环内为深绿底色,一种环内饰回首的天马,另一种环内饰一跃马骑士,骑士回身与一扑过来的猛虎搏斗。图案中的形象多作平面处理,虎纹动态生动,勾画轻松自如,虎的描绘在平涂勾线中加以晕染以表现毛色的变化,生动的形象和率性地勾画显示出不受织锦工艺影响的绘画性特征。这例服饰图案题材独特,人和动物不是简单地分列在不同圆形单元中,而是组合成场景,使人产生对狩猎生活的联想,类似的题材在唐代蜡染中经常出现。

敦煌莫高窟隋代中期服饰图案的特征是:强调以精练的线造型、图案组织规整而不失节奏感、色彩鲜明爽朗、绘制精美。

三、敦煌莫高窟隋代晚期服饰图案的特征

隋代晚期指隋大业九年以后的隋末唐初至唐初武德年间。隋代晚期在莫高窟所开石窟现存三十九个,从时间上看,许多已为初唐所开,但窟形和窟内装饰更接近隋代特征,所以划入隋代晚期。莫高窟隋代晚期许多窟经清代重修,原先的佛像已被遮盖。从保存较好的石窟来看,隋代晚期的彩塑、壁画、装饰图案都很少有创新,绘制也没有中期精细。第244窟等石窟中保留了隋代晚期较为典型的服饰图案形式。

莫高窟隋代晚期的服饰图案趋向简略,许多彩塑佛像、菩萨像的衣裙没有纹饰,只平涂大的色块,风格向北朝回归。但有些窟内的服饰图案依旧细密工整,并且出现了许多初唐大量使用的新纹样,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第244窟是较好地保存了隋代彩塑服饰图案的一窟,窟内彩塑菩萨衣裙上都饰有五彩菱格纹,而且出现了云纹、简单的卷草和半团花等初唐纹样,这些纹样取代了联珠纹的位置,使隋代服饰图案开始在变化中向新的时代风格过渡。

敦煌莫高窟隋代晚期服饰图案的特征是:造型、色彩、绘制手法继承中期,一部分图案走向简约,另一部分图案初现华丽。

中职服饰图案教学 篇10

一、布依服饰装饰图案来源

所谓装饰图案,是指一种规范的、对称的、平衡的、平面的花纹样式[3]。装饰图案的产生与人们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只有依赖一定的自然环境才能生存。自古以来,布依族集聚的地区环境复杂、恶劣,物质生活资料极其匮乏,布依先民们不得不入林打猎、下河捞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景象。渐渐地,布依先民们逐渐了解自然习性,深知自然对他们生存的重要性,也因此布依族祖先成为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布依先民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人虽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如果能把像花鸟、草木、山水、蝴蝶、鱼等自然的美好事物集合起来,就能避开雷电、风暴、恶魔等恶劣的事物,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寄托于方寸之间的服饰上,这才有了生动诠释布依族人民独特情怀、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历史、风俗习性的服饰装饰图案。

二、布依族服饰的装饰图案之美

布依族服饰及装饰图案一般都出自于布依族女性之手,代代相传,因此充满了阴柔、灵动之美,焕发着女性所具有的特质与光彩。布依族服饰装饰图案构图随意自由,构思精巧灵活,不受客观意识形态的限制,充满曲线节奏与感性之美;其次,装饰图案作为布依民族文化的一种情感符号与标识,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都蕴含着布依族血液里固有的淳朴和率真,以及那些积极向上、浪漫的神话及爱情故事,充分体现了布依服饰的装饰图案之美。

(一)布依族服饰装饰图案之意境美

服饰装饰图案需要一定的形式载体才能传达出装饰图案的内在意境美。据布依族摩经《安王与祖王》记载,布依族祖先安王之父盘果在河里见到一条鱼,其形、鳞非常之美,他喜爱至极,对其赞不绝口,而后这条鱼变成一位漂亮的姑娘来与盘果相会,最后结为夫妻生下安王。布依人将这则故事勾画成图案记录于服饰之上,使服饰装饰图案的意境美得到了更高的提升。在布依族的文化中还不乏这样极具意境美的传说,如流传于黔南平塘县的“天王石”传说,以及布依族比较流行的“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赛胡细妹造人烟”等神话传说流传至今,有些传说仍然可以在布依族的服饰图案中看到。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4]。正是这种民族意识,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切表达、倾诉才显现出色彩斑斓的布依服饰那耐人寻味的图案意境美。

(二)布依族服饰装饰图案之精神美

布依服饰不仅亮丽夺目、朴素别致,还有体现民族精神崇拜的装饰图案。布依族对自然的崇拜像是血液里固有的,他们崇拜山神、树神、石神、牛、龙、鸟、鱼等。据民国时期《册亨乡土·风俗》记载,布依“敬神极多,有碾山、大兵、五海等”。这表明布依族人民非常热爱自然,早已与自然相依相融,也深知自然的强大和雄伟,因此,他们把难以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寄托于自然,然后通过布依妇女之手以及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高度的提炼,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在他们的服饰上留下了表达自己愿望和理想的图案。例如他们崇拜牛,牛任劳任怨,是他们耕作的最大功臣,布依人钦佩这种精神和能力,所以才出现了布依妇女常带着叫“牛角帕”的头饰。又如鱼也是他们崇拜的自然圣物之一,他们常年下河捕鱼,所以非常了解鱼的繁殖和习性,鱼的繁殖力旺盛,腹内多子,于是在布依族服饰中常有三角鱼纹或菱形鱼纹的装饰图案出现。英国学者斯蒂夫·芬顿在他的《族性》中说;“在整个民族之中,弥漫着一种看不见的精神,这种精神程度不同地在所有人身上体现,使得他们的善行和恶行都带上了色彩的特征。”[5]布依族就是把这种看不见的精神,通过想象和提炼以装饰图案的形式固化于他们的服饰之中。

三、布依服饰装饰图案之寓意美

布依服饰主要通过刺绣、挑花以及蜡染几种形式来表现装饰图案或纹样,虽以这三种形式为主,依然制作出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制品,包括头饰、围腰、背带、背扇、土布蜡染床单、土布蜡染被罩、枕头、绣花鞋、鞋垫,等等。每件服饰上的装饰图案都有它自己的寓意,当然也有些不知表达何意的图案,或许只是为了美化,或因相传太过漫长而忘了图案创作的初衷。布依妇女围腰上的装饰图案都绣制有花和鸟,相传此种鸟一年四季天微亮就出去寻找食物,或寻找稻草组建自己的巢穴,用此鸟作为图案绣到围腰上寓意布依族妇女像它一样勤奋。又如用来背小孩的背扇,其装饰图案常常是燕子居多,燕子似乎很了解人类,认为人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许多鸟类都怕人,为了不受到人对它的伤害,常把自己的巢穴建在隐秘的树上或山里。但燕子与其他的鸟不一样,它将自己的巢穴建在房中的正堂梁上,却没人故意去伤害它。而在布依族村寨里若有燕子在自家建房,就意味着家人都会健健康康、和和睦睦,还带来财运。因此背扇的装饰图案寓意小孩健康成长,成为和蔼可亲的人。再如布依族男女新婚时常看到土花布床单、被罩、枕头等,装饰图案上有鱼儿、鸟儿和树枝花叶,整个图案生机盎然、和谐康泰,寓意他们婚后多子、多福、万事称心如意、平平安安。还有关于日月星辰、山神、石神、树神等许多充满美好的寓意和传说的装饰图案,无一不体现出布依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洋溢着对生活、对情感、对理想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总之,装饰图案美化了服饰,而服饰装饰图案的寓意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四、结语

不同的民族服饰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习俗、不同观念,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但任何民族的服饰都有它自己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历史研究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各民族服饰不单是表面上的流光溢彩、个体曲线上的优美生动、整体装饰图案上的仪态万千、生机勃勃,还有就是注入了他们各民族最期盼的理想生活状态、最渴望的生活场景等美好寓意寄托于画面中,服饰图案的美是简单的、纯真的,而图案寓意的表达是复杂的、神圣的。任何作品,如果它是美的,就必须是富有表现性的,它所表现的东西不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而是某种情感的概念[6]。因此,布依族服饰装饰图案的美是内在的、深刻的,是内心自然情感的流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6.

[2]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7.

[3]赵茂生.装饰图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19.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9.

[5]芬顿.族性[M].劳焕强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73.

上一篇:标准成本核算法下一篇:局域无线广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