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礼仪

2024-10-11

服饰礼仪(精选9篇)

服饰礼仪 篇1

体育礼仪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体育的产生而形成,又随着体育的发展而逐步丰富。而体育礼仪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体育服饰礼仪对于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赛事活动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体育赛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历史,体育与服饰一直是如影随形的,体育的发展亦离不开服饰,而研究体育服饰礼仪的实质内蕴,开辟体育赛事中体育服饰礼仪特殊功能的新视域,对体育的现代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 体育服饰礼仪的内蕴

不管是礼仪、体育礼仪,还是体育服饰礼仪在任何体育赛事活动中都有其独特的内蕴。它们都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都蕴含着体育的内在本质、特点和原则。体育服饰礼仪是一种与体育和服饰相融合所体现出来的礼仪文化,有其特殊的内蕴和价值。

1 . 1 体育服饰礼仪的本质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中的礼是礼貌、礼节,仪是仪容、仪表。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尊敬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而关于体育礼仪的研究中,许之屏、童宪明等都指出端庄合适的服饰是体育礼仪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显而易见服饰是礼仪的载体,礼仪是服饰的内涵,服饰礼仪是中华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而对于体育礼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服饰礼仪来说,它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为表示相互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服饰作为独特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在一切体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赛事中的服饰如同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其差异反映在一定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个性特征和文化、思维等价值观上,也可反映出体育运动项目的民族性特点和要求。

在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赛事中的体育服饰礼仪内容包括:运动员服饰礼仪、裁判员服饰礼仪、教练员服饰礼仪、颁奖服务人员服饰礼仪、志愿者服饰礼仪、观众服饰礼仪等。在体育赛事中的各类人员的穿着服饰都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除了赛场上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各种项目的服饰风采外,颁奖服务人员的服饰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服饰,时尚而又典雅,通过奥运这一场盛会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服饰礼仪中的精髓,凸显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可见选择恰当与合适的服饰,才能凸显出其真正的尊重与和谐,体现出礼仪的本质。对于运动本身而言,身体运动是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形式,作为依附于身体之上的服饰则同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体育服饰一直遵循着运动本身的发展规律,其着重点是以服饰恰到好处地美化体育、美化世界、美化人类。

1 . 2 体育服饰礼仪的内在特点

从人的本质看,身体可分为生物身体和文化身体,而文化身体又包含对抗身体、视觉身体和教育身体。而身体又与体育、文化、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生物身体看,体育服饰礼仪具有其自然属性,“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宇宙的和谐,追求身体与自然的统一。身体的美与自然界中美的事物一样,是合理的,可欣赏的,充满了审美价值的。现代对于体育运动服饰的选择注重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应用,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运动着装观念,体现着不同的体育服饰礼仪特征。运动服饰穿在人身上,不仅要符合其运动项目的生理上的运行规律,符合其运动的力学原理。同时文化身体不容忽视的,其应更注重身体服饰礼仪的凸显,着重于穿着者的整体形象,服饰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赋予人形体以外的一些精神意蕴。而中国体育服饰具有整体性与“和”的大同观念,使得人们从事体育运动时更注重群体意识,特别是从奥运的会运动员服饰、教练员的服饰、颁礼仪服饰、亦或是志愿者的服饰,都突出了服饰的大融合,重视人的运动生理规律和人体精神和谐的特点。

体育服饰礼仪具有文化性。体育服饰礼仪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从各类体育赛事中通过运动服饰看出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在赛事中体育服装的风格和款式代表着参赛队伍或参赛国家所要表达的特殊文化内涵或象征性意义,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的着装风格,代表了该国体育文化特色。国际比赛中,明显可以从运动员或观众等的着装上发现很多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元素,如国旗、宣传册、该国的传统色调、文化元素等等。纵观我国国际性参赛着装的发展变迁,一直的最主要的风格特点即红色与黄色为基调的传统“中国风格”,“龙”文化形象,装饰中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和特色象征,以此形成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结合的整体形象。

体育服饰礼仪具有艺术美。服饰是一门“艺术”,体育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而体育服饰礼仪更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无法用语言所替代。我们在各类体育活动服饰的选择上,都会根据不同的体育赛事做出不同的服饰选择,会基于运动者或锻炼者自身的项目特点、人生阅历、自我修养、审美情趣,随着特定的时间、地点、文化、场合、环境的差异,适当的穿着搭配,而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一种体育文化礼仪的选择,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门“大学问”。比如,在奥运会上,每一名运动员的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自身形象,更重要的其国家民族的形象。这种服饰所凸显出来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体育服饰礼仪具有语言性。莎士比亚曾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他修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写照。体育服饰礼仪是一种“语言”,它能无声地反映出体育这一项目的自身特点,在体育活动或赛事中能用我们的视语言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化,风俗,同时了解到着装者的个性与品位。服饰是一名运动员仪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该具有塑造运动品质和形象的内在功能,形成体育的伦理规范和个体内心求胜欲的统一。现代体育服饰礼仪的特点,要求在体育活动中服饰着装者既要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形体素质,还要掌握运动着装的常识、原则和体育礼仪的知识,这是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美的条件。

1 . 3 体育服饰礼仪的原则

体育服饰礼仪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服饰穿着搭配必须遵循的礼规。与普通场合的服饰礼仪原则有共同点,体育服饰礼仪同样需要遵循基本的穿着礼仪原则,同样还具有其特有的原则所在:第一,TPO原则。这是服饰礼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不管是日常体育活动中还是还是体育赛事活动中,根据活动的时间、地点、场合,基于运动项目、文化背景、审美情趣、身材特点,力所能及地对所拥有的服饰进行选择,以做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尊重友好,合乎体育礼仪礼规。第二,整洁性原则。在体育赛事中,各类人员,特别是运动员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干净的。一般在运动比赛中不能有身体上的物件与自身脱落,如果脱落不仅会扣技术分,更意味着是对比赛、对裁判、对观众的不尊重表现,是不符合体育礼节的。第三,整体感原则。体育服饰也是讲究的整体美感的,它包括人的外在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特殊款式、颜色、材质、做工及着装者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体育服饰美就是从这诸多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第四,个性化原则。个性即创新,这是服饰礼仪基本原则中最特别的原则。现代体育服饰呈现出更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在符合礼规的情况下力求反映个体和项目特征。在体育活动中选择服装各有不同,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体育蕴含的独特的价值和体育精神的最佳风貌。第五,科学性原则。这是体育服饰礼仪中所特有的原则所在,体育运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的自然属性。当前的各类国际赛事中,体育服饰的设计讲究科学性,既要符合人体身体结构的特点,基本的运动规律,同时还要符合自然、社会的生态性。因此,要求体育活动中体育服饰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或锻炼者身体健康无伤害,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学要求。

2 体育服饰礼仪的功能性

在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中,特别奥运赛事,服饰礼仪总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印象深刻,那不仅是一个国家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涵养,具有其独特功能。

2 . 1 实用学视角

“适身体,和肌肤”墨子认为这是人穿上衣服的目的所在。常言道“衣食住行”乃生存基本,衣”首位,这反映了人生存的最为实际需要。由此可见,实用价值是服饰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然而,体育服饰作为体育运动的辅助语言,既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更要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技术上是人类的运动机能离开自然遗传的限制在身体以外的延伸和扩展;价值上则是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对自身行动的一种规范要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服饰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更注重贴身服饰对肌体的舒适感和适应性等实用功能。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各类大型世界赛事的举行,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体育服饰要求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人类发展,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运用,一些运动项目的成绩已接近人体运动机能的极限,因此,人类在不失体育道德礼仪的基础上,借助外力来达到运动成绩的突破,而体育服饰的改进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几届奥运会游泳项目中,轰动一时的“鲨鱼皮”出现,对于赛事成绩的突破,其实用价值尤为凸显。众所周知,当梦想冲击8枚奥运游泳金牌的菲尔普斯跳入泳池的一刹那,他身上的新式鲨鱼皮泳衣给力不少。不可否认,比赛服装成了奥运赛场上取胜的因素之一。

2 . 2 文化学视角

服饰的选择是一门艺术,同样是一种文化,体育服饰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服饰礼仪是服饰文化的重要表征,因此我们在体育活动中必须重视衣冠礼仪。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所谓的饰,就是服饰。其体育服饰礼仪功能从文化的视角具有文化传承、感召教化、塑造形象、沟通信息、增进友谊和促进和谐。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体育服饰礼仪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服饰潮流发展,大千世界各民族体育服饰在同一时代或共同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共同具有与该时代相适应的体育服饰文化特点。当今,各类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开展推动了体育服饰的国际化进程,人类体育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规模融合的过程。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体育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交流形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 . 3 审美学视角

服饰作为美的标志之一,是美的形象代言人。服饰因实用而产生,再由实用而追求美观的这一发展过程,迫使人们去思考和追寻体育服饰发展的空间,体育服饰美学思想自然化的特征一直以来是人们探寻着的,是“天人合一、万物融合”思想观念在体育服饰礼仪方面的丰富化体现。服饰美与形体美的完美结合是运动的特有体现,体育服饰要求适应运动项目的特征,便于与运动本身的美感协调,共同衬托出动作的变化多样、精巧灵活与动态优美。在运动项目中,服装质地要求以高弹性、伸缩性良好的尼龙等纺织品为主的有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人体丰满的线条感与流线型的轮廓美得以凸显,同时也便于运动者身体的舒适与灵活运动,勃发的生命活力在竞赛舞台上得以展示,极具艺术感染力和震慑力。当前我国的武术、太极、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体育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辅相成,且尤为突出。离开了实用价值,体育服饰礼仪就如同无本之木;脱离了视觉的审美性,就好比是一桩朽木,只有合二为一,运动中服饰美的礼仪性才能得以彰显。

2 . 4 政治学视角

举办地政治声望、知名度的提高、政府形象提升、人民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结感增强是政治学视角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奥运会是全世界人的盛会,举办国的服饰风采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体育一直以来是各国政治和睦、友好发展关系的纽带之一,体育服饰的风格款型代表了参赛队伍或参赛国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或象征意义,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着装风格,代表了本国体育文化的特色。纵观我国国际性参赛着装的变迁,整体风格特征——红色与黄色为基调的“中国风格”,且具有“龙”文化的样式设计,当中华儿女处于世界任意角落看奥运赛事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结感,同时这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政治方面对外是友好和睦,凸显出我国传统的“中庸、以和为贵”的思想。体育服饰礼仪表现出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思想,必定会得到他国人民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 . 5 经济学视角

经济学价值是体育服饰礼仪中最特别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从经济学视角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服饰营销市场,促进体育服饰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承办国家和地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何体育活动或赛事都需要经济为后盾,各类比赛需要服饰方面的赞助合作伙伴,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服饰,从而也为体育服饰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体育服饰产业,特别是体育服饰企业文化建设,对体育服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体育服饰的设计往往会根据比赛的特征而设计出符合该赛事活动文化、礼仪内蕴的服饰。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整体服饰设计是遵循了“龙”文化的红色与黄色为基调的“中国风格”底蕴设计的,之后这种符合文化礼仪的奥运服饰影响了我国的体育服饰产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奥运气息的体育运动休闲服饰应运而生,且带来了不可估量经济效益。

3 体育服饰礼仪的未来展望

首先,体育服饰凸显“礼仪”价值。提升体育服饰礼仪文化价值,彰显体育礼仪文化特色,把体育礼仪的内蕴更多的融入到服饰的设计中,凸显出体育文化礼仪的价值,承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其次,体育服饰实用与审美时尚潮流结合。提高科技投入和增加审美时尚新元素,让运动服装更适于体育锻炼的人群。最后,体育服饰礼仪多元国际化相融合。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随着信息传媒在全球的延伸,奥运等国际体育赛事开展,文化传播中的地理与时空的障碍将逐渐被清除,体育服饰文化礼仪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融合趋向,各民族间交流机会增加,相互取长补短,把积极优秀的服饰文化带入自己的文化之中,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体育服饰。因此,相信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下,融合民族体育文化与现代运动服装设汁元素、具有传统礼仪特色的运动服饰将应运而生。总而言之,体育服饰礼仪的本质既要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共性,又保存各自的民族地域特色。我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力量、经济发展水平,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赛事上有效的通过服饰向世界人们呈现出中国乃“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服饰礼仪 篇2

整洁原则

整洁原则是指整齐干净的原则,这是服饰打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穿着整洁的人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并且也表示出对交往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活动的重视。整洁原则并不意味着时髦和高档,只要保持服饰的干净合体、全身整齐有致即可。

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是指社交场合树立个人形象的要求。不同的人由于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不同,自然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气质,我们在选择服装进行服饰打扮时,不仅要符合个人的气质,还要突现出自己美好气质的一面,为此,必须深入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我,选择自己合适的服饰,这样,可以让服饰 尽显自己的风采。要使打扮富有个性,还要注意:首先不要盲目追赶时髦,因为最时髦的东西往往是最没有生命力的。其次要穿出自己的个性,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如看人家穿水桶裤好看,就马上跟风。而不考虑自己的综合因素。

和谐原则

从服饰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篇3

【关键词】服饰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世界是个大家庭,由无数个民族组成。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文化”的解释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辞海》也认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二、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1、经济制度因素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老百姓安分保守,低调内敛,推崇“和为贵”。而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加之他们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热衷探索,追求个性,崇尚自由。

2、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中国三面靠海、四周都有天然屏障,处于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中,与外界交流不便。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从而造就了了中国人求稳求和的性格。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加之海上生活常常与狂风恶浪搏斗,造就了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3、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经过五千年封建社会的洗礼,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倡导中庸思想,凡事追求和谐自然。而西方国家则是一种发达的世俗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与“人本主义”,彰显一种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力量,张扬个性。

三、中西方服饰的差异

1、服装色彩

中国的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青、红、黑、白、黄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在民间,正色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西方国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欢迎,织锦缎和天鹅绒中还织进了闪闪发光的金银丝线。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银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特别是黑缎子和黑天鹅绒常是贵妇的首眩迷人的黑色衬着白种女性白皙的肤色,非常炫目。

2、服装图案

中式服装的图案纹样丰富多采,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图案纹样不仅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纹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涡旋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园花草纹样。

3、服装款式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是一种平面宽松的服饰,重视二维空间效果,采用平面裁剪方法,具有“自然穿着的构成”的效果。西方国家则是一种立体紧身的服饰,强调三维空间效果,追求服装突出人体的曲线,以立体裁剪为主。

四、职场服饰礼仪

单纯地以貌取人是不正确的,但是职场人员应当做到着装得体、风度翩翩、高雅大方。职场着装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职场着装的要求

1.着装应与职业相符

职场着装既要表现职场人员的道德魅力、审美魅力、知识魅力以及行为规范的魅力,更要体现职业特点,恰当的着装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

2.避免不恰当着装

公关人员选择漂亮的服装装扮自己,无可厚非,但是一定不要穿着下列服装在正式公关场合或办公室出现。

3.着装要富于变化

虽然西装和套裙是最好的职业服装,但是公关人员在穿着时,为了避免呆板,可以经常换一些装饰以增加服装的灵性。着装富于变化,以不同的形象去面对别人,使交往对象感到赏心悦目,交往会更为融洽。女士可以经常变化裙子的样式,搭配不同的手袋,男士可以考虑经常变化一下衬衫和领带,这样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西装是男士在正式场合的最佳服饰,套裙则是女士的最佳选择。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为了体现女性的柔美和端庄,最好穿套裙。女士套裙的一般是由男士西装演变而来,配以雅致的裙子,可以将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男性的阳刚之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二)饰品的选择

在职场交往活动中,人们除了要注意服装的选择外,还要根据不同场合的要求佩带戒指、耳环、项链等饰品。佩带饰品应该遵守饰品与时间、场所、目的相搭配的原则,穿着考究的服装,宜佩带较昂贵的饰品,工作场合穿着制服时一般应少戴或不戴饰品;女士可以戴各种饰品,而男士只宜戴戒指;女士不宜佩带胸针、手镯、脚链等夸张性饰品,并且要求佩带的所有饰品同色、同款、同质,全身的饰品不得多于三件。

总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经济制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学习,并及时总结归纳,清楚掌握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西方文化的内涵,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文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69-72

[2]苗靖.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异同[J].艺术理论.2007.

[3]郑婕.图说中国传统服饰[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论语》中的服饰礼仪浅谈 篇4

《论语》中出现的服饰按穿着场合可分为:祭服, 丧服, 常服和朝服。

(1) 黻冕。《泰伯》篇“非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黻,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黑与青相次文”;江永《乡党图考》中讲“黻是裳上之章, 以青与黑之文绣作两己相背之形”。冕, 《说文解字》云:“大夫以上冠也”。因此, 黻指的就是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冕就是祭祀时戴的礼帽。孔子重视礼, 他称赞禹就是因为禹重视祭服之礼, 将祭服放在第一位, 常服朴素而祭服华丽, 可见他也赞赏这种做法。

(2) 麻冕。《子罕》篇“麻冕, 礼也。今也纯, 俭, 吾从众。”纯, 《说文解字》云:“丝也”。纯就是黑色的丝。礼帽用麻来作是合乎传统的礼的, 但是麻比较粗, 要做成礼帽很费工。而当时丝质比较细, 容易织成, 故曰“今也纯, 俭”。在这里孔子崇尚古礼, 但又不拘泥于古礼, 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有一些变通。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吾从众”的思想。

(3) 《乡党》篇“斋, 必有明衣布。”《御览》引郑注云:“明衣, 亲身衣, 所以自洁清也, 以布为之。”“明衣”就是浴衣, 这里讲斋戒沐浴的时候, 一定要用布做的浴衣。

“见冕与瞽者, 虽亵, 必以貌。”说的是见到戴礼帽的人和瞎了眼睛的人, 即使常相见, 也要有礼貌。

以上为祭服以及对待祭祀的态度。

(4) 齐衰。《子罕》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 虽少, 必作;过之, 必趋。”就是说见到服丧的人和穿礼服的人, 虽然年轻, 孔子一定站起来;走过的时候, 一定要快步疾走。

根据《礼记》记载, 丧服分五等, 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按《周礼》记载:是以极粗的生麻布为料, 不一针一针地密缝, 衣缝向外, 裳缝朝内, 裳前三幅、后四幅, 每幅又作三辄。背后负一个一尺八寸的版, 胸前心口处缝缀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布条, 就是“衰”。另外, 用厚纸做成冠, 宽三寸, 长足以跨过头顶, 以一根麻绳缠在额头下, 称作“武”, 多余的从两耳边垂下, 称作“缨”。头、腰各缠以单股和双股黑麻, 称作“绖”, 同时穿草鞋或麻鞋, 并持手杖, 齐衰在丧服中比斩衰低一等, 以粗生布为衣料, 衣、裳和下际都用线缝起, 其他形制与斩衰相同, 只是“武”、“缨”、“绖”的佩戴方法有别于斩衰。齐衰中又按“丧礼”分为“齐衰三年”、“杖期”和“不杖期”三个规格。三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的生粗布质料依次比前者差, “不杖期”指不用杖。

(5) 《乡党》篇“去丧, 无所不佩”, 是说丧服满了之后, 什么都可以佩戴, 言下之意就是服丧期间的佩饰是有规定的。《礼记·玉藻》也讲:“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 必有佩玉, 唯丧否而。”

“羔裘玄冠不以吊”指的是紫羔和黑色礼帽都不穿戴着去吊丧。“羔裘”就是黑羊皮做的裘。而在《仪礼·士官礼》中有“玄冠, 朝服”的叙述, 《周礼·春官》有“司服, 掌王之吉凶衣服, 辨其名物, 与其用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王之吉服则衮冕, 享先公飧射则鷩冕, 祀四望山则毳冕, 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祭群小则玄冕”的叙述, 可见玄冠不属于丧服。朱熹的《论语集注》中称:“丧主素, 吉主玄。吊必变服, 所以哀死”。“羔裘玄冠”都是黑色, 用作吉服, 丧事是凶事, 因此不能穿戴着去吊丧。《礼记·檀弓上》也记载了“羔裘玄冠, 夫子不以吊”。

《阳货》篇中, 宰我觉得守孝三年太长了, 一年就够了, 孔子问:“夫食稻, 衣夫锦, 于女安乎。”宰我说:“安。”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可见孔子认为在服丧期间, 穿丧服, 是对父母的孝, 是对父母养育之恩报答的一种方式。“锦”是华丽的衣服, 不能在服丧期间穿着。

同时《乡党》篇中还提到了对服丧者应持有的态度:“见齐衰者, 虽狎, 必变。”是要对持服丧者表示同情。还提到了“凶服者轼之”, 就是在车中遇到了送死人衣服的人, 便把身体微微向前一俯, 手扶着车前的横木, 表示同情。这两点虽不是直接讲丧服, 但都从侧面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论语》中也体现了关于服饰色彩的禁忌。

(6) 《乡党》篇有“君子不以绀緅饰, 红紫不以为亵服”, “缁衣, 羔裘;素衣, 麑裘;黄衣, 狐裘。”的记述, 《阳货》篇有“恶紫之夺朱也”的记述。

《说文解字》解释:绀, 帛深青扬深赤色;緅, 帛青赤色也。绀也就是深青中透红的颜色, 緅, 是青多红少, 比绀更暗的颜色, 两者都近于黑色。饰, 是滚边, 镶边, 缘边。古代黑色是正式礼服的颜色, 而“绀緅”都近于黑色, 所以不用来镶边为其他颜色作装饰。“亵”《说文解字》释为私服也, 是非正式的服饰, 而红紫都是很贵重的颜色, 不能用于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朱”是大红色, 是正色, 紫为间色, 周尚朱。《战国策》云:“齐紫, 败素也, 而价十倍。”哀公十七年, 卫浑良夫衣紫衣狐裘, 被太子数其三罪而杀之, 紫衣居一。可见紫色已经是诸侯服饰的正色了。孔子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感到惋惜, 力图维护周代尚朱的服饰观, 其深层次的含义是维护传统的道德, 因此“恶紫之夺朱”, 不认为紫色是正色。

“缁”《说文解字》云“帛黑色也”, 羔裘也是黑色的;“素”《说文解字》云:“白致缯也”, 麂裘也是白色的。古代穿皮衣, 毛向外, 因此外面要有罩衣, 即裼衣。这里就是说衣服里外的颜色要相称。

《论语》中的常服礼仪主要体现在《乡党》篇中。

(7) “当暑, 袗絺绤, 必表而出之。”就是说夏天穿着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 但一定要裹着衬衫, 使它露在外面。也就是说夏天也不能只穿葛布单衣。

“亵裘长, 短右袂。”古代男子上面穿衣, 下面穿裳 (裙) , 衣裳不相连, “亵裘”为居家的皮袄, 所以做得长一些, 利于保暖。《礼记·深衣》:“袂之长短, 反诎之及肘。”这是说, 袖子的长短标准是从手部向上反折, 要达到肘部, 也就是袖长是臂长的一点五倍。短右袂, 就是右边的袖子短些, 利于干活。

“非帷裳, 必杀之。”帷裳, 是上朝和祭祀用的礼服, 用整幅布做成, 礼服不能平常穿, 所以常服要裁去一些布, 与礼服分开。

(8) 《乡党》篇“疾, 君视之, 东首, 加朝服, 拖绅。”“绅”《说文解字》释为“大带也”。是说孔子生病了, 国君来看他, 虽然不能穿朝服, 也要披在身上, 拖着大带。可以看出朝服饰面见国君时, 必须穿的衣服。“吉月, 必朝服而朝。”指明了必须穿戴朝服的时间和场合。此外还提到“乡人傩, 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是古代一种风俗, 迎神以驱逐疫鬼。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在这里郑重的穿戴朝服站在东边台阶上是对“乡人”这种风俗的敬重, 是对服饰之礼的严格遵守, 以外在的服饰来体现敬重之情。

除了以上可以划分出来的各种服饰之外, 《宪问》篇提到“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衽《说文解字》释为“衣襟也”。古代上衣是交领斜襟, 华夏族向右掩, 称为右衽, 夷人向左掩, 称为左衽。而且古代贵族“二十而冠”, 平民戴巾, 只有异族是披发为常。“披发左衽”意为沦为夷人。一个简单的衣襟款式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存在标志。可见在《论语》中, 服饰礼仪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 《论语》中的服饰已不单是用来蔽体御寒的东西, 而是外化成了一种符号, 服饰礼仪在这里实际是孔子“礼”的思想的一个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杨伯峻, 《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 1980

[2]程树德, 《论语集释》[M], 中华书局

[3]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2

[4]《十三经注疏》[M], 世界书局, 1935

服饰礼仪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校园的礼仪知识

2、培养学生在具体行动中做到讲文明、懂礼仪,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3、通过活动,了解日常礼仪常识,并能够发扬优良传统。教学过程:

一、由《新三字经》导入 出示:〈〈新三字经〉〉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推此心

爱中华

师:古老的神州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古国的风采。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古人在礼仪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辈又一辈的精神成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怎么能落后呢?让我们一起从校园礼仪开始吧!

1、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

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三、小组讨论

服饰礼仪 篇6

本次辩论会得到了美国CANSO运动服饰总代理、无锡市浩太斯博贸易有限公司的独家冠名赞助。决赛前,该辩论赛分别在杭州与北京分别举行过两场预赛。

其中,在杭州赛区,参加辩论的两支代表队分别为正方中国美术学院和反方浙江理工大学。经过辩论,团队优胜奖被浙江理工大学夺得。在北京赛区,参加辩论的两支代表队分别正方北京服装学院和反方清华大学。经过辩论,团队优胜奖被北京服装学院夺得。这两支在预赛中分别胜出的代表队于决赛中相遇,一决高低。

北京服装学院观点:奥运礼仪服饰更应体现民族化。

首先,从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和意义上看,奥运会使中国终于有机会在世界最大的舞台上一展中国的风采。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世界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中国。奥运会这样一个盛会,正是中国展示服饰文化的好机会。中国的服饰文化,此时不兴,更待何时?

第二,奥运礼仪服饰更体现民族化,是奥林匹克形象景观的整体和谐性要求。

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中国8分钟,到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奏响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第一声号角,从中国印到福娃,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形象设计一贯坚持着强烈的民族风格。所以,作为民族精神重要载体的礼仪服饰,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保持与奥运会整体景观形象的一致性。

第三,奥运礼仪服饰体现民族化既是官方规定也是民意所向。

在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方案上,奥组委强调: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要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特色,使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理念的载体。各大网站上的统计数字也表明,79%的国人认为奥运礼仪服饰应重点体现民族化,应借奥运东风,再扬中国风。

浙江理工大学观点:客观上讲,民族元素和国际性在礼仪服饰中的体现都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不可剔除性。

体现民族化是在设计中以突出表现民族文化为追求目标,以运用民族元素为主要手法,并刻意地追求和展示民族个性的过程。追求国际化就是一种追求共性以及符合国际大众感受的设计理念,将民族元素自然地融入到国际背景中去的过程。奥运礼仪服饰更应追求国际化。

首先,礼仪服饰作为贯穿整个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主办国向世界展示其民族文化的平台,更要首先秉承与传达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其追求得是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引导下,在礼仪服饰的设计理念上,必将突出追求各民族文化融合和国际大众共同的审美观——这便要求奥运礼仪服饰的设计要走国际化道路。

其次,奥运“礼仪”服饰与其他奥运服饰的区别在哪呢?

奥运礼仪服饰必将首先体现礼仪的核心内涵——尊重。而要体现对世界人民的尊重,就要求在设计礼仪服饰时,要更多地考虑各国文化的共通之处。追求国际化,正是起到了这种使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共通和交流的桥梁作用。

服饰礼仪 篇7

1 学生的服饰要整洁清新, 彰显学生气息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而服饰则是人类自身美好的艺术品。服饰美异于其他艺术, 因为服饰的美要依附于人体, 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想及图案等是服饰美的要素, 但服饰必须是穿戴在人身上, 也就是说服饰是人的说明、人的补充, 是人生舞台的道具。即使你一言不发, 你的穿着打扮已经告诉别人很多东西。服饰作为一种象征和符号, 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

在当今的中学生群体中, 穿着名牌服装, 佩戴贵重首饰成为一股悄悄潜入的暗流, 破坏着年轻人心中与生俱来的那份纯真和美好。

俗话说:“青春自有三分俏。”中学生的服饰应以鲜明的色彩、简洁的款式、舒适而便捷的功能来体现中学生纯朴、自然、大方、活泼和整洁与清新。让学生无论是在校园内, 还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都摒弃那些哗众取宠的外在追求, 一味崇尚品牌服饰的价值取向, 以青春、自然、端庄、清新来展示中学生靓丽的风采, 回归纯真的年代。

2 要不断地以学识来美化自己、装扮自己, 完善自己

追求美丽, 本来无可厚非, 但如果过分追求外表的美丽, 而忽略了内在美的塑造, 就有点得不偿失了。真正的美丽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是一种大自然的美妙造化和内在修养的积淀与散发, 是先天丽质与后天修养完美结合的一种表现;真正的美丽,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 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 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而不是矫揉造作的美, 浓装艳抹的美。

台湾作家刘墉说过:“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一个人的美不仅仅在外表, 更重要的是在心灵。外表的美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 而褪色, 惟有美丽的心灵和成熟的气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迸发出感人的火花, 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是令人长久欣赏的内涵“。智慧和美德是最好的化妆品”,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一个人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 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价值和品位,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保持幽默风趣的谈吐, 优雅高贵的服饰, 朴实文明的语言, 得体的举止, 善良的心灵, 丰富的内涵, 并不断地用知识和智慧武装头脑, 用魅力和能力包装自己, 才能有长久的美丽, 才能赢得人们长久的赞赏和钦佩。

3 学生服饰要有运动健美的成分

身为当代中学生, 应该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或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进行形体健美训练。形体健美是通过体操、舞蹈、韵律操等练习达到具有强壮的体魄, 健美的体型, 良好的身体姿态, 高雅的气质和风度的一种综合性人体美。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健康和美丽, 再搭配上得体的服饰, 才会展现出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才会让服饰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4 掌握着装和服饰礼仪的基本常识

天生丽质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修饰, 发式造型, 着装佩饰等手段, 弥补和掩盖身体的不足之处。并在视觉上把自身较美的部分展露, 使形象得以美化。

4.1 服饰色彩与肤色相适应

肤白的人各种色彩都适合, 穿深蓝色、灰色和黑色给人一种端庄、恬静的女性美, 穿粉色黄色和白色的服饰则显得柔润、矫嫩。偏黄黑肤色的人宜穿比肤色略加明亮, 鲜艳的服装, 忌穿与肤色相近的或较深的、暗的服色, 会显得模糊不清, 缺乏生气。

4.2 服饰穿着应与体型相适应

体型与服装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服装对体型的弥补与纠正, 这一补救过程是通过视觉的错觉来完成的, 如何装扮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体形, 才能学会利用服饰弥补自身的缺陷。

(1) 宽胖型:尽量减少其宽度, 增加其高度, 给人以纤细、修长之感。

(2) 身材矮小的人, 为了显出较高大感, 应选用紧身衣裙或细长的紧身裤。不宜穿着开口很大的衣领的衣服。

(3) 脖子短粗的人服装上应采用V字型或V字型开口的衣领, 切忌穿高领衣服。

4.3 着装还应该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和谐统一

年长者, 身份地位高者, 选择服装款式不宜太新潮, 款式简单而面料质地则应讲究些才与身份年龄相吻合。青少年着装则着重体现青春气息, 朴素、整洁为宜, 清新、活泼最好。

4.4 着装应与职业、场合相协调

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则。工作时间着装应遵循端庄、整洁、稳重、美观、和谐能给人以愉悦感和庄重感。从一个学校学生的着装和精神面貌, 便能体现这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和发展前景。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关、学校开始重视统一着装, 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举措, 这不仅给了着装者一分自豪, 同时又多了一分自觉和约束, 成为一个组织、一个学校的标志和象征。着装应与场合、环境相适应。正式社交场合, 如, 开学、毕业典礼和升国旗仪式, 全体师生应该着装庄重大方, 不宜过于浮华。节假日休闲时间着装应随意、轻便些。

4.5 日常着装应与交往对象、目的相适应

与领导、老师和外宾、少数民族相处, 更要特别尊重他们的服饰习俗禁忌。

总之, 美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要懂得什么是美的, 要让自己的服饰看起来大方得体。着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体现“和谐美”, 上下装呼应和谐, 饰物与服装色彩相配和谐, 与身份、年龄、职业、肤色、体形和谐, 与时令、季节环境都要和谐统一。

5 结语

服饰是中学生风度的一种衬托, 而风度又是人格魅力的辐射, 是内在气质的焕发, 是一种可体味而难以言传的综合品格的体现。而现代人的服饰礼仪不但要与时代结合, 又不可随波逐流, 既要保持鲜明的个性和气质, 又不可故作标新立异。服饰礼仪将融精神境界、文化素质、才情品味于一炉, 又外化为待人处事, 体态仪表, 文明和礼仪等。让我们以中学生自然得体的精神风貌来展示青春靓丽的自我吧, 中学生朋友们, 就让青春装扮你自己。

参考文献

[1]裴春燕.礼不可废——关于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07 (15) :35-37.

[2]吴克霞.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价值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校长) , 2007 (2) :29-30.

[3]刘维娅.礼仪教育:德育的起点——关于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师道, 2007 (4) :15-16.

[4]马莹, 黄菊良.大学生礼仪教育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 2007 (1) :99-101.

服饰礼仪 篇8

在基本礼仪方面, 如打招呼、见面、握手、称呼等, 由于历史文化的关系, 中韩两国存在很多差异之处。

(一) 见面礼仪

在见面时, 韩国人的传统礼节是鞠躬;如晚辈或下级在路上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 并退至一旁让长辈或上级先行。正式交际场合下, 韩国人常以握手或者采取先鞠躬、后握手的方式作为见面时的礼节, 握手时用右手或者双手握在一起, 点且只点一次头;另外, 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 而韩国女子在见面时往往以鞠躬或者点头致意代替握手。韩国重视群臣父子的儒家礼教, 保留有传统的森严的等级制度, 告别时, 若对方地位、身份很高, 则往往需要多次行礼, 甚至有一句告别话行一次礼的情况。在中国, 人们见面时不需要鞠躬, 仅口头问候、微笑或挥手示意即可。在正式社交场合见面时行握手礼, 握手时出右手, 用力要适度, 时间不宜太长。在交际中, 如果女士不主动伸手的话, 男士千万不要先主动伸手, 否则视为不礼貌;握手时, 起身站立, 切忌戴着手套或墨镜, 同时保证自己的手是洁净、干爽的。

(二) 称呼

在韩国, 长辈对晚辈可以不带对方姓地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在社交活动中, 互相之间可称对方为“先生”“阁下”、“女士”、“太太”、“夫人”等;对有身份的人可以加上职衔或军衔等, 如“总统阁下”。韩国对关系亲密的朋友的称呼, 常在对方名字后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称谓, 如“智贤妹妹”等;对男性则可以称“君”, 但往往要同姓名, 如“韩在锡君”。对不认识年长男性称“大叔”或“大伯”, 称女性为“大婶”或“大妈”。在中国, 正式场合称呼某人时, 可以对方的职务以姓相称, 如“李教授”、“王主任”等, 在非正式场合也需要先考虑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和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对同辈的朋友或同事等可以直呼其名, 关系亲密的也可省略姓只叫对方的名, 如“丽娜”“瑞雪”等, 或者在其姓前加“老”或“小”以示亲密, 如“小张”“老王”。

二、饮食之比较

韩国的主要饮食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忌油腻、喜清淡, 尤其偏爱凉辣食物。韩国一般都先将食物准备好之后再吃, 顺序按开胃菜到甜点, 主食为米饭, 副食一般都会有一份汤。韩国料理的方法多样, 炒、煎、酱菜、泡菜、汤、炖菜、烩菜等, 其中酱类、泡菜、酱等发酵的食物也很多。地形上, 由于韩国北部山岭众多, 以旱田为主, 多产杂谷;而沿西海岸地区的中、南部以种稻为主。因此, 韩国北部五谷饭是主食, 而南部大米饭或大麦饭是主食。韩国山区因难以购买到新鲜的肉类和鱼类, 因而常以腌鱼或干鱼、海草、山菜等作为食物;在海滨或岛屿城市则常海鲜、蛤蜊等食物。韩国在南海和东海有较好的渔场, 常以海产品作为食材, 而在洛东江附近由于土壤肥沃, 因而盛产农产品, 主要吃海鲜。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饮食很讲究, 非常注重色、香、味、形俱佳的境界, 且与医疗保健密切的关联, 常按季节变化来选择食材、调味。在烹饪方面, 不仅要求厨师技艺精湛, 同时也讲究菜肴的美感, 保证色、香、味、形、器的协调;另外, 在对菜肴命名、品味、进餐节奏等方面, 我国也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其次, 我国地大物博, 饮食习惯在地域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每个地方因其气候或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味道有不同偏好, 如西南地区潮湿而人们爱吃辣, 以驱寒祛湿。

三、服饰的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充分体现了儒家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儒家美学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而非而个性。中国传统服饰是平面的, 具有宽松的轮廓, 自由而轻松的直线造型, 充分体现了与宇宙自然合为一体的理念。在色彩运用上, 中国服饰偏爱红、绿、兰、黄等色, 在传统服装图案设计中也同样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 传统织造工艺通过刺绣、镶嵌、滚边等方法使传统服饰的美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辛亥革命后, 中国服饰文化趋于现代化, “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的服饰文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旗袍是20世纪初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它结合中西方两种美学观念。当代中国服饰文化是传统与西方服饰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对而言更加多元, 具有更强包容性。

同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韩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也是大东亚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服饰文化经过传播到达朝鲜民族, 既而进一步地繁衍、发展并融合其本民族特点, 最后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服饰文化。韩国传统服饰的结构形式较为朴素自然, 而且韩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更加平民化。韩服是韩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 优雅而柔和、色彩装都很协调。经达美国、日本的殖民统治后, 韩国形成了其现代服饰文化, 但仍然保有韩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韩国当代服饰设计风格繁多, 设计艺术自由开放;韩国当代服饰可以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保有自己传统文化的特色, 这十分难得。总的来说, 韩国当代服装不但保留了儒家美学意识, 而且受到日本和欧美服饰文化的渗透, 因而服饰文化更加独特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结语

同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两国在礼仪、饮食、服饰上有相同之处, 也有诸多的差异性。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 深层次, 多角度, 高品位的历史区域性文化。韩国美食也是勤劳智慧的韩国人民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礼义孝的文化信念根植其中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但礼仪与服饰方面, 中国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远不如韩国。韩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他们重视自己的优秀文化的传承, 更加强调国民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相对而言, 中国相对缺乏这种意识, 有待提升。

摘要:本文将从中韩两国的礼仪、饮食以及服饰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分析其文化的相同之处以及其差异性。

关键词:礼仪,饮食,服饰,韩中文化,比较

参考文献

[1]索妮亚·维格达尔本·许升华.文化震撼之旅——韩国[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2]解苗苗.儒家文化在中国和韩国[J].安徽文学, 2009, (1) .

服饰礼仪 篇9

案例1晚入Salsa Party案例1

Selina已经学完了第一期Salsa课程,跃跃欲试的她今天跟着朋友第一次参加Salsa Party。因为听朋友说跳Salsa的女孩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在Party上争奇斗艳,她慎重地选择了一件黑色鱼尾晚礼服。裙子恰到好处地包裹住她细细的腰身,一直垂到脚跟,远远看去,真的宛如美人鱼。纵然如此盛装,这天晚上Selina玩得并不开心,原来虽然她的舞技已得到老师的认可,却很少有人邀请她跳舞。即使偶尔跳上一曲,长长的裙子却让她迈不开腿、跟不上节拍……

Lili解读:Selina穿错了衣服,把Salsa Party当作了一般晚宴对待。晚礼服的气氛与Salsa不搭调,晚礼服固然会让女孩子显得气质高贵又美丽,但是不适合跳Salsa,因为Salsa是一种节奏欢快、动作夸张的舞蹈,尤其是女士,有很多腿部动作。如果裙子太长,不仅会裹住女士的腿难以抬起.做不出规定动作,还会影响舞蹈的速度,直接削弱双方跳舞的兴致。

而且,不只是晚礼服,一般男士看到穿长裙的女士,就有可能望而却步,他们会从服装上猜测这个女孩不懂Salsa甚至不会跳,所以邀请的动力下降。再者,裙子过长可能在快速的节奏中缠绕住舞伴或被踩住,有一定危险性。

建议女士跳Salsa以“短打扮”为主,比如:短裙、短裤、七分裤等。

案例2性感不等于暴露

虽然才跳Salsa一年时间,李蓓蓓俨然是一位铁杆Salsa-lover了。不仅每周的SalsaParty从不缺席,每次都打扮得精致得当,“现在我逛街买衣服,第一反应总是‘这个能跳舞穿吗’?”这天,李蓓蓓又穿了一条镶满亮片的新百褶裙来Party,但是,让好多人不明白的是,这次蓓蓓几乎坐了整个晚上,没怎么跳舞。原来.她在Party上看到另一个穿短裙的女孩,穿着低胸的吊带和短裙。因为裙子太短了,每次身体旋转裙子飘转时,花花的小内裤若隐若现,这让蓓蓓很担心自己的裙子会不会也这样走光。

Lili解读:Salsa是一种非常热情和性感的舞蹈,但是性感不等于暴露,过于暴露的衣服不适合Salsa Party。我很支持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经常更换跳舞服装,我自己基本每次Salsa Party都会穿不一样的衣服,也喜欢吊带、短裙等利落的服饰。但是,女孩子选择Salsa衣服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

Salsa的运动量很大,短小的服饰散热好也很漂亮。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性,比如吊带等短小的上衣,选择时要注意号码和肩带、胸口等松紧程度,最好选择包得紧一些的衣服.这样不至于在做抬手下腰等动作时滑落或者走光,否则跳舞双方都会很尴尬。至于短裙,并非不能穿,因为Salsa中女士有很多旋转的动作,太短的裙子易走光,建议大家购买带打底的短裙。

案例3发型要与服饰匹配

张茗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跳Salsa的场景。那是一个平安夜,在朋友的忽悠下她第一次前往Salsa Party。因为当时在下雪,怕冷的她特地在羽绒服内穿了高领的羊绒衫,接下来,那晚的炎热让她永生难忘,“我好像一只埋在笼里的小笼包。”从那时起,她的穿戴总要找个“老人”指点一下才踏实。最近,她新买了一条低腰的牛仔裤,犹豫着要不要穿去Salsa,她希望有人来指点一下,该配什么样的发型和装饰品呢?

Lili解读:如果是Salsa表演、比赛或主题Party,可以借鉴拉丁舞的穿戴:拉丁裙、网袜和拉丁鞋。如果只是一次普通的Salsa Party,其实随意和便于运动的服装最好,不要穿过于高的跟鞋和松糕鞋。

我一般总是穿7分或9分的休闲瘦腿裤,感觉跳起舞来很利落,以前也喜欢穿喇叭裤,其实,只要漂亮的裤子都可以穿来Salsa。但是,不建议女孩穿太紧的牛仔裤跳Salsa,裤子过紧会束缚动作的发挥,比如,抬不起腿、不好下蹲等。

在搭配发型方面,因为女士在Salsa中有太多的旋转,而且位置和男士非常靠近,散着的长发容易飞起来打到男伴,所以女士最好把头发盘起来,舞伴安全自己也清爽,不会因为流汗让头发贴在脸上。至于饰品,最好是亮晶晶的,在酒吧的灯光下看起来会很炫,我自己就有很多这样镶钻的饰品。

案例4拒绝一定要礼貌

小莉在昨晚的Salsa Party上玩得比较郁闷。一个不认识的男士过去邀请她,小莉本想以“我不会跳”婉言拒绝,没想到男士说了一句“我教你!”就不由分说地把她从座位上拉进舞池。更想不到的是,这个自诩教她的男士居然还没小莉跳得好,在他的引带下,小莉只感觉自己不时地被撞或被踩……好不容易一曲结束,这位男士不依不饶地继续邀请,让小莉很为难。

Lili解读:遇到这样的男士可以直接拒绝他,跳舞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双方不愉快效果便不好。

上一篇:教师自我发展下一篇:产妇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