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并发症

2024-10-11

产妇并发症(精选7篇)

产妇并发症 篇1

大量医学研究资料表明,23-28岁是女性生育的“黄金”时期。但随着社会发展及晚婚、晚育的影响,高龄初产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而高龄初产妇因年龄较大,阴道及宫颈弹性减退,易造成分娩困难,其病理妊娠和分娩危险因素增加,始终被列为高危妊娠。近年来对其妊娠并发症及母儿预后已引起产科医师关注。本文回顾性的对我院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74例高龄初产妇的围产期并发症及病理妊娠的发生率和分娩方式情况进行分析,并和同期正常孕妇对照。为临床咨询和处理提供依据,提示应重视高龄初产妇的监护。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分娩产妇共4300例,其中高龄初产妇74例作为研究组,并与随机抽样同期分娩的年龄≤34岁年轻初产妇(对照组)74例进行对照分析。

1.2 诊断标准

(1)高龄初产:指初次分娩时年龄≥35岁的第一次分娩者。(2)低出生体重:指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按《妇产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

1.3 孕妇年龄及孕龄

研究组(高龄组)74例,年龄35~42岁,平均37岁,对照组(年轻组)74例,年龄20~34岁,平均26岁。分娩时研究组及对照组孕龄均≥37周,其中孕37周~孕(37+6)周:研究组8例,对照组7例;孕38周~孕(38+6)周:研究组28例,对照组31例;孕39周~孕(39+6)周:研究组26例,对照组29例;孕40周~孕(40+6)周:研究组12例,对照组7例。

1.4 观察研究组并发症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妊娠期并发症

研究组(高龄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病12例(12/74),胎儿窘迫10例(10/74),妊娠期糖尿病9例(9/74),产后出血5例(5/74),低出生体重儿4例(4/74),5种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年轻组)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例数均为74例*以上5种并发症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例数均为74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顺产率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产钳助产率两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分娩方式

本文由于研究组(高龄组),高龄孕妇妊娠合并症及病理妊娠的增高,剖宫产率明显增高,高达85.27%(63/74),其中选择性剖宫产53例(53/63),手术指征主要为高龄初产及珍贵儿,急诊剖宫产10例(10/63),主要以胎儿窘迫为指征施术。研究组顺产成功人数7人(7/74),顺产率9.02%,阴道分娩不顺利,通过产钳助娩6人(6/74),发生率8.11%。对照组(年轻组)剖宫产率,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分别为50%、40.54%、5.4%。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顺产率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产钳助产率两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近年来,高龄初产妇逐渐增加,引起了产科医生的重视。高龄初产妇随着年龄增大,生殖能力降低,妊娠病理的增加,常导致难产,会给母儿造成一定的危害,故被列入高危妊娠范畴[2]。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大,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会大大增加[3],就本文研究来看高龄初产妇组并发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16.21%)明显高于年轻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妊高征迄今为止仍为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妊娠期应加强产前检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各项预测检验进行预测,适时做预防性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本研究也发现: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组,而胎儿窘迫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很大部分原因和存在产科合并症,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宫内不良环境从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文献报道高龄生育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升高[4]。故这一系列连锁负效应足够引起产科界的重视,产前应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预防低体重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情况的发生,使妊娠有一个良好结局。

3.2 高龄初产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Edge等[5]研究表明35岁以上剖宫产是20~29岁者的2倍。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达到40%~44%[6]。国内报道为57.1%~67.18%[7]。另有报道20世纪80年代为47.11%,90年代为73.1%,21世纪初高达到88.17%,[8]国内最高报道可达85.26%[9],均明显高于同期非高龄初产妇。本资料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达到85.27%,明显高于非高龄初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1)。Gilbert等[10]认为,高龄孕妇手术机会增加,可能是产前、产时并发症和一些其他不能测定的因素所致。而Edge[5]认为初产妇过高的剖宫产率仅有部分可以用孕期合并症解释。是否存在年龄偏大,孕妇对自然分娩担心和顾虑,以至于影响医生的处理,使得手术产机会增多,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中产钳术增高的原因可能与产妇思想负担重形成产程中衰竭,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致宫缩乏力、产程异常有关。而剖宫产率增高,大多数人强调高龄、胎儿珍贵而迫切要求剖宫产,在此情况下,医务人员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对无任何合并症及并发症者,于产前应做好细致的解释,建立其信心,消除顾虑,鼓励阴道分娩,临产后给予充分试产,密切监测胎心,积极处理产程,使更多的产妇顺利阴道分娩,在试产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应寻找原因,即时正确处理,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证母婴安全。同时必须加强对高龄初产妇的产前检查,及时预防、发现和治疗高龄初产妇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11],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对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如有可能,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高龄初产合并症多,难产率高,因而增加了母儿的危险性,不提倡高龄分娩。但对于高龄初产妇只要重视和加强管理,积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母儿预后良好。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期间分娩的74例年龄≥35岁高龄初产妇的并发症及分娩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随机抽样同期分娩的年龄≤34岁年轻初产妇74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高龄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5种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年轻组)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本文剖宫产率高达85.27%,顺产率9.02%,产钳助娩率8.11%。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顺产率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产钳助产率两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初产妇高危因素多,母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该避免高龄妊娠,并加强对高龄初产妇孕前、孕期的管理,积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同时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关键词:高龄初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4.

[2]王淑贞主编.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15

[3]张博.姚天一,孙桢.高龄初产妇与围产期合并症的探讨(附234例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0;5(2):289

[4] Hanson J P.Older maternal age and pregnancy outcom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Obstet Gynecol Surv,1986;41(11):726~742

[5] Edge V,Laros RK.Pregnancy outcome in nulliparous women aged 35 or older.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8(6):1881~1884

[6] Prysak M.Lorenz RP,Kisly A.Pregnancy outcome in nulliparous women aged 35 years and older.Obstet Gynecol,1995:85(1):65~70

[7]卢彦平.李宝莲.翁霞云.不同年龄组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分析.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9~11

[8]章小维.郭明彩,杨慧霞.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2):112

[9]赵敏琦.高龄初产的妊娠结局251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1 (23):33~34

[10] Gilbert WM,Nesbitt TS,Danielsen B.Childbearing beyond age 40: pregnancy outcome in 24032 cases.Obstet Gynecol,1999;93(1):92

[11]尹利荣.高龄初产妇的妊娠与分娩.现代妇产科进展,1994;3(1):33~35

产妇并发症 篇2

关键词:精神卫生,产后抑郁,产褥期并发症,横断面调查

产褥期康复对母婴双方的身体健康以及家庭美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由于产妇在妊娠期和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全身又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的生理改变,以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疾病[2,3,4]。在产后自然恢复的过程中,约有70%的产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褥缩复不良的情况。这一现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

产后抑郁是常见的产后精神综合征[5],国内的发病率为7.6%-20.9%[6,7,8]。既往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会影响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母体的乳汁分泌和认知功能[9,10,11]。产后抑郁对产后康复还有哪些影响?国内的相关报道不多。本研究拟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一方面入手探讨产后抑郁对产褥期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和香洲区人民医院作产后体检的产妇3016例。入选标准:(1)年龄为19~40岁,(2)产后42d,(3)单胎足月初产,(4)自愿合作。排除标准:(1)有产前精神病史或躯体器质性疾病,(2)有产前或产时并发症。所有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已得到有关机构的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对上述被试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问卷测试,从中选择评分≥10分的产妇431例作为产后抑郁阳性组,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生根据DSM-IV诊断标准对她们进行诊断,从中筛选出产后抑郁患者397例,其中386例参与本研究(其余11例拒绝参与本研究);同时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生根据DSM-IV诊断标准对EPDS量表评分<10分的产妇作临床诊断,从中筛选出386例无产后抑郁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在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孕周、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于产后42d时,对两组分别进行以下两方面测试。

1.2.1 心理状态测评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10):一份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心理量表,用于产后抑郁症的筛查,其英文原版是Cox等人于1978年编制,1987年重新修订,1998年由香港中文大学的Lee等将其编译成中文版的EPDS量表。EPDS共10个条目,内容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每个条目的描述分四级,l0项相加为总分,总分在0~30分,以9分作为筛查产后抑郁的临界值,以12分作为筛查严重产后抑郁的临界值。得分越高则抑郁程度越严重[12]。

1.2.2 临床指标测评

(1)生殖系统恢复情况:包括有无乳汁淤积或乳房硬结等[5]。(2)其它:有无产褥期感染、明显的腰痛和生育性肥胖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计量资料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两个构成比之间差异的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的乳腺并发症和产褥期感染情况比较

见表2可见,观察组乳汁淤积、乳房硬结和产褥期感染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的腰痛和生育性肥胖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腰痛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生育性肥胖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乳汁淤积、乳房硬结、产褥期感染和产后腰痛等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后抑郁对初产妇的产褥期身体康复产生显著的影响。

产妇并发症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初产妇700例, 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 (28.2±2.3) 岁,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 (39.1±2.5) 周, 孕妇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 均未合并有任何其他的内科疾病,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 经产科检查后700例产妇均有经阴道分娩指征, 产妇均拟行阴道分娩, 同时将此7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 其中对照组374例孕妇, 观察组326例孕妇, 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 其中包括入院后对产妇的病史进行询问, 对产妇的身体及心理状况进行详尽的了解, 同时对分娩的过程以及围产期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对观察组的产妇采用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人性化护理模式: (1) 温馨的入院接待, 在产妇的围产期给予尽可能大的帮助, 耐心地与产妇进行交流。 (2) 健康教育:对入院后的产妇进行分娩前兆、分娩、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宣教, 使产妇充分做好对分娩以及养育新生儿的心理准备, 同时对医院的环境、医生、护士等进行一定的介绍, 避免产妇在陌生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感, 同时指导产妇的日常饮食。 (3) 在人性化护理之中心理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效心理激励不仅可以改善产妇在围产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还能够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从而降低分娩时的疼痛感, 护士在对产妇进行分娩相关的健康教育时可以进行心理激励, 鼓励产妇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 同时护士还应对产妇强调自然分娩的优点, 例如安全性、不会有损身体、有利于促进新生儿肺成熟、减少产后恶露排出及产后出血, 产后恢复时间短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对选择采用剖宫产的产妇及其家属说明剖宫产的不利之处, 例如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术中还可能出现麻醉意外、出血、羊水栓塞、肠粘连、子宫或肠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4) 放松指导:在第一产程时, 应告知产妇可以通过镇静以及放松等方式来加快产程, 医护人员应当在此期间对产妇的放松进行一定的指导, 例如指导产妇进行呼吸训练等。分娩时医护人员应告知产妇需要根据子宫收缩的剧烈程度对呼吸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例如产妇应在宫缩开始时行深呼吸, 在宫缩强烈时将呼吸调整为浅快的方式。在宫缩较弱时, 产妇为了保存一定的体力, 应当进行适当的休息, 同时产妇在宫缩间歇期还需要适当地进食少量的流质食物以补充能量, 在宫口开全后产妇需要间断吸气, 一直待宫缩结束后再缓慢地进行深呼吸。同时产妇在宫缩时可以采用适当的屏气来增加腹压, 从而帮助促进胎儿的分娩。同时对产妇的子宫处进行按摩, 护士也可以指导产妇的家属及产妇自己进行子宫按摩。按摩时应以产妇感觉为标准, 当产妇的下腹开始剧烈疼痛时, 应对子宫进行水平按摩;宫缩加剧时, 应进行旋转按摩, 当产妇的腰部剧烈疼痛时, 应当行按压法按摩。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让与产妇关系较为亲密的家属全程陪同在旁, 因为亲属可以给予产妇以精神上的暗示和鼓励, 这对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的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同时在分娩的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握住产妇的手与其进行轻声交谈的方式, 帮助产妇稳定自身的情绪并增强产妇对于成功分娩的信心。 (5) 产程护理:在进入产程后产妇的腹痛会逐渐地加剧, 此时助产护士应当适当地按摩产妇的合谷以及三阴交等穴位, 以减轻产妇的痛感。待产妇的宫口开全后, 护士可以指导产妇调整呼吸、腹压以及体位等。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 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 比较两组产后产妇情况, 包括产后阴道流血情况、尿潴留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 产钳助产率及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 两组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产妇产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分娩是一种自然而复杂的生理现象, 产妇对分娩过程的应激反应、心理状态、环境因素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2]。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护理程序及措施予以改善, 使产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果。而人性化护理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 该方法是一种以整体护理为基础, 而有强烈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其根本目的是为产妇尽量提供生理心理、精神上的舒适感及满足感, 降低其身体及情绪上的不适程度, 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预防产后并发症, 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缩短分娩时间, 确保新生儿顺利娩出, 提高娩出胎儿的质量。此外, 近些年我国剖宫产率显著上升, 2010年我国的剖宫产率已经达到46.2%, 为世界第一,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15%的3倍以上[3]。尽管目前剖宫产的手术技术、安全性较之前有着较大提高和进步, 但其仍是一种创伤性手术, 很可能出现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 甚至可能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因此, 对于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可以使产妇在较为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使产妇的分娩过程更加顺利, 是一种更为科学、专业的围产期的护理手段。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要求医务人员的手法专业、技术精湛, 并且体贴周到, 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产妇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 增强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 使产妇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分娩过程中来, 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 顺利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本研究显示, 产前助产率及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 这一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妇自然分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产妇分娩方式的选取及产后并发症上具有一定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初产妇7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7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32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降低产后并发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郑云娣, 王菊吾.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2 (3C) :824-825.

[2]党蓉芳, 李珊.音乐减轻产痛加速产程105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19 (7) :446-447.

产妇并发症 篇4

关键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并发症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1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可分段实施神经阻滞,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肌松效果好,同时麻醉程度可控性强,可视手术需要调整麻醉时间[1]。剖宫产手术麻醉强调在达到良好的肌松及镇痛效果同时,应尽量减少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CSEA是目前常用的剖宫产麻醉法,麻醉效果较好,但若应用不当,也易导致多种并发症[2]。本组研究分析分娩过程中实施CSEA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以期增强CSEA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合理性,预防相关剖宫产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生产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1月于笔者所在科剖宫产手术行CSEA产妇237例,平均年龄(25.2±3.6)岁(19.5~34.7岁),ASA分级Ⅰ~Ⅱ级。

1.2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手术方法

开宫口至2~3 cm时,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麻醉师取L2~3或L3~4椎间隙穿刺入蛛网膜下隙,见脑脊液注入生理盐水2 ml+2.5 mg罗哌卡因,将芬太尼0.2 mg+罗哌卡因1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泵入,基础泵入剂量为6 ml,产妇可自控给药,6 ml/次,加药间隔时间为15 min,最大泵入剂量30 ml/h,镇痛持续宫口开全时停药[2]。麻醉器械使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扬州永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为CSEA(AS-E),规格1.7×75。

1.3 方法

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记录行CSEA术后产妇第1、5、10天及1、2、4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呼吸抑制、头晕头痛、穿刺点酸胀感及压痛、神经根刺激症、尿潴留及心律不齐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实验均数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CSEA镇痛平均维持(45.6±4.1) h,本组研究发现,调查的237例剖宫产手术行CSEA术后产妇,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见表1。

3 讨论

本组237例行CSEA剖宫产手术产妇,术后调查发现部分出现不同种类及严重程度的并发症。其中,穿刺点酸胀感及压痛所占比例最高,第10天达高峰42例(17.7%),其发生机制可能为麻醉时肌肉松弛,而产妇尚留置硬膜外导管致使韧带、肌肉劳损所致;神经根刺激征第1天出现18例,之后比例逐渐降低,系穿刺置管损伤背部神经根所致,经理疗、激素类药物治后症状均逐渐好转;本组术后6例(2.5%)出现头痛,症状一般为后枕部剧烈头痛,伴尿潴留、眩晕,除注意休息,还应加强补液、镇静药治疗。此外,本组术后呼吸抑制、心律不齐也占一定比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有所缓解。

通过对剖宫产手术CSEA产妇术后3个月的随访,发现CSEA在大幅改善剖宫产手术麻醉问题的同时,也存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特点,对产妇健康构成重大威胁[3]。笔者认为,准确操作,降低损伤发生率,是预防CSEA术后头痛并发症的关键。同时辅以频谱理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对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可更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对产妇健康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妍.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高征患者分娩前后生命体征及分娩结局的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248-249.

[2]徐世琴,沈晓凤,赵青松.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3): 2918-2920.

产妇并发症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华亭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6例, 年龄为24~37岁, 平均 (28.47±3.76) 岁, 产次:初产妇54例, 经产妇42例, 有剖宫产史32例, 无剖宫产史6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 操作如下。 (1) 确立问题。根据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 提出循证问题:减少剖宫产后并发症和产后不良情绪的护理措施; (2) 寻找证据。成立循证护理干预小组, 由培训后的4名护士组成, 围绕既定的循证问题, 检索相关文献; (3) 评价依据。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 并进行评判, 进一步得出结论。根据所得评价依据, 结合产妇实际需求、临床表现及护理经验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4) 循证方案。密切观察临床表现, 若产妇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应及时处理;展开心理护理, 与产妇有效沟通, 建立良好关系, 耐心讲解剖宫产的基础知识和典型案例, 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行疼痛护理, 术中帮助产妇认清疼痛, 并及时反馈, 采取有效方式缓解因疼痛产生的负面情绪, 如放松腹部肌肉, 缓解因咳嗽震动产生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术后, 观察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分别采用SAS、SDS和SCL-90量表评估剖宫产前后产妇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2], 分数越高, 表示负面情绪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数据用n/%表示, 计量数据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后并发症比较

剖宫产后, 对照组中术后感染7例, 产后抑郁5例, 术后静脉血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 观察组中术后感染仅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剖宫产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情况比较

产后, 两组患者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表1) 。

3 讨论

大多数产妇和家属对剖腹产术了解不深, 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 且产后伴有严重并发症。循证护理干预是以科学依据为主的现代护理模式, 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情况, 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以提供最佳护理措施[3]。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我院剖宫产妇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剖宫产后并发症, 显著改善产后负面情绪。

综上, 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负面情绪, 值得普遍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负面情绪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剖宫产妇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及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 (P<0.05) ;产前, 两组产妇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差异很小, 产后两组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负面情绪, 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剖宫产术,术后并发症,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段宝英.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4) :35-36.

[2]文凤今, 金全官, 郑美福.浅谈剖宫产术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3) :220-221.

产妇并发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1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96例,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为(29.4±1.3)岁;孕周34~38周,平均孕周(35.5±1.2)周;足月产60例,早产36例;剖宫产54例,顺产42例;初产妇70例,经产妇26例。入选的病例符合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4];排除并发其他严重病变者、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者、精神异常者等。按照数字表达法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可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待产环境,对患者整个分娩期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认真答复患者及亲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其各种护理诉求,疏导其内心对分娩的各种紧张不安、焦虑与恐惧等心理。指导产妇学会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帮助患者抚摸腹部与腰部,缓解患者疼痛。在整个产程中,要给患者进行精神安慰与心理支持[5]。(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避免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在产程中因为患者体力消耗比较大,而进食量又少,所以容易诱发低血糖的发生。为此,可以运用血糖监测仪对患者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并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鼓励产妇适当进食,确保热量的供给,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则按照医嘱给予补给适量葡萄糖,维持血糖浓度在5.6 mmol/L左右[5]。(3)加强胎心监测,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要对患者的胎心变化给予监测,在潜伏期可以每1小时进行胎心监测一次;在活跃期则可以每30 min进行胎心监测一次。如果胎心出现异常,则应该配合医生给予氧气吸入等处理[6]。(4)密切观察患者宫缩,妥善处理宫缩乏力,防止产后出血。患者因为缺乏胰岛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不够,能量不足,为此容易诱发宫缩乏力甚至产后出血。可以给予运用适量的催产素,以促进患者子宫的收缩,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5)正确估计分娩前胎儿的体重,防止肩难产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做好肩难产的思想准备;护理人员也要事先备足新生儿的急救用品,同时也可以运用会阴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促进产道松弛,实施会阴斜切开术,以帮助胎儿顺利娩出,进而确保胎儿安全[7]。(6)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要在围手术期加强血糖及尿糖等监测;一般术后24 h给予拔除尿管;指导患者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术后科学合理运用胰岛素,并观察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多种低血糖症状是否发生[8]。(7)加强新生儿护理,减少围产儿的死亡率。新生儿的体重大小不论多少,均给予早产儿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患者要进行保暖吸氧处理,注意防止低血糖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发生[9]。积极鼓励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以提升其免疫抗病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及胎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8.8%,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9.6%(P<0.05),见表1。

2.2 两组胎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33.3%(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日常饮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健康行为,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现象较为常见。假如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则会严重危害到母婴之生命健康,不利于妊娠结局[10,11]。我们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进行优质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护理诉求,从整体上提升护理服务,在精神、心理及生理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及照顾,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疏导其不良情绪,进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孕产妇及胎儿的并发症发生,促进孕产妇顺利分娩[12,13]。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8.8%,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9.6%(P<0.05)。观察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33.3%(P<0.05)。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孕产妇及胎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健康婴儿的生育,值得应用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8.8%,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9.6%(P<0.05)。观察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33.3%(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孕产妇及胎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健康婴儿的生育,值得应用及推广。

产妇并发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49例例高危妊娠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孕妇产前是否进行定期检查分组, 一组为实验组, 另一组为对照组, 孕妇年龄在2 0~41岁之间,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30.0±6.0) 岁。

1.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妊娠情况主要包括:患儿是否早产、前置胎盘、过期妊娠、孕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孕妇胎盘早剥等一些情况;此外, 我们还要观察两组高危产妇围产儿一些如:呼吸窘迫、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等发生率情况。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高危孕妇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优势, 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实验组孕妇出现呼吸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等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 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压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这使得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病率明显提高[4]。而高危妊娠主要是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 胎儿生长过程中出现生理性、病理性变化, 使得一些指标超过了孕妇或胎儿的生理范围, 若不及时发现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威胁到产妇及胎儿的健康, 严重患者能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5]。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能够尽早发现一些隐藏性疾病, 能够有效的防止孕妇在妊娠期间高危并发症的发生率[6]。此外, 对孕妇产前进行检查还能够检查出孕妇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 从而降低了孕妇胎盘早剥、胎儿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

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检查, 能够降低孕妇的不良情绪, 减少孕妇的一些心理障碍, 从而保护了孕妇及胎儿的健康[8]。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高危孕妇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优势;实验组孕妇出现呼吸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等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 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 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定期检查能够有效地产妇围产儿结局。对孕妇产前进行定期检查能够最早的发现孕妇是否有高危妊娠的倾向, 对于有高危妊娠倾向的孕妇我们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孕妇的妊娠结局的质量。而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妇和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疾病主要出现在孕妇妊娠20周后,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孕妇高血压、蛋白尿等。对孕妇产前检查时, 首先要向她们及家属宣传一些孕期保健知识, 让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健, 从而降低胎儿的死亡率及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一些高危妊娠孕产妇, 还要做好管理和随访工作, 帮助这些孕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提高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

综上所述, 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 能够及时有效的预测一些疾病的发生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并发重度高血压等, 此外, 还能够减少早产儿及死胎的发生率, 从而有效的改善母婴预后状况, 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海薇, 赖银女.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2) :49-50.

[2]翟洪娟.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6) :1017-1018.

[3]向春芳.12252例孕妇产前检查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4) :5010-5011.

[4]相玉倩.妊娠早期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测在产检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 2010, 4 (1) :49.

[5]龚衍, 杜晓红, 赵梓伶,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前检查的相关性调查[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1, 2 (2) :55-58.

[6]武晓燕, 周文丽, 王爱华.妊娠期妇女产前检查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5) :620-621.

[7]邓冬梅, 朱昊平, 庄婵娟.精简产检模式对流动人口妊娠结局影响的前瞻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5) :35-37.

上一篇:服饰礼仪下一篇:骨折护理健康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