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产妇

2024-09-27

初产产妇(共10篇)

初产产妇 篇1

高龄初产妇是指足35岁以上初次妊娠和分娩的妇女。为了解高龄初产妇与同龄经产妇分娩方式, 本文抽取高龄初产妇分娩85例与同期同龄经产妇89例作对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高龄初产妇85例 (研究组) 和同龄经产妇89例 (对照组) , 均为我院、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高龄初产妇年龄为35~41岁, 中位年龄37.6岁;经产妇年龄35~43岁, 中位年龄38.8岁。2组年龄、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较2组分娩方式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剖宫产率和阴道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 论

本结果表明, 研究组剖宫产率为52.9% (45/85) , 对照组为49.4% (44/89) 。周蓬[1]报道, 高龄初产妇组剖宫产率为78.60% (44/56) 高于对照组33.80% (46/8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陈美秀[2]报道, 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为63.57% (89/140) 。郭华等[3]报道, 高龄初产妇组剖宫产率为68.4% (698/1020) 高于非高龄初产妇的37.3% (27 793/74 5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自从1610年第1例剖宫产产妇死于产后大出血, 到1876年Porro开展剖宫产合并子宫部分切除, 病死率几乎从100%降到50%~85%[4]。随着外科止血技术、输血技术、麻醉技术和抗感染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20世纪新式剖宫产技术的推广, 使剖宫产病死率下降到4~8/万。剖宫产的出现, 解决了产科医学上的难产、大出血、胎儿窘迫等影响母婴生命危险的难题[5]。张建丽等[6]报道, 对足月新生儿及孕产妇678例分为剖宫产组及阴道正常组各339例, 剖宫产组贫血发生率为62.83%, 正常组贫血发生率为25.96%, 剖宫产较正常产产时出血较多, 泌乳、子宫复旧及胎粪排净时间后延;新生儿黄疸高峰出现时间晚且严重, 认为剖宫产增加母婴并发症。秦秀菊等[7]报道, 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83% (132/3451) , 阴道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01% (160/7945) , 剖宫产出血量500~4200ml, 平均722.91ml, 91.21%发生在产后1h内, 其中失血性休克占17.42%, 全子宫切除术占6.83%。剖宫产分娩的婴儿出生时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 新生儿肺内在子宫内本来就存在的液体就因未被挤压出来, 而出现“新生儿湿肺”, 对新生儿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都有损害;婴儿出生时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 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触觉的体验和学习, 将来容易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够协调、多动、胆小等问题, 即“感觉统合失调”[5]。所以, 应严格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以确保母婴安全。

摘要:目的 比较高龄初产妇与同龄经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高龄初产妇85例为研究组和同期同龄经产妇89例为对照组, 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差异。结果 2组剖宫产率和阴道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龄初产妇与同龄经产妇剖宫产率高, 应严格剖宫产指征, 高龄初产不能成为剖宫产的惟一指征。

关键词:高龄初产妇,剖宫产,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周蓬.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9) :56-57.

[2]陈美秀.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5) :1866-1867.

[3]郭华, 王维, 程郁离, 等.深圳市宝安区1020例高龄初产妇妊娠及分娩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 :317-319.

[4]罗宇迪.HBsAg阳性与阴性活产儿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0) :53-54.

[5]肖相云, 张宁.3412名活产儿产妇市区与乡村分娩方式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7) :107-108.

[6]张健丽, 王雪梅, 戚桂杰.分娩方式与母婴并发症的相关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7) :3826-3827.

[7]秦秀菊, 双艳平.剖宫产产后出血132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36) :3676-3672.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 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 初产妇 自然分娩 舒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21-02

为了适应围产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了“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国际合作项目。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进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安康已成为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笔者针对初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对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分娩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4例初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6.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周,同期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估计胎儿体重<4000g,无严重产科和内科并发症,经骨盆外测量和胎儿腹部B超检查可拟阴道分娩。对照组86人,实验组98人。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开始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干预。

1.2.1 初产妇现状评估。入院后,热情接待初产妇,介绍住院环境,产房环境,重点介绍主管医师及助产士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其产生安全感。用自设的问卷调查评估表,对初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产妇关心的问题等进行全面评估,综合临床资料,针对分娩的特点,初产妇的心理需求,制定标准的干预计划,减轻其孤独与忧虑,赢得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2.2 正确认识分娩。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在与产妇的交谈中发现90%的产妇对分娩的知识欠缺,我们制作各种多媒体录相,相关知识的小册子等讲解分娩过程、让产妇获得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大致过程以及利弊的信息,根据个体情况引导初产妇选择分娩方式,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自然分娩的到来。

1.2.3 增强初产妇对分娩的信心。英国产科医生Read提出,要自然分娩须先消除恐惧、紧张与疼痛综合征[1],因此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对能否顺利分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产妇随着临产的接近,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主动与初产妇沟通,针对初产妇对分娩过程及胎儿状况产生的恐惧、担忧等心理,与其进行交谈,注意聆听她们的倾诉,使其感到受重视,以稳定其情绪。同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鼓励初产妇在增强做母亲的责任感、幸福感的同时,要战胜困难,坚持配合。利用暗示疗法、松弛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指導产妇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并采取引导心理支持措施,引导产妇想象宫缩时宫口在扩大,胎儿在向外用劲,每一次宫缩胎儿都有可能出生,这样使她们更加能耐受宫缩的疼痛[2]。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还要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储备能量,增加体力,充沛的体力是顺产分娩的强大保证。持续给予舒适地抚摸和按摩,减轻疼痛直至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临,并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的特征,充分调动产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如果婴儿有异常或者不是产妇希望的婴儿性别时,暂时不要告诉产妇,待胎盘完整娩出,子宫收缩良好时再将实情告诉产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产时大出血。

80例初产妇分娩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80例, 其中初产妇年龄为18~30岁, 平均 (24.3±2.4) 岁。孕周为36~40周, 平均 (38.4±2.3) 周。

1.2 方法

所有产妇实施下述护理措施:

1.2.1 帮助产妇接受新环境

当初产妇入院后, 面对陌生的院内环境、陌生的人员, 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感受。加之病房内的探视人员较多, 较为嘈杂, 增加了产妇的不适感。护理人员需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向产妇介绍其他病友, 可鼓励其相互交流育儿感受, 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同时可领初产妇探视其他产妇的新生儿, 使得初产妇感受到新生儿的可爱, 而减轻内心的焦虑感。医护人员需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 尽量在白天进行探视, 夜间保障产妇的充足休息, 避免造成产妇睡眠不足等情况,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新生儿的诞生。

1.2.2 初产妇的心理干预

孕妇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和家庭关注的重点, 对孕妇及家属普及孕期保健知识具有很大作用。因许多初产妇可能听其他老人等说及分娩过程是十分疼痛的, 因此对分娩具有一定的恐惧感。此外, 即使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初产妇, 因过分惧怕疼痛而选择实施剖宫产, 为我院呼吁, 鼓励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与初产妇进行沟通, 了解初产妇的内心想法。告知产妇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 在分娩过程中学会合理的呼吸方法, 这样可以减轻疼痛。此外, 对于需进行剖宫产的产妇, 告知其基本的流程及所需配合的地方, 使得初产妇有所心理准备。因为在分娩过程原则是不允许家属陪同的, 因此我院要求初产妇至少对一名陪护产生信任感, 这样可由陪护人员在分娩过程中适中陪伴在产妇的身边, 减轻产妇内心的恐惧感。

1.2.3 初产妇分娩时的护理措施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 陪护人员需不断的给予患者鼓励。护理人员需对产妇的各项指征进行观察, 保障顺利分娩。且对于阴道分娩产妇, 需做好中转为剖宫产的相应准备, 预防出现意料外的状况, 一切以保障初产妇与胎儿的安全为基本原则。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的安抚初产妇, 并指导产妇该何时用力、怎样合理呼吸。

1.2.4 初产妇分娩后的临床护理

在完成分娩后, 需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包括产妇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等, 无异常后可安排母婴同室以促进母婴之间的关系。初产妇无育儿经验, 护理人员需指导初产妇如何正确的抱着婴儿, 并鼓励产妇尽早的开奶, 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 包括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增加新生儿的免疫能力等, 使得初产妇能够主动的进行母乳喂养。同时向产妇家属介绍利于产妇恢复的饮食, 通过合理的调理以改善产妇的虚弱体质。

1.2.5 预防产妇分娩后抑郁症护理

因在分娩结束后, 产妇家属的注意力多转移至胎儿身上, 这会使得产妇产生一定的抑郁感与失落感。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家属正确处理对于产妇及胎儿的态度, 一方面多关心产妇, 使得产妇感受到家人的呵护, 另一方面多鼓励产妇拥抱新生儿, 使得产妇感受到新生儿带来的积极力量, 消除内心的抑郁及失落感。

1.3 观察指标

对产妇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同时以我院自行设定的护理满意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比较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护理前, 患者的SAS、SDS评分为 (56.3±11.2) 分、 (55.9±10.9) 分。而护理后, 患者的SAS、SDS评分为 (38.9±7.2) 分、 (36.0±6.8) 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931, t=6.201, P<0.05) 。

2.2 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析

我院制定护理满意率测评量表, 并经调查可知80例初产妇中十分满意者72例、基本满意者8例、不满意者0例。本次护理满意率为100% (80/80) 。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临床护理要求上越来越高。对于初产妇特一“特殊”的人群, 往往需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与指导, 才能保障产妇分娩的顺利进行[3]。张玉静等在相关报道中指出, 对于初产妇, 需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产后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 以提高产妇护理满意率。在本次调查中, 我院结合临床相关报道, 为患者制定优良的护理方案, 并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在进行护理后, 产妇的SAS、SDS评分显著下降, 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产妇的不良情况得以改善。此外, 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100%, 提示本次护理对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率, 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上文提及, 我院通过对产妇进行环境介绍以消除其陌生感;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以消除其紧张感;在分娩中陪伴产妇对其进行鼓励;产后指导以拉近母婴之间的关系;产妇心理干预以消除产妇的抑郁感[4]。而本次护理措施均偏向于心理护理与分娩技巧指导, 由此说明, 对于初产妇而言, 改善其心理不良情绪, 指导其分娩技巧可利于分娩的进行, 提高产妇的满意率。

综上所述, 因初产妇大多伴有焦虑、紧张的情况, 不利于分娩。而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降低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本次护理措施可行有效, 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的分娩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80例, 回顾分析产妇的基本资料及对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究在进行护理后, 产妇心理变化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在产妇入院未实施护理时, 其SAS、SDS评分为 (56.3±11.2) 分、 (55.9±10.9) 分。而实施分娩护理, 其SAS、SDS评分为 (38.9±7.2) 分、 (36.0±6.8) 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本次无对护理服务不满意者, 护理满意率为100% (80/80) 。结论:因初产妇大多伴有焦虑、紧张的情况, 不利于分娩。而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降低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护理,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何平平, 吴艳平, 欧阳新平等.音乐疗法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1, 39 (5) :560-562.

[2]王艳杰, 温洪樱, 宁艳等.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7) :1511-1512.

[3]袁春等, 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2) :1428-1429.

初产妇剖宫产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篇4

(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医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近两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探讨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9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剖宫产率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自2006年开始升高,其中社会因素是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首要因素。但近两年来我院加大宣传力度及医疗人员的技术,剖宫产率近两年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有效措施,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关键词】基层医院;剖宫产率;手术指征【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05-01 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高危妊娠及某些预期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保证母婴安全的作用。并且随着医学的飞速进步,剖宫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特别是麻醉技术的提高及输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剖宫产作为处理高危妊娠、妊娠并发症和解决难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地认可,同时也为降低围生期母婴死亡率起到了积极作用[1]。但是手术也存在风险,如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及感染、腹腔脏器粘连、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等。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左右[2]。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并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3]。因此,如何正确掌握好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探讨引起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以及我院近两年剖宫产率下降的影响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2532例住院产妇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探讨引起我院剖宫产率增高及降低的主要因素及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有2532例住院分娩,其中剖宫产938例,平均剖宫产率为37.05%,剖宫产孕妇年龄18—36岁,孕周34~43周。1.2方法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社会因素逐渐成为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社会因素剖宫产系指无明显医学指征或不足以构成指征的单一因素实施的剖宫产。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剖宫产产妇病历并分析其原因,寻求合理的干预措施。1.3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软件,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的变化:2006年至2008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9年至2010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06-2008年与2009-2010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各年度剖宫产例数、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例数、阴道助产例数及各占分娩总数的比例(例%)3 讨论3.1剖宫产率居高的原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6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呈现较高趋势,其中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对手术上升的因素干扰较大,成为剖宫产手术的最常见影响因素。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剖宫产技术的娴熟、麻醉水平的提高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手术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避免了过去较困难的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另外,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升高主要与下列情况有密切关系:①孕妇和家属过于相信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对剖宫产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缺乏了解,同时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害怕分娩疼痛和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不愿试产,直接选择剖宫产。②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优生优育意识的增強、部分产妇及家庭认为剖宫产儿比自然分娩儿安全、聪明;以及对分娩时间如吉时等的特殊要求,导致部分产妇不恰当地选择了剖宫产。③部分产妇认为自然分娩会导致阴道松弛从而影响到以后性生活的和谐,因而要求直接行剖宫产术。④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安全性相应增加,扩大了剖宫产术的指征范围。同时随着高龄产妇和巨大儿的增多,也加大了产科医师工作压力,从而愿意选择快捷的剖宫产术。3.2近两年剖宫产率降低的原因及进一步加强措施:剖宫产术虽然作为一种解决难产和紧急情况下挽救母婴生命的手段,对于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但手术毕竟是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手术过程和麻醉中的风险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如麻醉意外、产后出血、感染、损伤、羊水栓塞、盆腔脏器损伤;远期并发症如术后盆腔粘连、慢性腹痛、剖宫产儿综合征、异位妊娠发生率升高等不容忽视。李素洁等[4]曾报道,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降低。所以,我院近两年来大力加强产前宣教工作,宣传阴道分娩的有利因素。如何进一步降低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孕期宣教,普及产科知识,正确宣传自然分娩的特点及优势,让孕产妇充分认识剖宫产的适应症及近远并发症。对于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和家属要尽量说服,积极开展导乐分娩或无痛分娩。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增加对阴道分娩的信心。②加强孕妇系统管理,及时发现各种高危因素,对高危妊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合理安排孕妇膳食,降低巨大儿的发生。③加强产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培训,使产科医师和助产士熟练掌握各种助产技术,提高产科质量。同时减轻产科医护人员在处理孕妇试产时的思想压力,为产科医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参考文献[1]曹泽毅.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6.[2]郭素芳,赵风敏,吴匡时,等.1971年至2003年我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3):145-149.[3]张玉兰.近5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临床医学,2010,33(4):83-85.[4]李素洁,徐彩生.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J].海南医学,2004,15(8):55—57.

浅谈初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5

1 初产妇的心理状态

1.1 紧张恐惧

分娩时,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疼痛会使初产妇对分娩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初产妇没有分娩的经验,只是在孕期从书上或从亲朋处听到过分娩时的疼痛和可能出现的状况,但具体怎样,自己并不了解。恐惧的心理使分娩期的初产妇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产程进展。

1.2 焦虑

一般来讲,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等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初产妇仍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对孩子的性别产生焦虑。

1.3 谨慎、怀疑心理

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的陌生,对医院的陌生,对医护人员的陌生和对胎儿的关心,致使她们处处紧张、小心。对医护人员所采取的一些医疗措施会产生疑问,出于安全心理,她们会向医护人员询问各种问题和提出一些要求,并十分重视医护人员对其的态度与诊疗措施。

1.4 剖宫产心理

分娩宫缩阵痛对产妇来说是一种持久的强烈应激,加之对待产室的环境陌生,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加之产妇自身的恐惧及子宫收缩力逐渐增强,多数产妇丧失顺利分娩的信心,要求剖宫产尽快结束分娩。又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如产妇觉得剖宫产比顺产安全、不痛又能保持体型等,使她们愿意选择剖宫产。

1.5 兴奋忧伤心理

农村产妇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兴奋、忧伤心理表现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完成第二产程时,迫切想知道婴儿性别,达到愿望后的兴奋不已,和事实与愿望相反的忧伤,这种兴奋与忧伤的情绪波动很容易造成产后大出血,威胁产妇生命。

2 初产妇的心理护理

2.1 加强产前宣教

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产妇,首先使产妇熟悉将为她服务的医生、护士以及医院的环境和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做好知识宣教工作,向产妇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宫缩与分娩的关系,如宫缩好可促进产程的进展,以及分娩时如何配合,使她们知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2.2 取得产妇的信任和配合

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产妇对护理人员要求高,观察仔细,多是由于紧张所致,在护理时应特别耐心、细心,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全面正确的解释,并且语句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操作技术娴熟,多陪伴产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与冷淡。

2.3 满足产妇的需要

进入待产室的产妇没有了家人的陪伴,从而对助产士有了强烈的依赖,既有生活上的需求,也有心理上的需求。助产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使用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重视,也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产妇获得一种安全感;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如可以问她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小便等,鼓励多进食,告诉她保存体力的好处,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4 要求实施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对因不能忍受宫缩痛而产生实施剖宫产的产妇表示理解,承认分娩疼痛不适感,但必须提醒产妇这是正常的分娩信号,要为她讲清楚剖宫产的利与弊,剖宫产是在不能顺产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唤起产妇内在力量去应对分娩疼痛[2]。

2.5 缓解兴奋与忧伤心理

婴儿娩出后不要急于知道婴儿的性别,如果婴儿性别与产妇愿望相同,可在第二产程完成后,直接告诉产妇。如果婴儿性别与产妇愿望相反,可在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时,多赞美婴儿,以稳定产妇情绪,减少产后出血。

3 总结

大部分初产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烦躁、无助等心理状态,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2,3]。护士良好的心态可以调节孕妇的情绪,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

摘要:医护人员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产妇的心理状态。使分娩能够按正常的机制进行,从而减少剖宫产和难产的发生。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缓解产妇负性情绪反应,增加分娩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促进产程进展,对顺利、安全分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产妇,心理状态,护理

参考文献

[1]马瑞林.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35-36.

[2]任钧.初产妇宫缩疼痛时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8,28:2587.

初产产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出现初产胎膜早破产妇共200例。产妇年龄最大为38岁, 年龄最小为22岁, 平均年龄为27.5岁;孕周时间最长为42周, 最短为37周;产妇均为初产胎膜早破, 产儿头部先露且为单胎妊娠, 产妇经检查均无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并发症, 诸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者妊娠期糖尿病等, 另没有在破水前已经接受引产的产妇。入院时所有产妇均没有临产, 对其阴道进行检查确认为破水。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以胎膜早破到临床时间距离为标准, 分为4个组别, 为A组、B组、C组与D组。A组产妇破水到分娩之间间隔不超过12 h;B组产妇破水到分娩之间间隔超过12 h, 在24 h之内;C组产妇破水到分娩之间间隔超过24 h, 在48 h之内;D组产妇破水到分娩之间间隔超过48 h。将A组再以随机的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 每组各有产妇25例。其中甲组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乙组产妇不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4组产妇之间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入选本次研究对象产妇进行胎膜早破的传统常规护理, 具体如下:产妇保持卧床姿势并对其外阴定时清洁。A组当中甲组产妇以及余下3组 (B、C、D组) 产妇均接受抗生素进行治疗, A组中乙组产妇不接受抗生素治疗。胎膜早破之后24 h之内临产的产妇不对其进行引产处理, 胎膜早破之后24 h时还没有临产的, 则对其使用催产素, 如果产妇出现产科手术指征的则应立即转移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产后接受对应护理, 对其体温进行检测, 以及产后24 h产妇出血量检测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产妇产后出血量平均值为271 m L, 其中出血量超过500 m L的产妇共有24例, 占据所有产妇比例12.0%。A组产妇产后出血共有5例, 占据比例为10.0%;B组产妇产后出血共有7例, 占据比例为14.0%;C组产妇产后出血共有7例, 占据比例为14.0%;D组产妇产后出血共有5例, 占据比例为10.0%。4组产妇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剖宫产分娩产妇共有52例, 占据所有产妇比例26.0%。其中A组接受剖宫产8例, 占据患者比例16.0%;B组接受剖宫产10例, 占据患者比例20.0%;C组接受剖宫产19例, 占据患者比例38.0%;D组接受剖宫产25例, 占据患者比例50.0%。A组相对于C组与D组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A组与B组产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使用抗生素的甲组产妇有2例出现绒毛膜羊膜炎, 占据所有产妇比例4.0%, 而乙组产妇则无出现绒毛膜羊膜炎例数, 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3 讨论

当前我国出现胎膜早破的概率在2.7%~17%,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胎膜早破率对比极为接近, 而大部分胎膜早破的现象均是在初产妇身上发生。胎膜早破会出现的诱因多种多样, 当前临床认为较为主要的有以下几类:生殖道病原生物引发的感染、羊膜腔压力忽然增加以及胎膜自身受力面积不均匀等, 初产妇自身产力相对于经产妇更强, 而产道所产生的压力也更高, 产程时间长, 这都是导致初产妇胎膜早破概率更高的主要因素。

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 是当前临床认为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之一, 产妇在出现胎膜早破之后会使得羊膜腔和外界有所接触, 而阴道之内的各种致病菌则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产妇宫腔当中, 导致母儿均受到感染, 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产妇出现绒毛膜羊膜炎的概率达到6.6%左右[1]。

由于破膜之后产妇会出现感染症状, 因此有人认为应该在破膜后对产妇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 破水24 h后感染率倍增5~10倍, 破膜后12 h应预防感染治疗[2], 而12 h内预防感染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在本次研究当中有使用抗生素的甲组产妇相对于无使用抗生素的乙组产妇, 出现绒毛膜羊膜炎概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破水后12 h内无需使用抗生素。

胎膜早破之后产妇羊水量会减少, 羊膜腔在产妇宫缩的时候对胎儿所起到的压力缓冲作用也会因此下降;这个时候宫壁和胎儿之间距离极近, 可能会导致胎盘或者脐带受到压迫, 使得胎儿的血循环受到影响, 另外宫缩的不协调也会使得胎儿有窘迫情况发生。少数胎膜早破的产妇本身还存在有盆骨狭窄、头盆不对称或者是胎位不正等情况, 则应该对其进行剖宫产手术。胎膜早破的产妇当前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概率正在不断上升,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产妇自身对于引产、破水还有阴道分娩等有着较为明显的顾虑。由于对阴道分娩没有充足的认识, 很多产妇接受剖宫产, 需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3]。

综上所述, 对胎膜早破的产妇需要尽快使其分娩, 应争取在24 h内引产, 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出现概率, 预计胎膜早破之后1 2 h之内能够分娩的产妇最好禁止使用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 最大程度的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顾宁, 王志群.破水至分娩时间间隔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1 (4) :114-115.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心理护理 篇7

初产妇入院后, 护理人员给产妇介绍住院环境和人员, 消除陌生感。同时, 在产妇入院的时候作入院评估, 了解产妇的孕期经过, 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 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使产妇建立亲切感和信任感, 消除紧张心理。并进行入院宣教, 主动与其进行沟通, 了解产妇思想情况及家庭基本情况, 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 使之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让待产妇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产程[1]。

2提供分娩前的指导

由于分娩过程存在许多不测和不适, 很多初产妇会产生焦虑, 而焦虑会影响分娩的过程。针对缺乏分娩经验的初产妇, 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向初产妇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 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 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 教会产妇及家人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如呼吸训练和放松的方法。呼吸要教会产妇用腹式呼吸及屏气。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3.1 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包括潜伏期与活跃期, 宫口于潜伏期扩张速度较慢, 初产妇大缺乏分娩生理知识, 分娩前产妇从各方面了解的有关分娩的负面知识、害怕分娩、惧怕分娩疼痛、担心发生难产等均是造成产妇分娩前精神紧张的重要原因, 而精神紧张将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增强, 进而出现产妇呼吸频率较快、心跳加速、宫口扩张变慢、产程延长等一系列反应[2]。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指导产妇有效的放松训练而使产妇在两次宫缩期间全身放松, 甚至入睡。在活跃期后, 除指导产妇做深呼吸外, 由医护人员按压腰骶部的酸胀处或按摩子宫下部, 以减轻产妇的痛感。应给产妇提供安静无刺激的待产环境, 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鼓励待产妇少量多次进食, 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并注意补充水分, 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3.2 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

第二产程虽然时间短, 但发生异常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多。第二产程宫缩的特点:宫缩持续时间长, 间歇时间短, 产力最强。随着胎儿先露部位的下降, 待产妇的阴道血性分泌物增加, 宫缩加强。应严密观察待产妇的一般情况, 测血压, 听胎心音。指导待产妇在宫缩时用力, 增加腹压, 将胎儿娩出, 是第二产程的首要目标。此产程中有少数初产妇出现宫缩乏力和体力不支, 不会运气, 导致腹压不足, 除用药物调节外, 应鼓励初产妇增加信心, 配合宫缩运用腹压, 娩出胎儿[3]。

3.3 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 产妇顿感轻松, 但此时, 助产人员不能完全放松, 应注意观察胎盘是否完全剥离, 协助胎盘娩出。此期, 应密切观察产妇, 因为由于孩子的出生, 可给某些产妇造成情绪上的反应, 表现为高兴或者沮丧, 这两种情况都会通过大脑皮质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 而大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此阶段最易发生的合并症。所以, 我们要在密切观察产妇的脉搏、呼吸、血压及阴道流血情况的同时, 还要安抚和调整产妇的情绪, 避免过于兴奋或沮丧而导致的出血。我们可以让产妇母婴肌肤接触, 使初产妇得到安慰, 减少顾虑。

4小结

通过以上各期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 可大大缓解初产妇的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让产妇明白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子孙后代的自然规律, 分娩期的阵痛也是产妇可以忍受和必须经历的。用我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指导初产妇如何减轻和分散注意力转移疼痛, 让初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医务人员用和蔼的态度、足够的耐心、精湛的医术使初产妇有信心, 以减轻初产妇的心理障碍, 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也为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经过漫长而难熬的妊娠期, 随着分娩的来临, 大多数孕妇都会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分娩, 虽然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对初产妇生理和心理而言确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历练, 除对产妇生理上产生应激, 同样对其精神心理方面也有影响。.现在的初产妇多数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由于她们大部分娇生惯养, 害怕和恐惧分娩, 怕疼痛、怕出血、怕难产发生等, 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心理状态。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 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 还与产妇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 因此,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正愈加受到重视。所以, 我们应尽量让初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充足的体力, 对产妇减轻疼痛, 顺利分娩, 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零恒莉, 蓝柳萍, 雪柳霜, 等.产妇互动作用在产时的效应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8) :593-594.

[2]翁春燕.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中旬刊) :621-623.

初产妇分娩过程心理护理的观察 篇8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过程,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分娩为一种生理现象, 其伴随强烈疼痛, 部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 基于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此, 在分娩前极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临床研究表示, 不良情绪对分娩过程具有一定影响, 会延长产妇产程、增加分娩疼痛和产后出血量等, 不利于母婴健康。医院应对产妇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心理进行相应干预, 缓解产妇不良情绪, 改善分娩结局[1]。为进一步了解初产妇分娩过程心理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初产妇, 其中, 观察组32例, 平均年龄 (25.34±1.61) 岁;平均孕周 (41.16±1.57) 周;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17例, 高中学历12例, 初中及其以下3例;已婚30例, 离异1例, 未婚1例;对照组32例, 平均年龄 (26.01±2.52) 岁;平均孕周 (41.32±2.02) 周;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16例, 高中12例, 初中及其以下4例;已婚29例, 离异2例, 未婚1例。对本次研究选取产妇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后告知其应注意事项和需要积极配合的活动, 并做好分娩室光线、温度和医疗器材等相应准备工作。

1.2.2 观察组

心理护理措施, 在对照组产妇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措施, 给每位产妇配一名助产护士, 对其进行全程陪伴护理。1主动了解产妇心理状况, 在产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传授分娩知识。护理人员应通过亲切、和蔼和友善的态度同产妇交流沟通, 了解产妇心理状况。并鼓励产妇主动陈述其对分娩、哺乳和育儿的真实感受, 对于产妇出现的问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矫正。同时, 详细为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注意事项等, 有效消除产妇心理障碍, 增加产妇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2做好三个产程的心理过程, 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 时间比较长, 此时产妇疼痛感较为强烈, 极易出现情绪失控现象。护理人员应积极同产妇交流沟通, 为其介绍分娩相关知识, 并通过专业知识增加产妇安全感, 消除其不良情绪。同时,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紧握产妇双手, 为其按摩和擦汗的方法增加产妇安全感, 让产妇逐渐放松。第二产程为宫颈口扩张至10 cm, 该产程时间较短, 但可能因产妇心理状态不好延长时间。护理人员评估产妇心理状况, 并指导产妇积极配合活动, 给以其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提高产妇信任感和配合度, 进而保障该产程顺利进行。第三产程为胎儿娩出后, 此时产妇处于身心放松状态, 但部分产妇可能因为胎儿畸形、预想不符合等产生烦躁、消极情绪等。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及时疏导, 避免不良情绪导致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等。

1.3 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产妇疼痛评分、产后出血评分、新生儿Apgar评、各产程时间和护理前后SAS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HAMD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变化状况, 其中, SAS测定标准, 所得分×1.25得到标准分, 50分为界线, 低于50分代表心理正常;HAMD测定依据, 总分为40分, 总分低于8分代表产妇心理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n) 和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产妇疼痛评分、产后出血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展开对比分析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疼痛评分、产后出血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同对照组产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对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观察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S评分和HAMD评分变化状况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AS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 且同护理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临产妇中多数为初次分娩, 基于其对医疗知识和分娩经验的匮乏, 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理障碍, 产妇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加其机体内5-羟色胺分泌量, 进而增加疼痛感, 致使产妇分娩意志消沉, 宫缩乏力, 严重的会出现产后大出血, 给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因此, 在分娩过程中给以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可稳定产妇情绪, 促使产妇尽量保持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 降低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心理护理措施在第一产程中可分散产妇疼痛感, 提高产妇分娩活动勇气和信心;在第二产程中促使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减少产妇出现脱力现象, 降低剖宫产率;在第三产程中促使产妇保持积极心理状态, 避免宫缩乏力出现大出血现象等, 进而有效缩短产妇产程, 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生活质量。因此, 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较为理想, 本次研究选取产妇中, 通过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产妇疼痛评分、产后出血评分、新生儿Apgar评、各产程时间、SAS评分和HAMD评分均同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产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蒋兰芳[3]学者研究中, 通过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产妇疼痛评分、产后出血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各产程时间、SAS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 (7.83±1.31) 分、 (1.47±1.04) 分、 (9.47±0.52) 分、 (8.86±1.02) h、 (40.06±2.24) 分和 (4.35±0.08) 分, 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4,5], 从中得出, 护理人员在对初产妇护理临床上心理护理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初产妇恐惧和紧张情绪, 降低分娩过程中危险事件发生率, 保障分娩顺利进行, 提高分娩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卢柳霞.温馨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35 (15) :2473.

[2]闫素芹.产前瑜伽训练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2, 41 (10) :1039.

[3]蒋兰芳.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26) :104.

[4]孔玲.阴道助产技术与剖宫产率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医学, 2013, 33 (2) :76-77.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期的影响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的治病与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使患者心理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发挥治病作用,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虽然妊娠、分娩是一自然生物学过程,但仍将对产妇构成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容易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为此我们针对部分初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干预,并与同期实行常规护理的初产妇对比,以评价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期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住院的120例待产妇。待产妇均为初产妇,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他特殊病史,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无头盆不称,年龄23~34岁,孕36~41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待产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及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待产妇的心理特点,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职业及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提供信息法、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导乐陪伴分娩、创造优雅温馨的环境、音乐疗法、增强耐心法、安抚暗示法等方法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3 观察项目:产程、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μ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算全过程均在SPSS10.0软件包内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进展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见表2)。

2.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分娩是否顺利取决于四个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的心理状态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孕妇进入产科病房、待产室、分娩室,除有一般病人的共同性外,更具有其特殊性。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产程、产后2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而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产科护士在进行娴熟的护理、接产、治疗的过程中,认真分析产妇的心理特点,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在治疗的每个环节,渗透各个方面,可有效地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促进产妇顺产、提高产科质量。

3.1 待产妇的心理特点

3.1.1 恐惧与焦虑: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听到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时易产生紧张、恐惧和忧郁的心理。不良情绪可降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痛阈,使子宫区传入的微循环信号被感知为强烈的刺激,影响产程,还可以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肽增高,导致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其结果是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导致子宫体下部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使宫口扩张受抑制,引起疼痛,使产程延长。另有一些人缺乏自信,思想上不接受阴道分娩,因疼痛和担心而要求行剖宫产术。 

3.1.2 陌生孤独:产房陌生的分娩环境、周围待产妇痛苦的呻吟或哭喊都会形成一种恶性刺激,加重产妇的心理压力。加之宫缩逐渐变频和增强均能使产妇血压升高导致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极易发生胎儿窘迫。

3.1.3 兴奋、忧伤心理:产妇在分娩期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怀疑助产人员技术不高,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安危以及婴儿未来的抚养。少数产妇及其家属受封建思想影响,重男轻女,从而导致害怕生女孩等。这些猜测也会给产妇带来不安、忧伤的情绪,从而产程延长,产后出血量增多。

3.2 待产妇的心理护理

3.2.1 提供信息法:在初产妇入院待产时,做好产前宣教工作,介绍有关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请产程比较顺利的产妇向她们描述分娩的过程。使产妇了解分娩常识、宫缩与分娩关系及分娩时如何配合等知识,有效地消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分娩信心,使她们有被重视感和安全感。

3.2.2 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要求医护人员检查时动作轻巧、技术娴熟,说明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产程时主动细致,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处理,使产妇建立信赖感,解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充分调动她们的主动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的到来。

3.2.3 倡导导乐陪伴分娩:导乐分娩就是一个具有生育经验和产科专业知识的女性,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给予产妇持续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缓解产妇心理上的不安,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激励。有资料表明,导乐分娩使产程缩短25%,对硬膜外麻醉的需求减少60%,缩宫素应用减少40%,镇痛药的应用减少30%,产钳助产减少40%,同时还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鼓励丈夫参与分娩的全过程,使产妇在舒坦、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分娩。

3.2.4 创造优雅、温馨的环境:待产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放置一些花卉和令人欢心的具有知识性的挂图,给予产妇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家庭化环境,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产妇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境,精神放松都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3.2.5 音乐疗法:产妇进入待产室后,为其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音乐选择安静休闲的放松性音乐,音量在70分贝以下,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缓解产妇的抑郁和焦虑。音乐信息的刺激可促进身体内腓肽的分泌,内腓肽具有镇痛作用;同时音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可以引导产妇进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境地,起到分散产妇注意力、掩盖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3.2.6 增强耐心:由于初产妇产程较长,有的产妇便失去耐心,甚至担心对自己和胎儿不利,此时应让产妇明白,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过早干预将增加手术率。同时我们要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增强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3.2.7 安抚、暗示法:有矛盾心理的产妇,分娩前怀有一种期盼的心情,当娩出为女婴时,产妇则表现为情绪消沉、抑郁,有的甚至哭泣。针对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及依赖性强的特点,医务人员应态度和蔼、关怀细致,耐心劝导,提高产妇自信心,使其身心愉快。对周围的人及家属的态度、言行做必要的安排及嘱咐或提供解决途径及办法。

4 小结

实践表明,心理干预是降低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是调节病人最佳心理应激状态的必要措施。对住院的待产妇或临产的孕妇做好分娩期的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达到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难产率,促进产妇顺产,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最终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同梅,马金萍,郭云杰.心理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时干预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4,3(3):52-53

[2]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

[3] 高眉扬,周莉.导乐陪伴式分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67-268

[4] 王彩珠.背景音乐在孕妇临产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2):27

初产妇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10

心理因素与健康息息相关, 分娩虽是生理现象, 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处于分娩时的初产妇心情特别复杂, 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 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1]。为减少或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应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 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心理状况分析

1.1 恐惧、紧张心理

初产妇的恐惧、紧张来自亲朋好友的告知, 以及目睹有些产妇的表现, 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 往往敏感多虑, 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2]。另外文化素质较低的初产妇, 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 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 心理反应过强, 加上环境陌生, 会产生恐惧心理, 甚至大喊大叫, 消耗过多的体力, 造成宫缩乏力、产程过长, 或缺氧、血压升高, 甚至会危及母婴生命。

1.2 依赖心理

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产妇希望有一名医术高明、有一定经验的医务人员陪伴着直至分娩结束, 为此实行“一对一”陪护来满足产妇的需照顾心理。

1.3 烦躁心理

初产妇临产时由于剧烈阵痛, 加之疼痛有增无减, 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 身边无家人陪伴, 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 常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 不由自主的寒颤、出冷汗等, 易产生不安全感。

1.4 怨恨心理

临产时的剧烈疼痛, 让产妇难以忍受, 将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 企望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疼痛, 而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 就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自己痛苦置之不理, 而产生怨恨心理。

1.5 其他心理状态

初产妇常有人格障碍等异常心理状态, 担心胎儿畸形, 担心婴儿性别是否符合家人心意, 临床表现为多疑、焦虑、固执、自信心不足、情绪不稳定等。

2心理护理措施

2.1 产前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的产妇应做好产前心理护理及教育工作, 如介绍入院须知、住院环境、注意事项及无痛分娩、母婴同室的意义, 让产妇对自然分娩建立信心, 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 使产妇对护士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正确引导产妇如何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积蓄体力, 为分娩做准备。

2.2 临产期

临产后患者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 部分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 因而心情烦躁, 大喊大叫, 并产生恐惧、孤独感, 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 勿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是熟视无睹, 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 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 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 可酌情让家人陪伴, 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 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 帮助患者休息, 同时给予安慰, 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 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 以保持良好的心境, 保证充沛的精力, 顺利分娩。

2.3 产后心理护理

产后因妊娠期和产后内分泌紊乱, 易出现精神方面症状, 特别是当新生儿有畸形或性别不如意时, 产妇会自卑失望、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不好, 若不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 近期会发生大出血, 远期会遗留产后抑郁症[3]。应针对实际情况安慰产妇, 向其讲述不良心理状态对自己身体的影响, 同时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心理说服和教育, 加强责任感和信心, 以保证产妇平安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蓝俊芝.初产妇50例分娩过程中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2) :89-90.

[2]张爱萍.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6) :212.

上一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下一篇: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