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产妇恢复

2024-08-03

术后产妇恢复(精选7篇)

术后产妇恢复 篇1

目前剖宫产是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之一,是解决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增多,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由于手术刺激和麻醉药的使用,术后患者肠蠕动减慢,易出现腹胀、排气困难,影响产妇进食、睡眠及泌乳,不利于母婴健康。术后患者如能早排气,可提早进食,有利于体能恢复,并有效防止肠粘连的发生。四磨汤具有行气导滞作用,常用于治疗腹部胀气。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我们观察了1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服用四磨汤口服液的胃肠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无妊娠并发症且为单胎足月的初产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年龄22~34岁,平均(27.19±2.53)岁,对照组80例,年龄21~36岁,平均(26.83±2.82)岁,2组年龄、孕周、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胎儿体重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产妇均予术后6h常规流质免奶饮食,给予抗生素、补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术后6h第1次口服20mL,12h后服第2次,以后每8小时1次,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措施,让胃肠功能自然恢复。

1.3 观察指标

术后6h每30分钟听诊1次,记录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听诊小时≥4次/min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例数。

1.4 腹胀评估方法[1]

术后第1日开始测量腹围,每日2次,根据腹围变化及患者的自觉症状,腹胀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腹胀:腹围增大≤2cm,患者可以忍受,不需要任何处理;重度腹胀:腹围增大>2cm,患者无法忍受,需要药物或肛管排气。

2 结果

观察组80例,肠蠕动时间15~28h,平均(19.45±2.62)h,肛门排气时间19~32h,平均(26.27±3.56)h。轻度腹胀8例,增加活动后逐渐缓解,无重度腹胀发生。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21~32h,平均(25.66±3.24)h,肛门排气时间26~44h,平均(36.62±3.91)h,轻度腹胀20例,16例增加活动后逐渐缓解,4例穴位封闭新斯的明后缓解,重度腹胀9例,反复穴位封闭及肛管排气后缓解。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腹胀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剖宫产术导致胃肠道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紊乱及手术牵引反应性肠蠕动抑制,是造成持续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腹胀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术后24h出现,应提早预防[2]。中医学认为,手术后损伤人体元气,气虚血行不利致血脉瘀阻,气机不畅,腑气壅滞,或者淤滞湿热和毒热瘀结于六腑而不能转化,腑气不通,以及手术时淤血留滞等导致肠道气机不利,气郁血阻,上下不通,破坏了气机的正常运行,使升降功能失调,腑气下行不畅,致使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排气、排便停止[3]。依据中医理论,为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故配以行气消滞中药。四磨汤口服液中木香行气止痛,枳壳破气消积,乌药顺气开郁,槟榔导滞下气。另外,尚包含有电解质及其它单、多糖化合物,对胃肠粘膜也起到营养作用,其主要功能为刺激患者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壁张力和胃肠腺体分泌[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香能刺激胃肠蠕动及分泌,并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枳壳对胃肠有兴奋作用,使胃肠蠕动加快而有节奏;乌药有促肠管蠕动作用;槟榔可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加肠蠕动[5]。此4味药均可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肠蠕动,且作用温和,加速了胃肠功能的恢复。排气之前,产妇只能进流质饮食,阴阳营养补给受到很大限制。应用四磨汤后,胃肠蠕动恢复早,排气早,可有效防止肠粘连发生,并促使产妇尽早进食,恢复体力,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婴儿早得到初乳,加速母亲产后康复。

80例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初产妇应用四磨汤口服液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腹胀发生次数大大减少,说明四磨汤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初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剖宫产术后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术后6h给予四磨汤口服液20mL口服,12h后服第2次,以后每8小时1次,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对照组80例,术后常规饮食、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初产妇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产妇可早进食补充营养,有利于乳汁分泌。

关键词:四磨汤口服液,剖宫产术后,口服

参考文献

[1] 冯下芝.薄荷油湿热敷预防术后患者腹胀[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77~578.

[2]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5~16.

[3] 熊军,王晓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1):58~59.

[4] 李泽平,王运生.加减四磨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4):316~317.

[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112.

术后产妇恢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行剖宫产术产妇共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单胎妊娠者。排除标准: (1) 术前体温异常者 (>37.5℃或<36℃) ; (2) 严重妊娠并发症者; (3) 术中出血量>400 ml者。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42 (28.1±4.2) 岁;孕周36~41 (39.0±1.9) w;手术时间55~74 (62.4±7.3) min;术中出血量178~340 (225.8±23.1) ml。对照组患者年龄22~40 (27.5±4.8) 岁;孕周35~42 (39.4±1.7) w;手术时间57~78 (62.9±6.8) min;术中出血量183~351 (230.2±29.2) ml。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术后护理, 包括维持适宜室内温度 (24~26℃) , 加盖被褥, 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涌泉穴艾慈灸穴位敷贴, 具体措施包括: (1) 穴位处理:贴敷前采用热毛巾适当揉搓穴位至微热; (3) 取穴:取涌泉穴作为敷贴穴位; (4) 穴位敷贴:采用艾慈灸 (江西艾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进行贴敷, 持续敷贴12 h。

1.3 观察指标

1.3.1 体温变化

记录患者术后即刻体温, 之后每间隔5 min测量一次体温, 记录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

1.3.2 术后失血量

术后采用一次性卫生垫收集阴道出血, 直接称重法计算失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温变化

术后即刻, 两组患者体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术后体温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术后失血量

观察组术后2、12及24 h的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气虚是导致低体温的主要病因, 温熙减弱, 则阴阳失调、气血不运。《本草从新》中记载, 艾叶苦辛, 纯阳之性, 走三阴, 理气血, 逐寒湿[1]。艾灸作为祖国医学特有的治疗手段,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补气之功效。艾灸对于祛除肢体湿寒具有明显效果。涌泉穴为足少阴神经之井穴, 取此穴行灸法可祛阴寒、壮元阳[2]。研究显示, 采用涌泉穴艾灸可有效降低妇科全麻患者术后寒颤, 缩短术后体温复常时间, 与常规术后盖被保暖比较差异显著 (P<0.05) 。但穴位艾灸耗时较长, 大大增加了术后护理工作量。

艾慈灸在秉承中医传统灸法精华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科技, 创造性加入“艾绒远红外”材料, 产生红外线辐射, 从而实现艾灸疗、烫熨及磁疗的完美结合, 具有温热、祛风散寒、舒经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在合理的取穴基础上使用艾慈灸, 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 改善血流动力学, 提高机体自身修复能力[4]。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涌泉穴艾慈灸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低体温恢复,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艾慈灸的温热作用及促进血循作用有关。此外, 采用涌泉穴艾慈灸穴位敷贴还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术后低体温持续时间缩短有关, 术后体温迅速复常可减少凝血功能障碍, 从而减少术后出血。

参考文献

[1]蒋群.术中保温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2, 10 (28) :2606-2607.

[2]陈晓峰, 陈美英, 缪荣华.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0, 9 (2) :151-152.

[3]夏玲, 姜云, 肖美云, 等.复合保温对高危患者胸科手术中低体温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6) :1448-1450.

产妇产后恢复护理问题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产后恢复护理,社会帮助,作用研究

生育是绝大部分女性必经的人生过程,对女性的影响重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卫生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产妇因生产病死率正逐步降低,新生儿存活率也逐渐提高[1]。然而,由于压力过大、与社会脱轨、无法适应角色转换等原因,许多孕妇在产后恢复期容易产生心情焦虑,甚至出现产后抑郁症等并发症。产后修养阶段是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机,也是新生儿最需要照料的时刻,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基本护理都需要产妇的参与,产后情绪抑郁,不利于女性角色转换,影响到婴儿的健康成长,更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2]。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初产母亲产后抑郁情况较为普遍,许多母亲难以适应角色转换[3],因此,在产妇产后修养阶段可在原来的护理基础上加入社会帮助护理,即对产妇进行物质、信息、情绪三方面的帮助。能够有效加快产妇的恢复程度,使产妇能够及早适应角色转换,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进行初次生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对比,进一步分析研究社会帮助对于产妇产后修养的帮助。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进行初次生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3岁,平均年龄为24.6岁;其中71例产妇采取破腹产,29例采取顺产;经过产检证明,均无严重疾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生产后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根据常规护理程序给予产妇相应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帮助护理。社会帮助护理主要包括物质、信息、情感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方面主要指在产妇进行产后护理时期,能够为产妇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保证产妇的产后恢复所需影响;提供较为良好的修养环境,保持产妇心情舒畅;提供较为优质的产后护理内容,提高产妇修养舒适度;主动帮助产妇照料新生儿,减轻产妇负担。信息方面主要指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详细的产后护理知识,提前告知产后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产妇提高护理意识,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详细讲解关于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包括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母乳喂养方法、基本护理技巧、与婴儿互动方式等,使产妇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抚育技能,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情感帮助方面主要是指,产妇在产后修养阶段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进行积极有效沟通,充分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在充分了解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引导,例如患者害怕身材走形无法恢复而低落,护理人员可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释,让产妇了解身材走样属于正常现象,并且可以通过产后锻炼、以及合理饮食进行调节恢复,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办法如讲笑话等,消除产妇的情绪低落抑郁,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由于社会帮助需要产妇家属积极配合,因此,在实施前首先要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关于社会帮助护理的内容,取得产妇的认可以及家属的配合。

1.3 评定标准

(1) 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出现抑郁症、失眠症、手术伤口感染等产后并发症。 (2) 对护理情况了解程度。分为了解、基本了解、不了解三个评价级别级别,护理人员会向产妇详细讲解护理知识,能够示范或复述正确率达85%以上为了解,60%~84%为基本了解,<60%则为不了解。 (3) 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以问卷调查形式对产妇进行问询,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以及相关项目,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级别。 (4) 对角色转换的适应程度。关于该项的评定标准内容主要是指产妇关于新生儿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护理新生儿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母乳喂养掌握情况、产妇与新生儿互动情况、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产妇是否认同角色转换等等,根据调查评分结果,分为适应、基本适应以及不适应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后患有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总患有率为30%,研究组总患有率为12%,研究组总患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n)

2.2 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后护理了解程度对比

对照组总了解率为88%,研究组总了解率为96%,研究组总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n)

2.3 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后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4%,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8%,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n)

2.4 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后角色转换适应程度对比

对照组总适应率为94%,研究组总适应率为98%,研究组总患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虽然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卫生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产妇因生产病死率正逐步降低,新生儿存活率也逐渐提高。但是许多孕妇在产后恢复期容易产生心情焦虑,甚至出现产后抑郁症等的情况日益普遍,呈上升趋势发展[4]。产后修养阶段是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机,也是新生儿最需要照料的时刻,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基本护理都需要产妇的参与,产后情绪抑郁,不利于女性角色转换,影响到婴儿的健康成长,更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

综合分析产妇在产后修养期心情抑郁的主要原因有: (1) 产妇在产后经常出现身形走样的现象,害怕无法恢复而情绪低落。 (2) 由于孕期与产期阶段,产妇与社会出现一定脱节现象,导致产妇心理压力过大。 (3) 产妇在产后难以适应角色转换。因此,在产妇产后护理阶段非常有必要加入社会帮助护理,社会帮助护理能够在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物质、信息、情感方面的帮助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护理,加入社会帮助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失眠症、产后抑郁症以及手术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加快产妇适应角色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社会帮助护理过程中,家属的配合实施的关键因素[5]。护理人员在实施该项护理前,应积极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在情感帮助方面,家属的情感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属更能够了解产妇的心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开导,通过实际行动使产妇感到内心温暖,消除产后抑郁,积极配合护理。

综上所诉,在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产妇产后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社会帮助护理内容,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产妇的恢复程度,使产妇能够及早适应角色转换,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静.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特点与干预路径思路和防治重点[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3 (18) :322-326.

[2]李淑芳, 郝碧丽.家庭式产后护理200例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 , 2010, 4 (8) :132-136.

[3]尹志勤, 吴艳华, 蔡彩萍, 朱晓玲, 汪丽琪.NICU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2 (5) :552-556.

[4]孙瑞萍, 马春玲, 乔海华.对初产妇产后抑郁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 2009, 9 (2) :1025-1029.

术后产妇恢复 篇4

关键词:产后康复仪器,形体恢复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妇女产后形体恢复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有研究表明, 应用普林格尔产后康复治疗仪, 并联合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等产后康复技术, 运动产妇松驰肌肉结缔组织, 可促使其恢复紧张度与弹性, 诱导臀围、腹围等下降, 从而恢复产前绰约身姿[1]。为了深入探究产后康复仪器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效果,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74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平行对照研究, 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 我院2 0 1 2年3月至2 0 1 4年3月收治的 阴道分娩产妇74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 (23~28) 岁, 平均 (26.12±0.12) 岁;体重 (72~79) kg, 平均为 (75.02±0.04) kg。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 将这7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 例数比值为1:1, 两组产妇基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实验组应用多功能治疗仪 (美国Henmmous公司产品, YS型) , 产妇平卧于治疗床上, 连通电源, 将开关打开, 于治疗片均涂于耦合剂, 并置入骶尾部及耻骨联合部, 应用固定带予以加压固定。接着, 应用形体恢复模式, 强度调整为80~100HZ, 待产妇适应后提高强度, 直至120~200HZ, 于产2h进行1次, 每次维持30min, 每日1次;待持续治疗16d后调整治疗方案, 每间隔1日进行1次, 直至30d止。于治疗期间, 强化宣教指导, 告知治疗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 经频率诱导局部组织行运动感受。对照组选择自认恢复, 未行仪器治疗。此外, 两组产妇均进行科学的饮食调配, 进食高纤维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 尽可能地满足身体需要。

1.3 观察指标

于产后24h、28d及42d, 对两组产妇腹围及腰围进行测量, 均采用统一卷尺, 行专人跟踪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P<0.0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于产后24h,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腹围、臀围无明显变化 (P>0.05) ;于产后28d及42d,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 实验组产妇腹围、臀围明显下降 (P<0.05) , 如表1所示。

3 讨论

研究证实, 于妊娠期间, 伴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 产妇腹壁肌处于极度扩张状态, 而于妊娠分娩后, 盆底神经、韧带、筋膜、肌肉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松弛 (或损伤) 情况, 此种损伤于产后早期会得到一定的恢复, 但难以与孕前水平相比较。此外, 再加上于“坐月子”期间, 产妇基本不会活动, 一般于床上修养, 饮食进补盲目, 基于营养物质过多摄取、活动量少情况下, 导致肠蠕动较为缓慢, 间接增强了肠道的吸收功能, 促使肌肉结缔组织相对松弛, 而松弛部位属于脂肪堆积的天然场所, 故产后体形臃肿。现阶段, 据有关调查发现, 产后体形改变已成为了育龄妇女的共同烦恼, 某些产妇为了恢复至孕前身材, 作息、饮食、运动量不科学, 吃大量减肥药物, 导致机体损伤更多, 无法实现体形恢复目的, 同时严重影响到了新生儿的健康发育[2]。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为了促使产妇产后体形早日恢复至孕前水平, 多功能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 产后恢复治疗技术作为针对产妇特殊生理时期机体恢复的一项新型技术, 主要采用电脑进行调控, 对特定的松弛部位进行刺激性加速恢复, 从而增强松弛的盆底组织、腹壁弹性与紧张度, 诱导肌肤收缩, 进而实现脂肪组织分解消耗目的, 最终促使产妇腹、臀围下降, 从而调整机体恢复功能, 改善体形[3]。另有研究表明, 产褥期妇女基于需面对身体变化及新生儿喂养等情况下, 产后身体适应能力与身心承受力均处于下降趋势, 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导致产妇形成疲劳、焦虑、睡眠差等现象, 往往容易影响到产后身心的恢复, 故需强化健康教育指导, 消除其应激反应, 调整其心理, 树立体型恢复信心, 积极配合临床治疗[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实验组接受多功能治疗仪治疗, 强化健康教育指导, 于产后28d及42d, 产妇腹围、臀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充分证实产后康复仪器对产妇产后形体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效果, 这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在产妇产后形体的恢复工作中, 产后康复仪器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日清, 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1) :1981-1982.

[2]朱洁华.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8) :853-855.

[3]马信华.产后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和盆底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4) :55-56.

术后产妇恢复 篇5

关键词:早期盆底康复训练,盆底功能,产妇,产后护理,效果

产妇自然分娩结束后常因生产过程屏气用力、过度牵拉盆底组织等造成盆底肌群松弛[1],若不及时治疗恢复,容易引发SUI(压力性尿失禁)、POP(盆腔器官脱垂)等一系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产妇今后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功能恢复训练十分必要。本文对比分析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妇采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初产妇78例,胎儿均为单胎,且身体健康;分娩方式均为常规自然顺产,且产后无出血等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20~30岁,平均27.6±2.9岁;观察组产妇39例,年龄23~32岁,平均29.3±4.1岁;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胎儿状态、临床表现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产后护理,包括疼痛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产妇下床活动后简单讲解和指导其常规盆底恢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①对产妇进行缩肛检查,并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②指导产妇进行生物点刺激康复训练,即在患者阴道中置入一次性治疗棒,并连接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选择适当电刺激量对患者盆底肌进行肌电活动反应训练,根据观察结果随时调整训练强度;③指导产妇休息、睡前进行有意识的盆底肌主动收放训练,每天尿道、会阴以及肛门自动缩松训练2次,每次收缩5~10s,间隔3~5s,每回重复训练5min,连续训练8~10周以上。

1.3 疗效标准

痊愈:产妇盆底功能完全恢复,盆底肌功能V级(即盆底肌收缩完全,且持续抗力好,能维持5s以上收缩);显效:产妇盆底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提高,盆底肌功能Ⅳ级(即盆底肌收缩完全,但抗力轻微,能维持4s收缩)或Ⅲ级(即盆底肌收缩完全,但无抗力,能维持3s收缩);有效:产妇盆底功能有所改善,盆底肌功能Ⅱ级(即盆底肌收缩不完全,能维持2s收缩);无效:产妇盆底功能无改善,盆底肌功能Ⅰ级(即盆底肌仅为纤维颤动,能维持1s收缩)[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adit值表示,采用Ra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

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临床满意度

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为71.79%,观察组临床满意度为92.31%,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一种妇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对产妇产后的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容易引起产妇阴道松弛、便失禁、尿失禁、性活动能力下降以及精神抑郁等[4]。因此,加强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护理恢复极为重要。早期盘底康复训练是针对产妇产后盆底肌群功能下降而开展的一系列恢复训练,能有效修复受损盆底肌群,且具有无痛苦、操作方便简单、产妇依从性高以及费用低等优点[5],因而受到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本次临床研究表明,采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产后护理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产妇产后采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其盆底功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后护理满意度,医患关系融洽,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马信华.产后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和盆底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1024-1025.

[2]折瑞莲,魏晓萍,汪杨,等.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194例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66-367.

[3]刘湘晖,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181-182.

[4]杨素勉,马卫景,王秀粉,等.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器官功能康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937-938.

术后产妇恢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29.5岁,均为单胎初产,所有产妇检查均无产科严重并发症、内科合并症。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愿意接受综合性护理的96例产妇为干预组,其中自然分娩70例,剖宫产26例,对照组72例,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13例,两组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其自然生产。干预组在常规产检的基础上对孕妇给予系统规范的产前教育培训,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孕期训练、使产妇能够思想上有一个正确认识,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产后形体训练中。

1.2.1 产前干预

产前培训使产妇认识到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妇具备正常分娩的能力,对临产前产生心理恐惧的孕妇进行心理疏导[2]消除产前恐惧,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顺产率,减少了并发症,更有利于产后的形体恢复。为产妇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营养的摄入,注意饮食的荤素搭配,既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又避免摄取高热量食品,引起体内脂肪聚积,同时胎儿过大,增加分娩难度,限制产妇食盐量和饮水量的摄取,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孕16周后便可指导孕妇进行系统化的孕期训练,肩背肌训练如抬头、抬臂;腹肌训练如振动骨盆运动、转身;盆底肌训练如缩肛、提肛、下蹲运动;臀腿肌训如半蹲、屈膝抬臀、脚尖和踝关节运动,每天10min-30min,坚持锻炼4个月以上。产前训练可增加吸氧量,消耗多余脂肪,促进孕妇消化吸收,控制胎儿和母体的体质量。

1.2.2 产后干预

产后要注重营养调理,以补充体内的耗损,以利于母体分泌更多的乳汁哺喂婴儿。适量摄人充足的蛋白质,但不能过量、重视蔬菜、水果摄入,适量饮汤水,哺乳者禁食大麦及其制品、禁食油腻食物、忌食辛辣燥热、生冷之物、适当控制食低盐。对于产后饮食,应进行个体化保健指导,根据产妇自身情况制定产后营养指导,避免为降低体重摄入过少而营养不良,影响乳汁质量,严重者造成产后贫血、也可避免营养过剩一起肥胖、甚至心血管危害等,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产后形体不能回复的主要因素。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利于消耗掉孕期体内堆积的脂肪,促进产妇形体的恢复。母乳喂养时保持正确的喂养坐姿,产妇背部紧靠椅背,两腿自然下垂达到地面,侧脚可踩在小凳上。哺乳侧怀抱新生儿的胳膊下垫一个专用喂奶枕或软枕。这种体位可使产妇哺乳方便而且感到舒适合。防止乳房下垂,佩戴合适文胸,调整乳房高度,合理哺乳、及时断奶、注意清洁乳房卫生以及乳房维护。除此之外保持充足科学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体形的关键。产后形体训练干预首先让产妇能够认识到产后形体训练对形体恢复的必要性,顺产12h,剖宫产24h后,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先进行腹肌锻炼,产妇平卧,两臂上举到头部两侧,深呼吸时,腹肌收缩,使腹壁下陷、腹腔内脏器上提,然后慢慢呼气,两臂慢慢还原;以上运动2次/d,10~15min/次,再进行腹部按摩,1次/6h,5min/次。通过腹部按摩可以促进子宫的恢复。此外针对产妇恢复情况,每天进行如下训练:盆底肌张力训练,胸部肌肉训练,腹部肌肉训练,胸腹肌综合训练等[3],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产后形体恢复变化小的部位做一些强化训练如倾斜骨盆运动、两腿蹬车运动,以及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耐心指导注意要点并鼓励其坚持训练6个月,出院后同产妇保持电话联络及时通知产妇进行产后体检,促进产妇产后身体全面康复,以达到理想的形体恢复效果。

1.3 评价指标:

采用体重指数BMI,即BMI=实际体重(kg)÷身高(m)2,BMI<23为标准指数,即体形恢复正常。比较两组产后3天、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妇产后3天、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活动量及工作时间明显减少,同时摄取各种高热量食品,引起体内脂肪聚积,加上“坐月子”的文化传承,产后又大量进补,1个月内不敢运动,不能下床,是造成产妇产后肥胖的主要原因,导致身体曲线较生育前有很大的改变,使自己感到悲观,忧郁等。产后康复是指在科学的健康理念指导下,针对女性产后生理及心理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快速、全面的恢复身心健康[4],产后需要形体恢复,是每一个产妇的需求。产后妇女如不合理饮食,出现食欲不振、生殖器恢复缓慢,盆腔肌肉松弛出现尿失禁子宫后倾或脱垂等问题。

产前、产后进行培训教育产前、产后进行培训教育改变产妇靠自然恢复而不需要主动运动的观念,重塑体形需要科学有计划的指导,满足现代女性爱美的心理需求,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对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形体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通过产前、产后进行培训教育、饮食调理、各肌群锻炼全面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幅度比对照组控制的好,产后3个月,6个月通过饮食、形体训练等有氧锻炼,减轻体重,产后因腹壁松弛,增加腹部肌肉训练,使堆积在松弛的腹壁内脂肪消耗;盆底肌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肛门、腹肌、髋部肌肉,增强子宫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盆底筋膜的张力,促进子宫平滑肌的缩复作用,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5];通过增强腰腹部、腿部及盆底肌肉训练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韧性,很快能恢复身体各部分肌群的紧张度,调节产后体内脂肪分布,重塑健美体形,来达到恢复体形的曲线美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产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形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68例初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4-3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9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前培训,饮食调理、产后形体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形体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3天、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对产妇进行产前、产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尽快恢复体形重新塑造完美身材。

关键词:产妇,形体,护理干预,形体恢复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唐少玲,林晓跃,等.普林格尔电脑治疗技术在产后康复干预中的临床应该.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78-979.

[2]刘怀霞,王晓茹.不同时机和方法用药指导对产程中应用安定效果的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87-188.

[3]张爱银.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效果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09,20(2):2529-2530.

[4]李广茹,陈晓艳,柴囡,等.孕妇对产后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10),78-79.

术后产妇恢复 篇7

关键词:剖宫产,常规护理,护理干预,产后恢复

目前, 由于高龄产妇的增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剖宫产率越来越高。但剖宫产是创伤性手术, 并不是自然分娩方式, 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40例剖宫产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术后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14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70例年龄为21.0~36.8岁, 平均 (27.8±5.1) 岁;孕周36.8~40.2周, 平均 (37.5±2.1) 周;初产妇48例, 经产妇22例。对照组70例产妇年龄为21.2~37.1岁, 平均 (28.1±4.0) 岁;孕周36.5~40.5周, 平均 (38.1±1.9) 周;初产妇51例, 经产妇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如下:根据剖宫产常规的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子宫收缩的情况, 阴道出血和腹部切口情况, 排气后开始进食, 术后24 h左右拔管后, 产妇即可进行离床活动, 根据医嘱进行抗生素的常规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①疼痛护理:产后6~8 h会有剧烈的疼痛, 其疼痛可影响产妇的恢复和心理状态, 应对症给予相应的药物止痛。②拔管护理:术后12 h拔管, 拔除尿管前应给予3次左右的膀胱功能训练, 可明显缩短拔出尿管时间[1]。嘱患者多喝水, 对排尿困难的产妇, 护理人员可协助其坐起或下床排尿, 密切观察拔管后观察产妇排尿状况, 协助排尿和离床活动。③哺乳护理, 术后半小时内应进行母婴接触和初次哺乳[2]。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方位和哺乳方法。④饮食护理:采用明芳提出的新禁食方案, 术前6 h停止进食固体食物, 术前2 h在专业护士指导下进食糖水200 m L后禁液体饮食[3]。术后6 h鼓励产妇在床上适度活动, 2 h翻身一次后换成半坐卧位, 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 术后6 h可给予流质食物, 肛门排气前禁止进食胀气食物, 并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合理膳食对产妇的重要性并得到家属的支持。⑤心理护理:部分产妇因为疼痛、失眠、角色的突变心情抑郁焦虑, 护理人员要术后定期巡视, 给予诸如早期下床活动、喂养母乳、护理新生儿、科学饮食、产褥期卫生等健康指导。使患者清楚自己的境况, 帮助患者建立应付困难的能力, 并鼓励患者找到合适的心理宣泄方法。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 皮肤压疮发生率、焦虑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其中,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 皮肤压疮发生率、焦虑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剖宫产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剖宫产的技术亦日益提高, 但剖宫产是一种非自然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后, 会出现很多术后反应, 如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痛、麻醉反应、寒战、低血压、发热等, 这些都会使产妇情绪低落, 甚至变得焦虑不安, 影响身体恢复, 极易并发感染、出血等[4]。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身心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孕产妇来说, 她们经历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育婴儿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 心理状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5]。医务工作者要积极给予产妇适当的心理指导,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化, 减少术后焦虑的发生。虽然术中严格实行无菌化处理, 但手术创伤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围手术期给予充足的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概率, 还可以防止子宫内膜炎的发生[6]。剖宫产产妇因尿道损伤、排尿习惯改变、麻醉、药物等原因, 容易发生尿潴留, 影响子宫收缩, 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增加产妇痛苦, 甚至导致产后抑郁, 合理的护理干预减少了剖宫产患者尿潴留发生率, 缩短拔管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7]。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疼痛, 从而影响泌乳量, 护理人员要积极关注产妇的术后疼痛, 及时给予处理。剖宫产产妇一般意识清楚, 护理人员及家属要协助产妇定期翻身, 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可有效避免压疮的产生。身体状况、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均会影响泌乳时间, 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及早分泌乳汁, 使剖宫产产妇顺利哺乳[8]。在本研究中, 对剖宫产产妇给予了适当的护理干预, 有效地缩短了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和泌乳时间, 减少量压疮和焦虑的发生率, 说明合理的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益于母婴健康,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张彩蓉.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2, 33 (11) :2427-2428.

[2]赵迎霞.两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7 (1) :2083.

[3]陈新华.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恢复期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3) :344-345.

[4]张艳军.探讨剖宫产手术后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J].现代护理, 2013, 11 (5) :96-97.

[5]赵利民.剖宫产产后抑郁调查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 (8) :982.

[6]张秀芳.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中的预防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2) :134-135.

[7]任丽英.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2) :525-526.

上一篇:职业中介下一篇:粒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