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2024-10-06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共8篇)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1

全麻术后苏醒期间, 由于麻醉药物残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 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 相应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如发生窒息、坠床、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1], 给患者造成痛苦或经济负担, 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安全隐患是可预测和防范的, 并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将其降低到最低程度, 提高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性[2]。我院术后恢复室采取了相关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共护理全麻恢复期患者1050例, 男578例, 女472例;年龄2~90岁, 平均41.2岁;普通外科患者463例, 骨科230例, 神经外科30例, 妇产科315例, 眼科12例。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或经口喉罩插管。

1.2 防护措施

1.2.1 人员安排

由1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和1名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麻醉恢复室工作。

1.2.2 措施

制定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对全麻患者术后恢复过程进行观察和总结。 (1) 调节室温。22~24℃, 湿度5 0%~6 0%。 (2) 检查各种仪器设备, 确保抢救用物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 (3) 严格的床旁交接班。患者被送回恢复室时, 恢复室护理人员向手术室巡回护士及麻醉师详尽了解术中情况, 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其呼吸频率及深度, 检查输液、腹部伤口、各种管道的情况, 认真做好床边交班, 详尽记录观察资料。 (4) 连接呼吸机, 确保呼吸道通畅, 防止误吸或窒息。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备好吸引器、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或喉镜,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5) 体位。全麻患者在清醒前去枕平卧, 头侧向一旁, 稍垫高一侧肩胸;全髋术后置外旋外展位, 两腿之间放一软枕;颈椎术后患者头部置于下中位, 两侧放沙袋固定。 (6)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专人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15min记录1次, 发现问题, 采取相关护理措施。 (7) 恰当使用约束工具。常规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腕部和膝关节上方10cm处, 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限度。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胸腹部, 松紧适度。 (8) 确保各种引流管道通畅,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发现异常, 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 (9) 根据医嘱, 对疼痛患者采取相关的缓解疼痛的措施。

1.3 结果

1050例中, 自行拔除气管导管2例, 静脉留置针拔出1例, 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脱落2例。此外, 所有患者经观察处理均安全返回病房,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麻醉恢复期是指停用麻醉药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所经历的一段时间, 也是最易发生危险的时期,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扎实的相关知识, 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恢复期患者的情况要心中有数, 有预见性对患者进行护理。本组2例患者自行拔除气管导管, 主要是因为不能忍受气管导管的刺激, 与护理人员沟通困难, 强力挣脱约束带所致。1例患者静脉穿刺针被强行拔出, 是患者不能忍受导尿管的刺激试图拔除所致。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脱落的2例患者发生于拔除气管导管后, 患者因体位不舒适翻身所致。观察过程中评估总结出的术后恢复室常见护理问题有: (1) 误吸或窒息, (2) 生命体征异常, (3) 疼痛, (4) 舒适度的改变, (5) 意外伤害, (6) 语言沟通障碍, (7) 感染, (8) 体温异常等。

2.1 误吸或窒息

麻醉恢复期患者咽喉部保护性反射未恢复, 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加上吸痰、胃肠减压管的刺激易诱发恶心、呕吐。我们将有误吸或窒息的危险提到首位, 强调术前禁食、禁饮, 一般术前应禁食水4~6h, 术中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及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及血液, 恢复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患者清醒后尽量减少吸痰, 避免反复吸引刺激。拔除气管导管后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本次观察中患者无误吸或窒息发生。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本组患者发生生命体征异常明显。伤口疼痛, 术后强迫体位, 气管插管、导尿管、引流管的刺激等使患者感觉不适, 同时气管插管使其与医护人员交流困难, 患者表现为极度烦躁、不安、挣扎、抓伤口敷料或引流管等, 常出现呼吸和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及出汗, 增加了坠床、伤口裂开、按压性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危险。对此, 恢复室护士除采取对症处理, 如妥善的约束、采用降压措施、拔除气管导管、镇痛, 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外, 良好的沟通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对清醒患者应耐心予以解释,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调整患者舒适的体位, 同时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连接。术前访视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讲解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及术中、术后的约定手势, 尽量减轻或消除患者恢复期的恐惧和焦虑, 取得配合, 提高恢复期护理安全质量。

2.3 低温处理

低体温是因为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输入冷的液体、手术室环境温度过低、出血、大量体腔液丢失、冷液冲洗腹腔等原因所致, 低体温可诱发寒战、循环障碍、心律失常和苏醒延迟。术后恢复室护理中应采取恰当的保温措施。

2.4 感染的危险

由于患者躁动、意识不清, 患者手乱抓至伤口敷料脱落, 有引起伤口感染的危险;或者抓伤皮肤, 有引起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除查找患者躁动的原因, 妥善约束外, 应及时消毒伤口或皮肤破损部位, 更换伤口敷料。工作人员吸痰方法有误, 有引起呼吸道感染危险, 应予注意。

总之, 积极的护理措施对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恢复室各种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恢复期的安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喻宏.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50例[J].当代护理, 2003, 19 (5) :32.

[2]自智萍, 易亚玲, 王琦, 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5, 26 (5) :463-464.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2

【关键词】 全麻;硬膜外;老年;骨科;术后认知功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72-02

老年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POCD易于向老年性痴呆转化。因此观察了解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54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POCD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54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椎弓根内固定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按所用的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B组)每组各各27例。年龄65-88岁,体重55-85kg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其中全部病例除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神经和精神系疾病或服用相应药物的病人、不愿意或不能完成神经精神功能测试的病人。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前1d的POCD测试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药用东莨菪碱03mg;全身麻醉组诱导采用芬太尼01mg、丙泊酚2-4mg/kg,01mg/kg;气管插管后异丙酚十七氟烷,间断推注阿曲库胺维持,术毕常规用新斯的明2mg+阿托品1mg拮抗肌松药残留作用。需要术后止痛者,采用静脉镇痛。硬膜外组L2-3、L3-4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05%左布比卡因维持,患者术后015%罗哌卡因硬膜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前1d以及术后12、24、48h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13 POCD诊断标准 依据《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评分测试术前1 d及术后第1、3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术后低于术前2分即可诊断为POCD。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体重、ASA 分级、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全麻组(A组)、硬膜外组(B组)54例全部完成认知功能检測。术前1d全麻组(A组)、硬膜外组(B组)两组患者POCD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第1天全麻组POCD发生率为296%(8/27),硬膜外组为148%(4/2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第3天全麻组POCD为37%(1/27)、硬膜外组为37%(1/2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 论

认知功能是大脑特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定向、感知注意力、智力能力(包括理解创造、计算分析)以及自知力等。POCD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记忆损害或健忘综合征,如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等;如为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障碍[1]。而由于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上述障碍其表现为:定向思维、记忆力、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自知力和社会融合能力的减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2-3]轻者持续时间短,且可自愈,仅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严重者可表现为语言概括能力的变化,甚至丧失判断和语言概括能力及人格改变,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本组患者术后第1天全麻组POCD发生率为296%(8/27),硬膜外组为148%(4/2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是因为老年患者各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减弱以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于全麻镇静药物的代谢降低,致使老年人反应时间和认知过程延长而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全麻、硬膜外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均可导致POCD发生率增高,ROMAN[4]认为低血压与低灌注会导致海马、前脑室白质以及基低神经节等敏感性区域损害,也是老年人POCD发生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全麻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硬膜外麻醉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李舜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89

[2] Dijkstra JB,Jolles J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versus complaints:a discrepancy in long-term findingsNeuropsychol Rev,2002,12(1):1-14

[3] Johnson T,Monk T,Rasmussen LS,et al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middle-aged patientsAnesthesiology,2002,96(6):1351-1357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全部来自于我院 2012 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同意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病程1 d至3月,平均( 43. 1±10. 3)d,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研究组男44例,女106例,年龄60 ~ 80岁,平均( 75. 2±10. 1) 岁,平均手术时间( 65. 7±13. 1) min; 对照组男40例,女110例,年龄61 ~ 78岁,平均 ( 70. 7±9. 2 )岁,平均手术时间( 70. 7±10. 1) min。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无近期感染和发热史,无高血压、脊椎病和偏头痛病史,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心脏类疾病。所有患者术后均未采用药物镇痛,以排除麻醉剂对患者术后呕吐疼痛耐受性的影响。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P > 0. 05) 。

1. 2 方法

1. 2. 1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前体位训练。术前体位训练方案如下: ( 1) 术前宣传,告诉患者术前体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体位训练效果影响手术质量和顺利进行,并获取家 属和患者 的配合,签署知情 同意书。( 2) 训练方案,于手术前2 d开始训练,2次/d,每次约2 h( 双侧甲状腺手术一般训练2 h,单侧为1 ~ 1. 5 h) ,均在饭后2 h进行。患者取仰卧位,用一定厚度的垫子垫起肩部,保证颈部位于过伸体位,直到患者难以耐受为止。训练结束后去平卧位,头部垫高,进行颈部按摩。

1. 2. 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颈丛阻滞麻醉的非全麻方式,即患者保持仰卧位,偏头,于第4颈椎处穿刺,回吸无脑脊液和血时注射20 ml 1% 的利多卡因,采用同样的方法阻滞浅丛。

1. 2. 3观察指标: 术中耐受程度采用术中生理指标变化进行评价,其中生理指标变化即为观察不适症状( 麻醉机强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 发生率,术中舒适度和耐受力分级参照文献[4]进行,即: 0级为无不适; 1级为轻度不适,患者可自觉坚持体位,肢体摆放舒服; 2级为中度不适,患者感觉体位难受,肢体疲劳,头晕,恶心; 3级为重度不适,患者难以坚持体位,呼吸困难,气喘。术后耐受程度采用头痛和呕吐进行评价,其中头痛分级标准为: Ⅰ度为无头痛,Ⅱ度为轻微头痛,Ⅲ度为中等疼痛,Ⅳ度为剧烈疼痛; 呕吐分级标准: Ⅰ度为无呕吐现象发生,Ⅱ度为轻微恶心,伴有轻度呕吐,Ⅲ度为剧烈呕吐,需服用药物控制,Ⅳ度为剧烈呕吐,服药均无法控制呕吐的进行[5]。

1.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 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耐受程度检验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术中生理指标变化率比较研究组麻醉机强化、心率加 快、血压升高 和呼吸困 难发生率 分别为3. 33% 、8. 67% 、4. 00% 和1. 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 67% 、23. 33% 、12. 67% 和8. 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2. 2术中体位舒适度和耐受力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体位舒适度0级、1级、2级和3级各含10、110、30、0例,对照组分别为0、70、80、0例。经秩和检验表明,研究组患者体位舒适度和耐受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3) 。

2. 3术后耐受情况比较研究组头晕头痛发生率为20% ,低于对照组的66% ; 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4. 67% ,低于对照组的46% 。经秩和检验表明,研究组对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1) 。见表2。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P < 0. 01

3 讨论

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因头部过伸位,头部处于低位,不同程度改变患者呼吸功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术中不适,严重者形成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表现为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患者对术中体位不耐受的原因可能为颈脊神经根受压 ( 形成恶心、头痛症状) 、颈椎周围组织损伤( 形成肌肉疼痛症状) 和椎动脉受压( 形成疼痛、恶心症状) 等[6]。另外,患者术前恐惧焦虑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目前,大量研究人员对降低患者甲状腺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关于改善老年患者术中术后耐受的研究。老年患者较中年患者的忍受力更差,肌肉韧性低,改善其术中术后耐受恢复更为重要。

通常来说,术前宣传能够降低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因为80% 的甲状腺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出现惊恐和担忧,而患者的这一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故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宣传,及时沟通,可减少患者的盲目焦虑。术前体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非全麻甲状腺患者术中术后的耐受恢复。对照组手术中麻醉机强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高,麻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 P < 0. 05) 。手术中对照组患者因无法适应体位,表现出躁动紧张的症状,使得生命体征波动范围大,故需麻醉强化,故术前训练能够使得患者适应术中体位,增加耐受力,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同时进行体位训练后,老年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另外,术前体位训练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2例, 其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3~13岁, 均在气管扦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恢复期观察时间90~250min;术后能发现多项护理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2 护理

2.1 体位护理

全麻恢复期:因麻醉药作用, 呼吸功能未完全恢复, 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颈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头向仰, 以防呕吐及误吸。

2.2 生命体征观察

2.2.1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呼吸频率、节律情况,

如呼吸出现强硬不等的鼾音或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效果时, 应立即叫醒患儿或改变体位, 及时吸出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注意观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如在自主呼

吸恢复过程中出现人机对抗, 立即通知麻醉师由机械通气模式调整为自主呼吸模式, 使机械呼吸与自主呼吸同步, 以改善患者舒适度。本组患儿1例出现人机对抗, 经调整模式后好转。

2.3 呼呼道护理

2.3.1 注意患儿的解剖特点

患儿切口位于呼吸道的鼻咽部, 伤口渗血易致窒息。加上小儿舌大、颈短, 呼吸道口经小、易发生舌后坠[2], 气通阻塞等意外。应间断叫醒患儿, 经常更换体位, 防止气道阻塞, 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3.2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恢复期吞咽功能尚未恢复, 切口有不同程度的渗血, 口腔鼻腔分泌物多, 应及时吸出, 注意选择适宜吸痰管, 压力在0.013~0.03kPa之间, 吸痰时间不宜过长, 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

2.3.3 协助排痰

定位翻身、拍背, 指导并鼓励患者正确咳嗽, 必要时刺激喉部, 促进被动咳嗽、咳痰, 以防坠积性肺炎。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低氧血症

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烦燥不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 生命体征和面色等现象, 加强监测SpO2和PaO2的变化。护理上: (1) 痰液阻塞气道时, 应立即给予吸痰, 在吸痰过程中注意尽量缩短吸痰时间, 每次以5~10s为宜, 切忌长时间吸引, 以免发生缺氧。1例患儿经及时吸痰后, 呼吸道通畅, 低氧血症解除。 (2) 保证有效吸氧, 加大吸氧流量, 观察吸氧管道通畅情况, 防止管道漏气等, 1例患儿经加大吸氧到5L/min后很快好转。

2.4.2 呼吸道梗阻

常因舌后坠、口腔分泌物或异物、喉头水肿所致;或因气管导管扦入不妥, 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等引起。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分泌物及吸入物;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时特别注意呼吸情况, 避免患者因变换体位而引起气管导管扭折, 引起呼吸困难。全部患者无出现呼吸道梗阻情况。

2.4.3 呕吐和误吸

全麻恢复期, 容易出现胃内容物返流致呕吐或误吸等现象。护理上予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予斜坡卧位, 如有呕吐, 立即清除口腔内呕吐物, 以免口腔内有残留物引起误吸。2例呕吐患者无出现误吸现象。

2.4.4 防止意外伤害

由于恢复期, 患者未完全清醒, 感觉也未完全恢复, 患者可出现燥动不安或幻觉, 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护理上要注意适当防护, 必要时加以约束, 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碰撞及不自觉地拔出输液管或引流管等意外伤害[3]。本组患儿有1例意外拔出输液管后及时处理, 无影响治疗效果。

2.4.5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注意记录色、质、量变化及有否疼痛而大哭大闹, 活动伤口致出血。如患儿出现频繁吞咽动作, 并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 提示出血量多, 应报告医生处理。护理上: (1) 向患儿讲解哭闹的弊端及危害, 使患儿安静休息, 有利于伤口愈合。 (2) 指导患儿勿大力咳嗽, 防止损伤切口致出血增多, 并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物, 做好抢救准备。本组患儿1例出血较多, 均因烦躁、哭闹剧烈而引起, 报告医生检查患者, 经一般处理无效, 立即行结扎处理后止血。 (3) 按医嘱给予冷敷, 及时更换冰袋, 保证冷敷效果, 以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 (3) 。本组患儿全部施行冷敷疗法效果好。

3 小结

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虽然手术结束, 麻醉终止, 但麻醉药的作用并未立即消除, 患儿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低下, 故存在危险[4]。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全麻术后恢复期, 护士必须熟悉患者解剖、生理、心理特点,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给予正确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体位护理, 出血观察及护理, 疼痛护理, 安全护理等。使患儿平稳、顺利地渡过恢复期,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保证麻醉恢复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启明, 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07-308.

[2]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02-303.

[3]于德准.闭合性腰扭伤急性期的冷处理[J].现代康复, 2000, 4 (6) :916.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5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施行气管插管全麻醉60岁以上高龄患者68例, 其中男46例, 女22例, 年龄最低65岁, 最高86岁, 平均73岁。均为经口插管。颅脑手术麻醉20例, 胸腔手术麻醉18例, 颈部手术麻醉9例, 腹部手术麻醉11例, 泌尿系统手术麻醉10例。

2 护理对策

2.1 安静期

2.1.1 安静期特点

患者呈熟睡状, 意识尚未恢复、无或仅有微弱的自主呼吸, 对压眶反射、吸痰刺激等无或不敏感。

2.1.2 安静期护理对策

此期应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和幅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气管导管进行机械辅助或控制患者的呼吸。管理好呼吸机并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防止下呼吸道梗阻、肺不张和继发肺内感染。如导管内无分泌物及湿啰音, 不宜常规用吸痰管吸痰, 以免逆行感染。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一管一用。痰量过多或肺内出血过多时, 必须勤吸并适当滴入化痰药 (灭菌注射用水+糜蛋白酶4000U) 。每次吸痰时间切忌过长, 应<15s。因持续吸引过久刺激隆突引起心动过缓容易产生心跳骤停。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 术后10~30min测量脉搏、血压1次, 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h1次。心功能不全、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者, 注意创口渗血和内出血。除了监测脉搏、血压外, 应注意末梢循环状态, 全身保暖, 并观察尿量的变化, 尿量如<30mL/h, 应考虑循环血量不足, 立即报告医生, 采取输液、输血、合理使用血管性药等措施, 维持血压和心律正常, 同时详细记录。

2.2 苏醒期

2.2.1 苏醒期特点

体内麻醉药基本代谢, 意识及自主呼吸已恢复, 但潮气量及呼吸未完全正常, 吞咽、压眶反射明显, 高龄患者常因无法耐受气管导管而致躁动不安, 试图自行拔管。

2.2.2 苏醒期护理对策

病人躁动的护理: (1) 密切观察病人, 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的节律和频率、缺氧状况、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尿量, 大多数病人能在安静平稳的状态下苏醒过来, 为防止病人突然躁动而发生坠床、擦伤和碰伤, 因挣扎而使静脉穿刺针脱出、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情况, 可用约束带进行协凋约束, 固定好病人的四肢, 并密切观察病人四肢血运、皮肤温度, 静脉注射部位等情况, 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 (2) 及时、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后伤口疼痛不仅使病人难受, 且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增加心脏做功。同时可影响病人的呼吸交换量和咳痰, 增加术后肺部合并症, 因此术后镇痛非常重要, 如病人躁动确是疼痛引起, 则应遵医嘱立即给予止痛剂, 一般给予曲马多50~l00mg或芬太尼0.05mg静脉注射, 镇痛效果好。 (3) 减少刺激、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包括减少或即时拔除有创性的各种导管和引流管刺激, 多数病人对经口插管的刺激难以忍受, 病人躁动时又容易导致导管脱出.因此, 当病人循环、呼吸功能稳定, 在指令下能睁眼、有吞咽咳嗽反射动作后, 即可协助麻醉师吸净气管内、口腔内分泌物, 轻柔的拔除气管导管, 给予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病人拔管后的情况。非语言交流护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患者插管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 护士要尽量通过非语言交流, 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 满足其需要。 (1) 可以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 要注意手势大方、得体, 不宜指手划脚、拉拉扯扯、手舞足蹈等, 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会令人感到不得体和缺乏教养, 应采用轻松自然的姿势; (2) 运用图文沟通患者因气管插管所致, 暂时不能发音, 气管插管不耐受、伤口疼痛及对术后留置各管道的不适应均不能用语言直接表达要求。对此, 我们可以使用适合患者生活、治疗、心理需求的图文, 请患者随护士阅读图片上的内容作出相应反应, 必要时反复几次, 直至确定患者的需求为止, 对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直接用文字书写表达需求。

2.3 清醒期

2.3.1 清醒期特点

清醒期患者完全清醒, 潮气量及呼吸完全正常。

2.3.2 清醒期护理对策

(1) 脱离呼吸机应缓慢, 不要操之过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 根据临床状况和血气分析指示, 逐渐降低氧浓度, 低于40%, 患者精神状况好、循环稳定及肺功能已恢复, 呼吸频率<30次/min, 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 此时可考虑脱机。先改为气管插管内吸氧2~5L/min, 并鼓励在没有呼吸机的情况下。自己呼吸。停机30min后生命体征稳定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彻底清除咽喉、口腔及鼻咽部蓄积的血液、分泌物和胃内容物, 以免拔管后误吸堵塞呼吸道。再换消毒吸痰管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放松气囊, 协助患者处于侧卧位, 然后拔除气管插管。 (2) 保暖适宜的温度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苏醒。手术结束后, 应调节室温, 撤去患者身上铺盖的手术单及床上潮湿的布类, 盖好被子保暖, 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 但须防止烫伤。患者如清醒返回病房时应予穿整齐衣服。

参考文献

[1]崔嶷.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6

目前,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增加, 高龄肿瘤患者手术逐渐增多。鹤煤公司总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 有132例高龄全麻手术肿瘤患者术后入室。我们对该组患者术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提高了患者安全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手术完毕均带有气管插管及口咽通气道进入复苏室。患者年龄70~90岁, 平均79岁, 其中70~80岁者有90例, 80~90岁者有42例;男82例, 女50例。其中胸科手术35例, 肝胆手术20例, 胃肠手术31例, 妇科手术32例, 其他14例。本组病例中有一种合并症者55例, 有两种以上合并症者25例, 有三种及以上合并症者18例。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进入复苏室后, 妥善安置好体位并注意保暖,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保持输液管道的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进行生命体征及SpO2 (血氧饱和度) 的监测, 室内床旁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名称、手术及麻醉的方式, 相关病史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和预期问题的发生等。对清醒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必要时允许家属探视, 有利于患者情绪稳定。

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术后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一侧,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SpO2的变化。对气管插管的患者, 给予气管插管内吸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选择与患者适应型号的吸痰管吸痰,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s/次, 吸痰时须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SpO2以及患者的反应。定时检查气管插管及口咽通气道情况, 保持其通畅和位置固定。如病情允许在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 给予面罩吸氧, 氧流量为4~6 L/min, 同时观察生命体征、SpO2及神志意识的变化。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呼吸衰竭而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2.3 循环系统护理

2.3.1 纠正低血压

麻醉后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失血过多, 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患者入室后接心电监护仪, 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给予补液, 因老年心肺功能差, 避免补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严密观察有无术后继续出血, 术后出血常见于开胸手术, 胸腔手术后如果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持续超过100 ml就提示有内出血[1], 发现出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本组病例有52例出现低血压, 均得到很好纠正。

2.3.2 控制高血压

如果患者发生高血压, 药物治疗首选用硝酸甘油, 并及时去除诱发因素, 如高碳酸血症、膀胱过度充盈以及气管内导管或吸痰刺激, 一般使维持血压为90/50~160/100 mm Hg[2]。本组病例有43例患者发生高血压, 均得到较好的控制, 病情稳定。

2.3.3 纠正心律失常

加强观察, 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协助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本组病例中有23例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均得到纠正, 有1例患者因突发心肌梗死而死亡。

2.4 术后低体温护理

由于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有抑制作用, 大量输液、输血、低温环境、体腔的开放和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下降, 易导致患者体温持续过低。患者身体应加盖温暖的毛毯, 保持温暖的环境, 将复苏室的温度控制在24 ℃~27 ℃, 同时加强体温的监测。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低体温。

2.5 术后烦躁的护理

引起全麻术后烦躁的原因有切口疼痛、尿管刺激、麻醉清醒期带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等。烦躁患者应专人看护, 以免烦躁时使输液针头和引流管脱出。重点要防止患者坠床, 对特别烦躁患者要给予必要的约束,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本组病例中除2例脑部手术后因深昏迷、呼吸衰竭转入ICU, 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而猝死, 余129例患者病情平稳, 安全返回病房。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机体重要器官功能退行性变、生理储备和代偿功能减退, 应激能力、免疫功能以及对全麻手术耐受性下降, 相应手术风险增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术后需要加强护理。呼吸道护理尤显重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目的 (尤其对老年患者) 一方面可适当增加氧供, 以适应耗氧量增加的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可增加氧的储备, 增加机体耐受缺氧能力, 预防一些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下可能出现的机体严重缺氧。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 但高血压对老年患者来说更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如左心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 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术后因为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应加强观察, 发现心律异常及时协助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笔者认为, 高龄全麻手术患者术后, 病情容易发生突然变化, 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 可以全面提高高龄患者全麻术后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9.

ICU全麻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篇7

关键词:ICU,全麻术,护理干预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 在实施全麻术后, 容易出现的高危因素非常多,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因此, 在ICU全麻术后, 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 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此, 我院对12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12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男68例, 女52例, 年龄15~87 (51.5±3.5)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临床观察

在患者全麻未清醒前, 使病人平卧, 头偏向一侧, 并稍向后仰, 颈部伸直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病人周围皮肤及术周情况, 安置好病人的输液及身上所带的各种引流管, 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每15min进行一次P、R、BP检测, 每4h帮助患者测量一次体温, 并做好记录。给氧吸入量为3~5L/min, 维持Sp O295%以上, 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恢复及瞳孔变化情况, 若发现异常, 应及时告知医生。

1.2.2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如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及饮食护理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2]: (1) 口腔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呕吐物,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出现窒息, 并鼓励与指导患者咳痰, 必要时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鼻导管进行吸痰; (2) 引流管护理。要保持管道通畅, 并加强对导管的检查, 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并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并对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等进行观察与记录; (3) 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期间, 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为患者解答有关疾病的各种问题, 由于患者在长期康复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 对病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 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不良情况, 从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其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患者住院前向患者发放满意调查表进行统计, 调查表内容涉及护理方法、护理内容等方面的25道题目, 每题设为非常满意4分, 满意3分, 一般2分, 不满意1分;总分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76~90分为满意;60~75分为一般, 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附表所示。

2.2 两组转入普通病房率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中共转入普通病房者70例, 转入率为100%, 而对照组中转入普通病房者56例, 转入率为80.00%, 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ICU重症病房中, 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 而且患者在全麻术后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 各种保护性反射未能及时恢复, 再加上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低, 容易出现感染等高危因素,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3]。因此在ICU患者全麻术后, 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 还要根据其病情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从而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使其能转到普通病房中, 以降低医疗费用, 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ICU全麻术后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并对研究组患者采取整理护理干预措施, 其转入普通病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可见, 对ICU全麻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使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品芳, 郑金钗.ICU全麻术后病人高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10, 29 (7) :53, 55.

[2]张银福.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临床评估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8) :271, 270.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论文 篇8

关键词:高龄,全麻,肺部并发症

随着国民体质的提高, 人均寿命的延长, 妇科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提高, 收治的高龄患者 (年龄≥75周岁) 逐渐增多。高龄患者在患有原发病的同时, 往往又患有其他系统疾病, 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这给围术期护理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肺部并发症是这类患者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 本文旨在探讨高龄患者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妇科肿瘤患者, 年龄75~91岁, 平均年龄 (78.6±9.8) 岁, 术前伴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18例 (占总数40%) , 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并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平均时间 (4.1±2.2) h,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1.5±0.8) h。

1.2 肺部护理措施:

由于手术时间长并且术中施行机械通气, 这必然会加重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不全症状。本组患者有5例术后早期胸片诊断左肺不张, 均并发低氧血症[2] (动脉血气氧分压<60 mm Hg) , 其中有3例同时合并右肺膨胀不全。治疗的主要措施为早期呼吸机辅助, 保证充分供氧并给与呼气末正压4~6 mm H2O, 促使萎缩的肺泡复张。每小时进行一次听诊, 根据双肺呼吸音情况及时吸痰。吸痰前振动体疗仪进行15 min体疗吸痰, 在吸痰前后3 min吸入纯氧, 提高氧储备, 防止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3]。每日至少进行5次体疗仪结合叩击拍背, 减少左侧卧位时间, 避免左肺受压, 左侧卧位时行右侧叩击拍背, 促进右肺恢复。

1.3 加强疼痛护理:

由于腹部创口大, 疼痛明显, 患者往往惧怕牵涉腹部切口而不敢咳嗽。这导致患者处于被动体位, 引起肺通气不足[4]。经胸片诊断, 继发性肺不张3例。给予药物充分镇痛, 使用腹带减少伤口张力造成的疼痛, 并于每日3次进行雾化吸入, 静推沐舒坦, 稀释痰液[5], 使其便于排出。每日至少进行五次体疗, 教会患者正确的咳痰方式, 鼓励患者自行排痰。

1.4 注意控制感染:

手术时间长, 切口大, 切除范围广导致了患者术中失血, 失液过多, 术后体温高, 白细胞升高, 胃肠功能差, 易导致低蛋白血症, 免疫力下降[6], 本组患者有3例经胸片诊断, 并发肺部感染。通过监测生化蛋白, 补充白蛋白或血浆, 提高胶体渗透压, 每日监测胸片, 血常规, 体温变化, 及时留取痰样, 进行细菌培养, 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做好对症处理。

2 结果

5例左肺不张分别于1~4 d胸片复查左肺复张, 其中3例合并右肺膨胀不全胸片示右肺膨胀良好, 低氧血症纠正 (复查动脉血气氧分压>80 mm Hg) , 3例肺部感染有效控制, 45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3结论

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这需要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护理认识, 采取更加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7,8,9,10]。高龄患者全麻术后易发生低氧血症, 肺不张, 肺部感染, 术后充分供氧, 加强左肺体疗, 镇痛, 雾化, 助咳, 抗感染及全身治疗全身支持治疗, 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霍永芬, 郭金凤, 张金华.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12 (9) :406-408.

[2]Rubin BK, Ramirez O, Finegan B.General anesthesia does not alter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respiratory mucins[J].Chest, 2010, 3 (11) :110-111.

[3]张淋西.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机制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12, 45 (2) :58-60.

[4]Gamsu G, Singer MM, Vincent HH.Postoperative impairment of mucus transport in the lung[J].Am Rev Respir Dis, 2006, 8 (10) :673-679.

[5]Lichtiger M, Landa JF, Hirsch JA.Velocity of tracheal mucus in anesthetized woman undergoing gynecologiosurgery[J].Anesthesiology, 2009, 5 (16) :753-756.

[6]Schans CP, Postma DS, Koeter GH.Physiotherapy and bronchial mucus transport[J].Eur Respir J, 2010, 23 (20) :1177-1188.

[7]王雪梅, 曲伟娇.100例腹部手术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5) :321-322.

[8]张欣华.腹部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J].工企医刊, 2014, 27 (2) :714-715.

[9]王苗庆, 时健身, 努力拉.全麻上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 2015, 5 (23) :232-233.

上一篇:团队管理原理与方法下一篇:声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