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躁动

2024-10-02

全麻术后躁动(精选7篇)

全麻术后躁动 篇1

全麻手术恢复期躁动是指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呻吟、哭泣、大声喊叫,牵拉自己的衣服和床单,试图拔除一些体内的导管及气管插管,在监护中可以发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我院2012年—2014年行1 520例全麻手术,其中有180例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本文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4年我院治疗的1 52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包括各个年龄阶段,手术类别包含颅脑外科、胸外、普外、骨科、耳鼻喉及妇科等各类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前需留置导尿管。

1.2 方法

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期,根据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判断是否保留气管导管,根据呼吸频率及强弱判断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导管内给氧(氧流量为2 L/min),同时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当患者出现躁动时,判断患者呼吸、意识及肌力恢复情况,达到拔管指征者拔除气管导管,若不能拔管者,给予2 mg咪达唑仑镇静后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导管内给氧。若患者拔管后依然躁动者,询问其不适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包括镇痛、吸氧、补充血容量、小剂量的镇静药。

1.3 观察与记录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气管导管拔除前后发生躁动的比例、气管导管拔除后患者躁动的原因,观察患者发生躁动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2 结果

本组180例全麻术后躁动患者中,男119例,占66.1%,女61例,占33.9%;低于60岁的患者160例,占88.9%,老年患者20例占11.1%。手术结束后尚未拔除导管发生躁动者约80例占44.4%,当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趋于安静;部分患者需带管返回ICU进行监护治疗,给予充分镇静及镇痛纠正躁动症状。手术结束后经判断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躁动的患者约100例占55.6%。经观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伤口疼痛42例,给予曲马多或地佐辛镇痛治疗后,患者躁动缓解。(2)由于导尿管或引流管引起不适者有3例,安慰解释后基本能平复情绪。(3)血氧饱和度下降引起低氧血症的躁动患者有8例,立即吸痰并面罩加压给氧,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地塞米松,症状逐渐好转。(4)由于术后创面出血量忽然增大,导致血压降低,脑血流量下降引发躁动有2例。均为耳鼻喉科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经充分镇静,迅速补充血容量,立即创面止血,待患者再次清醒后,躁动症状消失。(5)术前就存在意识不清的神经外科患者发生躁动为45例。在监测生命体征中发现,基本都会出现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除手术创面大量出血患者血压均会升高。

3 讨论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危害性较大,患者会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动静脉穿刺导管、输液针、引流管、导尿管等引起不适的医疗导管;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心肌缺血、手术创面渗血量增多;呼吸频率增快,容易导致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出现人机对抗、气道压力增高,致使通气不足,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降低,增加心肌和脑的氧耗,诱发意外。

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与疼痛、年龄、手术类别、药物影响、留置的气管导管或导尿管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出现术后躁动患者见于以上各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麻醉恢复期间,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苏醒不完全,进而出现躁动。经对比静吸复合全麻术与全凭静脉全麻术的术后躁动率,发现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更易出现躁动,由于吸入性麻醉药未充分排出体外,而这些吸入性麻醉药(如七氟醚、异氟醚)易引起术后躁动,已有研究表明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较高[1]]。。由由于于手手术术创创伤伤、、药药物物残残留留、、痰痰液液阻阻塞塞等等多多种种原原因因引引起起的低氧血症,可导致脑组织缺氧,产生意识障碍及躁动不安,本文中有8例患者因低氧血症导致躁动,经及时对症纠正处理,躁动症状消失。当患者不完全清醒时,患者的各种不适是导致术后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气管插管未拔除,术后伤口疼痛,留置的导尿管、引流管、胃管、营养管等医疗导管,为了摆脱这些不适的感觉,患者会本能地多动、挣扎、烦躁、变动体位,甚至伸手拔除各种导管,因此,需及时去除诱因,使用镇静药及镇痛药消除躁动症状。此外,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已清醒无躁动症状,但在ICU监护治疗时,出现手术创面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躁动挣扎,经迅速补液,再次手术止血后,躁动消失。本文发现男性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多于女性患者,可能是因为生育使女性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有所增加;年轻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远比老年患者多,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刺激的感应程度降低有关。

为了防止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要针对其诱发原因,做到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种相关工作。术前针对过于紧张的患者,需要缓解其恐惧感,可适量服用镇静药保证睡眠;针对一些手术类别,术前给予适量的M胆碱受体阻断剂抑制腺体分泌,预防呼吸道阻塞引起的低氧血症。术中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加强镇痛效果,减少容易引起躁动的吸入性麻醉药用量。研究表明,术中给予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可降低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恢复期躁动的发生[2];更多临床麻醉研究证实,术中镇痛完全对术后躁动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手术结束后应充分排出吸入性麻醉药,达到拔管指征者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充分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防止脑组织缺氧,应用术后镇痛,抑制各种不适感引发的躁动。地佐辛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具有较强的镇痛和轻度镇静作用,在麻醉中多用于术后镇痛[3],可降低麻醉期躁动的发生率,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常用剂量为0.1 mg/kg[4]。在手术结束时或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1~2 mg/kg曲马多,发现术毕前30 min使用曲马多能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不会延长患者的清醒和拔管时间,用药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总之,综合各方面因素,应尽量减少躁动的发生,减轻其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Uezono S,Goto T,et al.Emergence agitation after 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 in pediatric patients[J].Anesth Analg,2000,91(3):563-566.

[2]Bakhamees HS,Mercan A,et al.Combination effect of low dose fentanyl and propofol on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following sevoflurane anesthesia[J].Saudi Med J,2009,30(4):500-503.

[3]王力峰,陈丽.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3):3011-3112.

[4]安礼俊,胡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24(1):40-42.

[5]陶明哲,李少君.曲马多抑制全麻恢复期躁动反应及其量效和时效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3):299-301.

食管癌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 年1 月~2014 年1 月在我院进行全麻下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的44 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30-70 岁;ASA分级为I- Ⅱ级;知情同意;静脉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 气管内插管;顺利完成手术。排除标准:术中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合并精神心理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男24 例, 女20 例, 年龄27~69 岁, 平均46.44±2.19岁;麻醉时间4.83±1.62h, 术前睡眠时间5.13±2.43h。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2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时间与睡眠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 主要为术后等待麻醉苏醒。治疗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 给予积极的舒适性护理。 (1) 让患者保持平卧, 头偏向一侧, 维持呼吸道通畅。 (2) 专人守护, 适当放松约束带, 必要时升起床栏保护患者, 警惕坠床、拔管等危险事件。 (3)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和血氧情况, 有异常及时处理。 (4) 管路护理:术后氧气管、胃管、尿管、引流管要妥当放置、保持通畅, 不可牵拉过紧。 (5) 随时评估痛疼情况, 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品, 也可采用自控镇痛泵充分镇痛。 (6) 调节温、湿度, 避免过热、过冷。 (7) 所有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避免频繁搬动, 动作轻柔, 事先做好解释工作。

1.3 观察指标

患者躁动评分标准:0 分:基本无躁动;1 分:只在接受吸痰等操作时出现肢体躁动;2 分:无刺激时即出现躁动, 需进行制动;3 分:强烈挣扎, 需多人强制制动。躁动发生率= (1 分+2 分+3 分)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组间比较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躁动评分少于对照组, 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有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后恢复室后出现的躁动情况, 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2]。特别是有些食管癌患者对麻醉药的代谢比较缓慢, 术后呼吸肌不足以维持有效的自主呼吸, 且对术后疼痛和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差, 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极其不利。

充分进行麻醉药可能诱发各种生理效应知识的宣教, 减少或消除反射性反抗引发的风险。术后密切监测动脉血气, 观察患者气道通畅度, 确保患者静脉回流良好, 按时完成营养支持治疗。在患者麻醉苏醒期应随时进行镇痛评估, 给予充分镇痛, 缓解苏醒期由于痛疼引发的焦虑、恐惧情绪。治疗组躁动评分少于对照组, 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慕瑶, 谢洁.全麻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体位护理的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2 (5) :207-208.

全麻术后躁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试验前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排除肥胖、精神异常、肝肾功能障碍、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近期有麻醉镇痛药物服用史患者。采用双盲对照随机研究法将17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成两组, 其中A组:85例 (男43例, 女42例) ;年龄60~81岁, 体质量42~71 kg, B组:85例 (男40例, 女45例) , 年龄61~80岁, 体质量41~73 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与T0组比 (P<0.05) , #与B组比 (P<0.05)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 入室后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0 m L/ (kg•h) , 常规检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脑电双频指数 (BIS) , 患者诱导均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丙泊酚1~2 mg/kg行麻醉诱导, 诱导完成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持续静脉微泵入瑞芬太尼、七氟醚吸入和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A组患者从麻醉诱导

开始, 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1.0 µg/ (kg•15 min) , 维持输注剂量0.1~0.6 µg/ (kg•h) 至手术完毕;B组患者则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术毕后停止麻醉维持, 拔除气管导管后面罩给氧。

1.3 观察指标:记录术中手术时间、清醒时间、输液量、失血量, 观察并记录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动态测定麻醉诱导前 (T0) 、气管插管完成时 (T1) 、手术开始30 min后 (T2) 、手术完毕时 (T3) 、拔除气管导管后 (T4) 患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 、肾上腺素 (E) 的浓度, 比较两组的血浆NE、E浓度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躁动状态, 通过躁动评级统计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评分评估躁动的严重程度。其中苏醒期躁动评级标准:RSS躁动评级 (0级为安静、合作;1级为轻度烦躁, 吸痰刺激时肢体躁动, 间断呻吟;2级为无刺激时也有躁动, 持续呻吟, 需固定上肢;3级为剧烈挣扎及喊叫, 试图拔除各种引流管) 1~3级为躁动, 躁动率= (1级+2级+3级) /总例数×100%。躁动评分标准:0分嗜睡、无躁动、无呻吟;1分:清醒、安静合作、轻度烦躁、间断呻吟;2分:中度躁动、持续呻吟, 需安抚;3分:重度躁动、喊叫, 难以安抚;4分:烦躁不安, 需外力按压四肢制动。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躁动率以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 (χ2) 检验, 以P<0.5为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比较:两组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指标、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失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躁动情况比较A组的躁动率明显低于B组 (P <0.05) , 躁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 (P<0.05) , 见表1。

2.2 血浆NE和E浓度比较A组T0时刻的血浆NE和E:浓度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明显变化 (P>0.05) , A组T1~T4时刻的血浆NE和E浓度无明显变化, B组T1~T4时刻的血浆NE和E浓度明显升高, A组T1~T4时刻的血浆NE和E浓度均显著性低于B组 (P<0.05) , 见表2。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术后躁动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急性脑综合征, 以意识障碍伴有认识功能改变为基本特征, 常发生于老年人, 其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多数假说认为与神经传递、胆碱能缺乏、多巴胺过量及氨基丁酸紊乱炎症应激等有关, 苏醒期中枢恢复时间不一致以及手术类型、吸入麻醉药物、气管导管及尿管刺激、镇痛不充分等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预防及对抗措施包括手术后期尽早停用吸入麻醉药改用静脉麻醉药及适量镇静镇痛等[2]。

传统镇静药和麻醉药物如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等能够预防和降低苏醒期躁动, 但存在明显的呼吸抑制及苏醒期延迟等不良反应。而右美托咪定产生抗焦虑镇静等中枢作用的关键部位不在大脑皮层而在皮层下蓝斑核, 用药后患者一般不会产生躁动[3], 相反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其对α2亚型受体的选择性比α1亚型受体约强1620倍, 具有类似可乐定的中枢抗交感作用, 可抑制自主神经反射, 发挥镇痛、镇静、催眠、抗焦虑等药理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气管插管后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受体腺苷环化酶通路, 改善脑缺血区血流灌注, 调节神经元细胞凋亡及通过增加生长因子的表达, 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4], 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从而减少某些患者的术后躁动。A组气管插管后至手术完毕的血浆NE和E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 提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血浆NE和E浓度升高, 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A组的躁动率21.18%明显低于B组的38.82%, A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 提示右美托咪定能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具体而言, 右美托咪定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经, 对C纤维和Aα纤维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同时作用于脊髓突触前/后膜上的α2受体, 抑制肾上腺素释放, 促使细胞超极化从而抑制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以达到镇痛的目的;选择性兴奋中枢孤束核突触后α2受体, 对脊髓前侧角交感神经细胞发挥抑制其发放冲动作用, 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可控制应激反应引起的血压升高, 通过激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α2受体, 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受到抑制和儿茶酚浓度降低, 进一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此外通过作用于调节觉醒与睡眠的脑干蓝斑, 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 发挥剂量依赖性镇静作用, 改善睡眠、减轻肢体不适行为、缓解焦虑及躁动。所以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

参考文献

[1]张加强, 孟凡民, 候艳华, 等.右旋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7) :627-628.

[2]Allen J, Alexander E.Prevetion,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ACN Adv Crit Care, 2012, 23 (1) :5.

[3]Ma D, Rajakumaraswamy N, Maze M.Alpha2-adrenoceptor agonists:Shedding light on neuroprotection[J].Br Med Bull, 2005, 71:77.

全麻术后躁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136例,年龄50~70岁,体重45~70 kg,ASAⅠ~Ⅱ级。排除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史、慢性疼痛史和有语言沟通障碍的的患者,无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史。该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45例(SF组)、帕瑞昔布组46例(P组)、曲马多组45例(T组)。

1.2 方法

入室后连接SPACELAB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BIS VISTA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值。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全麻诱导:东莨菪碱0.3 mg,咪达唑仑0.03 mg/kg,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丙泊酚血浆浓度设为4μg/m L,瑞芬太尼血浆浓度设为5 ng/m L),意识消失后予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控制通气,调节呼吸参数(潮气量:8~10 m 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维持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 Pa)。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BIS维持在40~60,术中视情况追加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前10 min,SF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P组静脉推注帕瑞昔布40 mg,T组静脉推注曲马多100 mg,术毕带管转入麻醉恢复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术毕(T1)、拔除气管导管时(T2)、拔管后30 min(T3),拔管后1 h(T4)、拔管后2 h(T5)的生命体征,记录T3、T4、T5疼痛评分;记录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后1 h评估苏醒期的镇静评分、寒颤分级和躁动分级;记录患者呕吐的发生情况。拔除气管导管指征:呼唤睁眼,咳嗽反射恢复,潮气量>400 m L,呼吸频率>10次。寒颤程度评估采用Wrench分级,0级:无寒战;1级:面部或颈部的轻微肌束颤搐,无上肢随意运动时的心电图干扰;2级:1个以上肌群明显颤搐;3级:全身大群肌肉抖动。苏醒期躁动分级采用RSS分级:0级:安静合作,无躁动;1级:烦躁或轻度烦躁,试图坐起,但能遵口头命令安静躺下;2级:为不能安静,不服从口头命令或限制,需物理方法制动;3级:试图自行拔除各种插管,试图翻身下床,在床上翻滚,抵抗医护人员。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0分,完全无痛;10分,无法忍受的剧痛。镇静程度采用Ramsay镇静评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唤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其中T1、T2时,患者未苏醒,无法进行V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组拔管时间与SF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SF组比较,*P<0.01

2.2 三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及疼痛程度比较

P组、T组T1时间点MAP与S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间点三组患者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所有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组T3时间点VAS评分与SF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T4、T5时间点三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苏醒期躁动、寒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躁动分级、Wrech分级、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组、P组呕吐例数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应用广泛[1],但是CO2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对患者呼吸和循环都有明显影响[2]。有学者研究显示,CO2气腹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增加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腹压升高使肾血管受压,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亦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这些都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麻醉管理的难度。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脑功能并未完全恢复[3],此时躁动的原因主要为麻醉药物残留、应激反应、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CO2气腹残留、气管导管刺激及伤口疼痛[4,5]。瑞芬太尼是短效的μ受体激动药[6],其代谢途径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7]。手术创伤后炎性反应导致前列腺素E2释放增加,激活前列腺素受体,增加外周感受器的敏感性与兴奋性。同时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增强、感受范围增大,造成外周和中枢痛觉超敏化。因此全麻期间应用瑞芬太尼容易使患者苏醒期疼痛感增强,即痛觉过敏[8,9]。术后躁动是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力障碍[10,11]。术后躁动大多发生于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其机制可能与患者意识已经恢复,但高级中枢的功能尚未全部恢复有关。术后躁动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围术期可能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寒颤亦是全麻苏醒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室温过低、炎症介质释放、使用吸入麻醉药物、输液和腹腔冲洗液温度过低均可导致寒颤的发生。寒颤可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使心血管负担加重,增加氧耗。因此术前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术中缺氧、CO2潴留和室温过低,应用BIS监测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手术结束给予止吐药,苏醒期不使用催醒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

注:与SF组同期比较,*P<0.05,**P<0.01;1 mm Hg=0.133 k Pa;“-”表示无数据;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VAS:视觉模拟评分

注:与T组比较,*P<0.01

舒芬太尼是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其镇痛作用时间长[1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轻[13,14],不存在免疫抑制、溶血等不良反应,几乎没有组胺释放作用[15]。较强的呼吸抑制和镇静作用是舒芬太尼的另一个特点,在术后的应用中应予以重视。本研究的结果显示,SF组的拔管时间较P组和T组延长,说明舒芬太尼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导致苏醒延迟。在T3时间点,SF组VAS评分低于P组和T组,T4、T5时间点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较强。根据Wrech分级的结果,SF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寒颤。可见,舒芬太尼对全麻术后躁动和寒颤有很好的预防或减轻作用。

帕瑞昔布为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COX-2的选择性较COX-1强,与传统的非甾体镇痛药比较,帕瑞昔布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时间影响较小。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接触炎症因子后,可产生大量的COX-2,进而促进组织产生炎性反应,引起疼痛。帕瑞昔布不仅可抑制外周产生COX-2,产生镇痛、抗炎作用,还可以抑制中枢产生COX-2,抑制疼痛超敏[16,17]。有研究显示,帕瑞昔布还具备了一定的抗寒颤作用,COX-2和前列腺素E2是下丘脑的发热介质,COX-2和前列腺素E2的释放减少,使体温调定点下调,从而有效降低寒颤阈值,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18,19]。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T4和T5时间点,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SF组拔管时间较P组和T组延长。三组患者Wrech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寒颤。由此可见帕瑞昔布具有镇痛和抗寒颤的双重作用,对拔管时间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曲马多不仅作用于阿片受体,还可以抑制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影响痛觉在神经通路中的传递,从而产生镇痛作用[20,21,22]。曲马多亦可作用于大脑α2受体[23,24],产生减少术后寒颤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T组患者Wrech分级均为0级,另外两组各有3例患者为1级,由此可见,对于预防寒颤的效果,曲马多优于帕瑞昔布和舒芬太尼。但T组患者呕吐发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帕瑞昔布是预防苏醒期躁动安全有效的药物,对预防寒颤也有一定的作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但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抑制,苏醒期延长;曲马多对苏醒期寒颤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预防苏醒期躁动作用,但容易引起术后恶心呕吐。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药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寒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136例,ASAⅠⅡ级。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45例),帕瑞昔布组(P组,46例),曲马多组(T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SF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P组静脉推注帕瑞昔布40 mg,T组静脉推注曲马多100 mg。记录患者术毕(T1)、拔除气管导管时(T2)、拔管后30 min(T3),拔管后1 h(T4)、拔管后2 h(T5)的生命体征;记录T3、T4、T5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术毕至拔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1 h评估苏醒期的镇静评分、寒颤分级和躁动分级;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组、T组拔管时间与SF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组、T组T1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与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组T3时间点VAS评分与SF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F组、P组呕吐例数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是预防苏醒期躁动安全有效的药物,对预防寒颤也有一定的作用。

全麻术后躁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麻双侧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64例,ASA I~II级,排除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智力或语言发育障碍者。将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8~13(10.85±2.43)岁,体重21~38kg;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8~12(10.87±2.23)岁,体重22~39kg。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临床观察和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应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及药物过敏史,询问过程中应多以轻柔语气,协助家属缓解患儿紧张和恐惧心理,使患儿处于精神放松状态,避免因过于紧张而增加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让患儿禁食10~12h,避免手术过程中因受到刺激而呕吐,进而引发窒息。(2)术后苏醒期护理:手术结束后,应即刻将手术无影灯等关闭,避免强光对患儿的刺激,在复苏期间应保持室内安静。拔除气管导管时,吸除气管内和口腔内分泌物和拔管时采用轻柔动作,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肢端血液运行情况、皮肤温度恢复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关措施。根据患儿术后复苏情况和进展,给予相应的麻醉拮抗剂,患儿躁动不安时,应尽量安抚和稳定患儿情绪。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SAS)和气管拔管后1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两组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AS评分和Ramsay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术后苏醒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男性儿童[2]。躁动可导致患儿机体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伤口出血,严重者会肢体乱动、自行拔除治疗设备,影响患儿术后恢复,甚至危机生命[3]。全麻术后苏醒期是患儿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同时亦是苏醒期躁动致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4],因此,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围手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以减轻苏醒期躁动反应及苏醒期的观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苏醒期躁动护理是主要内容,小儿由于年龄、生理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在全麻术后苏醒期间,患儿麻醉未完全清醒,对躯体不适的表达能力较差,往往表现为躁动、哭闹等,进而增加护理难度[5,6]。面对躁动患儿,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在安抚和稳定患儿情绪的同时,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肢端血液运行情况、皮肤温度恢复情况,同时尽量避免对患儿的刺激,综合分析患儿躁动原因,并给予相应措施,协助患儿平稳度过苏醒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而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围手术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显著减轻患儿躁动反应。

综上所述,小儿全麻扁桃体摘除术围手术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反应,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范皓,陶凡,万海方,等.学龄前儿童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7):1194-1197.

[2]杨文燕,王崇谦,衡新华.患儿麻醉前用药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931-933.

[3]刘海健,翁浩,王建光.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摘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772-774.

[4]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184.

[5]卢桠楠,许冬妮,周嘉嘉,等.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2):240-243.

全麻术后躁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62 例, 男39 例, 女23 例;年龄31~57岁, 平均年龄 (49.53±7.34) 岁;体重48~76kg, 平均体重 (59.48±5.62) kg;ASAⅠ 或 Ⅱ 级。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无酗酒史、过敏史和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禁饮8h、禁食12h, 术前30min肌注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后依次采用咪达唑仑 (0.06mg/kg) 、芬太尼 (3μg/kg) 、丙泊酚 (1mg/kg) 和维库溴铵 (0.12mg/kg) 进行麻醉诱导, 3min后插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静脉麻醉, 维库溴铵间断给药维持麻醉深度和肌松。观察组麻醉诱导后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2mg/kg, 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2mg/kg。当患者吞咽与咳嗽反射恢复, 呼吸规则且频率在10~24次/min, 吸空气15min血氧饱和度>95%, 呼之能睁眼后拔出喉罩。

1.3 观察指标 (1) 苏醒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即刻 (T0) 、拔管后1min (T1) 、3min (T2) 、10min (T3) 的镇静躁动评分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 SAS) [3], 评分越高提示躁动反应越明显。 (2)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4]评价患者术后3、6、12、24h的疼痛程度, 评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的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T0、T1、T2、T3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是全麻常用的短效麻醉药物, 给药后代谢清除较迅速、体内无蓄积, 停药后其镇痛镇静作用消失也较快, 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疼痛加剧, 因此手术结束30min前常给予相应镇痛药物。上个世纪初提出了超前镇痛的概念, 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发生作用之前, 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敏感化, 其不仅能预防术后疼痛, 而且能防止苏醒期躁动反应, 已被临床广泛采用。目前临床用于超前镇痛的药物种类较多, 主要为阿片类药物, 镇痛效果确切, 但过量可出现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地佐辛作为阿片受体激动- 拮抗剂, 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和持续时间较长等优点, 还能激动κ受体, 产生脊髓镇痛、镇静及轻度脊髓抑制作用, 减轻伤害性刺激造成的中枢与外周敏感化, 减轻术后疼痛, 达到超前镇痛作用。

田玉麟等[5]系统观察了地佐辛超前镇痛在80例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拔管期躁动程度、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地佐辛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减少拔管后患者的躁动反应。杨毅等[6]应用地佐辛对30例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超前镇痛, 术后4、8、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超前镇痛组, 而且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液皮质醇水平和C反应蛋白浓度亦明显低于非超前镇痛组, 表明地佐辛超前镇痛不仅能发挥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还能减轻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T0、T1、T2、T3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术后3、6、12、24h的VA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与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 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1) 和对照组 (n=31) 。两组患者静脉麻醉后, 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 观察组全麻诱导后静脉推注地佐辛0.2mg/kg, 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2mg/k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即刻 (T0) 、拔管后1min (T1) 、3min (T2) 、10min (T3) 的镇静躁动评分 (SAS) , 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患者术后3、6、12、24h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T0、T1、T2、T3的SAS评分及术后3、6、12、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反应, 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地佐辛,超前镇痛,全麻,躁动反应,疼痛,影响

参考文献

[1]Voepel-Lewis T, Malviya S, Tait AR.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the pediatric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Anesth Analg, 2003, 96 (6) :1625-1630.

[2]耿武军, 唐红丽, 黄乐丹, 等.地佐辛注射液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 (5) :508-510.

[3]Riker RR, Fraser GL, Simmons LE, et al.Validating the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with the Bispectral Index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in adult ICU patients after cardiac surgery〔J〕.Intensive Care Med, 2001, 27 (5) :853-858.

[4]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2) :273.

[5]田玉麟, 张东亚.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5) :3960-3962.

全麻术后躁动 篇7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术后疼痛,苏醒期躁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LC术后一般不使用镇痛泵, 因此术后易出现疼痛, 同时由于手术牵拉和CO2气腹的影响, 患者易出现苏醒期躁动。临床上提出使用超前镇痛能够有效减轻LC术后疼痛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1], 笔者观察了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LC术后疼痛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并行LC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80例, 术前通过超声、CT、磁共振等确诊为胆囊良性病变,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Ⅰ~Ⅱ级。排除患有严重心血管、呼吸、消化和凝血系统疾病, 对麻醉药或镇痛药过敏或有神经及精神疾病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6例, 女24例;平均年龄 (57.7±7.1) 岁;平均体重 (59.7±9.9) kg;胆囊结石26例 (65.0%) , 胆囊息肉10例 (25.0%) , 胆囊腺肌症4例 (10.0%) 。对照组男17例, 女23例;平均年龄 (56.9±7.0) 岁;平均体重 (59.0±9.6) kg;胆囊结石24例 (60.0%) , 胆囊息肉12例 (30.0%) , 胆囊腺肌症4例 (10.0%)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胆囊基础疾病等方面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按规范操作。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以咪达唑仑0.5mg/kg、丙泊酚1.0m g/kg、维库溴铵0.1m g/kg及舒芬太尼0.1m g/kg依次静脉推注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5~8 m g/ (k g·h) 、舒芬太尼0.1μg/ (k g·m in) 及维库溴铵0.05~0.08mg/ (kg·h) 静脉滴注。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将帕瑞昔布钠40mg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40mg/瓶) 溶于5ml生理盐水后静脉推注。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推注5ml生理盐水。术毕待患者苏醒恢复自主呼吸后拔除气管插管。记录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两组均随访1周,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评定标准

1.3.1 躁动及镇静评分

分别在拔管时 (T0) 、拔管后5分钟 (T1) 、拔管后30分钟 (T2) 对两组进行躁动及镇静评分。躁动评分 (RS) :0分为无任何动作;1分为肢体运动时间持续<5分钟, 无意识;2分为全身性动作时间5~10分钟, 不自主;3分为严重的全身性动作, 需采用药物控制;1分以上记为苏醒期躁动发生。镇静评分 (RSS) :1分为焦虑状态;2分为患者能够安静合作;3分为患者反应敏捷, 能听从指挥;4分为嗜睡, 但可以唤醒;5分为嗜睡, 唤醒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眠, 无法唤醒。

1.3.2 疼痛评分

分别在术后2小时 (T3) 、4小时 (T4) 、12小时 (T5) 、24小时 (T6) 对两组疼痛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 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其中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 分数越大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 (表1)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除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外, 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表2) 自身前后比较:两组R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RSS评分呈持续升高趋势。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RS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期躁动发生:观察组3例 (7.5%) , 对照组10例 (2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 0, P<0.0 5) 。

2.3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呈上下波动趋势, 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发生2例 (5.0%) , 其中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各1例;对照组8例 (20.0%) , 其中胃肠道反应4例, 心律失常2例, 呼吸抑制、尿潴留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 P<0.05) 。

3 讨论

LC对麻醉要求较高, 需要麻醉起效快, 苏醒迅速。部分患者术后疼痛较为剧烈, 可能出现苏醒期躁动, 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 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2]。有效控制LC术后疼痛, 减少苏醒期躁动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帕瑞昔布钠作为一种新型的环氧合酶-2特异性抑制药, 与传统阿片类药物相比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佳、持续时间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3]。王京等[4]发现, 帕瑞昔布钠在LC术中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 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降低应激反应。胡章彦等[5]发现, 帕瑞昔布钠40mg术前静注可明显降低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 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点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笔者认为, 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术后苏醒时间短, 镇静好, 术后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斌, 姚琦, 王晋平, 等.帕瑞昔布钠术前镇痛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11) :1054.

[2]赵丽华, 陈保枝.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及预防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0) :635.

[3]Ratchanon S, Phaloprakarn C, Traipak K.Pain control i n l apar o sc o pi c g yn e c o l o g i c s ur g e r y w i t h/w i th o ut preoperative (preemptive) parecoxib sodium injection:a randomiz ed s tudy[J].J M ed A ss oc T hai, 2011, 94 (10) :1164.

[4]王京, 温来友, 沈永强, 等.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 :52.

上一篇:共聚甲醛改性研究下一篇:开发区景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