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吸复合全麻

2024-11-09

静-吸复合全麻(共7篇)

静-吸复合全麻 篇1

手术中由全麻诱导及插管拔管时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极易导致在老年患者中产生具有较高风险的一系列并发症, 而这些高风险并发症往往是由于老年人群中普遍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所导致的, 由于老年人群具有非典型性发病表现、生理功能相对低下、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易于改变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等特点,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鉴别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相关的疾病较为困难[1]。同时老年患者在手术中对阿片类或其他麻醉药物较为敏感[2]。鉴于老年患者的潜在疾病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笔者所在医院院使用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全麻在老年患者手术中使用, 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2月共收集82例老年手术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34例, 年龄60~81岁, 体重44~85 kg, ASAⅡ~Ⅲ级的, 心功能Ⅰ~Ⅲ级。排除标准:具有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 长期服用镇静和镇痛药物史;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术中发生长时间的血压降低、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和拔管

麻醉前用药为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和鲁米那0.1 g。患者进入手术室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后, 常规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 麻醉诱导均静注咪唑安定0.05 mg/kg, 瑞芬太尼1μg/kg, 异丙酚2 mg/kg, 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3μg/ (kg·min) , 间断罗库溴铵0.1~0.15 mg/kg, 并视情况吸入1%~3.5%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调至最低剂量150~200μg/h继续泵入至拔管前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插管、切皮、手术开始后1 h以及拔管的血压和HR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睁眼时间为 (5.9±2.2) s、呼吸恢复时间为 (5.2±3.4) s和拔管时间为 (8.3±2.3) s。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后, 在插管、切皮和手术1 h时SBP明显低于基础值 (P<0.05) , 舒张压 (DBP) 在各时点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并且各时间点之间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各时间点HR与基础值及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 其是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该药是哌啶的衍生物, 含1个酯的结构, 极易被体内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快速水解, 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和剂量易于控制等特点, 其主要代谢物经肾脏排出, 消除不依赖肾脏功能[3,4]。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起效快, 1 min时在人体内即能迅速达到血-脑平衡浓度, 无论滴注时间长短均不影响输注即时半衰期, 其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最终血浆消除半衰期仅为10~20 min, 因而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苏醒较快[5]。瑞芬太尼的时效半衰期同时亦与输注总量无关, 其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作用, 而对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6]。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以及副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 其与吸入性麻醉药、催眠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效果。临床上常使用的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使用时, 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后易在脂肪和骨骼肌中蓄积, 容易导致术后恢复区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时其安全性因素需重视。在镇痛效果方面, 瑞芬太尼的镇痛强度约为芬太尼的1.5~3倍[7,8]。而鉴于瑞芬太尼的上述药物特点, 其在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中使用较为适合。

Ko等[1]比较了在老年患者中依托咪酯诱导下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中的肌阵挛和血液动力学反应, 结果表明预处理给予瑞芬太尼1μg/kg后以0.1μg/ (kg·min) 剂量维持, 比给予芬太尼更能够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两种阿片类药物均能减少肌阵挛的发生。Kim等[9]在甲状腺切除术中观察了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与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时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的变化, 提示两种方案对肝肾功能影响轻微, 且两组之间的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Na等[10]研究在小儿增殖腺扁桃体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静吸全麻, 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时使用1μg/kg, 后以0.5μg/ (kg·min) 维持到气管插管, 麻醉期以0.25μg/ (kg·min) 维持, 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复合低剂量七氟烷组的小儿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仅高剂量七氟烷吸入组。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全麻对老年患者的血压和HR作用平稳, 即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全麻对老年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 稳定性和可调性较好。且本研究的老年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达到满意效果, 提示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全麻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82例老年患者, 使用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全麻, 观察患者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并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复合静吸收缩压 (SBP) 在插管、切皮和手术1 h时明显低于基础值 (P<0.05) , 舒张压 (DBP) 在各时点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并且在各时点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心率 (HR) 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患者睁眼时间为 (5.9±2.2) s, 呼吸恢复时间为 (5.2±3.4) s, 拔管时间为 (8.3±2.3) s。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静吸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 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瑞芬太尼,手术,麻醉,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Ko B J, Oh J N, Lee J H, et al.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fentanyl and remifentanil on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myoclonu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tomidate induction[J].Korean J Anesthesio, 2013, 64 (1) :12-18.

[2]Habib A S, Parker J L, Maguire A M, et al.Effects of remifentanil and alfentanil on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elderly[J].Br J Anaesth, 2002, 88 (3) :430-433.

[3]张安军, 魏代梅, 许乃福.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7) :45-46.

[4]Hu L G, Pan J H, Li J, 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sufentanil and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onstress rea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J].Exp Ther Med, 2013, 5 (3) :807-812.

[5]高秀江, 张志辉, 毛瑞芬, 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 (2) :149-150.

[6]Glass P S, Gan T J, Howell S.A review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emifentanil[J].Anesth Analg, 1999, 89 (4 Suppl) :S7-14.

[7]吴新民, 叶铁虎, 岳云, 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4) :245-248.

[8]张红, 赵飞.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4) :30-31.

[9]Kim J W, Kim J D, Yu S B, et al.Comparison of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between inhalation anesthesia with sevoflurane and remifentanil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for thyroidectomy[J].Korean J Anesthesiol, 2013, 64 (2) :112-116.

[10]Na H S, Song I A, Hwang J W, et al.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undergoing adenotonsillectomy:a comparison of sevoflurane vs sevoflurane-remifentanil administration[J].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3, 57 (1) :100-105.

静-吸复合全麻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患者,60例(60%)为男性,40例(40%)为女性;最大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69±15)岁。最大体重为86kg,最小体重为60kg,平均体重为(73±13)kg。100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各50例,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情况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A组

患者麻醉给予静-吸复合全麻处理,患者术前进行禁食,术前无用药,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将上肢静脉通路建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将0.05~0.10mg/kg的咪达挫仑、0.5~1.0μg/kg舒芬太尼、0.6mg/kg罗库溴铵以及0.3~0.5mg/kg依托咪酯静脉滴注,同时气管内插管之后对呼吸进行控制,保持PetCO2 PetCO2为35mmHg左右。患者术后将1%~2%的异氟醚吸入,将0.6~0.9mg·kg-1·min-1依托咪酯以及10~20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泵入进而对麻醉的深度进行维持。

1.2.2 实验B组

患者麻醉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患者术前进行禁食,术前无用药,进入手术室之后将上肢静脉通路建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患者取取胸屈膝侧卧位,对患者L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一旦患者穿刺成功之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取患者平卧,并将2%的5mL的利多卡注入,患者手术之后将2%的多卡因以及甲磺酸罗哌卡因合剂6mL进行添加。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1h、切皮后2h、骨水泥应用期间以及手术之后各个阶段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术后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A组患者术后仅仅发生2例(4%),均为女性,患者均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其中1例(2%)经抢救,无效死亡。实验B组患者术后无血栓情况的发生。

2.2 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不同阶段MAP、HR以及SpO2的比较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不同阶段MAP、HR以及SpO2的比较如表1所示,实验B组患者的MAP和HR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实验A组患者MAP和HR的稳定性,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的SpO2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实验A组患者术后仅仅发生2例(4%),均为女性,患者均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其中1例(2%)经抢救,无效死亡。实验B组患者术后无血栓情况的发生。实验B组患者的MAP和HR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实验A组患者MAP和HR的稳定性,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的SpO2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其麻醉效果相对显,同时本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更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掌握,将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吸复合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各50例,实验A组患者麻醉给予静-吸复合全麻处理,实验B组患者麻醉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1h、切皮后2h、骨水泥应用期间以及手术之后各个阶段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MAP和HR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实验A组患者MAP和HR的稳定性,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的SpO2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的处理,患者的MAP和HR的稳定性较高。同时在患者的麻醉才护理过程中更要对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对各种麻醉方式熟练掌握,做好麻醉药物的处理和术中管理,进而保证患者手术和术后顺利的康复。

关键词: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

参考文献

[1]陈虎.麻醉方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2]陈虎,曹力等.麻醉方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05:402-405.

[3]李民,胡秋芳等.不同麻醉管理方法对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栓塞的预防[J].河北医药,2014,03:359-360.

[4]周子戎,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01):40-41

静-吸复合全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4年我院治疗的1 52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包括各个年龄阶段,手术类别包含颅脑外科、胸外、普外、骨科、耳鼻喉及妇科等各类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前需留置导尿管。

1.2 方法

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期,根据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判断是否保留气管导管,根据呼吸频率及强弱判断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导管内给氧(氧流量为2 L/min),同时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当患者出现躁动时,判断患者呼吸、意识及肌力恢复情况,达到拔管指征者拔除气管导管,若不能拔管者,给予2 mg咪达唑仑镇静后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导管内给氧。若患者拔管后依然躁动者,询问其不适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包括镇痛、吸氧、补充血容量、小剂量的镇静药。

1.3 观察与记录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气管导管拔除前后发生躁动的比例、气管导管拔除后患者躁动的原因,观察患者发生躁动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2 结果

本组180例全麻术后躁动患者中,男119例,占66.1%,女61例,占33.9%;低于60岁的患者160例,占88.9%,老年患者20例占11.1%。手术结束后尚未拔除导管发生躁动者约80例占44.4%,当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趋于安静;部分患者需带管返回ICU进行监护治疗,给予充分镇静及镇痛纠正躁动症状。手术结束后经判断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躁动的患者约100例占55.6%。经观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伤口疼痛42例,给予曲马多或地佐辛镇痛治疗后,患者躁动缓解。(2)由于导尿管或引流管引起不适者有3例,安慰解释后基本能平复情绪。(3)血氧饱和度下降引起低氧血症的躁动患者有8例,立即吸痰并面罩加压给氧,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地塞米松,症状逐渐好转。(4)由于术后创面出血量忽然增大,导致血压降低,脑血流量下降引发躁动有2例。均为耳鼻喉科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经充分镇静,迅速补充血容量,立即创面止血,待患者再次清醒后,躁动症状消失。(5)术前就存在意识不清的神经外科患者发生躁动为45例。在监测生命体征中发现,基本都会出现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除手术创面大量出血患者血压均会升高。

3 讨论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危害性较大,患者会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动静脉穿刺导管、输液针、引流管、导尿管等引起不适的医疗导管;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心肌缺血、手术创面渗血量增多;呼吸频率增快,容易导致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出现人机对抗、气道压力增高,致使通气不足,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降低,增加心肌和脑的氧耗,诱发意外。

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与疼痛、年龄、手术类别、药物影响、留置的气管导管或导尿管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出现术后躁动患者见于以上各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麻醉恢复期间,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苏醒不完全,进而出现躁动。经对比静吸复合全麻术与全凭静脉全麻术的术后躁动率,发现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更易出现躁动,由于吸入性麻醉药未充分排出体外,而这些吸入性麻醉药(如七氟醚、异氟醚)易引起术后躁动,已有研究表明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较高[1]]。。由由于于手手术术创创伤伤、、药药物物残残留留、、痰痰液液阻阻塞塞等等多多种种原原因因引引起起的低氧血症,可导致脑组织缺氧,产生意识障碍及躁动不安,本文中有8例患者因低氧血症导致躁动,经及时对症纠正处理,躁动症状消失。当患者不完全清醒时,患者的各种不适是导致术后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气管插管未拔除,术后伤口疼痛,留置的导尿管、引流管、胃管、营养管等医疗导管,为了摆脱这些不适的感觉,患者会本能地多动、挣扎、烦躁、变动体位,甚至伸手拔除各种导管,因此,需及时去除诱因,使用镇静药及镇痛药消除躁动症状。此外,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已清醒无躁动症状,但在ICU监护治疗时,出现手术创面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躁动挣扎,经迅速补液,再次手术止血后,躁动消失。本文发现男性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多于女性患者,可能是因为生育使女性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有所增加;年轻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远比老年患者多,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刺激的感应程度降低有关。

为了防止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要针对其诱发原因,做到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种相关工作。术前针对过于紧张的患者,需要缓解其恐惧感,可适量服用镇静药保证睡眠;针对一些手术类别,术前给予适量的M胆碱受体阻断剂抑制腺体分泌,预防呼吸道阻塞引起的低氧血症。术中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加强镇痛效果,减少容易引起躁动的吸入性麻醉药用量。研究表明,术中给予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可降低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恢复期躁动的发生[2];更多临床麻醉研究证实,术中镇痛完全对术后躁动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手术结束后应充分排出吸入性麻醉药,达到拔管指征者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充分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防止脑组织缺氧,应用术后镇痛,抑制各种不适感引发的躁动。地佐辛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具有较强的镇痛和轻度镇静作用,在麻醉中多用于术后镇痛[3],可降低麻醉期躁动的发生率,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常用剂量为0.1 mg/kg[4]。在手术结束时或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1~2 mg/kg曲马多,发现术毕前30 min使用曲马多能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不会延长患者的清醒和拔管时间,用药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总之,综合各方面因素,应尽量减少躁动的发生,减轻其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Uezono S,Goto T,et al.Emergence agitation after 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 in pediatric patients[J].Anesth Analg,2000,91(3):563-566.

[2]Bakhamees HS,Mercan A,et al.Combination effect of low dose fentanyl and propofol on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following sevoflurane anesthesia[J].Saudi Med J,2009,30(4):500-503.

[3]王力峰,陈丽.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3):3011-3112.

[4]安礼俊,胡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24(1):40-42.

静-吸复合全麻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因慢性胆囊炎和 (或) 胆囊结石而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 男9例, 女31例;年龄27~65岁。麻醉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未长期服用阿片或镇静类药物。根据是否吸入N2O而随机分为静吸组和全静脉组各2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 面罩吸纯O2 3min, 均不使用术前药, 常规阿托品0.5mg、地塞米松10mg、咪唑安定0.1mg/kg、胞磷胆碱 (司考林) 1.0mg/kg。静吸组设定异丙酚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靶浓度4ng/ml, 插管后异丙酚靶浓度维持不变, 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减为2ng/ml, 术中吸入40%的N2O和间断静脉滴注司考林维持。全静脉组以芬太尼1.0mg、司考林500mg配入500ml复合液维持麻醉, 术中收缩压 (SPB) 波动范围≥其基础值15%以上时, 适当调整给药剂量。接Datex Dhmeda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IPPV) , 呼吸频率为12~14次/min, 所有患者均术中接受12mm Hg (1mm Hg=0.133kPa) 腹内压。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麻醉药。术毕视情况以纳洛酮对抗, 符合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以PHILIPS MP20多功能监测仪进行SBP、舒张压 (DBP) 、呼吸 (HR) 、血氧饱和度 (SaO2) 监测, 实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 (基础值) 、气腹前、气腹后10min、气腹结束时和术毕的上述4项监测值, 记录拔管时间指停止吸入、静脉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指停止吸入、静脉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后24h随访患者, 随访内容包括术中意识、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

1.4 清醒程度评定标准

好:清醒并能准确按指令行事;中:呼之睁眼并能按指令行事;差:施加疼刺激方有反应, 并能按指令行事。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RSBPDBPSpO2变化

全静脉组气腹后10min HRSBPDBP及术毕HR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 (P<0.05或P<0.01) 。静吸组气腹后10min、气腹结束、术毕后HR均明显低于静吸组 (P<0.05) 。见表1。

注:与全静脉组比较, *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P<0.05, △P<0.01

2.2 手术时间、拔管时间

2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拔管时清醒程度及术后随访情况

静吸组拔管时清醒程度及术后随访情况均优于全静脉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全静脉组比较, *P<0.05

3讨论

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短,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快速短效, 后遗作用小, 使患者能在术毕尽可能早地恢复正常生活状态[1]。此外, 全凭静脉麻醉虽然有很多优点, 但目前应用不如静脉复合麻醉应用广泛, 其主要原因是可控制性差、麻醉不平稳、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易造成药物蓄积和阻碍延迟。

异丙酚、瑞芬太尼都是超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两药复合靶控输注因其麻醉诱导迅速、术中平稳、苏醒快速, 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法在充分供氧及异丙酚、瑞芬太尼TCI的前提下, 复合N2O吸入为一种较理想的全身麻醉方法。N2O麻醉诱导及苏醒迅速, 镇痛效果强, 对气道黏膜无刺激性, 对中枢影响较弱, 且该药的组织与血液溶解度低, 血气分配系数为0.47。在兔脑实验中发现, 血气分配系数极低的吸入麻醉药不仅在肺组织及脑组织中的摄入、排泄快, 停留时间短, 后遗作用小, 而且对SBPDBPHR、平均动脉血压 (MAP) 及心脏收缩力的影响较弱, 且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产生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

异丙酚、咪唑安定组合恰到好处, 异丙酚麻醉诱导快, 苏醒恢复平稳, 但遗忘作用较轻, 而咪唑安定则具有较强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两者合用取长补短, 有利于消除患者术中的知晓程度[2]。综上所述, 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苏醒快、苏醒质量高、有效减少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和降低成本等特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TCI) 与N2O吸入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吸组和全静脉组各20例。静吸组采用吸复合麻醉, 全静脉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min、气腹毕、术毕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O2) 、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静脉组气腹后10minHR、SBP、DBP及术毕HR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 (P<0.05或P<0.01) 。静吸组气腹后10min、气腹结束、术毕后HR均明显低于静吸组 (P<0.05) 。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静吸组拔管时清醒程度及术后随访情况均优于全静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异丙酚、芬太尼靶控输注与N2O吸入复合麻醉用于LC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 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同时有效减少了静脉给药量, 降低成本, 可供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吸复合麻醉,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孙建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3, 1 (2) :27.

静-吸复合全麻 篇5

关键词:静吸复合全麻,老年LC,瑞芬太尼

LC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因而在临床手术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我院收治42例静吸复合全麻行LC老年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静吸复合全麻行LC老年患者为分析对象, ASA 1~2级, 其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1.4岁, 体重50~85kg, 平均74.3kg, 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LC。

1.2 方法

4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形式, 于全麻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苯巴比妥钠0.1g, 入手术室后, 开通静脉通道, 预扩容, 监测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记录。全麻诱导方法采用静脉缓慢滴注咪达唑仑0.03~0.04mg/kg, 瑞芬太尼0.5~1μg/kg, 维库溴铵0.08~0.1mg/kg, 丙泊酚1.0~1.5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麻醉维持采用的是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双通道微泵15~30ml/h分别持续泵入, 同时吸入1.0%~1.5%的七氟醚。待患者胆囊切除后, 则停止吸入七氟醚并增大氧流量进行“洗肺”, 撤离腹腔镜时则可以停止使用静脉麻醉药。手术中加强对于BP、HR变化的监测, 必要时使用维库溴铵、阿托品、新斯的明及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停药后到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以及躁动、心血管反应;利用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 从0~10分表示无痛~剧痛。并对患者麻醉前、手术时的心率 (HR) 、舒张压 (DBP) 、收缩压 (SBP) 详细记录进行对比。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于本次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42例患者中, 自主呼吸恢复是时间为5.98~6.97min, 平均6.41min;呼之睁眼时间为7.03~7.64min, 平均7.31min;疼痛评分为7.13~3.67, 平均4.98。均顺利完成手术, 有1例出现轻微呕吐, 过一段时间后自行好转, 术后随访没有出现麻醉后并发症。患者麻醉前即刻和手术时SBP、DBP以及HR变化差异对比,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全麻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稳定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表1所示。

注:1mmHg=0.133kPa。

3 讨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 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减退, 不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重要脏器功能受损, 因此对手术麻醉的承受力减弱。在临床麻醉中, 能够最大化减轻老年患者手术痛苦, 同时确保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 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是麻醉医师面临的问题。在本文中, 患者麻醉前即刻和手术时SBP、DBP以及HR变化差异对比,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以明确的看出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对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保障, 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1]。

本文中, 结合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和老年患者的生理情况, 在围术期时需要尽量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理功能形成的干扰, 这就对全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只要确保气管插管、可以耐受控制呼吸即可, 尽量避免麻醉太深。基于以上因素, 麻醉医生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充分、谨慎的准备, 同时还应选择合理的药物。在麻醉维持过程中笔者使用了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及七氟醚, 前者属于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是一新型超短效镇痛药, 不依赖肝肾功能代谢, 起效快, 消除快, 持续输注半衰期短, 长时间输注无蓄积, 在体内迅速被代谢和清除, 苏醒迅速而完全[2]。丙泊酚则属于静脉全麻药, 具有起效快、镇静充分等优势, 且消除半衰期短, 苏醒完全。七氟醚味香无刺激性, 心血管抑制反应轻, 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常用浓度下不增加心率, 血气分配系数低, 苏醒迅速, 可靠性更强。同时,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还应当强化观察, 对于各种异常变化应当密切监测, 及时处理, 根据手术步骤适时停药, 以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苏醒, 防止出现迟发型呼吸抑制等一些麻醉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该全麻方法在老年LC中麻醉效果良好,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可以在临床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余丽华, 刘仕莲, 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3) :7-8.

静-吸复合全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 男性55例, 女性25例, 年龄32~71岁, 体质量53~74kg。其中胆囊结石患者48例, 慢性非结石型胆囊炎患者24例, 急性胆囊炎患者5例, 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3例, 排除严重心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不稳定心绞痛和精神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无麻醉禁忌症, 同时采取ASA对患者进行麻醉分级, Ⅰ级54例, Ⅱ级26例, 均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手术与麻醉方法:随机分组后, 两组患者进行相同规格的麻醉诱导, 在进行麻醉前30min, 肌内注射阿托品0.5~1.0mg, 并通过静脉以此注射诱导药物, 2.0~2.5mg氟哌利多, 3μg/kg芬太尼, 0.10~0.15mg/kg维库溴铵以及2.0mg/kg异丙酚, 之后采取气管插管, 进行机械通气, 控制潮气量8~10ml/kg, 呼吸频率为12次/min, 呼吸比为1∶2。麻醉诱导后采取对照麻醉方法, 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 通过静脉泵微量输注异丙酚, 每小时5~8mg/kg, 根据患者麻醉情况, 合理加用维库溴铵与芬太尼, 使用时进行单次追加, 剂量分别在0.05mg/kg和1μg/kg, 取出患者胆囊后停止输注异丙酚;观察组则采取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法, 在气管插管后, 吸入异氟醚1%~4%, 并且也需要根据患者麻醉情况合理加用芬太尼, 在取出胆囊后停止吸入异氟醚, 并且改用大量纯氧对患者肺部和气管进行冲洗, 以清除残留异氟醚。全程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并通过调整麻醉深度, 将MAP与HR的波动幅度控制在25%以下,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mmHg之间。麻醉复苏方法: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送入恢复室进行同种规格的术后复苏护理, 通过进行拔管诱导, 均依照相同的拔管指征进行,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等。观察与评价方法:记录各个监测时间段两组患者的MAP、HR以及PETCO2的数据, 分别在气腹前、气腹5min、气腹20min、气腹30min以及放气后30min进行一次测量, 并计算患者气腹时间和插管至拔管的时间, 以及麻醉药剂异丙酚、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的用量, 并在患者气腹后20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记录相关数据。术后则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 记录术中是否存在知晓感、疼痛感, 以及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采取对照麻醉后, 均有效完成手术, 成功率为100.0%。首先比较术中各个时段MAP、HR与PETCO2数值, 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但是进行组内对比发现, 气腹5min到放气后30min, 三种监测指标的数值均显著高于气腹前的数值,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在气腹20min时进行的血气分析结果发现, 两组比较仍无显著差异,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而比较两组患者麻药使用剂量发现, 对照组在维库溴铵、芬太尼以及异丙酚的使用量上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为 (75±8) min, 显著短于对照组 (98±11) min, 而且经过术后询问调查显示, 两组患者虽均无术中知晓感, 但对照组有5例不良反应, 包括3例术中疼痛, 2例术后呕吐, 占12.5%, 而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轻微疼痛感, 占5.0%,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相对较多, 临床上有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复合全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和本组探究的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法。而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来看, 硬膜外阻滞和复合全麻醉的应用情况较少, 分析可能是由于该两种麻醉方法程序繁琐, 而且容易造成腹膜牵张、循环紊乱的问题,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影响较大[3,4]。因此主要选择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结合本组探究结果来看, 后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本组探究中, 采取对照麻醉后, 结合临床监测控制MAP、HR以及PETCO2处于正常波动范围, 目的是为了确保两组用药情况和拔管时间的等因素比较, 因此进行的指标检测和血气分析显示, 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性[5,6]。不过在此条件下, 比较麻醉药的使用量, 可以发现对照组的用量显著多于观察组, 而且拔管时间也更长, 这些都是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法的优点所在。它所使用的呼吸麻醉药物异氟醚, 可以发挥镇静遗忘疼痛的作用上, 松弛肌肉, 促进维库溴铵发挥药效, 进而减少其用量, 并且在术中通过控制异氟醚的吸入了来调节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 同时还能增加麻醉效果[7]。在术后复苏阶段, 异氟醚可以快速消除, 不会使患者出现嗜睡、烦躁的症状。而且由于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剂量使用较少, 因此拔管时间显著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 临床价值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为提高临床手术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麻醉, 观察组患者采取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 全程记录所有患者动脉压、心率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 并进行血气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使用量、拔管时间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信息, 完善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平均动脉压等监测数值无显著差异, 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药使用量、拔管时间 (75min±8min与98min±11min) 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 (2例与5例) 的比较上, 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 使用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法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较之于静脉麻醉, 具有安全性、快捷性与时间短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静脉麻醉,临床探究

参考文献

[1]曹晋彪.丙泊酚和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术中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12) :1324-1325.

[2]秦承伟, 张如意, 赵彦明, 等.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15) :4526-4528.

[3]刘燕洁, 梁宁, 甘丽霞, 等.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微创医学, 2011, 6 (5) :404-406.

[4]朱文英.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24) :66-67.

[5]陈恒星, 黄标新.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4 (24) :79-80.

[6]王凤娟, 吴振忠.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2) :364-365.

静-吸复合全麻 篇7

关键词: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ASA1~2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构成、诱导用药种类、剂量、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芬太尼用量、安氟醚吸入浓度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详见表1。

1.2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肌注。气管插管前麻醉诱导为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05~0.1mg、异丙酚100~200mg、阿曲库铵30~50mg静脉注射。术中机械通气,新鲜氧流率IL/min,安氟醚吸人浓度根据麻醉深度调节。观察组于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50μg/mLNS),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不采用单次注药。麻醉中常规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手术前约5min停止吸入安氟醚,观察组于手术结束时停止输入瑞芬太尼。术毕待患者清醒后拔出导管。

1.3观察内容

麻醉期间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停止使用麻醉药到患者清醒拔管为麻醉苏醒期。麻醉苏醒程度采用Steward苏醒评分方法评估,满分为6分,4分以上方可拔管、离室。记录患者达到4分所需时间及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即刻的评分。记录麻醉中、后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为0.02~0.2μg/(kg·min)[(常用速率为0.03~0.08μg/(kg.min)]、总量为(187.3±66.2)μg。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2组中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2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价2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后诉创口疼痛(1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P<0.05),见表2。

注:组间,*P<0.05,**P<0.01

3讨论

瑞芬太尼其非特异性酯酶水解的独特代谢方式决定了它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该药具有作用迅速(30~60s)。非器官依赖性代谢、体内消除快(5~10min)等[1],临床应用可控性好特别适合用于TCI以及短小、需早期苏醒的快通道麻醉[2,3,4,5]。本文结果表明,术中连续输入瑞芬太尼能明显缩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并且明显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其机制除了瑞芬太尼作用消除迅速外,还与减少吸入麻醉药及芬太尼需要量有关。虽然瑞芬太尼有明显的优点,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肌肉僵直、血压过低、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与用量、输注速率、年龄、其他用药有关。本文观察组术中观察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但其发生率并不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本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的变化范围较大(0.02~0.2μg.kg-1·min-1),但经常性速率为0.03-0.08μg.kg-1·min-1,较高速率仅用于需在较短时间加深麻醉时,一旦麻醉深度合适,仍恢复常用速率。除麻醉深度外,还应根据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来调整输注速率。麻醉维持期不使用单次注药,以及较低的常用输注速率可能是不良反应较少的原因。由于减少了术中麻醉用药,虽苏醒质量较好,但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提示苏醒前可考虑采用适当的镇痛措施。

在手术量大、工作节奏快的腔镜中心,应用瑞芬太尼能明显加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的苏醒,从而提高麻醉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性。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要求。使用得当,不良反应可以避免。但术后疼痛的问题应予关注。

参考文献

[1]Glas PSA,Gan TJ,Howell S.A review of the pharmacoki- 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emifentanil[J].Anesth Anal, 1999,818-822.

[2]毛瑞芬,高秀江,周长浩,等.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 967-969.

[3]雷恩骏,莫非,喻剑萍,等.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4,9:(4) 228-230.

[4]易杰,叶铁虎,罗爱伦,等.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3) 183-186.

上一篇: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下一篇: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