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通气全麻(通用7篇)
喉罩通气全麻 篇1
喉罩 (1aryngealmaskairway, LMA) 是一种特殊型的通气管,多由硅胶制成。在其通气管的前端连接一扁长凹形 (勺状) 套囊,其大小恰好能盖住喉头。它是一种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通气之间的人工气道,多采用盲探法置入[1]。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英国首先使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麻醉要求低且通气效果较理想等优势,已广泛用于困难气道的处理、短小手术的全麻以及紧急气道的处理等,并成为一种可由非麻醉和急救科医师所熟练掌握的人工气道技术。喉罩一般设有1、2、2.5、3和4号五种型号,分别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儿童和成人。多根据患者的体质量选择相应的型号。依据不同的用途,目前已发展出了普通型、插管型和加强型等各种类型的喉罩。本章仅简单介绍普通型喉罩的使用[2]。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LMA)患者28例,随机选择同期26例行气管内插管(TT)者,观察两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LMA)患者28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3.7±6.8)岁;体质量45~70kg,平均(52.8±8.3) kg,张口度>4cm。随机选择同期26例行气管内插管(TT)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4.5±7.2)岁。
1.2 方法
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3~5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用药有镇痛药芬太尼、静脉麻醉药异丙芬或咪唑安定或依托咪酯、肌松药琥珀胆碱或维库溴胺或阿库溴胺。麻醉维持低流量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或阿曲库胺,置入喉罩机械通气。术中监测ECG、SBP、DBP、MAP、HR、SpO2。另外,随机选择同期60例行气管内插管 (TT) 者对比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结果
应用LMA3号18例,4号10例。借助咽喉镜放置LMA者8例,盲弹置入20例,1次放置成功者26例占92.9%,2~3次成功者2例占7.1%;本组病例无1例置入LMA失败,失败率为0%。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面,LMA明显优于TT, 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喉罩的放置方法: (1) 置管前的检查和准备先检查喉罩各部分的连接是否可靠,再以注射器向套囊内轻度过度充气,检查套囊的气密性。然后以液体石蜡或硅油将喉罩勺状套囊的背面作适度润滑,避免润滑剂接触到勺状套囊的前缘,以免加重正压通气时的漏气[3]。 (2) 喉罩放置前的麻醉喉罩由于不进入患者的气管,故刺激性较小,患者易耐受。其所需的麻醉深度与放置口咽通气管相似。患者多不需要使用肌松剂,在丙泊酚2.5mg/kg静注的麻醉深度下放置即可。必要时,可以进行咽喉部的表面麻醉。 (3) 喉罩的放置一般采用盲探法放置。操作者用左手推下颌或下唇使患者张口,右手持喉罩,罩口朝向下颌方向,将喉罩顶向患者硬腭方向置入口腔,沿舌正中线贴咽后壁向下推送,直至不能再推进为止。手松开喉罩,将套囊充气至适当的硬度,充气量以不漏气的最小气量为准。如观察到喉罩导管向外移动约1.5cm,多提示喉罩位置良好。喉罩置人的最佳位置应该为:前端位于下咽底部,紧贴食管上段括约肌的前壁,两侧位于梨状窝内,勺状套囊的上边界贴住舌根,将其抵向前方。这时,会厌应位于喉罩的勺状凹陷内,罩内的通气口正对声门[4]。以口咽喉部拔管后的不适和疼痛较常见,多不严重,可自行恢复;,长时间使用或喉罩位置不佳可致患者出现暂时性的语音障碍;喉头部水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长时间置管、套囊压力过高、过深或位置不佳的患者,造成声门梗阻时需紧急处理;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喉罩漏气及气道压力过高是诱因。使用中应密切关注漏气情况及有无上腹部膨隆,必要时可暂时将喉罩套囊放气,经鼻放置胃管吸引后,拔除胃管再继续行喉罩充气并通气。
总之,喉罩放置方便,尤其对一些插管困难的患者可提供安全迅速有效的气道控制,不易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较易耐受,能获得满意的通气。在排除禁忌证后喉罩全麻适用于妇科手术。
参考文献
[1]王兴高, 余清河, 刘平, 等.喉罩通气并保留自主呼吸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16 (12) :110-112.
[2]梁小虎, 罗小群, 江良玖, 等.喉罩全麻通气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附30例报告) [J].九江医学, 2007, 14 (4) :132-133.
[3]钟信明, 穆恒明, 曹鑫, 等.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4 (24) :187-188.
[4]邓燕忠.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 :98-100.
喉罩通气全麻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 (LMA) 患者28例, 年龄28~50岁, 平均年龄 (33.7±6.8) 岁;体质量45~70 kg, 平均 (52.8±8.3) kg, 张口度>4 cm。随机选择同期26例行气管内插管 (TT) 者, 年龄27~52岁, 平均年龄 (34.5±7.2) 岁。
1.2 方法
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3~5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用药有镇痛药芬太尼、静脉麻醉药异丙芬或咪唑安定或依托咪酯、肌松药琥珀胆碱或维库溴胺或阿库溴胺。麻醉维持低流量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 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或阿曲库胺, 置入喉罩机械通气。术中监测ECG、SBP、DBP、MAP、HR、Sp O2。另外, 随机选择同期60例行气管内插管 (TT) 者对比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结果
应用LMA3号18例, 4号10例。借助咽喉镜放置LMA者8例, 盲弹置入20例, 1次放置成功者26例占92.9%, 2~3次成功者2例占7.1%;本组病例无1例置入LMA失败, 失败率为0%。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面, LMA明显优于TT, 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喉罩的放置方法: (1) 置管前的检查和准备先检查喉罩各部分的连接是否可靠, 再以注射器向套囊内轻度过度充气, 检查套囊的气密性。然后以液体石蜡或硅油将喉罩勺状套囊的背面作适度润滑, 避免润滑剂接触到勺状套囊的前缘, 以免加重正压通气时的漏气[3]。 (2) 喉罩放置前的麻醉喉罩由于不进入患者的气管, 故刺激性较小, 患者易耐受。其所需的麻醉深度与放置口咽通气管相似。患者多不需要使用肌松剂, 在丙泊酚2.5mg/kg静注的麻醉深度下放置即可。必要时, 可以进行咽喉部的表面麻醉。 (3) 喉罩的放置一般采用盲探法放置。操作者用左手推下颌或下唇使患者张口, 右手持喉罩, 罩口朝向下颌方向, 将喉罩顶向患者硬腭方向置入口腔, 沿舌正中线贴咽后壁向下推送, 直至不能再推进为止。手松开喉罩, 将套囊充气至适当的硬度, 充气量以不漏气的最小气量为准。如观察到喉罩导管向外移动约1.5cm, 多提示喉罩位置良好。喉罩置人的最佳位置应该为:前端位于下咽底部, 紧贴食管上段括约肌的前壁, 两侧位于梨状窝内, 勺状套囊的上边界贴住舌根, 将其抵向前方。这时, 会厌应位于喉罩的勺状凹陷内, 罩内的通气口正对声门[4]。以口咽喉部拔管后的不适和疼痛较常见, 多不严重, 可自行恢复;, 长时间使用或喉罩位置不佳可致患者出现暂时性的语音障碍;喉头部水肿较少见, 多发生于长时间置管、套囊压力过高、过深或位置不佳的患者, 造成声门梗阻时需紧急处理;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喉罩漏气及气道压力过高是诱因。使用中应密切关注漏气情况及有无上腹部膨隆, 必要时可暂时将喉罩套囊放气, 经鼻放置胃管吸引后, 拔除胃管再继续行喉罩充气并通气。
总之, 喉罩放置方便, 尤其对一些插管困难的患者可提供安全迅速有效的气道控制, 不易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术中较易耐受, 能获得满意的通气。在排除禁忌证后喉罩全麻适用于妇科手术。
参考文献
[1]王兴高, 余清河, 刘平, 等.喉罩通气并保留自主呼吸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 2007, 13 (3) :349-350.
[2]梁小虎, 罗小群, 江良玖, 等.喉罩全麻通气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附30例报告) [J].九江医学, 2007, 22 (4) :14-15.
[3]钟信明, 穆恒明, 曹鑫, 等.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31 (24) :153-154.
喉罩通气全麻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例, ASAⅡ~Ⅲ级, 年龄为65~85岁, 手术为髋关节置换术、胆囊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L组为喉罩组, E组为气管插管组, 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 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 患者进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全麻诱导用药为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3mg/kg、阿曲库铵0.6mg/kg, 肌松后L组置入3号或4号喉罩, E组施行气管插管, 使用Plimus麻醉机控制呼吸, 潮气量为8ml/kg, 呼吸频率为12次/min, 麻醉维持用药为泵注丙泊酚与阿曲库铵, 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术中持续监测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 记录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后1min (T1) 、5min (T2) 、10min (T3) , 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 (T4) 的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2) 、气道峰压 (Peak) 及血氧饱和度 (sPO2) , 并记录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和喉罩时间, 以及有无呛咳、恶心、高血压及躁动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组在放置喉罩后与E组气管插管后1min (T1) 、5min (T2) 、10min (T3) 时点EtCO2、Peak、sPO2等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L组在拔除喉罩时 (T4) 的Peak低于E组;术毕L组拔除喉罩时呛咳、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 (P<0.05) , 见表2。 L组拔除喉罩时间平均为 (15.3±4.7) min, E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为 (23.7±5.9) min。
注:1mmHg=0.133kPa。
注: 与E组比较, *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手术前常伴有慢性呼吸系疾病, 如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性改变等疾患, 导致呼吸储备功能和气体交换效率下降, 而很多手术又需要在全麻下完成, 全麻气管插管后对气管的刺激及对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 降低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常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术后痰量增多、咳痰困难、低氧血症及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加, 影响患者术后的愈合, 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
喉罩 (LMA) 作为声门上的一种通气装置, 是英国麻醉学教授Brain于1983年发明的一种新型通气工具, 它兼有面罩与气管插管的优点, 与气管插管相比, 放置喉罩操作相对简单, 不需要喉镜等插管工具, 由于喉罩不进入气管, 因此对声门及气管不产生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不会造成气管插管引起的声门、气管损伤[1], 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机会减少, 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应用喉罩通气同时避免了气管插管时呼吸道的应激反应, 尤其减轻了拔管期间气道的呛咳反应和心血管反应, 由于老年患者大都伴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患, 应用喉罩通气苏醒平稳, 拔除喉罩时心血管反应轻微, 减少了拔管期间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由于喉罩放置期间患者较易耐受, 术中麻醉药量相对减少, 手术结束前可提早停用肌肉松弛剂, 因此术毕呼吸恢复与意识恢复较快, 本文观察结果与Hohlrieder报道一致[2]。而双管型喉罩具有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分隔功能, 在通气的同时可插入吸引管吸除消化道液体, 可防止胃肠胀气和胃内容物返流误吸[3], 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退, 胃排空时间延迟, 易发生胃肠胀气及返流造成误吸, 应用双管型喉罩在术中通气时可及时吸引消化道液体, 提高喉罩通气时预防误吸的能力, 扩大其在全麻中的应用范围。
总之, 对老年全麻患者应用双管型喉罩通气, 可确保术中呼吸道通畅, 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改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 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双管型喉罩通气对老年全麻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的老年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喉罩组 (L组) 和气管插管组 (E组) , 每组30例, 观察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后1min (T1) 、5min (T2) 、10min (T3) , 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 (T4) 的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2) 、气道峰压 (Peak) 及血氧饱和度 (sPO2) , 并记录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和喉罩时间, 及有无呛咳、恶心、高血压、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L组在放置喉罩后与E组气管插管后1min (T1) 、5min (T2) 、10min (T3) 时点EtCO2、Peak、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L组在拔除喉罩时 (T4) 的Peak低于E组, L组拔除喉罩时呛咳、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 (P<0.05) , L组拔除喉罩时间短于E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论:老年全麻患者应用双管型喉罩通气, 减少了气管插管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改善了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 提高了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
关键词:喉罩,全麻,呼吸功能,老年
参考文献
[1] Pannant JH, White PF.The lauygeal mask airway:its uses in an-esthesiology (J) .Anesthesiology, 1993, 79 (1) :144-163.
[2] Hohlrieder M, Brimacombe J, von Goedecke A, et al.Postopera-tive nausea, vomiting, airway morbidity, and analgesic require-ments are lower for the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than thetracheal tube in females undergoing breast and gynaecologicalsurgery (J) .Br J Anaesth, 2007, 99 (4) :576-580.
喉罩通气全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 ASA I~II级, 术前检查无严重心、脑、肝、肾系统疾病,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3~72岁, 体重40~82 kg, 随机分为喉罩全麻组 (I组, n=20) , 静脉全麻组 (II组, n=20) 。所有患者常规禁食8 h。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 入室建立静脉通路, 应用Mindray Beneview T5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血压 (B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II组患者静注丙泊酚1~2 mg/kg, 芬太尼1~2μg/kg, 意识消失后保留自主呼吸, 面罩吸氧, 开始纤支镜检查;I组患者静注上述全麻药后,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置入喉罩 (将普通喉罩前端的隔栅正中剪开, 便于纤支镜通过, 与麻醉机连接处连接Y型接头 (双腔支气管导管Y型接头, 其中一接头连接麻醉机, 纤支镜可通过另外一接头进入喉罩前端通过剪开的隔栅进入气管及支气管进行检查) 进行控制通气。II组患者检查时若Sp O2<90%时, 将纤支镜退至总支气管内进行辅助呼吸, 直到Sp O2>90%以上再进行检查, 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体动或者呛咳, 可追加丙泊酚维持麻醉使操作顺利进行;I组患者检查完毕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喉罩。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纤支镜检查前 (T1) 、纤支镜经过声门和气管时 (T2) 和纤支镜退出时 (T3) 记录患者的HR、MAP、Sp O2的变化;观察患者检查时发生呛咳、体动、憋气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I组患者HR、MAP在检查过程中明显升高, SPO2明显下降, I组患者的HR、MAP、SPO2无明显变化,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见附表。
I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血氧饱和度正常, 都顺利完成检查;II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有8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而中断检查, 退出纤支镜进行面罩加压吸氧;6例出现呛咳, 7例出现憋气, 8例出现体动, 追加丙泊酚后继续完成检查。I组患者检查中仅有1例发生轻微体动。
注:与I组比较, a P<0.01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直接观察气管及支气管病变, 并能取组织活检, 进行支气管注药和肺灌洗治疗, 以前都采用环甲膜封闭及口腔咽喉部局部喷雾表面麻醉下进行检查[1,2], 当纤支镜进入声门及气管时, 因麻醉不完善, 不能有效抑制咽喉部的神经反射而引起患者强烈的呛咳并伴有憋气、肢体扭动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不能配合检查, 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 静脉麻醉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内镜的检查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单纯采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 二者都抑制呼吸, 使呼吸变浅、变慢, 潮气量减少, 咽舌部肌群松弛及舌后坠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是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肥胖患者尤为显著[3]。出现上述情况要停止检查, 及时采取措施, 如托起下颌打开气道, 面罩加压通气, 缺氧症状一般可以缓解;如果经以上处理血氧饱和度仍持续下降,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如置入喉罩、气管插管改善通气, 以免长时间缺氧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中II组患者在纤支镜进入声门和气管时有明显的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 机体产生强烈的心血管反应, 特别是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利。II组有8例患者检查中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而中断检查, 及时托起下颌, 面罩加压通气后, 血氧饱和度上升至正常值范围, 继续完成检查, 而且纤支镜通过声门及气管时8例患者出现体动, 7例憋气, 6例呛咳, 经追加丙泊酚后缓解, 延长了检查时间, 而且患者容易缺氧,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安全性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考虑静脉全麻后置入喉罩, 喉罩操作简单, 能有效改善通气, 比气管插管对气道损伤小, 应激反应轻,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4]。检查中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生命体征平稳, 无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 纤支镜通过声门时I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体动, 麻醉效果满意, 安全性高。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体内无蓄积, 术后清醒快。内镜医师无需担心患者缺氧和呛咳、体动而中断检查。由于麻醉充分, 内镜医师可以详细地检查气管和支气管的各个部位, 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喉罩气道导管连接Y型接头, 一侧接头与麻醉机连接行控制通气, 持续供氧[5], 避免了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 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纤支镜可通过另一侧接头进入喉罩气道导管, 穿过喉罩前端剪开的隔栅进入气管和支气管进行检查, 操作方便, 内镜医师表示满意。
丙泊酚是临床麻醉工作中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 它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好、清醒迅速且完全等优点, 是无痛内镜检查最常用的麻醉药。它几乎无镇痛作用, 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呈剂量性相关, 常复合强效镇痛药芬太尼, 可以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来弥补丙泊酚的不足, 提高麻醉效果[6]。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速效、超短效麻醉性镇痛药,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非特异性酶代谢、持续给药无阿片蓄积等药理特性, 具有副作用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无迟发型呼吸抑制等优点, 特别适合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应用, 本文中I组20例患者均在停药后5~10分钟内完全清醒, 术后精神状态良好, 对检查表示满意。
总之, 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效果满意, 安全性高, 免除了患者检查时的痛苦, 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喉罩全麻控制通气与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ASAI-II级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组 (I组, n=20) 、静脉全麻组 (II组, n=20) 。所有患者静注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 I组患者置入喉罩,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控制通气;II组患者保留自主呼吸, 观察两组患者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的变化, 记录两组患者纤支镜检查中呛咳、憋气、体动情况。结果 I组患者检查中HR、MAP、SPO2无明显变化, 仅1例出现体动;II组患者检查中HR、MAP明显升高, SPO2明显下降 (P<0.01) , 呛咳、憋气、体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效果满意, 安全性高。
关键词:喉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全麻
参考文献
[1]王必铭, 卢美萍, 杨平满.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术[J].医药导报, 2010, 29 (5) :624-626.
[2]杨耀峰, 肖光明, 苏庆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改进[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2) :101.
[3]刘继, 李明星.新型改良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J].山东医药, 2009, 49 (20) :66.
[4]李亮, 赵海涛, 吕浩, 等.喉罩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全麻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的比较[J].重庆医学, 2012, 41 (4) :375.
[5]张骅, 张民, 徐鹏, 等.纤维支气管镜在ICU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 (10) :761.
喉罩通气全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2岁, 体重45~70kg, ASA分级Ⅰ或Ⅱ级, 排除咽喉疼痛、饱胃、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过度肥胖、困难气道和存在声门上气道工具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随机分为喉罩组 (A) 和气管导管组 (B) , 各25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入室后建立二组静脉通道, 多功能全面监测, HR、MAP、ECG、SpO2, 麻诱导前给予0.5mg长托宁肌肉注射, 患者去枕仰卧位, 面罩给氧3~5min, 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 芬太尼2~3μg/kg, 丙泊酚2mg/kg, 维库溴铵0.1mg/kg, 待睫毛反射消失, 下颌松弛后, 由同一位麻醉师采用徒手和直接喉镜下分别置入喉罩和气管导管, 喉罩选择:男性5号, 女性4号, 气管导管型号选择, 男性ID8.0cm, 女性ID7.5cm。麻醉维持:两组患者均吸入1%的异氟醚, 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2~4mg/ (kg·h) 和雷米芬太尼8~12μg/ (kg·h) , 间断静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麻醉机参数设置:氧流量2ml/min, VT 8ml/kg, I∶E 1/2, 通气频率为8~12次/min。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麻醉前、诱导时、置喉罩或插管时, 拔喉罩或拔管时HR和MAP的变化, 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1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 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A组麻醉前、诱导时、置喉罩或插管时, 拔喉罩或拔管时MAP、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插管时、拔管时较麻醉前、诱导时及A组HR明显增快, MAP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1;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无发生返流或误吸, 胃胀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疼痛、肺不张、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 , 见表2。
注:与B组比较*P<0.05, 1mmHg=0.133kPa。
注: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喉罩 (LMA) 是一种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通气工具, 采用高压蒸气消毒后可反复使用, 它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优点, 没有喉镜插入显露声门、导管插过声门等机械刺激, 对气道损伤小,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有利于患者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稳定, 因为所需要的麻醉深度比气管插管浅, 麻醉用药少, 所以, 拔除后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疼、肺不张、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 同时也加快了麻醉的复苏。相反, 气管插管时, 操作复杂, 不易掌握, 由于直接喉镜和气管插管时的机械刺激对气道损伤较大,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也较大, 不利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稳定。由于需要的麻醉深度比喉罩相对要深, 用药量多, 所以拔出后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痛、肺不张、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不利于麻醉的复苏。
总之, 喉罩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时, 具有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对气道损伤小, 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的优点, 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最佳选择。
摘要: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2岁, 体重45~70kg, ASA分级Ⅰ或Ⅱ级, 排除咽喉疼痛、饱胃、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过度肥胖、困难气道和存在声门上气道工具应用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 (A) 和气管导管组 (B) , 各25例。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罩和气管导管, 行机械通气。记录MAP和HR在麻醉前、诱导时、置喉罩或插管时, 拔喉罩或拔管时的变化, 以及两组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率。结果:A组麻醉前、诱导时、置喉罩或插管时, 拔喉罩或拔管时, MAP、HR的变化,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插管时、拔管时较麻醉前、诱导时及A组HR明显增快, MAP明显升高 (P<0.05) ,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无发生返流或误吸, 胃胀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疼痛、肺不张、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 。结论:喉罩置入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对气道损伤小, 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后并发症少, 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喉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3版.2002:891-894.
[2]Miller DM, Camporota L.Advantages of Proseal and SLIPAairways over tracheal tubes for dynecological laparoscopies〔J〕.Can J Anaesth, 2006, 53 (2) :188-193.
[3]周仁龙, 杭燕南.第三代喉罩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 2006, 22 (11) :880-882.
[4]柯海, 宓燕, 安秀利.新型喉罩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 2008, (5) :444-445.
喉罩通气全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60例, 年龄48~56岁, ASAⅠ~Ⅱ级, 除去既往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心肺功能良好, 血常规、水、电解质、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正常, 所有患者术前2周没有服用任何降血压药。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3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接心电监护, 开放静脉, 并于L2-3硬膜外穿刺放置硬膜外导管, 两组均在诱导前从硬膜外导管加入0.3%罗哌卡因与1.2%利多卡因混合液4m L的试验剂量, 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 再每间隔5min给4m L, 首次总量12~15m L, 15min后测量阻滞平面, 然后开始诱导。两组均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500m L后, 静注阿托品0.3mg, 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5mg/kg, 维库溴铵Ⅰ组0.05mg/kg, Ⅱ组0.1mg/kg后, 快速诱导置入喉罩通气道或气管导管, 连接Ohmeda Excel 210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潮气量8~10m L/kg, 呼吸频率12~13次/分, 麻醉维持:Ⅰ组于快速诱导置入喉罩后连续输注丙泊酚4mg/ (kg·h) , 直至关闭腹膜。Ⅱ组于快速诱导置入气管导管后6mg/ (kg·h) 直至关闭腹膜。两组术中根据需要追加维库溴铵, 两组均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局麻药后1h追加4~5m L。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追加硬膜外阻滞药、肌松剂和芬太尼。拔管前根据需要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剂。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对血流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参数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心率和血压在诱导后 (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 与基础值比较显著降低 (P<0.05) 。Ⅰ组置入喉罩后血压略有升高, 而Ⅱ组气管插管后血压明显上升, 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儿茶酚胺:在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置入喉罩后与基础值比较Ⅰ组稍有升高, Ⅱ组于气管插管后为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苏醒期即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Ⅰ组的血压、心率、血儿茶酚胺轻度上升, 而Ⅱ组显著上升,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硬膜外阻滞加喉罩通气或气管插管全麻镇痛效果好, 可抑制心血管反应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 术后清醒快, 且术后镇痛效果好, 大大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1]。喉罩通气对咽喉部刺激轻, 能保持充分供氧, 在自主呼吸或控制呼吸情况下均能使用, 操作简单不损伤喉头和气管, 对循环系统刺激小, 在较浅的麻醉下亦能耐受[2]。血浆儿茶酚胺 (CA) 是调节和维持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激素, 是反映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的应激反应是机体有利的防御机制, 使机体耐受麻醉、手术的刺激。过剧的应激反应, 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代谢和内稳态的紊乱[3]。不仅在术中和术后, 而且在术前因焦虑、紧张和对手术的恐惧, 许多患者的CA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A释放导致心率加快, 心排血量增加, 心肌作功加重, 耗氧增加, 致心肌供氧/耗氧失常。
注:▲与基础值比较有差异P<0.05, ▲▲P<0.01;△组间比较△P<0.05, △△P<0.01
注:▲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 ▲▲P<0.01;△P<0.05, △△P<0.01
总之, 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能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 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性, 使麻醉的诱导和维持过程平稳;在抑制机体亢进的应激反应的同时, 保持了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的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喉罩通气对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0例, 分成两组:Ⅰ组 (30例)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喉罩通气, Ⅱ组 (30) 例硬膜外阻滞加全麻气管插管。结果 两组心率和血压在诱导后 (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 与基础值比较显著降低 (P<0.05) 。Ⅰ组置入喉罩后血压略有升高, 而Ⅱ组气管插管后血压明显上升, 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儿茶酚胺:在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麻能减少血浆CA的释放, 保持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喉罩通气,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儿茶酚胺
参考文献
[1]贾英萍.小儿尿道成形术全麻联合骶管麻醉应用喉罩通气的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7) :618-619.
[2]张庆, 胡远.硬膜外复合七氟烷麻醉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 2 (1) :30-32.
喉罩通气全麻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拟在全麻下实施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 年龄 (36.3±14.6) 岁, 体质量 (55.3±2.2) kg, 身高 (157.3±6.1) cm, 排除呼吸道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 (TT) 组和喉罩 (LMA) 组, 各30例。
1.2 方法
术前30min肌注苯巴妥钠0.1g, 阿托品0.5mg。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HR (心率) 、MAP (平均动脉压) 、SpO2 (脉搏血氧饱和度) 、P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1.2mg/kg, 瑞芬太尼2μg/kg和阿曲库胺0.5mg/kg。气管导管使用F7.0~7.5导管插入后通过呼气末CO2分压值和双肺听诊来判断导管位置。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喉罩, 30~50kg使用3号喉罩, 50~70kg使用4号喉罩, 70~100kg使用5号喉罩。在人工挤压呼吸囊的峰压在30cmH2O范围内不漏气视为喉罩通气有效, 否则改为气管插管, 所有患者都设置潮气量为10ml/kg, 呼吸频率为12次/min, 如PETCO2值超过45mm Hg (1mm Hg=0.133kPa) 则增加呼吸频率到14次/min, 记录增加呼吸频率的发生次数。麻醉维持使用瑞芬太尼0.52μg·kg-1·min-1镇痛, 丙泊酚100~200μg·kg-1·min-1镇静, 阿曲库铵5~10μg·kg-1·min-1维持肌松。
1.3 记录内容
记录置罩前、置罩后即刻、拔罩后即刻, 以及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HR、MAP、SpO2、PETCO2;记录患者拔管后是否安静, 有无呛咳、呕吐、喉痉挛, 术后24h随防患者观察有无咽喉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2结果
2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更改呼吸参数。
2.1 患者MAP、SpO2、PETCO2变化
2组SpO2、PET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MA组置罩后即刻、拔罩后即刻的MAP、HR值均低于TT组置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TT组比较, *P<0.05
2.2 拔除导管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术毕LMA组安静拔除喉罩例数明显高于TT组 (P<0.01) , 术后不良反应LMA组例数低于TT组 (P<0.05) , 见表2。
注:与TT组比较, *P<0.05, #P<0.01
3讨论
经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在盆腔深部手术操作, 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和良好的肌肉松弛以及尽量减轻各种应激反射。硬膜外阻滞有时发生阻滞不全, 肌松不佳, 术后腰痛发生率高, 腰硬联合阻滞有时发生头痛, 潜在神经损伤, 患者和妇科医师都不很满意。因此, 我院近年来对一些子宫全切除手术就应用了全身麻醉。以前我院都采用气管插管, 而气管插管一般都有插管应激反应, 表现为喉镜操作期间几乎无例外地发生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 插管应激反应对循环系统正常的患者无大影响, 对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患者则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2]。
喉罩作为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工具, 具有操作简单, 无需喉镜, 不会造成声带和气管机械损伤, 应激反应轻, 拔除喉罩也很容易, 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3]。在本研究中, 喉罩组在诱导插入喉罩后即刻喉部受刺激引发的MAP升高和HR增快程度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其平均动脉压接近于诱导前水平, 在拔管后即刻也较为平稳, 而气管插管组在诱导插管前后, 拔管后即刻均有明显的心血管反应。
本研究表明, 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的患者均能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与气管内插管比较, 喉罩组术毕绝大多数患者安静, 无剧烈躁动和呛咳, 术后咽痛发生率也低。喉罩全麻期间应注意呼吸监测和管理, 密切观察潮气量 (VT) 、PETCO2和气道压力等指标, 若多次对位不正确, 有漏气或气道阻力增高者改行气管插管。喉罩应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中, 应严格掌握喉罩通气适应证和禁忌证, 术前严格禁食、水, 应用抗胆碱药物;术中加强麻醉管理, 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采用喉罩通气是安全的。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拟在全麻下实施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 随机分为2组即气管插管 (TT) 组和喉罩 (LMA) 组, 各30例。2组在基础麻醉基础上, 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和喉罩呼吸全麻, 实施腹式子宫切除术。记录2组置罩前、置罩后即刻、拔罩后即刻, 以及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HR、MAP、SpO2、PETCO2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LMA组置罩后即刻、拔罩后即刻的MAP、HR值均低于TT组置管后即刻、拔后管后即刻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毕LMA组安静拔除喉罩例数明显高于TT组 (P<0.01) , 术后不良反应LMA组例数低于TT组 (P<0.05) 。结论气管插管与喉罩通气全麻均能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 但喉罩通气全麻术毕患者安静拔罩效率高, 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喉罩通气,呼吸全麻,腹式子宫全切除术
参考文献
[1]杨扬, 顾连兵, 马曙亮, 等.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对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12) :997.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