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2024-11-09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共8篇)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篇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利用现有手段将围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优化、组合,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护理措施,如健康宣教,术前系统化训练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程序等;也形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等理论模型。应用康复辅助具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相关报道相对少见,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肌力处方的应用也未见报道。笔者在快速康复理念的前提下,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并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方法2013 年10 月—2014年10 月在广州市某二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接受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 例。纳入标准:(1)年龄≥70 岁;(2)单纯股骨颈骨折;(3)进行半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或者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骨折前有行走能力。排除标准:(1)多发性骨折;(2)病理性骨折;(3)非手术治疗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38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龄(80.71±5.33)岁;学历:小学及以下14 例,初中、高中或中专24 例,大专及以上4 例;费用支付类型:自费1 例,公费、医疗保险25 例,新农村合作医疗16 例;疾病类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27 例;髋臼发育不良9 例。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龄(78.62±5.71)岁;学历:小学及以下16 例,初中、高中或中专16 例,大专及以上6 例;费用支付类型:自费2 例,公费、医疗保险22 例,新农合14 例;疾病类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26 例;髋臼发育不良6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组患者和家属均获得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全程无脱落病例。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康复指导,术后第1 天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术后第2—第3 天锻炼股四头肌,3次/d,10 组/次,3 个/组。术后肌力为4 级及以上,可在康复治疗师的辅助下下床用4 轮助行器行走。

2.2 观察组指导患者使用自制康复辅助具干预进行康复锻炼。

2.2.1 自制康复辅助具的制作自制4 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辅助具:(1)悬吊辅助具,由1 块布托、1 块中空的踝托和2 条可调节绳组成;(2)抗重辅助具,用弹力绷带缠绕空奶粉罐;(3)抗阻辅助具,外用魔术扣的砂袋;(4)关节活动训练辅助具,由1 块中空的治疗巾圈和滑木板组成;外展肌与内收肌锻炼的辅助具是分级弹力带。

2.2.2 康复训练方法(1)悬吊训练:患者平卧于床上,悬吊辅助具用挂钩挂于骨科床上,悬吊挂钩与患者中轴线形成30°,防止患肢的内收、内旋。布托分别放于患肢大腿中部及足跟部,指导患者进行左右摇摆训练。(2)抗重训练:抗重用具放于患者膝关节下,患者下肢克服重力作抬腿及屈腿动作;(3)抗阻训练:抗重力运动的同时,根据患者肌力评估,选择不同重量的砂袋(常用1 kg 和2 kg),用魔术带绷带术肢的踝部。(4)关节活动训练:滑板垫于患者术肢足部,用治疗巾绕成空心垫足跟部,指导患者利用足跟部在滑板上进行屈曲及伸直运动。(5)外展肌锻炼:患者平卧于床上,分级弹力带绑于患肢及患肢对侧床栏(防止患肢内收),指导患肢进行外展运动。(6)内收肌锻炼:患者健侧卧位,患肢膝下垫枕,分级弹力带绑于患肢及同侧肢对侧床栏,指导患者进行内收肌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内收肌和外展肌训练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系数的弹力带,避免过度运动。

2.2.3 肌力训练处方术后第1 天采用Lovett 肌力分级标准评估肌力,根据患者当天肌力给予不同的肌力训练处方。患者骨折前有行走能力,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肌力几乎没有完全恢复到5 级者,因此肌力训练处方肌力评估设定1~4 级肌力的训练处方。(1)Ⅰ级肌力训练处方:术肢悬吊训练30 min,1 次/d;(2)Ⅱ级肌力训练处方:Ⅰ级肌力训练处方+膝、踝关节训练15 min,2 次/d;(3)Ⅲ级肌力训练处方:Ⅱ级肌力训练处方+术肢抗重力训练30 min,1 次/ d;(4)Ⅳ级肌力训练处方:Ⅲ级肌力训练处方+术肢抗阻训练20 min,1 次/d;术肢外展训练15 min,2 次/d。

2.3 评价指标

2.3.1 肌力恢复情况根据Lovett 肌力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第1 天、第4 天2 组患者肌力4 级及以上人数。

2.3.2 康复锻炼依从性参考李晓妍等《康复锻炼依从性标准》,自行设计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经院内4 名专家咨询确定10 个条目,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95,效度0.93。采用1~4 级评分法,为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4 个等级,分别赋值1、2、3、4 分。采用条目得分之和代表功能锻炼依从水平总分,得分越高,代表调查对象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越好。依从率=(依从性实际得分/依从性理论最高分×100%),依从率>75%为高水平,50%~75%为中等水平,<50%为低水平。评价时间为出院前1~2 d。

2.3.3 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从患者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4 天,记录2 组患者肌力达到4 级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2 组患者围术期的住院天数。

2.4 质量控制

髋关节病区护长统一培训病区3名护理组长,培训内容包括肌力的评估和评定,康复辅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选择,肌力训练处方的应用及记录方式。培训完毕进行考核,确保准确掌握。

2.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 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结果

3.1 2 组不同时间点肌力4 级及以上人数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均可自行行走,2 组术后第1 天肌力4级及以上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681)。观察组术后第4 天肌力4 级及以上人数为40 例,对照组29 例,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23,P=0.008)。讨论

4.1 自制康复辅助具的科学性及经济实用性

自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辅助具是基于力学原理结合香港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经验设计而成,主要包括悬吊运动、抗重运动、抗阻运动、关节运动、下肢内收肌及外展肌锻炼。悬吊辅助具主要训练髋关节,有以下3 个优点:

(1)减重状态下训练,避免运动损伤;

(2)不稳定平面训练,加强了本体感觉输入,促进局部稳定肌激活;

(3)减轻治疗强度,鼓励主动运动。滑板运动主要训练髋、膝、踝3 个关节的运动,有以下2 个优点:

(1)关节保持有效运动,防止关节僵硬

(2)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抗重、抗阻及下肢内收肌及外展肌运动之前,必须严格按照肌力恢复的情况进行训练,避免过度锻炼。自制康复辅助具很好地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下肢内收或内旋情况。结合内地康复辅助具造价较高,训练的费用较高,不易推广,作者自制康复辅助具简单,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强,费用少,可重复使用。

4.2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

有助于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科学地进行肌力恢复训练自制康复辅助具以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其中肌力训练中的抗阻训练基本原理是根据“超量恢复”的规律,肌肉或肌群作适当练习后,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在休息过程中,肌肉经过恢复可达到超量恢复阶段,然后又回到运动前状态[10]。自制康复辅助具安全性高,患者可自行在床上进行训练,根据肌力训练处方设定的时间,按时停止训练,不需全程观察,全程陪伴,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肌力评定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肌力训练处方,2 组术后第4 天肌力达到4 级及以上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23;P=0.008)。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肌力训练处方根据患者肌力评估,制定一套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应遵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肌力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康复锻炼,避免不同护理人员的主观意志,规范康复护理行为,有效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康复护士每天进行肌力评估,按照肌力训练处方有针对性地选择康复辅助具进行功能锻炼。每个肌力训练处方都是在原处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训练内容,符合肌力恢复生理特点。

4.3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

处方有助于提高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据调查,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来自护士和患者两方面。护理人员每天单纯说教讲解,健康宣教不到位,相关功能锻炼术语太专业化,致老人学习和掌握信息有限。影响高龄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心理状态首要原因是惧怕疼痛,其次是缺乏医学知识,悲观情绪,体质虚弱,缺乏有效锻炼方法。医护支持是克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有效资源,充足的社会支持会降低由于疾病引起的孤独感,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肌力训练处方是医护支持最大的体现。在康复治疗方案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患者的依从性与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呈负相关。本研究针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特点,设计各种临床康复辅助具,应用于术后患者早期抗重、抗阻、关节活动训练,内收肌及外展肌的训练。康复辅助具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费用少,可重复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制康复辅助具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组依从性好40 例,占95%,对照组依从性好29 例,占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4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

处方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床时间及总住院天数自制康复辅助具锻炼过程中以实物锻炼为主,趣味性高,并设计好角度,防止患者内收、内旋等脱位的危险因素,减少宣教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同时,使下肢肌力得到快速的恢复,术后开始下床时间(χ2=6.3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肌力运动处方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对患者也有明显的监督及约束作用,患者锻炼依从性也得到提高。患者积极锻炼及提早下床活动,加快全身机能的恢复及促进伤口的愈合,明显缩短围手术期及减少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0;P<0.001)。

综上所述,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有助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肌力的早期恢复,有效提高床上康复锻炼依从性,提早下床时间,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本研究由于经费和研究人员等限制,未能做到双盲,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性;样本量较小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将选择双盲法、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肺癌手术患者。160例肺癌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或者组织学的确诊, 无严重其他的脏器疾病, 无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将160例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即康复组和常规组, 每组患者各80例, 康复组患者包括62例男患者和18例女患者, 年龄在35~71岁, 平均年龄为 (55.9±8.95) 岁。肿瘤直径均在1.2~9.5 cm之间, 平均直径 (4.25±2.13) cm。其中, 左侧者32例, 右侧者38例。组织学分型:腺鳞癌者10例, 腺癌者38例, 鳞癌者32例。TNM分期:I期者35例, II期者45例。常规组患者包括65例男患者和15例女患者, 年龄在30~70岁, 平均年龄为 (53.2±7.86) 岁, 肿瘤直径均在1.5~9.2 cm之间, 平均直径 (4.57±2.35) cm。其中, 左侧者37例, 右侧者43例。组织学分型:腺鳞癌者12例, 腺癌者38例, 鳞癌者30例。TNM分期:I期者36例, II期者44例。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该组研究的目的, 自愿参加该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康复护理

常规组:80例肺癌患者术后接受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整洁, 及时更换被罩和床单, 合理饮食, 适当的进行锻炼。

康复组:80例患者接受术后综合康复临床护理。 (1) 住院康复护理:患者通过3个阶段进行身体功能训练, 第一阶段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和肌肉群活动, 通常每隔6 h训练1次, 5遍/次。第二阶段进行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 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举、捏等运动。第三个阶段主要以步行为主, 适当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住院康复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随时调整康复计划, 注意循序渐进。 (2) 疼痛护理:让患者了解到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使用镇痛药, 专业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患者咳痰次数增多, 要及时服用化痰药, 减少由于咳痰咳嗽导致的疼痛加重。疼痛较轻的患者可以给予注意力分散方法缓解疼痛。妥善管理各种引流管, 告诉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在患者疼痛症状发作时, 护理人员可以徒手帮助患者做一些适当的按摩, 引导患者放松心情, 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患者喜爱的电视节目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在必要情况下, 可应用吗啡等镇痛药物。 (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鼓励患者手术治疗后适当进行活动、功能锻炼, 加强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护理工作, 定期帮助患者翻身, 避免褥疮的产生。手术治疗后尽可能早的拍背辅助咳嗽、排痰, 正压吸痰、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顺畅,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对于咳嗽无力、反映迟钝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在早期给予纤维支气管吸痰。在各项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 以便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舒适度, 操作动作必须要轻柔, 应用吸痰管质地不能太硬, 积极为患者进行各项手术呼吸指导, 积极预防术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 (4) 家庭康复护理: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强患者家属对术后不良反应的认识, 家属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并定期举办针对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会。在家庭康复护理中我们还采用电话随访方法, 通过电话与患者或家属联系, 了解其康复需求, 并随时提供相关知识的讲解。

观察并详实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死亡率以及临床并发症等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问卷, 量表使用GQOL量表, 满分为100分, 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 每个维度的满分为100分。

1.3 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通过均数 (±s) 表示, 应用t检验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分析

使用生活质量GQOL量表调查统计结果发现, 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 (78.99±8.05) 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的 (72.17±8.09)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方法, 该种方法不仅照顾到了患者的实际病情, 同时对患者康复后的生活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日后可以深入研究, 建立相关体系, 实现客观上的医疗水平进步。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情况

3 讨论

为了研究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该组试验选取在该院接诊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 研究结果显示在躯体功能方面, 康复组为 (78.18±7.22) 分, 常规组为 (71.87±8.22) 分, 在心理功能方面, 康复组为 (79.98±7.29) 分, 常规组为 (72.09±9.01) 分, 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然在肺癌患者术后, 需要对其进行康复性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改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 说明通过康复护理有效地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3.1 肺癌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 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4]。对于肺癌患者, 多数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大部分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晚期, 一般肺癌患者的首诊症状多为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肺癌给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较大[5]:第一, 肺癌会导致患者的脏器受到严重损害, 不仅影响日常生活, 甚至在治疗过程中, 也会遇到极大的阻碍。第二, 就肺癌本身来说, 其治愈难度非常高, 多数患者都是将疾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影响范围内, 保证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 降低发病频率。因此需要临床上的用药精确, 长期、优质护理才能稳定患者的病情。第三, 肺癌患者在长期的治疗当中, 身体上的变化非常大, 有些患者的体重会持续降低, 有些患者的抵抗力会持续下降, 这些情况都会对护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综合来说, 肺癌患者需要治疗过程中, 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 减少疾病的消极作用, 促进患者持续康复。

3.2 康复护理

到目前为止, 肺癌治疗的方法包括[6,7]: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免疫疗法。外科治疗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 要依据肺癌临床分期情况, 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 使肺癌病人获得治愈并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切除。在进行手术之前, 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看其是否耐受手术。对肺癌患者给予临床康复护理, 是通过身体方面、疼痛方面、家庭方面对患者实施的一种康复护理方法, 这种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在手术后获得更好的身体情况, 且疼痛感降低, 家庭照顾水平提高, 为患者的早期痊愈提供了帮助, 且患者从这些方面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使生活质量上升。

3.3 呼吸顺畅

肺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很多患者在确诊为肺癌后, 其呼吸问题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难点。在康复护理当中, 医护人员会借助医疗器械, 帮助患者尽可能的实现呼吸顺畅, 减少呼吸当中的各种阻碍。综合而言, 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呼吸方面表现在以下几点[8,9]:第一, 患者固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呼吸顺畅并非一时的顺畅, 而是再借助医疗设备的情况下, 持续的为患者提供呼吸上的帮助, 这对患者的康复而言, 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二, 呼吸顺畅还需要患者按时服用药物。肺癌患者的临床缓解情况非常突出, 不同阶段会应用不同的药物, 同时会采取针对性的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因此, 康复治疗在促进患者呼吸顺畅方式, 具有持久的作用。

3.4 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肺癌的临床治愈概率非常低, 即便是手术成功, 恢复良好, 依然需要接受长期、优质的护理, 此时必须注意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一般而言, 肺癌患者集中在老年人身上, 老年患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年轻人有所不同。很多老年人膝下儿女成群, 他们不愿意给儿女增添负担, 因此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采用康复护理后, 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日常行为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轻生意识, 如果判定准确, 则会提前做好准备, 避免患者因心理上的问题造成恶性事件。另一方面, 对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 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 决定采取何种心理干预措施。以青年患者为例, 护理人员在展开心理干预时, 必须刺激患者的求生欲望, 帮助患者树立抵御疾病的信心, 一方面要将患者的心理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另一方面要巩固患者的积极态度。

3.5 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肺癌患者的前期症状与很多疾病类似, 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者经过临床手术后, 本身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创伤, 如果在康复护理中仍然没有得到优质的护理措施, 势必无法得到理想的康复成果。康复护理的要点在于, 需特别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例如, 难以定位的轻度的胸部不适, 有时与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或累及血管、支气管周围神经有关, 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25%诉胸部钝痛。持续尖锐剧烈、不易为药物所控制的胸痛, 则常提示已有广泛的胸膜或胸壁侵犯。肩部或胸背部持续性疼痛提示肺叶内侧近纵隔部位有肿瘤外侵可能。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异样时, 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生, 对患者采取最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方案, 有效的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3.6 制定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体系

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 康复护理比较注重患者的康复结果, 而不是护理方法。部分患者并不喜欢在医院接受护理, 他们对医院有一种严重的焦虑感, 此时应鼓励患者回家休养。患者在回家休养之前, 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共同商讨家庭康复护理体系。本研究认为, 家庭康复护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 家庭康复护理必须必医院更加严格, 家庭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但医疗条件不如医院全面, 严格护理要求, 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第二, 家庭康复护理体系不可长期循环单一的护理方式, 家属需协同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 根据复查结果, 逐步优化家庭康复护理体系, 减少患者病痛的过程中, 延长患者的生命。

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屈艳花等人的研究成果相一致[11]。由此进一步说明通过康复护理有效地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发现肺癌患者在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后, 生活质量方面可以获得很大的积极影响。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死亡率0%均显著大于常规组的10.0%、6.25%, 张国莉等研究人员也在试验中得出类似结论, 提示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的康复进行相关机能恢复锻炼等指导, 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12]。综合分析, 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并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术后临床并发症、死亡率很低, 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还有很多医院对肺癌进行常规性护理, 保持病房的整洁, 制定合理的饮食习惯等等, 常规性的护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没有康复性的护理效果显著。综上, 在肺癌患者术后, 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性护理,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进行随机性分组, 即康复组与常规组, 每组患者各80例, 常规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护理, 康复组患者术后接受综合的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使用生活质量GQOL量表调查统计结果发现, 在躯体功能方面, 康复组为 (78.18±7.22) 分, 常规组为 (71.87±8.22) 分, 在心理功能方面, 康复组为 (79.98±7.29) 分, 常规组为 (72.09±9.01) 分, 康复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并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术后临床并发症、死亡率很低, 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素扬, 郭领.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6 (12) :9-11.

[2]孙玉倩, 孙秉赋, 丁焕然.知晓癌症病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7 (8) :709-711.

[3]向希, 周建荣.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1 (10) :926-930.

[4]王远, 姚继方, 杨俊英.康复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结局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11, 13 (24) :275-276.

[5]孔轻轻, 沙永生, 赵岳.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3 (10) :475-476.

[6]高健.术后康复配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路, 2013, 23 (10) :372-373.

[7]王杨.人性化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2) :324-325.

[8]张琪.康复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与影响生命质量[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13 (26) :331-332.

[9]王菊凤.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21) :52-53.

[10]周丽华, 林玉琴, 江滢莉.康复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与影响生命质量[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4 (12) :524-525.

[11]屈艳花.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19 (23) :921-922.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篇3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2-006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腰腿疼痛的不适症状[1]。Mayer等[2]也认为,腰椎间盘手术后约有60%的患者出现腰椎活动减少。手术后科学系统的计划及合理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训练,特别是患者出院后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更有效的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岁。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 L3-L4突出10例,L4-L5突出28例,L5-S1突出20例。患者手术均在医院完成。

方法

康复训练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为术后3~10 d,以四肢肌力训练为主,可防止神经根黏连、下肢肌力萎缩及静脉血栓发生。①直腿抬高训练:从术后第3天开始,卧床位下肢肌力训练,仰卧,膝关节伸直,足上举,以30°为宜,双下肢交替进行。②展腿式:患者取侧卧位,双下肢直位外展,复原,交替进行,保持膝关节伸直位[3]。③局部关节训练:屈伸膝关节、踝关节和各趾关节,并可行抗阻力锻炼。

第二阶段:术后10 d~1年,这一阶段为如何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及防止并发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以腰背肌功能训练、腹肌功能训练为主。①五点支撑法:仰卧屈膝位,用头、双肘、双足跟五点支撑,使臀部、胸腰段慢慢离开床面,持续5~10 s后缓慢放平,每天锻炼3次,每次20~30 min。②倒退行走法:患者一手扶住栏杆缓慢倒退行走,循序渐进,早晚各20~30 min。③飞燕点水法:一般术后1个月患者俯卧位,颈部伸,稍用力抬起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背伸,两膝关节伸直,抬起双下肢,以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如燕子起飞每个动作10 s,每日30次,分3次完成。

第三阶段:以居家康复训练为主,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巩固和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运动姿势。注意腰背部活动的自我保护,防止复发。鼓励患者进行蹬腿、踢腿、转腰、快速行走、慢跑和游泳等运动方法。改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具。

疗效评价

按下腰痛评价标准[4]:优为下腰腿痛消失,步行500 m以上,无运动障碍,直腿抬高>70°;良为下腰腿痛基本消失,步行500 m以上,偶有疼痛不适,直腿抬高50°~70°,能恢复一般日常工作;可为偶下腰腿痛伴轻微痛麻,步行<500 m,直腿抬高40°~60°。

结果

经门诊随访12~18个月,58例患者中疗效优42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为91.37%。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功能训练对预后起有关键作用,可改善术后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吸收,促进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其余部分的愈合,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脊肌的恢复,有效的消除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黏连。系统、正规、合理的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效果,达到手术的预期疗效[5]。本组优良率为91.37%,足以说明康复功能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临床目的的支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了全面的健康观,而实施康复功能训练计划并非做得越多效果越好,每种训练的方法、次数、幅度、频率都因人而异。在进行康复训练前需对患者进行评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手术入路和心理素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社区服务中心需对出院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计划进一步完善直至完全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社区康复功能训练计划和社区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回访,解决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腰腿疼痛复发的问题,巩固和提高了手术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Dvorak J, Gauchat MH, Valach L. The outcome of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 A 4-17 years' follow-up with emphasis on somatic aspects[J]. Spine(Phila Pa 1976), 1988, 13(12): 1418-1422.

Mayer TG, Mooney V, Gatchel RJ, et al. Quantifying postoperative deficits of physical function following spinal surgery[J].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9, (244): 147-157.

邹宣, 徐克斌. 实用颈椎脊痛学[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4: 199.

周玉姣, 晁凤华.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健康的教育[J]. 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4): 313.

戴闽. 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80.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详细介绍 篇4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锻炼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目标肌肉。练习次数、时间、符合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训练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功能整体恢复。

5、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坚持完成训练,尽可能早期无痛无阻力恢复较大角度,内固定不稳定需保护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3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8、 训练方法见附录。

康复方案变化依赖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外科技术和固定方式

整体康复目标:

关节活动度:尽早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踝、髋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促进及提高股四头肌、�N绳肌、缝匠肌、股薄肌肌力。

功能目标:达到正常步态、站立相膝关节稳定。

禁忌:患肢3个月内负重,避免骨折处移位或坍陷。

术前康复:

患肢牵引抬高,踝泵,控制水肿。

上肢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等张肌张训练-抗重力、theraband抗阻等)。

术后康复:

阶段一:最大保护期

(1天-4或6周)

禁忌:膝关节施加内外翻应力,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膝关节活动度(0°-90°),恢复患肢肌力,助行器下独立行走。

1-2天:

目的:减轻疼痛,控制肿胀,解除肌痉挛,预防深静脉性血栓及肺部并发症,恢复患者体位转移能力。患者能够在他人帮助上下床进入下一小阶段。

康复内容:

1、 患肢抬高,高于心脏。

2、 踝泵。

3、 深呼吸和咳嗽训练。

4、 冰敷膝关节

5、 髋、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主动,

6、 股四头肌、�N绳肌、臀大肌等长肌力收缩训练。

7、 轻柔地踝关节无阻力等张训练

8、 正确体位摆放。

9、 床上坐起和站立。

10、上肢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

11、功能性活动:患肢无负重下可以助行器或拐杖两点步态行走。

3天-6周

目的: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到90°及肌力。6周x-片显示骨折点愈合良好进入下一阶段。

康复训练-教案 篇5

主器械:球、球门辅助器械:独木桥、雪碧瓶

前期思考:

1以往我让孩子在球类玩时都是用手来完成游戏的,在运动游戏过程中,我都是引导幼儿

以拍球、手传球、左右交替拍,孩子们刚开始兴趣很浓厚,但时间长了,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他们对这些动作练习显得枯燥,乏味。

2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增长,一直用手来玩的不够的,设计此次活动,我觉得应让孩子在多方面发展,我初次引导用脚玩球的兴趣,通过自己做小运动员的体验培养兴趣,让幼儿坚持用脚踢球的习惯。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脚踢球的兴趣。

2能够用脚把球越过障碍。

3培养幼儿坚持的习惯。

活动流程:谈话导入—讨论规则—自由探索—集中交流—游戏“射门”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了什么区?(球类)

以前老师是叫我们宝宝玩球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朋友,今天我们来试试用小脚做做朋友,看他愿意和乖的宝宝的脚做朋友吗。

2讨论规则

我们在电视里看的足球运动员是用什么来玩球的呀?(脚)

那么我们的规则就是不能用手来玩它。

思考:这个环节可能会有一些幼儿不用脚,用手来的,那么可以通过交流让他试试和脚做朋友也是种很好玩的方法。

3运动员练习脚的本领

教师可和幼儿一起用脚踢球,带球跑,和幼儿探索球怎么才能听小脚的话。

思考:这个环节有的说用脚踩住让他停下来,他们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可教幼儿

示范让幼儿看看谁的办法好,教师也可以示范几个给幼儿来看)

根据教师和幼儿的讨论,幼儿再次尝试。

游戏:运动员“射门”

1和幼儿商量一起怎样拼搭游戏场地。(设置障碍:雪碧瓶)

规则:一定要用脚绕过障碍把球射进“球门”(天桥)下和足球门里才算赢。

思考:幼儿可能会不绕过障碍直接过去,教师中间可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奖励,要求幼儿也学学他的样子试试,强调:射门时要注意距离,谁站得远,谁才是最后的冠军)

结束部分: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分工收拾器械,规定一个休息场地。

思考:请幼儿出汗的幼儿主动来和老师的毛巾做朋友,檫汗,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

2.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泡泡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讲述

1.师(神秘的口吻):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吹泡泡,让教室里充满泡泡。)小朋友睁开眼睛,快看是什么呀?

2.师: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我们一起捉一个大泡泡吧,再来捉一个小泡泡。

3.师:快来看看,我们的泡泡上还有颜色呢!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随着

幼儿回答丰富词汇:五颜六色。)

4.师:小朋友去追一个泡泡,看看能不能用手捉到它。你们捉到泡泡了吗?泡泡哪去了?

二、师生边小结边学儿歌

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边表演)

2.师: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五颜六色)教师小结:五颜六色真漂亮。

3.师: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泡泡不见了)教师小结: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三、再次感受并理解儿歌内容

1.师:老师把刚才我们和小泡泡做游戏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教师用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四、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1.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吧,我们全班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个大泡泡;再向圆心走变成一个小泡泡。(教师与幼儿一起,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

2.师:我们的泡泡还能飞到哪里去?(将“飞到手心上”这一句进行内容替换。如: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头发上。咦?泡泡不见了!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滑梯上。咦?泡泡不见了!)

3.师:小朋友说飞到哪里,就将它编到儿歌里去。(依次请幼儿回答,然后边做游戏边朗诵创编的儿歌。)

五、总结活动

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吹一吹、看一看,泡泡又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孩子们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表达后提升在发现后表达,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内容,而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由于有了前面游戏的铺垫,孩子们创编思路开阔,创编内容生动,整个活动淡化了“课”的痕迹。

附儿歌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五颜六色真漂亮。

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有趣的手影》

活动目标:1.让幼儿玩手影的游戏,感受其中的快乐。

2.能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用手来创编手影动作。

3.在互相配合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手电筒一个,小手电筒20个,投影仪一个,四个黑板。

2.PPT

(一)各种动物(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兔子)影子。

3.PPT

(二)手影动作图片、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1.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玩手影游戏的兴趣。

(1)(师)今天,何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老师说“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狗汪汪汪”。“小 手小手变变变,变只蝴蝶飞飞飞”。

(2)提问:刚才何老师变出了什么?(小狗和蝴蝶)我是用什么变的呢?(用手)那何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想变魔术吗?(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手影游戏的有趣。

(1)幼儿两两进行组合。(师)请小朋友去拿一个手电筒,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档,走到贴有白纸的地方,一位小朋友用手电筒照,另外一位小朋友在灯光前面做手形,你会发现有很多秘密噢!

(2)幼儿自由做手影游戏,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3.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1)提问:小朋友会变魔术了吗?(会)你们变出了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变的呢?

(2)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3)鼓励幼儿的大胆想像。

4.幼儿再次尝试创编手影动作。

(1)教师逐个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

提问:这是谁的影子啊?(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

(2)你们能用手影变出它吗?(幼儿再次探索)

(3)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5.幼儿欣赏正确的手影动作图片,学习表现各种动物特征的手影动作。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变出了许多小动物,接下来,请欣赏一下老师自己变出来的小动物吧,我们的小手也动起来吧。

6.游戏:《森林狂想曲》结束活动。

(1)(师)今天的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老师刚刚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次狂欢节,邀请我们的手影动物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手影动作,结束活动。

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记住生活中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

2、巩固对数字0、1、2、4、9的认识,了解数字排序的不同可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2、练习在相应情景下运用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教具:110、114、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头饰各一个,电话机一部,多媒体课件。

2、学具:电话号码卡片人手一份(用带绳子的夹子夹好,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0、1、2、4、9、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讨论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一——着火的小猫家。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拨打119电话求助,并能较清楚地说出地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准确说出地址。)

(2)小猫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屋顶上出现火苗。)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火扑灭?该找谁来帮忙?怎样才能尽快找到消防队的叔叔呢?(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打119电话求救。)

(3)教师出示卡片“119”,请幼儿在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9,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9”。(如拨打正确,画面上出现消防车,火苗消失。)

(5)教师小结:我们如果遇到火灾要及时打119电话,向消防队的叔叔求救,这样才能很快将火扑灭。但我们不能随便拨打这个号码,只能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拨打。

2、出示多媒体画面二——小猪的家,猪妈妈生病躺在床上。引导幼儿了解并记住急救中心的电话120,并能说清楚病人的情况及具体的家庭住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码,准确地说出地址。)

(2)猪妈妈生病了,小猪应该找谁来帮忙?用什么方法能尽快找到医生呢?(拨打120电话。)

(3)教师出示“120”卡片,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2、0,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20”。打电话时重点说明小猪妈妈得了什么病,家住在哪里。(拨打正确并说出具体住址后,画面上出现救护车。)

(5)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及时拨打了急救中心的电话,猪妈妈很快被送到了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在猪妈妈已经康复了。

3、出示多媒体画面三——站在门外的小兔,家里的窗户开着。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困难或坏人时可以打110电话,找警察叔叔帮忙。

(1)小兔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码,准确地说出地址。)

(2)小兔为什么不进屋呢?它发现了什么?

(3)遇到坏人应该怎么办?该找谁来帮忙?怎样才能尽快找到警察?(拨打110电话。)

(4)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0,并按顺序排列。

(5)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0。先请个别幼儿拨打,然后全体幼儿拨打。重点说明小兔的家在什么地方。

4、出示多媒体画面四,引导幼儿根据场景与所需拨打的电话进行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二、游戏

请幼儿挂上电话号码卡片,与同伴交流卡片上的号码,从而明白拿“110”卡片的是警察,拿“119”卡片的是消防队员,拿“120”卡片的是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并进行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延伸活动:

讨论: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电话号码怎么办?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使之明白可以拨打114查号台询问,这样就能又快又准确地知道想要的电话号码。

蒙氏生活——穿珠子

生活教具ii——穿珠子

教具说明:

1、布一块、绳子一条(一端打结成绳头)、带孔的塑料珠子若干、小筐子一个

2、托盘

教学目标:

1、学习穿珠子的正确方法,为缝纫做准备。

2、练习幼儿小肌肉的灵敏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适用年龄:

3岁左右

教学内容:

1、取托盘材料于桌面

2、把布铺平,取一根绳子放在布上摆成一条直线。(绳头在左边)

3、取珠子从左到右整齐排列在布上面。(取时要找孔眼,把孔眼放平,不能向上)。

4、左手拿起绳子一端,右手拿珠子,绳子对准孔眼穿过去。左手食指、拇指捏住珠子,右手拉住绳尖将绳子拉出来。

5、完毕后,再用右手拿珠子,从左到右,一粒一粒从绳子上穿过去。

6、穿完以后,把穿满珠子的绳子摆成一直线,右手把珠子一粒一粒从绳子里抽出来,放回小筐里。同时左手轻轻扶住绳子的一端,使其不移动。

7、把绳子卷好,布卷好,放回原处。

教学案例:

1、变化绳子的粗细和珠子的大小、孔眼的大小。

2、穿形状板

3、穿针、穿项链、穿手链

兴趣点:绳子从珠子孔眼穿过去把珠子连成一串

错误控制:绳子没对准孔眼。

注意事项:绳子不要太长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活动目标:

1.能按事先确定的标记选择相应的实物并归类。

2.能选择参加不同的数学活动,听懂老师的要求,按规则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准备装有各色珠子的小篮子、玻璃绳、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以情节引出某一活动内容并介绍规则

如穿珠活动。教师可以兔妈妈家的大门需要珠帘为由,吸引幼儿参加穿珠的活动。向幼儿说明规则:穿珠时,要按绳头上的标记来选珠子穿。也可以用厨师帽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请幼儿按竹签上的标记选珠子,为娃娃做几串爱吃的冰糖球。

2.介绍其他平行或相关活动内容及规则

如“穿回卤干”和“穿蔬果串”活动。告诉幼儿,规则与“穿珠珠”一样,按竹签上的标记来选材料穿。玩“喂娃娃”活动时,要按娃娃选好的食物标记(事先贴好的)选材料喂。

3.活动过程的指导

幼儿自选活动后,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为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援助或提出活动建议,如:协调活动材料,解释活动规则,建议参加其他平行活动等。如幼儿操作有误,可以质疑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出错问题的注意,让幼儿自己意识到出错所在后自己纠正。

4.活动结束的交流

⑴展示幼儿的作业:穿好的珠帘或冰糖球、回卤干、蔬果串、吃饱肚子的娃娃等,分别请幼儿描述自己在穿物品或喂娃娃时,选出来的是些什么材料。(即用语言表述归类材料的共同属性)

⑵引导幼儿集体检查各归类材料的结果对错情况,讨论有争议的结果,如:“是将所有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还是只把一种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

二、体育活动:

1.早操:学习新操。

2.体育游戏:拉着小动物走

目的:练习向指定方向走,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指导要点:

A.做游戏时应注意,只有听到“预备-走”或“小朋友,回去吧”的指令,幼儿才能开始

向前走或往回走。

3.自选活动:大型器械等。抛接沙袋

强化平衡感训练——小猫回家

多动源于平衡感不佳,而平衡感不佳不仅带来行为问题,它还会造成一系列学习和生活的困扰,下面乡大家介绍一个强化平衡感的小游戏。

游戏名称:小猫回家

适应对象:多动不安,身体不灵活,胆小,情绪化的孩子

指导目标:练习托物走线的动作,提高孩子的平衡及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在场地划一个大圆圈(或一条直线),轻音乐 指导方法:

1、先给孩子示范一下走蒙线的方法(脚尖挨着脚跟走)

2、请家长跪坐在线外等候,孩子站在蒙线上,拖着一个毛绒小猫玩具听着音乐走线,当孩子走到家长面前时,把玩具交给家长。家长给于鼓励。

家长指导:孩子第一次走线,可能会出现脚跟脚尖挨不上的情况,这时家长不要强求,可让孩子脚尖脚跟离开一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而定,循序渐进,等孩子熟练后,方可达到脚尖挨着脚跟走的程度。(但尽量要求孩子脚踩在线上走)此游戏也可利用马路上的线、砖等进行练习。

接沙袋

一、教材分析

《培智学校新课程设置方案》对康复训练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

《接沙袋》一课属于康复训练课。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智障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缺陷,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接沙袋;是在学生掌握了抛沙袋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接续动作训练,通过课件展示的各种沙袋的玩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现场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接”的动作要领,以利于对学生缺陷动作进行矫正。

通过抛接沙袋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使学生明白动作的协调性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才能更快乐地享受美好的生活,教育学生要加强身体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2人。按疾 病类型分——自闭症患儿5人,脑瘫患儿2人,唐氏综合症患儿2人,智力落后患儿2人;按智力落后程度分——轻度3人,中度3人,重度6人。轻

度学生已经掌握了上抛、前抛沙袋的动作;中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上抛、前抛沙袋的动作;重度学生在老师协助下能完成上抛、前抛沙袋的动作。其中自闭症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几乎不看老师,不听指令,经常自言自语,下地跑跳、喊叫。脑瘫学生走路困难,动作不协调。

学习中的突出困难是部分学生特别是自闭症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与教师交流和沟通差;脑瘫学生动作协调性极差,做“接”的动作时,时常出现手眼不协调的状况。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自闭症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由于他们与人很难有目光的交流,也不愿意去看他们不喜欢的沙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就把他们喜欢的糖果放在沙袋的前面,这样,他们在看糖果的同时也看到了沙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组:了解“接”的动作要领,能独立接住上抛和前抛的沙袋。B组:初步了解“接”的动作要领,能独立接住上抛的沙袋。C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的动作各步骤训练。

2、过程与方法:

A组:提高动作的协调性。B组:提高学生的抓握能力。C组:提高学生的视觉追踪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智障学生热爱生活,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接”的动作要领。教学难点:能完成“接”的动作。

五、设计思路

这是一个在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程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智障学生创设各种抛接沙袋的真实场景,拓宽他们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改正其懒惰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充分发挥智障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这一特点,从观察事物具体形象入手,让智障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迁移到抽象思维。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接”的动作分解成:眼看——手动——握——接,并把这些分解动作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智障学生的课堂活起来了。

本课的设计亮点是让智障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来理解动作要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体验”来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情境创设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一种能力,对智障学生的康复训练起到引领作用。

六、教学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充分练习上抛、前抛沙袋的动作,每个人准备一个沙袋。

2、教师的教学准备:糖果、橘子、苹果、饼干。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墙上粘贴一些小房子、水果、沙袋、糖果等用于学生视觉追踪训练;准备一些糖果、水果、饼干等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沙袋、小筐。

七、教学流程

(一)、常规训练:师生问好、点名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点名训练,指导自闭症学生听指令,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并使学生知道上课了,要集中注意力。]

(二)、检查复习:上抛沙袋、前抛沙袋。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上抛和前抛沙袋的动作,你们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先做上抛沙袋;再做前抛沙袋。生分组做上抛和前抛沙袋。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复习,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情境导入:看视频——教师抛接沙袋的场景(一位老师抛接沙袋,两位老师对抛接沙袋,四位老师穿插抛接沙袋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向老师们那样高高兴兴地玩沙袋。只要你们学会了“接”的动作,再经过练习,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玩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教师抛接沙袋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使学生了解沙袋的多种玩法,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渴望“体验”的情感;让学生知道运动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教育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体验中学习(授新):

1、教师示范:接沙袋动作演示。

2、演示讲解:接的动作(眼看——手动——握——接)。[设计意图:智障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小步子,多循环”。通过细化“接”的动作,使学生充分理解该动作要领,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3、分步骤训练: ①视觉追踪训练; ②眼手协调训练; ③握的动作训练; ④ 接的动作训练。

[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布训练,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4、分组做动作

A组:①学生自己接上抛沙袋。②两人一组练习接前抛沙袋。B组: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接上抛沙袋。

C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视觉追踪、眼手协调、握的训练。

[设计意图: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是自闭症学生,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5、知识体验学习小结。

(五)、律动:《巧巧手》。(同学间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智障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自闭症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上课进行十多分钟的时间时,学生容易出现由于注意疲劳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众所周知,音乐具有缓解注意疲劳,提高专注力的作用,在此处设计一个同学伴随优美的儿歌旋律进行分组互的助律动活动,缓解学生的注意疲劳,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投

入到练习的环节中。]

(六)、快乐练习:

1、情境练习: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听说同学们学习了一样新本领,它们也想想向同学们学一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可爱的小动物们做精彩的表演吧。

2、争取礼物:小动物们看了你们的表演,非常高兴。它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同学们爱吃的礼物。但你们想要得到这些礼物,必须得接住它们。你们有信心吗?

3、看看谁的本领大:接沙袋比赛。

4、放松练习:①抛水果。②抛糖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练习、知识迁移、争取小礼物、竞赛、游戏等多种不同形式进行本节所学动作的巩固复习,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动作。]

(七)、课堂小结:

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康复训练课中,教师只注重使用器材对学生进行动作矫正,一次又一次的动作矫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们也不尽全力练习,总是趁教师不注意时,偷懒。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尝试着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康复训练的教学中;经过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智障学生的康复课堂活起来。

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动作示范,了解抛接沙袋的方法,教育学生要爱锻炼;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等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在学生中找出做的好的学生,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及时表扬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最为可喜的是自闭症学生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抛接沙袋。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康复教学中来,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还使枯燥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锻炼的欲望,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进行着动作矫正,心情非常愉悦,动作也更加协调了。

接沙袋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让智障学生的眼睛活起来,让智障学生的耳朵活起来,让智障学生的手脚活起来,从而使智障学生的课堂活起来。

《跳起触悬在空中球》

课 题:《跳起触悬在空中球》

教学目的:

1、初步发展学生的肢体协调配合能力。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教学要求:

高层次:完全掌握动作要领,会做动作。

中层次:基本能够理解动作要领,并练习做动作。

低层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动作。教学重点:掌握跳起触悬在空中球的动作要领。教学难点:能根据动作要领做动作。教 具:气球、呼啦圈 教学手段:直观、游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课堂常规)

1、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

4、热身运动。

教法:

1、听从指挥。

2、有节奏进行。要求:

1、队形整齐。

2、精神饱满。组织:

二、基本部分

(一)、跳起触悬在空中的球。

教法:

1、讲解动作方法。

2、分解练习。

3、纠正指导。

要求:

1、按规则进行。

2、跳起时间掌握好。组织:

(二)、游戏 《步步为营》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进行游戏。

3、小结。

要求:

1、教育学生团结互助。

2、按规则进行。组织:

三、结束部分

放 松 要求:充分放松关节。

板书设计:(略)

课后回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的弹跳能力很好,基本能弹跳起来,按规定内容完成的不错且效果很好。

(完)

常规与队列训练

教学目标

通过常规与队列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课堂常规和基本的队列指令,并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指令动作,为参与课堂教学、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和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动作要领及其准确性。教学难点

动作指令的理解。

教学时间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进入康复训练室。

2、引导学生规范摆放自己的鞋袜。

二、课堂常规练习

1、排队(听令完成)。

2、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有口语者用口语表达)

3、点名

4、立正、稍息。

三、队列练习

1、排队练习。A、横排。B、竖排。

2、“立正、稍息”训练。(注意动作提示与帮助)

3、“向左看齐”训练。(注意动作提示与帮助,并用手势或眼神方向,以后逐渐减少提示。)

4、“向右看齐”训练。(注意动作提示与帮助并用手势或眼神方向,以后逐渐减少提示,加强表扬等强化手段。)

5、“向前看齐”(注意动作提示与帮助并用手势或眼神方向,以后逐渐减少提示。)

四、休息(听音乐)

五、课堂训练

(一)分组训练

1、常规

2、队列

(二)个别化训练

1、“立正”、“稍息”

2、问好:老师好

3、道别:老师再见

六、训练小结。奖、评 注意事项

1、课堂强化训练。

2、以个别教学为主。

3、语言训练融合到常规与队列练习中。

4、主辅课老师分工合作。

5、充分调动家庭辅教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情况小结

对精细动作训练的认识

在我们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有精细动作的训练内容,那么,究竟精细动作有什么作用,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不同的孩子,相同的精细动作训练,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比如搭积木、插棒等训练对于刚入校,程度稍差的孩子而言,他的作用就是:手眼协调性训练;对于多动的孩子而言,是静心训练;而对于学能的孩子而言,难度似科更大一些,需要听指令去完成某项任务,如按颜色插棒,按形状串珠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孩子的精细能力和注意力。

一、筷子促进手部的精细动作发展

使用筷子实际上是锻炼手的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必须用力得当,且动作协调,才能夹起食物并送至口中。筷子需要使用手部的力量,光是夹菜这个动作就需要牵动多个关节。不仅是五个手指的动作,而且还要加上手腕、肘关节的配合。琛琛八周岁了,已经很习惯自己用小勺子进餐。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肌肉协调能力,能够尝试进一步的精细动作训练,可以进行使用筷子的训练。老师为他准备了一个新的用餐工具——筷子。纤细小巧的两根棍子让琛琛充满了好奇。他一把抓住筷子就往眼前的菜里戳,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于是老师示范正确的持筷方法:先将筷子对齐,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夹注两根筷子的上部,将下面一根筷子的底部靠在无名指上并用拇指压牢,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夹住上面一根筷子。持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夹取的成功,在老师的指导下,琛琛纠正了拿筷子的姿势,颤颤悠悠地去夹菜,岂料,小手一抖,刚夹住的菜又掉了。但是第一次的尝试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想要用筷子夹住菜,或将菜夹到自己的碗里,再放到嘴里,除了小手熟练的精细动作外,还需要手和眼的亲密合作。训练孩子用筷子扒、挑、夹食物,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千万不能一开始就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看到筷子就有恐惧感,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并逐步增加孩子使用筷子的频率,让孩子逐渐适应这个转换的过程。

在前几天的训练中,琛琛使用筷子还是比较费劲,好几次都按耐不住想中止训练。但老师指导他先完成夹容易的食物,比如炒鸡蛋、豆腐干等等,琛琛顺利夹取食物后,信心大增,逐渐能熟练使用筷子。

二、运用积木、插棒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张某,男,5岁,患有多动症,不能静坐,并且小动作较多,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按我们平时的训练程序,先给孩子测验,结果发现,由孩子多动而直接导致静心程度差,动手能力也同样,动作特别快,拿起插棒不知该往何处放,很盲目地在盒盖上来回环转。对待这个孩子,应该从最简单的搭积木开始训练。我首先找来半箱积木,教孩子搭积木,并给他做一次示范,孩子起初只能搭3—4块,之后,我采用蒙氏训练法,把积木放在室内,给孩子一张空桌子,让他坐在椅子上,自己随便去搭,但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有限,中间有时需强化物刺激。如此一直持续整整两星期,在孩子极其排斥搭积木时,我就让他适量串糖葫芦、插棒,但这些只能是少量穿插,还是搭积木为主。后来终于自己迈开了第一步,能一次搭起18块积木薄板。插棒是这个孩子非常喜欢的,一次能插六十多个,但这时的插棒属于自由插的阶段,孩子在整个插棒盒上到处插,较分散,这样持续了将近3个星期后,孩子开始有意识零零星星两三个、三四个并排插在一起,最多能持续十多个插在一起。在插棒的过程中,我曾试图协助他一个挨一个地插,但均告败。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孩子在自己插的过程中却无意识学会了有序插棒。如果训练的内容长时间保持不变,孩子的兴趣就会减弱,我在他能有序插棒后,拿来珠子和绳子,让他练习串珠,开始他拿珠子和拿绳子的手不能很好地配合,绳子好不容易从洞中穿过,左手却不会放开珠子去捏绳子头,或者串珠之前绳子头太长或太短,但在强化训练之后,他进步很大,仅靠老师的语言提示,就能自己串珠。

在整个搭积木、插棒、串珠的过程中,对孩子的鼓励与表扬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要时时处处留心孩子的点滴进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三、运用生活中的教具,提高脑瘫儿童的动手能力

宁宁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因脑瘫引起四肢发育不良,右手几乎拿不住东西,针对孩子的情况,给她安排的精细训练,第一周拾豆豆。先找一个塑料碗以及一些黄豆,让孩子把这些小黄豆一个一个地拾到碗中,可以给孩子计时,看她一分钟能拾多少个。这种游戏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手指的灵活性。第二周:定形撕纸。将白纸在缝纫机上轧成条状或者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及其他图形的针脚孔,教她沿着针脚孔撕成各种形状。这种训练能锻炼她的手眼协调,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周:花样穿珠。老师为孩子准备一些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珠子,和孩子比赛穿珠子。先告诉孩子穿珠子的时候,要运用颜色和形状间隔交叉地穿,看谁穿得最漂亮、最快。刚开始,孩子做得不会太熟练,老师要慢一点,让孩子获胜,以激发他的兴趣玩下去。这种游戏能锻炼孩子手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思维能力。第四周:开关小盒子。找一些用各种方法能打开盖子的小盒子,在里面装一些小物品,盖好盒子,然后用手摇动盒子,让孩子听里面发出的声音,告诉孩子里面有许多好东西,要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打开盒子。这种游戏能训练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训练这几个孩子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动手能力训练过程中,我深深的认识到,训练的方法、手段很重要。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更为重要,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必须时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坚信孩子能成功。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奇迹可能就在下一次出现。

3-6岁手部精细动作

1.有规律穿珠

教具准备:线、小珠各3颗(红、黄)教学目的:练习穿珠,训练手眼协调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

2.展示教具操作过程(按红、黄、红、黄)3.请孩子有规律的穿珠 2.放线入瓶

教具准备:玻璃瓶一个(瓶口较小)、毛线一根1米左右 教学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教师站立一只手拿毛线将毛线对准瓶都放如瓶中。3.请孩子来操作

3.苹果 教具准备:红色、绿色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红色橡皮泥“团”圆形,绿色制作叶子,粘贴在一块成一 个苹果。3.请孩子来操作

4.切橡皮泥

教具准备: 木刀、砧板、橡皮泥

教学目的:练习“缝”的动作,提高生活自理,手眼协调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及“切”的动作。3.请孩子来操作

5.捧米

教具准备: 米若干、2个盛米容器

教学目的:练习“捧”的动作,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双手“捧”的动作

2.展示将米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 3.请孩子来操作

6.剪纸条

教具准备: 剪刀、纸条

教学目的:练习“剪”的动作,训练三指的灵活性及双手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剪”纸条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7.剥大蒜

教具准备: 大蒜若干、小碟两个

教学目的:练习“剥”的动作,加大剥的难度。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剥”大蒜的动作。3.请孩子来操作 8.弹纸团

教具准备: 彩色纸团5种

教学目的: 练习“弹指”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灵活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 2.展示食指、大拇指弹珠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9.二指夹弹珠

教具准备:弹珠5颗

教学目的:练习使用二指夹物,训练二指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食指、中、指(做小白兔样)2.展示二指“夹”弹珠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10.蜗牛

教具准备: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再“卷”成蜗牛状,加上触角,成 蜗牛。

3.请孩子来操作

11.折纸

教具准备:彩色纸一份

教学目的:学习折纸,训练手的灵巧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纸对折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请孩子来操作

小班折纸《扇子》

小班折纸《扇子》

活动目标:

学习用正折.反折的方法折扇子;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活动准备:

长方形每人一张,木偶小猪一个。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噜噜噜,噜噜噜,热死我了!(教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它呢?(幼儿回答)

2.观察讲解并示范。

(1)观察(出示纸扇)瞧,老师用什么办法?(纸折的扇子)

(2)教师示范:先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条窄窄的长纸条,再把它翻面折,折得与第一次折得差不多宽,然后再翻面折。这样折次翻个面,把长方形纸折完为止。最后把它对折。看!给小猪扇扇,它多开心啊!

3.幼儿折纸。

小猪:要是小朋友给我折一把,那我更舒服了!

要求幼儿折一次翻个面,注意每次应折得差不多宽。4.“帮帮小猪”的游戏。小猪:“真热,又冒汗了,哪个小朋友帮帮我?这个小朋友折得特别整齐,扇起来一定很凉快,你能帮帮我吗?”请幼儿给小猪扇扇。最后在小猪“噜噜噜,我不怕”中结束。

12.筛豆子

教具准备:漏勺一个、米若干、豆子20颗(放在米中)、小碟子一个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筛”的动作,将豆子从米中筛出。3.请孩子来操作 13.摁图钉

教具准备:图钉五根、软垫一块

教学目的:练习“摁”的动作,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大拇指的力度。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摁”图钉动作。3.请孩子来操作

14.捧水

教具准备: 水若干、2个盛水容器、乒乓球(放入无水的容器中)

教学目的:练习“捧”的动作,加大“捧”的难度。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双手“捧”的动作

2.展示将水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使乒乓球浮在水面上)3.请孩子来操作 15.剪圆形

教具准备:剪刀、纸 教学目的:学习连续使用剪刀剪图案“圆形”,加大剪的难度。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纸对折再使用剪刀剪半圆,展开成圆形。3.请孩子来操作

16.筷子夹芸豆

教具准备:筷子一双、芸豆5颗

教学目的:练习筷子夹物,训练手的控制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 2.展示握筷、夹芸豆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17.弹功

教具准备: 彩色珠子一颗、塑料纸杯一个

教学目的:练习“弹指”的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 2.展示食指、大拇指弹珠的动作、将珠子对准纸杯弹且将纸杯弹倒 3.请孩子来操作

18.剥花生

教具准备: 花生若干、小碟两个

教学目的:练习“播”的动作,训练手指的力度,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剥”花生的动作,把剥下的花生米给孩子一起分享。3.请孩子来操作及分享 19.别别针

教具准备: 别针5根、补一块

教学目的:练习“别”的动作,训练手的灵活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布对折,将布两头用别针别好 3.请孩子来操作 20.开钥匙

教具准备:钥匙三把

教学目的:学习开钥匙,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及手的灵活性。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开钥匙的动作及方法。3.请孩子来操作 21.打结、解结

教具准备:纱巾一条、娃娃一个或手偶

教学目的:练习手部精细动作,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纱巾系在娃娃颈部且打一个蝴蝶结、解结。3.请孩子来操作

22.搭积木

教具准备:积木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空间建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将积木搭成各种物件如桥等 3.请孩子来创意操作 23.模仿绘画

教具准备: 水彩笔、画纸

教学目的: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教学过程:1.展示教具.2.展示根据老师画的物品来模仿绘画如“树、草、花等 3.请孩子模仿绘画

24.小花猫的胡子

教具准备: 针一根、黑色线一根、少画小花猫胡子的图片一份(胡子:画有错 误控制点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篇6

很多中风患者家属认为: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就是“动动手脚”“做做理疗”,很简单的事。然而众所周知,中风后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是最常见的。目前对这些后遗症的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但是,对于康复训练,大部分人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而且这些误区将导致中风后的患者丧失恢复健康的机会。

不能完全放弃做康复训练

大部分人认为中风偏瘫了,请个保姆照顾,无需再做康复训练。据统计,大约有70%的中风患者没有进行过康复训练。有些患者出院后,要么自己颤颤巍巍地走动,要么坐在轮椅上完全不动。其实,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非常复杂、任务艰辛的系统工程,如果把中风当成一场火灾,康复就好比灾后重建。康复不但能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而且还能减轻中风患者的精神压力和认知障碍。

做不做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的恢复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而且越年轻、病情越轻的中风患者,做康复训练的效果越好,因为通过康复训练,不仅能恢复肢体功能,还能说话流畅,甚至日常生活也将不需要他人照顾,有的患者甚至还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康复训练不能进行得太晚

不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患者出院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后才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错误的观点而错过最好的康复时机。

现代中风康复的指导意见是:从中风发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做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越早开展,就能越早减轻、弥补、纠正患者的中风损伤,避免各种功能丧失。比如,正确地摆放偏瘫的肢体,可以避免关节因为肌肉无力而出现脱臼或者僵硬在一个非功能状态。

康复训练要专业

临床发现,不少中风患者在家做康复训练时,容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症状。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易导致患者的胳膊或手功能丧失。有些家属觉得康复训练很简单,不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其实,康复训练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家属必须在专业康复医师或护士的指导下,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案。训练方案中的每一步要明确标明,例如,抬手动作能使手部肌肉避免萎缩,康复医师会建议每天抬手多少次,抬的高度是多高。

康复训练宜循序渐进

患者认为:勤快积极地做训练,训练强度越大,恢复得越快。然而,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并不是越强越好,越急越好。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例如,给一位80岁的老人做康复训练时,不能对其要求太高,要充分考虑其神志、精神状态、理解能力、脏腑功能等。

早期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减少并发症,应等患者病情稳定,神志和精神改善后,才能开始实施行走、肢体主动移动等方面的康复训练。而对于半身瘫痪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优先考虑下肢(下肢决定了活动的范围)的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半年后,多数患者进入康复效果平台期,此时患者偏瘫的肢体已经进入痉挛状态,康复训练的重点应转移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使患者尽可能适应新生活。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膝关节僵直患者92例, 男56例, 女36例, 年龄20~53岁, 平均35岁。左侧54例, 右侧38例。其中股骨远端骨折19例, 胫骨近端骨折21例, 髌骨骨折30例, 膝关节韧带损伤11例, 半月板损伤11例。在92例中盘状半月板损伤中中间型损伤45例, 硕大型损伤47例 (盘状半月板在关节镜下依据Smilie分型分为中间型、硕大型及类正常型) 。本研究所有患者无合并关节内韧带损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关节镜微创术, 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中医治疗与康复训练。中医疗法:术后8 h开始内服膝伤中医方剂 (黄连、牛膝、郁金等) , 1剂/d, 分3次口服。康复训练: (1) 术后弹力绷带适度加压, 并结合患膝冰敷48 h, 以便达到止血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2) 术后2~3 d可使用持续性被动运动 (CPM) 机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 每次30~60 min, 每日1~3次, 每天增加屈膝5~10°, 循序渐进, 以促进手术部位和关节血液循环。 (3) 对膝关节伸直受限患者应进行早期伸膝训练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术后4周内屈膝不超过90°, 4个月内禁忌做深蹲动作, 6个月开始进行跑步、骑自行车等运动, 10个月进行接触性体育运动。若关节积血、出血严重者, 可行关节穿刺抽血;肿胀严重, 可给予冰敷和棉垫加压包扎。康复评定方法:膝关节活动度, 治疗后使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被动活动度, 包括屈曲度、伸直度, 并计算屈伸弧度, 共测量3次, 取平均值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1~36个月, 平均20个月。全部患者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 无关节内血肿, 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亦无因症状反复或加重而需再次手术者。两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膝关节僵直在行外科手术治疗或支具外固定治疗后长期制动等造成肌肉粘连, 关节内外血肿机化, 使关节内、外的纤维粘连及挛缩而引起。

由于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手术损伤小, 反应轻, 术后疼痛轻, 易导致患者警觉性低而提早下床活动, 所以一定嘱咐患者下床前要练习坐位, 然后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拄拐下地活动,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摔伤等。术后康复训练可以促使切口早期愈合, 消除关节粘连和软骨的退行性改变, 改善关节活动度, 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因此要鼓励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

本研究中试验组在接受中医疗法及康复训练后, 疗效明显较好, 结果表明, 中医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创伤后膝关节僵直患者术后疼痛感觉、减轻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等。

参考文献

[1]方菊飞, 余宁先, 卢春秀, 等.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训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5) :35.

[2]衣丰, 胡秀娟, 林燕, 等.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4) :1946-1949.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篇8

关键词 肺癌患者 术后预后 因素

肺癌中大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据统计,目前高龄人群NSCLC病死率在显著增长。本文收集53例≥70岁的老年人肺癌患者的治疗结果,研究影响高龄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3例,男45例,女8例,男女之比1:0.17。年龄最大83岁,平均73.09岁。肿瘤部位:周围型92.2%、中心型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1%(11例次)。手术均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经胸部后外侧第5或第6肋间切口入胸,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病变部位、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主要行肺叶切除或部分切除。围手术期死亡定义为手术后30天内或术后住院期间因手术所致的死亡。术后并发症指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一般并发症包括:肺不张、咳痰无力(需经支气管镜吸痰)、室上性心律失常、液气胸和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包括肺炎)、心脏衰竭、应激性溃疡、胸腔出血(需输血1600ml以上或开胸止血)、肺动脉栓塞、支气管胸膜瘩、脑梗死、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心脏4.8%(房性期前收缩、房颤各1例),呼吸衰竭3.8%,肺炎、胸内大出血1.3%及其他6.9%。术后30天内死亡率1.9%。采用STATA5.0统计软件,对这53例老年人肺癌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随访均已满5年,无失随访病例,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Logrank检验。

结 果

生存率:本组13例(24.5%)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3.7%)术后死亡。总的5年生存率30.2%,术后3年左右死亡率较高,但术后5年仍有患者死于肺癌转移。5年生存率:根治术49.7%,高于姑息术15.0%(P<0.05);腺癌45.1%高于鳞癌20.9%(P<0.05);TNM分期中Ⅰ期51.9%,Ⅱ期28.6%及Ⅲa期20.1%。在姑息术中,综合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23.0%,单纯手术组无5年生存率(P>0.05)。

预后因素分析:手术方式与高龄NSCLC预后:目前对NSCLC的标准外科治疗为肺叶或全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除术。但是对高龄NSCLC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心肺功能不全。部分患者难以耐受肺叶切除术。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楔形切除术可以用于直径较小的周围型NSCLC。本组资料显示.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42.2%、0%,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593),其原因是由于采用肿物楔形切除术患者肿物多为周围型,直径较小,多无淋巴结转移(Ⅰa期)。故对于肺功能不全的早期NSCLC患者,楔形切除术不失为较好的治疗方法[1]。Myrdal等报道[2],全肺切除是肺癌手术死亡的唯一危险因素,全肺切除是老年患者的相对手术禁忌证。本组行全肺切除术的2例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肺叶切除组低。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损失较大,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且行全肺切除的患者多为肿物较大或局部晚期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对于70岁以上NSCLC估计需行全肺切除的患者,是否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尚需大规模的临床观察。见表1。

TNM分期及组织学类型与高龄NSCLC预后:尽管目前对NSCLC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TNM分期仍然是判断肺癌预后的最重要指标[3]。本组患者Ⅰ、Ⅱ、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50.7%、21.6%、11.4%,故早期诊断在肺癌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应加强肺癌的普查和健康宣教,做好肺癌的一级预防。本组不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者预后不同,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最好,其他依次为鳞癌,腺癌及腺鳞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1%、38.6%、34%、16.7%。细支气管肺泡癌沿肺泡壁生长,生长速度缓慢,不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腺癌及腺鳞癌是肺癌中预后较差的肿瘤,侵袭性较强。易发生早期转移,其预后较鳞癌差。

纵隔淋巴结切除数目与NSCLC预后:对于纵隔淋巴结的切除方式一直存在争论。目前较公认的是外科手术应切除6枚以上的肺门和纵隔各组淋巴结,经病理学检查无肿瘤转移,才能证实该病例无淋巴结转移(N0期)[4]。国内针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表明,系统性淋巴结清除并不明显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同有3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一个设计严密的非随机研究提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有利于准确分期和提高生存率[5]。根据清扫淋巴结个数将本组患者分为清除淋巴结≥6枚和<6枚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2%、30.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除个数为本组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01)。对于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中还应该遵循肿瘤外科手术原则,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以提高疗效及分期准确性,利于制定合理的术后治疗方案。

辅助化疗与NSCLC预后:目前关于肺癌辅助化疗.普遍认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进行术后辅助化疗[6]。本组资料分析。化疗组与未化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与36.0%,P=0.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足以说明高龄肺癌患者能够从常规剂量术后化疗中获益。高龄NSCLC患者体质弱,肝肾等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免疫力差,化疗不良反应较重.常规剂量化疗耐受较差。因此对于术后有明确淋巴结转移的体质虚弱者的老年肺癌患者可考虑给予小剂量辅助化疗和(或)免疫治疗。总之,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清除个数是影响高龄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7]。对于高龄NSCLC患者术前需充分准备,手术应在彻底切除肿瘤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肺功能。对于周围型较小肿瘤,可行楔形切除术。术中需进行系统性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清除,以提供准确分期及提高生存率。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可给予小剂量化疗,减少不良反应。

讨 论

高龄肺癌患者是否可以接受剖胸切肺手术,关键在于对患者预期寿命的正确判断。如果患者心肺功能良好、合并症较少,且判断为早期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时,就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如此可为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生存期。如果患者心肺功能较差,伴有合并症,则宜在有效控制合并症的前提下,严格手术适应证并选择合适的病例、合适的手术切除范围及其方式,通过采用细致、全面、正确而及时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取得手术的成功,使高龄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Hurria A,K ris MG.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in older adults.CA Cancer JClin,2003,53:325.

2 Myrdal G,Gustafsson G,Lambe M,et al.Outcome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Factors predicting early mortality and major morbidity.EurJ Cardio thorac Surg,2001,20:694.

3 Audisio RA,Ramesh H,Longo WE,et al.Evaluating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cancer surgery:lessons from PACE.Oncologist,2005,10:262.

4 赵守华,刘向阳,张德超,赫捷.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9:660.

5 Win T,Jackson A,Sharples 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lung cancer surgical outcome.Eur Respir J,2005,25:594-599.

6 Saad IA,De Capitani EM,Toro IF,et al.Clinical variables of preoperative risk in thoracics urgery.Sao Paul o MedJ,2003,121:107.

7 蘇雷,支修益.75岁以上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8:1962.

上一篇:浅谈危化企业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下一篇:学习型班组建设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