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2024-12-03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共10篇)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1

癫痫又称羊癫疯, 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癫痫的治疗方法很多, 对于难治性癫痫通常采用手术治疗, 但是术后患者仍需长期服药才能治愈[1]。而癫痫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很差,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以往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护理经验的总结, 探究出一套综合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当中,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7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CT及MRI检查确诊为难治性癫痫, 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6例, 女21例;年龄10~75岁, 平均 (26.63±12.85) 岁;病程1~12年, 平均 (6.24±1.72) 年;所有患者中部分性发作患者23例, 全面性发作19例, 持续性发作5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进行开颅使大脑皮层完全暴露, 对皮层癫痫放电病灶区按顺序进行切除, 手术在动态脑电图监测下进行。手术结束后关闭手术切口, 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抗生素等治疗[2]。

1.3 护理方法

监测护理:术后为患者安排舒适的神经外科监护病房, 连接呼吸机给予吸氧护理, 并连接24 h动态心电图,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反应, 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或癫痫复发等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给主治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此外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睡眠状况,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 另外睡眠觉醒期是患者癫痫复发的主要时期, 护理人员要尤为注意, 一旦复发立即采取缓解措施, 记录好患者复发的部位及时间, 上报给主治医师, 对治疗及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并发症护理:癫痫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极易发生脑水肿、颅内感染、颅内出血、术后早期癫痫发作、脑神经麻痹等情况。基于此, 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情况, 及时发现引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前期征兆,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药物护理:丙戊酸钠缓释片 (商品名德巴金,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595) 和左乙拉西坦片 (商品名开浦兰, Levetiracetam Tablets, H20110409) 是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治疗的主要药物,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减少术后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手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药物治疗时间及用药剂量。

生活护理:为了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饮食、生活习惯等护理。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作息方案, 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清淡饮食为主的同时保证患者营养的均衡。此外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不良习惯对病情的危害, 引导患者改掉不良习惯,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环境护理:难治性癫痫患者发病时会发生抽搐、全身强直、意识短暂丧失等现象, 而且往往是突然发作, 这使患者极易发生跌倒、摔伤、坠床等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安排病房时应将患者安排在室内红外线探头有动态监测的病房内, 以便随时观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此外应尽量为患者安排低矮床位, 以降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

心理护理:难治性癫痫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患者受病情影响消极心理和情绪化严重。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让患者将不良情绪尽量发泄出来, 并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院外护理:由于癫痫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 所以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院外护理极为必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回访, 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出解决方案。另外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问及护理, 切实走入患者的生活中为其提供护理,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及家属基本的护理方法及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观察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康复效果采用Engel’s术后效果分级进行评估[3]。Ⅰ级:患者的各种症状完全消失, 不再发生癫痫;Ⅱ级: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癫痫基本消失, 发作次数极少;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以上;Ⅳ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有效率= (Ⅰ级例数+Ⅱ级例数) /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通过对患者随访时采用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护理所选患者中E n g e l’s术后效果分级处于Ⅰ级29例, 占61.70%;Ⅱ级12例, 占25.53%;Ⅲ级5例, 占10.64%;Ⅳ级1例, 占2.13%。有效率为87.23%。通过6个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障碍, 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经调查对护理满意的患者45例, 满意度95.7%, 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癫痫患者发病时往往表现为突然倒地、抽动、口吐白沫、发生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癫痫不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智力水平, 危害很大[4]。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 患者自身的控制力和依从性都很差, 因此有效的护理对癫痫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较大, 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减少病情复发, 缩短康复时间。如术后护理效果较差, 将直接导致患者的手术效果不佳, 预后水平较差, 术后癫痫复发率较高, 使患者的病程延长, 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治疗;而病程的延长会极大提升治疗难度, 还可能导致患者终生不愈。

目前, 多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进行护理, 但是效果很差, 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预后水平较差。临床研究发现术后患者康复效果不好、容易发生病情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5], 主要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 缺乏必要的药物护理、检测护理和并发症管理, 患者自身心理状态、情绪干扰, 护理质量不好等原因。基于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康复水平不佳的护理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进行总结, 最终提出一套完整的难治性癫痫术后护理方案。护理后效果分级, 处于Ⅰ级的患者占61.70%;Ⅱ级的患者占25.53%;Ⅲ级的患者占10.64%;Ⅳ级患者仅占2.13%, 治疗有效率为87.23%, 通过6个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障碍, 以及出血等并发症, 对护理满意的患者45例, 满意度95.7%, 可见护理效果较好。

难治性癫痫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具有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等特点, 常规护理方案很难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对患者的并发症、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及情绪状况、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护理极为必要。难治性癫痫患者心理状况及情绪是干扰患者康复的主要主观因素, 一些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还会产生自闭、轻生、自虐等倾向,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状态的基础。其次, 难治性癫痫疾病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及跌倒、摔伤、坠床等事件。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和预防能够极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康复效果。再次, 患者的自身不良习惯及饮食营养失衡、作息时间的不足都会对康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7]。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作息方案, 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后, 难治性癫痫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患者必须接受长期治疗, 即便出院后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该疾病特点决定了仅进行院内护理不能绝对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必须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院外护理, 才能保证康复效果[8]。

综上所述,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实施监测护理、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院外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理效果。

摘要: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有效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 结合以往护理经验, 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 并将其运用于护理当中, 采用Engel’s术后效果分级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Engel’s分级处于Ⅰ级和Ⅱ级的共有41例, 有效率为87.23%, 通过6个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障碍及出血等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达95.7%。结论: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实施监测护理、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院外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炜娟, 童孜蓉.2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外医疗, 2013, 32 (35) :147, 149.

[2]陈建东, 曾萍.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2) :31-32.

[3]程文莉.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5, 5 (36) :276-277.

[4]李梅, 葛汝彦.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3) :47-48.

[5]林娟, 林碧华.难治性癫痫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 (1) :138-139.

[6]崔继芳, 刘绍明, 史有才, 等.难治性癫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 15 (1) :54-55.

[7]张素芳, 杜亚丽, 郭韬, 等.难治性癫痫行颅内电极埋藏21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24) :1-2.

[8]高丽娟, 姜雪, 陈素兰, 等.颅内电极埋藏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 :55-56.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2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及社会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多变,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目前治疗该病最重要手段是手术清除血肿,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通过血肿清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43-83歲,平均56.5岁,患者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

2 手术方法

定向置管引流术22例,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6例,脑室引流术14例,去骨瓣减压术16例。

3 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

判断标准共分6级[2]:Ⅰ级为完全恢复社会和家庭日常生活能力;Ⅱ级为独立日常生活并恢复部分社会生活;Ⅲ级为日常生活稍许别人帮助,可拄拐行走;Ⅳ级为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日常生活需人帮助;Ⅴ级为植物生存;Ⅵ级为死亡。结果:Ⅲ级以上为63例,Ⅳ级为10例,死亡5例。

4 术后护理方法

4.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①血压:血压平稳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的成败及防止再次出血的关键因素之一。血压监测要达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才能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3]。控制血压收缩压在18-23kPa,舒张压在10-12kPa,降压药最好用微泵经静脉输入,随血压变化而调整用量。②呼吸:严密观察呼吸音、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避免低氧血症加重脑水肿,必要时使用呼吸机。③体温:体温38℃以上者要给退烧药物、物理降温或给人工冬眠,降温的同时要查明发烧的原因。④其他: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四肢运动变化。通过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颅内压升高或再出血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

4.2 一般护理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治呕吐物的误吸;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h翻身1次;吸氧、吸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4.3 引流管的护理 ①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妥善固定,防止头部活动、翻身的时候脱落,放置引流管受压、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作好记录,一旦发现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色,应警惕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②导尿管的护理:尿道口及其周围要定期消毒,防止感染,防止导尿管扭曲,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记录24h尿量。

4.4 并发症的护理 ①口腔护理:昏迷患者用湿纱布覆盖口鼻处,防止黏膜干燥,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及鼻腔黏膜,防止感染。②预防褥疮:定期翻身,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床铺保持平整干燥,翻身时保护好头部。③呼吸道的护理:保持环境清洁,注意气道湿化,每2-3h翻身叩背一次,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鼓励咳嗽、咳痰,必要时可用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④预防应激性溃疡: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边缘系统、脑干、丘脑下部的损伤,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引起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4]。早期应用西米替丁或洛赛克,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置。

4.5 饮食护理 急性期禁食,静脉供给营养,及时补充热量、蛋白质、水、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类营养物质。神志清醒者恢复吞咽动作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食物,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方。

4.6 心理护理 脑出血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上常表现为焦虑、急躁、悲观、自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从思想上重视康复训练,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4.7 出院指导 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控制好血压。严格按照医嘱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减量。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从小幅度到大幅度、从小运动量到大运动量。语言障碍者要多阅读,要大声的朗读,模仿收音机、录音机等进行发音练习。

5 结 果

78例病例,顺利出院73例,死亡5例。随访生活自理63例,长期卧床生活需要照顾10例。住院期间腹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1例。

6 小 结

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引起脑血管的病变、硬化,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容易破裂,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本病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控制血压。术后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疾病的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凤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43-44.

[2] 张向苹,孟艳杰,吴迪,等.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0):3245-3246.

[3] 侯敏,肖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3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29-30.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3

1临床资料

患者, 女, 47岁, 主因头昏、头痛2d, 突发昏迷2h余, 于2012年7月20日急诊平车入院。头颅CT示: (1) 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大脑镰下疝; (2) 双侧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3) 幕上梗阻性脑积水。体温36.8℃, 脉搏8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76/106mm Hg (1mm Hg=0.133k Pa) , 昏迷状态, 呼之不应, 刺激无睁眼, 刺激肢体屈曲, 格拉斯哥评分5分 (E1V1M3) 。患者曾于2011年1月份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以: (1) 脑出血; (2) 高血压病收入住院治疗, 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入院后急诊予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复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仍见大片不规则高密度影, 中线结构明显右偏;于2012年7月21日再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术, 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营养神经、抑酸、清除氧自由基等对症治疗。患者此次术后2次出现双上肢伸直, 牙关紧闭, 紧咬舌体, 持续时间为2min, 经抢救后症状缓解, 处于浅昏迷状态,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2.5mm, 对光反射灵敏, 刺激睁眼;双下肢及左侧上肢存在无意识活动, 但无遵嘱动作;右侧上肢刺痛屈曲反应;留置气管套管, 套管固定通畅, 病情稳定, 于8月12日应家属要求转外院行高压氧舱治疗。

2护理

2.1病情观察

脑出血早期癫痫一般指脑出血2周内的癫痫发作, 迟发性癫痫一般为脑出血2周后的癫痫发作。病情观察内容: (1) 患者发作有无规律性, 如夜间多发还是晨起多发等; (2) 发作的情况:发作持续时间, 发作前有无先兆, 发作开始时抽搐的部位, 头、眼有无向一侧偏斜, 小便失禁、摔倒等情况; (3) 发作后患者昏睡时间, 有无头痛等。

2.2急救措施

患者癫痫发作时出现双上肢伸直, 牙关紧闭, 紧咬舌头。护士迅速安置患者平卧, 松开衣领, 将患者头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 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遵医嘱予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 0.9%生理盐水2ml+苯巴比妥0.1g肌内注射, 刺激下关穴并于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置开口器及压舌板撬开患者口腔, 用舌钳把舌头放回口腔, 用纱布卷成卷, 垫在患者的上下齿之间。癫痫发作停止后, 医师对舌伤口处行清创缝合。

2.3气管切开的护理

病室内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新鲜, 室温20~22℃, 湿度60%~70%并定时通风;维持气管湿润, 用双层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遮盖气管套管外口, 保持纱布湿润, 纱布更换每天2~4次;保持气道湿化, 遵医嘱行药物雾化吸入;维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动作轻、稳、准、快, 选择合适吸痰管, 吸引压力不超过80~120mm Hg。

2.4基础护理

2.4.1口腔护理:操作前应先检查气囊充气是否足够, 以保证气囊与气管壁的密封[4]。患者取头偏一侧体位, 由1名护士固定患者头部, 开口器及气管插管。用吸引器吸净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操作时先借助压舌板, 手电筒照射, 观察口腔黏膜、舌面有无出血、肿胀、溃疡、霉菌感染, 以及分泌物的性质。采用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溶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口唇, 后用1%~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擦洗一侧牙齿外面, 接着用生理盐水擦洗, 以同法清洁对侧。然后用弯血管钳夹紧1%~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依次擦洗一侧牙齿上内侧面、下内侧面、颊部, 同法清洁对侧。最后清洁舌面及硬腭部。因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口腔血渍、痰液分泌物时会放出新生氧, 产生泡沫, 要适时地用干棉球除去泡沫, 再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操作过程行口腔擦洗时应用弯血管钳夹紧棉球, 每次1个, 棉球蘸漱口溶液时不可过湿[2];操作时细心、轻柔、迅速、不刺激悬雍垂部位;及时清除口腔内泡沫, 必要时可行吸痰, 以预防患者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

2.4.2饮食护理: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 以支持机体消耗和康复的需要。予鼻饲流质饮食;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每次间隔不少于2h。

2.4.3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 每2小时1次。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如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及塑料床单上,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被褥应及时更换;使用的便盆不可脱瓷, 盆边要垫上布垫。已有褥疮可用0.5%氯己定擦拭, 保持疮面干燥, 可局部照射紫外线等[3]。

2.4.4泌尿系护理:留置导尿管应予定期开放和更换, 每次清理患者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帮助患者翻身时, 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患者卧位水平, 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清醒后及时拔除导尿管, 鼓励患者自主排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防止尿路感染。

2.4.5大便护理:昏迷患者有排便意向时往往有不安的表情和姿势, 可试用大便器;3d以上未解大便的患者应及时处理, 以防因用力排便, 引起颅内压增高;大便失禁, 应注意肛门及会阴部卫生, 可涂保护性润滑油。

2.5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诊断、病因、临床症状、影响病情因素、治疗方法和目的及用药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较全面的了解, 以正确看待疾病并做好配合工作。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 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病情平稳后即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思维及肢体功能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 要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各功能锻炼, 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总之, 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舌咬伤的急救及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丰富的临床知识, 高度的责任心, 能给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林瑞声, 徐昌明, 张顺开.脑出血继发癫痫发作[J].海南医学, 2001, 29 (4) :29-30.

[2] 李淑华.双氧水用于口腔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 2004, 31 (34) :54.

[3]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4.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4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抽吸;术后;护理

国内外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呈上升趋势。颅脑微创引流抽吸术具有创伤小、病程短、安全性高等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1]。而正确、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明显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89例治愈,6例好转,3例自动离院,2例死亡。

1.2治疗方法 颅骨转孔置入YL—1型穿刺针进行血肿抽吸,必要时给以尿激酶1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引流,术后给以脱水、降颅压、止血、降血压等药物治疗。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术后患者一般安置于监护病室,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并且谢绝探视。

2.1.2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情况,如意识突然加深、瞳孔大小不等大、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有再出血及脑疝形成的可能,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快速滴注脱水药物,抬高患者头部15—30°,以降低颅内压。如麻醉期已过,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或清醒后又出现头痛加重、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复查CT,尽早实施再次手术,以清除血肿。

2.1.3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持续吸入,保证脑细胞的氧气供应,防止脑细胞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1.4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微创引流抽吸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袋,引流管不可抬高或平头,以防止引流液逆流入颅内。穿刺部位应保持敷料清洁、固定完好,每日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准确记录。躁动患者应给予约束,更换体位时应专人固定引流管,以防扭曲或移位。拔管时间根据患者的意识、瞳孔、血肿清除情况而定,拔管前给予试行夹管24小时,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CT显示血肿基本清除,则可以予以拔出。

2.1.5胃管的护理由于患者吞咽反射减弱,不能经口进食,机体又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胃肠外营养不能满足其需要,则需要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每次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呈45°,并检查胃内残留量,若大于100ml以上应暂停进食。鼻饲前、后应注入温水,以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或胃管内食物发酵、变质引起腹泻[2]。

2.1.6皮肤护理由于颅内血肿压迫中枢神经,易引起高热,应给以冰帽、冰袋、冰毯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以减轻高热给患者机体造成的消耗[3],降低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给予定时翻身、按摩、擦洗,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天早晚用温水擦洗全身,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并应用气垫床可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

2.1.7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为:情绪抑郁、烦躁不安、恐惧、失望、甚至自杀倾向等。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原因,有的放矢的给予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并列举成功病例,使其放下心理包袱,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1.8瘫痪肢体的护理早期给予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的屈、伸、抬,以及翻身、移动等主动活动,可有效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2.1.9语言障碍的护理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针对两种不同的失语表现,我们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肌群运动锻炼、发音训练、命名训练、刺激法训练等。训练过程中,应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的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忌复杂化、多样化,避免产生疲劳感或失望情绪,使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坚持训练。

2.2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2.1坠积性肺炎脑出血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居首位,采用翻身、叩背、吸痰等方法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2.2.2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后易引起丘脑下部受损,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系统兴奋,皮质醇分泌增加,导致胃酸和胃泌素分泌亢进,进而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甚至胃出血。若于胃管内观察到咖啡样胃内容物,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止血药物等。

2.2.3静脉血栓每4小时活动一次肢体,如患者能自行活动,应鼓励其做肢体屈伸动作,若是昏迷患者应帮助其活动肢体,双手给予按摩四肢或用气压泵进行肢体按摩,同时给予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颅脑血肿微创引流抽吸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止血及清除血肿效果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行微创引流抽吸术的患者,脑组织受压时间短,其意识多在术后2周逐渐恢复。治疗方法简单,但术后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则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正确、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从而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鸿.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11(23),1756—1758.

[2]梁玉玲,苏爱武.微创治疗脑出血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54.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529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所有患者均符合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14例,女1例;患者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2.3±2.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1.3±2.1)岁;5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中19例属于局限运动发作,15例属于精神运动发作,12例属于癫痫持续状态,4例属于大发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研究意义。

1.2 方法

①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具有强化护理(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的基础上,密切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癫痫病发的先兆症状,同时对患者抽搐现象进行控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癫痫发作时要为其采取平卧体位,并将头偏向一侧,同时用压舌板缠上纱布置于患者口中,并迅速将患者的衣领、腰带解开。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并采取低温保护患者脑组织)[3]。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病情得到控制总人数评价总体效果);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共死亡2例;其中因脑疝死亡1例,因再次脑出血死亡1例;其余23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总体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中共死亡5例;其中因脑疝死亡2例,因再次脑出血死亡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其余2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总体有效率为80.0%,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0,P<0.05)。

3 讨论

患有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并发癫痫症的危险。且其并发的癫痫症一般具有许多不同的发作类型。对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初期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的癫痫症状随着原发病症的好转而逐渐痊愈[4]。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因为患者头部血液直接刺激患者的脑皮质,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的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症状,从而并发癫痫。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脑卒中并发癫痫的形式虽多,但是在临床上主要是呈现为单纯部分性的运动发作类型(该类型也可能转化为全身强直性阵发痉挛)。但是突然直接发作全身强直性阵发痉挛或者是混合性痉挛的可能性较小。另外从本次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出,出血性脑卒中合并癫痫的发病时期多于患者脑卒中发病的急性期,笔者推断其原因可能与病灶周围水肿影响到大脑皮层运动区有较大关系。其次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化护理,从研究结果上来看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以及以及生活质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笔者认为并发癫痫症会随着精心护理以及治疗而逐渐改善,因此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一定的具有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李文静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患有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强化护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香莉.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病的护理以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15-316.

[2]岳美姣.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痈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1(15):177.

[3]李秀芹,马桂芬,刘书琴.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痈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2012,49(1):130-132.

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8例, 男49例, 女39例, 年龄37岁~72岁, 平均年龄55岁。入院时血压180~240/110~150 m m H g (1 m m H g=0.133 kPa) , 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评分[1], ≥8分者71例, ≤8分者17例。经头颅CT检查, 基底节外侧型出血69例, 丘脑出血6例, 脑叶出血13例;出血量超过40 m L者57例, 出血量少于40 m L者31例, 出血量均超过30 m L, 实施Y 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粉碎清除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实施微创清除术前, 病房环境严格消毒, 预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有无颅内压增高现象, 如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告知微创清除术的方法、疗效、必要性及安全性, 从而消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 g, 防止术中呕吐。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 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 特别是微创清除术后及时准确地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 对控制病情尤为重要。微创清除术后患者意识状态会逐渐好转, 病变侧的瞳孔也应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瞳孔再次出现散大、意识障碍加深, 说明颅内有再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积极进行抢救。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根据医嘱给予降压药物, 将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 m m H g之间。脑出血患者呼吸深而慢, 频率无明显规律, 当出现中枢性高热时呼吸频率增快, 处于30~40次/m in;颅内压增高, 脑水肿形成, 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 一般采用物理降温, 可头部放置冰袋或冰帽, 降低脑细胞代谢,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昏迷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鼻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积聚在咽喉部而发生上呼吸道堵塞。应将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分泌物排出。抽吸时动作要轻柔, 从深部向上提拉, 左右旋转, 吸净痰液, 一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 s.注意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 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黏稠度[2], 如痰中带血丝, 提示有呼吸道黏膜损伤, 应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痰液稠厚不易吸出时, 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发现患者呼吸道有痰鸣音或排痰困难, 随时抽吸。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应及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功能训练, 以防误吸或食物堵塞上呼吸道。 (2) 气管切开的护理:a) 气管切开后每日更换切口及导管口敷料2次, 严格无菌操作, 仔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感染及皮下气肿、气管食管瘘的发生。吸痰时发现有血性痰, 应寻找原因, 如果是肉芽引起应及时处理。b) 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每8 h更换内套管1次, 取出清洁内套管, 检查有无痰痂堵塞管腔, 再行消毒灭菌。内套管取出每次不超过30 m in, 以免痰痂将外套管堵塞。c) 气道湿化。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加湿作用, 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后, 咳嗽能力丧失, 呼吸道失水增加, 采用生理盐水500 m L+α糜蛋白酶8 000 U+地塞米松5 m g以每6~8滴/m in速度向内套管内持续滴注湿化, 每日雾化2次。d) 拔管。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气管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消除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 先用医用胶布封住内套管口1/2处, 使患者逐渐适应, 直至完全封管, 3 d~5 d无呼吸困难时将套管拔除。

2.2.3 尿管的护理

尿管要注意引流通畅, 防止受压、扭曲, 避免牵拉、损伤尿道, 尿袋不可高于膀胱的位置, 以防尿液逆流造成感染。要保持外阴部的清洁, 男性患者每日用0.05%络合碘消毒尿道口2次, 女性患者每日进行会阴部冲洗2次, 尿袋每日更换1次。观察尿液有无结晶、浑浊, 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每日生理盐水250 m L+庆大霉素针剂12万U膀胱冲洗2次, 为了保持膀胱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定期夹管定时排尿, 锻炼膀胱功能。一般夹管时间约为2 h~3 h, 酌情应用利尿剂、脱水剂等。

2.2.4 脑部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袋悬挂在床头, 引流袋的入口高于脑部引流口8 cm~10 cm, 使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引流管定时开放, 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血柱波动情况, 如无波动说明引流管堵塞, 及时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敷料潮湿时要及时更换, 翻身时要注意引流管不能扭曲, 防止脱出。微创术后患者头部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 以免压迫引流口及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在血肿内注入尿激酶2万U, 每6 h~8 h 1次, 促使血肿溶解引流到颅外, 直至复查CT证实血肿清除完毕。拔管前观察有无头痛, 颅内压有无增高症状, 拔管后严密包扎伤口, 观察有无渗液现象。

2.2.5 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每日口腔护理2~3次, 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牙齿有无松动, 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 特别是使用抗生素时注意黏膜上有无真菌斑点, 有溃疡者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再出血。

2.2.6 心理护理

微创术后患者因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功能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等, 常常产生恐惧、焦虑、抑郁、自卑、悲观厌世等心理, 可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疗,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特别是以抑郁症为主, 一般发生在脑出血后的中后期,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脑卒中时, 因脑血流量的变化, 额叶及边缘系统遭受损害, 引起内分泌异常, 从而诱发抑郁症; (2) 突发脑出血引起血液性反应; (3) 神经功能康复不尽如人意, 社会地位丧失; (4) 与患者个性有关, 平素性格急躁、内向; (5) 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关心而使病情加重[3]。根据患者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和心理特点, 及时进行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 遵医嘱用药, 使患者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位置, 行微创清除术穿刺并置引流管引流, 然后注入尿激酶2万U/次, 夹闭2 h后放开抽吸并引流, 直至复查脑CT证实血肿清除完毕, 拔除引流管。术后加强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引流液的观察, 并同时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结果 88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加强应用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了病死率, 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结论 加强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 可以减少急性脑积液、高颅压综合征、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提高治愈率, 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清除,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刘玉珍.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18) :82-84.

[2]蒋茨, 邓桂娇, 白亮, 等.重症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并气管切开的护理[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2009, 17 (5) :96-97.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江苏省淮安市82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全部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其中男性50例, 女性36例, 年龄41~82岁, 平均 (63.2±4.1) 岁。发病时间<72 h。脑实质出血7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患者清醒后经住院治疗后肢体活动、语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存在有意识障碍, 表现为思维、记忆力受到影响。将该组患者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微创手术治疗

该组患者手术方法为采用小骨窗微创开颅术, 最靠近血肿处小弧形切口切开头皮约3~4 cm, 直达骨膜, 颅骨钻孔切开头皮, 沿穿刺通道方向以吸引器轻柔吸出血肿。术后根据情况选择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等[2], 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并给与营养支持治疗, 保护脑细胞, 改善脑功能, 预防血管痉挛的治疗。

1.2.2 对照组

对合并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进行一般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和康复治疗。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水电解质紊乱以及癫痫发作等各种并发症, 做好病情的监测, 发现并发症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 ①肢体功能训练:进行体位变换、床上训练, 正确摆放肢体位置, 保持患肢功能位, 训练时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 原则上从近端到远端,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之后进行卧位平衡训练、口面部训练。根据患者情况, 协助及指导患者进行坐姿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2]。康复治疗每周5 d, 45~90 min/d, 以第2天不感到疲劳为度。②要求患者主动尽力完成梳洗、进食、穿衣等活动, 指导患者利用各种技巧性动作和转移动作等。

1.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治疗, 静脉滴注河北省张家口市长城制药厂生产的醒脑注射液20~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 1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 (Glasgow coma scale, GCS) 评分以及血浆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 (ET) 的变化, 其中NIHS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评定, GCS采用GCS指数评定。ET检测: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肘静脉血3 ml, 分离血清,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试剂盒购自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 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用 (x¯±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脑出血是是指原发于脑实质的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 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3]。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能够获得与开颅手术相同的减压效果, 但其对患者的损伤减小, 能保留血肿部位残存的神经组织, 患者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为了提高脑出血微创术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 确保微创手术的疗效。本院对43例微创术后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治疗。醒脑注射液液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冰片、郁金和栀子等。醒脑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能有效地抑制损伤区脑细胞内钠、钙及含水量的增高。现代药理学证实醒脑注射药的有效成分能够对神经系统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可清除氧自由基, 抗氧化, 影响神经细胞的凋亡, 降低ET水平。从而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保护脑组织超微结构, 从而保护脑功能。醒脑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疗效, 对于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患者的效果更佳[4]。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GCS改善以及血浆内皮功能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醒脑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意识障碍, 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关。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醒脑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意识障碍, 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关。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术后,醒脑注射液,治疗,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吕光华, 邵书梅.脑出血微创术后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体会.医学信息, 2012, 25 (2) :581-582.

[2]陈卫华, 杨永华.高龄患者术后意识障碍36例治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8) :1992-1993.

[3]李向波.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11) :66-67.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均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男70例,女44例;年龄39~75岁,平均(59.83±9.1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61例,脑叶出血41例,丘脑出血12例;出血量30~50ml者56例,50~80 ml者49例,>80 ml者1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和关节强直(2~3次/d,20~30 min/次)。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鼓励患者日常生活尽量能够做到自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学习、娱乐等活动,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护理人员耐心指导和支持患者,为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订回归家庭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嘱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天气变化,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 心理护理组:

患者刚入院或意识障碍患者神志转清时,护理人员应通过每天亲切的问候,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有针对性地制订全面、系统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情和理解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了解患者的顾虑和生活上的各项需求,谅解患者的言行,耐心细致地劝慰;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间接地促进了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对其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行走、轮椅操作及上下楼梯11项内容,每个活动的评级可分5级,不同级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级数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强。

1.3.2 心理状态比较:

患者入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评分>50分为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状态,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

1.3.3 临床效果比较: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上、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到5级,恢复病前工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不需其他人帮助,但动作缓慢,有部分患者存在功能障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但日常工作需其他人帮助才可完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需全职人员护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3%,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4]。而心理护理是护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由于脑出血起病突然,并且经积极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后恢复缓慢,部分患者不能言语或者言语不清,肢体出现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情绪低落,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5]。因此,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全面康复有重要作用。

脑出血发病后的1~12个月为偏瘫的最佳康复期,这一时期患者偏瘫好转的可逆性较大,若治疗、护理妥当,则在这一阶段可恢复到较高水平。其原因为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在损伤中心区的周围神经细胞并未死亡或者程序凋亡,仅出现传导衰竭,形成半暗区,早期对其进行运动治疗有利于康复,可使这部分细胞复活。因此,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中,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偏瘫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可使患者树立对康复的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加快康复[5]。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心理护理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其总有效率略优于对照组(78.95%VS71.93%)。因此,心理护理在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肢体偏瘫,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靳峰,刘春华,郭守刚,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21-723.

[2]袁宝珠.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6):147-148.

[3]黄晓玲,赖小鸿.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致肢体偏瘫的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703-704.

[4]肖万英,杨建华,张平利.心理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1):2700-2701.

[5]朱章丽.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8):1677- 1678.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9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治疗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出血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时间。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肢体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82-02

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凶险、起病急聚、死亡率高等特点[1-2]。因此,本院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脑出血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脑出血患者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4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40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2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60.32±0.10)岁。

对照组;21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1~70岁之间,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61.35±0.13)岁。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脑出血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为术后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脑出血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后,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应尽量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从而防止患者关节变形和肌肉挛缩,术后72小时内,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进行短时间肢体关节运动,每日一次。

(2)早期运动护理:术后3天至10天,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患者上肢抬起,向左右依次转动,下肢外展,每日重复五次,每次运动时间为5分钟,脑出血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时间。

1.3.2判定标准

采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判定,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四个领域,评分总分为0至100分,每个领域得分越高代表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采用t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和对照组患者无任何差别(p>0.05),经过护理后,据表1所示;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在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P<0.05),如表1所示。

2.2对比肢体功能恢复时间

经过护理后,据表2所示,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脑出血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脑出血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从而给患者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采用可靠、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3-4]。

通过康复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大脑功能恢复,通过给予脑出血患者早期运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进行运动训练,使患者大脑皮质活动能力恢复,有利于脑出血患者运动程序和神经回路重建,从而减少患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综合征发生[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在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群,何秀云,傅武平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84-585.

[2]柏慧华,姚秋近,祝晓娟等.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299-301.

[3]丘宇嫦.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314-315.

[4]王翠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51-153.

[5]王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92-193.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 篇10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高压,循证治疗

脑水肿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颅脑疾病患者的预后效果, 主要是由于患者颅内高压的存在会导致其脑内结构出现移位或者减少血流的现象, 从而使得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受压和缺血的状况, 甚至可能导致患者脑疝的发生危及其生命安全[1]。因此, 对于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来说, 合理的降压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状况, 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但临床上缺乏对降压措施治疗有效性的证据, 对于一些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2]。鉴于此, 该文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5例。治疗组患者随机使用高渗盐水或甘露醇降颅压, 对照组患者单用甘露醇降颅压, 分析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最佳治疗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5例。治疗组患者男20例, 女15例;年龄46~78岁, 平均年龄 (53.84±11.22) 岁;治疗组患者男22例, 女13例;年龄47~81岁, 平均年龄 (61.20±10.23) 岁。患者在入院时, 体温为37.5℃左右, 心率为85~90次/min, 血压为124/68 mm Hg左右, 患者呈现昏迷状况, 且双侧瞳孔呈现等大等圆的状况, 直径在2.5~3.3 mm之间;入院出现意识障碍。

所有患者均出现神志不清, 并且在临床上出现剧烈呕吐、左侧瞳孔散等症状, 采用头颅CT对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患者的左侧出现巨大硬膜下血肿症状, 因此对患者采取紧急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患者在术后仍然呈现昏迷状态, 1 d前患者经MRI显示其左侧出现颅内血肿状况, 且出现明显的脑水肿。除此之外, 患者对光反射较为灵敏, 四肢肌力为0~1级, 患者的深反射未引出, 病理征为 (+) 。患者在入院后, 采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的左顶深部出现血肿, 大概为38-45 m L, 且周围水肿状况和中线结构移位状况较为明显。双侧瞳孔呈现等大等圆的状况, 直径在3 mm左右, 并且对光反射较为灵敏, 准备对所有患者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来自于门诊, 且确诊为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晓同意书;③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临床治疗方法及问题

对于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 临床上长期以来降低颅内高压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3]。药物治疗包括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甘露醇以及戊巴比妥类等药物, 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治疗性低温、手术治疗以及过度通气等治疗方法[4]。临床治疗问题包括:这些临床治疗方式是否具有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证据的可靠性等。

1.3 方法

治疗组患者随机使用高渗盐水或甘露醇降颅压, 对照组患者单用甘露醇降颅压。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向患者家属详细地讲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式的可靠性, 在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后实施浓度为7.5%的高渗盐水2 m L/kg, 甘露醇5 m L/kg进行治疗。然后立即为患者给予剂量为1 000 m L的生理盐水, 主要目的在于补充患者的丢失量。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及时地为患者排除呼吸道梗阻对其颅内压值造成的干扰, 且高渗盐水和甘露醇必须在15~25 min之内滴完, 其他的补液均在24 h内均匀地输入。两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均在其硬膜下置入颅内压监护仪, 术后对所有患者的颅内压进行监测。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组患者降压效果

治疗组患者中采用高渗盐水和甘露醇的最大降压值和降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采用高渗盐水患者的降压时间及降压持续时间明显低于采用甘露醇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

治疗组患者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对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甘露醇和高渗盐水, 大剂量甘露醇能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中采用高渗盐水和甘露醇的最大降压值和降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采用高渗盐水患者的降压时间及降压持续时间明显低于采用甘露醇患者;且治疗组患者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甘露醇与高渗盐水联合使用能更好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临床上对于非药物治疗的论证较少, 且无法支持常规治疗手段[5]。

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采用的各种脱水剂包括高渗盐水、甘露醇以及甘油果糖等[6]。该次检索中我们发现, 浓度为20%的常规量甘露醇高渗盐水药物相比, 能更好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但具有较高的病死率[7]。该研究中, 采用高渗盐水患者的降压时间为 (34.72±7.49) h及降压持续时间为 (251.89±69.01) h明显低于采用甘露醇患者的 (43.80±8.09) h、 (192.03±40.97) h;且治疗组患者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采用高渗盐水在临床应用中能缩短患者降压时间及降压持续时间, 提高患者的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 与高渗盐水相比, 常规量20%甘露醇能更有效的降低颅内压, 但病死率较高[OR1.25;95%CI (0.47, 3.33) ];与戊巴比妥相比,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和病死率更为有效[OR0.85;95%CI (0.52, 1.38) ];在使用甘露醇的剂量上, 大剂量较常规剂量更能降低病死率[OR0.56;95%CI (0.39, 0.79) ]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OR0.58;95%CI (0.47, 0.72) ;在甘露醇的使用能降低病死率[OR0.83;95%CI (0.47, 1.46) ][8]。而巴比妥类药物在临床上不仅不能有效的改善预后, 并且会降低患者的血压。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 高渗盐水在临床应用中能缩短患者降压时间及降压持续时间, 提高患者的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除此之外, 在临床治疗上还包括治疗性低温疗法, 但根据临床资料表明, 此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但不能减少死亡, 并且也有可能使患者出现低温相关肺炎,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能显示治疗性低温疗法的好处。尽管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5℃左右, 且持续24 h后复温, 可以有效地避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低温持续的时间等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预后效果, 因此, 此种治疗方法目前不支持临床使用。

综上所述, 根据目前研究资料显示, 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甘露醇和高渗盐水为主,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非药物治疗论证, 因此尚不能否定非药物治疗的价值,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同时, 临床上应该可以考虑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进行联合使用, 验证能否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 这些还需要临床工作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

参考文献

[1]吕加希.茚甲新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1) :104-106, 111.

[2]李昌媛.78例颅内高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报告[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 9 (1) :115-116.

[3]李夏良, 龙连圣, 王伟明, 等.颅内压监测下5%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恶性颅内高压[J].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7 (2) :253-254.

[4]符跃强, 许峰.儿童创伤性颅内高压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 (24) :1912-1914.

[5]颜玉峰, 姚慧斌, 沈晓, 等.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 2013, 15 (4) :296-300.

[6]刘小年, 黄家福.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24) :68.

[7]孙诚, 曾文新, 陈纯波, 等.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颅内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 2012, 33 (2) :212-214.

上一篇:高校档案目录管理下一篇:养老地产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