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2024-07-13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共10篇)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1

继发性高血压 (secondary hypertension, SH) 往往由于其他致病因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1]。当控制或治愈其病因后, 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往往不经治疗便可治愈或明显缓解, 而SH在高血压中占总人数的10%左右, 有继发性高血压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尤其心脑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的为脑出血, 严重危害患者生命。而在临床治疗中, 单一的脑出血早期可进行手术治疗, 可有效止血和清除血肿, 且治愈效果较好, 明显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而SH引发的脑出血由于患者自身颅内压较高, 多进行保守治疗,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疾病恢复尤其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在该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40例, 年龄30~61岁, 平均 (51.1±2.9) 岁, 其中男21例, 女19例, 均为出现恶心呕吐、突然晕倒等脑出血症状收治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经临床检查4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以及神经系统受损体征。基础疾病:多囊肾13例, 慢性肾炎20例, 嗜铬细胞瘤3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 女9例, 年龄30~61岁, 平均 (49.7±3.4) 岁。干预组男10例, 女10例, 年龄30~61岁, 平均 (52.1±1.8)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治疗脑出血, 发病初期不可使用降压药物, 以免加重脑水肿, 可在脑出血后3 h内给予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乙酸进行止血, 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缓解脑水肿现象。保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尼莫地平8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 1次/d, 根据患者具体血压情况调节滴速。两周为一疗程。脑出血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后, 根据患者具体的基础疾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1.3 护理

1.3.1 对照组

进行临床常规护理, 嘱患者完全卧床, 对昏迷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床头抬高30°, 可减轻水肿现象, 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保持病房安静, 温度适宜, 定期检测患者脑出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 以及血肿现象,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给予心电监护, 防止并发褥疮等院内感染。

1.3.2 干预组

(1) 在对照组的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 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由于脑出血为突然发病, 因此经临床抢救后患者恢复意识后得知自己病情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心理, 而由于紧张的心理情绪, 很容易导致颅内压升高, 因此可对患者明确清晰地循序渐进的介绍病情, 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 而依然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了解主要原因, 并及时缓解。 (2)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患者具体临床情况, 每日进行对光反射测验, 以及观察患者瞳孔大小。进行测量血压, 3次/d。预防脑疝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3) 继发高血压主要基础疾病均由于肾功能的异常, 尤其在给予利尿剂等药物后, 应观察患者每小时尿量以及尿的颜色, 如尿色有淡黄变为深黄, 尿量每小时<30 ml, 应适当加快静脉滴注速度。如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明显升高, 应怀疑肾衰竭的可能, 应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有效处理。 (4) 同时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 超重的患者要帮助其减轻体重, 控制饮食, 禁烟酒。在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当将其重要性告知患者以及家属, 可将饮食单发放给患者, 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合理搭配饮食, 并教会患者计算食物的热量, 尤其是一些较为肥胖和血压较高的患者, 嗜食肉类、油炸等食物, 护理人员应进行合理的劝导以及帮助其制定饮食计划[2]。进行合理分配饮食的总量, 做到低脂低盐低糖, 同时充分补充蛋白质, 做到少食多餐, 既可以避免饮食过量造成血压和供血负担。同时还应该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铁和钙的摄入量。此外餐后1 h后可进行轻中度运动。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和影像学检查, 经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醒, 脑水肿基本消退, 血肿量明显减少, 血压基本稳定, 基础疾病基本消除;有效:患者意识和精神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 脑水肿和血肿现象有所缓解, 血压略高, 但低于入院时水平。基础疾病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与之前临床评定情况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0.0%, 优于对照组的7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本病多由于继发性高血压而引发, 由于血压较高, 又因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等诱因从而引发脑出血。该病起病迅速, 短时间可严重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 从而导致死亡。在临床其如要方法为降低颅内压、止血、减少脑水肿、控制血压, 促神经恢复, 尽量防止并发症发生。而在保守治疗的护理工作中, 由于该病为脑组织的病变, 又可以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中应严格检测生命体征, 有效控制血压,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配合医生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及观察患者临床效果[3]。

经临床结果可见, 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其干预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干预组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 在临床效果中效果显著。同时由于患者病情较长, 因此在出院后应嘱患者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等训练, 并进行定期复查, 如出现头痛、呕吐、呛咳等情况, 应及时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简银菊, 高练.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3 (3) :703.

[2]杨留庚.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5 (5) :90.

[3]姜启周, 方蓉, 徐海松.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诊治[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 3 (6) :152-153.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2

关键词: 原发性脑出血;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30-01

原发性脑出血(PICH)是指由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可分为幕上出血、幕下出血。幕上者常见于壳核、丘脑、脑叶,幕下者则常为脑桥和小脑出血。目前,脑出血的病死率几乎均在50%以上。选取临床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40例临床内科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0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3岁,平均62岁。28例起病初10~30min进行性加重,12例起病时即达高峰。

1.2 方法

1.2.1 急诊处理:应在接诊即刻得到体现。在对患者进行初步病史采集及简要体检的同时,对生命体征进行初步评价,保持气道通畅并及时给氧,包括采取适当的头位、及时吸去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气管插管应以急迫呼吸为主要指征,而GCS评分等入为标准可作为辅助判定依据[1]。前者除呼吸频率与深度外,PO2<8.0kPa(60mmHg)或PCO2>6.7kPa(50mmHg)为主要指标,为避免插管引起反射性心律失常,可先予以小剂量阿托品。插管者应予置鼻胃管,以免误吸。软质气管插管可保留2周以内。患者若有持续昏迷或有肺部并发症时,可选择性地行气管切开术。在完成上述处理的同时,应确立PICH的诊断,并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

1.2.2 血压控制:血压过高可使血肿扩大,而不适当的降压则可能使脑灌注压降低,加重PHT损害,两者均应避免。血压的最佳水平应视PICH患者的既往血压水平、颅内压、年龄、出血原因及病后时间而定,总体上,对血压的控制要较脑梗死患者更积极。在病后超早期(<24h),血压的控制可参考以下标准(若能测定颅内压,则应维持脑灌注压>9.3kPa(70mmHg)):间隔5min以上再次测压,如收缩压(SBP)均>30.6kPa(230mmHg).舒张压(DBP)均>18.6kPa(140mmHg),可考虑使用硝普钠(0.5~1.0μg/kg·min);间隔20min测压,SBP 23.9~30.6kPa(180~230mmHg)或DBP 14.0~18.6kPa(105~14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17.3kPa(130mmHg),可静脉给予拉贝洛尔、艾司洛尔、依那普利或其他易于调整用量的药物;(3)SBP<23.9kPa(180mmHg)与DBP<14.0kPa(105mmHg),暂不给予降压药物[2]。在SBP<23.9kPa(180mmHg)。DBP<14.0kPa(105mmHg)的患者,如何开始降压,以及何时降至正常水平尚无一致意见。在无颅内压监测时,应于2周后,脑水肿形成的高峰期过后开始,根据脑水肿消退情况,在1~2个月后降至正常,当有颅压监护条件时,可在颅内压稳定下降后给予降压药物,并注意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在病后1~2个月降至正常并予以维持治疗。

1.2.3 降低颅内压:病后2d内,控制颅内压最好的办法是清除血肿,减少血肿的占位效应,发病2d之后,颅内压升高的最重要原因是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使用渗透性药物如甘露醇是治疗由水肿引起的高颅压的最重要药物之一。但甘露醇不利于出血部位止血,因而不宜用于活动性出血者[3]。另外,由于甘露醇分子量较小,很易透过受损BBB进入水肿区,因而反复使用可在局部蓄积,反而加重局部水肿。同时,现已证明小剂量甘露醇的效果并不比大剂量差,且有更少的副作用,因而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病初24h不预防性使用,除非针对脑疝及脑疝危险者;剂量0.25~0.5g/kg,每4~6h 1次;可同时使用速尿(10mg/次)以协同维持渗透梯度;治疗过程中,血渗透压不应高于310mOsm/L;总使用时间不应超过5d,以减少副作用。白蛋白可提高胶体渗透压,从而有效降低脑水肿及颅内压。白蛋白对抗渗透性水肿效果较好。因其分子量较大,故具较少的反跳作用。推荐剂量为100ml/d,使用3~5d。根据脑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激肽释放酶活性升高在脑水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对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激肽释放酶抑制剂抑肽酶,每天50~100万U,取得了减轻水肿、改善症状的效果。

低碳酸血症可引起血管收缩,脑血流量下降,从而降低颅内压。理论上,过度通气时,随着CSF与血液pH达到稳态,其降颅压作用即告终止。但实际上,这一过程持续时间可能较久。调整潮气量,使PCO2下降至4.7~4.0kPa(35~30mmHg),可降低颅压25%~30%。停止过度通气治疗也可产生反跳作用,因而需缓慢停用,使PCO2在24~48h后恢复正常。

1.2.4 改善组织缺血:血肿周围组织缺血是诱导组织水肿、加重神经损害、引起症状恶化的重要原因。因而,改善缺血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应引起重视。由于起病48h内存在血肿扩大可能,因而在48h后谨慎使用抗缺血药物较为安全。可选择尼莫地平,2~5mg/d,静脉缓慢滴注,使用中应及时调整滴速,严密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度下降。药物使用控制在3~5d为宜,之后改口服制剂。

1.2.5 止血药物:当有明确的凝血障碍、肝功异常、存在长期饮酒或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应积极使用止血药物,以有利止血,使用以不超过1周为宜。1周以后是否使用,应对凝血功能仔细评价后再决定。

1.2.6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急性期每日测定血K+、Na+、Ca2+、Mg2+、尿量、血渗透压、血气、进食量等以决定补给量。液体补给总量为最近1天尿量+500ml非显性失水。若有发热,应按每上升1℃增加300ml计算;存在电解质异常、酸中毒或碱中毒时应及时纠正。

1.2.7 體温增高者应予以药物或物理降温。若疑有感染,应及时行微生物培养与涂片(如气管分泌物、血液、尿液);有脑室引流者,应定期分析CSF,必要时使用抗感染药物。病程早期的精神障碍与后期的心理问题均应积极处理,以加快恢复。康复治疗应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始。

2 结果

4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3~4周,其中33例痊愈出院疗效满意,7例脑室出血病情进行性加重。

3 讨论

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经功能损害较轻经合理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的残废程度。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 神经病学 [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153.

[2] 孙贻飞. 原发性脑室出血20例误诊分析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3):99.

[3] 王新德. 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1-67.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突发头痛以及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42~81岁, 平均 (51.8±6.2) 岁;观察组中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43~82岁, 平均 (52.4±5.9) 岁。两组样本临床资料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①输液护理:对患者的输液护理采取静脉留置针办法, 在输液时要时刻观察输液管是否通畅, 防止堵塞引发事故, 输液药液主要采用的是甘露醇, 输液护理时需熟练掌握准确快速的静脉注入手法以保障有效达到降压目的, 同时, 为避免诱发脑水肿症状, 应备置足量的药液并严格控制药液流速。②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病区进行清扫消毒、开窗通气, 将病区湿度和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 控制患者亲朋好友的探视时间, 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及时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采取护理措施始终控制患者体温在38.5℃以下, 使用甘露醇时尤其监测每小时尿量, 当出入尿量异常时, 及时上报并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避免引发脱水情况。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病情影响, 临床上通常会发生头痛、恶心等症状, 并且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随着病情加重而丧失, 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从而诱发患者恐惧、紧张、焦躁、悲观、孤独等一系列消极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前, 首先要充分意识到随着病情发展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 然后切身处地的从患者角度出发, 在照顾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 尤其重视其心理疏导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其病理、病情程度和相关护理措施, 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 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尽一切可能缓解患者精神压力, 鼓励患者保持平稳情绪和积极的治疗信心, 护理人员以平等、体贴、关心的态度和患者建立起互信的情感, 争取获得患者配合, 积极开展护理工作。②并发症预防护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多喝温水, 注意保持尿路的清洁功效, 以此有效降低会阴部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油腻、多食新鲜蔬果及高蛋白食物, 尤其对于瘫痪患者, 通过合理饮食降低便秘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如果发生便秘也应根据便秘程度采取低压灌肠或者使用开塞露;鼓励患者增加吸氧量, 护士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 如果气管受阻严重威胁生命, 应立即切开气管辅助呼吸, 防止肺炎并发症状;增强病房环境及患者个人卫生的清洁工作,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规范的开展翻身和按摩护理, 疏通患者血液循环功能, 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症状。

1.3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开展具体分析处理, 计数以χ2为检验标准, 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改善率为97.0%, 并发症发生率为3.3%, 护理满意度为100.0%, 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该病患者通常会伴随较多的慢性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3]。临床开展保守治疗具有比较明确的临床效果, 但治疗后也会引发较多并发症[4]。在治疗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对患有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疾病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发生率, 联合康复治疗有效的促进病情恢复。本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有效改善率为97.0%, 并发症发生率为3.3%, 护理满意度为100.0%, 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遵守规范的护理操作并能够体贴耐心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 保持足够从容平稳的心态和高度责任感, 及时向医师和上级护理部门汇报, 立即针对患者病情重新调整护理措施, 避免患者遭受不安全因素的威胁, 有效控制病情恶化。采取保守治疗护理需要对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血压、饮食、运动量等各项情况进行更为精密的监测和分析, 同时, 护理人员开导并鼓励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 针对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可显著增加治疗效果, 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对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开展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综合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改善率为97.0%, 并发症发生率为3.3%, 护理满意度为100.0%, 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可显著增加治疗效果, 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保守治疗,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哈斯高娃.成人继发性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12) :1443-1445.

[2]杨留庚.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5) :90.

[3]谢彩颜, 朱玉兰, 潘艳芳, 等.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1) :207-208.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4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不同于正常妊娠的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的一种妊娠方式。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变化,女性妊娠的年龄开始提前,同时流产率也在增加。异位妊娠随着这种趋势发生的概率也在显著提高[1]。我院就对异位妊娠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有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对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行保守治疗。这50例患者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25±3.30)岁。其中未婚的有10例,已婚未育的有22例,已婚已育的有18例。她们均选择住院治疗且接受保守治疗的方案。这50例患者中没有药物过敏和禁忌的患者,没有异位妊娠破裂或者流产的患者,没有异位妊娠最大包块大于4cm的患者,没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腹腔内有出血现象的患者,没有肝、肾以及自身凝血机制出现病变的患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1.2 方法 这50例患者首先进行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案为:内服米非司酮50mg,一天两次,服用5天;中药制剂:丹参30g,赤芍12g,桃仁9g,乳香、没药、炙甘草各6g,如果在B超检查下没有发现包块的话就要补充服用三棱、莪术各9g,一天冲泡一剂,持续服用3天。另外为了避免发生感染,要静脉注射抗感染的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患者要定期检查HCG以及包块的大小改变情况。

1.3 疗效判定 在患者经过治疗后,病变的症状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并且包块消失或者停止增长就可以看做是治愈。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χ-±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出血而改成手术治疗方案,保守治疗的有效率达到88%。同时剩下的44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情况如表1所示。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异位妊娠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不熟悉,对治疗的手段也不是很了解,虽然知道是保守治疗,但具体应该如何用药,用药后的禁忌以及应对的态度等这些都很陌生,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躁的心理。尤其是年轻的患者,他们通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例如家属的不理解,对以后怀孕是否有影响的不确定,以及对治疗的恐惧和紧张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此时医护人员就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喜好、脾气以及性格。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友谊,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医护人员需要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告诉患者治疗的方案和保守治疗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一旦治疗失败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2]。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要服从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消除恐惧。医护人员也要记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的原则,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这样才能够使得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2 休息和饮食习惯的护理 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保持治疗阶段的卧床休息,不能剧烈运动,同时也不能突然改变睡觉的姿势,这样能够避免腹部受到创击。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能吃过分油腻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大便畅通,不便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轻患者腹部的压力。

3.3 观察疗效 对患者的尿HCG要定期检查,要防止出现大出血的现象。同时对于盆腔内的包块,也要在B超的检测下确定是否缩小或者消失。医护人员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这些特征指数,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采取措施。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休克时抢救不及时的后果,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做好抢救措施并且准备好足量的血。

4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不同于正常妊娠的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的一种妊娠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在患者出现危险之前就能够对异位妊娠进行确诊并且提出治疗的方案。异位妊娠在B超和一些常规化的检查下能够被及时的发现,所以可以受到良好的保守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也会发生孕囊破裂的可能,这时就需要立即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早期被发现的异位妊娠的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保守治疗中药物的使用情况一般是内服米非司酮加上中药的辅助治疗,中药基本上有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可加强对包块的吸收,从而杀死存活胚胎和存活细胞[3]。

我院就异位妊娠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这一课题展开总结分析,对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行保守治疗。同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基础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用药前后的护理、饮食和休息的注意事项以及患者需要被观察的身体指标等。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要秉持人性化的服务态度和理念,在运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该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心的治疗环境。

对患者的心理、饮食、日常习惯等进行熟悉和了解,提出改善意见,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对患者实施一整套高效、人性化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晋琴.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及护理的进展[J]. 基础医学论坛,2012,14(12):1126—1127.

[2]黄惠. 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8):107.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50例, 男102例, 女48例, 年龄33~87岁, 平均60岁, 出血量<5 m L65例, 出血量5~10 m L 43例, 出血量10~20 m L 37例, 出血量>20 m L 5例;出血部位:小脑11例, 脑干出血12例, 额叶54例, 枕叶42例, 顶叶31例。

方法:让患者安静地卧床休息, 减少亲朋好友探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昏迷患者给予吸氧, 保持患者呼吸道和大便通畅;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脑水肿, 降低患者颅内压, 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护理: (1) 卧位护理: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2~4周, 抬高床头15°~30°, 以减轻脑水肿, 谵妄、躁动患者加保护性床栏, 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发病24~48 h内避免搬动患者, 患者侧卧位, 头部稍抬高, 促进颅内静脉回流, 从而减轻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4周, 限制探视, 一切护理操作均应轻柔, 并头置冰袋, 可防止继续脑出血。 (2) 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长, 加之语言交流障碍, 容易导致不安、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注重技巧, 7%词语+38%音调+55%面部表情=最佳交流效果, 多利用肢体语言, 了解患者的基本需要, 还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疏导和安慰, 解释呕吐、头痛等相关症状的原因, 安排符合身心舒适、熟悉和充满关爱的环境, 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保持患者心情愉悦, 增强自信心,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可以更快更好地痊愈。 (3) 饮食护理:急性期禁食24 h, 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 发病第2~3天脑出血患者应遵医嘱胃管鼻饲。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恢复期的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 少食多餐, 不可食用动物内脏, 动物油类, 每天食盐量≤6 g, 多吃蔬菜、水果。对于面瘫患者, 咀嚼功能失调、舌活动不利, 应协助进食稀软饮食, 动作宜慢, 量要适当减少, 避免发生呛咳或食物阻塞呼吸道而窒息。 (4) 皮肤护理:脑出血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 再加上皮肤干燥松弛, 弹性小, 皮下组织薄, 极易发生褥疮, 针对以上情况, 对患者进行如下护理。a.增加营养:经口进食困难的予鼻饲以保证补给必需的水分和营养, 增加机体抵抗力;b.勤翻身:每2 h翻身1次, 翻身时避免强行拉扯, 臀部要离开床面,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应及时擦洗干净, 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及塑料床单上,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被褥应随湿随换。盆边要垫上布垫;c.局部受压处预防性贴减压敷料;d.提供气垫床。 (5) 排便护理:卒中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及排便方式的改变, 活动减少, 加之脱水利尿药物的应用, 以及饮食模式的改变及疾病本身的原因, 易导致便秘发生[3]。便秘导致腹胀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 还会导致脑部再次出血。病情允许时, 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天腹部按摩。方法:患者仰卧位, 双腿微曲, 护士双手重叠, 于脐右侧3横指处至脐下3横指处, 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 缓缓轻轻按摩, 使腹部下陷1~2 cm。按摩时间为每天早餐后30min左右, 持续时间5~10 min, 之后解便[4]。 (6) 用药的护理:脑出血治疗要点是控制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预防再出血, 治疗时会使用脱水剂和营养脑细胞的药物, 而这些药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 在使用这些药过程中, 要防止药液外渗, 一般选择弹性大, 粗而直利于固定的血管, 常规使用留置针, 有条件时行中心静脉置管, 每次输液前抽回血, 避免针头滑出血管, 将药液输到血管外组织, 引起组织坏死[5]。在输注过程中, 护士要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水肿, 护士本身也应加强巡视病房, 以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在输液过程中, 还要注意药液输注的顺序, 刺激性药液应隔开输注, 以减轻药液对血管的损伤。 (7) 早期康复护理:临床上一直认为脑出血患者早期活动应慎重, 以防因活动不当, 造成病情的复发及进行性加重[6]。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 早期康复活动未造成患者病情复发及进行性加重, 反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患者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干预, 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训练内容与开始时间。早期康复护理包括:a.重视患侧刺激, 引导偏瘫患者头转向患侧, 所有护理工作, 如协助其洗漱、进食、握手, 都在患侧。b.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 增加舒适感。c.床上运动训练, 教会患者Bobath握手, 桥式运动, 起坐训练。这些运动有助于缓解痉挛和改善已形成的异常运动模式。

结果

住院3周康复65例, 住院5周康复23例, 8例患者因病情过重, 分别于住院5 d~3周后自动出院。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 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颅内血管畸形引起, 对于脑出血的护理要在对疾病危险因素、诱因、症状治疗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分析, 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给予最佳的护理措施, 在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项生活能力, 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 对患者进行预见性优质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 痊愈100例, 好转42例, 未愈8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在出血量比较小的情况下, 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愈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干预,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翠云.9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0 (12) :79-80.

[2]孔庆兰.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2013, 1 (7) :179.

[3]徐巧仙.卒中并发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1) :47.

[4]姜学联.腹部按摩解除化疗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17 (10) :160-161.

[5]梁秀兰, 邓淑芬, 冼秋霞, 等.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5) :710-712.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探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的过程,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8.9岁。所有的患者均经过头部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应当立即吸氧,氧流量为中低流量,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及水电解质紊乱,使用脑细胞营养保护剂。患者入院后应当卧床静养,减少搬动的次数,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应当适量使用镇静剂进行治疗。患者发病30 min内,需要使用静脉滴注氯甲环酸0.5~1.0 g进行止血,然后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以及血脂等[2]。此外,还应当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理,清除鼻腔以及喉咙的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在进行静脉滴注时,应当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以及营养的供给,维持患者的颅内压,以20%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每8 h一次,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次滴注大约125 ml,或者250 ml配合10%的血清蛋白,1次/d,一次的计量为60 ml,持续时间为7 d。在治疗的过程中,假如发现患者的血压达到180 mm Hg/120 mm Hg时,应当使用高压氧加硫酸镁肌内注射降压,收缩应当维持在140 mm Hg,舒张压维持在90~100 mm Hg[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及t检验。

2 结果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后,基本治愈的有20例,显著改善的有15例,有改善的为10例,无变化的为5例。总体的治疗效果达到了85.6%。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近年来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长期患有高血压就可能导致脑地小动脉出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底动脉的管壁上出现玻璃样或者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以及坏死减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形成了微小的动脉瘤[4]。高血压脑出血就是在这种病理的前提下,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者过度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血压快速升高,最终导致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少量的脑出血通常会使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内科治疗主要是以吸氧、稳定和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并发症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给患者使用脑细胞营养保护剂,甘露醇是防治脑水肿的重要手段[5]。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林,陈侣林,宋俊梅,.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建立肠内营养最佳时机的临床研究.华西医学,2013,03(05):07-09.

[2]李涛,田桂杰,张蓝,等.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半量甘露醇与针刺治疗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0(11):13-15.

[3]张春华,于瑾,王炳莲,等.半常规量甘露醇和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现代临床医学,2009,01(02):03-05.

[4]阎洪法,龚惠芸,左鸿,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08(03):05-08.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患者,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例学术会议 (1995) 制定的诊断标准, 按1:1分为保守治疗组 (50例) 和开颅手术组 (50例) , 保守治疗组中, 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3~85岁, 平均 (60.5±8.7) 岁, 出血量22~55ml, 平均 (36.7±11.8) ml;开颅手术组中,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2~85岁, 平均 (61.4±7.6) 岁, 出血量20~54ml, 平均 (37.2±10.8) ml。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差异, 血肿位置相同, 均为基底核区脑出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内科治疗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进行感染防治处理, 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动态调控血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脑保护制剂, 改善微循环, 防治各种并发症, 支持及对症治疗。

1.2.2 开颅手术组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麻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两组病情稳定后, 均尽早进行规康复治疗。两组均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记录随访1年的病死人数, 计算病死率。随访期间, 评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分级进行预后评价, I级:患者完全恢复社会和日常生活能力, 能够生活自理;Ⅱ级:部分社会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生活自理;Ⅲ级:部分生活需要帮忙, 拄拐杖可行走;Ⅳ级:卧床, 但意识清楚;Ⅴ级:植物生存状态;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与预后比较

保守治疗组有效治愈率是54% (27/54) , 开颅手术组有效治愈率是84% (42/50) , 开颅手术组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保守治疗组死亡12例, 占24%, 开颅手术组死亡11例, 占22%,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比较

开颅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评分为 (5.23±1.16) 分, 保守治疗组是 (9.65±1.60) 分, 开颅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保守治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开颅手术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分级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

3 讨论

基底核区脑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病, 由于基底核区特殊的解剖特点, 多数出现较严重内囊损害体征,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正确诊断和积极而恰当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2]。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是两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两种方法共同的目的是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血流, 清除血肿以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除去引起脑水肿的原因, 减轻后遗症, 解除或防止威胁生命的脑疝出现。但是两种治疗方案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血肿大小及全身状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均提高生存率[3]。亦有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更好[4], 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致残致死率[5], 在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 应采取合理的术式, 超早期手术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6]。但王鹏程等人对外伤性基底核血肿大部分采用保守治疗, 也获得较好效果[7]。本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治疗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亦优于保守治疗, 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所以, 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影响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 :82-83.

[2]李凯还, 朱海东, 熊明.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诊断和治疗[J].海南医学, 2010, 21 (6) :23-25.

[3]余国林, 王国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25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4) :66-67.

[4]孙志刚, 赵印梅, 周斌, 等.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34 (9) :110-111.

[5]王鹏程, 赵建农, 李俊驹, 等.外伤性基底节血肿4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 (11) :690-691.

[6]崔刚, 周任, 师蔚, 等.基底节脑出血120例外科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 (7) :601-602.

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8例, 女26例;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 (51.8±5.5) 岁;出血时间1~24 h, 平均 (6.3±2.4) h。患者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不同程度腹部疼痛。腹部触诊见轻微压痛, 未见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实验强阳性。患者入院后在24 h内均给予急诊纤维胃镜、电子胃镜或结肠镜检查, 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既往消化道溃疡病史13例, 胃病史11例, 肝脏疾病史8例, 溃疡性结肠炎7例, 肝硬化11例, 大肠肿瘤4例, 原因不明10例。此外, 合并糖尿病6例, 高血压12例, 肺心病9例, 冠心病11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嘱其立即卧床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 对出血量进行初步估计。嘱家属记录患者尿量, 判断是否存在休克表现。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积极建立静脉通路, 至少在上下肢各建立1条通路, 保证液体输入。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液和复方乳酸钠溶液进行扩容, 补充血容量, 保证肾脏灌注, 防止发生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对于失血量较大, 血压下降明显, 外周循环不足, 皮温降低者需快速输血, 视其血压情况可给予补充全血。止血首选质子泵抑制剂[2], 可给予奥美拉唑溶液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无效者给予静脉滴注奥曲肽, 奥曲肽0.2 mg+生理盐水500 m L, 静脉滴注, 滴速速3300μμgg//hh。。或或者者给给予予内内镜镜下下在在出出血血点点表表面面喷喷洒洒去去甲甲肾肾上上腺腺素或凝血酶以止血。对于上述治疗方法均无效者, 积极手术准备, 行外科手术止血。

2 结果

经积极内科保守治疗, 在6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60例 (93.8%) 出血停止、症状好转后出院。2例 (3.1%) 经保守治疗24 h无效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情况稳定出院。2例 (3.1%) 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一般以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界, 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 其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和速度的不同也呈现多样化[3]。黑便和呕血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 由于血液不在胃液内进行分解, 直接进入肠道, Fe2+在肠道内氧化分解, 形成黑便。而出血速度较快、量较大的幽门以下病变所致的出血, 可因血液来不及进入肠道部分反流入胃, 引起呕血。幽门以上的部位出血时, 尤其是贲门和胃底出血, 血液可同时进入反流入食管和进入肠道, 引起呕血和黑便[4]。在贲门以上的部位出血时, 如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均较大或出血时间较短时, 血液反流进入食管, 导致单纯性呕血。

所有可以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疾病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在受到一定因素的刺激时, 溃疡面血管破裂可引起出血。饮食不规律或不节制可导致胃黏膜发生急性损伤[5], 导致消化道出血。此外, 食管静脉曲张、反流性食管炎、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肠道肿瘤等原因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但较少见。因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也不少见。前列腺素是保护胃黏膜的重要物质, 非甾体类抗炎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 使胃黏膜的血流量减少, 黏膜缺血、淤血或水肿, 防御能力降低, 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易出现病变而致出血。

保守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疗法, 对于出血量较少、出血速度较缓慢的患者, 如创面较小的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炎等, 在积极补充血容量、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后, 出血可逐渐停止。对于出血量及速度较大的患者, 如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及大肠恶性肿瘤破裂所引起的出血, 若不及时给予止血, 患者常因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此时给予奥曲肽效果较差, 应及时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中2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紧急行外科手术止血后病情稳定。6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情况稳定出院, 治疗成功率93.8%。因此, 对于消化道出血, 首选内科保守治疗可快速止血, 缓解病情, 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疗效满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保守疗法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患者均采取补血、补液、止血等保守方案治疗, 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效果, 并对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积极内科保守治疗, 在6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60例 (93.8%) 出血停止、症状好转后出院, 2例 (3.1%) 经保守治疗24 h无效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2例 (3.1%) 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 患者发病紧急, 保守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疗效满意。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肖宗超.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31 (4) :287-288.

[2]付伟.胃镜诊治急性消化道出血102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241-242.

[3]张林, 林旭.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6) :47-48.

[4]贾国青, 李春涛.不同年龄阶段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6) :162-163.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12月收治慢性肾衰保守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7~65岁。肾功能Scr 450~650μmol/L。基础病,慢性肾炎27(45%),糖尿病肾病5例(83%),高血压肾损害4例(67%),慢性间质性肾炎8例(133%),多囊肾2例(33%),其他及不明原因14例(233%)。

方法:用问卷形式对6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并给予干预,1年后再次填写问卷,观察其变化。

结果

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其中悲观、恐惧心理41例(683%),逃避、否认、不配合心理10例(167%),抑郁心理5例(83%),焦虑心理10例(167%),通过积极干预,80%患者心理问题可得到纠正。

讨论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慢性肾衰保守治疗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悲观、恐惧心理:患者多知道慢性肾衰不能根治,总的发展趋势肾功能会逐渐进展,最终至尿毒症,部分患者认为到尿毒症阶段意味着无药可救,对未来的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治疗效果不信任、治疗方式(如置管、造瘘、手术)等恐惧,担忧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阶段经济花费大。在正规医院知道慢性肾“衰不能根治,又惧怕进入尿毒症阶段,渴望能治愈,遂病急乱投医,被社会上一些游医、私人诊所的可以治愈慢性肾衰”的宣传吸引,停止正规治疗,造成病情快速发展及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心理疏导措施,告知患者虽然慢性肾衰不能根治,但患者经积极配合的保守治疗,可以延长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及控制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及减少花费;通过实例让患者认识到即使到了尿毒症阶段,也是有治疗手段的,如一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患者均已存活10年以上,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关于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后经济花费问题,国家有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从而使患者消除悲观、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接受正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花费。②逃避、否认、不配合心理:部分慢性肾衰患者因确诊时症状尚不明显,基本生活、工作还可进行,或者在社会、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逃避、否认已得病的现实,不接受治疗,不配合治疗,不按时服药及按时到医院复查复诊,以至病情较快发展或各种并发症再入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预后及增加经济花费。心理疏导措施,引导患者要有科学的观念,相信科学,相信化验结果,接受诊断;对慢性肾衰的发展规律要有认识,该病不能根治,总的发展趋势肾功能会逐渐进展,最终可至尿毒症,目前积极治疗的目的为尽量延缓其发展速度及治疗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会造成肾功能较快进展及各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花费甚至危及生命;经过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对其社会角色影响不大。③抑郁心理: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症状有集中注意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2]。部分患者认为该病不能根治,需要一直用药,未来还可能要透析等,经济花费及家属负担大,自己正常工作、生活不能进行,生活质量低,思想负担重,表面上亦配合治疗,但拒绝与家人朋友交流,郁郁寡欢,失眠,对一切不感兴趣,甚至有自杀倾向。应对措施,给予心理治疗,通过倾听、解释、指导、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该病虽然不能根治,但经积极配合的治疗,可以延长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及控制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及减少花费。必要的药物干预,对症状明显者,请精神科医师协助治疗,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应用。④焦虑心理: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极大的恐惧感[2],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2]。部分患者失眠、做恶梦、易惊醒,无明显原因觉头晕、胸闷、心悸、易出汗、紧张、恐惧等。应对措施,在精神药物治疗出现之前,心理治疗是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从专业医生的角度向其讲解慢性肾衰的特点,树立其积极治疗的信心,请精神科医师应用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在生活方式上,鼓励其适当活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看电视、下棋、阅读等,可以把自己的紧张讲给亲人或朋友以宣泄;必要时应用抗焦虑药物。

慢性肾功能衰竭保守治疗患者作为一群体,在承受着疾病所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的同时,常常还承受着不为临床医生所注意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同肾功能本身一样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它们的影响常常是无形的,积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及时干预可以达到改善这部分人群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及减少经济负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69.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 篇10

1病例介绍

病人, 女, 84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6d来急诊就诊。当时查头颅CT显示:脑梗死超急性期, 未见出血, 后于我院抢救室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复查头颅CT显示:脑梗死后不除外脑出血可能。为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9月7日收入我院急诊病房。病人既往高血压、高血脂, 心房颤动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史。住院后第7天病人突发腹主动脉及右侧髂总动脉部分闭塞。左侧髂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完全闭塞。发病时病人神清, 失语, 查体欠配合。表情痛苦, 伴大汗, 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 心率90/min~110/min。血压 (180~190) / (60~80) mmHg (1mmHg=0.133kPa) , 血氧饱和度 (SPO2) 99%。双足背动脉未触及。复查头颅CT示梗死后出血较前加重, 介入科会诊意见为左下肢无急性缺血坏死表现, 无手术指证, 建议对症支持治疗。因此给予病人低分子肝素抗凝、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及脱水降颅内压治疗。

2护理

2.1基础生活护理每2h给予病人翻身叩背, 预防压疮和肺炎的发生。做好翻身及皮肤情况的护理记录。每日早晚各1次温水擦洗全身,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有污染时给予病人及时更换床单。

2.2失禁性皮炎的护理病人入院时带来肛周失禁性皮炎, 面积为10cm×10cm, 其上伴有一个1cm×1cm的新鲜破溃。病人大便失禁, 入急诊病房的前3d每日排黄稀便4次或5次。既往病人应用莫匹罗星联合3M皮肤保护膜外涂的方法治疗了3d, 病人的失禁性皮炎未得到控制。为了治疗肛周失禁性皮炎, 病人每次排便后先清理干净, 然后均匀涂抹紫草油, 量为覆盖整个患处为宜。保证病人肛周皮肤清洁, 同时给予口服十六角蒙脱石治疗病人的便失禁。因为紫草油有生肌、促进皮肤黏膜愈合的作用。同时紫草油的油性成分可以将大便当中的水分隔离开, 减少了大便的刺激, 加速了病人失禁性皮炎的恢复。通过紫草油治疗的失禁性皮炎, 3d后新鲜破溃创面干燥结痂, 1周时间肛周淹红完全好转。

2.3管路的固定及维护巡视时观察静脉留置针、鼻胃管、尿管的固定、是否存在受压、打折的情况。管路的固定装置是否完好, 有脱落的风险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同时观察管路的长度, 有无脱出及移位。每次巡视时还重点观察病人静脉留置针固定情况及有无外渗、渗血的情况、静脉输注是否通畅。

2.4脑出血的护理

2.4.1病情观察重点观察病人是否存在高颅压症状, 包括病人的意识、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是否灵敏;四肢肌力情况较前有无进行性改变;病人的呼吸节律是否规整、频率是否正常。病人是否有恶心、喷射状呕吐的症状;观察病人的出入量情况。若病人突发双侧瞳孔不等大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症状时, 及时通知医生考虑脑疝发生。病人入院以来经过密切的病情观察, 病人一直为意识清楚状态, 未出现脑疝。

2.4.2护理病人脑出血的急性期要求绝对卧床休息, 每次协助病人翻身时注意减少对病人头部摆动幅度, 以防加重出血。

2.5动脉闭塞的护理

2.5.1一般护理

2.5.1.1双下肢血液灌注的观察病人因疼痛会有多汗的症状。保持床单的干燥和整洁。每隔2h协助病人翻身叩背1次, 并重点观察双下肢的皮肤情况。①病人双下肢皮肤温度:病人动脉闭塞发病后的前11d双下肢皮肤温度低, 左侧较右侧重, 11d后病人双下肢皮肤温度均正常。②病人双下肢皮肤花斑情况:病人动脉闭塞发病的后前5d时间双下肢均有花斑, 左侧较右侧重。③病人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病人动脉闭塞发病后的前10d时间双足背动脉均无法触及搏动, 10d后可触及, 但左侧较右侧弱, 现双侧均可触及搏动。每天询问病人患肢有无痒感和痛感。

2.5.1.2保证患肢保暖患肢保暖有利于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感。给予病人穿保暖宽松的裤袜。禁止病人局部热敷或使用暖水袋, 预防烫伤的发生。

2.5.1.3禁止按摩按摩虽然可以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但按摩后可能导致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其他组织内, 导致其他组织的缺血缺氧或坏死。

2.5.1.4预防压疮病人因脑梗后脑出血遗留右侧肢体肌力为Ⅲ级的后遗症。急性期病人又需要绝对卧床, 翻身后注意患肢的摆放。患肢缺血缺氧感觉功能减退, 骨隆突部位应重点保护, 给予软枕保护, 但不可过度抬高垫起。给予病人防压疮气垫床保护皮肤。

2.5.1.5密切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脏损伤程度精确记录病人出入量情况, 尿量每日应维持在2 000mL以上。观察病人有无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情况的发生。警惕肾功能衰竭发生。

2.5.2疼痛的护理

2.5.2.1疼痛的护理评估病人不能言语, 无法进行准确描述, 每日让病人手指疼痛评分量表来确定病人疼痛情况。

2.5.2.2疼痛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心理疏导, 每日给予病人健康宣教来降低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增加病人治疗信心和积极性。疼痛时给予病人听音乐缓解病人疼痛感或者与病人讲述病人感兴趣的话题, 分散病人注意力, 降低病人的痛感。病人疼痛时也嘱病人深呼吸缓解疼痛。②体位护理: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以降低疼痛感, 增加病人舒适度。因该病人左侧卧位时会增加病人皮肤花斑的程度。因此尽量选取平卧位和右侧卧位, 不可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后, 血液无法通过阻塞部位, 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加重, 从而导致组织坏死。因病人脑部出血加重, 急性期应绝对平卧, 因此可尽量使双足下垂, 增加组织供血, 降低疼痛感。

2.5.3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护理病人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第3天发生了皮下散在淤斑, 第4天淤斑较前扩大, 左侧腹股沟处面积为22.5cm×8.5cm, 左腘窝处淤紫面积为11cm×10cm。同时病人还发生了血尿的情况。第6天时淤斑融合成片达30cm×41cm, 24d淤紫完全消失, 因此给予了以下护理措施。①交接班做好出血界限的标记, 每班床旁交接好病人皮肤情况。观察病人出血范围有无散大, 做好记录通知医生。②避免局部热敷:热敷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出血量增加。③避免拖拉病人:协助翻身时不反复拖拽病人。嘱病人穿宽松衣裤, 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皮下出血加重。放置便盆时动作也做到轻柔, 不拖拽擦伤皮肤。④血尿的护理:遵医嘱给予病人膀胱冲洗。注意每班观察血尿情况及尿量, 保证尿管的通畅, 警惕尿管堵塞。现病人尿色已转为澄清淡黄。⑤预防出血的发生:给予病人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 防止口腔黏膜破损, 在口腔护理前应观察病人有无黏膜破损的现象及破损程度。翻身、叩背时动作轻柔, 防止皮下出血的发生。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应按压3 min[3], 防止发生皮下出血。

3讨论

病人老年女性, 既往慢性病史多。期间病人出现了脑梗死, 溶栓后脑出血, 动脉闭塞后双下肢花斑、疼痛、皮温低;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的皮下淤斑及失禁性皮炎, 但经过60d的精心护理, 病人脑出血已较前吸收;动脉闭塞已完全康复;皮下淤斑、失禁性皮炎完全好转, 现已进入康复功能锻炼阶段。可见, 在该病例中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是极其有效的。另外, 用紫草油治疗失禁性皮炎也是本次病例护理的特色之一。该病人既往应用莫匹罗星联合3M皮肤保护剂应用1周时间效果不佳。改用单纯应用紫草油治疗失禁性皮炎起到了更好的效果。1周时间失禁性皮炎已全面好转, 同时得到了家属的肯定, 这也给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信心。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脑出血,双下肢动脉闭塞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

[2]黄志强.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1.

上一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下一篇:大数据助力智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