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的输血治疗(精选5篇)
产科出血的输血治疗 篇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被产妇分娩之后的24 h之前, 患者的阴道流血量超过了500 m L, 这样的产妇被称为产后出血的孕妇, 英文名为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妇产科是一个潜在的疾病[1]。女人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和产妇出血患者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无法引起收缩。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出血产妇产道更为紧迫和更严重的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休克。于此同时, 产后出血的产妇均会有头晕乏力, 嗜睡, 提不起食欲, 腹泻, 乳汁不流畅, 掉发, 畏惧严寒[2]。在该次研究中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产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采取输血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产科出血患者。患者年龄在20~38岁, 平均年龄为 (31.34±5.43) 岁。患者怀孕周期在33~42周, 平均孕周为 (36.73±3.45) 周。患者的出血量为614~3 150 m L, 平均出血量为 (1 488.57±525.79) m L。单胎妊娠的患者有47例, 双胎妊娠的患者有3例。患者出血的因素主要分布如下:产后出血的患者具有38例, 胎盘早剥的患者有6例, 前置胎盘的患者有4例, 羊水栓塞的患者有1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检查出血的原因, 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例如产后宫缩乏力引发的患者给予催产素或者是麦角新碱静脉滴注治疗;优于产道裂伤而引发的患者给予其手术修补治疗。所有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扩容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扩容治疗的时候需要依据患者出血的程度和速度、以及心血管的情况进行具体决定[3]。对于患者的出血量在20%以下的患者, 需要输注适量的晶体体液, 这样能够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患者失血量在20%~40%的患者就需要立刻采取输注晶体液以及胶体来补充患者的循环血量,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红细胞制剂输注。对于失血量在40%以上的患者需要在上述补充液上给予患者浓缩血小板[4]。
1.3 疗效评定
治愈指的是患者出血的现象消失, 并且凝血功能的各项功能指标慢慢恢复正常, 并且没有出现出血的并发症现象;好转指的是患者的出血现象消失, 凝血功能相比于治疗之前有了一定的改善, 没有出血并发症现象发生。无效指的是患者的出血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并且凝血功能没有得到改善。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5]。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用 (±s) 表示, 治疗前与治疗之后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所有的50例患者中, 有44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88%;有47例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治疗有效率达到94%, 死亡的患者有3例, 死亡率为6%。治疗后血液指标HGB、PLT、PT以及APTT与治疗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产科储蓄的出现与患者妊娠期血液的生理学变化相关, 产妇血液在妊娠期处于一个高凝血和低纤溶的状态, 在出血之后会比较容易出现DIC, 此外, 产后的子宫胎盘创面产生细菌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 容易合并产褥感染, 因此产科出血大多发病较急且病情凶险, 如不及时处理, 常引起严重并发症[6]。在该研究中对产科出血患者取输血治疗。治疗后在所有的50例患者中, 有44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88%;有47例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治疗有效率达到94%, 死亡的患者有3例, 死亡率为6%。HGB、PLT、PT以及APTT与治疗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次研究的结果表明, 对产妇出血的患者采取输血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产后出血是指胎儿被产妇分娩之后的24 h之前, 患者的阴道流血量超过了500 m L。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是妇产科危症的其中之一。对此产妇应该特别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界的迅速发展, 对于提高产科质量的前提首先是必须要有能够预防、减少和控制产后出血的机制。另外在处理产后出血时, 医生必须要能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而且一旦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 医生必须要立即找到患者出血的原因[7]。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降低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及死亡率。
子宫收缩乏力可以分为原发性宫缩乏力和继发性宫缩乏力。以及患者的心情因素导致的。形成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原因是因为患者的子宫肌肉的收缩能力本来就弱, 或者因为患者的子宫肌肉出现过水肿等等因素造成的。形成继发性宫缩乏力的原因是患者的骨盆比较窄, 胎儿的头部摆的位置不正确, 从而导致患者的分娩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患者在生产小儿是会感到疲惫而且患者的宫缩也会变得不协调[8]。给予不同程度的患者治疗产科出血, 如氧气, 患者的输血和一系列的严重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方法。通过药物治疗产后出血患者, 给他们进行药物治疗。将根据其严重产后出血患者[9]根据情况。例如, 至于子宫无力, 产后出血的方法可以按摩子宫中或通过病人患者静脉收缩剂刺激子宫收缩, 由于产道裂伤、阴道血肿, 胎盘残留、子宫或子宫破裂的产后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应立即实施解决[10]。
患者在手术之前, 医生可以改善病人的凝血功能。在操作过程中, 胎盘剥离之前, 医生先给病人较低剂量的子宫收缩。从而减少产后出血。此外, 医生对于脐带不过早[11]。对于子宫手术患者, 当孩子们最好选择剖腹产。根据相关研究的主要元素是血液凝固, 减少血小板凝血因子并不直接导致出血, 但它可以增加, 因为缺乏血小板引起的出血。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的止血、凝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血小板数量降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 所以大量输血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小板[12]。因为大输血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稀释性是相对罕见, 出血引起DIC, DIC发生造成微血管广泛凝结, 从而形成微血栓, 最终使得患者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34 (11) :645-648.
[2]潘琢如.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16 (5) :267-268.
[3]Wing da Paul RH, Millar LK.Usefulness of coagulation studies and blood banking in patents with symptomatic placenta previa[J].Am J Perinatal, 2007, 14 (10) :601
[4]姚利.产后出血8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1 (1) :34.
[5]李力, 易萍.产后出血及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7 (2) :102.
[6]Burrpws RF.Hemotthagic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trtric patient.in Colman RW,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4th ed,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uams and Wilkins, 2000, 4 (2) :1045-1046.
[7]李选, 山耘, 谢敬霞, 等.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J].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2 (11) :92-93.
[8]Mcivor J, Cameron EW, Pregnancy after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to control hemorrhage from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tumor[J].Br J Radiol, 1996 (69) :624-629.
[9]陈春林, 马奔, 刘萍, 等.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症出血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1 (10) :46.
[10]刘萍, 陈春林, 朱秋云, 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刮宫术后出血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510.
[11]苏燕, 李新玲, 徐圣德, 等.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附12例报告) [J].海南医学, 2002 (13) :14.
[12]陈奇, 孙月玲, 李丽文, 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附17例临床分析) [J].黑龙江医学, 2003 (27) :419.
产科出血的输血治疗 篇2
【关键词】 产科;失血休克;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59-01
产后出血是在胎儿娩出后24h出血量大于500ml的情况,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产后出血休克的危险性更高,可在短时间内对产妇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1]。因此,在临床中了解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降低产妇死亡率有重大的意义。我院对33例产后出血休克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3例,均为产科出血休克产妇,其中早期出血性休克23例,晚期出血性休克10例,产妇年龄在19-39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4例,单胎31例,双胎2例。
1.2 诊断标准 早期产后出血是在胎儿娩出2h内产妇出血量大于500ml;晚期产后出血是在分娩结束24h,产妇在产褥期出现大量子宫出血。
1.3 治疗方法 根据产妇出血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胎盘滞留产妇需要打开静脉通道,积极进行输血、扩容、促宫缩治疗,血压回升后实施人工胎盘剥除术;宫缩乏力产妇除了上述治疗之外,还要进行促宫缩治疗,如促宫缩治疗无效,则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破裂产妇如症状较轻,可以在输血、扩容治疗后,行子宫破裂修补术,如症状较重,则可以行全子宫切除术;软产道损伤产妇症状较轻采用药物治疗,症状较重行血管结扎或者是缝合治疗。
2 结 果
经过对本组33例产妇出血性休克原因的分析,其中胎盘滞留15例,宫缩乏力7例,子宫破裂、感染3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后期经过治疗,早期出血性休克产妇中,行子宫切除2例,晚期出血性休克产妇中行子宫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100%。
3 讨 论
产后出血对产妇生命的威胁是巨大的,尤其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病大大增加了产妇死亡率。对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准确分析,给予及时的治疗是提高产妇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根据临床实践,产科发生出血休克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①胎盘因素。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胎盘粘连等产妇分娩后容易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导致出血性休克的发生[2]。因此在临床中对于上述产妇在分娩后对胎盘残留情况仔细检查,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具体的措施,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或者是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例如,对于前置胎盘产妇出血可以采取缝合剥离面,实现止血。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内胎盘残留产妇可以在B超下行刮宫。在本组研究中,因为胎盘因素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产妇有15例,占到45.5%。②宫缩乏力。临床中宫缩乏力主要存在于有妊高症、贫血等疾病的产妇中,巨大儿、双胎及羊水过度均能导致子宫过度膨胀,加上产程过长,因此会出现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产后应该及时应用宫缩素,在胎儿头部娩出之后在宫壁注射20U的催产素,每隔半小时重复一次。对于部分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在使用缩宫素的同时,还可以在产前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3]。另外,对于宫缩乏力的产妇可以适当按摩子宫,此举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止血中较为适用。③子宫破裂、感染。主要在产后晚期常见,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对于此种情况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给予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然后对产妇腹部进行探查,若产妇的子宫破裂不大或者是感染不严重,应该切除坏死组织,将裂口用肠线缝合,给予相关的营养支持,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在本组中子宫破裂、感染3例,占到9.1%。④软产道损伤。软产道损伤主要有宫颈穹窿部裂伤、宫颈糜烂渗血、小阴唇擦伤、会阴部血肿等几种情况。对于大部分软产道产妇应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其中小阴唇擦伤产妇可以考虑进行血管结扎,阴道侧沟有裂伤的产妇应该采取缝合治疗。⑤凝血障碍。对于有凝血障碍的产妇应该及时输新鲜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本组33例产妇发生出血性休克之后,通过对其出血原因分析,给予及时的治疗,全部产妇均抢救成功。由此说明,在产科临床发生出血性休克时,及时分析出血原因,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爱淑,颜成新.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40例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86-187.
[2] 湛波,王荫凤.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410-1411.
产科出血并发症及成分输血治疗 篇3
关键词:产科出血,并发症,成分输血,治疗效果
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 产科出血仍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30万的产妇因产后出血而导致死亡, 我国数据显示, 产科出血引起的死亡占孕产妇死亡的49.1%, 所占比例相当高。产科出血大多发病较急, 如不及时处理, 可引起休克、DIC、产褥感染、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及时抢救成功, 也常常引起严重贫血等后遗症, 因此一旦发生产科出血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成分输血是产科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1,2]。笔者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产科出血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产科出血并发症及成分输血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科出血并发症患者48例, 年龄在20~39岁, 平均年龄为 (30.25±5.47) 岁;孕周在32~42周, 平均孕周为 (36.27±3.66) 周;出血量在615~3100m L, 平均出血量为 (1487.59±526.78) m L;其中单胎妊娠46例, 双胎妊娠2例;初产妇36例, 经产妇12例;出血的病因为:产后出血39例, 胎盘早剥5例, 前置胎盘3例, 羊水栓塞1例;发生的并发症有:低血容量性休克17例, DIC12例, 产褥感染9, 严重贫血7例, 席汉综合征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首先应查明出血的原因, 针对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控制出血, 如由产后宫缩乏力引起者给予催产素或麦角新碱静脉滴注治疗, 由产道裂伤引起者给予手术修补治疗;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迅速给予扩容治疗, 扩容液应根据患者出血的程度及速度、心血管状况及低血压持续时间等进行选择, 如出血量在短时间>20%, 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输液量应根据血压、脉搏、尿量以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进行选择。
1.2.2 成分输血治疗
1.2.2. 1 输血指证及成分的选择[3]
产科输血的指证尚无统一标准, 本文以Hb水平<70g/L或Hc<0.24为输血指证。产妇贫血严重, 低血压、头晕等失血症状较明显或有活动性出血者, 应红细胞制剂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手术切口不断者应给予血小板输注;如纤维蛋白原低于1.0g/L或合并有DIC者, 应给予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输注;输血后的Hb水平应根据产妇的年龄、出血原因和程度、心血管状况及肺功能等决定。
1.2.2. 2 输注方法
失血量在20%以下, 输注适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即可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 一般无需输血;失血量在20%~40%, 应迅速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以补充循环血量, 在此基础上给予红细胞制剂输注;失血量在40%以上, 应在补充晶体液、胶体液以及红细胞制剂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给予浓缩血小板、FFP、冷沉淀输注。
1.3 观察指标
在输血前1h及输血后4h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以及治愈率和病死率。
1.4 疗效判断
治愈:出血停止, 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正常, 无出血并发症;好转:出血停止, 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但未恢复正常, 无出血并发症;无效:出血未得到控制, 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无改善, 遗留严重出血并发症或患者死亡。
2 结果
42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87.5%, 45例患者的凝血功能显著改善, 治疗有效率为93.75%, 死亡3例, 病死率为6.25%。
3 讨论
产科出血的发生与妊娠期血液生理学的变化有关, 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低纤溶状态, 产科出血发生后容易并发DIC, 并且产后的子宫胎盘创面产生细菌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 容易合并产褥感染, 因此产科出血大多发病较急且病情凶险, 如不及时处理, 常引起严重并发症, 常见的有:产后贫血、低血容量性休克、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席汉综合征等。其常见病因有: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栓塞和胎盘早剥等, 其中产后出血在产科出血中最为常见, 而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又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4]。
人体大量失血后, 机体可通过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等方式进行自体输血, 因此发生产科出血后可导致血容量骤减, 以及组织间液量的减少, 因此应给予积极的扩容治疗。但当大量失血超过血容量的40%或急性失血超过30%时, 应进行输血治疗。目前主张输入成分血, 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病的发生, 并且可以使血液得到充分利用。
产科出血的治疗以改善机体的携氧功能、增加有效的血容量为主, 所以给予晶体液及胶体液扩容后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是治疗产科出血的主要方法;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及凝血因子, 但是大量使用会使血液循环负荷增加, 所以新鲜冰冻血浆只适宜在急需扩容和补充凝血因子时适用;冷沉淀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 可以有效提高RBC、PLT、PT, 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少量出血及大量出血时均可应用;PLT低于50×109/L说明有继续出血倾向时, 应及时补充血小板, 但应根据化验结果及出血情况适量使用。
综上所述, 预防并治疗产妇出血并发症, 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成分输血是治疗产科患者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冬梅.产科出血患者的输血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0) :1261-1262.
[2]潘洪茹.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举例[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30) :97-99.
[3]符有畅, 夏兰, 陈德娟.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出血合并DIC9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0, 39 (2) :226-227.
产科出血的输血治疗 篇4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妇产科;大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78-02
在妇产科中,阴道流血是一种常见疾病,而妇产科大出血更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急症,若治疗不及时,常常需要行子宫切除术,给年轻未孕的患者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身体和心灵双重伤害。随着放射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管介入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妇产科疾病之中,以其快速便捷、准确有效、创伤小,保留子宫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抽取本院2007年7月~2011年6月妇产科大出血患者92例,分别采用栓塞治疗和传统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是在我院2007年7月~2011年6月妇产科大出血患者92例,患者年龄24~55岁,平均33岁,所有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妇产科大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大量流血(出血量>500ml)伴有血压快速下降,全部患者经止血、输血、宫缩素等传统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中14例患者因失血过快导致失血性休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一组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子和聚乙烯醇(PVA)栓子,其中经阴分娩后出血9例、剖宫产术后出血1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6例、宫颈妊娠出血5例、疤痕子宫切口妊娠6例、人流术后出血4例,一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其中经阴分娩后出血8例、剖宫产术后出血15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7例、宫颈妊娠出血6例、疤痕子宫切口妊娠6例、人流术后出血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体征、出血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患者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6例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给予输液、输血、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面罩呼氧及心电监护等处置,采用Seldinger’s插管技术经髂内动脉穿刺,选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情况。用同轴导丝进行引导,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内进行栓塞。两组患者一组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子宫动脉进行栓塞,一组采用PVA对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造影证实成功后,观察是否存在其他出血点,在明确无其他出血点时,取出动脉插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平卧24h以上,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平稳24h确定无出血后,给予常规妇产科治疗。传统治疗方法患者主要采用按摩子宫、填塞宫腔、促子宫收缩、止血、输血等治疗,治疗无效时行盆腔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术后阴道流血复发率和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影表现和栓塞情况
2组46例患者全部成功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内,成功率100%;全部患者造影可见明确的出血灶,显示动脉造影剂外溢,呈点状、条状、片状或团状,随着造成时间的延上,全部渐渐形成片状影。
2.2 疗效及并发征
所有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栓塞成功率100%,栓塞后46例患者阴道流血完全停止,一例使用明胶海绵颗粒的人流术后出血患者栓塞2周后再次出现阴道大出血,复发率4.35%,;一例采用PVA的剖宫产术后患者于6d后再次阴道出血,复发率4.35%,再次行介入栓塞治疗后两例患者出血停止。止血成功患者术后平卧24h后血压平稳回升至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术后1、6、12个月随访,无复发,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对症治疗3~5后症状消失;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患者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38℃以下的发热,而采用PVA的患者为5例,给予补液治疗后体温全部下降到正常范围。
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中,8例阴道分娩及15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经按摩子宫、促子宫收缩、止血、输血等治疗后3例阴道流血量逐渐减少,于治疗22~24天后流血量停止,20例患者行盆腔内动脉结扎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7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患者经传统方法治疗后有3例成功,4例行子宫切除术。6例疤痕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经治疗后2例出血减少,治疗6~10天后阴道流血停止,4例行子宫全切术。10例宫颈妊娠及人流术后大出血未生育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其中5例患者术后10~14天阴道流血完全停止,其余5例患者用药无效行盆腔内动脉结扎失败后行子宫切除术。46例子宫栓塞治疗的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与46例传统治疗方式治疗的患者相比,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子宫保全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3 讨论
1979年Heaston[1]首先将血管介入技术-动脉栓塞用于妇产科产后出血的治疗,开创了一项全新的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技术,包括髂内动脉栓塞和子宫动脉栓塞,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定位准、并发症少等特点,迅速成为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常用的有效方法[2]。
在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时,当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效时,要及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3],及早的治疗可以减少大量失血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同时子宫动脉的栓塞的并发症很少,而且很轻微,术后下腹部疼痛基本上都可以耐受而发热也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4]。
由于子宫动脉的卵巢支为卵巢提供血液供应,虽然卵巢还有卵巢动脉为其提供血液,但栓塞子宫动脉以后会减少卵巢的血液的供应,导致卵巢功能的下降,已经有许多学者从多方面证实了这一观点[5]。因此行子宫动脉栓塞后还要进一步的观察卵巢的功能,防止对卵巢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止血慢、成功率底、大多是需切除子宫。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具有止血快、创伤小、成功率高、保留子宫等优点,是传统治疗方法所无法达到的,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静芳.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海南医学,2008,19(1):84-85.
[2]Salazar GM,Petrozza JC,Walker TG.Transcatheter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for management of obstetrical and gynecologic emergencies[J].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09,12(2):139-147.
[3]Steinauer JE,Diedrich JT,Wilson MW,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in postabortion hemorrhage[J].Obstet Gynecol,2008,111(4):881-889.
[4]Lee JS,Shepherd SM.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Clin Obstet Gynecol,2010,53(1):209-218.
产科出血的输血治疗 篇5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妇产科大出血;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06—02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massive hemorrha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CHEN Xiao—ling
Liuyang hospital in the market Hunan Liuyang 410300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emorrhage.Methods Select from August 2009 to August 2011 in our hospital accept 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massive hemorrhage patients of obstetrics in 40 cases,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ando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22 cases in 18 cases.The team used 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hemostatic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the use in iliac artery ligation for hemostatic treatment.Results The team in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bleeding time,hemostatic effective and uterus removal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s obvious superiority.Discuss: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massive haemorrhage,operation time is short,hemostatic quickly,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and trauma are smaller,more beneficial to patients of the uterus,keep,hav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massive hemorrhage curative effect
產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类[1]。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大出血来势急,病情变化快,病因难以准确判断,对于救治结果也难以把握,成为临床中产妇致死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科大出血患者40例,32例为初产妇,8例未经产妇,年龄为25—33岁,平均年龄(28.5±1.4)岁。患者的出血原因包括23例产后大出血,其中8例为阴道分娩产后,15例为剖宫产后;3例过期流产刮宫术中大出血;5例中期引产胎盘胎膜残留刮宫致子宫大出血;9例前次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出血量为1800—2550ml,平均出血量为2150 ml,血压为60—120/40—70 mmHg。由于选用了不同的止血方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休克患者在纠正休克同时,采用Seldinger技术完成股动脉置管,休克患者可经血管鞘快速注射400—800ml全血及代血浆,补充血容量,注意股动脉搏动减弱,快速游离其成为关键。将Cobra导管插入至髂总动脉的分支部位,大约在第4腰椎处。选取一侧插入同侧或对侧,随后将30—40m1浓度为76%的泛影葡胺通过压力注射器注入髂内动脉供血区,并详细了解该区域的出血部位及病变情况。通常在出血部位的图像会显示出有造影剂外溢。在出血部位明确后,通过电视监视调整导管至出血血管,并将稀释的造影剂与明胶海绵颗粒充分混合后注入靶血管进行栓塞。栓塞完成后,可抽出导管重复造影,进而观察栓塞效果。之后导管取出,并加压包扎患者股动脉的穿刺部位以防止出血。术后行24小时局部加压制动,患者经3天时间的休息后方可下地活动。
对照组则进行髂内动脉结扎术,在患者子宫下段一侧扪及搏动子宫动脉,选用大号圆针和肠线从子宫前壁开始进针,进针深度要至少达到该处子宫肌层厚度的2/3,然后从子宫后壁出针,沿阔韧带部穿过后打结;也可以在到达髂总动脉后,向下延伸到髂内、外动脉的分支点,并游离于髂内动脉0.5—1.0cm处选用7—0丝线进行两次结扎。采用同样方法对对侧进行结扎。
1.3 疗效评价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子宫体复旧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每天的体征和症状表现[2]。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 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产后流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止血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产后出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3]。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孕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异。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即希恩综合征[4]。由于临床中测量和收集分娩时失血量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估计的失血量往往较实际出血量偏少,而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比估计的要高,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产后出血的DSA影像学表现如下: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DSA显示宫腔内见弥漫性造影剂外溢或局灶性造影剂外溢。可见子宫动脉增粗、扭曲,子宫动脉走向出现变异。正常状态下子宫动脉由髂内动脉发出后向下内走行,而出血后方向变为向外,向上走向,上行支及弓状动脉也随之增粗。②胎盘部分植入性产后出血:DSA表现为宫腔右侧相当胎盘植入处见局灶性造影剂浓染、外溢、形状不规则。③子宫动脉血管破裂。DSA造影在动脉期可见明显子宫动脉血管破裂征。表现在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下段切口处血管有明显造影剂外溢,同时造影剂在静脉期滞留。在子宫次全切除后出血者,可见子宫动脉及宫颈残端造影剂外溢,造成大面积造影剂聚集。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指通过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靶动脉,经导管注入栓塞剂阻断组织(包括肿瘤组织)和器官血流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放射介入治疗技术。有控制地将人工栓塞材料经导管注入到病变或器官的供血动脉或病变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产科大出血或其他原因所致子宫大出血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尽早施行。可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栓塞术。已经应用和正在研究的栓塞剂有许多种类,主要有明胶海绵、抗癌药物微囊、微球、碘油、聚乙烯醇(ivalon)、磁性微球、不锈钢圈、IBCA、无水乙醇以及中药栓塞剂等[5]。在传统上按产生栓塞的时间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栓塞剂;按栓塞作用的部位可分为大血管、中血管和末梢栓塞剂[6]。明胶海绵作为一种中效栓塞剂在妇产科疾病的放射介入治疗中广泛应用,它具有取材方便、无抗原性、无毒性、使用方便、易致栓塞等特点。主要应用于产后出血、妇科恶性肿瘤的栓寒或其他需要中短期阻断血流的疾病。插管时应进行超选择插管,避开非靶血管,尤其是重要附属支,同时注射栓塞剂时在透视下注意掌握注射速度,防止栓塞剂的返流和误栓。栓塞治疗后患者多有栓塞后综合征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等,应积极地对症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产后大出血目前治疗首选介入栓塞已成共识。介入治疗产后出血不仅在疗效上肯定,而且时间短,不良反应小。产后出血介入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全子宫切除术,且前者可有效保留子宫及附件。目前介入治療已经应用于各种产后出血的患者,如: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软产道撕裂伤所致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等。栓塞靶动脉以避开臀上动脉后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既可有效控制出血,又可避免术后臀肌坏死。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介入治疗应果断迅速,才能有效抢救患者生命。研究结果显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疗效显著且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子宫的保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丽颜,陈勉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12):154—155.
[2] 曾俊明.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48—149.
[3] 高志英,邹杰.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5):338—339.
[4] 刘艳红.介入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9):83—84.
[5] 曾银.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8):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