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2024-12-09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精选10篇)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1

摘要:目的 总结引起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4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探讨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 引起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问题、子宫切口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20例术中出血产妇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 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或严重并发症, 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是临床上造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首要原因。因此, 要高度重视围生期保健工作, 并根据产妇状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尽量避免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治疗

近年来, 我国剖宫产率呈日益上升趋势。而在剖宫产术中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 术中出血属于最严重的剖宫产手术并发症, 处理不当将引起严重后果, 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其发生率为2%~11%[1]。为更好的防治术中出血, 本次将2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出血原因, 并提出防治办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14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产妇均在行剖宫产术时发生出血, 出血量≥500ml, 符合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诊断要求。其中初产妇有8例, 平均年龄25.3岁;经产妇12例, 平均年龄29.6岁;出血量510~2500ml, 平均 (612.3±41.4) ml。手术指征包括胎位发生异常、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羊水过少和过多。

1.2 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10例, 子宫切口撕裂2例, 凝血功能障碍1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出血的产妇中有3例在进入第二产程后行剖宫产。在子宫切口撕裂伤产妇中有2例在进入第二产程后行剖宫产术, 其他产妇出血时间都发生于第一产程。1例由于巨大儿而引起术中出血的产妇, 有分娩史和流产史, 孕期做过产检未发现。产妇术中出血量500~800ml有5例, 800~1500ml有3例, >1500ml有2例;失血过多而引起休克的有3例。

1.3 治疗方法

止血方法包括宫缩剂、钙剂、缝合止血、快速按摩子宫等。本组产妇有6例产后大出血, 均通过肌注大剂量止血药治疗, 1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 4例采用B-lynch缝合术, 对于切口撕裂出血, 采用迅速缝合止血。

2 结果

引起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问题、子宫切口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20例术中出血产妇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 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或严重并发症, 预后情况良好。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术中出血。该并发症一旦出现, 手术医师必须沉着应对, 先找出出血的具体原因, 再迅速采用适当的止血方法。传统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缝合出血点;若上述方法失效, 可将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缝扎;若仍无效, 则不得不切除子宫[1]。

3.1 子宫收缩乏力的防治

在引起术中出血的原因中, 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本研究中有10例属于子宫收缩乏力, 占50%。产妇术前状态不良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2]。比如, 产程停滞、子宫瘢痕、巨大儿、疲劳过度、子宫过度膨胀、子宫畸形、产程过长、过度紧张等。另外, 手术指征也是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一大原因。

防治办法:密切关注产程, 判断是否难产, 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准确把握剖宫产的最佳时机, 尽量避免在第二产程中行剖宫产。胎头娩出时不可过急, 当胎儿娩出后应马上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同时, 将20U缩宫素与5%葡萄糖溶液混合, 给予静脉滴注, 用量500ml[2]。这样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当胎盘娩出后应马上按摩子宫, 同时, 在子宫肌肉上注射一定剂量的缩宫素[3]。另外, 还应口服米索前列醇或静脉滴注一定剂量的缩宫素。

3.2 子宫切口出血的防治

切口撕裂伤是造成子宫切口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切口撕裂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切口选择不合理, 切口位置偏高, 使缝合时两切缘的厚薄不均。 (2) 胎头过大或过低, 在胎头分娩的过程中引起切口撕裂, 并使子宫血管受损, 从而引起大出血。 (3) 产程过长, 胎头下降深固, 在取胎头的过程中易引起切口撕裂伤。本研究对象中有2例是由切口撕裂伤而造成术中出血的, 占27%。

防治办法: (1) 要正确把握最佳的手术时机, 若手术过早, 将直接影响子宫下段的形成, 从而引起出血;若手术太迟, 子宫下段肌壁会逐渐变薄、发生水肿, 从而引发撕裂伤。 (2) 合理选择子宫切口位置, 不可过低或过高, 切口弧度要合适。对于血管丰富的子宫下壁, 可先进行血管结扎术, 然后, 将子宫切开使胎儿娩出。 (3) 巨大儿、麻醉无效时, 应选择腹壁纵切口, 将腹直肌分离开来, 以避免引起切口撕裂。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又称为B-Lynch缝合术, 它是由英国Christopher B-Lynch医生提出并命名的。对于宫缩乏力、胎盘原因或凝血功能发生异常而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明显疗效。若使用宫缩剂与子宫按摩后并不能有效改善出血症状, 可采用B-Lynch缝合术。该术式的作用机制是借助缝线的捆绑外力让子宫保持纵向压缩状态, 导致肌纤维间子宫壁内血管受到挤压, 最终使血窦关闭, 达到止血的效果[4]。通过本科室的长期临床实践证实, 该缝合术对宫缩乏力引起的子宫出血有明显疗效, 且操作简便、止血迅速, 也无需借助特殊的医疗器械。同时, 该缝合术还有利于保留产妇的生育功能, 也不会引起并发症。另外, 如果失血量达到500~600ml时, 这类患者极易造成术中出血, 建议尽早行B-Lynch缝合术。

3.3 凝血障碍功能的防治

如果适龄妇女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建议先不要生育。当治愈疾病后再重新考虑生育。防治办法:重视筛查与监护工作, 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同时, 积极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宣教, 尽量降低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并尽快住院分娩。

3.4 胎盘异常的防治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 导致瘢痕子宫产妇日益增多。因此, 妊娠合并胎盘异常的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增多。由于胎盘异常所导致的产后出血也屡见不鲜。其中, 以前置胎盘、低置胎盘为主。另外, 巨大儿与妊娠期高血压将导致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 或引起子宫壁发生水肿从而导致子宫平滑肌丧失相关收缩功能。因此, 如果胎盘附着面发生出血将血流不止。本院目前还未发现相关病例。但本研究认为若出现这类产妇, 可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救治[5]。

总之, 为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必须尽量预防产妇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同时, 要重视围生期的保健工作, 并加大宣教力度, 让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剖宫产的相关事项。术前必须仔细了解病史、孕前史等情况, 并开展相关产前检查, 以准确了解剖宫产指征。另外, 必须充分把握剖宫产的最佳时机, 产妇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7.

[2] 坎宁汉.威廉姆斯产科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58-261.

[3] 瞿建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8-101.

[4] 刘新民.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16.

[5]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工业出版社, 2007:346-348.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2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卡孕栓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10-01

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剖宫产术前5分钟内将卡孕栓0.5㎎经直肠给药,通过增强子宫收缩,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与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经临床观察,效果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有发生产后出血病理因素的产妇共50例。剖宫产指征见表1。

50例按随机抽样分为卡孕栓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条件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1.2药物卡孕栓,东北制药总厂生产。

1.3方法麻醉均采用联合腰麻,剖宫产按新式剖宫产术进行(疤痕子宫者采取原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给药方法麻醉满意,常规消毒、铺巾后,经直肠置入卡孕栓1粒(0.5㎎),深度5~6㎝。(给药距胎儿娩出时间不超过3~5分钟。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

1.4血液收集及计量方法术中吸尽羊水后,用吸引器收集术中出血量并测量,纱布浸透不滴血以10㎝×10㎝×10㎝为10ml计算失血量。术后24小时阴道出血使用产妇垫收集,称重法计算失血量。最后累积即为产后24小时总失血量。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t检验判定结果。

2结果

2.1两组术中、术后、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卡孕栓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例数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应用卡孕栓对产妇血压的影响术中应用生命监测仪监测产妇血压变化。术后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共8次,后改每2小时1次至产后24小时,共1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3应用卡孕栓的不良反应实验组25例中,出现恶心者3例,面部潮红者1例,均无需特殊处理。

3讨论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机理卡孕栓的主要成份为卡前列甲酯,是前列腺素F2a(PGF2a),对子宫平滑肌具有较强的收缩作用。在剖宫产术前经直肠给药,给药方便,通过粘膜吸收能迅速引起子宫收缩,起效快,持续时间较长。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在术前经解痉、降压、镇静等治疗,导致子宫肌肉呈松弛状态,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预防产后出血,首先要增加子宫收缩力。缩宫素与加压素的结构极为相似,有微弱的加压素作用,大剂量使用能引起血压升高,而且个体敏感性差异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使用效果不理想。麦角新碱亦有升血压作用,临床医生对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多慎用。目前术后一般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而缩宫素具有饱和性,当超过40IU∕24小时继续使用则促进子宫收缩作用不明显。术前应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可以减少术后缩宫素的使用。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11~2008—10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共2160例, 2006—11~2007—10剖宫产术960例为对照组, 2007—11~2008—10剖宫产术1200例为观察组。两组剖宫产指征、年龄、孕周、手术医生、手术方式、选择麻醉及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剖宫产术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始于2007年11月, 对剖宫产术中出血超过300mL或估计术中出血可能超过300mL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2 方法

对两组术中不同出血量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剖宫产术中出血≥500mL者诊断为术中出血, 术中出血量的计算用容积法和称重法。综合治疗措施包括: (1) 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多次刮宫流产等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者, 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及静脉各注射缩宫素20U, 行子宫捆绑术。 (2) 进入产程, 尤其进入第二产程后剖宫产者, 麻醉成功后阴道检查, 若胎头入盆深估计术中切口裂伤延长不可避免者, 术中在阴道上推胎头协助术者娩头, 防止切口撕裂。 (3) 剖宫产切口选择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下3cm处弧形切开向两侧延长, 尽量避免因切口裂伤延长致血管断裂出血。 (4) 术中子宫收缩差者应用缩宫素基础上按摩子宫, 并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1]。 (5) 前置胎盘等宫腔内胎盘剥离创面出血多者, 1/0华利康线缝合活动性出血创面后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所有统计资料经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两组术中不同出血量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术中出血量<300mL时,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术中出血量300~500mL、500~1000mL、1000~2000mL、>2000mL时, 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3 讨论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300mL时,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术中出血量300~500mL、500~1000mL、1000~2000mL、>2000mL时, 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说明综合治疗是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措施。剖宫产术中出血以子宫下段收缩不良, 胎盘剥离面出血最为多见, 其次为单纯子宫收缩乏力[2]。本观察组采用的欣母沛是PGF2a的衍生物, 具有很强的平滑肌收缩作用, 能使宫体及子宫下段发生强烈持续收缩, 有效解决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我们在子宫处于收缩状态时行子宫捆绑, 有效避免药物代谢后子宫松弛出血。本观察组对胎盘剥离面出血采取缝扎止血, 并行宫腔纱条填塞及应用宫缩剂综合处理, 亦起到有效止血。对于进入产程, 尤其进入第二产程后剖宫产者, 若胎头深嵌入盆腔, 直接取胎头, 可引起切口撕裂。若撕裂至阔韧带、宫颈、阴道穹窿或阴道上1/3, 累及宫旁、宫颈旁甚至阴道壁的血管丛, 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本观察组对胎头入盆深估计术中切口裂伤延长不可避免者, 从阴道上推胎头协助术者娩头。有效减少了切口撕裂, 避免了宫旁、宫颈旁及阴道壁的血管丛损伤破裂发生, 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 同时减少了缝合子宫切口的时间, 使子宫原有解剖迅速恢复, 有助于子宫收缩, 也减少了切口未缝合所致的出血及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切口选择不当, 会造成胎儿娩出困难[3]。本观察组选择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下3cm处弧形切开向两侧延长, 增加了切口可扩张面积, 易于胎儿娩出, 避免因切口裂伤延伸致血管断裂出血。由于剖宫产指征不同, 发生术中出血原因多样, 单纯某一种措施难以有效减少剖宫产出血。以宫缩剂为基础, 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出血原因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出血,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尹保民.应用欣母沛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观察[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 2004, 16 (2) :122-123

[2]刘桂英, 佟静, 张健, 等.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68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9) :569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4

【摘要】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妇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并寒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为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组;Ⅱ组为曲马多组;Ⅲ组为哌替啶组;观察三组用药后寒战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疗效比较,Ⅰ组、Ⅱ组明显优于Ⅲ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妇寒战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曲马多;托烷司琼;剖宫产术;寒战

椎管内麻醉后寒战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多见于剖宫产产妇,发生率可高达57%[1]。寒战时肌束颤动不仅使产妇产生不适和疼痛感觉,而且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预防或治疗麻醉期的寒战十分必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剖宫产并寒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为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组;Ⅱ组为曲马多组;Ⅲ组为哌替啶组;ASAⅠ-Ⅱ级,年龄23~36岁,体重45~62kg,术前检查均体温正常,有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疾病及术中血压波动大(与基础血压比>20%)排除。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1~26℃,输注液体亦为相同温度。

1.2 方法: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鼻导管吸氧,建立心电、血压、脉搏和氧饱和度监测,麻醉前快速输入林格氏液500ml。取左侧卧位,选择L2-3棘间隙为穿刺点,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后,自硬膜外穿刺针向头端置入导管3.5cm,平卧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剂量药,然后,根据需要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用不含肾上腺素的利丁合剂(1.5%利多卡因+0.25%丁卡因),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术中出现寒战时,Ⅰ组静注曲马多50mg、托烷司琼5mg;Ⅱ组静注曲马多50mg;Ⅲ组为哌替啶50mg;观察三组用药后寒战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持续监测三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及循环的变化。观察产妇用药后5min寒战反应的变化来判定疗效。疗效标准:显效:寒战消失;有效:寒战减轻;无效:无明显效果。同时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血压、脉搏和氧饱和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疗效比较,Ⅰ组、Ⅱ组明显优于Ⅲ组(P<0.05)。见表1。三组不良反应比较,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Ⅲ组(P<0.05)。见表2

3讨论

据报道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寒战发生率可高达62%[2]。椎管内麻醉后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体表散热、大量补液、冲洗及手术创面热量损失等原因,使体内温度降低而引起寒战。Sessler等[3]报道,中心温度仅降低0.5℃即可发生寒战。认为硬膜外阻滞时寒战是机体继中心温度和未阻滞区血管收缩的体温调节反应,通过未阻滞节段躯体的骨骼肌收缩颤动增加产热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恒定。硬膜外阻滞后寒战发生与否似乎取决于体温中枢的调节水平及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程度。与其他手术相比,剖宫产产妇寒战发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妊娠末期子宫增大,局部血供丰富,冲洗引起的能量损失会更明显,从而使体温降低更为显著。

寒战使耗氧增加,心排出量增加CO2生成增多,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并降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轻度的寒战使患者产生不适,易躁动,并增加恐慌 焦虑程度。重症寒战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干扰术中监测的准确率,影响输液和药物治疗.对于心脏储备功能不足和低下的患者,这种代谢需求的大量增加若得不到有效代偿,则可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发生意外。本研究显示Ⅰ组采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对寒战有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曲马多为新型非吗啡类镇痛药,吸收入血后,对阿片类受体有弱刺激作用,其抑制5-羟色胺吸收并加强其释放和增强脊髓中枢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从而抑制寒战反应。但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4]。而托烷司琼为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HT3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外周神经系统的突触前5-HT3受体的兴奋,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5-HT受体传递的迷走神经传入后区有直接影响,这种双重作用阻断了呕吐反射过程中神经介质的化学传递,从而对恶心、呕吐有治疗作用。本研究显示Ⅰ组采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Ⅱ、Ⅲ组,使产妇在术中感觉舒适。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剖宫产术中寒战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TERESA VG,CARMEN RF.Shivering post epidural anaesthesia:different doses of intravenous clonidine[J].Can J Anesth,2002,49(Suppl):A54-A54

[2] Sliger PD.Shivering cl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aesarear section.Can J Anaesth,1984,31:80

[3] Sessler DL,Ponte J.Shivering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Anesthesiology,1990,72:816-821

[4] 王银模,曾健.甲氧氯普胺对曲马多术中抗寒战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影响。福建医药杂志,2004,2:48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5

关键词:子宫捆绑术,剖宫产大出血

剖宫产时, 存在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其中以术中出血最为常见, 术中出血往往出血量大, 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子宫捆绑术对于手术中的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研究指出其相比传统的子宫动脉缝扎术、动脉栓塞术, 子宫捆绑术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能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部分能保留患者的子宫[1]。因此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在救治剖宫产大出血患者时采用子宫捆绑术, 并且在术后取得了较佳的疗效, 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故本次研究收集2009年11月-2014年10月40例出现剖宫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子宫捆绑术用于术中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共220例, 其中发生剖宫产大出血的患者共计40例, 均使用子宫捆绑术, 定义为子宫捆绑术组, 平均年龄 (24.9±8.4) 岁, 孕龄35~40周, 平均 (37.5±3.9) 周。180例未发生剖宫产大出血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23.6±5.4) 岁, 孕龄34~39周, 平均 (38.1±2.5) 周。两组孕龄、年龄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 保密知情书, 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 (1) 所有入院后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 (2) 剖宫产大出血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妇科分会关于剖宫产大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即采用容积法+面积法或者两倍肉眼计算法得到的出血量大于250 ml。排除标准: (1) 入院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2) 有妊娠合并症, 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1.3 子宫捆绑术手术方法

胎儿娩出后, 若出现有以下表现: (1) 子宫收缩乏力, 呈紫蓝色, 布袋状; (2) 宫腔活动性出血, 宫壁薄; (3) 雌二醇肌注、口服米索前列醇、肌注催产素等处理仍有宫腔活动性出血, 立即行子宫捆绑术。用可吸收缝线自子宫切口下3 cm处进针, 跨过切口上沿出针。缝合子宫浆肌层、子宫后壁、宫底、右侧宫骶韧带、左侧宫骶韧带、右侧子宫后壁、子宫前壁浆肌层、宫底, 收尾打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每一步拉紧缝线, 顺着缝针走向; (2) 若宫颈内口接近子宫切沿, 子宫下段形成差, 捆绑时从子宫切口上沿开始; (3) 缝针最大化缝合浆肌层整层, 不要穿过子宫内膜; (4) 子宫捆绑后探查宫腔, 避免恶露排出不畅、宫腔被缝合。

1.4 观察指标

分析子宫捆绑术组可能会引起剖宫产术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捆绑术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高危因素

子宫捆绑术组与对照组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子宫肌瘤、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胎膜早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子宫捆绑术组与对照组头盆不称、双胎、血糖异常、心血管疾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住院时间比较

子宫捆绑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子宫捆绑术组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产后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 子宫捆绑术组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子宫肌瘤、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其中首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 目前虽然使用缩宫药物可以降低产妇的出血死亡率, 但是对于治疗一些严重的剖宫产大出血, 效果仍不理想。有些医生在抢救患者时采取切除产妇子宫, 虽然止血效果确切, 但也造成了患者失去再次生育的能力[2]。

而子宫捆绑术优点是加强子宫收缩、耗时短、费用低、手术简单易行、止血效果好。每位产科医师均易掌握, 仅需几分钟。子宫捆绑术避免了子宫缩复后缝线游离在盆腔, 降低肠道坏死的风险, 由于适用没有抢救条件的基层医院, 对于切除产妇子宫的极端手术方法, 子宫捆绑术可避免医患纠纷[3]。本研究结果显示, 子宫捆绑术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即子宫捆绑术组术后恢复快, 与普通剖腹产患者恢复几乎一致, 值得临床推广。

针对以上术中出血危险因素,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 (1) 对于首次剖宫产需要再次怀孕的妇女, 产科医生应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建议患者剖宫产术后2年内采取避孕手段, 预防瘢痕愈合不良导致出血。 (2) 纠正术前孕妇的贫血, 积极治疗子痫前期, 降低血压, 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3) 术中选择正确切口。作切口前, 常规扶正子宫, 当切源有大血管时应先结断。当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巨大儿时, 宜向左右延长切口, 避免行“T”型切口, 切口尽量取子宫下段, 也可采用剪开法以降低切口张力[3]。

当发生产后出血时, 首先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氧饱和度[4]。目前剖宫产时主要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引起[5]。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子宫出血, 在按摩子宫同时立即快速使用缩宫素, 可选择前列腺素类、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中一类可反复宫体注射, 也可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 一般可获得较好止血疗效。此外在胎盘剥离后, 立即检查其完整性, 发现残留时, 使用纱布拭净宫腔, 当胎盘与宫壁连接紧密, 需高度怀疑胎盘植入可能, 若为完全植入, 可将脐带根部结扎, 术后使用甲氨蝶呤化疗, 部分患者可自然剥离[6,7]。若出血得不到控制, 则需要借助于保守性手术方法, 如动脉结扎、纱条填塞、压迫缝合或栓塞。如果经过以上药物和保守性治疗, 仍无法控制产后出血, 应当机立断切除子宫。

参考文献

[1]孙淑静.16例子宫捆绑术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5 (8) :50.

[2]金蕾.子宫捆绑术处理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35 (1) :71.

[3]Wu S, Kocherginsky M, Hibbard J U.Abnormal placentation:twenty-year analysis[J].Am J Obstet Gynecol, 2014, 192 (5) :1458-1461.

[4]朱建.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10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2 (14) :190.

[5]江燕萍, 文政伟.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14 (25) :2235.

[6]Mimura T, Hasegawa J, Nakamura M, 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ervical length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in placenta previa[J].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1, 37 (7) :830-835.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4 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26例。初产妇17例, 经产妇9例。年龄22~39岁, 中位年龄28.15岁。孕周36~42周, 平均38周。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出血≥500ml。

1.2 方法

经采用子宫壁注射及静脉滴注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肛塞或舌下含化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行宫腔填塞2例) 止血效果不好时, 使用子宫局部缝扎法 (其中采用B-Lynch缝线法4例) 。将子宫从腹壁切口托出腹腔, 检查出血部位, 对子宫局部薄软不收缩或单纯子宫下段收缩不好或胎盘子宫剥离面出血者, 双手按摩挤压子宫, 重点按压出血部位, 使之收缩, 出血减少或停止即适合采用子宫局部缝扎法, 方法是:目测需缝扎范围, 同时用1号金华可吸收线, 在收缩欠佳的子宫薄软处外侧0.5cm处行环形缝扎, 垂直进针、出针, 针距1.5cm, 每完成1针后, 由助手适当拉紧缝线, 保持缝线与子宫壁垂直, 防止斜拉缝线割伤子宫;对子宫下段收缩欠佳者, 可以分别在下段的前壁和后壁进行环形缝合;胎盘子宫剥离面出血, 且面积较大者可以缝合较大范围, 根据范围大小缝合5~10针, 最后在助手双手加压子宫体的协助下将缝线打结。检查出血停止, 观察子宫收缩良好后, 连续锁扣单层缝合子宫切口, 恢复子宫正常解剖关系, 检查清理腹腔后关闭腹腔。对子宫软如袋状的弛缓性出血者, 适合行B-Lynch缝线法。

2结果

26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 以子宫局部薄软不收缩、子宫下段收缩欠佳、胎盘剥离面出血为主, 出血量500~2500ml。经子宫局部缝扎法 (其中子宫软如袋状的弛缓性出血者4例, 行B-Lynch缝线法) 缝扎后, 子宫均缩小, 出血停止。无子宫切除或死亡。术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2d, 应用青霉素5d, 甲硝唑3d, (2例曾行宫腔填塞者使用头孢唑啉、甲硝唑) 。平均住院6d, 均在第2天下床活动。全部病例均Ⅰ期拆线, 甲级愈合。产后42d随访25例, 均无晚期产后出血, 产褥期恶露排出量少, 子宫复旧良好, 无不适自述。

3讨论

3.1 剖宫产术中出血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是产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常因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满意止血效果, 为挽救产妇生命而被迫行子宫切除术。严重地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而且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医疗纠纷。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和剖宫产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应用,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 现已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2]。而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最为常见[3]。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规的处理是:手法按摩子宫、温热盐水纱布热敷子宫、给予钙剂和宫缩剂等, 无效时行宫腔填塞或行子宫动脉结扎、甚至髂内动脉结扎术, 以上措施, 或无法获得满意止血效果、或技术要求较高不易熟练掌握、或虽经使用各种方法最后血止, 但已造成产妇失血过多, 影响术后恢复。

3.2 子宫局部缝扎法

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宫缩乏力性出血多数由子宫下段收缩不好或子宫局部薄软不收缩及胎盘剥离面出血等原因导致, 笔者针对上述情况采用子宫局部缝扎, 止血迅速, 操作简单, 不影响子宫整体收缩。较B-Lynch缝线法用时短且更直接有效止血, 操作也更简单, 对助手的经验和技术要求也较低。

总之, 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时, 在应用宫缩剂、手法按摩等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尽快区别不同情况, 及早果断采用子宫局部缝扎法或B-Lynch缝线法, 可以迅速止血, 既能减少患者失血量, 又为进一步治疗处理争取了时间, 非常适宜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66.

[2]郑九生, 黄维新.剖宫产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408.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1日我院共分娩10 022例, 其中行剖宫产4 256例, 占分娩总数的42.04%.在45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中 (出血≥500 m L) , 使用宫缩剂、手法按摩、子宫动脉结扎等处理无效且失血量超过800 m L者有30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0.7%.30例患者均采用纱布条填塞宫腔, 制止了产后出血, 无1例行子宫切除及产妇死亡。

1.2 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失血量

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多见, 占总数的70.9%.其次为胎盘粘连, 手法剥离后, 剥离面出血占5.88%.本组出血量≥800 m L, 平均失血量 (1 280±100) m L, 失血量最多达2 500 m L.30例中伴失血性休克4例, 对休克患者均采用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 平均输血1 000 m L.

1.3 宫腔填塞纱布条指征及方法

凡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及胎盘剥离面出血, 用手法按摩、注射宫缩剂、可吸收线缝扎、子宫动脉结扎等处理无效, 可选用宫腔填纱。将无菌纱条用0.5%甲硝唑或碘伏浸透挤干后卵圆钳夹住纱布条一端从子宫切口置入宫腔, 自宫底起填塞, 不留空隙, 当接近宫颈口处将尾端送入阴道内2 cm~3 cm, 然后24 h后经阴道取出。取纱条前静点20 U缩宫素以利子宫收缩。

2 结果

3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全部治疗成功。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 一直被视为棘手的问题, 通常的治疗方法是手法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 无效时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最后行子宫切除。近年来资料显示子宫不单纯是激素的靶器官, 其本身也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 如前列腺素、松弛素、泌乳素等, 参与许多生殖生理变化, 如将子宫切除, 即使保留卵巢也比子宫完整的正常妇女冠心病发病率高3~5倍, 卵巢功能也受影响。因此对生育年龄妇女设法保留子宫尤为重要。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患者120例, 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为 (29.4±6.5) 岁, 孕35~40周, 平均孕周为 (38.6±6.8) 周, 首次妊娠86例, 余者为2~5次不等的经产妇。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孕周、出血情况、手术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大出血判定标准:

术中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为主, 采用目测法和面积法进行辅助测量, 以便快速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术中患者大出血量的计算方法:在临床的检测过程中, 测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有的纱布、棉垫、敷料、吸引瓶内血量和手术结束后清理出阴道流血量等, 以此来对患者术中大出血量进行评估。依据临床的相关评价标准, 当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00 m L即可视为患者术中大出血[4]。

1.3 止血方法[5]:

观察组60例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情况, 立即采取止血带进行止血。如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大, 可采取止血带直接捆扎患者子宫下段静脉血管, 然后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阶段性缝合, 再次进行止血带止血操作时间为每间隔8 min, 直至患者无出血为止。对照组60例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根据患者实际出血情况, 在宫腔内填塞纱布,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采取宫缩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完成止血操作后, 严格监控手术情况, 对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24 h内的阴道出血量等情况作出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试验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998.32±93.89) m L、止血时间 (6.33±3.33) min、24h阴道出血量 (610.32±63.33) m L。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1820.72±141.31) m L、止血时间 (12.76±4.34) min、24 h阴道出血量 (1060.12±73.13) m L。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仅出现腹壁切口感染2例, 对照组出现中重度贫血13例, 腹壁切口感染9例, 失血性休克2例, 子宫切除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剖宫产手术而言, 其与阴道分娩相较, 分娩时间较短, 更为快捷, 患者所受痛苦较少。但在患者手术进行期间, 较易导致患者多方面受到损伤, 如子宫壁、子宫颈损伤[2], 易出现大出血现象。与阴道分娩患者相比较, 剖宫产患者的大出血症状出现概率明显增高, 宫体大出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极易给患者造成重大损伤。宫体大出血在剖宫产术分娩中较为常见, 临床中如采用常规操作治疗[6], 通常会造成术中出血量较大, 治愈情况较差, 且可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 在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的处理中, 需要采取科学及时的止血治疗方法, 才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母婴安全, 改善预后情况,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组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或 (少于) 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因在患者的子宫下段使用止血带阻断子宫血管, 能够有效地减小患者的子宫出血量, 促进患者血栓的形成, 达到止血目的, 于此同时患者止血后, 子宫肌层失血刺激宫缩压迫血窦达到进一步止血的目的[7]。由此可见, 止血带辅助治疗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可使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本观察组使用止血带阻断子宫血流后, 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并且60例产妇均于产后7~10 d痊愈出院, 无1例损伤输尿管、肠管、膀胱、无子宫缺血性坏死、阔韧带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由此可知利用止血带对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患者进行子宫下段暂时性阻断供血, 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出血量, 且利用止血带止血操作简单, 止血迅速安全可靠且简单易行, 不需要特殊的器械, 及特殊手术技巧。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中应用止血带对于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对患者止血, 防止出现缺血性休克现象的发生, 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止血效率高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止血带辅助治疗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情况, 立即采取止血带进行止血。对照组60例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或 (少于) 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利用止血带对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患者进行子宫下段暂时性阻断供血, 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出血量, 且利用止血带止血操作简单, 止血迅速安全可靠且简单易行, 不需要特殊的器械, 及特殊手术技巧。

关键词:剖宫产,宫体大出血,止血带,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李琳.止血带辅治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10) :124-125.

[2]苟明丽.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用止血带止血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0 (6) :3759.

[3]黄文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后大血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4, 19 (10) :59-60.

[4]张长业, 沈萍.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 (附109例分析) [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 9 (1) :70-72.

[5]丁琪萍, 彭敏丹, 胡超.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用止血带止血临床应用评价[J].当代医学, 2014, 20 (17) :96.

[6]丁海青.8例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总结[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8) :83-85.

[7]郭秋琼.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在产后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 2000, 2 (3) :50-51.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9

【摘 要】:育龄期妇女宫中放置节育环是一种极为常用的避孕措施,放置节育环后仍有部分病例阴道不规则的出血,剖官产术时放置节育环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子宫出血后采用中草药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剖宫产;节育环手术;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16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56-01

放置宫内节育环,在剖官产后3年,且要求月经周期正常,干净后3~7天内方可放置。但剖宫产术后产妇需要哺乳,不能口服避孕药物或外用药物,一旦避孕失败,将影响到产妇及其家人身心健康,并给医生带来一定的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75例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胎儿胎盘娩出后清理完宫腔,将一枚改良后的节育环放置于产妇的子宫底正中处,按常规缝合子宫肌层及腹部各层。术前取大号圆型、金属节育环。在环的表两做个“小加工”,用“O”号肠线在节育环的3、6、9、12处各打一个结,以增加阻力,利用″O″号肠线结与官内的嵌合作用,防止节育环脱落。因为产妇产后子宫较大,没有恢复正常子宫大小,加之子宫收缩力的压迫、排除恶露的冲击力,有了“O”号肠线结,才能使宫内节育器安稳地置于产妇子宫底正中位。“O”号肠线在10一14天后会被部分吸收而脱落,随着恶露被排出体外。

2 结果

75例中有2例在1月内脱环,1例脱位,34例无不良反应,38例经期延长或阴道流血不规则,其中3例1年内取出,其余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38例出血者年龄23~42岁,放环后出血时间12天~4个月。出血量较多者每天约40ml 12例,淋漓不断者26例。精神、饮食、二便正常,不影响日常工作者28例;神倦、纳差、面白、舌淡、脉细,不能参加日常工作者1O例。38例血色均为鲜红或淡红色。

3 出血的中医药治疗

3.1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补骨脂20g、赤石脂20g、益母草15g、仙鹤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7日为1疗程。服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服药期间忌同房和重体力劳动,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3.2 治疗结果 服药后,出血止,全身症状消失,能从事日常劳动,随访2年无复发者为痊愈;出血止,随访无复发,腰腹部时有轻微不适但不影响日常劳动者为显效;出血量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随访偶而或重体力劳动后阴道少量出血者为好转;出血不止全身症状不减为无效。38例中,痊愈28例占73.4%,显效7例占18.4%,好转2例占5.2%,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为97%。

4 讨论

剖宫产时放置节育环术时将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体肌肉收缩为坚实质硬的器官,宫壁厚4~5cm,子宫体每天回缩1~2cm.10~14天退入盆腔,6个月后恢复正常至排卵前的状态。利用这个生理过程,放在宫内的节育器上的“0”号肠线在10-14天开始吸收脱落,这时子宫已退人盆腔,宫内节育环正好与子宫内膜贴附,从而减少了脱落机会。剖宫产术时放置节育环,术后无一例因放置节育环而影响子宫复旧,未有因剖宫产术时放置节育环使性功能减弱,也无一例因此而造成官内感染。宫内节育环作用主要是:对着床不久的胚胎机械性损伤而导致流产达到避孕;宫内节育器能加强输卵管蠕动和子宫肌的收缩。过早的把未受精或受精卵运送到官腔和阴道排出达到避免受孕;宫内节育器有类似吞噬作用,通过大幅度减少精子的数量达到避孕;宫内节育器可改变官内膜黄体功能和寿命引起黄体溶解.使内膜成熟经量增加略大于平常。另外,指导产妇术后采取正确睡卧姿式,减少子宫后倾,减轻了术后腰痛等症状。宫内放置节育环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和下腹部轻微不适为正常现象,但出血量多、时间长(超过7天)者应按病理论治。中医诊为漏证,其病机为肾阳不足,胞宫虚寒不耐异物(金属环)的创伐;脾虚摄血无力而淋漓成漏。治以温补脾肾,收涩止血。方中补骨脂又名破故纸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辛苦大温归脾肾经,补肾助阳,治肾虚阳萎遗精。《本草经疏》:“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妇人漏血者同乎男子肾冷精流也。”现代药理研究,补骨脂含挥发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黄酮、异补骨脂查耳酮等,主要有效成分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离体豚鼠子宫有松弛作用。赤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酸涩性温,收敛止血、生肌,擅治久泻、久痢、遗精、崩漏等证,故“别录”日:“主女子崩中漏下”,《本草汇言》“禁崩中漏带。”其主要成分水化硅酸铝对子宫内壁有保护作用,一方面减少异物(金属环)的刺激,一方面吸附炎性渗出物,使炎症得以缓解。其生肌之功可弥补放置金属环对子宫内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经产药益母草入胞宫调血海,融胞宫与节育环为一体,引血归经;仙鹤草味涩性平,功专收敛止血,可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出血证而无副作用。以上以二脂补肾健脾、摄血涩精为主,益母草、仙鹤草理血止血为辅,标本兼顾,同时注意区分标本之缓急,出血量多时则重用赤石脂、仙鹤草止血以治标,缓解时以补骨脂、益母草扶正理血以治本,因此临床疗效显著。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 篇10

关键词:B-Lynch缝合术,剖宫产,宫缩乏力

产妇产后出血十分常见, 其是分娩期的并发症之一, 在产后出血中, 宫缩乏力造成的出血现象最为严重, 对产妇生命的危害也是非常大。只有有效处理宫缩乏力, 才能够进一步进行止血, 从而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本文选取58例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 进行了治疗分析, 证实了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58例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 年龄22-40岁。剖宫产指征包括5例巨大儿、4例胎儿窘迫、4例头盆不称、5例过期妊娠、3例横位、5例双胎、4例妊高征、5例胎盘因素、5例瘢痕子宫、4例臀位、7例羊水过多以及7例第二产程延长。全部产妇联合腰麻, 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且手术治疗中, 未有附件、子宫等合并症的出现。在手术过程中, 产妇的胎盘娩出后就会有较多出血, 引发子宫的不收缩及质软, 如“软袋”状。通常产妇的出血量为500-4000m L, 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心慌、血压下降等表现, 且程度各不相同。分别对58例产妇进行分组, 包括拥有35例患者的改良B-Lynch缝合治疗组和拥有23例患者的常规治疗组。

1.2 方法

1.2.1 常规处理

全部产妇以5%GS+缩宫素20U进行快速静脉注射, 并以缩宫素20U宫体进行注射, “8”字缝合出血部位, 子宫按摩, 利用热盐水纱布垫对子宫及出血部位进行敷盖, 塞入400mg米索前列醇片于肛门, 应用地塞米松、钙剂等常规方法处理, 通过20min的观察, 40例产妇的宫缩通过处理而好转, 停止出血;15例产妇通过治疗后效果欠佳, 子宫内的活动性出血现象较严重;3例明显减少出血, 但“软袋”状子宫没有得到恢复, 轻柔从腹腔托出宫体, 用两手对子宫纵向加压, 加压后出血得到缓解, 可对子宫B-Lynch缝合术进行实施。

1.2.2 改良B-Lynch缝合术

宫腔积血被清除后, 在子宫切口下缘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3cm处由外向内利用2号可吸收线垂直进针, 子宫下段全层贯透, 于对应的上缘切口处出针, 缝线距宫角3cm处褥式缝合, 缝线在出针后绕过宫底后壁垂直褥式缝合, 达子宫骶骨韧带的上方;在子宫下段切口水平处, 由外向内、自右向左斜行进针, 子宫全层贯穿;子宫左侧水平出针, 并用同样的手法对左半部进行缝合。之后于对应左侧下缘切口的部位出针, 再次用手挤压子宫, 以有效避免损伤, 缝线的两端拉紧后打结, 促使宫体缩小, 且呈纵向压缩状。子宫切口的缝合在血止后连续进行, 加缝出血部位进行止血, 并进行观察。对阴道的活动性出血进行确认, 停止阴道流血、子宫收缩变硬、子宫红润, 当生命体征平稳后, 利用常规方法对腹壁和子宫切口进行缝合。

1.3 疗效评定

本组病例的疗效评定标准包括:有效, 子宫收缩良好、质硬, 阴道流血量<50m L/h, 血压上升正常, 减少或停止出血, 尿量正常生命体征良好;无效, 顽固性子官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不良, 质软、无尿、出血, 生命体征恶化, 阴道流血量>50m L/h。

2 结果

2.1 疗效

通过改良B-Lynch缝合治疗, 有35例产妇成功就诊, 缝合时间3-6min。有32例产妇通过改良B-Lynch缝合治疗, 1-5min得到止血, 产后2h出血量为20-150m L;另有3例通过缝合, 宫肌质软仍未有有效改善, 出血量为150m L, 子宫按压在术后继续进行, 20min后宫肌转硬。58例患者术后30min治疗有效的概率为91%, 1h治疗有效的概率为100%, 术后再出血或血液循环不良等现象均未发生, 未进行子宫切除术或剖腹进行探查。通过常规方法治疗的23例患者, 成功者有20例, 另3例治疗不成功。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有效治疗率为100%, 其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87%) , 且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情况见附表。

2.2 术后随访

两组患者在术后, 进行了抗生素和宫缩剂的使用, 有效避免感染, 改良B-Lynch缝合组无产褥病例, 但常规治疗组的产褥病例为3例。通过有效的手术, 两组患者无并发症现象及死亡病例, 宫腔未感染, 有效治愈后均出院。就平均住院时间而言, 改良B-Lynch缝合组比常规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少, 而改良B-Lynch缝合组在产后一个多月后, 进行B超检查均未有异常现象出现, 子宫恢复良好, 12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并发症的引发。

3 讨论

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以及宫缩乏力等都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 其中最为首要的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随着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有效应用, 很多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止血机制是纵向加压力在子宫前后壁缝线处产生, 关闭血窦, 减小子宫动脉压, 造成子宫缺血, 引发子宫收缩。本组病例通过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有效应用, 对患者进行了有效处理, 维护了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实际应用中, 本方法在可吸收线绕行宫底时, 对前后壁浆肌层进行了2-3针的缝合, 可有效避免缝线的滑脱, 这样子宫附近器官就不会被套住。另外, 进行缝合之前需要进行预试验, 子宫受两手纵向挤压, 对子宫出血情况进行观察, 当出血停止则说明治愈的成功率较高。对于宫腔内血块的清除, 也要非常的重视, 对称前后壁缝线, 均匀拉线, 松紧适宜, 浆膜外缝线下容一小指。如果过紧, 就容易导致子宫缺血坏死, 但过松难以进行止血。蜕膜层不能有缝线的进入, 这样可促使宫腔内异物反应的减少, 利于恶露引流[1,2,3,4]。总之, 通过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治疗, 宫缩乏力的症状得到消除, 其中子宫受到保留, 出血有所减少, 同时维护了卵巢功能。由于手术操作简单, 感染率小, 能够有效避免DIC、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翠群, 邓永金, 曾玉英, 等.改良B-lynch缝合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09, 1 (12) :22.

[2]李傲霜, 任秀蓉, 张瑛, 等.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式B-Lynch缝合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09, 30 (1) :28.

[3]郎潞燕.宫腔放置米索前列醇、改良B-Lynch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08 (3) :99.

上一篇:膨胀聚苯板薄抹灰下一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