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2024-10-12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共9篇)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的原因, 为采取降低剖宫产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对在我院分娩的7753例剖宫产病例 (20092012年)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中, 每年排在前6位的剖宫产指征依次是头盆不称、巨大儿、无明显指征 (要求剖宫产) 、胎心因素、瘢痕子宫、脐带因素。结论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应加强各方面管理, 各司其职, 使剖宫产率符合合理水平。

关键词:剖宫产率,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而又重要的手术, 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 可有效降低母儿病率和病死率,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麻醉技术改进和抗生素的有效应用, 使剖宫产安全性大大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世界尤其是我国的剖宫产率直线上升,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报告指出, 中国剖宫产率已达46.2%, 是迄今文献报道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 且11.7%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1], 有报道个别城市可达到80%。为了进一步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现对我院2000~2012年分娩的30930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2012年分娩数据统计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剖宫产率由最低的27.6%上升到71.8%, 剖宫产率每3年上升10个百分点, 成阶梯性增长, 随着剖宫产的上升, 难产率逐渐下降 (难产率由最高的10.7%下降到0.1%) , 巨大儿发生率快速增长后维持数年又呈下降趋势。臀位发生率 (3%±0.84%) 无明显变化和国内水平持平[2]。以2009~2012为样本具体分析剖宫产的原因构成、分析影响因素、讨论控制措施。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4年来排在前6位的剖宫产指征中依次是:头盆不称、巨大儿、社会因素 (无明显指征剖宫产) 、胎心因素、瘢痕子宫、脐带因素。排列顺序相似。2010年巨大儿的发生率高 (23.8%) , 所以当年剖宫产原因中巨大儿排在第一位。因头盆不称指征剖宫产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19.93%~26.69%) , 巨大儿原因行剖宫产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21.78%~14.07%) , 无明显指征剖宫产比例在逐渐下降 (13.47%~9%) , 瘢痕子宫原因行二次剖宫产的比例在逐渐上升 (4.33%~7.95%) 。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为什么剖宫产居高不?通过调查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

2.1.1 规避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

由于现在的医疗纠纷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使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例时要时时牢记安全两字, 产妇、家属对待分娩特别重视, 对医疗行为要求高, 像瘢痕子宫、臀位、双胎、高龄初产、珍贵儿一旦确诊, 首先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在每年排第一位的头盆不称原因中, 有些是相对性头盆不称, 未给予充分试产, 过早行剖宫产, 部分医生为避免医疗纠纷, 也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2.1.2 巨大儿发生率高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 物质生活富裕, 孕妇营养过剩, 自身体质量过重, 胎儿体质量过大, 胎儿颅骨过硬, 使头颅不易变形, 造成分娩困难, 是剖宫产率上升的又一原因。

2.1.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孕妇临产前无剖宫产指征, 拒绝阴道试产, 4年平均值是11.37%, 与国内报道的剖宫产有11.7%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相符。在我院的剖宫产原因中排列第三位。分析其原因:①对自然分娩认识不够、紧张、害怕产痛, 加上现在大多数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 不再考虑日后的妊娠分娩。②妇女体形不变、痛苦少、分娩时间短, 更有甚者选择生日时辰结束分娩。③相对安全无风险。④部分产妇对分娩没有信心, 害怕试产失败后再行剖宫产, 再受二次痛苦, 不如直接剖宫产 (虽然我院已实行硬膜外麻醉下无痛分娩法8年, 开展的挺好, 但并没遏制剖宫产率的上升) 。

2.1.4 医务人员的因素

有些年轻医生助产技术掌握不熟练, 临床经验不足, 缺乏实践的技能, 所以也放宽手术产指征。

2.1.5 医疗干预过早过多

对未真正进入产程的产妇过早的进行医疗手段干预, 过早的进产房待产, 使待产时间延长, 产妇休息不好, 体力降低, 也增加了剖宫产率。

3 控制措施针对上述原因, 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社会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剖宫产的利弊, 及时纠正产妇及家属认识中的误区, 让孕妇知道妊娠和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 通过产道的挤压, 是对新生儿的锻炼, 如果不经过产道挤压, 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将会增加;剖宫产的产妇身体恢复要比自然产产妇的身体恢复的慢;出血多, 增加子宫切除的风险23倍;剖宫产母亲血栓、感染、产后出血、死亡升高3倍;术后后遗症、再次瘢痕妊娠、胎盘植入风险增加;新生儿湿肺、低血糖、贫血、颅内出血风险;感统失调、新生儿感染、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均增加;并且剖宫产婴儿远期疾病发病增加15%-46%。通过教育使孕妇积极支持和理解自然分娩, 并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这个平台加强教育,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 避免过度营养, 降低体质量, 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指导孕妇做孕妇保健操, 增加肌肉、韧带的柔韧性, 为自然分娩创造条件, 并通过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 让其取消无指征剖宫产的想法。

注:每例有多个剖宫产指征的选择最主要的一条统计, 羊水污染是指Ⅱ、Ⅲ级胎粪污染;脐带因素是指脐带绕颈、缠绕、扭转等脐带原因造成的剖宫产;胎心因素是指胎心持续>160次或者<120次/分、或是胎心监护诊断有异常

3.2 改变服务模式, 促进自然分娩

改变产时服务模式, 把以医生为主导的分娩医疗化的服务模式改变成以产妇为主体的回归自然分娩的服务模式, 提倡人性化、家庭化的分娩模式。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由选择体位, 鼓励进食, 心里疏导, 陪伴分娩, 适宜应用无痛分娩技术, 或者实行一对一的家庭式分娩模式, 鼓励阴道自然分娩, 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 降低剖宫产率。

3.3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医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准确诊断, 正确判断难产,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由于剖宫产比例的增加, 阴道分娩比例的降低, 年轻医务人员缺乏经验, 缺乏识别难产早期症状的经验, 对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助产工具无使用的机会, 处理难产和阴道助产的能力逐渐降低, 所以, 组织培训低年资医生助产士, 现场指导, 剖宫产者需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检查决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处理难产和阴道助产的能力可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3.4 不要过早医疗干预

对无异常的产妇要顺其自然, 对临产者提倡自由体位、适当活动、不能过早人工破膜、无指征的点滴催产素, 未进入产程, 不能过早的进产房待产。此时做好心里疏导, 让其正确对待分娩过程, 可以顺利进入活跃期, 可以降低因精神因素、宫颈性难产而造成的剖宫产, 达到降低剖宫产的目的。

把上述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树立产妇经阴分娩的信心, 助产人员可以熟练自如的应用助产手段, 促进自然分娩。既规避了风险又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 既减少了医疗纠纷又降低了剖宫产率, 使剖宫产率符合合理水平 (学术界的目标降到50%以下) 。

参考文献

[1]沈瑶, 林建华, 林其德, 等.我国部分地区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3) :183-186.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98.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篇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天 切口愈合:Ⅱ/甲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剖宫产(ICD-9---CM—3:74.1)

剖宫产指证:CS-1.1 :

□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多、过少4.孕妇严重并发症 5.头盆不称 6.高龄初产妇7.胎儿窘迫 8.双胎妊娠 9.巨大儿10.产妇及其家属委托人要求手术

(二)实施手术前的评估与术前准备: CS-1

评估母体全身状况:

1、常规手术

2、低危手术

3、高危手术 □

1、急诊手术

2、择期手术

3、暂停手术 实施手术前准备:(完成请打“√”)

□ 常规辅助检查 □确定诊断及手术时间 □签写手术志愿书 □完成术前医嘱

新生儿情况评价 Apgar评分CS-1.2:□

1、无窒息8-10分

2、轻度窒息4-7分

3、重度窒息0-3分

(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药物选择:□

1、第一代头孢

2、第二代头孢

3、第二代头孢加甲硝唑

4、单用头孢西丁 术前用药:□

1、娩出胎儿断脐后立即给药

2、术中

3、术后4h内

4、>术后4h

5、未使用 术中追加原因□

1、手术时间>3h

2、失血量>1500ml

3、有追加原因未使用

4、无追加原因未使用 术后用药:□同术前、术中用药,若有调整或使用时间超过72h,请说明原因。术后使用时间□

1、≤24h

2、≤72h

3、>72h

(四)术后产后出血(24h>500ml)的再手术。□

1、子宫收缩乏力

2、胎盘因素

3、子宫切口裂开及损伤

4、凝血功能异常

(五)手术后并发症治疗。

产妇并发症:□

1、产后出血

2、产褥感染

3、羊水栓塞

4、栓塞病

5、子宫内膜移位症

6、腹部切口感染

7、子宫切口裂开

8、肠梗阻

新生儿并发症:□

1、新生儿损伤

2、医源性早产

3、新生黄疸

4、肺通明膜病

5、新生儿湿肺

(六)为患者提供剖宫产术的健康教育。

1、母乳喂养

2、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3、预防褥疮

4、预防尿路感染

5、预防肠粘连

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7、出院前

(七)切口Ⅱ/甲愈合。未达到请说明原因

(八)住院7天内出院。□超过7天请说明原因

前置胎盘剖宫产的护理措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为20~38岁, 平均年龄为 (29±1.1) 岁, 孕周为34~38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四维彩超检查前置胎盘的孕妇, 明确具体疾病分型, 若检查子宫颈内口被胎盘覆盖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胎盘组织覆盖子宫颈内口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缘不超越子宫颈内口为低置胎盘。

1.3 方法

12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 定时进行消毒处理, 注意开窗通风,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术前应注意叮嘱患者保证足够休息, 观察切口情况, 定期更换敷料, 注意合理搭配饮食。观察组护理干预: (1) 术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特点, 给予患者实施心理疏导, 并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相关疾病情况, 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每2小时测量一1次患者的胎心以及血压情况, 需给予患者进行胎心监护, 明确产妇的不适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 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若阴道出现大量流血, 需给予患者持续高流量吸氧治疗, 提高血氧浓度, 减少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综合征。待孕36周时, 可根据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给予患者剖宫产手术。术前需进行辅助检查, 禁食禁水, 术前0.5 h给予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 (2) 术后护理:将患者送回病房, 去枕平卧6 h, 术后12 h取半卧体位, 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 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命体征,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停止心电监护,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 观察具体的阴道出血以及宫缩情况, 每间隔0.5 h对子宫按摩1次, 有利于排出恶露以及改善宫缩。同时应该固定好导管, 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指导患者翻身、咳嗽, 避免受到手术的牵拉, 定期清洗外阴, 防止出现感染。

1.4 观察指标

通过称重法,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出血量情况相比, 观察组患者后出血率为6.6%, 对照组为24.6%,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前壁、后壁或侧壁, 若胎盘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或子宫下段, 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位, 将其称为前置胎盘。当前临床并未明确具体病因, 其中前置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子宫内膜受损或病变;其次为双胎妊娠时胎盘面积过大, 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胎妊娠;受精卵子养成发育缓慢[1]。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临产时或妊娠晚期突然出现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患者生命体征与出血量相关, 大量出血、多次出血均可能导致休克疾病发生, 病情严重者会危及母婴生命健康。因此, 明确诊断患者疾病, 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3]。临床主要采用B超检查, 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可明确前置胎盘的具体类型。前置胎盘一般可分为边缘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 其发生与操作水平、操作次数以及宫腔操作史相关。一般情况下, 宫腔操作越多, 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越严重, 容易诱发子宫内膜炎, 会导致子宫内膜出现供血不足、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因前置胎盘会严重影响母婴生命健康, 因此, 需采取措施减少宫腔操作, 做好避孕工作, 明确掌握剖宫产适用证等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应明确具体的前置胎盘临床症状, 熟练具体的操作方法, 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沟通交流, 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术后做好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并做好患者病情监测工作[4]。一旦发现异常, 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减少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前,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护理, 做好刷牙漱口工作, 定期清洗外阴, 产后6周内避免盆浴以及性生活, 在性生活恢复后, 应注意做好相应的避孕措施,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给予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12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各6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24.6%,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6.6%,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实施前置胎盘剖宫产时, 给予产妇必要的护理干预, 可减少出血率, 提高患者母婴生命质量, 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艳玲.低位子宫动脉结扎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8) :1291.

[2]马秀玲.5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8) :2606.

[3]宋杰.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5) :418.

10.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4

烟台市妇幼保健院

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促进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指导

在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传播科学孕育知识和技巧,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存在的风险,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引导孕妇和家属转变观念,在生理状况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自愿接受自然分娩。对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尽力避免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

二、提供人性化分娩服务,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安全的待产和分娩环境,重点加强产房建设,培训助产人员认真学习《导乐陪产指南》及《无痛分娩》等相关知识及操作,在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给予产妇充分的支持,促进自然分娩的成功。

三、产科医护人员配备充足,加强产科、儿科合作。

四、充分做好产前评估,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五、开展促进自然分娩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母婴合并症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1.加强培训,助产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市、区助产技术培训,积极开展院内培训,提高产程监控水平,提升助产士和一线医生对高危因素的预测、识别以及对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烟台市妇幼保健院

2.助产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产科适宜技术,降低剖宫产率。

六、加强门诊、病房高危妊娠的管理。

七、切实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全面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控制母儿体重,有效控制巨大儿发生率。

八、建立促进自然分娩的激励机制

1.医院将降低剖宫产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公布剖宫产率,要求剖宫产率逐年下降,达到合理水平。

2.科室加强管理,每季度对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剖宫产指征执行情况、总剖宫产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以及每位医生施行手术的比例,及时反馈信息,并对问题进行整改。

浅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年龄段在20~40岁,怀孕周数35~42周的孕产妇100例,根据其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反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观察方法:

对于观察组的孕产妇,在其顺利娩出胎儿之后,立即通过子宫注射缩宫素。此外,同时采取缩宫素加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注射。对上述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根据个体阴道出血量的差异分别对其进行直肠置入200~400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的孕产妇术中、术后均不用米索前列醇,以对比观察临床反应。

2 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的阴道积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产后出血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频发现象,不但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而且遏制了患者对剖宫产手术的信赖。对此,医师应根据临床试验数据合理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促进子宫收缩药物,重点监控孕产妇生产过后的2 h内的阴道出血数量并采取立竿见影的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从根本上维护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众所周知,产后出血是当前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罪魁祸首。尽管剖宫产手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很多妇产科疾病的治疗问题,降低了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率,其治疗效果在临床界受到一致认可。但高频率伴随剖宫产手术出现的“产后出血问题”也一度成为困扰剖宫产手术技术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导致很多孕产妇对剖宫产手术方案的望而生畏。

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第一,孕产妇子宫收缩乏力是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孕产妇娩出胎头时切勿过急,手术医师最好将其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在胎儿娩出后孕产妇子宫之后,建议立即为孕产妇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采用20 U缩宫素为其进行静脉滴注;如果孕产妇产前检查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血液方面可能对凝血机制产生影响的相关疾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情况,建议医师在为患者实施手术之前事先为患者,备好米索前列醇,必要时备好欣母沛。总之,诸如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之类防止孕产妇术后出血的药物在产科临床当中已经广泛应用,鉴于此类药物具有很好的帮助子宫收缩的作用,其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较小,对孕产妇的术后康复影响较小,因此值得临床领域推广使用。另外,医师通过直肠给患者用药的方法简便易行,给孕产妇带来的疼痛感较低,是可以普及应用的给药方法。此外,在孕产妇的胎盘自然脱落以前,建议医师不要急于强行剥离胎盘,这也是防止孕产妇出血量过多的注意事项。当然,在手术观察的5 min之内如果孕产妇的胎盘自然剥离存在问题,可以考虑人工协助方式帮助孕产妇剥离胎盘。总之,子宫收缩乏力是临床病例中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因素,医师一定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孕产妇恢复子宫的收缩功能,避免因子宫受到分娩的损害而导致术后流血不止。第二,孕产妇的产程延长,导致其子宫进一步受损。产程较长的孕产妇,其子宫收缩效果一般较差,子宫较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使其无力使胎盘在短时间内及时剥离娩出患者体内,有时甚至需要医师人为切除。这样,孕产妇的第三产程出血量会比普通阴道生产的孕产妇陡然增加。第三,胎盘因素是诱发孕产妇术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而言,新生儿体质量与胎盘大小呈正向相关关系。新生儿体质量越大,胎盘的剥离和断裂越容易引发孕产妇术后出血。此外,如果孕产妇胎盘前置或者此前有过刮宫产史、宫腔操作史等原因致使其胎盘粘连在子宫壁内部,也是诱发孕产妇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第四,如果医师防止患者出现妊高征反应而为其使用硫酸镁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也是导致孕产妇的术后出血主要原因。第五,孕产妇自身机体的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其术后出血。个别孕产妇自身患有血液疾病,使其缺少正常机体的凝血功能。总之,引发孕产妇术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但基本上与其子宫功能有关。对此,临床医师要做好相应的产前检查,并详细关注个体的家族病史等患者资料。

4 防治措施

第一,由于绝大多数的孕产妇发生出血不止的问题是在手术过程当中,因此产科医师务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医师除了要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密的产前检查以外,还应当仔细研究患者的家族病史及曾经发生的妇科病史,掌握详实可靠的患者病情资料,并准备几套手术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医师在手术过程中遇到患者产程较长、胎儿先露位置较低,医师必须在手术当中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在进行子宫下段切开时应当慎重下刀,动作轻柔、力度适当,切不可动作粗鲁的强制性迫使孕产妇娩出胎头。此外,孕产妇分娩过后,医师不可急于强制剥离患者胎盘。如果在医学观察的5 min内仍未完成胎盘剥离,医师可以人为协助孕产妇去除胎盘,以防止胎盘粘连。第二,医师应当按照胎盘与胎儿体质量成正向相关关系的规律,根据产前检查预测的胎儿体质量大体估算孕产妇的胎盘重量。只有这样,医师实施的剖宫产手术才能有的放矢,防止胎盘过大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孕产妇术后出血量过大或者流血不止。“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催产术或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防止因子宫肌纤维过度拉长而致子宫收缩乏力出血。”[2]总之,医师应当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通过B超等医学设备准确预测患者的胎盘位置,尽量精确计算孕产妇的胎盘重量,尽全力防止患者在在分娩手术过程中因胎盘遭受外界损害而流血不止或血流量过大,以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第三,医师应当通过细致的产前检查确定孕产妇是否患有妊娠合并症,尤其是要提前确认患者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如果医师决定对患者采取硫酸镁治疗方案,要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不全问题。如果患者确实存在肝肾功不全症状,可以在术前采用维生素K及相应保肝护肾类药物,帮助患者体内凝血因子的有效合成,避免手术过程或术后出现血流量过大或者流血不止。第四,医院应当全力配合社会相关部门完成适龄妇女的婚育教育知识的普及,使其了解无计划的妊娠和流产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为妇女真正怀孕生产创造良好的卫生健康环境。此外,医师在孕产妇的孕期健康检查环节,要特别注意有针对性的增强孕产妇的健康知识宣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真正为适龄妇女做好安全分娩所需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5 结语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众多难产病例最为行之有效,最为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其医学功效对梗阻性或功能性难产的患者尤为明显。然而,剖宫产术后大量出血以及术中流血不止等症状都是严重威胁产妇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首要敌人,作为妇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这些现实迫使医师们必须孜孜不倦的攻关克难,全力以赴的致力于剖宫产术后出血的课题研究。总之,剖宫产手术的广泛普及主要是仰仗于妇产科学的发展,抗感染措施的完善,新型麻醉技术的诞生,外科手术水平的提升,产检技术的进步。此外,也需要白衣天使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文湘.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J].右江医学,2000,28(4):274-276.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篇6

关键词:妊娠, 意外,剖宫产术,流产, 人工,清宫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优生优育的大力提供, 以及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 妇女在整个孕期及分娩期的精神心理因素较为复杂。近几年, 各大医院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妇产科医生不得不为“瘢痕子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担忧, 对剖宫产术后一年内意外妊娠而需要终止妊娠者, 力求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处理方法。我院对45例剖宫产术后1年内意外妊娠, 选择药物流产加清宫术终止妊娠,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剖宫产术后1年内意外妊娠者45例, 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母乳喂养, 年龄20~32岁。术后转经36例, 未转9例, 自感有乳汁分泌减少、嗜睡、乏力、择食等不适症状31例, 伴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6例。查尿HCG均为阳性, 妇检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B超提示“宫内孕6~10周”。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服药前均暂停哺乳, 完善B超、尿HCG、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尿常规、白带常规等检查, 无药物流产禁忌证。每日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mg, 连用2d, 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1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腹痛情况、阴道流血量、胚胎组织排出情况。在静脉输液下给予行清宫术。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3d后门诊复查B超无宫腔残留, 指导避孕措施。

2 结果

本组45例均安全有效完成治疗, 无子宫穿孔、感染、过敏、阴道大出血等情况发生。16例清宫术放置宫内节育器, 21例1个月后转经, 指导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8例未转经但尿HCG (-) , 指导避孕套避孕。

3 讨论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 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 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 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索前列醇作为兴奋子宫肌类型前列腺素, 有兴奋子宫肌、抑制子宫颈胶原合成的作用, 通过两类药物多方面的协同作用, 使蜕膜绒毛退化和凋亡, 子宫肌兴奋和宫颈扩张, 达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以3年以上较为安全, 在此期间指导避孕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在育龄妇女中以广泛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为主, 意外妊娠需终止妊娠的方法有人工流产术 (包括无痛人流) 、钳刮术、药物流产术。剖宫产术后短期内再次妊娠, 发生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宫颈妊娠、稽留流产的风险增高。计划生育手术操作中, 因子宫软、扩宫困难、受术者疼痛不配合, 术者操作不当, 容易发生子宫穿孔。45例剖宫产术后1年内意外妊娠, 选择药物流产加清宫术终止妊娠, 通过临床观察可降低子宫穿孔、宫内组织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观察此组妇女在手术过程中阴道流血量比其他方式流产者增多, 考虑与哺乳期、瘢痕子宫、孕妇身心状况有关。流产过程中的监护尤为重要:住院观察期间除注意血压、脉搏、药物不良反应外, 所排出的大小便均需保留在干净便盆内, 由专人检查并记录有无胎囊及其排出时间, 胎囊大小和出血量。如排出胎囊前后有活动性出血, 可给宫缩剂或立即刮宫止血。因此, 对剖宫产术后短期内意外妊娠的妇女, 选择药物流产加清宫术终止妊娠, 不仅安全、可靠、有效, 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保障受术者的安全, 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篇7

1 一般资料

220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年龄20~45岁, 所有患者术毕立即进行PCA, 镇痛时间48 h, 采用数字评分法, 对PCA镇痛效果进行评分, 效果达98%, 没有1例发生并发症。

2 镇痛药物与镇痛泵的装置

镇痛药物:度冷丁2.1 mg/kg, 0.5%布比卡因25 ml, 氟哌利多5 mg, 0.9%生理盐水70 ml。泵的装置分三部分:注药泵;自控装置;输注管。术毕, 麻醉师将药物注入泵内, 接着与留置硬膜外管连接, 即可实施镇痛。参数指标:负荷量2 ml/h;额定总量100 ml;持续给药量2 ml/h。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指导

术前由麻醉师与护士共同了解病情及孕妇的心理要求。详细介绍PCA的使用方法、优点及怎样保护PCA。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预防感染发生, 同时要注意局部皮肤有无发红及脓性分泌物渗出。

3.3

PCA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5~20 min监测1次R、P、BP, 测6次平稳后改每8 h1次至拔管, 并详细记录。

3.4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3.4.1 呼吸抑制 麻醉及止痛类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 导致呼吸衰竭, 其发病率主要与剂量有关。PCA镇痛的发生极低, 但后果严重, 术后要密切观察R、P、BP、SpO2, 定时记录。如发现呼吸频率减慢, 通气量减少, 呼吸运动不规则或呼吸抑制, 少于10次/分, 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采取紧急措施, 如静脉注射纳洛酮, 供氧等, 本组没有1例发生。

3.4.2 恶心、呕吐 是阿片类药物非常多见的合并症, 发病率在50~60%。因本组使用氟哌利多加度冷丁等药物合用可减少恶心、呕吐, 本组没有1例发生。

3.4.3 尿潴留 引起尿潴留的原因 根据问题全面收集有关论据, 分析引起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如下:①手术前常规留置导尿, 术后未进行膀胱逼尿肌的功能训练, 膀胱肌肉长期处于放松状态, 造成手术后尿潴留;②待产时胎头压迫膀胱过久, 由于膀胱受压、黏膜水肿、肌张力降低, 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③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疼痛, 疼痛引起产妇怕用力、怕小便行为更影响伤口舒适度;④焦虑、紧张:手术后由于尿潴留引起膀胱不适感, 引起焦虑、紧张、恐惧不良心理状态, 这种不良情绪对逼尿肌的反射产生抑制作用, 加重尿潴留;⑤产妇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在PCA镇痛期间, 95%产妇在拔除尿管后2 h内能自解小便, 5%在热敷膀胱及听流水声自解小便, 没有1例发生尿潴留。

3.4.4 褥疮 本组PCA是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度冷丁镇痛的。因硬膜外腔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而发生褥疮多见, 且多为妇产科手术患者, 好发于骶尾部。术后需采取翻身及按摩骶尾部。另外, 有过半数产妇恢复快, 术后即可在床上活动, 第2天离床活动, 无褥疮发生。

3.4.5 皮肤瘙痒 瘙痒是由于组织胺释放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痒疹, 局限身体某个部位或散在全身, 本组没有1例发生。

3.4.6 子宫收缩痛 由于本组PCA都是产妇, 产后子宫要复旧, 术后要使用缩宫素。有20%产妇感觉宫缩痛, 在使用缩宫素期间特别敏感, 但疼痛可忍受, 可能与生理特点有关。

3.5

PCA在产科应用优点及PCA机在使用过程异常观察 PCA在产科应用优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利于子宫复旧, 预防产后出血。产妇早期下床有利于切口愈合, 肠蠕动恢复, 预防尿潴留, 腹胀, 术后粘连等并发症。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大出血者患者40例, 年龄21~46岁, 平均年龄为 (29.03±2.93) 岁, 孕周34~42周, 平均孕周为 (40.31±1.93) 周。其中, 有1次剖宫产史者2例, 有剖宫产指征40例。

1.2 方法

40例产妇均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 8例危重产妇采用全麻方式;术中出血大于800 ml可作为剖宫产大出血的诊断标准, 术中出血总量是指手术过程中所有手术材料的血量 (如敷料、棉垫的血量) 和术后清理的阴道积血量的总和。

2 结果

2.1 本组出血情况的统计

本组32例术中出血量均>1000 ml, 其中8例出血量>2000 ml, 3例合并休克。其中32例行保守治疗如子宫按摩、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等方法止血, 5例行子宫动脉上支结扎术后出血停止, 3例难治性出血为挽救患者生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2 本组导致剖宫产大出血的原因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发病因素如下:子宫收缩乏力20例 (50.00%) 、胎盘因素11例 (27.50%) 、子宫切口延长2例 (5.00%) 、子宫收缩乏力合并胎盘因素7例 (17.50%) , 详表1和表2。

3 讨论

3.1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病因分析

研究表明, 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术大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其常见因素包括:胎盘因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长、产妇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1]。人工流产、宫腔操作增多、刮宫、妇科炎症等因素引起导致前置胎盘、粘连、植入、早剥等, 尤其是宫缩乏力合并胎盘因素相互影响, 加剧手术大出血严重程度[2,3]。本研究中有2例人为因素造成, 子宫切口延长与胎头深嵌骨盆后手术, 胎头过大, 以及产程延长有关, 容易引起大出血的发生。

3.2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预防措施

针对剖宫产大出血的发病原因, 应尽量预防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的发生, 提高剖宫产操作技能, 避免人为因素所致的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剖宫产术中出血一般都在200~400 ml范围内, 不需特殊处理。若术前存在高危因素, 必须术前输液改善全身情况, 交叉合血备血, 轻轻按摩子宫, 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等。若术中失血超过500 ml应该积极查找出血原因, 出血超过800 ml, 需要实施术中大出血急救程序。

针对胎盘因素致大出血, 在术前应纠正贫血, 手术应由具有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者担任, 术前准备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官腔填塞纱条。如果有剖宫产史且此次前置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者, 应想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可能, 并向孕妇及其家属交待有切除子宫的可能性;手术者在术前应与B超医生共同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以及胎盘前置的具体位置;手术之前准备足够的血源等。

特别是针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患者等高危孕妇, 手术前应给予对症预防治疗。孕产妇一定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定期行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了解胎盘附着部位, 预测胎盘异常的可能性, 以便为剖宫产切口准确定位提供依据。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 定期妇科检查, 减少人工流产及刮宫次数, 尽量避免宫腔操作。术中子宫切口尽量避开胎盘附着处, 准确把握剖宫产时机, 尽量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大出血的发生几率。术前要做好大出血发生的相关预防和抢救工作, 对有发生术中大出血可能的高危孕妇, 应术前配血;在术中发生大出血时应快速寻找出血原因并采用各种适当方法积极给予治疗[4]。

3.3 临床处理措施

(1) 加强宫缩。在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后, 护理人员应该用手轻轻按摩患者子宫, 采取钳夹子宫切口, 并缝合切口, 促进子宫收缩功能的恢复。针对宫缩无好转的者, 可采取适量的缩宫素、卡孕栓进行临床处理[5]。 (2) 缝合。在处理胎盘粘连紧过程中, 应该采取血管钳紧贴子宫内壁分次钳夹胎盘粘连处, 并及时切断。同时, 掌握足够的缝扎深度, 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针对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进行子宫壁的贯穿缝扎, 并在术前配合应用米非司酮治疗, 或者是考虑采取作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髂内动脉结扎方法等[6]。针对以上操作无效的患者, 可采取纱布填塞宫腔进行处理。术前用碘伏浸泡, 随后拧干, 用卵圆钳夹夹住一端纱布, 从宫底开始由内而外把宫腔至子宫切口填紧, 将另一端纱布送若宫颈口外, 由上向下将宫颈、子宫下段至子宫切口填紧, 用7号丝线进行缝合。 (3) 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时需要谨慎,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微创手术已成为手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TLH) 作为一种微创手术[7], 其在妇产科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手术中,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于脐部穿刺, 并充入气体形成气腹, 然后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 实施手术操作。贾翠萍[9]提出当出血量>3000 ml, 仍无法控制且出现DIC时, 需考虑子宫切除手术。如果导致大出血的原因是羊水栓塞, 采取子宫切除手术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4) 建立良好的静脉输注通道。迅速为患者不错有效血容量、凝血因子。如果患者出血量<800 ml, 可补充充晶体液。若出血量>800 ml, 可同时进行补充晶体液、血浆等。在出血量>2000 ml的情况下, 为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浆血以及冷凝沉淀物[10]。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因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合并胎盘因素、子宫切口延长等。患者采取治疗方法后, 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总而言之, 产后大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产妇的预后, 掌握其发生原因及其相关预防措施, 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预防措施, 以改善大出血并发症。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发病因素体现如下:子宫收缩乏力27例 (67.50%) 、胎盘因素18例 (45.00%) 、子宫收缩乏力合并胎盘因素7例 (17.50%) 、子宫切口延长2例 (5.00%) 。32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5例患者采取子宫动脉上支结扎术治疗, 止血效果显著;3例患者危机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因素多种多样, 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作为关键的病发因素。在临床处理中应该积极预防大出血的发病因素, 积极避免和治疗可能导致宫缩乏力和胎盘异常的危险因素, 以改善大出血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预防

参考文献

[1]韩会娟.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防治措施[J].医学信息 (内·外科版) , 2009, 22 (3) :249-250.

[2]张芩.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处理.实用医技术杂志[J], 2004, 11 (11) :2349-2350.

[3]蔡庆华, 雷钧, 汤一贞, 等.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4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02, 3 (1) :90-92.

[4]乔福元.胎盘早期剥离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2) :73-74.

[5]卢玉凤.浅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救治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7 (11) :81-82.

[6]黄维芳.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因素及治疗、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 2011, 23 (14) :71-72.

[7]申英俊.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2 (15) :68-69.

[8]王红丽.不同止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5) :110-111.

[9]贾翠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出血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4) :432-433.

剖宫产的控制措施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共2350例, 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 (27.45±4.12) 岁;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 发生率 (0.21%, 50/2350) ,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 (28.89±3.97) 岁, 对切口脂肪液化常规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探针探查液化范围, 如范围较大则拆除缝线, 暴露液化切口, 每日换药2次, 换药时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 清除局部坏死组织, 辅以红外线照射切口30min, 再次冲洗后, 碘伏沙条引流, 无菌纱布包扎, 当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时二次缝合或大蝶形胶布固定, 全部治愈。

1.2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50例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合并症、羊水情况、体质量指数, 术后咳嗽、切口缝合等情况与脂肪液化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版本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50例产妇术前合并糖尿病, 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 妊娠合并高血压18例 (36.00%, 18/50) ;体质量指数 (24.98±0.89) kg/m2;再次剖宫产7例 (14.00%, 7/50) ;羊水污染12例 (24%, 12/50) ;术后咳嗽8例 (16.00%, 8/50) ;切口缝合不当19例 (38.00, 19/50) ;高于同期按照1:1选择的无切口脂肪液化剖宫产手术产妇的6例 (12.00%, 6/50) ; (23.87±0.76) kg/m2;2例 (4.00%, 2/50) ;3例 (6.00%, 3/50) ;2例 (4.00%, 4/50) ;5例 (10.00, 5/50) (χ2=4.38、t=2.90、χ2=3.90、χ2=4.05、χ2=6.34 P<0.05) 。

3 讨论

3.1 剖宫产切口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

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为0.57%[2], 本文发生率为0.21%, 其影响因素复杂[3], 通过观察发现术前合并症、体质量指数高、再次剖宫产、羊水污染、术后咳嗽、切口缝合不当有关: (1) 术前合并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妊娠高血压病、糖尿病, 组织血供及末梢循环差, 组织抵抗能力低, 愈合能力差。 (2) 肥胖与脂肪液化发生率:肥胖病人切口液化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与脂肪层过厚, 术中为了暴露良好, 难免来回移动拉钩, 有时用力牵拉, 使组织收到压榨, 肥胖者脂肪层厚, 血液运输较差, 切开后, 局部血液运输进一步被破坏, 组织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差, 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就会增加[4], 本文切口脂肪液化产妇体质量指数 (24.98±0.89) kg/m2高于无切口脂肪液化剖宫产手术产妇的 (23.87±0.76) kg/m2。 (3) 再次剖宫产, 瘢痕机化形成影响切口血液循环, 对切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而发生脂肪液化[5]。 (4) 羊水污染, 羊水中胎粪及各种有形成份附着于切口各层, 必将影响切口愈合情况[6], 切口脂肪液化组羊水污染24%高于无切口脂肪液化6.00%。 (5) 术前孕妇感冒, 如有发热, 咳嗽等容易可引起切口裂开。 (6) 切口缝合不当, 结扎大块脂肪组织, 止血不彻底, 切口暴露时间过长, 脂肪组织血供发生进一步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7];缝合脂肪时有较大血肿或针距过大留有死腔、血凝块或异物, 均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干扰吞噬细胞合成纤维细胞等活动, 阻碍毛细血管新生。此外, 缝扎线张力过大或过紧均可至局部脂肪组织血供障碍, 使脂肪细胞部分缺血性坏死导致液化[8]。

3.2 预防剖宫产切口切口脂肪液化的措施

脂肪液化的发生将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影响产妇身心健康,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压力, 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9], 因此应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预防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手术操作、术后治疗多方面入手[10]。手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基础疾病就并发症, 防范于未然, 糖尿病患者术前要调整血糖水平, 对贫血者, 术前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90.0g/L以上[11]。对于皮下脂肪过厚的孕妇, 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 不留死腔, 估计有脂肪液化可能者, 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加强再次剖宫产产妇的观察。防止羊水污染, 术中利用0.5%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冲洗宫腔及切口[12]。避免感冒, 术后有咳嗽者予以腹带保护切口。提高切口缝合技术,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 切忌分离组织时操作过激、牵拉过强造成脂肪细胞损伤范围过大, 避免使部分脂肪细胞坏死后液化, 止血要彻底, 缝合不留死腔, 针距适当, 松紧适度, 缝合时要避免在一处反复出针入针。控制好缝合距离及缝线松紧程度, 提高手术操作技术, 加强术前术后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50例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合并症、羊水情况、孕妇体重, 术后咳嗽、切口缝合等情况与脂肪液化的相关性。结果 50例产妇术前合并基础疾病36.00%、体质量指数 (24.98±0.89) kg/m2、再次剖宫产14.00%、羊水污染24%、术后咳嗽16.00%、切口缝合不当38.00高于同期按照1:1选择的无切口脂肪液化剖宫产手术产妇的12.00%、 (23.87±0.76) kg/m2、4.00%、6.00%、4.00%、10.00% (P<0.05) 。结论 脂肪液化相关因素复杂, 应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从围手术期、手术操作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上一篇:德育教师下一篇:农业实用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