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护理(精选10篇)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1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剖宫产观念的改变,使得剖宫产发生率显著上升[1]。但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机体和心理都会受到较大损伤,产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术后子宫恢复,引起产妇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进一步阻碍机体恢复[2]。个性化护理干预是根据剖宫产后不同产妇具体恢复情况,而制定出科学、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21~36(27.73±4.87)岁;孕周37~41(38.75±1.32)周;体质量66~77(70.62±3.12)kg。对照组,年龄22~35(27.45±4.12)岁;孕周36~42(39.12±1.13)周;体质量64~76k(70.34±2.89)kg。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只进行常规营养支持和指导产妇乳汁分泌,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产妇产后多伴随乏力、疲劳等情绪,医护人员首先告知产妇手术和婴儿情况,让产妇产后多接触新生儿,以改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让告知产妇自身角色的转变,多关心、安抚产妇,尽量满足其需求,促使保持情绪稳定。(2)疼痛护理:剖宫产产妇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医护人员应多询问产妇自身感觉,是否出现疼痛感,耐心倾听产妇倾诉,解答产妇疑问;若产妇出现疼痛,医护人员需帮助产妇进行适当按摩,与产妇进行聊天,同时可以为产妇阅读积极教育意义的书籍、播放产妇喜爱的音乐、让产妇多进行深呼吸等,转移产妇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3)体征观察:产后,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产妇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采用输液泵输注药物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观察产妇术后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避免出现术后出血。(4)环境护理:医护人员应为产妇提供一个、安静、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注意温湿度适宜,避免发生感染。(5)饮食护理:医护人员需叮嘱产妇产后多食用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蛋、奶、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忌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6)促进乳汁分泌:医护人员应告知产妇早接触、早吸吮的优点;帮助产妇通过乳房电极按摩和磁场能作用,带动婴儿吸吮,促进乳汁分泌;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一对一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乳房保健、挤奶方式、正确哺乳姿势和相关注意事项,保持产妇乳房健康。
1.3 观察指标
(1)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3]。(2)观察并记录2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等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6.31±5.09)和(49.21±5.32)低于对照组的(55.62±6.31)和(57.82±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产后康复情况
观察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会对产妇机体造成较大影响,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不仅会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并且会对机体恢复造成阻碍[4]。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加快术后机体恢复。随着人们医疗服务意识的加强,使得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已无法满足产妇要求,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根据不同产妇的恢复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干预[5]。
在本研究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其原因主要个性化护理干预通过有效心理护理了解产妇内心疑虑,耐心且细致的结局产妇提出的问题,并且告知产妇产后恢复相关知识,让产妇以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措施;通过环境护理为产妇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帮助产妇舒缓心情;通过疼痛护理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以减少疼痛感,从而有效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翟晓绪[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术后机体恢复。其原因主要为通过体征监护和泌乳护理等措施有效加强泌乳和子宫恢复,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并且通过饮食护理加强产妇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产后护理中,可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产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冯萍萍,王学芹,杜静,等.个性化护理联合坦度螺酮用于剖宫产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4):74-75.
[2]陈兰芳.个性化营养指导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642-1643.
[3]沈惠玲,涂利娟,陈鹏,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16,2118.
[4]周基莲.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03):222-223.
[5]李艳霞.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产妇康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4):5079.
[6]翟晓绪.个性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0):3100-3102.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2
母乳是婴儿成长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营养丰富,含有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保证婴儿的正常、健康发育。母乳喂养是广泛提倡的喂养方式,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科学育儿的方法当中,能够更好地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1]。剖宫产术后由于疼痛等诸多原因对乳汁分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泌乳量的减少,无法满足新生儿的吸吮量。本文笔者对我院150例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量不足的原因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剖宫产产妇150例,年龄22~40岁,平均25.5±5.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1.5周;初产妇116例,经产妇34例;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2 泌乳不足的原因
2.1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导致产妇泌乳不足的最常见的原因,有文献表明在众多因素中精神因素高达73.04%[2]。产妇由于经历产前的阵痛、疲劳、手术刺激、担忧手术对婴儿的影响、术后对乳汁分泌的迫切希望和对泌乳相关知识缺乏认知等,易致其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诸多负性心理情绪的产生,过多的负性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到产妇的乳汁分泌,造成泌乳始动时间的延后和泌乳量的不足;而泌乳量不足以满足婴儿需要时,产妇的情绪又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如此反复造成恶性循环。
2.2 生理因素: 产妇产后由于术后需要休养、手术切口疼痛、哺乳时由于体位不当牵动伤口、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时产妇及其家属担忧药物通过母乳对婴儿的影响等使产妇哺乳意愿降低,产妇减少或停止让婴儿吸吮,影响乳汁的分泌导致泌乳量减少。
2.3 环境因素: 剖宫产术后产妇需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母婴同室新生儿哭闹、多名产妇同住一间病室环境嘈杂、产妇对医院环境适应能力低下等周遭环境影响,以及产后饮食过油、过腻、过补等异于平常生活饮食影响产妇食欲、进食差等均可直接影响到产妇乳汁分泌的质和量。
2.4 其它: 产妇给婴儿哺乳时抱婴儿姿势不对,婴儿未能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充分含在嘴内,引起产妇哺乳时疼痛,以及出现乳头皲裂引起疼痛而减少婴儿吸吮时间和次数等产妇缺乏哺乳技巧和喂养知识原因,影响了乳汁分泌功能。部分产妇由于乳头凹陷引起哺乳不便或婴儿无法吸吮而致其心理排斥母乳喂养或自认不能进行母乳喂养造成精神紧张等降低乳汁的分泌量。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产妇的心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乳量的充足与否,因此围产期妇产科护士就应该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产妇产前产检、住院待产时责任护士应积极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行为进行评估判断,根据其个性特征和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向其强调愉悦、良好的心态对胎儿、婴儿、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分娩后针对产妇兴奋、抑郁、焦虑等变化较大的心理不良情绪,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探析其抑郁、焦虑等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指导产妇清晰认识自己当前的角色和状态,正确看待婴儿出生后自身生活的改变,冷静处理产后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分娩后的头几天,有的产妇乳汁分泌较晚或分泌量相对较少,责任护士应详细向患者讲解乳汁分泌的规律、指导产妇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
3.2 产后早期护理: 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处理完毕后即与产妇进行局部皮肤接触,产妇手术回母婴同室病房后30min,责任护士在产妇有应答反应后,协助将婴儿俯卧于产妇身体上,与母体腹贴腹、胸贴胸、新生儿下颌贴近乳房,口含入大部分乳晕进行30min的早吸吮、早开奶,促进早期乳汁分泌。新生儿在出生后10~30min吸吮反射最强,早吸吮刺激可反射性引起产妇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和缩宫素,促使乳腺管排除畅通排出乳汁,使产妇泌乳时间充分提前。术后6h鼓励产妇进行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等早期活动,24h后鼓励、指导和协助产妇下床活动,以促进产妇胃肠功能及体力的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利于术后早进食和乳汁分泌,增加早期泌乳量。早期活动范围和时间逐渐增加以产妇能耐受为宜,避免产妇的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3.3 其它护理: ①加强基础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静的休息环境,限定探视时间,交代家属对亲友的探视进行必要的约定如出院后再行家庭探视等,指导家属保持病房安静,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产妇休息和睡眠宜与婴儿同步,以保证能得到充足的睡眠时间,减轻疲劳,促进恢复。②饮食护理:注意产妇营养的补充,胃肠功能产后6h即可恢复,鼓励产妇尽早恢复饮食,以建立营养贮备,为哺喂婴儿做好充分准备;产后产妇肛门未排气时可给予鸡鱼汤、牛奶等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饮食应多样化、多饮水、少吃多餐,不宜选择高脂肪和不易消化食物,给予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充分的营养补充才能使产妇身体健康,才会保证乳汁分泌的质和量,达到哺乳所需。③疼痛护理:术后切口、宫缩疼痛可降低影响产妇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术后多采用镇痛泵进行48h持续镇痛,镇痛泵可较好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疼痛,保证产妇良好的睡眠,增加催乳素分泌,加快乳汁分泌进程。④乳腺管疏通:产后责任护士对产妇乳房进行检查,如无瘪软感时,用中指、无名指、小指托起产妇乳房,大拇指和示指分别放置于乳晕两侧,将乳房向胸壁处适度挤捏,促使乳汁喷射。
3.4 健康教育: ①产前健康教育:围生期妇产科护士应加强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告知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等基础知识;产前乳房护理、乳头凹陷等护理知识。②产后健康教育:加强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和乳房护理指导。内容包括产妇喂养时的正确姿势和体位、婴儿正确抱姿、婴儿含接姿势、哺乳前乳房的热敷、按摩等护理措施、哺乳时基本常识、哺乳后婴儿的护理、哺乳时乳头伸展训练、按需哺乳等知识的教育。
4 小结
影响剖宫产产后乳汁分泌的原因与产妇的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产后早期护理干预、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
参考文献
[1]李云波.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14.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 所有产妇均符合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24 h内失血量≥500 m L) , 年龄22岁~36岁, 平均年龄 (27.2±5.3) 岁;最高出血量为2 450 m L, 最低600 m L, 平均 (830±50) m L;其中初产妇48例, 经产妇12例。所有患者均无哮喘、消化道溃疡和青光眼等药物使用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常规按摩、肛塞米索前列醇和注射缩宫素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临床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射于患者宫体, 0.25 mg/次, 密切观察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若注射后无显著效果, 可于15 min~90 min后再行注射, 但总剂量须≤2 m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子宫在单次注射药物后15 min内有明显收缩, 其阴道出血量显著减少:有效:患者子宫在重复注射药物后30 min内有明显收缩, 其阴道出血量减少;无效:多次注射后患者子宫均无显著收缩现象, 阴道流血量无明显减少或呈增多趋势。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52例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后疗效显著, 占86.67%;有效6例, 占10%, 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2.2 不良反应
本组60例患者中, 20例患者经药物注射后出现肠胃道反应, 25例患者颜面潮红, 4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和轻度胸闷。所有患者经科学护理和正常休息后均全部好转, 停药24 h内不良反应全部消失。
3 产后出血的护理
3.1 产前预防
加强对产妇的卫生宣教工作, 减少或避免人工流产, 进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孕产妇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 指导其学会自我检测, 通过产前妊娠检查的方式降低分娩风险。所有剖宫产产妇术前需进行出血高危险因素评估, 准备好预防产后出血措施, 例如维生素K补充、静脉通道准备、交叉备血等。
3.2 抢救护理
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故医护人员需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密切的观察。医护人员需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来做好产后监护工作,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及宫底高度,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及面部表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产妇出现出血现象, 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予以吸氧和保暖措施, 密切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和血压。予以止血药物,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和维生素, 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和脏器衰竭的发生。医护人员需对产妇尿量和出血量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做好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和保存。
3.3 康复护理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故医护人员需与产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临床经验和医学文献表明, 除病理因素外, 心理因素也可造成宫缩乏力, 例如婴儿性别因素、流产史暴露和精神紧张等因素。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消除紧张情绪, 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和解释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以取得产妇的配合。在治疗过程中, 需及时向产妇家属说明其治疗情况, 在纠正休克和制止出血后告知家属和产妇, 以宽慰产妇及其家属。
4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 产后出血患者在胎儿娩出24 h内失血量≥500 m L。由于产后出血具有发展速度快、出血急骤等特点, 对产妇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 占分娩产妇总数的3%左右[2]。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妊娠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 本文着重分析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临床治疗经验表明, 流产、引产或孕产引发的子宫内膜损伤会导致胎盘植入、粘连和残留等不良症状, 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本文结果显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 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此外,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导致的不良反应较轻, 本组60例患者中, 20例患者经药物注射后出现肠胃道反应, 25例患者颜面潮红, 4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和轻度胸闷。所有患者经科学护理和正常休息后均全部好转, 停药24 h内不良反应全部消失。
综上所述,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运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 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而科学的产后出血护理也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所有患者在常规按摩、肛塞米索前列醇和注射缩宫素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临床治疗, 将药物直接注射于患者宫体, 0.25 mg/次, 密切观察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若注射后无显著效果, 可于15 min90 min后再行注射, 但总剂量须≤2 mg。结果 60例患者中52例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后疗效显著, 占86.67%;6例有效, 占10%, 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本组60例患者中, 20例患者经药物注射后出现胃肠道反应, 25例颜面潮红, 4例出现心率加快和轻度胸闷。所有患者经科学护理和正常休息后均全部好转, 停药24 h内不良反应全部消失。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运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 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而科学的产后出血的护理也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胡文利.整体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10 (30) :13-14.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 篇4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防治
2006年ACDG提出阴道分娩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500ml或剖宫产出血>1000ml为产后出血定义[1]。2007年1月~2010年2月对13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所致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剖宫产出血的防治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365例手术产妇中,139例出血产妇,其中初产妇102例,经产妇37例,年龄22~38岁,平均23.6岁,孕周38~40周,平均39周。
诊断标准:阴道分娩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500ml或剖宫产出血>1000ml为产后出血定义[1]。出血量的估计采用容积法+目测法。
结 果
1365例剖宫产出血139例(出血量>1000ml)占剖宫产产妇总数的10.18%,其中术中出血122例(8.93%),术后出血17例(1.24%)。出血139例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96例(69.0%),缝合不当出血24例(17.3%),胎盘胎膜因素所致出血19例(13.7%)。术中、术后2小时及至24小时总出血量各为1160ml、400ml、1560ml。剖宫产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及缝合方法不当等,迅速缝合切口,B-lynch缝合术是有效防治措施。
讨 论
为防止血凝,减少测定误差,术前负压瓶可放肝素抗凝[2,3]。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容积法+目测法来估算出血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剖宫产术出血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宫缩乏力因素占剖宫产出血因素的76.55%[3]。本研究还发现缝合方法不当也是导致出血的不容忽视的原因,其出血发生率17.3%。子宫切口选择过高或体部直切口均易使血管断裂数目增加、出血量增加。另外产程延长,宫颈水肿,镇静剂,麻醉药,硫酸镁等药物的影响及产妇全身急慢性疾病,子宫肌纤维过度膨胀及退行性变,子宫肌缺陷,胎盘因素等,都是目前引起剖宫产出血的原因,其中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可造成难治性产后出血,应充分重视,加强防治出血的措施。
剖宫产出血主要在预防,迅速及时缝合子宫切口,恢复子宫解剖的完整,使子宫有正常收缩功能。术前应积极纠正子宫收缩乏力诱因,积极治疗病理妊娠,约1/3前置胎盘,1/5多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1000ml,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必须在有输血条件医院分娩,术前备足量血,备好宫腔纱条,术中及时行B-Lynch缝合术。活跃期后的剖宫产,子宫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增加,切口出血比例增大,提示严密观察产程,恰当掌握试产时间有重要意义,取胎头时尽可能以胎先露最小径线通过子宫切口。处理方法:①药物应用:宫缩乏力患者建议在胎肩娩出后预防应用缩宫素10~20U,宫体注射,及10~20U加1000ml液体静滴。轻按摩子宫,有时将子宫托出腹腔外按摩,但也有人认为托出子宫对产妇是一种创伤性神经冲动,反而使子宫软弱无力,应引起术者注意。经按摩后子宫疲软,但出血不多,应立即缝合伤口,强调须迅速缝合子宫切口,恢复子宫解剖完整性。若缩宫素效果不佳时,可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提高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难治性宫缩乏力病例可用前列腺素制剂,欣母沛250μg(1ml)宫体注射或肌肉注射,间隔15~90分钟用第2支,总量250~500μg,对97%产后出血有效。②宫腔填塞:若无欣母沛,可试用宫腔填塞,适用于宫缩乏力和胎盘出血患者,禁用于胎膜残留或疑为DIC引起的产后出血,缺点是术后宫腔感染率增加,由于药物及手术技能提高近年来较少用。③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其伴行静脉缝扎术:按oleary法在阔韧带下部近子宫内口水平无血管区进针,以络制羊肠线深扎子宫边缘肌层后缝扎,两侧均需结扎,此法间单有效。④B-lynch缝合术:是近年来用于宫缩乏力顽固性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新方法,是通过纵向压迫使子宮处于持续被动收缩状态下关闭血窦并使胎盘剥离面积减小,因两条侧向束带的压迫作用,阻止部分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的分支由子宫侧方向子宫中央的血流,使子宫提部血流灌注减少,方法为将子宫托出腹腔,两手挤压子宫,观察出血减少后,予1/0可吸收缝合线从子宫下段切口下方2~3cm距右侧宫旁3cm处进针,在距切口上方边缘3cm宫旁4cm处出针,线在子宫前上行绕过右侧宫底部至后壁,再与前壁进针相同水平垂直后壁进针,再在左侧穿出后壁,经左侧宫底绕至前壁在左侧切口上方进针,从切口下方出针,结扎前,双手压迫子宫体,抽紧缝线后助手在切口下方打结,观察血止,将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注意拉紧缝线时用力的方向须垂直于子宫壁,不能斜向拉拽,以免造成子宫的损伤和缝合处出血,子宫后面缝合时一定要保证出针部位与子宫下段处前面切口部位在同一水平,而且要贯穿蜕膜层,以保证在均匀用力拉紧缝线时,子宫呈纵向压迫状,使子宫前后壁受力均匀,不易撕裂。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具有耗时短,疗效快,术后并发症少,但对因前置胎盘的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引起的出血疗效差,而宫腔填塞术则对这两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可能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光于,熊庆.产科急症[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6.
2 林建华.如何正确估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19(5):260.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5
关键词:剖宫产,常规护理,护理干预,产后恢复
目前, 由于高龄产妇的增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剖宫产率越来越高。但剖宫产是创伤性手术, 并不是自然分娩方式, 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40例剖宫产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术后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14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70例年龄为21.0~36.8岁, 平均 (27.8±5.1) 岁;孕周36.8~40.2周, 平均 (37.5±2.1) 周;初产妇48例, 经产妇22例。对照组70例产妇年龄为21.2~37.1岁, 平均 (28.1±4.0) 岁;孕周36.5~40.5周, 平均 (38.1±1.9) 周;初产妇51例, 经产妇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如下:根据剖宫产常规的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子宫收缩的情况, 阴道出血和腹部切口情况, 排气后开始进食, 术后24 h左右拔管后, 产妇即可进行离床活动, 根据医嘱进行抗生素的常规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①疼痛护理:产后6~8 h会有剧烈的疼痛, 其疼痛可影响产妇的恢复和心理状态, 应对症给予相应的药物止痛。②拔管护理:术后12 h拔管, 拔除尿管前应给予3次左右的膀胱功能训练, 可明显缩短拔出尿管时间[1]。嘱患者多喝水, 对排尿困难的产妇, 护理人员可协助其坐起或下床排尿, 密切观察拔管后观察产妇排尿状况, 协助排尿和离床活动。③哺乳护理, 术后半小时内应进行母婴接触和初次哺乳[2]。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方位和哺乳方法。④饮食护理:采用明芳提出的新禁食方案, 术前6 h停止进食固体食物, 术前2 h在专业护士指导下进食糖水200 m L后禁液体饮食[3]。术后6 h鼓励产妇在床上适度活动, 2 h翻身一次后换成半坐卧位, 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 术后6 h可给予流质食物, 肛门排气前禁止进食胀气食物, 并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合理膳食对产妇的重要性并得到家属的支持。⑤心理护理:部分产妇因为疼痛、失眠、角色的突变心情抑郁焦虑, 护理人员要术后定期巡视, 给予诸如早期下床活动、喂养母乳、护理新生儿、科学饮食、产褥期卫生等健康指导。使患者清楚自己的境况, 帮助患者建立应付困难的能力, 并鼓励患者找到合适的心理宣泄方法。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 皮肤压疮发生率、焦虑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其中,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 皮肤压疮发生率、焦虑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剖宫产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剖宫产的技术亦日益提高, 但剖宫产是一种非自然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后, 会出现很多术后反应, 如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痛、麻醉反应、寒战、低血压、发热等, 这些都会使产妇情绪低落, 甚至变得焦虑不安, 影响身体恢复, 极易并发感染、出血等[4]。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身心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孕产妇来说, 她们经历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育婴儿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 心理状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5]。医务工作者要积极给予产妇适当的心理指导,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化, 减少术后焦虑的发生。虽然术中严格实行无菌化处理, 但手术创伤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围手术期给予充足的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概率, 还可以防止子宫内膜炎的发生[6]。剖宫产产妇因尿道损伤、排尿习惯改变、麻醉、药物等原因, 容易发生尿潴留, 影响子宫收缩, 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增加产妇痛苦, 甚至导致产后抑郁, 合理的护理干预减少了剖宫产患者尿潴留发生率, 缩短拔管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7]。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疼痛, 从而影响泌乳量, 护理人员要积极关注产妇的术后疼痛, 及时给予处理。剖宫产产妇一般意识清楚, 护理人员及家属要协助产妇定期翻身, 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可有效避免压疮的产生。身体状况、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均会影响泌乳时间, 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及早分泌乳汁, 使剖宫产产妇顺利哺乳[8]。在本研究中, 对剖宫产产妇给予了适当的护理干预, 有效地缩短了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和泌乳时间, 减少量压疮和焦虑的发生率, 说明合理的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益于母婴健康,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张彩蓉.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2, 33 (11) :2427-2428.
[2]赵迎霞.两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7 (1) :2083.
[3]陈新华.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恢复期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3) :344-345.
[4]张艳军.探讨剖宫产手术后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J].现代护理, 2013, 11 (5) :96-97.
[5]赵利民.剖宫产产后抑郁调查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 (8) :982.
[6]张秀芳.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中的预防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2) :134-135.
[7]任丽英.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2) :525-526.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我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间在产科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20例, 年龄23岁~37岁, 平均年龄 (28.2±2.4) 岁;孕周38周~41周, 平均 (39.6±1.4) 周;新生儿体重2.1~4.2kg, Apgar评分8~10分;初产妇142例, 经产妇78例;所有患者均无乳腺疾病及其他心脏疾患。将2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正确的哺乳姿势、乳房护理方法等。
观察组护理措施:首先总结影响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的因素, 一般最常见的因素有错误的喂养认识、手术切口疼痛、饮食受限、睡眠不足、乳腺管堵塞、乳头凹陷等, 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其次是判断剖宫产术后产妇属于那种情况, 再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针对产妇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 给产妇讲解剖宫产术后暂时无乳汁分泌使用奶瓶喂奶粉替代, 会使新生儿把橡胶奶嘴误认为母亲奶头而造成错觉, 应该在奶瓶喂奶后尽管奶头中无奶也要尽可能地让新生儿反复吸吮, 因为吸吮奶头不但可以促进乳汁分泌还可以促进缩宫素的分泌, 有利于母体子宫复旧。新生儿闭嘴时可以轻捏鼻子, 在新生儿被迫张嘴时立即将乳头及乳晕塞入其口中, 诱导新生儿由吸吮动作到主动吸吮, 逐步撤除奶瓶喂养。针对切口疼痛的因素, 产妇因术后切口疼痛而拒绝哺乳的情况, 要通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24 h~72 h的自控镇痛泵减轻伤口疼痛, 疼痛一旦减轻立即进行吸吮母乳喂养程序。针对饮食问题, 产妇担心术中麻醉药尚未排尽进食后会引起腹胀而拒食, 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腹部轻柔的按摩, 并嘱其口服中药排气汤等措施促进肠蠕动而恢复排气, 术后3 h进食米粥等半流食, 排气后给予鸡蛋汤、鱼汤等高热量、高蛋白汤汁食物, 逐渐增加饮食数量与质量, 促进乳汁生成与分泌[2]。针对睡眠不足情况的护理, 术前的精神紧张、术后切口疼痛、产后输液治疗占用时间等, 均可使产妇睡眠减少, 影响了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 抑制催产素及乳汁的分泌量。采取转移注意力、镇痛泵镇痛、母婴接触等方法进行舒适护理, 嘱咐母婴同步睡眠休息, 保证睡眠时间, 促进肝胆恢复解毒功能, 生产高质量的乳汁。针对乳腺管堵塞、乳汁不畅通的护理, 用吸奶器、手挤、按摩等方法把乳汁排出是防止肿胀、堵奶的最佳方法, 变换新生儿与乳房的相对位置, 确定衔乳正确以便有效吸吮, 使乳腺管都被排空。针对乳头凹陷的护理, 对于乳头平坦、凹陷的产妇在喂养时首先让产妇采取舒适的易于操作的体位, 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 挤出少许乳汁后乳晕变软, 再捻转乳头引起立乳反射, 在婴儿饥饿吸吮力量较强时吸吮平坦或凹陷的乳头, 还可用手牵拉或吸奶器将乳头吸出再放入婴儿口中进行吸吮。
1.3 观察指标
剖宫产术后产妇开始泌乳时间、纯泌乳喂养、有奶瓶替代的混合喂养。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剖宫产术后产妇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其开始泌乳时间比较见表1, 住院1周后出院时母乳喂养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较阴道产产妇增加了不良情绪、精神紧张、切口疼痛、饮食受限等影响乳汁分泌, 形成恶性条件反射, 对垂体及下丘脑经神经反射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影响, 阻碍了乳汁的正常分泌, 加之错误的喂养认识、乳腺管堵塞、乳头凹陷等客观因素使正常的母乳喂养不能进行。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 育促使进行母乳喂养固然重要, 采用舒适护理增加产妇的良性条件反射则是增加泌乳的重要环节[3]。我们首先总结影响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的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 其次判断剖宫产术后产妇属于哪种情况, 再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使产妇建立了良性条件反射, 从而取得纯母乳喂养的成功。
资料显示, 观察组泌乳时间为 (29.17±3.26) h, 而对照组的泌乳时间为 (39.45±4.32) h, 明显缩短了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泌乳时间;同时大大纠正了以奶瓶喂养奶粉替代母乳的不良行为, 使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95.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践证明, 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不能早期进行母乳喂养的原因, 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从而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将2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2组, 分别给予个体化措施护理 (观察组) 与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护理 (对照组) , 观察2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泌乳时间为 (29.17±3.26) h, 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率达到95.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9.45±4.32) h给予8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不能早期进行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促进成功母乳喂养, 从而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个体化护理
参考文献
[1]马恩巧, 杨振霞.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9) :3568.
[2]黄海燕.浅谈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2011, 7 (7) :194.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剖宫产,产后出血,泌乳功能
受医学发展和生育观念、社会因素等影响, 剖宫产比例日益增多, 文献[1]报道达50%以上。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2%~3%,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品, 可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 并能增强其抵抗力和免疫能力。研究显示, 护理干预可促进剖宫产产妇的早期泌乳, 提高母乳喂养率[3]。循证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是指护理人员依据最佳研究实证, 结合科室护理技能和实践经验, 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价值, 为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方案[4]。本研究拟观察EBN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 为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康复提供护理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60例剖宫产产妇, 年龄21~32岁, 平均 (26.12±2.84) 岁;体质量56~75 kg, 平均 (65.28±4.67) kg;孕周36~42周, 平均 (39.06±1.42) 周;孕产次:初产妇37例, 经产妇23例;剖宫产因素:巨大儿13例, 羊水过多13例, 头盆不称8例, 前置胎盘8例, 重度子痫前期6例, 羊水过少5例, 胎位异常5例, 骨盆狭窄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排除标准: (1) 乳房发育缺陷, 乳腺疾病, 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影响产后泌乳者; (2) 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 (3) 严重肝、肺、肾、心等功能障碍者; (4) 耳廓破损, 或有感染者; (5) 认知功能、心理或精神障碍者; (6) 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孕产次、剖宫产因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 即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等。观察组给予EBN,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循证前准备
小组系统学习EBN相关知识, 掌握EBN的概念、内涵、步骤等。EBN小组认真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 掌握产妇的既往史、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分析影响产后出血和术后泌乳的可能因素, 结合手术室护理实践经验, 组织大家讨论, 依据EBN原理和要求, 采取批判性思维探寻有价值的护理实证。
1.2.2 循证问题
在循证前准备和循证评估的基础上, 小组总结出如下循证问题: (1) 剖宫产; (2) 产后出血; (3) 泌乳功能; (4) 护理。
1.2.3 循证支持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 , 查找引起产后出血和影响泌乳功能的原因, 如子宫收缩乏力、紧张、恐惧、焦虑、营养不足、母乳喂养信心不足等, 找寻有价值的护理实证。小组全面评估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等, 最后确定真实可行的护理实证, 结合手术室护理经验和产妇需求, 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支持。
1.2.4 循证实践
(1) 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时, 小组人员重点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过程、剖宫产手术步骤等, 打消产妇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意识。 (2) 术中护理:小组人员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产妇, 并再次自我介绍, 缓解产妇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紧张等情绪, 协助护工将产妇转移至手术床。开放外周静脉, 协助麻醉医生行椎管内麻醉, 多用肢体语言安抚产妇, 重视术中心理护理。术中协助手术医生压迫、按摩子宫等。 (3) 术后护理: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指导产妇、家属行乳房按摩, 促进早期泌乳。针对产妇体质状况, 提供个性化饮食指导, 提高产妇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4) 耳穴压豆疗法:术前访视时讲解耳穴压豆疗法的机制, 指导产妇及家属掌握操作要领。术中待胎儿取出后, 即进行耳穴压豆疗法, 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脾、肾、乳腺, 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相应穴位, 每次按压30 s, 每天按压2~3次, 力度以产妇感觉麻、热、胀、痛为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 h出血量、产后48 h血红蛋白 (Hb) 。观察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后48 h泌乳量。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计算, 产后48 h出血采用称重法计算, 1.05 g=1 ml。首次泌乳时间=胎儿取出后至乳房首次自溢出乳汁时间。泌乳量:充足, 乳房分泌乳汁充足, 新生儿喂养后安静入睡, 小便≥5次/d, 大便正常;不足, 乳房分泌乳汁少, 新生儿喂养后哭闹, 喂养奶粉后安静入睡, 小便<5次/d, 大便较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后48 h Hb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泌乳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产后48 h泌乳量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后贫血, 防治产后出血[5]。母乳是新生儿最佳食物, 乳汁中含有多种抗体, 可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能力, 降低母体罹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同时也可增进母子感情, 促进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6]。因此, 提倡母乳喂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由于剖宫产手术、疼痛、紧张、恐惧等不良应激, 会影响产妇术后泌乳功能。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产后48 h 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EBN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的术中和产后出血, 与施晓冬等[7]研究结果相似。EBN是19世纪70年代伴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 通过临床实践与发展, 目前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 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即明确护理问题、文献检索、评价及循证应用[8]。观察组借鉴EBN理念, 在围术期根据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进行循证, 总结最佳护理实证, 有助于缓解产妇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减轻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耳廓是经络汇集之处, 与十二经脉联系密切。《灵枢·口问》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观察组刺激耳穴, 将刺激信号传递至脏腑, 畅通气血, 调和脏腑, 改善器官活动, 促进子宫复旧, 从而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
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而产后48 h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EBN显著提高产妇的泌乳功能, 与张芳娣[9]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采用EBN, 针对影响泌乳功能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 缓解因不良心理诱发的泌乳抑制, 而耳穴压豆疗法可通过迷走神经将刺激信号传至大脑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后再作出相应反应, 改善器官功能, 调节内分泌和经络系统, 从而生乳有源, 泌乳通畅。疼痛可刺激下丘脑分泌大量的催乳素抑制因子, 降低泌乳素分泌, 抑制泌乳反射, 从而延迟泌乳, 减少泌乳量, 降低乳汁中的蛋白质含量。廖宝珊等[10]研究发现, 耳穴压豆法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痛阈, 减轻围产期疼痛;陈一鸿等[11]亦认为耳穴压豆法可减轻剖宫产产妇的静息痛。上述均提示术后产妇疼痛的减轻有利于促进产妇的泌乳功能。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8
关键词: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影响因素
剖宫产初产妇在临床所占比例较高, 此类产妇存在的干预问题相对较多, 其中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产后的重要干预方面, 而要达到较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对于产妇进行需求程度的研究极为必要[1]。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本院的95例剖宫产初产妇为观察组, 同时期的95例经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的95例经产妇中, 年龄:<30岁者65例, ≥30岁者30例;孕周为37.1~41.8周, 平均孕周为 (40.2±0.5) 周;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者50例, 高中与以上者45例;社会支持程度:一般及较低支持者30例, 较高者65例。观察组的95例初产妇中, 年龄:<30岁者65例, ≥30岁者30例;孕周为37.2~42.0周, 平均孕周为 (40.4±0.4) 周;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者51例, 高中与以上者44例;社会支持程度:一般及较低支持者31例, 较高者64例。两组产妇的上述统计数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问卷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的评估, 然后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评估结果。
1.3评价标准:心理护理需求采用问卷进行评估, 采用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评估, 问卷包括需求较高、一般及较低三个选项, 由产妇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取。
1.4统计学检验:本文中的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16.0, 数据检验方式两类, 包括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类, P<0.05表示比较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比较:观察组的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45例, 占47.37%, 需求一般者36例, 占37.89%, 需求较低者14例, 占14.74%。对照组的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28例, 占29.47%, 需求一般者45例, 占47.37%, 需求较低者22例, 占23.16%。观察组的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2.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比较:年龄<30岁的65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35例, 占53.85%, 需求一般者24例, 占36.92%, 需求较低者6例, 占9.23%;≥30岁者的30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10例, 占33.33%, 需求一般者12例, 占40.00%, 需求较低者8例, 占26.67%。
初中与中专的51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30例, 占58.82%, 需求一般者17例, 占33.33%, 需求较低者4例, 占7.84%;高中与以上的44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15例, 占34.09%, 需求一般者19例, 占43.18%, 需求较低者10例, 占22.73%。
一般及较低社会支持的31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21例, 占67.74%, 需求一般者7例, 占22.58%, 需求较低者3例, 占9.68%;较高社会支持的64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24例, 占37.50%, 需求一般者29例, 占45.31%, 需求较低者11例, 占17.19%。
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妇,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剖宫产在我国的应用率较高, 与剖宫产相关的研究较多[2,3], 其中心理方面的研究即十分多见, 而产妇产后的心理问题, 尤其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受临床受重视程度较高, 因此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心理方面干预的要求较高。另外, 较多研究认为, 初产妇因为较为缺乏生产及育儿等方面的经验, 因此面临的相关问题较多, 心理问题即是表现十分突出的方面[4,5], 但是对其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初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经产妇, 同时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妇, 说明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均是其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较高, 且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均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参考文献
[1]杨群燕, 韩蓉.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16, 21 (3) :598-599.
[2]岑琼, 戴丹菁.对初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影响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 (12) :1856-1857.
[3]张碧慧.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 (11) :124-126.
[4]黄静, 高红雁.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 30 (8) :122-123.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9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纱条填塞;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76-02
作为分娩前严重且高危的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与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及严重妊娠期高血压并称为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临床上将产后24h内患者失血量≥500ml或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1000ml的患者确诊为产后出血患者[1]。由于该症状发病急且一般无明显的预见征兆,尤其是剖宫产患者,长期以来如何有效止血进而降低因剖宫产产后出血而引起的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妇产科医生的最为重视的病症之一。本文探讨了剖宫产产后出血症状患者中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1.2-2015.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所有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均≥1000ml,并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4例患者按照所选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均分至A、B两组。A组32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至34岁,平均(27.8±4.6)岁,主要采用传统的纱条填塞止血治疗手段,其中初产、经产患者各有19例、13例;B组3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年龄在21岁至35岁,平均(28.3±4.8)岁,其初产、经产患者各有21例、11例,该组主要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AB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情况以及孕次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治疗方法
A组:采用传统的纱条填塞止血治疗。即在为患者注射宫体、静脉缩宫素以及止血药物后,选取标准的无菌填塞纱布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部位进行填塞。填塞顺序应严格按照子宫侧,从上至下填塞至患者宫腔内部;阴道侧则从下至上填充,填塞纱条两端于患者剖宫产切口处交汇,然后进行裁剪、缝合。填塞过程中应确保填塞密实均匀,不应留有空隙,并在填塞24小时后取出纱布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观察患者临床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B组: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即在将子宫脱出患者腹腔后,采用双手挤压按摩患者子宫,估计患者是否适合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预判其成功率。出血现象有明显停止迹象,则表明可行背带式缝合术,且成功率较大。观察患者缝合后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以及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32例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B组患者无论是产后出血量(555.14±80.17)ml、还是手术时间(75.12±10.11)min,均明显优于A组传统纱条填塞治疗,P<0.05,两组差异显著。见表1.
表1A、B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及手术时间情况()
分组n产后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A组32555.14±80.17 75.12±10.11 B组32912.13±120.16 92.15±14.84 t 值 15.92416.1355 P 值 0.0000 0.00002.2 A、B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采用传统纱布填塞治疗的A组产后出血患者共10例发生痛经、产褥感染以及继发性贫血等并发症,不良反应率达31.25%,而采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B组患者仅2例发生痛经和产褥感染,不良反应率仅为6.25%。
3.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的急危症,同时还是导致我国产妇分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剖宫产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分娩方式,然而剖宫产属于一种有创伤的手术,若处理不当时较易发生产后大出血。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子宫收缩无力、胎盘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等,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子宫收缩无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术中使用麻醉药品、产妇自身精神高度紧张等[3]。
目前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方法一般有药物保守治疗,宫腔填塞以及局部缝扎等等,一旦以上常用的处理方法无效时,为了挽救产妇的生命临床上常采用切除子宫方法进行挽救。而切除子宫不仅仅使产妇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還影响产妇的内分泌功能,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4]。本次研究中A组产后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是采用纱布填塞宫腔的方法来进行止血,但是相对于B组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来说其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而B组患者的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主要是通过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侧壁的血管受到挤压使其出血量显著减少,进而是子宫收缩,与此同时子宫内的血窦受到进一步的压迫,最后血窦完全闭合从而达到持续性的止血作用。所以有关研究证明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快而且有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以及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A患者,此外B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较A组患者的低。由此可见对于产后大出血的产妇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来治疗属于一种有效而且止血迅速的外科治疗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为患者保留其生育的能力,避免了切除子宫后的内分泌紊乱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综上所述,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效果较佳,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较好的用于处理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芳.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3,19(35):43.
[2] 聂东娥.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294-4296.
[3] 宁炳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1):58-59.
剖宫产产后护理 篇10
关键词:护理,Orem,剖宫产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 如何更好的对这部分产妇进行护理, 提高其产后生活质量成为妇产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5例剖宫产患者采取Orem模式及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取得不错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剖宫产的产妇41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5例, 年龄 (21~38) 岁, 平均26.9岁;初产妇148例, 经产妇57例;急症手术84例, 择期手术121例;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文化程度52例, 专科 (含高职) 及以上文化程度153例。观察组205例, 年龄 (22~38) 岁, 平均26.4岁;初产妇152例, 经产妇53例;急症手术86例, 择期手术119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7例, 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48例。所有患者均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两组患者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2) 观察组:采用Orem模式加整体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术后6~8h由于麻醉的关系患者下肢功能未恢复且需去枕平卧, 因此此期可以采和用完全补偿护理, 在遵照医嘱补充液体和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宫缩以及引导流血情况进行观察, 帮助其早吸吮、早开奶。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 肢体感觉恢复后改为部分补偿性护理, 此期在观察腹部切口、宫高以及引导流血情况的同时, 宜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并每2h翻身、咳嗽、深呼吸一次, 鼓励并扶持患者早下床活动, 必要时遵照医嘱给予镇痛治疗;这一时期的患者也可在护士的帮助下做些诸如哺乳、换尿布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术前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情感和信息支持, 一方面要消除患者顾虑、恐惧了, 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 是患者学会如何自护, 并科学育儿。
1.3 观察指标
记录产妇3d内泌乳情况, 以每天喂乳8次, 可以满足新生儿需求为泌乳足够, 评3分;以需增加哺乳2次为泌乳一般, 评2分;以需增加水份为泌乳不足, 评1分;以需全部使用乳制品替代为无乳汁, 评0分, 计算平均分。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产后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前3天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以上各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1) , 有可比性。
3 讨论
Orem护理模式又被称为自我照顾模式, 其对自理的概念十分重视, 强调根据个体已经存在的, 或者是潜在的护理问题以及自理缺陷的程度给予三个层次的护理补偿[1], 即完全补偿护理, 部分补偿护理和情感、信息支持。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一般家庭对产妇多比较重视, 加之产妇本身确实处于特殊生理状态, 因此自理能力往往较差, 不能满足自护需要而需要护理帮助[2]。根据患者自理能力的不同, 对其进行评估, 给予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通过护士教、产妇学, 使产妇从被动的接受护理变为主动的参与护理, 并通过自我护理的实现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提高泌乳量, 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密切医护关系, 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Orem护理模式强调的是在患者自理能力不足时给予补足缺陷的护理, 这种模式确定了护理仅仅是以疾病本身为中心, 对患者的情感、心理需要涉及很少。而整体护理更加强调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不仅关注疾病本身, 而是将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均纳入护理管理[3]。针对产妇对手术本身的恐惧、紧张, 产后自我保健和育儿知识的缺乏以及初为人母的情绪变化, 整体护理可以更加细致的进行相关护理, 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 早日康复, 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总之, 通过Orem护理模式及整体护理模式的联合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产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春美, 仇美娇.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在慢性皮肤溃疡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9) :46.
[2]李小妹.护理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