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2024-08-30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通用10篇)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1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 其方法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 将胎儿取出的手术过程[2], 适用于产道异常、产力异常、胎儿异常、胎儿窘迫及严重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妇等。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98例, 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 均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剖宫产产妇98例, 年龄18岁~45岁。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98例产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情绪低落、抑郁, 精神痛苦,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术中是否有危险、麻醉意外等。术前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 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产妇沟通, 耐心向产妇及家属解释病情, 说明剖宫产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使产妇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 得到心理支持, 免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

2.1.2 术前用药

手术前1 d晚上可口服地西泮10 mg等催眠药, 以保证术前的休息和睡眠。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 鲁米那0.1 g, 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并减少唾液腺分泌, 防止支气管痉挛。

2.1.3 术区皮肤的准备

备皮的范围应上自剑突, 下至大腿上1/3, 两侧至腋中线, 包括会阴部, 备皮时蹦紧皮肤以免损伤皮肤, 备皮后用温水洗净擦干, 注意操作时勿损伤皮肤。

2.1.4 留置导尿管

术前30 min留置尿管, 目的是排空膀胱, 避免术中误伤, 评估尿量, 同时有利于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留置尿管长度以8 cm~10 cm为宜, 能使膀胱彻底排空, 有利于手术和护理。

2.1.5 术前其他准备

根据病情备好鲜血, 进手术室前再次听取胎心音1次, 并报告主治医师或术者。备好麻醉床、床旁用物和抢救物品。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产妇回病室后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 注意保暖。应和手术室护士认真进行床边交接班, 了解术中状况及处理措施, 每15 min~30 min测血压1次, 血压平稳后停止。每4 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至正常, 并有记录。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2.2 体位的护理

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 h,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6 h后改为半卧位, 有利于宫腔积血的排除, 同时可减轻腹部肌肉的张力, 减轻切口的疼痛, 利于切口的愈合;术后6 h可在床上做曲腿活动, 8 h可翻身, 按摩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2 h~3 h翻身1次, 24 h后协助患者下床, 进行床边活动。早期随意活动翻身可有效减轻术后不适感,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肠蠕动的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3]。

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 耐心细致地为产妇介绍病情, 评估产妇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支持, 手术后首先为产妇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 对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主动和产妇交流, 了解她们的感受和想法。产妇担心切口疼痛影响喂奶, 担心新生儿身体状况, 担心术后用药不能哺乳婴儿, 担心没有乳汁喂养婴儿等。护士应给予宣教, 安慰产妇, 对产妇解释关于术后疼痛的原因和规律, 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强调合理平衡膳食对产后恢复及泌乳的益处, 增强自信心, 使产妇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2.4 切口的护理

定时查看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血肿、裂开、红肿等。术后腹部切口压沙袋8 h。咳嗽、呕吐时要按压切口两侧, 以防切口裂开。

2.5 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 保持尿管通畅, 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并注意观察尿量及性状。术后6 h~12 h拔除导尿管, 以减少泌尿系感染, 导尿管留置期间要保持会阴部清洁, 用碘伏棉球清洗尿道口及会阴部, 每日2次。拔管后鼓励产妇下床排尿, 防止尿潴留, 协助其清洗会阴。

2.6 母乳喂养指导

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产后30 min内让新生儿吸吮母乳, 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哺乳前用温水清洗乳头, 教给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 做到有效吸吮。

2.7 饮食护理

产妇剖宫产术后6 h进流质饮食, 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4], 术后8 h内进食产妇喜好的食物是安全的[5]。早进食, 通过食物刺激胃肠道, 可促进肠蠕动恢复, 使肛门早排气, 可以减轻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进食可使乳汁分泌快而多[6], 有利于产妇能量的摄取、术后身体的恢复并能减少术后输液量和输液天数。

2.8 术后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恶露排出, 增进食欲, 增强机体抵抗力,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肠蠕动, 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9 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的观察

术后定时检查宫底高度, 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正确估计出血量, 如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护垫已全层浸透时, 应通知医生, 必要时给予缩宫素, 以维持子宫良好的收缩状态。

2.1 0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会阴清洁, 指导避孕方法, 一般产后42 d采取避孕措施, 产后4周内禁止性生活。产后42 d产妇和婴儿来院门诊复查。4个月~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严格避孕3年~5年。

3 结果

本组98例产妇术前有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 通过术前周密的准备, 术后有效的护理, 产妇恢复迅速, 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5 d~7 d切口Ⅰ级愈合出院。

4 讨论

剖宫产产妇由于手术创伤、疼痛而产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等负性心理, 直接影响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不足, 增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因此, 护理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出来, 术前对产妇实施的心理护理, 完善的术前准备,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腹部切口的护理, 细致的出院健康指导等, 都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力保障, 已得到剖宫产产妇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陈爱民, 倪浩婷.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09, 22 (5) :739-740.

[2]蔡万玉.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医学导刊, 2006, 14 (2) :100.

[3]陈跃文, 石如.硬膜外麻醉术后6h体位的调整与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4) :7-8.

[4]徐晓俊.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早进食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3) :151.

[5]宁晓.剖宫产患者术后首次进普通饮食与传统饮食的对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69 (11) :802.

[6]孔令霞.剖宫产术后促进产妇早进食, 早泌乳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 2002, 16 (7) :394.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2

关键词:妊娠 心衰 剖宫产术 麻醉药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61-02

临床上定义,心衰是由于心肌损害或持续性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下降,造成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症状。晚期妊娠合并心衰的临床症状为出现紫绀,端坐呼吸,咳嗽痰中带血,心率大于150次/分,呼吸大于30次/分,颈静脉怒张,双肺底持续啰音,双下肢浮肿,肝肿大等症状。妇产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采用剖宫产法,而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是其首要环节。所谓麻醉,临床上定义为使用药物以解除疼痛的方法。

对产妇进行麻醉,药物可能会通过脐带传入到胎儿体内,而抑制胎儿呼吸,循环中枢,影响胎儿的氧供应量和其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所以对于患有此合并症的产妇,医师必须谨慎考虑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方法,以避免药物对母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下面仅以以下资料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心衰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初产妇有16例,产妇中为第二胎的有7例,其中为双胞胎的有2例。病例中3例围产期心脏病,12例妊高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甲亢性心脏病。23例产妇中大部分由基层小医院转入我院,都在入院时就已经表现为急性左心衰,14例心脏功能Ⅳ级,9例表现为Ⅲ级。均是因为突发性呼吸急促,咳喘,心慌,发生紫绀等急诊入院。手术前都给予吸氧,半坐卧位,经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后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治疗。

了解:左心衰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低排出量综合征。肺循环淤血是左心衰的最早症状,其机制是机体肌肉收缩,致使静脉受挤压,使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加重肺淤血和水肿;人体活动致机体耗氧量升高,使心脏加重缺氧。

2 方法

手术前准妈妈要维持良好的心理和机体状况,例如,基本了解麻醉对母婴的利弊,保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变饮食水平以获得正确的营养状况和防止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准妈妈术前禁食:呕吐和反流是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们可以使胃内容物被吸入气管,导致气道的堵塞,使病人因呼吸不畅而死亡。为此,准妈妈术前禁食是必须的环节,通常在术前4-5个小时就可以开始禁食及水,避免手术时发生不测。

进入手术室后,孕妇使用左侧半卧位,两腿下垂。给予产妇高流量供氧,即6-8L/min,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加以镇静(注意不能抑制新生儿呼吸)及扩张周围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对桡A穿刺并施以局部麻醉测有创动脉压,对颈内或颈外动脉进行穿刺并在其中放置双腔中心静脉管,缓慢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以25%GS20m缓推西地兰0.4mg左右,缓慢注射20mg呋塞米,从第10胸椎到第4腰椎之间选择合适的脊椎间隙,第一步作好局部麻醉,选用勺状针头进行穿刺。当穿刺针头已在硬膜外部的空腔中时则分几次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者浓度为2%的地卡因,并在其中加入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0.1-0.2mL。就利多卡因而言,成人一般一次用量不能多余500mg,地卡因一次用量不多余60mg。对于持续性的硬脊膜外腔中的麻醉,可以按手术规范陆续分几次用药。在麻醉的整个程序过程中应该严密注意掌握病人的生理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然后作气管插管以及做好机械控制呼吸系统的准备。

3 术中监测

严密对IBP、CVP、PCWP、CO、SVR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以及对产妇的通气功能、氧合功能和生理生化等呼吸功能的监测,严保SpO、尿量等的指标,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

4 结果

在硬膜外麻醉下的剖宫产,有10例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效果良好,心衰症状明显有所减轻,机体生命特征也有改善,能够平静地仰卧接受余下手术。4例产妇麻醉效果欠佳,因而辅助以局部麻醉继续进行手术。2例产妇在胎儿分娩出过程中呼吸不畅,呼吸频率明显加快,SpO持续降低,出现神志不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接通呼吸机以控制呼吸系统,静脉输入硝酸甘油和多巴胺,术后进行重症监护。

5 讨论

孕妇妊娠期因其机体的生理性血容升高,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从而更大地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而且晚期妊娠子宫变大、致使膈肌上升导致心脏移位。由于心脏周围部分存在大血管,心脏的移位导致部分血管的扭曲,机械性的增加心脏的负担,加大孕妇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可以引起机体的机械功能下降,生理功能降低,因而心衰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安危。剖腹产术可以缩短孕妇的分娩时间,减轻孕妇因阵发性宫缩和产妇屏息造成的心脏负担。

对晚期妊娠合并心衰的产妇,麻醉要求相对较高,必须做到麻醉完全,以尽可能的免除因疼痛而加重心衰。另外,在插管时也可引起血压的波动,加重此症的临床症状。对于硬膜外麻醉,操作比较简单,效果较明显,肌肉松弛,并且患者在术中处于清醒状态,利于观察和监测。此外,血管的扩张,神经反应的相对抑制都有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故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完美的术中操作,严密的监控均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对全身器官影响比较小,特别是心脏和肺脏,缓解疼痛效果较佳。但在硬膜外麻醉中,可能因为使用了麻醉剂,其产程有所延长,可以通过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产程得以缩短。此外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麻醉师必须全程配合和监控。

参考文献

[1] 吴雪兰,张岚.妊娠晚期合并心衰23例麻醉处理分析,2008

[2] 妊娠合并心臟病,2011(7)

[3] 心衰与麻醉,2012(4)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 (24.6±2.5) 岁;初产妇32例, 经产妇18例;孕周36~42周。

1.2 方法

对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应该积极采用凝血酶、米索前列醇、缩宫素、欣母沛、立止血等药物治疗, 同时应该采用子宫按摩、缝扎止血、宫腔内填塞纱条以及栓塞动脉, 若患者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后都无效的情况下, 应该进行子宫全切除术或者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其次, 应该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血容量, 一旦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应该立即组织抢救, 积极预防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 1 心理护理。

很多产妇并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剖宫产术, 在手术的过程中会担心自己以及胎儿可能出现意外, 因此很多产妇都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很容易加快产妇的心率, 升高产妇血压, 大大增加剖宫产术风险。因此, 剖宫产手术前应该进行常规访视, 向产妇详细介绍剖宫产术方法、手术流程、术中麻醉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并且向产妇详细介绍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室环境等情况, 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1. 2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 护理人员应该仔细查阅产妇的病历资料, 客观、全面的评估产妇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际病情, 掌握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了解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滞产、巨大胎儿以及胎盘早剥等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一些高危因素。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药物。同时, 应该准备好宫腔填塞纱布条、可吸收缝合线、产钳、卵圆钳以及纱布垫等相关的手术用物。为产妇快速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 随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

1.2.2 术中护理

1.2.2. 1 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

剖宫产术中,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脉搏、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而且应该密切观察产妇静脉充盈、神志、面色、尿量等相关的反应循环情况。其次, 应该定时询问产妇是否有不适症状, 多给予产妇一些支持和鼓励, 必要的话可以给予一些安抚性的动作, 尽可能减轻产妇的恐惧、紧张,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1.2.2. 2 做好急救配合。

若产妇术中出现大出血症状, 医护人员一定要镇静, 积极配合抢救工作。同时, 应该持续监护产妇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一旦产妇出现异常, 应该立即给予人工吸氧, 并且经过静脉通道快速补充产妇的循环血量, 增加产妇的血氧含量。一旦产妇出现休克症状, 应该立即做好子宫全切术或者子宫次全切除术。

1.2.2. 3 做好静脉通道的护理以及管理工作。

合理安排各种药物、液体的输入, 使静脉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如果还没有及时拿到血源, 应该及时根据医生的医嘱输入血浆代用品, 并且及时给予立止血、抑肽酶、止血三联、催产素等静脉注射。在输血的过程中, 应该采用加压输血袋加压输血, 而且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 避免患者的血管进入其他气体。如果输血量较大的情况下, 应该适当加温血源, 若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 应该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法, 在休克早期应该尽可能避免向患者大量输注液体, 避免血液过度稀释, 导致器官氧供不足。

2 结果

50例患者中行次全子宫切除术者3例, 其余47例患者全部成功保留子宫, 成功救治率高达94%。见表1。

3 讨论

术中大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极易导致产妇休克, 对于产妇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是否能够采取合适的抢救措施, 采用妥善的护理措施, 会直接影响到产妇预后[3]。产科医护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 在围手术期应该做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积极预防术中大出血。同时, 术中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 一旦发现大出血情况, 应该及时查出产妇出血原因, 立即组织抢救, 尽可能降低产妇死亡率。本组研究表明, 50例产妇中只有3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其余产妇均成功保留子宫, 成功救治率高达94%, 所有产妇并未死亡, 和王红霞等[4]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笔者认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一定要及时诊断, 为后面组织抢救赢得更多时间, 才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为此, 医护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以及业务素质水平, 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量, 客观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 尽早明确患者出血原因, 及时、有效控制出血, 并且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措施, 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行次全子宫切除术者3例, 其余47例患者全部成功保留子宫, 成功救治率高达94%。结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量, 客观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 尽早明确患者出血原因, 及时、有效控制出血, 并且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大出血,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力, 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27 (2) :100.

[2]闫艳.剖宫产术后标准化护理流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4) :50-51.

[3]管晓丽.产科子宫出血子宫切除术的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2) :135-136.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4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硬膜外麻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10%~15%[1],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需要尽快结束妊娠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有些孕妇来院就诊比较晚,往往导致手术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治疗就需要紧急剖宫产,给麻醉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总结我院10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的麻醉方法、特点,为临床提供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PIH患者20例,年龄23~31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2例。妊娠时间33周者1例,34~35周者2例,36~37周者5例,38~40周者11例,大于40周者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3例,心力衰竭1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早剥1例,先兆子痫4例,产前子痫1例。

1.2 判定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的命名和分类标准。轻度妊高征:血压>140/90 mm Hg(1 mmHg=0.133 kPa),<150/100 mm 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可伴有轻微蛋白尿(<0.5 g/24 h)和(或)水肿;中度妊高征:血压>150/100 mm Hg,<160/110mm 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蛋白尿(+)(>0.5 g/24 h)和(或)水肿,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头昏等;重度妊高征:①先兆子痫:血压>160/110 mm Hg,蛋白尿(+~++)(>5 g/24 h)和(或)水肿,有头痛、眼花、胸闷等自觉症状。②子痫:在妊高征基础上有抽搐或昏迷。

1.3 方法 所有产妇均于手术前接受对症治疗,如镇静、解痉、利尿、降压、强心等。先兆子痫及产前子痫的产妇常规吸氧以纠正酸中毒。麻醉方法:本组所有产妇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L2~3间隙穿刺,一次成功。使用2%利多卡因局麻药,剂量为(18.91±4.13) ml,阻滞范围大部分为T7~8~L4,个别病例达T4,20例未加肾上腺素,5例加入1∶40万U肾上腺素。7例硬膜外腔注药后血压在20 min内下降,其中6例降至正常水平。19例胎儿娩出后5~10 min血压下降。当血压降至原来的70%以下时,给予升压药,常用麻黄素10~15 mg入壶静滴,快速输液。在胎儿取出后,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静注哌替啶、氟哌啶或异丙嗪镇静。术中适当静脉输入平衡盐、血浆代用品,对心功能不全者则适当控制入量。手术过程中给予吸氧,并行ECG、SpO2及BP监测。全部病例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 mg镇痛,同时结合硫酸镁等治疗,防止了术后子痫的发作。术中2例胎儿取出前发生抽搐,除保持呼吸道通暢外,经静注安定10 mg后1例得以控制,另1例静注2.5%硫喷妥钠4~5 ml后抽搐得到控制。

2 结果

本组20例PIH患者麻醉评分,优:17例,良:3例。手术时间为23~68 min;麻醉5~10 min血压波动最大,通过调整输液情况,适当用药可以纠正。本组全部产妇术后均顺利康复。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5例,6~7分4例,<6分1例。对于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均用吸引清理气道措施,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抢救。

3 讨论

PIH即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2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是孕产妇常见死因之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①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潴留。全身小动脉痉挛可能由于升压系统和降压系统平衡失调,血管壁对某些升压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性增强,从而使全身小动脉,特别是直径200 μm以下的小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外周阻力增高,产生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体征。②水、钠潴留,可能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潴留细胞外而引起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也可能是水潴留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水、钠潴留,组织水肿,体重异常增加。PIH给手术麻醉增加了难度。麻醉前检查呼吸频率及膝反射,血镁,如呼吸<16次/min或血镁>5 mmol/L应给予5%氯化钙缓慢静注,也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注拮抗镁中毒。据Leoh MD[3]报道,PIH病可因心脏器质性损害及用利尿药后引起的低镁、低钾血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本组25例产妇术中注意未发生心律失常。根据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选择剖宫产麻醉方式,产妇的血小板<100×109/L并不一定为硬膜外麻醉的禁忌。剖宫产时妊高征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可避免气管插管困难及全麻诱导时的血压剧烈波动。硬膜外麻醉止痛完善,可消除因疼痛引起的血压进一步升高,且由于阻滞了相应节段的交感神经,可有效地降压,避免高血压危象的发生,且对全身干扰小,对肝、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抑制,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和肾功能,解除阻滞区域内子宫、肾血管痉挛,从而使新生儿成活率提高。可见,硬膜外麻醉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有利于母婴安全,但应注意麻醉处理中应加强监护,适当维持循环稳定和呼吸通气。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106.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6-1317.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5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二胎高龄剖宫产患者,术中风险防范

中国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利用最后的机会生二胎。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夫妇有孕育二胎的打算, 主要年龄层为35、40岁以上的夫妇, 甚至还出现50岁以上的女性想要孕育二胎。孕妇年龄越高, 其存在的生育风险也就越高[1], 一方面排出的卵子出现异常情况的几率高[2], 另一方面高龄妊娠容易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增加孕期风险, 如果第一胎为剖宫产, 二次怀孕将面临更大风险。为降低二胎高龄剖宫产患者术中风险, 本文拟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入我院的二胎高龄剖宫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年龄均超过35岁, 均为二胎[3]; (2) 均近期进行剖宫产术; (3) 患者了解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病史[4]。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60例, 年龄35~46岁, 平均年龄 (40.11±0.72) 岁。实验组6 0例, 年龄3 6~4 4岁, 平均年龄 (39.89±0.81) 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包含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加强术前健康教育、身体护理等。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 (1) 在剖宫产术前加强对产妇心理疏导, 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 询问患者的分娩史, 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更加全面、理性的认识到整个手术过程, 提高患者手术的认知度。考虑到产妇因各种因素十分容易影响到心理状态, 甚至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产妇的所有症状和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疏导方式改变产妇不良心理状态, 帮助产妇适应医疗环境。适当告知产妇现有的症状及存在风险, 手术所需体位以及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 提前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和应对, 帮助产妇获得安全感。 (2) 医护人员充分了解高龄产妇的情况, 全面评估, 熟悉临床治疗, 针对临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预见性护理。产妇进入到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监测其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加强血压监测, 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立即报告医师。 (3) 做好麻醉后将产妇的体位调整为仰卧位, 给予10cm高的头枕, 双下肢使用凝胶体位垫, 提高舒适度, 减少焦虑痛苦。在产妇的右侧臀部下垫一高4~5cm的楔形物, 将子宫偏向左侧, 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 防止“仰卧位综合症”的发生, 使用约束带将产妇的下肢妥善固定, 防止坠床。提前告知产妇如出现恶心、呕吐需要将头偏向一侧, 枕边备好卫生纸, 必要情况遵医嘱进行药物镇吐。 (4) 做好术中低体温护理:产妇出现低体温的可能性高, 因此在术中需要加强对产妇非手术部位的保暖, 还要注意室温, 凡输入或冲洗的液体均应进行加温至36.5℃左右再使用。 (5) 保证两路静脉通路畅通, 以备术中急救用药和输血迅速有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低血压或心动过缓、新生儿窒息、术后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 (非常满意+满意) /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 明显高于实验组1.67%,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虽然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妇女仍然可以正常的怀孕分娩[5], 但是其风险会明显升高。而二胎高龄产妇会出现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6]。特别是存在心脏病则更加需要注意术中风险。二胎高龄产妇不仅要注意各种合并症, 还需要注意再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收缩乏力的风险[7], 如果产妇第一胎为剖宫产, 第二胎胎盘长在子宫瘢痕上出现大出血的可能性也较高。有相关研究显示, 女性35岁怀孕失败率达到20%, 40岁以上达到50%, 45岁以上高达70%[8]。近些年, 临床逐渐加强了对高龄经产妇的关注, 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多, 增加了剖宫产的风险。为了降低二胎高龄产妇的术中风险, 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十分必要[9]。本次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 做好术前准备, 考虑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 比如:新生儿抢救盘, 检查麻醉机抢救呼吸囊、喉镜、气管插管等, 准备好产钳, 缩短胎儿取出的时间, 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危险。针对二胎高龄产妇术中及产后出血, 提前准备好绷带、填塞纱布、压迫球囊、促进子宫收缩的高效药物等[10]。胎儿取出之后立即常规在子宫下段注射缩宫素, 如果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进行追加剂量或使用高效促宫缩药。液体中常规给予20单位缩宫素, 促进子宫收缩。针对产妇术后可能出现的切口感染, 所有用物除保证消毒合格外, 术中操作要保证无菌, 要及时将羊水和血液吸干净, 切口使用密封透气的无菌切口贴覆盖。采取切实可行保暖措施, 防止低体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 明显高于实验组1.67%,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参考文献

[1]向红归.基层医院行剖宫产术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0) :319-321.

[2]蒋艳, 朱晓霖, 张晓红.剖宫产术患者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29) :6433-6434.

[3]常婷婷, 肖冬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葡萄糖酸钙和缩宫素在出血高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 2016, 13 (3) :49-50.

[4]张朝霞, 施春英, 王巧芳.预见性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24) :86-87.

[5]蒋文华.浅析剖宫产术中预见性风险评估以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 (8) :1481, 1484.

[6]姚友春, 周雷, 姚爱香.剖宫产术对母体和胎婴儿的风险及益处[J].重庆医学, 2010, 39 (15) :2031-2033.

[7]池鸿斐, 赵小峰.首次剖宫产术式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J].中国性科学, 2014, 23 (7) :15-17.

[8]徐娟.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围术期风险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21) :3270-3272.

[9]谭正玲, 詹鸿, 刘先保, 等.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比较[J].热带医学杂志, 2015, 15 (2) :210-213.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方式将2014 年5 月—2015 年4 月期间在该院做剖宫产的102 例高龄糖尿病患者确定为该文研究对象, 并随机划为两组, 即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51 例。 其中, 在实验组内产妇年龄为32~44 岁, 平均年龄 (39.91±1.62) 岁, 对照组内产妇年龄为34~45 岁, 平均年龄 (40.63±2.79) 岁。 这2 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全部参与该研究的患者及其亲人都了解该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所用的方法, 自愿加入到该研究中, 且在知情同意书上都已签字。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 在手术之前对孕妇做糖尿病知识的宣教, 以及告诉她们在手术中需要注意事项与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等, 每天三餐之前, 以及用餐之后2 h要及时、 准确的监测孕妇血糖变化情况, 要将血糖控制在空腹时为3.3~5.6 mmol/1 区间内, 用餐后在4.4~6.7 mmol/l区间内[3,4]。在做剖宫产手术之前3~7 d开始停止使用中长效胰岛素, 注意监测孕妇是否有低血糖等情况, 并根据监测的情况及时进行葡萄糖静脉注射, 或者补充糖类食物, 且立即向医生报告。 只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区间内之后, 才允许做手术。 手术前须做好准备工作, 如备皮、禁食与导尿等, 手术后8 h内须禁食, 8 h后可进食少量的流质, 24 h后将尿管拔出, 尽早下床做适量的运动。

实验组除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外, 还实施护理干预, 主要含有预见性护理与心理方面的护理等。 高龄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内, 心理上的压力与负担更为显著, 容易产生悲观、焦虑与恐惧等不良情绪[5], 所以, 护理人员须适时对患者进行抚慰与帮助, 并鼓励其亲人更多的陪护与关心, 而且要给孕妇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和孕妇之间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以增强孕妇的治疗信心, 改善其不良的心理心态, 使其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配合治疗。 同时护理人员应了解并能熟练应用对于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正确解决方法, 加强对患者的监护, 及时向负责医生报告病情等, 以利于更有效、更迅速实施治疗[6]。 此外, 给予产妇饮食与体重控制的相关指导, 由于大多数孕妇及其家属不愿提早住院, 因此应由护理人员向产妇宣传与教育控制饮食的知识, 并向其家属说明采用饮食疗法进行血糖调节的重要意义, 使得产妇及其家属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认知, 配合医护人员调整饮食。 但需提醒产妇切勿因过分控制饮食而导致胎儿营养不足。

1.3 观察项目指标

观察对比2 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出现恐惧状况, 及手术之后出现头痛呕吐的现象与血糖控制平稳状况。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 软件对获得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表示形式, 以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以 χ2检验, 在P<0.05 时, 表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之前恐惧发生率和手术之后出现头痛呕吐率分别为7.84%、9.8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分别为31.37%、29.41%) , 两组术前恐惧发生率和手术之后头痛呕吐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之后实验组患者血糖平稳率为92.16%, 显著高于对照组 (50.98%) , 两组术后血糖平稳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下表1 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 妊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 使病情加重且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妊高症、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多种并发症。 加之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必要了解, 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导致血糖控制不稳, 严重威胁母婴安全[7], 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产妇的血糖, 还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妊娠期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己经对母婴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来讲, 血糖比例高不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加大, 而且在手术后还会使手术切口的愈合受到极大影响, 从而增加了出现感染的机会[8]。 此外, 手术产生的创伤非常不利于血糖的代谢, 会引起代谢紊乱[9], 这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同时, 高龄产妇由于机体恢复能力比较弱, 且心理方面存在较大负担与压力, 所以会引起手术期间血糖比例不稳定等一些不良后果。

因此, 在手术前进行细致、有效的护理非常必要。从该文研究结果可看出, 实验组在手术之前恐惧发生率和手术之后出现头痛呕吐率分别为7.84%、9.8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分别为31.37%、29.41%) , 两组术前恐惧发生率和手术之后头痛呕吐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之后实验组患者血糖平稳率为92.16%, 显著高于对照组 (50.98%) , 两组术后血糖平稳率对比,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和王兰云等研究结果[10]基本相符。 由此可知, 在手术之前,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 在手术前对高龄糖尿病剖宫产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申微, 郭欣, 区小牧.新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7 (11) :245.

[2]蒋艳梅, 左新红.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15 (3) :178.

[3]雷桔红, 刘冬菊.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7 (6) :146-147.

[4]Hiroshi Yamashita, Jianhua Shao, Jacob E.Friedman.Physiologic and Molecular Alteration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During Pregnancy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 16 (1) :650-651.

[5]王美记, 牛健民, 温济英, 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8 (6) :229.

[6]M.Mocarski, D.A.Savitz.Ethnic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Pregnancy Outcome[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 2012, 14 (2) :318.

[7]余良宽, 周瑾, 冯桂萍.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19 (5) :82-83.

[8]Nahid Shirazian, Roya Emdadi, Marjan Mahboubi, Abbas Motevallian, Zhaleh Fazel-Sarjuei, Narges Sedighpour, Seyade-Fateme Fadaki, Narges Shahmoradi.Screening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usefulnes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09, 11 (6) :256.

[9]陈巧玉, 伍彦芬, 李玟.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9 (24) :139.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3~40岁, 平均 (31±8) 岁, 孕期为25~36周, 平均 (30±5) 周。另选取单纯行剖宫产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2~41岁, 平均 (32±7) 岁;孕期为24~37周, 平均 (31±6) 周。两组患者年龄、孕期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B型超声等相关检查,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单纯剖宫产分娩手术, 观察组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医师先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 并制定手术方案。除肌瘤位于子宫上段前后壁者采取腹壁正中纵行切口剔除手术外, 其他均采取腹壁横行切口剔除手术治疗。患者先进行麻醉, 待药物起效后, 对肌瘤较大的患者先行肌瘤剔除术, 然后将子宫切开娩出胎儿, 并注射10 U缩宫素[3]进行子宫收缩及止血治疗, 然后先缝合肌瘤切口, 再缝合子宫切口。对肌瘤在子宫下方者, 先行子宫分娩手术, 然后可沿子宫切口剔除其下方的肌瘤, 并注射缩宫素, 最后直接缝合子宫切口。对其他肌瘤者可均先行分娩手术, 并对肌瘤周边注射20 U缩宫素[4], 再行横向切口将肌瘤剔除, 最后先缝合肌瘤切口, 再缝合子宫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分娩后恶露干净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分娩后恶露干净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发生于30岁以上女性[5], 本病无明显临床症状, 偶有盆腔疼痛、阴道出血或不孕等, 且不易被发现。孕妇合并子宫肌瘤多数因孕期检查而发现, 大多数孕妇不会因肌瘤而出现不适症状, 但有小部分患者会因肿瘤逐渐增大而出现流产、早产等情况, 严重者出现难产、胎膜早破、胎盘前置等情况。若肌瘤位置经常发生变化或移动, 则在检查时易与胎儿的头部或四肢混淆而漏检;或者肌瘤出现扁平化, 也会在检查时观察不到。孕期定期进行B型超声检查, 对是否伴有子宫肌瘤的检出率较高[6]。因此, 为避免孕期漏检子宫肌瘤的情况, 孕妇需定期进行B型超声检查。妊娠期孕妇合并子宫肌瘤对于胎儿和分娩后期均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肌瘤的不断生长和游走, 初期会导致孕妇流产或影响受精卵着床;待孕妇分娩时, 肌瘤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分娩, 造成难产或产道变形等情况, 并导致产妇出血等情况。

临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大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大部分会在分娩后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然而,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选择适当的时机切除肌瘤成为研究的重点。部分研究认为, 不宜在产妇行剖宫产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由于剖宫产本身会出现出血, 增加一项手术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量, 不仅增加医师的手术难度, 也会增加产妇合并感染的发生率[7]。对产妇行剖宫产时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前根据B型超声检查结果可观察到子宫肌瘤的位置, 同时子宫肌瘤的边缘比较清楚, 在行剖宫产时可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选则先行肌瘤剔除术还是先进行分娩术。对于肌瘤较大的患者一般先行肌瘤剔除术, 然后将子宫切开分娩胎儿;对于肌瘤在子宫下方者, 应先对产妇进行分娩手术, 然后可沿子宫切口剔除其下方的子宫肌瘤;对于其他部位的子宫肌瘤, 均可以先对产妇进行分娩手术, 再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这样不会因术中子宫肌瘤的位置不清或因术中出血量而增加手术困难, 同时可以减少患者剖宫产后行二次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痛苦, 还可以减少手术费用及住院费用[8]。

本研究结果发现, 32例剖宮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 其术后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等均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差异, 尽管剖宮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稍高于单纯行剖产的患者, 但差异不大。因此,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 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不仅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量及手术难度, 而且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与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差相似;不仅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而且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不会增加手术困难, 患者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等与正常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相似, 而且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能减少患者行二次手术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斐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9) :32-33.

[2]俞秋艳.剖宫产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 (2) :65-65.

[3]李烨, 朱玉钊, 郑赛云.妊娠合并子宫妊娠肌瘤在剖宫产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式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4) :184-186.

[4]刘凡, 王丹波.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2) :31-32.

[5]戴彬, 陈燕琴, 温敬欢.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加B-lynch缝合术4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 8 (1) :26-29.

[6]孙延清, 罗琼, 袁英.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11, 40 (19) :1910-1914.

[7]代秀云, 郭兆君, 朱楠楠.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21 (6) :736-738.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8

优质护理是贯彻护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 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 整体提高医疗机构护理服务水平[3]。对行剖宫产产妇实施优质的护理, 对于缓解产妇术后疼痛,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 对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年龄18岁~40岁, 平均年龄 (28.5±5.6) 岁;孕周38周~42周, 平均 (39.3±1.1) 周。入选标准: (1) 入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术指征。 (2) 无麻醉禁忌。 (3) 患者未长期应用过阿片类药物。 (4) 无精神类疾病及各种重要脏器病变等。2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如根据医嘱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和各项准备工作, 将患者送入病房并做好各项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 (1) 术前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安抚产妇情绪, 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和谐沟通。 (2) 术中根据产妇心理及生理状态, 调整舒适体位, 调整手术室环境, 使产妇对手术环境产生舒适感。 (3) 术后送产妇回病房, 讲解疼痛发生相关机制, 密切注意观察产妇一般情况, 进行腹部按摩和止痛处理, 与产妇家属进行交流, 保证产妇心情愉悦。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产妇的心理状况 (焦虑或不焦虑) , 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调查2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利用视觉摸拟评分 (VAS) 对2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VAS评分具体如下:无痛:0分, 即剖宫产产妇没有出现术后疼痛;轻度痛:1~3分, 即剖宫产产妇术后出现轻微的疼痛;中度痛:4~5分, 即剖宫产产妇术后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重度痛:6~10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 患者难以承受, 对产妇的休息和睡眠造成极大的影响。对2组产妇分别于术后的2, 6, 12 h进行比较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心理状况比较

对照组中, 产妇有焦虑紧张情绪的有50例, 所占比例为83.3%;在观察组中, 产妇产生焦虑紧张情况的有35例, 所占比例为58.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34, P<0.05) 。

2.2 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术中出血1例, 疼痛8例, 血肿1例, 切口感染1例, 其他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中有46例产妇术后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术中出血3例, 疼痛37例, 血肿2例, 切口感染2例, 其他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6%, 2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59, P<0.05) 。

2.3 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在对2组产妇分别进行护理后, 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有2例, 所占比例为3.3%;对照组中护患纠纷发生有11例, 所占比例为18.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7, P<0.05) 。

2.4 2组产妇术后疼痛比较

对2组产妇术后2, 6, 24 h的疼痛情况分别进行VAS评分, 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Larrabee指出优质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患者的密切关注、友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4]。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大为提高, 对医疗机构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因此, 提供优质护理成为了护理工作的基本标准。在有效落实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提供更贴近患者的护理服务, 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优质护理可使护患关系更密切, 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也能有所提升, 对于缓解现代社会中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具有正面作用。优质护理能促进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现代护理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得到升华;将其应用于临床路径, 使护理行为规范化, 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进程。剖宫产这种有创性手术, 其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极为恶劣, 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为患者讲解疼痛的根源, 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 消除患者对未知疼痛的恐惧, 对于改善产妇的预后以及自我照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6]。

在常规疼痛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应与产妇进行和谐沟通, 对剖宫产术的一般情况进行宣教, 针对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调节, 安抚并疏导产妇的紧张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活动, 增强患者面对手术的信心。其次, 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病房及手术室环境,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最后, 密切关注产妇术后一般情况, 仔细询问患者需求, 告知患者发生疼痛的原因, 配合适当的止痛措施, 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到最小, 最终达到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中, 在应用上述的优质护理后, 产妇的心理状态基本稳定,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降低, 术后的VAS评分明显减小。

综上所述, 将优质护理运用于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护理中, 对产妇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正面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产妇焦虑紧张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58.3%, 83.3%,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 76.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3.3%, 18.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2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术后疼痛概率很高的剖宫产术应用优质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的疼痛指数, 提高护理质量, 对改善产妇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韦霞, 郭凤仙.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19 (1) :2448-2449.

[2]郑丽, 张爱荣, 刘丽娥.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5) :97.

[3]郭菊华.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J].医药前沿, 2012, 2 (9) :250.

[4]Larrabee JJ, Bolden LV.Defining patient-perceived quality of nursing care[J].Joum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 2001, 16 (1) :34.

[5]高红娟.优质护理服务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0, 33 (5) :1080-1081.

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篇9

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接诊的140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研究,结合母体及新生儿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麻醉方法、预防措施、复苏护理、复苏后护理等方式,对剖宫产术新生儿窒息进行全面预防与护理。

结果:通过必要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护理,大大降低了剖宫产术新生儿的窒息率。

結论:科学完善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新生儿的窒息率,是预防剖宫产手术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窒息预防措施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85-02

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共对1400位产妇实施剖宫产术,根据可能出现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在术前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中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率。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我院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状况,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的1400位产妇,年龄全部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1±3.24)岁,1400名产妇全部予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足月产的有1232例,过期产的有78例,早产的有90例。

1.2麻醉方法。在采用麻醉方法时,结合着孕妇的身体素质,选择与之相符的麻醉方法及麻醉剂量;而在本组的1400位产妇中,使用L2-3硬外持续阻滞麻醉的有1343例,全麻的产妇有57例,手术时间最短的35min,最长的46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0.84±2.75)min。

1.3结果。在新生儿窒息复苏5min后,使用Apgar对其进行评分,其中分数在8—10分的新生儿有234例;且经过10min之后,分数在8—10分的新生儿达到了343例。

2讨论

2.1预防措施。产妇在手术前的6个小时前应严格禁食禁饮,并在新生儿分娩出的6个小时内,所服用的药物,都应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术前用药、麻醉剂及麻醉方式,避免药物对胎儿产生抑制作用。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对麻醉机、氧气、适宜的成人及小儿气管导管、取暖装置、抢救台、低压吸引器、复苏器具及药品等准确状况进行逐一落实;必要时还应做好输血准备。此外,医护人员在开展手术前,还应通过相应的自我介绍和术中交谈等方式来帮助产妇放松紧张的情绪[1]。

针对一些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给其带上面罩吸氧,并在其上肢建立静脉通路,确保胎儿氧供及母血循环。产妇在麻醉后,应取仰卧位,同时将手术床的左倾角控制在20°—30°之间,并使用约束带将产妇固定,使子宫左移,以此来减轻子宫对腹膜后大血管的压迫,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出现,防止胎儿宫内缺氧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在整个预防护理中[2],对司械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熟练的配合手术步骤外,还应正确、敏捷的传递器械,尽量缩短子宫切开到胎儿娩出的间隔时间,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将胎儿娩出时间控制在150s内,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护理。

2.2.1复苏护理。与其他护理模式不同的是,复苏护理的原则在于争分夺秒,通过执行事先制定的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建立呼吸、建立正常循环、药物治疗、评价与监护方案来对产妇及胎儿进行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随时关注手术间内的温度环境,将其控制在24°—25°左右,将室温与患者体温间的温差降到最低,并将新生儿放在开放式的保暖床上,用消毒毛巾将身上的羊水擦干,避免失热,同时在婴儿肩部垫上2—3cm左右的布垫,摆好复苏体位,通过一次性吸管,将婴儿口腔、鼻腔内的粘液洗干净,这时若仍然无法呼吸,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拍打婴儿足底或摩擦婴儿背部等部位,给予相应的刺激,促使婴儿出现呼吸。一般来讲,初步复苏的时间应控制在20s之内[3]。

若婴儿仍无法自主呼吸或仅有喘息,医护人员应立即对婴儿的心率进行检测,一旦婴儿的心率降到了100次/min以下,立即用气囊复苏加压给氧,氧气流量5L/min,氧浓度一般在40%—60%左右,频率为40次/min;如果婴儿心率下降到了80次/min以下,就要加用胸外心脏按压,以采用拇指手掌法为佳。若没有好转,可以结合着婴儿的体制,使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药物治疗等方法。

在用药方面,针对重度窒息、心脏停搏或加压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30s后,若婴儿仍没有恢复,应立即给药。在当前所选用的药物中,首选为1∶10000肾上腺素0.1—0.2ml/kg,通过静脉注射或气管插管内滴入。在选择药物的过程中,为避免母体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而抑制新生儿呼吸,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纳洛酮0.1mg/kg脐静脉注射。

此外,在整个复苏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保证自身动作敏捷外,还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及医院的相关规定,对药物的剂量、用法、时间进行核实;在避免错用、误用的同时,还应及时的备好抢救用药。待抢救结束与医生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并及时补充急救药品数量[4]。

2.2.2复苏后护理。在复苏后的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依照常规对胎儿的脐带进行处理,同时密切观察胎儿的体温、心率、脉搏、呼吸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婴儿的皮肤颜色及排尿状况。针对那些需要转入NICU的新生儿,则需要巡回护士在第一时间内与NICU值班人员相联系,及时做好接诊准备,并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确保新生儿转运途中的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冰.手术室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配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237—237

[2]郭素玲.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4(11):184—185

[3]沈海燕.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8(14):1678—1679

剖宫产术中的心理护理 篇10

我院从2007~2008年行剖宫产396例, 年龄最小的19岁, 最大的43岁, 平均年龄26岁。其中宫缩乏力97例, 胎儿宫内窘迫125例, 前置胎盘26例, 相对头盆不称19例, 剖宫产史55例, 妊高征25例, 妊娠合并糖尿病12例, 妊娠合并肾炎17例, 高龄产妇 (年龄35岁以上) 20例。

2 护士要用言行为产妇树立安全感

产妇由于对手术室的环境陌生, 进入手术室后感到无助、紧张恐惧。这时我们护士要多和产妇交谈,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 如职业、年龄、怀孕过程以及最担心的一些问题, 并给予合理的解答, 及时消除陌生感。同时介绍剖宫产创伤性小, 安全性大等优点。由于病情需要, 为保证母子安全, 施行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肯定术中医护人员一定会竭尽全力避免意外发生或者将意外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介绍先进的监护仪器, 医疗抢救设备,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使产妇消除孤独, 恐惧心理。另外还应对产妇介绍手术医生的情况, 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 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3 消除各种恐惧心理, 协助产妇积极配合麻醉

紧张会使产妇对疼痛较敏感, 剖宫产的麻醉方式多采用硬膜外麻醉, 由于产妇本身腹部膨隆, 不容易很好地配合, 这时护士应讲解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 并主动帮助其取屈膝侧卧位。对于较紧张的产妇, 可利用肢体语言, 如扶住其肩膀, 握住她的手, 并给予安慰语言, 在搬动过程中严禁动作粗暴, 使产妇逐渐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麻醉过程中说明可能产生的不适感, 对于已有宫缩者, 应了解宫缩规律, 选择在宫缩间隙穿刺, 以免因躁动穿破蛛网膜下腔而发生意外。同时还应向产妇讲解相关知识, 纠正即痛觉错误认识, 以利于麻醉医师判断麻醉效果。

4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采取最佳体位, 预防低血压发生

产妇平卧时由于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同时麻醉药使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产妇容易产生头痛、恶心等症状, 从而引起紧张、恐惧心理。此时应将产妇身体向左倾斜15~30°, 臀部抬高20°, 这样子宫向左侧移位, 减轻了其对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的压迫, 改善循环血量, 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同时采用1618号的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 开放上肢静脉快速补充液体, 因上肢给药输液到达心脏的速度比下肢快, 且不受下腔静脉的影响。操作时应动作娴熟, 力求准确, 避免反复操作给产妇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5 提供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 有针对性采取各种护理对策

由于环境生疏、手术气氛的刺激, 产妇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显得较为重要, 包括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4~26℃, 湿度在40%~60%, 手术器械要掩蔽, 医护人员谈话要轻柔, 态度要和蔼, 语言亲切, 使产妇产生安全感。术中护士要眼勤、口勤、手勤, 及时发现产妇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剖宫产产妇以饱食多见, 术中牵拉反射和麻醉药所致血压下降均易引起恶心、呕吐, 除及时观察病情给予处置外, 护士应嘱产妇头偏向一侧, 张口深呼吸, 并备好吸痰器, 防止呕吐物返流误吸而发生窒息, 并给予安慰, 告知产妇这属于正常现象, 不要紧张, 情绪稳定会使症状很快缓解, 并及时用温水清洁脸部呕吐物, 消除不适感。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过程中, 产妇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医护人员手术时不闲谈, 不随便议论产妇敏感的问题。巡回护士站在产妇头侧, 以亲切的眼神、体贴的语言与之交谈, 转移其注意力。必要时可与她握手, 摸摸额头, 运用肢体语言, 使之放松, 让其有安全感。若术中遇到意外时要保持冷静, 切忌惊慌失措, 大声喊叫, 以免产生消极暗示, 影响产妇情绪。当取出胎儿时, 指导产妇深呼吸, 不屏气, 以免腹压增加后大网膜涌出而影响手术。并立即告诉产妇胎儿一般情况良好, 但不要说出胎儿的性别, 避免情绪激动, 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而发生出血, 血压骤降等不良后果。对于发生新生儿窒息需抢救者, 应尽量避开产妇的视线进行抢救并安慰产妇, 告诉她医师正在进行有效处置, 吸出痰液后胎儿会很快恢复正常;对于畸型儿, 则不应告诉产妇真实情况;遇到产后大出血, 需进行子宫切除者, 除术前签字外, 还应临时再次征求产妇及家属意见, 并给予疏导解释, 告知由于病情需要, 为保证母亲的生命安全, 必须施行切除术, 同时解释子宫切除只是失去生育功能, 医师将保留卵巢、宫颈等附件, 对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大, 而且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因子宫长肿瘤都进行子宫切除术等等, 使产妇和家属尽快同意切除手术, 赢得抢救时机。

6 结语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 剖宫产虽然手术时间不长, 但产妇的心理变化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如何在短期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的非常重要的。护士要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 对其具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同时具备精湛的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并在工作中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根据产妇的心理问题实施最佳的心理护理, 使产妇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建立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 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地配合手术, 从而为母子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赢得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丽英.剖宫产术中的人性化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9676.

上一篇:反腐思想下一篇:实训教学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