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2024-10-21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精选11篇)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

剖宫产以其产程短、痛苦小、对胎儿挤压小等优势而深受广大孕产妇的青睐, 其以成为各大医院产科主要分娩方式。剖宫产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 术后患者容易感染, 有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为15%~60%[1], 严重影响预后。在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及感染率。本文对182例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在围手术期用药进行分析, 探讨合理用药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182例产妇作研究对象, 已将头孢菌素、青霉素过敏者剔除。产妇年龄22~38岁, 平均 (26.5±3.7) 岁;孕周37~41周, 平均 (38.2±0.5) 周;体质量56~77kg, 平均 (62.5±5.4) kg;其中有剖宫产指征的有102例, 产妇选择的有80例。

1.2 研究方法

详细记录产妇手术情况、用药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 根据第16版《新编药物学》, 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对产妇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种类

182例产妇在围手术期均使用抗菌药物, 所使用的药物涉及6大类共12个品种, 其中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替硝唑以及氧氟沙星5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182例产妇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2.2 联合用药

182例产妇中, 二联用药108次, 占40.26%, 主要为硝基咪唑类联合头孢菌素类, 两种头孢菌素类联合4次。三联用药62次, 占34.89%, 硝基咪唑类联合两种头孢菌素10次, 喹诺酮类联合头孢菌素类基硝基咪唑类2次。

2.3 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

182例产妇以术后预防性用药为主, 占47.80% (87/182) 。术前用药占35.71% (65/182) , 其中术前1d以上用药20例, 术前1d-2h用药32例, 术前2h内用药在13例。术中用药占16.48% (30/182) , 均为脐带剪断、胎头娩出后用药。182例产妇用药时间为1~10d, 平均 (3.9±0.4) d。

3 讨论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革兰阴性杆菌、B族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厌氧菌等[2], 病原菌较多, 加之剖宫产术切口一般为Ⅱ类切口, 因此应选择高效、广谱的抗菌药物, 如硝基咪唑类及第二代头孢菌素等预防感染[3]。本组中使用频率较高的5种抗菌药物主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及硝基咪唑类, 药物选用较合理。但是研究中发现182例产妇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药疗程及合理用药不合理等问题。笔者认为, 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用药不合理问题。

3.1 合理选择用药时机

剖宫产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要考虑产妇的感染情况, 还应顾及胎儿或新生儿的安全。杨桂明, 贾红光[4]等主张在钳夹脐带、新生儿头娩出后再使用抗菌药物, 防止药物影响婴儿。而国内外很多学者均主张术前2h内用药能起到最佳预防感染效果, 且未发现术前用药使婴儿产生不良反应, 反而可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5]。本组中术中、术后用药占52.20%, 所占比例较高。笔者认为最佳用药时机是术前30~60min, 对于剖宫产术产程较长的产妇, 应于钳夹脐带、新生儿头娩出后加用广谱抗菌药物, 一般术后3h后用药就无法起到预防效果。

3.2 合理控制术后用药时间

产妇分娩后需要进行母乳喂养, 而且用药时间过长会使产妇产生耐药性, 因此术后用药时间不能太长, 减少药物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并保证药物有效性。术后用药时间应控制在24h内, 对于手术时间过长或者有感染指征的产妇可以延长至48h或者提前用药[6]。本组中用药平均 (3.9±0.4) d, 且用药时间最长者达10d, 用药疗程过长。

3.3 合理联用抗菌药物

合理配伍抗菌药物能扩大抗菌谱并增强药效, 进一步控制感染。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一种典型的病原菌繁殖期杀菌药物, 而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对厌氧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两类抗菌药物配伍能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本组中部分产妇两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或者三联用中有两类相同药物, 事实上同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是重叠的, 配伍使用并无协同作用, 反而会引发副作用及增加产妇经济负担。此外, 可以考虑单纯使用一个品种抗菌药物的用药模式, 如头孢唑林的半衰期可达2h左右, 在术中能保证充足的血药浓度, 术后也能维持半小时以上的血药浓度, 而且术后切口已初步修复, 机体的免疫系统已基本恢复杀菌功能, 可以初步控制细菌扩散及繁殖。

3.4 正确评价用药循证

部分抗菌药物会影响新生儿生长, 具有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 因此应正确评价产妇用药循证。对于禁予哺乳期妇女使用的药物应绝对禁止使用, 或者使用前中断授乳, 并于疗程结束后48h再恢复哺乳。如克林霉素对新生儿有毒副作用, 在产妇乳汁中浓度一般会高出血浆浓度的数倍, 容易引发新生儿伪膜性结肠炎, 应绝对禁止使用。

参考文献

[1]陶群英.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4) :3988-3989.

[2]周丹莹.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2) :89-90.

[3]廖晏华.不同剂量长托宁剖宫产术前用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 48 (18) :123-124.

[4]杨桂明, 贾红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中联合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6) :3281-3282.

[5]陈玲珍.剖宫产术前、后预防感染用药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28) :145.

[6]刘大民, 邱碧辉.剖宫产术中静脉辅助用药的应用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11) :127-128.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1~74岁,平均40岁,住院时间3~7d,出院后均按要求定期进行鼻腔清理。

2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 重视身心整体护理

针对病人的恐惧、不习惯、陌生等护理问题,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进行术前健康教育。

可以从手术目的、意义、安全性、手术配合等方面进行宣教,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请有此经历的病人现身讲解,使病人易懂、易接受,可取得良好效果。

2.2 了解病史及既往史

注意有无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出血性疾病,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防止受凉感冒,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

2.3 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CT扫描、出凝血时间等各项检查,解释术前检查的必要性,术前常规5d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地塞米松。

术前1d遵医嘱备皮、剪鼻毛、测生命体征,术前常规肌注立止血、曲马多、阿托品、鲁米那等药物。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护理

术后立即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有利于呼吸,可减少鼻腔出血,减轻头痛及鼻塞的症状,避免剧烈咳嗽或打喷嚏。

3.2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其中血压的监测最为重要。

全麻术后禁食、禁饮6h,防止呕吐引起窒息。

局麻后,全麻清醒后6h建议半流质饮食,鼻腔纱条拔除后改为普通饮食,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调节病房的光线、温度。

3.3 心理护理

手术后由于疼痛、出血等原因,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

护理病人时态度和蔼,对病人关怀体贴,使用安慰性语言,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可采用听音乐、读书等方法,转移其对疼痛等不适的注意力,病人家属的言行对稳定病人的情绪非常重要,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3.4 疼痛的护理

术后立即给予鼻部冷敷或冰敷,以减轻鼻部充血及肿胀,由于切口组织充血肿胀,病人常采用张口呼吸,入睡后尤为明显,可在病人口外盖一湿纱布,随干随换,可减轻因口腔黏膜干燥引起的咽痛。

指导运用意念,深呼吸等方法,放松身体而减轻疼痛。

3,.5 出血的观察护理

注意观察鼻腔流出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若病人鼻腔渗血量多,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可冷毛巾湿敷鼻额部或冰敷于病人鼻根及两侧鼻背部,如出血较剧,可先吸尽鼻腔内积血,再行填塞止血,而对于大出血病人,由医生在手术室行鼻内镜下止血,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使用止血药物。

3,6术后鼻腔换药的护理

术后鼻腔换药的护理非常重要,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指导病人配合医生。

在术后48~72 h填塞纱条取出后,每天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利用负压吸引器清理术后凝血块、分泌物和结痂至出院,同时指导病人正确的滴鼻、喷鼻、鼻腔冲洗方法。

3.7 视神经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复视、视力障碍或眼球突出,眼周有无淤血、肿胀,结膜有无充血,注意检测视力,将观察情况准确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3.8 脑脊液鼻漏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有无水样分泌物自鼻腔内流出,一经发现,立即反馈给主管医生,并及时送检。

4 出院后注意事项

向病人解释说明术后鼻腔清理和随访治疗的重要性,是清除病变,彻底治愈鼻窦炎、鼻息肉的关键。

注意以下几点:①自行鼻腔冲洗2~3个月,每天1次,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320000U+地塞米松10mg,喷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防止息肉复发,减轻水肿,加速创面恢复及上皮化。

②鼻内窥镜手术后要建立随访制度,并建立文字档案、病历。

因鼻内窥镜手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需3~6个月,所以要求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第3~6个月每月复查1次,以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有无息肉复发,及时清理,以保证术后的良好效果。

③嘱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干燥,出门要戴口罩,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防止鼻腔疾病复发。

5 体会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鼻内窥镜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对于不同的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心理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建立全新的护理观念,激发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3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6岁。股动脉断裂原因:刀砍伤5例,钢管剌伤4例,机器压伤2例;开放损伤9例,闭合损伤2例;左侧4例,右侧7例;股动脉损伤部位均位于大腿中上段,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远侧肢体皮温低。11例均合并失血性休克,伤后行血管端端吻合9例,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2例。

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发生静脉危象,均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得以恢复。11例患者术后径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5~45天。3个月彩超显示血流速度与对侧相近,管腔无明显狭窄。术后定期复查,平均随访2年,肢体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远端皮温正常,下肢各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术前抢救

患者入院时均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伤口处仍见大量鲜红血液喷出,入院后立即让患者平卧,配合医生用消毒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及时有效的止血,是大动脉损伤患者急救的最重要措施。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迅速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在输血、输液的同时,可予适量的碳酸氢钠,纠正因失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严密观察和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吸氧和保暖。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在扩容的同时做好交叉配血、留置导尿、通知手术室等准备工作,并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尽快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效果,给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前,应详细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当患者过度紧张或失眠时,可按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1]。

做好基础护理: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病房,做好肢体功能位的指导。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预防发生褥疮。2次/日口腔及尿道口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全身情况的观察和护理:①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维持有效循环,保证动脉良好灌注。血管手术后保护和监测血管通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不慎,即可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再度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发血管危象,导致手术失败。必须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②预防感染和抗凝、抗痉挛护理:要专人专护,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按标准给药,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病房的温度应25℃左右,湿度50%~60%。如患者出现高热,不宜用冷水降温,以温水擦浴,防止引发血管痉挛。伤肢应保持舒适位置,以减轻血管张力,应用罂粟碱肌注解除血管痉挛,疼痛时应用止痛剂,同时忌烟酒,保持大小便通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低分子肝素,它可以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性,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和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术后2天开始给予下肢按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指导患者床上功能锻炼。

局部观察及護理:①保持正确体位:需要卧床休息2周,保持肢体位置舒适,因患者均为大腿上段受伤,均保持屈髋35°,屈膝65°,以预防血管吻合口张力过大而撕裂;注意肢体保暖,必要时予持续灯烤。②观察肢端血运:术后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情况,还要观察患肢是否肿胀、剧痛、麻木等情况。术后72小时之内尤为要严密观察远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血管危象症状出现,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术后7天内严密观察伤口局部情况,以防伤口感染致血管吻合口破裂出血。

讨 论

股动脉断裂患者在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否则就会延误抢救时机,以致造成下肢缺血时间过长,术后下肢坏死而截肢,危重者可因抢救不及时,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血管危象是指吻合的血管痉挛、栓塞、危及到移植组织存活的症候群,通常发生在术后24~72小时[2]。术后3天内每2小时观察患肢端动脉搏动强弱及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患肢肿胀度,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并做好详细记录。若存在血管条件差、肢端血供不稳定及抗凝治疗使肢体血供恢复不佳的情况,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每2小时监测患肢端血氧饱和度。患肢皮肤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颜色变苍白,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提示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或栓塞;患肢血运恢复时间超过8小时或肢体肿胀明显,要注意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3],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紧急处理。本组3例发生动脉危象,立即松解包扎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30分钟后,血液循环改善;2例发生静脉危象,立即抬高患肢、松解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均无需再次手术探查,无1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术后感染不但影响伤口愈合,而且可导致血管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前术后均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极为重要。手术成功1周后,应帮助患者做被动下肢关节功能练习,为早期离床活动做准备。

总之,及时正确手术修复损伤血管,尽早重建患肢血液循环是抢救肢体成活的保证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通常认为4~6小时为缺血安全期[4]。对于股动脉断裂修复术患者,术后护理重点在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肢端血供变化,观察创口情况,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及时做好处理。

参考文献

1 田拥军,苗京亚.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2-363.

2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1.

3 何玉珍.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3):214-215.

4 刘志刚,路来金,张志新,等.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4):309-310.

PCNL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13年5月, 我院行PCNL术268例, 女125例, 男143例, 年龄17~72岁。其中单侧肾结石203例, 单侧铸形结石12例, 双肾结石51例, 双侧铸形结石1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孟肾盏结石14例, 32例曾经有体外震波碎石史, 9例有开放手术史, 感染并肾积水13例。

1.2 手术方法

采取硬膜外麻醉, 先取截石位, 经尿道向患侧插入输尿管导管, 再改俯卧位, 在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经皮肾镜通道, 再将经皮肾镜鞘置入肾集合系统, 插入安全导丝, 用肾镜 (F20) 通过镜鞘进入肾盏找到结石, 并采用钬激光系统进行碎石, 将结石粉碎并将碎石吸出体外, 术毕置F5双J管内引流, 并留置肾造瘘管。术后3d左右常规复查腹部平片, 确定有否残余结石, 是否需二期手术, 如结石清除干净, 夹管观察24h后拔管, 需二期手术者保留肾造瘘管, 双J管术后1个月拔出。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经皮肾镜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担心手术效果, 易紧张、焦虑,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式, 介绍成功病历, 重点指导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3.2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练习体位, 从俯卧30min开始训练, 逐渐延长至2h以上, 训练时患者无呼吸、心率、血压的异常, 自我感觉好。指导患者平稳呼吸, 避免咳嗽、喷嚏等, 防止因呼吸起伏使肾脏位置变动致穿刺失败。

1.3.3 术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如有异常, 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必要时终止手术。体位护理患者由截石位改为俯卧位后, 患者胸腹部受压, 膈肌上移, 活动受限, 注意观察患者胸腹部及肘部有无受压。有效使用软枕加以保护, 使腹部不接触床面, 保护腹肌和膈肌正常运动。

1.3.4 术后护理

24h出入量, 肾造瘘管引流液量、颜色, 鼓励可进食的患者多饮水, 根据出血情况卧床休息。出血的观察及饮食护理。

1.3.5 肾造瘘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肾造瘘管, 严防脱落, 准确记录肾造瘘管引流量、颜色, 经皮肾镜术后一般都有暂时性血尿, 1~3d后自动转清, 无需特殊处理。如果引流液呈鲜红色并逐渐加重伴有血凝块时多为肾实质较大血管损伤出血, 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适当应用镇静剂, 并夹闭造瘘管, 使血液在肾内凝固, 形成肾内压力, 起到压迫性止血的目的[2]。

1.3.6 预防感染

嘱患者多饮水, 密切观察体温, 持续高热者, 应注意造瘘管是否通畅, 注意有无败血症的发生,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引流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 引流袋每天更换, 及时倾倒, 留置双J管者, 宜采取半卧位, 观察有无腰病及尿路刺激征的出现。

1.3.7 其他并发症的防治

(1) 胸膜损伤:术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如发现患者胸闷、腹胀、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应考虑胸膜损伤, 应告之医师及时处理,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2) 肠穿孔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 有无腹膜刺激征, 如有异常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并下胃肠减压器引流及禁食等处理。

2 结果

一次取石成功247例, 两次取石成功12例, 经皮穿刺术均成功, 1条通道取石257例, 2条通道碎石11例, 其中9例因输尿管狭窄, 置管困难中转开放手术, 12例扩张后, 发现脓肾, 留置肾造瘘管引流1w后再行碎石。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5d, 术后出血6例, 经夹管、输血后好转, 无其他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

3 体会

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高, 与传统外科取石术相比具有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法, 在许多医院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缩短了碎石及取石时间, 钬激光在碎石的同时还能治疗软组织病变, 减少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诊疗时间, 为患者节约了费用,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手术效率。相对于传统常规的护理, 它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院开展该手术以来, 通过我们一系列的护理, 从入院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教育、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出血及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到出院健康指导等, 提高了PCNL的手术成功率,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无其他相关护理问题产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68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经PCNL钬激光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包括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肾造瘘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268例一次取石成功247例, 两次取石成功12例, 经皮穿刺术均成功, 1条通道取石257例, 2条通道碎石11例, 其中9例因输尿管狭窄, 置管困难中转开放手术, 12例扩张后, 发现脓肾, 留置肾造瘘管引流1w后再行碎石。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5 d, 术后出血6例, 经夹管、输血后好转, 无其他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因此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PCNL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PCNL,钬激光,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袁武雄.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42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 7 (5) :468-469.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5

【关键词】阴式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6—01

随着妇科手术的不断提高, 阴式子宫全切术(TVH)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肠蠕动恢复快、术后进食快、无肠粘连、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小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的病人[1]。2010年1月~12月我科开展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4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合并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我院开展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4例,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检查。年龄41岁~62岁,平均55岁;其中子宫肌瘤15例,子宫颈原位癌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 子宫腺肌病2例,均符合手术适应证,行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充分,术后观察细致,结果均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完整收集资料,正确评估。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安全性、可行性、预后、术后注意事项。客观解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缓解方法。解除紧张惧怕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2.1.2阴道准备。术前3d每日用0.5%活力碘棉球擦洗阴道两次。

2.1.3肠道准备。术前3d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晚及术晨要清洁灌肠,术前12h内禁食,禁饮。

2.1.4 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上到阴阜上缘,两侧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处,下至肛门,剃去阴毛,用肥皂清洁干净。

2.1.5手术前日晚口服安定片,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1.6手术晨6:00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假牙、金饰品应取下。术前30min留置尿管,并给予阿托品注射液0.5G肌肉注射。

2.2术后常规护理

2.2.1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禁食、水。术后6 h取半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2.2会阴伤口护理;用碘伏棉球擦洗阴道,每日2次,观察阴道内有无脓性及带臭味的分泌物排出。阴道填塞无菌纱布压迫止血,24h后取出并记录,若发现敷料渗血或感染,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阴道切口引流应保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超过100ml及时报告医生,引流管一般24h拔除。

2.2.3导尿管的护理:术后常规留置尿管5~7d,更换尿袋每日1次,防止尿道感染,观察尿量及颜色性质,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拔尿管前1d每4h开放1次,以锻炼膀胱功能。

2.2.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①严防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尿管引流袋要低于膀胱水平,以避免尿液返流膀胱;防止引流管的弯曲、受压,及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尿量并做好记录。注意补入足够的液体,保持尿道口清洁,1~2次/d用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外阴及尿道口,除去尿道口周围分泌物,避免细菌经尿道和尿管之间侵入。②下肢静脉栓塞:术后按摩下肢,从术后2 h起,间歇性挤压或压迫腓肠肌,促使小腿深层肌肉的活动,术后6 h后辅助伸展下肢等,术后鼓励适时下床活动、避免长久站立等。密切观察下肢颜色,询问有无异常感觉、疼痛等。③残端感染出血: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手术部位出血情况。

2.2.5出院指导:术后1个月复查,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增加腹压,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性生活。若有下腹部、会阴疼痛、阴道流血及时就诊。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潔、干燥,收缩会阴及肛提肌,锻炼盆底肌肉张力,坚持随访。

3 结论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切口瘢痕等优点,逐渐被更多患者接受。而严密、有效、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为成功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提供了保障。本组患者良好的恢复,进一步说明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桂芳, 孙翠珍, 房冬梅. 新编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疗与护理[M]. 云南: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7

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2011年1月来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患者75例, 均诊断为子宫肌瘤, 年龄35~55岁, 均为择期手术。

2 围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所有患者对手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尤其是高龄手术患者, 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 发生神经体液调节障碍, 影响患者休息、食欲和重要脏器的功能, 同时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手术的耐受力。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消除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的不足及对手术预后的担心, 安慰、鼓励患者, 向患者耐心解释有关子宫切除术方面的知识, 解释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同种疾病治愈的病例,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让患者能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2.2 术前准备

(1)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 预防感冒, 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 (2) 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 如血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 (3) 手术前日:①备血。②完成常规药物, 过敏试验。③手术野准备:患者术日前应洗澡洗头, 修剪指甲, 更换衣服。剃去范围上至剑突下水平, 下至耻骨联合、外阴及大腿上1/3, 两侧至腋中线, 顺序自上而下, 由内向外, 汗毛及阴毛, 并注意清洁脐孔。④阴道准备:于术前3d, 每天用0.2%甲硝唑50ml冲洗阴道1次。⑤胃肠道准备:术前日晚饭减量, 吃少量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术前12h禁食, 6h禁饮, 以免术中因恶心、呕吐而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同时还可以防止发生术后腹胀。⑥术前晚和术日晨各灌肠1次, 排空肠道, 以利于手术。⑦术前晚口服镇静剂, 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术日晨:测6am体温、脉搏、呼吸, 如患者有发热或有月经来潮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如有假牙、贵重物品应取下交家属妥善保管。 (5) 术前30min插导尿管留置导尿。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0.1g肌注, 阿托品1mg肌注。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1) 根据麻醉需要去枕平卧6h, 头偏向一侧。 (2)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遵医嘱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h, 连续6次记录, 情况稳定后1次/4h测体温、脉搏、呼吸, 连续3d, 以后按常规测量并记录。 (3) 注意腹部切口有无渗血, 敷料有无松散、脱落。腹部切口疼痛时予以心理安慰, 必要时根据医嘱予以镇静剂。 (4) 术后6h用枕, 协助翻身。鼓励患者多翻身, 促进肠蠕动, 如患者腹胀严重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肛管排气等。 (5) 术后3~4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并根据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2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固定留置导尿管, 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并及时记录, 每天早、晚会阴擦洗1次, 冲洗1次, 更换集尿袋1次并保持外阴清洁, 预防术后感染。导尿管于术后3d拔除。

3.3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禁食, 输液支持营养治疗。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进食半流质食物, 根据具体情况过渡到普食, 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勿用力提重物, 避免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加强营养, 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多吃水果, 多喝水, 保持大便通畅。术后3个月可盆浴及恢复性生活, 定期门诊复查, 如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 对患者手术前、后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评估诊断, 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计划、措施。特别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疑虑。我院75例子宫全切手术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均顺利康复出院。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焦虑,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 (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6-327.

[2]姚藴伍, 主编.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73.

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 年龄15~77岁。其中男71例, 女29例, 男女之比为2.4∶1。手术类型:硬膜外血肿13例, 硬膜下血肿2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 脑出血47例。

2观察与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手术患者回到监护室后采用多参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气分析,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静脉开放, 控制体温在较正常的水平, 减少对脑水肿程度的严重干扰;氧气吸入, 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换气;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及水电解质紊乱。

2.2 苏醒后护理

钻孔引流术通常需在全麻下施行, 术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常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是清醒后睁眼、有指令动作和自主呼吸, 但对于术中有多项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伴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以及呼吸困难的患者, 应维持气管插管24~36h, 以保证后组颅神经的功能正常[2]。若术后昏迷时间长, 为防止呼吸道阻塞, 预防肺部并发症及防止因缺氧造成脑水肿的加重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适时翻身拍背吸痰,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2.3 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

开颅术外引流是围手术期重点观察之一。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引流量并记录, 引流液通常呈浅红色, 若呈全血性要警惕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术前纠正营养不良, 术后补充营养, 以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经口进食是最经济合理和并发症最少的途径, 分为普通饮食、流质和半流质以及高蛋白饮食。对于意识障碍及延髓或后组颅神经麻痹不能经口进食者, 术后第2天常规流质经胃管注入, 通过静脉加胃肠道途径保证供应充分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 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 灌注量每次不能超过200ml, 以免引起呛咳、食物返流而致窒息。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 减低应激时对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 保持大便通畅, 以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2.5 预防术后颅内血肿

术后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急症, 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 双侧瞳孔不等大和生命征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早期发现颅内血肿至关重要, 而术后血肿的抢救成功率与能否早期发现关系十分密切。病人术后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 宜采用头部抬高15°~30°斜坡卧位, 避免头部过屈过低, 避免颈静脉扭曲, 以利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3], 有效预防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

2.6 控制术后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在手术后3~4d, 7d左右逐渐消退, 脑水肿是构成术后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原因。脑水肿病情变化快, 要仔细观察, 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脱水剂。

2.7 预防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是重要并发症之一, 本组无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抗生素是临床控制感染的主要药物, 随着耐药菌株增加和耐药性的变迁, 感染的防治重点仍然在于防止交叉感染, 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参考文献

[1]丁育基.颅脑重型损伤与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处理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8.

[2]王任直.神经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

TUR-BT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TUR-BT术,合并症,预防

TUR-BT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尿管留置时间更短、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临床上对早期膀胱肿瘤大多数都行腔内手术治疗, 也就是TUR-BT术, 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我科从2008年至2010年采用此手术方法, 通过对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 采用TUR-BT术共有87例, 其中男68例, 年龄30-78岁, 女19例, 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44.5岁。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为战胜疾病和坚持膀胱内灌注治疗树立信心。术前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介绍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护理工作程序及气化电切术的优点:如不需开腹, 术中损伤小、出血少、安全、无疼痛;术后膀胱冲洗时防止渗血阻塞导管等有关过程,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 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血尿观察

血尿是膀胱肿瘤最常见症状, 血尿的量不一, 偶有因大量血尿引起急性贫血甚至休克, 应每日观察尿色, 性状, 必要时记录24h尿量。

2.3 合并症护理

术前做好各项检查, 对于某些合并症在术前进行控制, 达到稳定状态。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监测血压, 坚持服用降压药和心血管类药物, 术晨仍服用降压药。糖尿病病人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 坚持降糖治疗。肺部疾患病人鼓励戒烟, 进行雾化吸入, 遵嘱使用抗生素。

2.4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化验检查、备皮、备血、药物皮试。手术前晚灌肠, 禁食12h、禁饮4h。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术前晚不能入睡者口服安定片2.5~5mg。

3 术后护理

3.1 持续膀胱冲洗、保持尿路通畅

患者术后同病房应及时按无菌操作法连接膀胱冲洗装置, 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防止脱落、扭曲和打折。并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节冲洗的速度, 一般40~80d/min, 液高60cm为宜, 但如引流液颜色较红, 应立即加快冲洗速度, 使创面渗血得到遏制。

3.2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进行心电监护、氧气吸入, 同时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变化。

3.2.2 预防出血

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变化及冲洗液的颜色、性质和出血量并做记录, 要定时挤捏尿管, 防止血块脱落堵塞。如发现引流不通畅, 挤捏后仍引流不畅, 可用5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以促使尿管引流通畅, 如此法无效, 说明导尿管已堵塞应立即报告医生。

3.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由于患者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所以术后除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外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尿道口二次, 排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保持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 病人开始进食后, 鼓励其多饮水, 利于增加尿量。

3.2.4 膀胱痉挛护理

术后出现膀胱痉挛原因: (1) 心理因素:病人精神紧张、焦虑可诱发膀胱痉挛, 且可使痉挛的次数明显增加, 如出血程度严重, 易形成血块堵塞管道, 加重痉挛。痉挛又加重病人精神紧张和焦虑,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导尿管刺激:膀胱肿瘤术后的病人, 由于气囊导管对膀胱三角区、膀胱颈等部位的刺激以及引流不畅而造成膀胱胀满、膀胱内压增高而出现膀胱痉挛。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也给病人带来痛苦。基于以上情况, 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管道护理及病情观察是早发现、早处理膀胱痉挛, 减少病人痛苦的关键, 必要时可用解痉镇痛药, 如654-II等。

4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内容有:饮食、活动、术后自我护理内容及方法:复查指征、时间、内容、化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病情变化的观察及与医生联系的方法等。我科针对病人病情及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 进行口头指导, 了解病人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及接受程度, 指导时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权。

4.1 术后拔管后开始自行排尿,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达3000ml左右, 以起到自然冲洗的作用, 防尿路感染。

4.2 饮食指导术后6h指导进流质饮食, 第二天可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无刺激性易消化食物。主食以面条、馒头、稀饭为主。耐心讲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纠正一些对食品种类的偏见。

4.3 膀胱灌注治疗的指导膀胱肿瘤易复发, 要及时灌注化疗, 术后1~2周即可开始, 每周一次, 连续10次后改为每月一次, 共6次。化疗药物一般用丝裂霉素, 灌注时一定要在严格消毒下经导尿管灌注, 夹闭导尿管后膀胱内保留药物1h, 要求15min换一次体位, 1h后开放导尿管排出药液, 鼓励病人大量饮水, 加速尿液生成, 减少药物对尿道粘膜的刺激。同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 不良反应随时处理。

5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排除与膀胱癌有关的生活因素。术后1年内每3个月行一次膀胱镜和B超检查, 一年后改为每半年复查一次。期间有血尿应提前检查。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疝气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其中腹股沟左侧疝气共10例,右侧疝气共6例,双侧疝气共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所用补料为聚品烯补片。在接受本文研究前,所有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表示批准。

1.2 护理方法

本文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常规要求患者在术前3 d内禁止食用胀气食物,术前12 h禁食禁水,手术前一夜保持良好睡眠,并特别注意清洁脐部。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深呼吸,并提前教会患者正确咳嗽与排痰。术前对患者进行灌肠,保证肠道气体与大便均排尽。部分患者在术前会出现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护理人员应采用真诚的态度与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传输该手术只是一个创口小、出血量少的小手术的概念,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控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当患者的面色与精神状况出现任何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抢救。手术完成时,护理人员需观察切口是否出现渗血与渗液的情况,并随时保持切口干燥。(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并发症进行动态观察。出血是腹腔镜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除检查切口是否出现渗血的情况外,还需观察患者是否发生烦躁、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情况。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应当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积极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抢救,以避免其发生休克。术后患者需常规卧床,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排痰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尿潴留也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可反复给患者播放流水声,通过条件反射刺激其良性排尿,并使用热毛巾对下腹部进行热敷,以促进患者排尿。(4)出院护理: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在出院后3个月内尽量避免大体力劳动,当腹部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以及痊愈率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主要包含4个条目20个问题,每个条目总分10分,涵盖患者的疼痛感、心理情况、生活影响以及工作影响等,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2]。

2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但经过对症处理后感染迅速得到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1.0)d,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无患者发生病情复发。

3 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当广泛,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技术与修补材料也得到逐步的完善,腹腔镜疝修补术越来越得到医师的青睐与患者的信任。尽管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切口小、复发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疼痛感轻等优点,但一些患者还是会因为对手术的不了解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3]。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术后并发症与病情复发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准备指导及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还能使患者身心均做好全面准备。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能够协助主刀医师更好地进行手术。在术后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有效预防与救治并发症均具有重要的价值。20例患者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后,其治愈率与手术成功率为100.0%,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进行随访时所有患者病情未复发。由此可见,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利红.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129-130.

[2]黄益琼,王丹丹.腹腔镜治疗高龄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34-35.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3-01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病,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一种适应症广、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的脑积水患者,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我科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围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5-78岁,平均41.5岁。其中颅脑外伤后脑积水45例,脑肿瘤所致脑积水13例,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12例,先天性脑积水5例,脑部炎症后脑积水5,原因不明脑积水例4例。

1.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3-4天可见症状明显减轻,其中分流管阻塞3例,经二次手术调整分流管腹腔端后通畅。发生消化道症状11例,经治疗3-5天恢复,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住院7-10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我们应耐心地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讲解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列举手术成功的典型病例,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取得手术的成功。

2.1.2 术前准备 术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全身各脏器的功能。术前一天常规剃头,备皮范围由锁骨上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协助医生实施头皮切口,做好皮下隧道的皮肤标记,并保证术野无感染灶[1]。术前晚灌肠;术前10-12小时禁食水;阿托品50mg肌肉注射;给予抗生素静滴。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情况。如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提示颅压增高,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20%的甘露醇快速静滴。

2.2.2 体位 一般术后全麻未清醒时,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产生窒息。清醒后,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

2.2.3 饮食 患者排气前应给与禁食,排气后无恶心、呕吐可给流食,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 感染 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手术由于手术野较广,感染机会较多,除了引起脑室炎、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外,也可发生腹膜炎、膈下脓肿或腹腔脓肿[2]。术后3-6天,若体温>39℃,疑是颅内感染,常规做脑脊液及血液培养,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伤口敷料渗液要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

2.3.2 引流过度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坐起时加重等低颅压表现。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合适体位,必要时可更换阀门调整压力。

2.3.3 引流管堵塞 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时,按压阀门后阻力增大或按下后不复原,提示引流管堵塞。颅脑CT示:脑室改变不明显,多需要手术重新调整分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要按时按压阀门,手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压阀门2-3次,每次15下左右,注意用力要均匀。

2.3.4 腹部情况的观护理 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并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腹胀为脑脊液刺激所致。与患者沟通解释,并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腹部热敷或按摩,促进脑脊液的吸收。

3 出院指导

3.1 由于患者终身带管指导患者及家属按压分流管的方法,保持分流管通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试行按压阀门,若不緩解应及时复诊。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拉断分流管。分流管所经区域的皮肤感染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感染[3]。

3.2 定期复查 出院后半年内每月随诊1次,半年后可3个月复诊1次,1年后可每年复诊1-2次。

参考文献

[1] 黄桂望.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观察与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1(1):81-82.

[2] 黄绳越,王开宁.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33(7):439-440.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1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0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皮穿刺下肢股动脉在数字成影血管造影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共32例, 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7~55岁, 平均年龄41.5岁。

2 术前护理

2.1 保持绝对安静卧床休息, 避免一切外来刺激, 防止因躁动不安而使血压升高, 增加出血的可能,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改变。血压维持在100~110/60~70mmHg (1mmHg=0.133kPa) , 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0.4~2mg/h, 扩张血管, 防止血管痉挛, 控制抽搐。

2.3 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头痛、恶心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 脑血管痉挛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所致。

2.4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5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配合的事项, 对意识障碍的患者, 术前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使他们了解术前准备的内容, 手术的目的和意义。

2.6 术前6~8h禁食、水, 留置尿管,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苯巴比妥钠0.1g或地西泮10mg。

3 术后护理要点

3.1 术后入ICU, 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 血压保持在120~130/80~90mmHg。

3.2 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 防止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由于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各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均可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不安、意识障碍,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3 术后去枕平卧, 患者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 拔除股动脉鞘后, 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h, 术侧肢体制动24h, 沙袋压迫穿刺点8h, 禁止屈膝屈髋。如患者肢体酸痛不适, 可协助更换体位, 向股动脉穿刺侧翻身60°或向对侧翻身30°, 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 对侧肢体自由屈伸, 按摩腰背部。

3.4 穿刺部位的观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及血肿形成。观察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的感觉等。

3.5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由于患者术后处于高凝状态, 肢体制动时间长, 易引起下肢血栓。因此在制动24h后, 让患者自主活动, 对于意识障碍、偏瘫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翻身及肢体活动。给予气压治疗3次/d或穿弹力袜。

4 效果观察

32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 29例痊愈出院, 1例大型基底动脉瘤死于二次出血, 2例大脑中动脉瘤死于脑血管痉挛之脑干缺血。

血管栓塞术具有病死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的严密监测, 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田香哲, 周晔.4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J) .医学信息, 2008, 21 (2) :282-283.

上一篇:教师生存心态下一篇:工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