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24-05-11

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精选12篇)

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1

摘要: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32例老年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32例肝癌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 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结果 32例肝癌老年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出院, 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监护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老年,肝癌,射频消融,护理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射频消融 (radi ofrequency abn, RFA) 以其微创、可靠、安全、价廉的技术优势已在国内外泛开展, 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1,2]。1999年6月本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肝肿瘤的RFA治疗, 到目前为止已对一千多例患者进行了治疗[3]。由于老年病人自身的一些生理特点, 如器官功能下降、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 对术前、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我所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对32例老年肝癌患者进行RFA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 男21例, 女11例;年龄60-79岁, 平均70岁;RFA治疗前行CT或MRI和超声造影至少两种影像技术的检查, 确定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右肝原发性小肝癌28例;直肠癌肝转移4例。经术前检查及评估, 全部符合RFA治疗的适应症。

1.2 治疗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将射频针插入肝癌瘤体内, 发射出5~12个小电极, 产生高能射频波, 使局部离子震荡、摩擦产热, 达到60~110℃高温, 使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4]。RFA后1d行超声造影或增强CT检查, 以确定治疗的效果。

2 结果

本组32例老年病人经过精心的护理, 未发生穿刺点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均达到临床治愈, 病情好转出院。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RFA治疗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新技术, 多数病人对该治疗缺乏足够的了解, 对治疗效果往往缺乏信心。特别是老年病人本身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固执, 又怕对子女造成负担, 易产生种种顾虑和精神负担, 比一般病人更关心手术的转归, 内心充满了恐惧感, 不配合治疗, 甚至拒绝手术。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重这一点, 多分析老年患者的想法, 并进行换位思考, 以制定出合理的方案。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如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等都要有所了解, 以好使用相应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5]。主动和患者交谈, 了解病人忧虑的原因, 主动介绍该治疗的治疗原理、安全性、优越性、基本方法及步骤, 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情况及注意事项。让治愈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微痛、不良反应少的先进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与手术相仿且重复性好, 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让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对子女工作较忙缺乏陪护的病人, 我们主动关心病人, 积极照料病人的生活起居, 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 使其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3.1.2 术前准备

治疗前要全面检查重要脏器功能。除进行常规检查外, 还应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重点检查、评估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如合并肺部感染应禁烟, 感染控制后方能手术;如合并心脏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 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后, 治疗控制在适应水平。术前1d清洁皮肤, 洗澡, 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充足睡眠。体质较差者治疗前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饮食, 加强营养支持, 增强体质, 提高患者抵抗力。术前6h禁食水, 术前半小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100mg, 非那根25mg;为防止出血, 可遵医嘱予巴曲亭1KU静脉推注, 1KU肌肉注射。排空膀胱后进入手术室。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 绝对卧床休息6~12h, 穿刺点压迫一斤重沙袋6h, 以预防出血。12h后半卧位休息, 自动体位, 若无异常, 24h后可下床活动。但老年病人体力差, 行动较慢, 要避免过早活动和用力过猛, 以防腹压骤增致穿刺点出血。低流量吸氧24~48h以增加肝细胞含氧量, 促进肝细胞再生, 减轻肝细胞损伤。禁食12h后若无腹胀腹痛等, 可进低脂流质或低脂半流质饮食。遵医嘱给抗炎、止血、保肝、补液治疗。

3.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RFA虽是微创手术, 但老年病人病情变化快, 自我叙述能力相对下降, 因此术后均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全身皮肤情况。若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 应加快补液、补充血容量并寻找原因, 以排除或及早发现腹内出血, 观察有无渗血渗液, 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以了解周围脏器有无受损。

3.2.3 疼痛

为治疗后肿瘤细胞坏死、肝组织炎性水肿和肝被膜紧张度增高所致, 与肿瘤部位及治疗范围有关, 一般3~5d可消失。有的老年病人自尊心强, 不愿主动告诉医护人员疼痛的程度, 强忍疼痛带来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焦虑、恐惧等危害。因此护士应仔细观察病人的面容, 主动询问病人的感受, 根据病人的情况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3.2.4 发热

射频治疗后机体对肿瘤坏死细胞吸收所致, 一般在术后次日出现, 大多在38.5℃以下, 持续5~7d。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每4h测量1次。老年人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减弱, 更容易发生发热。在发烧时, 所需的水分比平时多, 这是因为机体代谢率增高、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血液相对浓缩、血流缓慢、心跳无力, 因此, 要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及时更换湿衣裤和被服, 并进行擦浴, 增强病人的舒适感。减少探视人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遵医嘱静脉补液。如体温过高或持续超过39℃以上不退者, 应注意有无感染征象。

3.2.5 血红蛋白尿

射频治疗因高温使流经肿瘤部位血液中的大量红细胞破坏, 释放血红蛋白, 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尿。老年人肾脏的调节功能很差, 容易引起肾脏功能的异常。因此尿少时应使用利尿剂, 保持24h尿量在2000ml左右。当出现血红蛋白尿时, 及时、准确按医嘱给予扩容、碱化尿液及利尿等治疗。严密监测肾功,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3.3 出院指导

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 护士应指导家属做好康复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睡眠时间短, 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干扰, 因此应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保证病人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是病人恢复的重要前提。在饮食方面, 应给予易消化、易吸收, 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鼓励病人多吃新鲜蔬菜, 酌情食用水果, 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活动方面, 根据体力情况及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改善心功能及微循环。活动应循序渐进, 切忌盲目或不科学运动, 以免加重病情。定期复查是肝癌病人的头等大事, 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 可建立复查时间表, 并在家里的日历上做好标记, 以达到提醒的作用, 以免耽误复查, 延误病情。

4 小结

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肿瘤相比, RFA具有适应证更广、安全性更高的优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积累, RFA治疗肝肿瘤的疗效已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学者预言, RFA作为肝肿瘤局部治疗中疗效最好的方法, 将来有望取代手术对肝肿瘤治疗的统治地位[3]。尤其对中、小肝癌的治疗RFA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因此特别适合老年患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 老年病人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6], 而护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专业技术, 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 合理的健康教育, 详细的出院指导, 还要了解老年人的特点, 真正做到体贴老人, 关爱老人, 这样才能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 为老年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命。

参考文献

[1]Garrean S, Hering J, Saied A, et al.Radi ofrequency ablation of p rimaryand metastatic liver tumor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Surg, 2008, 195 (4) :5082-520.

[2]CasarilA, Abu HilalM, Harb A, et al.The safety of radiof requency ther2 malablati 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malignancies[J].Eur J Surg On2 col, 2008, 34 (6) :6682-672.

[3]马宽生.对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一些思考[J].重庆医学, 2008, 37 (15) :1644-1645.

[4]Higgins H, Berger DL.RFA for liver tumors:does it real2 ly work[J].Oncolo-gist, 2006, 11 (7) :801.

[5]曾静.158例老年骨折病人护理总结[J].医学信息, 2010, 23 (12) :3694-3695.

[6]邢立波.手术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11) :2071.

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2

1临床资料

10月~月,眼底专科共收治眼内注药手术978例,其中男性513例,女性465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87岁,平均年龄56.5岁。眼内注药手术收治对象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的患者。

2护理管理

2.1运行模式眼内注药手术的患者,每周安排8个单元,每单元预约人数在15人次以内。

2.2眼内注药手术的预约流程眼内注药手术的患者,首先由主诊医生排除禁忌症,告知患者眼内注药的具体时间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缴费,到药房取术前抗菌素眼药水,并到门诊治疗室冲洗泪道,排除泪囊炎,最后到眼底病专科预约登记,一般预约时间为抗菌素眼药水使用3d[1]以后。预约护士初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病史,查看泪道冲洗结果是否正常,并交代如何正确使用术前抗菌素眼药水。为了使患者更清楚明白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为每位患者印发“眼内注药手术指引”,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宣教方式,详细介绍眼内注药手术每一环节的注意事项,让每位患者能更好的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确保每位患者能够顺利如期进行手术。

2.3严格围手术期护理,确保眼内注药手术患者安全

2.3.1术前准备由于眼内注药手术量大,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针对眼内注药手术批量进行的特点,我们由固定的护士负责眼内注药手术的整体护理。患者按照预约的时间到护士站报到,前台护士根据预约单、手术医嘱单、手术缴费单和门诊病历核对患者,安排患者在指定位置等候,责任护士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过敏史,评估患者眼部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心血管病患者,特别关注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写好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的手腕带,经双人核对后将手腕带统一戴在患者的左手上,便于在执行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中做好身份的核对,避免差错的发生,医生到等候区给患者做好手术眼别的核对并在术眼上额做标识。为了保证注药患者安全有序的进行术前准备,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1名护士集中测量手术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戴手饰、假牙,手指甲是否过长等,遇特殊情况如患者血压过高等,及时告知相关医生及时处理;1名护士集中进行术前结膜囊冲洗,确保患者术前护理质量。

2.3.2术后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返回眼底病中心指定位置休息,责任护士集中进行术后健康宣教,包括手术当日应以休息为主,勿用手揉搓眼睛及压迫眼球,饮食应清淡,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用力咳嗽或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术眼敷料的干洁等;由于眼包包封术眼导致患者行动时身体平衡可能受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因此要告知患者注意安全,必要时由家属协助其生活护理,避免碰撞术眼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眼内注药术并发症有眼内炎、眼内压升高、玻璃体出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等,其中以眼内炎最严重,以眼内压升高为主,因此应向患者重点强调如出现术眼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返院就诊。患者术后次日返院,手术医生复诊完毕,责任护士负责所有患者的眼周皮肤清洁,再次集中强调术后相关健康指导及用药指导,并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做好下次复诊预约。

2.3.3心理护理眼内注药患者大多数都是中老年患者,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2],通常因工作、家庭、经济、视力进行性下降、担心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3],通常因工作、家庭、经济、视力进行性下降、担心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每周五举行眼内注药患者的健康讲座;每单元眼内注药的患者在治疗前通过集体宣教的形式,结合电视宣传片、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宣教,讲解眼内注药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并由已经进行了2次以上眼内注药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了全面的了解,减轻了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通过积极、主动的配合,顺利的完成治疗。

2.3.4延续护理眼内注药没有固定次数,一般需要注射多次以上,主要是根据眼底、OCT及眼底造影情况而定。针对此情况,本科通过电话回访及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对眼内注药流程的反馈意见,科室汇总后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3体会

3.1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眼内注药手术患者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差异大,做好医护患的沟通,通过因人施教的个性化健康宣教方式,发放手术指引、手术流程、相关疾病知识宣传资料结合一对一的介绍,收到较好的效果,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宣教掌握的程度达到90%以上,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3.2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对双眼手术、低视力、独眼手术、血压波动大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统一由轮椅送患者到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班。同时采取分批送患者到手术室且每次限定4人次,以保证患者在前往手术室路上的安全以及减少患者在手术室的等候时间,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满意度调查,眼内注药手术患者的满意度达98%。

3.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在诊疗过程中,医护双方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及三查七对,做好防范差错的措施,如患者佩戴手腕带、术眼上额有明显的手术标识等,做到忙而不乱,忙而有序,时刻保持慎独精神,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零差错。

3.4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范,预防院内感染。尽管有国外文献表明术前不用滴抗生素眼药水,术中用碘伏冲眼即可避免感染,但基于我国国情、人群中卫生条件不均等原因,术眼术前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是降低眼内炎的一项重要措施[4],也有研究表明用药3d可以达到结膜囊内无细菌状态[1],因此,所有手术的患者必须严格执行术前3d滴抗生素眼药水,保证术前做好泪道冲洗及充分的结膜囊冲洗,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第2天开始滴抗菌素眼药水,并做好术后回访预约。本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眼内感染率为零。

4小结

新医改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患者大医院和专科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住院难的问题,提升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5]。本眼底病专科自从集中进行大批量眼内注药手术后,治疗患者效率明显提升,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缓解了患者住院治疗难的问题。同时通过眼内注药手术流程的完善,使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医护患之间和谐度、满意度越来越高。

作者:赖旺英 成江梅 陈星 黄思建 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参考文献:

1吴梅坚,吴伟,黄丽萍,等.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国营养保健,2012,22(6):261~264.

2李芳芹.87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5:144~146.

3杨霞,卢惠娟,赵爱平,等.日间手术病人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4(8):2081~2082.

4张荔,张劲松.白内障术眼滴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873~1875.

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3

【摘要】现代社会人民平均寿命延长至七十九岁,但是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却仍然是我国患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也很多。由于受麻醉,手术创伤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等意外。因此,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The nursing which round a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 a sufferer realize

Huang Yaofang

【Abstract】Modern society people average life extension go to 79 years old, but coronary at our country of outbreak rate still is our country sufferer's death rate one of the tallest diseases.The patient of the coronary of surgical operation treatment is also a lot of.In order to be subjected to anaesthesia, surgical operation wound and other factor of influence, the sufferer of coronary be round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 can occurrence impatient the myocardial lack blood, perhaps heart Lyu disorder etc. accident.Therefore, surgical operation front and after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 be count for much.

【Key words】Round a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Nursing

1.手术前护理

1.1 对手术危险的估计: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以及X线胸片,心电图,CT片等辅助检查,了解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类型,平时活动能力,有无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以及心胸比值,心电图改变等,以便对病情作出判断,对于手术危险做出估计。如果作过冠状动脉造影,则可进一步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平静心电图正常不能否定冠心病。据统计,冠心病病人中66%平静心电图是正常的。还有专家报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三支血管阻塞48%的病人中平静心电图正常者可达17%。鉴于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易患因素,对长期患高血压的中,老年病人应警惕有冠心病。

对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下列因素可增加围手术期急性心肌缺血发作的危险性:①日常生活活动可诱发心绞痛;②平静心电图持续存在ST下移和T波改变;③兼患高血压。下列因素增加急性心衰竭的危险性:心脏肥大;左室增厚;有多次心肌梗塞或者心衰史。室性早博多于5次/分,有二联律或者多源性早博者,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尤其是四周内新发生心绞痛或者急进型心绞痛者,围手术期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如外科病情允许,应该推迟手术,进行内科治疗,等待心绞痛稳定后再手术。

冠心病病人中尤其有心肌梗塞史者手术危险性更大,手术后易再发心肌梗塞。大量的资料表明,手术距心肌梗塞的时间对手术后再梗塞发生率有决定性的影响:梗塞后三个月内手术者再发生梗塞率为35%,六个月内手术者为15%,而六个月后手术者为5%。而且术后再梗塞病死率远高于一般心肌梗塞。因此,原则上择期手术应该尽量延长至心肌梗塞六个月以后施行,只有救命紧急手术才可在三个月内施行。

除冠心病本身的病情外,其它可增加手术危险的因素还有:年龄在七十以上的;手术时间长的胸腹部手术;急诊手术;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状态差的情况。

1.2 手术前药物治疗:手术前常需用药物治疗以调调整心肌供氧和需氧的平衡,改善心脏功能和全身情况。应该了解到这些药物由于对病人生理的影响与麻醉用药的相互作用,可在手术中产生一些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处理。

冠心病人常用的心得安等受体阻滞剂,过去认为长期服用后可在手术中导致心肌衰竭,因而主张在手术前二周停用。近年来认识到,这样会降低心肌耗氧量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绞痛的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塞,故主张继续服用到手术当天。但麻醉时应该选用对心肌功能影响小的药物,注意这类病人对出血和低血压的反应。

心力衰竭病人需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以控制心衰。洋地黄化的病人由于洋地黄类药物与麻醉用药的相互作用和麻醉期间过度通气等因素造成的血清钾降低,术中可出现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故主张手术前二天停用洋地黄。长期服用呋喃苯胺酸和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体内缺钾,手术前宜补足钾,有可能时手术前停用利尿剂二天。

1.3 麻醉前用药品:冠心病病人术前容易精神紧张,而情绪激动又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因此,应该给予适当的麻醉前用药品,常用的有安定类,异丙嗪类,哌替啶等。如果需用颠茄类,一般以东莨菪碱为宜。

对于常有心绞痛发作者,可在手术前于体表皮肤涂2%硝酸甘油软膏,或者舌下含硝苯啶。

2.麻醉手术期的护理

对于冠心病病人麻醉手术期护理较麻醉选择更为重要。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充分的镇痛,维护循环状态稳定,维持心肌的氧供需平衡,维持接近正常的血容量和适度的通气。为此,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 加强监测:除一般手术的常规监测外,为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心电图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用的二导联便于发现心律失常,但不利于发现心肌缺血,故最好同进监测几个导联。大手术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对于左心功能障碍的病人,最好同时监测毛细血管契压。

一个重要的监测项目是了解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是否平衡,其中最简便的是监测心率收缩压乘积,正常时不超过12000。还有人建议监测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值:大于一表示无心肌缺血,小于一表示有心肌缺血。

2.2 注意诱导期监测:诱导期是整个麻醉的关键阶段,应该避免激动,屏气,呛咳,血压剧烈波动等情况,否则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博骤停。对于心功能差的病人,应该避免应用快速诱导,静脉麻醉药要小量分次注入,防止心肌抑制过重。同进又要防止浅麻醉下窥喉和气管插管所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的心血管反应。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诸如静注利多卡因,大剂量芬太尼,超短效阻滞剂,或者诱导前预先静滴硝酸甘油等。

2.3 注意氧的供需:冠心病病人的基本矛盾是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的矛盾。麻醉时要精心维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防止减少心肌供氧的因素,更应该尽力避免增加心肌耗氧的因素,尤其是心率增快,血压过高和心室容量增大。麻醉深度应该根据手术进程适时调整。麻醉一般不应过深,以免抑制心肌,但在创伤重的手术操作步骤之前,应该补充给予芬太尼或者增加吸入药物浓度,以抑制疼痛反应。对于不能耐受麻醉的病人,应该在手术区局部辅助神经阻滞。

2.4 维持通气: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对冠心病病人的有害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过度通气所致的二氧化碳分压过低对冠心病人也是不利的:一方面二氧化碳分压低会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另一方面低碳酸血症可使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从氧合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减少心肌供氧。此外,二氧化碳分压过低还使血清钾下降,可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肌缺血。

3.手术后护理

对冠心病病人应该十分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因为尽管手术已结束,但由于多种原因,心肌供氧和耗氧的矛盾仍可加重,以致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因此,仍应严密监测,重视维护循环和呼吸功能,调整水与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手术后心肌梗塞一般发生在术后一周内,以手术第二天为高峰。手术后心肌梗塞的症状常不明显,无胸痛的寂静型发生率非常高,较不易发现。因此,应该注重预防,主要是防止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失去平衡。为此,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防止低血容量和低血压;②防止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对单纯高血压,要给予舌下含硝苯啶。对伴高血压的心动过速,可分次给予心得安0.5MG,总量不超过三毫克;③纠正水与电解质的紊乱,尤其是脱水和低钾血症;④充分给氧,预防肺并发症;⑤避免高热和寒战等造成耗氧量增加;⑥消除疼痛,焦虑,恐惧等因素。

对于有高血压或者心肌梗塞史的患者,以及手术中曾发生血压急剧波动者,更应该警惕术后发生心肌梗塞。术后一周内连续观察心电图。当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呼吸困难,紫绀,心律失常或者充血性心衰竭征象时,均应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立即观察心电图,并作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时作出诊断,正确处理。

总之,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及早康复的保障。

60例原发性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成功的6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其中, 男31例, 女29例;年龄43~67岁, 平均年龄 (56.5±7.9) 岁。术前给予肝功、血常规、甲胎蛋白以及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大肝癌患者, 肿瘤直径为6.2~11.3cm, 平均 (8.5±1.6) cm。所有患者中, 33例伴有肝硬化, 42例伴有慢性乙肝, 4例伴有糖尿病, 2例伴有高血压, 1例伴有较为严重的心脏病。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手术前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手术适应性训练, 如呼吸、咳痰、久卧等, 保证患者对手术有较强的耐受性, 临近手术应该做各项身体检查, 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足以接受手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可以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保肝药物, 增强机体尤其是肝的手术耐受性。手术当天需要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 调试各类仪器设备, 确保手术成功进行。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严格配合医师实施手术, 随时调节无影灯保证手术视野, 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遇紧急状况, 在医师的指挥下采取紧急措施, 切勿慌乱。术后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患者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尿量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注意引流管流出液体的颜色和数量变化, 做好记录。由于手术留置的引流管比较多, 要避免发生感染或者管路堵塞, 每天更换, 保证管道的无菌和畅通。时刻与医生保持沟通,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要及早拔除引流管。对患者的病情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 病情如有变化, 及时联络医师。

1.2.2 饮食指导。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体质较差, 略微消瘦。这使得手术的风险加大并且影响了术后的恢复, 所以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饮食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患者应在以少食多餐为前提的基础上适量的进食高蛋白、低脂肪并且易消化的食物, 对个别饮食不方便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静脉营养。但患者在手术后的1~2d内应禁食, 待肛门排气后患者方可进食。

1.2.3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1) 心理护理:原发性肝癌一旦被确诊对患者及其家属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尤其是肝脏的肿块较大、病情较重的情况, 患者会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之下, 致使患者对治疗缺乏足够的信心。当患者处于消极的情绪时, 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应该增加与患者的交流, 谈论一些手术成功的案例, 介绍医师丰富的经验, 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2) 健康教育:患者一般缺乏对肝癌的认识, 徒增恐惧心理, 影响整个手术过程。因此, 对患者应进行正确的引导, 向患者介绍原发性大肝癌的相关知识, 讲述手术的先进性, 向患者介绍手术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康复的相关知识,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2.4 术后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1) 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活动不自由, 身体虚弱, 较易出现焦躁等症状, 对患者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宽慰, 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所需。多与患者讨论疾病以外的事情, 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他们焦虑的情绪。 (2) 康复指导:患者术后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这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术后长期卧床所引发的并发症可得到有效避免。但活动量也不宜过大, 活动程度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也尤为重要。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6.67% (2/3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 (9/30) , (P<0.05) 。

2.2 出院时间

表1可见,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7~14d天出院的患者占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 (P<0.05) ;21~30d出院的患者占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在我国, 原发性大肝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而目前全世界的新发肝癌患者中我国约占一半, 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4]。原发性大肝癌由于较高的死亡率, 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因此, 提高原发性大肝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护理进一步完善,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且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不但给患者的精神以极大放松, 还减轻了患者长期住院的经济压力[5,6]。我院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的常规护理基础上,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从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等多方面展开系统的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的对照组, 观察组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的质量,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肝癌的围手术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功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期间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后, 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 (P<0.05) ;观察组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实施围手术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 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惠琼, 柯娜, 郑作深, 等.460例巨大肝癌放射治疗的饮食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3) :32-34.

[2]陈智远, 韦玮, 郭荣平, 等.大肝癌切除术中输血与患者预后关系的探讨 (J) .中国肿瘤临床, 2010, 37 (8) :457-460, 466.

[3]张磊, 毕新宇, 赵平, 等.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进展 (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 7 (6) :18-21.

[4]王宁.肝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6 (7) :776.

[5]王健芝.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 :127-128.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篇5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2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3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2.1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

2.2术后患者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2.3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2.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2.5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2.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血运情况。

2.7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8心理护理: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2.9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等。2.10早期活动:手术后如无禁忌,应鼓励患者床上自主活动,协助翻身、叩背、活动肢体、鼓励深呼吸,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逐渐下床活动。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肛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80-01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其典型症状是肛周外口反复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甚至有气体、粪便排出和皮肤刺痒,有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必须手术治疗。复杂肛瘘患者一般术前都存在恐惧心理,术前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效果。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引起复发。因此,如何加强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一 术前护理

(一) 心理护理

入院时护士热情、真诚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细致地讲解医院和本科的住院环境。告知本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讲解我科手术方法的特色,同时可以让同病房的病人诉说自身的手术体会及感受,从而消除焦虑心理,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一般检查治疗时无关人员禁入,保护患者隐私,女患者检查时安排第三人在场,条件许可时安排同性医护人员检查治疗减轻羞怯心理。

(二)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做血、尿、便常规,必要时做心电图、B超、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肛管皮肤破溃、严重湿疹,成年女性是否处于月经期。术前嘱患者洗澡,更换衣裤,指导练习床上大小便、练习肛门括约肌收缩与放松动作。剪短病人指甲,嘱病人不要用手搔刮肛门皮肤,以免破溃后并发出血、感染。术前晚和手术当天早晨用生理盐水500-1000 ml灌肠,直至排出清水为止。

二术中护理

护士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一般取侧卧位、患侧在下,并告知患者术中保护正确体位的重要性,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生操作。术中护士要随时嘱患者不得翘臀、抬腿和移动身体防止手术体位被改变。挂线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做深呼吸,更好地配合手术[1]。如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多话、呕吐、缺氧者,立即使患者平卧,肌注鲁米那针100mg,并给予氧气吸入,一般能迅速缓解症状。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毕,用轮椅推患者返回病房。

三术后护理

(一) 饮食指导

术后禁食、禁饮6小时后,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鸡汤等,禁食奶制品、豆制品等胀气食物。术后第一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术后第二日换药后予以普通饮食,鼓励多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二)病情观察

术后24小时内每1-2小时测脉搏、呼吸和血压一次并做好护理记录,术后患者7-1O天应禁止剧烈活动[2],多取侧卧位,以免切口结扎线的脱落,引起大出血。挂线术后要每日检查橡皮筋是否松弛及挂线的创口有无粘连,及时执行医嘱,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三)疼痛护理

术后告诉病人手术成功,使其心情愉快,指导患者适当的活动,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勿挤压伤口,侧卧时可在膝盖处放置枕头,以防压迫伤口造成不适;术后疼痛可予肌注强痛定100mg或杜冷丁50mg。

(四)排泄护理

1. 排尿护理

指导患者麻醉消失前应少饮水,输液宜缓慢,以免引起尿潴留。术后禁饮禁食6小时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排尿,12小时后仍未排尿者,可予以局部热敷,对不习惯床上排尿者,扶助坐起来或下床上厕所排尿,同时让患者听流水声,冲洗会阴部,诱导排尿;按摩腹部,掌指微屈,在病人膀胱前壁、底部轻柔按压数十次;上述方法无效时,患者膀胱显著充盈,遵医嘱行导尿术。

2.排便护理

大便前温水坐浴20分钟,首次排大便时先拿掉胶布和棉纱,再取出纱布,嘱患者每日排便1次为宜,时间为2~3分钟为宜,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正常排便,术后出现大便困难者,口服缓泻剂如番泻叶、麻仁丸、拔毒生津散等[3],也可给清洁灌肠,大便时应观察出血情况。

(五)切口护理

切口易受大便污染及炎症感染,一般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3-5天。一般患者大便后予坐浴-清洁切口-换药。

1. 坐浴

坐浴时应先嘱患者排空大便,并清洁外陰及肛门,坐浴时有人看护,注意病人有无眩晕、心慌、乏力,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坐浴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眩晕跌倒;坐浴的水温38-40℃,时间15~2O分钟,也可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5000ml坐浴,以达到清洁切口、消肿止痛。

2.清洁切口

清洁切口时患者采用膝胸卧位先充分暴露切口及内口,用清水冲洗切口,冲掉残留的粪渣,再用浸湿的棉球拭搽,然后用甲硝唑液20ml冲洗切口及内口,以达到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最后用碘伏棉球对切口及内口进行消毒。

3.换药

肛门病术后换药最重要,这是肛肠病术后患者恢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4]。一般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每日1次,疗程14天。换药时应根据创面的位置,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创面,以利于换药和观察。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尽量减轻换药时切口疼痛,常规消毒创口,挂线者,每次换药时应清除橡皮筋周围分泌物,使引流通畅,防止假愈合。换药时还可选择适宜的话题与患者交谈,以转移其对伤口的关注度从而缓解换药的疼痛。检查术口引流情况,若切口较深,可用凡士林油纱条嵌入切口基底部以确保换药效果,术口内填充的纱布要逐渐减少,既要保持引流通畅,又不延长愈合时间。

(六)休息与活动

术后5日内患者宜多卧床休息,少活动尽量少刺激伤口。1周后可下床活动,不宜久站久坐,一周后可多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和血液循环,大便通畅,促进伤口愈合。可以尝试性坐位,时间不宜过长,约20分钟左右,姿势以舒适不痛为宜。不宜跑跳及剧烈运动。

四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应嘱患者按时复诊换药1周内每天换药1次1周后隔天换药1次,直至切口愈合,手术切口尚未完全愈合者,应每日温水坐浴。同时给予健康教育。

五小结

手术是彻底治愈肛瘘防止复发的唯一手段,它可以解决由于治疗不彻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通过深入细致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可解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术后的疼痛、饮食、排泄及专科护理,可以提高肛瘘的一次性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赵向碧.肛瘘护理要领及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2):125-126.

[2] 凌 叶.41例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February,2007,l6(2):51.

[3] 管颖,钟小锋.肛瘘手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中国临床护理,2014,6(2):122-123.

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7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 男女之比约为2~5:1[1]。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待症状出现, 肿瘤多已累及重要血管及脏器[2], 多于体检发现或者中晚期出现并发症时就诊。术前肝功能的损害及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的降低、低蛋白血症等, 术后可出现腹腔内大出血、腹水、水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3]。故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要求也较高, 如护理不当, 常导致延误病情, 出现诸多并发症甚至患者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一年内原发性肝癌肿物切除患者共87例。男61例, 女26例, 年龄22~71岁, 平均40岁, 位于左半肝30例, 右半肝47例, 胆管细胞癌10例。肿物大小在4~15 cm。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 1 心理护理

谈癌色变, 患者在了解自己的病情时都会有一个强烈的心理波动,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应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 积极介绍成功病例, 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强调心理因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 并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工作, 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正确的认识, 对于家属要求对患者隐瞒病情时, 应给予配合。

1.2.1. 2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任何手术都存在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禁忌证, 术前应充分完善相关检查, 包括三大常规、生化全套、AFP、CEA、术前四项、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肝脏CT等。对于较大年龄患者还应检查心肺功能。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肝功能分级应在A级或者B级经过治疗达到A级) 。完善的术前检查评估对手术的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保肝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导致凝血功能不足、低蛋白血症、腹水等。术前应给予营养支持, 补充缺乏物质, 同时指导饮食以高蛋白、低脂为主, 增加肝糖原储备。胃肠道准备:预防性口服抗生素, 减少肠道菌群紊乱, 术前一晚清洁肠道, 禁用碱性肥皂水灌肠, 因易诱发肝昏迷, 可用番泻叶、果导片等。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 插尿管。

1.2.2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 h心电监护, 持续吸氧, 肝癌肿物切除的患者引流管较多, 做好标记及24 h出入量工作, 胃肠道通气之前一般为禁食状态, 患者应补充维生素K、白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防止电解质紊乱, 制酸、静脉输注抗生素, 应特别注意24 h尿量, 防止肝肾综合征;术后1 d复查生化全套、血常规。

1.2.3 并发症的护理

1.2.3. 1 胸腔积液

Bhattacharya等[4]报道, 在腹腔内注入99 m Tc硫化胶体, 观察到胸腔内胶体明显增多, 证实存在横膈裂孔;何群鹏等[5]对顽固性肝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镜检查时发现有膈肌小泡。腹水对膈肌的刺激引发的胸膜的渗出性反应也可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少量胸腔积液可以自行吸收, 无需处理, 大量的可以行胸腔穿刺, 每次抽液不超过1000 ml, 穿刺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胸膜反应。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及两肺呼吸音变化, 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呼吸音减弱, 需要高度怀疑并发胸腔积液可能[6]。

1.2.3. 2 腹腔内大出血

术后24 h应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管的液体量及颜色, 同时监测患者生命征的变化, 血压、呼吸、脉搏等;引流量>200 ml/h或引流液颜色接近血色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1.2.3. 3 上消化道出血

多于术后4~14 d出现, 见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肝癌肝硬化后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应注意大便颜色性质等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呕血时误吸引起窒息, 必要时吸氧, 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大出血时可给予三腔二囊管、内镜及药物止血。

1.2.3. 4 切口感染

常因术中或者术后感染引起, 低蛋白血症使切口愈合缓慢, 护理时应特别注意伤口的愈合情况, 有无红、肿、炎性分泌物, 一旦感染, 做到引流通畅, 勤换药, 合理应用抗生素, 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1.2.3. 5 胆汁漏

由于肝创面大, 胆管分支结扎不牢或者脱落及胆管破溃等均可造成胆汁漏。护理中要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的量及颜色。患者有无腹部剧烈疼痛、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应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一般术后1周左右肝断面被纤维组织封闭, 瘘口自行愈合。

1.2.3. 6 肝功能衰竭

为术后最严重并发症, 常见于巨大肝癌切除或术中出血较多及肝门阻断时间过长等。护理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症状及黄疸情况, 术后第1、5、9天复查肝功能;持续吸氧, 加强保肝治疗, 禁用肝损害的药物;保持肠道通畅, 禁用碱性物质灌肠。

1.2.3. 7 术后定期复查AFP、肝功能、B超、CT等。

2 结果

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物全部切除, 切除率100%, 经过围手术期的积极护理, 12例 (17.8%) 出现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其中胸腔积液4例, 腹水5例, 切口感染1例, 双下肢水肿2例, 死亡1例。

3 讨论

肝癌较一般肿瘤具有起病隐匿, 早期症状不明显, 恶性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 一旦发现大多属于中晚期, 且我国是一个肝癌高发的国家, 占世界原发性肝癌的45.5%。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肝癌治疗首选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好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因此加强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整个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 加强基础护理, 对各种并发症有充分的预见和警惕, 预防在先, 处理及时, 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7]。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57-458.

[2]宿桂霞.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分析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1) :20-21.

[3]Chen X P, Wu Z D, Huang Z Y, et al.Use of hep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to tre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irrhotic hypers plenism[J].Br J Surg, 2005, 92 (3) :334-339.

[4]Bhattacharya A, Mittal B R, Biswas T, et al.Radioisotopescinti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ydrothorax[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1, 16 (3) :317-321.

[5]何群鹏, 冯贤松.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影响因素临床分[J].腹部外科, 2008, 21 (5) :281-282.

[6]黄淑兰, 廖锦岐.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15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6 (13) :9-10.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喉癌行手术治疗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109例, 女性11例, 年龄38~81岁, 平均年龄61岁, 平均住院20d。其中行部分喉切除术112例, 全喉切除术8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向其讲解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 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 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做好术前指导, 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预后、转归, 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备好纸、笔, 以便手术后的语言沟通和思想交流。 (2) 备皮:手术前患者全身沐浴、修剪指甲、理发, 以防止手术后一个阶段内不能理发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心情;局部皮肤备皮根据手术的范围 (颈廓清术备皮范围宜至大胸) 确定, 男病人需刮胡须。 (3) 嘱患者术前6h禁饮食。 (4) 术日晨排空大、小便。术前半小时穿手术衣, 并摘下活动的假牙、首饰、手表等。 (5) 床头准备:备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器、气切护理盘、氧气,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缺氧严重者立即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6) 术前用药:术前1d做普鲁卡因、抗生素皮试, 并静滴抗生素, 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东莨菪碱、地塞米松, 以辅助麻醉。

2.2 术后护理

(1) 交接病人:患者自手术室回病房后, 责任护士应立即观察病人神志、血压、呼吸、脉搏变化, 检查有无皮下气肿, 并做好标记。给予吸氧, 如带气管套管患者应交接管芯, 气管插管者应交接气囊, 带气囊患者应视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进行放气及充气, 如渗血较多者应每4h放气一次, 每次放气5~10min后再充气。 (2) 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 如行水平半喉者应保持颈部前倾位 (15°~30°) 。术后第1天半坐卧位, 可在床上增加翻身和叩背的次数, 以促进痰液排出。术后2~3d可下床活动, 有利于排痰和防止肢体静脉血栓的形成, 如行颈廓清术者应拔除引流管后再下床活动。 (3) 饮食:术后24h内禁饮食, 给予胃肠减压。24h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饮食温度38~40℃为宜。术后第1天首次鼻饲50~100ml/次。鼻饲的体位很关键, 如病情许可取半坐位, 给予少量的饮食, 免得胃内容物过多而反流污染伤口或引起吸入性肺炎。鼻饲前应先吸痰, 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反流及便秘情况。对病人做好解释, 鼻饲饮食至伤口愈合、无呛咳及误吸, 一般时间为10~14d[1]。同时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3次, 以保持口腔清洁。 (4)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过滤屏障作用, 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使呼吸道分泌物浓缩、干燥, 早期易形成血痂或痰痂堵塞管腔, 影响呼吸功能。应适时吸痰, 以前2h一次的吸痰措施多数可造成患者气道的损伤, 不必要的频繁吸痰更加重了分泌物的产生[2]。要掌握好插管的深度, 一般在10~15cm即可, 取出时边吸边取,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吸痰负压为10.6~16.0kPa。每隔20~30min滴入一次湿化液, 每次3~5滴, 根据吸出的痰液稀释度增加或减少湿化液滴入的次数和量。有实验证明, 肺部感染率可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良好的气道湿化液可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有利于痰液排除, 减少痰痂的形成[3]。带气管套管患者, 内管应每6h清洁消毒一次。管口处放置单层生理盐水浸泡的小纱布, 能增加气管湿度并遮挡灰尘。 (5) 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如皮下气肿、气胸、出血及感染。②观察气管套管系带松紧情况, 以伸一扁指为宜, 过紧影响血运, 过松易脱管。③观察敷料有无松脱及渗血, 渗血量少可压迫止血。渗血量大应立即监测血压及面色变化, 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④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 如出现憋气应立即给予吸痰, 如吸痰黏稠可用糜蛋白酶气管内滴入或加用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如不缓解可拔除气管套管内管, 如无缓解, 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处理。⑤对用止痛泵的患者, 应观察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量与次数, 防止尿潴留。患者行外阴擦洗, 以保持尿道口清洁, 防止尿路感染。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及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补液治疗。⑥注意皮肤护理, 尤其是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应建立翻身卡, 协助患者每2h翻身一次, 并按摩皮肤受压处, 防止压疮发生。⑧术后2月可在护士的指导下, 用手指堵住气管套管外套口, 练习发音。⑨房间定时通风, 冬天每日30min, 春、夏、秋季根据每日的温差和风力, 每天3~4次, 30min/次。⑩术后2周开始试验进食, 全喉切除者先实验进水, 半喉切除者进食易成团块状食物, 观察患者进食有无呛咳情况。拔管前先行试验堵管48~72h后无呼吸困难再拔管, 如患者憋气, 可行半堵管。 (6) 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 注意保暖、防寒、预防感冒, 逐渐增加活动量, 注意保持气管套管的通畅, 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 更重要的是帮助喉癌患者术后恢复言语功能, 全喉切除患者练习食管发音, 使患者在心理上受到的创伤降至最低, 在社会上受到的影响最少, 尽快回归社会。

3 讨论

喉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 本组41例病人均行喉部分切除和全喉切除术, 由于喉癌的肿瘤范围较大、术创面大及病人本身的原因,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所以通过术前、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组120例病人采取了有效护理措施, 同时, 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均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浓浓, 徐素珍.预防喉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策略 (J) .安徽医学, 2008, 1 (1) :79-80.

[2]郭委芳, 陆玲琪.喉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体会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8) :2496-2497.

肛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185例, 男124例, 女61例, 年龄10~70岁, 病程3~16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96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42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25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23例。

2结果

本组185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住院10~30 d, 平均17 d, 随诊6~20个月无复发。

3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本病了解少, 有恐惧、紧张、悲观心理, 忧心忡忡, 担心手术效果, 手术护士应对患者耐心解释, 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使患者情绪稳定,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3.1.2 准备工作

术前的全面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全身反应和局部意外都预先有估计, 事前有准备, 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为此应对患者进行深入病史询问, 进行多方面全身检查, 手术当日半流质饮食, 备皮并清洁灌肠, 直到大便排尽为止。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术后患者体温可略升高, 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 称外科热, 无须处理, 如继续升高或3 d后发热, 则应查看伤口, 有无感染和合并症, 如果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心悸疑有出血应及时处理, 出血量多时应立即向值班医生报告, 随时准备输血[1]。

3.2.2 尿潴留护理

排尿困难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是骶麻后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 加之术后疼痛, 精神紧张或肛门内纱布填塞过紧和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均可引起排尿困难, 这时护士就鼓励患者, 使其树立起自行排尿的信心, 并给予腹部按摩、热水袋热敷小腹或遵医嘱肌内注射新斯的明5 mg, 上述方法均无效时行导尿术。

3.2.3 疼痛护理

由于肛门、肛管周围主要是由脊神经支配, 神经丰富, 痛觉敏感, 所以术后患者极大痛苦, 术后立即给予痛力克20 mg口服;也可针刺承山、足三里、内关等穴, 达到止痛目的, 疼痛剧烈者, 给予杜冷丁50 mg肌内注射。

3.2.4 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即可进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普食。要注意饮食卫生, 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 可临睡前服麻仁丸, 便软后应停药。有些患者因怕排便, 术后不敢进食, 此时要耐心地劝导患者正常进食, 否则会因全身营养不良导致创面愈合缓慢。

3.2.5 坐浴与换药

术后用中药祛毒汤坐浴有消肿、止痛、止痒、收敛作用, 对促进创口愈合, 缩短疗程很有帮助。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动作应轻柔, 常规消毒创口, 创面敷贴玉红膏油纱, 注意油纱应塞到创口基底部并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假愈合。

3.2.6 出院指导

注意营养, 加强身体煅炼, 多进食润肠通便食品, 如香蕉、红薯、蜂蜜等, 多喝水, 少进食辛辣、油炸食物, 防止便秘, 坚持做提肛运动, 可预防肛门疾病的发生。

4讨论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后收到良好的效果。能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 缓解了其紧张程度, 消除了心理压力, 减轻了术后创口疼痛,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住院天数, 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

参考文献

[1]李妙芝.肛瘘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 26 (5) :45.

妇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 年龄60—75岁, 恶性肿瘤70例, 良性肿瘤55例, 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脱出25例, 其它10例。160例中92例有合并症占57﹪, 主要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其中高血压37例占40﹪, 心脏病例25例占27﹪, 糖尿病20例占21﹪, 肝肾功能异常者4例4﹪, 其它6例占6﹪, 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症30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 呼吸道感染2例, 阴道残端出血1例, 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2 护理

2.1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 认真阅读病历, 了解病情, 针对老年患者害怕手术及对疾病恐惧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所有患者都希望手术成功, 既能达到手术前预订的手术目的, 又能安全度过手术和麻醉关, 不发生意外情况, 由于缺乏医学知识, 患者对手术和麻醉存在着担心、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 手术室护士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接触, 尊重和理解患者, 获得他们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使他们在正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们有计划地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向他们简单介绍手术方式、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情况, 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高超技术、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 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 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 术中护理

2.2.1 术前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热情迎接患者, 当患者看到熟悉的面孔、关心的询问, 使患者感到安全感, 此时应对患者适当的安抚, 如握住患者的手, 以增加患者心理的舒适感并消除其思想顾虑, 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2.2.2 协助麻醉。

全麻病人术前应检查牙齿有无松动或假牙, 避免脱落误吸, 对松动牙齿采取带牵拉措施保护, 牙齿缺失部位特别是门牙给予牙垫保护。硬膜外麻醉是老年人首选的麻醉方法, 因其麻醉平面局限, 剂量易于控制, 麻醉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术后并发症少, 尤其对老年妇女是比较安全的麻醉方式[1], 取得患者合作十分重要, 尽可能协助老年患者做好麻醉工作。

2.2.3 体位的摆放与固定。

体位的摆放很重要, 既要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 又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要充分暴露手术野, 在摆放体位时, 应注意老年人的关节韧带老化特点, 各种体位中凡身体与床面着力突出部位, 应垫一海绵垫, 凹陷部位垫一软垫, 以保持着力平衡, 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 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发生。

2.2.4 静脉部位的选择与管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是保证麻醉和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血管多有硬化且脆性大, 体形瘦的老年人皮肤干燥、松弛, 皮下脂肪少, 静脉充盈和弹性差, 不易固定。肥胖型老年人皮下脂肪厚, 血管深而细, 给选择静脉和穿刺造成困难, 因此要认真选择静脉, 大手术和截石位手术应选择上肢建立静脉通路, 穿刺部位应小心保留, 以免术中再穿刺困难, 给老年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也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危险。严格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和液体总量,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既要保证充足的血容量, 又要避免心脏负荷过重而致心力衰竭[2]。

2.2.5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

本组术前有合并症者占57%, 为使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 巡回护士在手术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随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 发生异常要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和治疗。

2.2.6 注意保暖与安全。

老年患者体温调节差,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容易产生低体温, 特别是麻醉后血管扩张、皮肤消毒、输血、输液及腹腔冲洗等均可使体温下降, 因此术中要密切老年患者的体温变化, 加强各种防护措施。手术间温度应调在24-25℃, 对输液、皮肤消毒液及腹腔冲洗盐水预先加温处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 妥善固定好切口敷料、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低, 要特别注意保暖, 以防受凉, 防止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将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与病房护士详细交班。

3 体会

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使他们能够心情平静地接受术前准备, 积极接受手术治疗, 安全渡过手术期。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 加上手术对其造成的损伤, 术后极容易合并感染, 这不仅影响手术效果也增加了老年患者的痛苦。了解老年妇女生理和疾病特点, 老年妇女全身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又有多种合并症, 对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3], 一旦出现危机情况, 往往会措手不及。所以作为一名专科护士, 不能被动地处于执行医嘱的地位, 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指征的观察, 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细微的变化, 提醒医生提前做好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素梅.老年妇科手术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 9 (6) :568.

[2]李凤琴.老年妇女妇科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5) :982.

重复肾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11

重复肾是较常见的肾、输尿管畸形,发病率约0.8%。重复肾可伴有合并症,出现肾盂炎、肾结石、结核、肿瘤、积水等症状表现而进行泌尿系全面检查的为所发现。对无输尿管异位开口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若血尿、腰痛、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且肾重度积水,肾皮质菲薄者可行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2009~2011年成功治疗完全性重复肾重度积水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完全性重复肾重度积水患者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17~55岁,均为单例发病,均以腰部胀痛或隐痛、发热就诊。入院后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插管造影等检查确诊后,经充分术前准备,择期在全麻下行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对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及逆行插管造影等检查存在怀疑、恐惧的心理,对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存在疑虑。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其解释各种检查及手术的重要性,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疑问,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解除其思想顾虑,同时安慰鼓励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及手术治疗。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保证大便通畅,提高机体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便秘。③完善术前准备工作:配合医生做好个性检查,如血、尿、粪常规,肝、肾、心、肺功能IVU等检查。术前1天合血、备皮、抗生素皮试.术前1天晚进食流质,甘油灌肠,预防术后腹胀及便秘,术前12小时进食水,术前1天晚保证足够的睡眠,术前2小时予抗生素静脉点滴预防感染。④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保持每天有足够的尿液,要少量多饮水,多解小便,起到机械性冲洗尿路的作用。

术后护理:⑴常规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spO2的变化,术后暂不能吃饭、饮水,待肠蠕动恢复(出虚恭)后开始饮水,如无不适可进食流质、米汤、藕粉后逐渐到吃普食。⑵活动宣教:由于患者是手术切除重复肾部分,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必须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剧烈的不适当活动或过早下床活动会导致肾残端破裂出血,严重需再次手术或切除病肾,以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可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主要是四肢活动,注意避免腰部不移动,第2天指导患者做自理的活动,如洗脸、刷牙等,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卧床期间指导患者慢慢翻身,7~14天后指导患者开始下地活动,告知其勿立即站立活动,逐步增加运动量。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由于肾脏血流丰富,肾部分切除术后创面极易出血。若止血不完善或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出现障碍,可导致创面出血,严重者发生出血性休克。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其次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尿液及引流出的颜色和量,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倾向并做好记录。⑷管道的护理:患者术后留置腹膜后引流管、尿管,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①保持管道的固定、通畅、防止脱落、扭曲、受压、阻塞,经常挤压管道,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引流管的作用及患者翻身活动时的注意事项;②密切观察尿液及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③注意观察引流口周围敷料有无渗出、渗液,保持清洁干燥;④2次/日尿道外口消毒;⑤定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⑸并发症的观察:①感染:由于手术实行全麻,气管插管损伤,术后切口疼痛,留置引流管而致翻身困难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给与常规雾化吸入2次/日鼓励翻身活动,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②血尿观察:患者切除部分肾脏,会有切面断端血管出血,随剩余肾盏排入输尿管进膀胱,耐心为患者讲解血尿的原因,观察尿的颜色,准确记录尿量,待患者排气后,嘱其多饮水、2500ml/日,防止堵塞管道。③漏尿观察:患者切除肾脏,断面缝合稍有松解就会有尿液通过创面流出来,再通过引流管流出体外。注意观察患者引流量及尿量变化。保留尿管,保持下尿路通畅,阻止肾内因梗阻压力增高,加大漏尿发生的几率。

出院指导

近期不应剧烈活动,在运动时避免弯腰、扭腰等腰部剧烈活动,防止运动不当造成术后出血,指导患者3个月后回院复查,增强营养,适当多饮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创伤性及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特别是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合理完善的护理技巧、护理方法和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月菊.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5,11(7):553.

2于利萍,潘颖,白涌.1例成人重复肾合并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病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

3鄒政,陈耀武,朱江,等.重复肾并发肾积水的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3:385.

老年患者普外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老年患者240例, 男100例, 女140例, 年龄62~89岁, 平均年龄73.4岁。120例患者不同程度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其中伴有2种以上的患者35例占12.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 包括患者心理状况、病史、生命体征等。经过诊断与评估, 制定有效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依照护理措施, 对普外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多方面的护理。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为提高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增加手术安全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1]。在老年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应该细致向患者介绍入院后需注意的细节, 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能够尽快适应。主责护士应多加寻房, 加强与患者沟通, 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 重视患者心理上的疏导, 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以积极配合治疗。240例患者在悉心照料下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

②常规检查:老年患者生理功能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衰退, 明显减弱的抵抗力。因此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使医师及时掌握患者生理状况。对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应给予相对应的专科诊疗;术前进行常规麻醉科室会诊;加强患者降压药、心脏病要物的使用, 手术晨间要继续服用, 尽量少饮水。

③术前准备:给予患者营养方面的支持;加强老年患者体位锻炼, 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做好患者肠道、皮肤方面护理;术前依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胃管、尿管留置。

1.3.2 术后护理

①病情护理: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上的观测, 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心电图维护, 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观察患者血糖、尿量、中心静脉压等变化, 掌握好输液速度。老年患者由于病情多变, 并发症较多, 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多加关注, 以及早掌握病情。

②体位护理:在患者麻醉药效未消净时, 应将患者平卧, 将头放置一侧, 避免误吸;待患者麻醉清醒后, 可依据病情使患者呈半卧位[2]。

③呼吸道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氧气化, 吸氧护理。指导患者作有效深呼吸及咳嗽, 若患者有排痰需求,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排痰指导, 协助患者叩背、气管排痰, 若患者无力排痰, 应帮助患者吸痰, 以维持呼吸道的顺畅。

④安全指导:术后应注重患者安全, 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风险。积极创建安全舒适环境, 保持患者病房光线的充足, 设置必要的床边约束带。嘱咐患者活动时应缓慢, 切记突然的站动。若有行动不方面患者, 应在他人陪同下下床。

⑤康复指导:鼓励协助行动不便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早期活动, 包括翻身、四肢的锻炼。早期时可协助患者作足踝被动锻炼, 以促进血液的循环, 避免足下垂和静脉血栓, 每天可适当增加患者运动量, 促进患者机能恢复。

2 结果

在围手术期护理后, 所有老年普外患者均康复出院, 术中与术后有15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6.2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衰弱, 而且多伴有其他疾病, 手术耐受力较差。给予老年患者围手术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老年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加强并发症疾病的护理, 促使患者及早康复。该研究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老年患者240例进行了围手术期方面的系统护理, 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所降低,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与类型的疾病, 因此伴有的手术风险也较大, 并存患有高血压患者, 术后应对血压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掌握好输液的速度, 做好急救措施。待患者麻醉药效过后, 应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必要时可使用微量泵药物给予;并存患有糖尿病患者, 术后应对血糖变化进行观测, 可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并存患有心功能疾病的患者, 可借助心电图对患者心电变化观测, 一旦病情出现变化, 可采取有效措施。多数老年患者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 因此在进行肠胃道准备中, 对于洗胃、灌肠液的温度要严格把握, 防止因反复灌洗而出现的虚脱症状[3]。营养是保证患者术后体能恢复的重要条件, 对术后禁食患者可采取肠外高营养的方法, 此外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肠胃功能渐恢复后, 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 少食多餐, 补充必要的蛋白质与维生素。患者的心理活动会直接对术后恢复效果产生影响, 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 护理人员在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 应加强患者心理疏导, 使患者能够安全手术, 身体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承担的手术风险较大, 需要较高要求的护理。加强老年患者普外围手术期的护理, 可促进死亡率的降低, 采取积极有效、规范严格化、具有预见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安全, 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丽花.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5) :320-321.

[2]莫心女.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9) :1848.

上一篇: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下一篇:培养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