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共12篇)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了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机械性, 笔者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究, 来引导学生拥有体育意识, 喜欢体育锻炼, 为将来终身体育, 保持健康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一、身体素质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层次化的分离, 男生、女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差别。如果在课堂上“一视同仁”“眉毛胡子一把抓”, 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而采用分层教学法则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因素。
分层教学要在上课初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然后对体育课的教学形式进行恰当的调整。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情况,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使全体学生得到适合他们的锻炼与全面提高。
进行分层教学有三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应以教学大纲的内容为主, 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增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与容易开展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2) 教师备课方面。由于每个班都分成了三个不同小组, 这就要求教师脱离传统的备课方式, 使每组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与教学目的,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安排一个主要内容及多个次要内容, 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3)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恰当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各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 其运动负荷与体质会有一定改变, 要适时地调整学生的运动量, 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最恰当的锻炼。
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是解决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的良好办法, 也是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各个层面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提高, 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小组互助分享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 除了分层教学法之外, 还有其他多种教学方法, 小组分享教学也是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在小组分享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 学生是主体, 老师作为引导者, 为了让课堂取得预期的效果, 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能够主动大胆地学习, 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其次, 教师备课时也要注意把握课堂内容的要点和技能的关键之处, 使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 每个小组可以选定一个领悟能力与体育素质较好的小组长, 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乱”, 在组长的组织下更能提高目标完成的效率。最后, 在采用小组分享教学法的内容选择上要有明确的训练项目, 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足的训练任务, 也可以在课前设计多个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采用小组分享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 此方法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三、情境游戏练习教学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 即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因此, 情境教学是各科教师所推荐与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游戏练习法是情境教学法之一, 适用于现代体育教学。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利用情境游戏练习教学, 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方法, 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把教学任务融入一些有趣味性的情境游戏当中, 不但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更能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热爱。
体育课程中的情境游戏练习既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为主题, 又可以模拟某种赛事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另外, 可以设定目标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游戏, 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做,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使整个课堂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因此, 采用情境游戏练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 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除了让学生学会一些体育锻炼的技巧与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外, 更应该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篇2
现代体育教学课堂重在创新
罗甸县云干中学 张良菊
【摘要】在创新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体育教学;创新意识;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46-0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反思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在教育过程中被教师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缺少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对学习更谈不上兴趣了,忽视了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描述21世纪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而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具备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体验创新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初步掌握和应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之一。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关注的核心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实行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参与学习,使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体育教学要适应课程标准,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合理地添加兴趣点,大胆地结合生活点,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经验,艺术性地处理教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例如,创新投掷教学中,可以安排上手投、双手上抛、下手投、前抛、胯下后抛等多种多样的投掷活动,还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投远、投准)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创新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将激情、启趣、蕴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创设情境,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探索的欲望,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练。例如,在发展学生躲闪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中,让学生想象情境,自己变成动物进行躲闪游戏,“摸兔尾巴”“踩龙尾”“反应能力的追逐跑”等。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一定要尽可能地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使学生受教师的感染,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发展自主性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论文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是学生自主拟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拟定学习目标就是解决学习的方向问题。学生在拟定学习目标的同时能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挑战自我。因此,学生自主拟定的学习目标要从实际出发,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并且带有一定的挑战性。
2、是通过主体性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学会自我评价,从而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3、是学生自主建构教材或选择教材的能力,即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学什么是学生在认识自我、挑战自的基础上,把学科领域或现时社会生活中的素材建构成教材进行学习、实践和提升的过程,将无功能的事或物转换、提炼成有组织、有系统、有功能和有价值的事或物,使它起到一种育人的载体作用。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
2、《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
3、《采取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
4、《素质教育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江西教育科研
5、《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探索与求是
6、《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吉林教育科学
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 篇3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全的状态”。具体是: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能力强。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立了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
(一)学校体育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可塑性最强,打下良好的体质健康基础,不仅是他们在学生阶段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的终身健康的需要。所以要树立健康观,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注重健康教育,通过体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心理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精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和人的生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终身体育并不是说一生一直进行某种特定的运动项目,而是强调体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的内容来对待与安排,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育活动进行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价值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应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生活体育教育内容,使之将来与社会体育接轨。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感受到参加运动的好处,从中得到实效。激发学生对运动的渴望和兴趣,满足他们的身体发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断积累而形成习惯。
三、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篇4
教学方法的概念是教学理论中一个最复杂的概念。为此, 学者们对其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当前, 体育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的概念解释, 可以说基本上是简单移植一般教学论中的有关概念, 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在概念界定等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1]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规律的不断认识, 不同时期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也不同。因此,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体现了不同时期体育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定内涵。本文就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探讨两者之间异同点和发展的共性规律, 从而有利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人际交往的功效,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 对提高现代体育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在近300余年间, 教学理论是沿着与启蒙和工业化相适应的、追求效率和数量的方向迈进的。[2]传统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这近几百年的社会历史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掌握运动知识、技术等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产生于社会发展较慢的时期, 是一种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潜力的挖掘。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现代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终生体育培养要求的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产生于现代社会, 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补充和修善, 强化了探究意识, 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是以“学懂”和“学乐”为主要目标,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促进人际交往”功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特征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需求, 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 (见表) 。
注:空白表示“无”
3.1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相比较, 其优点在于注重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 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其缺点为: (1) 只强调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 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 (2) 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完全听从老师, 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 (3) 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 即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由于教学过程的过分规范化, 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4) 强调适应班级教学条件, 忽视了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 局限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 使得体育教学中资源利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3.2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教,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1) 侧重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打破学生只会刻板复制教师知识的做法; (2) 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 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变互动, 并且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资源, 减轻师生之间的负担,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 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二位一体的活动, 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4)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为学生体育相关方面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5) 寓美于教, 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美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则教师要研究美的结构、美的规律与美的价值, 并使美育充分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 (6) 尊重学生的个性, 突出学生的个性化, 教学中力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又要协调好与集体的关系, 能尊重和帮助同伴, 使集体能和谐相处, 同时能各具特色。 (7) 体现了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动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作用, 提倡“创造性学习”、“合作性教学”、“自学互学教学”、“自主动教学”。使学生能提前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实现师学共同参与课堂的设计、教学、评价等。 (8)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打破单一的讲解示范, 现已注入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参与体育锻炼的满足感以及得到发展的快乐感, 使不同体育能力和体质的学生都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其缺点在于: (1) 过分注重体育的娱乐性, 极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只从体育兴趣出发, 忽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 (2) 教师提出的浅问题, 原本可以直接教给学生, 却非得让学生去“探究”, 减少了学生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的时间, 降低了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 使得体育观摩课、示范课带有应付性; (3) 在教学中, 教师为显示学生的主动性和愉快地运动参与, 不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 结果体育教学内容变得空洞化、体育课的幼稚化和体育教学庸俗化等。
4 结论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要根据教师和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和任务,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 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即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不仅是“取代”传统体育教学方法, 而是“融合进”传统教学方法。此外, 结合体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多层次多角度认知体育, 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运动的实践环节, 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主动实践意识, 加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文化知识, 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同时,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全面考虑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使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更具心理学化、个性化、民主化和公平化。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陈海波.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5.
[2]刘旭东.论教学理论的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23 (3) :31-35.
[3]王广虎, 吴敏.体育教学方法新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5 (2) :32-37.
[4]朱建国.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8 (4) :102-103.
[5]朱振东.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扬州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9 (1) .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篇5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何志军
一、前言:
“终身体育”意识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对“终身体育”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认为就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的一种教学思想。另外,还有人认为主要是强调培养终身人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甚至也有人把学生掌握一两种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说明,其内在的含义就是体育习惯的养成。那么,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否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呢?为此,我用了四年的时间,通过对我校及初中、高中三所学校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跟踪式研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九六年以来的历届中年级以上小学生升到初、高中以后的这批学生,有这些学生中的普通对象与兴趣对象进行比较评定,(以我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我校是一所江南很普通的小乡镇小学,具有普遍性,而我校同时又是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示范小学,具有典型性,所以以我校作为研究对象有很强参考性)。
2、研究方法
采用跟踪调查的形式,取得一定数据,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研究内容
对这些学生平时的体育爱好、体育兴趣及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几个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找出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好方法。
三、实施方法:
在九六年以来的历届中年级以上小学生中,以班为单位把学生一分为二,大部分学生为普通学生,另一小部分为各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堂外,甚至校外进行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普通学生采取的.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对另一部分学生则采取相对宽松的教学方式,最终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出一定的数据,总结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三所学校四届学生共16个班级728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取得92个数。(见表所示)
九六年所读年级现就读年级总人数普通学生总数兴趣学生总数
答卷内容
普通学生数占普通学生总数(%)兴趣学生数占兴趣学生总数(%)
六
年
级
高
一
192
150
42对体育课有恐惧感6140.7%00%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3288%3899%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1576.7%42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8758%4197.6%
会把一、两项活动怎么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9664%42100%
五
年
级
初
三
185
141
44对体育课有恐惧感4934.8%12.3%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2890.1%4090.9%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977.3%44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 6848.2%44100%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7754.6%44100%
四
年
级
初
二
177
140
37对体育课有恐惧感5237.1%12.7%
现在体育课开式不好12589.3%3697.3%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172.1%37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7050%3697.3%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7352.1%37100%
三
年
级
初
一
174
134
40对体育课有恐惧感7757.5%00%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1182.8%3895%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376.9%40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8764.9%3792.5%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9167.9%3997.5%
1、研究结果:
从上表数据中,我们已经能很清楚的看到不管是初一还是高一的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两类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最小的也有二十几个百分点,最大的则有五十几个百分点。那么,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怎么解决呢?下面是我个人对此结果的几点看法及原因分析:
2、看法与分析:
(1)要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体育课照理说应该是学生最喜爱的科目之一,但却有如此多的学生对传统体育课有这么大的恐惧感。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以为问题就出在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来看待。<<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种种成绩测试,升学考试中的体育中考分,在无形中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压力,很多体育课也由此而变成了考试训练课,面对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完成的目标,学生的恐惧感日益加深。但相反,兴趣浓厚的学生由于在体育课上完成了基本活动之后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活动练习,对体育课兴趣直线上升,基本上消除了恐惧感,但在他们兴趣活动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及时灌输练好一项体育项目必须身体全面发展的道理,使他们在练习自己的兴趣时也同时兼顾各方面发展,结果使他们的测试成绩反而高于普通学生的平均成绩。所以,清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
(2)对于现在体育课形式要有所改革,从上表结果来看,对当前体育课形式认为不好的学生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说明现在的体育课形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虽然,现在的体育内容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模式上基本还是延用以前的,并没多大的改变,还是以前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大板块。试着想一下,能不能把体育课改成聊话部分―基本教材部分―活动与比赛部分―总结部分。这样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更大的兴趣。
(3)切实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意识,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对体育课有恐惧感还是以为体育课形式不好的学生,平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项目。其中男生中比例最高的项目为足球,其它依次为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女生中比例最高的为韵律操,其它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田径项目基本无人问津。但是我们平时的体育课中,上课内容都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材事先设置好的,学生基本上没有选择权,自己喜欢的运动往往在体育课上得不到体现,所以在没有选择权的基础上的主体是不完善的,学生对主体意识也不愿了解,因为只有被动接受。因此,是否在我们的体育课中加入一个自由选择活动的部分,使学生有自主权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是否可以不完全照搬大纲内容,而让学生选择一些内容作为教材内容。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后才会对终身体育产生兴趣。
(4)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接轨,使学生不但在学校里参与体育,还要在社会中参与体育,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光靠学校体育是难以完成的。如果学生一出校园,就连一块足球场或一块乒乓球台都找不到的话,他们从学校中培养的体育意识很快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磨贻尽。所以让社区体育活跃起来,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继续教育。在调查问卷中,兴趣组学生中终身体育意识要比普通学生高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参与社区体育的机率较高。对于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小组俱乐部,以及各种比赛。比如,对乒乓球兴趣较高的就让他们去参加乒乓球俱乐部,经常与成年人交手,这样不但提高他们的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经常与他们同看“灌篮高手”“NBA”联赛节目等,还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校与校之间,校与厂之间的各种小型比赛,对足球兴趣较高,学生则经常与他们聊球,侃球经,组织各种小型比赛。今年,我们还组织了一支在校高中生为主的球队参加每周末举行的吴江市各足球俱乐部联赛。另外,我们还与社区一起搞了多种小型比赛,如放风筝,冬季长跑,拔河,跳绳,踢毽等一系列活动。这大大提高了社区体育氛围,在如此浓厚的体育气息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五、结论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遵守学生为主体,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方式,并与社会体育相接轨的原则。
六、建议
改革当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体育中考因地制宜的设立教学大纲,才能使学生的终身意识有发展的空间。
七、参考资料
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更新 篇6
一、教学思想的继承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主要有“增强体质”、“技术教育”、“快乐教育”、“培养能力”、“全面教育”和“终身体育”等。笔者认为以上各体育教学思想都只是片面强调了某一方面,忽视了整体。体育教学思想应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部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多功能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更要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归宿,做到“内外”结合,以“外”为手段、以“内”为目的,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进程中的导向性因素,它包括认识、发展、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传统体育教学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作为首要目标,而仅通过每周两节体育课来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应树立以教为引导、学为进取,重视多种素质培养的观念,即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注意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和社会适应的协调发展。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接受与发现并举,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宜的观念,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因素。随着体育运动近百年的发展,可供选择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现代体育教学应树立崭新的观念:第一,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注意吸收社会最需要、最受欢迎、最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手段进入课堂。第二,注意大、中、小学教材内容的衔接,各阶段教材的选择要有明显的年龄、心理特征,要使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衔接好,要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第三,教材内容要有弹性和可变性,要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凭借性要素,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操作方式,它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长期受到运动训练方法的影响,使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体育教学或追求于细腻的技术、或以体能训练为中心,使教学目标中学生的知、情、意等因素被淡化。现代教学应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多运用探究式、发现式、问题式、讨论式教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注重成果,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参与,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并在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满足。
五、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教学对象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因素,是教学的接受体。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忘记了“教学过程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全体性就是要求教师面向每个学生,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环境的和谐性
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制约性因素,是师生双方直接感觉到的心理环境,它对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方面。过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较普遍,学生的人格、个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现代体育教学讲究教学环境的和谐性,这种和谐不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它还包括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教学评价的参照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调整性因素,体育教学评价应树立多目标参照性评价的观念。第一要全面整体的评价。既考查知识,也考查技术和能力;既考查学习结果,又考查学习过程;既有主观评价,也有客观评价;既有定性评价,也有定量评价;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第二,要运用多模参照性激励评价。它将学生的成绩与事先制定好的目标和标准进行比较,既考虑学生的起点基础,又按提高幅度和进步程度进行评价,追求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念。第三,要有特点的评价。指在评价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改变那种“千人一面,万人一项”的评价方法,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各有所得”。
谈现代体育教学改革 篇7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战略工作方针中,提出了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着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也有着充分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中的改革创新,就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改革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全国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也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开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笔者就体育教学的改革归纳总结了几点,以供大家尝试。
二、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都存在着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教学中只注重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注重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还要重视学生心理能力、适应社会、创新意识等方面。比如,在学生的体育考核中不仅应做到区别对待,还要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变化,既能体现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又能克服抑郁、自卑、沮丧心理,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新课程中对体育教学做了很多具体详细的说明,强调要把学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突出创新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尝试学习;另外,要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受益。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侧重于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和方式的探讨,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可以设立多个评价内容,比如,除了身体素质,还可以设立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态度、创新能力、自我评价锻炼等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己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体育测试、自我评价、小组互相等方法来评定。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习的潜能
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学中不要过于强调标准的统一,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有个性差异,要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觉地动脑、动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尝试创新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启发诱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收获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例如,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快速进入角色的游戏,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可以自由组合,动作可以自己创编,同时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做到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也可以体现教师的因势利导。
3. 改变纯竞技化和成人化的教材,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内容要为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服务,要改变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弊端,增加对强身健体有促进作用的教材,删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教材。同时,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运动教材是强身健体的主要素材,应选择有利于强化健身意识,增强体质,提高健身能力以及掌握健身原理和方法的内容。根据教材功能,如蓝球架、排球网、乒乓球桌可以降低高度,使其更适合中、低年级学生锻炼,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高难度的教材也可以删减或降低难度。
4.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极度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难题。在体育活动中,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标准》把这两个方面都作为重点提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忽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专门的情景,采用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例如,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游戏和教学比赛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比赛不仅仅是为了名次,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在社会适应方面,教会学生会合作、敢竞争、善交往,要有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等等,把这些运用到生活、学习之中去,使之终身受益。
5.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教学中教学方法形式灵活、层次结构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手段的改革和电脑的普及为体育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示范讲解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把运用教材瞬间多变的形象,可快、可慢、连续、分解,按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在学生眼前,既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又提高教学效益,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讲解与示范是实质的变革。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录像、反映体育题材的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以此来陶冶学生的体育性情,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情感。
6. 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在当前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开放”和“放开”的新思想,也就是说教学的内容要多样化,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接受。《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时代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可以说体育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形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也就是说,现在的内容设置更多地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弹性的设计,让手段为人服务,锻炼手段围绕人,学校、学生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杂志》2001年第五期.
[2].《中国体育报》1998年9月25日.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体育思想,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效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即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事业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新时期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不断地创新教育体制,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之达到国际化水平。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遵循新教育体制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建立成为教育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以现代体育思想为基础,来完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以保障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代体育思想的相关内容
体育思想表现出的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从体育运动的本质内容、特点和功能价值等来研究体育运动的发展,发现体育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传统的体育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思想,与整体社会环境相符合。现代体育思想要求教师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进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以突出体育运动的精神。
2 树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思想与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思想是现阶段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方向和思路,而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则为其指明了方向,能够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其符合现代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现代体育思想是当下社会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理解和认识,是其对体育教学的一种要求,正是如此在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当将现代体育思想的要求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以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性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另外,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是现代体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其能够实现高效公共教学的多元化,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体育思想的内容。新时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第一,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此来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处理好现代体育思想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丰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形式,使其变得多样化,能够予以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各大高校应当根据自己学校本身的特点,基于现代体育思想,建立更为完善而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问题主要在于:首先,现如今所实行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过于落后,不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要求,而且其所坚持的体育思想理念,并不适应于新时期下社会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如此一来,导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其次,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未能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以至于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不具备主动性,并未明确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最后,当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缺乏与之相应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致使学生的体育水平得不到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4 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4.1 以保障学生的健康为主要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目标
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将健康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观,要能够实现高校公共体育的和谐发展。要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状况和高校的发展理念,来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平衡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教师应当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面,从而建立能够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以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从而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2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体系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也有所改变。充分引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建立公共体育学习平台,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除此之外,在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发展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公共体育评价的客观性,从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能够树立体育意识,明确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4.3 实行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下,我校开始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指的是通过对俱乐部的形式来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和所喜欢的教师。而且在这种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转变学生过去在体育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在我校,根据体育运动项目和类别来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报相关专业,比如说武术、健美操、篮球、足球、户外运动等等。以俱乐部形式开展的公共体育教学十分新颖,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进行辅导,让学生能够自己练习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具有层次性的教学,以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巧,使学生的运动水准得到提高。
5 结语
体育教育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许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基础下实施全新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公共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树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思想与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清楚认识到现阶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形成正确教育思想及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等方面入手,重新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东锋,杨宋华,陶漪.现代体育思想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体育科技,2013(2):122-124.
[2]王步.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运动队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共同发展模式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 3(4):102-105.
[3]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94-99.
[4]江文奇,李勋,刘广路.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力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88-92,96.
[5]杨洪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3-124.
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更新 篇9
一、教学思想的继承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主要有“增强体质”、“技术教育”、“快乐教育”、“培养能力”、“全面教育”和“终身体育”等。笔者认为以上各体育教学思想都只是片面强调了某一方面, 忽视了整体。体育教学思想应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部分, 体现体育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身体, 增强体质, 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等, 更要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归宿, 做到“内外”结合, 以“外”为手段、以“内”为目的,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进程中的导向性因素, 它包括认识、发展、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传统体育教学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作为首要目标, 而仅通过每周两节体育课来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 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应树立以教为引导、学为进取, 重视多种素质培养的观念, 即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注意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和社会适应的协调发展。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 接受与发现并举, 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宜的观念, 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因素。随着体育运动近百年的发展, 可供选择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现代体育教学应树立崭新的观念:第一, 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 注意吸收社会最需要、最受欢迎、最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手段进入课堂。第二, 注意大、中、小学教材内容的衔接, 各阶段教材的选择要有明显的年龄、心理特征, 要使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衔接好, 要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第三, 教材内容要有弹性和可变性, 要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凭借性要素, 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操作方式, 它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长期受到运动训练方法的影响, 使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体育教学或追求于细腻的技术、或以体能训练为中心, 使教学目标中学生的知、情、意等因素被淡化。现代教学应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 多运用探究式、发现式、问题式、讨论式教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注重成果, 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参与, 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 并在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满足。
五、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教学对象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因素, 是教学的接受体。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忘记了“教学过程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全体性就是要求教师面向每个学生, 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环境的和谐性
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制约性因素, 是师生双方直接感觉到的心理环境, 它对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方面。过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者发令, 学者强应, 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较普遍, 学生的人格、个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现代体育教学讲究教学环境的和谐性, 这种和谐不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 它还包括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教学评价的参照性
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创新 篇10
1 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 有的取向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 有的取向于教学布置, 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和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 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2)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 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 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 访问体育明星, 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 对陶冶学生性情, 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2 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强调培养学生把握独立地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独立地获取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 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 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假如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 经过确定的过程, 得出确定的结论, 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尽量少讲, 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 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把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新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新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以练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 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 既互相对立, 又互相联系, 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 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 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 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 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 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和意识,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 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 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 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 又是统一的, 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相对地说, 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 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经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 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 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功能。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功能, 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功能发挥正确和否的根本标准, 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和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势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 “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 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 “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 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 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 (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 。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 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 唯师训是依”, 不加选择, 不辨是非的盲从, 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 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 动辄指责、喝斥, 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 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 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和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 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 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喜好, 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 让学生不迷信古人, 不迷信名人, 不迷信老师。我想, 假如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和, 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 那么, 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2) .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2) .
[3]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 2000, (5) .
[4]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北京教育, 2000, (8) .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篇11
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形象直观的演示手段是多媒体所特有的教学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活动以生动、直观的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如,篮球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NBA片段,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崇拜的球星会兴奋不已,充分体会到篮球带来的刺激和娱乐;另一方面,学生在观看中,也能感受到来自篮球的魅力,从而激发运动兴趣。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说教、示范效果要更好。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补充信息,开阔视野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主要来自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他们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这时,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补充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丰富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如,在教授关于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单纯依靠书本以及教师的一面之词,学生很难重视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主流观点,为体育健康定义,再加上一些正反面的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为体育健康例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健康含义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也会产生一些借鉴和警示的作用。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突破难点,提升效率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解—示范—练习”,大部分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实现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许很合适,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高、复杂程度较大的动作,由于这些动作都是连续性的,教师的示范也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楚地看明白,也不可能让教师在动作过程中“暂停”,对于这种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体育教学中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 篇12
注重实际参与对体育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各种活动中来, 真正学会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 并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 不断的提高自己, 超越自我, 从而也能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只有体育成绩好, 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而不注重了“体育差生”和表现一般、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体育差生”和一般学生组成的大部分学生总是得不到教师以及成绩优异的学生的谅解, 没有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 甚至会被嘲笑、被看不起, 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违背了素质教育中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 学习过程和锻炼机会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只是对学生们应有的理解与尊重。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民主的, 主体是师生双方, 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形式, 让学生和教师同时参加到评价活动中,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评价他人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也随之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 激励性评价还具有范围的广泛性, 它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 好比知识、技巧、态度、创新性等, 只要是存在教学价值的, 都可以进行评价, 这也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一种肯定。
二、重视个体差异
在每个学生之间都有不同的差异性, 这些差异性是客观才在的,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想做到重视个体差异, 第一要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第二要对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 最终达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体育教学跟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一样, 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达标标准和通过的考核办法, 依据教学大纲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授课, 通过考试成绩和考核等级来地学生好坏进行划分的。这种古板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最大的弊端, 在于它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比如体形体质、个人兴趣、运动能力等, 从而使得这些先天素质较差、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达到要求的统一标准, 久而久之便会只是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失去热情, 甚至对上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想要有效避免这种弊端, 就要求教师要做到重视个体差异,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灵活的运动方式和组织有效的学习措施, 只是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逐步在学生心中建立起一个学习目标, 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体育教学, 充分突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
三、加强团结与协作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 自古以来, 团结就是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而学生就是祖国的花朵,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是相当必要的。团结协作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重要内容, 教学活动中的团结协作是培养学生社会性的一种活动, 同时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换情感的一个沟通渠道,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 除了进行单个学生的体育实践外, 还应该广泛开展集体性的体育活动, 比如球赛、接力跑、田径等集体项目。这些集体项目需要参与者们充分发挥团结奋斗, 齐心协作, 密切配合的体育精神, 在参与的活动中相互支持, 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 充分利用集体的作用, 努力使自己所在的团队取得优异的成绩, 收获成功的快感。成功一定会让学生振奋精神, 受到鼓励, 对集体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以及荣誉感, 从而使学生个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 享受成功所带来的无尽喜悦。由此, 教师应该尽量多的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 以培养建立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的欲望, 教导学生团结协作的方法, 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进而得到团结协作的良好效益, 而不至于个别学生为盲目追求一人之功誉, 使集体利益受到破坏。
四、开展成功式体育教学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对于体育考试没有选择的余地, 是强制性的。这种考核形式, 对于根基偏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太可取的, 由于根基偏差的学生在考核考试中通常只能拿到较低的分数, 因此在同学和教师眼中会被认为是“体育差生”, 导致他们丧失自信心, 产生自卑感, 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成功式体育教学力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不带强迫性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合理有效的将竞争性、鼓励性、自主性融为一体, 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激发出来, 使不管是“体育优生”、一般学生还是“体育差生”的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来, 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收获成功, 享受成功后的快感, 同时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的得到提高, 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以充满自信的心理更好的面向未来。在体育教学中, “成功”不仅仅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 体育活动上的成功, 还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体育学习中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勇敢的超越自我, 体验成功的心得对现代教育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成功式体育教学中的成功不单单是个体性的, 同时也是集体性的, 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成功式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五、总结
学校体育教育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培养的环节, 理应具备相应的时代性和建设性, 这样才能够做到将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满足于社会需求的人才。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 必定会带来体育教学“万马齐喑”的局面, 只有敢于打破尘封的约束, 大胆而细致地将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 才能够推动学校体育、民族体育走得更远。
摘要:体育教学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 应当适应社会教育改革的趋势, 不断将一系列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其中, 发展成为具备时代特色的新式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 这为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即在保障学生正常的活力的同时, 还应当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辅助性提高。基于此现状,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作出改进, 将现代教学理念进行融合, 继而更好地承担起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责任。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代教学理念,剖析,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涛.中、美、日、前民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1994.[1]吴涛.中、美、日、前民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1994.
[2]高卫哲, 符万忠, 曹亮.编订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辨的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高卫哲, 符万忠, 曹亮.编订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辨的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马赛.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优化[J].大家, 2011.[3]马赛.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优化[J].大家,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