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2024-09-26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精选7篇)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1

应用现代传媒对现代体育进行传播能够推动体育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活跃校园气氛。现代体育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具有很强的福射和导向功能, 经过潜移默化最终产生对学生的示范功能。

体育传播, 是指以体育为对象通过一定的媒体进行传递的过程。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体育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体育传播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 越来越直观。从最早的图画、报纸和以体育运动自身为载体的传播到现在的以多媒体为主的立体直观的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和3G手机网络时代的普及和不同地域间广泛交流, 体育传播在传播质和量上都有前所未有的变化。现代体育在大学校园的传播, 对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各项功能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因此, 体育传播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研究。

1 现代传播的时代特点

体育传播是人类传授体育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主要包括原始的人和人之间、群体间和现代多媒体之间的体育行为的交流、沟通和传播。通过现代传播媒介对体育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是现代体育传播的最大特点。现代体育传播的目标就是与接受者建立共同的体育意识, 从而更好、更快的推动体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创建和谐校园的时代性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 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 从教育的作用来看, 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 因此, 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没有和谐的校园, 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3 现代体育传播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3.1 现代体育传播能够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高效、便捷的现代体育传播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得自己喜欢的各种体育新闻信息, 从而消除对周围世界各种体育文化及其相关信息的不确定因素, 从而提高学生适应体育文化环境的认知能力, 和谐校园增强的是校园里的公平和民主, 体育传播的信息大多数体现的正是体育的精神, 也就是公平、公正和竞争。通过现代体育传播使校园表现出安定、和谐的人文状态。现代体育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的交流, 它可以帮助处在一定校园关系中的人们相互交换体育知识、心得、体会和意见, 沟通思想和感情, 以取得他人的理解、宽容和认可, 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相融和相通, 并形成一种和谐的局面。

3.2 构建和谐校园是现代体育传播符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 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当然作为体育传播领域更是有理由为之而努力奋斗。现代体育传播对大学生影响是隐性的,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的体育传播也需要我国的和谐社会来进行指导,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从而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当代社会对现代体育传播的要求。

3.3 和谐的现代体育传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努力和密切配合, 现代体育传播正要做构建和谐的积极参与者和配合者。和谐的体育传播与和谐社会相互促进, 互为补充, “和谐体育传播”是广大体育传播参与者自身的需求, 通过和谐体育传播可实现现代体育传播的全面、协调、均衡、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要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将创新、合作、和谐教育的理念融入校园建设中去, 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形成的氛围, 让每一个置身校园或从校园走出去的成员都能终生受益是建设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之道。通过体育这一特殊文化形式, 经选择、编辑, 其又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特殊的功能与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 体育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捷。构建和谐校园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逻辑分析法深入对现代体育传播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现代体育传播能够丰富学生生活, 激发学生活力, 倡导学生公平、公正的人生观, 从而为和谐校园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传播,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杨旭峰.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68-69.

[2]林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3]储志东.现代体育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0.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2

摘要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道德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新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校園内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精神层面上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条件,只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才可以将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师生联系在一起,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下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使他们慢慢接受这些良好的体育观念、爱好、体育行为等,进而融入到这个族群之中,并使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观念、态度等,培养出他们优秀的品格,最终达到体育的教育功能。

一、体育观念现状与分析

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不同民族,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反映出对体育观念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表1新疆高校体育观念现状调查表

调 查 项 目调 查 结果

是否说不清

n%n%n%

运动是否有助于个性培养23725.8213214.3854959.80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是否非常乐观42346.0810211.1139342.81

体育运动是否有助于学习和思考问题37841.18586.3248252.1

运动是否能改善人的心情69175.27586.3216918.41

体育课是否能使身体更加健康84391.38171.85586.32

是否想拥有体育特长35839.00889.5947251.42

是否想成为同学中体育方面的佼佼者64470.15828.9319220.92

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新疆部分高校的学生对于体育观念有着相同和不同的认识,有将近25.82%的学生认为运动有助于个性的培养,有将近46.08%的学生认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是非常乐观,有将近41.18%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和思考问题,有91.38%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加健康。数据还显示有70.15%的学生想成为同学中体育方面的佼佼者,表明体育在学生的心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这是学校各种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从总体上看,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二、体育风尚现状与分析

体育风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环境和基础,在此是指由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有助于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陶冶其情操,优化其心态,从整体上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表2关于体育风尚调查情况一览表

调查项目调 查 结果

经常偶尔根本不

n%n%n%

学生自觉体育锻炼情况14816.1248853.1628230.72

学生阅读体育报刊情况11312.3168174.1812413.51

学生观看体育节目情况31834.6445249.2414816.12

有表2和图1的数据、图例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还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经常阅读体育报刊的学生分别为34.64%和12.317%。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上,绝大多数学生是自己自由活动,学生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分别仅占22.19%和7.84%,体育活动组织的相关团体及部门还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普遍性、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

三、体育精神文化现状与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目标,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它能够激励广大的师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新疆高校各族师生对于体育精神的态度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体育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几个方面对新疆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表3关于体育精神文化现状调查一览表

调查项目性别调 查 结果

充分体现较充分体现较不充分体现不充分体现不清楚

n%n%n%n%n%

体育创新精神男194.175612.2814331.368919.5214932.68

女418.876213.428217.757416.0220343.94

体育遵纪守法精神男23751.979921.71367.89245.266013.16

女19842.8616335.28265.63163.465912.77

体育竞争精神男31268.4211525.22132.8571.5491.97

女28361.264910.61234.987115.37367.79

体育意志精神男7215.797416.2313429.3911124.346514.25

女18940.9110723.16224.76316.7111324.46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男生在体育运动中体育竞争精神和体育遵纪守法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女生则在体育运动的意志精神上可以充分体现。在创新精神上来看无论男、女生很大一部分不清楚什么是体育创新精神,这反应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原来的体育活动模式,既在原有的活动项目或方式中不能或不会主动的去创造自己及周围同学兴趣的项目或活动方式。

四、体育知识结构现状与分析

体育知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基石,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随着现代网络时代的不断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生所需的体育知识与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育知识,如何去理解和改变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对体育知识渴望获得的内在矛盾冲突。

表4关于体育知识结构的调查情况一览表

调查项目调 查 结果

娱乐健身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其他

n%n%n%n%

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类型768.2810111.0068374.40586.32

学生希望获得的体育知识42045.75899.6932435.29859.26

调查结果(见表4、图2)表明学生有45.75%的学生希望获得娱乐健身知识,而教师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强调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心态,从以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类型,与学生希望获得体育知识的结果是基本矛盾的。当前新疆各高校体育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与学生希望获得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上,甚至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通过调查表明,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应对教师强调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娱乐性,要用科学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对象所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体育教学与学生渴望掌握体育知识的和谐统一。

五、体育道德现状与分析

体育道德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观念及价值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场上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各队员的责任感、遵守规则的精神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体育道德状况,以下是新疆部分高校校园体育道德状况。

表5关于学生体育道德文化的调查情况

调查项目调 查 结果

充分体现较充分体现较不充分体现不充分体现不清楚

n%n%n%n%n%

責任感41244.8822324.2912413.51414.4711812.85

公平竞争59364.023725.82222.40192.07475.12

功利主义90.98283.0518820.4850755.2318620.26

集体主义44348.2621122.98889.59272.9414916.23

组织纪律性41745.4233936.93788.50626.75222.40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新疆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状况良好,在活动中能够格守公平竞争的原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这反映出新疆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

六、结束语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作用的体现。在体育课堂上,需要体育教师切实的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体育观念、道德的形成。在学校大型的体育比赛中检验学生体育观念、道德及风尚的状况。在宣传上各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体育宣传板报、广播及体育活动标语等并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使学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体育意识、观念,从而营造出文明和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曹桂祥,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美育关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67-168.

[2] 黎明华,欧阳江琼.湖湘文化对湖南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8):113-116.

[3] 段雪梅,陈云,黄琦.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内江科技.2010(03):40,72.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3

一、中学校园体育文化诠释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中学校园为空间, 在中学校园里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以中学生、中学教师为参与主体, 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 以中学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从文化的角度看,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分为体育的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和体育行为文化3个层次。首先, 体育的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 也称为意识形态, 居于主导地位, 它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规范, 如体育观、生命观、健康观、健美观、竞技观、娱乐观等。体育文化的精神观念依然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 所以, 整体的方向是所有体育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共同认同的意识形态和内容。其次, 体育物质文化形态层, 是指学校创造的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 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 也是学校实施体育的客观的物质保障, 主要体现在经过体育锻炼被改变了的人体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及其物质形态, 如校园内的体育建筑、场地、器材及用品等。体育文化的物质形式, 大都是学校管理者运用学校正式资源为主流文化服务的, 如学校运动会、学校文化宣传等。因此,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涵盖了文化研究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精神与物质关系的诸多方面。再次, 是体育制度和体育行为文化层。它是联系精神和物质之间的中间层面, 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交流等各方面制度、规则的制定和确立。它是学校在体育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规范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保证, 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方式构成的行为规范, 如学生的体育习惯等, 是学校和学生体育意识的体现。但在实际制定制度和规范过程中, 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去了解学生的需求状况, 以此为依据制定相适应的规则。只有这样, 学校体育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人文精神的含义及目前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从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再到现代人本主义的发展史看, 人文精神包含的内容应该是“人”, 它把“人”视为终极关怀的目标,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承认人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 出现人文精神大讨论热潮,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了新的内涵。总体上讲,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的主体精神, 是一种关注人的主体价值的精神。因此, 它是人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 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文化精神, 是人类文化所体现出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 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寻等, 这是人文精神永恒性的内容。同时, 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规定。

20世纪以来,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造成了人们认为科技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 表现在教育领域即为对自然科学教育的过分倚重。却对人文精神的培育、完善人格的塑造逐渐淡化。近年来, 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中学依然把学生对主干课程的学习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甚至有的学校舍弃了人文传统, 把升学作为永远第一的地位, 造成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缺乏, 情感认识偏离;道德意识与道德修养缺乏;民族文化与科学常识缺乏, 素质认识出现偏离;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单薄;缺乏中学阶段应有的意志力、承受力、驾驭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 对学校来说, 重升学考试学科教学, 轻人文教育;重实用, 轻修养;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等等。

三、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

在学校丰富的精神内涵中,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始终伴随着中学的发展历程。“以人为本”是中学教育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是学校教育的真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具有自身的功能。

首先, 学校体育的初衷是促成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本身具有健身功能, 能改善和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 促进心理发展, 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 学校体育具有育人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博爱宽容胸怀。具体来说, 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了学生相互了解、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内容, 它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培育学生的博爱宽容胸怀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作用。其次, 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尤其是体育比赛包含了一种不断超越, 奋力拼搏的人生信念, 中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能锻炼自己的意志, 培养奋力拼搏的精神。再次, 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实践是让中学生亲身体验校园体育文化的洗礼的较好平台, 能完善其人格, 塑造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活动能够将身心和精神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 促使身体、意志、精神在内的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1. 中学体育要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灵魂, 已成为一种超越体育领域的人类精神, 是人类社会进步与超越的精神动力。中学校园体育精神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 是校园人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 应大力弘扬高尚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以及竞争开拓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和体育行为习惯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完成的。因此,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体育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校园体育文化实践活动中, 要以公平、公开竞争, 遵守规则, 求真务实的体育道德和行为规范来教育、陶冶学生。中学阶段, 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好奇心, 喜欢参加集体体育活动, 而体育竞赛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 本身就蕴含着生动的道德因素, 这有助于培养其互助友爱, 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 并在其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强化集体责任感。

3. 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观念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能够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体育教育必须研究和遵循适应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 并切实把转变体育观念作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导。中学体育改革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 提高锻炼的能力, 塑造强健的体魄, 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体育教学重心转向“健康第一”, 中学体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使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思想, 由增强体质转向身心发展, 由重技能传授向培养体育能力转变, 突出体育的愉悦身心功能, 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激励。

4. 完善课程设置, 因材施教

中学体育教学应强调健身, 选择一些难度较小, 容易开展并适合中学生参与的项目, 如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学校应要求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会并掌握几种基本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 中学体育教学对于不同年龄段, 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使其获得不同的锻炼强度, 因材施教, 从而使他们各得其所。

5. 加大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举办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讲座内容丰富多样, 可以是国内外体育时事、体育动态、体育项目、体育明星介绍、运动创伤预防、学生关心的体育热点和焦点问题等等。利用报刊、橱窗的宣传栏, 图片展览等形式, 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体育内容和比赛, 从而营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钱杰, 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浦北娟.体育与健康.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3]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4]王辉.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功能.贵州体育科技, 2005 (9) .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人才,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等共同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群, 同时也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等组成了体育文化群,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在组成部分, 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充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能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学生的心理、行为、观念、意识等起到不可忽视的教育、审美、娱乐和社会化功能。

1 我国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个层面, 其中物质文化层面是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发展和环境现状, 包括高校每年的体育经费支出、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的投入、体育文化宣传等。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载体, 是大学生发展体育的基础, 其发展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也引导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更是高校对外展示体育观念的最直接的表现。

精神文化层面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风尚、体育知识、体育理想等。其中体育观念是这一层面的核心内容, 它是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 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团结合作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总称。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大学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对学生的体育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体育精神中的竞争精神和诚信精神又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价值文化层面是指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体育不断改造着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了解到身体对工作、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好的身体才能胜任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压力, 并且在体育中, 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奋斗、不对困难低头的优良品质。使每一位大学生能够通过有意识的体育行为, 陶冶情操, 树立诚信, 提高修养。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价值在于体育能够加强师生身体的心理素质, 促进师生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使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而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往往都是通过文化的影响来实现的。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能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并且使人思维敏捷、头脑清醒, 此外, 体育运动还能促进人心理发展, 不仅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而且有利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有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 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以浓厚的体育文化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 使他们热爱生活, 不断提高自身的身心休养, 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我价值。

2.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 尤其是竞技体育环境可以使学生意识并体验到竞争的存在和乐趣, 在竞争中寻找自我实现的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 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运用, 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竞争无处不在, 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自我、挑战对手的能力, 对以后的生活大有益处, 仅仅靠死读书是完全不够用的。在体育竞争中, 学生很好地培养了奋斗精神、独立意识和自觉性, 加强了学生的果断性、自制力和坚毅性。艰苦的锻炼、顽强的拼搏和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对人意志的最好磨练。“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理念, 更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 因此, 为使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高等教育应该利用竞技体育,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理念, 倡导拼搏进取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

2.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格是一个人人生的指导书, 人格的培养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一样重要, 通过各种手段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体育运动能够陶冶人性、塑造人格、服务于人的身心发展和完善。高校体育文化活动是人格教育的良好基地, 激烈的竞争对抗, 频繁的人际交往和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 为实施人格教育提供了平台。学生使个人的行为适应群体的需求, 与同伴建立愉悦的合作关系, 并且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大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种体育活动, 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自信心, 同样也能在困难和障碍面前学会勇于面对挫折、挑战困难的勇气。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这一平台, 让大学生完善人格, 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生活环境。

2.4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合作运动项目, 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集体项目中, 只有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增加友谊;精诚合作, 互补有无才能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 集体体育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 走出各自狭小的个人利益方面, 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整天沉迷与虚拟的网络生活, 而通过体育文化建设, 大大改善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了自我的小圈子。当今的高等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更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 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都是倡导个性的张扬和集体的配合相结合, 即展示个性特征和个人才能, 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融小我于大集体之中, 为共同的目标一致努力。善于发挥集体力量、挖掘个人潜质、取长补短、团结协作, 已成为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要素, 更是现代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 而体育运动正锻炼和培养了人的群体意识和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2.5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顾拜旦曾经说过:“体育就是美, 体育就是正义, 体育就是勇气, 体育就是进步, 体育就是和平。”体育运动给人美的熏陶, 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陶冶在高等教育中属于高远境界, 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在高校教育中通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化学生的生活, 净化其心灵, 提升他们的境界, 完成人性的超越和完美的价值趋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态美、心灵美, 以及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中, 用身心去体验运动, 感受运动的激情和魅力, 在运动中培养美的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

3 结语

当前, 高校作为培养和塑造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多维化功能的发挥, 有利于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 有利于提高育人环境和办学效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分支, 建构和加强科学合理、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上运动, 科学运动, 在体育运动中受益, 加强人格培养;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加强身体素质,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广路, 张美英.普通高校校内大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体现[J].衡水师专学报, 2003, (9) :96-98.

[2]赵波, 许可.试论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及构建[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9) :184-186.

[3]韩勤英.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学刊, 2003, (3) :79-81.

[4]白鲲.河北省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11) .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5

一、体育精神与和谐校园

体育精神表现在多领域,如体育精神经常与体育运动背景中的赞赏行为相联系,然而体育精神并不仅仅体现在竞技场上,它也常常被扩展至生活的其它领域,尤其是那些关注公平竞争的领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体育精神,可以看到它主要包含着体育造就及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宝贵品质,并为社会观念所积极接受的积极意识,那就是公平竞争、运动员风范、光明磊落和合作精神。

和谐大学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校园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个公平的校园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平等,竞争的公平。和谐大学校园是诚信友爱的校园诚信友爱是构建大学和谐大学校园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使学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加学校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

二、体育精神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它有不同层面的价值。体育精神作为体育价值的最集中体现,反映了体育主体的价值需求、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

适当的体育运动、良好的营养和社会关系,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法,也是防范和矫治亚健康最有效的手段。大学生可以通过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体育运动来防范和矫治亚健康。但体育锻炼作为走出“亚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会使大脑和身体发生一些变化,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能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体育锻炼能使学生集中意念、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是积极休息的最好手段之一、可以发展大脑右半球功能。提高智力、锻炼学生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于竞争、勇于争取胜利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性格,使学生性格趋于外向、磨练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与同伴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

三、体育精神与大学生团队建设

体育精神对心理相容性提供条件。心理相容性是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体育活动中,集体性、游戏式的项目,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素材,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都不同程度的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和激励,促使着每一位锻炼者适应群体的需要,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还包括精神的,体育参与者为了争得与自己相适应得地位而不遗余力,从而增强团队的稳固性。

体育精神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构建。团队凝聚力是团队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队成员对团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体对其成员积极地组织到团体活动去。体育活动恰恰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集体性的、竞技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这种手段,充分调动团体成员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团体争光,从而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构建。

四、体育精神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精神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的自然素质。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集体性以及普及性都为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提供基础。体育精神完善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体育精神促进人人平等的无歧视原则,促进大学生的社会素质提高。

当今大学生在培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体育的公平精神促进了社会中人人平等的实现。北京奥运会上有西方国家王室成员,有身价千万的体育明星,有身残志坚的参赛选手,也有要靠比赛来生存的运动员,但是他们都是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在平等的竞赛条件下一较高低。体育精神也正是因为公平这一突出的魅力受到全人类的欢迎。随着体育事业的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同时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从而促使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人人平等观念的形成。体育精神素养的塑造,促使了当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五、体育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是讲规则的社会。社会需要有秩序才能和谐,体育需要有规则才能同台竞技。体育竞赛中的规则是社会法律制度最好的“样板”,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精神的弘扬,使得人们对社会规则的重视,全社会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的规则,对我国和谐法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育运动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的,不仅仅要遵循运动自身的规律,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通过公平竞争争取胜利。体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在其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发生复杂的联系,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正确公平的评价和调节,体育规则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套规范、规定,以期达到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体育行为,保证体育运动顺利的进行和健康的发展。

六、体育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的意义

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体育精神的功能上,更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在学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行为的,体育文化与和谐大学校园表面上一个是通过文化的形式、一个是通过环境的形式对人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作用,但实质上它们都是对人的精神、文化、品质与身体、行为的教化。在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上,使命是一致的。因此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与内在的统一性这一显著特征。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场所,所以学校体育的宗旨是育人为主,健康第一,让师生们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健康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善状态”。称之为三维:身体健康维、心理健康维、社会适应维只有这三个维度协调、完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体育不仅使大学生身体达到了健康的目地,从另一层面也培养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还可在竞争和团结合作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从而使“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是近年来一直关注与倡导的,对于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体育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体育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在学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那么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有哪些联系?

关键词:体育精神,大学生,和谐校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闵健.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质与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3]李龙谱.论体育精神在建构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渗透[J].体育世界,2008.

[4]龚秋玲.体育文明对高校内涵发展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0.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6

1、篮球运动的特点及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 它具有竞争性、对抗性、集体性的特点, 涵盖了健身、趣味、娱乐等功能。篮球运动的普及对高校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篮球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篮球运动的开展形式多样, 三人制、四人制、五人制, 半场比赛、全场比赛, 它多样的形式, 更易让学生参加。通过参加篮球运动, 学生在运动过程中, 不断地进行身体对抗, 不停的跑动, 使得身体变得越发健壮, 身体部分均衡发展, 体能增强。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 还是一项充满着智慧和坚定意志的运动。篮球运动需要参与者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 保持冷静的头脑及过硬的心理素质, 及时作出适当的动作以应对场上的情况。当比赛变得焦灼时, 心理素质的好坏成为了决定比赛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与比赛较少的学生, 通常心理素质都不过硬, 因此, 多参加篮球比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2、篮球运动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篮球运动作为最普遍、最受欢迎的一项集体运动, 对于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高校体育精神, 是指高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 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学校大学生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通过篮球运动, 学生可以在比赛中增强竞争意识和更为积极的进取心以及面对困难永不服输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的培养, 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悟生活, 为未来学生在步入社会时遇见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2.1、篮球运动对高校学生拼搏精神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人类对生活的要求不再只是局限于吃饱喝足, 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部分高校学生沉溺于享受中, 在精神上产生了懒惰、消极等负面影响, 对于生活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缺乏人生目标, 或者是对人生目标缺乏信心和耐心, 面对失败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方法, 往往怨天尤人, 意志消沉。篮球运动的良好开展, 可以培养学生拼搏的精神, 为将来学生参加工作不被社会淘汰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2.2、篮球运动对高校学生竞争精神的影响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大自然亿万年来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顺应时代的发展, 竞争成为主流, 面对稀少的工作岗位和高要求的职位能力以及人才的大批量涌现, 竞争精神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篮球运动中, 每个学生不分高低贵贱, 不分资历深厚与否, 每个人都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技术和身体优势为比赛的胜利而努力着。在比赛中, 双方队员的分数交替上升, 每一个球的处理都影响着比赛最终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面对比分焦灼或是落后时决不放弃, 在竞争中不断地超越对手, 超越自己, 迸发出不可思议的潜力, 培养了勇于进取的竞争精神, 全面提高了个人素质。

2.3、篮球运动对高校学生团结协作、集体观念意识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 每个比赛的结果都是由参加比赛的所有人的努力而获得的。每一个参加比赛的集体, 都代表着一个组织、一个学校, 而学生在比赛中的努力, 则是表达自己对组织或是自己学校的的感情, 希望可以为这些集体的荣誉而奋斗。参加篮球运动可以让学生懂得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不仅仅是代表个人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更代表了整个集体的形象, 要想赢得比赛不能只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 更需要队友之间的相互配合。这种强烈的荣誉感, 使得学生对球场上出现的所有情况都必须以集体荣誉感为前提, 面对对方的挑衅能保持冷静的头脑, 在比赛中不会出现不合理的抢风头等。

2.4、篮球运动对高校学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的影响

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对身体素质条件要求较高的项目, 在不断的对抗中, 身体更为强壮, 跑动速度更快, 弹跳力更高的人更容易在这个项目上获得胜利。故此, 热爱篮球的学生在课后的闲暇时间里, 自发的结成组织进行小范围的篮球技术的训练并组织篮球比赛以提高篮球水平。这种对篮球的热爱而形成的有益健康的作息习惯,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发展, 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 培养了学生的有组织性和有纪律性, 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标准, 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学生围绕并依托体育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和意志品质、精神面貌在体育方面的集中表现, 是一种精神财富;

(2) 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 这需要社会和舆论给予他们一个和谐、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坚持不懈的发展下去, 真正的把我们的高校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促进社会发展的, 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心态的建设型人才;

(3) 学生通过参加篮球运动体现了拼搏、竞争等精神, 在篮球运动中得到快乐, 放心了心情,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3.2、建议

(1) 篮球运动在高校校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是校园篮球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运用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健身性和趣味性, 因材施教的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形成本学校自身特别的篮球氛围, 使高校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知识, 增加体育技能;

(2) 学校要采取一定措施, 将场馆有计划的面向学生开放, 制定场馆的管理使用制度, 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闲暇时间可以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场馆的使用上, 可以将其走向社会, 走向市场, 充分发挥其功能, 在保证学生使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创造一定经济效益, 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有利于篮球运动的环境。

摘要:建国以来, 体育一直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部长倡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篮球运动发展的不断支持与大力宣传, 使得篮球运动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 并在高校校园生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篮球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 更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篮球运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勇, 张锐.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3.

现代校园体育精神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人抽取了河南省的20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

二、网球运动对河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

(一) 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在各个方面的功能的认识态度, 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的体育行为起到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体育精神文化, 它处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地位, 它的本质就是体育观念, 直接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调查中发现, 河南省高校有80%的女生进行网球运动的有宣泄自身不良情绪的意图。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网球运动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促进人际交往与人的社会化。这说明他们是能够了解网球的运动价值的, 有一定正确的体育观念, 因此网球运动能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在进行网球运动中, 人体各器官都承受着一定运动负荷的刺激, 促进机体个系统功能的改善, 说明网球运动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同时它还具有娱乐功能, 帮助人缓解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使得人更加积极向上, 促进身心愉悦的作用。

(二) 对大学生体育风尚的影响

体育风尚是指目前社会所形成的体育习惯与风气, 它包括体育态度和体育人口。好的体育风尚有助于活跃校园生活的气氛,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陶冶情操, 形成好的校风和学风。在网球比赛中自始至终要持有必胜的信念, 养成好的体育风尚, 胜不骄, 败不馁, 注重团结, 尊重对手等。网球运动员的个人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网球技艺上, 更重要的要体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在调查中发现:河南省绝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网球运动,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喜欢网球运动, 而且女生居多, 这说明大学生喜欢网球运动的程度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总体上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偏爱程度较高。体育人口一般是指能直接参加体育活动, 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方式, 在体育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把体育运动作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手段, 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的群体。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及以上、每次运动轻度达到中等强度、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 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的才可称为体育人口。

(三) 对大学生体育目标的影响

体育目标是指参加体育锻炼希望达到的程度和努力方向。确定体育目标既可以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 同时也是给予他们动力, 激起他们体育锻炼的热情。经调查发现, 95%的学生在参加网球运动时都能确立一定的目标, 在运动中获得满足与娱乐。他们目的很明确, 就是培养自身兴趣与爱好, 愉悦身心, 增强体质。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健康状况、身体条件、运动能力选择网球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

(四) 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的影响

网球知识就是指人们对网球运动的认识。通过网球运动的学习, 大学生可以获取很多网球理论与技术知识, 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网球运动的兴趣,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网球运动带给人们的那种快乐, 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体育观的形成, 进而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有利于我国终身体育意识的推广。调查发现, 河南省高校学生网球知识的获取途径很多, 一般包括课堂教学、网络、电视、报纸等。但主要途径是网球教学, 然后是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两种。90%学生选择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网球知识,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主要传授技术技能知识, 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传授过理论知识。这说明高校网球教学还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 因此, 这就要求高校网球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增加网球理论知识和健身娱乐知识来丰富课堂, 拓宽他们的网球知识面。在课外知识的获取上途径方面, 选择广播电视的占到85%, 选择报刊杂志的占32%, 选择网络的占57%。

(五) 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影响

网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包括创新精神、竞争精神、遵纪守法精神、拼搏精神等。在你认为参加网球运动能够体现自己的哪一种体育精神的问题上, 52%的学生选择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网球基本战术可培养他们思维灵活多变、敢于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他们的个性。75%的学生选择了竞争精神, 参加网球运动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等竞争意识。55%的学生选择了遵纪守法精神, 网球规则起到了约束的作用, 违反规则, 将受到一定的惩罚, 必须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技术和个性, 因此网球运动可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83%的学生选择了拼搏精神, 网球运动可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勇于面对失败, 培养他们勇于拼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7.

上一篇:电脑培训下一篇:林木资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