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2024-09-17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精选10篇)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1

星期二雷锋精神永远飘扬在春天里

1963年,毛主席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就被定为“学雷锋日”。

50年弹指一挥间。“雷锋精神”见证了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伴随着几代人的岁月转换――上世纪60年代,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全国,“雷锋”成为美好的化身,雷锋精神也成了“真善美”的象征;70年代,在特定历史时期中,雷锋精神成了“爱憎分明”的化身,“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80年代,邓小平重新诠释“雷锋精神”为“不但要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还要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钉子精神”;90年代,经济改革进入高潮,雷锋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91年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而走入21世纪,有人问:我们还用学雷锋么?有人说:学雷锋已经过时了!可细细想来,事实并非如此。雷锋精神之所以能穿越时代,就因它并不是一个僵化呆板的道德教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坐标。人们在对雷锋精神传承接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丰富完善。历经50年岁月的洗礼,雷锋精神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一如不灭的火把,点亮人间。正如胡锦涛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50年弹指一挥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已经意气风发地走进了新时代。然而,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时,精神缺失道德滑坡也接踵而来。2岁女孩被碾压,18路人视而不见;害怕被讹诈,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担心被挪用,慈善捐款越来越少;因为压力大,高中男生哑铃弑母……我们越来越害怕孤独,却不愿给予更多信任。我们越来越渴望温暖,却习惯了冷漠相对。我们极度憎恶熟人社会的各种潜规则,却在面对问题时习惯性找个熟人,哪怕帮不上忙,也图个心安。我们非常抵触医生收红包,却在自家亲人住院时,偷偷塞出几个,也是为了图心安。为何?因为,我们没有安全感。于是,有人说雷锋叔叔已经走远。道德焦虑与精神危机中,我们不断发出对雷锋精神的呼唤。

曾经有人调侃“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如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提出“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下雷锋叔叔就有了“常住户口”。他的名字,将永远写在春天里;他的精神,将永远在空中飘扬;他的身影,将永远在你我身边――看,那个艰难蹬行“支教三轮”的白方礼老人;看,那个始终走在学雷锋前列的“雷锋班”;看,那个向小悦悦伸出援手的陈贤妹;看,那个双臂救下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看,在本市红十字会注册的近20万志愿者……即便困惑着,但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从未忘记过自始不变的期盼: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2

1 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的联系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 人文校园是当今高校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教育、办学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处处营造出“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 处处彰显出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主动去尊重生命和思索生命的理想生存方式。而数字校园则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 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 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 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

校园人文精神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种价值理性, 是高校教育和办学过程中必然要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数字校园则体现的是在新形势下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种工具理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当代高校校园人文精神也必然被灌注了新的内容, 人文精神也势必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数字手段来培育。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应当被视为人文精神培育的障碍, 而应当被视为一种发展人文精神的理性工具。

2 数字校园的建设对于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字校园的概念早在1990年就由美国的教育专家提出, 21世纪初我国部分学者引入此概念, 并逐渐将校园网建设以及整个系统的投资规模作为评判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几年来, 数字校园的概念趋于成熟并被多所高校运用, 数字校园对于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被逐渐凸显出来。数字校园的建设对于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校园有助于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数字校园的推广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学校的管理, 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让学生在学校中享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校园中所包含的校园门户网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学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学习平台、校园一卡通、师生个人门户平台等等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们的在校生活, 给师生们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 有效地提高了学校运行和管理的效率, 提升了为学生服务的能力。数字化校园还通过公开教学管理活动、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等, 将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和社会公开, 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 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客观掌握学生真实情况。以上种种, 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更加突出了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人文关怀, 达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1)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高校管理、服务和教育理念的全面提升和变革, 是高校迈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重要一步。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从而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的基础。

(2) 数字校园有助于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 能以现代科技的形式营造出校园中人际交往新模式。

数字校园环境依托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 建设强大的师生网络社区, 强调受教育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便捷性, 以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开放。数字校园采取信息网络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了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实际效果, 通过图文并茂和互动点击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虚拟的网络也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 使师生之间不会因为校区的限制而减少联系, 也消除了时间上的限制, 老师实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实行网上听课、网上提问、网上讨论等, 能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反映给老师, 使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和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通过数字校园网络的建设,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无缝对接”式的交流体系, 有助于老师加强对学生学风、考风的引导和人文思想的传播, 有助于发挥先进学生、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从而构建出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标准的校园文化基础。

同时, 网络的存在也使高校的各类正式社团与非正式团体更为活跃, 大量的团体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扩散,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中去, 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加强, 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文校园的发展。

(3) 数字校园体现出来的平等、多元化的特质符合人文精神的要求。人文精神即指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数字校园通过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将海量的知识分类收藏, 将人与人的沟通纳入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们具有了获得知识的平等机会, 使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更加平等地交流沟通, 使得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使得思想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同时, 教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 可能囿于专业知识的讲解, 但在数字校园的网络平台上, 教师可以就各类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同学生们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社会批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终极人文关怀。

3 打造以建设人文校园为目的的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真正发挥出打造人文校园的作用, 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3.1 要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对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 使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 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 使管理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数据信息, 并及时将信息发布出去, 以最有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2) 可见, 数字校园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做好“服务”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 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彰显人文精神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 将师生的需求与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 将“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南。

无论是数字校园各个系统的设置、操作的流程还是界面的设计, 都必须要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 符合师生的操作习惯, 整合资源、完善体系, 进行流程再造和业务重组。例如, 加强“数字校园卡”的推广应用, 通过数字校园卡可实现考勤、门禁、图书借阅、就餐、消费、新生报到、注册、离校、交费、多业务查询等多个功能, 方便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给予管理人员自主创建流程, 以适应业务的动态调整, 减少重复劳动,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上, 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3.2 学工人员要加强数字校园中人文精神的引导

虽然数字校园对于人文精神的培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数字校园所依托的网络技术由于其虚拟性的特质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一项“是否有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的问卷调查中, 大学生有12.5%的人承认曾经获提他人的邮件;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 还有5.4%的人曾经发布了不健康的信息。更有甚者, 一些道德素质不高的人蓄意破坏网络空间, 有的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 有的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有的利用自己掌握的娴熟的网络技术盗取他人账号和密码, 实行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 (3) 数字校园将海量的信息、优质快速的网络、多元化的网络社区提供给学生, 学生如果不正确加以利用可能会带来部分消极的影响。学工人员是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一线工作者, 是利用数字校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力量, 学工人员在数字校园中必须要做到配合技术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搜集、分析、加工、处理, 从是弃非, 传良芟莠, 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

培育人文精神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一个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的过程。绝不是通过一门学科、一种手段就可以完成, 而须将人文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各个学科, 融入进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中去, 使人文精神教育体系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数字校园的建设是打造人文校园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现代高校人文教育的理性工具, 它本身就体现了尊重人、重视人的人文精神。应当重视利用数字校园这一平台, 将人文精神广泛渗透于高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中去, 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人文精神培育体系, 打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大学校园。

注释

1宋艳艳.浅谈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职业时空, 2010.6.12 (6) :106-107.

2孔晓宇, 施勇.浅谈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12.15 (23) :127-128.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3

【关键词】朗读 英语 兴趣

在“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背景里,笔者通过三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通过朗读来学习英语的方式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三年来,笔者所带的班级分别是高一15班,高二9班和高二12班,通过筛选朗读材料和与学生一起朗读到学生自由朗读,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参与发现朗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与的兴趣和自信心乃至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有着必然的联系。

1.首先,大声朗读对于英语学习中的“听”有着促进的作用。朗读与听力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呢?朗读是以理解为基础,反过来又可以加深理解,所以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或者缺乏一定的阅读量,就很难在听力的过程中辨听出同音词、近音词,也不能辨听出连读、爆破、升降调等带来的朗读效果,这样就影响了听出说话者的意图与意义。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朗读听力原文,可以让学生适应平时英语听力材料中的语速和语调,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学生在做听力的时候盲填的现象。想象一下,如果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大声,流利地朗读文章,当我们再听到这样的对话或者是独白的时候,很快就能理解说话者所说的内容,考试听力部分就可以拿下来了。

2.朗读对于口语的有着促进的作用。朗读就是要开口读。而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很害怕读英语,特别是内向害羞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敢开口说英语,表现出紧张、害怕犯错、怕同学们笑话。通过笔者的实践发现,大声朗读能帮助让他们找回自信,敢开口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朗读可以让学生掌握较准确的发音的以及语调。当达到一定的积累之后,学生可以对英美国家常用句子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积累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朗读是一种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比较标准和流利的英语口语。而那些不会朗读的学生是没有办法讲好一句简单的英语。显而易见的是,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朗读对阅读有着促进作用。当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通过义群的停顿以及语音语调,就可以知道我们是不是对于所学的这门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朗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果学生希望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英语文章,他们的阅读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

4.朗读对写作有着促进作用。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之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高到一定的层次。通过笔者的实践,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只要多朗读甚至背诵英语文章,特别是高考的书面表达范文,这对于书面表达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书面表达时,就可以借鉴读过很多次的熟悉的句子,把别人的好的东西变成是自己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此外,平时养成的朗读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学生发挥潜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得到大大的提高。一旦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学好英语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朗读呢?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培养朗读能力方面,教师所采用的几种方法和策略如听录音跟读、示范朗读、学生齐声朗读等。

1.首要采取的是听录音跟读。听力材料或者是录音材料可以给学生提供标准的发音以及语音语调。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然后模仿,用耳输入,用嘴输出。学生可以从具体的语言的环境中直接掌握语调的升降、连读、爆破等等语言技巧。学生听录音然后跟读就可以避免常有的怕出错就不敢读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也可以避免了传说中的“哑巴式”英语。

2.其次是学生的示范朗读。课堂上经常邀请英语发音比较好而且比较大胆的学生作示范朗读,既可以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练习他们的发音和胆子,也可以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每个同学都有公平平等的机会。作为同龄人,这样的模式可以激发同学们互相模仿,互相学习的渴望,达到共同进步。

3.第三种策略是集体朗读。集体朗读就是全班同学一起大声读书。通过实践笔者发现,齐读是一个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很好的方法。一些英语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害怕在人多的时候读英语。那么全班齐读就可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或害怕的心里障碍。这样他们就有信心和勇气大声的读英语了。大家都熟悉李阳疯狂英语的至理名言 “ I enjoy losing face.”可是平时很多学生还是害怕开口说英语,害怕大声朗读单词、句子和课文。结果他们不能准确地朗读出英语单词,不能读出英语句子和短文。所以在日常授课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大声流利的朗读。这是学好英语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诉,在英语高考改革全面铺开的当下,作为教师就应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学生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好课堂进行英语朗读训练。这样才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听力水平,阅读能力以及英语写作能力,最终提高英语成绩。让我们开始大声朗读吧!

参考文献:

[1]苏秀美.朗读——英语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J].西江教育论丛,2004(03).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4

为了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养优秀的新时期大庆人,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现代化教育的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基础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凝神聚力抓教学,持之以恒抓安全,以人为本带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校园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打造富有魅力的农村小学。

二、实施途径

(一)班团队活动

以5月1日万人大会战纪念日、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9月26日创业纪念日、10月1 日国庆节、10月8 日铁人诞辰纪念日、11月15 日铁人逝世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和有关典型事件为依托,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至两次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班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班团队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实施、自我总结反思、教师在整个活动起引导和帮助作用。班团队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度,形

式要新颖、活泼,观看创业题材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提高班团队会的质量和效果。

﹙三﹚特色办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中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元素,尤其在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等文化中有所体现。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与特色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发扬花园中心小学光荣传统和底蕴,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展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活动,如通过班团队、电子屏、校园广播等进行大力宣传,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特色学校建设中。

﹙一﹚宣传阶段

利用观看纪录片、校园广播、板报、团报、班团课、升旗仪式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

﹙二﹚启动阶段

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利用不同的主题相同的意境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3月份主题为“做大庆精神铁精神的传承者” 4月份主题为“大庆精神颂” 5月份主题为“我骄傲我是大庆人”

6月份主题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伴我行” ﹙三﹚实施阶段

2013年3月1日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四、组织机构

组 长:房玲清

副组长:王海燕 黄志春 陈连英

成 员:陈连英 周艳梅 高永利 李凤红 张行权 集体分工:房玲清负责全面工作

王海燕 陈连英负责教学工作

于金荣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黄志春负责宣传、活动工作 周艳梅 高永利负责材料收集工作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3月初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具体工作。

﹙二﹚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带领学生外出劳动,真正体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三﹚4月份完成楼内文化建设。

﹙四﹚5月中旬举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的征文大赛。

﹙五﹚纪念“六一”文艺汇演,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

神。

﹙六﹚6月中旬推出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优秀的班团课,进一步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工程》

实施方案

蓬江精神,和谐校园 篇5

江门市北郊中心小学苏小英

什么是和谐?配合得适当,谐调。这是词典里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和谐是美,是成功,是幸福。

哲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本可读之书”。每个集体也应该是一本书。我们北郊中心小学就是一本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动人,充满和谐美的书。

一、学校篇

我们的学校在七年前还只有一座教学楼,孤孤单单地立着,教学楼前是一片泥地,泥地上支撑着两副篮球架,其它设备也简陋不堪。今天我们的北郊中心小学成熟了,当你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满目的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鲜花和绿草如茵的草地。孤单的教学楼已不再孤单,它的两边立着功能楼和办公楼,翻新过的教学楼和两座新楼一样窗几明洁,教室宽敞,灯光明亮,桌椅整齐美观,功能楼设备齐全、先进、科学。最美观的要数我们的操场,整个操场都铺上了塑胶,色彩鲜艳、斑斓。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跳高(跳远)场地等一并俱全,你看那跑道,四条跑道用不同的颜色铺成,象一条彩虹,把整个操场围起来,整个操场色彩和谐,美极了。这一切都是我校全体师生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努力自筹资金完成的。

二、教师篇

下课了,静悄悄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教师办公室的门打开了,一脸疲倦、一脸茫然的苏老师走进来说:“哎!都不知怎么搞的,今天我上认识长度单位这一课,我知道这内容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这段内容我准备的尤其充分,当我布置作业时充满信心地说: ‘没问题了吧?’

我的话没说完,七、八双小手就高高地举了起来,黄效说:‘苏老师,这个量(liàng)是什么意思?’

‘那估计是什么意思呢?’真是气死了,我课堂上不是一直在讲估一估、量一量吗?这些学生肯定没有仔细听,更何况书本上这两词也出现过。我把他们批评了一顿:‘上课一定要仔细听,估计就是不用尺量,大致看一下应该有几厘米或几米长’„„我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苏老师就是我,—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勇于挑战自我的老教师,但面对新教材也会遇到许多的疑惑。

同组的施老师说:“我也有同样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象往常一样有问题同组的教师就一起研究,解决不了就请教李玉春校长,李校长是管教学的领导,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李校长平时也和这次一样,放下自己的事情和我们一起找原因,她拿起课本对我们说:“多分析一下教材,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李校长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发现了:

(一)、画面的负效应

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情境画面占据了大半本课本,这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固然能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在解题时只注意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文字,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文字提示。

(二)、题目的负效应

为了让学生感受做题的快乐,编者们匠心独具地将一些简单的连线题、计算题、改错题等等盖上了生动的标题,如:小鸡找妈妈、啄木鸟大夫捉虫比赛,小鸽子送信等,编者们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可有一得必有一失,一开始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但常此以往,很多学生便会觉得读题无多大意思,养成了不读题,凭着自己的理解乱解题的坏习惯。

我明白了,顿时为自己的怒气而感到惭愧,这不是学生的过错。教材本就只是一种参考,怎么教、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这完全要看教师的把握。不想我的精心准备还是忽略了认真备教材这一环节。

所以“多读、多思、多写”这六字千万要记住,备课不但要备常规,还要备教材的其它方面。

更让我感到蓬江人团结合作的好贵。

“如何发扬蓬江人精神”主题讨论会,低年级语文科组。

邓惠多老师说:“我认为首先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从教十多年,我时刻以高尚的师德来修养自己,去感染学生。虽然我们还有一些学生不爱学习,但我从不放弃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启发他们,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把他们引向知识的殿堂,启迪他们的智慧,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高尚之处,只有这样做,我们才问心无愧,才不愧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赵畅老师说:“我认为蓬江人精神还体现在对事业的执着,体现对工作的积极进取。多年来,我自己不断深造求索,02年春参加北师大教育管理本科学习,现在已圆满毕业了。我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为完善,我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并且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阅读语文有关的书籍,摘录同行的备课心得,还热衷于听课教研,积累尽可能多的教学经验,每年订阅有关教育理论及指导教学工作实践的杂志报刊,努力寻找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业务上及时充电、更新,不敢有丝毫懈怠。我觉得面对生活在信息高速发达时代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懂先进教学科研,就是不胜任自己的工作。所以我经常学习电脑,自己做课件,网上求师,平时多读书,背文章,注入源头活水。正有了不断地求索,自己上课从来不心虚,不气短,从不误人子弟,成为学生们信赖的良师,成为学生喜欢的益友。”

陈晓妹老师说:“要发扬蓬江人精神,我认为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仅仅要积极进取,还要做到敬岗爱业。语文教师的敬岗爱业要在语文教学保持工作激情。只要你保持工作激情,你就会热爱自己所忠诚的职业。它永远也会帮助你保持心灵的敏感。它也会敦促你注重情操的陶冶。生活的琐碎烦忧也不会使你不择手段地去追名逐利、光怪陆离的诱惑,也不会使你的人格陷入猥琐的泥沼。它还会激发自己倾诉愿望,还愿意与学生分享心中的感受。”

叶芹云老师说:“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弘扬‘蓬江人精神’,把全区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有朝气的新蓬江。要做到这一点,我感到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刻苦,要博览群书,广采众人之长,还应该时时刻刻保持教学工作的激情,吸收新知识来营养自己知识的食胃,使自己学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要站在教学的制高点,像蜜蜂那样不辞辛苦,乐于奉献,象牛那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样才是真真正正的蓬江人。”

三、学生篇

晚上六时,操场上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学生正拿着各种乐器,踏着整齐的步子,在指挥员的指挥下,敲击出整齐的鼓乐声,他们的队伍是那么的整齐,每个同学站得都那么笔直,敲击出的声音是那么的统一响亮、节奏鲜明、强劲、充满活力,但本应洋溢着天真活泼的脸上却透出倦意。是啊,她们是累了。早上七时提前到校训练,下午上完课后又来到操场训练到现在,小小的年纪怎么会不累呢?渐渐地腰软了,步子有点变形了,敲出的声音也不是一种音符了。

“停!”一个响亮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了出来。拿着扩音器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大队辅导员莫老师,疲惫写满了她憔悴苍白的脸庞,平时明亮的双眸此刻显得那么的黯淡,她扫视了同学们一眼说:“还有几个星期就要参加比赛了,我们几个月辛辛苦苦的训练不就为了这一刻吗?如果我们现在就放弃,那我们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我相信成功属于敢于拼搏的我们!”她沙哑的声音里透出不可抗拒的力量。

看着她瘦弱的身体,听到她因疲劳而越来越沙哑的声音,想到她放弃私事每次都与她们一起奋战,同学们的心震动了,眼睛里迸发出

新的热情和力量。

她对同学们做了个赞同的手势,对和自己并肩奋斗的赵老师说:“我们开始吧!”“同学们,准备,开始!”

精神起来的同学又迈出了整齐的步子,敲响了同一个音符,铿锵有力、充满活力的鼓乐声振撼着整个校园。

同一时间,学校舞蹈室,一群活力洋溢的孩子在乐声的伴奏中,有节奏地舞动着,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但浇灭不了她们心中的热情,红红的手绢花在她们手上旋转,优美的舞姿是那么的灵活、自如。站在前面喊着节拍的是身材高挑的年青、漂亮的谭冬菊老师。

看到这场面,难道你感觉不到蓬江人的拼搏、顽强?

如果还不够,请你到我校的荣誉室看看,那一排排挂得整齐有序,鲜艳夺目的锦旗,那一张张摆放得层次分明的奖状,那一个个各种形状的大大小小的奖杯,他们会向你诉说我们的历程。

延安精神进校园(教案) 篇6

感动

收获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

长春街小学

四(4)中队

设计者:叶菁

活动目的:

1.透过视频图片,诗歌,红歌等载体了解延安精神概念,精髓。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精神,遵纪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

活动过程:

一、寻访延安精神

1、看地图:这就是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尽管它并不富饶,尽管它黄土遍山,但是却有无数的人追寻着延安的足迹,追寻着延安精神。

2、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自由提问:

1、我想知道延安是什么样子的?

2、延安精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3、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去追寻延安的足迹呢?)

3、同学们,你们心里都有这些疑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延安,了解延安,一起去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

(1)延安的壶口瀑布(PPT)

来到延安,大家都会被壶口瀑布的壮观所震撼,这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壶口瀑布„„ 师: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合)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男:巨大的落差,(女)雄壮的力量,(男)磅礴的气势,(合)让我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2)延安的安塞腰鼓(PPT,鼓声)

来到延安,你还会听到延安人在黄土地上用鼓声搏击,那就是著名的安塞腰鼓,听,鼓声响起来了„„

(女)骤雨一样,(合)是急促的鼓点;(男)旋风一样,(合)是飞扬的流苏;(女)乱蛙一样,(合)是蹦跳的脚步;(男)火花一样,(合)是闪射的瞳仁;(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合)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总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延安带给你的感觉吗?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坚忍不拔)

(3)延安——革命的摇篮

触摸到了这样的延安,怎么不让人心神向往呢?感受到了这样的延安,怎不让人心潮澎湃呢?(一生问:可是为什么说延安是革命的摇篮呢?)问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则短片,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配音短片)

出示选择题:(PPT)

①、1935年11月,中央红军与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机关 “定居”()。

A、延安

B、井冈山

C、北京

②1935年11月7日进驻革命圣地延安,直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在此领导中国革命将近()。

A、10年

B、12年

C、13年

二、感动延安精神

(1)这13年的延安生活,虽然饱经艰苦,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大家却融在其中,乐在其中。

1、周总理的锻炼身体;

2、毛主席在杨家岭种菜;

4、大家在窑洞里召开会议;

3、大家一起改造南泥湾„„

(歌声起:一生唱,全班唱)

总结:大家说,延安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我们知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知道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知道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我们知道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2)看看这些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延安的衣、食、住、行。

A、看看这是什么?对,陕北的窑洞,这是毛主席生活了13年的地方。B、毛主席的饭菜很简单,两菜一饭,偶尔剩下时,他总会说:“给我留着,下顿热热再吃。”

C、毛主席穿的衣服是最普通的军装,洗了又洗,穿了又穿。

毛主席说:“我们必须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才是最美的延安精神!”这句话,一直传扬到了今天。

三、收获延安精神

让我们将镜头从延安转到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对于我们这些零零后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将话语权交给我们的班长。

1、小调查(班长主持)(1)廖:谢谢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们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小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啊。

(大屏幕出示调查结果)

(2)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请看—— 倒饭菜,浪费水,乱撕纸(小品表演)

廖:同学们,看到了这些现象,说说你们的心里话好吗?

2、寻找身边的节约

廖:是啊,同学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绝不能丢!(齐:对,不能丢)其实,今天我们提倡创建的节约型社会不正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吗?走,去寻找我们身边的节约故事吧。来看一段视频: 第一站:校园(1)复印纸双面用

采访:校长您好,为什么复印纸要双面用呢? 第二站:教室

(2)用了四年的文具盒(图片)

你们的文具盒一般用多久?猜猜,这文具盒用了多久?请主人告诉大家真实答案吧。第三站:街道

(3)在学校附近美丽的新天地里会发现这样一种小小的设施,你觉得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廖)总结:我们在寻找中思考,我们在寻找中呐喊:同学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我们绝不能丢!(齐:对,不能丢)小快板:

节约真的很重要,人人都应做得好。要想知道怎节约,那就听我细细道。

节电需要做得好,人走电灯要关好。空调不要开太久,电器要选用电少。

节水也得做得好,用完水后水关好。洗碗洗菜少用水,多余废水去浇草。节粮真的也重要,小小粮食种出难。顿顿都要吃干净,不要剩下菜和饭。

节约路上奔小康,节约人人要做好。从小养成勤节约,生活变得更美好。

3、创意节约

师:谢谢班长,你做得非常好。我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节约方法呢!同学们,亮出你们的家庭节约创意吧!(三位学生介绍:作品展示或小报交流)

4、课堂节约小展示

看来,只要有心,节约无处不在啊。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吧!

四、配乐诗歌朗诵《延安,我把你追寻》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成长了,你们成熟了,你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我们绝不能丢!(齐:对,不能丢)

朗诵《延安,我把你追寻》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7

足球运动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不但可以带来乐趣, 更能增加友谊, 不仅可以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 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竞争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体育精神的发扬对大学生的优良的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体育精神正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 因此构建高校足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必不可少。

一、对足球团队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所谓团队精神, 最直接的描述就是要求成员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 未达成既定目标成员需要有大局意识、服务精神、协作意识。

团队精神的基础在于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 共同发展和进步, 核心在于协同合作。一个好的团队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超强的凝聚力。一个团队实力取决于这个团队每个人的实力, 取决于这个团队配合的默契, 取决于每个人的活力, 不应一个人的好坏而变化。

二、校园足球文化概述

校园足球文化是以足球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以课内外活动为内容而开展的一种校园群体文化, 体现更多的校园文化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开展校园足球最终目的是将足球文化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发展等各方面的工作中, 形成“热情、参与、合作、拼搏”的校园文化精神, 以特色文化激励、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以“教学育人”为目的为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开展足球教育:第一, 开展足球教育活动, 首先要足球课程进入班级课堂, 从普及足球的知识、足球发展历史入手, 让学生对足球运动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足球活动和比赛, 形成长效机制, 加大足球运动宣传, 加强校内外足球队的交流, 协同促进足球活动的健康发展。

三、足球团队精神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 对学生道德文化的影响

足球运动不光是一项战术和技术的运动, 更是一项陶冶学生情操, 对学生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有着巨大影响的一项运动。足球运动是浓缩社会性、群众性和竞技性的一项复杂的体育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人的心理素质, 思想、作风都会在运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竞技足球胜败乃兵家常事, 如何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作风是一个重大命题。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历练人的品质, 升华我们品格。如何更好的团队协作, 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而当下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所能完成, 因此当今社会正需要的就是这种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足球运动, 不但可以培养团队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

(二) 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影响

足球运动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 它除了能调动人体各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各方面的协调功能力外, 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球场上瞬息万变各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随机应变应对各种赛前未曾预料的情况, 考验的每一个运动员球场上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参与中每一个的综合文化素质都可以得到提高。

(三)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足球是一项复杂的体育运动, 不但讲求个人的技能, 更讲求每一个的战术配合。在瞬息万变的足球运动中需要的是精湛的个人技术, 和完美的团队配合, 更需要冷静头脑。因此一场足球运动, 不但是一场体育活动或劳动, 更像是一场生动的素质教育课。跑、运球、传球、突破、射门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 连贯流畅的技术动作和要领, 不但有利于个人体质的增长, 更能促进人的灵敏度、心理素质、智力大发展。足球运动开展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而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四) 对学生美育思想的影响

每一个经典的进球, 都是一场视觉盛宴。足球运动中人们常提到的倒挂金钩、圆月弯刀等等一个个优雅形容, 其实质是足球这项运动美学最好的评价和形容。足球运动不但可以锻炼人, 达到健美的目的和效果, 更能带来身心上的愉悦。足球运动中能充分展现个体技能美、团队合作美、战术利用美, 对于培养美的思想风格, 培养欣赏美的眼光, 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水平, 对大学生美育素质起促进作用。

四、结论

足球运动在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足球运动的发展对学生道德文化、综合素质、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其运动美学对于陶冶人的品格有着重要作用。在课余生活中开展足球运动并注重足球运动的价值,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好的与人相处, 与人为善。足球运动既给个人才能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又强调了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方面起了正面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单剑锐.论足球运动的团队精神[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5) .

让校园标语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篇8

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教育宣传效应,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学校在校园标语文化建设中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校园标语应成为学生的行为导向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标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

1激励为主

积极向上的标语口号能催人奋进,“相信自己一定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到无比温暖、信心倍增;“失败是成功之母”,震撼人心的警示语会及时挽救迷失方向的学生。校园标语不宜长,关键在于富有激励性,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达到一种无声教育的效果。

2突出主体

校园标语教育的对象首先是学生,因此,在设立标语时,我们不能过分于关注标语口号是否表达了办学理念或是办学特色,而忽视接受主体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接受,尽量少用或不用那些“给客人看”的内容。

3寓教于乐

校园标语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在考虑具教育性的同时,更应注重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学校要培养学生自信、好胜的精神时,如果将这一育人目标,简单用抽象的语言概括出来,不如选择童话故事的题目“小鲤鱼,跳龙门”作为标语,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

二、艺术性原则,校园标语应让学生喜闻乐见

1内容格式力求创新

传统的标语口号容易使师生熟视无睹,创新的校园标语使学生耳目一新,容易片刻之间心领神会,从而内化为言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警示语最好由师生自己共同创制,并刻写上作者的姓名,这样,警示和鞭策、教化和陶冶的效果则更好。

2语言表达充满童趣

语言要避免说教,应趋向童话式,会易被学生接受。如花丛中:“别碰我,我会痛的!”草坪地带:“我的身体嫩弱,请你足下留情!”等,充满童真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

3校园标语富有人情味

校园标语是体现办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张扬学生个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凡是办学优异的学校都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把他们当做学校的主人,使学生尽可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标语才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通俗性原则,校园标语的内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1要弄清校园标语到底给谁看

我认为应该是学生。因为我们办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我们设计校园标语必须把握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校园环境的建设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设计,而除此之外的东西应该避免出现。

2要弄清学生最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我们知道小学生对标语的阅读,很少是一本正经、认认真真的。他读标语,可能是出于一种好玩、有趣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游戏性的阅读。因此,标语的立意、内容、字体、色彩必须充分体现活泼性、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语言文字要简单明白,浅显易懂

只有学生理解了,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1957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讲话,没有多少生僻的词汇,清楚明白,充满期望,感染力极强。

四、针对性原则,校园标语应指向明确、与时俱进

1布局场所有针对性,与场所环境特点相适应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我校出现了大批的寄宿学生,这些小学生七八岁到十一二岁,大多从未离开过家庭和父母,我们在学生宿舍楼上书写了“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标语,教育学生学会独立、学会自理。

2时间上有针对性,体现与时俱进

在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时,在校园醒目处书写标语“讲普通语、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时的标语是“读圣贤书、立鸿鹄志、成栋梁材”。让学生既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又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校园标语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学校要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充分挖掘校园标语的教育因素,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9

——十佳魅力城市颁奖词

一.城市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石油之都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市

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 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

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 中国温泉之乡

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二.大庆概况掠影

1.大庆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2.大庆原油产量全国第一,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

3.大庆油田上缴利税全国第一,共为国家上缴资金1.7万亿元。

4.大庆油田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

5.大庆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湿地,湿地总面积占全国已知湿地面积的1/30。

6.大庆是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称号的城市。

7.大庆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猛犸象化石。

8.大庆拥有中国最大的石油科技博物馆。

9.大庆拥有中国第一的原油储量。

10.大庆拥有中国第二的天然气储量。

11.大庆是中国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12.大庆是中国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之一。

13.大庆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企业自备电厂。

14.大庆拥有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乙烯生产装置。

15.大庆是中国最大的大豆深加工生产基地。

16.大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乳产品生产线。

三.历史沿革

大庆地区清初为蒙旗杜尔伯特的游猎地,一直设有定居村落。

1897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此建立了萨尔图站。1904年开始放荒招垦,村屯渐多。1906年在安达任民镇设置了安达厅,1913年改为安达县。伪满时萨尔图被改为兴仁村,1946年解放后恢复萨尔图名称。1947年人民民主政权在萨尔图一带建立了几个牧场,1955年合并为红色草原牧场。同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安达县大同一带进行石油资源钻探。

1959年9月26日,大同北面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适逢建国10周年,因此把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1960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松辽石油基地建设,决定成立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设立安达特区,为了保密,对外仍称安达市。1979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安达特区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齐齐哈尔市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管辖。

四.大庆的由来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平原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标志着发现了大油田。同年11月8日,在油井所在地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召开庆祝大会。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和省长李范五等领导赶来庆祝。途中,他们在车上议论,松基三井喷油,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是向国庆献上的一份厚礼,喜上加喜、应该大庆。

五.“铁人”的由来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

六.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的核心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精髓是艰苦奋斗。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过硬作风的高度概括,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其内容主要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庆油田发扬大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形成了“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

七.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

在大庆石油会战以及后来的油田开发建设中,大庆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不畏重重困难,艰苦奋斗,逐步形成的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5把铁锹闹革命、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传统的重要内容,被大庆人称为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

八.“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三老四严”是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九.要有“三股气”:

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对一个民族来讲就要有士气,主要是指群体的斗志和信念;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理想、意志和奋斗精神。

十.“铁人”名言

1.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2.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3.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4.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5.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6.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矛盾。

7.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8.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

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的: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②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①资料、信息收集和整合 ②如何选题 ③如何撰写结题报告

导入:学习大家并不陌生,从婴、幼儿时期我们就开始学习说话、走路,现在我们在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习呢?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所以我们要研究、要实践。那在社会实践之前,我们要选定课题,那要如何选题呢?

授课:首先我们要分组,然后小组讨论教材上的51个课题,每组选一个。学生:

教师:那小组代表谈谈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 学生:

教师:那你觉得选择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呢?你打算研究些什么呢?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最终你要形成哪些成果呢? 学生:

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 篇10

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人生幸福,以国学先贤的丰富丰富养料滋养学生品德情操,与时俱进,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办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紧密交融的高品位学校。

文化主题阐释:校园文化主题——敬秀和乐

(敬):意含敬畏、敬仰、敬重、敬爱等。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君子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孔子)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菜根谭》)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大出格。”(方孝孺)

敬畏之心,是人成就事业、幸福快乐生活的基石,是社会祥和安乐的润滑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保障,是国家民族持续科学发展的前提。敬仰先贤伟烈,敬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强盛的动力之源。敬人才会仁爱,敬业方有成就。敬,是一切优良品德的核心。

(秀):物秀为材,人秀乃杰。万物霜天竞,群英赛场争。竞争焕发活力,竞争激发潜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执着而坚韧的面对困难挫折,是优秀人才的不二之途。自信大方,大胆秀出自我。打造优秀的自己,磨砺自己的优秀之能,是每个人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培养学生使之优秀,锻炼学生特长使之特性鲜明。

(和):和义有四

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据。《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养,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都是儒家和谐社会、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无为而治”的道家更是反对社会冲突,希望社会和谐。

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论语》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不能贪得无厌,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这种把对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对道义价值的弘扬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生观是值得肯定的。老子也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第10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56章)这是说,具有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

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共处,协和万邦。《尚书》说:“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周易》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孟子提出“仁者无敌”(《孟子),主张“以德服人”(《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王道与霸道相反,霸道是以武力做后盾,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王道则是利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在国际间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而扩大自己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虽然难免有封建性糟粕的一面,但其优秀一面,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应对人生挑战和把握时代契机的人生智慧,是当代有志、有识、有为之士成就事业和幸福人生的明智之举,也是家国发展之需。

(乐):“乐是心之本”(王阳明),有心安之乐、自得之乐、知足之乐,是一种身心愉悦,超越自我的心境心理状态。师生心境的快乐势必带来教育与学习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又会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快乐每一天,快乐三年,快乐一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师生快乐,和乐校园,和乐人生。

文化构思:

1、理念文化:办学理念——敬以养德,秀而成才,乐和人生。

敬以养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家国道义、敬畏规章法理;敬仰先贤伟烈,敬仰文化科技;敬重师长亲朋;敬重职责使命;敬爱幼小弱残……敬立心中,德必大成。

秀而成才:浪舸争流,竞先创优。自信大方,、勇于展示。秀自我,秀特长,秀青春,秀人生。

乐和人生:平和心态,和谐各种关系,创造祥和生活,打造快乐幸福人生。

2、精神文化:

一训三风:

校训——仁爱诚信 德馨能秀

校训是学校的顶层文化设计,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育人的最高追求与理想,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仁爱”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一就是仁爱孝悌。“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兄友弟恭,形成一种浓浓的家庭亲情,在学校中以尊重友爱为本,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

诚信其核心理念是“信”,“诚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见,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内诚于心,外信于行,允然诺,守信用,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乃得堂堂立身于天地。

德馨能秀是师生品德高尚,行为规范,能力出众。学生将来也要品性高洁,各方面的能力超出同侪。德馨能秀是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国家强盛的不竭动力,是我校办学的终极目标,也是家庭社会对学校的最高需求。

校风——自信自强 阳光和乐

校风是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状态,学生的精神状态,是一种隐性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学校较稳定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生活等都体现出学校的校风,校风是学校风气的长期积淀。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自信者,人亦信之”(林浦【宋】),可见,自信是成事的关键之路。“自信人生二百年”,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自强是中国人性格形成和人格培养的砥砺之石、冶炼之炉和行为圭臬。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漳中人的精神。漳中从创办到发展壮大,正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困难压不倒,厄运不低头,危险无所惧的精神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漳中人在工作中,在发展中更需要以此为训,积极进取,永不停息。我们把“自强”作为校风,旨在教育学生在自己的学业、精神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坚守自己的生活信念,铸造自身的人格力量,形成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坚毅的心理素质。

阳光和乐,阳光包含着师生心态心情心理平和开朗健康,学校事务公平公正合理。和乐其核心理念是“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乐是学校文化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氛围。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沟通包容、共建双赢。以“和谐”为校风要旨,是希望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在外在的物质环境上、师生内在的心灵中,营造一个能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升的幸福快乐校园。

学风——乐学善思 博学笃行

学风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乐学,意为以学为乐,寓学于乐。语出《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追求和责任,一种通向智慧的快乐的人生旅途。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学乐的境界。我们引“乐学”二字,旨在希望教师乐学善教,乐中启智,学生乐学善思,乐中求知,全体师生乐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共同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

善思,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而善思,学业则必成。勤奋是为学之本、成功之途,古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话,就说明了其中的道理。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肤之所触,都是外在的刺激,其内在的要义、联系、规律只能通过我们的思考才能获得,也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境地。另外,学习还要具有批判精神,不人云亦云,凡事多思多问,才能通微穷理。

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希望全体师生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不仅懂得自己攻读的专业,也能跨越学科的边界涉足其它的领域;不仅有自然科学的训练,还要有人文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较全面又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面向社会,看待人生,走向未来,在生命旅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笃行,语出《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努力践行所学,忠诚的履行承诺,使所有目标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一贯重视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修养践履,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

教风——厚生敬业 乐教善导

教风是指学校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涉及教师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精神风貌、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育人方法等。

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厚生”原意指要尊重、关爱、厚待社会民生及一切生命体,体现的是一种关爱民生、兼及天下的济世情怀。这里指学校尽力为老师服务,老师尽力为学生服务,形成友爱互助、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以及关爱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尚师德。“厚生”意味着对师生精神上的仁厚,环境上的宽厚,待遇上的优厚;意味着以人为本,厚爱学生,尊重之、理解之、赏识之、信任之,使其品学兼优,德能并进,服务社会,充裕民生。

敬业,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将“敬业”引入教风,就是要求教师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就是要求教师忠于职守,诲人不倦,以育人为乐;就是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潜心施教,创优良绩效;就是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乐教,梁启超倡导“敬业与乐业”,黄炎培主张“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敬业重在责任心,乐业重在兴趣。教师不仅要达到敬业的高度,还要进一步升华到乐教的境界。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从自己职业中领略人生的快乐,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上一篇:升旗仪式中考加油演讲稿下一篇:杨绛《洗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