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2024-09-15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通用8篇)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篇1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什么是团队?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 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 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 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 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

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 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呢?

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大学校园中,一

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 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

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 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增强团队凝聚力,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营造和谐的环境。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团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略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篇2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并不要求团队成员有自我牺牲精神,相反,在一个团队中,成员才能真正发挥自我特长,实现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双丰收。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不容忽视的人才,要想他们能为社会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必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目前大学生团队精神普遍缺失的原因

1. 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80后”或“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祖辈较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无法体会同伴之间的合作、谦让与包容,自我意识心理较强,缺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磨合,更缺乏人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另外,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多为老师心中的“好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深受家长、老师、同学的关注,导致自我膨胀。

2. 学校教育对团队精神的力度不够。

尽管目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部分素质教育的目标被大大弱化,团队精神的培养便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之列。学生自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对团队精神的了解和学习都很少,部分学生对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认为培养团队精神便是牺牲个人利益。上了大学之后,由于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历练学生的合作精神。而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使学生在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忽视团结合作的力量。

3. 受市场经济下竞争压力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与合作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普遍现象,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竞争与挑战,在学校,面临高考的竞争,评优、评奖的竞争,当选学生干部的竞争等;走入社会,面临就业的竞争,升职、加薪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合作的重要性。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

1. 团队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弘扬人的个性、提倡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将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大学生作为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前的“准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竞争与团结。在许多课程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团队协作就可以冲破个人力量来解决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会踏入竞争残酷、步履艰难的社会大家庭中,所以现在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2.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素质教育是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类学生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在团结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为社会这个大团体作出最大的贡献。

四、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1. 灌输团队理论,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是出生后才归属于社会中大大小小的集体的,因此,团队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团队意识。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处于集体或是团队中,从一个国家、社会、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小组到寝室,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团队中,要时刻想到自己的努力或许将是自己团队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自己的成绩也将是这个团队的荣誉。那么,更应该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获得个人与集体的最大利益。

没有团队,就没有团队精神,更没有团队凝聚力,反之亦然。因此,要充分协调好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集体归属感,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达到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

2. 选好团队领导,营造和谐环境。

调查显示,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长的性格决定一个班的性格。因此,团队的领导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选用和培养团队领导,激励团队领导充分发挥核心的潜能,带动全体团队成员从整体上去考虑问题,结成牢固的共同体,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精神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努力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展创新性的学习、工作,运用团队的智慧,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及检验自身理论知识应用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单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即理论与实践脱节,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成员间能否进行良好合作及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和了解,在无形中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场所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够促使他们在有形的实践中提升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高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同时还要加入家庭教育与合作,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环境中体验、领会、理解“团队精神”的真实内涵,进而培养专业素质高、团结协作强、人格健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4]李海峰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 .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0) .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篇3

[关键词]团队精神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24-01

马克思认为,“社会即是个人联合起来的产物,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团队精神内涵

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群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自愿并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内涵简单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即以人为本,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形成强劲向心力和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从而达到团队的最大利益。

2 团结合作。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团队精神古来有之。团结合作是人的基本特性,人能够优于一切其他动物,并且利用他物为自己服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群体,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3 共同目标。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每个成员都位置努力的共同的目标,使这个团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只有团队目标明确,全体成员为之努力,成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陶冶出集高瞻远瞩与尽心尽职于一身的管理大师,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人员队伍。

4 荣辱与共。《红楼梦》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用最简明的语言陈述了团队精神内涵。团队成员要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只有相互帮助和关怀,齐心协力,才能够创造出骄人的业绩;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看成团队一分子并将团队的荣辱和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荣辱与共,才能使团队得到发展。

5 乐于奉献。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做了最好的阐述即“不要只想这个国家能给予你什么,你要去想到底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所谓“有合才有得”,团队精神的另外一个内涵就是乐奉献。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作用

1 社会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其心理正由少年向成年转变,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意识强烈,团队协作意识薄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尤为重要。

2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培养专业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并且人格健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相互协作,勇于创新等能力,这些品德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提高竞争力。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全球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具备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往往体现出非凡的竞争力。大学生只有养成团队精神,养成相互协作的习惯,才能得到在日趋国际化的就业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4 健全心理。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后,就会具备较健全的心理,具有理解,辨别和感受不同情境的能力,他们在生活中更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处理问题时更善于与人沟通,为他人着想,乐于帮助别人。

三、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1 开展认知引导。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灌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形成团队精神的教育方法,通过理论引导和认知,直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思想意识方面使之能够对团队形成正确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研究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讲,团队意识已经成为自我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能积极投入到团队精神研究,他们的团队精神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记。

2 开展各类团队活动。首先,社团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群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其次,在活动中强化团队精神。高校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团队活动比如参加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加企业工作流程,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增倍力量;组织演讲、学术论坛等活动,强化与人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活动本身的组织过程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思维模式、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让大学生远离不健康心理,学会协调合作,扩大团队精神在实践中的力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令第2号,2006年07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篇4

袁春夫宁海县西店中学

[摘要]: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及重要特性之一是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合作,在合作中愉悦自己,快乐大家,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新世纪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合作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好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发表于《紫金之颠》,调查报告中在众多企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的是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占53%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占35%,可见在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中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下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所以现在较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二、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较富裕的家庭中,已经不需要向上一代那样解决温饱和吃一些苦,可以说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苦的真正味道,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三、学校和家长平时对学生培养最多的是学习,对于团队合作精神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1、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忙碌的学习中,学生心中总盼望着每天都有体育课,能够放松心情,愉悦心境,可见体育在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整个班集体的形成班分、校分的好坏有着重要意义。建立成功团队的四个基

本要素:目标、关系、规范与领导力。

(1)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的,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要素便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望与目的,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因此要让目标趋于一致,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有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练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标还是不难的。

(2)建立团队组织领导,强化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3)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有目的的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如:

(一)在迎面接力比赛中,每个小组为了完成各小组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快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小组内一致同意的方案进行比赛。

(二)在体育节和运动中团体分工更加仔细,体育委员与各小组成员共同拟订详细分工方案,指定各小组负责黑板报、解说词、拉拉队、服务、成绩报告、安全、班级排名、运动赛前心理辅导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比赛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4)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每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5)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

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连脚板、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6)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两弹一星”、“航天飞机”的成功的发射,它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结就是力量„„„„”,令人振奋的旋律一直在耳边回荡。时代

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篇5

摘要: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这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品质,必须正确对学生施团队精神培养的教育特点,需要弄清楚几方面的关系与正确掌握有效的方法,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目标。

关键字:学校体育;团队精神;培养;学生

无论是实现个体化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所体现出来的活力。作为一名学校土语工作者,在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基础上,如何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素材,掌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应关注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1东方体育文化是以修身养性为主,团队精神不强

在大多数东方名族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一带的名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经习惯于和谐、稳定、宁静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团队精神的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大工业发展而带来的产物,也是竞技体育发展必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培养团队精神可以与现代体育接轨,尤其是在竞技体育的集体项目中,那种靠个人单打的战斗思想已经淘汰,取而代之是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去赢得比赛的胜利。

1.2我国的大文化背景与传统习惯缺乏团队精神

由于长期收封建文化的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影响,导致形成我国某些名族不良习性。所以,当今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3“大体育观”呼唤团队精神

当今体育的发展,已经走出了单纯体育竞技的狭小天地。体育是与许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大体育观种类繁多的现代体育,需要人们合作、协调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现代体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1.4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人才

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并且以加速的状态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如: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学习审美等,其中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做过统计说:“在诺贝尔的奖上,近年来已经很少单独夺魁了,还有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直接参与的工作者达42万人之多。”事实证明,在生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团队合作精神更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

2.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2.1体育教学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所体现出来的活力的综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体成员对团体体现出来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队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从而把团体成员积极的组织到团体活动中去。体育教学恰恰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集体性的、竞块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教学这种手段,充分调动团队成员,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小组争荣,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团队成员与团体这种吸引力感召力是相通一致的,从而增强团体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2.2体育教学与心理相容性的关系

心理相容性是指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心理相容性为团体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比赛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公正公平公开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比赛各方是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倡导下进行的,每个集体中的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等信任支持,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团体成员只有加强团结,互相鼓励,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相容性提供条件。

2.3体育教学与成员共存的关系

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方面取长补短,实现团体成员的共存,体育教学中,集体性的、游戏式的教学,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教育素材。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都不同程度的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与激励,促使每一位锻炼者适用群体的需要。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还包括精神的。体育参与者为了争得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而不遗余力,同时群体内的每个角色,或位置而随时变化,团体目标的实现是以每个成员的努力也被团体成员接受为前提的,也检验和监督每个角色的提高。体育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团体的凝聚力心里的想象以及成员的共存性而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培养团队精神所需要的素材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心理相容性,和成员的共有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通过参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的重复磨练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

3.1实例说明法

事实胜于雄辩,根据学生在体育练习、游戏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如:接力比赛中,一名学生不慎摔打,爬起来继续跑完了全程,经过全队的共同努力赢得比赛,教师在点评时特别要给这名同学掌声鼓励。在教育中不仅要使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提高,还要使学生敢于拼搏、进取、协作团队等好的思想品质得到强化。

3.2约束引导法

约束引导法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题报告人数师生互致问好,教室其他学生互助有序主动地完成各种练习游戏比赛等教学活动,值日生收回器材,师生相互道别,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将约束引导应用到题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组织比赛法

这是体育运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好的方法。因为各种形式的比赛不仅比体力、智力、记忆,还要比一、团结、互助、协作等。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系、班级的比赛,同是还应将比赛的方式应用在课内课外,其比赛的内容可以是教学中的,也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还可以是民族休闲的。

3.4学生互助法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采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这是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教学化的一条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条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他们更多的机会是在同学面前展示,从别的同学身上发现优、缺点,对照自身教授可多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时互相观察互相帮助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5全程教育法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全程教育法就是长时间的全方位多渠道多手段,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加以培养,是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学段,以及各个学段体育教学的各项具体活动中,来自于教师同学个人的影响和反思之中全程教育要从点滴做起,从现在着手,为将来着眼。使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形成于观念落实于行动。

3.6鼓励表彰法

体育运动有功利性的一面,尤其是竞技体育和商业体育的比赛。不仅有最佳个人奖,还有社会贡献奖道德风尚奖等。学校也应效仿这种方法,以激励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表彰奖励的,多种多样,有实物的,也有荣誉的,也可把体育小组长改为非固定的,在体育教学中设立最佳进步奖,最佳努力奖,最佳团队奖等。

参考文献:

[1]张新华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12-9(5)95-96.

[2]冯晓辉关注独生子女完善体育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9.

[3]曲学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篇6

——主题班会

李如心

时间:2004-3-12

目的: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探讨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目的是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并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努力为集体增砖添瓦。材料: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过程:团结就是力量

1.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团结就是力量……

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邓小平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 业必定要胜利的 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毛泽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成功,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靠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班级荣誉高于一切!2.学生讨论

例如以下问题:

一、如何让大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二、上课,以及自习的秩序如何才能提前两分钟静下来;

三、宿舍就寝及卫生,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并养成好的个人生活作风;

四、怎样对待两操。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如何要求自己才能达到目的。3.学生谈感受

首先班干部带头发言,发表自己意见,为同学们提供发言素材。然后由学生们轮流发言,老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让同学们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说出自己真实感受。4.班主任老师作最后总结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篇7

(一)团队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团队精神就是指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对整个团队都很满意和认同,并自发的从团队的整体利益考虑和出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人为善,团结同事,从而使整个团队取得更加优良的成绩,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团队意志和团队作风。

作为管理者,对于整个团队的管理来讲要注重团队的宗旨和价值的判断,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和个人精神的满足,尊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并以此形成团队理念。

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让团队的整体效益大于每个成员的效益之和。良好的团队之间的人际关系正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性因素。

可以说,团队的内涵可以总结并解释如下:不断的使团队成员的才能和技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感觉到被最大的的尊重个性发展,同时之间真诚相待,不斤斤计较,事事以大局为重,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己的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并为此全力奉献。

(二)团队精神的作用

只有一个组织的团队精神较好,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并在这个目标的感召下高度自觉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团结协作、尽职尽责,彼此一条心,形成强大的合力。这种合力使团队凝聚个人有限能力为无限潜能的,持续不断激发每一名成员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不能简单的看成的每个成员力量的加和,而是要远远大于每个成员的战斗力之和。团队精神能够真实有限的衡量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和创新力。[1]

二、在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

当代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承担了大部分这代子女该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不让其经历和承受在成长过程中所应该经历和成长的东西。

父母的这种教育思想融入到教育子女的点点滴滴,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不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素质,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不懂得谦虚忍让和替他人着想,天下为我独尊。

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现象,大学生在公交车上占着位置,或看着窗外,或低头看着手机,或闭眼呼呼大睡,不知道为孕妇和老人让座。

同时,我们还经常能从新闻或者网络上听到或看到另外一种现象,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轻生失去宝贵的生命,让父母一顿好找,既担心又生气。这类孩子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毫无责任感可言。这样的大学生群体本应是一个素质全面的高级优秀人才,却表现出了十分的幼稚和武断。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团队精神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总的来看,低年级同学比高年级同学更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协作;从男女生的角度来看,男生比女生更认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细分析目前高校的课程、大纲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等等,每个环节都有待继续加强和整体衔接。有些环节要么的特别超前,有些环节要么的特别滞后,不管是超前还是滞后,都显示了整个体系的不合理、不协调发展。

三、高校国防教育与团队精神培养的关系

首先从目的和宗旨方面来说,团队精神培养的目的正也是国防教育培养的一个范畴;

第二,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也能满足国防教育的需要;

第三,也是非常宝贵的一点,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环节,是防止团队精神培养误入歧途的重要一环。

(一)国防教育的主题包含团队精神培养的关系

我国高等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我国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我国大学生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也正是对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尚武精神教育、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文化自信精神、制度自信精神、路线自信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各方面的培养,这诸多方面的培养正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国防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甚至是全体青年个人及团体的国防素质方面的效果极其明显,同时,也能在其他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同时也是对大学生毅力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新生入学开展的军事技能训练,是对大学生意志和品质锻炼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极大的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军事技能训练中,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痛苦,都是学生之前所从未经历的。

军事技能训练的整个环节,无疑会对学生个人的耐挫力和坚毅力的培养和锻炼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日后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身心基础。这些宝贵的意志品质,正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所应该具有的宝贵的品质。

高校国防教育还包含了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组织性和严格的纪律性的目的。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可以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同时锻炼体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大学生集中军训,就是从学习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入手,从规范化养成教育抓起,在较短的时间内养成令行禁止的好习惯,从而提高组织纪律观念,促使大学生养成服从指挥、令行禁止的个人习惯和甘于奉献、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国防教育的形式服务团队精神培养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无非有以下三种形式组成: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集中军事技能训练;

二是在整个军事技能训练的环节开展国防知识的理论教学;

三是开展爱国爱军等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动员和宣传活动。

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这三大主线来推动和开展,目的也是强化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和团队精神。

以组织学生开展集中军事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所参加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开设的军事理论课,是其他任何环节和学科无法取代的,具有作用的唯一性,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名的前提保障。

组织学生集中开展的军事技能训练通过教官示范、学生亲自实践和良好行为的养成等方式来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组织学生集中开展的军事技能训练也因为强制参与、鲜明导向和浓郁的氛围烘托,成为我国目前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不可替代的良好手段。

从理论教学方面来讲,授课内容不仅包含我军自建军以来的光荣历史传统,同时,无论是革命时期的一个个成功案例,还是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案例,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团队精神积极向上,大家同心协力,才能集聚强大动力和能力并取得一个个的成功。让同学们在实例中感受团队精神的巨大魅力并吸引他们主动效仿。

2)军事理论是以研究战争和军队问题为主要对象的理论体系,军事理论的研究关乎国家荣辱兴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民族发展未来、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军事理论也最能引起大学生从心里上产生共鸣,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理论课之余,大学生还被要求运用所学习的军事理论知识,结合战争案例,发散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把我军的优良传统贯串与整个理论教学的始终,并将我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优秀作风不断的输送到大学生的意识当中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事项觉悟不断提高,从而使得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这一切将最终使得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更加热爱和忠诚,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在学习军事科技知识的同时,大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既扩大了知识面又使得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同时使得大学生在紧张而又规律的军训生活中得到了意志品质的锻炼,使得大学生更加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是整个团队精神的思想意志基础。[2]

四、高校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对策

(一)发挥理论教学的作用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把加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重视起来,高校已培养人才为己任,因此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以此因此社会各界的关注,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抓。[3]

在课程设置环节,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为实现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并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来设置高校课程,课程设置的好,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又推动了高校教学和课程改革。

从教学内容上来讲,我们应该不断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多式多样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在国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强化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意识,营造好良好的团队文化和氛围。

同时,在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辩论等环节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做到互相补位、资源共享,学会把每个个体之间的竞争力转化成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做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老师也要融入学生这个大团队,作为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一起上好这一堂课,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不光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合作互助,同时也要学会与老师做到协调一致、团结协作。老师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这很大程度上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面、健全的人格等等。老师善于与他人合作,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从而逐渐养成学生的团队精神。[4]

(二)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

之所以开展国防教育,其中一个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同时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高校要在培养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有针对的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有教育部和国防部共同规定并要求的准军事化的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军事技能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最直接也是最集中的一次实践。

整个军训结束,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锻炼的学生具有解放军的一些意志品质,其中包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包括用于奉献、不畏牺牲的高贵品格,这些个优秀品质都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军事技能训练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从而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军事技能训练这种活动形式最直接最集中的培养的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校国防教育与在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提出了依托国防教育的内容、借鉴国防教育的手段,既能强化团队精神的培养又能有效防止群体思维负面效应的产生。

摘要: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的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说,当代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时代要求,也是时代使命,因此说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在国防教育的视野下更加有利于形成系统而又全面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既与时俱进又与基本国情相适应。以此来指导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会收到更加好的效果。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慧波.团队精神[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2]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3]马颖.在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05).

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团队合作精神 素质教育 人际关系

大学时代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认识和探讨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和培养,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何为团队合作精神

所谓团队合作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及分工也显得更为密切, 同时,信息和知识资源只有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人们之间也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得知识和信息。因此,实践团队合作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对属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当今来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换言之,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容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从这个特殊意义上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3.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在团队内部开展良性竞争。而且,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的要求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那么团队精神的培养,则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有效措施。

(2)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使人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既有利于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利于人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所有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方法、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学生搬硬套,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两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地促进“两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3.通过班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地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我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导师、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我校学生处组织的“心理健康月”活动,院团委提出的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总之,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他们的自我体验得到一种需要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还要靠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这样,通过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2]李慧波.团队精神.新华出版社,2005.

[3]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上一篇:重点科室发展规划下一篇:优秀童谣传唱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