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精选8篇)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1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
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要含义是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创业精神的特征:1)高度的综合性 2)三维整体性 3)超越历史的先进性 4)鲜明的时
代性 创业精神的内容及培养:
1)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内涵、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 夯实基础、学好
理论知识
2注重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3拓宽视野,关注前沿信息独立思考,强化辨识能力
2)科学精神:
a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
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特征,表现为求实精神、实
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怀疑精神等
B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1 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水平2 要不断
丰富科学理论知识 3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冒险精神:
A 冒险精神的内涵:冒险精神是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否敢
冒风险,是创业能否实施创新的重要前提。风险的核心基本
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冒险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B 大学生冒险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要敢于冒险、大学生要善于冒险
4)开拓精神:
a开拓精神的内涵:开拓是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意思。不断追
求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无不是开拓精神的体
现。开拓精神强调的是一种不满足现状、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取精
神。
B 大学生开拓精神的培养:1淬炼品格 2壮大胆魂 3增长才识
5)拼搏精神:
A拼搏精神内涵:拼搏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披荆斩棘高峰的意志品质。
B 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1 敢于拼搏牢固树立不断进取的理念
善于拼搏,抓住机遇求发展
6)合作精神:
A 合作精神的内涵:合作精神简言之,就是善于团结协作、发挥
他人作用的精神。合作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的企业和
其它社会团体内的重要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与别人协作的精神和
能力。
B 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1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大学生应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大学生应理性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更高层次的“竞合“理念。大学生应增强民主法治和诚实守信观念,为合作提供必要
保证。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内涵: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
用的个性因素,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创业意识的要素:1)创业需要 2)创业动机 3)创业兴趣 4)创业理想
创业意识内容:1)商机意识 2)转化意识 3)战略意识 4)风险意识
5)勤奋意识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敢于追求理想,专注热爱,发现并把握机遇善于学习新知识,不畏艰难,积极进取提高学识依据社会公理,脚踏实地,科学确立创业理念
4勇于突破常规,关注细节,不断创新创造出成果摒弃安逸思想,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去拼搏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发展健康兴趣与爱好
7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科学的创业观:
1)大学生创业的创富观念:a 财富的内涵
b 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的的两个基本财富
观念(1 财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人格尊严的基本保证。
以金钱为第一要义的追求,是错误的价值取向。)
C 大学生创业必备三种创富意识(1 获取财富的意识 2支配财富的意识 3尊重他人的财富和保护自身财富不受侵犯的意识)
D 大学生创富观念的培养:1 学习理财知识
2模拟操作
3亲身实
践
2)大学生创业的事业观念:
a事业观的内涵
b事业与创业
c追求与事业 d事业观念的培养
3)大学生创业的使命观念:a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历史使命
b大学生创业是一
种社会使命
c大学生创业突出了人生使命观
4)大学生创业的贡献观念:a 创造财富不是大学生创业的唯一目标
b大学生创业的终极目标是回报社会
c大学生创业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中坚力量
d大学生创业促进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2
1 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关系
契约精神是公民从“身份”到“契约”转变的产物。契约精神的核心是诚信,其内容为自由、平等、权利。契约精神在西方社会得到普遍认可,他们的“契约应严守”、“诚信原则之要求,在乎依约履行”、“订约在己,解约不在己”等谚语就突出了守信、诚信、践约等契约精神。我国古代也普遍将契约类比为法律,要求必须遵照执行。可以说契约精神既是一种道德原则,也是一种法律精神。契约精神的诚信、平等和权利等内容与法治建设息息相关,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我国行政法也有信赖利益保护基本原则等等。
法治意识属于观念范畴,“是指公民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接受法治教育等方式,基于对法治的功能、原则、价值等知识的正确认知而逐步形成的理解、认同、信任、支持并捍卫法治的内心立场、观念和信念。”[3]
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之间存在一座“观念”的桥梁。如果没有公民在观念层面对契约和法律的认可,契约、法律和公民行为之间往往会脱节,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有着内在的联系,即信仰和遵守。因此,契约精神是法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要增强法治意识,就不能缺少契约精神。
2 培养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
2.1 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
目前,诚信已成为我国“稀缺资源”,重塑“诚信大国”形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党的十八大把“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个人层面的内容。国务院2014年6月14日公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要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要求“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中进一步充实诚信教育内容。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活动。”教育部2015年11月18日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稿)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并要求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记录,记录学生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等,同时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为了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做到全民守法,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法制教育作为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载体,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因此,培养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
2.2 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一体化进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对于高校而言是个重要问题。契约精神符合公民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并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公民的自由权利,因而容易内化为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取向,也就容易化解矛盾和斗争,最终达到和谐。[4]法治意识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所必需的观念基础。因此,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的根据法律原则、法律条款和契约规范自身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守法守约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从而为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和和谐校园的创建提供有利条件。
2.3 有利于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普及化阶段,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正在迅速壮大的群体。据教育部2016年4月7日发布的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以上。[5]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也必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进行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快现代法治化的进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胜利实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在全社会起到广泛的先锋示范作用,更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精神力量。
3 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途径
3.1 重视对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培养和法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增强需要教育引导。[6]通过契约精神培养和法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完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并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不断完善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一是高校要严格落实每个学期的法治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满堂灌输一刀切。二是要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讲授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因为该课程是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后三章内容都法律知识。三是教师在课程教育当中要有契约意识,并将契约精神教育贯彻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3.2 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生活领域进行实践活动
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不仅仅是思想形态问题需要内化,更重要的是外化为行为问题,因此,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大学生日常生活这一境域。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只有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通过不断发展的日常生活来不断地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契约的严守、宪法至上的理解、提高对法的认识,培养对法的感情。一是签订各种承诺书。可以在每学期初和学生签订课堂学习承诺书、宿舍管理承诺书、考试承诺书等,然后老师在期末检查,对于做得好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违约的学生予以处罚。二是经常性地开展法治实践教育活动。法治实践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形成的源泉,没有长期的法治实践,大学生就没有办法全面深入地认识法治,当然也就不可能生成法治意识。“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一次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其实际效果大大优于内容空洞的说教。”[7]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法庭旁听、模拟法庭等法律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对日常生活中的合法行为及思想产生认同感从而逐渐地自发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和规范行为。
3.3 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诚信法治氛围
舆论宣传会对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环境则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所以,营造全民守约守法的诚信法治氛围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路径。一是营造诚信法治的舆论气氛。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借助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的诚信守法光荣,失信违法可耻的主题宣传活动,把校园网络发展成为开展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次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可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考试情况、奖惩情况、贷款情况、品行记录、实习经历等。学校相关部门要如实记载学生的诚信记录,毕业以后可以随着大学生的人事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把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让大学生认识到失信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诚信档案的威力。[8]最后是完善诚信奖惩机制。完善大学生的诚信管理体系,加大失信的惩罚力度,让失信者承担严重的失信成本,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二是构建依法治校的法治环境,为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勇.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与诚信度评价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8.
[2]沈义,黎林.大学生犯罪新生最多[N].检察日报,2014-06-11(07).
[3]夏丹波.公民法治意识之生成[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5.
[4]任星.契约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5]赵婀娜.高教质量“国家报告”首次发布[N].人民日报,2016-04-08(004).
[6]杨经录.培育契约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J].河北学刊,2008(5):213.
[7]欧阳庆芳.党的十八大对法制教育目标要求的新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88.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业;创业意识;创业技能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成为国际职教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早,我国的创业教育与之相比已经处于落后地位,我们的中职学校可谓是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又不能轻率地鼓励他们盲目创业。要用科学的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他们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获得一定的创业能力,走出校门后充满自信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说创业就是开创全新的事业,那么创业教育就是要开创一种全新的教育。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心理,人际关系疏远,社会适应性不强。而创业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因素较多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一、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在现实中,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还只是少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自我奋斗的动力,要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创业的风险和竞争意识十分重要,既要激流勇进,也要正视风险。创业者既是勇于奋进的实践者,又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含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才能具备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高低;还要让学生具备果断决策和缜密计划的素质,学会用科学的头脑运筹和管理实践工作的方法;协调合作能力是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与人交往合作的本领。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对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前提。中等职业学校要成为培养青年创业者的摇篮,必须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年级的创业教育课程可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来进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
创业思想意识的培养,同时还可以结合第二课堂开设一些着重于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选修课;二年级的创业教育课程则是利用学生实习活动开始前的几周进行强化培训,举办系列讲座并邀请职业指导师帮助学生根据其自身的性格特征、爱好特长设计职业发展取向,可定期召集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应届毕业生座谈,介绍创业心得等。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实施创业教育光靠教师的几堂课或仅仅靠开设某一门课程是不能完成的,必须采取一些手段和建立一些长效制度来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除了要进行理论学习,还必须通过创业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精神、消化创业理论、提高创业技能。还要实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产业,比如服装厂、幼儿园,甚至是一些临街店铺,作为学生的创业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企业的创立、经营、管理就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另外,也要多组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模拟实践活动及社会活动,建立健全学分制教学制度,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根据自身的特点安排学习。因为创业一定是个性化的,创业教育也要体现出个性化。将学分制改革落在实处,势在必行。
目前,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实施创业教育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学校,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因为实施创业教育是关系教育全局和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使推动创业教育成为社会的责任、职校的使命、家庭及个人的自觉行为。总之,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力配合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为中职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石传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2]谭一平,叶坤妮.职校生创业指导: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通用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4).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4
连云港市职教中心武祥忠
摘要: 创业教育和技能培养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德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使中等职业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本人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中职生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培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针对不同情况,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规划创业路线图,为他们创业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关键词: 中职生创业 参与社区活动 创业之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些指示精神为我们实施创业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桥梁,中职学校的发展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标志性过程,是从课堂、学校走向车间、工厂,走向社会的最快速的教育途径。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以及创新思想、创新技能尤其关键和突出,也是摆在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处理好课堂教育和技术能力培养,就业和创业,创业方向和人生追求等问题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重点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提高课堂教育的效力促进学生自信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技能服务,才能快速地提高技术水平,才能产生创新思想。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面临着文化基础薄弱和缺乏对新知识的一种渴求之心,或多或少都存在厌倦课堂学习的逆反心理。对于我们中职教师来讲,必须树立新的人才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明确,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精通某一单独学科的知识,更不要说精通所有知识,拥有所有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分析每个人的智能状态,要具备发现每一种不同智能的眼力,善于挖掘、利用并让其尽致发挥。比如,有的同学善于歌唱善于表演,歌词的内容、歌曲的曲调、舞台动作都能不差分毫的准确表演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能不能启发学生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的地方,应用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来。只要不断挖掘、善于挖
掘才不会让人才在你眼皮底下溜走,才真正体现教育的能力和教育的效果,使每个受教育的人得到最大的成功。
肯定差异,承认差异,发掘差异,采用不同手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专长,增强了自信心,积极参与社区和团体的各项活动,让他们的有用之才尽可能得到锻炼和发挥。其次是创设适合他们充分发挥才干的环境,让中职生自信心得到不断强化,让特殊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如不善人际交往的人,要精心策划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在参与中慢慢适应,尽快度过不适应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从而提高成功的机率;对在我们眼里是“多动症”的学生,不妨让他多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多动手,使他们的操作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对喜欢说话的学生,多创设一些情景让他的口才得到发挥,过程中多予以方法指导,使之成为擅长演讲者„„。因此,现阶段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学会弘扬、发挥各种潜能,调动存在于不同个体身上的多种智能,树立自信心。这就需要深入实际,了解学情,掌握个体,捕捉闪光点,充满爱心地去发现。
二. 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高等教育的扩招,许多外向型企业面临岗位减员,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涌进了就业市场。使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中职生的就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做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尚且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就业难问题,而对处于高中层次的中职生来说,就业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了。那么,中职生到底该如何应对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呢?我们认为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关键。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的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对于职业生涯的培养要从高一年级新生抓起,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计划的进行分层实施。
一、二年级阶段,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不同专业的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并为自己职业目标储备知识储备技能。对于中职生来说储备知识储备技能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就像天边的云彩,纵使看起来很美丽,却是怎么也够不着的。在这个时候就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用本校毕业生的成功事例,用名人的成功经验来激励学生,努力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新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分辨能力弱又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力,因此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模拟一些不同专业的工作环境,或是进入车间工厂实习,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工作感受,对面临的各种困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率。这个时候,指导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到时候父母会作好安排;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职业心理定势——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挑剔心理——认为自己一定会有更舒适更安逸的工作;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不利于成功就业,甚至还会有半途而废的现象,我们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的与社会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他们顺利就业。
三、走好自己的创业之路。
随着经济危机 影响的不断加深,各行各业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创业者,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同时也获得了财富。对于我们即将或将要创业的中职生来说,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知识水平还存在不足,创业经验也很不足,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挫折和失败。每个青年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成功者是少数,多数人不能如愿。是不是这些人没有努力?没有奋斗?不是。不少人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与方法,还需要有机遇。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善于把握机遇寻
找机遇对每个人来说却有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态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迅速发展,资讯及知识日新月异,成倍增长,互联网等高科技缩短了知识更新的周期。一个人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几年后可能有大部分过时,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种形势下,中职生不能仅以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为满足,而更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人。“克力兹”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读大学的时候英语成绩并不理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创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大声说、作手形、作口形的动态英语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也使他的“克力兹”英语风靡全国。李阳的创业成功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与他的创业团队也有一定的关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良好的创业团队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变化的情况,会使我们的决策更明智,更能减少创业中失误的发生。选择好自己的创业团队,会缩短我们的成功周期,增大成功机会。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5
军事理论课从德、智等方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高,首先,是对“德”的培养。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学生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第二,是对“智”的培养。军事理论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另一方面,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培养出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军事科学,能够使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对高等叫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军事理论教学的学习能够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军事理论教学在有利于高校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的目标。
实习内容
如何培养大学生军事素质贯穿着整个实习过程。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理论课程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第二,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仟务。军事理论课程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科技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培养人才的模式向适用面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因此,培养的人才要做到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为国防建设效力,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兵源和预备役军官。军事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实习与军事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的。实习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军事理论,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实习及军事理论学习是其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习结果
通过实习我们不但学到了理论知识,还积攒了如何与他人更好的合作的经验。这些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我们生活在和平舒适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水深火热的年代,加之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团队精神缺乏问题十分普遍。所以团队精神培养十分有必要。
应用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我们在实践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再加上和组员的分析与讨论,从而得出一致的结论。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国防教育的学习目的是让我们懂得如何保
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及爱国主义是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核心,始终贯穿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今时代格局,我们意识到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战略关系法深刻变化,世界格局的单级与多级之争更趋激烈,明白了我们迫切的需要加强国防观念,从而发奋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也激发我们爱国热情,使我们对国家荣誉,国家利益,民族自尊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
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获益颇多。我们懂得了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6
2009-10-28 09:44:15 作者: 来源:铁岭县蔡牛中学 文字大小:【大】【中】【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允许提问、鼓励质疑、让学生创新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提问时,正是他们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只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置之不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挫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小绵羊”,还谈什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在一次有关非洲粮食短缺问题时,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我猜猜看,非洲为啥缺粮”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活动,通过一番猜想后,同学们的猜测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同学的猜想是教材中讲到的,而有一位学生的猜测是“战争”,教科书中未提及,但事实上该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发生的战争也冲击了该区粮食的生产。我对这个勇于质疑的学生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个学生感到很愉快,学习兴趣大增。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去激发自己的探知欲望,从而扩大阅读面,关心国家,关注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地产生和提高。
二、提倡对话,鼓励争辩,让学生创新
在教学中,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发表和自由参与,大胆质疑,并展开激烈争论,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通过对话、争辩,让学生学会探索、批判、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也常常会设计一些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争论中弄明白的问题,将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堂教学中的疑问,会激励他们不断观察、思考、读课外书或查阅资料,自己寻求答案。这样做会比教师“硬塞”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宽容“错误”,提倡“求异”,让学生创新
在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难免有错误,因此,教师应尊重他们,热爱他们,要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在教学中,笔者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的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是错的,但换个角度思考,也不无道理。对这样的学生不能一概否定,应当多加指导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必要的。比如,在政治教学中,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地方保护,只讲发展速度不讲经济效益,偷税漏税骗税、非法侵占耕地、台独问题等众多社会问题,笔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对策,都有惊人的收获。这种做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个体情绪、创设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创新的前提。
比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方面的学习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论事,而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多给予他们思想上的鼓励,有进步及时表扬。要知道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调动学生个体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创设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些操作情境。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图形”、“自制图表”、“续写故事”、“编排导演”等等……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透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如设计新奇有趣的问题,设置悬念等,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7
精神与责任
创业精神是创业意识的主体, 是树立创业意识、实现创业目的的根本。创业精神可以激发一个人去追求、去学习、去掌握创业本领, 实施创业行为, 产生创业效果。强烈的创业精神和顽强的进取心,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 可以成为创业成功的助推器。然而,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缺乏的恰恰是全方位的能力、素质及创新创业精神。因此, 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 培育良好的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基础, 要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积极开拓、自强不息的意志与品格, 大学生创业才会有无穷的动力。
在良好创业精神的支配下, 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责任意识, 因为责任意识是培育一切优秀品质的首要因素。当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时, 他就会自觉树立起远大理想, 并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去战胜各种困难。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 就会有对生活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能够关心他人、群体和社会, 就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对自己的命运、前途负责, 对社会负责, 就能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因此, 强化和弘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是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必然要求。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 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不仅要知道“何以创业”, 而且要理解“为何创业”。只有这样,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会更为理性, 更有动力, 更具活力。
创新与务实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应当具备全球眼光, 能够着眼于全球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意识。目前,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不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虽不满于现状, 但只是满腹牢骚, 唉声叹气, 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毅力, 虽然有些学生认识到毅力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虎头蛇尾, 缺乏坚持, 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兴趣, 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 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需要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 在大学生创业培训中, 一定要立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业品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使他们想创新创业, 敢创新创业, 善创新创业。只有具有创新精神,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大学生创业才会在巨大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创业要有创新的精神,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与实际相结合, 更要有一种脚踏实地、务实进取的作风。创新是目标, 务实是基础,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同时, 更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务实的作风。创业不是比赛, 更不是活动, 而是踏踏实实的工作, 不少人好高骛远, 认为创业一定要从事高科技, 要一鸣惊人, 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在两三年内要么被收购、要么散伙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要树立“赚第一分钱, 而不是掘第一桶金”的观念, 要树立“凡事不能坐着空想而应先试试, 只要有钱可挣, 什么苦都可以吃;大钱要赚, 小钱也要赚;不安于现状, 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目的”的观念。在创业时, 不要只盯着大商机、高科技, 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行业开始练兵, 在务实中积累资金、技术、经验, 步步为营, 逐步做大, 才会有创新的基础, 创业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才会走向成功, 才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激情与困难
IT业精英、为大学生所推崇的创业英雄王志东在与大学生的一次对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激情”, 用他的话说:“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激情是人的意趣和性情的自然表达, 是创意的源泉, 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没有理性, 不可能生成实力, 而没有激情, 则不可能造就魅力。激情是导火索, 是催化剂, 是发动机, 是赛场上比分胶着时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是战场上狭路相逢时勇者的那份威猛。在创业场上, 激情与创意、活力与成功是相伴相生的。大学生应是茫茫人海中最富激情的群体, 对他们而言, 立足平时, 注重激情的培养、保护和有效释放, 基于理性的创业活动就会更精彩。因此, 要注重对大学生激情的培养。一是要培养生活情趣, 激发生命活力;二是要培养对成功和价值实现的渴望,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成功渴望所点燃的创业激情会使创业过程充满新鲜感、趣味感乃至美感;三是要充满激情地进行创业尝试, 将激情转化为灵感、创意, 转化为感染力乃至生产力。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创造多由激情引发, 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点燃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我们的时代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青春飞扬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充满激情。有激情是好事, 但激情不等同于能力, 仅靠激情, 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 盲目的激情还会使自己在创业道路上遭遇意想不到的“险滩”。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辛的社会活动, “创业艰难百战多”, “创业与困难同在, 成功与艰辛并存”,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一蹴而就的, 创业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困难和无数的艰辛, 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及生理、心理的全方位考验。因此, 在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同时, 要引导大学生保持一份理性与冷静, 要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勇于面对困难、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保持激情的同时不断地磨炼自己, 增进创业技巧, 积累创业经验, 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才有可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彼岸。
技能与实践
大学生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和满腔的激情是不够的, 更需要了解创业的规律, 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不是海市蜃楼, 不是凭空想象就能成功的, 而是一项艰苦复杂、充满挑战的工作, 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 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 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越多、越深, 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考察近年来获得成功的创业者的经历, 无一不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华人首富、创富楷模李嘉诚先生说:知识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基础, 技能是我们走向辉煌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 “T”型知识结构越来越重要, 不仅要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应掌握与之相关的非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非专业知识, 才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安排, 才能在创业中运用自如地开展工作。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此, 要引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 培养创业技能。大学生如果既有渊博的知识, 又有深厚的创业技能, 无疑会增加创业胜算的筹码。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 知识再渊博, 如果不经过实践的磨炼, 也是不能真正掌握创业真谛的。“亲身下河知深浅, 亲口尝梨知酸甜”, 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锻炼, 由于很少走出校园, 大学生对创业的艰苦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加之校园生活比较平静, 缺少逆境和复杂的情境体验, 致使许多大学生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通过深入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会遇到种种无法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 可以看到或体验到创业的艰辛, 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锻炼自己的创业心理品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 经风雨、见世面、炼品质、长才干的最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一大法宝,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心理品质的锻造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因此,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是社会实践,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提倡大学毕业生创业, 既是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主观需要,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今, 创业热潮已成为澎湃于浩瀚商海的一道风景, 广大有活力、有抱负、高素质的大学生应在这股创业热潮中一显身手, 每一位大学生都要坚持理想, 焕发热情, 承担责任, 满怀创业激情, 掌握创业技能, 勇于社会实践, 担当起报效祖国、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历史责任, 为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金凤.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12) .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3) .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精神 实践能力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 就要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为主线, 通过实践、 实习及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真正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面向生产、 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成为一种办学理念, 渗透于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与实际教学中。
一、树立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职学生存在被动就业观念、存在安逸思想,不思创新,害怕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苦,倾向于毕业后找一个安稳的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解决对创业创新的认识问题, 高度重视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素质教育、 终身教育、 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的实现,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重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二、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更新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是培養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一是有针对性地新增一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 与创业密切有关的课程; 二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首先应通过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其今后创业创新实践奠定基础。其次,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动手实践中激发创新潜能。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现场生产实践中去, 并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 从生产实习、专业劳动和研究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组织他们深入现场、结合实际、接触社会、联系群众,对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社会和生产实际,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增设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良性发展,它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第二课堂主要包括技能竞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参加教师的科研小组、企业参观考察等专业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各种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创新能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假期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上交实践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建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就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创业创新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动现有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创新实践。同时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培养本土化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加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勇于创新;重视实践活动,采取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和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侧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重视其他素质的培养,比如积极向上的心态,团队合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等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营造虚拟仿真企业环境为条件,以任务为载体的“角色扮演、岗位仿真、任务驱动式”的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以赛促训,以训强技的技能训练模式;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的综合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 “填鸭式” 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教学方法,采用任务教学法、现场观摩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式教学法、实物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模拟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 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创新思维,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片再现情境,鼓励学生表演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善于从提问和动手实践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老师多提问,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反应的好习惯。学生回答问题时,尤其是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 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激荡,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也愿意动手实践,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课堂教学模型、教具和教学辅助资料,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全程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而代之以学生积极讨论设计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讨论各种教学用的情境、画面,甚至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与渗透等环节都可以有学生参与和讨论。让课堂从一个老师多个学生的模式转变成一个老师多个教师小助手的模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和创意的热情。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保障创新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饶家辉.基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辽宁:高等农业教育,2014.
[2]侯长林.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J].吉林长春:职业技术教育,2013.
[3]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