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共12篇)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 篇1
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话题。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前心理准备的第一步, 决定了其是否会去创业, 以及会付出多大努力去创业。没有动机, 即使具备再好的创业素质, 也失去了更多的意义。而拥有正确的、强烈的创业动机, 即使目前不具备的创业素质, 也会有动力去锻炼和提升, 直到成功。可见, 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但实际工作中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基于此, 本文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动机的问卷调查,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几点建议。
1 创业动机的推拉理论
Gilad和Olofsson等提出了创业者动机导向的推拉理论。拉动 (pull) 型创业是指创业者由内在积极因素驱动而产生创业动机, 推动 (push) 型创业则指一些消极不利因素推动个体创业。Solymossy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两种创业动机划分的可靠性。他将具有不同创业动机的创业者分成推动型与拉动型创业两组, 研究结果表明拉动型创业动机在创业绩效、顾客满意度、网络利用、技术水平及继续创业的信心上与推动型创业动机均有较大差别[1]。
在创业动机的推拉理论研究基础上, 2001年GEM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全球创业观察) 报告又提出了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概念。在2002年GEM报告中, Roynolds等学者指出生存型创业是指那些由于没有其它就业选择或对其他就业选择不满意而从事创业的创业活动;机会型创业是指那些为了追求一个商业机会而从事创业的创业活动。研究显示, 生存型创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弱于机会型创业。我国有学者探讨了创业动机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 如学者王旭等人借鉴Solymossy的创业动机要素, 以“主动型创业动机”和“被动型创业动机”为自变量, 研究了创业动机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关系, 发现主动的创业动机与机会开发呈显著正相关, 从而印证了拥有主动的创业动机的人比拥有被动的创业动机的人更有可能取得创业成功。[2]
2 大学生创业动机现状及解析
早在2009年3月20日, 中国青年报就刊登了一项调查, “就成功率而言, 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 成功率也不过4%, 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0.3%。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1%”。[3]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 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5%中的4%, 广东成功率只有1%, 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4]
可见, 大学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热情背后, 到了真枪实战自主创业之时,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又以失败告终。这表明大学生在创业动机方面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 笔者以推拉理论为基础, 在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 整理出10项大学生创业动机, 在河北省范围内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在河北省范围内选取4所代表性高校作为样本, 其中本科一批、二批、三批、高职高职各一所, 共向500名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收回问卷484份, 筛选出有效问卷453份, 有效回收率为90.6%。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推拉理论, 将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大学生创业动机属于推动型 (被动型、生存型) 创业动机的5项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不愿为别人打工85%;想积累更多的财富82%;让自己和家人过上舒适生活80%;想追求自由, 不受约束75%;为了避开就业压力55%。属于拉动型 (主动型、机会型) 创业动机的5项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为了开创自己的事业, 实现人生价值65%;希望成为成功的企业家41%;创业过程中有很多的乐趣吸引着自己14%;为了更有能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8%;发现了一个有创富潜力的产品或市场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大学生推动型创业动机明显高于拉动型创业动机。结合以往研究,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现状对其创业行动及创业成功的动力不足。
调查还发现, 同时选择多项创业动机的人数占总数的81%, 而其中选择推动型创业动机的项目数远远高于选择拉动型创业动机的项目数。这说明, 大多数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具有不止一种的创业动机, 但多数大学生还是处于推动型创业动机的状态。可见, 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业动机, 使之更多转向拉动型动机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下文仅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角度谈一谈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培养问题。
3 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培养
3.1 根据自身职业规划, 理性选择创业
创业是一条充满风险、坎坷与美好愿景的道路, 与创业者个体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密不可分。由于大学生个体特质不同, 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 创业教育一定要引导大学生客观认知自我, 做出理性选择。
在创业教育教学中, 有必要指导学生澄清自身是否适合自主创业的问题。根据人职匹配理论, 如果不适合自主创业的学生一定要创业, 由于目标定位与自身特点不匹配, 那么他们将在创业途中将遇到更多的困难, 中途退缩与失败的几率更大。所以, 应当避免大学生全员创业的引导, 而是要在尊重个体生命的前提下,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享受从事与之匹配的职业的幸福。
3.2 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每一种职业
大学生受到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 做什么事情都习惯于要明白做了能带来什么好处, 这种习惯性的心理对于大学生平日里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并不见其利害, 但是一旦遇到职业决策这类重大问题时, 才发现它已无声无息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上文的调查数据表明, 当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之时, 很少有人因为对创业自身价值的认可, 而更多的人是因为创业能带来某些好处。因此, 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层面, 创业教育第一步要做的是端正学生的心态, 引导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不仅是创业而是每一种职业。创业教育中可以用校友的真实案例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成功创业的学长创业背后的艰辛, 让学生了解创业不是完全的自由无约束, 创业要看更多人的脸色, 还有一刻也不能停留的勤奋与坚持, 等等。以引导学生建立不求懒惰、不求轻松、不求捷径的正确的职业态度。
3.3 拥有一个刻骨铭心的创业动机
创业成功者和创业失败者最大的差别并不是实践的差别, 而是思想的差别。拥有一个刻骨铭心的创业动机是赢在创业的第一个条件。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顶尖人士、所有的成功者在没有成功前都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理由。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 就提出这样一个梦想:让计算机进入家庭, 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进入21世纪后, 他又提出新的梦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和创造的能力。正是将这样的一个理由付诸于坚持不懈的行动, 才铸就了微软今天的成就。
一旦大学生创业的理由不充分, 仅仅是“想要”, 而不是“一定要”的肯定, 那么就会缺乏创业行动。因此, 要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为自己的创业找出一个“刻骨铭心”的理由。可以引导大学生从回忆自身经历的关键事件中提取创业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需要惊天动地, 不需要别人眼中的高价值、大意义, 而是需要对于自己内心来说真正的“刻骨铭心”。
摘要:创业动机是选择创业的动力源, 大学生创业动机教育意义重大, 但实际工作中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基于此, 本文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动机的问卷调查,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动机,推拉理论,培养
参考文献
[1]Solymossy E.Motivation and Succes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ush/pullparadigm, in Review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J].1996.
[2]王旭, 等.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0, (5) :54-60.
[3]面对1%的成功率, 先就业还是先创业[N].中国青年报, 2009-3-20.
[4]2009年创业成功率不足2%, 专家称:高校应做足大学生创业教育“功课”[N].江南时报, 2010-1-26.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 篇2
小学生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活泼 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 在英语教学中不能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使 学生畏首畏尾,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上课时,教 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教学 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 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 英语歌曲,开展“Let me guess.”或 “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 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 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教学,还要鼓 励学生大胆用英语发言,积极思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产生学习英 语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 内容,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生活 情境,适当地把教室变成学生的活动场 所,让学生自由地施展个性,从而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 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多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表演、游戏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 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从而使学 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英语。首先,教师可以 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 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缩 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更 多的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例如,在教医生 给病人看病的一段对话时,教师可以扮演 医生,然后让一名学生扮演病人,用英语 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形式都十分 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愿意参与,兴趣盎然 地用英语进行对话练习。这样不仅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特定场 合用英语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礼貌 用语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并结合一些其他的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 融入其中,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使 学生不再感到学习英语枯燥乏味,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先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制成课件,然后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资料呈现出来,还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 的形象、真实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丰富 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 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 果。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nanas” 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展示,用多媒体课件 辅助教学,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进行英语对话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 语的兴趣。
三、充分使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 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将 知识融入游戏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 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趣盎然地做 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给学生提供 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 活动;还要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 种需要集体配合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这 样既可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词汇游戏易于组 织,操作简便,灵活机动,适合在各种课 中应用。教师可把单词以图片、头饰、动 作、卡片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一起说出该单词。又如,游戏连锁 问答,指定一些句型作为要传下去的问句 和答句。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之后, 必须点出下一个学生并向他提问,一个连 一个,连锁问和答,谁回答错了就表演一 个节目。此外,还有听音做动作、找朋 友、画一画、涂一涂等游戏。在英语课堂 教学中开展这些有趣的游戏,能够使课堂 气氛活跃又有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从而使学生快速熟悉所学的词汇, 提高教学效率。
四、科学合理地进行鼓励性评价,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创业动机量表的修订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动机;量表修订
一、引言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切实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其实,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去创业,创业教育课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由其内在的创业需要和外部的刺激因素引起的,这些引起大学生创业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创业动机”。
逖蒙斯(Timmons)指出,创业动机是多种环境因素和创业者个人特征的产出,一国的市场条件、管理资源、政府支持和商业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创业动机和行为。何志聪将创业动机定义为个体创业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指出它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是内化为创业者自身的目标,激励创业者行为。综合看来,创业动机是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而在创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在创业过程中驱动着创业者行为,激励创业者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实现成功创业,并影响创业企业的绩效。
目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多,但对创业动机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文献搜索,针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文章和论文只有十余篇。整理归纳发现创业动机目前主要有“三因素说”“四因素说”等。
“三因素说”由朱贺玲提出,她通过对厦门大学420名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创业动机呈生存动机、兴趣动机、控制动机三因素结构。“三因素说”的问卷条目概括不全面,如缺乏因就业问题而创业或者因环境支持、政策优惠而创业等方面的内容。
“四因素说”认为创业动机类型有生存的需要、积累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类型主要有兴趣驱动型、职业需求型、就业驱动型、价值实现型。以上两类划分方法都是运用思辨的方法得出结论,没有进行实证性的研究。
欧提奥(Autio)等人研究得出,创业动机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性的偏好、控制的欲望、改变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高日光、孙健敏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开发了创业动机测量问卷,由自我实现、追名求富、家庭影响和社会支持4个维度构成,共16个条目,总体a系数为0.722。2011年,高日光对创业动机的结构进行检验,有效问卷395份,发现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最好:x2/df=3.237,RMSEA=0.075,NFI=0.905,CFI=0.932,各拟合指数均满足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问卷结构效度良好。基于笔者文献梳理和在创业教学、实践指导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发现这两类概括的条目也不全面,如“我是受学校良好创业氛围的影响而想创业的”“我希望通过创业避免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内容,并不能完全体现地方院校,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此外,韩力争(2005)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调查,将创业动机划分为十个因素,但该种划分方法缺乏具体操作过程的演示,没有展示具体数据结构,难以令人信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创业者往往是在多种动机共同驱使下进行创业的,这些动机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值得深入研究。第二,创业动机本身具有环境驱使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当前环境下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动机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有哪些维度,国内学者对此进行的实证分析不多,本研究希望在此方面有所深入和突破。
二、研究方法
(一)测量工具
基于研究视角和对象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测评问卷可供借鉴。根据总结发现,高日光、孙健敏等人的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问卷相对全面,包括了当前学者所述及的绝大部分内容。因此,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高日光、孙健敏等人(2009)开发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测量问卷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对大学生创业动机测量问卷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构建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内容维度。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梳理前期文献;然后分别对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访谈,收集创业动机信息;最后经过专家反复讨论,在原来16条目的基础上,增加77个条目,如“我想通过创业过上舒适的生活”等,最终形成23条目的问卷,采用利克特五点计分法,从“1非常有可能”到“5非常不可能”。问卷在设计完后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预调研,根据他们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并形成正式的大学生創业动机调查问卷。
(二)施测和数据收集
我们以山东日照地区的高职生和青岛地区的本科生为样本进行了正式调研和数据收集,调研涉及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会计、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十多个专业,其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3份。其中,高职生455份,本科生828份。
将所有样本随机分成两个数据库:样本1,包含642个样本,其中男生231人,占35.98%,女生410人,占64.02%;来自农村的学生有409人,占63.71%,来自城镇的学生有233人,占36.29%。对样本1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明确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基本维度和分布。样本2,包含641个样本,其中男生248人,占38.69%,女生393人,占61.31%;来自农村的学生有389人,占60.69%,来自城镇的学生有252人,占39.31%。用样本2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nlc202309020024
(三)统计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AMOS17.0软件,其余各项分析采用SPSS 19.0完成。
三、研究结果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样本1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中KMo的指标为0.801,BartI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2871.584,p<0.000,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因素数目的确定采用以下标准:1.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2.每一因素至少包括3个项目。对项目剔除的原则是因素载荷小于0.4的项目,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上负荷都比较高的项目进行了删除,以免影响整个量表的效度。在取舍过程中重视项目在各维度上含义的可解释性。基于以上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斜交旋转,依次删除了“我想通过创业成为一家企业老板”“我想通过创业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我想通过创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我想通过创业来发财致富”“我是受学校良好创业氛围的影响而想创业的”“我想通过创业过上舒适的生活”“我崇拜创业偶像(例如,比尔·盖茨,马云)”“我羡慕当老板的权力和地位”等9个项目,最后保留了14个项目、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我实现”(9,10,11,12)、“社会支持”(14,15,16)、“亲朋影响”(5,6,7,8)和“就业驱动”(20,22,23)。虽然删除的项目较多,但修订后的问卷结构与原问卷结构一致,都是四维结构,而且比原来的问卷精简。总变异解释率为63.101%。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1.结构维度评估
为了检验本研究确立的四因子模型是否为最佳理论模型。利用AMOS17.0统计软件,采用CFA比较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劣。
从表1中各拟合指数的比较中,不难发现创业动机四维结构模型明显优于其他模型。
在本问卷中,高日光等的16个条目都包含在内,接下来我们验证一下16个条目与14个条目哪个更具有适用性。
模型2(16条目模型):自我实现(9,10,11,12),追名求富(1,2,3,4)、亲朋影响(5,6,7,8)、社会支持(13,14,15,16)。
模型1(14条目模型):根据本研究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大学生创业动机也是由4个因子来衡量,分别为自我实现(9,10,11,12)、亲朋影响(5,6,7,8)、社会支持(14,15,16)和就业驱动(20,22,23),总共14个条目。
从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1在x2/df、GFI、NNFI、CFI和RMSEA五个拟合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模型2,模型1减少的△X2=5.12>3.84,说明模型1拟合优度改善显著。
对样本2运用AMOS17.0软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相应的参数估计和拟合,得到创业动机模型1的完全标准化解。图1是创业动机模型1的标准化路径图。从该图上可以看出,14个项目在4个维度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大于0.55,说明潜变量对相应指标的解释力都是比较强的。
2.项目区分度和信度评估
通过图1可以看出,所有项目与维度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而且都达到了0.001显著水平,所以可以认为各项目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a系数来检验变量衡量的信度(见表3),总体而言具有良好的信度,除因素4(就业驱动)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小于0.7外,其余均大于0.7。学者达伦和保罗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a系数在0.6~0.7之间为可疑但可以接受,0.7~0.8之间为可以接受,0.8以上为较好。a系数与量表的题目数量有关,如果量表的条目较少,a系数就会随之下降;一个3条目的量表,其a系数可能会低于0.60。因此,就业驱动部分的信度可能受到了量表长度的影响,但是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讨论及分析
修订后的大学生创业动机量表具有自我实现、社会支持、亲朋影响和就业驱动4个维度,14个条目。其中“自我实现”和“亲朋影响”两个维度与原问卷完全一致,各包含4个条目;“社会支持”剔除了“我是受学校良好创业氛围的影响而想创业的”条目,这说明创业氛围只是创业动机形成的一个条件和客观因素,并不是它的直接决定因素。新增了“就业驱动”这个维度,这说明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创业是迫于就业压力而为的。
本研究所定义的“自我实现”类似于之前学者所定义的“拉动型、主动型、成就需要型”创业,但又有所区别。拉动型、主动型创业主要强调了商业机会:“成就”是一种结果,“成就需要”是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而“自我实现”着重强调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涵盖的内容较多,如才华的展现、能力的证明和专长的发挥、成就的取得等。
本研究所定义的“社会支持”类似于之前学者所定义的“社会导向型”创业,但存在一定的区别,“社会支持”在这里主要是指我国为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具有特定内涵。
本研究所定义的“亲朋影响”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前或创业过程中,家人、亲戚、朋友等人对其提供的帮助、支持以及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所定义的“就业驱动”类似于之前学者所定义的“推动型、生存需求型”创业,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推动型创业”主要强调对现状不满的因素;“生存需求型”不仅包含着对现状的不满,还包含了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和希望终生不失业两个维度;而“就业驱动”着重强调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及对就业再失业的担心。就业驱动是大学生在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创业动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生存需要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这种最基本的需要激发的往往是最强烈的动机。
此外,研究还发现原来的“追名求富”维度没有进入创业动机结构中,这说明在當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境下,大学生创业很务实,不是单纯为了名利而盲目去创业。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不同于企业的创业动机(如商业机会、追求财富、实现控制等),也不同于学者的创业动机(如独立自由、科研转化等),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五、结论与局限性
(一)结论
1.修订后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量表由自我实现、社会支持、亲朋影响和就业驱动4个维度构成。
2.本研究修订的大学生创业动机问卷与高日光的相比,增加了一些衡量条目,与之前的条目形成了互补,使问卷更精简、更实用。修订后的问卷四维度模型数据拟合良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修订所得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有效工具。
(二)局限性
1.作为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工具,还需要进一步对其预测效度进行验证;
2.本调查的取样范围仅局限在山东地区。
注:本研究得到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就业对策研究”的部分资助;本研究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北京市女大学生创业动机调查 篇4
(一) 背景。根据2014 年全球创业观察项目 (GEM) 的创业报告可知, 全球范围内, 早期阶段创业活动中, 最活跃的年龄段是25~35 岁, 这个阶段刚好是大学毕业的前10 年。但是, 年龄分布最为均衡的是北美经济体,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这个趋势暂时不是很明显。在性别方面, 男性与女性对于机会感知和创业能力感知, 并无明显差异, 但在失败恐惧感上, 女性要高于男性, 因此, 在创业活动中, 女性创业要远低于男性, 而作为大学生创业群体, 女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例如对社会的不了解、家庭的不支持、自身追求稳定害怕失败等, 在实际创业中, 女大学生所占比例更是远低于男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但是, 女性因需求驱动创业的比例高于男性。尤其是处于中等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 民众创业意愿强烈, 对创业期望值较高, GEM认为这些经济体的国民更易于看到机会, 相信自己的创业能力, 同时崇尚创业精神。
在中国, 女性创业的发展相对较晚, 学者对女性创业的关注也较少, 但这丝毫不能掩盖眼下女性的创业热情。GEM对3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GEM的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6.90%, 中国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高达11.16%, 高出平均指数4.26%, 排在第六位。而女大学生作为中国女性创业群体中鲜明活泼的群体, 在大学这个宽松的群体中, 创业氛围更显浓厚。2010 年11 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0]25号) 要求, 引导女大学生创业,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以及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决定, 在共同组织实施“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的基础上, 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 全方位调动政府、知名企业、媒体和社会等多方资源, “以创业带动就业”。女大学生创业热潮正在加速沸腾。
(二) 方法。为调查北京市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 笔者选择方便抽样法、滚雪球抽样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北京市女大学生进行调查, 获取数据。
笔者在发放问卷时, 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在线下发放时, 笔者在北京市的部分高校内进行方便抽样调查, 采取自填方式和指导填写方式, 并赠送小礼;在线上发放时, 利用网址链接方式, 在高校内通过已接受采访或线下填写问卷的学生推荐, 邀请同学填写。
笔者通过导师介绍和社交媒体等方式寻找到符合条件的访谈对象, 根据访谈对象的特性进行访谈。
二、北京市各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一) 经济影响因素。笔者在调查前期, 经过资料查找和试调查阶段发现, 影响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经济影响因素。在研究中, 笔者选取了家庭因素和收入因素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1、家庭因素。在调查中, 发现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的女大学生, 70%来自经济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主要原因可归为三点: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家乡就业;由于种种原因, 在北京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想要回报父母家人, 改变自己目前的家庭状况。
2、收入因素。问卷结果显示, 家庭收入的多少影响着创业意愿的程度。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 被调查者的创业意愿也更加强烈, 但是对于被调查的186 名女大学生中, 58 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 000 元以下的女大学生, 创业意愿较高。笔者针对这一结果, 随机抽取了5 个被调查者进行访问, 发现这与女性天生的母性责任感和想要依靠自己改变家庭境况的心理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之后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中, 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 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也随之增大, 然而在调查女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的程度时, 家庭收入并没有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各个收入层次的被调查者对创业的感兴趣程度分布也较为均匀。那么, 为什么会在之后的实际创业中, 家庭收入成为了影响创业抉择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之后的问卷和进一步的访谈发现, 女大学生在面对是否选择创业时, 初期创业资本成为她们主要担忧的问题, 在被调查群体中, 选择有资金的合伙人比例最高, 占据总群体的76.92%, 其次是选择官方资金, 为71.15%。而60.58%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身积蓄。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自主创业的“原始资本”来自于家庭的支持, 虽然在总体中只占30%, 但是在访谈中,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被采访者都表示已经得到家庭的金钱或物资支持。同时, 我们结合社会实际, 以及大学生作为创业者, 没有经验、没有人脉的短处而言, 这一部分的资金往往在被调查者创业初期占据资金的较大比例。然而, 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女大学生而言, 获得来自家庭的资本积累可能性较小。
(二) 个人意愿影响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 社会价值观的调整, 高等教育下的女大学生受商业时代女性创业成功案例和经营环境因素的刺激、影响, 现行就业压力的下行, 社会趋势的利好, 以及女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独立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关注创业、期望创业, 并有许多女大学生逐渐在实践自己的创业构想。笔者在众多影响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实效的主观因素中选取了个人兴趣、接受培训和创业方向选择作为调查指标和评价标准。
1、个人兴趣。在回收的186 份有效问卷中, 有63 名女大学生对创业很有兴趣, 有98 名女大学生表示创业兴趣一般。被调查者中, 存在创业动机的有104 人, 占比55.91%;无创业动机的有82 人, 占比44.09%。由此可见, 女大学生群体中, 想要创业的略多于无创业意向者。在调查中发现, 即使是对于自主创业有想法的同学, 也只有5.77%的同学经常关注并十分清楚国家出台的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 51.92%的同学表示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关注, 并且不了解。该项调查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以及被调查者的视野狭窄, 关注面不宽等。
2、接受培训。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55.69%的人接触过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 也就是说被访者中有一半以上是了解经济管理学的。78.49%的人表示并未参加来源于学校或政府方面关于创业的实践。65.59%的女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方面扶持政策不关注, 但知道一些。而在具体培训方面, 相较于创业方向而言, 83.87%的女大学生更注重于兴趣爱好, 其中不可避免掺杂了部分女性的感性思维, 但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基本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专业和创业管理方面, 女大学生更注重经济管理知识和沟通组织能力, 思维并不局限和单一。
3、创业方向选择。在调查和访谈时, 笔者发现超过80%的女大学生已经选择的或者未来想要选择的创业方向多为复制性创业, 是指在现有经营模式基础上简单复制的一种创业模式, 即选择类似于服装、餐饮、手工饰品等服务型行业。但是, 在个人访谈时, 笔者遇到了几个毕业超过6 年的女性创业者, 她们都是大学期间就曾经进行过创业尝试, 之后也一直坚持创业, 从初期的校园小范围小规模的店铺, 到如今的结合社会经济走向、拥有自己的创新品牌, 虽然在这一阶段, 创业领域在不断改变, 但创业的尝试和实践始终在继续。
三、女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 初始资本金来源狭窄。对于女大学生而言, 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比例高达86.56%, 可见在创业中, 融资渠道有待开拓。在个案访谈时, 多数的女性创业者也表示自己的初期创业资金来自父母、亲戚的支持。在问及是否寻求过外界帮助时, 一部分认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较小, 盈利能力不强, 未曾想过寻求外来资源;而另一部分则表示曾经寻求过帮助, 但是都遭到拒绝或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
(二) 创业所需技能缺乏。缺乏市场和营销知识, 对行业的不熟悉成为女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困扰, 当然, 对创业知识的不了解、自身经济压力、接受教育问题、组织管理能力、融资渠道等因素很大比例。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对于学校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而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开设的相关课程等不以为意, 认为这些实践和课程多是纸上谈兵, 并没有太大用处。然而, 在进行具体访谈时, 超过八成的女性创业者表示创业需要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训, 这些既需要社会实践的锻炼, 也需要书本知识的夯实。
(三) 政府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问卷调查显示, 在创业意愿较强的被调查者中, 只有5.77%的人经常关注并十分清楚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 与此同时,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调查访谈中发现较多女性创业者对政府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具体内涵、相关保障等问题了解甚少。由此说明, 政府在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方面存在较多有待提高的地方。
四、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建议
(一) 适当提高本科毕业生可申请的贷款额度, 以帮助大学生创业。通过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知道女大学生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初始资金缺乏。而且, 部分家庭总收入情况为人均5, 000 元水平以下的女大学生虽然创业意愿浓厚, 但找不到合适的投资者, 因此, 创业资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和创业者家庭的储蓄水平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贷款方案, 同时, 对于一些确实困难的创业者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加大补贴力度, 制定相应的鼓励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对创业者的创业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监督和支持, 以保证创业成功率, 对此, 政府可以将贷款银行作为社会监督者引入监督机制, 采取双向监督和管理。
(二) 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激励大学生创业。在调查中, 笔者发现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对政府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较为局限, 很多大学生虽然知道政府有关于创业的政策, 但是并不了解具体情况, 该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国家部分政策和现今的大学生创业实况脱离较多, 难以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政府不仅需要借助现代媒体大力宣传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还要让政策走入大学校园, 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知程度。
(三) 自我提高, 自我学习。在调查和访谈中, 笔者发现较多的女大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想法, 但是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并不完全具备, 所以女大学生应该利用大学作为利用网络的发达和大学作为知识的集合地这两个优势, 自己寻找关于创业的知识, 自我充实和提高;同时, 多多参加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的相关活动, 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自主创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建河.中外女性创业特性的比较与女大学生创业.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8.
[2]李鹏.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研究.丽水学院学报, 2013.6.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即在学生没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
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
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同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法:即学生观察模仿归因榜样,学会正确归因;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法: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由一名受过训练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第三个就是可以采用强化矫正法:即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当学生关注自己努力时,他成功了将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会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
这时,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最大、最持久的动机则是学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其方法主要有:
1、讲活教材内容。在思想上、情感上,使学生能够引起共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变苦学、厌学、死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会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
2、补充新鲜知识。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当前发生的时间性较强、空间性较近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感情材料。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教育自己,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导致学习的盲目和被动状态是所有学习问题的潜在因素。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近期性和缩小化。因为一个长期性的学习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
(二)、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
(三)、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机器学生的求知欲。
(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争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学生都有进取心。这种进取心往往在学习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竞争对动机的激发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竞争内容应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多种竞争形式中,应以团体竞赛为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又有利于集体精神的培养;
3、竞赛活动要适量。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情绪紧张度,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应过于频繁,竞赛题目也不宜过难;
4、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信心、个性较倚赖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反馈会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篇6
关键词:体育动机;培养;激发;教学;训练
一、动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唤起
体育动机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信心,为完成体育课中各种技术练习提供生理和心理的能量。课堂克服困难的意志、注意以及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来自体育动机的作用——练习内在精神力量。任何练习都必须具备生理与心理能量为基础,心理能量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功能,生理功能也受到控制。不少体育教师,正是由于忽视了体育教学训练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而只是单纯依靠外因,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2.定向
任何体育活动都不能是自发的,而是有意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机决定的,由于动机的定向,使机体的生理、心理能量都沿着特定方向起作用,坚定信心;如果失去了对动机的定向与激发,变为不可控制的冲动,将会产生不良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教学事故。
3.调整
体育动机的作用,不仅限于练习的起始阶段,而且可以延续到练习的全过程中,动机可作为内部心理的调节力量,起着改变修正行为的作用,使已决定的运动行为得以改变或继续进行到底。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时间长、消耗大,需要有耐力与毅力练习中,动机弱化现象易为常见,这是体育运动学习特点之一。
二、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体育目的性教育,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体育的社会意义,把体育学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建立兴趣。
2.培养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力求做到并尽量做好的心理倾向。运用各种诱因激发学习动机,诱因是指能够引起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原因,老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有关诱因,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并使已形成的体育动机不断得到加深、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和训练中,往往表现出对自己感兴趣、爱好的教材兴奋性很高,体育动机很强。教师应注意克服学生单凭兴趣出发,加强理论指导以及保护与幫助,提高课堂效率。适当的赏罚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提高练习效果是有一定作用的。心理研究表明,表扬、鼓励的作用一般要多于批评和指责,老师应更多地鼓励和肯定学生,适当运用惩罚手段,将两者结合起来,赞赏时提出新的要求,惩罚时又要肯定其进步的一面。体育教师组织好一堂体育课,与其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很大关系,老师对课的精心设计、安排,尤其在课堂上示范动作的优美、准确,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练习的欲望,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加强对激发学生练习,取得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分析其动作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教学中以及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体育竞赛,是激发、培养体育动机有效手段之一,在体育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最易得到激发以及体育动机易培养,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开展体育竞赛时,应注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避免负效应。对学生学业的正确评价是激励体育动机另一诱因,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对体育成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的体育动机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加以培养与激发。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动机,采用多种分类法加以分析、改进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正确体育动机,发挥体育教学训练的实在作用。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风险倾向,创业态度,创业意愿
1 问题的提出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大量金融机构倒闭,失业率上升,学者们开始反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深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面临的就业环境更为严峻,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更大。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业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能够通过自主创业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的就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者在推动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拥有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疑成为创业研究的重要对象。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成为必要和可能。
创业研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关于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作用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了企业家的成就动机研究,说明成就动机对创业意愿存在影响,但是,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中对成就动机的关注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希望从成就动机的理论视角寻找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模型。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创业理论研究
研究者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对创业行为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McClelland(1961)、Wilken(1979) 等人对创业者个性特质如自我实现需要、自控信念、成就需要、欲望和自信心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区别创业者和非创业者在个性特质上的差别,试图寻找创业行为的动因。在面对同样机会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创业者往往对机会保持较高的灵敏性。
创业理论中的新特质论认为,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主体,他对创业企业的绩效有重大的影响,围绕创业者的研究是创业研究的重点。在早期的创业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创业者的个体特征,分析什么样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创业者,但在,后来的研究把重点转向创业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方面。研究者认为创业者在成就目标、成就动机、创新、低风险厌恶和风险承担方面更有显著的心理特征,它们比人口统计学特征更能解释创业者创业意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创业研究中的特质论有了更新的发展,研究者认为,创业导向研究更加注重可操作性,进而被广泛应用于公司创业、社会创业等方面。
国外学者对创业分别从创业者、创业机会、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网络资源等角度对创业行为进行了研究,不断丰富创业的理论,但同时也说明了创业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理论研究框架。
2.2 创业意愿研究
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创业能力的一般描述,它是最好的创业行为预测指标(范巍、王重鸣,2006)。
创业意愿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Choo和Wong(2006)在新加坡进行的创业动机、创业障碍以及创业意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创业障碍中,经济环境低迷是限制创业的最强因素,其次是个体对于创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和超出预期风险的恐惧感;同时,个体创业资源或技能的缺乏也影响到创业意愿的形成。
创业研究还不断探索外部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Stein(2004)试图识别青年人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和挪威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结果表明,个人背景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受到创业意愿的驱动,个体只有具有创业的意愿才会采取创业的行动,而且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具有正的相关系。创业意愿相似于目标设置理论中的目标,是创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前因变量。Kuratko(1977)认为,目标、动机和意愿对创业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Gurol在对土耳其的学生创业进行研究中,从成就需要、内控特质、冒险倾向、风险承受、创新性和自信度等几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创业倾向的学生在成就需要、内控特质、冒险倾向、创新性上表现更为显著。
Gartner(1991)等人研究认为,个体之所以选择创业是由于拥有更高的创业效能感。Baum(1994)在对特定产业进行的实证研究中,采用个体特征变量和动机变量,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评价了创业效能感对创业进程中各个维度的作用。研究发现创业效能感与实际成长呈现显著相关,创业效能感和职业目标选择关系研究证明,创业效能感比其他创业意愿预测指标更能预测个体的创业行为,从而可以通过创业效能感来反映创业意愿。
2.3 成就动机研究综述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心理学界有关成就动机的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大量产生,成就动机成为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成就动机理论主要包括:McClelland (1953)提出的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Atkinson (1957)的期望-效价成就动机理论,Weiner(1974)等提出并完善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与重点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成就动机理论或研究者都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个体身上确实存在且能被测定的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或素质。研究者普遍承认并多方面证实成就动机是人类重要的基本动机,对人类的自身行为有广泛的、深刻的影响,高成就动机者在与成就相关的任务中表现更具有坚持性、能取得更高的绩效等。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成就动机促使创业者创业并创造出更好的新企业绩效水平。郭占基等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来源于社会对人成功的标准设立,当这种标准被个体所接受的时候,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成就动机就会推动个体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进,从而推动个体追求成功。
Weiner B.A.提出了归因效果理论。Weiner在海德的内、外因归因模式上增加了稳定和不稳定两个因素,创立了新的归因模式,在《成就动机与情绪的归因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新的归因说。在该理论中,他将可控性维度作为归因结构上的第三个维度。他认为,个体在对一件事的成功与失败归因分析时,会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身心状态、他人反应等六方面因素去进行归因,并且认为个体行为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过程十分复杂,人们在进行成败归因时,总是将六种因素从稳定性、可控性和内因、外因四方面进行分类。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为改变成绩差的学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2.4 风险倾向研究
在现有的关于创业研究中,贯穿创业研究文献的重要研究内容是风险以及创业者的风险倾向以及创业者是如何管理风险的(Amboise和Muldowney,1988;Hbeert和Likn,1988)。可以看到,基于机会和创新来创建企业须承担大量的风险。研究表明,创业者常常对其新创企业的绩效差而感到不满(Cooper和Kendall,1995),超过一半的企业在5年内都失败了(Cooper、Woo和nunkelberg,1988);更有研究表明,新企业在5年之内的存活率在33%左右(Dun和Bradstreet,1967;Kahnemna,1994)。由此可见,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随着动机理论的提出,关于成就动机与风险决策行为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成为风险决策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发现,个体寻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于逃避失败的动机更强的话,个体对成功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相反,则对失败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而主观概率估计与机会-威胁认知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因而影响着决策者的风险决策行为。
Saha(1991)和Elliott(1998)的研究发现,注重获取成功的人会为自己设立现实的目标,并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而注重逃避失败的人倾向于为自己设立不现实的目标,并选择难度过高或过低的任务。Skinner(2003)等人经研究验证了高成就动机者对中等难度任务的偏好。谢晓非、王晓田(2002)研究表明,高成就动机组以强烈的争取成功的倾向导致其对机会的积极认知,低成就动机组则以对失败逃避的趋力强化了威胁认知。谢晓非、李育辉(2002)研究发现,成就动机作为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之一,对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和机会-威胁认知都有重要影响,成就动机中的“逃避失败”变量对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以及机会-威胁认知有显著影响。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3.1 研究模型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创业研究的文献,但这些文献主要聚焦在研究企业家特质及创业环境上,即主要从企业家应具有的创业的品质以及各种环境资源角度出发,很少有基于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专门展开的。贺丹以浙江大学学生为样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影响学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以及父母角色模型都会影响个体的创业意图。有学者证实了研究性别差异对创业的影响,指出男性比女性更易于拥有创业倾向。
在家庭背景方面,父母拥有公司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创业,而选择去大公司工作的几率也相对较低。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是企业家,那么子女更可能表现出创业倾向。但是,在美国商学院的本科生调查中却发现父母在学生创业倾向中的影响作用并不大。但总体可见,父母是否为企业家的背景因素对于子女创业倾向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具备相当的影响。
创业态度是指人们对创业的看法和喜好程度,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对个体参与该事件的动机可能产生关键的影响作用。根据文献研究与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研究框架与研究假设,如图1所示。
Brayfield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有学者曾做实证检验,证实了创业态度与创业倾向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中国人创业态度的价值观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讲求光耀门楣和出人头地等价值观,其中包括:追求社会地位与权利、积极进取、出人头地等,而这些价值观越强烈其创业态度也就越明显。根据Phan的看法,创业态度分为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包括对独立、挑战、成就、权利、财富和社会认可等的态度。
3.2 研究假设
假设1: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创业态度显著正相关;
假设2:大学生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意愿越高;
假设3:成就动机越强,风险倾向越趋于冒险;
假设4:风险倾向越趋于冒险,创业意愿越强。
3.3 变量测量
(1) 创业意愿的测量
Macro van Gelderen等(2006)根据Bagozzi和 Kimmel(1995)、Armitage和Conner(2001)对创业意向的单变量测量,并结合大学生特性,归纳出从多方面测量学生创业意的向量表。范巍、王重鸣对创业意愿也进行了研究,认为创业意愿分为包括创业需求性、创业可行性两个结构维度。本研究采用后者的调查问卷进行测量研究。
(2) 创业态度测量
Phillip H. Phan (2002)开发了测量创业态度的测量量表,该量表测量个体对创业的态度和偏好程度,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内生态度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外生态度则是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动力。
(3) 成就动机测量
成就动机测量选用挪威奥斯陆大学Gjesme.T和Nygard.R于1970年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AMS),由叶仁敏和Hagtvet.K.A于1988年修订而成。量表共30道题,分两部分,每部分15道题,分别测量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这两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记分,完全正确记1分,完全不对记5分,得分越低,表明这类动机越强。
(4) 风险倾向测量
Hsee和Weber提出的通过风险偏好指数(risk preference index,RPI)来表示风险偏好水平。RPI值在1~8之间变化,RPI越大表明越喜好冒险,反之则越厌恶风险。还有一种测量风险偏好的方法,是直接询问被试在风险情景中的选择态度,通过风险情景问卷的形式来测量被试的风险倾向。本研究采用风险情景问卷的形式来测量创业者的风险偏好,在创业风险情景下要求被试给出一个概率水平:90%~100%之间计1分,71%~90%之间计2分,51%~70%之间计3分,31%~50%之间记4分,10~30%之间记5分。向被试提出4个与风险偏好有关的问题,来测量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倾向水平。
4 研究结果
4.1 样本情况
本研究的所有样本均来自武汉四所高校: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其中武汉大学150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0份,华中科技大学及武汉工程大学各50份。样本来自于四所高校,均衡了因各校创业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偏差。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360份,收回有效样本322份,有效率约为89.5%。如表1所示为样本分布情况的描述。在样本分布上,女性比例多于男性,高校学生年龄基本分布在19—23岁之间。我们认为本次调查样本在人口统计特征分布上是较为合理的。
4.2 各变量信度检验
“创业意愿”测量中对未来创业成功采用概率描述,其余测量均由5分制Likert量表进行测量(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在进行了一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焦点小组访谈以及咨询了创业学和相关学科的教授,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做适当调整后最终形成调查问卷。研究中,创业意愿与创业态度测量信度如表2所示。两个变量的信度水平均高于0.80。Alpha系数反映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因子载荷反映了潜变量的内部结构,两个变量的信度水平是较为理想,可以用来测量相应概念。
4.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用线性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成就动机、创业态度、风险倾向、创业意愿之间的初始关系模型做进一步检验,所用的软件工具是AMOS6.0。如果潜变量的一级变量即为操作变量或显变量,则该潜变量为单维的,可直接用操作变量的因子得分来表示该潜变量;如果潜变量有一级名义变量和二级操作变量,则该潜变量是多维的,可通过对一级名义变量的因子得分加权平均来表示该潜变量(Ward等,1995)。
本研究按一般结构方程模型判别指标,用χ2/df,GFI,AGFI, NFI,RMSEA和CFI这6个指标来评价研究模型(Medsker、Williams和Holahan,1994)。图2中各条路经系数T检验均显著,表3中结构方程多数拟和指数达到标准,因此,选择该模型作为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
(n=322)
5 结果与讨论
如图2结论显示,H1、H2、H3、H4四条路径增色显著成立。假设1说明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创业态度有显著影响,成就动机越强,创业态度越显著。这表明培养学生主动改变外部环境的特质对其创业态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教师需要识别具有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并且鼓励他们参与创业项目,放大这些人才被挖掘的可能。假设2说明大学生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意愿越高,即说明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成就动机通过影响个体的创业态度影响创业意愿的变化。假设3说明大学生成就动机越强,其本人的风险倾向越趋于冒险,更多将创业风险看作是创业机会,从而采取冒险的创业行为。创业活动往往伴随着创业风险的产生,对待风险的态度成为创业者最为显著的品质特征。假设4说明个体越倾向冒险,创业意愿就越强。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创业活动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更多的创业者将面对失败的结果。采用保守策略的大学生更多选择就业而不是创业行为。尽管创业的失败率很高,但还是阻止不了人们的创业热情。针对这一现象,不少学者在理论上解释是由于创业者比其他人具有更高的风险倾向,即更愿意采取风险行为的人更有可能创设企业。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成就动机、风险倾向)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人对于创业的理解和追求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陶冶训练出来的,高等学校教育通过正确的途径,创建良好的培养环境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就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根据以上结论,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重心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识别具备创业品质(成就动机)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培养,以加强其创业的意愿;其二,提供校内及校外实习平台,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改变外部环境的特质,同时能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三,创业教育可适当减少课堂式知识的讲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将创业培养重心放在高成就动机的学生身上,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
参考文献
[1]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5(27):1087-1090
[2]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N KRUEGER,A CARSRUD.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pplying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Development,1993(5):315?330
[4]TS BATEMAN,J M GRANT.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3,14(2):103-118
[5]J KICHUL,L K GUNDRY.Prospecting for strategic advantage:Theproactive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and small firm innova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9,38(1):28-36
[6]张玉利,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3(20):19-26
[7]余安邦,杨国枢.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C].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与研究所集刊,1975:51-98
[8]杨其静.企业家才能与最优融资契约安排[J].经济研究,2003(4):41-50
[9]谢晓非,李育辉.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J].心理学报,2002,34(3):319-326
[10]谢晓非,周俊哲.风险情景中不同成就动机者的冒险行为特征[J].心理学报,2004,36(6):744-749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 篇8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早在80年代Pine城Kafry(1980) 就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 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1、远近景性动机交织互补 , 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2、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3、学习动机的矛盾斗争性
4、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成绩等的同学存在的学习倦怠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二、学习倦怠:
学习动机低下也可称为学习倦怠。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想象有很多的不良影响,首先,它会影响大学生在民众中的形象。其次,学生由于学习倦怠会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想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己的行为造成的。2005年9月 ,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 在社会公众中不是很乐观。[2]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外部条件
(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都渴望入朝为官 ;工业社会的金本位思想则使人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此外,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二)教师的榜样作用。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最重要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激情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
2、内部条件
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中内部条件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了解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值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什么东西令人感兴趣[3]。
四、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Sup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想要通过自身行为而取得的成果或达到某种目的[4]。也就是说,价值观决定了人们想要或将会做什么,因此我们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或是消极对产生学习倦怠可能性的影响不同。
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 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 思维敏捷 , 精力充沛 , 大学时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2、进行目的性教育 , 明确学习动机。所谓目的性教育 ,就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何要学。要使目的性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 教育方式、内容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可以将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社会需要、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 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 , 当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就会受到感染 , 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 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技能来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
5、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6、优化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教师人格品质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的互动关系 , 可以使学生在安全、信任、接纳的教学环境中心情愉快、的学习而。因此 , 教师自身人格品质的优化 , 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调节、感召、激励作用 , 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
7、指导大学生认清社会环境 , 加强就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压力 , 因此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8、注重学风建设 ! 完善教学管理!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 刻苦的学习精神 ! 科学的学习方法 ! 坚强的学习意志 ! 严格的学习纪律 ! 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1]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 ,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摘要:学习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必需的一种个人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而学习动机则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大学课堂却随处可见学习倦怠的情况,因此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刻不容缓。
应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篇9
(一) 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好好学习”等抽象的建议, 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学生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目标, 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 设置学生可能学习与参照的学习榜样
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 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使学生从榜样的具体学习行为中, 掌握成就动机高的学生的想法、谈话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如学习敢于冒险, 不怕失败等品质, 提高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榜样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要求, 使学生向榜样的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 又不是轻而易举的, 这样才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
(三)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部分, 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精神体验, 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例如, 创设问题情景, 在语文教学过程, 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 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知识。
2、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
学习活动, 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 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角色的要求可促进他对学习意义的认识, 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
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 将该生对其它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用极大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利用该闪光点并发扬光大迁移到学习上, 这一点对转化后进生是很重要的。
(五) 注意学习的归因倾向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动机,培养策略
学生按时复习功课、完成作业, 其学习动机可能不同:有的是明白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有的是想考取高一级学校;有的是出于怕老师检查和父母责骂;还有的是由于上述几种原因。动机能促使个体产生某种活动, 不同的动机可以通过相同的活动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支配;人的一种活动还可以由多种动机支配。
保持一定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倘若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 即使教给学生最好的认知策略, 他们也无法应用。因此,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既是教学的手段, 又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Dǒrnyel把学习动机策略分成五个主要部分, 即 (1) 利用调控策略帮助维持或增加学生对原始目标的投入; (2) 利用饱满的调控策略淘汰厌烦和增加额外的吸引力与兴趣给任务; (3) 利用原认知的调控策略监控和控制注意力, 并且削减不必要的拖延; (4) 利用情绪调控策略控制分裂性的情绪状态或语气, 并且产生贯彻某个人的倾向的折中的情绪; (5) 利用环境调控策略消除消极的环境影响, 对此,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鼓励、赞赏以诱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 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保持学生们情绪高涨, 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 生动活泼。我还经常鼓励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接受这一门功课, 相信自己只要花时间主动学习肯定就学得好。学生在背诵默写方面有一点进步, 我就当堂表扬他们, 此时的表扬和鼓励是学生继续努力的灯塔。如果他们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就继续开导他们, 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步一个脚印, 逐渐达到目标。教师此时一定要有耐心, 如果比学生更早失去信心, 那么, 学生不可能再有期望。学生丧失了信心, 很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 从此放弃这一门功课的学习, 更有甚者, 影响到学习其他功课的积极性。适当时, 为每一位这类学生安排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他们, 与他们结对子, 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感到的不是学习的困惑, 而是一股来自老师和学生的关怀, 情感的火苗就这样在每位学生中心点燃了。
记住称赞的期望或肯定的鼓励与奖励, 如果原始的目的失败, 就要关注将会发生什么。教师关注学生的每一步发展, 时刻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动机,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教师教学教育的目的。
二、分析厌学原因以激趣
学生到某个学习阶段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会精神涣散, 作业出现拖拉现象。当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时候, 要立即了解学生厌学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很多时候, 学生受外在原因的影响很大。只要了解清楚原因, 对学生加以耐心的教育和分析, 那么一般情况下, 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的, 能够立刻调整学习状态。如果是内在原因,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跨越内心障碍。
我班有这样一位同学, 刚入学那段时间, 学习态度积极。两个星期过后, 我发现他上课精神萎靡, 一副想睡觉的样子。作业开始出现拖拉, 甚至个别科目不做的现象。对此情况, 我先从学生周围寻找原因, 询问同学是否该学生在课堂上, 在课余时间里有异常情况。从同学那里, 我了解到, 他自己就是不想学习, 认为学好了也没用。通过家访, 我才发现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患癌症去世了, 母亲不是本地人, 不怎么管他。爷爷奶奶身有残疾, 年事已高, 也无力管教。放学回家后, 他经常以做作业为由, 一个人躲到楼上玩游戏。根据所得的信息, 我专门与他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从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谈起, 谈他的为人, 谈他的理想、责任、义务。该生逐渐改变了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作业及时上交, 学习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甚至比以前更用功了。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保趣
学生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80%左右的男生要玩电脑游戏, 30%的学生作业拖拉, 甚至不做。一部分想学的学生看到大部分的学生放弃学习, 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另一个班的学习气氛大不一样, 除个别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厌学情绪之外, 大部分学生你追我赶, 谁也不认输, 这样, 班级里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甚至那几个厌学的学生在大部分同学的影响下也开始想学。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义的传递艺术。”在英语课堂上, 幽默的源泉可来自学生, 也可来自教师;可来自教学内容本身, 也可来自教学方法。几乎每个环节都能运用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更让人接受”, 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英语课堂, 是“传道授业”的捷径, 一是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厌学情绪, 在笑声中获得知识, 二是能融洽师生关系,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优化教学过程。
对于这两个班的不同情况,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不同的幽默话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课外, 经常组织学生看一些英语刊物、英语电视节目, 听一些英语歌曲, 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通过有意识地营造积极的外环境, 消除一些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影响, 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逐渐向想学习, 甚至想学得更好的道路上发展。
四、跳起来摘果实以享趣
学生如果学习一直一帆风顺, 那么对于突然来临的“遭遇”就会措手不及。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我在提了一系列简单问题之后, 会出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例如, 我教被动语态的时候, 会这样提问:
T:We have learned the passive tense.Now let’s change some active sentences into passive sentences.Are you ready?
S:Yes.
T:He helped me with my homework yesterday.
S:I was helped with my homework by him yesterday.
T:We have porridge fo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S:Porridge is had fo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by us.
T:Tom bought me a doll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
S:I was bought a doll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
(在这种情况下, 因为有两个宾语, 任何一个作被动语态的主语都是可以的, 但是学生只会想到用I作主语, 这时我提醒他们还可以用a doll作主语, 那么学生一般会这么回答:
S:A doll was bought me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
如果某个学生这样回答的话, 我就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他对吗?你们确定吗?”让其他学生改错或讨论, 结果他们还是看不出错在哪里。经历这样一次小挫折之后, 他们有的会放弃继续思考问题, 这时, 我就适时地提醒他们buy的用法。
T:Well, let’s read the sentence again.Please pay attention to“buy”.We can say“Tom bought me a doll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But we also can say?
S:Tom bought a doll to me as my birthday last night.
我问:“那么, 这个句子可以怎么变呢?”
S:A doll was bought to me as my birthday last night by Tom.
给任务增加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使任务活跃起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 这已经使人超越动物界。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 具有自我意识,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 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 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潜能的充分开发, 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 以及对发展主题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价值的清醒认识, 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 也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Zoltán Dǒrnyel“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2005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MAHWAH, NEW JERSEY.P114.
[2]戈登.克罗斯著, 李维, 龚治基译.学习心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1.P80.
[3]卢家楣主编〈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出版社, 2002.12.
[4][美]Bruce Joyce, Marsha Weil, Emily Calhoun著.荆建华, 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6]孟万金著.心理传统——全人发展的教育根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 篇11
大学生是我国创新力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如今,国家积极建设创新型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了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应积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我国对高等教育加大了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创新动机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应明确创新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对创新能力的作用
社会的创新需求和自我认知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第一,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外在需求刺激了大学生逐渐形成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第二,这种需求大多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揭示。就好比人的心理活动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彼此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形成创新心理品质动机需要社会的创新需求和自我认知共同作用。
创新实践能够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进行修正与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主要通过创新实践来进行实施,而创新实践能够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的正确性及适应性进行检验。首先,创新实践能够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进行修正,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创新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对自身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形成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创新心理品质动机。
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会对其创新思维的活动及节能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正确科学的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能够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应对失败和困难。
创新力会反作用于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大学生创新能力指的并不仅仅是某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而应该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所拥有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活跃的思维以及坚定意志力的创新型人才,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构建创新型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心理品质动机。
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策
营造创新氖围,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要对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进行培养,高校可以从观念、制度以及管理等层面着手。积极营造创新型的教育氛围与教育环境。首先在观念上,高校可以确立科学的办学宗旨与校风学风,为学生构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型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其次在管理上,高校可以对自身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实施校院两级化管理,在制定决策、协调管理以及执行操作等环节中融入激发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理念,如高校可以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型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充分展现自我;最后在制度上,高校可以对自身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从精神层面来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规范来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指导技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就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指导技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问法是创造技法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在各种创造活动中进行运用。高校可以采用设问法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关键部分并展开提问,帮助大学生打破自身的思维和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组合法是对事物中各个技术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从性能、功能以及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二次结合或者重组,以便让学生获得整体性的新技术与新理念。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法来帮助大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思维的新颖陛。类比法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根据事物的形象、属性和结构等多种形态参数以及对应、相似以及逆反等多种关系来对事物展开联想,以获得更多新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拓展内涵,健全学生创新个性。对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拓展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个性的重要前提。第一,高校应将传统的接受教育转变为创新教育。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知识时代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个性。第二,高校应将学科分化转变为学科融合。根据时代特征来建立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以往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发展性,没有及时根据时代发展来对学科内容和范围进行更新,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高校应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学科当中,对传统的学科体系加强改革,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开发综合性的创新教学内容。第三,高校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创新个性的平台。高校应对学生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开设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健全自身的创新个性。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 篇12
学习动机发展规律是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实践与探讨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 并具有一定目标的内部学习机制。学习动机一旦产生, 就会使人对某种事物予以优先注意, 进而产生兴趣, 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学习动机发展规律将学习动机按动力的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 学习动机是在个体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内部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 来源于认知的需要, 即求知欲。这是成功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发源于好奇心和喜欢探究、操作、理解以及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 反映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或他人评价的愿望和要求, 从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中派生。如学习成绩的客观评价、外部的学习氛围、老师表扬、家长的奖励等都能成为外部诱因而产生外部学习动机。比较而言, 内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持久而稳定, 但作用力强度上有时显得薄弱;外部动机对学习影响的持续时间短且不稳定, 但作用力强度有时显得较强烈。因此, 若要产生长久、较强的学习动力, 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按照学习动机发展规律, 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实践与探讨中的几点做法
职校学生普遍缺乏内部学习动机, 求知欲不强。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 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教育条件、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应从多方面入手。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人际关系, 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 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一种课堂气氛, 而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不良, 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 使得学生如坐针毡, 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 课堂气氛温馨和谐, 学生也轻松愉快, 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不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教师应着力打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多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 不歧视差生, 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对待他们, 对他们没有失望, 真诚帮助他们进步, 使学生的社会归属、得到承认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满足度提高, 进而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认知的需要。
2. 重塑自信心是激发中职学生求知欲, 形成学习动机的前提。
自尊、自信、成就感、好胜心等的需要, 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而不自信是中职学生的共同特性, 多年基础教育中的挫败感让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同时, 对学习也渐失兴趣。因此如何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求知欲, 就成为中职教师每次走入一个新课堂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今年保险基础的第一堂课上, 就首先给同学们介绍多元智能理论, 让学生认识到智力类型没有高低之分, 只是每个人可能成功的领域不同, 选择职业学校, 是大家在扬长避短, 它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展示才能的天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往届学生成功的范例, 让学生懂得虽然自己文化基础差, 但只要在中职阶段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使自己获得一技之长, 将来在社会上还是大有可为。并举几个简单的保险案例, 通过通俗的讲解, 让大家一听就会, 一想就通, 让他们感到保险课并不难学, 从而打消文化基础差, 专业课就更学不好的固有观念。诸如此类的工作, 激发起学生要以全新的状态面对《保险基础》课程学习的情绪, 树立起一定能学好保险课的自信。
3. 运用情境教学, 激发和维持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石。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6、17岁左右, 动手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而动机中最重要最重点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 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石, 只要能把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 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给教师创造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如临其境, 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 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 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 触“境”生情, 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实践证明, 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和维持求知欲和好奇心, 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情境教学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 要因人而异, 因事有别,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创设“语言情感”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 通过交流启发思维;创设“媒体”情境, 通过感官冲击, 激发主动性;创设“想象”情境, 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创设“工作实践”情境, 促进知识的运用。
4. 成功体验是增强学习动机的助推器。
学习动机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活动, 而学习活动中对学习价值、学习成绩的认知, 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等反过来又增强学习动机。
学生在开始学习一门课时, 往往会感到是老虎吃天, 漫无目标。特别是中职学生,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而就要求老师要做个有心人, 在讲解每一章开始时应首先提出本章的学法建议,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讲解保险合同这一章时, 就要求学生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 按照合同的三要素, 主题、客体、内容理解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第二, 按照保险合同成立、生效、变更、解除、终止的这条脉络, 理解有关合同事项的概念, 应满足的条件。这样无论听课还是课后复习都会感到有章可循。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也很必要, 因为这样, 不仅对学好《保险基础》课程会有所帮助, 而且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例如, 在讲解保险代理机构的三种组织形式各自成立条件时, 就建议学生采用比较记忆法, 因为如果就一种形式去一一记忆其成立条件, 非常容易混淆, 但如果对三种组织形式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记住各自的规定, 就可以比较清楚地掌握。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 还应经常告诉学生学习上的一些小窍门, 例如通过口诀“张三向李四为王五买保险, 让刘六领取保险金”, 保险合同主体中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区别及概念的掌握就变得轻而易举。总之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地引导、潜移默化, 使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体会到成就感, 进而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使学习活动获得更强烈、持久的动力。
从总体上讲, 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 还需不断地实践和探讨。“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中职教师任重而道远。
摘要: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严重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 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教育条件、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因此, 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中职教师不断地实践与探讨。
【大学生创业动机培养】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08-28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12-03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07-04
大学生成就动机05-17
大学生入党动机08-21
大学生转专业动机05-11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2-01
大学生入党动机心得12-08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05-09